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专题一 自然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原理 第2讲 大气及其运动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8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4讲大气运动规律

2018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4讲大气运动规律

[例1]
(2017· 北京高考)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
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A.1 月 C.7 月 (2)该山地 B.4 月 D.10 月
(
)
(
)
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 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 D.山顶海拔低于 1 000 m
专题四 大气运动规律
[贯通知识联系]
一、命题趋势 全国卷近几年对本专题内容考查较多,主要集中在 气温、降水、大气运动规律等方面,试题难度中等。考 核形式上选择题、综合题并重。往往以最新的时事为背 景材料,考查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天气变化的基本规 律、天气系统和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及其成因。气象 灾害成因、危害及防御措施也是备考重点。
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 [抓原理· 重理解] 1.气温分布规律分析
年 变 化 日 变 化 北半球陆地气温1月最低,7月最高;北半球海洋气温 2月最低,8月最高。 年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高纬度>低纬度、 谷地>高地、裸地>绿地、少云>雨区>多云雨区
时 间 分 布
一般情况下,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 现在当地地方时14时左右。日较差:大陆性气候>海 洋性气候、平原(山谷)>高地(山峰)、低纬度>高纬度、 晴天>阴天
[例2]
(2015· 四川高考 ) 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
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可能位于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
)
B.40°N 附近大陆西岸 D.40°N 附近大陆东岸

高考地理微专题课件 答题中的时空尺度思维

高考地理微专题课件  答题中的时空尺度思维

尺度差异的答题差异
大尺度空间
宏观,一般性规律
小尺度空间
其所在区域的一般规律 小尺度空间的特性
每个具体的地理事项都存在于一定的区域中,而这个区域又存在于范围更广、等级 更高的另一个区域中。
• 小尺度区域有其个 性化地理特征
• 也具备大尺度区域 共性地理特征
尺度转换
小尺度拓展到更大尺 度,确定其位置
答题
综合考虑大尺度空间的 共性特征和小尺度空间 的个性特征
研究表明,与100年前相比,东北地区现代冻土时南间界尺已度北判移20-30km。同时,大兴安岭地区出现 原始湿地萎缩和新生湿地扩张现象;部分林区大片兴安断落错叶误松倾倒、死亡。 1.试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上述现象发生的原因。(6分)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 燥;夏季冻土融化,土壤水分增加,形成新 生湿地;该地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易积水;
分会向低处流动,低处的土壤变湿,形成新生湿地,高处的土壤变干,湿地退化。 • 当我们聚焦“东北平原”这样一个较小尺度空间时,相对于山地,这里地势低平,但也有起伏,北
部的松花江向东北流动,南部的辽河向南流动,中间有分水岭,因此可以说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大兴安岭地区降低
A. 东北方向
B. 西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北方向
(2018年合肥二模文综第10题)
恩克斯堡岛位于南极洲罗斯海西岸,该岛岩石裸露,独有超强、超干、超冷的 风。2018年1月16日,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抵达南极洲恩克斯堡岛,开始建设中 国的第五座南极科考站。下图为恩克斯堡岛附近卫星遥感影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C.地形
D.洋流
图2
(2017年全国卷1第6题) 关注区域层次结构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教师用书目录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教师用书目录

