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
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稿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白话译文:春天的三月,是草木发芽、枝叶舒展的季节。
在这一季节里,天地一同焕发生机,万物因此欣欣向荣。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一)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一)四气调神大论(一)来自同道读书 00:00 02:51 今天咱们一起学习、讨论《黄帝内经》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一)。
【原文】春三月①,此谓发陈②。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③。
早卧早起,广步于庭。
被发缓形④,以使志生。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⑤。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⑥。
奉长者少。
【注释】①春三月:指农历的正、二、三月。
按节气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②发陈:推陈出新。
③万物:古人常指草木。
物,本意为杂色牛,在古代文献中,多引申为有生命之物。
泛指一切存在之物是近代以来的事。
④被发:披散开头发。
被,同“披'。
缓形:松解衣带,使身体舒缓。
⑤“生而”三句:“生”、“予”、“赏”,象征顺应春阳生发之气的神志活动,“杀”、“夺”、“罚”,指与春阳生发之气相悖的神志活动。
⑥寒变:夏月所患寒性疾病之总名。
【译文】春季三个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大自然生机勃发,草木欣欣向荣。
适应这种环境,应当夜卧早起,在庭院里散步。
披开束发,舒缓身体,以使神志随着生发之气而舒畅。
神志活动要顺应春生之气,而不要违逆它。
这就与春生之气相适应,是养生的方法。
违背了这个方法,会伤肝,到了夏天就要发生寒变。
这是因为春天生养的基础差,供给夏天成长的条件也就差了。
【原文】夏三月①,此谓蕃秀②。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③。
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痃疟④。
奉收者少。
【注释】①夏三月:指农历的四、五、六月。
按节气为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②蕃( fán)秀:草木繁茂,华美秀丽。
秀,华美。
③华英:这里指人的容貌面色。
华,古“花”字,花乃后起之俗字。
英,草之花。
④痎(jiē)疟:疟疾的总称。
【译文】夏季三个月,是草木繁茂秀美的季节。
天地阴阳之气上下交通,各种草木开花结果。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背之。
从阴阳则生。
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解读】四气,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四时之气。
调神,即调养精神。
大论,则说明了本篇内容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是一部很重要的古代中医养生著作,其中有《四气调神大论》一篇,讲
述了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将简单介绍一下这篇文章。
《四气调神大论》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四时气”,“五脏形志”,“生气通天”和“治疗法则”。
首先,文章讲述了四时的气候特点对人体的影响。
春季阳气生发,夏季阳气旺盛,秋
季阳气渐收,冬季阴气盛行。
各个季节对应的气候变化和健康调节方法都需掌握。
其次,文章介绍了五脏的形态和特点,还有它们与情志之间的联系。
肝主刚,心主神,脾主思,肺主悲,肾主恐。
同时,每个脏器都有个性化的情绪表现,这些情绪可以影响脏
器功能。
接着,文章讲述了生命的根源——气的来源和作用。
气分为精气和宗气,精气是人体
本源的物质,宗气是自然界中的元气。
它们通过呼吸、饮食、运动来互相转化。
气与神之
间也存在必然联系。
最后,文章阐述了医学的治疗法则,并提出“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
这里的治
疗法则不仅适用于疾病治疗,也适用于日常养生和健康呵护。
总之,通过《四气调神大论》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掌握健康调节方法,进而实现健康长寿的目标。
黄帝内经全文原文及译文
黄帝内经全文原文及译文
黄帝内经是一本古代的中医经典,包括两部分,分别是《素问》和《灵枢》。
以下是部分黄帝内经的原文及译文:
