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下《极地地区》word教案1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教学设计1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一章,主要介绍了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对极地地区的认识和利用。
本章内容较为丰富,包括极地地区的概况、南极洲和北极洲的自然环境、极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等方面。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极地地区的重要性,增强对极地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极地地区这一较为特殊的地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对于环保意识有一定的认识,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极地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掌握南极洲和北极洲的基本情况,认识极地资源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极地资源的保护意识,提高他们对环保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2.难点:极地资源的开采和保护。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极地地区的情况。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极地地区的特点和问题。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极地地区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相关问题,准备小组讨论的主题。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产生兴趣,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介绍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让学生对极地地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针对南极洲和北极洲的自然环境,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汇总7篇
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汇总7篇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汇总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教案模板参考,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学难点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突破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准备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一)冰雪覆盖的地区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教案1
《极地地区》教案一、学习目标:1、A、B、C级目标:掌握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特征、资源等基础知识。
2、A、B级目标:理解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3、A级目标:训练读图识图能力。
教学重、难点:1、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特征、资源状况。
2、用“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辨别方向。
二、新课讲解:[新课导入]:(展示企鹅和北极熊的图片)请同学们思考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代表动物?(学生回答是极地地区)非常好!(展示两极科考员前往两极进行考察的图片)这是一个神秘而又特殊的地方,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赴极地进行考察。
这说明两极地区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地方。
那么你们想不想前往两极地区进行考察呢?看来,两极地区真的是非常有魅力。
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前往两极地区进行考察,掀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学习任务一:独特的自然环境[活动1]:学生阅读课本92页和93页,了解两极地区在地球上的位置。
思考:1、位置:两极地区在哪里呢?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N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S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2、气候: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
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
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
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3、怎样在两极地区辨别方向?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
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两个点在同一条纬线上,只有东西之分,在同一条经线上,只有南北之分。
地球自转方向: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北逆南顺)[活动2]:读图10.5,比较南、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
(P95活动)归纳南极气温远低于北极的原因。
1、海陆性质不同:南极以大陆为主,北极以海洋为主。
2、海拔高度不同:南极大陆海拔高气温低3、南极冰雪覆盖广,对阳光反射强,吸收热少学习任务二:科学考察的宝地1、在两极地区你会发现哪些资源?南极地区: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是学生在学习了世界地理基础知识后,进一步了解地球两极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内容。
本章主要包括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独特之处,增强对地球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对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极地地区的特殊性和人类活动对极地环境的影响,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极地地区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球环境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关爱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极地地区的特殊性和人类活动对极地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极地地区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极地地区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
2.教学素材:收集极地地区的相关资料,如新闻报道、科研论文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极地地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极地地区》教案(通用3篇)