第一章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课时1地球仪与地图课时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计算课时3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真题专练第二章地球的运动第1讲宇宙中的地球课时4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时5地球的历史和圈层真题专练第2讲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时6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特征课时7黄赤交角及其影响第3讲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课时8昼夜交替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偏转课时9时差课时10昼夜长短的变化课时1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真题专练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1讲地球上的大气课时12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课时13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真题专练第2讲常见天气系统课时14锋与天气课时15气旋、反气旋与天气真题专练第3讲气压带和风带课时16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时17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真题专练第4讲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时18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课时19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真题专练第四章水的运动课时20水循环课时21海水的性质课时22海水的运动课时23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时24海—气相互作用真题专练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25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真题专练第2讲构造地貌的形成课时26地质构造与地貌课时27板块运动与地貌课时28山地对交通的影响真题专练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29河谷的演变课时30冲积平原的形成课时31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真题专练第4讲其他地貌的发育课时32喀斯特地貌课时33风沙地貌课时34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真题专练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时35植被课时36土壤课时37整体性真题专练第2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时38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课时39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真题专练第七章自然灾害课时40气象灾害课时41地质灾害课时42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真题专练第一章人口课时43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课时44人口迁移真题专练第二章乡村和城镇课时45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时46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时47城镇化真题专练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1讲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时48农业区位因素课时49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真题专练第2讲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时50工业区位因素课时51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真题专练第3讲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时52服务业区位因素课时53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真题专练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课时54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课时55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56交通运输方式真题专练第五章环境与发展课时57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课时58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真题专练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课时59区域与区域发展真题专练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课时60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课时61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时62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真题专练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课时63城市的辐射功能课时64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真题专练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时65流域内协调发展课时66资源跨区域调配课时67产业转移课时68国际合作真题专练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课时69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课时70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课时71中国的能源安全课时72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时73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真题专练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课时74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时75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时76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真题专练第四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课时77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一章世界地理第1讲世界主要分区课时78东南亚中亚课时79西亚非洲课时80欧洲西部两极地区第2讲世界主要国家课时81日本印度课时82俄罗斯澳大利亚课时83美国巴西第二章中国地理第1讲中国地理概况课时84中国自然地理特征课时85中国人文地理特征第2讲中国地理分区课时86北方地区课时87南方地区课时88西北地区课时89青藏地区。

最新-2018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讲 大气的运动规律课件 精品

最新-2018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讲 大气的运动规律课件 精品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7 月,冷锋已北撤,未影响上海, 故选项 A 错误;9 月以后冷锋南下,10 月影响上海,故选项 B 错误;上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不会出现寒冷干燥气候,故 选项 D 错误。7 月、8 月锋面雨带位于东北、华北,上海受副 高控制,高温少雨,因而选项 C 正确。
答案 C
考向四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4.(2010·大纲全国文综Ⅱ))下图是 2010 年 3 月中旬发生在我国
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变化密切相关,我国锋面雨带的位置大 约在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约 5°~8°。读“近几十年来 7~8 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所在纬度位置波动示意图”,回 答(1)~(2)题。
(1)7~8 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控制的地区
()
A.高温多雨
B.炎热干燥
C.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D.气旋活动频繁
答案 (1)C (2)B (3)B
考向三 天气图的判读 3.(2010·江苏地理)中国 2010 年上海世界博
览会于 5 月 1 日正式开园。会期 184 天。 右图为“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进 退及锋面位置示意图”。回答下题。 据上图,下列关于世博会期间影响上海的 天气系统及上海的天气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5 月和 7 月主要受冷锋影响,狂风暴雨 B.6 月和 10 月主要受暖锋影响,阴雨连绵 C.7 月和 8 月主要受副高控制,高温少雨 D.9 月和 10 月主要受反气旋控制,寒冷干燥
水分布图”,可知
( C)
A.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B.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C.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D.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解析 读图可知,甲地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明显高于乙地,
A、B 错误;甲、乙两地均位于 29°N 附近,甲地最热月均

2018年高考真题:大气的运动规律

2018年高考真题:大气的运动规律
(4)春季,中低纬度地区升温快,高纬地区尚 未有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大,大 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 交替控制)。
专题小结
• 地理原理:(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解题思路:
温度差
气压差
大气运 动
天气多 变
问题解读
(1)读图8,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 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8 分)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6分)
(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 (4分)
(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主要源地:墨西哥湾。 抬升原因: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温
问题解读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4分)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 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 原因。(8分)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8分)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2)3个。 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 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 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 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高考综合题专题:大气运动
(2018年全国2卷)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 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
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 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 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图8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 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 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 升;在此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 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

