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的互补性法律与道德

合集下载

论法律与道德的互补性

论法律与道德的互补性
小 学 , 童 不仅 仅 每 天 要 完成 作 业 , 可 能要 参 加 一 些 不 定 期 儿 还 的 考试 、 测验 等 , 儿 童 备感 学 习 的压 力 。 此 , 幼小 衔 接 问 使 因 在 题 的处 理 上 , 不 能 忽 视 幼 儿 园本 身 的特 点 , 不 能 把 幼 儿 园 既 又 与 小学 等 同 起来 。寻 找 两 者 间 的 契 合 点是 学 前 教 育 刻 不 容 缓 的任 务 [。 7 1 4 如何 做 好 幼 小衔 接 . 幼 小 衔 接 的侧 重 点 在 于 通 过 幼 儿 的独 立 性 、 自控 力 、 奇 好 心、 自尊 心发 展 与 培 养 来 提高 其 心 理 适 应 能 力 . 过 幼 儿 社会 通 认 知 的发 展 和责 任 感 、 作 品质 、 合 交往 能力 的发 展 以提 高 其社 会 技 能 。通 过幼 儿 生 活 技 能 的 发 展 与 培养 来 提 高 其 身 心 的独 立 能力 , 而 最 大 可 能地 消除 入 学 前 的 断 层 表现 , 幼 儿 更加 从 使 适 应 小 学 的学 习生 活 环 境 ,以 更 加健 康 的身 体 和 心 理 准 备来 迎 接 新 的 教 育 阶段 。 为 了实 现 良好 的幼 小衔 接 的 目标 。 善 幼儿 素 质 教育 是 必 完 不可 缺 的 。 另外 , 可从 以下几 个 方面 来更 好 地实 现 幼小 衔接 。 还 ( ) 合 幼 儿 发 展 的 特 点 和 个 别 差 异 的 原 理 , 实 际 出 1结 从 发 . 掘 幼 儿 的 潜 能 , 持 幼 儿 的各 种 形 式 的 “ 达 ” “ 发 支 表 和 表 现 ” 并 为 其 提供 按 其 个 性 色彩 自 由探 索 、 . 发展 的空 间 l。加 强 8 l 幼 儿 主动 学 习能 力 , 是认 知 重 组 和 发 展 必 需 的过 程 , 是 发 它 也 展 和 培 养幼 儿独 特性 、 择 性 、 造 性 、 一性 、 选 创 统 自由 、 的 能 爱 力 、 感性 等 的 重要 手 段 。 敏 ( ) 鼓 励 孩 子 与伙 伴 一 起 游 戏 , 2要 让孩 子 从 游 戏 中得 到锻 炼 , 与 同伴 的 游戏 中发 展 孩 子 的合 作 意 识 。 合混 龄 教 育模 在 结 式 l. 时 增 加 不 同 年 龄 的 儿 童 在 一 起 的 生 活 、 习 。 既 可 以 适 9 1 学 发 展 学 业 成 绩 . 可 以 提 高 儿 童 的社 会 性 、 理 和 身 体 健 康 。 又 心 增 加 幼 儿教 育 志 愿 者 .使 愿 意 为 幼教 工 作 作 出贡 献 的 社会 各 界 有 识 之 士 , 括 工 人 、 民 、 生 、 人 、 识 分 子 等 走 进 幼 包 农 学 军 知 儿园. 走进 孩 子 们 的 生 活 , 孩 子 们一 起 交 流 、 习 、 戏 。提 与 学 游 高幼 儿 对 社会 的认 知 及 社会 责 任 感 的 培养 。 ( ) 儿 教 育 作 为 基 础教 育 的有 机 组 成 部 分 , 学 校 教 育 3幼 是 制度 的基 础 阶段 , 应 该 注 重 幼 儿 的 良好 行 为 习惯 养 成 _ 。 更 】 要 使 幼 儿 养 成 良好 的行 为 习 惯 , 必须 遵 循 由易 到 难 的 原 则 , 大 从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1」“法律得最终目标就是使人们在道德上善良。为了求得众人所能达到得最大得善良,世俗法律使自己适应各种道德信条所认可得各种生活方式,但它应该抗拒那些由于道德观念得真正松弛与堕落得风尚而为人们所要求得变更。它应该始终保持走向有道德生活得总方向,并使共同得行为在第一个标准上面倾向于道德法则得充分实现。”
按马克思主义得观点,法律就是统治阶级用以统治得一种工具,它必须同经济政治道德等诸因素紧密联系相互适应。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得思想,就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实践得基础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规律性再认识。我国市场经济下得法律与道德在实质上就是一致得,有着共同得经济、政治与思想基础,法律得基本原则与内容体现了不同层次得道德要求,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都就是对人们行为得约束力量与鼓励力量,并且通过பைடு நூலகம்人们行为得约束与鼓励而具有指引人们应该怎样行为得功能,实现它为一定得社会经济基础与一定得阶级利益服务,对社会得发展起推动作用。遵纪守法成了社会生活得基本道德要求,法律具有崇高得道德价值。法治与德治就是人类管理社会与阶级社会实现阶级统治得两种重要手段,就是两种性质不同而又关系密切得社会现象。其中,法治就是对道德中重要问题得调整,就是对道德力量得强化,道德法律化把人类得理念铸化为法律;德治既就是对法治内化,把法律内化为人们得品质,同时也就是对法治得重要补充,把法律之外得社会关系纳入自己得管辖范围。法律道德化与道德法律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就是一个交互演进得过程。法律就是传播道德得有效手段,“法律肩负着维护社会共同道德得任务。”
二、法治与德治得差别
法治与德治虽然具有一致性,但两者始终就是两种不同得治理国家与社会得方式,二者不能混淆。其区别可以从法律与道德得区别中瞧出,即二者产生得条件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实施方式不同,调整范围不同。“法律与道德得区别非常明显:法律由国家制定与实施,道德则通过人得内心信念、信仰及社会舆论来实现;法律具有确定得、强制性得制裁力,道德得惩罚方式则主要依据公共舆论、不赞成、嘲笑与摒弃于某一特定得社会团体之外。……法律与道德在客观性及执行方面得区别表现在:法律着眼于行为,而道德着眼于意志与感情;法律规则得效力具有普遍性与绝对性,道德准则则因人、因环境而异。”

