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市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合集下载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土壤是地球的外壳层之一,是地球化学作用的产物,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中含有各种元素,包括重金属元素。

重金属元素是土壤中的一类重要物质,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一、土壤重金属的来源重金属元素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元素,包括镉、铬、铜、镍、铅、锌等。

它们在土壤中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

重金属元素是地壳中的一种常见元素,含量较高。

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和风化作用等都会释放大量的重金属元素,进入土壤中。

人类活动也是土壤中重金属的重要来源。

工业生产、矿山开采、废弃物处理以及农业生产等,都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不同程度的释放,从而污染土壤。

二、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不同地区的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有所不同,主要受到地质背景、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工业区、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以及农业生产密集的地区,其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背景影响:不同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会直接影响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富含铅、锌等重金属的地质构造区,其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也较高。

2. 工业和矿业活动影响:工业区和矿区是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地区,因为工业生产和矿山开采会释放大量的重金属到土壤中,导致土壤污染。

3. 农业活动影响: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产品中含有重金属元素,过度使用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升高,造成土壤污染。

三、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对土壤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1. 生态风险评价的内容①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分析和评价: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检测和分析,评价其含量是否超出了国家相关标准。

②土壤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过程:分析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去向和迁移转化过程,评价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土壤中重金属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物质,它们来自于各种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和排放,以及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人为活动,对土壤环境和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重金属的来源土壤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废气和废水的排放。

工业生产中,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中含有重金属元素,它们通过排放进入土壤中积累。

(2)固体废弃物的填埋。

各种工业固体废弃物中也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如果不得当处理,会使其中的重金属渗透到土壤中。

(3)农业生产。

在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等农业用品中含有重金属元素,它们会通过施用进入土壤。

(4)交通运输。

车辆的尾气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元素,这些元素会随着尘土沉积到土壤中。

土壤中的重金属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性,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地质因素。

地质构造、岩性和矿物成分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2)人为活动。

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人为活动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起到了推动作用。

(3)土壤性质。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和保持能力不同,因此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也存在差异。

3. 重金属的迁移与转化土壤中的重金属存在于不同的态势之中,它们可能以游离态、络合态、沉淀态、结合态等形式存在,而这些态势的变化对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重金属的迁移和转化受土壤理化性质和环境条件的制约,不同重金属元素间也存在竞争吸附、共沉淀等现象,这些过程影响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垂向和纵向迁移。

1. 生态风险的评价指标生态风险是指某种化学物质在自然环境中对生物体和生态系统造成潜在危害的可能性,评价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指标:(1)土壤重金属含量。

这是最基本的评价指标,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直接影响到其对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2)生态毒性效应。

重金属对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的毒性效应对土壤生态系统有一定的影响。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随着工业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重金属污染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重金属对人体和生物的危害性已经引起人们的越来越多的关注。

土壤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重金属污染的威胁。

因此,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土壤性质: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粘粒含量等对其吸附重金属的能力有着较大的影响。

酸性土壤和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土壤会使重金属更易被吸附。

2.污染源: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与污染源的距离、污染源类型、排放强度、污染物在空气、水、土壤等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等因素有关。

3.降水:降水中含有的重金属会随着降水的作用而进入土壤,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

4.土地利用方式: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有着不同的影响。

比如,工业用地和矿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较高。

1.重金属分布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在同一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不同类型的土壤,在重金属分布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2.重金属分布呈现明显的时空动态性。

在同一地区,土壤中不同重金属的含量及其空间分布随着时间发生着变化。

3.重金属在土壤剖面中的含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同一地区,土壤表层的重金属含量明显比深层高。

二、生态风险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均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价就变得尤为重要。

生态风险评价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方法,包括风险鉴定、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三个环节。

其中,风险鉴定是首要步骤,主要是确定重金属的种类、来源、分布等信息;风险评价则是根据已知信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程度,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性;风险管理则是制定相应的对策,减少土壤重金属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三、结论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对于土壤环境的保护和人类健康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不同的污染源和土地利用方式,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加强监测和调查,实现精准施策,将有助于有效地减少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风险。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土壤中的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价是土壤环境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重金属是指相对密度大于5的金属元素,如铅、锌、镉等。

由于工业发展、人类活动以及农药使用等原因,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逐渐累积,对土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风险。

土壤中的重金属分布特征可以通过采集不同地点的土壤样品,并进行化学分析来研究。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发现,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分布不均匀,呈现出局部污染和点源污染的特征。

一般来说,重金属含量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工业区、交通路段和农业用药区等。

土壤重金属的分布还与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式也对其生态风险评价起到重要作用。

重金属主要以可溶态、活性态和吸附态存在。

可溶态和活性态的重金属容易被植物吸收并富集在其体内,进而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类。