2023届高考三轮复习地理课件:专题1+等值线图

2023届高考三轮复习地理课件:专题1+等值线图

贝加尔湖的成因与水文特征的成因
2018全国Ⅲ卷6-8题 2018全国Ⅲ卷37题
南非高原、博茨瓦纳索瓦盐沼地区等 该高线图
亚洲部分地区春季T时刻海平面等压线 分布图
索瓦附近利于露水蒸发的地形条件 天气系统及天气状况的变化
等高(深)线 等温线 等压线 等太阳辐射线 等降水量线 等风速线 等潜水位线 等盐度线 等pH线 等地租线 等物候线 等震线 等地质年龄线 ……
①选择交通线路时, 要尽量少穿越等高 线
②港口区位:陆上 等高线稀疏,水域 等深线密集
④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
静,空气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⑤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发
展林业
①登山线路选择:等高线稀疏,地形
坡度较小,比
②宿营地要选择平整的高地,尽可能 与河谷垂直向上的方 远离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 向转移
5.某一等值线两侧的数值不相等(一侧高于该线的值, 另一侧必低于该线的值)
6.同一等值线图上,等值线密集,地理事物空间变化 大,等值线稀疏,地理事物空间变化小 (疏小密大) 7.在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闭合等高线,其取值可为二 者之一;若闭合等高线等于小值,则等高线内部值更小 ,若闭合等高线等于大值,则等高线内部值更大
②若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 疏表示凹形坡(坡向下凹),反 之则为凸形坡(坡向上拱);凹 坡可通视
如果图上看不出等高线 密集与稀疏,可根据 “坡度=相对高度/水 平距离”来确定
2.地形影响分析
影 响
具体内容
应用
①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②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 两地的温差(℃)
气 气滞留;
=两地的相对高度÷100
候 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少; 米×0.6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四章 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中图版必修1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四章 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中图版必修1

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地域分异规律(1)概念: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往往在某个确定方向上(如东西方向上或南北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如南北方向上或东西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这种有规律更替的现象就是地域分异规律。

(2)基本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间热量差异和因海陆位置不同导致的水分差异。

2.自然带(1)概念:自然景观地区差异使地表各种自然要素多呈带状分布,形成自然带。

(2)表现⎩⎪⎨⎪⎧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 类型占有一定的宽度,在地球上呈长条状分布(3)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 典型地区 表现形式 图示地带性规律纬度地带性热量低纬度、高纬度地带 纬线延伸纬度更替 经度地带性水分 中纬度大陆 经线延伸经度更替 垂直地带性水热 海拔较高的山地 水平延伸垂直更替非地带性规律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荒漠的绿洲无固定形式考点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1.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关联图”,完成(1)~(2)题。

(1)图中各地理要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大气环流B.太阳辐射C.地理位置D.下垫面状况(2)近年来该地频繁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是下列哪种因素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 A.气候B.地形C.植被D.河流答案(1)C (2)C解析第(1)题,各区域的地形、气候、水文和生物等地理特征是由该区域所在的地理位置所决定,是各地理要素形成的根本原因。

第(2)题,植被破坏使水土流失加剧,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这说明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因素的变化,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

【考向立意】结合实例,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思维过程】阅读题干→准确把握其信息,特别是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结合选择项判断结论。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2.2大气运动规律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2.2大气运动规律课件

