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正始、两晋文学考点汇总

合集下载

魏晋南北朝文学-重点难点

魏晋南北朝文学-重点难点

魏晋南北朝文学-重点难点古代汉语文学 2022-03-17 06:59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风骨名词解释:建安风骨建安诗坛,指汉末魏初时期诗歌。

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

此时期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一、曹操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造的全盛局面。

借古题写新事,如《薤露》、《蒿里》,乐府旧辞皆为挽歌,曹操却用悲凉苦恨之调。

二、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特别能表现出他的个性,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大抒情浓郁,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歌慷慨,气韵沉雄。

如《短歌行》写得高远阔大,有君临天下之气度,与坚若盘石的信心和意志,能激发起读者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

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一、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了便娟婉约的纤丽清新风格。

如《燕歌行》全诗清词丽句,情思婉转,缠绵动人,准确成功地表现了一个思妇在漫漫长夜中牵念夫君的无限情意。

二、曹丕的抒怀之作,写得清俊悲凉,带有拟作性质,然更主要的是藉以抒发战乱中的一种苍凉情怀。

三、发志向记叙军旅的作品,如《黎阳作》气势高昂却亚于曹操。

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王粲诗歌的艺术特点在于抒情深切,慷慨悲凉,文辞秀丽,局面阔大,抒情深切不但指情语凄婉动人,而且指诗中景物描写都笼罩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感情色彩。

取景开阔宏大,具有豪放之美。

试论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思想内容:曹操的诗歌创作分前后两个时期:一、前期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如《白马篇》通过一个青年英雄的机智勇敢英勇卫国的精神,来表现自己对壮烈事业和战斗生活的憧憬。

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的爱国勇士形象,颂扬了他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也寄托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二、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倍受压抑的郁愤心情。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重点)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重点)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文学——先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秦汉:董仲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开办学校,经学魏晋:道家思想崛起并与黄老思想结合形成玄学,外来佛教开始确定地位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一、1、建安:汉献帝年号。

文学史上的“建安”:汉末到魏初的一段时期(曹植死为止)。

2、《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第一首纯粹写景的山水诗)。

3、《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现存最早的完整而又成熟的七言诗)。

一韵到底(缺少变化):押韵不成熟的标志。

4、《典论•论文》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文学理论专论。

5、曹丕的诗文开婉约纤丽一路,兼有情美、景美、辞美、韵美的艺术特点。

6、王粲创作主题:(1)去国怀乡;(2)怀才不遇。

7、蔡琰(蔡文姬)《悲愤诗》:自传体——诗史价值——场面描写——心理倾诉二、建安文学的基本特点:真是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的情感。

在艺术精神上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式上亦带有鲜明的民歌风调。

作品内容充实,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

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三、建安风骨形成因素:(1)时代因素:天下纷乱,生灵涂炭;群雄角逐,各骋才智。

(2)思想因素:儒学定于一尊的地位趋于动摇,道家和刑名之学兴起。

(3)文人因素:生命意识,悯时情怀,理想张扬,个性风发。

(4)文学因素:汉乐府的健朗风格,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的幽怨情调。

四、曹操诗特点: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文特点:清峻通脱,自开风气文学上的突出成就:(1)四言诗,于三百篇外,自开奇响;五言诗“借旧乐写时事”,堪称“汉末实录”,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诗歌传统;(2)散文创作方面,鲁迅称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五、曹植——前期多抒写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战乱萧条的社会现实以及游荡宴乐的公子生活,洋溢着青春气息,体现济世精神;后期诗文以抒写身世之感为主,自伤不遇,复痛心于亲友离散的遭遇,艺术上多深于寄托,语悲而调爽。

中国古代文学考研魏晋南北朝文学-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考研魏晋南北朝文学-笔记

魏晋南北朝文学ﻭ第一章建安文学一、基本知识1、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得并称。

她们以显赫得政治地位与杰出得文学才能著称于世.她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得政治抱负与乱离得社会场景,悲歌慷慨,就是汉魏风骨得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得重要地位。

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2、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得并称。

她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就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得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3、建安风骨:就是对建安文学风格得形象概括.建安就是汉献帝得年号.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得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得愿望与对理想生活得追求。

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

后人把建安诗歌得成就称为“建安风骨”。

4、《悲愤诗》:诗歌篇名。

汉魏间著名女诗人蔡琰得代表作品,相传有骚体与五言体二首。

其中五言体较可信。

全诗五百四十字,自述在汉末动乱中得不幸遭遇,反映了整个汉末动乱时期广大人民,特别就是妇女得共同命运,具有典型意义。

全诗叙事波澜曲折,抒情如泣如诉,有强烈得感染力.二、思考与练习1、建安时期有哪些著名得诗人?她们得诗歌创作有何共同特征?建安时期著名得诗人有“三曹”(曹操、曹丕与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与女诗人蔡琰.其诗歌创作得共同特征就是:都致力于五言诗得创作,表现了乱离得社会现实,表现了统一天下得愿望与积极进取得理想精神,情调慷慨激昂,语言刚健爽朗,“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形成所谓“建安风骨"。

