企业知识资本评价研究综述
《公司营运资金管理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3400字》
公司营运资金管理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研究现状20世纪末,国外已有大量学者对营运资金进行研究,并将理论知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从不同视角研究营运资金的管理,逐步开始从整体视角寻求最优管理方案,以达到综合管理的效果。
斯特恩开创了渠道行为理论的研究先河。
他在1969年的文章中指出,渠道中每个成员的利益冲突与其他成员的依赖程度有关。
此后的学者在他研究的基础上对渠道行为理论继续进行探究。
布朗等学者认为冲突不是静态的分销渠道,而是一个动态过程,衡量显著冲突最有效的方法是观察争议频率和冲突强度。
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美国学者康弗斯和胡基对渠道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提出了渠道纵向一体化的概念,并阐述了采购和销售渠道的存货的确定性和一体化问题与营销费用的高低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给关于渠道的学术研究带来了如何协调和管理的问题。
Sandip Dhole et al.(2023)指出拥有高效营运资本管理的公司今后不太可能在财务上受到限制,资金受限、营运资本管理效率高的公司估值较高。
[i] Wagner Enoc Vicente-Ramos et al.(2024)指出改善营运资本的管理能够提高效率、效力和竞争力,如果它能够有效地管理财政资源、公平的客户信贷政策、适当的库存管理以及供应商杠杆和短期的适当管理,就能做到这一点。
[ii] 2 国内研究现状直至1993年我国才开始实行与国际接轨的会计制度,在此之前国内甚至尚未对营运资金进行界定,在此阶段,国内的研究人员对于营运资金的研究成果明显落后于国外,但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营运资金的研究中。
顾健(1995)指出如今国际市场逐渐呈现出趋势是消费和投资的多样化,多销售渠道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企业带来潜在的经营风险,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营目标的冲突,另一种是渠道内信息传递的失灵。
销售渠道管理的内容是庞杂且繁琐的,需要配以高度的技巧加以实施,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渠道内的各个成员的角色、功能、目标进行明确的规定,同时经常注意收集市场信息,了解分销商的各种需要,并努力满足分销商的要求,并建立起伙伴关系,并努力保持这种关系,认为销售渠道管理的中心内容是两个词:协调和控制。
资本运营与评价范文
资本运营与评价范文资本是现代经济运行中的重要要素之一,资本运营和评价是指对资本进行有效管理和衡量的过程。
资本运营是指将资本投入到各种经济活动中,以获取最大利润的过程。
而资本评价则是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风险和回报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
资本运营和评价在现代经济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资本运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利润。
资本的运营包括投资、融资、经营和退出等过程。
投资是指将资本投入到项目中,融资是指筹集投资所需的资金,经营是指对项目进行管理和运营,退出是指将资本从项目中撤回并获取收益。
在资本运营过程中,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市场分析、财务管理等工作,以确保项目的安全和最大化利润。
其次,资本评价是为了对投资项目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
定性评价包括对投资项目的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竞争优势等进行分析和评估。
定量评价则是通过财务指标、投资回报率等指标对项目进行衡量。
资本评价需要综合考虑项目的风险、收益和投入成本等因素,以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
在资本运营和评价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首先,市场风险是投资项目中不可避免的风险之一、投资者需要对市场进行分析,研究市场趋势和行业竞争情况,以减少投资风险。
其次,技术风险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投资项目需要具备可行的技术方案和开发能力,否则可能无法实现预期回报。
此外,财务风险、法律风险以及政策风险等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资本运营和评价中,也有一些常用的方法和工具。
首先,财务分析是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项目的财务指标、财务报告等进行分析,可以对项目的盈利能力和财务风险进行评估。
其次,市场分析也是资本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市场分析可以从需求、竞争、产品定位等方面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估。
此外,敏感性分析、现金流量分析等也是常用的评估方法。
在资本运营和评价中,还需要注重合规和社会责任。
合规是指项目在经营过程中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
社会责任是指在运营过程中要考虑社会环境和对利益相关方的影响。
智力资本理论研究综述
社会文化探析智力资本理论研究综述刘秀春【摘 要】智力资本理论在知识经济时代备受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关注,本文对智力资本及其构成要素的理论研究现状进行评析,以期为智力资本的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智力资本 构成要素 总结二十世纪中期以后,产业发展形态从资本密集型逐渐发展为知识密集型,技术、知识、专利等知识要素成为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一、智力资本的概念西尼尔(Senior)于1836年最早提出狭义的智力资本概念,其含义仅包括人的知识和技能。
加尔布雷思(John Kenneth Galbraith)于1969年正式提出智力资本的概念,认为智力资本是企业成员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形成的一种动态过程。
(一)知识观斯图尔特(1997)认为智力资本是用于创造财富的知识、经验、信息和知识产权等。
加拿大管理会计师协会(1998)认为智力资本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技术、管理过程、智力产权等资产负债表项目。
