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教育会议.

合集下载

2024年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2024年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2024年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教育工作者: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在2024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

首先,我要对各位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

我们的教育事业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基石,而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则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也逐步提升。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够全面,重视度假班培训等问题依然存在,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有待提高等。

“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更使得我们对基础教育的期望更高,同时也给了我们更多的责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教育部门要加强组织和指导,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改革方案。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保障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素养,积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这意味着课程的设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我们要努力建立起多元评价体系,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此外,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学方法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

我们要从灌输式教学转向探究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考。

我们还要鼓励学校和社会资源相结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解决问题。

课程内容的更新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

我们要适时调整课程设置,使之更加与时俱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我们在课程中增加更多的科技元素和实践案例。

同样重要的是,我们还要在课程中融入道德、法律、健康等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实践

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实践

一、引言全国教育大会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会议明确了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方向和任务,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深入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将其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主要内容1.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2.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 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

4. 增强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5.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

6.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

7. 增强教育对外开放,推动教育国际化。

三、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实践1.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我们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教育事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2. 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要以德为先,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 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我们要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教育现代化,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4. 增强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我们要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5.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我们要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6.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我们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关心教师身心健康,提高教师待遇,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7. 增强教育对外开放,推动教育国际化我们要加强与国际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我国教育国际化发展。

新课程标准与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程标准与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程标准与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引言在当今社会的快速变革和科技进步的背景下,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新的教育体系不仅需要符合社会需求,还需要提供培养新一代学生发展所需的能力和素质。

因此,新课程标准和教学改革成为了引领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探讨新课程标准与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1. 背景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已经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适应这一需求的结果。

通过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核心,新课程标准提供了一种更加综合和全面的教学方法。

2. 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新课程标准突出了学科的整合和跨学科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了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如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同时,它也提倡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具备实际应用能力。

3. 教学改革的动力来源教学改革的动力来自于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质疑和对学生需求的深入理解。

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能动性。

而新课程标准的出现则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机会。

4. 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

他们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同时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5. 学生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主学习。

学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者,他们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实践和合作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6. 跨学科教学的意义新课程标准推崇跨学科教学方法,认为将各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跨学科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教学实践的案例分析通过对一位教师的教学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新课程标准和教学改革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采用了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合作性。

教师新课程改革研讨会议方案

教师新课程改革研讨会议方案

教师新课程改革研讨会议方案导言:在教育领域,为了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需求,不断进行课程改革是一项重要任务。

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推动者和参与者,十分关键。

为此,举办一场教师新课程改革研讨会议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会议目的、会议内容、会议形式等方面作出详细阐述。

一、会议目的研讨会议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和接受,引导教师适应和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会议内容1. 新课程改革介绍:会议开始时,应邀请专家主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主要内容以及实施进展情况,让教师了解全面、系统的新课程改革信息。

2. 学科教学研究分享:邀请各学科领域的专家代表,就学科教学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方法和经验进行分享。

通过实际案例和课堂示范,展示如何融入新课程理念,运用创新的教学策略。

3. 教学资源建设推介:提供教学资源建设的推介平台,包括教学软件、教学平台、教材辅助资料等。

同时,鼓励教师互相分享自己的教学资源和心得,促进资源共享和教学经验交流。

4. 课程评价与反馈:组织专家团队就新课程的评价方法和标准进行讲解。

鼓励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以及课程改进的反馈意见收集。

三、会议形式1. 主题演讲:与会专家就新课程改革进行专题演讲,让教师全面了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和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2. 分组讨论:以学科或年级为单位组织教师进行小组讨论,共同研讨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挑战以及解决方案。

同时,通过制定详细问题清单,各小组汇总成果,形成讨论报告。

3. 教学展示:邀请一些在新课程改革中取得成效的学校或教师进行教学展示,展示他们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新课程理念和方法的经验和成果。

4. 专题研讨:邀请教育专家、学者等多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研讨,就具体的教学问题和教师需求进行深入交流和探索。

四、会议组织1. 筹备组织:成立筹备组织,由学校教研组组长或教务处负责人担任组织者。

筹备组织负责确定会议日期、地点、主题、嘉宾邀请及参会人员的安排等工作。

教师教学改革研讨会议方案

教师教学改革研讨会议方案

教师教学改革研讨会议方案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教师的角色与责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了促进教育的持续发展,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本次研讨会议旨在探讨教师教学改革的理念与策略,为如何提升教育质量而共同努力。