nnn
14
【例 1】 (2013·北京卷)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大气中(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nn夜n 间减少
15
解析:臭氧层破坏会导致大气吸收紫外线能力减弱,①会减 少;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减弱,②会 减少;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大气反射等削弱太阳辐射能力增加, 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会减少;出现雾霾天气,会增强大气逆辐射 作用,④在夜间会增加。
nnn
3
考情分析 2014 年高考命题预测: 大气的热力性质和大气的运动以及由此形成的天气和气候 现象是本讲的常考内容。2013 年高考中,可能利用数据或图像 提供背景信息,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将气候与农业生产、工程 建设、资源开发等多方面联系起来综合考查;根据天气预报的有 关信息材料,考查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结合热点事件,考查全 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等。
nnn
10
(3)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
nnn
11
3.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nnn
12
(2)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
由热力环流形成的等压面的特点为:①高压区等压面向上 凸,低压区向下凹。②近地面等压面的弯曲方向与高空等压面弯 曲方向相反,呈对称分布。如图所示:
nnn
13
判读等压面关键把握以下三点: (1)温压关系:近地面,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气温高的地方 气压低;高空相反。 (2)风压关系: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3)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nnn
22
【例 2】 (2013·北京卷)下图(a)为某日 08 时海平面气压分 布图(单位:百帕),图(b)显示④地 24 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 回答(1)~(2)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与热点专题一自然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原理第2讲大气及其运动教学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与热点专题一自然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原理第2讲大气及其运动教学案

第2讲大气及其运动网络构建高考透视1.地位。

本讲内容是历年高考中的重要内容,考查频度高、所占分值大。

2.方法。

高考复习时需重点把握以下三点:(1)联系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运用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分析热量传递过程中引起的气、地、水等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2)结合等压线图的判读,分析常见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

(3)判读气候资料和区域图,从大气环流入手,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方向。

以上内容在高考试卷中常见命题方向(角度)为:(1)以图文资料为背景,考查大气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特征)、原理。

(2)结合具体生产、生活实践,考查气象、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重要考点1 大气受热状况、热力环流与气温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及应用2.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3.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一般而言,同一地点夏季气温高于冬季。

这与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白昼较长,大气热量储存较多有关。

4.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与热力环流有关的几种效应名称含义成因影响或对策热岛效应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城市人工建筑物热容量小,增温快;人口、产业集中,排放热量多;绿地、水域面积小,调节功能弱对策:增大城区绿地、水域面积;控制城市人口密度、建筑物密度;减少人为热的释放冷岛效应夏季绿洲、湖泊比戈壁、沙漠热容量小,增温快;戈壁、绿洲、湖泊调节气温,其毗邻地区气温低沙漠热空气上升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上热下冷的逆温层,大气稳定形成比较凉爽、湿润的局部小气候雨岛效应城市降水比郊区降水多受热岛效应的影响,上升气流增多;人类排放杂质多,使空气中凝结核多,利于形成降水;高楼林立,空气循环不畅“雨岛效应”集中出现在汛期和暴雨之时,加重城市内涝下图为某城市3月底的平均气温及热力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丙处城市功能区最可能是( )A.商业区 B.住宅区C.工业区 D.公园绿地(2)甲、乙、丙、丁四地中,桃花开放最早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3)城市广泛采用种植草木的绿色屋顶,将( )A.减少城区蒸发量 B.减弱城区热岛效应C.增大城区径流量 D.增强城乡热力环流解题流程我的解答(1)D (2)B (3)B技法点拨1.城市气温水平分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地球的运动第2讲课时6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特征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地球的运动第2讲课时6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特征课件新人教版

一、地球的自转特征
3. 周期: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一日。 在计算自转周期时,选定的参考点不同, 一日的时间长度和名称略有差别。
以太阳为参考点,地球自转一周叫 作一个太阳日; 以恒星为参考点则称为一个恒星日。
一、地球的自转特征
3. 周期:
名称 自转的角度 时间长度
应用价值
太阳日 360°59′
判断:上述两张俯视图,哪个是北半球,哪个是南半球呢?
一、地球的自转特征
2. 方向: 1 )地球自转方向的判读
(3)经度法:东经度增大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也是地球 自转方向。
(4)海陆法:根据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也可以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如沿某一 纬线从欧洲到亚洲的方向或从太平洋经巴拿马运河到大西洋的方向就是地球自 转方向。
针对训练
12
材料二 四子王旗主着陆场位于阴山山脉的大青山北部,地势平坦,平均海拔1 000 ~1 200 m。该地区属沙质草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多风,年平均 气温1~6 ℃,年平均降水量310 mm。该地区以畜牧业为主,牧民基本定居,偶尔 可见蒙古包的影子,人烟稀少,平均每平方千米不超过10人。
二、地球的公转特征
1. 概念
2. 轨道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作地球的公转; 公转轨道:接近正圆的椭圆形
二、地球的公转特征
3. 方向
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同,也是自西向东。
二、地球的公转特征
春分 3月21日
夏至 6月22日
冬至 12月22日
4. 周期
秋分 9月23日
• 如果以其他恒星作为参照物,1年的时间长度为365日6时9分10秒 • 称为恒星年,这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模块一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专题二 大气的运动规律课件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模块一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专题二 大气的运动规律课件

