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新2018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学技术成就当堂达标题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案_12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案_12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和发射时间,并能分析其成功研制的意义,了解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

根据数字资料分析“籼型杂交水稻”的推广价值,掌握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技能。

了解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搜集和整理有关“两弹一星”的资料,学习查找和收集材料的方法;分析“两弹一星”、载人飞船等研制成功的意义,提高学生对现实的洞察力和对未来的预见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肯登攀”这句话的含义,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培育推广的意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情景创设、讲授法、问题导学、课件等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2017年我国科技取得的重大万就导入(二)、新课讲授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什么是“两弹一星”?两弹一星”现在是指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

后来原子弹和氢弹合起来称为一弹,另一弹专指导弹。

“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

)2、结合材料,想一想中国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3、结合材料和已学知识,说一说当时中国研制核武器面临着怎样的困难?并观看短视频。

4、代表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5、成就:•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实验取得成功。

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6、探究二:邓稼先言行摘选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将“两弹一星”精神进一步概括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7、意义漫步太空•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案新人教版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第18课。

面对中国科技落后的艰难局面,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十分重视科技工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特别是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使祖国的科技事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本课通过对“两弹一星”、“神舟”系列飞船、籼型杂交水稻等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的介绍和取得成就的原因分析,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精辟论断的正确性,坚定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本课教学内容收录了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但也比较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和探究。

其次,新中国取得的科技文化成就离不开人才的努力,教育又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知道新中国的科技文化成就才能更好理解“科教兴国”的深刻涵义。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近两年的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但是,大多数学生在现行教育体制特别是主科学业负担的压力之下,不太重视历史学科的深入学习,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合作探究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引导和加强。

另外,他们对“两弹一星”、“神舟”系列飞船、籼型杂交水稻等尖端科学技术往往只有模糊而肤浅的认识,也对老一辈科学家默默无闻、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不够理解。

教学目标值观继承传统立志成材通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增强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案_10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案_10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1.知道“两弹一星”的研制和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了解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背景和意义,探讨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和“两弹一星精神”和航天精神。

2.了解“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屠呦呦的“青蒿素”等成就及对人类农业、医学事业的巨大贡献,激发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认识科技创新的意义,树立为祖国科技创新和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3.了解新中国诞生后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理解文学艺术作品与现实社会的关系。

1.2015年9月12日“两弹一星”纪念馆正式开放。

假如你作为导游,带领一旅行团来到中国科学博物馆“两弹一星”陈列专柜前,下面是专柜陈列出的几张照片,请你根据照片向游客解说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

2.合租探究:“两弹一星”的背景和意义材料一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

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二(1964年)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材料三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下决心研制“两弹一星”?请从国防力量、国际地位谈谈“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巨大意义?3.通过学习科学家的杰出代表,探究“两弹一星”精神两弹元勋是_______________,中国导弹之父是________________“两弹一星”精神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说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及意义,你能感悟到中国航天人的什么精神?活动二 :了解“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屠呦呦的“青蒿素”,认识科技创新的意义1.稻田的“守望者“【探究思考】(1)结合两则材料可知他是__________,说说他的人格魅力。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学设计_23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学设计_23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主要介绍863计划提出的背景、过程、成就,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学生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精辟论断的正确性,并从辩证的角度来理解计算机和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本课教学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和探究;其紧接着第17课讲科学技术的成就,同时为下一课学习教育事业的进步作好了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863计划提出的历史背景、涉及的领域、总体目标、相关研究成果及影响;正确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列举计算机网络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便利,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素养;(2)通过对863计划提出的背景、总体目标、研究成果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和解释能力;通过分析高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

(1)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了解863计划的科技成就,对863计划形成整体的理解与认识;(2)通过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和863计划相关的科学家故事,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科学家的故事,感受科学家的献身精神,有助于学生培养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3)通过洋务运动和863计划的数据对比呈现,学生培养史料实证和论从史出的意识,懂得从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环境出发去理解历史事件,形成历史时空观念。