2、试析“三曹”诗歌风格得差异?曹操得诗歌富有抒情化、个性化特色,充满积极进取得精神,语言古朴苍劲,风格悲凉慷慨、雄健沉郁。

曹丕得诗多写游子思妇题材,兼有年命之悲与行乐之情,充满乱离时代得哀怨之音,诗风清丽哀婉.曹植就是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得作家,其诗歌加强了抒情化色彩;描写细致,善用比喻,增强了形象性与生动性;词藻丰富华美,讲究对偶、炼字,语言绮丽而自然,韵律、色调与谐;讲究谋篇布局。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知识点总结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知识点总结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知识点总结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涵盖了众多文学体裁和杰出的作家作品。

以下是对这一时期文学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秦汉文学1、秦代文学秦代由于存在时间较短,加之实行文化专制政策,文学成就相对较少。

但李斯的《谏逐客书》是一篇优秀的政论散文,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汉代散文(1)贾谊:其政论散文如《过秦论》,气势磅礴,富有感染力,对秦亡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分析。

(2)晁错:《论贵粟疏》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提出了重农贵粟的主张。

3、汉代辞赋(1)骚体赋:以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为代表,继承了楚辞的抒情传统。

(2)大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极力铺陈描绘,展现了大汉帝国的声威。

(3)抒情小赋:张衡的《归田赋》,语言清新,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4、汉代诗歌(1)乐府民歌:“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后来人们把乐府所采集和创作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与北朝的《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2)《古诗十九首》:组诗名,出自汉代文人之手,深刻地反映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的追求和幻灭,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

二、魏晋文学1、建安文学建安时期,社会动荡,文人思想活跃,建安文学呈现出慷慨悲凉的风格。

(1)“三曹”:曹操的诗歌气魄雄伟,悲凉慷慨,如《龟虽寿》《观沧海》;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曹植的作品骨气充盈,淋漓悲壮,如《白马篇》《洛神赋》。

(2)“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他们的诗歌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

2、正始文学正始时期,政治黑暗,玄学兴起,文学风格趋于隐晦曲折。

代表作家有阮籍和嵇康,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隐晦地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忧生之嗟;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表现了他的刚直不阿。

3、两晋文学(1)太康诗风:以陆机、潘岳为代表,追求形式的华美,内容较为空洞。

魏晋南北朝级唐代古文史复习资料(核心考点)

魏晋南北朝级唐代古文史复习资料(核心考点)

二、魏晋南北朝1、建安风骨指建安诗歌的风格特色,所谓“风”主要指建安诗歌反映社会动乱,抒写理想壮志的现实内容,“骨”主要是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特色。

两者结合指建安诗歌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刚健的特点。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风骨,虽然没有直接论述“建安风骨”,但他无疑是将建安文学作为风骨的典型来看待,后来钟荣在《诗品》中则直接用了“建安风力”一词。

后世的作家在反对片面追求形式和单纯的修辞之美,而强调文学的热情和内在的感染时,往往就标举“建安风骨”的旗帜,如陈子昂。

在文学发展史上起了积极的作用。

(《时序》“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哀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2、正始文学(诗歌)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但习惯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两晋立国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创作。

正始时期著名的文人,有所谓“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前者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夏侯玄。

后者又称“竹林七贤”,指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七人。

其中嵇康、阮籍的文学成就最高。

所谓“嵇志清峻,阮旨遥深”,即是他们的主要特色。

3、建安文学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这一称谓包括了其后若干年的文学创作,习惯上就称为“建安文学”。

这一时期,文坛上涌现了大量的作家,“三曹”“七子”和蔡琰是其中的代表。

他们都曾被卷入极度动乱的时代漩涡,生活和思想都有较大的变化。

一,他们继汉乐府之后,打破了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二,他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反映社会动乱和抒写报国壮志的充实内容,慷慨悲凉的情辞和苍劲雄浑的风格形成了“建安风骨”,对魏晋南北朝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我国古典诗歌也从此摆脱了四言格局,完善了五言体制,开创了七言新体,这一时期,赋与散文也表现出新的面貌。

4、咏怀诗阮籍所作。

有五言诗八十二首,四言诗十三首,前者尤为著名。

它开创了中国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

中国古代文学史备考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备考整理

二、名词解释1,建安风骨建安风骨指在建安时期,文风“清俊通侻、骋词华靡”的建安文学,狭义上指这类任气慷慨的诗歌,广义上也包括了散文在内。

它们大抵慷慨悲壮,气盛词壮。

后人因建安文学的上述特征,将其称为“建安风力”或者“建安风骨”、“汉魏风骨”。

代表如“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和蔡琰等人。

2,建安之杰建安之杰,即曹植。

他擅长各类文体、诗体,尤其长于五言,是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作家。

曹植前期诗歌以抒写理想抱负为主,如《白马篇》,后期诗歌主要抒发内心的压抑愤懑,如《赠白马王彪》。

他着意于练词造句,运用比兴,可谓“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在建安时代,卓然为一大家,被钟荣《诗品》誉为“建安之杰”。