二、背景与目的1. 背景:教育环境不断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目的:探讨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主题与议程1. 主题:教师教学改革的理念与策略2. 议程:第一部分:教育改革的背景与趋势1. 介绍教育改革的背景与意义2. 分析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与特点第二部分:现行教育制度的问题与挑战1. 提出现行教育制度的不足之处2. 探讨当前教育制度面临的挑战第三部分:教师教学改革的理念与目标1. 解析教师教学改革的本质2. 提出教师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期望第四部分:教师教学改革的策略与方法1. 探讨教师教学改革的策略2. 分享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法和实践案例第五部分:培养教师的教育方式与方法1. 提出培养教师的教育方式与方法2. 分享成功的师资培训经验第六部分:评价与反馈机制的建立1. 探讨建立评价与反馈机制的重要性2. 分析建立评价与反馈机制的实际操作方法第七部分:教师发展与成长的路径1. 分享教师发展与成长的路径和机会2. 探讨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方法四、会议形式与嘉宾安排1. 会议形式:线下+线上(传统会议+网络直播)2. 嘉宾安排:- A级嘉宾:教育专家、学者- B级嘉宾:教育行政主管、知名校长、优秀教师代表 - C级嘉宾:研究生、本科生、教师代表五、会议组织与筹备1. 筹备组织机构:成立专门的筹备组织机构2. 筹备具体内容:- 确定会议日期、地点、主题和议程- 邀请嘉宾并与其联系- 确定会议所需的设备、材料和人员- 宣传与推广会议六、经费与赞助1. 经费来源:政府拨款、学校负责、企业赞助等2. 赞助方式:- 根据赞助金额确定不同档次的赞助商名称出现频率- 为赞助商提供宣传机会和回报七、会议效果与评估1. 会议效果:推动教师教学改革的进程,提高教育质量2. 评估方式:采用问卷调查、观察等方式对会议效果进行评估八、会后交流与延续1. 设置在线平台或社交媒体进行会议结果的交流和分享2. 利用会议成果组织研讨班、研修班等进一步推动教师教学改革九、风险与保障措施1. 风险:- 参会人员因各种原因无法到场- 技术故障导致线上会议无法顺利进行2. 保障措施:- 提前设定备选人员列表,确保会议顺利进行- 提前进行技术测试,预留充足的应急方案十、会议总结本次教师教学改革研讨会议为参会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思考教育问题的平台。

“_四史”融入《中国电影史》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贵州民族大学为例

“_四史”融入《中国电影史》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贵州民族大学为例

2023“四史”即是指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2021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

《通知》强调:“要突出青少年群体,把握青少年群体的特点和习惯,组织好青少年学习教育,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1]高等院校活跃着大量的青年学生群体,是推进“四史”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

在具体的推进中,不同学科属性的高校有自己的具体举措。

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当前课程思政建设的大背景和当下兴起的融媒体技术,将“四史”宣传教育与《中国电影史》课程建设相结合,作了有益的探索。

本文旨在探讨“四史”有机融入《中国电影史》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高等院校《中国电影史》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

一、“四史”融入《中国电影史》课程教学的可行性在高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中,将“四史”宣传教育与《中国电影史》课程教学相结合是可行的,可以从内容的关联性以及融媒体技术应用产生的具体实效方面来进行考察。

(一)内容的关联性使得“四史”融入课程教学成为可能“四史”囊括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以及中国社会发展演变的进程,其中包含的各方面内容均有相应著作和研究阐释,可作为对青年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的蓝本。

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高等院校可以发挥自身学科专业特色优势,将“四史”宣传教育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

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影视卓越人才班等均开设了《中国电影史》课程,尝试将“四史”宣传教育与《中国电影史》课程的教学有机融合具有较大的可能。

因为在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创作的电影艺术文本,其中有不少作品涉及到“四史”相关内容。

在《中国电影史》课程教学过程中,梳理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脉络、创作背景、风格流派、艺术特征、视听手段运用等方面的同时,利用具体的影片进行分析讲解,在此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将涉及到“四史”相关内容的影片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

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

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一、背景介绍教师教育教学改革是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为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本次研讨会聚集了国内外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教师代表,共同探讨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和策略。

