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台上的指示》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了解祖国的伟大人物。
培养学生对医学事业的尊重和敬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原文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讲述了白求恩大夫在抗日战争时期,不顾个人安危,坚守手术台,为伤员救治的感人事迹。
2.2 生字词阵地、手术台、白求恩、抗日战争、伤员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2 教学难点理解白求恩大夫不顾个人安危,坚守手术台的精神内涵。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白求恩大夫的崇高精神。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丰富教学内容。
利用黑板和粉笔,辅助讲解和板书。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白求恩大夫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了解白求恩大夫的事迹。
5.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妙和情感的真挚。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生字词和长句子。
5.3 讲解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5.4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白求恩大夫的精神内涵。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5 小结与作业教师进行小结,强调白求恩大夫的崇高精神。
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提问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手术台就是阵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手术台就是阵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学生能流利朗读课文,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含义。
2. 技能目标:学生能识别并正确书写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如“硝”“硝烟"弹片”等。
3. 情感目标:学生能感受到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敬业精神,激发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白求恩在危险中坚守手术台的勇敢行为。
2. 分析“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比喻,体会其深层含义。
三、教学难点1. 体会白求恩为何坚持留在阵地,理解他将自己视为战士的决定。
2. 描述并分析白求恩在紧张战斗环境中保持镇定的品质。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播放一段简短的战争纪录片片段,展示战场上紧张的气氛。
①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过战争电影或纪录片吗?战场上除了战士,还有哪些人也在战斗中起着重要作用呢?(引导学生说出医生)2. 图片分析:展示几幅战场医生工作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①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医生在做什么?他们工作的地方安全吗?②提问:在战场上,医生的工作地点可以比喻成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阵地”)3. 过渡讨论:如果把医生的工作地点比作阵地,那么这个“阵地"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生死、责任和坚持)(二)初读感知1. 分段朗读:请三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的前三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2. 概括内容: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每段的主要意思。
①提问:第一段主要讲了什么?(日军遭受打击,我军取得初步胜利)②提问:第二段描述了怎样的场景?(白求恩在炮火中坚持手术)③提问:第三段中白求恩为什么拒绝撤离?(他把手术台视为医生的阵地)3. 小组讨论:白求恩在如此危险的环境中,为什么还要坚持在手术台旁工作?(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含义)(三)深入理解1. 关键词解析:在黑板上写下“硝烟"弹片”“阵地”,解释这些词的含义,并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
《手术台就是阵地》 教案教学设计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人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感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顽强的精神。
(2)教育学生珍惜和平,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朗读与理解。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人的英勇事迹的感悟。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
(2)作者写作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引发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2)讲解课文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中国军人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教育学生珍惜和平,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人的英勇事迹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情感。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和作者的观点。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抗日战争时期医护人员的敬意,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2)学习课文中所展现的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和作者的观点。
2. 联系课文内容,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以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联系实际情景进行思考。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相关背景资料。
3. 课件或黑板。
