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文化视野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中的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

城市规划中的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

城市规划中的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是两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城市规划需要兼顾城市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空间的更新改造,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并提出相关的观点和建议。

一、城市规划中的文化保护城市是文化的承载体,承载着历史、民族、社会的文化内涵。

城市规划应该将文化保护纳入考虑的范围,以保护城市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城市的独特文化。

1. 保护历史建筑历史建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城市规划应该优先考虑历史建筑的保护,通过修复和维护,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

同时,需要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管理,避免过度商业化和盲目拆除。

2. 保护传统街区传统街区是城市文化的载体,是人们生活和交流的重要场所。

城市规划应该注重保护传统街区的完整性和独特性,保留传统建筑风貌和历史记忆,同时提供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便利条件,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3. 弘扬民族文化城市规划需要体现多元文化和多样性,尊重和保护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

在城市更新中,应该注重保护和展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跨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创造一个包容和谐的城市环境。

二、城市规划中的城市更新城市规划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城市更新,通过对城市空间的改造和更新,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功能,推动城市的发展。

1. 提升城市形象城市更新需要注重提升城市的形象,通过建设标志性的建筑和公共空间,打造城市的地标和品牌。

同时,需要重视城市的整体规划和风格,统一建筑风格和色彩,创造出具有辨识度和吸引力的城市形象。

2.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城市规划需要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各个功能区域,提供多样化的公共空间和城市设施。

注重城市绿地的规划和建设,增加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氛围,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3. 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城市更新还需要注重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通过开发和规划城市产业园区和商业中心,吸引投资和创业资源,促进城市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城建规划中的创新性思维

城建规划中的创新性思维

城建规划中的创新性思维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城市规划则是保障和改善城市空间环境的基础。

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的现代社会,城建规划的创新性思维不仅对城市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从生态角度思考城建规划城市有着复杂的生态系统,城市规划不能简单地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在城建规划中,需从生态角度出发,考虑城市的环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

要从城市建筑与环境相协调的角度出发,通过绿色建筑、循环经济等方式减少建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从文化和历史角度思考城市规划城市规划不能简单地追求现代化和商业化的发展,而忽略了城市的文化和历史遗存。

城市文化和历史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建规划中,需从文化和历史角度出发,尊重和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并将其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相融合,体现城市发展的历程和风貌。

三、从智慧城市角度思考城建规划随着科技的发展,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的又一重要方向。

智慧城市是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和服务的城市,通过智能化的城市建设与管理,提高城市的效率和可持续性,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在城建规划中,可通过智慧城市的手段推动城市管理和服务的现代化。

四、从社会性角度思考城建规划城市规划不能只是从建筑的角度出发进行规划,也需从社会性角度出发进行规划。

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如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休闲等方面。

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城市的社会安全、治安和公共设施等方面的规划,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安全和方便的生活环境。

总之,城建规划中的创新性思维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社会性和现代化等方面,推动城市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基于城市文化视角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doc

基于城市文化视角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doc

基于城市文化视角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摘要:城市文化对于城市来说发展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对于城市公告空间来说,能否正确认识城市文化的综合性和独特性。

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范畴很广的概念,要把城市文化和城市空间相结合起来,完善城市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文化;空间;规划设计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外显,是能够激发人们思想感情活动的城市形态和特征,是城市内部与外部公众对城市内在实力、外显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具体感知、总体看法和综合评价。

城市文化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包含了城市设计、产业经济、自然生态、历史、建筑、景观等等的内容。

因为每个城市的自然生态和历史都有差异,所以每个城市应当是都有自己独特的城市文化的。

每个城市的文化,其实当我们进入到一个城市的时候,就可以切身体会到的。

从当地的主导产业、建筑的风格、或者是历史遗址,甚至说只是街道的整洁程度,还有地铁站、公交站的设计,还有城市居民之间相互交往的方式。

每个城市的市民走路的步伐、办事的方式这些,都会反映城市的气质和文化。

1 解读城市空间1.1 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成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范畴很广的概念,由于文化背景、国别、历史以及法律制度等的不同,其理解及其含义也各不相同。

公共空间,从字面上的意义来说,是区别于私有空间的一个概念,一般是指具有空间实体的形态特征,并且能够为市民提供生活服务以及社交的场所,它具有景观、宗教、商业、社区、交通、休憩性活动等城市性功能。

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功能为为市民提供生活服务,主要包括公共广场、公园、街道、绿地、自然景观等物理空间范畴。

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其一:它是依附于城市建筑实体而存在的开放的空间体,受城市多种因素的制约,并具有空间的界面、围合、比例的空间体形态特征。

其二:城市公共空间的主体是市民,它是市民社会活动的公共场所。

1.2 城市公共空间的特征纵观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城市公共空间具有自然性、文化性、社会性、创造性、差异性的特征。

浅析城市规划中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浅析城市规划中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浅析城市规划中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是一个民族文明发展历程的积累和体现,历史遗迹作为特殊的文化载体,凝固和浓缩了人类各个时期的文明,以物质形态展示了城市演变的轨迹,融合了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城市不断涌现,现有城市的改造和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许多城市的新区建设甚至已经取代旧城成为城市的主体风貌。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的焦点问题,城市应该具有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景观特色,通常表现在城市是否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空间设计和建筑设计中能否体现城市富有个性的人文精神,是否承载了城市的文化理念,进而使城市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性格特征。

一、国内外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实践历史文化遗产通常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首先应该反映在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上,从某个角度来说,二者是统一的。

国外的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观念主要形成于十九世纪中叶,希腊早在1834年就有了第一部保护古迹的法律;1882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古迹保护法》,对古建筑的保护范围作出了具体规定; 1840年法国通过了《历史性建筑法案》,而巴黎早在十八世纪就开始多次修改城市的空间构成关系,成功保持了新旧建筑的和谐统一;1966年日本通过了《古都历史风土保存特别措施法》,目的是将历史文化古迹确定为国家的固有文化财富。

