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黄帝内经》强调:要“顺四时而适寒暑”,“服天气而通神明”。
认为对自然界阴阳的变化,“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提出了四季养生法: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养生法因人而异,主张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法,适时养生。
春季《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睡早起,广步於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意思是说,春天阳气上升,万物发育,欣欣向荣,此时宜开始锻链身体,早晨起来缓缓散步,拨开束发,松缓衣带,让形体舒展,使志意顺春天生发之气而活动,以求神定而志安,这就是春天保养春生之气的方法。
在阳气生发的春季,饮食要求清淡,不宜大量食用油腻、油煎的食物;水果宜食用一些甘蔗、马蹄、柑橙等,取其清淡甘凉,防止积热於里。
夏季《黄帝内经》说:“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睡早起,无厌於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意思是说,夏天万物生长,茂盛华美,夏日昼长,养生者宜早起锻链,不宜懒惰,要使人的精神旺盛饱满,让体内阳气宣泄於外,以与夏季阳盛的环境相适应,这就是夏天保养夏长之气的方法。
夏季炎热,常遇暑热兼湿之候,肌腠开泄,汗出亦多,人们喜食生冷、寒凉之物。
如太过则而伤脾胃。
因此,在夏季切忌过食生冷,少食油腻厚味、煎炸动火之物、饮食宜甘寒、利湿、清暑、少油之品。
“夏日炎炎正好眠”,是说夏季天热,暑湿重,人喜多眠,但此时更宜振作精神,劳逸结合。
秋季《黄帝内经》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睡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意思是说,秋天天气乾燥,气候逐渐转凉,秋气肃杀,万物开始收歛,要使神志安宁,以避肃杀之气,并要收敛神气而勿外露,此皆所以顺从秋收肃杀之气,从而使肺金得以清净,这就是秋天保养秋收之气的方法。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则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则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四季养生的原则。
四季养生是指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和人体生理变化,采取相应的饮食、起居、运动等方法,以达到保健、预防疾病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黄帝内经中的四季养生原则。
一、春季养生1.注意调节情绪春天阳气上升,万物复苏,人体也处于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中。
这时候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愉悦心情,避免过度忧虑和抑郁。
2.宜清淡饮食春天气温逐渐升高,人体代谢加快,胃肠功能也会有所增强。
因此,春季应该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易消化的食物。
3.适当运动春天气候宜人,适合户外运动。
可以进行散步、慢跑、太极拳等缓和性运动。
4.保护肝脏春季是肝脏的养生时节,应该注意保护肝脏。
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清肝明目作用的食物,如菠菜、芹菜、西红柿等。
二、夏季养生1.避免暴饮暴食夏季气温高,人体代谢加快,容易出现口渴、食欲不振等情况。
但是要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影响消化功能。
2.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夏季白天长夜短,应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早睡早起,避免在午休时间睡过头。
3.适当运动夏季气温高,容易出现中暑等情况。
因此,在进行户外运动时要注意防晒和补水,并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运动。
4.保护心脏夏季是心脏的养生时节,应该注意保护心脏。
可以多吃一些具有降血压、降血脂作用的食物,如绿茶、海带、紫菜等。
三、秋季养生1.调节情绪秋季气候干燥,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
因此,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稳。
2.宜多食用温性食物秋季气温逐渐降低,人体代谢减缓。
因此,应该多吃一些温性食物,如姜、葱、蒜等。
3.适当运动秋季气候宜人,适合户外运动。
可以进行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缓和性运动。
4.保护肺部秋季是肺部的养生时节,应该注意保护肺部。
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润肺作用的食物,如梨、苹果、百合等。
四、冬季养生1.避免过度劳累冬季气温较低,人体代谢减缓。
因此,在冬季要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2.宜多食用温热食物冬季气温较低,应该多吃一些温热食物。
黄帝内经的四季养生

黄帝内经的四季养生《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圣经,它说的是医道,主张人要顺应自然规律,依自然之道修养生机,治身体于未病。
人要顺应气候的变化,做这个季节该做的养生保健,才能健康。
如果不注意平时的养生,到时候就会发病,而这些病不是当时发生的,而是以前积攒的。
所以中医讲究的是自己的病自己负责,身体的好坏与你平时的生活习惯有关。
《黄帝内经》注重四季养生,主张“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