土壤中重金属的吸附态则对其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

针对土壤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可以通过综合考虑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存在形态、迁移性以及植物吸收等因素进行分析。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毒性特征值、生态风险指数、健康风险值等。

毒性特征值是描述土壤中重金属毒性效应的指标,生态风险指数则综合考虑了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迁移性和生态影响等因素,可以用于评价土壤重金属对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

在进行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时,还应考虑不同土壤类型、地区以及不同种类农作物对重金属的适应性和累积能力。

不同重金属对植物的毒性效应也有所差异,因此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评价,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保护土壤环境和人类健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土壤重金属是指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危害的金属元素,如铬、镉、铅、汞等。

它们是由于人类活动,如工业排放、农业施肥和化学品使用等,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增加,从而对土壤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污染。

研究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1. 地理分布土壤重金属的分布受地理因素的影响较大,一般来说,工业和交通密集地区的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而远离人类活动的自然环境中土壤重金属含量较低。

在世界范围内,欧洲、东亚和北美洲等地区的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而南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区的土壤重金属含量相对较低。

2. 土壤类型不同类型的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不同,因此其重金属含量也会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较强,而粘土含量高的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较弱。

富含有机质和粘土的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较高。

3. 人类活动影响人类活动是导致土壤重金属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工业排放、农业施肥和化学品使用等都会导致土壤重金属的积累。

特别是在工业和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地区,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往往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二、生态风险评价1. 生物毒性土壤重金属对土壤生物的毒性是造成生态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

重金属通过作用在土壤微生物和植物根系上,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甚至对其造成伤害。

一些重金属如镉和铅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造成较大影响,而对植物的毒性作用也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2. 土壤质量土壤重金属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也是生态风险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重金属的积累会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降低土壤的肥力和产量,严重影响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作物的生长。

3. 生态系统稳定性土壤重金属的积累也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它可能破坏土壤-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尤其是在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土壤重金属的积累会给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危害。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土壤重金属是指土壤中的铅(Pb)、镉(Cd)、铬(Cr)、镍(Ni)、汞(Hg)等元素,它们在土壤中的富集和分布对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重金属的存在来源主要有天然源和人为源两个方面。

天然源包括岩石风化、土壤堆积等过程,人为源则包括工业、农业、交通等活动所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固体等。

土壤重金属的富集和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

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存在着空间上的差异。

重金属元素的富集主要集中在工业和城市地区,这是因为这些地区的工业废气和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通过排放进入土壤中。

土壤重金属的分布还受到地形和土壤类型等因素的影响。

重金属元素在坡地和山区的分布比平原区域更为集中,而黄土和砂质土等土壤类型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能力较差,容易导致重金属的富集。

不同的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分布也存在差异,这与其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过程有关。

土壤重金属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重金属的富集可能会对土壤微生物和植物造成毒害作用,影响土壤的肥力和生态功能。

重金属元素可以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进入人体,在一定浓度下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还可能引发土壤污染,造成土壤的长期不可恢复性破坏,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评价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需要进行定量和定性的风险评价。

定量评价包括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性评估和生态风险指数的计算等,其目的是确定重金属对生态系统的危害程度和潜在风险。

定性评价则通过现场调查、实验研究和模型模拟等方法,综合考虑土壤环境因子、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土壤重金属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

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与土壤类型、地形和污染源的分布有关,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土壤毒性、食物链传递和土壤污染等方面。

在评价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时,需要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以确定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主要受土壤类型、地质背景和人类活动影响。

一般而言,重金属的分布具有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异性。

空间上,土壤重金属分布呈现较强的区域差异。

地质背景不同,重金属含量也不同,如铅在夏季较多分布于黄土区,镉在山地较多。

时间上,土壤重金属分布可因气候、土壤属性和人类活动而改变。

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是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评估。

常用的评价方法有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和实际生态风险评价。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是指通过评估重金属含量与生态风险标准之间的关系,预测重金属对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

实际生态风险评价是指通过实际采集土壤样品,测定重金属含量,并结合生物有效性评价,评估重金属对生态环境的实际风险。

生态风险评价主要通过生态风险指数(ERI)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P-ERI)来评估。

生态风险指数是通过将土壤重金属含量与环境质量标准进行比较计算得到,可以对土壤中不同重金属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量化评估。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是通过将土壤重金属含量与生态风险标准进行比较计算得到,主要用于预测土壤中潜在的生态风险。

基于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应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重金属污染防控,以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常用的措施包括土壤修复、环境监测和合理利用土壤资源等。

土壤修复是指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措施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环境监测是指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和分布进行定期检测,及时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控。

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是指在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中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壤,避免重金属的进一步污染。

总之,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评价是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和分布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实现可持续发展。

