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探析
“新四化”下的中国城镇化之路探析
二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路径 结合我 国实际情况 , 2 0 1 3 年 7月 。 住建 部等七部委 印发 《 关于开展全 国重点镇增补 调整工作的通知 》 , 对全 国重点镇增补调整 , 目标是 “ 使每个 县 ( 市 )至少有 1 个重点发 展的建制镇列入全 国重点镇 。 将全 国重点镇 作为 今后各 地各 有关 部 门扶 持小 城镇 发展 的优 先支持对象 , 将其发展成为既能承接城 市产业转移 、缓解城市压力 .又能服务支持 农村 、增强农村活力的小城镇建 设示范。” 我们应 当认识 到农 民虽向往 城镇生 活 , 但仍视土地 为 “ 命根子 ”,不肯失 去这 最大 也是最后 的生存保 障,一旦失去土地 , 农 民 就会产生不安全感 , 就会影 响到他们参 与新 型城镇化建设发展 的积极性主动性 。因此 。 我 国在实 施新 型城镇 化过 程 中 ,应突 出在 “ 镇 ”字 上下功夫 ,坚 持 “ 四化三集 中”发 展重点镇 , 让广大农 民平等参与新型城镇化 建设进程 ,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四化 , 即 “ 坚持走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 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推动信息化和工 业化 深度融合 、工 业化和城镇化 良性互 动、 城镇化 和农 业现 代化相 互协 调 ,促 进工 业 化、 信息化 、 城镇化 、 农业现代化 同步发展 。 ” 三 集 中 ,即保 留土地承 包经 营权不 变前 提 下 ,第二 、三产业 向重点镇适度集 中、农 民 向重点镇 和新 型社 区适度集 中 , 土地向规模 联营适度集 中,增强发展活力 , 促进城 乡共 同繁荣 。 ( 一 ) 严格标准遴 选重点镇 , 科 学规划 管理编制 。严格按照住建部等部门 《 关 于开 展全 国重点镇增补调整工作 的通知 》要求 , 将人 口达到一定规模 、区位优势明显、发展 潜力较大 、 服 务功能较完善 、 规划水平较高 、 创新能力较强 的城镇遴选 出来 , 作为全 国重 点镇予 以扶持发展 ,切忌盲 目 贪 大求快 ; 根 据重点镇发展需要 ,提高重点镇行政级别 , 加快编制和完善城镇体系规划 , 合理划分功 能区域 , 重点做好住宅 区、商业街区和产业 园区规划 , 有序推进产业发展 、基础设施建 设和公共服务建设等编制 , 积极推进重点镇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及对策的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提升产业水平和城市化水平。
然而,在推进过程中也面临许多矛盾和挑战。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推进过程中遇到的主要矛盾,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经济发展往往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工业化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废水废气排放等对环境的污染是主要问题之一、加之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房地产建设和用地开发,也加剧了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矛盾。
2.农村与城市的矛盾新型城镇化建设旨在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但在推进过程中也面临着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农村人口进城后的就业、居住和社会保障等问题需要得到解决;另一方面,农村地区所剩的劳动力缺乏、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也需要得到解决。
3.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矛盾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之间存在一定的发展矛盾。
传统产业往往是传统工艺和技术的代表,虽有一定市场需求,但在资源利用效率、环境友好型等方面存在局限。
而新兴产业则更具有技术含量和创新性,但其发展仍面临资金、技术以及市场等方面的挑战。
三、对策建议1.强化环境保护措施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并加大对环境监管的力度。
同时,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推动绿色生产和低碳发展,提升产业的环保水平。
2.加强农村与城市的联动发展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加强农村与城市的联动发展来解决。
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民工市民化机制,改善农民工的就业、居住和社会保障等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农村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吸引农业劳动力留在农村发展现代农业。
3.升级和转型传统产业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应加大对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力度。
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的理论研究
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速度开始加快等。
第 二阶段是成长期 。这往 往也是工业化 与城 镇化的
中期阶段 , 二者的力量对比关系出现显著变化, 工业化水 平逐渐落后于城镇化水平 , 具体体现为 : 一方面, 随着工 业化演进 , 工业化分工逐步深化, 中间产品增加 , 一方面 促进 了生产资料工业的发展 , 另一方面产品之问的交易 成本提高, 对专业中间商 以及专业化服务经济的需求提
,
带来了专业化经济以抵消或者降低交易费用。因为专业
中间商的规模越来越大, 其内部出现分Ik m 化, 可以提高 专业化经济程度, 形成服务性行业。生产在空间的聚集,
比
> 2 0 %
< 2 0 %
< 1 0 %
< 1 0 %
制 造 业 增 加值占总 2 0 % 以下 商品增加
和信息产业等也 因此成为吸收劳动力 的主 要产 业。 表 1 工业化城 镇化 的同步演进
基本 指标 前工 业 化 阶段 工业化 初期
一
成本与固定交易成本要求制造业的生产集中在某一区域 范围内, 通过共用基础设施而降低交易成本 , 取得聚集经
济效益 , 这就是 生产聚集 经济。另 一种是交 易聚 集经济 ,
作者及单位 : 程湛恒,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 究院改革与经济发展研 究所副所长、 经济师( 四川成
都 6 1 0 0 7 2 ) ; 陈燕 , 成都 市 经济技 术 开发 区企 业发 展服 务 局 副局 长 、 经 济 师。 ( 四川 成都
6 1 0】 0 0)
城镇发展的主导产业由工业演变为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
8 0
城镇: 四是人口规模的扩大与市场范围的扩张 , 对工业产 品的需求增加 , 为工业专业化生产提供 了必要条件。需 要强调的是, 在这一阶段的中后期 , 生产资料工业会产生
