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空间变化导学案
《中国的人口》导学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中国的人口班级组名姓名1.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分析并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2.通过阅读人口相关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3.重点:了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我国人口增长情况的折线”图,分析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1.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是亿,居世界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世界过亿人口的国家:、、美国、印尼、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
2.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人口最少的是。
3.从图中找出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级行政单位: ,超过8000万的省级行政单位(简称)这些省级行政单位大多分布在我国的。
1.认真阅读教材并绘制“我国人口增长”图。
2.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增长速度快。
人口数量的增长要与和条件相适应,为此,我国政府把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3.“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站在赤道上,能环绕赤道40多圈。
”这句话说明了(A.我国人口增长过快B.我国人口分布不均C.我国人口数量太多D.我国经济发展迅速4.建国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和、幅度下降,人口1.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大约是/平方千米。
2.我国人口的疏密分界线是,线东部地区人口,西部人口。
3.看我国城镇与农村人口百分比图,目前,我国人口比重大, 人口比重小,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人口将继续增加。
4.下列省区中,平均人口密度最小的是1.人口持续增长:主要原因是2.我国基本政策:实行控制提高1.根据教材中“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这部分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2.完成活动题3,估算一下2030年中国的人口总数是多少?3.利用“全国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和“中国的人口密度分布图”。
(1)了解你所在省份的人口总数和面积并计算你所在省份的人口密度。
(2)阅读教材中“人口分布疏密不均”这部分内容,说说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
4.搜集整理一些有关计划生育的宣传标语,并谈谈你对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看法。
人口的自然增长1 导学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
【标程标准】①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②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学习目标】看图分析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特点、地区差异,并分析原因。
第一课时人口的自然增长
【基础导学】
1.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2.假设,城市里原有100人,某天出生20人,死亡10人,迁出了20人,问此城市当天人口自然增长了多少?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各为多少?
(3)从以上分析得知,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课后习题】
1.对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不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死亡率
C.人口自然增长率
D.自然环境优劣
读世界人口变化趋势图,完成3~4题。
3.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在
A.产业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D.20世纪70年代后
4.关于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与其他因素无关
B.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除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外,也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有关
C.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
D.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5.下图中表示人口停止增长的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人种和人口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
《人种和人口》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人种和人口的观点及其干系;2. 掌握人种的分类和特征;3. 了解人口的构成和变化;4. 掌握人口统计学的基本知识。
二、导学内容:1. 人种和人口的观点及干系- 人种是指具有一定遗传特征和生理特征的人类群体,通常根据遗传、生理、文化等方面的差别进行分类;- 人口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的居民总数,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
2. 人种的分类和特征- 人种的分类主要有三大类: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 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澳大利亚等地区,皮肤颜色较浅,眼睛颜色多为蓝色或绿色;- 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地区,皮肤颜色较深,头发卷曲,鼻梁较低;-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皮肤颜色较浅,眼睛颜色多为黑色,头发直而黑。
3. 人口的构成和变化- 人口构成包括性别构成、年龄构成、职业构成等;- 人口变化主要受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因素的影响;- 人口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
4. 人口统计学的基本知识- 人口统计学是钻研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等问题的学科;- 人口普查是指定期间对全国人口的普遍调查,是了解人口状况和变化的重要手段;- 人口金字塔是一种图表,用于反映某一地区或国家的人口结构。
三、导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讲解人种和人口的观点、分类、特征等内容,让学生建立基本观点;2.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人种和人口的构成和变化,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人种和人口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未来趋势。
四、导学反馈:1. 请简要概括人种和人口的观点及其干系;2. 列举三种主要人种的分类和特征;3. 诠释人口增长率的计算方法;4. 简要说明人口统计学的钻研对象和方法。
五、拓展延伸:1. 请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构成和变化情况;2. 尝试应用人口金字塔制作工具,制作某一地区或国家的人口金字塔图表;3. 就人种和人口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展开深入思考,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人口发展的历程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牛津上海版五四学
《人口发展的历程》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人口发展的历程,掌握人口变化的主要特点和规律;2. 理解人口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认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3. 探讨人口政策对人口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二、导学内容:1. 人口发展的历程:从人口增长到人口稳定的演变过程;2. 人口变化的主要特点和规律: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的变化;3. 人口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过多、过少、老龄化等问题;4. 人口政策对人口发展的作用和影响:计划生育政策、优生优育政策等。
