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的心理治疗研究
儿童多动症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儿童多动症(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和冲动行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深入,儿童多动症的发病率和关注度逐渐提高。
为了进一步了解儿童多动症的特点和成因,本研究通过实验方法对儿童多动症进行探讨。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儿童多动症的临床表现和特征。
2. 探讨儿童多动症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3. 为儿童多动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三、实验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30名学龄儿童,其中15名为多动症儿童,15名为正常儿童。
2. 实验工具:- 儿童多动症筛查量表(ADHD Rating Scale-IV)- 注意力测试软件- 行为观察记录表3. 实验步骤:- 对所有儿童进行儿童多动症筛查量表(ADHD Rating Scale-IV)的评估,筛选出多动症儿童。
- 使用注意力测试软件对多动症儿童和正常儿童进行注意力测试,包括注意广度、注意转移和注意持久性等指标。
- 对多动症儿童和正常儿童进行行为观察,记录其活动过度、冲动行为等表现。
- 对多动症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家庭背景、心理状态等因素。
四、实验结果1. 多动症儿童的临床表现:-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儿童在注意力测试中表现出注意广度、注意转移和注意持久性等指标的显著差异。
- 活动过度:多动症儿童在行为观察中表现出明显的活动过度、冲动行为等特征。
- 情绪不稳:多动症儿童在问卷调查中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易怒、易冲动等心理状态。
2. 多动症儿童的成因:- 家庭背景:多动症儿童的家庭环境、父母教育方式等因素对儿童多动症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 心理状态:多动症儿童的心理状态,如焦虑、抑郁等,也可能导致多动症的发生。
- 生物因素:多动症儿童可能存在某些生物因素,如神经递质失衡等。
五、实验结论1.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具有明显的临床特征和成因。
浅论多动症儿童心理症状表现及其干预手段
浅论多动症儿童心理症状表现及其干预手段一、前言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从广义的定义来看,是指由于各种有实质性损害的大脑疾病所导致儿童的多动,注意障碍、冲动任性、认知能力或协调动作障碍等症状,是继发性的多动综合症,也是一个多病因所致的临床综合症。
从狭义定义来看,多动症儿童并无明显大脑实质性损害,其智力正常,却有轻微脑功能障碍而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或行为障碍。
突出表现为:在认知参与的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缺乏持久性,活动量多且经常变换内容,行为冲动、唐突、不顾及后果。
多动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仅有注意缺陷或多动、冲动障碍,而且由此衍生出一系列学习、情绪、行为、人际关系及适应问题。
由于人们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老师家长对多动症儿童缺乏耐心以及教育方式的不当,发病率在逐年上升。
二、儿童多动症产生原因(一)生物和遗传因素。
遗传是 adhd 的主要原因。
30%的多动症儿童的家属也患有多动症。
并有研究表明,多动症儿童父母的精神异常、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儿童父母,体现出多动症患儿的轻微脑功能失调与遗传因素有关。
研究发现多动症儿童用于控制思维和行动的大脑区域组织不能够正常运作,此外,梁福成等人2002年通过对29名多动症儿童与正常儿童认知事件相关电位各成份的比较研究发现多动症组与正常儿童组存在显著差异。
(二)家庭因素。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思想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父母关系不够融洽或教育方式不当,就会造成儿童心理障碍,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活动过度等多动症特征。
正确恰当的教养方式,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三)环境因素。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变得日益迅速,父母与子女日渐出现了代沟,并且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城市儿童在家中大多感到孤单,从而导致多动症等行为异常增多。
由于成长环境的变化,使城市儿童的自尊心强,承受挫折的能力下降,对应试教育体制更加反感、抵制,更容易受到伤害。
同时,城市儿童承受挫折的能力也较差,相比之下更加脆弱,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儿童多动症的心理学调查研究
儿童多动症的心理学调查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儿童多动症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帮助这部分儿童,心理学调查研究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通过对儿童多动症的心理学调查研究,对其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儿童多动症,也被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
通常表现为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的行为,给儿童本人、家庭和学校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困扰。
了解其病因对于开展心理学调查研究至关重要。
病因方面,儿童多动症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
许多研究表明,儿童多动症具有较高的遗传风险,家族研究发现,患有多动症的儿童有较高的家族发病率。
此外,环境因素如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稳定性、学校教育水平等也会影响儿童的注意力和行为发展。
心理学调查研究通过对这些病因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找到更好的干预措施。
心理学调查研究不仅关注多动症的病因,更重要的是对其症状进行准确的描述与评估。
根据DSM-5(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的分类标准,多动症包括注意力缺陷和多动冲动两个维度。
注意力缺陷表现为无法持续关注、经常分心、做事缺乏条理等;多动冲动则表现为过度活跃、难以安静、冲动行为等。
心理学调查研究通常通过问卷调查、实验室观察等方法来评估儿童的症状和行为表现。
在多动症的治疗方面,心理学调查研究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启示。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行为疗法,药物治疗以刺激性药物为主,如甲基苯丙胺等,可以有效地减少多动症症状。
然而,药物治疗并非对所有儿童有效,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副作用。
因此,心理学调查研究重点关注非药物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家庭疗法和教育干预等。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教授儿童一些适应性的行为技巧和自我控制策略来改善其注意力和行为问题。
家庭疗法则着重对家庭关系和家长教养方式进行干预,帮助家长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和正确的教育方式。
教育干预则通过提供适应性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帮助儿童提高学习效率和自我管理能力。
儿童多动症80例心理行为治疗观察
在用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 , 对 患 儿进行心理行 为治疗 , 结 果显示 : 观察 组 8 0例中经过治疗显效 6 6例 ( 8 2 . 5 %) , 有
摘
要 目的 : 探 讨 儿 童 多动 症 心 理 行 为
治疗效 果。方 法 : 收 治 儿 童 多 动 症 患 儿
1 6 0例 , 随即 分为 对 照组 和观 察 组 , 每 组
的行 为 来 替 代 不 适 当 的行 为 模 式 。笔 者
4 5 0 0 5 3河 南 郑 州 市 妇 幼 保 健 院
患儿年龄 、 性别、 病程 等一 般资料 比较无 显著性差异。 方法 : 对 照 组 给 予 哌 甲酯 ( M e t h y 1 .