中国城镇化与工业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中国城镇化与工业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内容摘要:本文以城镇化与工业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机制为理论基础,根据1998-2011年数据,利用V AR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计量分析。
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化与工业经济发展的互促作用不是很明显,但工业经济发展对于城镇化的促进作用要弱于城镇化对于工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从长期看,工业经济发展对于城镇化发展的贡献率为14.44%,城镇化发展对于工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为20.02%。
关键词:城镇化工业经济发展V AR模型引言城镇化与产业发展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经济动力,城镇化是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产业发展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将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与重构,而工业经济发展则是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刘刚(2013)通过研究产业总产值的增长所产生的城镇化效应,以及三次产业增长和结构优化对产业总产值的影响,表明三次产业发展的城镇化效用各有不同,产业增长推动城镇化效用存在明显边际作用,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应把第二、三次产业同时推进。
吕一清、何跃(2010)运用协整理论、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法,考察了成都1985-2008年城镇化率与第三产业发展之间的长期动态影响特征。
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率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整个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互为双向因果关系,其相互促进;在短期内,随着第三产业增长速度促进城镇化率进程的发展。
从方差分解结果可以得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整个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对城镇化率的贡献度相对比较大。
马远、陈军(2012)利用V AR模型对1960至2009年新疆城镇化与三次产业发展的动态关联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业现代化、工业化、第三产业发展对城镇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城镇化发展同样会带动三次产业发展。
从长期来看,农业现代化、工业化、第三产业发展对城镇化贡献率分别达到了33.75%、29.45%、6.85%。
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协同发展研究
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协同发展研究现代都市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当代世界业已全面展开的时代浪潮,而作为城镇化中的核心部分,新型城镇化的构建成为了中国健全城市发展规划和城市管理体制以及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措施。
而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协同发展的研究则是在此基础上的深入探索,旨在进一步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对于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都将具有深远影响。
从城镇化的角度来看,新型城镇化作为城镇化进程中的新阶段,主要体现在推动城市对接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促进城市群和城市带建设、推进城乡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均衡发展,形成新型城镇化布局。
其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走现代化路线,建设绿色低碳、智慧宜居的城市。
而新型城镇化是镇城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和文化融合的表现,在这个进程中,区域协同发展可以将这些成分加以整合,推动各方协同发展,实现可持续城市化。
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同发展的思想具有深远影响,使得我们可以从更广泛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进一步优化区域的协同发展模式。
在这个进程中,我们可以从需要安排城市规划、发展现代产业、加强土地管理和维护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来探讨城镇化进程中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协同发展的关系。
首先,需要安排城市规划。
城市的规划对城市化进程、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同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
城市规划要注重城乡融合,避免城市发展与农村的分化,也要注重经济发展和人口质量,在融入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计划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城市化规划体系,运用科学技术手段,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衔接和协同发展,实现城市化发展的高效、可持续与完美结合。
其次,发展现代产业。
现代产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柱,在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推动产业的区域协调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要加强前中后段产业的合作和衔接,利用现代设施及其它资源优势,建立跨区域和跨领域的系统集成产业,定位发展方向,努力打造服务育成基地,发挥产业和园区的联动、填补空白、补充短板等重要作用。
我国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空间分异与对策
21 0 2年 4月
广东行 政 学 院学报
J u n lo u n d n n tueo u l d ns ain o r a fG a g o gI s tt fP bi A miit t i c r o
V0 . 4 No 2 12 .