江都市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江都市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样品装在布袋中经日光干燥后 , 剔除样品中植 物根系 、有机残渣以及可 见侵入体 , 用木质工具碾 碎 , 并用玛瑙研钵研磨至 160目 ~ 200目 。 土壤样 品常规理化 性状分 析参照 《土壤农 业化学 分析方 法 》。土壤中全量铬 、锌 、铜 、铅采用 X 荧光法 , 全量 汞 、砷采用原子荧光法 , 全量镉采用原子吸收石墨炉 法 。运用重复样和标准样监控样品分析质量水平 。
化布置采样点 , 并根据具体地形情况 、土地利用 、覆 盖状况以及土壤等选择最佳采样位置 , 在每个采样 点位 50m ~ 100m 范围内选择采集 5 个以上子样组 成 1个混合样品 , 采样深度为 0cm ~ 20cm , 用竹勺采 集地表至 20cm 深处的土柱 , 每个土壤样品原始重 量大于 1kg, 装 入 统一 的布 袋 中 。 实地 采 样 使用 GPS在多个子样点的中心位置定点 。样品采集过程 中 , 将样品的点位 、类型等各种特征用代码和简明文 字记录于统一标准化的土壤地球化学采样记录卡 , 共采集土壤样品 1 282件 。 2. 2 样 品处 理与 分析 方法
行分级 (表 1)。
表 1 基于污染指数的土壤质量分级
指数范围 P≤0. 7 0. 7 <P≤ 1 1 <P≤ 2 2 <P≤3 P >3
质量分级 清洁
尚清洁 轻污染 中度污染 严重污染
4 结果与讨论
4. 1 江都 市土 壤重 金属 含量 分布 表 2数据显示 , 江都市土壤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
别 为 :砷 7.3mg /kg, 镉 0.16mg /kg, 铬 73mg /kg, 铜 24mg /kg, 汞 0.14m g /kg, 镍 29.10mg /kg, 铅 25.6m g /kg, 锌 77m g /kg。变异系数反映了总体样本中各采样点平 均变异程度 , 土壤中镉 、汞 、锌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大, 分 别为 0.64、0.77、1, 表明土壤中镉 、汞 、锌含量空间分布 不均匀 ,局部存在点源污染 , 有外源物质进入所致 , 而 土壤中砷、铬 、铜 、镍 、铅的变异系数小于 0.5, 含量分布 较为均匀。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土壤是地球上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其质量状况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的健康和人类的生活。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土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污染,其中重金属污染是比较严重的问题之一。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一、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及分布特征重金属是一类密度较大的金属元素,具有一定的毒性和生物累积性。

在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交通运输等人类活动。

大气降尘和水体渗漏也是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

土壤中常见的重金属主要包括铅(Pb)、镉(Cd)、铬(Cr)、汞(Hg)、镍(Ni)、锰(Mn)等。

这些重金属对土壤生态系统和生物链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

一般来说,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分布受到土壤类型、pH值、有机质含量等因素的影响。

在不同的土壤类型中,重金属的含量会有所不同。

在耕作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相对较低,而在工业区附近的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会明显增加。

土壤的pH值也会影响重金属的分布。

一般来说,土壤的pH值越低,重金属的含量越高,因为酸性条件有利于重金属的溶解和释放。

而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对重金属的固定和迁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通常能够更好地固定重金属,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土壤重金属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土壤中的重金属对生态环境有多种影响。

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生长和活动产生影响,导致土壤生态系统的紊乱。

重金属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严重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重金属还具有一定的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特性,导致食物链中的生物不断受到重金属的累积,最终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

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他们发现,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会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降低土壤养分的有效性,阻碍土壤中的化学循环和生物循环过程。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重金属污染是指在自然界中,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超过环境容许值,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现象。

重金属通常指的是具有相对较大原子质量和较高密度的金属元素,如铅(Pb)、镉(Cd)、汞(Hg)、铬(Cr)等。

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土壤来源是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岩石、矿石和土壤类型中含有不同的重金属元素,从而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差异。

气候条件对重金属分布也具有一定影响。

气候因素如降水量、温度和湿度等,会影响土壤中的重金属迁移和转化过程。

降水过程中的酸雨可促进重金属的释放与迁移。

人类活动也是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原因。

工业活动、农药使用、废弃物处理等都会导致重金属进入土壤中并积累。

土壤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是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系统健康和人体健康造成的风险程度。

生态风险评价通常是通过分析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和生物有效性来进行的。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生物积累系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等。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是通过比较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与环境质量标准,评估其对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

生物积累系数是指重金属在生物体内的积累程度,可用于评估重金属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是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和生物积累系数的综合评价指标,可用于评估土壤重金属对生态系统的整体风险。

生态风险评价的结果可用于制定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措施和环境管理政策。

对于重金属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可以采取土壤修复技术、合理利用农田和建设用地等措施,减少重金属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了解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以及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是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的重要基础。

通过科学评估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可以有效采取措施防止土壤重金属污染带来的环境和健康问题。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重金属是指相对密度大于5g/cm3的金属元素,如铅(Pb)、铬(Cr)、镉(Cd)、汞(Hg)等。