Huge.Mac.Donald(1999)认为智力资本是组织中具有差别优势的知识,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李冬伟(2010)认为智力资本是知识经过价值创造、实现、提升等阶段转化为企业利润和社会效益的过程。
(二)资源观Hudson(1993)认为智力资本经过组织环境的整合创造价值,是教育、经验、遗传基因和态度等无形资产的综合。
Karl Erik Sveiby(1997)认为智力资本是一种基于知识无限性的无形资产。
Annie Brooking(1998)认为“企业=有形资产+智力资本”,所以智力资本是企业所有无形资产的总称。
(三)能力观Sveiby.K.E (1986)认为智力资本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Stewart(1994)认为智力资本包含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种能力。
NahaPie & Ghoshal(2001)认为智力资本是一种能使团体组织成员获得知识和技能的知识能力。
二、智力资本的构成要素智力资本的构成要素是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出发,采用不同的划分基础,对智力资本的构成要素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企业轻资产运营探析国内外文献综述3900字》
企业轻资产运营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认为,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加财富的有效途径。
GeorgianaSurdu(2011)认为,分工越细化,各个工种之间的合作越密切,行业之间的竞争趋向激烈,同时也会形成行业之间的共同资源。
行业之间的关系不在限于简单的贸易关系,更多的是结成战略联盟、OEM等这种基于投资联系的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之上,诞生了一种新的企业运营模式,即是轻资产运营模式。
1.轻资产盈利William B.Cassidy (2009)认为他所研究的亲资产运营企业成功的原因中超过30%是因为采取的了轻资产运营战略,通过轻资产运营战略改变了企业的成本结构,进而获得了更高的投资回报率,企业获得了更多的利润,也就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机会。
Aaron Huff (2010)的研究显示TTS公司的轻资产运营战略帮助其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获得了相较其他传统企业更多的投资机会。
ApplegateL.M,MeFarlanF."W和MeKenneyJ.L(1996)指出,公司的轻资产运营模式是指:企业将非重要的生产环节外包给代工厂商,自己只保留资源管理的核心业务,从而减少了耗时费力但是附加值低下的中间过程。
Camarina-Matos(1998)认为轻资产模式是指:企业剥离市场竞争力不强的部分业务,将主要资源的精力投入到市场竞争力较强的核心业务上,这种情况下公司并不失去对一个完整管理链的控制,但是只执行部分环节的管理功能,重点放在提高企业运营的效率和反应能力上。
Rowley (1999)给出了企业轻资产模式的四大特征:(1)通过企业部门和功能的分离扩大了企业的边界;(2)通过部门独立性的建立扩大了部门的自主权;(3)信息的传递效率和广泛沟通机制的建立是轻资产运营企业的重要保障机制;独立的部门执行承担独立的功能,同时有效分散了经营风险Naiqiwu (1999) 提出了轻资产运营企业的五种盈利模式,分别是:(1)部分活动外包;(2)网络化销售;(3)合作企业间形成战略联盟;(4)虚拟行政部门;(5)网络化管理。
智力资本及其评估方法研究综述_加小双
( 一) 国外关于智力资本定义与构成的研究 Senior 在 1836 年指出智力资本是人类所拥有的知识和 技能,实际上是将智力资本作为人力资本的同义词使用[1]。 但是,学界普遍认为美国经济学家 Calbraith 于 1969 年最早 提出智力资本的概念。他认为,智力资本在本质上不仅是一 种静态的无形资产,而且是一种思想形态的过程,是一种达 到目的的方法[2]。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随着学界对于智力资本的关注度 越来越高,学者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瑞典“知 识管理之父”Sveiby 认为,智力资本是一种相对无限的、以知 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包括雇员能力、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是组织的核心竞争力[3]。Lynn 认为,智力资本是为组织实 现价值增值而被捕获、被具体化的、能发挥杆杠作用的智力 原料[4]。Stewart 将智力资本定义为“公司中所有成员所知 晓的能为企业在市场 上 获 得 竞 争 优 势 的 事 物 之 和 ”,而 且 提 出了智力资本的“H—S—C”结构,即智力资本价值体现在人 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三者之中[5]。Hall 指出,智力 资பைடு நூலகம்由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无形资源组成[6]。Kaplan 和 Norton 指出,当公司投资于顾客、供应商、员工流程、科技和创新 以创造未来价值,此种价值的累积就是智力资本[7]。Edvinsson 认为,智力资本是一种对专业知识、实际经验、组织技术、 客户关系和 专 业 技 能 的 掌 握,使 组 织 在 市 场 上 享 有 竞 争 优 势[8]。Roos 认为,智力资本是指那些无法在资产负债表上 反 映 的 所 有 流 程 和 资 产,具 体 包 括 商 标、专 利 和 品 牌 等[9]。 Brooking 认为,智力资本是由使企业得以运转的所有无形资
知识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信息技术业上证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元论 、 三元论 和多元论 。二元论者把智力资本分为人力资本 和 结构资本 ; 三元论者把知识 资本分 为人 力资本 、 结 构资本 和客户 资本 ; 多元论者则把知识 资本 等 同于无形 资产 , 通过 对 无形 资产概念 的拓展 和分解来达到对 知识 资本进 行财 务
评 价 的 目的 。
司提 供 给 自己人 力 资本 的 支持 或 者 基础 设 施 ,它 以企 业 活 力
2 O 世纪 9 O年代 , 美国经济 的持续高速发展引发 了国内外 学术界对知识推动经济增长作用的研究。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
和合力的形式存在 ,存在于企业生产活动的直接参与者的整