3,正始文学正始文学指从魏正始开始,至后来西晋时期左右的文学创作。

因司马氏引发血腥残酷的权利斗争而使得当时玄学的兴起,从而影响到正始文学的作家的“任情放达,发言玄远”。

代表如“竹林七贤”中的阮籍的《咏怀》,嵇康的《赠兄秀才入军八十首》。

4,左思风力左思风力是钟嵘《诗品》对左思诗歌的评价。

在当时“稍入轻绮”太康作者中独标一格,它风格慷慨淋漓,气势雄健有力,情调高亢,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

左思的代表诗作是《咏诗》八首,它把历史现象、经验与个人的现实遭遇、情感体验非常成功地结合起来,气势非常昂扬。

他诗歌创作的这种精神,即是后世所说的“左思风力”5,宫体诗“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时。

宫体诗发端于齐梁之际,到萧纲及其周围文人时达到全盛,它以宫廷为中心,内容常在“祍席之间”,“闺房之内”,形式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的特点,文风轻靡.,它是永明新体诗的“新变”。

萧氏父子、徐陵父子、庾信父子是宫体诗的代表人物。

作品如萧衍《子夜四时歌》,徐陵《长相思》等。

6,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他们在初唐文坛上处继往开来的地位;有着相似的审美追求,都反对绮靡的文风,追求刚健的骨气;都强调文学的经世教化作用。

魏晋南北朝文学知识汇总

魏晋南北朝文学知识汇总

魏晋南北朝建安文学“建安”是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的年号。

这一时期,出现了三曹、七子等一批诗人。

他们写诗反映社会动乱,抒发忧国之思和建功之志,情辞慷慨,语言刚健,开——代诗风,被称为“建安风骨”、“建安文学”。

“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父子。

曹操是汉魏之交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诗作有《龟虽寿》、《观沧海》等。

曹丕是他的次子,魏的开国皇帝,他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

曹植是曹丕之弟,作品有短诗《白马篇》、《七步诗》,长诗《赠白马王彪》,辞赋《洛神赋》等。

“建安七子”指的是孔融、王粲、刘桢、阮踽、陈琳、应场、徐斡七人,除孔融之外,都是曹操下属,诗风颇似曹操。

此外,当时还出了我国第一位杰出女诗人蔡琰(即蔡文姬),作有《悲愤诗》、《胡笳十八拍》等。

三国和西晋文学诸葛亮是三国时蜀汉的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写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

正始文学:“正始”是三国时魏国曹芳的年号。

当时司马氏父子当道,政治黑暗,少数文人以曲折方式表示不满,产生“正始文学”。

代表人物为阮籍和嵇康,他们与另五位名士合称“竹林七贤”。

太康文学:“太康”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年号。

此期间,一批士族文仁模仿古人创作,被称为“太康文学”。

代表人物为左思,写有《咏史》八首,赋《三都赋》曾轰动洛阳。

另有陆机、潘岳、刘琨等。

陶渊明陶渊明,即陶潜,东晋末年著名诗人,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

他曾做过彭泽县令,因不满官场黑暗而辞官,隐居农村,参加劳动,写下大量的诗文。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开创者。

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代表作有《归园田居》、《饮酒》等,风格自然平淡,浑厚含蓄,耐人寻味。

他的散文《桃花源记》虚构了与黑暗现实对立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他对理想的追求。

他在辞赋《归去来兮辞》中,表明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志向。

魏晋南北朝笔记小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叙事散文得到发展,小说初步形成,出现了大量短篇文言笔记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建安诗歌、正始诗歌、两晋诗歌

中国古代文学建安诗歌、正始诗歌、两晋诗歌

• “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 ——叔孙通 • 曹操的用人政策打破了两汉(尤其是东汉)以来 德行为先、倡导名节的传统,这一变化对思想、 文化领域的潜在影响甚为深远。
• 夫曹孟德者,旷世之枭杰也。其在汉末,欲取刘氏之皇位 而代之,则必先摧破其劲敌士大夫阶级精神上之堡垒,即 汉代传统之儒家思想,然后可以成功。读史者于曹孟德使 诈使贪,唯议其私人之过失,而不知实有转移数百年世局 之作用,非仅一时一事之关系也。 • ——陈寅恪 • 孟德既有冀州,崇奖跅驰(tuî ,行为放荡不羁)之士,观其 下令再三,至于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不仁不孝而有治国 用兵之术者。于是权诈迭进,奸逆萌生。” • ——顾炎武
•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 群燕辞归雁南翔。
• (分析)开头三句写深秋的肃杀情景,为女主人公的出场 作铺垫。这里的形象有视觉的,有听觉的,有感觉的,它 给人一种空旷、寂寞、衰落的感受。这种景和即将出场的 女主人公的内心之情是一致的。 • 借写秋景以抒离别、怀远之情: • 宋玉《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 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高临水兮送将归。” • 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 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 《白马篇》(属乐府歌词,又名《游侠篇》,李白有同名作品)
• (解题:朱乾《乐府正义》:“此寓意于幽并游侠,实自况也。”
•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 (从动态的角度写“马”,其实是为了烘托“人”的飒爽 英姿。也是伏笔,以引发下文。沈德潜:“极工于起调”)
•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 (分析)“夜未央”之句,既状长夜之漫长,又写思念之 无尽。惟其思念难眠,故觉夜之漫长。陶潜有“不眠知夕 永”之句。 • “牵牛”之句,顺手拈来,以比况自己。 • 在艺术上,本诗把抒情女主人公的感情、心理描绘得真实 而细腻。曹丕能从景物、心理、行为、独白等多个角度来 渲染女主人公的思念与哀伤,形成千回百转、凄凉哀怨的 风格。本诗辞藻流艳,句句压韵。音调流畅,化用前人语 句也较为自然。 • 锺惺:“婉娈细秀,有公子气,有文人气”(《古诗 归》)。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品与特点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品与特点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品与特点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品1.建安七子:曹操《短歌行》、曹植《七步诗》、曹丕《典论·论文》、王粲《七哀诗》、徐干《中论》、阮璃《咏怀诗》、应玚《公宴诗》。

