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曲黎敏《黄帝内经》(文字版) 第10集 四季养生 四气调神大论
百家讲坛-曲黎敏《黄帝内经》(文字版)第10集四季养生四气调神大论
百家讲坛-曲黎敏《黄帝内经》(文字版)第10集四季养生四气调神大论百家讲坛-曲黎敏《黄帝内经》(文字版)第十集四季养生四气调神大论《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的第二篇文章。
春天怎么养生夏天怎么养长秋天怎么养收冬天怎么养藏顺应四时为养生第一条。
因天之序才是它的要领。
是四气而不是四季。
调的是神。
重的都是神的层面。
气,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
什么是气?五日谓之侯,三候谓之气。
候,是物候,是树木等事物的表现。
事物五天会出现一个变化。
三候十五天,天地自然之气就会出现一个转换。
人体养生要能跟上气的变化,不然就会得病。
这也是天人合一概念的一个表现。
古代时讲气,更多指节气,即24节气。
一年四季,一季有6个节气。
在春夏秋冬四季里,气是不断地在发生变化,人的情志要跟上这个变化,就能养生。
生长收藏都是四季里气的表现。
化,这四季全有,是指四季全包括,乾卦的上九,见群龙无首吉。
中国人的居住方式——四合院,东南西北生长收藏全有,门朝南开,门主散,出入之所。
东边的房子主生发,孩子们住;老人住西边,壮年住正房。
春天怎么养生“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春三月”,春天的生发之机,是一点点起来的,是分步骤的。
“此为发陈”,陈就是陈旧,是从冬这起来的。
春天的毛病是冬天做下的。
发的是积聚在冬天的东西。
非典(瘟疫与时节有关,陈旧的发作)中很少有老人和孩子,基本是青壮年,他们生活无规律。
目前来讲,老人和孩子比较注重养生,按时睡觉。
“天地俱生”,天为阳,地为阴,阴阳都可以生发,也就是子时,一阳,二阳,三阳这样生起来。
“万物以荣”,万物都开始来发育生长。
如何养生,列举三个例子。
一个是“夜卧早起”,晚睡早起,晚不过子时。
“广步于庭”,步,在古代是慢慢走的意思。
慢慢走,走很远。
一个是“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披发,不要约束生机,生发,应该放松心情;缓形,放松腰带穿宽松的衣服,也意味着放松心情。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是一部很重要的古代中医养生著作,其中有《四气调神大论》一篇,讲
述了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将简单介绍一下这篇文章。
《四气调神大论》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四时气”,“五脏形志”,“生气通天”和“治疗法则”。
首先,文章讲述了四时的气候特点对人体的影响。
春季阳气生发,夏季阳气旺盛,秋
季阳气渐收,冬季阴气盛行。
各个季节对应的气候变化和健康调节方法都需掌握。
其次,文章介绍了五脏的形态和特点,还有它们与情志之间的联系。
肝主刚,心主神,脾主思,肺主悲,肾主恐。
同时,每个脏器都有个性化的情绪表现,这些情绪可以影响脏
器功能。
接着,文章讲述了生命的根源——气的来源和作用。
气分为精气和宗气,精气是人体
本源的物质,宗气是自然界中的元气。
它们通过呼吸、饮食、运动来互相转化。
气与神之
间也存在必然联系。
最后,文章阐述了医学的治疗法则,并提出“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
这里的治
疗法则不仅适用于疾病治疗,也适用于日常养生和健康呵护。
总之,通过《四气调神大论》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掌握健康调节方法,进而实现健康长寿的目标。
曲黎敏——《黄帝内经》视频讲座 文字版
008-11-2215:14阅读404评论1字号:第四期,十二时辰的养生(辰~申)好,我们上次讲到了卯时,那么下面接着的是什么呢,是辰时,辰时也就是上午7点到9点,这个时间是胃经当令,那么胃经,大家看一下胃经,胃经是起于迎香,然后往上这么一直走走到山根,然后沿着头角至额颅,到头角至额颅,那么它先是走颜面这一块儿,然后沿着身体的,胃经是人体前面的一条,很重要的一条经脉,阳明胃经,那么它一直走到我们的,脚趾的中趾,就是第二个脚趾那个底下,如果你第二个脚趾,出现疼痛的话,那是你的胃经出问题了,那么先说脸,在脸部的时候,我们现在经常会看到,一些年轻人长痤疮,长痤疮一般都会长到,哪个地方呢,就是脸颊上还有哪儿,额头上,实际上这都是胃经的病,治痤疮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从胃经治,那么为什么会长痤疮呢,实际上这也是由于胃寒造成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往往这种长痤疮的人,通常都是喜欢,特别喜欢喝冷饮的人,而人体内部是一个恒温的机制,假如你喝了大量的冷饮的话,慢慢慢慢就造成了胃寒,造成胃寒,人体是有自保功能的,人体的这种自保功能,就会攻出热来攻这个寒,就会攻胃里的这个寒,那么攻这个寒的时候,当它一攻就形成胃的燥火,形成燥火的时候,就显得你就会更渴,就更愿意喝冷饮,这样人体就会攻出更多的热,来攻这个胃寒,所以反反复复下去恶性循环,慢慢慢慢这个燥火表现在脸上,就为痤疮,实际上我们在喝水的时候,就应该注意到,夏天恰恰我们应该喝温水,而越喝温水的话越解渴,越喝凉水的话越不解渴,所以痤疮就从,脸上(胃经)治就可以,这个是胃经,首先我们先说一下,7点到9点,为什么一定要吃早饭,吃早饭是说什么呢,经脉气血从子时一阳升,到这会儿阳气已经全部的,升起来到大肠经的时候,到卯时的时候阳气全升起来,那这个时候阳气,太阳也已经升起来了,天地出现一片阳的象,那么这时候吃早饭呢,实际上有点像什么呢,用打一个比方来说像什么呢,就像春雨贵如油,就是你要补充一些阴,食物就是属于阴的,前面都是阳气在运化,那么这个时候你吃食物,就像你人体的补充一样,就像春雨一样重要,而且吃早饭是不容易发胖的,为什么这么讲,我先头也讲过了,上午是阳气最足的时候,人体也是,阳气气机最旺盛的时候,那么这时候吃早饭不会发胖,也跟下一个经脉有关,下一个经脉是脾脉,脾就主运化,能够通过运化把这些变成精血,然后输送到你的五脏去,所以早饭多吃不会发胖,那么刚才讲到胃经的时候,我们讲到了脸上的痤疮的问题,大家看胃经接着沿着,我们的颈部一直往下走,然后它过的是,在上半身过的正好是乳中,乳中就是乳房的正中线,那么实际上像女子经痛痛经前,有乳房涨痛的什么这些现象,其实都是跟胃经相关的,而且还有一个问题,这就是乳汁的问题,大家就一定要清楚,乳汁实际上是血的变现,因为胃,我们吃下东西,它变现出来的东西,精华就是血,而乳汁又是血的变现,因为乳汁更容易让小孩子吸收,所以这是乳汁的问题,然后接着下落大肠,然后一直这么下来沿着前腿走,这个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也要注意,当我们前腿的毛病,我们前面这个腿,出现问题的时候,通常都是胃经出问题,是你的胃病,还有膝盖它也路过膝盖,是走膝盖的,所以古人是非常强调,是护住这个膝盖的,膝盖是很重要的,那么为什么要护住膝盖,你看古人坐的坐姿,要是像我们现在这么做的话,他的两手也会扶在膝盖上,我刚才讲过,我们的手中,有一个劳宫穴是心包,那么这个穴位是属于火穴,然后它捂住膝盖,是可以防止膝盖受凉,而且就是保护胃气,一定要记住这是在保护胃气,那么古人跪坐,也是要把手放在膝盖上,其实这都是养生,还有在胃经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足三里,足三里这个穴位,也是在膝下三寸处,足三里是一个长寿穴,所以说经常按摩足三里,实际上也是养护我们胃气的,一个很好的办法。
