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史会考学业水平考试第 一 分 册
上海初二历史会考卷
上海初二历史会考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秦朝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诸葛亮3. 唐朝时期,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A. 唐太宗B. 唐玄宗C. 唐高宗D. 唐中宗A. 指南针B. 火药C. 印刷术D. 算盘5. 明朝时期,下列哪位航海家七次下西洋,展示了我国的海上实力?A. 郑和B. 麦哲伦C. 哥伦布D. 达·伽马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戊戌变法D. 辛亥革命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北京条约》D. 《马关条约》8. 辛亥革命后,下列哪位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A. 康有为B. 梁启超C. 袁世凯D. 孙中山A. 淞沪会战B. 平型关大捷C. 台儿庄战役D. 百团大战A. 辽沈战役B. 淮海战役C. 平津战役D. 渡江战役11.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地点是?A. 北京B. 上海C. 南京D. 广州A. 毛泽东B. 周恩来C. 邓小平D. 江泽民A. 1954年宪法B. 1975年宪法C. 1978年宪法D. 1982年宪法A. 世贸组织B. 联合国C. 亚太经合组织D. 上海合作组织A.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B. 丝绸之路经济带C. 中巴经济走廊D.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16. 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______制度。
17. 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流的主要通道是______。
18. 元朝时期,我国设立的最高行政区域是______。
19. 明朝时期,我国实行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______。
20.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我国战败,被迫签订______条约。
21.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标志着______革命的开始。
22. 1936年,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会师地点是______。
23. 1940年,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______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破袭战。
最新上海市初中历史会考复习(真题整理)第一册资料
((1))【2008年开卷】以艺术形式反映历史,离不开各类史料的查考。
某班同学计划排演一出反映贞观之治的历史情景剧。
1.同学们设计了三幕情节,它们分别体现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政策措施?(1)房玄龄足智多谋,杜如晦处事果断,唐太宗认为这两人是难得的人才,委以重用。
(2)唐太宗想在洛阳修建宫殿。
魏征上书:君王不能为了个人享乐而役使天下百姓。
唐太宗接受,停止了工程。
(3)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2.同学们找到了下列道具。
从历史常识卡,期中不可能出现在贞观年间的是和。
(用字母表示)A.西域琵琶B.锦衣卫木印C.编钟D.会子E. 《兰亭序》摹本3.为编写剧本,同学们找到了如下材料作为参考。
(期中6为刻于贞观十年的昭陵六骏石雕像之一,昭陵为唐太宗之墓。
)史学家主张将所有史料分为原始史料和转手史料两种。
所谓原始史料,是指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遗迹遗物;所谓转手史料,就是史学家凭借直接或者间接的原始史料,论述他们没有亲见的事件。
上述六项材料中属于原始史料的是和。
(用序号表示)4.同学们在整理材料中发现,不同学者对唐太宗的评价不完全相同。
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2))【2009年闭卷】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的桥梁,传递着财富和文化,镌刻下历史与永恒。
(共18 分)某学生参观了敦煌莫高窟后,对丝绸之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做了如下笔记,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1.史书记载最早开辟丝绸之路的是_______(人名)。
这条丝绸之路从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出发,最远到达________ (用地图中的字母表示)。
2.在敦煌,还能看到如左图的石窟造像。
它明显受到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_________教的影响,这一宗教起源于________(用地图中的字母表示),在两汉之际经丝绸之路传人中国。
3.中国古代的造纸术、_________、火药和_________等四大发明也是沿着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和欧洲,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上海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历史学科)
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性质与对象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上海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通知》规定,本考试是以《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试行稿)》为依据的全市统一的历史课程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是衡量本市普通高中毕业生历史课程学业水平的依据,是本市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依据之一。