以下是研讨会的纪要。

二、教育理念与目标的再审视会议中,与会者围绕教育理念与目标的再审视展开了讨论。

大家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因此,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而不仅仅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研讨会上,与会者对教师角色的转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与会者认为,传统的教师角色更多地是讲授知识和传递信息,而现代教师应该更多地扮演引导者、激励者和学生发展伙伴的角色。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方面,与会者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建议。

有的专家强调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导向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还有的专家提出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信息技术、多媒体等,来提升教学效果和效率。

五、课程设置与内容的创新会议就课程设置与内容的创新进行了研讨。

与会者认为,课程应该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程内容应该不拘泥于教科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六、评价体系与方法的改革评价体系与方法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与会者对于评价体系与方法的改革进行了讨论。

大家认为,评价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考核。

评价方法也应该多样化,包括考试、作业、项目等不同形式的评价。

七、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与途径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与途径方面,与会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有的专家认为,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活动。

还有的专家提出,应该加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提供更多实际教学机会和实践经验。

落实新课程标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

落实新课程标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

落实新课程标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如何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是每位教师都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找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需要转变观念,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1. 创新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情境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四、实践与反思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应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

对于成功的教学实践,我们应该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应该深入分析原因并寻找解决方案。

同时,我们还应该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五、结语落实新课程标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实践课程改革实施情况汇报

实践课程改革实施情况汇报

实践课程改革实施情况汇报近年来,我校积极响应教育部的教育改革政策,深入推进实践课程改革,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校实践课程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一、课程改革方案制定与实施。

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我校成立了实践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实践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改革目标、任务分工、时间节点等内容。

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各项改革举措有序推进,改革方案得到了有效实施。

二、课程设置与资源整合。

我们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调整了实践课程设置,增加了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科技竞赛等内容,丰富了课程形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同时,学校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与企业、社会组织合作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三、教师队伍建设与培训。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学校加大了教师培训力度,组织了一系列的教学研讨活动和实践教学能力培训,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提升了教学质量。

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通过实践课程改革,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参与度和满意度明显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五、效果评估与问题解决。

为了及时了解实践课程改革的效果,学校建立了完善的评估机制,定期对改革成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同时,学校还积极听取师生意见,不断完善改革举措,确保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实践课程改革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拓宽实践渠道,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不断完善评估机制,确保实践课程改革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总之,实践课程改革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作风,不断推进改革工作,为学生全面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感谢领导和各位老师的关心支持,也希望全校师生能够共同努力,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课改现场会校长讲话稿

课改现场会校长讲话稿

课改现场会校长讲话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与大家相聚在课改现场会上。

我作为校长,首先要向大家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并对大家为课改所做出的辛勤努力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我也要向全校师生说明一些重要的事情。

我们所进行的这次课改,是我们学校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积极应对时代变革的迫切需求。

当前,我国进入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时代,我们的教育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新时期的需求。

而这一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首先,课改要聚焦素质教育。

我们要摒弃传统教育模式中过于注重知识灌输和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是要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具备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他们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能力。

其次,课改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我们要让学生过更多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课堂不再是老师一言堂,而是要通过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沟通和合作能力。

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课改要推行个性化教育。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特长和潜力,我们要充分尊重和发掘学生的个性,推动个性化教育的实施。

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个性化发展。

最后,课改要强调跨学科教育。

我们要打破传统学科的壁垒,推行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培养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综合思考和综合能力。

亲爱的教师同仁们,你们是课改的主要创造者和推动者,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

我深信,我们学校的教师队伍一定能够紧跟时代的潮流,积极拥抱变革,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你们要注重自身的专业提升,要不断学习和研究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要用心用爱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用智慧和诚心去引导他们。

开展课改教研活动记录

开展课改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于2023年3月15日开展了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交流等形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明确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2. 通过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内容(一)集体备课1. 备课主题:以“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为主题,围绕某一学科某一单元进行集体备课。

2. 备课流程:a. 教师阐述教学设计思路,包括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b. 同组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共同完善教学设计。

c. 撰写集体备课教案,明确教学步骤和教学资源。

d. 教师根据集体备课教案进行教学实践。

(二)课堂教学观摩1. 观摩对象:由学校优秀教师担任授课教师,展示优秀课堂教学案例。

2. 观摩内容:a. 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b.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c. 教学过程流畅,课堂气氛活跃。

d. 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参与度高。

(三)研讨交流1. 研讨主题:针对课堂教学观摩案例,进行研讨交流。

2. 研讨内容:a. 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b.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c.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d. 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活动过程(一)集体备课阶段1. 各学科教研组根据学校安排,确定备课主题和观摩对象。