2.正始文学:何晏《景福殿赋》、夏侯玄《离合诗》、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向秀《思旧赋》。

3.两晋诗坛:陶渊明《归园田居》、谢灵运《山居赋》、鲍照《芜城赋》、庚信《哀江南赋》。

4.南北朝诗歌:北朝民歌《木兰辞》、庾信《哀江南赋》、南朝山水诗谢灵运、鲍照、谢朓、颜之推《颜氏家训》。

5.骈文:萧统《陶渊明集序》、萧纲《与朱异书》、江淹《恨赋》《别赋》、庾信《哀江南赋》。

6.小说:干宝《搜神记》、刘义庆《世说新语》、萧统《陶渊明集序》、萧纲《与朱异书》、江淹《恨赋》《别赋》、庾信《哀江南赋》。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点1.文学创作风格的多样化:既有建安七子的豪放,又有正始文学的玄妙,还有两晋诗坛的婉约,以及南北朝诗歌的南北交融。

2.文学题材的广泛:涉及政治、历史、山水、田园、爱情、友情等多种题材。

3.文学形式的创新:骈文的兴起,标志着中国散文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4.文学理论的成熟:曹操的《典论·论文》、刘勰的《文心雕龙》等,对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5.文学教育的普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成为士人必备的素养,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6.文学交流的促进: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交流,使南北文学相互借鉴,丰富了文学创作。

7.民间文学的兴起:北朝民歌《木兰辞》等,展现了民间文学的魅力。

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具有丰富的代表作品和独特的特点,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为后世文学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问建安七子中,哪位作家的作品以豪放见长?解题方法:回顾建安七子的代表作品,分析作品风格,找出以豪放见长的作家。

答案:曹操。

2.习题:请问正始文学中,哪位作家的作品以玄妙见长?解题方法:回顾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品,分析作品风格,找出以玄妙见长的作家。

古代文学复习(魏晋南北朝)

古代文学复习(魏晋南北朝)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1、建安:汉献帝年号。

曹操奉汉献帝刘協,移都许昌,改元“建安”,挟天子以令诸侯。

不断招贤纳士,在北方形成文化中心。

建安年代以及魏朝前期的文学创作称为“建安文学”。

三曹: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风骨2.建安代表人物兼备)七子:孔融、王粲、刘桢、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女诗人蔡琰注:曹丕《典论·论文》称七位为建安七子。

3、建安文学兴盛原因:①、社会动荡;②思想解放;③、统治者提倡;④、文学发展规律4、刘勰《文心雕龙》最早有“建安风骨”概念,锺嵘《诗品》最早提出。

第二节三曹一、曹操余存的诗均为“乐府诗”,其创作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锺惺).内容与写作方法与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一致。

《短歌行》:求贤若渴、宽广胸怀、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观沧海》:通过描写沧海的形象,表现博大胸怀。

Q:乐府对曹诗的影响?1、形式上:曹操现存诗歌全是乐府歌辞,开创了“拟乐府”全盛局面。

甚至有体式上完全模仿汉乐府。

如:《陌上桑·驾虹霓》,体现了学习,借鉴。

2、民歌特色:具有鲜明的民歌特色,汲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

3、语言风格:保留了汉乐府质朴无华的特色。

如:《苦寒行》与汉乐府不仅语言风格相近,感情基调也相似。

4音乐放面:所做的乐府诗与音乐紧密相关。

5、思想内容:继承了乐府诗借诗游仙以抒情的传统。

二、曹丕,字“子桓”《典论·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专门性论著。

曹丕——邺下文人的唱和活动已具备了文人集团的性质。

曹丕诗的种类:1、宴游诗:《芙蓉池作诗》、《于玄武陂作诗》2、抒情言志之作:《黎阳作诗》三首,《煌煌京洛行》3、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燕歌行》(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由此,七言得以在四言五言为主的诗坛上占一堂皇位置。