”下面分别道来:一、春季如何养生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如果冬季未藏好,此刻会生病。
在春季要按时睡,早起,放松自我,缓行于庭院,使得的精气慢慢升起来。
春天不要压抑自己,拂逆它就会伤肝,到夏季就会寒变。
春季要多吃五谷,豆子,它们是种子,主生发。
比如五豆粥;吃春饼,各种蔬菜卷在饼子里,新鲜的蔬菜也是生发。
但一定吃应季节的不吃反季节的。
春季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人体也是这样,在春季生发。
这时有旧疾的人特别容易复发旧病,这是人体的本能,希望借春天的生机来冲击身体里的病灶,把病邪赶出体内。
我们如果顺应这个天机,合理的调养就会治好旧病。
春天属性为木,在人体就是肝经,如果未得到充分的生发,到夏季心火就会不旺,供生长的东西就会不足。
人体的生发主要靠的是肝气。
春季肝气特别旺,过旺就会打破身体其他藏腑的功能,肝气又不能压抑,就要合理的转化和排泄它,称为舒肝理气。
肝气要靠胆经来排泄,肝胆二经互为表里的。
所以在春天常常有人口苦、肩膀痛、偏头痛、乳房和两肋痛,臀部和大腿外侧疼痛,这些都是胆经堵塞,排泄不利的表现。
口苦可以吃小柴胡丸或冲剂;肩膀痛、偏头痛、乳房和两肋痛可服加味逍遥丸;臀部和大腿外侧疼痛,可选平肝舒络丸。
平时每天由上到下敲打大腿外侧沿裤缝的这条胆经,左右对称两条,促进胆经的畅通和机能,并可减肥。
春季人体阳气向外散发,皮肤舒张开,风寒特别容易入侵,这时有人易犯咳喘症。
外有风寒、内有肝火相逼,对肺脏来说叫“木火刑金”,咳嗽不止。
这时要泄肝火。
敲打胆经、三焦经通肝气;对心包经进行刮痧活肝血;对背部刮痧去寒气。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 黄帝内经养生法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黄帝内经养生法黄帝内经四季养生黄帝内经养生,我为大家汇聚了一些健康知识和日常养生的文章,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黄帝内经四季养生黄帝内经养生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四时四季养生人来源于自然。
人类的活动也要遵循自然规律,做到顺天应时,天人合一。
如此则气血运行畅达,健康长寿自然而来。
人和树木是一样的。
秋天的时候,分布在树枝上的营养开始向根部收了。
秋末,枝叶相对处于营养不足的状态,树叶就会逐渐变黄、掉落。
冬天,树枝上的营养藏于树根,树木完全停止生长,处于休眠状态。
到了春天,营养又从根部开始向树枝走。
但因里边的营养向外发,外边还没有准备好条件,就会长出一个芽。
夏天,所有的营养都到外面来了,所以枝繁叶茂。
而秋分一起,营养成分又开始从外面向里面收了,树叶又开始变黄脱落。
总之,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构建了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么一个自然规律。
我们人除了整个生命周期有少年、青年、壮年、老年四个阶段与自然界的四季相似外,在一年里受四季影响也十分明显。
黄帝内经养生一年四季养生之【春生】春生,早睡早起精神好,春应肝而养生。
《黄帝内经》说:“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
”既然肝脏对应的是春天,春天养生自然应该以养肝为主。
春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是阳气初生且逐渐转旺的时节。
在五行上春季属于“木”,此季多风。
春季人体阳气渐趋于表,皮肤舒展,人体循环系统功能加强,皮肤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增加,各器官负担加重,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种镇定催眠的作用,从而使人倦懒嗜睡,这就是民间说的“春困”。
但是睡觉不利于阳气升发,因此,应当控制睡眠时间,早睡早起,到户外活动锻炼,使春困消除。
春季里要保持心情愉快、舒畅,胸怀开朗,要喜爱大自然,使自己的情志与春季万物生发之气相和谐,这样人体的肝气就会调和畅达,使周身气血和畅、五脏和平。
春天,人体的气血从里向外走,内里气血相对不足。
所以春天人容易困倦,常常睡到半夜就醒。
《黄帝内经》 四季养生概述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概述《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春三月、夏三月、秋三月、冬三月的养生方法。
一、春三月《黄帝内经》:“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解释: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自然界充满生机,此时养生应该注重保护这种生机。
建议:应该夜卧早起,多到户外运动,呼吸新鲜空气,饮食上多吃一些具有生发阳气作用的食物,如韭菜、香椿等。
二、夏三月《黄帝内经》:“夏三月,此为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解释:夏季是自然界万物茂盛的季节,此时养生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促进身体新陈代谢。
建议:夜卧早起,应该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等。
同时,适量食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暑作用的食物,如绿豆汤、荷叶粥等。
适当增加运动量,保持身体干爽和健康状态。
三、秋三月《黄帝内经》:“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解释:秋季是自然界万物成熟的季节,此时养生应该注重收敛、滋润。
建议:早卧早起,饮食上应该多吃一些润肺生津的食物,如梨、百合、莲子等。
同时,避免过度贪凉而暴食冷饮。
四、冬三月《黄帝内经》:“冬三月,此谓闭藏。
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解释:冬季是自然界万物休眠的季节,此时养生应该注重收藏、补阳。