在自然界中,重金属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其分布特征与土壤类型、地质特征、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地域差异:不同地区的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受地质背景和气候条件的影响。

一般来说,地壳中重金属含量高的地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也较高。

2.土壤类型差异:不同土壤类型对重金属的吸附和释放能力不同,从而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差异。

粘土矿物对重金属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减少重金属的迁移和扩散;而砂土和砾石土则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较弱,容易导致重金属的富集。

3.人类活动影响:人类活动(如农业、工业、交通等)是重金属在土壤中的重要来源。

大量利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以及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会使得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加。

交通流量大的地区,道路上机动车尾气中的重金属会沉积在土壤中。

土壤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是评估土壤重金属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重金属含量、生物有效性、迁移性和毒性等。

通过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分析,可以了解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

通常以国家土壤质量标准为参考,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进行比较和评价,判断是否超过了安全标准。

生物有效性是评价土壤中重金属对生物(包括植物和动物)的毒性的重要指标。

通过测定土壤中重金属的易交换态和可溶态含量,可以评估其对植物的吸收和转移能力,以及生物累积的潜力。

重金属的迁移性是评价其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潜在影响的指标。

迁移性较高的重金属可以随降水和地下水流动而迁移至水体中,从而对水生生物产生毒害。

重金属的毒性评价通常通过生物监测和毒性试验来进行。

通过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样本(如植物、动物)进行采样和分析,可以评估重金属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土壤重金属是指在土壤中含量较高的一类金属元素,包括铅(Pb)、铬(Cr)、镉(Cd)、汞(Hg)等。

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与地质、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

本文将描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并对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价。

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受到地质背景的影响。

不同地质背景的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

含有火山岩的地区土壤中铜(Cu)、锌(Zn)等重金属的含量会相对较高;而含有石灰岩的地区土壤中铅(Pb)含量较高。

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还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

降雨量多的地区,重金属更容易被淋溶,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相对较低;而干旱地区则相反。

人类活动也是导致土壤重金属含量升高的重要原因。

工业生产、农业施肥、垃圾填埋等活动都可能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

工业活动中的废水、废气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排放到土壤中会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

农业施肥中使用的化肥中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积累。

垃圾填埋场中的废弃物中含有重金属,随着时间的推移,废物中的重金属会渗入土壤中。

土壤中重金属的超标含量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形成生态风险。

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产生毒性效应。

重金属进入土壤后,容易与土壤中的粘土、有机质等物质结合,从而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减缓其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

如果土壤中的重金属超过一定的阈值,则会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超标的重金属会累积在植物和动物体内,通过食物链传递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评估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对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评估方法包括土壤样品采集与分析、污染指数计算和风险评价等。

通过采集不同区域的土壤样品,并对样品中重金属元素进行测定,可以评估土壤重金属的水平。

然后,通过计算污染指数,可以评估土壤的污染程度。

结合环境因素和人类活动情况,进行风险评价,确定生态风险的程度。

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与地质背景、气候和人类活动有关。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土壤重金属是指在自然界中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土壤中富集的一类金属元素,包括镉、铬、铅、汞等。

这些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积累不仅对农作物生长和土壤生态系统造成威胁,还会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当前环境科学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土壤生态环境的重视,对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也日益增多。

通过深入研究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分布特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可以更好地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和影响范围,为环境保护和土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旨在探讨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为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情况,评估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风险程度。

具体来说,通过对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分布特征和生态影响进行系统研究,可以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通过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和案例分析,可以深入分析不同地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状况,预测可能造成的生态灾害,为应对和防范重金属污染提供科学支持。

总体上,研究目的旨在全面了解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评估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风险,为土壤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1.3 研究意义土壤重金属是目前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对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究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分布特征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合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对其进行科学评估。

通过深入研究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可以为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提供重要依据。

本研究将重点关注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案例分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实证支持和参考。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是指相对密度大于4.5g/cm3的金属元素,其中包括镉、铬、铅、汞、铜、锌等元素。

它们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因此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通过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进行系统性分析,旨在为土壤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一、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其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

这些废水和废气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放到土壤中,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积累。

2. 农药和化肥使用过量或过于频繁的农药和化肥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尤其是含有镉、铅等元素的农药和化肥更容易引起土壤重金属的污染。

3. 人类活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也会造成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如燃煤、焚烧垃圾、废水排放等。

1. 地域分布差异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在不同地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一般来说,工业发达地区和城市周边地区的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而农村地区和远离工业区的地区的土壤重金属含量相对较低。

2. 垂直分布差异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表层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深层土壤中的含量。

3. 形态分布差异土壤中的重金属存在不同的形态,包括可交换态、结合态和残渣态等。

其中可交换态和结合态的重金属对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具有较大的毒害性,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形态。