凡具有本市普通高中(含综合高中)学籍且修完历史课程的高中学生均须参加本科目的测试。
考试结果以A、B、C、D和F五个等第形式报道,其中D为合格,F为不合格。
二、考试能力目标(一)考试能力目标和具体要求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注重考查考生基本的历史科学素养,包括: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历史基本技能和方法等。
具体要求如下:Ⅰ记忆与领悟1.1将历史事件、现象等置于特定的历史时期。
1.2辨认历史事实发生的位置。
1.3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
1.4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1.5分析历史事实发生的原因、结果。
Ⅱ.探究与阐释Ⅱ.6区分历史事实与虚构情节。
Ⅱ.7辨别客观性表述与主观性认识Ⅱ.8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Ⅱ.9将历史事件、人物、观念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包括地理环境、文化传统、时代背景等方面。
)下解释。
Ⅱ.10比较不同的人物、制度、思想、文化等。
III.组织与交流III.11使用历史的语汇组织历史知识和历史信息。
III.12运用多种技巧(包括描述、叙述和阐述。
)交流历史知识与历史领悟。
(二)等第能力描述A等第历史课程学业水平达到A等第的考生需要在考试能力目标的三个方面都能全面地达到考核要求。
具体能力要求如下:(l)学生能够准确地将历史事件、现象等置于特定的历史时期。
(2)学生能够准确地辨认出历史事实发生的位置。
(3)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重要的历史事实。
(4)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5)学生能够深入地分析历史事实发生的原因、结果。
(6)学生能够准确地区分历史事实与虚构情节。
(7)学生能够准确地辨别客观性表述与主观性认识。
(8)学生能够完整、准确地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2023年上海市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上海市一般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6 考生注意:1.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
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查对后旳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第一部分旳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对应旳区域,第二部分旳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旳位置。
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2分。
每题只有一种对旳答案)1.距今1万年前后,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旳经济革命。
这场“革命”是A.采集渔猎B.打制石器C.人工取火D.农业耕作2.“光荣属于罗马”代表了西方人对古罗马无法释怀旳感念。
罗马为世人留下旳“光荣”遗产是A.民主政治B.法治精神C.军事征服D.哲学思想3.8世纪上半叶,增进西欧封建制度发展,加速自由农民农奴化进程旳是A.采邑改革B.都市复兴C.庄园解体D.商品经济发展4.“重商主义”、“君主专制”、“人文主义”这些概念反应了西欧哪一时期旳特性A.6~8世纪B.11~12世纪C.15~16世纪D.17~18世纪5.要理解一件艺术品,一种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就必须理解他们所属时代旳精神。
下列符合文艺复兴“时代精神”旳艺术品是6.商朝历史较夏朝更为可信,最重要旳根据是A.神话传说B.甲骨卜辞C.史籍记载D.口述史料7.“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卷首旳这句话体现了作者A.天命史观B.循环史观C.英雄史观D.进步史观8.中国历史上不讲血统、不管功绩、不重门第旳选才用人制度是A.世袭制B.军功爵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9.自唐以来长盛不衰、历代开放旳港口是A.广州B.泉州C.福州D.厦门10.古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不停加强,其中设置驻藏大臣旳朝代是A.唐朝B.宋朝C.元朝D.清朝1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行制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上海历史第一分册会考全能复习
高一上复习第一分册:1、古代两河流域:位置:西亚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美索不达米亚”;在BC3500—BC3100年,苏美尔人建立了最早的城市国家,文明的奠基者。
《吉尔伽美什》史诗:两河最早的文学的作品之一,是用迄今发现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也叫钉头文字)写成的。
公元前十八世纪初,古巴比伦王国的《汉穆拉比法典》(《石柱法》):作用: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巩固王国的统治。
价值: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轮王国的第一手文献。
2、古埃及位置:东北非尼罗河流域。
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表现:集各种权力于一身,强化王权神授,拥有土地支配权、官吏任免权,控制军队。
金字塔是陵墓,最负盛名的是胡夫和哈夫拉金字塔。
金字塔象征意义:专制权力象征,来世信仰体现,建筑奇迹,社会经济建筑技术成就,人民智慧结晶。
古代埃及人BC3500发明了象形文字(纸草)。
3、古代印度:位置——印度河恒河;吠陀时代:指BC14C—BC6C的古代印度历史(吠陀经)。