Ap . 01 r2 2
化 推动 城市 化 ;促进 工业 化 要 素 的聚 集 ;优 化 工 业 化 外 部 环 境 实 现 城 市 化 促 进 工 业 化 的协 调 机
制。 叶裕 民等分析 了中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 ,认 为关键 的环节是建立以现代高档
耐用 消 费品工 业 和装备 产业 为 主体 的产 业结 构 ,进 而拉 动劳 动 密集 型第 三产 业 的快 速 发展 和第 二
收稿 日期 :2 1—1 —1 01 1 5
作者简介 : 郝华 勇 ( 9O ) 1 8 一 ,男 ,山西太原人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教研部讲师 ,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 究生 ,
研 究 方 向 为 区域 发 展 与 产 业 经 济 。
6 9
次 劳动 力转 移浪潮 的持 续推 进 ,为城 市化 奠定 经 济基 础 。3景 普 秋 等分 析 了资 源 型地 区工业 化 与 l 城 市化 的质 量 、速度 、效率 三 种 偏 差 ,针 对资 源 型 产 业 体 系特 征 提 出 了整 合 二 者偏 差 的思 路 对 策 。 刘耀 彬 等分别 构建 工业 化与城 市化 综 合评 价 体 系 ,对 我 国各省 区协 调性 进 行定 量 测 度 和类 型划分 ,并从 区域 格局 上分 析空 问差异 。5 波 阳等对 湖南 工 业 化 与城 镇 化实 证 分 析后 提 出实 现 _罗 二者协 调 的关键 因素 是产业 发展 、土 地利 用 与农 业 人 口转 移 。6完 世伟 以非农 就 业 比例 和 人 E城 l 镇 化率 作为 工业化 和城 镇化 的衡量 指标 ,比较 了 中部地 区二 者偏 差 ,提 出加快 结 构调 整 、以中心 城市带 动 、壮大 服务业 发展 等对 策 。 宋 正提 出基 于生 态 文 明约 束 下实 现 工业 化 与 城市 化协 调 发 展 ,需 要更 新观 念 、技术创 新 、实现 经济发 展方 式转 变 。 综 观研 究现 状 ,对工业 化 与城镇 化 的协 调 研 究定 性 分析 互 动 机制 较 多 ,定 量 实 证研 究 偏 少 ;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建议: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水平。
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发展方向,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交通、通讯、能源、水利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提高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为企业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更好的条件。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强城乡间的互动,使得城乡间互相帮扶、互相依托,互为市场,建立能够顺应市场发展的城镇化和工业化互动机制。
发挥市场的作用,构建优化的资源配置机制。
合理引导区域的要素向区位和产业方向流动,以实现要素分配的最优化。
同时,加强对市场中相关法律制度的落实监督,改善当前的市场发展环境,并不断地完善市场的竞争机制。
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稳步提升工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
加强央地合作,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和未来产业,统筹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高端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和产业集群。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为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提供人才保障。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
总之,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强科技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数字化转型等多方面的措施,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
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也向前迈进了一步。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资源和环境问题等。
那么,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又该何去何从呢?一、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指以人为本,绿色低碳,以公平为原则,协同发展等特点的城镇化方式。
这一概念提出来后,得到了大力的推广。
在新型城镇化的实践中,需要设立城市总体规划,并且创新城市发展形式,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
关于新型城镇化的具体实施,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优化城市规划城市规划中需要结合经济、社会等因素,重点考虑城市发展环境的生态、绿色发展和社会公正,并且同步发展公共服务、文化教育等领域。
2.提升城市服务城市服务方面需要提升不同层次人群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强化城市的管理和服务监管,提高城市环境水平,增强城市吸引力。
3.突出区域特色各地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重视传承和发展本地区的人文、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重要特点。
这有助于提高城市生活品质和形象,增强吸引力。
4.加强对城市与农村地区产业转移的管理在城市与农村地区间存在产业转移问题,为防止环境遭受破坏,应该重视产业转移的管理,加强对相关产业的监管,落实相关政策。
二、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是指基于科技创新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以环境保护和绿色可持续为导向,促进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新型工业发展方式。
在新型工业化的实践过程中,需要借助新技术、新业态、新类型经营主体等,推动经济和产业变革。
关于新型工业化的具体实施,如下:1.产业结构重构产业结构重构是发展新型工业化的重中之重。
只有由高耗能、重污染、低效益向高效绿色环保产业转型才能迎来长久可持续的发展。
2.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在新型工业化的实践中,要坚持安全、绿色、智能等原则,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的新型工业。
3.促进工业与服务业的协同发展服务业与工业之间的融合,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发展旅游、物流、文化等服务业,将催生产业新模式,破解生态、经济、社会问题。
经济发展中的工业化与城镇化
经济发展中的工业化与城镇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成为了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方向。