1. 毒性评价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毒性进行评价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毒性和植物毒性进行研究,可以评估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毒害性。

2. 污染程度评价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可以根据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和环境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判断土壤是否受到了重金属的污染。

3. 生态风险评估通过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生物毒性和污染程度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对土壤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土壤重金属是指在土壤中含量较高且对生物具有一定毒性的金属元素。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土壤中常见的重金属元素包括铅(Pb)、镉(Cd)、汞(Hg)、铬(Cr)、铜(Cu)、锌(Zn)和镍(Ni)等。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主要受土壤类型、地质背景、气候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煤矿地区、工业区和农业区的土壤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

工业区附近的土壤常常受到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污染,含有较高的重金属元素。

农业地区的土壤也容易受到农药和化肥的影响,导致土壤重金属含量升高。

不同的土壤类型对重金属的吸附和释放有着不同的特点。

一般来说,粘土质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较强,容易使其固定在土壤中,而沙质土壤则较为透水,重金属较容易溶解并迁移至地下水系统。

土壤重金属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威胁。

高浓度的重金属会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阻碍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循环。

土壤重金属还可能通过土壤-植物-动物食物链的途径进入人体,导致慢性中毒等健康问题。

评价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是必要的,可以有效指导土壤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常用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包括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和实际风险评价。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是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和分析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评估潜在的风险程度。

实际风险评价则是在潜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考虑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迁移和转化,结合场地的实际环境条件来评估实际的风险程度。

为了减少土壤重金属的分布和生态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方面,应当加强对工业废水和废气的处理,减少重金属的排放。

农业生产中应避免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以减少农业区土壤重金属的积累。

需要加强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恢复受污染土壤的生态功能。

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评价对于土壤环境的保护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加强监测和管理,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有效减少土壤重金属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威胁。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土壤中的重金属是指相对密度大于5g/cm3且具有较高的毒性和生物积累性的金属元素。

它们通常由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引起,如采矿、工业排放、农业施肥等。

重金属的存在对土壤和植被的健康有害,因此对其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的评价就显得至关重要。

土壤重金属的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质特征、气象条件、土壤类型和人类活动等。

一般来说,地质条件是土壤中重金属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

富含矿产资源的地区通常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较高,如铅锌矿区、铜镍矿区等。

气候条件也对土壤重金属分布起着一定的影响。

降水量多的地区容易造成土壤中重金属的淋溶和迁移,从而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

土壤类型也是影响重金属分布的重要因素,不同类型的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不同,从而影响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

土壤中重金属的存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它们不仅会导致土壤污染,还会通过植物的吸收进入食物链,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对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可以为环境保护和土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风险评价是指通过对环境中污染物的分布、转化和生物有效性等特征进行综合评估,评价其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健康的影响程度。

对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重金属的来源与分布特征分析首先需要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通过采集样品进行分析,了解土壤中重金属的类型、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从而为后续的评价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2)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分析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过程是生态风险评价的关键环节。

需要分析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迁移规律和生物有效性,了解其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3)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建立根据前期分析结果,建立适合本地区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的模型。

常用的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包括美国环保署的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和荷兰的地球化学生态风险评价模型等。

通过模型的建立,可以对土壤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土壤中的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风险评价一直是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重金属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但过量的重金属含量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1. 重金属的分布特征:重金属的分布主要受到土壤来源、土壤性质、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分布具有以下特征:- 垂直分布:重金属通常以深度渐减的趋势存在于土壤中,表层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较高,随着深度增加逐渐降低。

- 水平分布:重金属的分布通常呈现高度异质性,后果受到土地利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大。

- 空间变异:重金属在不同的土壤质地、土壤类型和地理区域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异。

2. 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是评估重金属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生物有效性评估、污染程度评价和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等。

- 生物有效性评估:通过测定土壤中重金属的可溶态、交换态和胶结态等形态,评估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生物有效性高的重金属更容易吸收到植物体内,对生态系统产生潜在影响。

- 污染程度评价:通过测定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与环境质量标准相比较,判断土壤的污染程度。

超过环境质量标准的土壤被认为是污染土壤,可能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 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综合考虑重金属的毒性效应和环境因子的影响,建立生态风险评价模型,评估重金属对生态系统的风险程度。

3. 影响土壤重金属分布和生态风险的因素:- 土壤来源: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与土壤来源密切相关,沉积土壤通常含有更高的重金属含量。

- 土壤性质: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pH值等因素都会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分布和迁移行为。

- 人类活动:冶炼、工矿企业排放、农药和化肥使用等人类活动都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超标。

- 植物吸收:植物对重金属有不同的吸收和累积能力,不同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程度也不同,其中有些植物可以通过吸收重金属净化土壤。

了解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以及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风险评价是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内容。

