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理论在核电站管道安装中的应用分析
关于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可视化电厂系统的应用研究
A pplicationandPractice of NewTechnology
关于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可视化电厂系统的应用研究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Visualization Power Plant System for Million Kilowatts Nuclear Power Plants
揖关键词铱视频监控;可视化;网络化架构;数字化高清;多电厂互联
揖Keywords铱video monitoring; visualization; networked architecture; digital high-definition; multi-power plant interconnection
2 研究背景
视频监控技术经历了四个主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模 拟视频监控系统,其核心是矩阵计算,但传输范围比较小,距 离短,没有远程访问的能力;第二阶段是半数字化监控系统, 它是以硬盘录像为基础,使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监控技术,音视 频采集的质量较高,存储形式也以数字形式存储,处理信息的 能力大大提高;第三阶段是全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它是基于网 络和 Web 服务器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在远距离就可对设备 进行控制与访问,与传统监控系统比较,全数字视频监控系统 具有监控画面清晰、存储时间长、可以远程预览以及在网络上 实现音视频的传输、压缩、解码、存储、播放和录播等功能等优 势,大大改变了视频监控的新模式;第四阶段是智能视频监控
网络视频 监控系统
智能视频 分析技术
第 4 代监控系统 人脸识别技术 周界入侵检测 客流统计系统 行为分析技术
图 1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图 在 2014 年前后,核电站视频监控系统还主要应用于安防 场景,设备基于模拟摄像技术,处于第 2 代产品向第 3 代过渡 时期,高清数字化产品虽已出现,但尚未实现成熟的大批量工 业应用,整体成本过高,难以实现大范围应用。但很快的,高清 数字化视频监控的全产业链技术均开始成熟,具备了多场景 应用的条件,第 3 代视频技术已全面到来,同时受到大数据、 物联网等新技术火热发展的影响,第 4 代技术已出现雏形,各 个子系统的互联互通成为了可能。在此时技术、经济及社会快 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电力、交通运输、公安、银行等行业作为主 要用户群体,都开始了视频监控系统在各自领域的开发与应 用。 除了安防,核电站的生产区是其核心区域和重点监控区 域,关系着电厂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对其运营业绩有着直 接的影响,故需要布置全面的视频监控设备,实现可视化电厂 的需求。同时,国内核电基地建设全面开展,群堆模式下的运 营管理需要充分考虑,因此,网络化架构的视频监控系统才能 满足高级人员远程技术支持的视频使用要求。
核电管道安装技术分析
2.5对阀门的安装工艺要求
A.阀门安装前检查
阀门检验中所使用的量具、表具须校验合格,并在其有效期内使用,对质量计划中所设的H点未经检查,严禁施工人员越点施工;
B.阀门安装
阀门安装时,阀门上的工作介质流向指示应与管路的工作介质流向一致,一般单向流动的阀门(如截止阀),当“指示”不明确时,一般以低进高出的原则;旋塞、闸阀,允许从任意一端流入或流出;对于止回阀,必须特别注意介质的流向(阀体上有箭头表示),保证阀瓣能正常开启和关闭;对于油系统的阀门安装时的方向不能垂直安装;针对安装工程中的国产阀门进行水压严密性检验。涉及的阀门主要有截止阀、衬胶隔膜阀、球阀、止回阀、蝶阀。
焊接工作完成后需要进行焊接质量评定。
2.4法兰、测量装置、节流孔板安装工艺
法兰中心与管道中心偏差A≤1.5mm;法兰工作面与管道中心线不垂直度偏差:尺寸“B”沿端面垂直方向的偏差不超过2.5mm/m。
测量装置、节流孔板应在管道冲洗合格后按介质流向进行安装;测量装置的取样口应严格按厂家提供的安装资料进行安装。当厂家资料无安装要求时,对于介质为气(汽)体的管道,安装时取样口应在管道水平中心线上半部60°范围内;对于介质为液体的管道,安装时取样口应在管道水平中心线下半部60°范围内。
另外,QC1对坡口的尺寸检查,必须使用相关的测量工具,不允许用目测或者凭感觉推测。一般要使用焊缝检查尺、游标卡尺等测量工具经行测量。还有要注意:坡口角度允许偏差α±2°30′;式中α:图纸或技术规程中的加工角度,边允许变差为0.5mm。管口表面加工必须符合焊接工艺的要求,不能出现容易产生夹渣的深度划痕。深度划痕指:划痕宽度大于3mm、深度大于2mm、长度大于5mm的加工划痕。加工管道坡口时,管道内壁应加工圆滑,不能有任何会影响焊接后射线检验底片的机加工痕迹,内倒角的过度圈应与焊缝RT检验区域错开。
可视化管理在核电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可视化管理在核电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摘要】核电站具有工程施工持续时间长、施工安全质量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等特点,但同时又具有建筑工程施工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可视化管理帮助新进施工人员尽快掌握质量、安全、技能及保持、提高质量安全意识及施工行为等。
【关键词】可视化;帮助;掌握;提高引言通过推行可视化管理,解决施工人员流动性对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稳定性产生影响的问题。
使新进施工人员在较短时间内了解现场质量、安全要求,掌握施工步骤和技术要求。
施工人员通过在核电现场不断地接触可视化管理工具,潜移默化的提高质量安全意识。
可视化管理的应用将使现场所发生的问题一目了然,尽早采取相应对策,降低风险,增强事前预防能力。
直接目的是:使生产效率化并降低成本,简化管理者、监督者的管理业务并提高其效率,通过可视化管理促进班组安全质量管理水平的稳定提升;其最终目的是:提高管理水平,优化组织结构,形成明快顺畅、具有活力的企业特色。
1可视化管理的概念可视化管理的基本定义为:一眼即知的管理。
是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目的的一种管理方式。
它是以视觉信号为基本手段,以公开化为基本原则,尽可能地将管理者的要求和意图让大家都看得见,借以推动自主管理、自我控制,做到早期发现异常情况,使检查有效;防止人为失误或遗漏,并始终维持正常状态;通过视觉,使问题点和浪费现象容易暴露,事先预防和消除各种隐患和浪费。
2现场可视化管理的范围班组可视化管理既包括施工逻辑的纵向管理,也包括班组建设的人机料法环测6个要素的全面实施。
班组建设的可视化管理力求覆盖安全、质量、环境、进度、技术等5大控制的内容,覆盖与班组直接相关的所有区域,覆盖班组建设的全过程。
按照可视化管理覆盖的区域划分,包括施工现场的可视化管理、班组工具房的可视化管理、班组休息室的可视化管理、车间的可视化管理、仓储区域的可视化管理。
按照可视化管理覆盖的领域划分,包括安全可视化管理、质量可视化管理、环境可视化管理、进度可视化管理、技术可视化管理。
电力工程建设中可视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电力工程建设中可视化技术的应用探讨摘要:电力系统是现代电力工程建设的核心,电力系统的性能对于整个电力工程建设的影响巨大。
可视化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将其应用于电力工程建设中,极大地提升了电力工程的建设和运行质量。