p h e n i d a t e ) S m g / 次, 3次 /日, 口服 , 并 进 行
3 B r o wn RT,F r e e me n W S,P e r r i n J M ,e t a 1 .
P r e v a l e n e e a n d a s s e s s me n t o f a t t e n t i o n— —d e t f . . c i t /h y p e r a c t i v i t y d i s o r d e r i n p r i ma r y c o l e s e t —
8 0例 。对 照 组 给 予 哌 甲 酯 S mg / 次, 3坎 /
效1 0例 ( 1 2 . 5 %) , 无效 4例 , 总有效率为
9 5 . 0 %; 对 照组 8 O例 中经过治疗显 效 2 5 例( 3 1 . 2 5 %) , 有效 3 0例 ( 3 7 . 5 %) , 无效 2 5例 , 总有效率为 6 8 . 7 5 % 。两组 比较差 异有显 著 性 ( P< 0 . 0 5 ) 。治疗 组 效果 明 显优于对照组 , 可见儿 童多动症 心理 行为 治疗效果显著 , 值 得推广。
35例儿童多动症心理行为治疗观察
[ ] 李广明, 2 李
军 .异丙酚靶 控输注在4 J 麻醉 中应用 的 ,L
进展 [] J .国外 医学 ・ 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04,5 1 :8 20 2 ( )4 . [ ] H l A T o snJ LseN e 8.C m ai no d - 3 a P,hmpo el A,t1 o pr o f i l P, i s f
成 为严重影响儿 童身心 健康 的时代病 。笔者对 3 5例儿 童多
动症 进 行 了心 理 行 为 治 疗 , 现报 告 如 下 。
表 1 两 组疗 效 比较 ( ) 例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 . 选择我 院 20 07年 4月 一 0 0年 3月接诊 的 21 儿童多动症患儿 6 5例 , 断符合 2 0 《 诊 0 6年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 障碍诊疗 建议》 诊断标 准… 。随即分为两组 , 观察组 3 , 5例 其
高 风 险 人群 - , 2 已成 为 当今 一 个 重 要 的公 共 卫 生 问 题 , 须 引 j 必
中男 2 , 1 ; 龄 6—1 , 均 7 1岁 ; 程 05~ 1例 女 4例 年 5岁 平 . 病 .
60年 , 均 2 8年 。对 照组 3 . 平 . O例 , 2 男 l例 , 9例 ; 龄 6~ 女 年 1 4岁 , 均 6 8岁 ; 程 10~5 5年 , 均 29年 。两 组 性 平 . 病 . . 年 .
不 适 当 的 行 为 出 现 时 , 患 儿 从 强 化 物 边 移 开 一 定 的 时 间 或 把 把 强 化 物 移 开 一 段 时 间 以暂 时 隔离 。
[ ]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 , 1 中华 医学会儿科学分
会儿童保健学组 , 中华 医学会精 神病学 分会儿 童精神 医学学 组 .儿童注 意缺 陷多动 障碍诊 疗 建议 [ ] J .中华 儿科 杂 志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①学习时容易分心,听见任何外界声音都要去探望; ②上课不专心听讲,常东张西望或发呆; ③做作业拖拉,边做边玩,作业又脏又乱;常少做或做错; ④不注意细节,在做作业或其它活动中常常出现粗心大意的
错误; ⑤丢失或特别不爱惜东西(如常把衣服、书本等弄得很脏很
乱) ⑥难以始终遵守指令,完成家庭作业或家务劳动等; ⑦作事难于持久,常常一件事没做完,又去做别的事; ⑧与他说话时,常常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⑨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丢三落四;
ICD10 研究用诊断标准
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 DSM-Ⅳ(1994)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
CCMD-3
2021/10/10
12
采用诊断标准
为使临床诊断ADHD有章可循; 提高诊断的科学性、可靠性和一致性; 便于科研协作,统一诊断标准; 临床可选用诊断标准。
3-19岁 69%
美国、欧洲和日本的3400万ADHD患者数据
(IBM Health,2001)
22
ADHD病因、病理机制
病因未明,可能与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相 作用有关,包括:
⑴遗传因素 ⑵中枢神经系统成熟延迟或大脑皮质觉醒不足 ⑶脑结构异常基础 ⑷生化代谢异常,可能与DA、NE及5-HT代谢失调有关 ⑸脑血流量及脑内糖代谢异常 ⑹甲状腺功能失常 ⑺社会心理因素
2021/10/10
16
CCMD-3 ADHD症状标准(二)
(2)多动,至少有下列4项
①需要静坐的场合难于静坐或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②上课时常常小动作,或玩东西,或与同学讲悄悄话; ③话多,好插嘴,别人问话未完就抢着回答; ④十分喧闹,不能安静的玩耍; ⑤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如游戏是抢着上场, 不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的研究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的研究张邵堃(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系,苏州)摘要本文对国内外关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17篇期刊论文进行了文献综述。
研究论文总体数量较少,研究方法以实验为主,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智力结构、自我意识、自尊与社会适应以及治疗的发展等。
研究结果表明,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儿童的智力结构存在客观缺失,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低,社会适应性普遍较低,关于ADHD的治疗仍然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相信如何根据ADHD儿童的智力结构、自我意识更有效的治疗ADHD仍将是国内外学者的重点研究领域。
关键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治疗,文献综述1 概念多动症(Hyperactivity Disorder),又称注意缺陷/多动性障碍,即ADHD,描述的是那些表现出持续的与年龄不符的注意力不集中及多动一冲动的儿童(Mash & Wolfe,2004)。
当前,使用较广泛的名称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DSM-IV),过度运动障碍(ICD一10),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儿童多动症,CCMD一3)’。
这三个分类系统对多动症的诊断标准进行了界定,它们之间相同的部分,构成了它们对该综合征描述中的典型特征。
根据DSM-IV的诊断标准,多动症儿童的主要症状有注意缺陷、多动、冲动。
而DSM-IV 据这些主要的症状将多动症分为三个亚型,即注意分散型,主要症状为注意分散;多动一冲动型,主要症状为多动和冲动;综合型,既有注意分散,又有多动一冲动症状。
1.1 智力结构人们认识周围事物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诸种能力的构成及排列组合。
它可分为单个人的智力结构和人才群体的智力结构。
构成智力的主要要素是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和操作能力,它们构成了个人智力的主干结构。
在智力结构中,这五种能力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人的智力的提高,往往有赖于五种能力的全面发展,否则就会造成智力上畸形状态。