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春天阳气上升,渐渐向外发散,所以生育万物,显示出应有之姿容;这就叫“发陈”;这一时节之中,天气温,地气发,天地相应,温发相和,故万物滋荣;相较于秋日早卧早起、冬日早卧迟起的要求,春天的养生法则中,最重要之处在于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是说春天人们应多走走,在公园里散步,把冬日在身体里积蓄的潜能发散出来;庭”,古时指屋外面,院子里面的空间,在这样的地方“广步”,是提醒我们春季要避免风寒;春寒料峭,吹到身上,还是会伤害到我们宝贵的阳气;俗话常说“春要晤”,就是同样的道理;“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古人认为,这段时间里,多给周围人一些鼓励、帮助的话,不光是对对方,对自己也会带来一年好运的好兆头;所以古时的处罚之刑,不会放在春天,一定是秋后;“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如果不遵守春季养生方法,会伤害到肝的功能;这是因为,春属木,人体五脏之中,肝也属木,不按照春季养生方法行动,肝气得不到良好的滋养,本该属火、充满温煦的夏,就会因为没有足够的“奉长”之资,反为“寒变”;中医认为,春应于肝;从饮食上:唐代孙思邈千金方中曾指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春季肝旺之时,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伤及脾胃;此时可以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品补益脾胃;如:大米、小米、糯米、高粱、苡米、豇豆、扁豆、黄豆、甘蓝、菠菜、春笋、香椿叶、胡萝卜、芋头、红薯、土豆、南瓜、黑木耳、香菇、桂圆、栗子、大枣、山药等;此外,要多吃大葱、生姜、大蒜、韭菜、洋葱等温性食物,能起到祛阴散寒的作用;应少吃黄瓜、冬瓜、绿豆芽等寒性食品,它们会阻碍春天体内阳气的生发;忌吃羊肉、狗肉、鹌鹑、荞麦、炒花生、炒瓜子、海鱼、虾及辛辣物等;从情志上:肝气喜条达,故不宜抑郁而宜疏泄;因此,春季尤应重视精神调摄,保持心胸开阔,情绪乐观,以使肝气顺达,气血调畅,达到防病保健康之目的;夏三月指农历的四、五、六三个月;又分别称为孟夏、仲夏、季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素问吴注:夏三月,此谓蕃秀, 蕃,音烦;物生以长,故蕃茂而华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夏至阴气微上,阳气微下,故言天地气交;阳气施化,阴气坚成,故言万物华实也;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夜卧早起,缓阳气也;无厌无怒,宽志意也;缓阳气则物化,宽志意则气泄;物化则华英成秀,气泄则肤腠宣通,时令发扬,故所爱顺阳而在外也;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长,上声;夏气养长,人道应之;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痎,音皆;逆,谓失其养长之令也;心象火,旺于夏,失其令则心伤;至秋金王而令而清肃,火气不得宣发,外与之争,金胜则寒,火胜则热,是为痎疟;夜发谓之痎,昼发谓之疟,义详疟论;夏令主长,秋令主收;既失其长,何以能收故云奉收者少;冬至水胜,火为所克,故冬至重病;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此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氦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夏三月,天地气交,天为阳,清阳日温;地为阴,浊阴日腾;阴阳相交,道气动,变云变雨;立夏之后,万物生长,蕃衍繁茂;草叶碧绿,鲜花含苞吐蕊;鲜花得阳光雨露而竞相开放,秀色诱人;值此阳气外泄,宜夜卧早起;令人白天神清气爽,毫无倦意;心情愉快,心志平和而无怒气;风和日丽,宜外出旅游;到大自然中去淘冶心志,这是适应夏气,夏三月养长之道;何谓养长缘于春生夏长,故谓养长;夏三月孟夏时分,蛤蟆群鸣,蚯蚓频出;栝楼生长,苦菜嫩绿青秀;麦粒饱满,故孟夏第二个节气称小满;孟夏时节,晴雨相间,阴雨多于晴好;这时节,细菌病毒繁殖生长,人们易被感染,注意预防流行病;中药对预防流行病有一定作用,自温病大家叶天士始,吴鞠通著温病条辨,为华夏人防治温热病、疫疠保驾健身;仲夏螳螂生,伯劳鸟开始鸣叫,百舌鸟从立春始叫,夏至却不叫了;鹿角脱落,蝉始鸣,半夏生,木堇花开;初麦有芒,芒种收麦;收麦时要注意安全,预防过敏性皮炎;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避免农药中毒专题;南方已入梅,西到秦巴山地、贵州高原,东到长江中下游,南到南岭,北到淮河流域;梅雨时节,梅子熟了,故称梅雨;梅即霉,亦叫霉雨;霉雨时节,空气潮湿,要注意食物发霉,预防霉菌感染;夏至时,阴阳相争,白天长,夜缩短;人们宜心静勿躁,止声色,饮食宜清淡;季夏凉风始至,蟋蟀出,鹰初飞;夏夜草丛中,萤火虫闪光;季夏时节,树木繁盛,大雨时行,土湿暑生;暑为炎热,小暑后出梅;中伏入大暑,要预防中暑;人之情,欲长寿而恶夭折,欲安宁而恶危害,欲名利而恶羞辱,欲安逸而恶疲劳;四欲得,四恶除,人心舒适而快乐,四欲得在于治身以长寿;但人们必须退嗜欲以治身,嗜财则财大气粗,嗜色则不啬而精竭,不治身而先夭,此非养生长寿;吕氏春秋请听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正是仲夏时节,宁静中鹊飞蝉鸣,蛙声一片,静夜中自然而优美的乐章;同时稻花香飘散在夜空中,人们祈祷着丰收,期盼着一个好年景;辛弃疾触景生情,忧国忧民;“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远天七八个星,近山两三点雨;旧时茅店社林边,山河破碎;和平中风雨欲来,收复山河忽见路转溪桥,充满着崇高的爱国情操;正所谓退嗜欲以治身,宁静致远,养生长寿;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秋三月,此谓容平,“容”就是容纳,“平”就是平和,意思是秋气是平和而宽容的收纳之气;天气以急,中医认为秋对应燥气,这里的“急”说的是燥气的性质:肃敛、不由分说;燥气就是收敛之气,“燥”从火,就是用火热之气来凝敛;举个例子就好理解了:北京的夏天有很长一段时间叫“桑拿天”,这个时期家里的衣服、墙壁、地板都是潮乎乎的;可是入秋后,能明显感觉到家里的东西全变干燥了,这就是燥气的作用——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抽干水分留下重要的形质;地气以明,说的是地气一上来,就显出干燥的气象,所以我们经常用“秋高气爽”形容秋天;为什么能够秋高气爽呢因为燥气属“金”;“金”又是什么概念燥就是把一切都燥干的意思,而燥干了之后的东西就会很密固,就会收得特别紧,这就叫“金”,金气就是收敛之气;什么叫金属,金属是收敛得最纯粹的东西,收敛之气最足;像金子就特别明澈,而那些水晶之类的结晶品都是非常亮的,都是指这个概念;早卧早起,天地的收敛之气开始发挥作用了,人就应该早睡早起;晚上10点睡觉,11点就能养肝胆之气,不然你的肝胆死活是养不起来的;尤其嗜酒的男人,老喝酒最损肝胆,然后再夜里不睡觉,就更加损坏,所以现代男性的肝病越来越多,都是自己的习惯在造病,别怨别人;与鸡俱兴,金鸡报晓,早晨太阳一出来,公鸡就打鸣、活跃起来了,人这个时候也应该顺应自然的气机起床开始一天的生活;属相中讲“酉鸡”;酉时为肾精当令,所以这里的“鸡”代指肾精,“与鸡俱兴”就是人随着肾精的生发而起;如果凌晨3点到5点人经常会醒来,这是生命处于低水平状态的表现,因为这表示你身体的收敛之气没了,收不住阳气,天还没亮,阳气就飘到了体表,准备应对病人一天的耗散了;使志安宁,肾藏志,顺应了秋收之气,就能使肾精不妄动;说句实在话,秋天性生活都要有所收敛;动物交媾都是春天和夏天最疯狂,秋天和冬天非常少见,有些动物甚至干脆冬眠;动物是最遵守自然法则的,要不是因为外来伤害送命的话,绝对都是“尽其天年”的;人呢,现在成了抛开季节性规律的动物,随时随地就可以耗散自己,耗散了身体就会得病,还是逃不出自然规律俗谓“天命”;以缓秋刑,舒缓秋天的肃杀之气;秋后问斩;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把神收回来,使秋气平,让秋气不那么肃杀;无外其志,使肺气清,不要再往外扩散了,这样就能够使肺气比较清肃;此秋气之应,这是秋天时正常的人和自然的对应;养收之道也,养收敛,秋天就是酉时,酉时主气味的味;大蒜和辣椒气味最厚,但不入药;古人认为大蒜入气分,凡是入气分的药,都走清窍,如人体的眼睛,小