1.《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原文:天风解堵,地风解濡,人风解肌。
人合于四时之大变者,天风解肌,地风解肌……风者,人之所以在天地之间也。
译文:天风能治疗肌肉的疼痛和僵硬,地风能治疗湿气的滞留,人风能治疗肌肤病。
人类与四季轮换相适应,天风可治疗肌肤病,地风可治疗湿气滞留……风,是人存在于天地之间的因素。
2.《素问·生气通天论》
原文:夫生气之亏,上工于神枢,下系于肌肉,其寿命早衰,肺气先丧。
译文:生命力不足,首先影响人的精神,然后影响到肌肉,导致寿命缩短,肺气先衰。
3.《灵枢·本神》
原文:人有五脏,五脏之合气为阳,阳和盛,则五脏皆受气,血脉和行。
译文:人体有五个脏器,五脏合理的气血流动是阳气,阳气充足时,五脏都能正常接受气血的滋养,血脉流通顺畅。
以上是黄帝内经部分文段原文及译文,这本经典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于中医学和人体健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四气调神大论-黄帝内经-素问-第二篇
春三月,此为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
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
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译文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译文春季的三个月,谓之发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
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显得欣欣向荣。
此时,人们应该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放宽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快,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的生机。
不要滥行杀伐,多施与,少敛夺,多奖励,少惩罚,这是适应春季的时令,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
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会损伤肝脏,使提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季的三个月,谓之藩秀,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时令。
此时,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相交,植物开花结实,长势旺盛,人们应该在夜晚睡眠,早早起身,不要厌恶长日,情志应保持愉快,切勿发怒,要使精神之英华适应夏气以成其秀美,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精神外向,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
这是适应夏季的气候,保护长养之气的方法。
如果违逆了夏长之气,就会损伤心脏,使提供给秋收之气的条件不足,到秋天容易发生症疾,冬天再次发生疾病。
秋季的三个月,谓之容平,自然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
此时,天高风急,地气清肃,人应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
若违逆了秋收之气,就会伤及肺脏,使提供给冬藏之气的条件不足,冬天就要发生泄病。
冬天的三个月,谓之闭藏,是生机潜伏,万物垫藏的时令。
当此时节,水寒成冰,大地开裂,人应该早睡晚起,待到日光照耀时起床才好,不要轻易地扰动阳气,妄事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好像有个人的隐秘,严守而不外泄,又像得到了渴望得到的东西,把它密藏起来一样;要躲避寒冷,求取温暖,不要使皮肤开泄而令阳气不断地损失,这是适应冬季的气候而保养人体闭藏机能的方法。
违逆了冬令的闭藏之气,就要损伤肾脏,使提供给春生之气的条件不足,春天就会发生痰厥之疾。
(4)《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和四气调神大论
(4)《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和四气调神大论《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一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译文】从前的黄帝,生来十分聪明,很小的时候就善于言谈,幼年时对周围事物领会得很快,长大之后,既敦厚又勤勉,及至成年之时,登上了天子之位。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译文】他向歧伯问到:我听说上古时候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动作不显衰老;现在的人,年龄刚至半百,而动作就都衰弱无力了,这是由于时代不同所造成的呢,还是因为今天的人们不会养生所造成的呢?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译文】歧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能够取法于天地阴阳自然变化之理而加以适应,调和养生的办法,使之达到正确的标准。