1.2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多动症儿童的社会适应教育与心理支持策略
多动症儿童的社会适应教育与心理支持策略导言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和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动和冲动行为的持续存在。
多动症儿童在社会适应方面常常遭遇困难,而社会适应的成功与否对其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多动症儿童的社会适应教育与心理支持策略,旨在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改善社会适应能力。
多动症儿童的社会适应困难多动症儿童常常表现出注意力分散、冲动、过动等行为特征,这使得他们在社会环境中难以融入。
以下是多动症儿童常见的社会适应困难:1.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儿童很难保持对特定任务或活动的注意力,这使得他们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交场合中很难参与和投入,影响了他们的社会互动能力。
2.冲动行为:多动症儿童常常表现出冲动和行为失控的特征,这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做出让人感到不适的行为,导致他们的社交关系受损。
3.过动行为:多动症儿童过动行为明显,容易引起注意,而这往往又加剧了他们在社交场合的困扰。
4.社交障碍:多动症儿童在社交互动中常常表现出不适当的行为,比如打断别人、难以等待、难以理解他人情感等,这导致他们难以与同龄人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多动症儿童的社会适应教育策略1. 知识普及与教育多动症儿童在社会适应方面常常因为缺乏理解和关注而遭受歧视和排斥。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同龄人需要加强对多动症的理解和认识,以减少歧视和偏见。
•学校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多动症的知识普及,为教师、同学和家长提供相关培训,以提高多动症儿童的接受度和融入感。
•家庭教育:家长要及时向亲朋好友和邻居解释多动症,帮助他们理解多动症儿童的特殊需求,避免误解和歧视。
2. 环境适应与辅助调整多动症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需要合适的社会环境支持和适应。
以下是相关策略:•学校环境:学校应提供安静和舒适的学习环境,为多动症儿童提供个别学习桌、专门的学习空间等。
儿童多动症与生物心理治疗
嚣州实用 医学 2 0 年第 2 卷第 1 08 4 期
・
6 ・ 5
・
妇 幼 保 健 ・
儿 童 多动 症 与生 物 心理 治 疗
孙 和 英
( 州市局 前街 小学 医务室 , 常 江苏 2 30 ) 103
儿童多动症 , 又称为多动 障碍注意力缺陷综合 症 (DH , a D)患病 率 约 为 43 ~58 % , 计 全 国共 1 .3 估
后 , 课 堂上症 状 表现 更为 明显 , 在 坐在 教室 里 总是 东
张西望 , 心不在焉 , 集中注意听讲 的时间很 短 , 他们 无论 是看 连环 画或 看 电视 , 只能安 坐片刻 , 要 站 都 便
起来走 动 。
1 2 活 动过 度 .
孩子 往往 从小 活动 量就 大 , 的甚 有
有 患儿 1 6 ~199万 , 中 约 6 %的症 状 会持 续 1 7 4 其 5
冲动 , 自己欲望 的克 制力 很薄 弱 , 兴 奋就 手舞 足 对 一 蹈 , 乎所以 , 忘 稍受 挫 折 就发 脾 气 、 闹。他 们 在 学 哭
校会经常主动与同学争吵或打架 , 为冲动而不顾 行
及后 果 。如不顾 危 险从 高 处 跳 下 ; 喝 水 时 不顾 杯 想 子里 的水 是凉 是 烫 , 起 就 喝 。这 些 冲动有 时会 导 抓 致一 些灾 难性 的行 为结果 。 1 5 社 会适 应不 良 孩 子 常表现 为个 性 倔强 , . 不愿
到成年 , 成为反社会人格障碍、 犯罪行为和酒精及麻
醉 剂滥 用 的高风 险人 群 。A H D D已成 为 严 重 的公 共 卫 生 问题 。该 症 患者 男 孩 多 于女 孩 , 病 在 7岁 以 起 前 , 一 般 要 到 三 、 年 级 才 引起 家 长 和 老 师 的注 但 四 意 。其 主要 病 因是 由于 中枢神 经 系统 的某些 神 经递 质( 在各 个 神经 接 头之 间传 递 信 息 的物 质 )如 多 巴 , 胺 、 甲 肾上腺 素缺 乏 引起 的 。但 家庭 因素 、 育环 去 教 境等, A H 在 D D的发 生 、 展 中也起 着重 要 作用 。, 所以很 难与其他 同龄儿 童相 处 , 不得不 常找 比 自己年 龄小 的 儿童游 戏 。
儿童多动症的研究报告
儿童多动症的研究报告一、引言近年来,儿童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广泛关注的心理行为问题。
据统计,我国儿童多动症的发病率约为5%-10%,对患者及其家庭、学校和社会产生严重影响。
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儿童多动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实践和预防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问题的提出源于对儿童多动症患病率逐年上升的关注,以及目前治疗手段的局限性。
本研究目的在于深入分析儿童多动症的病理机制,探讨更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研究假设:儿童多动症的发病与遗传、环境、生物因素等多方面原因相关,且通过综合干预手段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
研究范围主要涉及儿童多动症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限制在年龄范围为4-16岁,地域范围为我国部分地区。
本报告将从儿童多动症的背景、重要性、研究问题、研究目的与假设、研究范围与限制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为临床医生、教育工作者及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学者对儿童多动症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成果。
早期研究认为,儿童多动症主要由遗传因素引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环境、生物等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
研究发现,多动症患者的脑结构和功能存在异常,且神经生化、神经心理学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生发展。
在诊断方面,研究者们主要依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和《国际疾病分类》(ICD)等诊断标准,但存在一定程度的争议。
治疗方面,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行为干预等多手段。
药物治疗以兴奋剂为主,如哌甲酯、阿托莫西汀等,但长期使用可能产生副作用。
文献中存在的争议或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诊断标准的普适性和准确性仍有待提高;二是药物治疗与行为干预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明确;三是多动症共病现象普遍,如学习障碍、焦虑障碍等,给临床治疗带来挑战。
综上所述,尽管前人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需进一步探讨儿童多动症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策略,以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幼儿园多动症儿童心理疏导案例 幼儿园心理疏导