提升 ,知识资本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方面显示了卓越 的贡献 体 中, 它不具有物质 实体 , 但能够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收益 , 能 力,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知识资本的管理 , 将企业 的核心 竞争力定位在知识资本的积累和发展上。 本文选取信息技术业 来探索现阶段企业所拥有的知识资本 , 通过分析行业发展遇到 瓶颈的现状来提出研究知识资本的必要性 , 着重研究信 息技术 业上证 A股上市公司的知识资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 以期 为信息技术企 业在现阶段合理配 置资源 , 有效开发、 利用其拥
本对企业绩效 的贡献也存在差异。 傅传锐( 2 0 0 7 ) 以中国 2 0 0 2 -2 0 0 4年问的信息技术上市
公 司 为研 究对 象 ,就知 识 资 本 对企 业 竞 争优 势 的 影 响进 行 实
证分析 , 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企业综合绩效有显著贡献 , 但这 种贡献随着业绩的提 高而减弱 ;结构资本只对综合绩效较好 的公司业绩有显著正向作用 ;物质资本对业绩有显著正向影 响, 且这种影响随业绩的提高而逐渐增强。卢馨 、 黄顺( 2 0 0 9 ) 以制造业、 信息技术业和房地产业为研究样本, 探索有效促进 企业绩效提升 的知识 资本驱动 因素 ,以及不同行业之间有效 知识资本驱动 因素的差异。结果表 明不 同行业企业绩效依赖 的有效知识资本驱动 因素有很大差别,人力资本只有与结构 资本结合才能产生应有效益。但三个行业一致显示结构资本 与企业绩效呈负相 关。张 国英( 2 0 1 0 ) 研究信息技术业上市公 司知识资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得 出知识资本各部分的 排序 , 关系资本最高 ; 人力资本次之 ; 结构资本最差 , 还提出了
综合评价研究方法综述
2016年2期总第809期的资本集中、以商兼工的联合企业集团,金融业的集团化,航运及公用事业中的资本集中,以及最后的若干大型经营家族:方氏家庭、朱葆三企业、刘鸿生企业集团等,将浙江商帮资本集中趋势与上海经济近现代化的拓展详细而又充分的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第五章的内容是作者调查思想实践的最后结论—“浙江商帮的成功之道”。
作者在前面运用了大量的篇幅,调查研究了浙江商帮崛起的历史条件、初步发展、资本集中和转型,都是为写最后的成功之道做铺垫。
努力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比如:在商也言政,营造外部经营环境;倡导国货运动,营造市场环境;凝聚家族同乡,营造血缘地缘环境;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内部环境。
以及富有特色的经营管理,富于企业家精神等,都是一个地区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从历史的各个演进中分析得出结论,得出浙江商帮最后成功的原因,为以后地区的发展寻找借鉴的要素,总结经验历史教训。
四、关于本书其它的突出之处我们通过查阅部分文献资料可以看出来,几十年来,特别是近20年来,中外学者对浙江商帮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已经出版了一些关于近代浙江商帮的文史资料;(2)对宁波帮的兴起原因、经营行业、活动地域、经营特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是浙江商帮研究的缺陷也是显然易见的:(1)没有关于这些地区商人群体的整体研究成果,而且几乎没有关于这些地区商人的个案研究。
(2)即使已有的关于宁波帮的研究,其涵盖面也很有限。
此外,本书介绍各时期情况的时候,文中都会运用一定的数据表格,对于本章想要说明的问题提供一定真实可靠的依据。
这样,不仅使作者想要说明的问题更加真实,通俗易懂,而且使读者也可以根据相关的数据,总结自己的看法观点。
五、结语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对于一个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发展的总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没有对以前历史全面深刻的剖析,那么对于一个地区今后经济活动的安排就就显得十分的不便和困难。
我们需要在一段历史时期之后,对一个地区的经济状况做一个完整的理顺分析,为这个地区今后的政策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企业创新绩效研究评述报告
企业创新绩效研究评述报告引言企业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企业持续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创新能力对企业的竞争力、市场份额和利润率等绩效指标产生影响。
本文对企业创新绩效研究进行评述,总结新的研究成果和对现有观点的评价。
企业创新绩效的概念与评价企业创新绩效是指企业创新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不同研究者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定义存在差异,但一般包括增加市场份额、提高企业效益、增加知识资本和技术优势等方面的绩效。
评价企业创新绩效可通过财务和非财务指标进行考量,如研发支出、专利申请数量、产品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等。
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企业创新绩效受多个因素影响。
首先,创新战略和组织文化的支持是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
企业应制定明确的创新战略和政策,并在组织文化中强调创新和风险承担。
其次,研发资源投入与创新绩效存在正向关系。
研发投入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资金投入等,这些资源的充分利用对创新绩效的达成至关重要。
再次,创新能力和创新过程管理也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重要影响。
创新能力体现了企业在创新方面的资源整合和能力运用程度,而创新过程管理则关乎企业创新活动的规范化和有效性。
最后,外部环境也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影响,如行业竞争程度、市场需求变化和政府支持等。
企业创新绩效的评估方法评估企业创新绩效的方法多种多样。
常用方法包括数据包络分析(DEA)、回归分析、面板数据模型和贝叶斯网络等。
数据包络分析是一种常用非参数方法,可比较不同企业之间的创新绩效。
回归分析可通过统计建模分析创新活动与绩效之间的关系。
面板数据模型能够考虑时间和企业间的异质性,对创新绩效进行更加准确的估计。
贝叶斯网络则可以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对创新绩效的综合影响。
已有研究进展与问题近年来,关于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研究者通过实证分析、案例研究和模型构建等方法,深入探讨了创新驱动、创新绩效评估和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等问题。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研究方法和理论尚未得到充分验证和认可,需要进一步的实证研究予以验证。