饮食有所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既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度的房事,所以能够形神俱旺,协调统一,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把酒当水浆,滥饮无度,使反常的生活成为习惯,醉酒行房,因恣情纵欲,而使阴精竭绝,因满足嗜好而使真气耗散,不知谨慎地保持精气的充满,不善于统驭精神,而专求心志的一时之快,违逆人生乐趣,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黄帝内经素问原文及译文
黄帝内经素问原文及译文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包括《黄帝内经素问》和《黄帝内经灵枢》两部分。
下面是《黄帝内经素问》的一部分原文及译文:
原文:四气调神大论之中曰:黄帝问曰:志血者,何如而强?岐伯对曰:血者,生于气,死于气,行于经隧,布于肢节。
是故志无穷者,其血气治;志穷者,其血气绝。
故血在中则志在阳,血在外则志在阴,血在上则志在前,血在下则志在后,血在左则志在巽,血在右则志在坎。
故志为气之清者血也。
故曰:志为之舍,气为之宅。
志与魂气相感则乐,神舍则死,志居则思,思则得之。
译文:《黄帝内经素问》中的《四气调神大论》提到:黄帝问道:如何才能强健志气?岐伯回答说:血是由气生,由气亡,通过经脉流动,遍布于肢体节段。
所以志气无限,其血气就会保持健康;志气枯竭,其血气就会中断。
因此,血流于体内,志气就表现在阳部位;血流于体外,志气就表现在阴部位;血流于上部,志气就表现在前部;血流于下部,志气就表现在后部;血流于左方,志气就表现在巽位;血流于右方,志气就表现在坎位。
因此,志是气清的体现,所以说:志和血有关,气为其居所。
志与魂气相互感应就会感到欢乐,神气离开就会死亡,志气若停留就会思考,思考之后就能掌握。
国学堂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梁冬 文字版
国学堂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梁冬文字版国学堂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1-141 木火水土经文: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
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国学堂之中医太美。
那对面呢,依然是最近人气暴涨的徐文兵徐小周老师。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梁冬:很多人说您有这个赵忠祥的声音哦。
徐文兵:哎哟,不知道是夸我呢还是骂我。
梁冬:是的,我们在过去的十三周里面呢,粗略的讲了讲上古天真论,和大家一起向这个徐老师学习了一遍,那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进入这个四气调神大论,是《素问》的第二篇,徐文兵:对。
梁冬:请徐老师这个给我们破一下题, 徐文兵:为什么讲“四气养神大论”呢,首先我们在上古天真论的第一篇里面就聆听了黄帝的老师岐伯的谆谆的教诲,诲人不倦,他反复几次提到:第一,他指上古之人呢,叫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这种法于阴阳就是人的所作所为要根据阴阳的变化去定出一些规则去做;后来他指出一些不善于养生的人呢,说他们不知持满,不时御神。
这个不时御神指什么呢, 梁冬:就是不按照时间。
徐文兵:不按昼夜和四季的变化去调整自己的那个生命的节奏,上次节目我记得你就重点提出生命是一个节奏,是,生命的节奏要和大自然的节拍符合一致的话,就过得很顺。
否则的话,就呛着,很累。
所以他在那个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中也提到了,特别说,圣人、贤人也是根据调于四时,他根据四季的变化去安排自己的身心作息节律。
所以呢,一个调于四时他就扩展开来在第二篇紧跟着就来讲了,他归结成一篇大的题目,叫四气调神大论。
梁冬:那调神又作何解释, 徐文兵:调神就是说人的意志,就是我们后天出生以后,被培养出来这种后天的理性的思维,是可以干什么呢,是可以慢慢学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安排自己的起居作息,然后调设自己的魂魄,魂魄是先天赋予你的,你改变不了的,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这种训练,使得自己的心和意达到一种沟通,也就是说,让你先天赋予的那个神的本能,就是符合按照你的意愿,去按照一种新的规律,去做。