2. 教师提前进行备课,撰写教学设计,并在教研组内进行讨论。

3. 教研组长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共同完善教学设计。

(二)课堂教学观摩阶段1. 观摩教师按照集体备课教案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课程建设研讨会议纪要

教师课程建设研讨会议纪要

教师课程建设研讨会议纪要会议时间:2022年5月15日会议地点:学校会议室主持人:王老师一、会议目的和背景本次会议旨在探讨教师课程建设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经验,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互动,提升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在课程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此次研讨会,希望能够共同解决课程建设中的难题和困惑,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搭建坚实的教育基石。

二、会议议程1. 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经验分享2. 融合创新教学方法的实践案例3. 课程评价与质量保证的策略探讨4. 课程建设中的跨学科融合5. 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培训需求6. 面向未来的课程发展趋势三、会议内容概要1. 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经验分享与会教师积极分享了各自的课程设计与开发经验。

一致认为,教师应基于学生需求和课程目标,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和教材资源,设计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课程。

同时,注重评估和反思,不断进行课程改进与优化。

2. 融合创新教学方法的实践案例教师们纷纷分享了融合创新教学方法的实践案例,如项目制学习、翻转课堂等。

通过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进一步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3. 课程评价与质量保证的策略探讨与会教师就课程评价与质量保证进行了深入探讨。

大家认为,应从多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充分考虑课程的全面性和个性化需求。

此外,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4. 课程建设中的跨学科融合教师们提出了在课程建设中跨学科融合的重要性。

通过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促进知识的转化和应用。

大家也分享了一些跨学科课程的设计实践案例,深受启发。

5. 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培训需求在讨论中,教师们纷纷表达了对课程改革的培训需求。

他们希望通过专业化培训,了解最新的课程理念、教学方法和评价策略,提高课程建设和教学能力。

学校将根据教师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并提供相应的支持。

张勇华同志在全市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张勇华同志在全市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张勇华同志在全市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1年12月31日)同志们:全市第三次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今天召开了。

这次会议是在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了十个年头,“素质教育质量效益双高工程,也即将进入第三个年头,今年,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泰安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行动计划》,对今后十年我市教育发展作出了总体规划。

我们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审视我市近几年来的课程与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找准问题,明确目标,创新思路,扎实工作,提升境界,推动全市教学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努力办好泰安学生喜欢的学校、人民满意的教育。

下面,我重点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深入贯彻落实《行动计划》,“素质教育质量效益双高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泰安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行动计划》是未来十年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深化我市课程与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今年,我们以贯彻落实《行动计划》为动力,扎实推进“质量效益双高工程”,课程与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市教育教学工作、学校面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办让泰安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得到进一步落实。

(一)素质教育质量效益双高工程扎实推进。

“质量效益双高工程”的核心内涵是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

按照第二次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的要求,我们在高中、初中、小学三学段分别召开调度会议,着重对学校办学水平、课程实施水平、教学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调度,各县市区和部分学校介绍了落实会议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并分别以不同形式召开了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出台了一批观念先进、目标明确、措施具体韵政策办法。

目前,“双高”工程已成为我市的办学旗帜和方向。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主题活动是推进双高工程的重要抓手。

各县市区分别以召开会议、出台文件、举办现场会等不同形式,推动了整个活动的深化和发展。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全市涌现出一批教学质量高、办学有特色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如泰山区省庄二中、南关中学、迎春学校,岱岳区英雄山中学、实验中学、第十五中学,新泰市向阳小学、泉沟中学,肥城市实验小学、汶阳中学,宁阳县第25中学、金桥学校、实验小学,东平县实验小学、新湖中学等,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创造了优异成绩,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全国教育大会实践

全国教育大会实践

一、背景及目的全国教育大会是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会议,旨在全面总结过去五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明确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路径。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了以“践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详细报告。

二、实践内容1. 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首先,我校组织全体教职工深入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通过集中学习、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使教职工深刻领会大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 开展教育教学改革(1)优化课程设置。

根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我校对课程设置进行了全面梳理,调整课程结构,增加实践性、创新性课程,提高课程质量。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开展教师培训、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活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3)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探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提升校园文化建设(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举办各类文体活动、社团活动,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2)加强家校合作。

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4.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1)完善信息化教学设施。