便;大蒜气味厚重,吃后会流眼泪,小便有味;中药虽取其偏性,但也是因人而定;大蒜、辣椒每人承受量不一样,能吃多少吃多少;辣椒走味道,入味就是入血分,血、味道都属于阴;入血分的药走人的浊窍,如口,大便;辣椒吃多了,会生口疮,肛门疼痛;秋天就是味厚,果实,所谓五谷,要取其味,味入血分,万物收获,要吃入血分的层面;逆则伤肺,如果忤逆了它,就会伤肺,因为肺对应秋天;冬为飧泄,飧是夕食,晚饭,飧泄是食谷不化,吃的东西没有消化就拉出来了;肺与大肠成表里,如果肺气虚弱,大便成形能力就会很差;这些毛病冬天就会显出来;奉藏者少,收敛气没收住,奉献给冬天的东西很少,藏不住;以上内容为曲黎敏主讲的黄帝内经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你们看,到了秋天,晚上睡觉的时间就要变了,不能再夜卧了,而是要早卧;也就是说,不能挨到十点半才睡觉了,在九点半就要考虑上床了;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秋天是开始收敛的季节,大地进入回收,阳气要回收啊,一切都在收敛;“此谓容平;”“容平”是什么意思呢容就是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地需要一个平衡;前面的春生、夏长,都是在往外扩散,往外释放,那么,到了秋天,就该收敛了,就要回过来调整、回收,以便达到一个和谐和平衡的状态;“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我们形容秋天时,常常会说“秋高气爽”;到了秋天啊,天气会怎么样呢会往上走了结果呢,秋天的夜空就会非常的清朗,一览无余;月亮也会特别的清明,这就是“天气以急”的结果;“地气以明”,“明”是“明澈”,这句话是说,到秋天的时候,地气也会往下走了;结果呢,池塘里的水就会变得清澈;春夏的时候,地气是向上的,所以,那个时候,池塘的水往往是浑的;但到了秋冬季,地气往下一收,能把污垢冲击起来的东西没有了,那自然而然,水就能变清了;到了秋天,因为天和地的气息都在内敛,在往回收,天地之间就会变得很明澈;那作为人来说,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做呢“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到了秋天,晚上一定要早睡,要比春跟夏早睡一个小时左右;然后,还要早起,“与鸡俱兴”;我们佛家庄院子里有一只鸡,你们可以仔细观察它一下,看它晚上几点钟睡觉;像现在这个时候处暑节令刚过,天还没黑,它就会上到架子上准备睡觉了;然后,到了早上,一大早它就起来了;秋天的这个时候,早上鸡叫,差不多也就是五点左右的这个时间;过去古人闻鸡起舞,听到鸡叫了,就要爬起来,开始要舞剑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以缓秋刑”是什么意思呢秋天的时候,有这个秋煞——秋天的煞气是很重的;在古代,犯人要到秋天才问斩;因为秋天的时候,万物会产生肃杀之气,人也会产生这种杀气;所以,古代的战争都会在秋天发动,因为在这个时候,士兵的杀气是很容易被激发出来的,这是自然之道;人在秋天这个季节,很容易产生杀心,情绪很容易变得激昂;所以,在这个时候,气如果收不住,就很容易出问题;因此,到秋天的时候,人一定要通过早睡觉来慢慢回收,以“使志安宁”;不然的话,还很容易出现悲秋的情绪;秋天的时候,人很容易觉得伤心,尤其是男性,很容易悲愤激昂,正因此,历史上产生了许多悲秋的诗篇,像是杜甫的登高:“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当然,现在的文化人也会悲秋;而且还不光是文化人,很多人都有这个状况;为什么会这样呢大家夏天都呆在空调房里,该散发出去的气息没有散发,该补充的没有得到补充,该成长的没有成长好,结果,一到秋天,自然而然,一些急躁的东西就会产生了,就该犯病了;病一犯,心情当然不好,种种的状况也就会产生了;那秋天的时候,如果能够很好地收养神气,“使秋气平”,让这种萧杀之气能够平和地过去,悲秋的情绪也就不会产生了;“无外其志;”就是不要让神志外泄;秋天时,神志如果外泄出去了,没有回收,那到了冬天,就会出问题了;出什么问题呢“逆则伤肺;”秋天伤了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飧,音sun,就是晚上吃的饭;秋天的时候,神志如果没有往回收,没有收住,那到了冬天,晚上就一吃饭,就会觉得肚子里像吃了块石头一样,就会消化不良;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体内的阳气没有藏住,没有收好,消化的能量没有了,消化的功能也就失去了;消化不良了,吃的东西消化不了,就会泄吗,就会拉肚子、胀肚子;秋天如果没有养好,冬天奉藏者少,就会出现这种状况;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四季之中,冬季是藏的季节,五脏之中,肾是主藏的脏腑;所以冬季是养肾的季节,冬季养肾的核心是什么呢那就是“无扰乎阳”;冬三月阳气闭藏的目的是为了使阳气得到蓄积补充,即蓄养阳气,到春季的时候有充足的阳气供给生命的生发,所以不能打扰、干扰阳气闭藏;在一天的小周期中,夜晚就是阳气闭藏的时段,人体的阳气要通过睡眠得到蓄积补充,如果在深夜熟睡的时候老有人打扰你,你将是一种什么感觉呢,你会觉得特别难受,而且第二天会无精打采;这就是阳气不能闭藏的结果,长此以往,身体就会垮掉;如果你将树根刨起来,暴露在地面,阳气就会散失,生命就会消亡,到来年的春天这棵树就不能发芽生长;这就是“无扰乎阳”的原因;内经中还说:“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就是说如果冬天没有保护好阳气,被寒邪所伤,到了来年的春天就容易得温病,温病就是现在西医所说的传染病;冬三月养肾的具体措施黄帝内经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三月的主题是养藏,养藏就是养肾;其具体措施有以下方面;第一是“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天夜长昼短,是为了让阳气得到充分的闭藏,生命得到充分的休养;冬天不要辜负漫漫长夜,天黑睡觉,一直要睡到太阳出来了再起床,这是我们的阳气闭藏是否充分的时间标准,也是我们冬天养藏的时间标准;其实,冬三月遵循的仍然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基本规律;第二是“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将自己的心事、情志藏匿隐伏起来,不要暴露,不要让别人发现,不要被外人看出来;就象有什么私心似的,就象已经得到了自己渴望已久的东西,暗暗的高兴,不要再到外面去寻觅了,冬三月就是要玩深沉;第三是“去寒就温”;冬三月养藏之道的目的是为了使阳气得到蓄积补充,使阳气闭藏的越严密越好;房屋要关严实,睡觉要多盖被子,出门要多穿衣服,甚至戴上帽子,口罩,手套等,这样做就可以去寒就温,就可以达到藏的目的;第四是“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无泄皮肤就是不要使皮肤开泄出汗,因为出汗可使阳气外泄,阳气就不能藏了;所以,冬三月尽量不要运动,不要出汗;治疗的时候也要尽量少用发汗的药,少用汗法;虽然现在有人强调生命在于运动,但是不同季节运动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按照内经的要求,冬三月要以静为主,以藏为主;以上措施的目的就是要从形体,到动作,到心灵都处于闭藏的状态,顺应冬三月养藏之道;养藏就是养肾;经过夏日生冷饮食肆虐,不少人的肠胃有所损伤,建议:秋季养收,奉冬之藏;黄帝内经里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意思就是谷物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类等等都是作为主食的辅助、补益和补充;——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五谷:糠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畜: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