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第3讲正始文学
正始文学
籍诗》) 嵇康“集中诸篇”也同样“多抒感愤”(陈祚明 《采菽堂古诗选》卷八)
2、诗歌出现了哲理化的趋向,“诗”常伴随着
“思”
3、诗人常常借古人古事来隐蔽地寄托自己的思想
感情,用典非常多。 “寄托道深,词者渊永”。
正始文学
“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正始之音”
又叫“正始文学”、“正始体”、“正始诗 歌”,它主要是指曹魏后期20多年的诗歌创 作。
嵇康诗特点
《文心雕龙· 体性》说:“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
烈。”
一、以表现其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
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 二、诗风峻切,旨意显豁、一览无遗。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说得更明晰:“叔夜衷怀既然,文
章亦尔,径遂直陈,有言必尽,无复含吐之致。故知诗诚关 乎性情,婞直之人,必不能为婉转之调审矣。”
2、诗歌风格:
李善注解阮籍《咏怀》诗中的一段话:嗣 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 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 百代之下,难以情测。
《咏怀》其三
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
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 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
油画家袁正阳作品《嵇康的微醉》
正直耿介,任情肆志,有清醒理智,但言行
往往暴露鲜明的是非好恶。 自称:“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 嵇康对山涛说:“阮嗣宗口不言人过,吾没 师之而未能及。” 嵇康与钟会交恶;嵇康为吕安辩护 嵇康与山涛绝交;直言“七不堪二不可”
《与山涛绝交书》
1、性格特点:
①志怀高远:
“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诗书;被褐怀珠玉,颜闵相
三章正始文学-PPT精选文档
◆ 《咏怀诗》内容广泛:有记述少年时建功立业之
志的,有揭露黑暗统治的,有阐发哲理的。核心内 容是带有哲理性的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并且集中于 个人的内在意志与外部力量相冲突、生命从根本上 无法获得自由的这个命题,形成一种强烈的生命孤 独感。 《咏怀诗》基本风格:“遥深” 即含蓄、隐晦,多用典故及一些有象征意义的词 语符号,寄托很深,主旨不易把握。 “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颇多感慨之 辞,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钟嵘《诗品》
《咏怀诗 • 驾言发魏都》
作品选P277
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 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 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 夹林非我有,朱宫生尘埃。 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
《咏怀诗 • 驾言发魏都》赏析 ♪ 是一首咏史诗,以战国时魏王荒淫失政而导
致灭亡的史实来讽喻时政,吊古讽今。
◆ 《咏怀诗》表达艺术上的成就: ⑴ 表现形式灵活,有借古讽今,有借神话抒 怀,把飞鸟、日月、花草、世间人情各方面 事物组成形象体系,把自己的现实感受形象 化。 ⑵ 多用比兴手法写政治抒情诗,并大量用典, 极大地丰富扩展了比兴的内涵和表现力。
♪ 孤鸿悲号野外,翔鸟哀鸣北林,在寂寂的夜色中
划空而来,使人有一种恐惧动荡阴森的感觉,感到 了漫漫长夜的可怕。诗人耳之所闻、目之所接反而 使他更加忧苦异常,只能“忧思独伤心”了。
♪ 此诗只写忧思,营造了一种忧虑、孤度、愤懑的
氛围,表达的是一种生命受到威胁时的“忧伤之旨” (方东树《昭昧詹言》),或“忧生之嗟”(《文 选》李善注),即忧嗟哀愤不可尽言的情怀。而造 成这种压抑、恐惧之感的根源正是政治威胁带来的 巨大压力。
关于正始文学
“谯郡嵇康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 秀、籍兄子咸、琅琊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 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三国志•魏志•嵇康传》裴
正始文学资料
正始文学正始文学是一种传统的文学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承载着民族的精神和智慧,传承着先辈们的思想和情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起源与发展正始文学起源于古代,是古代文人学士同道相交,集思广益,文辞淳正,以正己达人的一种文学形式,具有高度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正始文学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代表着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文学流派。
特点与风格正始文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内容深刻,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情感,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
- 表现形式简练明快,语言通俗易懂,富有音韵和韵律感。
- 强调正直正义,重视品格修养和道德规范,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道德境界。
正始文学的风格清新雅致,内涵丰富,深受读者喜爱。
作者们往往以深邃的思想和广阔的视野,描绘人性的善恶、生命的意义和社会的风貌,展现出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
影响与价值正始文学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价值。
它引领着人们追求美好的品质和境界,促进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和道德提升。
正始文学不仅是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
