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考试复习资料--三级必备.doc

合集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1、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和战术计划的统一。

2、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①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②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③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④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3、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长期规划(5年以上的计划)、中期计划(规划期限在1年至5年的)、短期规划(1年及以内的计划)。

4、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战略规划、组织规划、制度规划、人员规划、费用规划。

5、人力资源是企业内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规划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划,是HR的纽带。

6、工作岗位分析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

7、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①某一职位应该做什么②什么样的人来做最合适③制定岗位说明书与岗位规范8、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①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②为员工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③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④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⑤是薪酬(岗位)评价的基础。

工作岗位分析信息来源:①书面资料(现有岗位职责、供招聘用的广告等)②任职者报告(访谈和工作日志)③同事的报告④直接的观察9、岗位规范亦称劳动规范、岗位规则或岗位标准,它是对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项事物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10、岗位规范的内容:岗位劳动规则(时间规则、组织规则、岗位规则、协作规则、行为规则)、定员定额标准、岗位培训规范、岗位员工规范岗位规范的的结构模式:管理岗位{知识能力规范(职责要求、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经历要求)、培训规范(指导性培训计划、参考性培训大纲和推荐教材)};生产岗位{技术业务能力规范(应知、应会、工作实例)、操作规范(岗位的职责和主要任务、岗位各项任务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以及完成期限、完成各项任务的程序和操作方法、与相关岗位的协调配合程度)};其他种类的岗位规范(管理岗位考核规范、生产岗位考核规范)。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必备知识点超全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必备知识点超全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必备知识点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知识要求】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概念(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教材第1页)1.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及战术计划(即具体的实施计划)的统一(2007年5月考试单选题),2.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能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3.规划的期限:长期规划(五年以上的计划)、中期计划(规划期限在一年至五年的)和短期计划(一年及以内的计划)(2007年5月考试多选题)。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教材第1~2页)从内容上看,人力资源规划分为:(2007年11月考试多选题)1.战略规划:即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2007年5月考试单选题),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2.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2007年11月考试单选题),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及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

3.制度规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

4.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及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

5.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2007年5月考试单选题),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

(2007年5月考试多选题)(三)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前提:企业工作岗位分析+劳动定员定额工作岗位分析概述二、工作岗位分析概述(一)工作岗位分析的概念(教材第2页)工作岗位分析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

人力资源三级考试重点(完整版:基础知识+操作技能)

人力资源三级考试重点(完整版:基础知识+操作技能)

人力资源三级考试重点(完整版:基础知识+操作技能)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以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p1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

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社会和个人的需要和愿望不断增长、变化,已有的需要和愿望得到了满足,又会产生新的需要。

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二、效用最大化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

三、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业量和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是通过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

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要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㈠实证研究方法重点: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实证研究方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只提示经济现实内在的构成因素及因素间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

特点:①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②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主要步骤:确定研究对象,设定假定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四个步骤。

㈡规范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方法特点:①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②规范研究方法往往成为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的工具。

互惠交换障碍:①信息障碍②体制障碍③市场缺陷实践表明:规范研究方法脱离不开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的客观分析,实证研究方法也离不开价值判断的指导。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1、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和战术计划的统一。

2、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①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②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③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④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3、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长期规划(5年以上的计划)、中期计划(规划期限在1年至5年的)、短期规划(1年及以内的计划)。

4、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战略规划、组织规划、制度规划、人员规划、费用规划。

5、人力资源是企业内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规划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划,是HR的纽带。

6、工作岗位分析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

7、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①某一职位应该做什么②什么样的人来做最合适③制定岗位说明书与岗位规范8、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①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②为员工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③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④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⑤是薪酬(岗位)评价的基础。

工作岗位分析信息来源:①书面资料(现有岗位职责、供招聘用的广告等)②任职者报告(访谈和工作日志)③同事的报告④直接的观察9、岗位规范亦称劳动规范、岗位规则或岗位标准,它是对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项事物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10、岗位规范的内容:岗位劳动规则(时间规则、组织规则、岗位规则、协作规则、行为规则)、定员定额标准、岗位培训规范、岗位员工规范岗位规范的的结构模式:管理岗位{知识能力规范(职责要求、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经历要求)、培训规范(指导性培训计划、参考性培训大纲和推荐教材)};生产岗位{技术业务能力规范(应知、应会、工作实例)、操作规范(岗位的职责和主要任务、岗位各项任务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以及完成期限、完成各项任务的程序和操作方法、与相关岗位的协调配合程度)};其他种类的岗位规范(管理岗位考核规范、生产岗位考核规范)。