建议:冬季应该早卧晚起,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饮食上应该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鸡肉等。
《黄帝内经》——谈四季养生

《黄帝内经》——谈四季养生四季养生,早在《黄帝内经》里就早有记载。
“春者,天气以生,地道初萌。
当夜卧早起,踏青徐步,松形深纳,缓气徐行,养乎阳道,以资志意也。
”就是说,春天多风,专袭头项。
懒惰,不运动则会阴郁,阳不能生发。
所以人应该早起,散步,深吸浅呼。
松散衣发,散步以养阳气。
“夏者,天地交化,品物华实。
早卧早起,迎日缓行,清心养神,使华毓秀,浊滞清宣,通乎腠理也。
”夏天所湿,多病胸肋,湿热生痰。
积郁胸肋。
为什么呢?因为夏天是天地交化,阴阳各半的时候。
万物茂盛。
本应早睡早起,迎着朝阳散布,清心养神,让刚刚挂上的果实更加漂亮俊美。
这时正是浊音下降,清阳上升的时候。
你若违背,自身的小宇宙就会阴阳失调。
阴不能降,阳不能升。
所以就会郁积中焦。
最好的办法就是运动,出汗,让毛孔皮肤通透。
不要整日呆在空调房里。
“秋者,风气大动。
地气显明。
早卧早起,与鸡同兴。
平心静气,内守神思,静立庭外,以缓秋刑。
”我们都知道,古时处决死囚,都是在秋后。
因为古人比较讲究顺应自然。
秋天,尤其是秋后,正是肃杀之气正重的时候。
这时候杀人也算是顺应天意嘛。
秋风凛冽,阳气难收而阴气显盛。
这时夏季的暑湿未散,又有燥风来袭。
风客邪于肺,肩背就容易受病。
要想避免,就要和鸡一样的作息。
心平气和,不能乱发脾气。
这样才能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
“冬者,万物闭藏,水冰地坼。
早卧晚起。
必待日光。
使志伏匿,内守勿离,去寒就温,缓步于庭,动无劳骨,勿泄乎阳。
”自然界的许多动物都要冬眠。
因为冬天是万物休养生息的季节。
我们这时候尤其要注意。
身体和心神都不要太过劳累。
早睡,晚起。
一定要等太阳出来后再散布运动。
运动也不能过量,以身上微热不出汗为宜。
应为冬季大汗,无异于泄了阳气。
以上是四季养生的要领。
结合中医的一些理论和方法,更能让人活得健康。
有句话说:春天的艾灸,夏天的针,秋天的拔罐儿,冬天的排打。
四季合乎疾病安来?这也符合了四季的规律。
春天初暖。
需要传统的艾灸来驱除一冬的寒邪。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

四季养生篇根据《黄帝内经》的原理,四季养生法是遵循自然规律,以阴阳平衡为原则,以五行养生法为基础,结合脏腑经络的特点,调整饮食起居,增强脏腑功能,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目的。
春季养生: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此时养生应注重“生”,即养肝。
春季阳气外泄,肝气旺,易损伤肝阴,应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心情舒畅。
饮食方面,多吃绿色蔬菜、野菜等清淡食物,少吃油腻食物,适当增加运动量。
夏季养生:夏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此时养生应注重“长”,即养心。
夏季心阳过旺,易损伤心阴,应避免暴晒和过度劳累,保持心情平和。
饮食方面,多吃红色食物如西红柿、红辣椒等,以养心。
适当吃些苦味食物如苦瓜、丝瓜等清热泻火。
秋季养生: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此时养生应注重“收”,即养肺。
秋季肺气旺,易损伤肺阴,应避免过度运动和情绪激动,保持心情愉悦。
饮食方面,多吃白色食物如萝卜、白菜、豆腐等以养肺。
适当吃些酸味食物如柠檬、柚子等以敛阴。
冬季养生:冬季是收藏的季节,此时养生应注重“藏”,即养肾。
冬季阳气内藏,易损伤阳气,应避免过度节食和房事过度,保持心情平静。
饮食方面,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豆、黑芝麻、黑米等以养肾。
适当吃些热性食品如姜、葱、蒜等以驱寒。
同时注意保暖,特别是脚和背部保暖,以免寒邪侵入。
总之,《黄帝内经》认为四季养生应根据季节的特点和阴阳的变化来调整饮食起居和情志状态,以保持阴阳平衡和身体健康。
同时要注意五行养生法和脏腑经络的特点相结合,全面调理身体。
此外,《黄帝内经》还提出了顺应自然、适度的原则,反对过度劳累和逆时而为,这也是我们在日常养生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黄帝内经 四季养生

《黄帝内经》谈四季养生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阂疟,奉收者不和,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天的解释:冬天的三个月,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潜藏了,阳气潜藏于内。
自然界呈现的是水结冰、地被冻裂的萧杀寒冷之景。
冬天阴寒之气盛行,所以人体活动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扰乱阳气,尽量使阳气潜藏。
冬天天气阴寒,所以生活上应该早卧早起,确实要“日入而息,日出而作”。
“必待日光”,不是作,是起床,避寒,意思就在于躲避冬天的寒凉。
同时要跟自然界一样,把情志保持像潜伏、藏匿起来那样。
若有私意,好像自己有什么事不愿意泄露,就是保持好的情绪,好像自己有什么好事不告诉人一样。
若有己得,要保持一种好像自己有所得、有所心得、有所成就,那样一种心态。
(冬季自然的阳光少,天气寒冷,人多半是少外出的因此不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容易得病的。
)同时生活上要注意,去寒就温,不要冒触风寒,要注意保暖。
不要无缘无故的泄露皮肤,不穿好衣服将皮肤暴露在外,受风寒侵袭,使人体的阳气反复受到夺失。
这就是符合冬天气候的养生的道理,冬气就是闭藏,所以人阳气也应该闭藏,这就是养藏的规律。
肾与冬气相应,违背了养藏的规律就会伤肾。
等到了春天肾气没能养好,由于肝少阳之气不能生,所以肝脏也不能受到滋养,因此春天发展为痿厥之病。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 黄帝内经养生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黄帝内经养生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黄帝内经养生,我为大家汇聚了一些健康知识和日常养生的文章,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黄帝内经养生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春主生发,阳始升,阴始消,人们应该顺应自然的升发之势,向上、向外舒展阳气。