)Q:曹丕的新变?1、个人情感的抒发:曹操是乱世英雄,所舒之情与历史使命感和平定天下的抱、负有关。

/曹丕注重个人情感表达。

魏晋文学常识

魏晋文学常识

这些问题都是这门课的基础知识部分,同学们不妨利用闲暇的时间记一记他们吧!1、什么是建安文学?建安是汉献帝刘协的年号,指公元196—220年.建安文学指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汉末、魏初这一时期的文学。

他们共同的主题是:抒发建功立业、扬名后世的感情和对人生苦短的哀叹。

这一时期的诗歌都带有一种慷慨悲凉的色彩,具有一种悲剧色彩。

2、正始之音指什么?正始是齐王芳的年号。

正始文学以阮籍、嵇康为代表,这一时期是魏晋易代之际,政治昏暗,文人生命受到威胁,政治理想无法实现。

因而这一时期的诗歌主要是抒写个人忧愤,其风格变建安文学理想之高扬为辞旨渊永、寄托遥深。

3、太康诗风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在诗歌方面一是拟古,一是追求形式技巧的进步,表现出繁缛的诗风。

具体特征是:语言又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句式有散行趋向骈偶并大量用典。

4、永明体是怎样一种诗体?又称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吟这种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故又称永明体.齐梁声律论是其理论基础.5、什么是玄言诗?简单的说,在诗歌中抒发老庄玄理,兴盛于东晋,是魏晋清谈的结果。

代表人物是孙绰和许询。

其特点是“理过其词,淡乎寡味”。

本身艺术水平不高,但却对后世产生相当深远的影响。

6、请问吴歌?南朝民歌的一种,主要产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为女性的吟唱,内容以描写爱情、婚姻为主。

语言清新浅近,感情真挚细腻,风格艳丽柔弱、哀怨缠绵,真实的再现江南女子在爱情问题上的复杂心态,并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7、西曲?西曲产生于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的城市,以江陵为中心。

在内容上多描写水边船上旅客商妇的离别之情,所反映的生活面比吴歌要广,风格比较明快。

在形式上体制小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

并大量运用双关语。

8、志怪小说兴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内容上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虽许多作品表现了宗教迷信思想,也保存了当时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魏晋南北朝文学复习

魏晋南北朝文学复习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①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
不用华丽的辞藻和夸张的手法来描写。 ②语言平淡自然,但却不是未经锤炼, 而是不露痕迹。
萧统《陶渊明集序》:其文章不群, 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 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 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 论怀抱则旷而且真。
建安诗歌特征。 首先,它由乐府民歌的社会性的集体创作, 发展为建安时期文人的独立创作,抒发作者 个人的特殊经历、情感和独特的审美爱好。 这就促使诗歌向风格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其次,汉乐府民歌中叙事诗为数较多,而建 安文人诗绝大多数是抒情之作。
第三,过去作为文人文学之主体的辞赋的某 些特点,也被带到诗歌领域中来。他们的诗, 也明显带有华丽的倾向,开始向文人化的精 致华美转变。
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北朝民歌的代表 艺术成就:
①繁简得当,结构谨严。
②通过人物行动和气氛的烘托来刻画人物的 心理、性格,将叙事与抒情完美结合。 ③复沓、排比、对偶、问答的句式,叠字、 比喻、夸张的运用,叙事、摹声、写景的手 法,朴素的口语,对仗工整的律句,使全诗 生动活泼、清新刚健。
思考的差异 :
①从写意到摹象。 陶:无意于模山范水,只是写与景物融
合为一的心境。 谢:“极貌以写物”(刘勰《文心雕
龙· 明诗》)和“尚巧似”(锺嵘《诗品》
上)是其主要的艺术追求。
②从启示性到写实性。 陶:注重言外的效果,发挥语言的启示 性,以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去体会那些 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物象描写甚至 成为诗人的化身和人格的象征。 谢:运用准确的语言,对山水景物作精 心细致的刻画,力求真实地再现自然美。因 而他笔下的物象,就更多地带有独立性和客 观性。

魏晋南北朝文学复习重点

魏晋南北朝文学复习重点

魏晋南北朝文学复习重点两汉乐府汉乐府:秦汉朝廷设置的诗,乐,舞三者相结合的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

诗歌来源于民间。

反映了人民的悲苦,征战徭役之苦,爱情,婚姻和家庭,表达了乐生恶死的愿望乐府:本是秦汉朝廷设置的诗,乐,舞三者相结合的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

演变: 本是秦汉朝廷设置的诗,乐,舞三者相结合的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

魏晋六朝,也称乐府,由两汉机关名称演变成为一种带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唐朝,撇开乐府的音乐特色而注重其社会内容,乐府演变成一种批判现实的讽刺诗新乐府乐府的分类与保存主要保存在宋朝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乐府诗集》记录了两汉至唐五代的乐府诗,也兼集先秦歌谣全书一百卷,最完备的乐府诗集。