三、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讨论和引导学生思考,了解人口发展对社会的重要性;2. 进修:介绍人口发展的历程和主要特点,让学生掌握人口变化的规律;3.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人口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4. 展示效果:让学生展示讨论效果,加深对人口问题的认识;5. 总结:总结人口政策对人口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的人口发展方向。
四、导学评判: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人口发展的历程和主要特点;2. 学生能够分析人口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3. 学生能够理解人口政策对人口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并对未来的人口发展方向有所思考。
五、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通过调查钻研,深入了解当地人口问题;2. 组织学生参与相关活动,增强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和关注;3. 鼓励学生撰写相关小论文,拓展对人口问题的思考和钻研。
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口发展的历程,认识到人口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为未来的人口发展做出更好的贡献。
希望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为建设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谢大家的参与和支持!。
高中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说课稿
高中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说课稿高中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第三章第一节,是在学习过人口、城市之后关于生产活动的第一部分内容,之后是学习工业地域类型,这一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本节内容又是本章第二、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具有铺垫的作用。
另外农业的生产和布局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具有很强的实际和应用价值。
了解学生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虽然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土地资源和农业”一节,但大部分学生对农业的基本知识几乎没有了解,加上本节课理论性又较强,所以课堂上应给予学生时间预习课本,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动口、动手、动脑,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目标导学法、实例导思法、引议释疑法、点拨破难法,力求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教学理念。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了解,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培养案例分析及读图的能力,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合理进行农业区位选择;通过具体案例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地区发展的影响,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和发展方向的选择。
3、通过对农业区位知识的学习,理解在发展农业生产因地制宜的思想,培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思想。
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为:重点: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世界的人口导学案》
《世界的人口》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世界人口的总体情况和分布特点;2. 掌握人口增长、人口结构和人口迁移的基本观点;3. 探讨人口问题对世界发展的影响。
二、导学内容:1. 世界人口的总体情况和分布特点:- 世界人口总数、增长趋势;-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如人口密度、人口分布不均等。
2. 人口增长、人口结构和人口迁移的基本观点:- 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人口结构的组成和特点;- 人口迁移的类型和影响。
3. 人口问题对世界发展的影响:- 人口过多或过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福利和医疗保障的挑战;- 人口迁移对社会稳定和文化交流的影响。
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各国的人口地图和数据,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总体情况和分布特点。
2. 进修:介绍人口增长、人口结构和人口迁移的基本观点,引导学生分析人口问题对世界发展的影响。
3. 拓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世界人口问题,并结合案例分析不同国家人口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情况。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进修的重点内容,并展示世界人口问题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四、导学作业:1. 请同砚们自行查阅相关资料,总结一下世界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和趋势,并写一篇短文进行分享。
2. 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分析其人口结构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 思考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并撰写一份论文进行提交。
五、导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世界人口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希望同砚们能够关注人口问题,积极参与相关讨论和实践,为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导学案
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及影响人口增长的 因素,学会运用图表分析人口增长的特点、预测人口 增长的趋势。 2.能运用图表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 地区分布。 3.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数据,培养分析、运用地 理数据的能力。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答案
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们逐渐摆脱了完全依赖自然 环境的状况,人们的营养水平和保障生命的各种条件,特别是医 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也就是人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可见,生产力的发展对死亡率的作用是最直接的。人口出生率 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死亡率明显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人口规模迅速扩大。属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 率”(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发达国家一般在18世纪末到19世 纪初(工业化初期)开始进入这个阶段,很多发展中国家目前仍 处于这个阶段,如东非的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家。
【解析】 这一阶段初期出现的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 快速发展,使生活、医疗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口死亡率明显 下降,自然增长率上升,人口呈现高增长,规模快速扩大。
答案
①爆炸性 ②减缓 ③高高低 ④高低高 ⑤低低低
谢 谢!