正始文学虽然历经千年,但其精髓永存人们心中,延续影响着世代传承。
我们应当珍惜正始文学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其优秀传统,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类文明作出积极的贡献。
结语正始文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具有深远影响和积极价值。
我们应当努力传承和弘扬正始文学的优秀传统,让其继续发光发热,在当代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推动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正始文学,其光芒永恒,其价值永远!。
正始文学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
正始文学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
(原创实用版)
目录
一、正始文学的概念与范围
二、正始文学的时代背景
三、正始文学的特点
四、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五、正始文学的历史意义
正文
一、正始文学的概念与范围
正始文学,是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名词,指的是魏厉公曹芳年号“正始”(240-248 年)时期的文学创作。
然而,习惯上人们还会将正始以后
直到西晋立国(265 年)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创作也纳入到正始文学的范畴。
正始文学的范围大致涵盖了魏明帝青龙元年(233 年)至魏元帝咸熙二年(265 年)这一时期。
二、正始文学的时代背景
正始时期,政治环境动荡,严酷的政治斗争与恐怖的政治气氛笼罩着整个社会。
与此同时,玄学开始盛行,哲学思考变得尤为重要。
正始文人面对这样的现实,很少直接针对政治现状发表意见,而是避开现实,以哲学的眼光,从广延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来观察事物,讨论问题。
三、正始文学的特点
正始文学呈现出浓厚的哲理色彩,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其最基本的特点。
正始文人把从现实生活中所得到的感受,推广为对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的思考。
他们很少直接针对政治现状发表意见,而是以哲学的眼光,从广延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来观察事物,讨论问题。
四、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有阮籍、嵇康等,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哲理和批判现实的精神。
其中,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和嵇康的《养生论》等,都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品。
五、正始文学的历史意义
正始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以独特的哲学思考和批判现实的精神,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始文学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
正始文学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摘要:一、正始文学的定义与范围二、正始文学的特点1.避开现实,具有浓厚哲理色彩2.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三、正始文学的背景1.玄学盛行2.政治现实的恐怖与虚伪3.知识阶层的精神痛苦正文:正始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涵盖了从魏明帝青龙元年(233年)到魏元帝咸熙二年(265年)这一时期。
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正始文学的定义和范围较为明确,一般认为它是指魏厉公曹芳的年号正始(240-249年)期间的文学创作,同时也包括正始之后直到西晋立国(265年)这一段时期的文学。
在这个时期,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避开现实、充满哲理色彩的特点。
正始文学的核心特点在于其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
由于当时政治环境的严峻,文人们不敢直接针对政治现状发表意见,而是选择以哲学的眼光,从广延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来观察事物、讨论问题。
他们将从现实生活中得到的感受推广为对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的思考,使得正始文学具有了浓厚的哲理色彩。
正始文学的创作背景较为特殊,当时玄学开始盛行,这种学说包含了一种穷究事理的精神,使文人们具有了清醒的理性态度。
然而,与此同时,政治现实却极其恐怖和虚伪。
司马氏集团为了掩饰自己的行为,竭力提倡儒家礼法,造成严重的道德虚位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知识阶层的精神痛苦愈发尖锐和深刻。
在这样的背景下,正始文学应运而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写照。
文人们通过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对现实世界的敏锐观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悲哀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这使得正始文学具有了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总之,正始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独具特色的时期,其作品充满哲理色彩,深刻反映了当时知识阶层的精神痛苦和对现实世界的思考。
正始文学
一、正始文学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8),在文学史上习惯于正始文学泛指魏朝后期的文学。
这时正是魏晋易代之际,司马氏掌握了大权,残暴地屠杀异己,形成恐怖的政治局面。
二、代表人物:在哲学史上,正始是魏晋玄学的开创期,主要代表人物是何晏和王弼。
在文学史上,正始文学的主要代表是嵇康和阮籍。
他们本身也是玄学家。