土壤和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土壤和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土壤和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随着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土壤和河流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重金属污染不仅严重损害了自然生态系统,同时也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巨大威胁。

因此,对土壤和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需要了解重金属的概念。

重金属是指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金属元素,具有较强的化学活性。

常见的重金属包括铅、汞、镉、铬、锰、铜、锌等,它们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具有不良影响。

土壤和河流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废弃物和排放物: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排放物中含有大量重金属,不加处理直接排放到土壤和河流中会严重污染。

2. 垃圾堆填和焚烧:垃圾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经过堆填或焚烧后,有可能进入土壤和河流中。

3. 农业活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中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长期施用会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增加,进而污染水环境。

而土壤和河流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毒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重金属可以残留在植物、动物和人的体内,对健康产生危害;另一方面,重金属可以通过水循环和食物链传递,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因此,对土壤和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采样分析法:通过采样分析,了解土壤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种类和含量,从而确定污染程度。

2. 生物监测法:通过监测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反映土壤和水中的重金属含量变化,评估环境质量状况。

3. 模型预测法:利用数学模型预测未来的土壤和水环境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总的来说,土壤和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都产生了严重威胁。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遏制重金属污染的进一步扩散和蔓延。

同时,对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也是非常必要的,只有了解污染现状,才能针对性地制定环境保护措施,保障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是土壤环境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可以反映土壤污染的程度和范围,进而评价其对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

本文将从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重金属来源及环境风险评价三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讨论。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是指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及其含量的变化规律。

研究表明,土壤重金属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质条件、人类活动、气候等。

通常情况下,重金属的含量呈现一定的空间差异性,存在明显的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

点源污染主要指以工矿企业和农业生产为主要源头的重金属排放,导致周围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偏高。

在工矿区周边,土壤中的铅、锌、铜等重金属含量通常较高。

而非点源污染则主要指由于大气沉降和水土流失等过程导致的重金属污染,其分布相对均匀,但含量较低。

除了空间差异性外,土壤重金属的含量还存在时间和土层差异。

一般来说,土壤表层的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而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重金属含量逐渐降低。

这与重金属主要富集在土壤的上方几十厘米和主要被植物吸收有关。

二、重金属来源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包括人为排放和自然来源两类。

人为排放主要来自于工矿企业、交通道路、农业生产等活动。

工矿企业以重金属元素作为原料或燃料,其废水、废气、废渣等中含有较高的重金属含量,直接或间接排放到土壤中。

交通道路上的车辆尾气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元素,通过大气沉降的方式进入土壤。

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畜禽粪污等含有重金属元素,施用过量或不当的情况下,会导致土壤重金属含量增加。

自然来源主要指地壳中的重金属元素通过自然过程进入土壤。

地壳中的重金属元素经过风化、水侵蚀、沉积等过程,进入土壤中。

大气中含有的重金属元素也通过降雨、雾霾等方式输送到土壤中。

三、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风险评价是根据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和潜在生态效应,对土壤重金属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评价。

一般采用的方法包括有毒性评价模型、生态风险指数等。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土壤中的重金属是指相对于大气、水体和水生生物而言,存在于土壤中相对较高的含量的金属元素,如铅(Pb)、锌(Zn)、铜(Cu)、铬(Cr)、镉(Cd)、汞(Hg)等。

重金属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元素,在过去总体来说没有过多的研究。

但随着人类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的重金属被排放到土壤中,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普遍升高,从而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

全球范围内,重金属的分布形式是有差别的。

大气沉降、地表径流及淋滤等都是造成土壤中重金属分布变异的主要因素。

然而,在所有环境中,城市和工业区是重金属含量最高的区域之一。

矿区、固体废物堆场、交通岛、排放源和化工厂是潜在严重的重金属接污源。

气溶胶通过大气传播并污染土壤。

因此,土壤中的重金属分布通常受到城市和工业区规模、工作历史和污染源的位置和数量等因素的影响。

生态风险评价重金属长期存在于土壤中,其存在形式多样,包括游离态、水化态、硫化态、氧化态和络合态等。

重金属中毒可对人类、动物和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

土壤中重金属富集具有潜在的健康和生态风险。

因此,生态风险评价必须以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为基础,研究土壤重金属的来源、迁移规律、生态效应和人体健康风险,并进行综合评价。

生态风险评价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是基于浓度响应和可能的基质效应,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析。

