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思维、表象、注意

合集下载

心理学 名词解释

心理学 名词解释
77如何正确看待气质类型:气质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气质本身不能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成就的高低,气质对时间活动的性质和效率产生一定影响,是职业选择的一个依据
78自尊感的功效:自尊的人渴望表现自己,进取心强,关心自我形象,对平等有强烈的要求,热爱真理,尊重客观现实,因此自尊心能使人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成为推动人不断进取的巨大动力。缺乏自尊心会使人产生自卑心理,自轻自贱,妄自菲薄甚至自暴自弃。缺乏自尊心的儿童在和他人交往时常常发生困难,有了孤独感,荣誉,成就地位等社会要求水平降低,丧失积极向上的勇气和决心,变得意志小城,遇到挫折有可能就此沉沦
4.意志:是人自觉的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调节和支配行动,从而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5.挫折感:是个人动机性的活动受到阻碍后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挫折:是指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和阻碍,预订目标不能实现是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也就是俗话说的碰钉子。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行为
72个性倾向性: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特征,他是推动人际性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虽活跃的因素,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73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74气质的体液说: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
75高级神经活动与气质:强度,均衡性,灵活性
76气质类型及特点:胆汁质型 性情暴躁,动作迅猛,多血质,活泼型,性情活跃,动作灵敏,粘液质,稳重型,性情沉稳,动作迟缓,抑郁质,抑制型,性情脆弱,动作迟钝
11.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
12.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贯穿着积极思维的知觉,观察是最高级的感知觉水平。
13.观察力:即观察的能力,是经过后天的系统训练逐渐形成的一种带有个性心理特点的能力。

心理学基础题库简答论述

心理学基础题库简答论述

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主要内容包括哪些?P3-4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现象,是个体行为及其行为背后的心理过程。

心理研究的内容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心理动力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世界观、理想、兴趣等;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注意、感知觉、记忆、思维等)、情绪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特征包括;能力和人格。

2.心理学家进行研究的目标是什么?P10-12一般来说,人类渴望了解和解释自己的行为、更渴望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心理学家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探索,找出如下五个问题的答案:(一)一种行为的本质是什么?(描述行为)(二)这种行为为什么会产生?(解释行为)(三)这种行为将在什么时候更容易发生?(预测行为)(四)影响这种行为的条件包括哪些?(控制行为)(五)怎样才能使这种行为发生变化呢?(改善行为)3.人的心理的实质是什么?P14心理是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但就其内容来说,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p53一是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换言之,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不能起激励作用.二是人的需要都有层次轻重,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个需要才会出现.马斯洛将需要分为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你的意志品质怎样,举例分析。

(一)自觉性自觉性是指一个人能自觉地确立意志行动的目的,并能清楚地、深刻地认识到该目的及其正确性和重要性,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以服从相应的目的的意志品质。

(二)果断性果断性是指能善于明辨是非、抓住时机,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实现所做决定的意志品质。

果断性的人能全面而深刻地考虑行动的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方法和计划,虽然也有内心冲突,但在动机冲突时,没有多余的疑虑。

在需要行动时能当机立断,但在不需要立即行动时或者是情况有所变化时,有能立即停止或改变已经执行的决定。

心理学

心理学

1、记忆; 是个体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

2、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3、表象:个体感知过的保存在头脑中的事物的具体形象。

4、气质指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5.记忆表象答:个体感知过的客观事物一旦成为记忆的内容,是以某种具体的形象保存在头脑中,这种形象就是记忆表象,它有直观性和概括性两个特征。

6.想象,就是人脑在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7.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对自己与相关事件的关系及意义的认识。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形式。

8、能力是指使活动得以完成,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

能力是完成任何一种活动的必要条件。

9.感觉; 指个体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0.定势; 定势又叫心向,指重复先前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它表现为一个人按照某种比较固定的习惯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

11.意志; 是人自己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组织、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12、性格; 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1、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验法等。

3、预定的目的、意志努力。

4、双避冲突、趋避冲突。

5、抽象思维。

6、概念形成、概念同化。

7、对现实的态度方面、意志方面、情绪方面、理智方面。

8、心境、激情、应激。

9、挫折感。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1879年,其标志是德国的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被称之为(绝对感觉阈限),而个体对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称之为__(绝对感受性),它们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

3.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 7±2 __组块,信息保持时间为 1分钟以内 __。

4. 创造指为人类提供了_(新颖的、首创性的)和有价值的社会产品的活动。

基础心理学知识(2)

