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晚练训练题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送别诗(学生用)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诗歌鉴赏之送别诗一【学习目标】学习送别诗的鉴赏方法。
二【知识链接】1、送别诗的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字眼;2、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
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
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如柳永的《雨霖铃》、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
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丝毫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此外还有高适《别董大》,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岑参的《送李副使碛西行军》,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
三【前置作业】1、送别诗常用哪些意象?空间意象:时间意象:景物意象:2、送别诗抒发的感情大致有哪几种?3、送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有哪些?四【方法归纳】(一)注意提示语第一眼:注意题目是否有送别字眼;第二眼:注意诗词中是否有一些常用的送别意象;第三眼:注意诗词中的景物(环境的描写)与所表达情感的联系点;第四眼:看清题目要求。
(二)步骤:运用什么手法——描绘什么景——体现什么特点——渲染什么气氛——表达什么情感五【试一试】(一)下列诗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1、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刘长卿《别严士元》)2、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许浑《谢亭送别》)3、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辛弃疾《鹧鸪天·送人》))4、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王昌龄《送魏二》)5、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
(王维《送韦评事》)6、“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英语一轮复习学案:book1unit1目标检测
Book1 unit1 目标检测Ⅰ.单句语法填空1.Open all the ________ (curtain) and turn up the lights.(2015·全国Ⅱ,阅读B) 2.________ (igno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research findings will be one of the worst mistakes you make.(2015·安徽,27)3.________(item) like T-shirts that allow volunteers to be recognized publicly for their contributions can help strengthen role identity.(2015·江苏,阅读C) 4.My only mistake was that I dropped some on the floor while I ________ (pack) them up.5.She would push my dirty clothing over,and I would lay my books on her tidy desk.We both got tired ________ each other.6.In his application for the volunteer job,the author went through ________(challenge) survival tests.7.It was a rainy morning and the children,mainly boys with various learning difficulties,refused ________ (settle) for the start of the lesson.8.If you're truly ________ (concern),you'll know when your neighbor needs some cheering up—a bunch of flowers or a helping hand when it's needed.9.A few people ________(agree) while most people ________(agree),so no ________(agree) was made.10.________(concern) the toll-free(免交通费) policy on the express way,what ________(concern) us most is the traffic jams while some ________(concern) about the safety.Ⅱ.单句改错(每句仅1处错误)1.I wasn't doing anything on the purpose to make myself better.2.I went to live there in order to being near him.3.They have got the power to changing the world.4.But then I guess I couldn't stand it longer.5.It's no pleasure go camping on such a foggy day.6.Students are provided with breakfast,dinner and either a cooked or packing lunch. 7.Her bike was broken,so she had to get it repairing.8.His carelessness made our company suffer from great loss.9.While crossed the road,he was knocked over by a truck.10.Since we all live under one room,we should learn how to get along good with one another.Book1 unit1Ⅰ.单句语法填空答案 1.curtains 2.Ignoring 3.Items 4.was packing 5.of 6.challenging 7.to settle 8.concerned 9.agreed;disagreed;agreement 10.Concerning;concerns;are concernedⅡ.