德治与法治谁更优辩论资料

德治与法治谁更优辩论资料

德治与法治谁更优辩论资料德治和法治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治理方式,各自有其优点和缺点。

在辩论中,德治和法治的优劣通常是一个热门话题。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助于辩论的资料:一、德治的优点1.道德约束力强:德治通过道德规范人们的行为,引导人们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伦理等,从而达到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目的。

2.促进社会和谐:德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和信任,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和谐。

3.提升人的素质:德治注重人的内在修养和品德培养,有助于提高人的素质,使人们更加自律、诚信、有责任感。

二、法治的优点1.保障权利:法治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通过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利益,确保社会公正和公平。

2.维护社会秩序:法治通过法律的强制力,惩罚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3.预测和解决纠纷:法治为人们提供了明确的行为准则和纠纷解决机制,使人们能够预测自己的行为后果并有效地解决纠纷。

三、德治与法治的互补性1.道德与法律的相互影响:德治和法治在实践中相互影响,道德规范有时需要法律手段来保障实施,而法律也需要道德的支撑和解释。

2.德治与法治的互补性:德治和法治各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在实践中需要相互补充。

例如,对于一些严重违反道德的行为,需要法律进行惩罚和制约;而对于一些涉及隐私或道德敏感的问题,则需要道德规范来引导和处理。

3.综合治理的社会治理方式:现代社会需要综合运用德治和法治两种手段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在实践中,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参与,形成以德治为引领、法治为保障的社会治理模式。

四、辩论资料1.案例分析:可以选取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德治和法治在不同情况下的适用性和优劣。

例如,可以分析一些涉及道德争议的案件,探讨如果按照德治方式处理会有什么后果;或者分析一些涉及法律纠纷的案件,探讨如果单纯依靠法律手段处理会有什么后果。

2.数据统计:可以收集一些关于犯罪率、纠纷解决效率等方面的数据,比较在德治和法治两种治理方式下的差异。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纠缠还是互补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纠缠还是互补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纠缠还是互补法律和道德是人类社会运行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法律是一套具体的规则和法典,通过立法机关制定并由国家强制执行,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正常的人际关系。

而道德则是一种对于善恶、对错的内在判断和自我约束,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根据价值观念和良知进行行为选择的规范。

在现实生活中,法律和道德这两个系统既有纠缠也有互补的关系。

首先,在一定程度上,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纠缠的。

因为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往往是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之上的。

法律是社会行为的最低限度规范,它起到了强制、约束并惩罚不遵守法律规定的行为的作用。

而这些法律的制定往往与人们对于正确与错误、善与恶的道德观念密切相关。

例如,对于抢劫、诈骗等不道德的行为,法律制定了相应的罪名和刑罚来进行惩罚,这是对道德行为的一种补充和纠正。

所以,法律与道德存在一种相互关联的关系。

然而,法律和道德又是互相补充的。

尽管法律可以规范社会行为,但是法律不可能囊括人类社会的所有情况和伦理准则。

而道德则能够更全面地规定人们的行为,为人们提供更高的道德选择。

事实上,不仅在法律无法处置的问题上,道德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一些道德领域,法律可能无法完全约束人们的行为,例如:逆向行驶,未经许可擅自进入他人私人空间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体对于道德的内在约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法律与道德的互补关系让社会治理变得更加完善和人性化。

此外,法律和道德的关系还体现在法律的形成受道德的指导。

法律的制定往往需要以道德作为基石,因为道德是评判法律行为是否公正和合理的基准。

法律只有在符合公众的道德期望和社会正义的情况下,才可以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受。

例如,在立法关于人权和平等的问题时,法律往往受到道德原则的指导,以保障公民的权益,并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平等。

在某些情况下,法律与道德之间也存在冲突。

由于法律是通过立法机关制定的,其制定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权力、利益等。

道德与法治的相互关系

道德与法治的相互关系

道德与法治的相互关系引言道德和法治是人类社会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体行为规范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道德是个人内心的准则和行为规范,而法治则是社会制度和法律法规的体现。

本文将探讨道德和法治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社会中的作用和互补性。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和法律都是约束行为的准则,但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来源。

道德准则来自于个体的内心,是基于个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形成的。

而法律则是由国家或社会制定和实施的,通过具体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尽管道德和法律在准则和来源上存在差异,但它们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道德准则可以为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基础和指导。

法律往往是对社会共同道德观念的体现,具有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功能。

其次,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可以促进个体的道德觉悟和行为规范。

法律的存在使得个体在面临选择时考虑到法律的约束,从而调整自己的道德行为。

道德与法治的互补性和作用道德和法治在社会中相互补充和作用,共同构建了一个有序和公正的社会环境。

首先,道德和法治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方面具有互补性。

道德是个人内心的准则,可以引导个体自觉地尊重他人权益,遵守社会规范。

然而,道德准则并不能完全约束每个人的行为,因此需要法律的制约和约束。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可以通过惩罚违法行为来保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其次,道德和法治在塑造个体良好行为和价值观方面相辅相成。