答案
古代和近代世界人口增长1倍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现代每10年 增长的世界人口数越来越多。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生 产力水平越来越高,人口基数越来越大。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
1.读教材图1-1-4判断,“原始型”“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分别和哪一阶段相对应?对比这两个阶段主要特征(人口出生 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异同。
世界人口增长的轨迹
1.和世界人口增长第一阶段相比,第二阶段人口增长速度出现 显著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设计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模式;3.理解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和特点;2.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模式;3.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和特点;2.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模式。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多媒体、图片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和特点,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模式;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
第一节: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和特点(40分钟)1.教师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趋势图,向学生传达人口空间变化的重要性;2.讲解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和特点,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的不均等问题;3.通过世界各大洲的人口分布图,帮助学生了解人口空间分布的不同模式。
第二节: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模式(40分钟)1.教师介绍人口分布的主要模式,如集聚分布、离散分布和线状分布,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解释;2.通过图片和地图展示,让学生感受不同模式的人口分布;3.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各种人口分布模式的影响因素和特点。
第三节: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40分钟)1.教师通过城市化和农村人口外流的案例,向学生介绍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2.学生小组分工合作,选择一个城市或农村地区,调查并分析该地区人口流动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3.学生展示调查结果,并讨论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的利弊。
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2.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个人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如制作调查报告,评估学生对人口空间变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学生可自行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进一步研究其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2.组织学生进行模拟人口流动实验,观察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空间的变化。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编写人:杨占永编写时间:2014年2月17日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 组名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记住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2、读课本第二页图1.2和图1.3认真完成读图思考和活动习题;3、阅读课本第三页最后段和第四页一二段归纳人口增长的空间变化;4、理解记忆人口增长模式的三种类型和基本特征,以及转变的起始因素;5、阅读课外材料,试着读懂“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
【学习建议】:重点和难点: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认真完成读图思考和活动题)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读图1.6和第六页文字归纳)[学法指导]: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
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人口的自然增长。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示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限时10分钟、独立完成。
【知识链接】【课前准备区】◎预习内容:人口的数量变化◎预习时间:10分钟◎预习检测:1.人口的出生率:指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和总人口数之比。
2.人口的死亡率:指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和总人口数之比。
3.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加数,和总人口数之比。
4.到2010年止,各大洲按人口由多到少如何排序?(课本图1.4)5.2010年与1950年相比,各大洲人口增长由快到慢如何排序?6.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和___________ 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三项指标,世界人口可划分为、和三种类型。
7.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课中学习区】1. 人口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读课本图1.2和图1.3)2.人口数量的空间分布:(读课本图1.4)3.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课后互助区】【活动探究】课本P7内容:哪种因素起主要作用,各因素之间又是怎样相互影响的?【课后练习区】一、单项选择题1.“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为()A.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B.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极低死亡率,很低出生率,极低自然增长率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2.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3.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是因为()A.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自然环境不同D.农业和工业的出现4.若某城市人口出生率1.22%,死亡率O.62%,自然增长率0.6%,其人口增长模式()A.原始型B.传统型C.现代型D.以上都不是5.下列关于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模式中,“原始型”人口增长速度最快B.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C.美国人口世代更替缓慢,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自然增长率为负值D.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下表是2002年我国四个地区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6—7题6.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显著的是()7.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小结归纳】:【学习反思】你今天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努力:。
1.2人口迁移 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 必修二