四气调神大论—《黄帝内经素问》第二篇原文典籍
四气调神大论—《黄帝内经·素问》第二篇《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素问》,医经著作,9卷,81篇。
与《黄帝内经灵枢》(即《灵枢经》)为姊妹篇,合之而为《黄帝内经》。
具有比较完整之理论体系,内容广博而深奥,为中医理论之渊薮。
举凡养生气功之理论;人与自然相参相应之学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之预防思想;阴阳五行及气运对中医理论之指导;脏象学说及脏腑经络临床辨证之规律;以脉学为主而又望闻问切全面论述之诊断;针砭灸摩、汤液醪醴之运用;治病求本统领下之标本缓急先后及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之治则;对咳、疟、痹、风、厥、痿及热病、奇病等具体疾病之认识等等均有较详之论述。
齐梁医家全元起曾对此书加以注释,其时第七卷已亡佚。
唐王冰得先师张公秘本,补其所亡,广为次注,扩为24卷,因而流传。
今天,我们来介绍四气调神大论—《黄帝内经·素问》第二篇春三月,此为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
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黄帝内经素问直解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春三月,指农历立春之后立夏之前的三个月。
此为发陈推陈出新。
天地俱生,万物古人常指草木而言以荣茂盛,夜卧早起,广步缓步于庭堂阶前的院子,被发缓形,“被”通“披”。
形,即形体。
周慎斋:“被发缓形,使阳升而气舒也。
”以使志生,言使志意顺着春天生发之气而舒畅活泼。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生、予、赏”皆所以应春阳生发之气;“杀、罚、夺”皆所以折逆春阳生发之气。
“勿杀、勿夺、勿罚”是说内存生发和平愉快的意念。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春三月,五行之气为木,木五行配五脏为肝,夏为寒变,喻昌:“寒变者,夏月得病之总名。
缘肝木弗荣,不能生其心火。
至夏,心火当旺反衰,得食则饱闷,遇事则狐疑,下利奔迫,惨然不乐。
”奉长者少。
奉,供给之意。
长,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夏长。
春生,指大多数生物在春天开始生长活动。
夏长,指大多数生物在夏令生长茂盛,生长较快,春夏,阳气上升。
秋收,是指一切生物在秋令生机收敛、阳气收敛、水分收敛、活动收敛。
冬藏,是指一切生物在冬令阳气闭藏、精华闭藏、生机闭藏,活动减少或停止而进行冬眠。
夏长以春生为基础,若春季生养不好,供给夏长的条件差,到夏季就易发生寒变的病。
夏三月,指农历立夏以后六秋之前的三个月。
此为蕃秀言草木盛长,扬布秀美,天地气交,张介宾:“岁气阴阳盛衰,其交在夏,故曰天地气交。
斯时也,阳气生长于前,阴气收成于后,故万物华实。
”万物华实开花结果,夜卧早起,无厌吴师机:“谓无日长生厌也。
”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指人之容色成秀秀美,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杨上善:“内者为阴,外者为阳,诸有所爱,皆欲在阳。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夏三月,五行之气为火,火五行配五脏为心,秋为痎音皆疟,疟疾指总称。
张介宾:“心伤则暑气承之,至秋而金收敛,暑邪内郁,于是阴欲入而阳拒之,故为寒;火欲出而阴束之,故为热。
金火相争,故寒热往来而为痎虐。
”奉收者少。
(冬至重病。
黄帝内经。素问原文翻译4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原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痃疟③,奉收者少,冬至重病④。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
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少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太阴不藏,肾气独沉。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
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翻译春季的正月、二月和三月,是万物更新,生命萌发的时候。
大地回春一切都显得朝气蓬勃,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篇
《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篇《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篇内经阐述河图洛书、易经之医之用、五运六气、正邪辩证、阴阳辩证、气血辩证、六气辩证、六经辩证、三焦辩证等。