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特征:职业世袭,内部联姻,排斥外人;影响:社会阶层隔离,阻碍社会流动佛教是世界性宗教,创立传播背景:公元前六世纪,北印度社会动荡,刹帝利吠舍社会经济地位上升,对婆罗门特权不满,佛教倡导“众生平等”,得到广泛支持;创始人:悉达多,经典大藏经(经律论);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4、美洲三大文明:(中美)玛雅文化、阿兹特克、(南美)印加文化。
玛雅文化,“美洲的希腊”,培育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等40多种农作物,在农业、建筑、自然科学和艺术等对人类有贡献。
5.古代黑非洲:位置——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东北非——麦罗埃文明(库施文明鼎盛阶段成就)和阿克苏姆文明(混合型文明);南非:大津巴布韦文化(巨石建筑群)6、古希腊文明地位——欧洲(西方)文明发祥地,世界古代文明中心之一;古希腊范围: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爱奥尼亚群岛、小亚细亚西部,比今天希腊大些。
上海高中历史第一分册1
第一至第六分册课本知识宏观架构分散的、多元无关的区域文明(世界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古代东方、古代黑非洲、古代美洲、古代欧洲、古代伊斯兰世界)中世纪:古代向近代社会转型(多元相关文明的转折点)现代世界:(现代化、全球化,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现代世界的形成期:1500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现代世界的发展演变:20世纪以来100年主要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全球史观注重不同文明之间的关联和影响,关注的是历史的横向发展。
现代化史观:关注的是历史的纵向发展,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一般2个前提下的5化。
2个前提:民族国家或民族独立5化: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思想理性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社会保障化。
第一分册世界古代史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在其历史的起点是多元的。
各种文明的发端和早期发展都受其特定的地域环境(非“决定”要素)和历史条件影响。
这种相对独立发展的地域性历史在农业文明阶段持续了很长时间。
总体特征:古代世界基本上处于各地区独立发展为主的区域文明阶段,文明起源多元性、文明发展多样性。
古代东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中国文明等构成世界文明的源头。
古代欧洲文明:希腊城邦民主制、文化成果以及罗马法治,尤其工业文明的孕育提供精神遗产。
伊斯兰文明: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对世界文明传承、交融产生持久影响。
中世纪西欧:476年,随着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中世纪形成以庄园经济、采邑制度和基督教信仰为基本特征的封建社会。
11世纪以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复兴,市民阶层形成,推动中世纪解体。
15、16世纪,西欧封建制度解体,走出中世纪,引领世界向整体化发展。
第一单元古代东方(古代亚非文明)古代东方:具有特定时空内涵的历史名词,源于拉丁语“oriens”(意为“日出之处”、“东方”)一词,最初特指古代埃及和古代两河流域,后来逐渐演变为对包括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中国在内的广大古代文明地区的泛称。
【实用】上海高一历史练习册第一分册答案
上海高一历史练习册第一分册答案第 1 课古代两河流域一、基础练习1.B2.A3.C4. C二、拓展练习5 . ( 1 ) C ( 2 )今天我们计算角度和时间,用的就是他们发明的六十进位计数法。
6 . ( l ) A ( 2 )因为战争导致国破人亡的悲痛感情。
( 3 )劳动力、水源、土地、水利设施。
7 . ( 1 )汉穆拉比;从太阳神手中接受权标。
( 2 )君权神授。
( 3 )不完全一致。
比如一自由民毁坏别人的眼睛,受害人的社会地位不同,惩罚也明显不同等。
( 4 )法律制度情况,社会等级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
8 . ( l )从西北到东南;波斯湾。
( 2 )河水泛滥。
( 3 )两河流域地处干旱地区,但是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定期泛滥却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为了解决该地区河水泛滥时易涝,其他时间易旱的问题,就需要修建许多水利灌溉设施。
大规模集体协作劳动加强了各地居民间的联系,提高了生产组织化程度,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国家的形成。
第 2 课古代埃及一、基础练习1 . B2 . D3 . B4 . D二、拓展练习5 . D6 . ( l )楔形文字甲骨文( 2 )碑文是同时用多种文字写成的,可以借助古希腊文来释读。
( 3 )罗塞塔石碑的发现是古埃及象形文字成功释读的关键,欧洲航天局希望这个仪器也能在太空探测中起到关键性突破的作用。
7 . ( l )南高北低。
( 2 )古代埃及周围有天然的安全屏障。
尼罗河河谷东西两侧是耸立的峡壁,峡壁之外是荒芜人烟的大沙漠。
河谷南面是大瀑布,河谷北面是泥泞的尼罗河三角洲沼泽地带。
第 3 课古代印度一、基础练习1 . D2 . B3 . A4 . C二、拓展练习5 . B6 . C7 . ( 1 )印度洋喜马拉雅山印度河恒河( 2 )西南8 . ( 1 )种姓制度。
( 2 )婆罗门和刹帝利。
( 3 )众生平等。
( 4 )印度种姓制度将人划分为不同等级,造成了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
上海市初中历史会考复习(真题整理)第一册
((1))【2008年开卷】以艺术形式反映历史,离不开各类史料的查考。
某班同学计划排演一出反映贞观之治的历史情景剧。
1.同学们设计了三幕情节,它们分别体现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政策措施?(1)房玄龄足智多谋,杜如晦处事果断,唐太宗认为这两人是难得的人才,委以重用。
(2)唐太宗想在洛阳修建宫殿。
魏征上书:君王不能为了个人享乐而役使天下百姓。
唐太宗接受,停止了工程。
(3)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2.同学们找到了下列道具。