本文首先阐明了电力工程的特点以及可视化技术的应用现状,然后可视化技术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力工程;可视化技术;应用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电力行业为了满足社会对电能的需求必须扩大生产,电力工程建设的步伐要逐渐加快。
电力工程的建设,具有负系统性、复杂性的特点,传统的信息管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电力建设项目管理的需要,因而呼吁新型技术的出现。
可视化技术的出现与应用,是电力工程建设的一个重大发展和突破,极大地促进了电力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1 电力工程建设的特性分析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主要以控制线为前提,通过计划和组织、控制与协调等手段实现工程建设目标,并对其采用全过程监管的方式,也就是所谓的电力工程建设管理。
电力工程建设管理涉及到的内容很多,概括起来为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这是电力工程建设也还是其他工程建设必须做好的两项工作内容。
同时,技术管理、信息管理、项目协调管理等也是电力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构成。
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实现对输电网数据处理的有效控制,在落实可视化技术及其软件选择的同时,还能够为电力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对数据上传、通信等环节起到一定的约束效果。
2可视化技术的特征2.1 可视化技术是一种集图像处理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信息采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其通俗易懂,形象非常具体,直观性很强,这种技术经历了科学计算可视化、数据可视化、信息可视化和知识可视化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可视化技术越来越成熟,其在很多领域和行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大量的市场信息,而可视化技术将一些繁杂的数据转换为简单易懂的可视化信息,并且呈现出不同信息之间的联系,运用视觉表征方法,实现群体知识和创新和传播,同时可视化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有着其它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其通过非接触式的特殊模式可以准确、迅速地解读电网相关信息,为电力调度提供科学的参考意见,提高电力调度的合理性、安全性和准确性。
基于Navis Works的桌面可视化软件在核电工程中的应用
有 以下方 面 , 一是在 P D MS中新增 管道 等级 时 , 若 进入 P a r a — g o n 模块、 通过 在 C o m ma n d L i n e中输入 命 令行 增加 等 级 , 会 出现等级 的 H e a d i n g 与等 级 内容不一 致或错 列 的现象 , 为解 决这 一 问题 , 可在 P a r a g o n模 块 下 , 通过 C r e a t e -S p e e i i f c a -
本文 总结 了管 道 等级 库 建 库过 程 中 遇到 的 各类 问 题 。 不但 提出了创建元 件库 、 描述 文 件 、 等级 库 时需要 关 注 的重
要环节 和遇到错误时的解决方法 , 而且 把软件 层面 上的 问题 也一 一进 行分析。为创建高质量 的管道 等级库 提供 了保障 , 也 为以后 其他建库人员开展工作打下 了基础 。
成化平 台 , 三维可视 软件 则可 以迈 出 系统 , 对 于各 专业 均可 以作 出完 整的展示 , 是 一个方 便 的设计 可视 与展 示 的工 具 , 并可 以满 足各 方可单独开放的设计 数据 , 如对 于安装公 司 的
信息的使用 , 均 可从 三维模 型 中抽取 , 以保证 各个 专业 统 一
布置 信息 , 采购方 的设备 信息 , 以及 业主 的需求 信息等 , 也可 以通 过相关程 序 与规 定来 保 证交 换 信 息渠 道 的 畅通 性 , 编
制、 校审均可在可视 化软 件里 进行 , 同时对 于一 个 准确 完整 的三维模 型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发 布与对 外展示 , 三 维桌 面 可视化流 程的相关 原则可按照如下方式进行 。 四、 软件 问题 在软件 中执行宏文件时 , 软件 本身也 会遇 到一些 问题需 要通过设置或 者其他 途径 解决 。 目前 在软 件上 遇 到的 问题
探究可视化理论在核电站管道安装中的应用及作用
探究可视化理论在核电站管道安装中的应用及作用摘要: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增加。
而核能发电作为推动我国电力事业前行最为关键的方法和思路,为达到国家节能减排的发展号召和目标,我国也在大力的推进核电建设及发展,这也让我国的核电站事业空前的蓬勃。
而管道的施工和安装,对于核电站项目最终的运行质量意义重大,因此,如何能够持续提升管道安装以及安全管理的水平,更成为了确保核电站安全平稳运行的关键切入点。
本篇文章主要是分析了可视化理论的概念,并且就可视化理论在核电站管道安装过程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核电站管道安装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可视化理论;核电站;管道安装;实践应用引言考虑到核电站在运行过程中涉及的核电设备大多数具有体积较大、需要进行吊装等施工安装特征,因此,在施工安装过程中,对于核电站建设的技术要求更高。
其中,核电站管道专业的安装又可以分为非核级和核级两种完全不同的类型,安装过程中对于安装技术的要求也较为严格。
比如,目前,在业界已知的核岛焊接工艺技术就被分为70多种,其中,针对一些级别相对较高的管道焊缝,还具有更加严格的要求。
除此之外,在管道安装过程中,对于管道的防腐性、去污性、防异物、防辐射性要求也具有极大的差异性。
由此可见,在核电站安装和建设的过程中,管道安装的工艺流程最为复杂,对于技术专业性的要求也最高。
因此,将可视化理论应用在核电站的管道安装环节中,进一步提升核电站的管道安装质量和整体管理效率,更成为了推动我国核电站建设水平提升的关键切入点。
一、可视化理论概述可视化管理技术的出现,就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该管理技术能够彻底转变过去管道安装过程中的二维管理模式,而是通过更加立体和直观的管理方法,针对核岛以及常规岛部分的管道图纸进行动态化的展示,从而有效地提升管道安装过程中人工、材料以及图纸等多方面资源的协同效应,最终实现管道安装过程中不同资源的高效应用和统一管理。
浅析BIM技术在核电安装中的应用
浅析BIM技术在核电安装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我国对于公共基础建设工作的不断展开,当前对于核电行业的发展目标已经逐步从规模转移到了质量中来,更是由于信息技术产业、互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核电行业已经朝着智能化、绿色化的领域进行深入改革。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BIM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在核电行业的应用不断深化。
核电安装中应用BIM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其可视化、参数化等特点,提高核电安装的质量和施工效率,并有助于合理控制工程成本,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本文主要对BIM技术在核电安装中的应用做论述,详情如下。
