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相见欢》

合集下载

相见欢的翻译和赏析

相见欢的翻译和赏析

相见欢的翻译和赏析相见欢的翻译和赏析相见欢是李煜的著名诗歌,那么对于相关的翻译和赏析大家都了解吗?下面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相见欢的翻译和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相见欢作者: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赏析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此词写作时期难定。

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相见欢》全词赏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相见欢》全词赏析

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全词赏析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释金陵:南京。

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簪缨:当时官僚贵州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收:收复国土。

倩:请。

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

译文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风吹泪过扬州。

背景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

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

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鉴赏古人登楼、登高,每多感慨。

王粲登楼,怀念故土。

杜甫登楼,感慨“万方多难”。

许浑登咸阳城西楼有“一上高城万里愁”之叹。

李商隐登安定城楼,有“欲回天地入扁舟”之感。

尽管各个时代的人遭际不同,所感各异,然而登楼抒感则是一致的。

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

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

秋天是冷落萧条的季节。

宋玉在《九辩》中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杜甫在《登高》中也说:“万里悲秋常作客。

”所以古人说“秋士多悲”。

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

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

“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

这种景物描写带有很浓厚的主观色彩。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朱敦儒就是带着浓厚的国亡家破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

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

下片忽由写景转到直言国事,似太突然。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四首笔记相见欢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四首笔记相见欢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四首笔记相见欢
《相见欢》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所作。

这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愁的诗词,被收录在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四首中。

词牌名为《相见欢》,这是一部具有大气风格的作品,作者非天夜翔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探讨了生命、时间、情感等主题,深入挖掘了离别的寂寞。

此词作于公元975年,词人被囚禁在汴京,词中以一个"独"字点出主人公内心的寂寞。

结拍的"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达了愁苦的滋味在心头萦绕无法倾诉排遣,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全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以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凄凉惨淡的心境。

此词反映了李煜的身世之感和亡国之痛,是他囚禁生活和亡国之痛的表达。

这首词是他登上西楼,望着月亮和梧桐树,感受到深深的寂寞和孤独离别之愁是剪不断、理还乱的,让人心乱如麻,在他的心头别有一番滋味。

这首词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和悲伤,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爱情的深情和思念,词中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深情和悲壮,也让人更加珍惜和热爱自己的生命和爱情。

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很高,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名篇。

2017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相见欢》

2017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相见欢》

2017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相见欢》导读:中考复习最忌心浮气躁,急于求成。

指导复习的教师,应给学生一种乐观、镇定、自信的精神面貌。

要扎扎实实地复习,一步一步地前进,下文为大家准备了2017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的内容。

【原文】作者: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翻译】相见欢全文翻译:独自一个人,无言迈上了西楼,月亮弯弯的像钩子,梧桐寂寞的立着,深深的庭院弥漫着秋天的气氛。

思绪啊,忘不掉,却又乱得整理不好,是离别吧,另有一种感觉洋溢在心底。

相见欢对照翻译: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独自一个人,无言迈上了西楼,月亮弯弯的像钩子,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梧桐寂寞的立着,深深的庭院弥漫着秋天的气氛。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思绪啊,忘不掉,却又乱得整理不好,是离别吧,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另有一种感觉洋溢在心底。

相见欢白话译文: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重点字词】[1]此词的词牌亦有作“乌夜啼”。

[2]谢:凋谢。

[3]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

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4]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5]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6]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7]离愁:指去国之愁。

[8]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同步练习题】1、本词作的作者是南唐亡国之君,史称,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2、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

初中教材必背篇目原文及理解性默写之《相见欢》

初中教材必背篇目原文及理解性默写之《相见欢》

初中教材必背篇目原文及理解性默写之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模拟实战练习
1.李煜在《相见欢》中以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的词句是:剪不断,理还乱。

2.李煜的《相见欢》中,以典型的季节意象描述环境透露情绪,用俯视的角度形象地描绘了萧瑟秋景的一句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3.李煜的《相见欢》中,以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藏的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的词句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4.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化无情之物为有情,抒发了感时伤世之情;李煜的《相见欢》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则化无形之情为有形,写出了亡国的哀思。