【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2. 自主学习3. 合作探讨4. 课堂小结5. 作业布置【教学反思】六、教学内容2. 课文解析【教学过程】1. 课文朗读2. 内容概述3. 重点段落分析4. 生字词讲解5. 课文难点解析七、课堂活动【教学过程】1. 情景模拟:模拟手术台环境,让学生体验医护人员的工作场景。
2. 小组讨论:讨论课文中所展现的医护人员的品质和精神。
3. 分享感受: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八、案例分析【教学过程】1. 案例选取:选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
2. 学生分析:让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评,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九、课堂小结【教学过程】1. 回顾课文内容: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课文内容。
2. 强调重点: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手术台就是阵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手术台就是阵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认识并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词,如“斗"、“棒”等。
2.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主旨大意。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理解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
2.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一)课文理解1. 理解白求恩大夫在极其危险环境下坚守手术台的行为。
2.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
(二)情感体验1. 通过课文内容,体验白求恩大夫的坚定信念和高尚品质。
三、教学难点(一)生字词掌握1. 正确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
(二)情感度培养1.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精神内涵。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背景介绍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片段,向学生介绍这段历史的背景和重要性。
让学生对那个时代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入主题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战争的背景下,医生的角色和任务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然后引出课文的主题——《手术台就是阵地》。
3. 激发情感讲述白求恩大夫的故事,强调他在战场上坚守手术台的英勇行为,以及他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贡献。
通过讲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白求恩大夫的敬仰。
4. 课文预览教师可以快速浏览课文,指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和重要句子,如“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期待。
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注意这些关键点。
(二)新课呈现1. 课文朗读与生字词强调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教师在旁指导,特别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词,如“斗志"、“棒槌”等,确保学生正确发音。
通过朗读,学生能初步感受课文的韵律和节奏,同时加深对生字词的记忆。
2. 生字词讲解与应用教师逐个解释生字词的含义,并引导学生用这些生字词造句。
17手术台上的指示
17手术台上的指示教材分析:1975年,总理的病情急剧恶化。
本文记叙的是手术后的周总理念念不忘云南锡矿工人,指示医务人员去矿区为矿工防治矽肺的故事。
课文通过总理和李大夫的对话展开,总理的语言和神态描写表现了总理热爱人民的伟大胸怀和无私精神,李大夫的表现间接突出了总理的品格。
学情简介:这篇课文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基本都能通过预习读懂:躺在病床上的周总理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战斗在第一线的锡矿工人。
但是学生对周总理这个人物的了解还是比较缺乏的。
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6个。
注意“肺“的右半部分是竖,读准“千里迢迢”,借助地图理解词意。
2、抓住描写总理的语句,体会他一心为人民的崇高品德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用上描写周总理神态、动作的词语,复述课文教学设计:根据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以下五个教学板块一、从“指示”入手,揭示课题1、出示“指示”一词,让学生借助字典说说什么是“指示”2、一般指示都是在哪里发出来的?3、出示课题说明:“指示“的意思是上级为指导下级工作,发出的口头或书面建议。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所想到的发出指示的地点可能会是办公室或是施工现场,而课题却是“手术台上的指示”。
通过两者的对比,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自由读文,说说周恩来总理在手术台上发出了什么指示?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这个指示的?说明:本文情节比较简单,学生能通过预习自己读懂内容。
但是三年级学生概括能力还比较差,教师要引导他们整体、简要、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抓住描写总理的语句,体会他一心为人民的崇高品德1、默读课文,划出描写总理怎么说的句子。
2、出示三句句子并联系上下文讨论,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手术以后,周总理躺在手术台上,慢慢地睁开眼睛,发出微弱的声音:“请把李大夫请来。
”周总理轻轻地喘了一口气,吃力地动着嘴唇:“云南锡矿工人……矽肺的情况……你知道吗?”周总理躺在手术台上,慢慢地睁开眼睛,吃力地动着嘴唇:“你们要去解决……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就去!”周总理说得很慢、很轻,但很坚决。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气焰嚣张、当头一棒、震荡、摇摆、吆喝、淹没、庄严、神圣、汗毛”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白求恩大夫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结合具体事例,充分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及有关白求恩的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白求恩的事迹。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抗日前线的战场上,曾经有一位医生,他冒着枪林弹雨,坚守手术台,挽救了无数抗日军人的生命。