这个季节养生有三大要点:一是先调神志,时时保持开朗愉悦的心情,避免产生负面情绪,如此则精气不易耗散;二是多做有助于升发阳气的户外运动,如打球、散步、跑步、做操、打拳等,使气血流通;三是饮食应低脂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当季菜蔬最佳,如荠菜、油菜、芹菜、鼓菜、马兰头、枸杞头、香椿头、蒲公英等。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夏季养生切记保持情绪稳定,不要激动或大怒,户外运动应该在清晨或傍晚等温度适宜的时候进行,否则有耗气伤津的风险,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广播操等放松身心的活动饮食要清淡,佐以开胃爽口的菜肴,不能吃太凉的东西,否则易伤阳气,一般人可以喝乌梅汤、绿豆汤来止渴、祛暑。
黄帝内经养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秋主收敛,这时阳气始退阴气始长,天气干燥凉爽,这时要收敛潜藏自己的阳气、精神和津液,荣养脏腑。
饮食上要多吃滋阴润燥、滋阴润肺的食物,如芝麻、蜂蜜、枕杷、银耳、秋梨等柔润之品。
生活起居方面要注意早睡早起,收敛阳气,以使意志安宁清净。
可以做一些比较平和的户外运动,如打太极拳、做保健操等。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四季养生原则(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四季养生原则(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如何四季养生,《黄帝内经》中说“春天养生,夏天养长,秋天养收,冬天养藏”,指出养生与自然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只有顺应自然物候的更替和变化,才能真正做到合理养生、益寿延年。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人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其中的《四气调神大论》(节选)一篇讲述了四个季节不同的养生原则: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季的三个月,是万物生长发育推陈出新的季节,自然界充满着一片新生的景象,万物欣欣向荣。
应该晚睡早起,在庭院中缓缓散步,披开头发,舒松衣带让形体舒展,使自己精神状态与自然界生发之机相适应。
对于春天赋予人的生发之气不要随便损害、劫夺和克伐它。
这就是与春季相适应的保养生发之气的道理。
若违背了这个道理,就要伤及肝气,以致供给夏季长养的力量就少了,那么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季的三个月,是万物茂盛秀丽的季节。
由于天地之气不断上下交换,所以一切植物都已开花结实。
这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不厌恶炎夏之日,不发怒,让精神象万物开花成秀那样充实,使腠理保持阳气的宣通。
这就是与夏季相适应的保护长养之气的道理,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那就要伤及心气,到秋季就容易发生疟疾,以致供给秋季收敛的力量就少了,到冬季还会发生更严重的疾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季的三个月,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
此时天高气爽,秋风劲急,地气清肃。
这时人们应早睡早起,一般起居时间与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使精神安定宁静,来缓和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使神气收敛,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外来因素扰乱意志,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与秋季相适应的保养收敛之气的道理。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文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文黄帝内经是一部中医养生经典,被誉为中医学的圣典,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
其中关于四季养生的内容,蕴含了深刻的养生智慧,对于人们在不同季节保持健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围绕四季养生原文展开,带您一起探索黄帝内经中的智慧。
春季养生篇黄帝内经中提到:“春者,发陈乃应,故多风。
……物以时时和,不以时时和,邪气乃生。
”这表明春季养生应注重舒展肝脏、调畅气机,避免疾病的侵袭。
在春季,可以借助适当的饮食疗法调理肝脏,如多食用具有疏肝作用的食材,如柠檬、苹果、菠菜等,以帮助舒缓肝火,并加强肝脏的排毒功能。
夏季养生篇夏季是阳气最旺盛的季节,黄帝内经中指出:“夏四月,其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正是夏季养生的重要时刻。
在夏季,人们需要避免暑湿邪气的侵袭,注意清凉降暑。
饮食上,宜多食用清淡、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等,以滋润体内的阴液,调节体温。
秋季养生篇秋季是天地阳气渐收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气开始收敛的时候。
黄帝内经中提到:“秋三月,其天气凉飕飕”、“此谓天衰”。
因此,秋季养生应注意养肺防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