相见欢古诗赏析

相见欢古诗赏析

相见欢古诗赏析相见欢古诗赏析1遥思当日情浓,梦匆匆。

暗想低回何处伴征鸿。

含泪叹,言辞淡,冷心融。

《相见欢》又名《乌夜啼》相见的欢愉竟然会和乌鸦夜半啼哭的凄哀相同。

这个倒是千真万确,世间的事总是在好了一时后滑到了低谷,甚至是直接坠入深渊。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所谓的我们古人说的天理循环的道理。

一个声明极高、用了十数年堆起来的声望,可以被一时糊涂糟蹋成一个道貌岸然的小丑;一个决定命运的时刻本来满是希望,一段飞来的横祸,可能留给你只有愣神的份;一个有梦的、有能力的追梦的人,见到了世事百态堕落到了混世的地步;生活往往就是这样,一个好好的家,一些好好的人,一个美美的生活可能就会被命运设计出来的一个个突如其来、莫名其妙的闹剧破坏的残碎败落。

以前听人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还不信以为只有自己家才有。

在这难念的经念到我头疼得不行的时候,又听了些朋友的.故事,心里很不是滋味。

记得听人说过中国人的劣根,不担心自己家的牛死,就怕邻居家的牛不死。

我居然也是劣根很重,听了别人的苦,自己的负累居然觉得轻了。

想想其实也并非全然如此,有人和自己一样那不就是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沦落人,也算得上是一种知心,有了知心自己的心锁不就解开了许多。

正月十五刚刚过完,今年年过得早,这个时候离着开学还很远。

能在这个时候回来学校,心思不全然是学习的人大概都有他们自己的故事。

有个朋友很有志气,来自重山之中却思量着自己飞翔于四海九州之上。

背负着行囊,怀揣着梦想,独自到了四平小城,无家可归、流浪几日后才被特批回到寝室。

她做得一切为的只是给自己的梦做得真实加上些筹码。

哭笑过后,留给我的是对她的钦佩。

还有个朋友,含泪于破梦之刻,肩头担子重得千斤。

在人前却怎么也看不出她的苦楚,看到的最多也就是怀疑她家境的困难而已。

这样的人我称之为英雄,英雄不一定要经天纬地,英雄需要有一颗英雄的心。

对于第一个朋友我有的是惭愧,我游手好闲二十年还是没有变化,差不多成了啃老族。

对于第二个朋友,我有的还是惭愧,我怎么也没有她那份坚强。

相见欢原文翻译及赏析

相见欢原文翻译及赏析

相见欢原文翻译及赏析相见欢原文翻译及赏析《相见欢》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名篇,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这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

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相见欢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相见欢》译文及注释译文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相见欢》赏析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

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

相见欢原文翻译及赏析

相见欢原文翻译及赏析

相见欢原文翻译及赏析《相见欢》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名篇,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这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

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相见欢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相见欢》译文及注释译文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相见欢》赏析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

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

李煜的诗词《相见欢》原文和注释赏析

李煜的诗词《相见欢》原文和注释赏析

【导语】《相见欢》是李煜的名作,上阕极⾔寂寞之深,下阕极写离愁之重,凄婉⾄极,泣⼈泪下。

下⾯就和⼀起来欣赏下这⾸诗词,欢迎阅读! 《相见欢》 ⽆⾔独上西楼,⽉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般滋味在⼼头。

【译注】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乱如⿇的,正是离愁。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头,是另⼀种⽆可名状的痛苦。

①锁清秋:深深被秋⾊所笼罩。

清秋,⼀作深秋。

②剪,⼀作翦。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般:另有⼀种意味。

别是,⼀作别有。

【赏析】 “⽆⾔独上西楼”句,叙事直起,将⼈物引⼊画⾯,“⽆⾔”⼆字活画出词⼈的愁苦神态;“独上”⼆字勾勒出作者孤⾝登楼的⾝影。

“⽉如钩”以环境烘托⼈物的凄凉处境,似乎不带任何感情,⼜似乎带有千愁万绪。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叶稀稀疏疏,在秋风中瑟缩,词⼈不禁“寂寞”情⽣。

然⽽,“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也要被“锁”于这⾼墙深院之中。

⽽“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还有落魄的⼈、孤寂的⼼、思乡的情、亡国的恨……此景此情,⽤⼀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离愁的滋味,词⼈已经尝尽,它“剪不断,理还乱”。