关键词:BIM技术;核电安装;应用引言BIM技术中充分的运用到了三维立体技术进行安装现场所需要的数据模拟,利用3D立体模型图让施工人员对细节性的工作更加了解,提高了核电安装的施工效率。
在核电安装中使用三维立体模型图的项目分为几种:相关组件、设备采用、人员管理、土建等。
1核电安装BIM技术应用内容1.1管线碰撞检查因为管线复杂,涉及多个不同专业,需要各专业工种共同协作完成,如果在设计和安装过程中出现管线搭接错误,势必会影响到核电安装的安全性,也会影响到后续项目施工质量。
在此过程中,运用BIM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首先,建设统一的BIM工作系统,实现对电气、给排水系统的统一调配;其次,建立统一整体核电安装模型,借助计算机辅助手段,对线路是否存在交叉碰撞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判断发生碰撞的具体位置。
BIM技术在核电机电系统中的运用既可以帮助解决电线设计问题,又可以大大提高项目施工效率。
1.2三维可视技术交底一是运用三维可视技术,可以帮助项目施工人员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二是方便及时了解核电安装的进度,及时按照业主的需求对结构进行优化升级;三是基于此技术,项目施工人员可以准确掌握核电物内部管线的整体布置问题,从多维度了解管线安装情况,防止因不熟悉管线布置情况引发施工事故。
2 BIM技术在核电安装中的应用2.1核电站钢衬里筒体安装作为核安全第三道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壳钢衬里主要由底板、筒体和穹顶等几部分组成。
核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回路可视化技术
核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回路可视化技术摘要:在新时期核电站的发展为我国能源供给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力量,有效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对核电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核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维护难度较大,多数核电站都未能达到新时期人们所提出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可视化技术的引入就显得格外重要。
基于此,本文将对核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回路可视化技术展开研究。
关键词:核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回路;可视化前言:核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回路可视化技术的有效应用,一方面能够实现对故障问题的有效检测和对故障信息高效传输,让维护人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问题所在,及时的落实维护措施,阻止负面问题的持续蔓延,减少核电站损失,切实保护企业核心利益。
另一方面则能够推动核电站智能化发展,让核电厂实现与时俱进的成长,更好的满足当代人的需求,维护社会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互平衡。
由此可见,对核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回路可视化技术进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策略综述如下。
1核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回路可视化设计与实现1.1核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回路可视化核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回路运维平台共有三个层次构成,以下将以这三个层次作为基础对核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回路可视化的设计与实现展开研究:第一,电网层。
使用可视化技术进行电网层的构建能够实现对核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回路全景统计信息的直观呈现,使得运维工作人员仅仅通过计算机屏幕就能够实现对二次回路运行情况的有效监测,并且通过观测的方式判断网络状态以及设备运行状态等,这对于核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回路运行维护的效率性以及质量性的提升而言意义深远。
第二,厂用电层面。
厂用电层是核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回路运维平台中的中间层次,同时也是功能性要求较高的层次,相关技术人员应当对这一层的设计重视起来,加强对可视化技术的应用,设置远程监控、监测预警等程序,并且通过联动等方式实现对相关信息的远程推送,让运维工作人员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检查二次回路的运行情况,及时的发现异常问题并加以解决,以保障厂用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效率性。
新型可视化管线综合施工工法(2)
新型可视化管线综合施工工法新型可视化管线综合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地下管线越来越复杂,传统的施工工法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新型可视化管线综合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法特点新型可视化管线综合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采用可视化技术,利用现代数码测量、图像处理等技术手段,对施工现场进行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2. 通过对管线的三维模型进行建立和优化,能够在施工前对管线布局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规划,减少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和隐患。
3. 该工法采用模块化设计和标准化施工,能够加快施工速度和降低成本。
4. 新型可视化管线综合施工工法注重环保,采用无开挖施工方法,可以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
三、适应范围新型可视化管线综合施工工法适用于城市地下管线的综合施工,包括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等各类管线。
特别适用于已有配套设施较多、地下管线复杂的城市。
四、工艺原理新型可视化管线综合施工工法通过与实际工程的联系进行分析和解释,采取技术措施来支撑工法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
工艺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三维模型构建:通过现代数码测量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三维模型的建立,为后续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 可视化监控:利用监控探头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图像处理等技术手段,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分析。