定性评价基于生态毒理学、环境毒理学和地球化学数据,以定量模型为基础,全面评价土壤重金属的健康效应。

结论土壤重金属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构成了威胁。

土壤中的重金属分布特征直接影响着生态风险评价的结果。

因此,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对于保障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承担单位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于 2004年 10月开 始合作实施 “江都市生态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项目 。 根据本项目的调查结果 , 重点阐述了江都市表层土 壤重金属含量以及空间分布特征 , 同时对土壤重金 属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价并讨论了重金属污染源及污 染物进入土壤环境的途径机制 , 以期为江都市土壤 质量评价以及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性地学指导 。
表 4 江都市土壤综合污染现状分布
污染程度分级 清洁 尚清洁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严重污染
面积 /km2
93
858
298
21
12
面积比例 /% 7. 28 66. 91 23.25
1. 61
0. 95
图 1显示江都市土壤重 金属综合污染 分布现 状 , 清洁 、尚清洁土壤主要分布在通扬运河以北地区 以及吴桥 、浦头等乡镇局部 ;轻度污染土壤主要分布 于通扬运河沿岸的乡镇及沿江区 ;严重污染和中度 污染土壤主要分布在市区 、部分乡镇周围以及可能 导致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工厂企业周围 , 呈零星分布 。 江都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 但局部地区土壤受 到严重污染 , 其中通扬运河以北地区土壤环境质量 优于通扬运河以南地区 。 土壤综合污染程度与土壤主要重金属污染程度 密切相关 。 参照农田土壤环 境质量监测技 术规范 NY /T395 - 2000中农田土壤环境评价方法 , 对江都 市不同污染程度样点进行 土壤重金属污染 分担率 (土壤中某项单因子污染物指数占各项单因子污染 指数之和的比例 )计算分析 (表 5)轻度 、中度污染样 点中 , 以汞污染分担率最高 , 其他重金属污染分担率 较为平均 ;严重污染样点中 , 以汞 、镉 、锌污染分担率 相对较高 , 其中汞污染分担率高达 36.15%, 其他重 金属污染分担率较为平均 。 综合污染呈现轻度 、中 度 、严重污染 的土壤 分布范围 与存在 H g 轻度 、中 度 、严重污染的土壤单项污染分布范围基本吻合 , 尤 其是严重污染土壤都存在镉 、汞单项严重污染 。 综 上分析 , 不难发现 , 镉 、汞为江都市土壤主要致污染 因子 , 致使江都市局部土壤呈现严重污染 。
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自然背景值为评
价标准 , 计算了江都市 1 282个样点表层土壤重金 属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值 , 计算统计分析结果见表 3。 江都市土壤重金属单因子指数平均值都小于 1:其 中砷 、铜的单因子指数平均值小于 0.7, 镉 、铬 、汞 、 镍 、铅 、锌的单因子指 数平均值分别 为 0.78、0.81、 0.90、0.73、0.73、0.77, 介于 0.7 ~ 1之 间 , 尚清洁 。 但土壤砷 、铬 、镍 、铅的单因子指数最大值介于 1 ~ 2 之间 , 局部土壤受到轻度污染 , 铜 、镉 、汞 、锌的单因 子最大值分别高 达 3.11、 15.15、7.67、20.77, 局部 受到土壤严重污染 , 说明局部存在点源污染 。
0. 13
Cu 1 282 0.24 3. 11 0. 68 0. 21
0. 31
H g 1 282 0.17 7. 67 0. 90 0. 69
0. 77
N i 1 282 0.33 1. 31 0. 73 0. 19
0. 26
Pb 1 282 0.45 1. 65 0. 73 0. 14
0. 19
为污染物 i的评价标准 (一级标准 )。
内梅罗综合指数 :P综合
=
(Pi
)2 ave
+(P i )m2 ax
2
式中 P综合 为内梅罗综合指数 ;(Pi )2max为土壤中
所有
污染
物单