2.该群岛夏半年盛行(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解析: “夏半年,在盛行风的吹拂”,说明波纹是在盛行风作用下形成的;
2 基础夯实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字母处填注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和太阳辐射。 (2)据图简述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
答案: (1)A 太阳辐射 B 地面辐射 C 大气逆辐射 (2)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补偿了地面辐射 损失的热量。
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地中海气候 E.高山气候
(2)以赤道为中心南北两侧对称分布。主要是由纬度位置决定的,赤道横贯非
洲中部。
(3)A:分布在南北纬 10°之间;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全年高温多雨。
D:分布在南北纬 30°~40°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答案: (1)略 (2)在 1 和-3 之间。 依据:图中 1 和-3 之间温差最大,可知为冷暖气团的交接处,为锋线位置。 (3)-3 指向 1。 (4)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随后天气转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六、常见的天气系统——气旋、反气旋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甲、乙两图中用虚线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用实线画出气流水平运动情 况。
(2)图甲表示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图乙表示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 (3)图甲表示的天气系统垂直方向上气流运动状况与图 A、B、C、D 中________ 所示相同,天气________;图乙表示的天气系统垂直方向上气流运动与图 A、B、 C、D 中________所示相同,天气________。 (4)图甲表示的天气系统过境时气压变化与图 A、B、C、D 中________所示相 同,图乙表示的天气系统过境时气压变化与图 A、B、C、D 中____________所示 相同。

备战2018年高考地理之高频考点解密-解密03 大气的运动规律 含解析

备战2018年高考地理之高频考点解密-解密03 大气的运动规律 含解析

备战2018年高考地理之高频考点解密解密03 大气的运动规律考点热度★★★★☆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大主要环节,如下图所示: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解释昼夜温差大小的原因(2)“高处不胜寒”: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3)全球变暖:温室气体增多,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气温升高;同时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

(4)烟雾防冻:增强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增强。

(5)温室大棚: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

(6)果园铺沙石:昼夜温差增大。

3.气温的分布规律4.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1)纬度→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 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 同高度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 (4) 方法技巧1.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的判断及原因分析(1)陆地与海洋: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海洋上大。

原因是陆地比热容小,白天和夏季增温快,夜晚和冬季降温快;海洋则相反。

(2)阴天与晴天: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

原因是阴天时,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晴天低;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晴天高。

(3)低纬与中纬:中纬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

原因是中纬地区四季变化明显,低纬地区终年高温。

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地区出现在赤道附近的海洋上。

2.等温线弯曲与闭合的成因分析(1)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①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

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

②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

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③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

1月份同纬度的陆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

(即“一陆南,七陆北;一海北,七海南”。

)(2)闭合等温线的成因分析(高、低温中心)①低温中心:低温中心一般与地形有关,山地一般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盆地在冬季时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山脉冬季风的迎风坡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大气及其运动重要考点1 大气受热状况、热力环流与气温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及应用2.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3.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一般而言,同一地点夏季气温高于冬季。