道德准则可以培养和引导个体的良好行为和价值观念,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尚。

而法治则通过法律的约束和强制力量来推动个体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此外,道德和法治的相互关系还可以增强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道德准则可以解决一些法律无法涵盖的道德问题,如诚实、宽容和关爱他人等。

而法治则通过法律的公正和公平性来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公共利益的平衡。

结论道德和法治是相互依存、互相补充的概念,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体行为规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有序、公正和文明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法学与伦理道德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法学与伦理道德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法学与伦理道德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视角1:法学与伦理道德的互补与对立伦理道德是指人们基于道德准则所形成的行为规范,而法律则是国家为了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而制定的强制性规则。

法学则是对法律进行研究和解释的学科。

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一方面,法律和伦理道德可以互补。

伦理道德作为人们内心的道德标准,常常体现在法律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

例如,对于人类基本权利的尊重和保护,法律常常借鉴伦理道德的原则,如人权、公平、正义等。

同样,法律的制定也可以弥补伦理道德的局限性,当道德准则无法完全满足社会需求时,法律可以通过制定具体规定来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法律和伦理道德也可能存在对立。

伦理道德所强调的是超越法律的道德观念,而法律更注重公共利益的维护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在某些情况下,伦理道德可能与法律发生冲突。

例如,法律对某些行为做出了具体规定,但这些行为在伦理道德上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这就引发了法律与伦理道德的对立。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需要在法律和伦理道德之间做出选择,权衡各种利益。

视角2:法学与道德的辩证关系法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对法律进行研究和解释的学问。

在法学的研究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法律的逻辑和规范性,也需要深入探讨法律的道德基础。

法律与道德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首先,法律往往建立在道德之上。

法律是国家通过立法机关制定并且庄严宣告的,其目的是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和正义。

而这种公共秩序和正义往往是基于某种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

法律依赖于道德的支持和认可,只有在整个社会普遍接受和遵守的基础上,法律的实施才能发挥其效力。

其次,法律又能够对道德进行强化和引导。

由于法律具有强制力和制裁措施,它能够对人们的道德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和约束。

法律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明确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则和行为准则。

通过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可以使人们在道德层面上更加自觉和遵循。

然而,法律和道德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和冲突。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得思想道德体系,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这就是法制得发展,也就是时代得呼唤。

法治与德治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我们在加强法治建设得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德治,这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得过程中得必然要求。

但在进行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时,客观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矛盾得地方,而两者发生矛盾时,又以哪一个为准:一、法治治外,德治治内,二者具有互补性。

法律与道德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得上层建筑得重要组成部分,都就是为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得,由于两者之间各有独特得地位与功能,它们之间有着很强得互补性。

依法治国就是外在得,从外面得力量、从强制得角度来规范人得行为得话,以德治国就就是从内心、从人得素质上要求来自觉地遵循这些规范,如果这两个相辅相成精神文明建设会搞得更好。

法律得实施依然需要道德得土壤,当整个社会迷信市场作用得时候,互助精神在法院得司法判决中无法体现。

处于弱者得消费者面对一个乂一个貌似公正却完全不同得判决无所适从。

我们不缺少市场得理念,也不缺乏对法律得关照,我们缺少道德得支撑。

按马克思主义得观点,法律就是统治阶级用以统治得一种工具,它必须同经济政治道德等诸因素紧密联系相互适应。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得思想,就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实践得基础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规律性再认识。

我国市场经济下得法律与道德在实质上就是一致得,有着共同得经济、政治与思想基础,法律得基本原则与内容体现了不同层次得道德要求,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都就是对人们行为得约束力量与鼓励力量,并且通过对人们行为得约束与鼓励而具有指引人们应该怎样行为得功能,实现它为一定得社会经济基础与一定得阶级利益服务,对社会得发展起推动作用。

遵纪守法成了社会生活得基本道德要求,法律具有崇高得道德价值。

法治与德治就是人类管理社会与阶级社会实现阶级统治得两种重要手段,就是两种性质不同而又关系密切得社会现象。

其中,法治就是对道德中重要问题得调整,就是对道德力量得强化,道德法律化把人类得理念铸化为法律;德治既就是对法治内化,把法律内化为人们得品质,同时也就是对法治得重要补充,把法律之外得社会关系纳入自己得管辖范围。

道德与法律哪个更重要立论

道德与法律哪个更重要立论

道德与法律哪个更重要立论纵观历史长河,朝代的更迭伴随着一步步法律的倒台与出现,而人类的道德光芒却依旧代代传承下来,追根溯源,道德的积累与实践是法律出现的基础。

正是因为有了道德这个基础才使得各种法律得以萌芽。

为阐述我方观点,我方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证明道德比法律更重要。

对于个人的发展而言,道德所具有的不只是对于自身行为的约束,良好的道德会从根本上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而道德所具有的这些作用是法律所不具有的,因此与法律相比,除了约束的作用外,道德因其无法替代的附加价值,因而具有无法逾越的地位,更进一步讲,道德的影响不仅会改变个人,对于全社会而言,道德更是会促进社会全面的和谐与发展,它是人类千年传承发展出的美好文明,只有在道德风尚广播的作用下才社会才会维持稳定,因此从道德与法律的影响范围上讲,道德的作用更加具有广泛性。