黄帝内经·灵枢·五味篇秋天,气候比较干燥,再加上夏日生冷饮食的损耗,所以除燥与进补被提到重要日程上来;五谷为养白色食物赶走秋燥“五谷”之说逐渐形成的习俗,是指稻、麦、黍、稷、菽五种粮食作物;黍指玉米,也包括黄米,稷指粟高粱,菽指豆类;我们可以把这类食物统称为五谷杂粮;其中小米最被国人推崇,小米属热性,黄色,最补脾胃,早晨食用好;同时,米属凉性,尤其适合在傍晚食用,可以多吃一些;而面属热性,最补心气,冬种夏收,夏季食用最好;另外,各种豆类比较适合在冬季食用;在腊八那天,传统民俗要熬腊八粥,粥中就加入了芸豆、红豆等各种豆类,这也是非常顺应天时的;在古代中医看来,一日三餐中不可缺少的就是各种谷物,也是对人体最为滋养的;五谷被看做各种食物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每顿饭中,中医认为应当多吃主食;目前,秋高气爽,但“燥”字当头,为了避免其对身体带来的伤害,应当以润为主,而五谷可以养人,所以就要多吃一些;中医认为,五脏中的肺对应的是白色;要想达到润肺的功效,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吃一些白色的主食,例如米面等;五果为助果核果肉浑身是宝黄帝内经中的“五果”为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大枣、李子、栗子、杏、桃,泛指各种水果;在秋季,水果的品种非常丰富,如梨、葡萄、苹果、橘子等,果肉和果核坚果各具营养;果肉为了滋养果核而存在,因此坚果类如杏仁、核桃仁、松子仁等都是营养成分充足的好东西;此外,梨、葡萄等的果肉同样也有润泽之效;不过,梨性寒,若是肠胃不好,生吃则可能会腹泻,不妨熟吃;食方一:银耳、秋梨、红苹果、冰糖、莲藕汁熬制成汤,酸甜可口,润肺祛痰;五畜为益虽补精血儿童少食黄帝内经中的“五畜”为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牛、狗、猪、羊、鸡,即各种肉类;成人食用一些肉类,可以大补精血,但对于发育不完全的小孩子来说,是不适合摄入过多肉类的,因为吃肉太多,可引发性欲;而对于肠胃较弱的老人来说,由于各种肉类不易于消化,可以在吃肉的同时小酌一些淡酒,并在烹饪的过程中加入葱、姜、蒜等,以帮助肠胃更好地消化、吸收;在秋季,进补成为很多人的头等大事,但也不适宜大补特补,老人可以吃一些小牛肉炖萝卜汤,滋养身体;五菜为充疏通气息易于通便黄帝内经中的“五菜”为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并非是特指,而是泛指各种蔬菜;一般来说,各种蔬菜在古代作为饥荒时的补充而存在;而在现代,蔬菜则是我们的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存在;在秋季,多食蔬菜可以疏通气息,易于通便,滋润秋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谷:即粟、豆、麻、麦、稻;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五果:灵枢经五味:“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素问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果即:李、杏、枣、桃、栗;五畜:指牛、犬、羊、猪、鸡等五种畜类肉;素问·脏气法时论:“五畜为益;”五菜:“五菜”是指各类菜蔬,能营养人体、充实脏气,使体内各种营养素更完善,更充实;菜蔬种类多,根、茎、叶、花、瓜、果均可食用;它们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也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讲究膳食平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谷”含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其次是植物蛋白质,脂肪含量不高;古人把豆类作为五谷是符合现代营养学观点的,因为谷类蛋白质缺乏赖氨酸,豆类蛋白质缺少蛋氨酸,谷类、豆类一起食用,能起到蛋白质相互补益的作用;“五果”是指桃、梨、杏、李、枣、栗子等多种鲜果、干果和硬果;它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食物纤维,还有一部分植物蛋白质;“五果”尽量生吃,才能保证养分中的维生素不受烹调的破坏;鲜果加工成干果,便于运输和贮存,虽然水溶性维生素有损失,但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反而因脱水而增多;硬果类如花生、核桃、瓜子、杏仁、栗子,所含蛋白质类似豆类,可弥补谷类蛋白质的不足;“五畜”是指畜、禽、鱼、蛋、奶之类的动物性食物;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可以弥补植物蛋白质的不足;“五菜”是指各类菜蔬,能营养人体、充实脏气,使体内各种营养素更完善,更充实;菜蔬种类多,根、茎、叶、花、瓜、果均可食用;它们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也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出处:素问·脏气法时论毒药,药物之统称;祖国医学对疾病的治疗,一贯主张不单纯依靠药物,而强调药治和食养相结合的原则;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谷、肉、果、菜对五脏之气有补益作用,宜兼而食之,气和味合,便能达到补益精气的效果;后世医家都宗内经之旨,并时加阐发;唐代医家孙思邈说:“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又说:“夫为医者,当需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千金要方金元时代的医学家张从正主张治病时攻邪居先,食养善后;他说:“余虽用补,未尝不用攻药居其先,何也盖邪未去,不可言补,补之则适足资寇;故病蠲之后,莫若以五谷养之,五果助之,五畜益之,五菜充之;”儒门事亲此条说明我国古代就已对合理的营养膳食提出了卓见,这是值得我们引以为自豪的;。
曲黎敏黄帝内经视频讲座文字版
曲黎敏黄帝内经视频讲座文字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字号:第四期,十二时辰的养生(辰~申)好,我们上次讲到了卯时,那么下面接着的是什么呢,是辰时,辰时也就是上午7点到9点,这个时间是胃经当令,那么胃经,大家看一下胃经,胃经是起于迎香,然后往上这么一直走走到山根,然后沿着头角至额颅,到头角至额颅,那么它先是走颜面这一块儿,然后沿着身体的,胃经是人体前面的一条,很重要的一条经脉,阳明胃经,那么它一直走到我们的,脚趾的中趾,就是第二个脚趾那个底下,如果你第二个脚趾,出现疼痛的话,那是你的胃经出问题了,那么先说脸,在脸部的时候,我们现在经常会看到,一些年轻人长痤疮,长痤疮一般都会长到,哪个地方呢,就是脸颊上还有哪儿,额头上,实际上这都是胃经的病,治痤疮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从胃经治,那么为什么会长痤疮呢,实际上这也是由于胃寒造成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往往这种长痤疮的人,通常都是喜欢,特别喜欢喝冷饮的人,而人体内部是一个恒温的机制,假如你喝了大量的冷饮的话,慢慢慢慢就造成了胃寒,造成胃寒,人体是有自保功能的,人体的这种自保功能,就会攻出热来攻这个寒,就会攻胃里的这个寒,那么攻这个寒的时候,当它一攻就形成胃的燥火,形成燥火的时候,就显得你就会更渴,就更愿意喝冷饮,这样人体就会攻出更多的热,来攻这个胃寒,所以反反复复下去恶性循环,慢慢慢慢这个燥火表现在脸上,就为痤疮,实际上我们在喝水的时候,就应该注意到,夏天恰恰我们应该喝温水,而越喝温水的话越解渴,越喝凉水的话越不解渴,所以痤疮就从,脸上(胃经)治就可以,这个是胃经,首先我们先说一下,7点到9点,为什么一定要吃早饭,吃早饭是说什么呢,经脉气血从子时一阳升,到这会儿阳气已经全部的,升起来到大肠经的时候,到