三级人力资源大纲知识点必背

三级人力资源大纲知识点必背

三级人力资源大纲知识点必背一、组织与管理1.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2.组织管理与组织变革3.组织文化与组织氛围4.组织沟通与组织协调5.组织行为与组织效能二、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1.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概念与意义2.人力资源规划的方法与工具3.人力资源需求与人力资源供给的关系4.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过程5.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对接三、人力资源招聘与激励1.招聘与选拔的基本概念和流程2.岗位分析与岗位描述3.招聘渠道与招聘策略4.激励理论与激励方法5.薪酬设计与绩效考核四、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1.培训与开发的基本概念与流程2.培训需求分析与培训计划制定3.培训方式与培训方法4.培训效果评估与培训成本控制5.组织学习与员工发展五、人力资源绩效管理1.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与流程2.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3.绩效评价方式与方法4.薪酬绩效管理与激励5.绩效管理与员工发展六、员工关系与劳动法律法规1.劳动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与用途2.劳动合同与劳动关系管理3.员工权益与福利管理4.员工关系的处理与调解5.员工关系与企业社会责任七、人力资源信息管理1.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的概念与目标2.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构建与管理3.人力资源数据的收集与管理4.人力资源信息分析与决策支持5.信息安全与保密八、国际人力资源管理1.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背景与意义2.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与方法3.跨文化管理与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4.国际劳动力市场与国际劳动力流动5.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九、人力资源管理的伦理与道德1.人力资源管理的道德概念与原则2.人力资源管理的伦理风险与应对3.企业社会责任与人力资源管理4.反腐倡廉与职业道德建设5.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业道德素养以上是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的知识点必背内容,希望对你参加考试有所帮助。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复习资料重点整理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复习资料重点整理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第一节企业组织结构图的绘制一、人力资源规划(一)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广义: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计划与战术计划的统一。

狭义: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 ,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可分为:长期规划(≥5年)、中期计划(1~5年)和短期计划(≤1年)(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战略规划(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计划);组织规划(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制度规划(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人员规划;费用规划(三)人力资源规划与其它企业规划的关系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规划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划。

(四)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管理活动系统的关系资源规划具有先导性和战略性,能不断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措施,指导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纽带。

企业工作岗位分析、劳动定员定额等的基础工作是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前提。

二、企业组织机构的概念企业组织机构是保障其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所设置各类只能与业务部门的总称。

整个组织机构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由经营决策者、风险承担者和收益分享者构成经营主体和规定其相互关系的经营制度所组成的企业高层组织,即经营体制。

第二层是由负责筹集和优化资源的配置、产品研发、生产等及日常管理职能的机构及其相关的制度,即职能体制。

管理单位之间形成的管理层次,是有形部分,即为“体”;管理制度是无形部分,即为“制"。

三、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六项)(一)任务目标原则;(二)分工协作原则;(三)统一领导、权利制衡原则;(四)权责对应原则;(五)精简及有效跨度原则(10人左右);(六)稳定性与适用性相结合原则.四、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类型具有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等多种形式。

(一)直线制(军队式结构)是一种最简单的集权式组织结构形式。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复习资料重点整理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复习资料重点整理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第一节企业组织结构图的绘制一、人力资源规划(一)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广义: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计划与战术计划的统一。

狭义: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可分为:长期规划(≥5年)、中期计划(1~5年)和短期计划(≤1年)(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战略规划(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计划);组织规划(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制度规划(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人员规划;费用规划(三)人力资源规划与其它企业规划的关系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规划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划。

(四)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管理活动系统的关系资源规划具有先导性和战略性,能不断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措施,指导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纽带。

企业工作岗位分析、劳动定员定额等的基础工作是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前提。

二、企业组织机构的概念企业组织机构是保障其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所设置各类只能与业务部门的总称.整个组织机构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由经营决策者、风险承担者和收益分享者构成经营主体和规定其相互关系的经营制度所组成的企业高层组织,即经营体制.第二层是由负责筹集和优化资源的配置、产品研发、生产等及日常管理职能的机构及其相关的制度,即职能体制。