法律是一种强制性的措施,虽然在执行上具有很强的力度,但是如果道德不被重视,一切用法律解决的话,社会必将混乱,况且法律至今尚未完善,在这种不健全的制约下,道德是唯一可以填补法律漏洞的方式,而且对于社会上大多数人而言,受到的也多是道德约束力,有些法律也只能针对个别的群体发挥效力,所以比较道德与法律的效力,道德的效力更优于法律。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两者的影响范围上看还是从两者的作用效力上看,我方坚持认为道德比法律更为重要。

1、道德是治理国家的根本之道,道德是和谐的灵魂,道德是和谐的基础。

和谐社会的实现离不开道德的支撑,(优良的道德能力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重要思想保证。

)提出的“”不就是和谐社会的吗而佛教提倡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就是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吗中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不就是和谐社会的依据吗可见,构建和谐社会的“原材料”就是道德。

道德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法宝。

所以,推进和谐社会,道德自然比法律更重要!2、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先有道德后才产生法律,进而才有法制。

法律与道德读后感读后感在线预览

法律与道德读后感读后感在线预览

法律与道德读后感读后感在线预览读完《法律与道德》,我深深地被作者对法律和道德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所吸引。

这本书不仅在理论上探讨了法律和道德的区别,还深入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补关系。

作者以清晰的逻辑和丰富的案例说明,使读者对法律和道德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在书的第一部分,作者首先对法律与道德进行了区分。

他指出法律是社会强制力的产物,它通过制定法律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而道德则是人们内在的规范和准则,它不依赖于任何外部力量的强制。

通过这样的区分,作者让我意识到法律和道德的不同属性,法律可以通过强制力使人们服从,而道德则更多地依赖于人们的自觉遵循。

然而,作者并不认为法律和道德是完全独立的。

在书的第二部分,他提出了“法律与道德的互补性”这一概念。

他认为,法律和道德在实践中相互作用,相互补充。

法律应该与道德保持一定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作者列举了一系列现实案例,例如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说明了法律和道德在实践中的互动。

通过这些案例,我深刻认识到法律和道德的确存在紧密联系,二者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对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第三部分,作者对法律和道德的争议进行了回顾和分析。

他指出,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关系常常会引发许多争议和困惑,甚至出现法律与道德背离的情况。

例如,某些法律可能不公正、不道德。

作者通过一些经典案例,如反对种族隔离的非暴力抗议运动等,说明了人们在面对法律与道德冲突时应该如何选择和行动。

这一部分的讨论引起了我深思,我开始反思我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法律和道德的理解和遵守。

整本书读下来,我感到非常启发和触动。

作者通过辩证的思维和精辟的观察,将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无比清晰地阐释出来。

他让我认识到,法律需要道德的约束和引导,而道德也需要法律的保障和支持。

只有在理解和遵守法律的同时,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和践行道德,构建一个公正、法治的社会。

读完这本书,我对法律和道德的理解深化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明晰。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以对自然法学派与分析法学派的论战的解读为视角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以对自然法学派与分析法学派的论战的解读为视角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以对自然法学派与分析法学派的论战的解读为视角一、概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历来是法学界乃至更广泛的社会科学领域所探讨的核心议题之一。

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对法律本质和道德内涵的深入剖析,更关乎法律制定、实施以及司法裁判中的价值判断与伦理选择。

自然法学派与分析法学派作为法学史上的两大重要流派,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二者之间的论战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思考与启示。

自然法学派强调法律与道德的内在联系,认为法律应当体现道德原则,是道德理念的制度化表达。

该学派认为,法律不仅是一种社会规范,更是一种道德价值的载体,其目的在于实现社会的公正、善良与秩序。

自然法学派倾向于从道德角度评价法律的正当性,主张法律应当符合道德标准,否则便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分析法学派则主张法律与道德的分离,认为法律是一种独立的社会规范体系,其效力来源于国家权威而非道德原则。

分析法学派强调法律的逻辑性和形式性,认为法律应当关注规则的适用与解释,而非规则背后的道德价值。

在分析法学派看来,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应当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道德对法律适用的不当干预。

两大学派的论战不仅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不同理解,也为我们今天探讨这一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通过对自然法学派与分析法学派观点的梳理与对比,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而为现代法治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1. 法律与道德作为社会规范的重要性法律与道德,作为社会规范的两大基石,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更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法律作为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具有明确的权威性和强制性。

它通过设定权利与义务、规范行为模式、制裁违法行为等方式,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人民权益的保障。

法律的存在使得社会成员在行为时能够有所依据,从而减少了社会冲突和不确定性。

法律道德与社会责任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法律道德与社会责任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社会责任的法律保障
法律法规
国家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和个人的行为,保障社会责任的履行。例如 ,劳动法、环保法等规定了企业和个人在劳动、环保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法律制裁
对于违反法律法规、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和个人,国家将依法进行制裁,如 罚款、吊销执照等,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秩序。
社会责任、道德和法律的互动关系
共同促进个人行为的规范化。
社会责任的承担
企业和社会组织在追求经济利益 的同时,也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 责任,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关注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社
会问题。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 法治建设的加强: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加强 法治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司法公信力。
社会效益
社会公益活动应注重社会效益,关注弱势群体和公共利益,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同时, 活动组织者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确保活动的安全、环保和可持续性。
当前我国法律、道德与社会
05
责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法律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与对策
立法滞后
随着社会发展,一些新兴领域和行 为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导致法律 空白和监管漏洞。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道德规范是社会普遍认可 的价值来维护社会秩序和 公共利益,是法律制定和 实施的基础。
道德对法律的补充
道德规范可以弥补法律的 不足和漏洞,为法律提供 更全面、更细致的规范指 导。
道德对法律的制约
道德规范可以对法律进行 监督和制约,防止法律的 滥用和误用,保障法律的 公正和合理。
法律与道德的互补关系
社会责任
企业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关注环 境保护、公益事业和员工福利,推动 可持续发展。