单句改错(每句仅1处错误)答案 1.去掉the 2.being→be 3.changing→change4.longer前加any 5.go→going 6.packing→packed7.repairing→repaired8.去掉from9.crossed→crossing 10.good→wellBook1 unit2Ⅰ.单句语法填空答案 1.are 2.gradually 3.with 4.accents 5.more productive 6.a7.in 8.the 9.recognizes age;usedⅡ.单句改错(每句仅1处错误)答案 1.basing→based 2.recognized后加as 3.去掉and 4.stay→staying 5.discuss前加to 6.a→an 7.去掉present前的the 8. from→to9.去掉recognition 前的the 10.registered→register。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游褒禅山记 带答案
《游褒禅山记》复习学案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和尚)慧褒始舍(建舍定居,名作动)于其址(地基,这里指山脚),而卒(最终)葬之;以故(因此)其后名(称呼,命名名作动)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屋舍)冢也。
距(距离)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因为)其乃(是)华山之阳(南面)名(称呼,命名,名作动)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p ū,倒下)道,其文(碑文)漫灭(模糊,磨灭),独其为文(碑上的文字)犹(还)可识(辨认)曰“花山”。
今言“华(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盖(解释原因,大概因为)音谬(错误)也。
其下平(平坦)旷(空旷),有泉侧(在一侧,名作状)出,而记游(题诗文留念)者甚(很,非常)众(众多),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向上走,名作动)五六里,有穴(xu é)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入之甚寒,问(探询)其深(深度,形容词作名词),则其好(喜欢)游者不能穷(走到尽头,形容词作动词)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拿)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见到的景象,动作名)愈奇。
有怠(懈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将要)尽。
”遂(于是)与之俱出。
盖(大概)余所至,比好游者尚(还)不能十一(十分之一),然(然而)视其左右,来而(并且)记之者已少。
盖(大概)其又深,则(那么)其至(到达的人,动作名)又加(更)少矣。
方(当,正在)是(这)时,余之力尚(还)足以入,火尚足以明(照明,形作动)也。
既(已经)其出,则或(有的人)咎(责怪)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尽)夫(这,那)游之乐也。
于是(对于这种情况)余有叹焉:古人之(取消句子独立性)观(观察)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以(因为)其求思之深而.(表递进)无不在也。
夫(句首发语词)夷(平坦)以(并且)近,则(那么,就)游者众;险(险峻)以远,则至者少。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怀 古 诗 鉴 赏 学案(学生版)
千古兴亡多少事怀人念己叹人生——怀古诗鉴赏一、概念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二、怀古诗特点:⒈形式上: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如《乌江亭》;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如《咏荆轲》;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如《金陵怀古》。
2.结构上: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李白坟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思古人——项羽、诸葛亮、周瑜、西施、王昭君、岳飞忆其事——国事兴衰、战事成败、人事悲喜抒己志——仰慕、怨愤、讽刺、警戒、勉励三、分析艺术特色①用典:借古讽今,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②虚实结合:实写眼前之景,虚写古人、古事。
③对比:突出所举事件或人物中的一事或一方。
④寓情于景:使景物描写着上作者的感情。
四、解题指导(一)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历史人物和典故(二)透过史实,揣摩诗人所吟咏之情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昔盛今衰感慨盛衰无常对比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借古讽今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三)分析写法:不同的写法,是由不同的主题决定的借古讽今、用典、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对比、反衬……五、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1、怀人伤己型:临古地--写眼前景--思古人,忆其事--联自身(同病相怜型;对比失落型)--抒己志2、怀古伤今型:临古地-写眼前景(衰景:昔盛今衰;自然景观不变,人事已非:物是人非。
)-观时局(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同情人民等。
)--抒己志3、理性反思型:直接针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晚练28新人教版
晚练 28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调整产业结构不可能____________,当前我国面临消费率偏低、产能过剩、现代服务业水平不高等矛盾。
(2)针对日方炒作我方军舰火控雷达锁定日舰机一事,军事专家分析,为避免遭到突然袭击,打开搜索雷达和导弹火控雷达,从应对威胁的角度来说,我方进行瞄准锁定是____________的。
(3)有些问题,只有在条件具备,____________的时候,才能从根本上获得解决。
A.一挥而就无可厚非瓜熟蒂落B.一蹴而就无可非议水到渠成C.一挥而就无可非议水到渠成D.一蹴而就无可厚非瓜熟蒂落【解析】选B。
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