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为影响、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经济发展的进程。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工业化和城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定义工业化指的是国民经济中,工业部门在总产出和就业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的过程。
它包括工业部门在劳动者组织形式、生产方式、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上的一系列变化和发展。
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同时也包括农村的农业经济向城市的非农业经济转变的过程。
二、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首先,工业化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
工业化的推进使得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从而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其次,城镇化也促进了工业化的加速。
城镇化使得劳动力在城市集聚,为工业化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从而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
总之,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作用,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三、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经济效益工业化和城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首先,工业化和城镇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工业化引入了大量的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城镇化集聚了大量的劳动力,形成规模经济效应,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其次,工业化和城镇化带动了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通过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动,传统农业逐渐向工业、服务业转型,经济结构得以优化,提高了国家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再次,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了就业机会的增加。
工业化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减少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城镇化也为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了农村的就业压力。
四、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社会效益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也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首先,工业化和城镇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工业化带来了产能的增加、产品的多样化,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城镇化提供了更多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了生活质量。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战略研究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战略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
城市化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尤其是在新时代下,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战略成为了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城市化现状、城镇化进程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城市化现状目前,中国城市化率已经超过了60%,正在快速向70%迈进。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不仅带来了城市规模的扩大,也促进了城市的人口流动和经济发展。
大量的农村人口涌进城市,使城市的人口总量增加。
同时,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引领着全国经济的增长。
但是,城市化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人口过多、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是城市化发展的重中之重。
城镇化进程中国城镇化进程可以说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加速的。
特别是在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策的不断推进,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城镇化速度比世界平均水平快。
中国城镇化的历程中,不可忽视的是城市规划和建设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和建设需要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交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力求达到快速发展和可持续的目标。
此外,城市规划和建设还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以适应城市化进程中新出现的问题。
新型城镇化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出了全面推进城镇化的目标和路线图。
在新型城镇化战略中,值得关注的是“适度规模、内涵发展”的发展思路。
这种发展思路强调城镇化进程需要适度规模,避免“人海战略”的出现。
与此同时,发展的重点应该放在内涵方面,即城市品质、产业发展、人才引进等方面。
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另一个特点是强调城乡统筹发展。
在这种发展模式中,城市和乡村不再单纯地相互依存,而是实现有机结合,形成城乡融合的新局面。
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需要推出更为优化的城镇化政策,以促进城市的快速发展。
此外,政府还需要加强对城市规划、建设的监管力度,以保证城镇化进程的可持续性。
结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对于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市品质的提升、推进城乡融合等方面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辨析
观 点 .本 文 不 敢 苟 同 :说 过 去 是 发 动 机 ,这 是 对 事 实 的理 论 总 术 创 新 方 向 。在 信 息 业 方 兴 未艾 的知 识 经 济 时代 只专 注 于 制造
结 !说将来还是发动机 ,本文认 为 .自新型工业化概念提 出后 .
将 是 城 镇 化起 主导 作 用 !