合理的饮食安排包括多食些梨子、白果等润肺食物,同时避免过食辛辣、燥烈的食物,以防对肺脏产生不利影响。
冬季养生篇冬季天寒地冻,人们需要更加注重保暖和防寒。
黄帝内经中指出:“冬至阳气绝,地气上腾,故以平旦卧,与时俱起。
”在饮食方面,应多食用温热食物,如姜、辣椒、大蒜等,以帮助体内产生热量,维持体温平衡。
同时,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减少外出活动,避免受寒。
总结黄帝内经提出的四季养生原则,以适应自然的阴阳变化,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帮助人们在不同季节保持健康。
春季舒展肝脏、夏季清凉降暑、秋季养肺防燥、冬季保暖防寒,每个季节都有相应的养生方法和注意事项。
合理的饮食、适当的锻炼、良好的生活习惯都是四季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人们可以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保持身心健康。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的智慧已经传承至今,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养生经验。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黄帝内经四季养生读《黄帝内经》,可以明白身和心和宇宙的关系。
以下是黄帝内经四季养生,随小编来看一下吧。
养生的四个境界养生有四个境界,分别为贤人、圣人、至人、真人。
春季的养生之道春三月(农历正、二、三月),是万物萌发的时节,天地间万物复苏欣欣向荣,人们应晚睡早起,起床后松开头发,到庭院里散步,舒展身体,神志随着春天的生机而勃发。
而对待万事万物,也要符合春天生机蓬勃的特点,让它们生长而不要扼杀,应当给予的就不要剥夺,应当增加的就不要减少。
这才是对春天生长之气的正确呼应,也是身体养生的必经之路。
若违背这个道理就会损伤肝脏之气,由于春天阳气不生,到了夏天阳气则不长,那么就会出现虚寒之症,适应夏季的生长之气就少了。
夏季的养生之道夏三月(农历四、五、六月)是草木茂盛万物秀美的季节。
这时,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阴阳之气相交,万物开花结果。
人们应该晚睡早起,不要厌恶白天太长太热,应让心中充满愉悦,心态平和;让万物成长,使体内的阳气能够向外散发。
假设能够调理生气,疏通暑气,这就是适应夏天调养“长气”的道理。
如果违背了这个原理,心气就会损伤,到了秋天就会生病,造成“收气”的能力减弱,冬天就会重复发病。
秋季的养生之道秋三月(农历七、八、九月)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形态都已处于平定。
天气转凉,秋风劲急,暑热尽消,地气肃清。
此时应该早睡早起,与鸡的作息时间保持一致。
精神情绪要保持宁静稳定,以舒缓秋天的肃杀之气。
同时收敛神气,使秋气得以平息;不要胡思乱想,让肺气畅通。
这符合秋天“收气”的道理。
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会伤及肺气,冬天时会生消化不良的腹泻病,这样阳气在冬季不能储存,人们适应冬天的能力就会降低。
冬季的养生之道冬三月(农历十、十一、十二月)是万物闭藏、生机潜伏的季节。
河水结冰,大地冻裂。
在如此恶劣的外界环境下,人们不要轻易扰动体内的阳气,为避免寒气侵袭,应早睡晚起,等到阳光出现时再起床。
要使自己的思想情绪平静,仿佛埋伏藏起来一样,又像有私心一般,还好像有所收获却又不露声色。
黄帝内经谈四季养生

黄帝内经谈四季养生推荐文章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_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方法热度:黄帝内经中的四季养生法是什么热度:四季养生冬养肾热度:黄帝内经养生之四季养生食谱热度:中医火疗养生热度:黄帝内经谈四季养生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崇尚“天人一体”,做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讲究整体的概念。
这是本生就是一种大智慧。
人类是自然之子,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数百年的科学文明是那么的不堪一击,人类的生命是那么的渺小和脆弱。
我们的生存之道只有尊重自然,并顺应其规律。
养生,也是如此。
黄帝内经早在2000年前的战国时期就提出的顺应四季不同季节特点的不同养生方法,不得不让人赞叹:春季的三个月谓之发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
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显得欣欣向荣。
此时,人们应该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放宽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快,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的生机。
不要滥行杀伐,多施与,少敛夺,多奖励,少惩罚,这是适应春季的时令,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
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会损伤肝脏,使提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季的三个月,谓之蕃秀,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时令。
此时,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相交,植物开花结实,长势旺盛,人们应该在夜晚睡眠,早早起身,不要厌恶长日,情志应保持愉快,切勿发怒,要使精神之英华适应夏气以成其秀美,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精神外向,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
这是适应夏季的气候,保护长养之气的方法。