分类郊庙歌辞由文人创作专供朝廷祭祀,宴享用的乐歌。

鼓吹歌辞汉初传入北狄乐北方民族的新声,用于朝会。

相和歌辞有丝竹相和之意,以楚声为主,多处于民间,流行于南方。

杂曲歌辞声调已经失传的无所归属者,杂有文人抒情言志的作品。

依据汉乐府诗歌的内容分析主要内容和诗歌特色主要内容1 反映人民的悲苦与反抗的诗歌2 反映征战徭役之苦3 反映爱情,婚姻与家庭生活4 表现乐生恶死的愿望5 舞台诗诗歌艺术特色1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生活2 以叙事为主,善于剪裁和安排情节3 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4 善用比兴,拟人,夸张,铺陈和烘托手法。

5 语言朴素自然,生动活泼,以杂言为主,渐趋于五言,有口语特点。

乐府诗的地位以及影响1 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2 强烈地影响了中国古代诗歌传统的形成3 开创了新的诗体,杂言和五言诗。

魏晋南北朝的主要诗体是五言诗。

文人五言诗三个阶段先秦时期杂言诗战国末秦朝《孺子歌》民间五言诗两汉时期文人五言诗两汉时期乐府民歌,五言诗进入乐府,促进发展西汉时期未出现独立成篇的文人五言诗,但已有痕迹。

东汉时期成熟的文人五言诗班固的《咏史》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最早的五言诗秦嘉的《赠妇诗》东汉文人抒情诗成熟的标志。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一、魏晋南北朝文学始自汉末建安,建安是汉献帝年号(196-220);终结以隋文帝统一中国(589)为标志,共经历了393年。

二、建安文学。

(一)实际包括建安年间和魏前期文学,以曹氏父子为中心,以七子为骨干。

(二)政治理想抱负和务实精神,通脱态度和应变能力,不拘于儒学,个性鲜明。

(三)其创作反映动乱时代。

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构成“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三、正始文学。

(一)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8),正始文学泛指魏朝后期的文学。

(二)条件:魏晋易代之际,司马氏屠杀异己,形成恐怖政治局面;哲学上是魏晋玄学的开创期,代表何晏和王弼;文学上代表是嵇康和阮籍。

(三)对抗司马氏残暴统治,崇尚自然反对名教,作品揭露了礼教的虚伪,表现了政治重压下的苦闷与抗议。

四、太康文学。

(一)是西晋武帝太康(280-289)年号。

(二)代表:“三张、二陆、两潘、一左”(锺嵘《诗品序》)(三)太康诗风以繁缛为特点;左思《咏史》诗与建安诗歌一脉相承。

五、发展脉络:西晋末,士族清谈玄理的风气影响,产生玄言诗→东晋玄佛合流助长其发展→宋初转向山水诗,谢灵运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晋宋易代之际,陶渊明在日常生活中发掘出诗意,开创田园诗;使汉魏古朴诗风纯熟,将“自然”提升为美的至境→晋宋间文学转折,追求艺术形式华美→宋鲍照七言乐府作出突破→齐梁两个重要文学现象:一是诗体发生变革,周颙发现四声,沈约运用到诗歌声律上,并与谢朓、王融共创“永明体”,试图建立比较严格的、声调和谐的诗歌格律,并且在词藻、用事、对偶等方面做了新探索。

“永明体”成为从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的重要形式;二在皇帝太子周围聚集文人,形成3个文学集团:分别以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梁萧衍、萧统,梁萧纲为中心,导致取材和风格的趋同性,并在切磋中提高技巧→梁陈浮靡轻艳的宫体诗成为主流,主要以艳丽词句表现宫廷生活,多有咏物、女性题材。

8建安正始文学

8建安正始文学

小结:曹植的诗歌创作
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诗的 文人,五言诗在他的手中完成了乐 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他的诗作风格兼有父兄之长,达 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建 安诗坛最杰出的代表。

他的诗歌是政治悲剧与诗歌才华的展现。 他的后期诗歌,又开启了正始诗风。 建安之杰出。五言辉煌。 “骨气奇高,辞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 文质”。(锺嵘《诗品》)

(二)七子

“七子”之称出于《典论•论文》,指孔融, 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 人。其中以王粲成就最高。
王《 粲七 哀 : 诗 》 其 悲 一 而
不 壮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 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 这个曲调以前没有过记载,据说 是曹丕开创的。燕是北方边地, 征戍不绝,所以《燕歌行》多半 写离别。

曹丕《燕歌行》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 成熟的七言诗。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貌 (公元190~589年)
1、建安时期: 建安文学以魏国为主。 三曹七子蔡琰,“建安风骨”。

2、正始时期: 玄学之风。 阮籍、嵇康。“正始之音”。


4、南北朝:
门阀社会 民歌:《西洲曲》、《木兰诗》。 文人诗:谢灵运、鲍照、沈约、谢朓、庾 信。 宫体诗:萧纲、庚肩吾、庚信、徐摛、徐陵 文学批评:《文心雕龙》《诗品》

医疗卫生:文学知识之魏晋南北朝文学

医疗卫生:文学知识之魏晋南北朝文学

医疗卫生:文学知识之魏晋南北朝文学医疗卫生公共基础知识是事业单位考试的重要考察内容,帮助大家复习文学知识。

1.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

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2.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

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3.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