投入资金,更新教学设备,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2)推进教育资源共享。

搭建网络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

三、实践成果1. 教职工对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更新。

2. 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3. 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4. 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多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5. 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果,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部分教师对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理解不够深入,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力度不足。

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讨会(3篇)

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讨会(3篇)

第1篇一、会议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课程思政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

为了探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有效途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于近日举办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校内外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参加,共同交流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经验,推动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深入开展。

二、会议主题本次研讨会以“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创新”为主题,旨在探讨课程思政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路径、创新举措等方面,促进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全面提升。

三、会议内容1. 开幕式会议首先由校长致辞,对各位专家、教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强调。

随后,主持人介绍了会议的议程和参会人员。

2. 专题报告(1)专家学者报告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就课程思政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

报告内容包括:1)课程思政的内涵与价值;2)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3)课程思政的评价与反思。

(2)一线教师经验分享来自不同学科的优秀教师分享了他们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包括:1)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

3. 分组讨论参会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就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讨论内容包括:1)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2)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创新;3)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

4. 总结发言会议最后,由专家对分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并对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提出建议。

四、会议成果1. 提高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明确了课程思政教学的目标和任务;2. 探讨了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途径,为教师提供了实践参考;3. 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课程思政教学共同体;4. 为学校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

实践教学教师座谈会(3篇)

实践教学教师座谈会(3篇)

第1篇一、会议背景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践教学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我校实践教学水平,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我校于2023年3月15日下午在行政楼三楼会议室召开了实践教学教师座谈会。

会议由教务处主持,校领导、各学院实践教学负责人、实践教学教师代表等20余人参加了会议。

二、会议主题本次座谈会主题为“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会议旨在通过交流研讨,了解实践教学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措施,为我校实践教学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三、会议内容1. 教务处介绍实践教学现状教务处首先介绍了近年来我校实践教学工作的总体情况,包括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

随后,教务处对实践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如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2. 各学院实践教学负责人发言各学院实践教学负责人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汇报了本学院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

在发言中,他们提出了以下问题和建议:(1)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特别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滞后,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2)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部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3)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

(4)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实践教学教师代表发言实践教学教师代表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

他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2)优化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资源利用率。

(4)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校领导讲话校领导在听取各学院实践教学负责人和教师代表的发言后,对实践教学工作提出了以下要求:(1)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工作,将其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教师教学改革研讨会议纪要

教师教学改革研讨会议纪要

教师教学改革研讨会议纪要一、背景介绍本次研讨会议旨在促进教师教学改革,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与会人员包括教师代表、教育专家和研究人员,共同探讨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策略。

二、教学改革需求分析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当前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脱节等。

因此,进行教学改革是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

三、探讨灵活的教学方式与会人员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展开了讨论。

其中,灵活的教学方式被认为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可以包括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制学习、情景模拟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四、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与会人员一致认同现代科技手段对教学改革的重要作用。

教育专家分享了现代科技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并提出教师应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手段改善教学效果,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兴趣。

五、注重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参与者,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注重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培训、交流和分享经验被认为是有效方式。

同时,与会人员也建议学校提供更多的教师培训和自我发展的机会。

六、课程设置的灵活性会议中,与会人员就课程设置的灵活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他们认为,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使教学更贴合学生的需求和现实发展。

七、评估和反馈机制与会人员强调建立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通过教学评估和学生反馈,可以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和问题,并对教学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八、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会议中,与会人员提到了家校合作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家长和教师的有效沟通和配合是实现教学改革的关键。

因此,建议学校加强家校联系,形成一种紧密合作的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九、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对教学改革至关重要。

教育实践活动会议

教育实践活动会议

会议时间:2023年3月15日会议地点:XX市教育实践活动中心会议室参会人员:市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各区县教育局负责人、中小学校长、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等会议主题:深入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一、会议议程1. 领导致辞2. 工作汇报3. 交流发言4. 领导讲话5. 会议总结二、会议内容1. 领导致辞市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在致辞中强调了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指出教育实践活动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有力抓手。

领导表示,全市教育系统要紧紧围绕教育实践活动这一中心工作,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 工作汇报市教育实践活动中心负责人就我市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汇报。

汇报内容包括:(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成立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制定详细工作计划,明确各部门、各学校责任。

(2)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开展师德师风培训、评选优秀教育工作者等活动,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3)推进课程改革,优化教学方式。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推广先进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家校沟通,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3. 交流发言各区县教育局负责人、中小学校长、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分别就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交流发言。