幼儿园多动症儿童心理疏导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幼儿园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多动症儿童。
这些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中常常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过于活跃等行为特征,给幼儿园的管理和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针对这些儿童,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和情感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发展健康的心理和生活状态。
本文将围绕幼儿园多动症儿童心理疏导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解读,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心理疏导工作。
1. 案例一:小明小明,3岁半,是XX幼儿园的一名多动症儿童。
他的注意力不集中,非常好动,经常无法坐在座位上安静地参与课堂活动。
在幼儿园中,小明经常与其他孩子发生冲突,导致园内的教学秩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在与家长交流后,了解到小明在家庭中也经常表现出多动的特征,对待问题缺乏耐心,难以静下心来完成一件事情。
幼儿园老师意识到,小明的家庭教育和环境对其心理状态影响较大,需要与家长积极合作,帮助小明解决心理问题。
2. 案例分析:针对小明这样的多动症儿童,首先需要与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其在家庭中的生活情况和成长环境。
通过了解家庭教育方式和亲子关系,为幼儿园的心理疏导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在与家长合作的基础上,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生活活动,针对小明的特点,加强专项训练,引导他合理释放能量,提高专注力和自控能力。
幼儿园还可以开展相关的心理疏导活动,帮助小明更好地适应园所生活环境,增强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3. 案例二:小红小红,4岁,是XX幼儿园的一名多动症儿童。
她在幼儿园中表现出过于活跃的特点,经常难以按时入睡,第二天精神状态不佳。
在家长的反映和老师的观察下,发现小红在家庭中缺乏规律的生活作息,对玩具和游戏过于依赖,缺乏自控能力。
根据多动症儿童的心理特点,幼儿园需要从生活规律、家庭教育和心理疏导入手,帮助小红调整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4. 案例分析:针对小红这样的多动症儿童,幼儿园可以通过与家长配合,建立孩子在家和园所之间的良好过渡措施。
对一名多动症倾向儿童教育干预的个案研究
对一名多动症倾向儿童教育干预的个案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一名具有多动症倾向的儿童进行教育干预的个案研究。
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行为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和冲动。
这种病症对儿童的学习、社交和行为产生严重影响,需要及时的教育和心理干预。
本文将通过深入研究一名多动症倾向儿童的具体情况,探讨适合该儿童的教育干预方法,以期为类似情况的儿童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综述、观察法、访谈法和个案研究法。
通过文献综述了解多动症的相关理论和治疗方法;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收集该儿童的具体表现和行为特征;结合个案研究法,针对该儿童的特点制定教育干预方案,并评估干预效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深入了解多动症倾向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探索有效的教育干预方法,帮助这些儿童更好地融入学习和生活,实现全面发展。
本文也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多动症儿童的关注和重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
二、文献综述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行为障碍,表现为注意力分散、活动过度和冲动行为等症状。
这些症状不仅影响儿童的学习成绩,还可能导致社交困难、自尊心下降等心理问题。
因此,对多动症倾向儿童的教育干预至关重要。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目前对于多动症倾向儿童的教育干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以及综合干预等。
行为疗法主要通过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改善儿童的行为习惯;认知行为疗法则着重于调整儿童的思维方式,提升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
药物治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多动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带来副作用,因此需要谨慎使用。
综合干预则结合了上述多种方法,旨在从多个层面改善儿童的症状。
然而,尽管已有多种干预方法,但多动症倾向儿童的教育干预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学龄前儿童多动症的心理行为疗法效果分析
学龄前儿童多动症的心理行为疗法效果分析学龄前儿童多动症是指儿童在行为和学习方面的困难,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
这种疾病一直是家长和医生所关注的问题,在过去的几年中,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不同的疗法来帮助治疗这种疾病。
当前,一种被广泛接受的疗法是心理行为疗法。
本文将讨论学龄前儿童多动症心理行为疗法的效果。
心理行为疗法心理行为疗法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治疗方法,用于教授病人如何自我控制工具和技术,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心理行为疗法在治疗学龄前儿童多动症的效果得到了证实。
心理行为疗法的效果多项研究表明,心理行为疗法在治疗学龄前儿童多动症的效果显著。
以下是心理行为疗法在治疗学龄前儿童多动症方面的优势:1. 帮助学龄前儿童多动症患者调节情绪学龄前儿童多动症患者往往情绪不稳定,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
心理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通过认知重构、放松训练、情感调节等技术调节自己的情绪。
2. 改善孩子的注意力问题心理行为疗法可以帮助学龄前儿童多动症患者改善注意力问题。
通过教授患者专注性训练、目标设置和实践技巧,学龄前儿童多动症患者可以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注意力。
3. 提高学龄前儿童自我管理能力学龄前儿童多动症患者往往难以自我控制,这会阻碍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心理行为疗法可以帮助学龄前儿童多动症患者通过行为改变技术,如自我监控、反馈和奖励,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心理行为疗法的实施心理行为疗法在学龄前儿童多动症治疗方面的应用需要细致入微的实施。