卯时的时候阳气全升起来,那这个时候阳气,太阳也已经升起来了,天地出现一片阳的象,那么这时候吃早饭呢,实际上有点像什么呢,用打一个比方来说像什么呢,就像春雨贵如油,就是你要补充一些阴,食物就是属于阴的,前面都是阳气在运化,那么这个时候你吃食物,就像你人体的补充一样,就像春雨一样重要,而且吃早饭是不容易发胖的,为什么这么讲,我先头也讲过了,上午是阳气最足的时候,人体也是,阳气气机最旺盛的时候,那么这时候吃早饭不会发胖,也跟下一个经脉有关,下一个经脉是脾脉,脾就主运化,能够通过运化把这些变成精血,然后输送到你的五脏去,所以早饭多吃不会发胖,那么刚才讲到胃经的时候,我们讲到了脸上的痤疮的问题,大家看胃经接着沿着,我们的颈部一直往下走,然后它过的是,在上半身过的正好是乳中,乳中就是乳房的正中线,那么实际上像女子经痛痛经前,有乳房涨痛的什么这些现象,其实都是跟胃经相关的,而且还有一个问题,这就是乳汁的问题,大家就一定要清楚,乳汁实际上是血的变现,因为胃,我们吃下东西,它变现出来的东西,精华就是血,而乳汁又是血的变现,因为乳汁更容易让小孩子吸收,所以这是乳汁的问题,然后接着下落大肠,然后一直这么下来沿着前腿走,这个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也要注意,当我们前腿的毛病,我们前面这个腿,出现问题的时候,通常都是胃经出问题,是你的胃病,还有膝盖它也路过膝盖,是走膝盖的,所以古人是非常强调,是护住这个膝盖的,膝盖是很重要的,那么为什么要护住膝盖,你看古人坐的坐姿,要是像我们现在这么做的话,他的两手也会扶在膝盖上,我刚才讲过,我们的手中,有一个劳宫穴是心包,那么这个穴位是属于火穴,然后它捂住膝盖,是可以防止膝盖受凉,而且就是保护胃气,一定要记住这是在保护胃气,那么古人跪坐,也是要把手放在膝盖上,其实这都是养生,还有在胃经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足三里,足三里这个穴位,也是在膝下三寸处,足三里是一个长寿穴,所以说经常按摩足三里,实际上也是养护我们胃气的,一个很好的办法。
四季养生(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四气调神大论》中医西医都不好看病,因为人们习性不改。
有些女孩子,脸红,眼睛水汪汪肾气不好。
蒜,辣椒不入药。
蒜是走气的,入气走清窍,走小便,走眼睛。
辣椒是走味的,入血份的。
走浊窍,吃多了,口生疮,肛门疼。
肺收敛为主,宣发为辅。
春夏秋冬都可以泡脚。
补:是固摄的意思,固摄现有的气血如亡羊补牢。
习惯养成很重要。
心态养成很重要。
圣人是能掌控自己,控制全局。
四季养生注重气机和五脏神明春季养生春季常见病:一、痿厥(肌肉无力手脚冰冷)二、老病根(坏的东西也在生发)春天夜卧早起。
广步于庭(好好的散步,让阳气慢慢的生发)春天吃粮食,夏天吃羹剂(解暑暖胃),最容易消化的。
秋天食酱剂,用发酵的东西助消化。
冬天食饮剂。
温酒驱寒,通经脉。
谷物,果类,肉类。
鱼虾类是发性,生发偏盛春天吃。
牛羊肉来自西北,年轻人不能多吃,秋冬天吃。
面:甘温入脾。
米:甘咸微凉,偏凉性,除烦渴,可煮粥。
药总是有偏性的。
核的收敛气机比皮类还要好。
菊花是走收敛收藏的,而一般的花都有宣散瘀结的作用。
果实一般有降气的作用。
放风筝:抒发肝气。
在无为中去做。
而不好的东西要主动避免。
夏季养生夏至一阴生,结果是由于阴气造成的。
夜卧早起,情志上不能憋着。
皮大于毛,所以人的收敛大于宣发。
得皮肤病的原因:一、情志上过度焦虑,想事情钻牛角尖。
二、空调房。
三、夏天冷饮。
冬吃萝卜,夏吃姜。
夏天恰恰要吃温热的东西。
萝卜清凉顺气,夏天配合羹剂。
上床萝卜下床姜晚上吃个大萝卜。
秋季养生早卧早起,使志安宁,养收敛,忤逆之则飧泄。
秋天酱食。
小便数而欠,为肺气虚。
冬季养生(上文件损坏)冬天重视酒剂(米酒)冬至一阳生(夜是最长的)冬天喝酒不烫的话容易有问题。
一阳生,天气会更冷,天地之机的收敛更强。
少阳生,厥阴强。
节气转换,要平安转换。
旧立伤骨,旧劳伤肝。
宁可蹲下不弯腰。
黄帝内经全文完整版 四气调神大论原文及翻译
黄帝内经全文完整版四气调神大论原文及翻译《黄帝内经》中讲到“四气调神大论”:四气,指春夏秋冬四时的生化特点;调,调理、调摄;神,指精神情志活动。
主要告诫人们要顺应四时气候变化以调摄精神情志,保持机体内阴阳的相对平衡,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春季三月,万物复苏,自然界欣欣向荣。
为了适应这种自然环境,人们应该晚睡早起,起床后到庭院里散步,披散开头发,穿着宽松的衣物,不要使身体受到拘束,以便使精神承受春天万物的生发而舒畅活泼,充满生机。
对待事物,也要顺应此时的生长之性,不应该抑制其生发。
这正是顺应“春生”的养生法则。
如果违背了这种规律,则会伤及肝脏,以致夏天容易发生寒性病变,出现阳气不足的病症。
夏季三月,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阴阳相互交汇,自然界一片繁荣秀丽。
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并保持愉快、舒畅的心情。
这样能够使阳气充分宣泄。
这正是顺应夏季的养生法则。
如果违背了这种法则,就会损伤心脏,以致秋天易发疟疾,减少了供养秋天的精气,致使冬季也较易生病。
秋季三月,秋高气爽,暑湿消失,自然界丰收平定。
此时,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起居上,人们应早睡早起,大体以与鸡活动的时间一致为宜。
精神情绪要保持安定平静,以缓解秋凉对人体的伤害;内敛神气而不外泄,可保持平定,有助于肺的清肃。
这就是秋季的养生法则。
如果违背,则会对肺脏有损伤,以致冬天容易发生完谷不化所致的泄泻,从而减少了供给冬天贮藏的精气。
冬季三月,水冷成冰,地寒而裂,自然界草木凋零,万物伏藏。
这时人们要减少活动,不要扰动体内的阳气。
要早睡晚起,到太阳升起的时候再起床,才能避免寒气侵袭。
精神情绪要保持平静,同时还应当躲避寒气,注意保暖,不要轻易使皮肤开泄而出汗,以免阳气散失。
这就是冬季的养生方法。
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就会伤害肾脏,以致春天会发生痿病和厥病,而且供给春天的生发之精气就减少了。
黄帝内经 四气调神大论原文及注释
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发:草木发芽。
陈:敷陈,草木枝叶舒展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自然界焕发生机,万物因此欣欣向荣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广步于庭:广步,缓步.庭,堂前阶也。
被:同“披”,披散,散开,解开。
以使志生:言使人的情志宣发舒畅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生,予,赏,指精神,行为活动顺应春阳生发之气,杀,夺,罚,指精神,行为活动违逆春阳生发之气。
强调人需顺应生发养长之道.养生:养护(春天的)生机寒变,奉长者少。
寒变:阳气虚损的寒性病变奉长者少:供给夏季的茂长之气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蕃秀:万物(主要是草木)茂盛壮美.蕃,茂也,盛也,秀,华也,美也.天地气交:“岁气阴阳盛衰,其交在夏,故曰天地气交”华实:均用作动词,意为开花结实,华,同“花”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华英成秀:华英指草木的花叶。
此比喻人的容色神气。
秀,草木开花,此比喻人因气机旺盛而容光焕发的样子。
外,此夏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痎疟:疟疾的总称。
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冬至重(虫)病:至,到,来临。
重病,别的病.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容平:盛满.形容秋季万物果实饱满,已经成熟的景况。
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与鸡俱兴:跟鸡同时作息.意同“早卧早起”,兴,即起床,此指作息。