他们对抗司马氏的残暴统治,崇尚自然反对名教,作品揭露了礼教的虚伪,表现了政治重压下的苦闷与抗议。
三、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此时的诗歌也与建安诗坛风貌迥异,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
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
因而正始诗歌也体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风貌。
四、阮籍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
咏怀诗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西晋武帝太康(280~289)前后,文坛呈现繁荣的局面,锺嵘《诗品序》说:“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
”总的看来,太康诗风以繁缛为特点,丧失了建安诗歌的那种风力,但在语言的运用上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左思的《咏史》诗,抗议门阀制度,抒发寒士的不平,与建安诗歌一脉相承。
正始文学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
正始文学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
摘要:
1.正始文学的定义
2.正始文学的发展背景
3.正始文学的特点
4.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
5.正始文学的影响和意义
正文:
正始文学是古代文学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通常指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的文学创作。
这个时期的文学以"正始"为开端,以"永明"、"太和"、"景明"等年号相继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进入了自觉发展的新阶段。
正始文学的发展背景是多方面的。
在政治上,这个时期经历了三国分立、西晋统一、五胡乱华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疾苦。
在经济上,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经济相对繁荣,南北文化交流加强。
在文化上,儒家文化传统仍在延续,但受到道家、佛家等思想的影响,文学创作呈现出新的特点。
正始文学的特点是:注重个性表达,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关注社会现实,揭示社会矛盾;追求艺术形式美,重视文辞修饰;倡导自然、率真的审美情趣。
这些特点使正始文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有很多,如曹操、曹植、阮籍、嵇康、陶渊明等。
他们的作品展示了这个时期文学的多样性和独特魅力,对后世文学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正始文学的影响和意义在于,它为中国文学史上的自觉时期奠定了基础,开创了后世文人注重个性、关注现实、追求艺术美的优良传统。
正始文学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
正始文学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
摘要:
一、正始文学的背景和定义
二、正始文学的特点和表现
三、正始文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四、正始文学的历史影响
正文:
一、正始文学的背景和定义
正始文学是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名词,起源于中国魏晋时期。
正始是魏理宗曹芳的年号(240-248 年),但习惯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265)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创作。
正始文学的背景是在政治严酷、环境危机四伏的情况下,哲学思考盛行,文人们很少直接针对政治现状发表意见,而是避开现实,以哲学的眼光,从广延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来观察事物,讨论问题。
二、正始文学的特点和表现
正始文学的特点是呈现出浓厚的哲理色彩,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
正始文学的表现是在文学作品中,文人们把从现实生活中所得到的感受,推广为对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的思考。
由于周围环境危机四伏,动辄得咎,正始文人在文学创作中,避开现实,以哲学的眼光,从广延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来观察事物,讨论问题。
三、正始文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正始文学的代表人物有阮籍、嵇康等,他们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哲理色彩和深刻的理性思考。
阮籍的代表作品是《大人先生传》,嵇康的代表作品是《养生论》。
这些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品。
四、正始文学的历史影响
正始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的产生和发展,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始文学的哲理色彩和理性思考,为后来的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哲学内涵和思考方式。
正始文学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
正始文学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
【原创实用版】
目录
一、正始文学的背景和定义
二、正始文学的特点和表现
三、正始文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四、正始文学的历史影响
正文
一、正始文学的背景和定义
正始文学,是发生在中国历史上魏国理宗曹芳年号“正始”(240-248 年)时期的文学,但习惯上我们把正始以后的文学,直到西晋立国(265 年)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创作也包括在内。
这个时期,玄学开始盛行,哲学思考活跃,影响了文学创作。
正始文学以魏明帝青龙元年(233 年)到魏元帝咸熙二年(265 年)为主。