以下是一些简要指导:1. 制定计划治疗前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治疗计划。
医生和家长需讨论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 教育家长和家庭成员治疗过程中,需要对家长和家庭成员进行教育,让他们了解心理行为疗法的原理和技术。
积极参与治疗过程可最终提高治疗的效果。
3. 联合治疗心理行为疗法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使用,如家庭治疗、药物治疗等,以强化治疗效果。
结论虽然心理行为疗法已经被广泛使用,并在不同的研究中证实了其有效性,但是,治疗多动症仍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小孩多动症心理治疗方法
小孩多动症心理治疗方法小孩多动症,哦,那可真是个让家长们心头大石的难题。
小朋友们就像是装了电池的小火车,停不下来,总是东跑西颠,根本不愿意乖乖坐在椅子上。
别说上课,就连吃饭时都像在参加马拉松比赛,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可别急,这里有一些心理治疗的方法,可能会让这些“小火车”稍微放慢点速度,毕竟谁都希望小宝贝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对吧?先说说“情绪管理”这块。
小孩子有时候情绪就像过山车,一会儿高高在上,一会儿又跌入谷底。
这时候,家长可以试试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情绪表达的游戏,比如用表情包,画画,甚至唱歌。
让他们把心里的小秘密用画笔表达出来。
这样不仅能让孩子发泄情绪,还能帮助他们学会辨别和表达自己的感受,慢慢地,他们就能学会控制这些“小火车”的速度。
再来聊聊“注意力训练”。
在这方面,家长们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有趣的专注力游戏,比如拼图、积木或者迷宫。
这些游戏可以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会集中注意力。
就像捉迷藏一样,孩子们会在找人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锻炼了他们的专注力。
可千万别觉得这些都是小事,实际上,这些小玩意儿能让孩子的注意力逐渐提升,有助于他们在课堂上更好地听老师讲课。
然后呢,别忘了“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
这一点超级重要。
孩子们的生活就像是一部机器,如果作息不规律,机器就容易出故障。
试着为孩子制定一个简单的日程表,清晨起床、上学、做作业、玩耍,甚至是睡觉,都要有一个固定的时间。
像个时钟一样,咔嚓咔嚓转动,这样他们就能慢慢适应这种规律性,生活自然也会变得更加有序。
最最重要的是,家长的耐心和陪伴。
多动症的孩子就像是一颗小种子,成长需要阳光和雨露。
家长可以尝试多和孩子一起做一些互动活动,比如一起去公园玩、一起做手工。
这些亲子活动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温暖,还能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要记住,陪伴是最好的良药,孩子在你身边,才会感受到安全感,进而放下那些小烦恼。
当然了,心理治疗的方法有很多,最关键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那一款。
心理干预对儿童多动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心理干预对儿童多动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注:本篇文章为人工智能语言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绪论多动症是一种在儿童期常见的精神障碍,其主要特征为注意力不足、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
多动症不仅影响儿童的学习和社交能力,也会对其成年后的生活产生长期影响。
因此,提高多动症儿童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干预是多动症治疗中的常用方法之一,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心理干预对多动症儿童的临床疗效的观察。
方法研究对象本研究选择了48名被诊断为多动症的6-12岁儿童,其中26名男孩和22名女孩。
研究设计在治疗开始时,将48名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
其中,心理干预组接受8周的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不接受治疗。
在治疗之前和之后,分别采用父母反应量表、注意力测试和动作行为量表评估两组儿童。
心理干预方法本研究的心理干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大运动训练和亲子教育。
治疗过程中,儿童在治疗师的指导下参与认知行为训练和大运动训练,家长也参与了亲子教育,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支持和教育儿童。
结果治疗前,两组儿童在注意力、动作行为和父母反应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
治疗后,心理干预组的儿童在注意力和动作行为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1),而且父母反应方面也有所改善(P <0.05)。
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干预对于多动症儿童的治疗是有效的。
心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儿童的注意力和动作行为,还能够改善他们的家庭和社交环境,这对儿童的整体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
另外,研究中使用的各种方法组合可以提供更详细的治疗方案,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管理他们的多动症并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结论本研究提供了证据,表明心理干预对于多动症儿童的临床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心理干预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大运动训练和亲子教育。
治疗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儿童的注意力和动作行为,在家庭和社交环境中也能产生积极影响。
同时,为了更好地管理儿童的多动症,研究中使用的这种组合方法具有更具体和详细的治疗方案。
幼儿园多动症儿童心理辅导案例
幼儿园多动症儿童心理辅导案例1. 引言幼儿园是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阶段,然而,我们常常会面对一些多动症儿童,他们的注意力不集中、行为无法控制,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少困扰。
幼儿园的教师和家长如何进行心理辅导,帮助这些多动症儿童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环境,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分享心理辅导的经验和方法。
2. 案例背景小明(化名)是一位3岁的男孩,他在幼儿园表现出明显的多动症状。
在教室里,他常常无法静坐,总是躺在地上翻来覆去。
他还喜欢抢夺其他孩子的玩具,不听老师的话,经常打架斗殴。
这些行为给他周围的孩子和老师带来了困扰,同时也给小明自己带来了负面的体验和情绪。
3. 评估与分析针对小明的情况,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评估和分析。