论法律与道德的冲突及融合

论法律与道德的冲突及融合

论法律与道德的冲突及融合【摘要】法律和道德是社会规范体系中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文首先概述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探讨了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

随后,对法律与道德的定义及区别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进一步探讨了法律与道德冲突的原因,提出了法律与道德融合模式,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互补关系和相互影响。

总结了法律与道德的共同使命,探讨了它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和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促进它们更好地发展和融合,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思考和指导。

【关键词】法律、道德、冲突、融合、定义、区别、原因、融合模式、互补关系、相互影响、共同使命、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概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与道德是人类社会秩序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法律属于国家强制性规范,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执行的规则,其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权利、规范人们的行为。

而道德则是人们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基于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形成的一种规范。

虽然法律和道德各自有着独立的存在和功能,但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互动。

1.2 探讨法律与道德的冲突法律与道德在社会中一直都是存在的,它们作为规范行为的准则,都对人们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冲突。

法律和道德虽然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标准,但它们的性质和来源却存在着差异,导致了它们在一些情况下产生矛盾。

其中一个冲突点在于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执行的规范性行为准则,而道德是人们自觉遵守的规范。

法律是强制性的,通过立法形式规定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规则和义务,而道德则更强调的是内心的自觉和道德感。

当法律和道德发生冲突时,人们常常要在遵守法律的也考虑到道德的因素,这就导致了冲突的产生。

法律和道德的标准不同也会导致冲突。

法律一般是通过立法机构制定的,是相对固定的,而道德则更具有灵活性和包容性。

如何理解“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如何理解“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问题:如何理解“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答案:"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这句话反映了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它们在社会规范和个人行为方面的互补性和互动。

让我来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含义:1.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法律是由国家或政府制定的规则和法令,用于管理社会和维护秩序。

这些规则通常以书面形式存在,被强制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法律的制定通常基于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它反映了社会对于什么是公平、正义、自由和权利的共识。

2. 道德是内心的法律:道德是指个人内心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对什么是对与错、善与恶的个人认知和判断。

道德不是强制性的,它取决于每个人的内在信仰、教育、文化等因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标准。

3. 互补性和互动:法律和道德通常相互作用和互补。

法律可以强制执行规则,确保社会秩序,但不能涵盖所有情况,也不能解决所有道德问题。

道德则是一种更广泛的规范,它引导人们在法律之外的情境中做出正确的决策,甚至可以影响法律的制定和改变。

4. 个人和社会层面:这句话强调了个人内在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之间的关系。

个人的道德标准可以影响他们对法律的遵守,而法律则反映了社会的集体道德观。

在一个文明社会中,法律和道德应该相互支持,有助于构建一个公正、和谐和法治的社会。

总的来说,"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强调了法律和道德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它们在规范行为和维护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

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和个人行为的指导原则,它们共同塑造了文明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道德与法律在社会治理中的协调与补充

道德与法律在社会治理中的协调与补充

道德与法律在社会治理中的协调与补充在社会治理过程中,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道德意识和法律法规不仅对个人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也对整个社会秩序的维护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道德与法律在社会治理中的协调与补充关系。

一、道德的作用与意义道德是指人们为了自身利益和社会和谐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在社会治理中,道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道德可以引导和规范个体的行为。

人们在做出决策时,会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行为的对错。

其次,道德可以强化社会规范的自觉性。

在缺乏法律的领域,道德可以通过强化社会共识来维护社会秩序。

最后,道德可以建立信任和凝聚力。

当社会成员共享相同的道德价值观时,会更加信任彼此,提高合作和团结性。

二、法律的作用与意义法律是指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公布和实施的有关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的强制性规则。

法律在社会治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法律可以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

它规定了一系列的权利和义务,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社会秩序。

其次,法律可以保护公民的权益。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得到法律的保障。

最后,法律可以调节社会关系和矛盾。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法律能够提供公正和公平的判断,解决各种纠纷和冲突。

三、道德与法律的协调关系道德和法律虽然具有不同的性质,但在社会治理中需要相互协调和补充。

首先,道德可以弥补法律的不足。

法律的制定需要时间,而道德可以立即调整和适应社会需求。

道德约束可以填补法律的盲区,保护社会秩序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其次,法律可以规范道德的底线。

有些行为可能在道德层面上受到争议,但在法律上明确禁止,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明确的准则。

最后,道德可以强化法律的执行力。

如果社会成员普遍遵守道德规范,法律的实施会更加顺利和有效。

四、道德与法律的补充关系道德和法律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协调,还存在着互为补充的关系。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和前提,法律是道德的保障和落实。

辩论赛构建和谐社会靠道德还是法律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辩论赛构建和谐社会靠道德还是法律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辩论赛构建和谐社会靠道德还是法律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辩题:辩论赛构建和谐社会靠道德还是法律一辩:道德的重要性尊敬的评委、各位同学:我作为反方的第一辩,将为大家解释为何构建和谐社会应重视道德。

首先,道德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根本基础。

在一个和谐社会中,人们应遵守道德规范,相互尊重、互助合作。

这种道德准则不仅仅是简单的遵守规则,更是自觉形成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其次,道德具有更为广泛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法律往往是具体规定和限制,但道德则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和情况灵活应变。

在一个经常发生变化和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中,道德准则能够更好地调整和适应,从而提供更有弹性的解决办法。