湘教版(2019)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掌握国际和我国不同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原因及产生的影响。
【重点关注】①人口迁移的属性和类型。
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③国际人口迁移。
④中国当代人口迁移。
【知识清单】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1.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流动行为。
(2)重要属性:①时间属性:居住地发生或长期性变化。
注意:因人口的日常通勤活动、短期旅行等而造成的居住地暂时变动,不属于人口迁移。
②空间属性: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在一国范围内,一般以跨越某种界线为依据。
注意:不能把人们任何形式的空间流动都看作人口迁移。
(3)人口迁移的类型:①划分依据:人口迁移范围的不同。
②类型:国际迁移: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包括 ,在本国就业的外国人、国际定居难民等。
国内迁移: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由到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推拉理论: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 (或排斥力)与 (或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影响因素:①自然环境的变化: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的影响。
②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的影响。
二、国际人口迁移:1.20 世纪以前:(1)迁移方向:由“”流向“”、由已开发地区流向人口较少的地区和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2)移民原因:地理大发现、、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主义的扩张。
(3)移民类型:①15 世纪到 19 世纪:来自欧洲的“新大陆”的殖民者;来自的奴隶。
②19 世纪到 20 世纪初:推拉力的共同作用下,欧洲涌向及加拿大的移民潮。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国际人口的迁移急剧增加。
(2)国际人口迁移的发生了很大变化。
271导学案.高中地理2.必修.1.配R版
第六章 发展
第一节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 0 5 3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 0 7 7
第 1 课时
传统工业区
预习案 ……………………………………… 0 7 7 探究案 ……………………………………… 0 7 7 训练案 ……………………………………… 0 7 8
第三章
第一节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的区位选择 …………………… 0 3 1
预习案 ……………………………………… 0 3 1 探究案 ……………………………………… 0 3 1 训练案 ……………………………………… 0 3 3
第二章
第一节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 0 1 7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 0 3 5
预习案 ……………………………………… 0 1 7 探究案 ……………………………………… 0 1 7 训练案 ……………………………………… 0 1 9
预习案 ……………………………………… 0 3 5 探究案 ……………………………………… 0 3 5 训练案 ……………………………………… 0 3 6
预习案 ……………………………………… 0 0 1 探究案 ……………………………………… 0 0 2 训练案 ……………………………………… 0 0 3
第 1 课时
城市化及其进程ຫໍສະໝຸດ 预习案 ……………………………………… 0 2 3 探究案 ……………………………………… 0 2 3 训练案 ……………………………………… 0 2 4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 0 0 5
《人口迁移》 导学案
《人口迁移》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了解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难点(1)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
(2)理解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
三、知识梳理(一)人口迁移的概念1、定义:人口迁移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条件:①空间位移: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②居住地变更:必须改变居住地。
③时间限度:通常为一年以上。
(二)人口迁移的分类1、国际人口迁移(1)新大陆发现前:人口迁移主要集中在旧大陆。
(2)新大陆发现后: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跨洲迁移。
(3)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2、国内人口迁移(1)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自然灾害等影响,大规模的由北向南迁移。
(2)新中国成立至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主要从东部人口稠密地区迁往东北、西北等边疆地区。
(3)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由中西部地区迁往东部沿海地区和工矿区。
(三)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1)气候:直接影响人的身体,而且影响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从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并通过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而影响人口迁移。
(2)淡水: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布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3)土壤: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迁移。
(4)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造业的发展影响着人口迁移。
2、社会经济因素(1)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通常,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较高;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迁出率较高。
(2)交通和通信: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从而促进了人口迁移。
1_1人口分布(导学案)
第一章人口第1节人口分布1.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等图文资料,描述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2.利用资料或图表,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1.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2.结合实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不均衡,有明显的稠密区和稀疏区世界人口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注意:热带地区人口多分布在高山、高原地区2、世界人口稠密区,稀疏区(落实到图上)稠密区:、、、。
稀疏区:、、、。
3、人口过亿的国家、、、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菲律宾等4、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人文).自然因素会分析原因气候:中低纬度地区,气候宜人,为人口主要集中区。
地形: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主要的聚居地自然因素水源: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的优势,利于生产和生活,人口较为密集。