二、正始文学的特点和表现
正始文学的特点是哲理色彩浓厚,理性思考深刻,人生悲哀尖锐。
由于当时政治环境严酷,文人们很少直接针对政治现状发表意见,而是避开现实,以哲学的眼光,从广延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来观察事物,讨论问题。
他们把从现实生活中所得到的感受,推广为对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的思考。
三、正始文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正始文学的代表人物有阮籍、嵇康等,他们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和嵇康的《养生论》等,都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品。
四、正始文学的历史影响
正始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哲理色彩和理性思考,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始文学名词解释
正始(240—249年)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但习惯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 ( 265年)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创作。
正始时期的政治现实极其严酷,正始文人集中抒发的是个人在外部力量压迫下的悲哀。
由于周围环境危机四伏,也由于哲学思考的盛行,正始文人很少直接针对政治现状发表意见,而是把从现实生活中所得到的感受,推广为对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的思考。
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
正始时期著名的文人有“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
前者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夏侯玄。
他们主要成就在哲学方面。
后者又称“竹林七贤”,指阮籍、稽康、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七人。
其中阮籍、嵇康的文学成就最高。
正始文学名词解释简答
正始文学名词解释简答摘要:一、引言二、正始文学的定义与特点1.定义2.特点三、正始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1.代表人物2.代表作品四、正始文学的历史地位和影响1.历史地位2.影响五、结论正文:一、引言在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中,正始文学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起源于东汉末年,繁荣于三国时期,以曹魏政权为中心。
正始文学的影响力深远,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正始文学的定义与特点1.定义正始文学,是指在我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以曹魏政权为中心的一段时间内,一批具有较高文学成就的作家所创作的文学作品。
这一时期的文学,以政治、哲学、伦理为主题,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表现个性和理想。
2.特点(1)内容丰富:正始文学涉及政治、哲学、伦理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丰富的内涵。
(2)形式多样:正始文学既有诗歌、散文,也有小说、辞赋等,形式多样。
(3)抒发个人情感:正始文学作家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个性和理想。
(4)讲究文学技艺:正始文学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注重文学技艺的运用,力求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三、正始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1.代表人物正始文学的代表人物有曹操、曹植、曹丕等。
他们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更是卓越的文学家。
2.代表作品(1)曹操:《观沧海》、《龟虽寿》等。
(2)曹植:《洛神赋》、《七步诗》等。
(3)曹丕:《文祖文皇帝序》、《白马篇》等。
四、正始文学的历史地位和影响1.历史地位正始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它奠定了后世文学发展的基础。
2.影响正始文学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诗歌、散文等方面,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瑰宝。
同时,正始文学对后世文学理论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结论正始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时期,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
正始文学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
正始文学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摘要:I.引言- 正始文学的定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II.正始文学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于魏正始年间- 发展历程III.正始文学的特点- 道家思想的影响- 文学主题和写作手法IV.正始文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V.正始文学的意义和影响-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正文:正始文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其名称起源于魏正始年间(公元240-249 年)。
在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许多文人墨客为了逃避现实,开始崇尚老庄思想,追求个性解放,这为正始文学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正始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正始时期,以阮籍、嵇康等人为代表,他们的作品具有较强的批判现实主义色彩,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反映。