3. 模块化设计和标准化施工:根据管线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出相应的模块化施工方案,并进行标准化的施工操作,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五、施工工艺新型可视化管线综合施工工法包括以下几个施工阶段:1. 前期准备:包括现场调查、设计优化和土地准备等工作。
2. 施工现场布置:根据三维模型和施工方案,对施工现场进行布置,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3. 管道敷设:根据设计要求和标准化施工方案,对管道进行敷设。
核物理实验中的数据可视化与分析
核物理实验中的数据可视化与分析在核物理这一高深且神秘的领域中,实验数据的获取和解读是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关键。
而数据可视化与分析则成为了将海量复杂的数据转化为有价值信息的重要手段。
核物理实验所产生的数据往往数量庞大、维度众多且复杂晦涩。
这些数据可能包含了粒子的能量、动量、位置、自旋等多种物理量的测量值。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直接面对这些原始数据就如同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
这时,数据可视化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数据可视化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将数据以图形、图表等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
通过可视化,我们可以将抽象的数据转化为易于理解和感知的图像。
比如说,用柱状图来展示不同能量区间内粒子的数量分布,用折线图来呈现某个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或者用三维图像来展示粒子在空间中的运动轨迹。
在核物理实验中,常见的数据可视化方法有很多。
热图就是其中一种,它能够清晰地呈现出数据在二维平面上的密度分布。
例如,在研究核反应截面时,可以用热图来展示不同入射能量和出射角度下反应截面的大小,从而快速找到反应最可能发生的条件。
还有散点图,当我们想要观察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散点图能直观地展示它们的相关性。
比如研究质子的能量和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散点图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出是否存在线性或非线性的关联。
然而,数据可视化不仅仅是把数据变成漂亮的图形,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图形帮助我们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异常。
一个好的可视化图像能够让我们迅速捕捉到关键信息,提出合理的假设,并进一步指导实验和理论研究。
说完了可视化,再来说说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对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处理,以提取出隐藏在其中的有用信息。
在核物理实验中,数据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
首先是统计分析。
通过计算数据的均值、方差、标准差等统计量,我们可以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比如在测量某种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时,多次测量得到的数据可以通过统计分析来确定其平均值和误差范围,从而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然后是拟合分析。
浅析BIM技术在核电安装中的应用
浅析BIM技术在核电安装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建筑行业的进步,传统的建筑施工方式逐渐被数字化技术所取代。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是一种现代化的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行业中,尤其是在核电站项目中。
BIM技术在核电站施工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设计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施工周期,而且可以提高安全可靠性,为核电站的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核电站的建设中,BIM技术最重要的应用是通过建立电站的数字模型,对电站的设计、施工及设备维护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在建设前期,BIM技术可以对电站的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等进行三维可视化展示。
这不仅能使业主和设计人员更好地理解设计方案,也可以在方案设计时对电站的结构、设备进行模拟和优化,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程成本。
在建筑施工阶段,BIM技术可以帮助施工方进行施工图的生成和工程可视化,减少人工绘图、修图和修改图纸等繁琐工作。
通过3D建模技术,电站的施工模拟可以更加真实,使施工方可以在数字模型上进行模拟和调试,避免在后期更改及返工操作。
同时,BIM技术也能够为施工方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设计。
施工方可以通过数字模型获取实时安全检测数据,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变更和事故,更好地保障了电站施工的安全和可靠性。
在后期维护阶段,BIM技术可以帮助电站管理人员更好地掌握电站设备和设施的运行状况,提高维护效率和质量。
通过建立设备模型,管理者可以直接获取设备的运行参数和故障信息,减少了修理和更换设备的时间,延长了电站的使用周期。
同时,管理者可以通过电站数字模型,进行设备维护、修理及更换的模拟和测试,确保维护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总之,BIM技术在核电站建设中的应用,可以帮助管理者和施工方更好地掌握电站建设全过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安全和可靠性,最终实现良好的施工结果和设备维护效果,为电站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支持。
智能工地可视化在管道施工管理上的应用探讨
智能工地可视化在管道施工管理上的应用探讨摘要:现阶段,在石油行业发展过程中,安全是亘古不变的话题,施工过程合规操作也是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必要措施。
视频监控的应用,能够实时监控施工工地各个点位的现场情况,通过先进管理手段实现既定目标、避免事故发生、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
通过采用精细化管理,将安全教育系统、人员信息管理系统、人员定位系统、门禁管理系统应用在智能工地可视化的实践中,并在数字化工地地图上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点分布图,标注施工点的风险源分布和危险等级,然后使用现场摄像头和后方终端设备实现对项目建设过程的实时监控。