这位医生就是白求恩。
今天,我们学习《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让我们一起回到那血雨腥风的年代,去感受他那崇高的革命献身精神。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围绕课题质疑:你们有什么疑问吗?(“手术台”和“阵地”各指什么地方?为什么把手术台称为阵地?)让我们带着疑问去阅读课文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不懂的地方标出来。
1.同桌互读课文,纠正错误。
2.再读课文,思考: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课文讲了什么事?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给文章分清段落。
并交流自己的看法。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正音。
并说说每段讲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简要板书:原因——经过——结果。
同时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再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白求恩在战斗中的表现。
(三)讲读第一段(故事的起因)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并回答: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事?学生讨论交流后指名反馈,教师引导注意故事的地点——阵地,加深理解课文开头用“1939年春”这个时间作交代的作用。
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这段话。
用陈述语气读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事情的概述。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手术台上的指示》教学设计
通过术后讨论、提问等方式,考核学生对手术相 关知识的理解程度。
技能运用评估
评估学生在实际手术中运用所学技能的能力,如 止血、缝合等。
反馈机制:针对问题提供改进意见
个性化反馈
01
针对每位学生的表现,提供具体的、个性化的反馈意见,指出
需要改进的地方。
集体讨论
02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分享彼此在手术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过程性评估: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操作规范性评估
观察学生在手术过程中的操作是 否符合规范,如器械使用、操作
步骤等。
团队协作评估
评估学生与手术团队成员的协作 能力,包括沟通、配合等。
应变能力评估
观察学生在面对手术过程中突发 情况时的应对能力。
结果性评估:考核学生手术技能掌握情况
手术效果评估
根据手术结果,评估学生的手术技能掌握情况, 如切口愈合、并发症等。
多媒体教学资源整合
01
课件制作
采用PowerPoint等多媒体制作工具,结合图片、 视频等素材,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
02
网络资源
利用医学教育网站、在线课程等资源,为学生提 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案例。
实验室及模拟设备配置
实验室配置
配备完善的医学实验室,包括手术台、手术器械、消毒设备等,确 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手术台上的指示》 教学设计
汇报人:
2023-12-24
目录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设计 • 评估与反馈机制建立 • 教学资源准备与利用 • 教师团队建设与培训 • 教学效果评价与持续改进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结合
0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018年《手术台上的指示》教学设计-文档资料
《手术台上的指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975年,总理的病情急剧恶化。
本文记叙的是手术后的周总理念念不忘云南锡矿工人,指示医务人员去矿区为矿工防治矽肺的故事。
课文通过总理和李大夫的对话展开,总理的语言和神态描写表现了总理热爱人民的伟大胸怀和无私精神,李大夫的表现间接突出了总理的品格。
学情简介:这篇课文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基本都能通过预习读懂:躺在病床上的周总理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战斗在第一线的锡矿工人。
但是学生对周总理这个人物的了解还是比较缺乏的。
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6个。
注意“肺“的右半部分是竖,读准“千里迢迢”,借助地图理解词意。
2、抓住描写总理的语句,体会他一心为人民的崇高品德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用上描写周总理神态、动作的词语,复述课文教学设计:根据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以下五个教学板块一、从“指示”入手,揭示课题1、出示“指示”一词,让学生借助字典说说什么是“指示”2、一般指示都是在哪里发出来的?3、出示课题说明:“指示“的意思是上级为指导下级工作,发出的口头或书面建议。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所想到的发出指示的地点可能会是办公室或是施工现场,而课题却是“手术台上的指示”。
通过两者的对比,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自由读文,说说周恩来总理在手术台上发出了什么指示?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这个指示的?说明:本文情节比较简单,学生能通过预习自己读懂内容。
但是三年级学生概括能力还比较差,教师要引导他们整体、简要、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抓住描写总理的语句,体会他一心为人民的崇高品德1、默读课文,划出描写总理怎么说的句子。
2、出示三句句子并联系上下文讨论,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 手术以后,周总理躺在手术台上,慢慢地睁开眼睛,发出微弱的声音:“请把李大夫请来。
”周总理轻轻地喘了一口气,吃力地动着嘴唇:“云南锡矿工人……矽肺的情况……你知道吗?”周总理躺在手术台上,慢慢地睁开眼睛,吃力地动着嘴唇:“你们要去解决……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就去!”周总理说得很慢、很轻,但很坚决。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手术台上的指示
《手术台上的指示》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医生的工作,培养对医学事业的尊重和理解。