《极地地区》教案(通用3篇)《极地地区》篇1极地地区教学目标1.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2.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原因,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要求1.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且能够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
3.感受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结构分析本章内容共一节,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三个标题。
三个标题会使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了解逐渐深入。
首先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集中体现在寒冷。
正是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当地有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
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这个天然的实验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
但科学家和开发者的到来必然会打破这里的寂静,“极地地区应该如何开发、利用?科学家在考察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片洁净的土地?”这是人们正在面临的严峻问题。
三个问题一步步地深入,会使学生从知识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极地地区有全面的了解。
内容点析1.关于极地地区特殊的位置。
教材将读图的过程和对极地地区位置的理解渗透到了活动当中,首先通过这两幅图可以了解两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大致范围,这是理解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基础;第二,让学生明确环绕南极大陆的各大洋和北极地区中心的大洋,南极能够同时被三个大洋环绕,这是由其特殊位置决定的,同时海洋与陆地分布的不同,也是造成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极地地区尤其是极点,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因而会出现较为特殊的现象,问题3的安排即是让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体会。
由于是经线的交汇处,在极地地区还会出现时间等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极地地区的特殊位置,而这些恰恰是前面学习“地球和地图”时容易被学生忽略的问题。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极地地区》【课标要求】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教材分析】“极地地区”是是地球上两个十分特殊的区域,是目前人类最少涉足的区域,却具有非常高的科研价值,因而成为了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非常关注的地区.极地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自然环境十分特殊,是一个冰雪世界,人迹罕至.正是由于其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得那里留下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了科学家研究地球的重要场所.而科学考察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何保护极地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教材将这些知识以三个框题呈现:独特的自然环境、科学考察的宝地、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内容上呈现出一个递进的内在联系;也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极地环境保护与我们的生活存在关系,从而能够从小事做起,保护地球环境.【学情分析】极地地区是本册课本的最后一章,学生通过前面区域地理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基本的地理现象,并且明白了区域地理的基本学习方法,明白了各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的联系,这是有利于学习的方面.但由于极地地区离我们较远,我们对极地地区的了解不是太多,加上七年级的学生求知欲望比较强烈,思维活跃,积极性高,所以教师可以提供充足的图文资料及视频资料,创设情境,降低难度,必要时加以正确的引导.【教学目标】:1.运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图,说出两极地区的位置及范围,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2.运用图文资料,对比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初步形成求真求实、热爱科学的态度3.通过分组学习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小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学重点】:1.两极的位置及范围2.极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教学难点】: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教法学法】:教法:情境激趣法、图释导学法.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播放有关南北极的视频,让学生谈感受.在谈感受的过程中,学生对极地的神秘与美丽非常向往,有想亲自去体验的冲动,从而设计极地游,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给学生以震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吸引学生注意即将开始的新课,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二、教学过程:教学围绕极地之旅展开,以“在哪里”——“带什么”——“吃和住”为教学主线,依次展开.(一:在哪里极地揭秘——位置与范围展示南北极地区图,出示以下问题:走进新知,完成学案:1.描图.在图一和图二中分别描画北极圈和南极圈.2.填图.在图一和图二中分别填出北冰洋、南极洲.3、据图说说极地地区的位置特点.4、结合图,找出环绕北冰洋的大洲和环绕南极洲的大洋,说说极地地区海陆分布的差异.学生完成后,班内交流学习结果,教师或学生给予回答问题学生及时的评价.总结:位置范围我来说南北极地位置高—南北极地纬度位置高,大部分在极圈以内三洲三洋将其绕—北极地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极地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手脑并用,通过描图、填图、识图等,认识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读图、用图能力.(二:带什么极地探访——特殊气候提出问题:极地的位置十分特殊.如果要去极地旅游,我们需要带什么装备呢?由此过渡到特殊气候的学习.(一)酷寒出示美国南极科考队员理查德·伯德的文章《独自在南极》以及我国科考队员秦大河的日记让学生通过去过南极的科考队员的描述,去体会南极的寒冷.之后,展示“两极地区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图”,让学生读图说出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教师补充,目前测得的南极地区的最低气温是-93.2℃,创造了新的最低温记录.从而的得出南极的寒极称号,其气候特点是酷寒.解读酷寒由海拔高引出南极洲的另一个称谓“冰雪高原”.(二)烈风首先,播放有关南极风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感受南极的风大.之后,出示资料:南极的风特别大,人在南极暴风中不过像迅猛流水中的一片叶子和一粒石子,休想站住脚.在南极的各国科学站,都经常遇到暴风袭击的情景.尤其是寒冷而黑暗的冬季,呼啸的狂风,将房屋摧毁,推倒通讯铁塔,卷走车辆,甚至将一座科学站变成一片废墟的事时有发生.让学生再通过文字描述再次去体会南极的风大,从而的出南极是地球上的风库.风库的风到底多大呢?继续出示资料:南极的风到底有多大呢?我们通常所说的12级台风,风速达到32.6米/秒,可南极的狂风常常超过12级台风,风速常常达到55.6米/秒,有的时候甚至达到83.3米/秒!让学生通过数据体会南极风的大,得出南极气候的第二个特点——烈风.