(4)在了解863计划取得的成果以及互联网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实际影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设计未来生活的蓝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863计划提出的背景,初步培养学生的大历史观,从国家战略角度出发,认识到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该计划实施的前瞻性、先进性和带动性;(2)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863计划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我国高技术研究开发水平与实力,增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竞争意识,培养家国情怀;(3)通过引用材料,学生感受高科技带给我们全新的生活,进一步理解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体会到“创新是每个民族进步的灵魂”;(4)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如何理性对待计算机网络”,学生培养开放、共享、绿色的科技观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6.18科学技术成就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6.18科学技术成就教案新人教版
3. 人造卫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人造卫星的国家。
4. 载人航天:2003年10月15日,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例题2:简述我国“两弹一星”的成就及其意义。
答案:“两弹一星”是指我国成功研制并爆炸了原子弹、氢弹,发射了人造卫星。这一成就标志着我国在核武器和航天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防实力,同时也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3. 提高国家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4. 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培养科技人才。
4. 邀请科技领域的专家或有相关经验的的人士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亲身经历和见解,增强学生对科技成就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与科技成就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案例分析法:选择具体的科技成就案例,让学生分析其背后的艰辛历程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2018年,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突破3万公里,形成了世界上最完整、最发达的高速铁路网络。
我国高速铁路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 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缩短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 改善人民出行条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人民对快捷、舒适出行的需求。
3. 促进旅游业发展,带动沿线城市经济繁荣,增加就业机会。
2. 具体分析我国在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载人航天等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意义。
3. 了解我国科技成就背后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4. 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发展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影响,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2018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课件(27张PPT)

2018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课件(27张PPT)
党和政府大力支持 科学家自力更生、勇于探索
8、“两弹一星”发射成功的重大意义: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 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 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思考
新中国几乎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研制出“两弹一 星”的,这与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的奋斗是离 不开的,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学习哪些精神呢?
中国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当时帝国主义国家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中国和 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为了抵制 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打破帝国主义 的核垄断,保卫我国的安全,提高我国的国际 地位,维护世界和平,我国做出了独立自主研 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2、中国何时研制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1964年10月16日
3、中国何时研制成功“导弹”?
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
行试验取得成功。 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4、我国何时研制成功“氢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 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5、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人造地球卫星研制的背景:
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就发出“我们也要 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我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
(1)青蒿素是在何时被发现的? 20世纪70年代初
(2)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有什么医学价值?
青蒿素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蒿素类药物对疟 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 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3)屠呦呦赢得了什么荣誉?
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探究题:如果一个人想有所作为需要具备怎样的品质? 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百折不挠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案_10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案_10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1.知道“两弹一星”的研制和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了解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背景和意义,探讨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和“两弹一星精神”和航天精神。

2.了解“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屠呦呦的“青蒿素”等成就及对人类农业、医学事业的巨大贡献,激发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认识科技创新的意义,树立为祖国科技创新和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3.了解新中国诞生后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理解文学艺术作品与现实社会的关系。

1.2015年9月12日“两弹一星”纪念馆正式开放。

假如你作为导游,带领一旅行团来到中国科学博物馆“两弹一星”陈列专柜前,下面是专柜陈列出的几张照片,请你根据照片向游客解说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

2.合租探究:“两弹一星”的背景和意义材料一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

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二(1964年)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材料三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下决心研制“两弹一星”?请从国防力量、国际地位谈谈“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巨大意义?3.通过学习科学家的杰出代表,探究“两弹一星”精神两弹元勋是_______________,中国导弹之父是________________“两弹一星”精神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说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及意义,你能感悟到中国航天人的什么精神?活动二 :了解“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屠呦呦的“青蒿素”,认识科技创新的意义1.稻田的“守望者“【探究思考】(1)结合两则材料可知他是__________,说说他的人格魅力。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学技术成就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学技术成就教案新人教版

研制过程的录像片,回答下列问题:
果。
(1)“两弹一星”指什么?中国“两弹一星”研制
成功的时间?
生:观看视频,结合教材内容回
(2)“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研制 答问题。
成功的意义有哪些?
师:在学生回答完“两弹一星”
研制成功的原因后,结合科技工
作者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科学、
爱祖国、爱和平,反对霸权主义
重点 “两弹一星”、文化事业的发展
难点 杂交水稻和青蒿素
【教学流程】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播放神州七号飞船升空、航天员翟志刚太空漫步的 视频片段。
导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和
师:播放视频,激发学生了解我 国科技发展历程的学习兴趣。顺 势讲述导入新课内容。