对历史建筑的保护逐渐达成了国际共识。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通过《雅典宪章》时,由意大利建筑师首先提出了应该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的倡议;1977年在秘鲁通过的《马丘比丘宪章》特别指出“一个城市的个性和特征取决于其体型结构和社会发展特点。

因此,不但必须要保存和维护好城市的历史遗迹和古迹,而且还需要将一般文化传统继承下来”, “保护、恢复和重新利用现有历史遗迹和古建筑,必须同城市建设过程相结合,以保证这些文物具有经济意义并使之继续具有生命力”。

如何在城乡规划中彰显文化自信

如何在城乡规划中彰显文化自信

如何在城乡规划中彰显文化自信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城乡规划已成为塑造我们生活环境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彰显文化自信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文化自信,简单来说,就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

在城乡规划中,它意味着要深入挖掘和传承本土文化,让城乡的发展既具有现代气息,又不失文化底蕴。

首先,要充分了解和尊重当地的历史文化。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脉络和文化传统,这些是城乡规划的重要基石。

比如,一些古老的城镇可能有着悠久的商业文化,街道布局和建筑风格都反映了当时的商业繁荣;一些乡村地区则保留着传统的农耕文化,其田园景观、农舍建筑都承载着丰富的农耕记忆。

规划者应当深入研究这些历史文化,通过实地考察、查阅文献、与当地居民交流等方式,全面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发展历程。

在了解的基础上,注重保护和修复历史文化遗产。

历史建筑、古迹遗址等是文化的有形载体,它们见证了城乡的变迁和发展。

在规划中,应当划定明确的保护范围,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确保这些遗产不被破坏和遗忘。

对于受损的遗产,要进行合理的修复,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其原有的风貌和特色。

比如,对于古老的庙宇、祠堂,可以在不改变其结构和风格的前提下,进行加固和修缮,使其能够继续承载历史的记忆。

同时,将文化元素融入城乡的空间布局和建筑设计中。

在规划城市的功能分区、道路网络时,可以借鉴传统文化中的规划理念。

比如,中国传统的城市规划常常强调中轴线和对称布局,这种理念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可以加以运用,营造出秩序井然、富有美感的空间效果。

在建筑设计方面,鼓励采用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风格和材料,使新建建筑与周边的历史建筑相协调。

比如,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可以运用民族特色的建筑元素,如独特的屋顶形式、色彩搭配等,打造具有民族风情的街区和社区。

此外,文化自信还体现在对当地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上。

民俗活动、传统技艺、民间传说等都是城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城市规划的论文范文(2)

关于城市规划的论文范文(2)

关于城市规划的论文范文(2)关于城市规划的论文范文篇二城市规划中的文化规划摘要: 文化规划是关于城市规划发展思路的创新,城市是历史的缩影,城市文化是人类历史的凝聚点,它体现城市的个体,是提升城市品位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主要从城市规划中文化内涵的重要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城市规划与城市文化建设的关系等方面做了论述。

关键词:城市规划;文化规划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 A前言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趋同化已经成为当今城市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如何加强城市建设中的城市文化作用已成为当今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

因此,在一座城市的建设中,城市规划不能仅仅是建筑的集合,更需要体现出城市特有的文化内涵,加大城市规划中的文化规划,可以让一座城市具有灵动而深厚的韵律感,它强调将文化思维贯穿于城市创新转型的全过程;从文化的角度考虑和制定各类公共规划与政策;把文化资源置于创新转型实践的中心来整合、培植城市的各种资源。

1 城市规划与城市文化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科学和文化等诸因素的综合实体,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是人类长期历史演化、积累和沉淀的结果。

城市规划是依据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其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功能布局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它是建设城市、管理城市、保证城市正常经营活动和实现城市社会发展总目标的全面、综合手段,它设计并指导城市空间和谐地发展,以满足社会、经济的需要。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通常所讲的城市文化,主要指狭义城市文化,它是与政治、经济相并列的,是城市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它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科技、教育、习俗、语言文字、生活方式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作为环境、生产和生活综合体的城市群落,就是一种直观的文化景观,具有较深厚的文化涵义。

城市景观是一种集大成的文化景观,它以城市建筑物的形式和总的规划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文化形态和城市价值趋向。

古代中国的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

古代中国的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

古代中国的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古代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在古代中国,城市建设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更是展示国家繁荣和文化底蕴的重要象征。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建筑风格和文化传承三个方面探讨古代中国的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

首先,古代中国的城市规划注重整体布局和功能分区。

在古代中国,城市的规划布局往往是按照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设计的。

例如,北京的故宫就是按照这一理念建造的。

故宫的建筑群体依山势而建,整体布局严谨有序,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天地之道的追求。

此外,古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也注重功能分区。

城市内不同区域专门用于商业、居住、宗教等不同用途,使得城市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其次,古代中国的城市建筑风格独具特色。

古代中国的城市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例如,苏州的古典园林就是典型的代表之一。

苏州园林以小巧精致、曲径通幽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园内的建筑多采用木结构,通过精心的布局和景观设计,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

此外,古代中国的城市建筑还注重雕刻和装饰的细节。

例如,北京的天坛就以其精美的建筑细节和华丽的彩绘而闻名。

这些精心雕刻的细节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人的工艺水平,也体现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城市文化的重视。

最后,古代中国的城市文化传承丰富多样。

在古代中国的城市中,人们不仅追求物质生活的丰富,更注重精神文化的培养。

例如,古代中国的城市中经常会有各种文化活动和娱乐节目。

戏曲、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在城市中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这些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促进了城市文化的繁荣。