第二个阶段是魏末晋初时期,以陶渊明、谢灵运等人为代表,他们的作品注重表现个性,强调自然和真率。
第三个阶段是晋宋时期,以鲍照、谢眺等人为代表,他们的作品在形式上更加讲究,注重辞藻和韵律。
正始文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正始文学强调个性解放,追求逍遥自由。
其次,正始文学的文学主题多样,包括咏史抒怀、山水田园、哲理思考等。
在写作手法上,正始文学注重炼字炼句,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表现复杂的思想感情。
正始文学的代表人物有嵇康、阮籍、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谢眺等。
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为《养生论》、《大人先生传》、《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拟行路难》、《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等。
正始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它奠定了道家文学的基础,对后世道家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另一方面,正始文学的自然、真率、高远的审美情趣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正始文学
• 此诗借古事以感慨时政 , 此诗借古事以感慨时政, 以战国时魏王荒淫失政, 以战国时魏王荒淫失政 , 致使战士困苦、 贤者失志, 致使战士困苦 、 贤者失志 , 最后兵败于秦的史实, 最后兵败于秦的史实 , 感 慨魏明帝时的腐败时政。 慨魏明帝时的腐败时政。
• 有的诗则揭露礼法之士的虚伪, 如其六十 有的诗则揭露礼法之士的虚伪 , 七: • 洪生资制度,被服正有常。 洪生资制度,被服正有常。 • 尊卑设次序,事物齐纪纲。 尊卑设次序,事物齐纪纲。 • 容饰整颜色,磬折执圭璋。 容饰整颜色,磬折执圭璋。 • 堂上置玄酒,室中盛稻粱。 堂上置玄酒,室中盛稻粱。 • 外厉贞素谈,户内灭芬芳。 外厉贞素谈,户内灭芬芳。 • 放口从衷出,复说道义方。 放口从衷出,复说道义方。 • 委曲周旋仪,姿态愁我肠。 委曲周旋仪,姿态愁我肠。
• 此诗隐晦曲折地抒写了作 者忧郁悲伤的思想情绪。 者忧郁悲伤的思想情绪。 明月清风之夜, 明月清风之夜,诗人因忧 伤而无法入睡, 伤而无法入睡,起坐弹琴 想排遣内心的忧思, 想排遣内心的忧思,但抬 头所见是野外凄切的环境。 头所见是野外凄切的环境。 末两句更充分表现出他看 不见任何希望和出路的忧 思。全诗所显现的就是一 位孤独无偶的忧郁诗人形 象。
闲,丽服有辉。 良马既闲,丽服有辉。 左揽繁弱,右接忘归。 左揽繁弱,右接忘归。 风驰电逝,蹑景追飞。 风驰电逝,蹑景追飞。 凌历中原,顾盼生姿。 凌历中原,顾盼生姿。
赠秀才入军
• • • • • •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正始文学
正始文学(魏末文学)
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249),但习惯 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 国(265)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创作。 正始时期著名的文人,有所谓“正始名士”和 “竹林名士”。前者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夏侯玄。 他们主要成就在哲学方面。后者又称“竹林七贤”, 指阮籍、稽康、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七人。 们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 称竹林七贤 。
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 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晋书· 嵇康传》)
●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
●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
●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时有樵苏者 遇之,咸谓为神。(《晋书· 嵇康传》) ●康长七尺八寸,伟容色,土木形骸,不加饰厉,而龙 章凤姿,天质自然。正尔在群形之中,便自知非常之器。 (《世说新语· 容止》引《康别传》)
散文
代表作《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一篇与司马氏集
团决裂的宣言书。文章篇幅宏大,情绪激烈,分析 深透,自由挥洒,文字骈散交错,灵活自如,具有 通脱恣肆、朴质自然的艺术风格。
阮 籍 及其咏怀诗
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 闭户经书,累月不出;或登山临水,经日忘归。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 其得意,忽忘形骸。 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善作青白眼:《晋书•阮籍传》载,阮籍善于 作“青白眼”,正眼相看,称为“青睐”;斜 视露白,称为“白眼”。他见到守礼从俗的人, 便用白眼相对。阮籍遭母丧,嵇喜来吊唁,阮 便作出白眼,嵇喜不高兴地走了。嵇喜之弟嵇 康听说后,带着酒,挟着琴来看望他,阮籍大 喜,便露出了青眼。
正始文学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
正始文学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摘要:一、正始文学的背景概述二、正始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三、正始文学的特点与影响四、正始文学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正文:正始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种文学现象,发生在三国时期(220-280年),处于魏国统治下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文化繁荣,文学创作活跃,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如曹操、曹植、曹丕等。