企业业绩评价文献综述(1)
企业业绩评价文献综述一、前言企业业绩评价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运用特定的指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做出的一种价值判断。
目前,对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最活跃的两个领域是企业绩效评价内容的扩展和评价方法技术的完善与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从简单、静态变得更为复杂、动态,随之出现了大量有关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思想,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单一化过渡为多元化,企业绩效评价在评价内容上也已从传统意义上的财务评价,向更加注重战略机会选择、核心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与企业治理结构、环境适应性和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机结合与互动影响评价发展。
企业绩效评价系统也从传统的杜邦分析法发展到经济增加值(EV A)和平衡计分卡(BSC)。
虽然上述经典的绩效评价模式在企业管理的研究历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在实际运用也表现出了局限性,针对实际运用中存在的不足,国内外学者又开始对现行的绩效评价模式进行了反思,并且提出了新的绩效评价模型。
二、绩效评价的几种模式回顾(一)、财务模式财务评价模式是在杜邦分析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0世纪初期,美国杜邦公司引入了著名的“杜邦公式”,即“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并且在此基础上综合了企业的各种财务指标,通过各个财务指标间的内在联系,对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进行了层层分解,将净资产收益率用企业所熟悉的财务指标表示,构成了著名的杜邦分析模型。
与衡量企业绩效的独立财务指标不同,杜邦分析模式表现出了很强的综合性,将各种财务指标相结合,明确地展现出了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逐层向上共同影响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每个指标对于公司的整体业绩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杜邦分析模型包括了六层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是整个分析体系的核心,由企业的总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决定,综合性的反应了股东投入资本的盈利能力,杜邦分析模型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体现出了股东价值最大化的企业目标。
IA研究综述
IA研究综述IA研究综述1、IA概述⒈1 IA产⽣的背景随着⽹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不但传统的图书馆资源开始数字化,Web本⾝的信息量也在不断激增,由此造成的⽹络空间混问题如信息检索表述难,⽹站框架不合理,导航、标识、检索系统效率低下等为⽤户造成了极⼤不便,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们认识到必须从宏观的⾓度来研究信息空间的构建,IA的概念应运⽽⽣。
⒈2 IA的产⽣IA既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中⽂⼀般译为“信息构建”,是美国建筑师Richard Saul Wurman于1975年提出。
但在其创建之初并没有引起社会的⼴泛认同。
近年来由于前⽂所述的社会背景,对IA问题的关注和研究逐渐风⾏起来。
⒈3 IA的定义IA⼀词的创建者Wurman认为:“IA是建设信息结构让其他⼈理解。
”他在《信息焦虑》⼀书中,正式定IA为“指组织、标识、导航和检索系统的设计,⽬的是帮助⽤户查找和管理信息”。
按照AIFIA(Asilomar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的定义,IA“是共享的信息环境结构的设计;是组织和标识⽹站、内联⽹、联机交流和软件以保证其可⽤性和可找到性的艺术和科学;是⼀个致⼒于对数字园的设计和建设的、正在出现在实践领域。
”在美国情报科学技术学会2000年IA峰会上提出的定义是:“信息构建是组织信息帮助⼈们有效地实现其信息需求的艺术和科学。
”Ritchey将IA定义为“⽣成计划的实践,以便为⼀个内容系统和界⾯描述潜在的组织结构。
”Dillon在美国情报科学技术学会会刊的IA专集上提出:“IA是⼀个⽤来描述信息空间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的词汇。
”两位图书馆学家Davenport和Prusak定义为:①信息构建是在信息系统内组织、标识与导航规划的结信。
②信息构建是对信息空间的结构化设计,以⽅便任务完成和获取内容。
③信息构建是对⽹站和企业内联⽹进⾏结构化和分类以帮助⼈们查找与管理信息的艺术和科学。
企业知识管理方法研究综述及展望
20 08年 7月 总 17期 第 4期 4
山
东
经
济
J 1 ,O 8 u.2O
G n 1 7 N0 4 e .4 .
S HAN D0NG CON E OMY
企 业 知 识 管理 方 法 研 究综 述 及 展 望 *
司 强 朱 晓 静
随着 信息 化 和知 识 经 济 的 到来 , 知识 管 理应 运 而生 并成 为 组 织 竞 争 及 生存 的 主 要 措 施 。 自 19 96 年开 始 , 知识 经济 的研 究 开始 成 为 中 国学术 界 的 对 热 点 。进入 19 后 , 于 知识经 济 的研 究 和实 践 99年 关
20 1) 5 04
( 山东行政学院 , 山东 济南
[ 摘
要 ] 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 的到吏 , 知识 管理 应运 而 生并 成为组 织竞争及 生存 的主要措 施。近年 来 ,
关于知识经济 的研究和实践逐渐从宏观层发转 向了微观领域 , 学术界开始研 究知 识经济 的微 观基础— —企 业的知 识管理 问题。本文对企业知识管理的方法从企业知识管理 的实施 过程 以及企业 知识 的演化过 程两方 面进行 了归
() 5 对各 利益 群体 相关 系统 概 念模 型 的思 考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 知
识 管理 概念 模 型 与 问题 情 境 的 比较 。 ( ) 识 管 理 7知 方 案制 定 。 ( ) 识管 理方 案实 施 。 ( ) 方案 实 施 8知 9对
结果 的总结 、 评价 和反 思 。