基础心理学知识(2)
人 格
2
认识过程
感觉和知觉 认识过程 记忆、表象 思维、言语及想象
意 识 与 注 意
3
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感觉概述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觉现象 各种感觉 知觉概述 知觉的种类
第一单元 感觉概述
一、感觉的定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 映 二、感觉的种类 (刺激来源) 1、外部感觉:由身体外部刺激作用于感官引起的感觉 包括:五官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皮肤感觉 (触、温、冷、痛觉) 2、内部感觉:由身体内部来的刺激引起的感觉 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感觉)
79
思 维 和 感 知 觉 的 同 和 异
感觉
直接性
个别属性
知觉
整体属性
间接性
本质属性
思维
概括性
内部规律
80
绿色,卵型, 薄薄的—来自 感觉
这是树 叶—来自 知觉
能进行光合用,利 用阳光,吸收 CO2,制造养 分——来自思维
81
以其他事物为媒介
间 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把握 接 没有或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 性
49
第六单元 知觉的种类
二、时间知觉 1、概念 2、影响因素 3、生物钟 三、运动知觉 1、概念 2、似动现象的概念☆(动景) 物体在空间中没有发生位移却被知觉为运动 的现象 3、诱导运动 4、自主运动
53
54
第六单元 知觉的种类
四、错觉 1、概念:客观存在 2、种类☆大小错觉、方位错觉、形重错觉、 运动错觉、时间错觉
18
第四单元 各种感觉-内部感觉
八、痛觉 1、分布:遍布全身所有组织 2、皮肤痛与内脏痛的区别: 3、痛觉的生物学意义☆ ―保护机体的作用,难于适应 4、影响痛觉感受性的原因 5、补充:痛觉心理学的研究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里学名词解释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里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心理学2.意识3.社会知觉4.思维5.流体智力1.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

自变量: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或实验条件。

因变量:所测定的行为和理活动,作为自变量变化所造成影响的指标。

控制变量:其它任何影响因素,环境、被试、实验条件。

2.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3.记忆: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4.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反映。

5.心理健康:高效、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基本心理活动内容完整、协调一致,能适应社会。

1.学习:由经验产生的在行为或知识方面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改变。

既包括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也包括行为习惯、态度、人格的特质的形成。

学习是一种适应活动。

2.思维:以人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3.能力: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它在人的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并保证活动的顺利完成。

4.挫折:目的不能达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消极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

5.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1.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

自变量: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或实验条件。

因变量:所测定的行为和理活动,作为自变量变化所造成影响的指标。

控制变量:其它任何影响因素,环境、被试、实验条件。

2.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3.信度:测量的可靠性,多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用两次测结果的相关系数表示。

4.认知方式: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方式。

5.挫折:目的不能达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消极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思维认知的七个层级

思维认知的七个层级

思维认知的七个层级
思维认知的七个层级如下:
感知。

感知是指从外部环境中接收信息并加工处理的能力。

注意力。

注意力是指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某些信息进行有意识的选择和集中处理的能力。

记忆。

记忆是指将已知信息储存在大脑中,以备后续检索和使用的能力。

语言。

语言是指人类进行思维认知和交流的重要工具。

想象。

想象是指在没有实际物体或事件的情况下,通过脑内模拟和构建来体验和表达某种情境或感受的能力。

推理。

推理是指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思考和推导来得出新的结论或判断的能力。

创造。

创造是指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重新组合和创新来产生新的思维和想法的能力。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什么就是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就是心理学得一种分支.它主要研究人得高级心理过程,主要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等等。

现代得认知心理学得主流观点就就是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

按照这个观点,我们可以把认知氛围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就是已给对输入得信息进行某些操作得过程单元,而反应则就是由这个阶段得操作产生得.认知心理得主要观点有“将人脑瞧作类似计算机得信息加工"以及“强调人脑中已有得知识与知识结构对人得行为与当前得认知活动有决定性得作用"。

通过这些观点,衍生出了一些适合认知心理学得主流研究方法—-“反应时研究法”与“计算机模拟与类比”。

我认为核心得五个概念分别就是:记忆,语言,问题,推理,决策。

记忆多模型系统分三种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就是又因视觉与听觉得不同分为图像记忆与声象记忆。

如果我们注意这些记忆,我们对这些记忆得印象就会加深,感觉记忆会变为短时记忆。

这种注意不一定就是刻意得,可以使您控制加工,也可以就是由于多次见到而自动加工.短时记忆需要某种程度上得激活长时储存得相关信息,短时记忆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变为长时记忆。

相关观点与理论:英国心理学家Alan Baddeley得工作记忆理论:我们得即时记忆就是包括很多组成部分得一个系统,在我们完成其她认知任务得时候,这个系统可以短暂地保持与操纵相关得信息,Craik与Lockhart对深度加工提高回忆成绩得原因得分析与她们得加工水平理论:记忆痕迹得持久性就是加工水平得直接函数.一个刺激如果较长时间得呈现在个体面前,就可能得到较高水平得加工.相关实验有:乔治米勒得神奇数字“7”,Atkinson与Shiffrin得模型,.记忆多模型系统得概念可以让我们记忆知识得时候更加清晰得认识到如何科学合理得使用记忆方法,而不就是笨拙得“傻背"。