2.了解医学手术的过程,认识医学手术对人体的重要性,增强对医生的敬佩之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了解医学手术的过程,认识医学手术对人体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通过本课帮助学生理解医学手术对人体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课件、三年级语文教材、医学手术相关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课所学的几个专业名称,如警察、消防员等,并谈论他们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2.提问:“你们对医生是怎么看的?医生对我们来说有什么重要性?”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1.展示医生在手术台上工作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描述并猜测医生手术时的工作内容和过程。
2.引导学生理解医生手术对人体的重要性。
3.介绍课文《手术台上的指示》,告诉学生这是一篇关于医生手术的文章。
4.通过课文标题,让学生先猜测一下文章的内容。
步骤三:阅读材料(20分钟)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手术台上的指示》,并思考下列问题:a.为什么需要医生来进行手术?b.医生在手术台上需要注意哪些事项?c.手术中一定要精确吗?为什么?d.手术前准备工作有哪些?步骤四:小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答案。
2.鼓励学生就手术的重要性、医生的工作态度等进行讨论。
步骤五:展示和评议(10分钟)1.随机选择几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2.引导学生评议其他小组的讨论结果,给予肯定和指导。
1.整理课堂讨论的要点,总结医生手术对人体的重要性,并强调互相尊重他人的工作。
2.请一名学生做小结发言。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使学生了解医生的工作内容和重要性,培养对医学事业的尊重和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手术台就是阵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手术台就是阵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白求恩大夫的精神品质。
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体会白求恩的品质,分析环境描写。
2.难点
学习奉献精神。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
(2)回顾白求恩在手术台前的故事。
2.精读课文
(1)体会白求恩大夫的镇定和勇敢。
①分析他在恶劣环境下的表现。
②感受他的无私奉献。
(2)分析战斗环境的描写。
①理解环境描写对突出人物的作用。
②体会白求恩面临的危险和困难。
3.拓展延伸
(1)让学生讲述其他英雄人物的故事。
(2)讨论奉献精神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4.总结升华
(1)总结白求恩大夫的精神品质。
(2)引导学生学习奉献精神,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
5.布置作业
(1)写一篇关于英雄人物的读后感。
(2)在生活中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体现奉献精神。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XXX是一位来自加拿大的医生,他来到中国参加抗日战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学生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语调、情感表达等方面。
四、分段阅读、理解1.分段阅读,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3.理解课文中的生僻字。
五、深入理解1.教师讲解XXX大夫的事迹,引导学生感受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高尚品质。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手术台为什么是医生的阵地,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六、拓展延伸1.学生自选一位医生或护士,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精神,进行分享。
2.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医生在手术台上的工作。
七、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总结本节课的研究收获。
3.布置课后作业:背诵课文、写一篇关于XXX大夫的文章。
XXX大夫没有时间去找手术台,就在小庙前的空地上,把担架放在地上,用土块垫高,把手术刀、钳子、剪子、缝合针等器具放在担架上,就当作手术台使用了。
他一边做手术,一边指挥抬担架的人躲避敌人的炮火。
他的手术非常迅速,每个伤员只需要十多分钟就可以完成。
他的手术非常精湛,没有一个伤员失手术后的生命。
他的手术非常勇敢,敌人的炮弹不断落在他们周围,他却毫不退缩,坚持工作。
1.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XXX为什么会被敌人俘虏?他在被俘期间又做了什么?2.出示课文:XXX在医疗队撤退时,被敌人俘虏。
敌人把他绑在马背上,带回驻地。
在敌人的审讯下,XXX决不泄漏任何军事机密。
他还趁机向敌人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使敌人对XXX和XXX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出示句子:XXX在医疗队撤退时,被敌人俘虏。
敌人把他绑在马背上,带回驻地。
在敌人的审讯下,XXX决不泄漏任何军事机密。
他还趁机向敌人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使敌人对XXX和XXX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讨论这一段有几句话?共四句话。
2)每句话的意思?第1句说XXX在医疗队撤退时被敌人俘虏;第2句说敌人把他绑在马背上,带回驻地;第3句说XXX在敌人的审讯下坚决不泄漏任何军事机密;第4句说XXX趁机向敌人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使敌人对XXX和XXX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手术台上的指示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手术台上的指示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医院手术室的环境与设备,掌握手术室的相关词汇。
2.通过阅读《手术台上的指示》故事,了解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认识常见的医疗器械和仪器。
3.激发学生关注医疗卫生、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医院手术室的环境与设备,掌握手术室的相关词汇。
2.认识常见的医疗器械和仪器。
三、教学过程
1.初步了解医院的手术室
引出问题:大家知道医院的手术室是什么样子的吗?有什么设备?
学生回答问题,老师逐一点出,边听边画。
2.学习新词汇
可以使用图片、PPT或者真实物品来展示相关的器械和仪器,让学生逐一认识并记忆。
3.朗读《手术台上的指示》
让学生先自己读一遍,再轮流朗读。
老师根据情况进行指导和纠正。
4.理解文章内容
让学生回答问题: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现了哪些医疗器械和仪器?医生和护士需要做哪些工作?
5.思考问题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手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我们应该如何保持健康?