关键词:智能工地可视化;管道施工管理;应用引言为了向管道运营人员提供有效的基础数据,避免施工数据丢失而影响管道的安全运行,我国的管道工程建设企业积极探索施工过程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施工管理新途径,在2003年冀宁联络线工程中首次提出了数字管道建设目标,在2005年双兰管道建设中首次应用全生命周期系统,在2008年全面推广了施工数据采集与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在2012年启动了管道全生命周期的研究,在2017年提出了全面建设智能管道新目标。
1智能工地概述物联网又称传感网,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比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按照约定的协议,把所需管理的设备或物品与信息网络相连接,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设备物品都能够远程感知和控制,其核心是智能传感网技术。
在工地承担常规任务过程中,传统息化建设思路一直将工地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厂房保障设备、油罐、交通设施及各种地面设备;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工作PC、以太网络等IT设备设施。
随着信息化战略的制高点不断发展和物联网理念的提出,智能厂房受启于物联网技术理念,将油罐、地面设备、保障设备等与芯片、工作终端、处理中心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具体说就是把各种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力、交通、土建、供水、油罐、暖通等各类设备设施中,形成智能厂房传感网络,并与现有以太网整合起来,实现厂房管理与物理设备设施的整合。
AP1000核电工程施工现场HSE可视化管理
AP1000核电工程施工现场HSE可视化管理摘要:核电建设项目施工周期长,投资巨大,施工中使用的设备和系统极为复杂,施工现场管理难度极大。
因此将可视化管理系统引入到AP1000核电工程施工中,能够极大提升施工现场管理水平。
因此文章就AP1000核电工程施工现场HSE可视化管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AP1000核电工程;施工现场;HSE可视化管理AP1000是美国西屋电气公司设计开发的1250MW的第三代先进非能动型压水堆,具有开顶法施工、土建安装平行施工等施工特点,该特点使得施工现场作业环境较为复杂。
其次建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施工资源,包括作业人员、施工机具等,且部分区域分布密度较大。
因此开展AP1000核电工程施工现场HSE可视化管理十分必要。
一、AP1000核电工程项目概述AP1000是美国西屋公司三代核电技术的代号,其中,“AP”是“先进非能动压水堆”(AdvancedPassivePressurizedWaterReactor)的英文简写,“1000”指发电功率为1000MW级。
2004年9月通过了安全审评,取得了美国核管会颁发的AP1000标准设计的最终设计批准书,并在完成公众听证程序后,于2005年12月30日获得美国核管会颁发的设计证书。
2006年12月,中美两国政府(企业)签订《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转让谅解备忘录》,我国确定引进三代核电AP1000技术。
AP1000项目实施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十分注重安全的管理与掌控,站在民用“核安全”与环境绿色生态的角度注重每一项工作,使得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HSE)管理理念与理论在该核电项目落地,并在本土化的施工过程当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二、AP1000核电工程项目引入可视化管理的必要性可视化管理是利用视觉信息形象、直观、感知迅速的特点,通过标语、看板、标识牌、信号灯、广告栏等载体,将管理要求、工作标准及作业状态具象化地传递给基层员工的管理手段。
电力工程建设可视化技术应用分析
电力工程建设可视化技术应用分析摘要:伴随着时代的快速进步与科技技术不断提升,推动各个行业迅猛发展。
可视化技术在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其应用的普及和发展主要受到各方面资源的限制和施工时工作量大的限制。
从输配电网需要采集和处理的多源、多类型、海量的地理信息相关性和实时性等主要特征为出发点,对上述的限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从电力工程建设管理过程的要求和相关人员的操作特点等方面总结可视化技术在电力工程建设应用中的不足,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电力工程;可视化技术引言现阶段,国内GIS技术、三维仿真技术已成熟,基于高压输电线路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已在线路规划区和风景区、污染区等敏感地界实现数据三维成像的目标,便于设计人员直观、多维度地观测电力工程建设现状。
多维度平台涉及地理数据、影像数据、矢量地形图以及云数据等。
1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1.1电力工程建设的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中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电力企业要想获得比较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就要加强电力工程建设中的成本管理。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应当制定完善的施工成本体系,对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费用进行计算,制定每个施工环节成本数据分析。
1.2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具有施工时间长、施工技术密集、施工区域环境复杂等特点,因此为了确保工程项目能够顺利进行,保证后期能够正常投入使用,施工人员应当对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进行管理。
施工人员要对施工设计方案进行审定,对工程建设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查,并且定期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价,监督项目建设的质量,同时根据在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使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能够稳步提升。
2电力工程建设可视化技术应用现状2.1可视化技术的功能价值可视化技术在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信息的交互和信息质量的控制两个方面。
信息交互将公共信息模型作为信息交互媒介,通过模型包和模型内容的融合编制建模语言,以此实现电力工程建设数据信息的交互。
核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回路可视化技术探讨
核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回路可视化技术探讨摘要:为解决核电厂二次回路的维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个二次回路的可视化维护平台。