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安风骨”。

4.正始文学:宣扬消极思想,滋长了脱离现实的倾向。

5.太康体:晋武帝太康时期的诗体。

以潘岳、陆机、张载、张协、陆云等为代表。

6.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

有《陶渊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7.陶谢:指东晋末宋初诗人陶渊明和谢灵运。

他们都善于描写自然景物。

但陶多写田园,而谢多刻划山水;陶诗语言朴实自然,谢诗则讲究词藻与对偶,崇尚绮丽,风格并不相近。

8.北地三才:指在北朝文人中能自觉学习南朝文化,对南北文学的合流起到推动作用的作家温子升、邢劭和魏收的并称。

9.吴歌:指《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所收主要产生于长江下游以建业为中心一带地区的南朝民歌,今存326首。

10.《水经注》:北魏郦道元著。

系替相传为汉代桑钦所作的记载全国道的地理书《水经》所作的注。

对后代山水游记文学有很大影响。

11.志怪小说: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

志怪小说的内容很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东方朔《神异经》等;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等;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等。

12.《文赋》:西晋陆机以赋体的形式写的文论作品,从分析文学的创作过程入手,论述作文的利弊,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着重阐述创作论。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西客站学习中心医疗卫生/html/yiliaoweisheng/。

魏晋文学知识点总结笔记

魏晋文学知识点总结笔记

魏晋文学知识点总结笔记●魏晋文学起止年代●东汉最后一位皇帝献帝建安元年(196)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第一节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一)建安风骨●代表人物——汉末建安时期文学巨匠●三曹●指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曹操、曹丕、曹植●曹操●事迹●曹魏政权的奠基人,统一了自黄巾起义之后军阀混战多年的北方●特点●他的乐府诗大都是四言体,却是以古为新●风格●“梗概而多气”,诗朴素有力,粗犷豪迈,体现出一种豪壮的英雄主义情怀,是建安时代要求解放追求理想的时代新声●评价●曹操精通乐府音律,在内容上对旧式的乐府有所超越,是拓展乐府诗功能的第一人,让乐府诗从此走上文人化的道路●代表作●《苦寒行》《观沧海》《短歌行》●曹植●概述●曹植是大力写五言诗的作家,他奠定了五言诗的地位●风格●他的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语言功力深厚●评价●曹植的散文和辞赋也表现出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作●《洛神赋》●曹丕●概述●曹丕的作品多四言乐府诗,风格柔缓他所采择的主题多为表现游子思妇的哀怨与悲伤●代表作●《燕歌行》●这首诗,对后来七言诗的发展贡献很大●建安七子●简介●建安时汉献帝的年号,“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幹(gan4)、阮瑀(yu3)、应玚(yang2)、刘桢●建安七子又称邺中七子,他们当中以王粲的艺术成就最高,代表作《七哀诗》●评价●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动乱的现实,表现了建功立业的精神,具有建安文学的共同特征,是建安诗坛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蔡琰(yan3)●概述●蔡琰,字文姬,她的《悲愤诗》很著名,并且在后来衍生为《胡笳十八拍》在民间广泛流传●特点●她的作品之所以受到广大人民的传播和喜爱,是因为她的实录,她把自己被俘到匈奴结婚生子,后来又被汉朝赎回离开夫儿同伴的经历描绘出来,写得极为真实伤感,是对那个战乱不已的时代发出的最悲愤的控●特点●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主要内涵●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和浓郁的悲剧色彩●影响●后世作家在反对片面追求形式和单纯的修辞之美,而强调文学的热情和内在的感染力时,往往就标举“建安风骨”的旗帜●(二)正始之音●1 正始之音/正始体●名称由来●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正始文学被用来泛指曹魏后期的文学●背景介绍●正始时期,曹魏集团与司马氏集团之间的权力斗争异常残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魏风骨总体研究』
2006—浙江大学—汉魏风骨
2004—暨南大学—谈谈你对汉魏风骨的认识
2001—南京大学—许学夷《诗源辩体》卷四论汉魏五言诗云:“汉魏五言沧浪见其同而不见其异元瑞见其异而不见其同愚按魏之于汉同者十之七同者为正而异者始变矣汉魏同者情兴所至以不意得之故其体皆委婉而语皆悠圆有天成之妙魏人异者情兴未至始着意为之故其体多敷叙而语多构结渐见作用之迹,故汉人篇章人不越四五而魏人多至于成什矣此汉人潜流而为建安乃五言之初变也谢茂秦云诗以汉魏并言魏不逮汉也斯言当矣又云建安率多平仄稳贴此声律之渐则谬言耳概魏人虽见作用实有浑成之气虽变犹正也况于平仄之间乎。

”请标点、解释这段文字,并申述你对汉魏五言诗的看法。

(20分)
『汉魏风骨影响研究』
2005—中山大学—陈子昂《修竹篇序》云:“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请结合这一历史时期的时代、思想和文学特点的变化谈谈你对陈子昂这一评价的看法
199*—北京大学—陈子昂说:“汉魏风骨,晋宋莫传”试结合诗歌发展史加以评论。

『建安文学总体研究』
2005—华中科技—建安文学的审美特征
1999—苏州大学—结合具体作品,论述建安风骨
2000—南京大学—文学史家多认为曹丕的《典论·论文》标志了我国古代文学批评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请以“建安七子”诗赋创作为例,试申述己见。