(三)干燥出示人民网有关南极科考队员的一则报道“58天不洗澡,泥水堵住管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思考得出不洗澡的原因是因为南极大陆是个十分干燥的大陆,降水非常少.在南极用水全部依靠就地化雪融冰,代价昂贵.由此得出“白色沙漠”的称号,进一步得出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干燥.小结:南极气候特点:酷寒——冰雪高原干燥——白色沙漠烈风——风库北极气候:寒冷、大风、降水少之后,出示下列表格,让学生对比南极,分析北极的气候特点:南极地区北极地区平均气温 -50℃ -18℃年平均降水量 55mm 200mm年平均风速 18米/ 秒 10米/秒通过分析得出:北极气候:寒冷、大风、降水少最后,教师出示以下图片让学生思考除了刚才所说的之外,这些装备中我们有没有还需要带的,它又是如何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的.小结:特质羽绒服、羽绒靴:两极地区非常寒冷.绳子:两极地区风大,安全之用.保湿霜:两极地区非常干燥.墨镜:太阳照在雪上反射的光非常强,眼睛长时间受到照射,会感到疲劳,至眼花最后到雪盲症.设计意图:通过由感性到理性的逻辑顺序,让学生逐渐明白极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并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读图能力以及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的选装备是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三、住和吃1、到了极地地区住在哪里呢?——借住我国的科考站里.出示我国南极长城站的图片出示问题:极地考察站的房屋为什么这样设计?(1)房屋的墙壁采用“夹心”式,中间是保温材料.窗户较小,且多为双层玻璃,玻璃夹层间几乎为真空.(2)房屋地基很深,下面为立柱,房屋通常高出地面1——2米.房屋朝不同方向开窗,还设有天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讨,结束后展示.之后,播放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再去了解这样设计的原因,加深理解.2、到了南极吃什么?——南极科考站里种的蔬菜展示图片及资料记者日前在中山站的蔬菜温室实验室内看到,16平方米的房间内郁郁葱葱地生长着近20种蔬菜,蜿蜒的藤蔓爬满整个屋顶,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据悉,这些试种蔬菜都是生长周期较短、栽培难度较低的品种,目前生长情况基本达到预期.以黄瓜为例,一棵黄瓜藤平均2天可以收获一根黄瓜,如果种植20棵,就能保证18名越冬队员在越冬期间每天都吃上新鲜黄瓜.提出问题:在南极种植蔬菜,需要哪些条件?有哪些好处?学生思考后回答.之后展示新闻资料,揭晓答案.设计意图:用南极种蔬菜的资料,不仅给学生新鲜感,也让学生在疑惑中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种蔬菜的条件,能够调动积极性.(四、特殊景观由南极生态园引出南极特殊景观.教师以图片形式展示特殊景观之后,播放视频《冰封的世界》,展示极地地区的特殊的冰川景观, 知道其蕴藏的淡水资源为解决全球水资源短缺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展示极地特殊的自然景观,并让学生明白这些自然景观是由于极地特殊的环境导致的.(五、广告设计极地游,是最近新兴起的一种旅游方式,我们今天学习了极地地区,如果让你为旅游公司设计广告语,去宣传极地地区,你会怎样设计?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发散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再次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三、梳理新知【测评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不是南极洲的气候特点的是()A.酷寒B.凉爽C.烈风D.干燥2、七大洲中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A.亚洲B.欧洲C.非洲D.南极洲3、下列属于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 )4、南极洲和北冰洋的绝大部分都位于寒带,但南极洲的年均气温比北冰洋低得多,其原因是( )①北冰洋的纬度位置比南极洲低②南极洲地势比北冰洋高③南极洲被冰雪覆盖,对阳光反射强④北冰洋海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多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5、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合称为极地地区B.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洲和周边的海域C.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和周边的亚、欧、北美三洲部分地区D.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海洋,南极地区是指南极圈以南的陆地二、综合题1. 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①②③④⑤⑥⑦⑧2. 将南极地区的特征与称谓进行连线.干旱自然资源“大仓库”大风“风库”矿产丰富“冰雪高原”寒冷“白色荒漠”3、建筑的特点大都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所处地区的地理环境.结合下图推测泰山站架空设置的主要目的是()A.利于防寒保暖B.通风防暴雪堆堵C.便于天文观测D.防紫外线辐射。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是关于地球两极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本章教材旨在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理解极地地区对全球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对极地地区的探索和保护。
教材包括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于极地地区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通常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片来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极地地区的保护有一定的兴趣,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对地球环境的关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气候特点、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保护。
2.难点: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对全球环境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保护等内容进行讲解。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极地地区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阅读法: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极地地区的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2.图片: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图片。
3.资料:关于极地地区的保护措施、人类活动等方面的资料。
4.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和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极地地区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讲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展示相关资料和图片,让学生对极地地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一课时)教案