大家纷纷表示,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家长满意度不断提高。

4. 领导讲话市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果,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1)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充分认识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要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监督检查,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3)创新方法,提高实效。

要结合实际,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形式,提高活动实效。

教务处教研活动记录

教务处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二、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三、活动主题: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四、活动目的:1. 深入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趋势。

2. 交流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3. 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五、活动参与人员:教务处全体成员、各学科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六、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2. 专题讲座3. 分组讨论4. 交流分享5. 总结发言七、活动内容:(一)开场致辞教务处主任在致辞中强调了本次教研活动的重要性,指出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希望通过本次教研活动,让全体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专题讲座1. 题目: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趋势主讲人:张教授张教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1)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3)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改革、评价改革等。

2. 题目: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主讲人:李校长李校长结合自身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分享了以下建议:(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2)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三)分组讨论根据学科特点,将参会人员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九个小组,针对以下议题进行讨论:1.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学科教学?2. 如何在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理念?3. 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各小组讨论热烈,积极发言,分享了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

(四)交流分享各小组代表分别进行了交流分享,介绍了本组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成果。

如:1. 语文组:通过开展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

校本课程建设研讨会: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校本课程建设研讨会: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校本课程建设研讨会: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研讨会背景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建设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

如何通过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者迫切探讨的问题。

为了促进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本次研讨会将围绕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展开深入探讨。

研讨会主题
•课程改革:从内容到形式的变革
•教学模式创新:挖掘学生潜能
•实践探索:校本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分享
研讨会内容
1.开幕致辞:重视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2.专题报告: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3.小组讨论:如何根据学生需求优化课程内容
4.案例分享:教学模式创新成功的案例分享
5.总结座谈:未来校本课程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参会方式
•时间:XX月XX日,上午9:00-12:00
•地点:XX学校会议室
•参会对象:校本课程建设负责人、教师代表、教育专家等
•报名方式:请发送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至XXX邮箱,报名截止日期为XX月XX日
总结
本次研讨会旨在促进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共同探讨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的关键问题。