识管 理 的 6种 方 法 : 识 编码 化 、 用 信 息技 术 、 知 应 建 立学 习 型组织 、 立 知 识 主 管 、 建 知识 仓 库 、 设 构 进行 基准 管理 和最 佳实 践 。其 中企业 知识 库 由 以下 的一 些知识 组成 : 业 基本 信 息 、 业组 织 结 构 信 息 、 企 企 产 品和 服务 的信息 、 本流 程 的信息 、 识资 产方 面 的 基 知 信息 和顾 客信息 。
关于企业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创新研究综述摘要:企业创新,虽然最通常是指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但实际上,企业创新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
在一个行业中,创新决定了一个企业是引领者还是模仿跟随者。
企业创新也是企业家对整个创新过程所涉及的创新目标和创新活动方案进行设计、选择并组织实施的行为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创新的最佳效益,即取得较大的创新绩效。
关键词:企业创新、创新绩效、企业自从1912年熊彼特在其著名的《经济发展理论》中首先提出“创新”的概念之后,创新逐渐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
创新绩效反映企业创新行为取得的成果,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
本文将影响创新绩效的因素划分为四个,本文拟综合分析多个学者提出的观点以及其看法的缺陷,从而提出这四个因素的关系和各因素下使企业绩效最大化的几点建议。
一、影响因素的分类鉴于目前对知识的研究和对创新的研究这两个领域有很多相通之处,这两个研究领域的界限日渐模糊【1】。
国外学者将知识资本划分为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
而这3种资本通过以下途径积累和分配知识:个人;组织结构、过程和系统;联系和网络【1】。
另外,也有学者认为创新受到个人、企业及网络3个层面因素的驱动。
本文借鉴国外文献对知识资本的划分,并结合国内外文献的相关内容,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例如马宁、官建成指出“产业政策影响专利数量”【2】;买忆媛,聂鸣指出国家的经济制度影响创新绩效”。
企业与外部组织间联系与互动的因素,如Jaffe、Levin和Reiss研究了知识溢出的问题;国内也有研究者对此做出探讨。
管理层面的影响因素,例如Gupta指出了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协作对创新的影响;杨建君等人就沟通因素对创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3】;而谢洪明等及王晓耘等也曾就企业文化、激励机制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研究。
个人层面的影响因素,国外已有多位学者从不同层面对个体因素进行研究,王雁飞等认为个人变量也应该纳入影响组织创新绩效的研究中【4】。
IA研究综述
IA研究综述1、IA概述⒈1 IA产生的背景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不但传统的图书馆资源开始数字化,Web本身的信息量也在不断激增,由此造成的网络空间混问题如信息检索表述难,网站框架不合理,导航、标识、检索系统效率低下等为用户造成了极大不便,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认识到必须从宏观的角度来研究信息空间的构建,IA的概念应运而生。
⒈2 IA的产生IA既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中文一般译为“信息构建”,是美国建筑师Richard Saul Wurman于1975年提出。
但在其创建之初并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认同。
近年来由于前文所述的社会背景,对IA问题的关注和研究逐渐风行起来。
⒈3 IA的定义IA一词的创建者Wurman认为:“IA是建设信息结构让其他人理解。
”他在《信息焦虑》一书中,正式定IA为“指组织、标识、导航和检索系统的设计,目的是帮助用户查找和管理信息”。
按照AIFIA(Asilomar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的定义,IA“是共享的信息环境结构的设计;是组织和标识网站、内联网、联机交流和软件以保证其可用性和可找到性的艺术和科学;是一个致力于对数字园的设计和建设的、正在出现在实践领域。
”在美国情报科学技术学会2000年IA峰会上提出的定义是:“信息构建是组织信息帮助人们有效地实现其信息需求的艺术和科学。
”Ritchey将IA定义为“生成计划的实践,以便为一个内容系统和界面描述潜在的组织结构。
”Dillon在美国情报科学技术学会会刊的IA专集上提出:“IA是一个用来描述信息空间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的词汇。
”两位图书馆学家Davenport和Prusak定义为:①信息构建是在信息系统内组织、标识与导航规划的结信。
②信息构建是对信息空间的结构化设计,以方便任务完成和获取内容。
③信息构建是对网站和企业内联网进行结构化和分类以帮助人们查找与管理信息的艺术和科学。
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作者:郑春美许玲玲陈志军来源:《财会通讯》2013年第06期摘要: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成长和高收益特征,智力资本对其发展影响大。
如何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绩效评价还没有达成共识。
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创建高新技术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特殊性有效性一、引言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新经济政策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发展,并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高新技术企业是以知识和智力等无形资产为主要经营资源,但现有的企业绩效评价模式没有考虑高新技术企业在资本构成、生命周期和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特殊性,不能客观考核其业绩与发展潜力,对公司高管的经营战略制订和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产生误导。
如何合理评价高新技术企业的绩效给理论与实务工作者带来了巨大难题。
自卡普兰和诺顿(1992)首次在其平衡计分卡评价(Balance Scorecard,BSC)模式中提出用学习与创新非财务指标来评价企业的发展潜力之后,国内外有许多学者开始关注高新技术企业的绩效评价问题。
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理论上分析高新技术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的特殊性;二是对各种评价指标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