此外,古代中国的城市还注重教育和学术研究。

城市中常常设立有学堂、书院等教育机构,为人们提供知识和学术交流的场所。

这些教育机构不仅培养了一批才子佳人,也为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古代中国的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是一个丰富多样的话题。

古今中外的城市规划:启示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古今中外的城市规划:启示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古今中外的城市规划:启示未来城市发展之路城市规划一直是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规划已经从最初的建筑学研究,逐渐演变成为了一门跨学科的综合学科,牵扯到了众多学科领域,如建筑、地理、环境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等。

城市规划源远流长,古今中外的城市规划,都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这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之路有着重要的意义。

古代城市规划对未来的启示古代城市规划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文明,如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希腊罗马文明等。

这些古代文明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城市规划体系,为我们揭示了古代人们对城市规划的深刻思考和高度技术。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商朝昌平遗址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城址。

在西周时期,首都成周的城市规划就已经相当完善,城墙高大厚实,市场、宫殿、寺庙、住宅、工场等在建筑规划上都有着严格的设计标准和分区,烽火台、箭楼、城门、护城河等都是城市防御的重要设施。

汉朝时期,城市规划更加完善,城市建立的思想也更加深入人心,除了城市内部的规划之外,更注重与周围地区的联系。

古代城市规划充分考虑了城市的功能布局、交通组织、道路布局、市政设施、保护措施等方面,而且由于受到交通、通讯等技术限制,城市规划更多地注重实用性。

古代城市规划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有机、合理的城市发展思路,为现代城市规划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现代城市规划的起步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伦敦市政厅的建立标志着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在过去的百年间,城市规划经历了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和进化,如城市设计、城市更新、综合规划、景观设计、可持续发展等。

整个国际社会也形成了自己的城市规划理论,例如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新都市主义等。

现代城市规划在功能分区、容积率、建筑风格、交通组织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细致而全面的规划。

如纽约市的城市规划,强调了公园的建设,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改善了城市环境;东京市的城市规划则是以防震和防洪为主要考虑因素,而夏威夷的城市规划考虑到了对环境的影响,为建筑的设计提供了参考方向。

《2024年地域文化视野的城市空间形态研究——以重庆、武汉、南京地区为例》范文

《2024年地域文化视野的城市空间形态研究——以重庆、武汉、南京地区为例》范文

《地域文化视野的城市空间形态研究——以重庆、武汉、南京地区为例》篇一地域文化视野下的城市空间形态研究——以重庆、武汉、南京地区为例摘要:本文以重庆、武汉、南京三个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的城市为例,从城市规划、建筑风格、交通网络、社会文化等多角度出发,对城市空间形态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分析地域文化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塑造作用,探讨城市发展与地域文化传承的相互关系,旨在为未来城市规划和文化保护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已成为反映地域文化特征的重要标志。

城市空间形态不仅是城市物质空间布局的表现形式,更是文化、历史和传统等非物质要素的载体。

本文以重庆、武汉、南京三个城市为例,从地域文化视野出发,探讨其城市空间形态的特色及演变规律。

二、研究区域概况1. 重庆:地处西南地区,巴渝文化浓厚,地形复杂,具有典型的山城特色。

2. 武汉:位于长江中游,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交通枢纽。

3.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江淮文化的代表。

三、地域文化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系1. 地域文化的传承:每个地区的文化都是其独特的资源和优势。

在重庆、武汉、南京三地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地域文化的传承对城市空间形态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重庆的沿江发展与巴渝建筑风格的融合,武汉的长江岸线利用和桥梁交通的建设,南京的历史建筑保护和传统街区的规划。

2. 地域文化的特色表达:城市空间形态是地域文化的具体体现。

三地通过建筑风格、景观设计、城市色彩等方面表达各自的地域文化特色。

如重庆的吊脚楼、坡地建筑;武汉的近代建筑风格与湖泊交融的景致;南京古城的城防体系和传统建筑布局。

3. 互动影响:城市发展与地域文化的互动对城市空间形态有着持续的塑造作用。

在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的影响下,地域文化不断更新与融合,进而影响城市空间的扩展与调整。

四、重庆、武汉、南京的城市空间形态分析1. 重庆:山城特色显著,城市空间布局顺应地形变化,形成独特的立体式发展模式。

西安城市规划设计理念

西安城市规划设计理念

西安城市规划设计理念西安作为中国古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其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应该体现出对古都的传承和发展。

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应以“继承、创新、包容、可持续”为设计理念,充分发挥西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首先,西安的城市规划要注重古都文化的传承。

西安作为一座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城市,有着丰富的古代文化遗产,如兵马俑、大雁塔等。

设计师要尊重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使其成为城市的亮点和特色。

严格控制高层建筑的建设,保持与历史建筑的和谐统一,保护古建筑的完整性和原汁原味。

在城市布局中要保留历史街区和古代城墙的元素,使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

同时,通过举办各种文化节日和活动,使居民和游客能够深入了解和感受到西安的历史文化。

其次,西安的城市规划要有创新意识。

西安是一座拥有全国最大高科技产业园区--西安高新区的城市。

高新区是西安发展新兴产业和培育创新型企业的重要地区,也是引领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城市规划中要考虑高新区的发展需求,提供充足的土地和配套设施,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同时,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通过创新的建筑设计、先进的交通系统和智慧城市的建设,使西安成为科技创新和创意产业的中心。

第三,西安的城市规划要注重社会和谐,实现包容性发展。

西安是一个多民族和多文化融合的城市,要注重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和谐共处。

在城市规划中要有适应性和包容性,充分考虑各个群体的需求,创造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建设多功能的社区,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设施,加强社区管理和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