这种离愁,是追忆荣华富贵的⽣活时的惆怅,是思恋故国家园时的伤感,是失去帝王江⼭后的悔恨。

它像丝⼀样缠绕在⼼头,然⽽,丝可以剪断,可以理清,⽽这愁却终究⽆法排遣。

这是⼀种难以⾔说的滋味,它积压在⼼头,能真切感受到,却说不明道不破——“别是⼀般滋味在⼼头。

”“别是”⼆字极佳,昔⽇⼀国之主,今⽇阶下之囚,⼼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词⼈⾃⼰也难以说清,只得默默承受,⽆⾔独上西楼…… 沈际飞《草堂诗余续集》“七情所⾄,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

破之浅,不破之深。

‘别是⼀般滋味在⼼头’句妙。

” 刘永济《词论》:“纯作情语,⽐托情景中为难⼯也。

此类佳者,如:李后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般滋味在⼼头。

” 扩展阅读:李煜的⼈物简介 李煜(937年—978年),初名从嘉,字重光,璟第六⼦,九六⼀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

相见欢注释

相见欢注释

相见欢注释
《相见欢》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爱情诗。

全诗情感真挚,表现了作者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爱人的眷恋。

下面是《相见欢》的注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凌:高耸;绝顶:山峰的顶端。

意为一旦登上山顶,俯瞰万物,所有的山峰都变得微不足道。

顾而九十年,往事已成空。

【注】顾:回顾,怀念;已成空:已经过去了。

意为虽然想起了久远的往事,但已如过眼云烟,化为乌有。

狂风梳拂颜,美人独倚门。

【注】狂风:猛烈的风;梳拂:吹拂。

意为狂风吹拂着作者的面颊,而美人独自倚在门边。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晚来:天快黑了;欲雪:将要下雪;无:空杯。

意为天快要下雪,能喝一杯空杯之酒吗?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山峰之巅的向往和对爱人的眷恋之情,情感真挚,形象生动。

这首诗被广泛传颂,成为唐代爱情诗中的经典之作。

- 1 -。

相见欢 重点

相见欢 重点

滋 味
还秋 乱
西 楼



《独上西楼》音乐欣赏
写 亡国前耿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 作 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南唐亡国
降宋后,李煜被幽禁在汴京的一座深
背 院小楼中,过着终日以泪洗面的凄凉
日子。 《相见欢》写的就是这

种 囚禁生活的愁苦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 梧桐深院锁清秋。
写庭院中的清幽景色。渲染了一种孤寂凄凉 的环境气氛,表现出词人幽囚生活的寂寞和 愁苦。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 般滋味在心头。
抒发诗人的亡国哀思。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 深院锁清秋。
1、这首词的上下阙写景简而有序。 分析一下。
“月如钩”写仰望之景。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写俯视之景。
很有层次感
1、赏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无言”二字极写愁绪之重, 重到无法言表;“独”字尽显孤独 之感;“月如钩”既点明了时间,也抒
人生中最高的位置,他坐上了,最大的权 力,他拥有过,最美的回忆,他拥有过, 然而,人生中最深的痛,他承受过,最大 的屈辱,他体味过。
主 题 探 究
本首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 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词人心头无法解脱的愁 苦之情。
别是剪深寂月无
有离不院寞如言
一愁断锁梧钩独
番 理清桐 上
发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寂寞梧 桐深院锁清秋”
“寂寞”——是传神之笔,寂寞的是词人,
而非梧桐,作者移情于物,表达了他 寂寞难耐,以及那无尽的悲愁。
“锁”——传神之笔,被锁的是词人,而
不是清冷的秋天,作者移情于物,表达 他无尽的悲愁。

初中语文必学古诗《相见欢》全景赏析

初中语文必学古诗《相见欢》全景赏析

初中语文必学古诗《相见欢》全景赏析
《相见欢》五代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译文: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赏析:
①思想感情:情景交融,既写了庭院中清的幽景色,又写了诗人失去自由,囚禁生活的孤凄悲凉,亡国之痛和离家之愁。

无言和独上,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喻的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②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用“麻丝”来比喻“离愁”,化抽象为形象,含蓄的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情景交融,写了诗人诗人失去自由,囚禁生活的孤凄悲凉,亡国之痛和离家之愁。