正始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曹操:作为正始文学的奠基人,曹操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有卓越成就,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对海而唱》、《观沧海》等,表现出豪放、奔放的个性,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曹植:曹植是正始文学的杰出代表,被誉为“八俊之一”。
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浓厚的个性特点,如《洛神赋》、《白马篇》等,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对理想的追求。
三、曹丕:曹丕是正始文学的重要人物,他的诗歌、散文作品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诗歌作品如《文祖文皇帝序》、《白马篇》等,强调个性和感情,呈现出一种华丽、优美的风格。
正始文学的特点如下:1.主题丰富:正始文学作品涉及政治、军事、哲学、人生等多个方面,表现出作者们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2.个性鲜明:正始文学作家注重个性的表现,强调感情和主观意愿,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3.文学形式多样:正始文学不仅诗歌创作繁荣,散文、辞赋等领域也取得了较高成就。
4.讲究技艺:正始文学作品注重艺术技巧,追求华丽的文辞和优美的风格。
正始文学在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上承汉赋、下启晋唐文学,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正始文学还对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的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之,正始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文学家们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丰富了文学表现手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正始文学
第一节 绪论 一、正始文学的背景
正始文学
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 249),但习惯上所说的“正始文 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 (265)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创作。因 此,正始文学是泛指曹魏政权后期、魏 晋之交的文学。
(一)易代之际的血腥斗争
正始时期是曹氏政权与司马氏争权夺利 最激烈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现实极其严 酷。从司马懿用政变手段诛杀曹爽而实际控 制政权开始,到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执 政,十多年间,酝酿着一场朝代更替的巨变。 他们大量杀戮异己分子,造成极为恐怖的政 治气氛。“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 名文人死在这一场残酷的权力斗争中。
(三)阮籍《咏怀诗》的地位和影响
1、摆脱模仿民歌的痕迹 ,呈现了完全文人 化的五言诗风貌。 2、引玄理入诗:其诗中的玄言与说理,直接 开启魏晋后务虚尚玄的风气,对以后山水诗 和游仙诗的创作有直接影响。 3、开创了我国五言抒情组诗的体例,自此 之的《古风》等受其影 响。
“膏火自煎熬,多财为患害。” “高名令志惑,重利使心忧。” “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 “阴阳有舛错,日月不常融。” “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 “临觞多哀楚,思我故时人。对酒不能言, 凄怆怀苦辛。” “人知交友易,交友诚独难。险路多疑惑, 明珠不可干。” “亲昵怀反侧,骨肉还相仇。”
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
乃悟羡门子。噭噭令自嗤。
《咏怀诗》其六十一 少年学击刺。妙伎过曲城。 英风截云霓。超世发奇声。 挥剑临沙漠。饮马九野垧。 旗帜何翩翩。但闻金鼓鸣。 军旅令人悲。烈烈有哀情。 念我平常时。悔恨从此生。
《咏怀诗》其三十八 炎光延万里。洪川荡湍濑。 弯弓挂扶桑。长剑倚天外。 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 视彼庄周子。荣枯何足赖。 捐身弃中野。乌鸢作患害。 岂若雄杰士。功名从此大。
正始文学
少年学击剑,妙技过曲城。英风截云霓,超世发奇声。 挥 剑临沙漠,饮马九里坰。„„
——《咏怀诗·六十一》
平生少年时,轻薄好弦歌。西游咸阳中,赵李相经过。 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驱马复来归,反顾望三河。 黄金百镒尽,资用常苦多。北临太行道,失路将如何?
——《咏怀诗·五》
(阮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 使竖子成名!自然、高蹈独立、
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
赠秀才入军(第九)
良马既闲,丽服有晖。
左揽繁弱,右接忘归。 风驰电逝,蹑景追飞。 凌厉中原,顾盻生姿。
郢 人 逝 矣 , 谁 与 尽 言 。
嘉 彼 钓 叟 , 得 鱼 忘 筌 。
俯 仰 自 得 , 游 心 太 玄 。
正始文学
正始之音
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9),文学史
的正始时期,指的是曹魏后期到司马氏以晋代魏这一
时期。恐怖政治的压力,加上老庄思想的影响,使正
始诗歌的内容与风格呈现出与建安诗歌迥然不同的面
貌,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
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
游仙、招隐、玄言等这一时期常见的体裁都
能在《咏怀诗》中见到。开创了中国文学史
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
影响。
1、风格隐晦曲折
常常借助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
托怀抱。或借古讽今,或借游仙讽刺世俗, 或借美人香草寓写怀抱,使诗歌变得非常隐 晦。这主要是由时代和他的身世所决定的 。
——《晋书·阮籍传》
王业须良辅,建功俟英雄。元凯康哉美,多士颂声隆。 阴阳有舛错,日月不当融。天时有否泰,人事多盈冲。 园绮遁南岳,伯阳隐西戎。保身念道真,宠耀焉足崇。 人谁不善始,鲜能克厥终。休哉上世士,万载垂清风。 ——《咏怀诗·四十二 》