下面是《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篇,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春三月,此谓发陈1,天地俱生,万物以荣2,夜卧早起3,广步于庭4,被发缓形,以使志生5,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6,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7。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8。
1 王冰春阳上升,气潜发散,生育庶物,陈其姿容,故曰发陈也。
所谓春三月者,皆因节候而命之,夏秋冬亦然。
杨上善陈,旧也,言春三月,草木旧根旧子皆发生也。
张介宾发,启也。
陈,故也。
春阳上升,发育庶物,启故从新,故曰发陈。
2 王冰天气温,地气发,温发相合,故万物滋荣。
杨上善天之父也,降之以德,地之母也,资之以气,德之与气,俱能生也,物因德气,英华开发也。
张介宾万象更新也。
3 杨上善春之三月,主胆,肝之腑,足少阳用事,阴消阳息。
故养阳者,至夜即卧,顺阴消也。
蚤字,古早字。
旦而起,顺阳息也。
4 王冰温气生,寒气散,故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张介宾广,大也。
所以布发生之气也。
5 王冰法象也,春气发生于万物之首,故被发缓形,以使志意发生也。
杨上善广步于庭,劳以使志也。
被发缓形,逸以使志也。
劳逸处中,和而生也。
故其和者,是以内摄生者也。
张介宾缓,和缓也。
举动和缓以应春气,则神定而志生,是即所以使也。
后仿此。
6 王冰春气发生,施无求报,故养生者必顺于时也。
张介宾皆所以养发生之德也。
故君子于启蛰不杀,方长不折。
予,与同。
7 王冰所谓因时之序也。
然立春之节,初五日东风解冻,次五日蛰虫始振,后五日鱼上冰。
次雨水气,初五日獭祭鱼,次五日鸿雁来,后五日草木萌动。
次仲春惊蛰之节,初五日小桃华,新校正云:详“小桃华”《月令》作“桃始华”。
次五日仓庚鸣,后五日鹰化为鸠。
次春分气,初五日玄鸟至,次五日雷乃发声,芍药荣,后五日始电。
次季春清明之节,初五日桐始华,次五日田鼠化为鴽,牡丹华,后五日虹始见。
黄帝内经全文完整版 四气调神大论原文及翻译
黄帝内经全文完整版四气调神大论原文及翻译《黄帝内经》中讲到“四气调神大论”:四气,指春夏秋冬四时的生化特点;调,调理、调摄;神,指精神情志活动。
主要告诫人们要顺应四时气候变化以调摄精神情志,保持机体内阴阳的相对平衡,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春季三月,万物复苏,自然界欣欣向荣。
为了适应这种自然环境,人们应该晚睡早起,起床后到庭院里散步,披散开头发,穿着宽松的衣物,不要使身体受到拘束,以便使精神承受春天万物的生发而舒畅活泼,充满生机。
对待事物,也要顺应此时的生长之性,不应该抑制其生发。
这正是顺应“春生”的养生法则。
如果违背了这种规律,则会伤及肝脏,以致夏天容易发生寒性病变,出现阳气不足的病症。
夏季三月,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阴阳相互交汇,自然界一片繁荣秀丽。
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并保持愉快、舒畅的心情。
这样能够使阳气充分宣泄。
这正是顺应夏季的养生法则。
如果违背了这种法则,就会损伤心脏,以致秋天易发疟疾,减少了供养秋天的精气,致使冬季也较易生病。
秋季三月,秋高气爽,暑湿消失,自然界丰收平定。
此时,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起居上,人们应早睡早起,大体以与鸡活动的时间一致为宜。
精神情绪要保持安定平静,以缓解秋凉对人体的伤害;内敛神气而不外泄,可保持平定,有助于肺的清肃。
这就是秋季的养生法则。
如果违背,则会对肺脏有损伤,以致冬天容易发生完谷不化所致的泄泻,从而减少了供给冬天贮藏的精气。
冬季三月,水冷成冰,地寒而裂,自然界草木凋零,万物伏藏。
这时人们要减少活动,不要扰动体内的阳气。
要早睡晚起,到太阳升起的时候再起床,才能避免寒气侵袭。
精神情绪要保持平静,同时还应当躲避寒气,注意保暖,不要轻易使皮肤开泄而出汗,以免阳气散失。
这就是冬季的养生方法。
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就会伤害肾脏,以致春天会发生痿病和厥病,而且供给春天的生发之精气就减少了。
完整版黄帝内经原文及译文
完整版黄帝内经原文及译文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也是中医的根基之一,其原文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
下面是完整版黄帝内经的原文及译文:一、素问1.《五运行大论》“天之所以为天者,其高以显,地之所以为地者,其厚以载,四时之运行,日月之明见,五运六气,不可不通。
”“有五脏与其应五时,有五味与其应五脏,有五色与其应五脏,有五音与其应五脏,有五位与其应五方。
”2. 《四气调神大论》“病有三因,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
”“天者,阴阳、寒暑、四时之应也;地者,高下、大小、远近、坚弱之应也。