同时,要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加强城市绿化和景观规划,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最后,西安的城市规划要注重城乡统筹,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居民到城市工作、生活的数量日益增加,城市规划要充分考虑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生活需求。

建立健全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提供良好的农民工就业和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总结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总结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源远流长,对于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古代,中国城市规划的原则和理念被统一的国家制度和文化价值观所影响。

以下是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总结。

一、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天人合一”。

这是基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天道观念,即人类社会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与自然秩序相统一。

在城市规划中,这一思想被体现在城市布局、建筑风格和水利系统的规划中。

例如,中国古代城市通常采用方形布局,以象征四方天地的广阔无边。

城市中的主要街道通常按照南北方向布置,以利风水流通。

整个城市规划被视为一个整体,以保持天人合一的宇宙秩序。

二、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中还存在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

城市规划中的街道、建筑和社区通常按照社会地位和等级划分。

例如,在中国古代的都城,皇宫和官员宅邸通常位于城市的中心,象征权力和荣誉。

而商业区、市场和平民居住区则位于城市的外围。

此外,中国古代城市规划还注重将地理环境和文化遗产与城市结合起来。

一些著名的古代城市(如北京、西安和南京)在城市规划中融入了丰富的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

三、水利系统的重要性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非常重视水利系统的规划。

水资源在古代农业社会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城市规划中的水利系统被认为是城市的血脉。

中国古代城市通常都建有运河、湖泊和水库,以供居民农业生产和生活所需。

受到水利系统的影响,中国古代城市的布局也常常沿着河流、湖泊或运河的方向进行。

城市中的水利系统被视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保持城市的稳定和繁荣。

四、城市规划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中,还强调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城市规划的重点是在保护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城市发展。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的经典案例就是苏州的古典园林。

苏州的古典园林以小桥流水、绿树成荫的景观而闻名,将人工建筑和自然环境完美地融为一体。

城市建设的城市文化建设规划

城市建设的城市文化建设规划

城市建设的城市文化建设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然而,城市建设不仅仅是简单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堆砌,更需要关注城市文化的建设。

城市文化建设规划是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有计划地培育和发展城市文化,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和人文魅力。

本文将探讨城市文化建设规划的重要性、内容和实施策略。

一、城市文化建设规划的重要性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

城市文化不仅体现在建筑风格、文化遗产和艺术作品上,更体现在城市居民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上。

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城市,不仅能够吸引人才和资本的流入,还能够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因此,城市文化建设规划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文化建设规划的内容1.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文化建设规划应该注重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包括古建筑、文物、传统工艺等,以保持城市的历史记忆和独特魅力。

2. 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城市文化建设规划应该注重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包括艺术表演、文化创意、影视制作等,以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经济竞争力。

3. 建设文化设施和公共空间。

城市文化建设规划应该注重建设文化设施和公共空间,包括博物馆、图书馆、艺术中心、公园等,以提供居民学习、娱乐和交流的场所,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4. 培养文化人才。

城市文化建设规划应该注重培养文化人才,包括艺术家、文化管理人员、文化传媒人员等,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创造力和影响力。

三、城市文化建设规划的实施策略1. 加强政府引导和规划。

政府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应起到引导和规划的作用,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明确城市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2. 引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

城市文化建设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政府应该鼓励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的参与,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市场机制,推动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

以发展的视野解析城市文化的内涵

以发展的视野解析城市文化的内涵

以发展的视野解析城市文化的内涵摘要: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历史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没有文化的城市空洞而无内涵,没有历史的城市浅薄而无知。

城市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是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体,而文化作为城市的一部分,是彰显城市特色的重要的一环。

在追寻城市建设的今天,城市文化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新时期城市文化的内涵该如何定位,始终是一个重大的命题。

建设一座城市、推进城市的发展,需要文化的创造,彰显文化的价值。

创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创业文化也是城市文化中越来越受重视的因素。

如何把握创业文化、推进创业文化进而促进城市文化,以此推进整个城市的发展,又是全新的话题,也是本文探讨的一大亮点。

其实城市文化不仅仅包括创业文化,还需要其他文化的支撑,这样才算得上完整。

在把握城市文化的同时还要涉及其他文化的建设。

在文化的海洋中感受文化,领悟文化,建设文化,创造文化。

关键词:城市文化、创业文化、文化发展、文化创造、文化创新城市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一部分,看似是很简单的,虽然大家整天都生活在城市与乡村这两极之中,但是生活在城市中并不一定就了解城市,即使了解也是很有限,谈不上真正的懂得城市的文化底蕴。

所以,凭着对文化的一种向往和一股热情,在城市文化这片广阔的领土上执着的前行,探寻城市文化的内涵,界定城市文化的特点。

创业文化,可以算为比较新的领域,即使在城市产生了那么久,创业文化的研究还是很少,所以独自在这个陌生的研究的方向追逐,还是有些吃力。

可能很多地方是一家之言,只是自己对城市创业文化建设的一点思考而已。

一、城市文化的历史回顾与现状1.城市文化的昨天与今朝城市文化的昨天就像一把淡雅的山水画,在点染之间尽情的描绘着城市文化历史的过往,在轻巧中又寄托着昔日的厚重。

一幅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让我们清楚的看到了那个时代城市文化的感染力,历久弥新。

向来苏州就是水的标志,提到南方就不能不提苏杭,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并不是妄言。

过去苏州如此,现在的苏州也日益光彩照人,这和苏州悠远的城市文化是分不开的。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是城市规划中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城市规划旨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保留和传承城市独特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关系,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实践经验和建议。

一、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关系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密不可分。

城市作为一个多元化社会和文化交流的场所,其发展必然受到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对城市的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城市规划旨在创造一个具有文化特色的、独特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首先,城市发展需要文化的支撑。