正始文学的名词解释
正始文学的名词解释
正始文学是指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时期,也称为南朝文学或南朝六朝文学。
这个时期涵盖了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420年至589年),即刘宋、南齐、南梁和南陈。
正始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阶段,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和影响具有深远意义。
正始文学时期的文学创作主要集中在文人官员和士人之间,注重文风雅致、表达情感和思想内涵。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涵盖了诗歌、文赋、词曲、小说、文论等多种文体,展现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风貌。
正始文学的特点包括:
1. 诗歌创作繁荣:正始文学时期,诗歌创作达到了高峰。
以乐府诗为代表的各种诗体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流传和
发展,如七言绝句、五言绝句等。
2. 文风儒雅:正始文学注重文风雅致,追求意境的优美和表达方式的华丽。
作品常常运用典故、修辞手法和音韵的技巧,注重文字的华美和文辞的熟练运用。
3. 崇尚清新自然:正始文学倾向于表现清新自然的景象和感受,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这一特点在山水诗和田园诗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4. 个体情感的表达:正始文学强调个体情感的表达,诗歌和文赋中常常抒发个人的忧愁、哀怨和喜悦,反映了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情感体验。
正始文学时期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创了后世文学创作的新方向和风格。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文化价值,对于研究古代文学和了解古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房玄龄等《晋书•嵇康传》
……过为峻切。讦(jié)直露才,伤渊雅之 致。然讬喻清远,良有鉴裁,亦未失高流 矣 。 ——南朝梁•钟嵘《诗品》
嵇康师心以遣论,阮籍使气以命诗:殊声 而 合 响 , 异 翮 而 同 飞 。 ——《 文 心 雕 龙 • 才 略 》 ……叔夜之辨声,……并师心独见,锋颖精密 , 盖 伦 之 英 也 。 ——《文心雕龙•伦说》
3.阮籍、嵇康等人“越名教而任自然”并 非是反儒教。名教是魏晋哲学里的核心 。
阮籍嫂当还家,籍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 岂为我辈设也!”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 是时竹林诸贤之风虽高,而礼教尚峻。……乐广 讥之曰:“名教中自有乐地,何至于此!” ——南朝梁•刘孝标《世说新语注》引《竹林七 贤论》
阮籍对后世的影响
二、《咏怀》82首的影响 《咏怀》第47首:生命辰安在,忧戚涕沾襟。 •《咏怀》第32首: 孔圣临床川,惜逝忽若浮 。 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咏怀》第80首:出门望佳人。佳人岂在兹 。 三山招松乔。万世谁与期。 存亡有长短。 慷慨将焉知。 忽忽朝日隤。行行将何之。 不 见季秋草。摧折在今时。
阮籍对后世的影响
一、《咏怀》82首
•(阮)籍能作文,初不留思,作《咏怀》八十余篇 ,为世所重。 ——《晋书》本传
•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 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 以情测。 ——《文选》李善注引南朝宋•颜延之语
阮籍对后世的影响
一、《咏怀》82首
•(咏怀之作,可以陶性灵,发幽思。言在耳目之内 ,情寄八荒之表, 洋洋乎会于风雅,使人忘其鄙近, 自致远大。颇多感慨之词。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南朝梁•钟嵘《诗品》
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性复疏 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 大闷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 胞中略转乃起耳。 ——《与山巨源绝交书》 ...叔夜善书,妙于草制,观其体势, 得之自然,意不在乎笔墨。 若高逸之士,虽在布衣, 有傲然之气。 ——张怀瓘《书断》
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 。颖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 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 ?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会以此憾之。及是,言于文帝(司马昭)曰:“嵇康, 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因谮 :“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 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帝既昵听信念,遂并害之。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 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 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
什么是名教?
• 晋 袁宏《后汉纪· 献帝纪》:“夫君臣父子 ,名教之本也。”
• 余英时引晋人袁宏以及陈寅恪先生的说法 ,认为魏晋时“名教”泛指整个社会人伦 秩序。
“名教” 正式出现是在魏晋时期。 王弼糅老庄思想于儒,认为名教出于自然;
嵇康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
西晋郭象则认为名教即自然。
关于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
• 是否反礼教?
• 大人得位,明圣又兴,故先王作乐荐上帝, 昭明其道以答天贶。于是万物服从,随而事 之,子遵其父,臣承其君, 临驭统一,大观 天下,是以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仪之以 度也。包而有之,合而含之,故先王用之以 明罚敕法。 ——阮籍《通易论》
阮籍“越名教”的深层心理原因?