首先,对核电厂二次回路的可视化功能要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方案;其次,从设备运行状态、配置描述文件管理、故障信息传递三个角度探讨了全景可视化技术;最后,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核电厂二次装置的故障诊断和告警的方法。
本系统可极大地提高核电厂运行管理的智能化程度。
关键词:核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回路引言随着核电厂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工厂内部的各种设备逐步向数字化光纤通信转变,而且一根光纤中可能含有多个设备的数据,使得传统的光缆连接模式已经不适合。
智能核电厂的控制与保护装置采用数据流的方法,建立了一个由虚拟终端和虚拟连接组成的虚拟环路。
然而,核电厂的虚拟二次电路存在着一个缺点,即所有的数据都要通过一根光纤进行采集,而不能对其进行直接的查询。
可视化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使二次电路在显示屏上显示出不同的工作状态,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当前,有关科研单位已经开始对二次环保护的可视化技术进行研究。
设计了核电厂二次环路的可视化维护平台,并对其系统结构和总体设计方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故障诊断和告警模型。
一、核电站涉网保护二次回路结构设计核电厂涉网保护控制系统采用终端 CPU进行数据处理和下达指令,具有故障诊断功能,能够有效地避免操作人员的干扰,提高核电站网络保护装置的可靠性。
采用模块设计思想的核电厂涉网二次保护装置,具有易于搭建、易于扩展、高稳定性等优点。
每个模块都有独立的电源,每个模块的输入和输出都是独立的,没有任何的耦合,这样就可以确保故障只发生在模块的故障上,而不会对整个二次可视化系统造成任何的影响。
计量与监视系统是指对核电厂涉及的电器设备和辅助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并将其存储起来,供有关操作人员进行故障处理。
隔离层包括保护、测控、通讯总线等,利用同步时钟技术,使各个装置的取样资料同步,从而简化流程层的接口。
核电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应用研究
核电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应用研究发布时间:2021-04-30T03:18:14.126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21年3期作者:王鹤肖祥飞[导读] 目前,经济发展迅速,我国的核电工程建设的发展也有了创新。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摘要:目前,经济发展迅速,我国的核电工程建设的发展也有了创新。
核安全是核电站的生命,核电快速发展以核安全为前提保障。
核电设计的高质量是核电安全的根基与着手点。
目前我国核电建设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如何保证核电工程的设计质量,进而保证核电厂的核安全是核电发展最重要的关注点。
HAF003核安全法规与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对核电设计开发过程提出了全流程的一整套控制要求。
对核电站而言,设计输出就是设计文件,文件的质量贯穿整个设计过程,对文件及整个设计过程实施质量管理与监督,进而确保设计输出质量是核电工程设计质量把控的关键点。
对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抽象的数据背后隐含的质量信息难以有效显现,造成质量管理系统交互性和可视性差,控制效果受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结合可视化的概念,本文依据核电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可视化质量管理方法,实现设计流程质量动态管理。
关键词:核电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应用研究引言核电行业作为我国国家级能源战略产业,在我国能源发展布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核电工厂“数字化、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核电工控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2010年伊朗核设施遭受“震网”病毒肆虐,工厂基础设施被大规模感染破坏,整体网络瘫痪,伊朗政府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该事件的发生标志着核电基础工业设施已成为部分网络攻击的目标,其灾难性的结果和影响无疑为我国核电网络信息安全敲响警钟。
1核电设计质量管理问题与难点核电工程体系复杂,设计图纸总量庞大,涉及的专业种类繁多,因此如何控制由不同的设计者在特定条件下完成的设计输出文件的质量是很复杂的过程,过程的复杂性也决定了质量管理的难度。
核电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应用研究_1
核电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应用研究发布时间:2021-04-30T06:42:09.044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21年3期作者:王鹤肖祥飞[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对于电力的需求在不断加大,核电工程设计对安全性有严格的要求,设计质量直接决定了核电工程的安全性,本文开展了可视化质量控制方法在核电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首先分析了核电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的方法,其次对标准化设计平台的建立及相应的质量数据分析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核电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提出了质量数据的分析方法,对核电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应用开展了有益的研究。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对于电力的需求在不断加大,核电工程设计对安全性有严格的要求,设计质量直接决定了核电工程的安全性,本文开展了可视化质量控制方法在核电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首先分析了核电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的方法,其次对标准化设计平台的建立及相应的质量数据分析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核电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提出了质量数据的分析方法,对核电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应用开展了有益的研究。
关键词:核电;可视化;质量控制引言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从初步设计批复后至工程竣工投产期间内,因设计或非设计原因引起的对初步设计文件或施工图的改变,即为设计变更。