城市作为一个繁荣发展的经济和社会中心,需要有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来吸引人才和游客,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吸引力。

文化传承不仅可以为城市提供独特的文化符号和标志,也可以为城市的经济产业和旅游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其次,城市的文化传承需要城市发展的支持。

城市的文化传承需要有适当的城市环境和设施来保护和展示文化遗产。

城市规划应该合理安排城市空间,保留和修复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提供文化场所和设施,以供人们学习和欣赏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二、实践经验和建议1. 文化保护和更新城市规划应该将文化保护作为首要任务。

可以通过建立文化保护的法规和政策,并给予相应的经济和政府支持。

此外,还可以通过城市更新计划来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使其能够与现代城市发展相适应。

2. 文化教育和传承城市规划应该注重文化教育和传承。

可以通过建立文化教育机构,组织文化活动和节日,加强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宣传,培养人们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文化与经济发展的结合城市规划应该促进文化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可以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推动城市的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4. 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共生城市规划应该鼓励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共生。

可以通过建立文化交流和合作机制,举办多元文化活动,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创造一个包容和谐的城市环境。

城市文化空间构建

城市文化空间构建

城市文化空间构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文化空间的构建变得日益重要。

城市文化空间是城市的精神气息和文化底蕴的体现,是城市民众进行文化交流和参与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构建城市文化空间不仅是为了提高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更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促进城市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市文化空间的构建,探索如何打造多元化、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文化空间。

城市文化空间的构建应该以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历史积淀为基础,同时融入当代城市发展的需求和理念。

城市文化空间的构建需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城市作为历史文化的传承者,应该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加强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可以开发利用历史建筑和古迹,打造历史文化街区和文化遗产公园,让城市居民和游客在欣赏传统文化的感受历史的魅力。

城市文化空间的构建也需要将当代文化需求融入其中。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城市文化空间应该及时调整和拓展,满足市民对文化休闲、娱乐和体验的需求。

可以建设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等,丰富城市文化设施,为市民提供更多元化的文化选择。

城市文化空间的构建也需要注重创新和可持续性发展。

在城市文化空间的设计和建设中,要引入创新理念和科技手段,打造更具有时代感和未来感的文化空间。

城市文化空间的发展也需要注重可持续性,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实现文化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除了上述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外,城市文化空间的构建还应该具备以下特点:多元化。

城市文化空间应该体现多种文化元素,包括本土文化、外来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等。

在城市文化空间的打造中,应该注重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共生,形成多彩、多元的文化景观。

包容性。

城市文化空间应该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文化平台,为不同社会群体提供平等参与和展示自身文化的机会。

无论是主流文化还是边缘文化,城市文化空间都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尊重,创造包容性的文化氛围。

互动性。

城市文化空间不应该是一个静止的展示场所,更应该是一个互动和参与的文化空间。

城市规划视角下城市特色的打造

城市规划视角下城市特色的打造

城市规划视角下城市特色的打造城市规划视角下,城市特色的打造是指通过规划和设计,突出城市独特的文化、历史、自然和人文特点,形成有较强辨识度和吸引力的城市形象和品牌。

城市特色的打造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形象,还能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下面从城市规划、文化、历史、自然和人文等方面来探讨如何打造城市特色。

城市规划是城市特色打造的基础和核心。

城市规划要结合城市的整体发展定位和定位目标,通过统筹考虑城市的空间布局、功能布局和建筑布局等要素,形成有特色和魅力的城市形象。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城市特色的打造:1. 建筑风格的统一和特色突出:在城市规划中要注重建筑风格的统一和特色突出。

可以考虑引进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如传统民居、现代建筑、特色商业街区等,使城市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建筑景观。

2. 空间布局的合理规划:城市规划要注重空间布局的合理规划,通过统筹考虑城市的交通、绿化、公共设施等要素,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格局。

可以通过建设城市公园、广场、沿江、沿海景观带等,提高城市的景观品质和人居环境。

4. 城市形象塑造的宣传推广:城市规划要注重城市形象的宣传推广,通过策划活动、举办展览等,向外界展示城市的独特魅力。

可以通过打造城市品牌、开展文化节庆、举办国际活动等,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文化是城市特色打造的灵魂和核心。

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文化,包括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等。

要打造城市的特色,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城市的文化资源,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活动的举办,弘扬城市的文化特色和传统魅力。

1. 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城市规划要注重挖掘和利用城市的文化资源,包括历史建筑、传统手工艺、文化遗址等。

可以通过保护和修复传统建筑、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等,使这些文化资源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2. 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城市规划要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可以通过支持文化企业的发展、搭建文化交流平台等,促进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城市文化与城市空间—放宽城市发展的视野

城市文化与城市空间—放宽城市发展的视野

城市文化与城市空间—放宽城市发展的视野摘要:本文是对城市发展中文化形态的思考,并溯源其形成。

城市是历史的积淀,更是人们生活的积淀。

在历史上,城市最能体现人们把握生存主动性的意图和尝试,并在积累着物质和精神的文化财富,搭构起现今社会发展的宏大平台,任凭人们尽情的表演。

田园的诗歌一直在城市的人群中传唱,精神的家园永远是那一片山和水,这和城市破碎的片断和躁动的情绪却也不会矛盾。

关键词:聚集城市文化城市空间断裂叠加持续城市里,人们每天接触的建筑、道路、设施、住宅、商品、景观等等构成了物质文化的外壳。

这些是城市最直观的特征,最为生动、形象,直接向人们传递城市的性格和内涵。

对初次到访的游客,城市的各个元素争先恐后地表达着自己,展示各种特征来体现识别性。

在游客眼中,新鲜的当地特征易于感觉到。

城市的这些物质外壳最能保存整个城市的文化观念和价值,任何一种具体的物质现象,都可以使人感受到不同城市文化的韵味。

城市中的建筑,不仅容纳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体现人们在技术和艺术上的追求与成就,同时更是这个城市居民文化追求的体现,是整个城市的文化氛围和社会情调的重要因素。