如果违逆了夏长之气,就会损伤心脏,使提供给秋收之主的条件不足,到秋天容易发生疟疾,冬天再次发生疾病。
秋季的三个月,谓之容平,自然界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
此时,天高风急,地气清肃,人应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文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文人们顺应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进行养生调节,就能未病先防、健康长寿,反之则会患病夭折。
那么四季怎么养生呢?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文,希望对你有用!四季养生原文及释文[原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
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春季三个月,是推陈出新、万物复苏的时节。
天地之间富有生气,万物欣欣向荣。
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在庭院里散步。
披散头发,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神志随春天的生发之气而畅然勃发。
神志活动要顺应春生之气,而不要违逆它。
这就是适应春季的气候,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
如果违背了这些方法,就会损伤肝脏,使得供给夏季长养之气的能力减弱,这样的话,夏季就会出现寒性病变夏季三个月,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时节。
此时,天气沉降,地气升腾,天地之气相互交融,植物开花结果,长势旺盛。
人们应该晚睡早起,不要厌恶白天太长,保持情绪怡悦,不要愤怒,使面容像含苞待放的花朵一样秀美。
要使气机宣泄,通畅自如,精神饱满,对外界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
这就是适应夏季的气候,保护长养之气的方法。
如果违背了这些方法,就会损伤心脏,使得供给秋天收敛之气的能力减弱,这样的话,秋天就会患上疟疾。
秋季三个月,是自然界万物成熟,平定收敛的季节。
此时,天气劲急,地气清肃,人们应早睡早起,起床的时间应与鸡鸣的时间一致。
保持情绪的安宁,减轻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侵害。
要收敛神气,不急不躁,以使秋季的肃杀之气得以平和。
不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清肃。
这就是与秋季的特点相适应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
如果违背了这些方法,就会损伤肺脏,使得供给冬藏之气的能力减弱,这样的话,冬季就会发生飧泄病。
冬季三个月,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季节。
此时,水寒成冰,大地冻裂,不要扰乱体内的阳气,人们应该早睡晚起,等到太阳出来时再起床。
要使思想情绪平静伏藏,好像心里很充实又不露声色。
心中好像感到非常满足,还要躲避寒冷,保持温暖。
不要使皮肤开泄出汗而令阳气耗损。
这就是适应冬季的气候而保养人体闭藏之气的方法。
如果违背了这些方法,就会损伤肾脏,使得供给春生之气的能力减弱,这样的话,春天就会发生痿厥病。
天气,是清净光明的,蕴藏着清净光明的生生之德,运行不止,所以能永远保持它内蕴的力量而不会衰弱消亡。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

黄帝内经中的四季养生法黄帝内经中的四季养生法【原文】春三月,此谓发陈(1),天地俱生,万物以荣(2),夜卧早起,广步于庭(3),被发缓形(4),以使志生(5),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6),此春气之应,养生(7)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8),奉长者少(9)。
夏三月,此谓蕃秀(10),天地气交,万物华实(11),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12),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疟(13),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14),天气以急,地气以明(15),早卧早起,与鸡俱兴(16),使志安宁,以缓秋刑(17),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18),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19),水冰地坼(20),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21),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22),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23),奉生者少。
【注释】(1)发陈:发,指草木发芽。
陈,敷陈。
发陈,指草木枝叶舒展。
(2)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指自然界焕发生机,万物因此欣欣向荣。
(3)广步于庭:广步,缓步而行。
(4)被发缓形:被,同“披”,披散,散开。
披散头发,解开衣服,使形体舒缓无拘束。
(5)以使志生:使意志如春天生发之气宣发舒畅。
(6)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生、予、赏,是指精神、行为活动需顺应春阳生发之气。
杀、夺、罚,是指违逆春阳生发之气。
全句强调春之养生需要与春阳生发之气相顺和,不可相左。
(7)养生:此处养生强调养护春生之气。
(8)夏为寒变:春季失于调养,生发之气不足而导致夏日发生的寒性病变。
(9)奉长者少:奉,奉养。
春气不能生发,便不能奉养夏令长气。
下文奉收、奉藏、奉生之义皆仿此。
(10)蕃秀:蕃,繁茂之义。
秀,华美。
形容万物茂盛壮美。