文化发展与祖国的命运一样也经历了不平坦的道 生:观看视频材料,认识我国科 路。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科技和文化工作 技事业的巨大成就。明确本课所
习科技文化成就。

主 探 完成学案中的“自主探究”部分。

师:出示探究题目,明确要求, 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生:阅读教材,梳理知识点,自 主探究。
一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问题 1】“两弹一星”
师:补充材料,启发学生思考,
一、知识背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使学生感性认识中国为什么研制
合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 “两弹一星”。
生:自己根据所学整理知识点, 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科技成果。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 机等就是其中的代表。查阅资料,了解这些科技成
延 就。通过了解这些成就,你有什么感想?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案_23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案_23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课程要求】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主要成就,包括“两弹一星”、航天成就、杂交水稻和“双百”方针;了解杰出科学家的事迹,包括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相关历史知识。

2.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3.认识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学习他们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

【教学重难点】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籼型杂交水稻和青蒿素;“双百”方针。

难点:认识科技文化的重要性。

【课程导入】通过一段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视频了解在这一领域的突破和付出。

这一成就的取得,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新课探究】课前准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5分钟)分成四个科研团队,分别是:两弹一星团队、载人航天团队、袁隆平团队、屠呦呦团队请介绍本团队的以下基本信息:1、研究方向(内容)2、团队组成人员(代表人物)3、取得成就(时间、成就、意义)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两弹一星”教师:“两弹一星”指什么?我国分别是何时取得这些成就的?(学生:“两弹一星”指: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成就: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②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③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史料1: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

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史料2: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2018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学技术成就课件新人教版

2018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学技术成就课件新人教版
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方面的内容?
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武器装备上的巨大 差距。
材料二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 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 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 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 就不能根没据有材这料个二东回西答。—当—时毛中泽国东为什么 《发论展十“大两关弹系一》星”?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 量。
【拓展延伸】
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 略,取得了许多重大科技成果。天 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 飞机等就是其中的代表。查阅资料, 了解这些科技成就。通过了解这些 成就,你有什
治疗疟疾20世纪70年代词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文化事业的发展
方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针 小说《红岩》《青春之 成 歌》; 就 话剧《茶馆》;
舞蹈史诗《东方红》; 电影《英雄儿女》、《林 则徐》;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
文化成就
莫言 201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请大家结合生活,说一说中国文化的世界
原因: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科学家 自力更生、
克服重重困难等。
意义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 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 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 放军武器装备落后,武器主要依靠购买 和进口;而美国、苏联二战后就拥有了 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等。
神舟八号飞船即将发射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连接
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
景海
刘洋 刘


航天员王亚平、聂海胜、 神舟十号飞船
张晓光
2013.6.11
神舟十一号飞船
景海鹏三次
2016年10月17日 中国的第十一艘 太空飞船。宇航 员在太空驻留时 间首次长达30天。

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学技术成就 》听课记录

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学技术成就 》听课记录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学技术成就》听课记录所体现的价值观,例如公平、公正、公开等,并讨论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应用。

一、导入(1.1)1、教师行为:开始本节课,教师首先会简要介绍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的背景,特别是第18课科学技术成就。

教师可能会提出问题,如:“同学们认为什么是科学技术成就?它们对社会有什么影响?”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学生活动:学生们聆听教师的介绍,对科学技术成就的概念产生兴趣。

他们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分享自己对科学技术成就的理解。

3、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问题的提出,成功地引发了学生对科学技术成就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过程(1.2)1、课件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系列重要的科学技术成就,如计算机、互联网、航天技术等,同时介绍这些成就的背景和影响。

2、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几个具体的科学技术成就,深入分析它们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例如计算机如何改变了工作方式,互联网如何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等。

3、小组讨论: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科学技术成就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

4、思考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技术成就的利与弊,例如科技发展是否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但也可能导致人们过于依赖科技,忽视人际交往等。

5、现实案例分享:教师分享一些现实案例,如科技在医疗、教育、环保等方面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技术成就的实际影响。