长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 强大的动 力。
1 城 镇 化 有 利 于 创 新 发展 城 镇 化 有 利于 原 始 创 新 。 城 镇 能 便 捷 了解 市 场 动 态 科 技 动
中国农业人 口转移 以及城镇就业的巨大压 力. 使经济 常常在速度 与效益 间 摇摆”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 1 9 年我国已经 出 7 9
济提供 了跨越式发展的可能 若能抓住机遇 . 不仅可 以缩短技术 潜力。较 大城镇社会结构良好 .是较大企业的聚集地 ,集中了较
差距 .还可分享其带来的经济扩张和高利润 ,既能调整结构 、又 多 能 够 更 快 采 纳 创 新 的 技 术 人 员 、管 理 者 与研 发 专 家 。
能提高效益。正是在上述背景下 .20 年 1 ,十六大对新型 0 2 0月 工业化道路和措施进行了概括性论述 .并列入政治报告 。
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的协调性与驱动力研究
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的协调性与驱动力研究摘要: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协调发展是城乡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
在构建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四川省21个市州2007―2012年相关数据,运用“协调度―协调发展度模型”和灰色系统模型GM(1,N),对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的协调性进行评价,并揭示其内在驱动力,结果表明:四川省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的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处于不断提高的过程中,21个市州工业化发展对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协调发展均起着促进作用,但经济发展水平极高和极低市州的城镇化发展对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协调发展具有制约作用。
因此,应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发展,制定差别化的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政策,全面深化制度改革,形成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协调发展的良性机制。
关键词: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协调度;协调发展度;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驱动力模型;要素供需均衡;要素流动中图分类号:F061.3;F1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131(2015)02-0001-09一、引言美国经济学家Lewis(1954)认为:工业化的发展伴随着劳动力与资本的大量需求,形成了劳动力的集聚与资本的集中,从而产生了最初的城镇;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交易市场的成熟、公共设施及服务的完善,城镇对劳动力与资本的集聚效应不断扩大,可以为工业发展提供丰富的生产要素。
工业化进一步健康发展将产生更大的劳动力与资本的需求,为城镇的扩大提供条件。
如此循环往复,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相互依存、共同向前发展。
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不平衡会带来人口过度城市化的“城市病”或人口过慢城市化的“农村病”(高波,1994)。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农村改革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农地细碎化、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城镇化进程缓慢以及城乡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制约着城乡经济的发展(侯水平等,2011)。
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还存在产业与就业结构偏离以及城镇化质量不高的现象(安虎森,2005;唐志军,2011),这些问题反映了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的不协调。
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绿色化“五化”协同发展研究
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绿色化“五化”协同发展研究杜俊平【摘要】“Five Modernizations” refers to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 new industrialization , urbanization , Informatization , greening. After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mechanism for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of “Five Modernization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VAR model which studies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Five Modernizations”, the paper discovers that in the short run “Five Modernizations” mutually interact and promote each other, and although there are different directions and various sizes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Five Modernizations”development have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one Modernizations”development on the whole. In the long run, “Five modernizations” shows positive interaction t rend each other.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hat the “Five Modernizations”should be harmoniously developed.%“五化”是指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绿色化。
新型“三化”协调发展心得体会
新型“三化”协调发展心得体会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三化”协调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一发展理念,我对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贯彻“三化”协调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新型工业化强调的是质量和效益的提升,而不仅仅是规模的扩大。
在这一过程中,我认识到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信息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新型工业化的基础上,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能够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我了解到,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智能制造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实现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此外,信息化还能促进公共服务的普及和均等化,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新型城镇化注重的是人的城镇化,强调的是产业支撑和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我意识到城镇化不能仅仅理解为人口的集中和城市的扩张,更重要的是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化”协调发展要求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统筹兼顾,实现产业、城镇、人口、环境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道路,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更加坚信“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理解“三化”协调发展的理念,
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径,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理论分析
2 0 年 3月 09
吉 林 工 商 学 院 学 报
J 0URN AL OF I N SI J LI BU NESS AN D TECHNO L0 GY C0LLEG E
Vo . 5 NO 2 12 . .