根据幼儿园的观察记录和家长的描述,我们发现小明的多动症状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其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等相关。
这些问题可能与他的发展和环境因素有关,同时也需要考虑可能存在的其他潜在因素。
4. 心理辅导目标设定基于评估和分析的结果,我们确定了小明的心理辅导目标。
我们希望通过辅导帮助小明提高自我控制能力,逐渐改变他的多动行为。
我们希望帮助小明提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参与到幼儿园的学习和活动中。
5. 心理辅导策略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心理辅导策略。
我们与小明的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心理辅导计划,包括家庭环境的调整、制定规则和奖惩机制等。
我们通过开展游戏和活动来引导小明学习控制自己的行为,比如模仿游戏和集体活动中的角色扮演等。
我们也重视小明的情绪管理,通过教学他一些放松和调节情绪的技巧,如深呼吸和放松肌肉等。
6. 辅导效果及总结回顾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小明的多动症状有所减轻。
他学会了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尊重他人的权益。
在教室里,他能够按照老师的指示完成任务,与其他孩子友好相处。
小明的注意力也有所提高,他能够坐下来聆听故事和参与小组活动。
这些变化对于小明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成就,同时也给了他周围的人更多的信心和希望。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执行功能抑制机制的神经心理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执行功能抑制机制的神经心理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其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性行为。
执行功能是指调节认知行为的能力,包括注意力控制、工作记忆、行为抑制等。
ADHD儿童在执行功能方面存在显著的缺陷,影响其学习和社交功能。
因此,探究ADHD儿童执行功能抑制的神经心理学机制,对于实现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究ADHD儿童在执行功能抑制任务中的表现及其神经机制。
具体问题如下:1. ADHD儿童在执行功能抑制任务中的表现与正常儿童有何不同?2. ADHD儿童在执行功能抑制任务中的脑电信号特征有何不同?3. ADHD儿童执行功能抑制任务中的脑功能连接是否与正常儿童不同?三、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探究ADHD儿童执行功能抑制的神经心理学机制,深入了解其病理生理机制,为实现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具体目标如下:1. 比较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在执行功能抑制任务中的表现差异。
2. 探究ADHD儿童在执行功能抑制任务中的脑电信号特征及其区别。
3. 分析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在执行功能抑制任务中的脑功能连接差异。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行为学和脑电生理学相结合的方法,对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进行执行功能抑制任务的测试,并比较两组儿童的行为表现、脑电信号和脑功能连接特征的差异。
具体方法如下:1. 实验对象:招募50名ADHD儿童和50名正常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2. 实验设计:采用执行功能抑制任务,其中包括Stroop任务和Go/No-go任务。
3. 实验步骤:实验前,对所有儿童进行行为学评估、心理问卷调查和脑电图检测。
实验时,要求儿童在电脑屏幕上完成执行功能抑制任务。
4. 数据处理:对儿童在执行功能抑制任务中的行为表现、脑电信号和脑功能连接进行统计分析。
五、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预计可以发现ADHD儿童在执行功能抑制任务中的行为表现和脑电信号与正常儿童有显著差异,并且在脑功能连接上也存在差异。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综合治疗一个案例报告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综合治疗一个案例报告1. 简介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特征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的显著存在。
本文将介绍一位8岁男孩的病例,并详细描述了他接受的综合治疗方案及效果。
2. 案例描述小杰是一名8岁的男孩,被学校老师多次反映其注意力不集中和过度活跃的行为。
在详细询问和评估后,小杰被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除了常见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外,小杰还表现出学习困难、社交问题和情绪不稳定等症状。
基于综合评估结果,我们为小杰设计了一套综合治疗方案。
3. 药物治疗根据小杰的症状和病情评估结果,我们决定在治疗计划中包括药物治疗。
小杰被开具了一种刺激性药物Ritalin,该药物能够增加大脑中神经递质的浓度,以改善注意力和控制多动症状。
小杰每天早晨服用1粒Ritalin,经过几周的观察,他的注意力状况有所改善,学习成绩也有所提升。
4. 行为疗法除了药物治疗外,我们还为小杰提供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强调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应对策略,帮助患儿管理情绪和控制冲动。
我们与小杰及其家人合作,制定了一份详细的行为管理计划,包括规定学习和行为规范、奖励制度和惩罚措施。
小杰通过与父母和老师的积极合作,逐渐学会控制冲动和改善自己的行为。
5. 儿童心理咨询针对小杰的学习困难、社交问题和情绪不稳定,我们还为小杰提供了心理咨询。
儿童心理咨询的目标是帮助患儿理解和应对自己的困难,提高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在与心理咨询师的交流中,小杰逐渐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情绪、与他人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这些咨询对于小杰的整体治疗过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6. 父母教育为了让小杰获得更全面的治疗和支持,我们还给他的父母提供了教育指导。
父母教育的目标是帮助父母了解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学习如何与患儿有效沟通和管理他们的行为。
儿童多动症的认知行为疗法有效的治疗方法
儿童多动症的认知行为疗法有效的治疗方法儿童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特征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以及冲动行为。
针对这一问题,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简称CBT)被广泛认为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本文将介绍CBT在治疗儿童多动症中的应用及其有效性。