江南的院落和闽南的大厝,同时是人们的居所,都具有着一定的技术成就和艺术追求,但同时他们所具有的内涵是有差异的。

江南地区发达的传统经济和文化,曾经催生了一种“士大夫”崇拜,人们的骨子里透出一股讲究社会正统,追求家族荣耀的倾向。

儒家所宣扬的社会等级秩序成为人们自觉遵奉的行动原则,体现在院落住宅上就形成了具有含蓄、自律特点的居所追求--外观上高墙窄道,颜色上粉墙黛瓦,进而形成了整饬有序的内敛型追求稳定的社会文化氛围。

闽南地区毕竟是处在一个远离儒家文化中心的海峡之滨,起主宰作用的是家族正统的风气。

人们忙于生计,追求各自的家庭生活价值,在亚热带季风中养成了乐观的生活态度,深深体现了海洋的影响,流露出海洋的开阔、舒展气息。

门前道路没有高墙的阴影,红砖红瓦更表达了闽南朴实开朗的社会风气。

城市文化培养城市文化氛围

城市文化培养城市文化氛围

城市文化培养城市文化氛围城市文化是指一座城市在历史、地理、社会等方面所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特征,它是城市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

城市文化氛围则是指城市中弥漫的文化气息和文化活动,是城市文化发展的体现。

城市文化培养城市文化氛围,是促进城市发展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文化活动、教育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城市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城市文化氛围。

一、城市规划与城市文化培养城市规划是控制和引导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城市文化的基础。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注重考虑城市文化的融入和保护。

首先,要保留和修复历史古迹和文化建筑,使其成为城市文化的象征。

其次,要规划和建设文化公共空间,如市民广场、公园和艺术街区等,为市民提供文化交流和展示的场所。

此外,还应该注重街道和建筑风格的统一性,形成独特的城市特色,从而提升城市的文化氛围。

二、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城市文化培养离不开多样化丰富的文化活动。

城市可以通过举办各种艺术展览、文化节、音乐会等方式,吸引市民参与和体验文化活动。

同时,城市还可以建设文化设施,如博物馆、图书馆、剧院等,为市民提供学习和娱乐的场所。

此外,应该鼓励社区和居民自发组织文化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使文化活动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三、教育与城市文化培养教育是培养城市文化的重要渠道。

城市可以加强文化教育,通过学校和社区开展文化课程和活动,培养市民对艺术、音乐、文学等方面的兴趣。

同时,还可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提升市民的文化修养和文化自信。

此外,城市还应该注重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文化人才的同时,为城市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人才支持。

四、创新与城市文化培养创意产业和创新思维是培养城市文化的重要推动力。

城市可以鼓励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优惠政策和创业支持。

同时,城市还可以推动创新教育,培养市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另外,城市还可以引入国际交流和合作,吸引外国艺术家、学者来访和交流,促进城市文化的国际化发展。

《2024年地域文化视野的城市空间形态研究——以重庆、武汉、南京地区为例》范文

《2024年地域文化视野的城市空间形态研究——以重庆、武汉、南京地区为例》范文

《地域文化视野的城市空间形态研究——以重庆、武汉、南京地区为例》篇一地域文化视野下的城市空间形态研究——以重庆、武汉、南京地区为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地域文化如何影响和塑造城市空间形态。

选取重庆、武汉、南京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地域文化的深入分析和城市空间形态的实地考察,探究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作用。

文章结合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为未来城市规划和文化发展提供参考。

一、引言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其空间形态的形成与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地域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域文化不仅是一个地区的文化传承,也是塑造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力量。

本文以重庆、武汉、南京三个城市为例,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出发,研究其城市空间形态的特点与演变。

二、地域文化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系地域文化是特定地区内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生活习惯、社会结构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

它不仅是一个地区的文化标识,也是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城市空间形态则是地域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二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三、重庆城市空间形态的地域文化分析重庆以其独特的地形和山地文化著称,城市空间形态呈现出山城特有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为重庆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同时也塑造了其特有的码头文化。

这些地域文化元素在重庆的城市建筑、道路布局、桥梁构造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形成了重庆独特的城市风貌。

四、武汉城市空间形态的地域文化解读武汉地处江汉平原,长江中游地带,其城市空间形态受江河湖泊的影响较大。

武汉的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

这些文化元素在武汉的城市建筑风格、历史街区、公共空间布局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此外,武汉的桥梁建筑也体现了其独特的交通文化。

五、南京城市空间形态的地域文化探讨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其城市空间形态体现了古代都城的规划理念和建筑风格。

同时,南京的自然环境如秦淮河、紫金山等也对城市空间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

城市的人文环境

城市的人文环境

城市的人文环境城市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人口聚集地之一,不仅是经济繁荣、科技创新的中心,更是文化艺术、人文精神的集散地。

城市的人文环境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文化遗产、公共空间和社会交往等方面,探讨城市的人文环境如何构建和提升。

一、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关系着人们的生活环境。

一个好的规划能够有效地提升城市的人文环境。

首先,城市规划应注重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

对于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特色的地区,规划应合理安排建筑布局,尊重传统建筑风格,保护历史建筑和古迹的完整性。

其次,规划应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

应建设完善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提供多样化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

此外,规划还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倡低碳、环保的建设理念,创造绿色、健康的城市环境。

二、文化遗产城市的人文环境与其文化遗产密不可分。

文化遗产是城市的瑰宝,是传承和弘扬城市文化的重要基础。

城市应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首先,通过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技术研究,保护好城市的历史建筑、古迹和文物文化。