人文因素:、、、、、5、塔里木盆地的活动题(课本5页)(1)塔里木盆地绿洲分布特点:盆地边缘的和,呈串珠状分布(2)城镇分布在有水源的绿洲上(3)人口/城镇分布在绿洲上的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水源,有交通线经过,交通便利6、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并会分析原因(1)人口分界线:(2)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3)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东部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耕地面积大;东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开发时间早;1.关于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稀疏,西部地区人口稠密B.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C.汉族人口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D.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小杂居,大聚居工信部2021年先后印发《“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文件,促进5G网络建设和应用高质量发展。
人口容量导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新人教版必修二人口容量导学案(原卷+答案)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在保证________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__________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________(图1.22)。
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1)自然资源状况①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________状况。
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________”所决定的。
②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依赖自然资源,如耕地、水、矿产等。
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________的依据。
(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①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________,还可能发现新的资源,从而________资源环境承载力。
②科技水平的提高促使________快速发展,从而促进区域间的________。
一些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贸易,获取其他地方的资源,以满足________的人口的需要。
(3)人均消费水平相同的________条件,相对于不同消费水平所供养的人口数量,显然是不同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________。
3.地球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估计从全球尺度来讨论,把全球看作一个整体。
那么,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呢?对于这个问题,由于假定条件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估计结果。
(1)乐观者:人口不会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________值。
(2)悲观者:目前已经超过地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3)中间派: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在________亿左右。
二、人口合理容量1.范围: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________。
2.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按照合理的________,保障________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________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________的人口数量。
3.意义{影响________战略影响人口政策影响区域的________4.人口持续增长的影响现代社会已经出现了人口过快增长(图1.25),由此引发了严重的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
人教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一课时
朔城区一中高一年级地理导学案班级姓名学生使用时间2013年月日第周课题主备人审核人编号使用人编写时间1.2人口的空间变化①景华府03 2013/1/12一、本节目标1.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流向。
3.理解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原因及特点。
4.通过读图、资料分析、小组讨论,运用对比法具体分析世界或地区人口迁移特点及人口迁移主要原因。
二、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一:人口迁移的概念(读教材P8相关文字)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和。
2.概念:人口迁移就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在或范围内发生改变。
3.判断人口迁移的标准:a.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跨越一定的界线,改变;B. 持续一段时间,通常为年及以上;知识点二:人口迁移的分类(读教材P8、P9相关图文)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⑴概念: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年)的迁移活动。
⑵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时期特点迁移方向原因意义19世纪以前以、的移民为主整体:旧大陆→新大陆具体:欧洲→美洲非洲→美洲亚洲→美洲中、日、印→东南亚地理大发现,新航线开辟,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国家流向国家;定居移民减少,人口增加整体:落后地区→发达地区具体:拉美→北美东南亚→西亚南欧→西欧(欧洲变为人口迁入区,拉美和亚洲成为移民主要来源地)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2. 国内人口迁移:⑴概念: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向另一个移居的现象。
⑵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时代迁移特点迁移方向原因古代大批迁移迁往社会环境及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当代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计划、有地迁移东部→东北、西北、西南沿海→内陆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开发内地、建设边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人口迁移的,也发生明显变化西部→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农村→城镇贫困区→发达区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剩余知识点三:人口迁移的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迁入地①为迁入地提高大量廉价的劳动力②促进迁入地经济的发展③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④促进文化交流大量人口的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 人口普查》导学案设计
发现:级首有一个 0 或连续 几个 0 都只读一个零。每级 中间不管有几个 0 都只读一
数的读法。 2.亿以上数的读法。 (1)观察数据,发现不 同。
个零,每级末尾的 0 都不 读。 (4)通过讨论,明确亿以内数
2.一个三位数,它百位 上的数字是个位上的数 字的 3 倍,十位上的数 字是百位上的数字与个 位上的数字之和,这个 三位数可能是多少? 3.先分级,再读出下面 各数。 6308960 读作: 70524065 读作: 496007500 读作: 1103604780 读作: 4.连一连。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4/5
人口普查
……
亿级
万级
个百十个
亿亿亿
万万万
5 52300
板书设计
2 3 1 62123 1 0 4 3 03132
五十五万二千三百……二千三百一十六万二千一百二十三……一亿零四百三
十万三千一百三十二……
读数:分级、从高到低、按个级数的读法去读、级尾的 0 不读、级首或级中
)
(2)组织学生汇报写数方 那一位上写 0 占位。
法。
4.小组内讨论、交流,明
3.师生共同总结多位数 确:
的写法。
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4.组织学生讨论:读数 但有关零的问题,读法和写
和写数有什么区别? 法不一样。写数时,哪一个
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
有,就在那一位上写 0 占
位。读数时,每级末尾不管
二、小组 合作,探 究读法。 (12 分钟)