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能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2.理解人类对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我国两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名称和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人类对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意义,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我国的南极考察已经有了激动人心的开端,而后又于1997年7月,首次派出国家北极考察队赴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
但今后的历程会更加艰难和漫长,极地事业需要后继有人,需要我们大家踏着先人的足迹,勇敢地走下去。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学习极地地区的有关知识。
二、引导自学新课:让学生说说学校所在地冬季的最低气温大约为多少度?先有一个“冷”的意识。
建构想象:在我们的印象中,两极地区冰天雪地,气温很低,而且风大,究竟冷到何种程度,风有多大,让学生进入遐想,在头脑中构造出从未经历过的,但现实又存在的严寒景象。
指导阅读: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中以后,先让全班有声有色地朗读P102阅读材料“南极的大风”,然后指导B组学生阅读课文第2、3自然段,A组学生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
组织讨论:由感性——想象——理性,引导各组学生分别讨论交流,得出两极地区气候的特点:寒冷、少雨、多风。
比较小结: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P104活动2中图10.5“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的数据,并与人体体温以及水的冰点来对比,突出极地地区环境的恶劣程度。
然后再让学生列举出南、北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和平均风速等数据进行比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尤其是气候状况)的异同,以及南极地区的环境更加恶劣。
最后教师边小结、边板书:2.自然环境(2)北极地区:终年冰封,但不如南极冷提出问题:两极地区都是冰雪覆盖的寒冷世界,在这样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有生命存在吗?你能否说说两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分别是什么?分组讨论:先指导学生分组观察课本P103图10.3“南极的暖季”和图10.4“北极景观”景观上的差异。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是关于地球上最极端的地区——极地地区的介绍。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等方面。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人类在极地地区的活动和挑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关于地球的基础知识,包括地球的构造、地理位置等。
他们对地球的各个地区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极地地区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地图等,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并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极地地区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掌握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
3.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
2.讨论法:分组讨论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实践活动:模拟极地考察,加深对极地地区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极地地区的相关资料和案例。
3.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道具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介绍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南极和北极的位置、气候、冰川、海洋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
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南极的科研考察、北极的石油开采等,进行讨论,并展示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巩固,强调极地地区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在极地地区的活动和贡献,如南极科考站的建设、北极黄河站的建设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极地地区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一、极地地区概述.定义:极地地区主要包括地球的南极和北极两大区域,这些地区以严寒的气候为主要特征。
.重要性:极地地区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气候、生物多样性等具有重要影响。
二、南北极地理位置.南极: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四周被南冰洋包围,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
.北极:位于地球的最北端,主要由北冰洋及其周边陆地组成,包括欧亚大陆、北美大陆等。
三、气候特点与成因.气候特点:极地地区气候极端寒冷,风速大,降水少且以雪为主。
.成因:由于纬度极高,接收的太阳辐射量少;冰雪反射阳光,导致地表进一步降温;同时受极地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形成寒冷干燥的气候。
四、生物种类与适应性.生物种类:极地地区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但具有独特的适应性。
如企鹅、北极熊、海豹等。
.适应性:极地生物通过特殊的生理和行为方式来适应极端寒冷的环境,如厚实的脂肪层保暖、冬眠、集群等。
五、资源分布与开发.资源分布:极地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渔业资源等。
.资源开发:在开发极地资源时,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
六、环境保护与意义.环境保护:极地地区生态系统脆弱,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因此,保护极地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意义:保护极地环境有助于维护全球气候稳定、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福祉。
七、极地探险与科学考察.极地探险:极地探险活动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展示人类勇气和智慧的重要方式。
.科学考察:通过科学考察,人类可以深入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八、极地地区与人类关系.科学研究:极地地区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地球气候、生态、地质等领域的天然实验室。
.气候影响:极地地区的气候变化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旅游资源:极地地区的独特景观和生物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旅游胜地。
总结:极地地区作为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来说既具有科学研究的价值,又面临环境保护的挑战。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教学设计一、课前准备 ( ( 一) )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分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科学考察和极地保护在行动三个标题,文中贯穿始末的主线是寒冷。
寒冷是由于两极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