(挥:与“手,书写”有关)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蹴:与“脚”有关,与行动有关)第(1)句中,是说“调整产业结构”,应使用“一蹴而就”。
无可非议:做得好,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表示做得妥当。
无可厚非:做的不是很好,但不能过分责备。
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
第(2)句中,“我方进行瞄准锁定”是正确的,故使用“无可非议”。
瓜熟蒂落:词面意思是瓜熟了,瓜蒂就会自然脱落,比喻事物各个条件具备或成熟后,必然出现某种结果。
水到渠成:词面意思是指水流经的地方自然会形成渠道,比喻各个方面条件都成熟后,事情自然就会成功。
水到渠成与瓜熟蒂落的区别是,结果上的差异,瓜熟蒂落是指某些条件具备后,必然会出现某种结果;而水到渠成则是某些条件具备后,事情一定会成功。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百年来,我国虽然也出现过不少杰出的科学家,______出现过像“五四”运动那样的倡导科学的全国性热潮,______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条件下,科学事业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______全国解放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______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卓越成就。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晚读检查1
晚读检查(一)班级:姓名:请判断以下文学常识是否正确,正确打“√”,错误打“×”。
1.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外交礼仪、祭祀、科举、学校的是礼部。
()2.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官吏任免与考核的是吏部,主管军事的是兵部。
()3.封邑是指古代君主把自己国土的某一块地方作为奖励赐给功臣,如淮阴侯韩信所在的淮阴就是刘邦赐给他的封邑。
()4.成语“下车伊始”中的“下车”最初是借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是官员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致仕”也有辞官或者退休的意思。
()5.在唐代的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司法刑狱的是刑部,主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的是民部。
()6.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的是户部。
()7.在唐代,官员官服的颜色因官位的高低而有所不同,高级官员一般是紫色或红色,有“大紫大红”“红得发紫”等说法,官阶低的一般是青色或黑色,从《琵琶行》“司马青衫”可以看出,李白当时的官阶比较低。
()8)9.“迁”是古代官吏调动常用的词语,具体表示升官之意常用“右迁”一词。
()10.“出”在古代一般是指地方的官员到朝廷担任要职,如《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11.古人的称谓有谦敬之分,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时用“令尊”,称呼对方的父亲用“家父”()12.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皇帝的自称。
()13.对皇帝的称呼,有谥号、年号和庙号,谥号最早,年号自汉武帝始,庙号自唐太宗始,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则自朱元璋始。
()14.古人对于父母的死有委婉的称谓,父亲去世曰“内艰”,母亲去世曰“外艰”。
()15.对于皇帝的称谓,在古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法,有称庙号的,如“汉武帝”,有称年号的,如“唐太宗”,有称谥号的,如“康熙”。
( )16.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者尊辈一般称字,如“苏东坡”。
17.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如成语“如丧考妣”。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读懂诗歌始鉴赏(学生用)
读懂诗歌始鉴赏——“读”诗的方法一【学习目标】学会从关键词句解读整首诗词的方法。
二【知识链接】1、诗歌鉴赏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读懂诗歌所写的内容,知道具体每一句都在讲什么;第二步是了解作者是如何写的,即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第三步是掌握诗歌表达了什么感情。
其中第一步是基础。
今年各省的高考题的变化趋势是越来越侧重对诗歌内容的考查。
要想在高考中赢得诗歌鉴赏的高分,必须学会读懂诗歌。
在复习时必须转变“轻读诗、重做题”的观念,沉下心去,反复咀嚼,多加品析,做到真正了解诗歌的内容。
2、怎样才算读懂?①明白表层意思,即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②领会深层意思,即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怎样表达的(表达技巧)。
三【方法技巧】(一)角度一读题目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总之,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例】1.送何遁山人归蜀: 2.思远人:3.春日秦国怀古:4.含山店梦觉作:5.《溪行逢雨与柳中庸》:【试一试】(二)角度二读作者(知人论世)1、知人——了解作者的思想经历及创作风格。
如:陶渊明:杜甫:李白:辛弃疾、陆游、文天祥:2、论世——了解时代背景,相关社会生活。
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
①北朝诗多写②南朝诗多写③唐诗题材丰富多彩。
④北宋诗⑤南宋诗⑥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3、小结:关注作者,必须知人论世。
①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如何、境况如何,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如何,朝政如何。
②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三)角度三读正文(意象、情感词)1、诗歌的意象往往有特定的寓意,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意境鉴赏题 精品