从历史常识卡,期中不可能出现在贞观年间的是和。
(用字母表示)A.西域琵琶B.锦衣卫木印C.编钟D.会子E. 《兰亭序》摹本3.为编写剧本,同学们找到了如下材料作为参考。
(期中6为刻于贞观十年的昭陵六骏石雕像之一,昭陵为唐太宗之墓。
)史学家主张将所有史料分为原始史料和转手史料两种。
所谓原始史料,是指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遗迹遗物;所谓转手史料,就是史学家凭借直接或者间接的原始史料,论述他们没有亲见的事件。
上述六项材料中属于原始史料的是和。
(用序号表示)4.同学们在整理材料中发现,不同学者对唐太宗的评价不完全相同。
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2))【2009年闭卷】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的桥梁,传递着财富和文化,镌刻下历史与永恒。
(共18 分)某学生参观了敦煌莫高窟后,对丝绸之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做了如下笔记,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1.史书记载最早开辟丝绸之路的是_______(人名)。
这条丝绸之路从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出发,最远到达________ (用地图中的字母表示)。
2.在敦煌,还能看到如左图的石窟造像。
它明显受到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_________教的影响,这一宗教起源于________(用地图中的字母表示),在两汉之际经丝绸之路传人中国。
3.中国古代的造纸术、_________、火药和_________等四大发明也是沿着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和欧洲,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011年上海高中历史学业考第一分册复习要点
2011年高中历史学业考第一分册复习要点第一课古代两河流域P2——51、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西亚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
2、古代两河流域在文化上最主要的成就是创造了成熟的文字——楔形文字。
用该文字写成的史诗《吉尔伽美什》通过泥版文字比较完整保存下来,是古代两河流域著名史诗。
3、公元前1792年(前18世纪初),汉穆拉比成为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依靠文治武功统一了两河流域。
目前已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汉穆拉比法典》。
4、楔形文字:⑴.创造者与时间:苏美尔人创造于前3100年年前⑵.名称缘由笔画形状呈木楔形或钉头形,故名。
⑶.历史地位: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
⑷.史诗《吉尔伽美什》是用楔形文字写成。
5、《汉穆拉比法典》B作用:《汉穆拉比法典》规范了王国的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了王国的统治,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价值:⑴.法学价值: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⑵.史学价值: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文献。
特点:同态复仇,(奉行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原则)阶级歧视,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第二课古代埃及P6——91、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其地理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尼罗河自南而北流经埃及全境,成为世界古代文明又一发源地。
(A)2、法老的专制统治:(考点A)古代埃及实行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
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法老自封为神,强化王权神授观念(宗教权);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经济权),控制所有军队(军事权),掌握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政治权)。
3、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为自己修筑的陵墓,其中最负盛名的是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
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和参考答案
2011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答题前,务必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右图勾勒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几个不同阶段。
其中与③和④相对应的分别是·····( ) A.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 B.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C.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D.奴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2.世界三大宗教都起源于·················································( ) A.非洲 B.亚洲 C.美洲 D.欧洲 3.古希腊人在许多方面都胜古罗马人一筹,除了·····························( ) A.哲学 B.文学 C.艺术 D.法律 4.13世纪左右,西欧确立了除国王外,贵族和市民阶层也能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体制。