6.综合训练
用文字描述故事中的场景和对话、描述自己身体的状况,并思考如何保持健康。
四、教学反思
1.整堂课的难度适中,学生参与度高。
2.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转化为理性认识。
3.通过本次学习,学生了解了医院手术室的一些基本常识,认识了一些医疗器械和仪器,也加深了对身体健康的认识。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池志强及作品背景。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掌握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会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方法,了解课文背景,增强对作品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医学事业的热情和敬意,了解医护人员在抗击疫情中的无私奉献。
(2)学习作者敢于面对困难,坚定信念,为事业奋斗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的主要内容及其背景。
2.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3. 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会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方法,了解课文背景,增强对作品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图片等。
3.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手术台上的医护人员正在进行手术。
(2)引导学生思考:手术台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意味着什么?(3)引出课题:《手术台就是阵地》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生字词的含义和正确书写。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如何表现人物品质?(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入学习(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课文背景,增强对作品的认识。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手术台,体会医护人员的心情。
(2)分享自己的感受,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敬意。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作者的写作手法及作品中的人物品质。
(2)强调手术台对于医护人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人教部编版手术台就是阵地获奖教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人教部编版《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求恩大夫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事迹;(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写作手法;(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深层含义;(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乐于奉献,为人民服务;(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进步;(3)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传承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作手法;3.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感受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2. 学会抓住关键词句,分析课文结构;3. 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练笔。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2. 生字词卡片;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2)板书课题《手术台就是阵地》,提示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2)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及时纠正错误;(3)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学生上台展示生字词学习成果,加深记忆。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自主思考,总结课文内容;(2)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分析课文结构;(3)学生分小组讨论,体会作者写作手法。
5. 感悟白求恩大夫的精神(1)学生分享自己对白求恩大夫的敬佩之情;(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感受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3)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如何学习白求恩大夫的精神。
三年级上: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
三年级上学《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
一、学习目标
1. 根据课文内容,使学生感悟到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思想。
2. 通过教学,让学生能够明白手术台上来者与病患之间正面坚强的交流,是一种仁爱的表达。
3. 启发学生培养自己勤奋努力的奋斗精神,发扬仁爱文化,珍惜身边的每一位英雄。
二、教学策略
1. 采用围绕中心、情景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够加深对于课文的理解。
2. 使用影像素材,让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医生手术台上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通过课件和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思考与交流,使学生建立起自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三、课堂教学程序
1. 课前准备:让学生看影像,了解手术台上的故事,并讨论人与人之间的仁爱表达。
2. 主题活动:让学生看视频,体验医护人员的精神。
同时,结合课文,让学生归纳出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思想。
3. 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并围绕“仁爱”这一课题进行讨论,共同探讨如何做一个仁爱的人。