意境题答题模式一、常用的有关意境的词语: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虚幻飘渺,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萧疏凄寂、淡雅闲适等。
二、应用举例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答:诗歌描绘了一幅清幽恬静的画面,诗歌描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表达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
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①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5分)答: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清丽美好的景象。
诗歌描绘了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表达了作者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首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案:首联营造了一幅雄浑壮阔的意境,首联描写了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月光普照之下,无论远近,天涯海角都沐浴其中,远在天涯海角的亲人,此时此刻也该和我望着同这天上的明月吧!表达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山行》王安石出写清浅景,归穿苍翠阴。
平头均楚制,长耳嗣吴吟。
暮岭已佳色,寒泉仍好音。
谁同此真意,倦鸟亦幽寻。
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此诗描绘了一幅清幽静寂的画面。
诗歌描绘了出门时景色的浅淡清新,回归时浓阴苍翠,于此景中,诗人平民装扮,骑着毛驴,听着驴鸣,暮岭山色、寒泉好音,一派清幽静寂。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赤壁赋
《赤壁赋》复习学案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重温并熟记《赤壁赋》中的文言知识。
二【课前学习】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别号_______。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21岁中进士,曾任密州、徐州、湖州知州。
在政治上,较注重实际,对新旧两派的脱离实际及其派系成见导致的过头做法都不赞成,因而被新旧两派排挤,终身不得志。
思想上,虽以儒家为主,但掺杂老庄思想,又信佛、道二教的某些踞点。
在文学艺术上,成就为历代推崇:诗文成就为法、绘画成就杰出,书法是“_______”四大家之首。
总之,他富有创新精神而又才华横溢,尤其在文学上成为继往开来的盟主。
当时许多著名文人都受其影响,如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人称“_______”。
2、文体“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和的性质。
语言上多使用和。
手法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3、古代每月初一称“”,十五称“”,十六称“”,每月最后一天称“”。
三【回顾复习】壬戌..()与客泛.()舟游于.()..(),苏子..()之秋,七月既望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 ( )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 )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而登仙。
..()独立,羽化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 )之,其声呜呜.. ( ),..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 )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苏子愀然.. (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 )千里,旌旗蔽.()空,酾酒.. ( ) 临.()江,横槊. ( )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 )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高考常考多义成语
高考常考多义成语1、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褒;也比喻办事圆滑,贬。
2、淋漓尽致:可指暴露得彻底,用于不好的事物;也可以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用于好的事物。
3、想入非非:常指胡思乱想,贬义;但还可以表示思想进入虚幻的境界,中性。
4、偃旗息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强调隐蔽性;也指停止战斗或停止批评、攻击的行动。
5、指手画脚:指说话时兼用手势,中性;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贬义。
6、不三不四:既用于人,指品行不正派;也可指事物不像样子(不伦不类)。
7、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要断了。
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非连续不断。
8、舞文弄墨:玩弄文字技巧;或歪曲法律条文,也叫舞文弄法。
都是贬义。
9、洁身自好:指保持自身纯洁,不同流合污(褒);也指怕招惹是非,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公众利益(贬),同“明哲保身”。
10、珠圆玉润:形容歌声婉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11、如虎添翼: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强大;也比喻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凶恶。
12、披肝沥胆:比喻极尽忠诚(忠!同“肝脑涂地”);也比喻开诚相见(诚!同“肝胆相照”)。
13、另眼相看:用不同一般的眼光对待;可以是歧视,也可以是优待。
14、微乎其微:形容小;也可以形容少。
15、老气横秋: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也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
16、金玉满堂:形容占有很多财富;也比喻很有才学,学识丰富。
17、引火烧身:比喻自讨苦吃或自取毁灭,也叫惹火烧身(贬)。