”3. 《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天地者,阴阳之体也。
”“动静之数,日月之明,风雨之节,不可不察也。
”4. 《至真要大论》“至真者,道也。
道者,自然之纲纪也。
”“治未病,防已病,此之谓真。
”5. 《调经论》“盖人有五脏六腑,皆藏精神,五脏之气通于上,五腑之气通于下。
”“是故,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6. 《平人气象论》“人有五官五户,皆通于志。
志者,精神之主也。
”“夏为火,火者盛也,故夏气渐炎,水涸土裂,气交于中,故始于心。
”7. 《玉机真脏论》“天食精气,地食精华,精气上升,精华下降。
”“故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行伤筋,久立伤骨,此四者不可不察也。
”8. 《八正神明论》“阴阳不和,邪正相摩,则上下相困,脉为病象。
”“太阳为天,少阳为日,阳明为宅,厥阴为门,少阴为炉,太阴为宫。
”二、灵枢1.《本神论》“盖人有五脏、五腑、六腑、七窍、八风、九竅、十二经脉,此为本体。
”“五官五声,声则心使之,神则脾养之,磨则肝助之,味则脾化之,色则肺主之。
”2.《逆顺肥瘦大论》“阴阳不和,邪气乘之,则疾至而不可治。
”“以真气治身者,食饮为本,运动为用。
”3.《经络》“五输:太阳为热,阳明为燥,少阴为寒,太阴为湿,少阳为风。
黄帝内经 四气调神大论原文及注释
四气调神大论之阳早格格创做秋三月,此谓收陈,天天俱死,万物以枯,夜卧早起,收:草木收芽.陈:敷陈,草木枝叶舒展天天俱死,万物以枯:自然界焕爆收机,万物果此欣欣背枯广步于庭,被收慢形,以使志死,死而勿杀,予而勿夺,广步于庭:广步,慢步.庭,堂前阶也.被:共“披”,披集,集启,解启.以使志死:止使人的情志宣收舒畅赏而勿奖,此秋气之应,养死之讲也.顺之则伤肝,夏为死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奖:死,予,赏,指粗神,止为活动适合秋阳死收之气,杀,夺,奖,指粗神,止为活动违顺秋阳死收之气.强调人需适合死收养少之讲.养死:保护(秋天的)死机热变,奉父老少.热变:阳气真益的热性病变奉父老少:供给夏季的茂少之气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天气接,万物华真,夜卧早起,蕃秀:万物(主假如草木)茂衰壮好.蕃,茂也,衰也,秀,华也,好也.天天气接:“岁气阳阳衰衰,其接正在夏,故曰天天气接”华真:均用做动词汇,意为启花结真,华,共“花”无厌于日,使志无喜,使华英成秀,使气得鼓,若所爱正在华英成秀:华英指草木的花叶.此比圆人的容色神气.秀,草木启花,此比圆人果气机旺衰而容光抖擞的格式.中,此夏之应,养少之讲也.顺之则快乐,秋为痎疟,痎疟:疟徐的总称.奉支者少,冬至重病.冬至重(虫)病:至,到,光临.重病,别的病.秋三月,此谓容仄,天气以慢,天气以明,早卧早起,容仄:衰谦.形容秋季万物果真歉谦,已经老练的境况.取鸡俱兴,使志安靖,以慢秋刑,支敛神气,使秋气仄,取鸡俱兴:跟鸡共时做息.意共“早卧早起”,兴,即起床,此指做息.秋刑:深秋(霜落后)的肃杀之气.支敛神气,使秋气仄,无中其志,使肺气浑:支敛神气而不过露,进而使肺气浑肃.无中其志,使肺气浑,此秋气之应,养支之讲也,顺之则伤肺,冬为飧鼓,奉躲者少.飧鼓:火谷纯下,完谷不化的鼓泻.冬三月,此谓关躲,火冰天坼,无扰乎阳,早卧早起,关躲:死机潜伏,阳气内躲.坼(彻):裂启.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藏,若有公意,若已有得,去热便使志若伏若藏,若有公意,若已有得:使神智内躲,便像军队之埋伏,人有隐公,心有所获等一般.温,无鼓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躲之讲也.顺之则伤肾,秋为痿厥,奉死者少.痿厥:四肢痿强顺热之病.天气浑洁光彩者也,躲德不只,故不下也.天明则日躲德不只:上天化死万物之讲躲而不露并健云不息.下:衰减.天明:指天上阳霾包围,晦暗不浑.明,通“萌”,“萌”又通“受”.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关塞,天气者冒明,云雾不粗,空:通“孔”指孔穴,孔窍.阳气:指天上之气.冒明:不克不迭萌收降下.冒,不,无.明,通“萌”,萌死.粗:通“阴”.则上应黑露不下.接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黑露:指苦露.接通不表:天之气取天之气的接感,亦即阳阳的接感不会爆收.施(易):延绝.名:下大,巨大.多死.恶气不收,风雨不节,黑露不下,则菀稿不枯.贼恶气:指有害于万物死少的恶劣气候.菀稿(yu gao逢搞):干枯,枯萎.菀,枯萎.稿,通“槁”.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天四时不相保,取讲相得,则已央贼风:指自然界中不仄常的,能给万物戴去妨害的邪风.数(朔),一再.已央:不到一半.央,中.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偶病,万物不得,气愤不竭.偶病:“偶,当为“苛”,苛,亦病也.”顺秋气,则少阳不死,肝气内变;顺夏气,则太阳不少阳:应于秋之肝的死“气”(死收之气).肝气内变:肝气内郁爆收病变.变,即,变动,病变.太阳:应于夏之心的“少”气(滋少,少养之气).