管理单位之间形成的管理层次,是有形部分,即为“体";管理制度是无形部分,即为“制”。

三、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六项)(一)任务目标原则;(二)分工协作原则;(三)统一领导、权利制衡原则;(四)权责对应原则;(五)精简及有效跨度原则(10人左右);(六)稳定性与适用性相结合原则。

四、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类型具有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等多种形式.(一)直线制(军队式结构)是一种最简单的集权式组织结构形式。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劳动资源稀缺性:⑴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稀缺性⑵具有绝对的属性⑶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2.效用最大化: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不过是效用最大化的变形。

3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⑴实证研究方法⑵规范研究方法4.实证研究方法特点:⑴该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⑵该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5.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⑴确定要研究的对象⑵设定假设条件⑶提出理论假说⑷验证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1.劳动力: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者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

包括就业者和事业者,即社会劳动力2.劳动参与率:是衡量、测量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

其含义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比率。

3.劳动力供给: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4.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

5.经济周期: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两种假说:附加劳动力假说和悲观性劳动力假说6.劳动力需求:企业在一定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量。

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佣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7.边际生产递减规律: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是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这就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8.劳动力市场: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映社会经济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复习资料.doc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复习资料.doc

xx年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精选复习资料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最为根本的事实是通过消费各种消费资料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从经济学的观点看,构成消费对象的消费资料不仅仅是有形的物质资料,而且还包括无形的非“物质”资料。

由于消费这些资料,人们的需要和愿望才得到满足,社会才能存在与开展。

但人所共知,生产或形成赖以消费的资料均需劳动,均需消费各种资源才能做到,而人类社会没有足以满足其全部需要的资源。

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或者更准确地说: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此种力量定义为资源的稀缺性。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如下属性:其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

一定时期,社会可支配的劳动资源无论其绝对量有多大,但总是一个既定的量。

任何一个既定的量与无限性相比,总是缺乏的,即具有稀缺性。

其二,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

社会和个人的需要和愿望不断增长、变化,已有的需要和愿望得到了满足,又会产生新的需要。

因此,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社会历史开展的各个阶段,从而使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普遍和绝对的属性。

其三,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劳动资源只能以一定的规模加以利用。

消费资料的形成是劳动的结果,是消费各种资源的产物。

假设消费各种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是无限的,那么,消费资料也就是无限的。

而支付能力是生产出来的,是生产的结果,生产力等于支付能力。

一定社会开展阶段所能够拥有的劳动量就是消费的支付能力。

由于消费各种资源以生产或形成经济物品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即生产力是有限的,这也正是资源(包括劳动资源)闲置的根本原因之一。

现代劳动经济学产生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与本钱的存在,其研究对象正是这种客观存在所决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企业人力资源规划进行组织信息调研的具体要求:1、准确性。

2、系统性。

3、针对性4、及时性。

5、适用性6、经济性。

组织信息调查研究的几种类型:1探索性调研2,描述性调研3、因果关系调研4、预测性调研。

---注意3.4.的具体内容信息采集的方法1、询问法。

询问法由调查者事先拟定出具体的调研提纲,然后向被调查者以询问的方式,个别地询问各种想要调查了解的问题,请他们回答,来采集有关信息资料。

(1)当面调查询问法。

优点:比较机动灵活,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得到的资料也往往比较真实。

缺点: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会比较大。

(2)电话调查法。

(3)会议调查询问法缺点:存在从众的心理,受影响大,调查会的效果好坏与会议组织者的组织能力、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4)邮寄调查询问法:缺点:所花的时间比较长、最大的问题是回收率低。

(5)问卷调查询问法。

优点:费用适中,回收率较高,效果良好。

2、观察法:1.直接观察法 2.行为记录法-注意这些方法的逻辑层次关系企业组织信息处理的要求1、信息的及时性。

所谓及时,一是指对时过境迁并且不能追忆的信息要及时记录;二是信息传递的速度要快。

信息流在一定程度上总落后于物流!2、信息的准确性。

要求企业中的同一信息具有统一性或惟一性。

3、信息的适用性4、信息的经济性。

组织信息的分析方法技术信息分析的具体方法:专家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财务报表分析法、市场预告分析法、态势分析法(SWOT)。