4.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到的内容,并深入反思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思想,培养仁爱文化的意识。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教材解析《手术台就是阵地》讲的是加拿大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斗中,以手术台为阵地,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的动人故事,表现了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品质和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他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文章的课题是一个比喻句,既点明了主要事件,又暗含中心。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对所读的课文质疑,能结合前面所学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来理解重点词语,这都为本课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由于现在的学生都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所以在理解当时战争形势的危急、特殊句子的含义及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对词语的意思进行猜测、验证。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并联系课文中事情发生的背景,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含义,从而感悟白求恩的高贵品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语。
2.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战斗激烈的内容,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3.读句子,理解“仍然、恳求、争分夺秒”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抓住描写白求恩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和同学交流白求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及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语。
2.读句子,理解“仍然、恳求、争分夺秒”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
难点找出描写战斗激烈的内容,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1.出示课题,朗读课题。
2.针对课题,提出问题,弄清题意。
(“手术台”指什么?“阵地”指什么?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为什么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的?)二、带着问题,自学课文,了解大意1.轻声朗读课文,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扫除字词障碍,并分别理解词义。
《手术台上的指示》教学设计
《手术台上的指示》教学设计《手术台上的指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975年,总理的病情急剧恶化。
本文记叙的是手术后的周总理念念不忘云南锡矿工人,指示医务人员去矿区为矿工防治矽肺的故事。
课文通过总理和李大夫的对话展开,总理的语言和神态描写表现了总理热爱人民的伟大胸怀和无私精神,李大夫的表现间接突出了总理的品格。
学情简介:这篇课文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基本都能通过预习读懂:躺在病床上的周总理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战斗在第一线的锡矿工人。
但是学生对周总理这个人物的了解还是比较缺乏的。
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6个。
注意“肺“的右半部分是竖,读准“千里迢迢”,借助地图理解词意。
2、抓住描写总理的语句,体会他一心为人民的崇高品德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用上描写周总理神态、动作的词语,复述课文教学设计:根据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以下五个教学板块一、从“指示”入手,揭示课题1、出示“指示”一词,让学生借助字典说说什么是“指示”3、抓住周总理神态、动作,联系上下文品读句子。
1)体会总理病重2)抓住“千里迢迢”,先指导读准字音;再出示地图体会北京和云南之间路途遥远;病重的总理身在北京,心系云南,从而体会他无私、崇高的品格。
4、指导读好句子说明:故事内容较为简单,但是教学要求是要让学生用上描写周总理神态、动作的词语,把这个故事有声有色地讲给别人听。
那就必须指导学生关注主人公的具体表现。
文中对总理的描写主要是通过语言展开的,教学时无需过多的讲解,指导学生借助周总理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读出语气,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老师的引读,体会总理热爱人民的伟大胸怀和无私精神。
这里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总理病重的资料。
学生讨论交流时要适时板书描写总理神态的词句,以便复述课文和积累词句。
四、复述课文。
借助周总理神态、动作的词语,复述课文说明:在前面反复读句的基础上,借助板书进行复述,应该是水到渠成。
五、课外拓展:周总理深受人民爱戴,大家可以在课后找找有关资料,对我们敬爱的总理做进一步的了解。
手术台上的指示教案设计手术台上的指示
[手术台上的指示教案设计]手术台上的指示[段]生(全体)打开自己制作的werint,有感情朗诵《你是这样的人》。
出示《十里长街送》的主题,其中有、音乐及图片。
师: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因病。
1月11日,首都人民臂上缠着黑纱,胸前佩着白花,自发地来到十里长安街上送。
当的灵车缓缓地开来时,人们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灵车缓缓地前进,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着、奔跑着。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九课。
生(情不自禁):手术台上的指示。
师:“指示”是什么意思?生:“指示”的意思就是命令。
师:那么,“指示”能不能换成“命令”呢?(学生沉默)师:我们把课题读两遍。
一遍用“指示”,一遍用“命令”。
(生齐读,辨析体会“指示”与“命令”的区别)生1:不能替换。
因为“指示”的态度要比“命令”好,所以我觉得用“指示”好。
生2:不能调换。
因为我从主题上了解到周一心想着人民,他不会用强硬的口气对别人下命令的。
生3:用了“指示”可以让人一下子就感觉到周对人民的爱。
所以,人民才会十里长街送。
[教学背景及反思]网络技术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运用网络获得信息已逐渐成为一个现代人必备的技能之一。
我们能否利用网络服务课堂教学,使之成为学生与教材共鸣的媒介?通过,我发现这是可行的。
下面就上述断谈谈网络信息技术在阅读中的作用。
1.为扩大学习的面提供可能性。
一个人的认识能力往往与其知识成正比,知识越多,其认识能力也就越高。
网络就为学生扩大知识面提供了可能性。
学生在学习《手术台上的指示》之前,上网浏览信息,将相关文章及图片复制下来,在教师的指导下,整合、加工,最后制成werint。
在这收集和加工信息的过程中,学生对的认识不再仅仅局限于“”二字上了。
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对人民的爱,并将这种感受转化为自己的认识。