二、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特殊性研究(一)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与传统企业的差异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成长性、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征。
因此,国内外研究者认为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的指标应涉及多方面,特别要体现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Grkki itinen(1999)提出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外部因素是财务绩效和竞争,内部因素是成本、生产流程、工作效率、产品和收入。
Fang Mei Tseng et. al(2007)认为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应包括财务业绩、生产能力、创新能力和供应链关系等方面,共17个财务和非财务指标。
Chia-Chi Sun(2010)构建的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包括生产能力、供应链能力、创新能力、财务运作能力、人力资源能力和服务质量能力等方面。
知识资本研究现状与未来的发展
等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经 济学 家的观点 与传 统的新 古典经济增 长理论最 大的区别 就是将 知识 纳入到经济增
长的基本要素之 中,新时代经济 的增长 更加 依赖 于知 识 及知识 资本 的开发和有效利用 ,而不是 实物 资产的简单 扩张 【 。在知识作 为最重要 的生产要素和企业 的第一 资 2 J 源的背景下 ,传统 的企 业管理方式 已经无法适应 时代 的 要求 ,一种全新 的管理方式——知识资本管理应运而生 , 并很快成为企业 管理领域的热点。但若要对知识 资本进 行有效 的管理 ,其前提条 件就必须对知识资本进 行正确
的认识 。经济合 作和 发展组织 ( E D O C )在其 19 的 96年
年度报告 《 以知识 为基础的经济》 中,也曾专设一 章来 讨论知识 型经济 的研究 方法与指标体 系【 。 由此可 以看 3 J 出,其实对于知识资本的研究不 只是 一个单纯的学术 问 题 ,它也 将 直 接影 响 到 现 实 世 界 中经 济决 策 和 管 理 决 策 的制定 ,有关知识 资本 的研究是一项基础性的微观研究 , 也是知识 经济时代最为根本和最为迫切需要解决 的问题。
经济 时代变革的必然要求 ,具有非常重要 的理论 及现实
意 义 ,主 要表 现在 以下 几个 方 面 。 ()通 过对 企 业 知 识 资 本 的评 价 ,可 以 帮 助 人 们 理 1
解企业市场价值与帐面价值 之间的 巨大差额 ,实现 对传
统会计和企业评价 方法 的变革[ 引。在 当今社会 ,对 于很
要】 在总结知识资本研 究意 义的基础上,对近 些年 来国内外知识资本研 究现状进行 了综述 ,
现状 展望
并对 知 识 资 本研 究 的 未来 做 出 了展 望 。
智力资本理论研究综述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 iaNe e h oo i sa d P o u t h n w T c n lge n rd cs
财 经 与 管 理
智力 资本理论 研究综述
胡延杰 薛 岩 晗
( 北京航 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 学院 , 北京 102 ) 0 0 9
摘 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智力资本逐 渐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动力。本 文从智力资本的内涵、 构成以及 智力资本的运营过程的 管 理 进行 理 论 研 究 综 述 , 此 为后 续 研 究 提供 理 论 支持 。 借 关 键 词 : 力资 本 ; 力 资本 概 念 与 分 类 ; 力 资本 管理 智 智 智 智力资 本是实 现组织战略 、提升组织竞 争 力、 增加组织价值 、 维持组织可持续发展 的核 心 力量 , 是组织价值递增 的源泉。智力资本管理是 知识 经济 时代组 织价值增长的重要源 泉,因此 也是新 时代 组织 管理的重要 内容之一 。智力 资 本决定 着核 心竞争 力 的维 护和 更新 的 实现 程 度 ,成为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 和 未来 创 新 和 利 润增 长 的关 键 。 1智 力 资 本 的 构成 由于研究 的出发点 和 目的不同 ,目前关 于 智 力资本 的分类或构成模型有很多种 : 11 . 智力资本两 因素结构。 E vnsn和 S lvn认 为 (9 6 , 业 智 d iso ul a i 19 ) 企 力资本是人力资源和结构性资本 的藕 合。人力 资源是指组织中所有与人有关 的方面 ,包 括企 业的所有 者 、 雇员 、 合伙人 、 供应 商以及所有 将 自己的能力 、 诀窍和技 能带到企业的个人。他们 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是 以潜含 、未编码 的形式 存在, 为个人所拥 有。结构资本是指不依附于 并 企业人力资源而存在 的所有其 他能力 ,包括有 形和无形的因素 。其 中无形部分包括 企业 的信 息技术 、 用户数据 、 经营流程 、 略计划 、 战 企业文 化等; 有形部 分则包括财务 资产 、 设施 等企业 资 产表中有价值的所有项 目。结 构资本能够把个 人 的专有知识转化为集体拥 有的财富 ,即人力 资源的知识和技能需要通过结构 资本 的转化才 能被组织利用 。 dis n还强调 , E vns o 智力 资本 的核 心主要是指特定人才和技术组 合所拥有的创新 能力和这种能力的持久性 。 12智力资本三因素结构 . E vnsn 19) d iso (9 7根据市 场价 值与账 面 价值 差异的不同成因 , 将智力资本划分 为人 力资本 、 顾客资本与结构资本 。其 中人力资本指组织成 员个人的能力 、 知识 、 技术 、 经验等 的总和 ; 顾客 资本指组织的所有关键关 系的总和 ,包括组织 与顾客 、 供应商 、 上下游 企业及 网络成员等利益 相关者之间的关 系;结构资本是人 力资本具体 化与权力化 的支持性结构 ,包括 用来传达和储 存智力资料的基础结构 、 信息技术 系统 、 专利数 据库 、 商标 和版权 等 , 简而 言之 , 结构资本 就是 指组织成 员无法带走 的组织 内部稳 定存在的资
企业知识资本理论述评
企业知识资本理论述评摘要:数字化信息革命将知识经济推向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使知识资本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