也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问题,争取批评帮助。
(褒)18、入木三分:比喻议论深刻;也用来形容书法有力(本义)。
19、平铺直叙:形容写文章平淡无味,重点不突出,贬义;也形容写文章不加修饰,按顺序直接地叙述,中性。
20、犬牙交错:指交界处参差不齐,像狗牙一样;也泛指局面错综复杂。
21、灯红酒绿:既可以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贬);也可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褒)。
22、一步登天: 比喻地位一下升得很高;也比喻一下子达到最高的境界或程度。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
《鸿门宴》复习学案沛公军( )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 )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wàng)( )关中,使子婴为( )相,珍宝尽有( )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 )飨(xiǎng)( )士卒,为( )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sh ùi)( )项羽曰:“沛公居山东( )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 ),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 )!”楚左尹(yǐn)项伯者,项羽季父( )也【】,素善( )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 )从( )沛公,项伯乃夜()驰之( )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 )去( ),曰:“毋(wú)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 )去不义,不可不语yù)( )。
”良乃入,具( )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wãi)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zōu)生说(shuì)( )我曰:‘距( )关,毋内( )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 )听之。
”良曰:“料( )大王士卒足以当( )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 )不如也!且( )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 )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 )与项伯有故( )?”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 )之;今事有急,故幸( )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 )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 )事( )之。
”张良出,要( )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曰:“吾入关,秋毫( )不敢有所近,籍( )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 )遣将守关者,备( )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
日夜( )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 )伯具言臣之不敢倍( )德也。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边塞征戍诗 学案(教师版)
诗歌鉴赏之边塞征戍诗一【学习目标】学习边塞征戍诗的鉴赏方法。
二【知识链接】边塞诗的产生与发展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初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
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走马川行》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
如: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
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有《出塞》、《从军行》,王之涣有《出塞》,王翰有《凉州词》。
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
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题材有所扩展。
三【前置作业】1、边塞征戍诗的主要标志:(1)标题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
(2)诗中意象多反映边地风貌与军旅生活。
自然景观类:黄沙、白云、冰川、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地理区域类:轮台、龟兹、夜郎、天山、关山、阳关、凉州、塞外、雁门、漠北、玉门关、黄河、沙碛、阴山、楼兰、蓟北、西山、受降城等少数民族类:胡、羌、羯、夷等。
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刁斗、羌笛、胡笳、琵琶、战马、戈矛剑戟、斧钺弓箭、箭飞马走、长云。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句子衔接题学案
巨子衔接题一.复习目标:1.把握高考命题走向2. 初步掌握句子衔接题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二..前置准备课前完成【步步高】{高考解读}部分,小组批阅,并讨论:1.新课标七年卷的句子衔接题命题有何特点?2.新课标七年卷的这个特点对你的高考复习有何启示?三.小试身手边学边悟1.(2008年全国卷Ⅲ).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只填序号。
(3分)明式家具,崇尚简约、天然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牢固结实;不过多地进行装饰,不过多地渲染技艺,不过多地雕琢,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①结构全不用钉②以木材天然纹理和色泽为美③加工工艺精密④简洁而典雅⑤用榫铆接合得天衣天缝⑥符合中国“道法自然”的传统审美情趣2.小组讨论发言:做句子衔接题的基本要求和做题方法四.目标检测(组长批阅讨论分析每小题排序规律)1、(09年海南、宁夏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会徽造型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象征着青少年朋友在中运会上充满激情、满怀希望、实现梦想。