秋刑:深秋(霜降后)的肃杀之气。
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收敛神气而不外露,从而使肺气清肃。
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飧泄:水谷杂下,完谷不化的泄泻。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闭藏:生机潜伏,阳气内藏。
坼(彻):裂开。
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使神智内藏,就像军队之埋伏,人有隐私,心有所获等一样。
论《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的中医养生思想
论《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的中医养生思想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是中国古代医药学经典,记载着中医养生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四气”调节人体机能保持健康。
《黄帝内经》提出,人体具有四气,即阴阳气、内外气、上下气,它们共同调节着人体机能的平衡,只有维持四气的平衡,人体才能保持健康。
二、关注饮食作息,修身养性。
《黄帝内经》强调,要养生保健,必须关注饮食作息,要求饮食简单清淡,配以合理的体力劳动,对于自身道德修养,要求节制言行,用自身行为配合调节机能。
三、阴顽症辨治原则。
《黄帝内经》指出,阴顽症要从机能出发,通过辩证判断病因,用药疗法综合治疗,根据病机状态分渐进式处理,旨在达到调节四气的目的。
四、行气活血。
《黄帝内经》指出,动活血气,活血化瘀,以祛风散寒、和痹活血、活血活络为主,以活血理气,以理气调经为主,提出了按病实施的治疗策略。
曲黎敏讲《黄帝内经》简要文字版资料
曲黎敏讲《黄帝内经》简要文字版曲黎敏讲《黄帝内经》默认分类 2009-11-13 11:56引用xiaoguiping 的曲黎敏讲《黄帝内经》第一讲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1.《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地位独特,唯一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
生命之学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大慈悲。
上医医国、中私医人、下医医病。
2.可以自我认知人身难得:关注自己的内心生活和自己内在脏腑的运行。
懂得了人体就懂得了人生的很多方面。
真法难闻:黄帝和他的老师的一些对话。
中国难生:作为中国人该感恩、自豪。
只有中国有这么多经典。
3.可以培养我们的洞察力“百姓日用而不知”对天地自然的感悟:如中国人为什么买东汐不买南北?中国人连骂人都讲文化的。
说这个人不是东汐,那就是南北。
是无情无义的人。
对日常生活的感情:了解北京城各个城门的作用也就理解下面这个图下面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图,和现代地图方位是完全相反的。
通过这个图可以懂得中私和《易经》的一些理。
(左)东:(木春肝仁生发)(上)南:(火夏心义生长)(右)汐:(金秋肺礼收敛)(下)北:(水冬肾智收藏)(中)中:(土长夏脾信运化)第二讲中私与日常生活1 习能胜恐:恐惧、胆小易惊是肾精胃气不足的象。
习惯可以战胜恐惧。
2 封禅泰山:古代伟大的帝王要封禅泰山。
泰山在五岳中并不是最高的一座,也不是中间的,做为国君要掌握国家最大的问题就是生发之机的问题。
东主生发。
3 “鸣金收兵”中国古代打仗刚开始一定是敲鼓,鼓声是主生发的,能振奋士气,让肝气上来,可以往前冲。
到该收兵的时候,就要“鸣金收兵”了,汐,金就是收敛。
4 人体的中部在那里?人昏倒了要掐哪呢?掐人中。
为什么呢?很多人都说不清楚。
它是人体里两条最大的经脉的连接点。
一条是阳脉督脉,主气,决定男人的生殖;一条是阴脉任脉,主血,决定女人的生殖。
人体的中部就是“人中”。
人中这个穴位在人身上是至关重要的。
它关系到人体两大经络的交合,是阴阳的交合。
所以人中真正的象应该是深、长、宽的,这样说明你气血交通的能力特别强。
最新名家讲坛.曲黎敏.黄帝内经
最新名家讲坛.曲黎敏.黄帝内经篇一:百家讲坛-曲黎敏《黄帝内经》(文字版) 第7集《黄帝内经》第一篇到底讲什么(上)百家讲坛-曲黎敏《黄帝内经》(文字版)第七集《黄帝内经》第一篇到底讲什么(上)黄帝内经》第一篇到底讲什么(中医经典有两部:《黄帝内经》《伤寒论》、。
经字左边像形脐带,脐带连接先天和后天,是一个很根本性的东西。
织布横的是经,竖的是纬,经相对不动,纬相对变动。
古代有经、纬书,六部经书,诗、书、礼、乐、易、春秋。
中医里把《黄帝内经》作为经书,经书具有亘古不变的特性,都是讲根本的东西。
讲本质的东西,称之为经。
纬书在中国古代,特别是汉代出了很多,主要都是在讲变化。
什么叫论呢,与论字右边发音一样的,都代表次序和次第。
说话有次序,就叫言论;人有次序,就叫人伦,水要有次序,是沦。
《伤寒论》是涉及治疗学的一本书,它在讲人得病的次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太阳是人的表,小肠也属于太阳;胃经属于阳明...... 治病应该是相反顺序,把病一层一层地往外拱。
《伤寒论》描述得病和治病的顺序,所以叫论。
中医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讲究的不是病,是症,症在哪个层面,就用哪个层面的药。
有些高血压,实际上是胸膈堵住了,上焦憋闷了,把头脑憋得出了毛病。
这种血压高,宣化开,病就解掉了。
有的血压高,是由于肾精不足导致的,心脏需要以加压的方式来满足人的气血供应。
《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人的本性是天真的。
五脏六腑本身就达到一种很和谐的状况和格局。
中医用五行表达这种和谐的格局。
人体本身具有生克,比如肾水足了,可以生木,肝阳往上走,就能够助心火,木就生火,火可以生土。
这就是五行,本身具有和谐性,自身就平衡。
人体才是最自足的一种表现,是人组织结构里最精准的,没有更聪明的了。
它自身能够以无为的方式,达到有为。
第一篇是讲人身体的本性。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 是在讲生命是一个过程。
曲黎敏四季养生[1]
曲黎敏四季养生[1]曲黎敏四季养生曲黎敏四季养生养生原则一是顺其自然:养生是靠我们每一个人按规律一点点去做的,因天之序,天人合一四季气机:春:生发之机夏:生长之机秋:收敛之机冬:收藏之机如果你端酒杯或水杯时,手微微颤抖的话,就是精不足的象,假如你冬天藏精藏得不够等春天想生发的时候,精不足的话,就会使你风胜则动,所谓四季养生根本点就是一定要依顺天的顺序走。
二是健康长寿靠自己:假如你经脉不通的话,补什么东西都是补不进去的,你要想补的话,你要对自己有一个深刻的了解,你自己经脉是否通畅,气血是否是很足的,“亡羊补牢”先修好栅栏,现存的羊不会丢失了,就相当于补了,中医“补”的概念是“固摄”你先要把现存的气血固摄住。
找出自己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富贵所致三患:一出则以车,入则以辇。
这叫招痹之机,久而久之,身体就会形成痹症,这是得痹症的一个机,机是什么呢,就是关键,痹证,就是气血麻痹或痿证,肌肉无力,腿脚无力的证,你每天自己连路都懒得走,我们每天要保证自己有一个相对的运动量。
二、肥肉厚洒。
这是“烂肠之食”,疾病跟暴饮暴食不锻炼还有就是放纵自己的欲望。
不要依赖外境比如药物,要真正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性。
三、务以相强,(喝酒适量就好)圣人是能够掌控自己的人,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也要有一定的掌控能力才行。
不能别人劝你就去喝酒,假如你的生活中不能说“不”的话,你谈得上什么控制全局,你连这一点点拒绝的能力都没有。
养生很简单,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吃八分饱,差不多快饱了,就可以了,如果吃得特别撑得话,就叫“烂肠之食”。