SWOT分析代表分析企业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s)。

因此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组织的概念企业---车间---班组—岗位之间则形成管理层次,即所谓管理体制中的“体”,是企业组织的有形部分;组织职能还要对不同层次、不同单元分别规定其任务、责任、权力、以及沟通、协作方式通常形成管理体制中的“制”,是企业组织的无形部分组织设计的内容和步骤按照企业计划任务和目标的要求,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包括各个管理层次和职能部门的建立;按照业务性质进行分工,确定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按照所负的责任给予各部门、各管理人员相应的权力;明确上下级之间、个人之间的领导和协作关系,建立信息沟通的渠道;配备和使用适合工作要求的人员。

组织设计的要求及原则(必须掌握)1.目标—任务原则。

组织设计以企业战略、目标和任务为主要依据。

企业组织设计应因事设置,因职设人。

设计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2.分工、协作原则。

应兼顾专业分工及协作配合。

在组织形式上,应将分工和协作结合起来,分工与协作是使组织协调和具有激励性的保证。

3.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4.统一指挥的原则。

5.权责相等的原则。

权责相等是发挥组织成员能力的必要条件。

6.精干的原则。

这才能使组织成员有充分施展才能的余地,才能使组织具有高效率和灵活性。

7.有效管理幅度原则。

管理幅度(或收管理跨度)是指一名上级领导直接领导下级的人数。

岗位分析:中心任务是要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保证事(岗位)得其人,人尽其才,人事相宜。

岗位设计要求(注意简答):1.企业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出与服务水平;2.企业员工之间的分工更加合理、协作更加默契3.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岗位设计以及再设计的容:(必须掌握,注意简答)为了使设计能满足企各需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设计以及改进(再设计):1、扩大工作范围、丰富工作内容合理安排工作任务。

可以从以下两种具体的途径达到这一目标:(1)工作扩大化。

横向扩大工作和纵向扩大工作。

所谓横向扩大工作指的是将属于分工很细的作业单位合并,由一个负责一道工序改为由几个人共同负责几道工序。

所谓纵向扩大工作是指将经营管理人员的部分职能转由一部分普通员工承担。

工作扩大意味着员工服务“职能区域”的扩大,它也有两种形式,即横向式和纵向式。

(2)工作丰富化。

消除员工从事单调乏味工作而产生的枯燥厌倦情绪。

考虑以下几个重点内容:1.多样化2.任务的整体性3.明确任务的意义4.自主权5.反馈2.工作满负荷。

3.工作环境的优化。

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142表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包括两个层次:总体规划和各项业务计划。

人力资源总体规划是指在有关计划期内人力资源管理的总目标、总政策、实施步骤和总预算的安排。

人力资源业务计划则包括人员补充计划、分配计划、提升计划、教育培训计划、工资计划、保险福利计划、劳动关系计划、退休计划等等。

人力资源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性活动,其核心部分包括: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及供需综合平衡三项工作。

人力资源规划的步骤是(重点掌握)1、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各种信息。

2、根据企业或部门实际情况确定其人力资源规划期限。

3、分析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各种科学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求进行预测。

4、制定人力资源供求协调平衡的总计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并分别提出各种具体的调整供大于求或求大于供的政策措施。

5、人力资源规划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

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是:(1)搜集有关信息、资料;(2)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3)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4)确定人员净需求;(5)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具体规划;(6)审核与评估规划。

企业人员计划的制定计划的关键就是正确确定计划期内员工的补充需要量,其平衡公式如下:计划期内人员补充需求量 =计划期总需求量-报告期末员工总人数+计划期自然减员总人数补充需求量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由于企业各部门之实际发展的需要而必须增加的人员;二是原有的员工中,因年老退休、退职、离休辞职等原因发生了“自然减员”而需要补充的那一部分人员。

计划期内人员需要量核算出来以后,要与原有的人员总数进行比较,其不足部分加上自然减员人数,即为计划期内的人员补充需要量。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从内容上看可以区分为:1战略发展规划(决策层)、2组织人事规划、3制度建设规划4员工开发规划四类规划。

----必须掌握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基本项目1工资项目;(仔细看146)2涉及职工权益的社会保险费以及其他相关的资金项目;3其他项目。