M a . 09 r20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理论分析
道路 ’ 的概念 。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把 ‘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 ‘ 动区域协调发展” 凭 与推 结合起来 , 系统科学地 阐述了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新要求 ,明确了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 。本文在概述中 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一般特征的基础上 , 重点分析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鲜明特色 , 探究推进 中国特色城镇化 道路 的基本 要求 。
中国特 色城镇化道路是城镇化与 中国特 色新型x &化 、 - 城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镇化 与中国特 色农业现代 城 化、 城镇化与 中国农村剩余 劳动力转移统筹发展 , 市场推动和政 府导 向相结合 , 大中小城 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 完善 中
国社 会 经 济 结 构 . 进 中国现 代 化 进 程 的 道路 。 促
[ 作者简介】 曲在佳( 92 )女 , 17 . , 山东烟台人 , 山东航 空股份有限公司地 面服务部烟台商务处经济师。张友祥( 9 1) 17 ., 男, 东寿光人 , 山 东北师 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 经济学博士 , 研究方向: 市场经济理论。
党 的十六 大报 告把 “ 加快城 镇化 进程” “ 面繁 荣农村 经济” 合起 来 , 次提 出 “ 中 国特 色 的城 镇化 与 全 结 首 走
【 词 】 国 ; 镇 化 道路 ; 般 性 ; 殊 性 关键 中 城 一 特 [ 图分 类 号 】 2 11 中 F9. [ 稿 日期 】 0 90 —4 收 2 0— 1 0 【 献标 识码 】 A 文 [ 编 号 】 6 43 8 ( 0 90 —0 80 文章 17—2 82 0 )20 0 —4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协调状态测度研究——以中国西部地区为例
基 金项 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未来十年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 战略的关键 和重点问题研 究》1z&O4 《 (Od 2)
作者简 介 : 吴振明 , , 男 湖北荆 门人 , 士生 , 博 研究方 向 : 区域经济学 。
1 01
统 计 与 信 息 论 坛
在 参照 现有 相关研 究 的基 础 上 , 文从 总量 、 度 、 本 速 质 量三个 方 面设计 指 标 体 系 , 映 三者 的综 合 发展 反 水 平 。在指 标选 取方 面 , 除遵 循 指 标选 取 的一 般 原
第 2 7卷第 7期
Vo 7 No 7 L2 .
S ai i计 与 信r t n F r m tt 统 s& If 息 论 坛 u sc t no mai o u.,01
【 统计 应 用研 究】
工业化 、 城镇化 、 农业现 代化进程协调状态测度研究
能 反 映三者 间联 系 的 内在 机理 , 也不 能准 确 刻 画 三
二 、 业化 、 镇 化 、 业现 代 化 进 程 工 城 农 协 调 状 态测 度 方 法
系统论认为 , 协调是复合 系统 中各子系统在发 展 演化 过程 中 的和谐 共生关 系 [ 。工业 化 、 镇 化 、 8 ] 城
化” 程协调 状态 进行定 量测 度 。 进
目前 , 中国工 业 化 、 镇 化 、 城 农业 现代 化 协 调 发
展 方 面 的研究 集 中在 “ 化 ” 调发 展 的机 制 、 现 三 协 实
“ 三化 ” 调发 展 的措 施 和 政 策 两个 方 面 , 协 主要 采 用 定 性 研究 方法 , 少关 注 “ 化” 程 协 调 状态 的定 较 三 进 量 测 度[ 。在 为数不 多 的定 量研 究 中 , 1 ] 景普 秋 、 张 向 阳采用 回归 分析 方 法 研 究 了工 业 化 、 镇 化 进 程 城 中农 村劳 动力 转移 问题 , 为 劳 动 力 转 移 与农 业 发 认 展 息 息相关 [ 。但是 , 述研究 只是 得 出 了工 业 化 、 6 ] 上 城 镇化 、 农业 现代化 之 间存在 相关 关 系的结 论 , 既不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 5 4 6 5 ( 2 0 1 3 ) 0 6 . 0 8 2 . 0 9
S t u d y o n t h e R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Ch i n a’ S I n d u s t r i a l i z a t i o n
Ab s t r a c t : T h e c o o r d i n a t e d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h e i n d u s t r i a l i z a t i o n a n d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h a v e i mp o r t a n t i mp l i c a — t i o n s f o r t h e e c o n o my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a c o u n t r y o r a r e g i o n .T h e e mp i ic r l a r e s e a r c h o n t h e Re — l a t i o n s h i p o f Ch i n a’ S i n d u s t i r a l i z a t i o n a n d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i s t h e i mp o ta r n t f u n d a me n t l a r e s e a r c h wo r k or f t h e C h i n a ’ s n e w i n d u s t r i a l i z a t i o n,t h e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a n d t h e b e n i g n i n t e r a c t i o n b e t w e e n t h e m.Ac c o r d i n g t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色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探析摘要:介绍了中国特色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内涵,阐述了中国特色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意义即新型工业化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动力源泉,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发展能有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分析了中国特色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现存问题和原因,如: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城镇化发展缓慢与支撑产业不足,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影响了两化的协调发展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措施,如:促进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发展水平相适应、推进产业集聚化发展,强化产业支撑等来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
关键词:中国特色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6-0039-03引言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主要是指在发展阶段上保持协调,就是工业化的发展要在城镇化的发展阶段之内;同样而言,城镇化的发展阶段也要与工业化的发展阶段相匹配[1]。