6、学生活动:学生们通过观察课件和案例分析,对科学技术成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小组讨论和思考与讨论环节,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们分享对科学技术成就的思考。

7、过程点评:通过展示课件、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学生们对科学技术成就有了全面的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学习了科技知识,还思考了科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提高了批判性思维能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案_26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案_26

《科技文化成就》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科技文化成就》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的的开篇课.《科技文化成就》这一课书来看,主要讲述两大板块的内容:科技成就、文化事业的发展。

科技成就方面,课文主要围绕几个方面开展: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文化事业的发展方面,课文主要围绕“双百”方针、优秀文化成果、文化自信展开。

从整个现代史来看,这节课的内容涉及中国现代史的四个时期。

而本节课的学习,将会为整个第六单元的学习奠基,特别是更有利于学习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鉴于本课书要求了解中国现代的科技成就,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这个为初三三次技术革命的学习也打下基础。

学生情况分析:从学生的性格特征来看,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求知欲旺盛,追求自我意识;情感容易激动,正处于叛逆期。

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尊重他们的话语权、自主性,开展小组的自主合作学习、小组竞争,把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很好的引导到对知识的探究中来、小组竞争中去。

从知识基础来看,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中国现代史发展都有了初步了解,建构起基本的知识结构。

从认知基础来看,初二学生对历史学习已具备一定的时空观念。

因而,在教学中应着眼于培养学生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科技文化成就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原子弹、导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知道邓稼先、钱学森②知道我国实施的载人航天工程,知道杨利伟③知道袁隆平及其籼型杂交水稻④知道屠呦呦及发现能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⑤知道“双百”方针,知道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完成时间轴、连线、表格,知道“两弹一星”成就、载人航天成就、袁隆平及其籼型杂交水稻、屠呦呦及发现的青蒿素、“双百”方针,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

②学生通过史料,分析发展“两弹一星”的原因,概括研制“两弹一星”的历史意义。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案_15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案_15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列举并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及发射时间2.了解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和屠呦呦等科学家的事迹3.知道“双百”方针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概况。

能力目标: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搜集和整理有关“两弹一星”的资料,学习查找和收集材料的方法;分析“两弹一星”、载人飞船等研制成功的意义,提高学生对现实的洞察力和对未来的预见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中,体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句话的含义,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培育推广的意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文化成就的原因【教学过程】播放《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视频片段,1、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说说刚才看到的是什么?(学生回答: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教师讲述:你知道新中国成立后,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吗?今天就让我们与历史同行,来共同学习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2、教师出示学习目标,教师进行知识梳理:(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学生快速阅读教材P90-----95页内容,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之后教师进行知识梳理:(1)列举并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及发射时间(2)了解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和屠呦呦等科学家的事迹(3)知道“双百”方针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概况3、寻疑解疑根据目标学生快速阅读教材P90----95页内容,学生先自探,自己解决不了的再小组合探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组阅读,组内讨论,锻炼学生抓有效信息进行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能力与意识)4、展示交流: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探讨的问题答案。

2018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案 新人教版

2018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案 新人教版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培育推广的意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谈到科学技术成就,大家会联想到信息化、数字化等等。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会想到的是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等。

因为当时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这些顶尖技术。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美国的“核讹诈”,毛主席提出,就是勒紧裤腰带,也要搞出我们的原子弹。

可想而知,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多么险峻!为此我们实现了“两弹一星”的梦想。

图片反映的就是“两弹一星”,当然,“两弹一星”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就是核弹、导弹和卫星。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图片展示:钱学森(左一)和邓稼先(左二)2.教师提问:两位科学家对我国哪一方面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提示:国防科技。

3.学生分组找出: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国防科技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

提示: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实验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4.教师提问:新中国几乎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研制出“两弹一星”的,这与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的奋斗是离不开的,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学习哪些精神呢?提示:艰苦奋斗、爱国敬业、甘于奉献,严谨细致,团结协作、敢于创新等。

5.引导学生回答:取得这些成就的历史意义。

提示: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6.图片展示:杨利伟走出神舟五号7.请同学们看课本,说说:改革开放后在航天上取得的成就。