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核算 (基本概念)1人力资源的原始成本与重置成本人力资源原始成本是指企业为了获得和开发人力资源所必须付出的费用。

人力资源重置成本则是指企业为置换目前正在使用中的人才所必须付出的代价2人力资源管理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计算和记账的支出、损失、补偿和赔偿。

间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记入财务账目的,通常以时间、数据或质量等形式表现的成本。

3人力资源管理的可控制成本与不可控制成本4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实际成本是指为获得、开发和重置人力资源所实际支出的全部成本。

成本则是指企业根据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及有关外部环境因素的估价而确定的对某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或项目的投入标准。

熟悉149页图1-3及1-4问题举例说明企业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应包含哪些步骤?企业在设计某一岗位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企业如何编制年度人员计划。

第二章招聘与配置招聘过程管理:人员招聘是指企业为了发展的需要,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分析的要求,寻找、吸引那些有能力又有兴趣到本企业任职的人员,并从中选出适宜人员予以录用的过程。

1、招聘目标。

人员招聘的目标是为了及时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弥补岗位的空缺,其最直接的目的是获得企业所需要的人。

2、招聘的前提。

人员招聘的前提有两个:一是人力资源规划;二是工作描述与工作说明书。

3、招聘的过程。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主要有招募、选择、录用、评估等一系列环节。

招募是指:了解应聘者的来源、吸引应聘者的方法、应聘信息的发布、接受申请。

选择:资格审查、初选、笔试、面试、情景模拟、心理测评,是从人-事两方面去考虑。

录用:录用决策、发录用通知、办理录用手续、员工的初始安置、试用、正式录用。

评估:招聘成本评估、招聘质量评估。

确定招聘的原则招聘除了要为组织招聘到符合标准的人员外,还是一项经济活动,同进也是社会性、政策性较强的一项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效率优先原则。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经济活动的内在准则。

就是用最少的雇佣成本获得适合职位的最佳人员。

(1)依靠证书进行筛选(2)利用内部晋升制度2、双向选择的原则。

是市场上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

3、公平公正的原则。

是保证招聘高效率活动的基础!引起不公平的因素最主要的是经济利益因素!4、确保质量的原则。

招聘的最终目的是每个岗位上用的都是最合适的人员,达到组织整体效益的最优化。

所以要坚持能位相配和群体相容的原则。

人员配置的主要原理1、要素有用原理。

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我们首先要遵循的一个宗旨即任何要素(人员)都是有用的,配置的根本目的是为任何人员找到和创造其发挥作用的条件。

2、能位对应原理。

指的是人与人之间不仅存在能力特点的不同,而且在能力水平上也是不同的。

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合理配置使用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比率。

一个组织的工作,可分为四个层级: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

3、互补增值原理。

组员有着共同的理想、事业和追求而达到在工作中密切配合实现要求1+1>2,4、动态适应原理。

指的是人与事的不适应是绝对的,适应是相对的,从不适应到适应是在运动中实现的,随着事业的发展,适应又会变为不适应,只有不断调整人与事的关系才能达到重新适应,这正是动态适应原理的体现。

5、弹性冗余原理。

要求在人与事的配置过程中,既要达到工作的满负荷,又要符合人力资源的生理心理要求,不能超越身心的极限,保证对人对事的安排要留有一定的余地,既要给人力资源一定的压力和不安感,又要保持所有员工的身心健康。

工作岗位信息的分析确定岗位分析信息的主要内容。

:主要为6W1H,注意跟工作分析略有区别工作分析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面谈法、问卷调查法、工作日志法、典型事件法等。

工作信息分析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

可分为直接观察法、阶段观察法、工作表演法。

比较适用于对体力工作者和事务性工作者如搬运工、操作员、文秘等。

2、面谈法。

可分为个别面谈、集体面谈、管理人员面谈。

此法不能单独用于信息收集,只适合与其他一起使用。

可以获得观察法不能得到的任职经验、任职资格等方面的内容。

3、问卷调查法。

是工作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根据工作分析的目的、内容等编写结构性调查表,由工作执行者填写后回收整理,提取出工作信息的一种方法。

最快也最省事、费用低、范围广、调查样本量大等的一种方法。

但设计问卷难度大,信度差!4、工作实践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