这与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白昼较长,大气热量储存较多有关。

4.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与热力环流有关的几种效应下图为某城市3月底的平均气温及热力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丙处城市功能区最可能是( ) A .商业区 B .住宅区 C .工业区 D .公园绿地(2)甲、乙、丙、丁四地中,桃花开放最早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3)城市广泛采用种植草木的绿色屋顶,将( ) A .减少城区蒸发量 B .减弱城区热岛效应 C .增大城区径流量 D .增强城乡热力环流 解题流程我的解答(1)D (2)B (3)B技法点拨1.城市气温水平分布。

受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影响,地面热源及大气加热情况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气温分布特征。

总体上看,气温从市区向郊区呈递减趋势,但必须注意到城市内部气温分布的高值区和低值区并结合下垫面性质,运用大气热力状况原理加以分析。

2.热力环流实际应用分析(1)城市热岛环流。

理论上讲,城市空气上升,郊区空气下沉。

近地面气流方向为“郊区→市区”,高空相反。

但由于市区内部水平方向存在气温差异,随之产生了市区内部的局部热力环流。

(2)运用知识迁移,理解海陆风和山谷风。

①海陆风②山谷风“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均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高可达30 ℃,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湿润凉爽的小气候。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完成(1)~(3)题。

(1)对“冷岛效应”形成的原理解释合理的是( )A.在垂直方向上,绿洲区空气以上升运动为主B.在垂直方向上,沙漠区空气以上升运动为主C.在水平方向上,高空空气平流作用较弱D.在水平方向上,近地面空气平流作用较强(2)“冷岛效应”对该地区产生的影响有( )①不利于绿洲地区污染物的扩散②有利于抑制植物的蒸腾和地面的蒸发③不利于提高环境承载力④有利于绿洲地区与沙漠地区热量的交换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冷岛效应”最显著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答案(1)B (2)A (3)B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冷岛效应”分布区在水平方向上,高空空气平流作用较强,近地面空气平流作用较弱;在垂直方向上,沙漠区空气以上升运动为主,绿洲区空气以下沉运动为主。

第(2)题,“冷岛效应”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大气结构稳定,不利于绿洲地区污染物的扩散;“冷岛效应”形成一种凉爽的小气候,因此,有利于提高绿洲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还可以抑制植物的蒸腾和地面的蒸发。

第(3)题,由图可知,该区域为我国天山及其以南地区,乙地位于天山北侧,降水较多,且位于汇水区,绿洲面积较大,“冷岛效应”明显;丙位于天山顶部,应为高山冰雪带;丁地位于天山南坡,为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绿洲面积小,“冷岛效应”不明显。

考查角度2“湖陆风”形成原理分析[2017·福建四地六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博斯腾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

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

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而湖东部沿岸几乎没有。

材料二下图分别为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

(1)说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2)分析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原因。

答案(1)冬季。

原因: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冬季湖面结冰,反射率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较小。

(2)夏季日出较冬季早,陆地升温时间早;正午太阳高度较冬季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陆地升温快;湖泊水量较冬季大,湖面升温慢,所以陆风转湖风时间早。

解析第(1)题,从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可以看出,湖陆风最弱的季节是冬季。

原因与冬季时风力强,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小、太阳辐射量小有关。

第(2)题,湖陆风的形成主要受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陆地升温时间早、升温快,湖面升温慢,陆风转湖风时间早。

考查角度3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2017·全国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2)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3)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 B.河北省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答案(1)B (2)C (3)D解析第(1)题,膜内温度高于自然状态下的温度。

所以①②为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丰雪年阴天多,加之积雪覆盖薄膜,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较小,为曲线①;枯雪年晴天较多,薄膜覆盖积雪少,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较大,为曲线②。

第(2)题,根据图中①②两条曲线可以看出,积雪的多少影响了膜内温度的日变化。

该题的统计数据是“平均气温”,因此不能确定该地寒冷期最低气温高于-16 ℃。

图中曲线③④基本平行,说明积雪的多少并没有明显地影响到膜外气温的日变化。

第(3)题,该地日最高气温出现在北京时间16时左右,当地时间应该为14时左右,由此推断该地位于东六区附近,加上寒冷、种植葡萄等因素,结合四个备选项位置,可判定该地可能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重要考点2 大气水平运动与全球性大气环流1.近地面大气水平运动与所受力的关系(北半球单位:hPa)2.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以风为核心构筑新的思维模式[2016·浙江高考]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