正是由于极度严寒,使得两极都成了冰雪覆盖的地区,也因而造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等。
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
而这些又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对两极地区开展考察活动,而开展考察活动的前提是要各方和平利用、共同保护两极的生态环境。
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
因此,在进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也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因此,本节是对人地和谐关系主题的突出和升华,更是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宣传。
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 ( 二) ) 、学情分析从知识储备看,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依赖到自主的过渡期,理性思维不断增强,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和整合地图信息的能力,并且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如:图表、文字材料能够利用已经学过的区域地理的知识,探寻出极地地区的区位因素。
从学习热情看,学生比较关注与这部分知识相关的地理现象,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 ( 三)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差异和资源状况等基础知识;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通过读图识图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以合作探究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努力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地理极地地区教案篇1:极地地区地理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3、理解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二)能力目标:1、学会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2、能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三)情感目标:感受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重点、难点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在以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思路根据教材内容,本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基础知识:两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和包括的范围,以及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第二部分介绍两极地区主要的自然资源;第三部分由于人类的到来必然对两极地区造成破坏,因此要保护极地地区。
教学过程展示“南极考察图片”,提问:“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地方?你们想不想去?”情境创设假如你是一位将要赴两极地区进行考察的科学家,你需要了解有关极地地区的哪些问题呢?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将全班每四个人分成一组,讨论派代表回答,回答最好的一组给予鼓励。
教师讲述首先需要对两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及自然环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展示图片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去掉极点)学生活动学生试着自己判断哪一幅是南(北)极地区;并且讨论归纳其不同特点: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周围被大陆所包围;南极地区主要是大陆,周围被海洋所包围。
学生活动在老师带领下,在北极地区图上找出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和北极地区所包括的范围(注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地图跟平时所看到的不一样,这幅地图是从极点上空来看的,它有弧线和射线,弧线代表纬线,射线代表经线)板书 1、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及范围教师小结位于地球最北端的北极地区,是指北纬66.5度以北的广大区域,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
教师提问在图上,北极地区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北极点,它的时间如何?在这一点上每个方向都指向哪里?学生分组讨论这两个问题板书 2、北极点教师提示在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等,那么在经线相交的地方,时间该如何来计算呢?学生思考略情感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在极地工作的各国考察队员保留各自国家的地方时间,遇到外国人时一般不问:“现在几点了?”一位美国考察队员曾这样描述他们在极点举行垒球比赛的情形:“那只小小的垒球一会儿从今天飞到了昨天,一会儿又从昨天飞回今天。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主要介绍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极地地区的知识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
2.难点:极地地区的保护意义和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极地地区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资料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让学生对极地地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针对极地地区的特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寻找答案。
例如:“极地地区有哪些独特的自然环境特点?”、“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有哪些?”等。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一个关于极地地区的任务。
例如:制作极地地区的手抄报、PPT等。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极地地区的保护意义和措施,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保护极地环境的意识。
《极地地区》教案
《极地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2)掌握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3)了解我国在极地地区的研究和考察成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2)利用资料和数据,分析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3)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南极和北极的位置、特点及分布;2. 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极端寒冷的气温、降水稀少、风速大;3. 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冰川、海洋、陆地生态系统及动植物种类;4. 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可再生能源等;5. 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科学考察、资源开发、旅游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3)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地图、图片、资料、数据、视频等;2. 学具:笔记本、笔、小组合作讨论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极地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2)提问:“你们对极地地区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兴趣。