我们现在生活水平这么好,没有必要去补,越是高蛋白的东西,越难以消化,实际上造成我们脾胃很大负担,象肠癌、胰脉癌这些,跟我们的暴饮暴食有关。
传统养生一要养性情二养睡眠三养居处一、养性情:一是“怒则气上”,如果你对自己的怒气不能制约的话,就会造成很多疾病,首先对自己的情绪没法掌握;其次造成气往上一涌,就会形成吐,那么对于脑血栓经脉不通的这些病人呢,就会形成脑溢血,即血管形成破裂,另外你的气机全部都调在上面了,下边就会形成飧(sun)泄,就是控制不住的这些现象。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是一部古代中医的宝典,它讨论了自然环境、天地运行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这部书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于中医的理念和实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气调神大论》提出了中医所依据的理论框架,其中“四气”指的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气象变化,而“调神”则强调人体心灵的调整。
书中将自然界与人体相联系,说明每个季节的自然气息会影响人们的神、气、血、津液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导致一系列疾病。
例如,在春季人体活动量应当相应增加,以适应春季气候的变化,预防一些积习难除的疾病。
在这本书中,作者还提出了中医调理身体健康的方法。
在中医里,治疗疾病不仅是医治病症,更重要的是改变整个身体环境,恢复身体的自愈能力。
因此,中医强调的是预防,而不是治疗。
在《四气调神大论》中,作者提出了如何通过饮食、运动、情志调节等方式来调整身体,预防疾病和提高免疫能力。
通过读这本书,我也明白了“治未病”的理念,预防重于治疗的道理。
总之,《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是中医的经典之一,它常被视
为中医养生、调理身心的指南。
阅读它,让我更好地认识到了人体与自然规律之间的关系,也让我认识到了中医对于身体健康的预防性思维,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调整心态和生活方式,才能真正健康地生活。
四气调神大论原文及译文
四气调神大论原文及译文《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文及译文如下。
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译文:春天的三月,是万物生长的时期。
天地生机勃勃,万物繁荣昌盛。
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多在庭院散步。
放松头发,舒展身体,让情志宣发舒畅。
万物生机勃勃的时候,不要扼杀生命,要赋予生命成长的权利,奖励生命成长的行为。
这是顺应春气、养护人体生机的法则。
违背这一法则,会伤害肝脏,到了夏天还会因为身体虚寒而出现病变,使得生命成长的能力减弱。
夏三月,此为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译文:夏天的三月,是万物茂盛的时期。
天地气息交融,万物开花结果。
人们应该晚睡早起,不要避讳阳光。
保持心情平静,让美丽的花朵绽放,让生命力得以释放,好像所爱之物在外。
这是顺应夏气、养护人体生长的法则。
生命收敛的能力减弱,冬至时病情加重。
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译文:秋天的三月,是万物成熟的时期。
天气变得凉爽,地气明朗。
人们应该早睡早起,和鸡一起起床。
保持心情宁静,缓解秋天的肃杀之气。
收敛精神,使秋气平和,不要让意志外泄,让肺气清爽。
这是顺应秋气、养护人体收敛的法则。
违背这一法则,会伤害肺脏,到了冬天会患上飧泄,使得生命藏养的能力减弱。
冬三月,此为闭藏。
水冰地坼,无扰乎阳。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译文:冬天的三月,是万物休眠的时期。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曲黎敏)|师说系列
《四季养生-师说-曲黎敏》培训教材课程目录第一集养生要则1.顺其自然2.健康长寿靠自己3.养性情、养睡眠、养居处、养房事4.养生之“五难”案例孔子之言端水杯测试“亡羊补牢”保健品富贵所致三患第二集春季养生(上)1.春天要养生发之机2.春季几种常见病3.养睡眠的方法4.情志特点5.女子伤春,男子悲秋6.男人与女人在情志上的区别案例流行病非典的袭击《四气调神大论》保健品富贵所致三患第三集春季养生(中)1.情志不疏引起的病症2.男性与女性病的表现3.生活的对治法4.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欲望观念5.饮食的问题6.药物的运用案例《诗经》提示孔子教子中药-香附倒茶的讲究立春的习俗喝茶第四集春季养生(下)1.如何锻炼身体2.放风筝的好处3.老年人的养生方式4.走进大自然为养生之道5.古代养生秘诀案例放风筝《怡情小录》静坐读书赏花爬山《吕氏春秋》第五集夏季养生(上)1.夏天为养生长之机2.夏天的天气阳光对身体的影响3.出汗与疾病的关系4.皮肤病的产生与治疗5.古代养生秘诀案例谈恋爱病因美国人与中国人第六集夏季养生(下)1.夏季的饮食2.夏天不进补的缘由3.中国传统的养生秘诀4.夏季调节心情的方法案例树的生存滋补的吃法中医提示燕歌虫名第七集秋季养生1.秋天为养收敛之机2.秋天会出现病的症状3.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与睡眠4.秋天的养生要则5.预防疾病的发生案例秋天的节气“秋刑”熬夜之害秋天五味第八集冬季养生(上)1.冬天为养收藏之性2.冬季养生要则3.保持人体经脉通畅的方法4.泡脚的好处案例私意的感觉洗脚与泡脚按摩第九集冬季养生(下)1.冬季适量的饮酒可以进补2.饮酒注意要点3.养护肝脏的诀窍4.欢度佳节时注意养生问题案例吃生鱼片酒与肝吃饭第十集疾病预防1.日常养生的基本原则2.生活中“五劳”的定义3.生活中“五邪”的定义4.《黄帝内经》中的养生秘诀案例如何运动如何吃如何做。
四季养生—曲黎敏
---------------------------------------------------------------最新资料推荐------------------------------------------------------四季养生—曲黎敏四季养生曲黎敏好好睡觉、好好吃饭、掌控自己情志养生要则:1、顺其自然2、四季的气机春天生发之机(肝、胆)夏天生长之机(肺、心)秋天收敛之机(肺气伤,肾不纳气)冬天收藏之机(藏精肾气)3、健康长寿靠自己富贵至三患:1、出则以车,入则以辇2、肥肉厚酒3、勿以相强4、传统养生 1、养性情 2、养睡眠(重要)3、养居处(起居不要过大)养生五难 1、名利不灭,此为一难 2、易怒不除,此为二难 3、声色不去,此为三难 4、滋味不绝,此为四难5、神虑转发,此为五难多思则神怠,多念则神散,多欲则损志,多事则形疲,多语则气争,多怒则百脉不定,多恶则憔煎无欢。
(女子伤春肾脏、男子悲秋肾、肝、胆)春季养生生发之机 1、要注重气机 2、要注重神明(五脏)春季的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春季常见两种疾病 1、痿厥(肌肉无力、手脚冰冷)2、宿疾(老病、流行病)养睡眠,夜卧早起,广步遇起(锻炼),披发缓行(精神放松),以使志生原则:生而勿杀(肃杀),预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后,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饮食:春季吃粮食(守生发之机)夏季注意羹剂(不宜冷饮,1 / 4温热汤。