知识资本的生产、使用和分配,决定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文章通过对中西方知识资本理论的介绍,提出从要素资本角度研究企业知识和知识资本,是个很好的切入点,对企业进行知识资本管理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知识资本;要素资本一、引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以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使得人们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大。
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的第一要素。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化及信息革命将知识经济推向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人类社会已经跨越大机器工业经济,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即将成为经济社会的主流。
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知识资本已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其生产、使用和分配决定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企业的知识管理和知识资本管理,已成为大多数有识之士关注的话题之一,为此,本文通过研究中西方知识资本理论的演进和最新企业知识资本理论,提出从要素资本角度研究和管理知识资本的观点,期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二、西方的知识资本理论文献述评(一)哲学领域对知识的研究虽然直到20世纪“知识”一词才出现在经济领域,而哲学对知识的研究却源远流长。
首先,哲学的一个分支——认识论对知识下了一个传统的定义“有充分根据的确信”(justifiedtruebelief)。
其次,是如何认识“确信”。
受康德哲学“物自体”不可知论的主导性影响,欧陆哲学传统上倾向于“自圆其说理论”(coherencetheory),即若一套信念是正确的,当且仅当该信念是自恰(无矛盾)的体系;而英美哲学由于受洛克和休漠经验论的主导性影响,倾向于“对应理论”(correspondencetheory),即真实可信的东西要对应外在于信仰的某些东西。
思想大师柏拉图、叔本华、罗索等人都曾对知识进行过论述和探索,形成了很多流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知识资本评价研究综述人类经济发展在经历了劳力经济、资本经济阶段后,步入了知识经济阶段。
企业逐步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将其视为新时期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挖掘知识所蕴涵着巨大生产力。
随着知识管理的发展,企业愈来愈关心本企业知识资本的水平,这引发了学者对企业知识资本评价的研究。
学者们立足知识评价理论,将知识资本按照组织的功能特征等建立了不同的评价模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价,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关键词:知识资本评价知识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于1959年在其《明日的里程碑》一书中创造了“知识工人”新词汇,并在其1988年发表的《新型组织的出现》提出了知识社会,标志着知识正式登上了人类经济的舞台,人类开始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没有统一的定义,如Wiig(1993)认为知识包括事实、信念、观点、观念、判断、期望、方法论、实用知识等;Beckman(1997)将知识定义为知识是人类对数据及信息的一种逻辑推理;Spek&Spijervet(1997)认为知识包括一切人类认为是正确且真实的洞察力、经验、认定过程;Davenpont&prusak(1998)从知识的形态、组成元素、主要功能和存储主体因素来定义知识;在韦伯字典上,知识是存在于人类心智的一些事实和原则;在现代汉语词典上,知识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人类经济由各种组织组成,知识经济的到来,使知识被视为企业继土地资本之后新的经济资源-知识资本,彼得·德鲁克在《大变化时代的管理》一书中也指出“知识已经成为关键性的经济资源和支配因素,也许是唯一的比较优势的来源”,西方学者研究的重力开始从单纯的知识的研究逐步转移到知识资本的研究,研究热门之一是对企业知识资本的评价。
知识资本评价理论的发展知识资本评价理论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一)20世纪80年代早期为萌芽阶段瑞典学者斯维比认为知识资产评价方面的工作是知识管理的核心。
他在20世纪80年代研究生产知识产品的企业的管理的问题,进而系统研究了企业的知识资本及其计量的问题。
并提出核算知识资本的”不可见平衡表”,开创了知识资本会计的研究与实践工作。
日本学者伊丹(Hiroyuki Itami)在1980年前后研究了“不可见资产”(Invisible Assets)对于企业的价值。
(二)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末为发展阶段该阶段,学者们提出很多有价值的计量理论,最具有代表性的是Sveiby提出“无形资产监测器”理论;Kaplan和Norton提出“平衡计分卡”理论;Edvinsson 和Malone提出“斯勘迪亚导航仪”理论;Baruch Lev提出价值链计分卡理论。
(三)本世纪为扩散完善阶段因为自20世纪90年代末起,知识资本已成为各国知识资本学者与实践者们研究的聚集点,各种学术会议、演讲报告、研究论文和其他相关出版物备受瞩目。
我国在本世纪也逐步参与到这方面的研究,将西方知识资本计量理论应用到企业实践中去,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知识资本评价模型的发展(一)国外知识资本评价的发展及内容知识资本计量模型主要针对知识资本的构成,主要的模型按时间顺序如下:列夫·埃德文森,帕特里克·沙里文认为企业知识资本由人力资源和知识资产两部分组成;斯维比将知识资本分为:雇员能力、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三部分,即E-I-E结构。
内部结构为雇员知识和技能在组织内的传递提供支持,而外部结构则保证企业知识资本的最大化;托马斯·斯特瓦特,圣特·昂格认为知识资本价值体现在人力资本、结构性资本、顾客资本;卡普兰,诺顿认为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实现战略目标,需着眼于内部生产经营过程、外部顾客、当前财务状况与未来发展潜力四大方向,充分利用财务与非财务指标对企业知识资本和经营业绩进行全面计量与正确评价,提出了平衡计分卡。
瑞典的斯勘迪亚保险公司提出了斯勘迪亚导航器,将知识资本分为五部分:财务部分、顾客部分、过程部分、更新与发展部分和人力部分,并且其他四部分以人力为核心。