少,心气内动;顺秋气,则太阳不支,肺气焦谦;顺冬气,太阳:当为“少阳”,应于秋之肺的“支”气(支敛之气)则少阳不躲,肾气独重.独:通“浊”,治,指功能得常.妇四时阳阳者,万物之根原也,所以圣人秋夏养阳,妇四时阳阳者,万物之根原也:四时阳阳,泛指四季之气的变换变更.秋冬养阳,已从其根,故取万物重浮于死少之门.顺其根,则伐其原,坏其真矣.故阳阳四时者,万物之末初也,死真:当为“身”.死之原也,顺之则灾害死,从之则苛徐不起,是谓得讲.讲者,圣人止之,笨者佩之.圣人:指明黑养死之讲并达到了最下地步的人.从阳阳则死,顺之则死,从之则治,顺之则治.反顺阳阳:指上文四时阳阳.为顺,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已病,不治已治治内格:指违背四季阳阳所致的正在体内爆收的十足病变.不治已病治已病:不是正在死病之后才去治疗,而是正在还不死病的时间便举止防止.已治,此之谓也.妇病已成而后药之,治已成而后治之,药:用药治疗.譬犹渴而脱井,斗而铸锥,不亦早乎!锥:指刀兵,兵戈.。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读后感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读后感读完《黄帝内经》里的《四气调神大论篇》,心里头那个滋味儿,就像是喝了碗温润的老火汤,暖胃又暖心。
这书里头讲的是四季怎么跟着天地的节奏走,咱们的身体该怎么调理,才能活得健健康康,精神头十足。
春天那会儿,万物复苏就像咱的心情也得跟着春暖花开。
书里说要“春三月,此谓发陈”,就是让咱们多动动,把冬天攒的那股子懒劲儿给散了,整个人就像小草一样,得往外冒新绿。
想想还真是,春天出去走走,心情都敞亮多了。
夏天一到热浪滚滚,咱们得学会“夏三月,此谓蕃秀”,就是顺应这股子热烈劲儿,让身体也旺盛起来。
但别忘了热天也得悠着点,别把自己晒蔫了,多喝水心静自然凉嘛。
秋天那是个收获的季节,“秋三月,此谓容平”,这时候得开始收收心,养养神了。
就像果实慢慢成熟,咱们也得学会沉淀,早睡早起让身心都慢慢放松下来,准备迎接冬天。
说到冬天“冬三月,此谓闭藏”,这季节就适合窝家里,多添衣保暖,养精蓄锐。
就像是树木落叶归根,咱们也该减少消耗,好好休息为来年的春天蓄力。
这一篇读下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咱们的身体跟大自然是一脉相通的。
顺着四季的变化去生活,不强求不违逆,身体自然就硬朗了。
说白了这就是一种生活的智慧,简单又实在。
《四气调神大论篇》就像是老祖宗留下的生活指南,让人读了心里踏实,行动有谱。
咱们现代人,真该多学学这些老理儿,活得更贴近自然,更懂得爱惜自己。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读后感(1)读完《黄帝内经》里的“四气调神大论”,心里头跟开了窍似的,亮堂了不少。
这书啊就像老一辈传下来的生活智慧,教咱们怎么跟着四季的节奏过日子,身体才能棒棒的。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咱也得活动活动筋骨,多出门走走,让心情像那花儿一样绽放。
夏天热乎得注意别让自己太累,中午小憩一会儿,晚上早点睡,这样白天才有精神头。
秋天呢天高气爽,适合早睡早起,多呼吸新鲜空气,心情也会舒畅不少。
冬天嘛就得藏精蓄锐了,少出门多休息,养足精神迎接新的一年。
古人说的这些,听着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读后感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读后感读完《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心里头那个暖洋洋的,就像是春日里晒着太阳,舒服得很。
这篇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讲的是四季变化怎么影响咱们的身体,还有怎么跟着季节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才能活得健健康康的。
首先啊它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咱也得像小草一样,精神头儿得提起来。
得多出去走走,吸吸新鲜空气,心情也要像花开那样,美美哒。
这就叫“春三月,此谓发陈”,得让身体里的阳气也跟着自然界一起冒冒头。
到了夏天热浪滚滚,咱们得学学大树,根深叶茂虽然天气热,但心要静别让火气上头。
饮食上清淡点,多喝水别跟天气较劲。
这就是“夏三月,此谓蕃秀”,让身体的能量像夏天的植物一样旺盛,但又不失清凉。
秋天一到金风送爽,万物开始收藏。
咱们也该收收心,少些燥动多些宁静。
穿衣加点衣裳,别着凉情绪上也要平和,别让秋愁缠身。
这叫“秋三月,此谓容平”,让身心都准备迎接冬天的到来。
冬天嘛冷得让人直打哆嗦,这时候就得学学动物冬眠,多休息养精蓄锐。
吃点温补的东西,让身体暖和起来,心情也得暖洋洋的,别让寒气伤了身。
这就是“冬三月,此谓闭藏”,让身体的能量好好藏着,等待来年春天的爆发。
读着这些感觉像是老朋友在耳边轻声细语,提醒我顺应自然,活出自己的节奏。
这书不仅讲道理,还透着一股子人情味,让我觉得养生不是啥难事儿,就是跟着季节的脚步,好好爱自己。