2002—山东大学—试分析建安诗歌创作的时代特征
2002—南开大学—论建安诗歌对文人诗歌发展的贡献
1999—南开大学—论建安诗歌对文人诗歌发展的贡献。

1998—南开大学—何谓“建安风骨”?
2002—华中科技—建安文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建安文学影响研究』
2005—北京大学—试论建安风骨及其对诗歌史的影响。

2002—人民大学—通过具体作品论述建安文人的创作特征以及在诗歌史上的意义。

2004—武汉大学—以阮籍为代表的正始诗风对建安诗风有那些延续?
2005—华中师范大学—建安文学的审美特征
『建安文学个案分析』
2005—福建师范大学—“三曹”
2002—南师大—曹操在文学史上有何贡献?
2004—暨南大学—分析曹植诗歌风格前后期的不同
1996—扬州大学—清人沈德潜说:“借古乐府写时事,始于曹公(《古诗源》)。

根据这段话,简要论述曹操的乐府诗及其影响。

2003—兰州大学—以《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为例,试析曹植诗歌“骨气奇高”的特点
2000—北师大—论曹植诗的艺术成就。

2000—北师大—曹植诗歌在艺术上有何创新
2003—兰州大学—曹植《野田黄雀行》的艺术特色。

2001—陕师大—《诗品》评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请结合曹植的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2000—人民大学—有人说:“古诗两汉以来,曹子建出而始为宏肆,多生情态,此一变也。

”你如何理解这一论述?
『正始之音研究』
2005—广西大学—正始之音1999—苏州大学—正始体
2005—南开大学—正始诗歌创作与当时环境的关系;
2004—武汉大学—以阮籍为代表的正始诗风对建安诗风有那些延续?
2003—南开大学—简述阮籍诗歌的特色。

2001—南开大学—默写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2004—北语—阮籍诗艺术特色(20分)
1993—北师大—简述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色
2005—山东大学—如何理解“嵇志清峻”?
『太康文学研究』
1999—南京大学—西晋武帝太康至惠帝元康年间,文坛上出现一批作家,史称"太康之英",其中主要包括哪些诗人?略述其创作成就。

2002—南京大学—试述西晋太康、元康时期的诗坛成就。

(20分)
『陶渊明总体研究』
2005—中山大学—评价陶渊明
2001—南师大—请具体分析陶(渊明)诗的独特风格。

2005—南师大—鲁迅说陶渊明不静穆所以伟大,结合作品理解;
2003—社科院—谈谈陶渊明诗的主要艺术特点。

1996—北师大—试论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2006—浙江大学—陶渊明的诗歌风格及地位
2006—兰州大学—论述陶渊明的诗歌艺术特色
2004—复旦大学—陶渊明诗歌艺术及其在诗歌发展史上的意义
2006—河北大学—陶渊明的诗歌创造特色
2006—烟台师范学院—以陶渊明的诗歌创作为例,论述一下的他的诗歌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一下他的诗有哪些渊源?
『陶渊明篇章个案分析』
2002—北师大—以陶渊明的《归田园居》(5首)为例,分析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2000—扬州大学—结合陶渊明生平分析其《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句的涵义1997—北师大—《五柳先生传》和《桃花源记》为例,简述陶渊明的散文的特点。

2003—南师大—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结合作品的内容说说你对“真意”的理解。

『陶渊明与中国古代田园诗的兴起』
2003—南开大学—试述陶渊明田园诗中所反映的隐逸文化意蕴。

2004—兰州大学—试述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2005—人民大学—简述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
1999—苏州大学—陶潜的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1996—北师大—概述陶渊明的田园诗在思想内容上的价值。

2004—南京大学—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之一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又,《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之
二云:“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歇,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呤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请以简洁的语言解读以上两首陶诗,并试述中国古代田园诗的缘起、创作及艺术风格。

『陶渊明影响研究』
1995—首师大—结合作品说明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艺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意义。

2000—南京大学—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二:“晋宋之交古今诗道升降之大限乎魏承汉后虽漫尚华糜而淳朴余风隐约尚在步兵优柔冲淡足嗣西京而浑噩顿殊记室豪宕飞扬欲追子建而和平概乏士衡安仁一变而俳偶愈工淳朴愈散汉道尽矣元亮得步兵之澹而以趣为宗故时与灵运合也而于汉离也明远得记室之雄而以词为尚故时与玄晖近也而去魏远也。

”请解释这段文字意思,并对其所言文学史实加以申述。

(20分)
2004—南京大学—沈德潜论陶诗的一段话:“陶诗胸次浩然………唐人祖述者,王右丞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淡远,储太祝有其朴实,韦左司有其冲和,柳仪曹有其峻洁。

”解释这段话,并结合所读陶诗和唐代诸位诗人的作品对这段话进行评述。

(40%)
『东晋文学研究』
2000—南开大学—试比较玄言诗与陶渊明诗的异同。

2002—南开大学—试论玄言诗的兴盛与东晋士风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