最后,道德的内在力量能够主动引导人们正确行为。

当大部分人自觉遵守道德准则时,社会秩序就能够自发地形成和维护。

相比之下,法律需要依靠执法机构的执行和制裁力量,效果并不如道德动力大。

而且,法律可能存在漏洞和空白,导致人们逃避法律制裁而做出违法行为。

综上所述,道德的引导作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使道德成为社会运行的基本规范。

谢谢!二辩:法律的重要性尊敬的评委、各位同学:我作为反方的第二辩,将为大家解释为何构建和谐社会应重视法律。

首先,法律是一种强制性的规范,有法律作为约束,可以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

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法律的存在有效地保护了每个人的权益,使社会可以更加公正、有序地运行。

其次,法律为社会提供了明确的行为规范和指导,减少了人们在道德准则模糊的情况下做出错误决策的可能性。

法律的存在和实施,可以使人们在面对各种情况时,有一个明确的底线,避免偏离道德准则的行为。

最后,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需要专业的法律人士和执法机构的参与,确保了公正和公平的原则得到维护。

与道德相比,法律更具有权威性和可执行性。

无论个人的信仰和道德观念如何,法律都是需要遵守的,否则将面临法律制裁。

法律道德与社会责任法律与道德的双向修补

法律道德与社会责任法律与道德的双向修补

社会认可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 和个人将获得社会的认可 和尊重,提升品牌形象和 社会地位。
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对积极履行社会 责任的企业和个人给予正 向反馈,如消费者选择、 投资者青睐等。
05
道德对社会责任的支撑与 补充
道德支撑社会责任的表现
道德准则的遵循
企业和个人在履行社会责任时, 遵循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如诚 信、公正、尊重等,这些道德准 则构成了社会责任行为的基石。
提升社会责任意识
道德教化能够提升人们的 社会责任意识,使人们更 加关注社会公共利益,积 极履行社会责任。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道德作为社会调控的重要 手段,能够协调各方利益 关系,促进社会 Nhomakorabea谐发展 。
道德对社会责任的引领作用
价值导向
道德通过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引导企业和个人在履行社会责任 时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和长远发展
道德行为的示范
通过自身的道德行为,企业和个人 为社会责任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引 导社会成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道德情感的凝聚
道德情感如同情心、正义感等,能 够激发人们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动 力,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
道德补充社会责任的作用
弥补法律漏洞
在法律无法覆盖或规定不 明确的领域,道德可以发 挥补充作用,引导企业和 个人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加强司法队伍建设
提高司法人员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 确保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
推进社会道德建设
通过教育、宣传等多种手段,提高全社 会的道德水平,为法律实施提供良好的 社会基础。
强化法律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法律监督机制,对法律实施过 程进行监督,确保法律的严格执行和公 正实施。
07

论的互补性法律与道德

论的互补性法律与道德

互补性摘要: 法律与道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本文主要分析它们的联系即互补性。

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它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社会在建立与维持秩序时,都不能不同时借助于这两种手段,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推动的。

关键词: 法律道德互补一、探讨法律与道德互补性的意义当今社会,功利主义、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充斥着整个人类社会,法律也大有吞并道德之势,道德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

忽略法律与道德之间的互补性,从长远来看,这是十分危险的。

现实社会中人们见死不救、趁人之危、敲诈勒索等不道德现象比比皆是。

21世纪,虽然科技突飞猛进,却少了道德的约束;经济大幅增长,但贫富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物欲横流,政治行为的腐败、刑事犯罪加剧和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剧增,这些都是道德缺失产生的严重后果。

说起道德,人们更多地联想到真、善、美、正义……那么什么是道德?它与法之间是个什么关系呢?法律与道德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分离。

道德强调人类的道德理念铸化为法律,法律强调法律内化为人们的品质、道德。

法与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不同范畴。

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而道德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

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利与义务,强调两者的衡态;道德强调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法律规范的结构是假定、处理和制裁,而道德规范并没有具体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后果。

法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凭借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观念、宣传教育与公共谴责等诸手段。

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现为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而道德通常是潜移默化的。

法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它最终将被道德所取代。

“徒法不足以自行”,这说明了法律作为社会控制手段的局限性。

法只是诸多社会调整方法的一种,在某些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领域,法并不是主要的方法,而且不是最有效的和成本最低的方法;其作用范围也不是无限的,也并非在任何问题上都是适当的。

德治与法治的互补性

德治与法治的互补性

梦,,户卜代ky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同等学力)论文分类号:B82一051级:无论德治与法治的互补性学科、专业:研究方向:研究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职称:2002年4月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德治与法治紧密结合思想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德治与法治,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手段,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功能。

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深入研究二者的互补效应,对于提高治理国家的水平,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大有裨益。

为此,本文将分三部分探讨德治与法治的互补性。

第一部分从历史视角,考察德治与法治互补思想的演进。

通过对中西方历史发展中德治与法治互补理论的条陈,展现了德治与法治互补思想发展的脉络及其社会实践效用。

第二部分从原理角度,剖析了德治与法治的互补机理。

在梳理德治与法治的内涵基础上,对道德与法律的价值内蕴、调整范围、规范要求、强制程度、约束方式及干预形式的互补性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得出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是国家有效治理的客观使然。