其次,积极开展文化遗产的宣传与推广。

通过举办展览、座谈会和演出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城市的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

最后,依托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业,推动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为城市带来经济收益。

三、公共空间公共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进行社交活动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良好的公共空间有助于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城市应注重公共空间的规划和建设。

首先,打造多样化的公共空间。

城市中心区域可以设置广场、公园、图书馆等开放空间,供居民休闲娱乐、交流学习。

其次,注重公共空间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提供舒适的座椅、绿植、遮阳设施等,为居民创造宜人的休息环境。

最后,加强公共空间的管理与维护。

保持公共空间的整洁和秩序,增强市民对公共空间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四、社会交往城市的人文环境还与居民之间的社会交往有着密切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文化视野———以昆明市为例昆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兼得湖光山色,四季如春。

“世博会”不仅是昆明展示风采的一次机会,更是走向辉煌的一个起点,城市规划应以此为契机,将文化的多样性、民族的多样性、自然的多样性都系于一脉。

把昆明建设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城市、国际旅游城市三位一体的大都市。

1 把握历史文脉,延续历史剖面,展现历史文化景观,营造文化环境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在城市规划如何展现昆明的历史进程,主要有两方面考虑。

首先,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规划,关键在于展示其发展过程,根据历史发生学原则,将重要历史时期的景观有机结合,使人们感受到文脉的延续与跳动[1]。

其次,景观与意象结合。

景观是有形的,把名胜古迹恢复重建,仅是初步,关键在于游人要形成昆明城市文化意象,尤其是有别于其它城市的,赋予了独特个性的文化意象,通过点、线、面结合,平面与立体结合,构建复合文化心理场,达到心物相通乃至感应共鸣的理想境界。

城市“轴线”往往是一个城市的点睛之笔,正义路是昆明历史文脉的最好演绎,以五华山为制高点,从马市口到三市街,向南延伸,每一处名胜古迹代表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自北向南依次有: (1)拜云亭:西汉元狩元年(前122年),“彩云见南中,遣使迹之,云南之名始此。

”昆明滇池之上,高原辽阔,水天一色,彩云缤纷,美不胜收。

是世界云彩种类最多和变幻最为神奇的地方。

(2)武侯祠: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云南发展经济,使各族人民生活得以改善、社会进步,从而安定边疆。

(3)天开云瑞坊(已毁):建于明代,清乾隆年间重修,坊额题为“天开云瑞”(南面),“地靖坤维”(北面)。

“天开”一词,出自宋大理国时期段智祥年号。

“云瑞”则象征吉祥,意在国泰民安,吉祥安静。

(4)忠爱坊(已毁):曾与金马碧鸡坊排列成品字形,又称品字三牌坊。

是为了纪念元代咸阳王、平章政事赛典赤在云南执政期间的功德,对君尽忠,施民以爱而修建的。

(5)金马碧鸡坊:源于西汉金马与碧鸡的传说,同时对应昆明东西金马山、碧鸡山。

加上高原日月交辉,汇聚于此,成为昆明的标志。

(6)东西二寺塔:唐代南诏弄栋节度使王嵯巅所建,13级密檐砖塔。

顶部四角金鸡各一,风吹鸡鸣,妙不可言。

(7)近日楼与正义门(已毁):中轴线南端。

明代所筑昆明砖城南门。

分内外两层,外层“丽正门”,内层“尚明门”,有“尊尚大明”之意。

清代改名“近日门”,后为纪念护国运动,又改为“正义门”。

这条轴线文化脉络完整而清晰,而且,大城市中轴线多重牌坊排列,与北面的圆通山、蛇山构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天际线,是昆明特有的景观。

中轴线的形成与明清昆明城浑然一体。

明清昆明的龟形结构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的“仿生学”原则,把城市看作生命的活体,体现传统文化内涵。

在规划时,不仅应考虑忠爱坊、天开云瑞坊的恢复重建,在不能重建的景点和古城墙的端点设立标志物,配以图片及说明,再加上城区其它古迹(如文庙、古幢公园、圆通寺、护国门等),点、线、面结合,形成强烈的文化环境氛围。

2 历史与现实结合,寻求共生之路历史文脉塑造了城市之魂,而经济建设又是城市生存发展的基础,在处理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时,把“共生”作为基本理念。

着眼于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共同点,主张将局部的对立变成更大空间中的共存,共同构筑一个统一而和谐的整体[2]。

“共生理念”在实施中主要解决两方面问题。

一是城市功能区职能如何协调发展。

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古迹大都分布于老城区,但同时又是商业区,或者政治中心,甚至还有工业区,集中了城市的主要功能,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矛盾突出。

二是历史文化景观与现代化建筑的和谐共处。

古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形式和审美情趣,而现代建筑往往与国际接轨,反映了工业社会的特点,并且在功能上考虑经济效益(区位、容积率等)。

所以,规划中应古今结合,和而不同。

五华山———正义路中轴线是昆明文脉的集中体现,但随着城市规模扩大以及旅游人数不断增加,街道狭小,交通不便,而正义路又不可能大规模改造。

所以,拓宽两条东西向街道,修建两个广场,解决了城市道路的畅通性和安全性。

从文化景观上看,在狭长的轴线南部和西侧拓展开阔空间,成为人们娱乐休闲的场所,同时,在正义路中轴线上和西侧文庙街区设立步行街,组织商业活动,实现了文化风貌与经济职能的统一。