①会徽还将“十”和“中”巧妙的融入其中②色彩上采用红、绿、蓝三种颜色③指出本届运动会的特征④体现了本届运动会“阳光运动”的主题⑤犹如一个在奔跑或舞动的阳光少年⑥仔细看又有一个变形的汉字“长”,点明运动会的地点A.④②⑥①⑤③ B.④③⑥②①⑤C.⑤④⑥①③② D.⑤③②①④⑥规律小结:2、为下列语句正确排列顺序▪①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②我们都知道,门和窗有不同的作用③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者小说里幽会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④譬如从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
▪⑤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
▪规律小结: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重庆卷)▪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复习学案一、文化常识1、三径:2、帝乡:二、文段理解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三、翻译下面的句子。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3、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4、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滕王阁序》复习学案一、文化常识1、骈体文:是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
特点是与。
2、星分翼轸:3、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4、十旬休假5、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6、冯唐易老7、李广难封8、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9、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10、酌贪泉而觉爽11、处涸辙以犹欢12、北海虽赊,扶摇可接13、东隅已逝,桑榆非晚14、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15、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16、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17、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18、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19、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20、他日趋庭,叨陪鲤对21、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22、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23、兰亭已矣,梓泽丘墟《逍遥游》北冥( )有鱼,其( )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 )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 )而飞,其翼若( )垂( )天之云。
是( )鸟也,海运( )则( )将徙( )于( )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 )怪( )者也。
《谐》之( )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 )而上者九万里,去( )以( )六月息( )者也。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背诵类专题学案(无答案)
情景类背诵一、【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新课标语文情景式默写题型二、【前置作业】1、古人讲究炼字。
一个平常的"空"字就被赋予丰富的意蕴。
李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进酒》),用一"空"字,抒发了怀才不遇的伤感。
杜甫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蜀相》),用一"空"字,极写武侯祠的荒凉。
2、纵观"登高"诗,先有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占据时间高度;复有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占据空间制高点;至杜甫《登高》,达到"登高"诗之巅峰,其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千古流传的佳句。
3、中国古代诗人常借酒抒情,杜甫在《闻官兵收河南河北》中用"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喜悦;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抒写自己的忧愁。
4、古典文学中的"月"往往表达一种寂寥之情、凄凉之感。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有"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主人忘归客不发",这个"月"真切地表达了诗人离别时的悲凉心情。
李煜的《虞美人》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词人哀叹时光飞逝、故国难再的悲伤。
李白的《蜀道难》中有"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_。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学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荆轲刺秦王》复习学案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句式)【】。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晚练 1 含解析 精品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晚练 1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A.虽然最初并不相信自己获得了助学金,但由于电话那头的骗子言之..凿凿..,加上所谓教育局的文件,信息闭塞的徐玉玉最终成了骗子的猎物。