噶米精编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学技术成就学案新人教版

噶米精编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学技术成就学案新人教版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学习目标】1.了解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屠呦呦与青蒿素。

2.知道建国以来文化事业的发展。

3.理解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重点难点】重点: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成就、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屠呦呦与青蒿素。

难点: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自主探究】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 __________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_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1967年我国第一颗_________爆炸成功。

2.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成为世界上__________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 _____________,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2003天10月,航天员_____________乘坐____________飞船升入太空,2008年9月,_________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____________成功完成出仓任务。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1.杂交水稻:(1)成就:20世界70年代,农业科学家__________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_________________。

这种杂交水稻能比常规稻增产_______左右。

(2)意义:我国将首届____________授予了袁隆平。

他是我国第一个_______的获得者。

被誉为“_____________”。

2.青蒿素:(1)成就:20世纪60年代,为寻找治疗___________的新型有效药物,中国医学家__________领导科研团队,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__________,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2)意义: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极高,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获得2015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基础达标】
1. 1964年10月,我国某报纸的头条新闻题目是“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

蘑菇云突起,举世皆惊”。

这篇新闻报道的是()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2.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点火发射,核弹头在预定地点上空实现了核爆炸,从而标志着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此成就应该出现在 ( )
A.1964年
B.1966年
C.1967年
D.1970年
3. 2016年4月24日,我们迎来第一个“中国航天日”。

这一天的
设定和图中内容相关,下列有关右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这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它成功发射于1964年
C.中国从此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D.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
4.电影《横空出世》再现了新中国在艰苦条件下研制原子弹的过程。

新中国的科技成果“两弹一星”除原子弹外,还有( )
A.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B.氢弹实用通信卫星
C.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D.导弹实用通信卫星
5.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却依然取得“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其影响有()
①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民族精神②向反华势力炫耀我国的军事实力③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国防实力④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右图飞船的成功发射()
A.实现了航天员在太空行走
B.标志着我国开始掌握了飞船发射技术
C.标志着我国有了可以用于实战的导弹
D.使我国成为第一个送人上太空的国家
7.中国有13亿多人口,人均耕地较少,维护粮食安全,一要坚守耕地数量,二要提高粮食产量。

有人这样称赞中国的一位农业科学家:“是他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

”他是( )
A.袁隆平 B.邓稼先C.焦裕禄 D.钱学森
8.我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屠呦呦的主要成就是()
A.世界上第一个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C.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开展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研究工作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口增长率。

他在农业科学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

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唐·帕尔伯格《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
(1)结合两则材料可知,他是________,被国际农学界誉为“___________”。

(2)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谈谈他的贡献对我国和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能力提升】
10.阅读下列材料: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主席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帝国主义的咄咄逼人之势,高瞻远嘱,审时度势,果断地作出了发展中国“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电影《东方巨响》以翔实而鲜为人知的史料,全方位地记述了中国“两弹一星”创业者这一庞大群体的英雄业绩,以生动的镜头、感人的故事,展现了“两弹一星”的辉煌成果,壮我国威,壮我军威。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国‘两弹一星’创业者这一庞大群体”的领军人物。

列举出影片中可能展现的“两弹一星”的辉煌成果。

(3)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

在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奋斗历程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两弹一星”精神。

请谈谈“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

参考答案:
1.B 解析:根据材料“1964 年10月”、“西北荒漠”、“蘑菇云”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该材料反映的是1964 年10 月16 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故B 正确。

2.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966年10月27日,我国导弹核武器首次试验成功,从此我国拥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3.B 解析:观察图片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它成功发射于1970年,数亿B表述不正确。

4.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理解能力。

中国的“两弹一星”指的是核弹(原子弹和氢弹)、
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所以C正确。

5.C
6.A
7.A 解析:袁隆平最突出贡献是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世界人口的吃饭问题,所以A正确。

8.B 解析:屠呦呦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因此屠哟哟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

9.答案:(1)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2)他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

这项技术已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3)我国:为解决我国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世界: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大贡献。

(言之有理即可)
10.答案:(1)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上安宁的日子。

(2)人物:邓稼先、钱学森等。

成果: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③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3)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