(11)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华,开花。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中医养生经典,其中包含了四季养生的理念和方法。
按照黄帝内经的观点,每个季节人体的生理机能都存在着相应的变化,因此要根据季节的特点来调节养生。
下面是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的主要内容:
春季养生:
1. 调养肝脏:春季是肝脏活动旺盛的时候,可以多食酸味食物来调养肝脏,如醋、酸梅等。
2. 多运动:春季气候温暖,适合户外活动,可以多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中等强度的运动。
夏季养生:
1. 留意心脏:夏季是心脏活动旺盛的季节,要注意保护心脏,避免剧烈运动。
2. 合理饮食:夏季气温高,容易出汗,要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矿物质,多吃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秋季养生:
1. 调理肺脏:秋季天气干燥,容易引起呼吸道不适,可以多食用梨、银耳等滋润肺脏的食物。
2. 适度运动:秋季宜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如慢跑、健身等。
冬季养生:
1. 注重保暖:冬季气温低,要注意保暖,穿暖和合适的衣物。
2. 调理肾脏:冬季是肾脏养生的重要时期,可以多食用黑色食物如黑豆、黑芝麻等,补充肾脏所需的能量。
总的来说,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强调了因时调节养生的重要性。
根据每个季节的特点进行养生调理,可以帮助身体平衡气血,增强抵抗力,保持健康。
然而,具体的养生方法还需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习惯来调整,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皇帝内经中如何四季养生

皇帝内经中如何四季养生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皇帝内经中如何四季养生》的内容,具体内容:《皇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主要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那么皇帝内经中怎样四季养生呢?接下来我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皇帝内经四季养生的方...《皇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主要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那么皇帝内经中怎样四季养生呢?接下来我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皇帝内经四季养生的方法书中原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12),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百话注解:春天3个月,草木发芽,天地一派生机,万物欣欣向荣。
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在庭院缓步而行,披散头发,舒展形体,使意志顺应春生之气而舒畅条达,而不要损害、克伐它。
要顺应春天的生养法则,违背这个法则,就要伤及肝气,生长之气不足,到夏天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季3个月,是万物繁盛的季节。
天地阴阳之气不断相交,植物开花结果。
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适应夏天的阳光,让精神充实饱满,并使腠理宣通,卫气疏泄,使人心舒畅向外,如同所喜欢的东西在外界。
这是与夏季相应的保养"长气"的道理,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要伤及心气。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四气调神大论《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的第二篇文章。
•春天怎么养生•夏天怎么养长•秋天怎么养收•冬天怎么养藏顺应四时为养生第一条。
是四气而不是四季。
调的是神。
气: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
候:是物候,是树木等事物的表现。
事物五天会出现一个变化。
三候十五天,天地自然之气就会出现一次转换。
养生要能跟上气的变化,比如春天气都生发起来了,你还没生发起来,这样你就会得病。
如果到秋天都开始收敛了,你还没开始收敛,你跟不上这气,你也会得病。
这也是天人合一概念的一个表现。
古代时讲气,不是指呼吸之气,更多指节气,即二十四节气。
一年四季,一季有6个节气。
在春夏秋冬四季里,气是不断地在发生变化,人的情志要跟上这个变化,就能养生。
生长收藏都是四季里气的表现。
现在人都住楼房,用古代的话就是都接不了地气。
古代居住的最佳风水是四合院,东南西北生发生长收敛收藏全有,门朝南开,门主散,出入之所。
东边的房子主生发,孩子们住;老人住西边,壮年住正房,他要养老,养少。
这样全都有才吉祥。
春天怎么养生•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三月”,春天的生发之机,是一点点起来的,是分步骤的。
“此为发陈”,陈就是陈旧,是从冬这起来的。
靠冬天积聚的力量来生发。
春天的毛病是冬天作下的。
发的是积聚在冬天的东西。
非典中很少有老人和孩子,基本是青壮年。
老人和孩子比较注重养生,按时睡觉。
“天地俱生”,天为阳,地为阴,阴阳都开始生发,也就是子时,一阳,二阳,三阳这样生起来。
“万物以荣”,万物都开始来发育生长。
如何养生,列举三个例子。
一个是“夜卧早起”,晚睡早起,晚不过子时,随太阳起来了。
“广步于庭”,步,在古代是慢慢走的意思。
慢慢走,走很远。