第三部分从现实的层面,论证了德治与法治互补建构的必要性及其途径。

基于对市场经济法制性和道德性的分析,提出目前我国德治与法治的互补建构途径:制度层面要做好道德法律化和制度伦理建设;思想层面要加强道德教化和法律信仰的培养。

关键词:德治法治道德法律互补性Abstract ThemorecomPleteestablishmentofsocialistmarketeconomysystem,themoreParamountthecloseeombinationoftheRuleofLaw withtheRuleofVirtueProPosedbyPresidentJiangzeming.AsPrimary modesofadministration,theRuleofLawandtheRuleofVirtuehas differentfeaturesandfunctions.Anin一dePthresearehintothe eomPlementationofthesetwomeasureswillbeofgreatvaluetoimProve theeffectivenessofleadershiPandthedeveloPmentofChinesesoeialist marketeconomysystem.Thisdissert卫tionexPloresthecomPlementation ofthetwomodesinthefollowingthreeParts. ThefirstParttraeestheevolutionofthenotionthattheRuleofLaw andtheRuleofVirtuearemutualeomPlementaryinChinaandforeigneountries,thusrevealingitshistoricaldeveloPmentandimPaetonsociety. ThesecondPartaccountsforthecomPlementationofbothmodesbyanalyzingthefunetionsoflawandmoral.OwingtotheirresPeetiveeharaeteristies,lawandmoralaresuPPlementnotonlyinvaluebutalsoinseoPeofadjustment,levelofregulation,degreeofforee,meansofrestrietion.Itleadstotheeonelusionthattheeombinationofthetwomodes15aninherentrequirementofeffeetiveleadershiP. ThethirdParteXPoundstheneeessityofeombiningthetwomodes andPutsforwardapProaehestoaehievethis.Basedontheanalysisofthelaw一orientationandmoral一orientationofmarketeeonomy,thePaper ProPosestheaPProaehesshouldbea)legalizationofethicandmoralizationoflaw:b)enforeemoraleducationandeultivatelegalaVV areneSS.Keywords:theRulezofLawtheRuleofVirtuelawmoraleomPlementation目录:前言 (1)一、德治与法治互补思想的历史演进 (1)(一)中国德治与法治互补的思想 (1)1、先秦时期德法互补思想的提出 (1)2、汉代“德主刑辅”治国思想的形成., (4)3、隋唐对德法互补思想的发扬 (5)4、宋元明清“德主刑辅”思想的僵化 (6)(二)西方德治与法治互补的思想.....................................,..........,.. (8)1、古希腊时期“法治”思想的道德内蕴 (8)2、中世纪基督教对德治与法治互补的推动 (9)3、西方近现代德治与法治互补思想·············································……10二、德治与法治的互补原理剖析 (13)(一)德治与法治内涵的相依性 (13)1、德治与法治的概念梳理 (13)2、德治与法治的价值互蕴 (15)(二)德治与法治的互补机理 (17)1、调整范围宽窄互补 (17)2、规范要求高低层次的互补 (19)3、强制程度刚柔互补 (21)4、自律与他律约束方式的互补 (22)5、迟滞性与预防性互补 (23)三、市场经济建设中德治与法治的均衡发展 (24)(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性和道德性·······································……241、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25)2、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26(二)德治与法治在当代社会调控中的互补建构 (28)1、道德法律化········································································……282、制度伦理建设 (31)3、注重道德教化和法律信仰的培养·············································……33结束语 (37)参考文献 (38)后记·················································································……39前、‘「斗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999年这一提法被载入宪法。

申论范文:如何理解德法互补

申论范文:如何理解德法互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个巨⼤的系统⼯程,需要各个⽅⾯的协调合作,其中道德与法律以及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的和谐、互补⽆疑是⼗分重要的。

⾸先,应该承认,作为两种调节⼿段,道德与法律具有明显区别。

这主要表现在:从作⽤机制来说,道德是内在的“⾃律”,法律是外在的“他律”——道德主内,法律主外;从操作⽅式来说,道德扬善抑恶,法律惩恶扬善。

其实,早在⼆千多年前孔⼦就对道德和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规范⼈的⾏为的不同作⽤有过精辟的论述,那就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道德与法律,不可相互替代或混淆。

法治建设属于政治⽂明、政治建设,道德建设属于思想建设、精神⽂明。

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建构来说,“依法治国”依靠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避免随意性和任意性,以此保证国家社会⽣活秩序和⼈们的合法权益;“以德治国”依靠社会舆论,依靠⼈的价值判断,依靠⼈的良知和传统习惯来维系,在社会⽣活中也是⼀种强⼤的约束⼒量。

其次,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不仅不表明两者的对⽴,反⽽决定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和相互依赖。

具体地说,法律和道德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规范⼈们思想、⾏为的重要⼿段。

在这⽅⾯,儒家与法家的有关论述是典型的例⼦。

儒家推崇德治,法家⼒主法治,为此拉开了旷⽇持久的儒法之争。

尽管如此,双⽅都没有绝对否认道德或法律的作⽤,⽽是在某种程度上承认道德与法律的互补:⼀⽅⾯,孔⼦在幻想德治的同时并不排斥法律的作⽤,还将树⽴法律观念视为君⼦必备的修养,于是《论语》中才有“君⼦怀刑,⼩⼈怀惠”的说法;另⼀⽅⾯,韩⾮在奉法⽽治的过程中,也肯定道德在社会中所发挥的作⽤。

社会发展到今天,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建构中,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更是⼀个都不能少。

不仅如此,只有协调两者的关系,才能确保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建构。

这是因为:⼀⽅⾯,⼈类社会的⽂明进步体现为由他律到⾃律的过程。

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功能互补及切入点的选择_三鹿奶粉_事件引发的理性思考

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功能互补及切入点的选择_三鹿奶粉_事件引发的理性思考

第22卷第4期2009年8月中国医学伦理学Chinese M edical EthicsVol.22No.4Aug.2009・法律与伦理・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功能互补及切入点的选择———“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理性思考罗 元(广州大学社会科学部,广东 广州 510006)〔摘要〕由三鹿奶粉引发关于加强道德建设途径的思考,从理论上阐述了法律和道德之间功能互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实践中探寻如何实现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功能互补、自律与他律相统一,从而有效地加强道德建设。