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的交流与分享,激发更多教育工作者的创新思维,为教育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欢迎各位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共同开启校本课程建设的新征程!如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取授权,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課程改革與教學實踐》教育會議 – 學習成果 中學生創新學習教師資源工作坊
認識中學生的創意
胡少偉 香港創新教育學會 16-4-2005 香港教師中心
1.
青少年的創造力
創造力雖然是每個人的潛質,但並不等於 每個人的創造力都會自然地產生和發展。 人的創造力往往是在日常生活、工作、學 習中以初級的、不明顯的方式存在而不為 人們注意。這種創造潛能不等於沒有創造 力,只是創造力沒有得到有效的開發而已。 創造力的高低,是先天素質與後天開發的 綜合結果。人的創造潛能通過創造教育或 專門學習訓練來開發的。
變通力
變通力是指一種改變思考方式,能突破 成規,變更思考或處事模式;有變通能 力的人能擴闊思考空間,從不同角度思 索同一個問題,有一種舉一反三的能力。 要有變通能力便要改變慣性,突破常規 去處事。
獨創力
獨創力是指在思考和行為上表現與眾不 同、不因循的特質。有獨創力的人能構 想出人意表的念頭或解難的方法,表現 出一種產生新奇獨到的反應的能力。培 養獨創力便要經常嘗試提出有別於他人 或常規的答案。
喜於想像 喜於想像是指善用直覺去思維,能夠 聯想出不同種類的意象,並將之具體化, 能超越感官及現實的限制,產生新穎的 意念。想像力所構想出來的東西,變化 可以很多和很大。喜於想像的人,往往 能提供較不同的意念。所以,喜於想像 是有助激發創造力的一種態度。
勇於冒險 勇於冒險是指具有猜測、嘗試、實驗 或面對批判的勇氣,包含勇於應付未 知情況的態度;亦可說是樂於接受新 事物,作出新嘗試,顯現勇於探索的 精神。在創造過程中,成果大多是不 可預見的,而卻需承擔一定的風險, 故勇敢比其他品質重要;因爲任何聰 明才智離開了勇敢,就不能創造新的 意念、產品或成果。
有研究者把創造力界定是一種產生出原 創、新穎、獨特意念或產品的能力;也 有研究者將之界定為一種歷程,或創造 者所具有的人格特質。青少年個人的創 造行為,不但源自其認知能力和技巧, 也涉及其性格、動機和策略等因素,並 且與其本身的發展進程有一定的關連。
學習者貴在創新。創新學習主要是在充 分調動學習者內在主體積極的基礎上進 行的自主學習。學習者要敢於質疑,善 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大 膽探索,靈活思維,從多種媒體獲取信 息,並作判斷。要學習創新,青少年人 便要不拘泥,不守舊,勇於嘗試,打破 框框,才能促進和提高自己的創造力。
2.
創造的能力
敏覺力 敏覺力是指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觀察 入微的能力,能找出問題的重點,發 現問題的缺漏和關鍵的能力。要培養 仔細觀察的習慣,凡事都由各個不同 的角度去觀察、留意、聆聽與接觸。
流暢力 流暢力是指在短促的時間內,構想出大量意 念的能力,點子多多。 流暢力大致可分為觀念、聯想和表達三種: (1) 觀念的流暢力:指就某主題或觀念,能 想出不同構想的能力; (2) 聯想的流暢力:指能尋出某觀念/特定訊 息的相關意念的能力; (3) 表達的流暢力:指能以不同的表達形式 去組織意念的能力。
敢於挑戰 敢於挑戰是指在複雜紊亂的情境中,能保 持冷靜、臨危不亂,找出問題的核心及從 多角度去尋求解難的方案。不會因遇上難 題而退縮,反而敢於接受挑戰。創造活動 大多是一項開拓性工作,以新事物代替舊 事物,不僅要經歷困難和障礙,還要經受 舊勢力的歧視、壓制和反對。故此,缺乏 敢於挑戰是很難有新的創造的。
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是發散思維的變型,其思維方 向不是向各個角度幅射,而是與正向思 路或常規思路相反的方向,即以對立、 顛倒、逆轉、反面等方式去認識問題或 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或方案。逆向思維 在現實生活中運用十分廣泛,是創造性 思維中較重要的思維形式之一。
側向思維 側向思維的思路、思維方向不同於正向 思維或逆向思維,它是沿著正向思維旁 側開拓出新思路的一種創造性思維。通 俗地講,側向思維就是利用其他領域裏 的知識和資訊,從側向迂回地解決問題 的一種思維形式。
4.
培養創造的態度
富好奇心 富好奇是指面對問題或感興趣的事物, 會主動追尋根由,仔細地進行調查或 探究,以尋根究底的精神去找出問題 的源頭或事物的特性,以滿足其求知 欲。好奇心是可貴的創造性個性心理 品質之一。在認識過程中,好奇心可 以使人們孜孜不倦地對某些事物進行 觀 察 , 使 認 識 不 斷 深 化 。
組合思維 組合思維又叫聯接思維或合向思維, 它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側向思維。組合 思維是將不同性質、領域、方面、類 型的事物、因素、理論、觀點,根據 某個目的,圍繞一定的中心,結合、 組合、綜合、融合在一起,成為一個 新設想、新方案、新理論、新觀念、 新事物。
聯想思維 是一種由此及彼的思維形式,是由一個 事物想到另一個事物,由一個問題想到 另一個問題,由一個概念想到另一個概 念,由一個形象想到另一個形象,由一 種方法想到另一種方法的思維過程。聯 想思維能開闊人的思路,找出事物的內 在聯繫及發展綫索,實現創新。
精進力
精進力是指在原有構想上加入新的元素, 以豐富內容或增添其趣味性;也是一種講 求心思細密及考慮周詳的能力。有精進力 的人做事以求達至精益求精、盡善盡美。 培養精進力需設法找出缺漏點,以免掛萬 漏一。
3.
創造性思維
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又叫擴散思維、多向思維、 輻射思維沿著 不同方向思考、去探索,獲得解決問題 的多種方案。在這一過程中人們要克服 常規思路的束縛,不受習慣的方法和原 有認識的干擾和影響,充分發揮想像力, 從不同角度、不同途徑去思考答案。
5.

創造動機的訓練

人類的任何行為、活動的產生和維持都離不開 動機,動機是各種行為、活動的直接推動力, 創造活動是人類活動的一種,和所有活動一樣, 需要創造動機的激發和維持。 創造動機的強度制約創造性思維的效率。創造 動機是在創造需要的基楚上形成的,是發動和 維持創造性思維的內在原因。吉爾福特指出, 一個人雖然有較高的創造能力,但若沒有利用 這些能力的動機,那麼,他創造性輸出也是不 會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