设计变更是影响工程建设进度和造价的重要因素,设计变更的控制一直是工程项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各参建方重点关注的环节。
引起设计变更的原因主要包括设计问题、材料采购、施工工艺、外部环境变化等情况,成因复杂。
本文从设计变更的分类、发生原因、应对措施及建议等方面对电力工程建设设计变更原因进行分析,探讨目前设计变更发生和控制的主要问题,提出控制和减少设计变更的思路和措施。
1核电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的重要性核安全是核电厂的灵魂,务必坚定不移地守护核安全、敬畏核安全。
电力工程建设可视化技术应用分析
电力工程建设可视化技术应用分析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使得大部分工作的开展都能够通过计算机技术手段来实现,不同行业领域内,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其中在电力领域内,有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应用其中,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电力调度系统的监测能力,便于工作人员及时了解系统的运行情况,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
如今,利用可视化技术开展电力调度工作已经成为工作常态,这说明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也实现了常态化。
本文主要以电力调度系统为例,对可视化技术的实现对策进行研究。
标签:电力工程;建设;可视化技术;应用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电力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国家电网公司在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大力推广与普及了大量的业务系统,以网络和系统相结合,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信息化运维工作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可视化技术广泛用于电力系统中,不仅为系统的运维创造了条件,还为电力信息系统的运维提供了便利服务,从而实现了系统数据的实时掌握和跟踪,让系统运维操作更加简单便捷,提高系统运维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电力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了电力行业的经济效益提升。
1可视化技术与电力调度系统概述可视化技术与电力调度系统看似毫无关联,但实际上可视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了电力调度系统建设之中,并且有效指导了电力调度工作地开展。
想要有效了解可视化技术在系统建设的应用实现情况,首先需要对可视化技术和电力调度系统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就可视化技术的含义及作用来说,可视化技术主要指的是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编程,能够将目标对象的信息情况进行动态展示,通过图片或者数据的形式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及时掌握目标对象的情况。
在电力调度系统之中,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便于电力工作人员精准了解调度系统情况和问题,便于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相关问题。
该技术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为工作人员提供工作系统运行情况,整体掌握系统运行规律;二是工作人员可以实现系统参数控制和调整,通过系统操作,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三是确保工作系统高效运行,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人员的效率。
核电管道的现场安装技术
核电管道的现场安装技术发布时间:2022-09-16T09:08:53.346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4期第2月作者:谢志军[导读] 随着核电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新能源技术的进步正在推进。
由于安装核电管道复杂性,所有谢志军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福清核电项目部福建福州 350318摘要:随着核电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新能源技术的进步正在推进。
由于安装核电管道复杂性,所有环节要求都非常严格。
只有在准备工作完成后才能执行安装,并且必须协调所有操作连接以避免错误。
核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为核电发展带来了高潮。
核电站和管道的安装是密不可分的。
所有管道形成一个大循环。
安装管道技术是一体化过程。
核电建设必须加以控制。
关键词:核电站;安装工艺;焊接技术;检验安装管道时会出现许多质量问题,这是影响管道质量的重要措施。
每个工序中问题都会影响管路使用质量。
虽然过去已经采取了一些管道安装的监管措施,但由于控制措施过于严格,效果并不明显。
在这方面,引入了全过程控制,以确保管道的安装质量。
一、安装工艺卫浴装置的吊装准则为:从内到外、从上到下、从大到小。
在特殊情况下,必须调整系统进展的速度。
安装管道时,请确保不要干扰随后的吊装安装。
1.下料程序。
管道接口与弯管起点之间的距离以及管路外径必须大于100mm。
两个弯管头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管路外径且大于150mm。
请勿将支吊架安装到接口上。
其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50mm。
间距必须大于焊缝宽度的焊后焊缝通常大于100mm。
管道与接口表面和仪表开口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50mm。
穿过隔板墙的区段与楼板之间不能有任何接口。
2.坡口加工技术。
要坡口v形加工,必须满足加工标准的要求。
焊接前,焊工必须彻底加工坡口,由QC严格控制,并经业主签字确认。
此外,测量仪器QC1尺寸和坡口试验应使用,而不是直接目视检查或经验评价。
通常使用诸如焊缝测量游标卡尺工具来完成此操作。
尤其应注意坡口角度的偏差范围α±2°30′,其中α:图纸加工角度之间的差值为0.5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视化理论在核电站管道安装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核电站作为我国重要的发电设施,管道安装是其施工建设的关键环节,
在管道安装中应用可视化理论,能够提升安装质量、保证安装安全,对发挥核电
站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主要针对可视化理论在核电站管道
安装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给予我国相关行业以些许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可视化理论;核电站管道安装;应用
在核电站建设中,设备安装施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具有大件吊装多、
检查手段特殊、安全级别高、质量控制严、施工技术难度大、工艺系统多等特点,涉及保温、通风、仪表、电气、管道以及机械等专业,其中管道安装作为核电站