B.在座谈会上,抗洪救灾英模代表结合工作实际,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水库除险加固、河流治理、城市供排水、道路交通和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C.只要上下一致,勠力同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省人民必定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确保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与全省人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
D.看着景区里随意丢弃的塑料袋、竹签和啤酒瓶,再看看环卫工人疲惫的身影,记者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什么总有一些人对“禁止烧烤”的警示牌习以为常....。
E.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摒弃那些限制和阻碍创新人才培养的僵化模式、陈旧思维和不良风气。
【解析】选BD。
A.言之凿凿:形容说话有真凭实据,而不是空泛的用语。
B.广开言路:形容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
此处用错对象。
C.勠力同心:指齐心合力,团结一致。
D.习以为常:指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觉得很平常。
此处使用错误,可改为“熟视无睹”。
E.一蹴而就:指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2.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亚投行成立后,新任行长宣布亚投行的主要结算货币将是美元,做法非常好,__①__更有益于亚投行的运行发展、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__②__新任行长没有把亚投行当成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平台,__③__反而会给人民币带来更多益处,__④__把美元作为主要结算货币能使其他国家与中国打交道时更有信心,__⑤__对中国充满信心,无形中会使其他国家对人民币的信赖有所提升,__⑥__更多地使用人民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练训练题(一)
班级:姓名: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明初制定的《大明律》对商人服饰作出限制性规定,其中肯定包含压制商人炫耀财富的意思。
明代后世皇帝不能更改祖制,并未删除该项法规,但实践中并不严格推行。
清代沿用明朝的基本法律,在其基础上另制种种则例,当作法律来行使。
其中,乾隆二十六年至四十一年(1761-1776年)间编制的《钦定户部则例》涉及商事尤多。
明清时代,商人不得穿着绸缎绫罗之类条款,一直存在于法律文本之中。
但是,《大明律》中许多条款在明中期以后就已经不再构成社会行为法则。
明中叶迄于清末,商人服饰实际上毫无限制,炫耀奢华反而是常见的现象。
有学者对明清商人的法权地位进行总体考察,认为商人在法律体系和司法实践中地位归属于庶民,并非牌被歧视或被排斥的地位;清朝对商业于帝制统治关系之重要性的了解超过明朝,商人与权贵的关联也更为深切,商人的法权地位更非低于庶民。
明清两代政府皆曾推行大量旨在维系平稳市场秩序的政策。
如皆规定牙行评估物价必须公允,如明初规定有“凡买卖诸物,两不和同,而把持行市,专取其利,及贩鬻之徒通同牙行,共为奸计,卖物以贱为贵,买物以贵为贱者,杖八十”。
康熙五年(1666年),令各地将应征商税额数刊于直省商贾往来的关口孔道木榜上,“遍行晓谕”,防止官员自行加征。
雍正时期曾对这些政策加以重申。
其后历朝也曾屡次申明对官吏敲诈商人的惩罚措施。
明清政府承认商人合伙经营的权利及商人经营目的而结为社团的合法性。
从明中晚期开始出现商业性会所,到清代大批商业、手工业会所发展起来,其制度环境大致保持一致。
明清政府权力在维系比较平衡的商业运行秩序的同时,也会发生干扰商业的作用。
其突出表现,包括官方资本直接进入商业构成特权经营造成的市场不公平竞争,政府对食盐等生活必需品的严格控制,政府对矿业很长时期的垄断,政府对外贸过于严格的管控,税收标准公平性的欠缺,以及权力腐败造成的官吏对商人的敲诈与盘剥。
所有这些,都没有使得明清时代商品经济窒息,但市场也从来没有能够获得完全依照经济规律运行的环境,没有达到普遍公平的情况。
在这种制度环境下,明清已然存在的商业契约精神,始终受到权势原则的挤压,并未成为支配商业运行的普遍价值体系。
(选自《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初制定的《大明律》对商人服饰作出限制性规定——商人不得穿着绸缎绫罗,旨在
压制商人炫耀财富的行为。
B.虽然清代沿用了明朝基本的法律,在其基础上另制种种则例,当作法律来行使,但在
实践中并不严格推行。
C.有学者认为明代商人在法律体系和司法实践中地位归属于庶民,并非被歧视或被排
斥,清代商人法权地位绝不会低于庶民。
D.直到雍正之后才出现的对官吏敲诈商人的行为要进行惩罚的措施,是清政府排行的旨
在维系平稳市场秩序政策的体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遍行晓谕”,防止官员自行加征的史实,表明清政府曾推行过旨在维系平稳市场秩
序的政策。
B.文章第三段举出政府对食盐等生活必需品严格控制的事实,证明了明清政府权力有干
扰商业的作用。
C.文章充分运用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明清两代政府权力对
商业发展的作用。
D.文章语言简洁,结构严谨,层层推进地指出了商业与帝制统治相互推进又相互牵制的
重要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朝比明朝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商业对于帝制统治关系的重要性,因此到清朝,商人
与权贵的关系也更为深切,商人炫耀奢华才成为常见现象。
B.清朝政府为推动商业发展提供了制度环境,在当时出现了诸多资本雄厚的商帮以及大
量的商业会所、手工业会所。
C.清朝官方资本直接进入商业构成特权经营造成的市场不公平竞争等原因,导致市场无
法获得完全依照经济规律运行的环境。
D.明清政府对商业的干扰使明清已有的商业契约精神,始终受到权势原则的挤压,无法
成为支配商业运行的普遍价值体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守住你的瓦尔登湖
杨虎
1949年,梭罗和他的湖首次来到了中国。
译者徐迟在序言中这样说道:“你能把你的心安静下来吗?如果你的心并没有安静下来,我说,你也许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静下来,然后你再打开这本书,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去,认为它太浓缩,难读,艰深,甚至会觉得它莫名其
妙,不知所云。
”那时正值天翻地覆,安静的梭罗不知能走进多少人的内心?