相见欢知识点总结

相见欢知识点总结

相见欢知识点总结1. 相见欢的起源与历史发展相见欢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见欢最早源自于古代诗歌形式中的辞赋,当时诗人常常通过写人离别离情怀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到了唐代,相见欢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体裁,被列入唐诗五大题材之一。

在唐代的诗歌中,相见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诗人们表达离别之情的主要方式之一。

之后,相见欢在宋代、元代等朝代中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影响力。

2. 相见欢的形式特点相见欢在形式上有着一定的特点。

首先,相见欢多为五言古诗或七言古诗。

其次,相见欢常常通过写人的离别情感来表达诗人的思绪与感受。

诗人常常运用对比手法,通过描述诗人与离别对象相见时的情景,来表达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最后,相见欢在意境与情感上多以忧伤、哀怨之情为主,通过抒发离别之情来寄托诗人自身的情感。

3. 相见欢的代表作品在古代诗歌中,相见欢的代表作品数不胜数,其中不乏名家作品。

比如李白的《暮江吟》、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等。

这些作品不仅在形式上符合相见欢的特点,而且在意境和情感上也表现出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真挚表达,成为了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4. 相见欢的现代表现虽然相见欢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但是它在现代文学中依然有着较高的影响。

许多现代诗人在创作中仍然保留了相见欢的形式特点,并且在表达离别情感的过程中,也常常运用到对比手法与细腻的情感表达。

相见欢的形式与主题在现代诗歌中得到了巧妙的发扬,成为了现代诗歌中的重要题材之一。

以上便是对相见欢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相见欢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形式之一,无论是在形式、内容还是情感表达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在今后的学习与创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深入了解相见欢的特点与代表作品,来提升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理解与认识,为未来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与启发。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解析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解析版)

《相见欢》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古人登楼、登高,每多感慨。

王粲登楼,怀念故土。

杜甫登楼,感慨“万方多难”。

许浑登咸阳城西楼有“一上高城万里愁”之叹。

李商隐登安定城楼,有“欲回天地入扁舟”之感。

尽管各个时代的诗人遭际不同,所感各异,然而登楼抒感则是一致的。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词是作者朱敦儒南渡后登金陵城上西楼眺远时所作,面向波涛滚滚的长江,观览江面变化,远眺城外景色的胜地。

作者朱敦儒有什么感受呢?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

二、目标目标:1.了解词的大意,体会词作写景抒情的手法。

2.结合词作的写作背景,体会词中蕴含的情感。

3.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重点: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的情感。

难点:品味本次语言和体会诗词意境。

三、原文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四、注释《相见欢》选自《樵歌校注》卷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相见欢:词牌名。

金陵:南京。

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簪缨:代指达官显贵。

簪和缨都是古代贵族的帽饰。

缨,帽带。

收:收复国土。

倩:请人代自己做。

扬州:即今江苏扬州,当时为南宋抗击金兵的前线。

五、词意在金陵城里独自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万里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请与我一同悲伤的风把我的泪吹到扬州吧。

六、赏析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古人说“秋士多悲”。

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

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

这种景物描写带有很浓厚的主观色彩。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朱敦儒就是带着浓厚的国破家亡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

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

24、相见欢

24、相见欢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翻译】
独自登上金陵西门上的城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看着这万里长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因金人侵占,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

【文意理解】
《相见欢》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

【词语解释】
相见欢,词牌名。

朱敦儒,字希真,洛阳(今属河南)人,宋代词人。

金陵:古城名,即今江苏南京。

簪缨:代指达官显贵。

簪和缨都是古代贵族的帽饰。

缨,帽带。

倩:请人代自己做。

扬州:今属江苏。

【理解性默写】
1、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2、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中原乱,簪樱散,几时收?
3、朱敦儒的《相见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的诗句是: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考试真题】无。

《相见欢》译文注释及赏析

《相见欢》译文注释及赏析

《相见欢》译文注释及赏析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五代: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一般一作:一番)译文及注释译文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注释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清秋,一作深秋。

剪,一作翦。

离愁:指去国之愁。

别是一般:另有一种意味。

别是,一作别有。

赏析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

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

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