而这种认识能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正是由于有了对的了解,他们才会恰如其分地评析“指示”与“命令”的细微区别。
《手术台就是阵地》一等奖创新教案_3
《手术台就是阵地》一等奖创新教案《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2.通过创设学习情境、构建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在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中感受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坚守岗位的高尚品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读资料故事,感悟白求恩用生命践行“手术台就是阵地”,以及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丰富精神世界。
【教学流程】板块一:建构情境,默读感知1.情境创设。
同学们,红色故事“云展馆”正在如火如荼地筹备中,我们今天要帮助完成其中一个展馆的网页设计。
2.导入揭题。
走进革命烈士白求恩的故事——《手术台就是阵地》。
3.生发疑问。
(1)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2)展馆中有一张珍贵的战地新闻照片,看着这张照片,你有什么疑问或者想知道的吗?(3)带着疑问默读课文,到课文中寻找关键信息,试着借助关键信息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初步感知。
(1)同学们为展馆中的人物资料补全信息。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革命烈士“云展馆”的情境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借助课题和一张照片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通过完善展馆信息,提醒学生可参照要素提示组织语言,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板块二:聚焦环境,丰富形象1.创设任务活动。
这张照片拍摄了白求恩大夫工作时的一角,当时他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做手术的?现在,我们要为展馆中的视频资料配上一段专属的“解说”。
2.聚焦战场环境之危急。
想要配好“解说”,我们就要了解当时的战斗环境。
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描写战场环境的语句。
反馈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1)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
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想象战斗的激烈、白求恩工作的不易。
)(2)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
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通过两个“不断”感受到刺耳的轰鸣声,体会白求恩处境的危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台上的指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975年,总理的病情急剧恶化。
本文记叙的是手术后的周总理念念不忘云南锡矿工人,指示医务人员去矿区为矿工防治矽肺的故事。
课文通过总理和李大夫的对话展开,总理的语言和神态描写表现了总理热爱人民的伟大胸怀和无私精神,李大夫的表现间接突出了总理的品格。
学情简介:
这篇课文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基本都能通过预习读懂:躺在病床上的周总理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战斗在第一线的锡矿工人。
但是学生对周总理这个人物的了解还是比较缺乏的。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6个。
注意“肺“的右半部分是竖,读准“千里迢迢”,借助地图理解词意。
2、抓住描写总理的语句,体会他一心为人民的崇高品德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用上描写周总理神态、动作的词语,复述课文
教学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以下五个教学板块
一、从“指示”入手,揭示课题
1、出示“指示”一词,让学生借助字典说说什么是“指示”
2、一般指示都是在哪里发出来的?
3、出示课题
说明:“指示“的意思是上级为指导下级工作,发出的口头或书面建议。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所想到的发出指示的地点可能会是办公室或是施工现场,而课题却是“手术台上的指示”。
通过两者的对比,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
自由读文,说说周恩来总理在手术台上发出了什么指示?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这个指示的?
说明:本文情节比较简单,学生能通过预习自己读懂内容。
但是三年级学生概括能力还比较差,教师要引导他们整体、简要、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抓住描写总理的语句,体会他一心为人民的崇高品德
1、默读课文,划出描写总理怎么说的句子。
2、出示三句句子并联系上下文讨论,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
手术以后,周总理躺在手术台上,慢慢地睁开眼睛,发出微弱的声音:“请把李大夫请来。
”
周总理轻轻地喘了一口气,吃力地动着嘴唇:“云南锡矿工人……矽肺的情况……你知道吗?”
周总理躺在手术台上,慢慢地睁开眼睛,吃力地动着嘴唇:“你们要去解决……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就去!”周总理说得很慢、很轻,但很坚决。
3、抓住周总理神态、动作,联系上下文品读句子。
1)体会总理病重
2)抓住“千里迢迢”,先指导读准字音;再出示地图体会北京和云南之间路途遥远;病重的总理身在北京,心系云南,从而体会他无私、崇高的品格。
4、指导读好句子
说明:故事内容较为简单,但是教学要求是要让学生用上描写周总理神态、动作的词语,把这个故事有声有色地讲给别人听。
那就必须指导学生关注主人公的具体表现。
文中对总理的描写主要是通过语言展开的,教学时无需过多的讲解,指导学生借助周总理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读出语气,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老师的引读,体会总理热爱人民的伟大胸怀和无私精神。
这里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总理病重的资料。
学生讨论交流时要适时板书描写总理神态的词句,以便复述课文和积累词句。
四、复述课文。
借助周总理神态、动作的词语,复述课文
说明:在前面反复读句的基础上,借助板书进行复述,应该是水到渠成。
五、课外拓展:
周总理深受人民爱戴,大家可以在课后找找有关资料,对我们敬爱的总理做进一步的了解。
说明: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人们对周总理的爱戴,更好的体会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品格。
就有必要让学生更贴近人物,对人物的生平有一定的认识。
课后可以布置学生们搜集有关总理的资料(图片、故事、生平、名言等)。
当这些资料汇到一处时,这些多个角度的不同信息,让学生们更完整地认识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伟大人物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