一个是“披发缓形,”,披发,什么时候披发,外出时就要扎头了,就是不要约束生机,生发,披头散发都是在家里最随便的时候,这是告诉你应该放松心情;缓形,放松腰带穿宽松的衣服。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 黄帝内经的养生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黄帝内经的养生黄帝内经四季养生黄帝内经养生,我为大家汇聚了一些健康知识和日常养生的文章,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黄帝内经四季养生黄帝内经养生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春为万物生发的季节,自然界阳气萌动,饮食要以协助阳气升发为原则,适当吃些葱、姜、蒜、韭、芥等温性食品,少吃冬瓜、绿豆芽等寒性食品。
如气温较高,又需防止阳气上升太过,郁而化热,可多食清淡之菜蔬、性味甘凉的果品。
夏季暑热多雨,饮食应以甘寒清淡少油为宜,如绿豆汤、西瓜等,但切忌过食生冷。
根据夏季高温湿盛的特点,饮食又要重视健脾、消暑、化湿,多吃苡米、绿豆、豆腐、藕、南瓜、苦瓜之类食物,少吃甜、油腻助湿之品。
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谚语,夏季多吃辛味的生姜既可以辛散化湿,又能起到“养肺气”的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夏季随着汗液的大量排出,体内蛋白质分解加速,消化液分泌减少,水、无机盐、水溶性维生素、氨基酸等大量随汗液排出,这就需要通过饮食来补充营养。
所以,在夏季蛋白质供应一定要充分,可多吃瘦肉,特别应多进食豆制品,多吃蔬菜、水果,补充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
黄帝内经养生秋季气候凉爽而干燥,宜多吃一些生津养液、清肺降气、润燥止渴之品为宜,可选用芝麻、核桃、梨、枣、菊花、银耳等,具有滋润性的食物。
少食辛辣发散之品,民间有“八九月勿食姜”的说法,此时若多食生姜易生秋燥而致咳嗽。
冬季是一年中阳气虚,阴气盛的季节,人体与自然界相应,饮食也要以补阳为主,应吃性温热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甲鱼、鸽、鹌鹑、海参、枸杞、韭菜、胡桃、糯米、桂圆肉、枣、山药、核桃、板栗、松子、花生、葵花子等。
冬季五行属肾,肾主藏精,冬天补肾为适宜,在与自然界五色配属中,黑色入肾,所以冬季食物应选择黑色食品,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枣、黑菇、桑椹、魔芋、乌骨鸡、乌贼鱼、甲鱼、海带、紫菜等。
现代研究表明,食品的颜色与其营养价值的关系极为密切,食品的天然色素越深,其营养含量越丰富,营养结构也越合理,所以冬天进食黑色食品不但符合中医理论,而且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看也非常科学合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
《黄帝内经》强调:要“顺四时而适寒暑”,“服天气而通神明”。
认为对自然界阴阳的变化,“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提出了四季养生法: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养生法因人而异,主张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法,适时养生。
春季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睡早起,广步於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意思是说,春天阳气上升,万物发育,欣欣向荣,此时宜开始锻链身体,早晨起来缓缓散步,拨开束发,松缓衣带,让形体舒展,使志意顺春天生发之气而活动,以求神定而志安,这就是春天保养春生之气的方法。
在阳气生发的春季,饮食要求清淡,不宜大量食用油腻、油煎的食物;水果宜食用一些甘蔗、马蹄、柑橙等,取其清淡甘凉,防止积热於里。
夏季
《黄帝内经》说:“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睡早起,无厌於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意思是说,夏天万物生长,茂盛华美,夏日昼长,养生者宜早起锻链,不宜懒惰,要使人的精神旺盛饱满,让体内阳气宣泄於外,以与夏季阳盛的环境相适应,这就是夏天保养夏长之气的方法。
夏季炎热,常遇暑热兼湿之候,肌腠开泄,汗出亦多,人们喜食生冷、寒凉之物。
如太过则而伤脾胃。
因此,在夏季切忌过食生冷,少食油腻厚味、煎炸动火之物、饮食宜甘寒、利湿、清暑、少油之品。
“夏日炎炎正好眠”,是说夏季天热,暑湿重,人喜多眠,但此时更宜振作精神,劳逸结合。
秋季
《黄帝内经》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睡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意思是说,秋天天气乾燥,气候逐渐转凉,秋气肃杀,万物开始收歛,要使神志安宁,以避肃杀之气,并要收敛神气而勿外露,此皆所以顺从秋收肃杀之气,从而使肺金得以清净,这就是秋天保养秋收之气的方法。
秋季气候乾燥,常有凉燥之感,由于气候凉爽,人们喜食姜辛温之物。
但辛温太过,则易伤肺致咳,肺与大肠相表里,亦易伤及大肠而出现大便乾燥难排的现象。
因此在秋季切忌过食煎炸动火之物,饮食宜润燥生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之品,如百合、蜂蜜、芝麻、合桃肉、雪梨等。
冬季
《黄帝内经》说:“冬三月,此谓闭藏。
……早睡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意思是说,冬天是万物伏闭藏的季节,人们不要扰动阳气,避免严寒,保持温暖,不要使皮肤开泄出汗,而使闭藏的阳气受到影响,这是冬天保养冬藏之气的方法。
冬季寒冷,以收藏为好。
所谓冬令进补在我国已是传统习惯,此时宜食一些补肾之品,如羊肉、狗肉、鸡肉、鸽肉、虾、鹌鹑等,以增强肾脏的藏精作用,使肾气、肾精旺盛,体
力增强,提高正气的抵抗能力,达到来春不生或少生温热病的目的,所谓“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即是此意"。
以上引述《黄帝内经》这几段话,是养生的一项重要原则。
指出养生的方法必须适应四时气候的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