第三讲 正始文学
第一节 什么是正始玄风
关于正始玄学的几个问题
• 1、正始玄学的产生是有自身特有的时代 背景和文人心理状态。
• 谈(,)何容易!……肠为之抽;专一书 ,转同数十家注;自少至老,手不释卷 …… ——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卷三三•王 僧虔传•僧虔戒子书》
2.正始谈玄之风,虽导源于何晏、王弼等, 但是使得谈玄之风形成一时的风尚还是的 竹林七贤。 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 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 内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 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卷二一•王 粲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阮籍对后世的影响
3 、单仅就文学史本身来考察的化,就体裁和 内容的搭配上,阮籍的《咏怀诗》将以往文人 在赋中所抒写的内容转换成五言诗抒写的内容 ,扩展了五言诗的内容。
阮籍对后世的影响
三、对山水诗形成有所贡献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 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 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 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唐•房玄龄等《晋书•阮籍传》
•看来诸咏非一时所作,因情触景,随兴寓言,有说 破者,有不说破者,忽哀忽乐,俶诡不羁。 ——清•沈德潜《古诗源》
阮籍对后世的影响
二、《咏怀》82首的影响 1 、阮籍诗里写的并不仅仅是个人的悲欢之情 ,而已经扩大为整个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侯思孟先生语: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诗》为作者 的哲学自传。是诗人的存在危机以及对解脱的种种寻 求。
• 1、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 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 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 十日,不得言而止。……时率意独驾,不由径 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唐•房玄龄等《晋书•阮籍传》
阮籍“越名教”的深层心理原因?
• 2 、竹林之为放,有疾而为颦者也,元康之 为放,无德而折巾者也。 ——东晋•戴逵《放达为非道论》 • 3 、嗣宗咏怀诗如白首(人生无望)狂夫, 歌哭道中,向黄河,乱流欲渡,彼自有所以 伤心之故,不可为他人言。 ——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4、牟仲三:魏晋文士唯显逸气而无所成,无 所成而无所用,是为天地之弃才。
阮籍(210—263年),三国时期魏诗人 。字嗣宗。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 竹林七贤之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 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 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 态度。著有《咏怀》、《大人先生传》 等,其著作收录在《阮籍集》中。
平生少年时。轻薄好弦歌。西游咸阳中。赵 李相经过。娱乐未终极。 ——《咏怀诗》其五 王业须良辅。建功俟英雄。元凯康哉美。多 士颂声隆。阴阳有舛错。日月不当融。天时 有否泰。人事多盈冲。园绮遯南岳。伯阳隐 西戎。保身念道真。宠耀焉足崇。人谁不善 始。尠能克厥终。休哉上世士。万载垂清风 。 —— 《咏怀》四十二
4、正始时期流行清谈——老、庄、易,对 诗歌也有一定影响。 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 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嵇康(224—263年,一作223—262年), 字叔夜。汉族,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 临涣镇)人。三国曹魏时著名思想家、音乐 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 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 “审贵贱而通物情”,为 “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后因得罪钟会,为其诬陷, 而被司马昭处死,年仅39岁。
阮籍对后世的影响
2 、阮籍《咏怀》开启了中国诗歌中所谓“咏 怀”的系列。
•属于这个阮籍“咏怀”系列的有: 西晋•左思《咏史诗》八首,东晋•郭璞《游仙》十四 首,南朝•颜延之《五君咏》、鲍照《拟行路难》十 八首、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唐•陈子昂《感遇 诗》三十八首、张九龄《感遇诗》十二首、李白《古 风》五十九首。
嵇康作品简介
• 1、嵇康的诗歌以四言为佳,代表作有《幽愤 诗》、《赠兄秀才入军诗》十九首。 • 2、文的大家,完整保存下来的文有14篇。其 中九篇是论文,其中《声无哀乐论》、《养 生论》是最负盛名。两篇是书,即著名的《 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吕长悌绝交书》。
叔夜(嵇康)情至之人,托于老庄忘情 ,此愤激之怀,非其本也。 …… 故知诗诚 关乎性情。性直之人,必不能为婉转之 调 …… ——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