上海高中历史书第一分册参考答案
第一分册教学目标和辅助栏目的参考答案(讨论稿)第一单元古代东方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古代两河流域国家产生的时间和概况;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统一后的社会基本状况。
知道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是楔形文字,以及用楔形文字保留下的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
理解《汉穆拉比法典》的重要历史价值。
理解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
(二)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通过网络或工具书,检索关键词搜集历史信息的方法。
初步学习根据图例,观察地图,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类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
人类的文化遗产是宝贵的,必须十分珍视。
古代亚非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引以为自豪。
二、各栏目的参考答案(一)阅读指南关于《贝希斯顿铭文》和罗林生1835年,英国学者罗林生在今伊朗西部发现刻在古都埃克巴坦那西南的贝希斯顿(Behistun或Bisutun)大崖石上的铭文。
用古波斯文、新埃兰文和巴比伦文三种楔形文字刻写。
铭文右上方刻有波斯国王大流士和他打败的九个被缚的反叛首领的浮雕。
罗林生把它制成拓本,仔细研究。
1847年,他译解了其中的古波斯文,后与巴比伦文相对照,又读通了亚述、巴比伦的楔形文字。
原来,这是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建立的记功石刻。
碑上记载大流士镇压贵族高墨达政变和各地暴动,以及他夺得王位的经过事迹。
罗林生的发现不仅证实了古代波斯的历史,更重要的是使人们读懂了楔形文字,从此获得解开两河流域历史之谜的钥匙。
(二)练习与测评1.两河流域早期国家产生于什么时候?主要是哪些古代民族建立了这些国家?产生时间:从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7世纪主要古代民族:建立早期国家的古代民族先后有苏美尔人、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亚述人、迦勒底人等。
(说明:本题的“早期”界定为两河流域被波斯统治之前的历史。
)2.为什么说《汉穆拉比法典》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汉穆拉比法典》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试卷上海卷(教师讲评用卷)
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试卷(上海卷)一、单选题1.瓷器的全球流动。
中国瓷器在中西方文明交流过程中,扮演着载体和象征的角色。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中国与欧洲的距离被极大地拉近,从前需要在东南亚、南亚、阿拉伯诸国进行转运的中国瓷器,如今与欧洲有了更直接的联系通道。
瓷器行销世界,随着制瓷技术的重大改进,瓷器远销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文化符号。
这发生于____。
()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答案】D【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宋元时期,瓷器成为中国经“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成为继丝绸之路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D项正确;汉朝出口的主要是丝绸,A项错误;魏晋时期商业发展和对外贸易缓慢,B项错误;隋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虽然得到发展,但“瓷器远销海外”的说法过于夸大化,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宋元时期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同时也注意把握汉朝、唐朝对外贸易的状况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中国港口,其与中国的瓷器贸易由官方指定机构代理,该机构是____。
()A.宣政院B.市舶司C.中书省D.广州十三行【答案】D【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784年处于清乾隆时期,此时,管理中国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广州十三行,D项正确;宣政院是元朝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A项错误;市舶司是宋、元、明初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机构,B项错误;中书省属于中枢机构,与对外贸易无关,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清朝前期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3.瓷器影响世界。
欧洲瓷器大量订货,直接促使欧洲众多城市成为专门的手工业市镇,开始进行了“流水线式生产”,生产效率不断增加,这得益于____。
2024-2025学年沪教版(上海)第一册历史阶段测试试卷284
2024-2025学年沪教版(上海)第一册历史阶段测试试卷28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对简单商品生产的一切重要关系如买卖、借贷等契约以及其财产关系都有非常详细和明确的规定,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
”由此可见罗马法()A. A、是罗马长期阶级斗争的产物B. B、以自然法为最高指导原则C. C、注意不断借鉴外邦人的法规D. D、有很强的包容性和适用性2、《十二铜表法》确立了一个“已造横梁之诉”:偷来用于建筑房屋的梁木或用于葡萄园的架材,不得拆走,但可对盗取它们的人,提起双倍赔偿的诉讼。
同时规定,修剪葡萄藤之日,即为取回架材之时。