指数


值的


;(P
i
)2 ave
为土
壤中所有污染物单因子指数平均值的平方 。 按照污
染指数大小以及污染物积累状况对土壤污染程度进
1 282
0. 03
1. 15
0. 14
0. 10
0. 77
Ni
1 282
13. 20
52. 50
29. 10
7. 60
0. 26
Pb
1 282
15. 60
57. 80
25. 6
4. 80
0. 19
Zn
1 282
40
2 077
77
77
1
注 :样品数 、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的单位为个 ;数值单位 :m g /kg
大于一级标准 12
132 30 51
322 89 44 62
大于二级标准 1
22 0 1
16 3 0 4
29 6
江 苏 地 质
2 006 年
采自江都市的 1 282个表层土壤样品中 , 所有 样点土壤中铬 、铅含量均未超过国家土壤二级标准 , 仅个别样点土壤砷 、铜 、镍 、锌含量超过国家土壤二 级标准 , 土壤镉 、汞含量超过国家土壤二级标准的样 点相对较多 , 分别为 22个 、16 个 。 相对于国家土壤 一级标准 (土壤自然背景 ), 1 282个表层土壤样品 中 , 土壤镉 、汞含量超过土壤自然背景的样点数也相 对较多 , 土壤汞含量超过土壤自然背景的样点数最 多 , 为 322个 , 主要分布在通扬运河沿岸以及城镇周 边 , 而土壤镉含量超过自然土壤背景的 132样点主 要分布在沿江地区以及城镇工厂附近 。 4. 2 江 都市 土壤 重金 属污 染现状
江都市位于江苏省中部 , 地处长江下游 、长江与 淮河交汇处 , 南濒长江 , 西傍扬州 , 东与泰州接壤 , 北 与高邮毗连 , 全市总面积约 1 332km2 (其中陆地面 积占近 86%, 水域面积占 近 14%), 总人口 107 万 人 。 江都市属副热带湿润气候区 , 热量较好 , 年平均 气温 14.9℃, 四季分明 , 季风明显 , 雨水充沛 , 年降 雨量 1 000mm , 光能充足 , 年日照时数 2 131h, 无霜 期 220d。温湿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 , 为发展农 、林 、 牧 、副 、渔各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 江都市拥有 机械 、化工 、电子 、汽车 、轻工 、建材等 10多个门类 , 2 000多家企业 。 江都境内出露第四纪全新世沉积 物 , 其南部由长江下游泥沙冲积而形成的亚粘土 、亚 砂土 ;北部由里下河泻湖沉积而形成的深灰色亚粘 土 、淤泥 。 由此发育而成的土壤以水稻土为主 , 次有 潮土 , 以灰潮土为主 , 主要分布于新通扬运河以南地 区 。 江都市整体生态环境质量较好 , 是全国生态农 业建设先进市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 虽然 10多年 的生态建设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但是目前生 态农业建设中潜在的问题仍然很多 , 主要表现为耕 地数量和质量下降 、农业面源污染加重 、农村环境不 尽如人意等 。
Zn 1 282 0.40 20. 77 0. 77 0. 77
1. 00
注 :样品数的单位为个 ;数值单位 :m g /kg
在单因子指数计算基础上 , 对江都市表层土壤 重金属进行了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计算 。 表 4评价
结果显示 , 与土壤自然背景相比较 , 江都市仅有小面 积土壤清洁 , 面积为 93km2 , 所占比例为 7.28%, 尚 清洁土壤面积及所占比例分别为 858km2 、66.91%, 轻度污 染 土 壤 面 积 及 所 占 比 例 分 别 为 298km2 、 23.25%, 中度 、严重污染土 壤面积较小 , 总面积为 33km2、所占比例为 2.56%。
收稿日期 :2006 -08 - 28;编辑 :陆李萍 作者简介 :王高 (1959— ), 男 , 江 苏 宿迁 人 , 经济 师 , 经济 管理 专业.
第 4期
王 高等 :江都市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2 95
2 样品采集与分析
2. 1 样 品采 集 按照平均 1km2采集 1个土壤样品等间距网格
3 评价标准与方法
土壤污染评价标准分别以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 (GB15618)的一级标准和二级标准为参照标准 。 土 壤污染评价方法采用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单因子
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综合指数法 。 计算公式如下 。
单因子指数法 :P i
=Ci Si
式中
Pi为土壤中污染物
i 的单因子指数 ;C i为土壤中污染物 i的实测数据 ;Si
化布置采样点 , 并根据具体地形情况 、土地利用 、覆 盖状况以及土壤等选择最佳采样位置 , 在每个采样 点位 50m ~ 100m 范围内选择采集 5 个以上子样组 成 1个混合样品 , 采样深度为 0cm ~ 20cm , 用竹勺采 集地表至 20cm 深处的土柱 , 每个土壤样品原始重 量大于 1kg, 装 入 统一 的布 袋 中 。 实地 采 样 使用 GPS在多个子样点的中心位置定点 。样品采集过程 中 , 将样品的点位 、类型等各种特征用代码和简明文 字记录于统一标准化的土壤地球化学采样记录卡 , 共采集土壤样品 1 282件 。 2. 2 样 品处 理与 分析 方法
行分级 (表 1)。
表 1 基于污染指数的土壤质量分级
指数范围 P≤0. 7 0. 7 <P≤ 1 1 <P≤ 2 2 <P≤3 P >3
质量分级 清洁
尚清洁 轻污染 中度污染 严重污染
4 结果与讨论
4. 1 江都 市土 壤重 金属 含量 分布 表 2数据显示 , 江都市土壤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
别 为 :砷 7.3mg /kg, 镉 0.16mg /kg, 铬 73mg /kg, 铜 24mg /kg, 汞 0.14m g /kg, 镍 29.10mg /kg, 铅 25.6m g /kg, 锌 77m g /kg。变异系数反映了总体样本中各采样点平 均变异程度 , 土壤中镉 、汞 、锌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大, 分 别为 0.64、0.77、1, 表明土壤中镉 、汞 、锌含量空间分布 不均匀 ,局部存在点源污染 , 有外源物质进入所致 , 而 土壤中砷、铬 、铜 、镍 、铅的变异系数小于 0.5, 含量分布 较为均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