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首先是二者要在发展速度上的均衡性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其次,要始终把保持二者在发展方式、发展阶段、发展手段和发展目标上的协调性不断贯穿到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
也就是说,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手段和方式要保持一定的契合度;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目标也不能互相矛盾;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阶段不能相互超越。
始终抓住协调这一主线,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有序发展[2]。
中共十七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和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两个发展路线,二者的协调有序发展对中国尽快尽好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者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探讨二者在协调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不足并且提出相关对策是本文研究的基本要义。
一、中国特色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意义(一)新型工业化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动力源泉世界各国的城镇化发展有一条规律,工业化发展对城镇的诞生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城市化水平伴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钱纳里等人以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为主要出发点,调查了1950—1970年约100个国家,结果显示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呈现相同的发展趋势[3]。
城镇的规模随着产业集聚的不断扩大而发展。
我国工业化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工业总量不断增长加大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在工业增长的拉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推力两种力量综合拉动下,农村人口涌向城镇,为城镇化的发展带来了动力。
其次,我国工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也在促进城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传统工业要以创新为基点进行发展和改造,发展重心不断向新兴的战略性产业转移,最终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工业竞争力。
充分发挥新兴产业高技术含量、高效益、低污染、低耗能的优势,这不仅实现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实现了城镇化的科学发展;同时,其发展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并且带来的财富可以不断完善城镇的基础设施,为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发展能有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中国特色城镇化就是要实现人力资本、经济要素和技术资源在城乡间的优化配置。
在集聚过程中,人口集聚作为最原始的动力,不断吸引人才和科技资源等发展要素凝聚成一股力量,促进技术改革创新和升级,实现生产力要素的最优配置,重构产业链,合理减少发展成本,实现大中小城市发展资源合理分配,切实保障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使资源利用最大化,产生一种结构性优化和功能性提高的综合效应。
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求劳动者相关知识技能水平要与其发展需求达到很好的契合。
中国特色城镇化在文化上定位为实现文明的多样性共存,培养与时俱进的城市文化。
中国特色城镇化的文化发展目标是:将传统的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效融合,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文化。
伴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城镇人民接受教育的比例越来越大,全民的素质不断提高,有利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
二、中国特色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现存问题和原因(一)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工业和非农产业产值比重作为衡量其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参照这一标准对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量后发现,我国城镇化水平较低。
例如:2008年,我国制造业产值比重约为34.4%,非农产业产值比重为88.7%,其对应的城镇化水平分别为63.4%和65.8%,而2008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仅为45.7%,低了约20%。
从就业比重来看,2008年我国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为60.4%,其对应的城镇化水平为52.7%,依然比2008年我国城镇化率高出7个百分点[4]。
由此可以看出相对应的城镇化率水平较低。
我国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在就业方面所做贡献不大,工业化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低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城镇化发展滞后。
2009年我国城镇化率为46.59%,工业化率62.78%,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程度为25.79%。
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在2003年以后有所改善,为了改善两者发展不对称的状况,国家及地方相继推行了户籍制度改革,也出台了一系列减免农业税、取消农民工进城限制等政策,使得城镇化发展速度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扭转,但是仍旧追赶不上工业化的发展速度。
(二)城镇化发展缓慢与支撑产业不足支撑城镇化发展的相关产业能力不足。
工业化、城镇化与服务业的发展没有紧密结合,良性发展。
一些地方只把提高城镇化率作为主要目标,忽视了城镇配套设施的发展,没有产业支撑的城市化最终难以持续发展壮大。
一些中小城市、小城镇的产业集聚和发展支持力度不足,促进就业的能力不高,难以有力支撑城镇化的发展。
根据国际经验,在城镇化的中期,产业结构表现为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中期,地区的工业化是推动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而我国目前仍然没有摆脱资源依赖性的发展路线,第二产业中采掘业的比重仍然较大,这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多、环境污染大,而且吸纳劳动力有限。