这表明古罗马A. A、法律形式主义特征明显B. B、法律规定较为细致与缜密C. C、打击盗窃行为力度不足D. D、继承了悠久的习惯法传统3、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平民迎来了他们的首度胜利”,那就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在这部法律中,“全体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承认”。
这说明《十二铜表法》的颁布A. A、使平民获得了参与立法的权利B. B、首次阐述了天赋人权的政治主张C. C、使公民可依据成文法维护权利D. D、使外邦人获得了公平竞争的机会4、公元前342年,罗马保民官鲁西乌斯盖努西乌斯提出了盖努西乌斯法,禁止以钱生利——禁止高利贷,允许两名执政官均由平民担任。
盖努西乌斯法的出台A. A、扩大了法律的适用范围B. B、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C. C、增强了万民法的实用性D. D、维护了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基础5、公元前449年,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这标志着罗马法的形式实现了次转变,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来自于()A. A、平民对贵族的抗争B. B、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C. C、贵族对平民的让步D. D、罗马共和国建立的需要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6、公元前5世纪中期的《十二铜表法》标志着雅典成文法的诞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分
第一单元古代东方
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
1、王国的更替
苏美尔人率先建立一批城市国家,是该地区古代文明的奠基者
2、文化的成就
文字——楔形文字史诗——《吉尔伽美什》
3
《汉姆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各国法律的集大成者,是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第2课古代埃及
1、古代埃及的位臵: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
2、古代埃及的政治: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
3、古代埃及的信仰:金字塔与来世信仰
4、古代埃及的文字:复杂难懂的象形文字
第3课古代印度
发展阶段:由氏族公社转变为阶级社会
吠陀时代等级划分:全社会分裂为四大种姓
古代印度宗教信仰——印度佛教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文学作品——《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第二单元古代美洲与黑非洲
第4课美洲印第安文明
玛雅文化(兴起于今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一带)
三大文明阿兹特克文化(兴起于金墨西哥城为中心的墨西哥中部盆地一带)印加文化(兴起于以今秘鲁为中心的南美安第斯高原一带)
第5课古代黑非洲
麦罗埃文明(公元前590年——公元4世纪中叶)
东北
黑非洲阿克苏姆文明(公元前后——8世纪后)
南部——大津巴布韦文化(公元4、5世纪——公元15世纪末16世纪初)
★第三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
☆第6课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希腊的地理环境特点:多山环海,地势崎岖不平
城邦的含义:以一座城市为中心……的独立国家
希腊城邦的形成 形成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地理环境影响等
基本特征:小国寡民
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繁荣
全盛时期: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古典时代”) 典型:雅典城邦、斯巴达城邦
年“梭伦改革”首开雅典民主政治之先河
年“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429年“伯里克利时代”达到全盛
雅典民主政治
是古代希腊正邦社会中先进的政治制度
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评价 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
第7课 希腊古典文化
第8课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古罗马的历史分期
王政时代王政时代的开始:相传从罗马城的建造者罗慕洛斯开始(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509年)王政时代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由氏族公社向国家过渡
共和国的建立: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了王政
共和时代
(公元前509—公元前27年)
确立地中海地区的霸权
帝国的兴起: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
☆帝国时代
(公元27年—476年)帝国的对外扩张:公元2世纪初,成为地跨欧、亚、非地中海
395年(拜占庭和西罗马)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476年(中世纪开始)创立时间:公元1世纪上半叶
创立者:相传为耶稣所创立
基督教信仰:上帝
经典:《圣经》
主张:人人平等
☆第9课罗马法体系
一、起源:《十二铜法表》
450年
背景:共和国建立,平民为争取自身权而斗争的意识不断提高
内容:债务法等
特点:是罗马人传统习惯法的汇编
实质:维护贵族和富于平民利益
1、是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2
3、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生活
4、从法律条文的思路和格式上为后来罗马公民法奠定基础
5、成为罗马法体系渊源
1、《公民法》
世纪中期——前3世纪初
范围:罗马公民内部
目的:进一步维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团结
2、《万民法》
4世纪——3世纪初