脾胃虚弱注意消化)秋季重视酱剂(发酵)冬季重视饮剂(温热酒剂)面食:甘温入脾(适宜北方食用)米类:甘咸微凉(适宜南方食用)锻炼(玩)小孩:放风筝(接近大自然、舒发肝气)老人:1、静坐(保持气机疏通)2、读书(心灵有所寄托,人生格局改变陶冶情操,专注养精神)3、远眺山水花木4、与朋友谈天说地5、教子弟读书(传承)夏季养生生长之机机夏季的节气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大暑、小暑原则: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苦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逆之伤心,奉守者少。
曲黎敏黄帝内经讲义
曲黎敏《黄帝内经》讲义1.1 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实际上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是非常独特的,它几乎是唯一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这就意味着生命之学在古代文化当中认为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和大慈悲,那么圣人为什么重医药,这个圣字又怎么讲呢?圣人就是能够听从自己本性的人,也就是能够掌握自己身体和欲望的人,如果既能够掌握自己的身体和欲望,又能够使别人听从自己,那么就可以由人而王,所以这个是圣人重医药的第一条,第二条是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古代文化认为天下即人身,那么古代的天字是这样写的,人的头顶上面是天,所以在古文里又叫做天、颠、顶,天下即人身,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人体是在所有的组织系统里边,是最精密的自组织结构。
它自己本身有一个和谐的机制,那么这也是中国古代认为就是说为什么: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的一个原因。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说的千百年来什么都变了,但是人没有变,人的本性是没有变的。
所以古人认为人的任何思想,都是从身体当中来的,那么比如说国学里边《大学》讲至善,《中庸》讲太过与不及,而所有的太过与不及,实际上都源于人身体结构内部的太过与不及。
打一个比方说,假如我们的肝火太盛的话,(肝)木生(心)火,那么我们的心就会烦乱,做事就会很急躁,如果肾精不足的话,我们思维就不够,就是思维力就不够。
假如说打一个比方,如果是你端着这个酒杯的手都在抖的话,那么你这个控制手的能力都没有,控制水杯的能力都没有,你怎么能控制全局?你的身体本身出问题了,你做事的行为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所以这也是后来有一句话,拿破仑的一句话叫做:人的身体结构即命运。
那么在中医里来说,就是人的身体结构及功能即是命运。
从这个角度往下接着讲呢,就是说生命医学又是人类学中最高的学问。
所以说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国学一向都强调:从医入道和道以医显。
就是说的你能够把医学领悟了,你有可能就领悟到天下之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那么从第二点上讲,学习《黄帝内经》可以让我们认知自我,这里大家首先要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你们去想一想,我们的生命活力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经常会用到这样一些词汇,比如说魄力、精神、胆识、意志、聪明,像这些词都是表达代表我们生命活力的一些词汇,和代表我们领导力的一些词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家讲坛-曲黎敏《黄帝内经》(文字版)第十集四季养生四气调神大论
《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的第二篇文章。
春天怎么养生
夏天怎么养长
秋天怎么养收
冬天怎么养藏
顺应四时为养生第一条。
因天之序才是它的要领。
是四气而不是四季。
调的是神。
重的都是神的层面。
气,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
什么是气?五日谓之侯,三候谓之气。
候,是物候,是树木等事物的表现。
事物五天会出现一个变化。
三候十五天,天地自然之气就会出现一个转换。
人体养生要能跟上气的变化,不然就会得病。
这也是天人合一概念的一个表现。
古代时讲气,更多指节气,即24节气。
一年四季,一季有6个节气。
在春夏秋冬四季里,气是不断地在发生变化,人的情志要跟上这个变化,就能养生。
生长收藏都是四季里气的表现。
化,这四季全有,是指四季全包括,乾卦的上九,见群龙无首吉。
中国人的居住方式——四合院,东南西北生长收藏全有,门朝南开,门主散,出入之所。
东边的房子主生发,孩子们住;老人住西边,壮年住正房。
春天怎么养生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
“春三月”,春天的生发之机,是一点点起来的,是分步骤的。
“此为发陈”,陈就是陈旧,是从冬这起来的。
春天的毛病是冬天做下的。
发的是积聚在冬天的东西。
非典(瘟疫与时节有关,陈旧的发作)中很少有老人和孩子,基本是青壮年,他们生活无规律。
目前来讲,老人和孩子比较注重养生,按时睡觉。
“天地俱生”,天为阳,地为阴,阴阳都可以生发,也就是子时,一阳,二阳,三阳这样生起来。
“万物以荣”,万物都开始来发育生长。
如何养生,列举三个例子。
一个是“夜卧早起”,晚睡早起,晚不过子时。
“广步于庭”,步,在古代是慢慢走的意思。
慢慢走,走很远。
一个是“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披发,不要约束生机,生发,应该放松心情;缓形,放松腰带穿宽松的衣服,也意味着放松心情。
调神,神最重要。
志是肾经,肾的神。
使肾精能够一点点生起来。
还有一个是“生而勿杀”,此时只怀一个欣欣向荣的心思,不要起一点杀心。
春
天不能起杀心,“春天攀折一枝花,秋天少收一个果”。
此时如压抑自己,你就会得病,要愉悦。
这叫“生而勿杀,予而勿夺”。
不要压抑万物和自己。
春可以对应肝;也可对应人一生中的少年。
小孩子不要压抑他。
“赏而勿罚”,奖赏他,不要惩罚他。
如,美国校园枪击案,教育的失败。
(少年教育要多鼓励)。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对应春气的反应,这是养生的道,规律。
将养生都是在讲养东方。
“逆之则伤肝”,违背养生之道,就会损害肝气的生发之机。
发生的伤害春天可能看不出来,“夏为实寒变”,到夏天才能看出结果,出现问题。
如腹泻、心脏都会出问题。
在五行里,木生火,如果春天木没有生发好,夏天火就不旺,火又对应人的心,所以人的心气也就不旺。
“奉长者少”,奉就是两个手捧着东西给对方,长,夏天为长。
春天没养好,给夏天可供生长的东西就太少了。
上面没有讲饮食,以下做一补充。
关于饮食
黄帝内经分两本,《素问》上,《灵枢》下。
1.食物为什么最重要?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素问*藏气法时论》
“药补不如食补”,药与食的区别,古代的药都叫做毒,毒字,草生得特别浓密。
“是药三分毒”,毒指的是偏性,药用其偏性。
食物和药相比,用其平和之气。
中药的采摘时间很重要,偏性是用它的气,菊花茶是秋天和冬天生长的花,是金、水二气,补肺和肾。
它败火,败的是肺火和肾水的火。
(可以去下巴的火)
大拨种植的药,不按节气采摘,药效就会有问题。
药是用来赈灾的,不能天天吃,救急不救贫,当有了病,即出现了阴阳偏盛的问题,药临时来帮一把。
食物是天天可以吃的,人体可以吸收的。
身体要健康,一定天天要吃饭,健康是一个积精累气的过程。
气、精要一点点攒起来,才可以补益身体。
记住:人体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奇经八脉都是藏元气的地方。
所有中药书中都一句话,叫做没有一个药入奇经八脉,没有一个药可以补元气。
只有食物可以补益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