对于盘龙江的改造,总体原则是营造亲水空间,供人们休闲娱乐。

但盘龙江自南而北穿过市区,不同河段应建设不同风格的建筑园林小品,使之与两岸的景观协调。

如圆通山以北多为居民区,设计时突出人性空间,表达亲情、友情,追求浓浓的生活气息。

圆通山以南至得胜桥两岸,是昆明历史文化及现代化建设的中心区域。

西部是以正义路为中心的旅游区和商业区,东部是北京路连接南北火车站,好似一条现代中轴线。

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游客的观赏空间和身后的空间安全性,辅以体现昆明特点的雕塑或建筑小品,使人们能在休闲时尽情欣赏昆明风貌,了解昆明文化,感受昆明风情。

3 生态环境与文化环境有机结合,相得益彰,突出“春城”与“历史文化名城”两大特色明清昆明城奠定了今天的基本格局。

选址颇具匠心,“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

金马山、碧鸡山、蛇山分别从东、西、北三个方向环抱, 南临滇池西山,盘龙江蜿蜒曲折,自北向南流经市区,使整体布局生动、流畅。

规划时,着重突出三大文化———生态结合区。

3.1 历史时期形成的古城中心区主要由一江(盘龙江)、一湖(翠湖)、一山(圆通山)和古城名胜组成。

盘龙江在历史上为昆明城市的发展提供生活水源、工业用水、农业灌溉、交通运输、渔业生产、城市防洪等许多重要功能,被称为昆明的“母亲河”。

“索城银棱”、“盘江翠柳”曾是春城美丽的风景线,但由于后来三废排放,盘龙江已是满目疮痍,并成为危害滇池的污染源。

根据《昆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即将全面整治成为城市生态绿轴。

翠湖公园风景优美,且是市内最大的水面,北部毗邻云南大学文化区。

每年冬季,大量红嘴鸥自西伯利亚来此越冬,增加了翠湖的灵性。

圆通山现为动物园和花卉园艺中心,山南建有圆通寺。

“盘江翠柳”、“圆通花海”、“翠湖戏鸥”和“文脉轴线”构建起该区的文化———生态景观。

3.2 历史与现实、宗教与世间融合的东北区“世博会”是本世纪最后一次大型博览会,会址位于昆明城东北郊,总规划用地3 1km2,与金殿风景区融合,彼此衬托,相容共生。

金殿风景区森林茂密,郁郁葱葱,与世博园精美的园艺形成对比,而且前者是道教文化区,始建于明代,历史悠久,宗教气氛浓厚。

世博园则代表今天美好的现实生活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从景观上看,以金殿为制高点,形成一条东北———西南向的天际线,气魄宏大,意境深远。

金钟长鸣(金殿)———世博花海(标志塔)———春城新貌———美人卧波(滇池西山)。

3.3 以自然风光为主的滇池西山区西山由华亭山、太华山、罗汉山等组成,峰峦叠嶂,连绵40余公里,广阔的水面与茂密的森林构成昆明良好的生态区域。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西山佛寺道观,各得其所,为着名的宗教圣地。

龙门飞峙,滇池月夜是昆明又一标志性景观。

同时,该区的水体和植被在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 旅游规划与城市环境规划结合实行双赢战略云南省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市场广大,旅游前景广阔。

但旅游热点主要在大理、丽江、西双版纳、中甸(香格里拉)、石林等地。

旅游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昆明作为国际旅游城市,面临严峻的挑战。

由于文革时期破坏严重,加上规划中的失误和污染,影响市区的生态环境,从绿化面积、园艺水平看,昆明市的生态环境有待于改善。

“文化”与“生态”是昆明城市的两大主题,也是城市环境规划和旅游规划的依据。

在考察中发现,历史时期形成的文化名胜区,生态环境保护极好,如鸣凤山、圆通山、西山、翠湖等,充分体现了文化因素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同时,良好的文化环境与生态环境还可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如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和间接长远效益(改善投资环境,扩大知名度等),这种相关性在昆明表现得尤为典型,为此,提出双赢(double-win)规划战略。

在规划时主要考虑以下原则:(1)生态设计伦理:随市场对自然旅游资源兴趣的增长,要求对自然资源加以更多的管理和设计。

与自然和谐按自然法则的设计与开发更有个性,甚至自然环境本身就可以当作一个有价值的市场行销工具。

(2)协调设计方法:景点设计的发展趋势是一方面加强市民、政府、土地所有者、设计师的共同合作,另一方面强调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互补性和共生性,摈弃原有的高强度、大规模、高影响的开发,取之以小规模、地方性、逐步的开发,同时注重对“地方性”的保护和设计。

前面所述的三大文化———生态区,不仅对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进行科学整治,也是向市场推出的旅游经济产品。

如世博园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今后的任务是把昆明城建成绿树常青,鲜花盛开的大花园。

伴随滇池的治理,康体休闲旅游的开发也在进行中,已被批准为十二个国家级度假村之一,是内地唯一的,颇具民族风格的度假村。

湖区农业生态环境也是具有高品位的旅游产品。

文化生态旅游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巨大而长远的。

对滇池构成污染的企业必须加大综合治理强度,污染严重企业短期的经济收入实为长远的负效益,所以,必须用科学和发展的眼光进行规划建设。

此外,正义路“文化中轴线”与步行商业街,历史文化街区组成的“共生空间”,盘龙江的环境治理及景观设计等都体现了上述两大原则。

届时,昆明旅游将从以前较单一的观光型向多功能全方位型转变,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经济是城市的基础,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自然是城市的依托。

将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方能构建一个生机勃勃的城市活体。

良好的人居环境不是经济发展的对立物,而是城市生态系统性发展的必然结果。

只有将城市机理、城市结构、城市形态结合起来,充分考虑文化生态在城市规划中的积极作用,才能促使城市环境的根本转变和可持续发展。

所以,文化、生态、环境三者有机结合,摈弃以环境代价换取经济效益的错误思想,促使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基础和规划方向,当然,不同区域、不同城市应根据自己的情况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