2. 教学新课:(1)讲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介绍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3)阐述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3. 课堂互动:(1)学生分享课前调查成果,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2)小组合作讨论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4. 案例分析:(1)介绍我国在极地地区的研究和考察成果;(2)分析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极地地区》教案(第1课时)
《极地地区》教案(第1课时)课标解读课标要求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该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用实例说明地理位置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内容分析本章内容包括“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二个部分。
通过这二个部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有哪些特殊性以及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教材同样介绍了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资源、能源、环境等问题,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树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不是初次学习国家地理,在此前的教学中已基本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具备了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和各种图表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阅历浅、知识面还不够宽等原因,看问题的层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故教学中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适度的启发性问题,让新知识构建于已有知识之上,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能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2.理解人类对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综合分析气候、水、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形成的区域自然环境特殊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识极地地区,初步形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以及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保护两极地区环境重要性的教学,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法制意识,使学生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难点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我国两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名称和位置。
3.理解人类对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意义,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设计理念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设计要体现探究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初一下册地理《极地地区》人教版教案两篇
初一下册地理《极地地区》人教版教案两篇极地地区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2.举例说出极地地区资源和矿产资源。
3.了解极地科考意义和我国主要考察站。
了解极地环境保护,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特殊的位置和独特的自然环境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感受企鹅和北极熊的生活环境。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极地地区,板书第五节极地地区(二)新课:以丁丁去极地考察为线索,让学生认识极地地区。
一、知识储备--认识极地地区1展示.南北极地区图,请同学们找出两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及周围的大洲和大洋。
(南极地区是指以南的地区,以为主,被哪三大洋包围,北极地区是指以北的地区,以为主,被哪三大洲包围,北极圈穿过世界最大的岛是)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是高纬度地带,接受的热量少,是地球上的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过渡:因为特殊的纬度位置使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更为独特,板书独特的自然环境二、极地探险——独特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被三大洲所包围,是北美洲到亚洲和欧洲的空中捷径。
酷寒,干燥,列风。
引导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仍有生命存在,说出最代表的动物是什么引导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周围被三大洲包围,受海洋的影响,气温比南极高,降水比南极多,风速比南极小。
5.用南北两极企鹅对话,总结.比较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用两个学生扮演模拟企鹅和北极熊的对话。
引导:从海陆差异,海拔高低分析南样自然环境的差异。
合作探究一: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南极地区为什么比北极地区气温更低把生成的答案让组长展示。
(提示:从海陆上看,南极以陆地为主,在地形上以高原为主,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过渡:因为极地区自然环境独特,所以在房屋设计上也与众不同,请同学们看极地地区的房屋。
合作探究二:看课本极地考察站建筑图分析南极考察站的房屋为什么这样设计1.房屋的墙板采用“夹心”式,中间是保温材料。
窗户较小,且多为双层玻璃,玻璃夹层间几乎为真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1)自学内容:冰雪覆盖的地区
自学目标:
1 学会根据要求对资料进行分析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 使学生学会判读极地投影图,并能根据两极地区的气温特征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
自学过程:
任务一. 冰雪覆盖的地区
(一)北极地区位于,是指北纬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的
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三洲的陆地和岛屿;
南极地区位于,是指南纬(),包括,以及周围的海洋。
(二)1.沿一条经线飞行,一直向北,能否回到出发点?说明什么问题?
2.沿一条纬线,一直向东(或西),能否回到原出发点?说明什么问题?
(三)1.假如你们现在站在北极点,请你们依次告诉同学们,你们的正前方应该是什么方向?
为什么?。
2.要建一座四面向南的房子,你认为可能吗?可将在那里?