制造业发展能力弱,主要表现为:生产效率低,生产经营未形成产业链;制造业内部自主研发及创新能力差,对国外技术装备有很大的依赖性;在以较高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为主要竞争力的优势还未形成。
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能力不足,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力较低。
以2009年为例,第一产业对gdp的增加值拉动为0.6个百分点,而同期第一产业吸纳就业人员为38.1%;第二产业对gdp增加值拉动为4.8个百分点,同期第二产业吸纳就业人员为27.8%;第三产业对gdp的增加值拉动为3.9个百分点,而同期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员为34.1%[2]。
这充分说明,从总体上看,由于缺乏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支柱产业,我国的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不强,工业化对城镇化发展的拉力不足,致使其发展缓慢。
(三)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影响了两化的协调发展第三产业在促进和推动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科技浪潮的推动,第三产业已经逐步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第三增长极”。
但其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我国第三产业不仅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较其他产业偏低,而且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相比于大部分发达国家,我国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在gdp 中所占比重偏低。
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发达国家主要以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作为主要支柱,而中国仍旧依靠传统的商业、服务业,并且我国的第三产业总体上发展不平衡。
这些问题,对gdp的增长和城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制约作用,自身发展能力弱也就削弱了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自身发展结构不合理也阻碍了工业化的整体演进和城镇化的进程。
在未来几年间,工业部门吸纳就业的能力已相对有限,而城市服务业成长的前景很广阔,服务业的发展程度对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起了重要作用。
同时,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应该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市场中介和高层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升级也将带动工业和农业的结构升级。
我们要充分认识服务业对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断促进第三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四)二元结构导致中国特色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缺乏内在的协调性城乡二元体制影响着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关系及协调性。
1978年以来,城乡二元体制的变化对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程度及发展趋势影响具体表现为:1978—1984年,农村实行土地制度改革,工业化水平相对下降,城镇化进程缓慢推进,二者发展呈相反趋势,但二者发展协调性较好。
1985—2002年,乡镇企业突起,市场机制逐渐建立,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与就业制度有所松动,工业化与城镇化均呈现一致的快速发展趋势,但两者的协调性降低。
2003—2010年,户籍制度与就业制度继续放松,土地制度是改革重点,工业化进程放缓,而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镇化依旧快速发展,二者发展的协调性较差,但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的状况已经不那么明显,二者的协调程度逐渐提高[1]。
但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尚未根本消除,我国是典型的二元制社会,城乡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上仍旧存在较大的差距,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主要表现在公共财政的覆盖范围、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等方面,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还未破除。
目前城乡协调发展、消除城乡差别面临的最大体制性障碍就是城乡二元结构,只有不断减小由二元体制造成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消费差异,不断刺激农民消费,扩大农民消费市场,解决社会有效需求不足,促进国内需求扩大和升级必须破解的难题。
三、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措施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对于促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以及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推进我国特色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如下:(一)促进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发展水平相适应提高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发展水平的契合程度。
城镇化要以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为标准,那种不顾条件,只为提高城镇化率的做法会使城镇化因为缺少强有力的产业支撑而出现“半城镇化”;另一方面,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水平,会对产业集聚和经济结构优化造成影响,从而迟滞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要促进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发展水平相适应就需要加强产城统筹,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
按照“产城一体”的要求,以工业发展需求促进城镇功能不断优化,以产业发展为支撑提高城镇的规模和水平。
工业发展离不开城市为其提供的各项发展资源,工业发展和城市之间是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关系,不能不计城市发展的得失单方面发展工业。
充分发挥产业园区对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带动优势,城市新区要根据产业园区发展需要进行合理布局,发挥城市新区对产业园区发展的服务作用。
以建设产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为基础,不断完善区内生活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形成城市的雏形,最终建设成为综合产业和城市生活为主的新城和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