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

完成(1)~(2)题。

(1)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 A.③至④ B.④至⑤ C.⑥至⑦ D.⑨至⑩(2)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 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 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解题流程我的解答(1)A (2)B技法点拨1.经纬网图中确定风向首先据经度数值变化确定所处半球:顺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数递增,西经度数递减。

由经度数递变确定南北半球及自转方向(如上题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进而确定所处半球(图示区域为南半球)。

然后,结合经、纬度变化(确定东西南北)和空气运动指向确定风向。

2.大气运动轨迹与受力大气水平运动过程,同等时间内大气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运动轨迹越长(摩擦力相同)。

大气水平运动过程偏向大小主要受地转偏向力大小的影响。

近地面,还要考虑地形、植被、地面建筑等下垫面因素的影响。

考查角度1地球某区域风速变化规律及原因[2017·厦门质检]中山站(69°22′S,76°22′E)位于南极大陆沿海地区。

下图示意中山站1月和7月平均风速日变化。

读图,完成(1)~(2)题。

(1)中山站7月平均风速大于1月的原因主要是7月( )A.平均气温较高 B.气温日较差较小C.极地高压较强 D.副极地低压较弱(2)导致中山站1月和7月平均风速日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天气状况 B.太阳辐射C.海拔高度 D.地面状况答案(1)C (2)B解析第(1)题,中山站位于南极大陆沿海地区,7月平均风速大于1月的主要原因是7月是南半球的冬季,极地高气压势力强,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第(2)题,中山站1月平均风速日变化较7月大,因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内,1月获得的太阳辐射日变化大,而7月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太阳辐射是形成差异的主要因素。

考查角度2以某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读世界两区域简图,回答(1)~(3)题。

(1)关于影响图中①②两地气候形成的大气环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B.②地终年受西风影响C.①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受季风环流影响D.②地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2)1月③地的盛行风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3)关于图中①②两地气候特征的比较,正确的是( )A.高温不同期,多雨不同期 B.高温同期,多雨同期C.高温同期,多雨不同期 D.高温不同期,多雨同期答案(1)C (2)C (3)D解析第(1)题,①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受季风环流影响显著,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②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的地中海气候区,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第(2)题,③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因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1月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北风。

第(3)题,①地为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②地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两地高温不同期,但多雨期都是7月份左右。

重要考点3 常见天气系统与等压线分布图1.冷锋与暖锋的形成原理与天气特征提示:冷、暖气团势力强弱不同,其运动的主动性也不同,从而导致冷、暖锋及准静止锋的形成。

冷、暖锋在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天气特征差异较大;两者锋面坡度、雨区位置及范围大小、冷暖气团运动特征各不相同。

2.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原理与天气特征(以北半球为例,单位:hPa)提示:低气压控制下未必一定产生阴雨天气,气流上升动力大小、水汽供应是否充足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3.锋面气旋及其解读(北半球为例)提示: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冷、暖锋在锋面气旋中出现的位置基本相同(冷锋出现在西部低压槽内,暖锋出现在东部低压槽内)。

锋面气旋多出现在中纬度地区。

在北半球冷、暖锋均逆时针前进,南半球则为顺时针;锋线两侧风向不相同。

天气、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1)冷空气活动强度较弱,风力较小等气象条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出现重污染天气风险高。

(2)冬季取暖燃煤量大,污染物排放量大,易发生大气污染。

(3)降水天气易导致大气中悬浮颗粒物降落到地面,易于净化空气,降低大气污染。

(4)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风力微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易造成大气污染。

(5)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大气污染程度较轻。

(6)逆温的出现,大气稳定,不易形成上升气流,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易造成大气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