(四)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什么方向?
2.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3.从极点上空俯视,观察所看到的经线和纬线是什么形状?
4.以极点为中心向外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表示的是什么线?
那些圆圈又表示的是什么线?
5.下图中,该图中心点是哪极?
C点位于A点的什么方向? B点位于C点的什么方向?
B点位于 A点的什么方向?
任务二.1.读课本北极图图10.1:
1)北极地区是指哪个范围?(用红笔描出北极圈)
2)北极点所在的是洋还是陆?什么洋?
3)北冰洋四周有哪几个洲环绕?
2.读课本南极图图10.2:
1)南极地区是指哪个范围?(用红笔描出南极圈)
2)南极点所在的是洋还是陆?什么洲?
3)南极洲四周有哪几个洋环绕?
3.完成以下题目:
1).极地地区是指纬度高于南北纬______度的区域;
2).北极地区中心的大洋是__________;
3).南极地区的大洲是____________;
4).环绕南极地区的三个大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思考问题:
①南极大陆与其他大陆在景观上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
②南极厚厚的冰雪覆盖层能给我们人类带来什么资源呢?
5、讨论:如果南极冰川全部融化,世界将会怎样?我们的生活是否会受到影响?
6. 读图:“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图” “南极洲年平均降水量图” ,参考课文内容回答:气温、降水、风速的概况,并总结极地的自然特征
7.读图10.5,比较南北极地区的气温差异,分析南极地区气候严寒的原因?
8、酷寒的气候对两极的动植物会产生哪些影响?极地生物怎样?
建构知网;
极地地区
冰雪覆盖的地区:
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
景观:
气候:
第十章极地地区学效检测
一、填空题
1南极洲几乎全部位于南极圈内,周围被_______洋、印度洋和______洋包围。
2离南极洲最近的是______洲。
3南极洲是世界各大洲中最高的一洲,平均海拔______米,陆面上冰层覆盖平均厚度 ________ 多米。
4七大洲中,______洲跨经度最多,______洲淡水资源储量最丰富。
5南极洲同北极地区一样,有极昼、极夜现象,在南极考察最好的时期是 ________ 期
6南极洲的生物资源也很丰富,著名的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选择题
7关于南极洲气候的正确叙述是 (
a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
b南极洲比北极降水丰富
c南极洲气候酷寒的主要原因是覆盖着很厚的冰层
d每年4~10月为南极的暖季
8下列关于南极洲自然地理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从南极洲任一位置来看,世界其他大洲均位于南部
b南极洲大陆被冰雪覆盖,没有裸露的地面
c世界气温最低的地区是南极洲
d南极大陆没有动物存在
9在南极洲考察的最好季节是北半球的 ( )
a夏季 b冬季 c秋季 d春季10关于南极洲的自然资源,不正确的叙述是 ( )
a南极的矿产资源只有是煤和铁
b南极周围海洋上的冰山有一万多立方千米,是可供人类利用的巨大水库
c企鹅是南极象征
d南极洲原始自然环境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11南极洲显著的自然景观是 ( )
a企鹅 b冰山 c考察站 d酷寒12中国南极中山站濒临的大洋是 ( )
a印度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太平洋13南美洲与南极洲之间隔着的海峡是()
a麦哲伦海峡 b霍尔木兹海
c白令海峡 d德雷克海峡
14关于北极地区在科研和考察叙述错误的( )
a.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
b.猎取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
c.有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
d.有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三、综合分析题
读南极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适当位置填注南极洲、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2)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最__________,是指__________度以南的广大地区,包括__________大陆,以及周围的__________,是一个__________的寒冷世界。
(3)南极地区素有“__________”之称。
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冰层的平均厚度达
__________多米。
(4)南极地区除严寒之外,降水少,风力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_______”和“__________”。
(5)A、B、C三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___;A点位于S的__________方向,C点位于北极点的__________方向,B点位于北京的__________方向;当A、B、C三地处于昼短夜长的时期,我国东部地区是一年中降水比较__________(多、少)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