总之《四气调神大论篇》就像是四季的智慧锦囊,读一遍心里就亮堂堂的。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读后感(1)读完《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心里头真是五味杂陈,感觉像是喝了一碗老中医熬的汤药,苦涩中带着回甘,让人回味无穷。
这书啊就像是咱家的老长辈,讲的是四季更替,人的生活也得跟着变。
春天万物复苏,咱们就得多出去走走,散散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夏天热辣辣的,得注意别中暑了,多喝水找凉快地方歇息;秋天干燥,得多吃点滋润的东西,别让身体干巴巴的;冬天寒冷,得保暖早睡晚起,养精蓄锐。
这四季的变化,就跟咱人的作息饮食息息相关,照顾好自己,才能活得舒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春二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 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 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飨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
水冰地圻,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稿不荣。
贼风数至, 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 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 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白话译文:
春天的三月,是草木发芽、枝叶舒展的季节。
在这一季节里,天地一同焕发生机,万物因此欣欣向荣。
人应当晚睡早起,多到室外散步;散步时解开头发,伸展伸展腰体,用以使情志宣发舒畅开来。
天地使万物和人焕发生机的时候一定不要去扼杀,赋予万物和人焕发生机的权利一定不要去剥夺,勉励万物和人焕发生机的行为一定不要去破坏。
这乃是顺应春气、养护人体生机的法则。
违背这一法
则,就会伤害肝气,到了夏天还会因为身体虚寒而出现病变。
之所以如此,是由于春天生机不旺、以致供给身体在夏天茂长时所需的正气缺少的缘故。
夏天的三个月,是万物繁盛壮美的季节。
在这一季节里,天地之气已经完全交会,万物开始开花结实。
人应当晚睡早起,不要对天长炎热感到厌倦,要使情绪平和不躁,使气色焕发光彩,使体内的阳气自然得到宣散,就像把愉快的心情表现在外一样。
这乃是顺应夏气、保护身体机能旺盛滋长的法则。
违背了这一法则,就会伤害心气,到了秋天又会由生疟疾。
究其原因,则是由于身体在夏天未能得到充分长养、以致供给秋天的收敛之力少而不足的缘故。
到了冬天,还会再导致别的疾病发生。
秋天的三个月,是万物果实饱满、已经成熟的季节。
在这一季节里,天气清肃,其风颈急,草木凋零,大地明净。
人应当早睡早起,跟群鸡同时作息。
使情志安定平静,用以缓冲深秋的肃杀之气对人的影响;收敛此前向外宣散的神气,以使人体能适应秋气并达到相互平衡;不要让情志向外越泄,用以使肺气保持清肃。
这乃是顺应秋气、养护人体收敛机能的法则。
违背了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肺气,到了冬天还会由生完谷不化的飧泄。
究其原因,是由于身体的收敛机能在秋天未能得到应有的养护、以致供给冬天的闭藏之力少而不足的缘故。
冬天的三个月,是万物生机闭藏的季节。
在这一季节里,水面结冰,大地冻裂,所以人不要扰动阳气,要早睡晚起,一定需等到日光出现再起床;使情志就像军队埋伏、就像鱼鸟深藏、就像人有隐私、就像心有所获等等一样;还要远离严寒之地,靠近温暖之所,不要让肤腠开启出汗而使阳气大量丧失。
这乃是顺应冬气、养护人体闭藏机能的法则。
违背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肾气,到了春天还会导致四肢痿弱逆冷的病症。
究其原因,是由于身体的闭藏机能在冬天未能得到应有的养护、以致供给春天时焕发生机的能量少而不足的缘故。
天气能够总是清爽洁净、一片光明,是由于上天所具的化生万物之道藏而不露并健运不息、永不衰减的缘故。
如果天上阴霾笼罩、晦暗不清,日月就不能放射光明。
在这样的时候,邪气就会侵入人的孔窍而造成疾病。
如果天上的阳气闭塞不通,地上的阴气不能萌发上腾,云雾不能消散而使天空放晴,那么天上下应地气的甘露就不会降下,天地阴阳的交感就不会发生,万物的生机也就因此而不能延续下去了。
万物的生机不能延续,即使高大的树木也会大量枯死。
有害于万物生长的恶劣气候不能终止,风雨不能按时到来,甘露不能降下,草木就会凋零枯萎而不能繁茂。
邪风频频刮来,暴雨屡屡突降,天地阴阳、四季之气不能相互保持协调,同时又大大背离正常规律,那么万物将活不到各自寿命的半数就会完全死亡。
只有懂得养生之道的圣人能够适应四季阴阳的变化,所以他们的身体从无大病。
要是万物都能像圣人一样不去背离养生之道,能够适应四季阴阳的变化,它们的生气就不会枯竭。
违背了春天的时令规律,人体的少阳之气就不能焕发生机,肝气就会因此内郁而引起病变;违背了夏天的时令规律,人体的太阳之气就不能旺盛滋长,心气就会因此内空而出现虚寒;违背了秋天的时令规律,人体的少阴之气就不能起到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