斯图尔特(Stewart)提出了知识资产检测器;Brooking提出技术经纪人的知识资本审计模型:市场资产、人力资产、知识产权资产和基础结构资产;斯维比又提出了无形资产监测器;Bontis提出了知识资本的钻石模式,用实证验证三种知识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二)国内知识资本评价模型的发展国外关于知识资本构成模型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模型很丰富,立足于企业实践,我国则始于2000年,对知识资本的主体分类都能从国外的已有研究中找到原型(参见表1)。
这是由于国外对此研究已经很成熟,所以中国学者在主体内容上主要是借鉴西方的研究成果,但对于各个组成部分具体的指标选择以及评价方法则存在很大差异,是学者创新的主要地方。
国外企业知识资本评价方法综述在知识资本评价这一问题上争论颇多,至今尚没有较为统一的标准。
但所有的方案不外乎都是沿着以下两条思路展开:一为宏观方法,它对知识资本所包含的具体项目不作分类区别,而是将企业知识资本视为一个整体来估算;二为微观方法,它与宏观方法恰恰相反,先把知识资本细分成各类独立的项目,针对每一个项目分别进行估算,然后相加求和,即得本企业知识资本总量。
(一)宏观知识资本评价方法1.James Tobin提出市场价值模式,认为IC(知识资本)=MV(企业市场价值)-BV(账面价值)。
2.James Tobin提出Tobin’q值,Tobin’q值=资产的市价/资产的重置价值。
Tobin’q值大于1则代表公司成长性好,知识资本价值高,小于1则知识资本价值低,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3.NCI研究中心所提出无形资产评价法,计算步骤为:计算企业前3年的税前盈利;计算资产负债表中3年的平均年终有形资产价值;以资产除以赢利计算企业的资产报酬率;列出3年的行业平均资产报酬率;计算赢余报酬,赢余报酬=1-4*2⑥计算前3年的平均所得税率,乘上赢余报酬,再从赢余报酬中扣除,即得到税后盈利,此盈利便是无形资产的报酬额,代表一家企业运用无形资产超过同行业的能力;4.Ante Public提出V AIC(知识增值系数)法,计算方法为:计算企业增值,企业增值=企业产出-企业投入;计算财务资本增值系数,财务资本增值系数=1/所有财务资本之和;计算智力潜力增值系数,智力潜力增值系数=1/企业智力潜力④计算企业智力能力,企业智力能力=2+3;5.Strassmann提出管理决策的报酬(ROM)法,他认为衡量管理人员的能力与效能才是智力资本衡量的重点所在,计算方法为业务上的附加价值=总收益-采购成本-税金,管理所创造的附加价值=业务上的附加价值-管理成本-营运成本-股东价值;6.Stern,Stewart&Co.提出经济附加价值(EV A)法,即EV A=税后营业利润-机会成本。
7.Baruch Lev提出知识资本价值(KCV)法,计算方法为①利用公司过去三年的实际盈余和未来三年的预期盈余来估算公司平均的每年盈余;②从资产负债表中找出公司财务资产的总值,估计其平均税后报酬率,二者相乘后即能算出从财务资产可获得的盈余;③公司实体资产的总值,乘上其平均税后报酬率,算出可从实体资产赚得的盈余;④将平均每年盈余扣除从财务资产及实体资产得到的盈余,剩下即为知识资本盈余;⑤将知识资本盈余除以知识资本折现率,即可得知识资本的现值(价值);8.Kossovsky在2002年以选择权的评价模型为基础,提出TRRU(Technology Risk-Reward Units)Metrics模型,计算方法为:PV代表公平市价的计算指标,知识资本的五个变量为K:下一阶段发展智慧财产之估计成本;T:至下一阶段的估计时间;S:可供比较科技的现值;r :折现现金流量的估计风险;σ2 :假设投资于这些可供比较科技与相对于r的无风险资金成本后的报酬变异数取对数值。
9.Baruch Lev,Marc Bothwell提出知识资本赢余法(KCE),认为知识资本赢余(KCE)=调整后3年平均历史正常赢余-由金融资产贡献的赢余-由有形资产贡献的赢余;知识资本的总体价值=知识资本赢余(KCE)/知识密集型行业的平均回报率;10.Pricewater House-Coopers提出公司实际期权定价法(AOP),用贴现现金流量度量资产价值,用现实期权理论为商誉定价。
用公式可表示为:公司的总体价值=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的贴现现金流量+商誉(企业期权)。
(二)国外知识资本评价的微观方法卡普兰,诺顿采用平衡计分卡对企业4个主要方面进行业绩测量,斯维比、埃德文森普等采用普通指标体系计算法,如无形资产监测器模型、斯勘迪亚导航器模型,对这些模型的各个部分分别建立指标体系进行量化评价,可参见上述理论模型。
即首先建立知识资本构成模型,再针对每部分设定指标发放问卷,利用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所以该方法重点在于指标的正确选择。
国内知识资本评价方法综述国内学者对知识资本计量研究起步也很晚,尚处于探索阶段,也是分为两个流派,一部分学者采用国外已有的宏观方法模型对本国某公司的知识资本进行评价研究,大部分学者研究知识资本评价的微观方法,即建立适合国内企业的指标体系,并进行相应实证研究。
主要的成果有:2000年,隗斌贤对西方的市场价值进行了修正,认为知识资本的价值应区别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核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计算方法;2002年赵建生、李克华探讨了知识密集型企业价值的评价方法,提出了企业创新能力价值的评价方法;2003年湖北经济学院的刘国武提出了基于生产函数模型的知识资本分析,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模型;2005年重庆大学的张宗益和李金勇采用CIV法对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以及医药制造行业上市公司的知识资本水平进行了评价。
微观方法研究主要以2000年范徵的指标体系研究为端,采用了层次分析法。
近几年的学者则主要不断改进指标体系,并普遍采用非经典数学中的模糊数学原理进行评价,将知识资本的评价综合评价方法密切结合了起来,但具体操作步骤,指标选择,权重选择的方法存在差异。
结论对企业知识资本的评估研究甚多,但根据实证研究,采用不同方法所评价得到的企业知识资本存量差距很大,现存的知识资本评价方法都有其应用限制,以后的研究一方面将更多的针对方法的准确性与科学性,以及各种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则需因企制宜,针对各类企业研究适用于该类企业的方法,将方法在具体企业具体化。
尤其是微观方法,更需要针对企业建立适合该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探讨采用更科学的量化方法来客观评价企业的知识资本。
参考文献:1.陈晓雨,王甜,孙阿楠.知识资本审计模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62.范徵.知识资本评价指标体系与定量评价模型[J].中国工业经济,2000,93.金加林,吴育华.智力资本度量方法的比较与评价[J].科学管理研究,2004,12(224.李元旭,陈志刚.知识资本计量综述[J].科学学研究,2001,09(19)35.梅小安,罗丽.知识资本评价方法比较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4,126.戚啸艳,胡明,程俊瑜.西方知识资本计量理论评述[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7(7)7.王兴元,成冰.企业知识资本内涵及其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