一、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CBT是一种通过改变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来减轻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心理疗法。
它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认知原理:CBT认为,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受到其对事件的认知解释的影响。
通过指导个体认识到自己思维方式中的负面、扭曲和不合理的因素,并帮助其改变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减轻相关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2.行为原理:CBT关注个体的行为模式,认为行为是情绪和思维的表现。
通过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和学习新的适应性行为,可以改善情绪和思维问题。
二、认知行为疗法在儿童多动症治疗中的应用1.认知重建:CBT通过帮助儿童多动症患者意识到自己对事件的认知方式,并教导他们如何改变这种认知方式来减少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例如,教导儿童如何通过自我暗示或积极的内在对话来保持专注。
2.行为干预:CBT强调行为改变的重要性。
在儿童多动症治疗中,CBT可以通过行为干预帮助儿童减少过度活动和冲动行为,并教授他们新的适应性行为,如自我控制和规划能力的培养。
3.家庭支持:CBT认为,家庭环境对儿童多动症的治疗和康复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CBT会通过与家长合作,教导他们如何给予儿童正确的支持、辅导和监督,以促进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三、认知行为疗法在儿童多动症治疗中的有效性大量研究表明,CBT在儿童多动症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以下是一些相关研究的发现:1.注意力和执行功能的改善:CBT可以帮助儿童多动症患者改善注意力和执行功能,使其更好地处理学习和社交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多动症的心理治疗研究本章主要论述儿童多动症的特殊人群的心理治疗,尽管这些特殊群体的治疗目前研究尚不充分,但是,病情更为复杂,不同程度影响预后,因此,积极治疗非常重要。
这些特殊群体包括儿童多动症的共病患者和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一、对立违抗障碍的心理治疗对立违抗障碍是儿童多动症最常见的共患病。
对于共患对立违抗障碍的儿童多动症,在其他治疗的同时,也应予以心理治疗。
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认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行为矫正治疗、家庭治疗等。
在上述治疗方法中,关于认知行为治疗的研究报道较多。
这些研究表明认知行为治疗是治疗对立违抗障碍的有效方法,其疗效与父母培训基本相当。
认知行为治疗之所以有效,主要原因在于对立违抗障碍儿童常常缺乏处理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因此,运用认知行为治疗,设计人际交往情景、利用示苑、排演、角色扮演,自我评价的内部语言等具体方法,帮助患儿学会如何有效地控制愤怒及解决问题的技巧方法,对改善患儿的症状将会有所帮助。
除认知行为治疗外,行为矫正治疗也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柯可(Kolko)等1994年对其患对立违抗障碍或品行障碍的儿童多动症进行行为矫正治疗,发现行为矫正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对立违抗行为和品行障碍症状,因此,对于共患对立违抗障碍的儿童多动症运用行为矫正治疗改善患儿的对立违抗行为非常重要。
在多种行为矫正中,可运用正性强化法、塑造法、代币制(见行为矫正与教育干预)等方法帮助患儿建立良好行为,运用消退法、罚时出局、反应代价等方法减少患儿不良行为,还可运用行为契约进行行为矫正。
行为矫正治疗虽然有效,但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持之以恒地去实施,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取得疗效。
二、品行障碍的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品行障碍的最重要的治疗方法。
可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需要,予以适当的心理治疗,其中,认知行为治疗、行为矫正治疗和家庭治疗最为主要。
目前,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已经得到较好的证明。
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改善患儿的沟通交流技巧,解决问题的技巧,也可控制冲动,处理愤怒情绪等存在的诸多问题,使患儿能够客观地分析和评价所处情境,运用合理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减少患儿的反社会行为,增加患儿的亲社会行为,患儿的症状就能得到改善。
除了认知行为治疗以外,已有研究证明行为矫正治疗和家庭治疗也能够有效地改善品行障碍的症状。
因此,对于共患品行障碍的儿童多动症儿童,进行行为矫正治疗和家庭治疗,尤其是功能式家庭治疗,显得很重要。
三、焦虑症的心理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发生常常与患儿个性特征和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因此,帮助患儿消除社会心理因素,对改善患儿症状是有帮助的。
心理治疗也是广泛性焦虑症的重要治疗方法,因此,对于共患广泛性焦虑症的儿童多动症的儿童,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需要,予以适当的心理治疗。
目前,可采用的心理治疗方法较多,其中有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动力治疗,游戏治疗,家庭治疗等。
在这些治疗方式中,有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认知行为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而且认知行为的小组治疗和个别治疗均有效。
认知行为治疗的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辨认焦虑情感和焦虑的躯体反应,对激发焦虑情景的认知重建,应用自我谈话技术,对恐惧刺激的暴露,对自我表现的评价,自我强化。
如果认知行为治疗合并家庭干预,将会取得更好的疗效。
四、心境障碍的心理治疗这里所说的心境障碍主要针对抑郁障碍和心境恶劣。
心理治疗是对于轻度和中度抑郁障碍的治疗,对儿童多动症共患这种病症的儿童,可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心理治疗。
在各种心理治疗方式中,认知行为治疗是研究最多的治疗,并有随机对照研究证明其有效性。
该治疗主要通过改变患儿的认知歪曲,鼓励增进正性心境的活动来缓解患儿的抑郁症状,同时,帮助患儿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更好地处理负性生活事件,除认知治疗外,尚需加强对患儿的支持性心理治疗,并根据患儿具体情况,予以人际关系等治疗方法。
家庭指导和家庭治疗对于共患抑郁障碍的儿童多动症儿童也非常重要,从而帮助父母认知患儿疾病的特点,了解治疗中应予注意的事项,建立治疗联盟,更好地促进患儿康复,减少和预防疾病的复发。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心理治疗加上药物治疗可以提高重性抑郁障碍患儿的疗效,在维持治疗期间,心理治疗可以减少患儿重性抑郁障碍的复发。