数。 (2)交流读法。 (3)练习读数,深化理 解。 ①组织学生读出教材情 境中的其他省的人口 数。 ②引导学生明确读数时
指导下明确万级上的数要按 照个级上的数的读法去读, 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 字。 (3)利用分级的方法读出安徽 和香港的人口数。
人口迁移导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新人教版必修二人口迁移导学案(原卷+答案)一、什么是人口迁移1.概念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人口移动有时数量少,有时却是成批的大规模移动。
我们把涉及人口________发生________或________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2.分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________人口迁移和________人口迁移。
3.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人口的________增长和机械增长。
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________增长。
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时,该区域为人口________区;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时,该区域为人口________区。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动力机制: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________(排斥力)与迁入地的________(吸引力)共同构成。
迁出地的一种或多种不利因素所产生的________,迫使人们迁出;迁入地的一种或多种有利因素所形成的________,促使人们迁入。
2.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________,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________优美、气候宜人和________丰富的地区是人们向往的定居地。
3.影响人口迁移的人文因素(1)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起着________作用。
各地区之间普遍存在着________的差异,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更高的________和更有前途的发展,常常迁往经济发达或就业机会________的地区。
(2)社会因素:________、军事、________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1.国际人口迁移19世纪以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方向从欧洲到________、大洋洲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到________、北美、西亚、北非特点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________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1)工业化以前:大规模的________、严重的________、战乱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编写人:杨家安审核人:李明使用时间:2014年3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流向;了解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原因
及特点;
3、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重难点】理解人口流动动与迁移的区别,国际人口迁移和中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和移民的流向,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学法指导】根据<学习目标>认真阅读教材P8~11,通过读图、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具体分析世界或地区人口迁移特点及人口迁移主要原因。
对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以便质疑解惑。
⑦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引起的人口迁移( )
⑧中国历史上迁都引起的人口迁移( )
⑨改革开放后我国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 ) 【案例探究】阅读教材P10 案例2,分析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自1850年以来
国内人口迁移的规律、原因,带来的影响。
【拓展延伸】
1、美国是个移民大国,试分析
19世纪之前和现在人口迁往美国的的原因有什么不同?
(提示:要考虑这两个时期,人口的迁出地的区别)
19世纪之前:
现在:
2、我国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移的流量明显增大,尤其是出现了大量进城务工
的农民工,试讨论分析这种现象对迁出地(农村)和迁入地(城市)分别会带来哪些影响?
(提示: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
对迁出地的影响:有利:
不利:
对迁入地的影响:有利:
不利:
【本节内容知识框架构建】
教学反思
【当堂检测】
1、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
据此回答1-3题 1.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 .从北美迁往拉美
B .从亚洲迁往拉美
C .从非洲迁往西亚
D .从欧洲迁往非洲
2.若该图表示近年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
A . 从湖南流往广东
B .从河北流往河南
C .从新疆流往内地
D .从湖北流往重庆
3.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
A .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
B .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 .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D .甲地优美的环境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有( )
①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②短期流动的人口减少定居移民增多③欧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
出地区④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变为人口迁出地区⑤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
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A .①③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5.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
A .农村到城市
B .城市到农村
C .农村到农村
D .城市到城市
6.下列省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是人口迁出地的是( )
A.上海
B.四川
C.广东
D.江苏
7.西亚和北非能够吸引大批外籍工人的原因是(A )
A.自然资源的开发
B.工业化、城市化的实现
C.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缺乏
D.农业经济迅速发展
(B 组选做题)结构图。
回答8~10题
8.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A.男女比例不平衡
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
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
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9.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10.该国可能是 A .中国 B .巴西 C .德国 D .泰国
11、读下图,回答问题。
(1)若图中的A 、B 、C 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那么表示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填写图中的序号),表示
国内人口迁移的是 (填写图中序号),这迁移是以人口迁移 为标准划分的。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的变化、 的变化、 的变化。
(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一是 ,二是 。
(4)若A 、B 代表城市,C 代表农村,那么图中表示由农村到城市人口迁移的是 (填写图中序号)
岁以上 ~65岁 ~50岁 岁以下 2000年数据(单位:%) 54.2 年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