〔关键词〕法律;道德;功能互补;切入点〔中图分类号〕R-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565(2009)04-0098-02Functi ona l Co m ple m en t between M ora lity and Law and the Cho i ce of a Breakthrough Po i n t ———Ra ti ona l Reflecti on Tr i ggered by the Even t of San lu M ilk PowderLUO Yuan(D epart m ent of Social Sciences,Guangzhou U niversity,Guangzhou510006,China)Abstract:Triggered by Sanlu M ilk Power event,the article seeks f or ways t o i m p r ove the constructi on of commercial morality,illustrates theoretically the necessity and the possibility of the functi onal comp le ment bet w een la w and morality,p r obes p ractically int o how t o realize their mutual comp le ment and the unity of self-disci p line and heter onomy,and theref ore efficiently i m p r ove the constructi on of morality.Key words:La w;Morality;Functi onal Comp le ment;B reakthr ough Point 由“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引发的奶粉质量安全问题,涉及国内多家知名乳制品企业,使政府信用受损,消费者信心受到严重挫伤,中国乳制品行业也因此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危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补性
摘要: 法律与道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本文主要分析它们的联系即互补性。

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它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社会在建立与维持秩序时,都不能不同时借助于这两种手段,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推动的。

关键词: 法律道德互补
一、探讨法律与道德互补性的意义
当今社会,功利主义、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充斥着整个人类社会,法律也大有吞并道德之势,道德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

忽略法律与道德之间的互补性,从长远来看,这是十分危险的。

现实社会中人们见死不救、趁人之危、敲诈勒索等不道德现象比比皆是。

21世纪,虽然科技突飞猛进,却少了道德的约束;经济大幅增长,但贫富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物欲横流,政治行为的腐败、刑事犯罪加剧和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剧增,这些都是道德缺失产生的严重后果。

说起道德,人们更多地联想到真、善、美、正义……那么什么是道德?它与法之间是个什么关系呢?法律与道德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分离。

道德强调人类的道德理念铸化为法律,法律强调法律内化为人们的品质、道德。

法与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不同范畴。

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而道德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

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利与义务,强调两者的衡态;道德强调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法律规范的结构是假定、处理和制裁,而道德规范并没有具体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后果。

法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凭借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观念、宣传教育与公共谴责等诸手段。

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现为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而道德通常是潜移默化的。

法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它最终将被道德所取代。

“徒法不足以自行”,这说明了法律作为社会控制手段的局限性。

法只是诸多社会调整方法的一种,在某些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领域,法并不是主要的方法,而且不是最有效的和成本最低的方法;其作用范围也不是无限的,也并非在任何问题上都是适当的。

一个国家的法律固然重要,诚如病人需要医生和药物,但社会中人们的道德教育其实更重要,它如同自身的免疫力。

道德调整人的内心,而法律则调整人的外部行为,只有法律的调整与道德的调整相结合才能够达到标本兼治,以维持社会秩序的良性运作。

二、道德与法律的互补关系
(一)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

道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社会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伤害他人、不得用欺诈手段谋取利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类包括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紧密
关系的原则,如博爱、无私等。

其中,第一类道德通常上升为法律,通过制裁或奖励的方法得以推行。

而第二类道德是较高要求的道德,一般不宜转化为法律,否则就会混淆法律与道德,结果是“法将不法,德将不德”。

法律的实施,本身就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而且有助于人们道德的培养。

因为法律作为一种国家评价,对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法律所包含的评价标准与大多数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信念是一致或接近的,故法的实施对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二)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

第一,法律应包含低限度的道德。

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

第二,道德对法的实施有保障作用。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

第三,道德对法有补充作用。

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无法可依”,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三)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

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显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

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三、自律的道德对法律的促进作用
任何“他律”只有转化为社会成员内心的自律才能发挥最佳功能。

任何一个社会要形成良好的法治秩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提高和改善人们的道德水准和社会风尚。

他律的法律和自律的道德是保证社会有序运行的两大法宝。

法律只能是一种事后治标之策,道德自律则可起到预防作用。

因而,要从根本上杜绝人们的越轨行为,还是取决于人们的道德自律。

任何他律只有转化为自律后才能有效发挥作用。

道德不仅是一种自律,而且是一种对人类的高文明要求。

一个道德水平高的社会必然是一个运转成本低、效率高而又充满人情味的社会,这正是法律所办不到的。

虽然现存的道德存在诸多问题,但总有其合理的成分,总有一部分道德能够反映出人类的向善倾向,总有一部分道德符合那种不假思索的、毫不犹豫的利他主义的行为标准。

因此,现存的法律,尤其是“良法”、“善法”,只能源于过去和现在的道德中的部分合理成分。

所以,现阶段,道德与法律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即道德的法律化和法律的道德化。

道德的法律化,即人们总是将社会中最为重要的道德准则法律化,从而使道德规范不断地上升为法律规范。

而法律的道德化是指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法律不断地调整自身的调整范围,所以,对于社会的许多领域,法律不再涉足,从而使这些领域由法律调控转变为单由道德去调控的现象。

“这种双向互补的流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仍将构成人类法律发展的基本格局”。

总之,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也不可偏废,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是互相补充的。

现代社会,法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们的意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但是,法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包罗万象的,它终究是有限度的,调整的关系也是有限的,调整社会关系的也不能只是法这一种,道德作为调整手段也是必需的,
它和法都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