心境障碍的另一种则是双相障碍。
对于共患双相障碍的儿童多动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心理治疗。
治疗的方式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关系治疗,家庭指导与家庭治疗等等。
卡·克·丹尼尔松(Carla Kmett Danielson)(2004)提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青少年双相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模式,这个模式包括:心理教育,促进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情绪的监测,预见应缴原和合理解决问题,辨识和改正没有帮助的思想,睡眠的调整和放松,家庭的沟通与交流。
通过各种心理治疗,增进患儿家庭成员的沟通,帮助患儿掌握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促进患儿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帮助家长和儿童早期发现情绪变化,从而促进康复,减少和预防复发。
五、学习障碍的心理治疗学习障碍是儿童多动症常常共患的一种障碍。
学习障碍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注意障碍与活动过度;智力发展不平衡,言语智商相对落后于操作智商,工作记忆受损;空间知觉异常;存在特定学校技能发育障碍;比如特定阅读障碍等等。
对于存在学习障碍的儿童,应做必要的测查和评定,仔细分析发生的原因,针对原因予以治疗和帮助。
因共患学习障碍的儿童多动症儿童,常常处于慢性应激之中,这种儿童的自信心、伙伴关系、与父母的相互作用、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等方面常常都有问题。
因此,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予以适当的心理治疗,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治疗,家庭治疗,小组治疗等。
同时,有研究表明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学习障碍儿童的考试焦虑,增强患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因此,对于共患学习障碍的儿童多动症的儿童,认知行为治疗也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六、物质滥用的心理治疗帮助患儿了解物质滥用的危害,加强健康教育,是共患物质滥用的儿童多动症的治疗基础。
心理治疗是物质滥用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可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需要,予以多种形式的心理治疗。
在各种形式的心理治疗中,家庭治疗非常重要。
已有研究表明家庭治疗可以有效治疗物质滥用。
认知行为治疗也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
通过认知行为治疗,帮助患儿学会如何拒绝他人的诱惑,如何控制自己对滥用物质的渴求和想使用的想法。
同时,因物质滥用患儿常常缺乏沟通交流及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而这种缺陷与物质滥用的持续存在密切相关。
因此,通过认知行为治疗,帮助患儿掌握沟通交流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对改善患儿物质滥用的症状也非常重要。
此外,还可运用行为契约等行为矫正治疗方法帮助患儿,对于患儿回避用药等良好行为予以正性强化,对于患儿违反契约的行为,用反应代价等方法予以矫正,从而改善患儿物质滥用症状。
对于物质滥用患儿,通过自助小组,自我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七、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心理行为治疗对于成人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目标主要是改善症状,最大程度的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生活及工作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
目标应是现实的,可以达到和可以评价的,具体包括:○1改善注意分散,减少冲动及破坏性行为;○2提高工作效率及按时完成任务及质量;○3改善与家人、同事、上司的关系,提高社交技巧;○4改善自尊、减少挫折感;○5提高生活质量,自我管理情绪,合理安排生活。
要建立与之相应的治疗计划及治疗联盟,并由患者、配偶或其他家庭成员、医生共同参与形成治疗方案。
有效治疗方案应包括社会心理行为干预(环境干预和职业技巧训练),个体与家庭治疗加上药物治疗的综合模式。
小结儿童多动症,有诸多共病,治疗这些共病是不可或缺的,其中心理行为治疗是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好心理治疗对于恢复儿童的社会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是有极大好处的,不可忽视。
(肖代齐)儿童多动症的行为矫正研究在儿童多动症的治疗中,行为矫正治疗是一种特殊的干预心理治疗中的一种,已经得到广泛运用,经循证医学研究显示与兴奋剂同属一线治疗。
这一治疗过程,医生、家长、教师对儿童的家庭和学校环境进行一系列的改变,提供更有序的活动,使儿童能专心致志学习。
在治疗之前必须了解病情和有关因素观察患儿的行为的主要问题,确定病情的基线,选定治疗靶行为,选用适合的行为矫正方法,增加期望行为减少不希望行为,为此需要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合作才能进行。
行为治疗(Behavioral therapy)是把治疗重点放在可观察到的外在行为,应用“学习的原则”,根据具体的治疗步骤改善非功能性或非适应性行为。
学习的原则是指个体行为如果受“正性应答”,即受他人的鼓励或赞赏,或自身取得满意的结果,则这种行为就容易学到而且能够保持下去;反之,如果个体的行为受到“负性应答”,即遭到惩罚或自身得到不愉快的结果,则这种行为就不易学习或保持到,甚至会放弃。
行为治疗的第一步是评价儿童多动症的行为,获得信息;第二步是制订和实施行为方案。
在第一步的行为评价中,治疗者先要注意儿童的家庭功能问题。
应告诉儿童的父母在与孩子沟通中需要自我控制,使儿童青少年必须意识到行为症状能够自行控制,这也是改变儿童多动症不良行为的基本保证。
只有在不良行为得到控制后,患儿童多动症的人才能开始新的学习和学习新的良好行为。
为了使得行为治疗取得成功,要遵守两个基本行为原则:第一,奖励较惩罚更易使行为发生改变,奖励可使儿童产生期望的行为,惩罚则使儿童产生不期望的行为;第二,在行为治疗中,对可接受的行为和不可接受的行为的应答必须自始至终保持一致,而不一致的应答方式可能强化负性行为。
行为矫正治疗的种类:1、正性强化法(Positive reinforcement procedures)或称阳性强化法。
该方法以操作性条件反射为依据,强调行为的改变是由行为后果所决定的,用于矫正不良行为,建立良好行为。
正性强化法即每当儿童出现所期望的行为,或一种符合要求的良好行为之后,采取奖赏的方法,立即强化,以增强某一行为出现的频度。
方法:(1)确认目标行为,了解该行为的基线水平。
所设定的目标行为应该是儿童能客观控制,可以观察到的,且能够反复进行强化的。
例如:确认儿童作业分心为目标行为,了解该儿童作业时间20分钟可以不分心为基线水平。
(2)选择有效的强化方式,包括:○1社会性强化,如赞扬或鼓励;○2活动性强化,如儿童所喜欢的游戏和活动;○3物质性强化,如儿童的玩具、物品、食品或钱币等。
(3)制订行为矫正方案,每当目标行为出现时,应立即给予强化;例如:儿童做作业20分钟内不分心,立即给予儿童所喜欢的强化物,并使儿童知道强化的具体行为,懂得该行为的结果。
(4)当目标行为重复出现时,应逐渐延长时间,从原来的20分钟增加至25分钟,然后更长的时间,最终使儿童作业时间与上课的35分钟相匹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