范围:境内各民族
目的:调整和处理罗马人和非罗马人的权利
特点:是当时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四、完善
1、两法统一:212年,卡拉卡拉皇帝颁布赦令
2、不断充实
五、☆评价(必背)
1、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
2、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
3、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5、但奴隶被排斥在法律对象之外,不具任何权利(局限性)
第四单元古代伊斯兰世界
第10课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
背景:公元6世纪前后,阿拉伯半岛社会局势动荡
伊斯兰教的产生创始人: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先知之城”)建立
创立经典:《古兰经》
影响
7世纪30年代初,阿拉伯统一国家初步形成
建立:661年倭马亚王朝建立,定都大马士革
帝国的兴起扩张:8世纪中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封建军事大帝国
影响:伊斯兰教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
阿拉伯帝国帝国的鼎盛:8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阿拔斯王朝建立,后迁都巴格达
年蒙古骑兵攻陷
内涵丰富
自然科学和文学成就非凡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著作:《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
第11课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人,简称奥斯曼人或土耳其人。
原为西突厥的一支。
立国:1299年,奥斯曼一世宣布独立建国
1、封建性
奥斯曼国家的兴起☆原因 2、军事性
扩张 3、传播宗教的热情
4、周边国家的衰落(客观)
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
结果 1457
16世纪后成为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历史地位:堪称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封建帝国
1
帝国的统治☆影响 2、控制了亚欧商路,破坏了地中海区域原来的商业秩序和环境,
迫使欧洲商人另行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促成“地理大发现”)
☆历史上横跨亚、非、欧的大帝国: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波斯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
*横跨亚、欧的大帝国:蒙古帝国
*横跨亚、欧、美的大帝国:俄国(叶卡捷琳娜时期)
*横跨五大洲的大帝国:大英帝国(日不落帝国)
奥斯曼帝国蒙古帝国
俄国大英帝国
第五单元中世纪欧洲
第12课封建制度
产生时间:大约6世纪下半叶
产生因素:隶农制和氏族制互相影响,互相结合(罗马贵族因素与法兰克因素)
封建经济制度基本特征:农奴劳动和地租剥削
封建制度的产生8
•马特
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加速了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进程主要特征(高度概括):国王虚君、层层分封、土地纽带
含义: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
经济:大体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中世纪庄园耕地:领主自营地、农奴份地和自由农民份地
衰败原因:14世纪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渗透
第13课城市的复兴(会考最冷门的一课,基本可以忽视)
背景(书上划了自己看自己理解)
城市的复兴与自治地区(书上划了就最后三行)
特征:规模小;人口少;公共设施滞后,城市卫生状况差
城市自治斗争手段:金钱赎买和武装争斗
原因(上课划过自己翻书)
含义(上课划过自己翻书)
等级君主制内容(上课划过自己翻书)
影响(上课划过自己翻书)
标志:英国议会和法国三级会议
第14课王权与教权
互相利用,
加洛林王朝与教会互相依存
查理加冕称帝——体现了“君权神授”的古老原则
1、起因:11世纪末德皇亨利四世与教皇格列高利七世教权膨胀,
卡诺沙觐见过程之间的主教授职权之争王权软弱
2、结果:1077年亨利四世到卡诺莎城堡向格里高利七世
屈膝投降——教权占上风
影响:教权不断增强,13世纪达到极盛
背景:13世纪末十字军运动以失败告终……
阿维尼翁之囚
影响:教权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折点
第15课中世纪文化
中世纪西欧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哲学
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著有《神学大全》
经院哲学观点:理性服从信仰,哲学服务神学
目的:使基督教信条系统化,以维护教会和封建主的统治
影响:对西欧思想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哲学思想的传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概念:中世纪西欧骑士制度盛行时代的文学作品,大多反映骑士的道德骑标准和理想追求
士骑士文学基本体裁:抒情诗(起源于法国南部)、叙事诗(起源于法国北部)
文
学代表作:法国的《罗兰之歌》
和
市内容:主要叙述市民家庭和爱情生活的悲欢离合,抨击贵族的专横
民市民文学和教士的贪婪,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要求和愿望
文形式:语言、故事、笑话、诗歌和戏剧等多种形式
学代表作:法国的《列那狐的故事》
城市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
产生背景新兴的市民阶层处于经济活动的需要
教会出于研究和传播神学的需要
大时间:11世纪末
学中世纪大学比较重视神学教育
的☆特点教师也多享受神职人员待遇
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学术较自由
起有利于师生的自由探索
☆影响
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