建设的重要环节,安装施工工程量大,涉及到所有核电站厂房,并因管道内工质
情况复杂,有些压力等级还较高,因此安装质量要求高。
管道安装涉及管道支架、在线部件、阀门以及各种规格管道的安装,应用可视化技术能够提升安装质量,
对核电站的稳定以及安全运行具有重要价值。
1、可视化理论与核电站管道安装
1.1可视化理论
可视化理论由斯坦福大学在1996年提出,它是以4D模型为基础的计算机设
计技术,其具有较强的可视化和动态性,可以为用户展示可视媒介,对建设项目
全周期的运维、安全、资源、成本和进度进行直观可视的控制和优化,对节约建
设成本、保证安装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1.2核电站管道安装
管道安装作为核电站建设的基础施工环节,其具有核电标准高、安全相关性、安装精度高、环保要求高、厂房结构紧凑、系统复杂以及周期长等特点,安装工
艺相对复杂、安装技术难度较大,对质量管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管道安装
涉及核电站建设的几百个系统,按照管道直径分类,其可以分为小口径和大口径
管道,小口径管道主要由施工企业现场进行制作、设计和安装,大口径管道则需
要由专业的设计院、设备制造商进行针对性设计、制造和供货,在安装过程中需
要使用大型吊装设备,具备一定的施工难度和管理难度。
在管道安装中应用可视
化理论,能够对整个安装过程进行可视化、动态控制,促使安装过程、设计流程
和设计目标置于统一的管理目标下,通过图像化、数据化、可视化的监控体系,
高效完成管道施工作业。
2、可视化理论在核电站管道安装中的具体应用
以可视化理论为技术支撑的管道安装系统,在设计中需要兼顾工程决策和质
量管理的需求,按照可视化系统平台的结构特点,通过层次模型法进行具体应用。
2.1模型层次划分
其主要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即:物理层、功能层、任务层以及应用层。
其中
物理层主要是指系统软件与硬件,例如计算机设备、管理软件等可视化系统平台
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配置;功能层是为了满足管理需求的各个功能子系统,主要
包括管理系统,模型库、数据库以及对话系统等;任务层的主要功能为接收用户
的具体要求,通过执行相关操作任务向用户汇报结果,其中包括问题适应层和推
理层,用户能够利用菜单与系统进行有效交互;应用层的主要职能是为用户提供
服务,包括问题求解、问题表达以及用户界面。
2.2功能实现与系统开发
以可视化理论为基础的导管安装系统,其在功能实现和系统开发中,需要结
合工程的质量管理要求和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可视化理论的功能特点,对系统进
行整体设计,并且突出其主要功能。
可视化系统功能主要包括:数据表达与输出
功能;施工全过程动态立体展示功能;建筑物建模以及工程数字三维建模功能;
空间信息数据查询功能;原始数据管理、储存以及采集功能。
为了充分体现可视
化系统的使用功能,需要将管理系统开发、模型库以及数据库建设作为核心内容。
3、基于可视化理论下管道安装的管理效果
3.1优化管理模式
通过应用可视化理论,可以对管道安装的整个管理过程进行优化和完善,通
过对信息数据的整理、采集和分析,对安装全程实现智能化以及一体化管理,管
理形式、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模式获得巨大改进。
例如,通过可视化系统可以完成
对不同管道的标准化以及信息化处理,对质量检查、安装指标、安装位置以及管
道类型开展全面管理。
在这一可视化和信息化的系统中,进一步明确了管理职能,任何安装环节如果出现问题,都能够及时得到反馈,提升管道安装的质量和效率。
3.2实现全面控制
通过可视化系统对管道安装过程开展精细化管理,能够将整个安装过程直观
形象的呈现出来,实现对安装工作的全面控制。
首先,其管理方式直接有效,能
够降低人为操作的失误,在确保安装质量的基础上,节约施工成本;其次,可以
提升安装施工的效率和精准化,突出核电站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系统性
的管理模式,为项目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并且从多个角度对安装的可操作性和风
险进行论证,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减少由于安装失误而导致的施工和运
行风险;最后,可视化系统能够为项目评估预算提供准确数据,保证管道安装在
合理预算的前提下开展,对安装方案进行优化,提升安装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3.3防止泄露事故
对于核电站而言,预防核泄漏是其施工建设中的关键内容,应用可视化理论,能够保证管道安装质量,有效防止出现核泄漏事故,为核电站的后期运行奠定基础。
首先,可视化系统能够对管道安装的技术要点和施工重点进行严格控制,并
且动态监测安装设备的运行情况,防止由于设备问题而导致安装失误,进而诱发
运行安全事故;其次,通过可视化理论,能够帮助安装单位合理选择配套部件、
安装方法、管道型号以及对应设备,对安装环境进行直观而整体的分析,在安装
中充分结合环境要素,提升施工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消除管道安装中的安全隐患,防止发生核泄漏事故。
3.4节约施工能源
当前,我国提倡构建节约型社会,节约能源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控制管道安
装中的能源消耗,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同时也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和行业
发展趋势,应用可视化理论能够起到显著的节能效果。
首先,由于核电站管道安
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施工成本较高,能源消耗较大,通过可视化系统能够实
现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分配,减少安装施工投入,优化能源分配;其次,在可视化
系统下,可以完成对施工过程的全程监控,在确保质量的同时,减少安装材料的
过度消耗。
4、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核电站建设也逐渐趋于信息化和
智能化方向发展,在管道安装中引入可视化理论,能够切实提升安装工作的效率
和质量,在节约能源和降低成本的同时,有效预防核安全事故,对促进核电行业
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段灵利.核电站管道设计中支吊架的布置和选型[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35):77-78.
[2]段灵利.关于核电站管道设计中弯管工艺的应用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33):114-115.
[3]李鹏.4D可视化理论在核电站管道安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信息化,2018(10):84-86.
[4]郭强.压水堆核电站主冷却剂管道安装变形控制——针对主管道安装过程中
变形控制问题的探讨[J].科技视界,2016(23):393-394.
[5]蒋磊,王大平,刘青,程军.核电站柴油发电机辅助管道安装流程和工艺的改进[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36):116-117.
[6]靳孝义.三代核电站EPR与AP1000主管道安装及焊接差异分析[J].焊接技术,2015,44(11):68-71.
[7]门昌华.AP1000核电站工艺管道安装质量控制实践[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40(04):368-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