中国内地的读者再次看到大洋彼岸这个“怪人”的身影已是33年后的1982年了。
但这一次,席卷古老大陆的文学热潮即将汹涌起马尔克斯的魔方、乔伊斯的呓语,而狂热的读者们则兴奋地从小说中检索着改革、承包等字眼,为物质时代正义凛然地登场暗暗兴奋不已。
又一次
...,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被时代的喧嚣所淹没。
其实,这本书本来就是为人类中那些安静的内心写的,小众化正该是它的命运。
这本诞生在湖边的书,或许是大自然最美的精灵之一湖泊为寻找芸芸众生中和她质地一样的心湖而假手梭罗发出的信号。
共鸣,从来只发生在知己之间。
水是大地的灵者,是人生的天籁表达。
如果河流象征着人生奔突冲撞的青年时代,海洋则像是童年和老年的重叠,而湖泊这大地上晶亮的眼睛,则是人生静穆平和信念坚定的中年。
我不知道梭罗是怎么下决心要为人类写这一本宁静的中年之书的。
或许,是瓦尔登湖翻卷的浪花突然击中了他的灵魂;或许,这一需求潜伏已久,也许更早以前,他在某个喧闹的时刻突然听到了自己内心的低语,就像叶芝在伦敦的街头忽然热泪盈眶:“我就要动身走了,去茵纳斯弗利岛;我就要动身走了,因为我听到,那水声日日夜夜轻拍着湖滨;不管我站在车行道,还是人行道,我都在心灵深处听见这声音。
”
这样的向往,也许也曾多次在你我的内心翻涌,只是,我们不愿像梭罗那样去正视一个真实的自己,不敢像他那样舍弃世俗的一切去寻找和守住自己的瓦尔登湖。
人类中那些柔软与敏感的心灵总是代替凡夫俗子去感受天籁,并九死不悔地承担由此落在自己命运中的狂喜与极苦。
梵高如是,高更如是,梭罗也如是。
但这一次,是人类与大自然最美丽的邂逅1844年一个落叶纷飞的秋日,27岁的亨利·戴维·梭罗只影单身,仅带着一柄斧头和二十五美元二十一美分,住进了杳无人迹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
在此之前,他已给爱默生当了两年助手。
再往前,他亲眼目睹了恋人的他嫁和相依为命的哥哥的死亡。
再往前,1837年,他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
大自然是灵魂永恒的港湾。
犹如母亲和情人,瓦尔登湖澄净的色彩让梭罗翻涌的内心一下子抵达了安静并狂热起来。
安静的是他的情绪,狂热的是他的思绪,是他长久以来寻找的对话与表达。
从1844年秋到1847年,短短一千多个日夜,瓦尔登湖拍岸的水声从梭罗心上流过,再一次流出就成了芬芳的墨香。
但这本书绝不是隐逸者说。
事实上,它隐含的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就是对自我的尊重与发现,对生命的真实与神圣的寻求。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可能是一块小小
的瓦尔登湖。
只是,碌碌红尘里的你我总是在对碌碌红尘的房子、职务与收入等的追赶与算计中忽略了自己的内心。
静静跟着梭罗的脚印走下去,你蛰居的生命就会豁然舒伸,你内心的瓦尔登湖就会为你打开美丽的四季。
发现并守住你的瓦尔登湖吧,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自己的梭罗。
要知道,人间每走一个人,天上就会落一颗星。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中的序言,向读者介绍了梭罗的《瓦尔登湖》的阅读方式,并委婉含蓄地对《瓦
尔登湖》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采用徐迟的话在修辞上属于引用。
B.“共鸣,从来只发生在知己之间”,这句话的内涵既指梭罗和安静的瓦尔登湖产生了
共鸣,也指心灵安静平和的读者会和梭罗的《瓦尔登湖》这本书产生共鸣。
C.文章将凡·高、保罗·高更和梭罗这些伟大的艺术家、文学家并举,是为了证明拥有
柔软和敏感心灵的人们比普通人更能感受大自然触动心灵带来的狂喜与极苦。
D.之所以说梭罗和瓦尔登湖的相遇“是人类与大自然最美丽的邂逅”,是因为瓦尔登湖
使梭罗的心灵抵达了宁静,而思绪却狂热起来,进而催生了一部伟大的书籍。
5.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三段中提及“又一次”。
(5分)
6.请简要探究尾段画横线句子的含意与作用。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