这种理论在外语教学得时候作用极大,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得以有趣得方式理解外语单词得含义,加深她们对外语学习得印象。

基础心理学——记忆思维意识

基础心理学——记忆思维意识

(形象记忆)
2、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 (编码方式) 特征 可操作性
想 象
定义
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与表象的区别: 表象属于记忆的范畴,想像属于思维的范畴。 与表象的联系: 以表象为素材。
种类
1、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在某种刺激作用下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 梦是无意想象。 幻觉是在异常精神状态下产生的无意想象。 2、有意想象: 在一定目的、意图和任务的影响下有意识地进行的想象。
3、幻想的特点是(
ACD )。 A、其内容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 B、没有预定目的,在某种刺激作用下不由自主产生的 C、其内容指向于未来 D、科学幻想和理想都是积极的幻想
意识概述


意识
定义: 是指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它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
内部状态的觉知;既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直接经验,也包括我们对这些内容和自 身行为的评价。
3、概念分类
(1)自然概念:现实事物的概念。 (2)人工概念: 是人工制造的,对自然概念的模拟。
问题解决
定义:是指给被试提出一个问题,让其按照一定的要求,遵循一定的规则,找 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便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 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认知心理学) 问题空间: 是指对问题解决情景的认识,包括对所要解决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 状态的认识,以及如何从初始状态过渡到目标状态的认识。
睡眠状态 频率更低、波幅 更大的θ波和δ波
睡眠的四个阶段
脑电波特征 1
频率和波幅都较低 偶尔会出现短暂爆发的频 率高、波幅大(睡眠锭) 频率降低、波幅更大, 出现δ波 大多数为δ波 深度睡眠阶段
个体状态

心理学课件:表象与想象、思维、注意

心理学课件:表象与想象、思维、注意


例如,通过感觉、知觉,我们只能感知到太阳和月亮每天从东方升起, 又从西方落下。通过思维,我们则能揭示这种现象的规律性是由于地球 自转的结果。
(二)思维的基本特征

间接性—— 借助“媒介” 概括性—— 一类事物、事物之间的关系
二、思维与感知觉的关系
区别? 联系?
感觉颜色鲜艳、芳香 扑鼻 知觉鲜花非常美丽 思维根据记忆推断春 天来了。
本章要点

掌握概念:表象、想象、幻想 了解:证明表象机能的实验、心理旋转实验、梦的作用 理解: 1、表象的特征 2、表象的作用、想象的功能 3、表象与想象的关系 4、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
第六章 思 维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定义与特征 (一)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 映。
猩猩爬树

哈佛大学生物学家威尔森说,他经常观察的一只猩猩有一天瞪着一棵大 树发愣,这棵树很高又光滑,难以攀登。就这样静静地过了十分钟,突 然猩猩跑到不远处,拖来一根木头,斜靠在大树上,然后纵身跳上“自 制的梯子”,津津有味地吃起树叶来。
三、思维的种类
(一)根据思维的凭借物不同可分为: 1、直觉行动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
3.选择性干扰实验

同时进行同一感觉道的知觉和表象两种活动,那么就 会发生表象和知觉的相互干扰,甚至两者可能混淆。
(二)表象是信息编码的主要形式——思维的方式

心理旋转实验 Cooper和Shepard
“请注意,在屏幕中央会呈现一幅一幅的图片,每一幅图 都是一个不同倾斜角度的R,有正也有反。你的任务是辨别出 它是正R还是反R。如果是正,请按绿色键;反之则按红色键。 这样一共要做很多次,要求又快又准。”

记忆、思维、想象、注意

记忆、思维、想象、注意
A.从量的方面讲: B.从质的方面讲:
内容变得简要,细节减少,有的相 似内容混淆;
加入以往的经验使内容更翔实;
根据想象进行夸大。
(三)再现:是记忆的最后一个环节,记 忆好坏是通过再现来体现的。包括再认和 回忆。
再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 能认识。
回忆:指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 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努力的注意。
(三) 有意后注意:这是在有意注意
之后出现的一种注意。
• 三 注意的基本品质:
(一)注意的广度(范围):指一个人在
单位时间内所能注意到的事物的数量。
(二)注意的稳定性:指在一定时间内注意
保持在某项活动上的特性
(三)注意的分配: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
活动的特性。
(四)注意的转移: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
(二)根据思维探索目 标的方向不同分:
可以划分为求同思 维和求异思维,也称 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1.求同思维(聚合思维)
——集中思维、辐合思维、合聚思维
指把问题能提供的多种信息聚合起 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 案。
2.求异思维(发散思维)
——辐射思维
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多种不 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
二、思维的种类
• (一)根据思维活动凭借物不同: 分为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
1、动作思维
动作思维也称操作 思维、实践思维,指 依据实际行动来解决 具体问题的思维过程。 3岁前的幼儿只能在 动作中思考。
• 成人有时也要运用表象(即人 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 形象)和动作进行思维,但这 种动作思维要比幼儿的动作思 维水平高。
有意想象
根据创造程度的不同,有意想象 可分为:

00471自考认知心理笔记

00471自考认知心理笔记

00471自考认知心理笔记第一章总论第一节认知心理概述一、认知心理的范围和意义 1、认知心理的范围认知心理是由感觉、知觉、注意、记忆、表象、想象、思维、言语等诸多心理综合。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关于事物的表现认识,属于认知的低级形式;记忆为想象和思维提供知识、经验,使其能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们是认知的高级形式。

注意贯穿在各个认知过程之中,保证它们有成效地进行活动。

认知的高级形式依于认知的低级形式,它又反过来调节和影响着低级形式。

2、认知心理的意义①有助于建立科学的世界观②按照认知心理的规律组织教育和教学,提高工作质量③学习认知心理有助于掌握教育学科的知识二、认知心理的实质1、人的认知来源于客观现实客观世界的事物不断地影响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并通过人脑,产生诸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2、认知的能动性人反映客观现实,是通过实践活动在主客观联系中进行反映,是客观的东西通过人的知识经验、个性特点的折射,并以此去改造现实,这就是人的心理反映的能动性和主观性。

人的心理实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能动性。

三、个性倾向性对认知心理的影响个性倾向性的特征:积极性、选择性。

其中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等,这些使人以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程度的积极性组织自己的行动,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客观现实进行反应。

四、认知心理的意识性人的心理\意识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只有结合人的行为,才能了解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人的认知包含意识成分,也有的没有被意识而存在着。

五、个体认知发展1、个体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个体认知心理和其他心理现象一样,都有一个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

其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

阶段性是指年龄阶段,它是从许多具体的、个别儿童认知发展的事实中,概括出来的、典型的、一般的、本质的东西。

连续性是指个体从出世时起是一个矛盾统一、由量变到质变,由一个特定发展阶段,过渡到较为成熟的下一阶段。

幼儿认知的发展(感知觉、记忆、注意、想象、思维)

幼儿认知的发展(感知觉、记忆、注意、想象、思维)

第二章幼儿认知的发展(感知觉、记忆、注意、想象、思维)第一部分感知觉一、选择题1.对身体平衡和运动的感觉叫()。

A.前庭觉B.触觉C.视觉2.儿童的听力一般要到()岁时才达到最好水平。

A.5—6岁B.10—12岁C.14—19岁3.70%-75%的信息是通过()得到的。

A.听觉B.触觉C.视觉4.()岁婴儿的视敏度才接近成人A.1岁B.2岁C.3岁5.()岁的儿童能正确命名常见的颜色。

A.5—7岁B.3—4岁C.4—5岁6.心理学家设计了一个特殊的()来研究婴儿的形状知觉。

A.悬崖装置B.注视箱C.靶形图7.婴儿特别偏好下面()形状。

A.人脸B.宠物的脸C.长方形8.视觉悬崖的实验发现,()个月的婴儿具有深度知觉。

A.6 B.7 C.89.婴儿深度知觉的发展与婴儿的()经验特别有关。

A.翻身B.爬行C.站立10.()岁幼儿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

A.5 B.6 C.411.()岁是儿童掌握左右概念发展最快的阶段A. 4-5岁B. 5-6岁C.6-7岁12.多通道感知典型地表现在()感觉之间的相互影响。

A.同一B.不同C.两个13.2个月与()个月是婴儿自我效能感发展的两个高峰。

A.10 B.9 C.814.()是指向儿童提供过多、过强、过杂、过长时间的感觉刺激,造成儿童感觉疲劳和抑制的不良情形。

A.感觉剥夺B.感觉轰炸C.感觉过多二、判断题1.嘴和手是婴儿认识世界的两个重要工具。

2.婴幼儿的听力不如成人的敏锐。

3.新生儿怕热不怕冷。

4.女孩的肤觉比男孩敏感。

5.抓握是婴儿最初有方向的运动,是形成操作物体和发展成复杂动作的基础。

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说明嗅觉具有个别差异。

7.20周的胎儿就已经具备听觉能力。

8.8个月的胎儿对低音的感受能力比高音强。

10.幼儿年龄越小,视敏度越好。

11.儿童在识别颜色的过程中,一般是先认识颜色,然后学会标志颜色的词语。

12.色盲具有性别差异,通常男孩的颜色视觉比女孩强。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概述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认识过程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现象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冯特的构造主义心理学、詹姆斯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魏特海墨等的完形心理学、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西蒙等的认知心理学以及神经心理学的各种研究与发展。

●感知与注意(一)感觉1、什么是感觉:人脑在客观刺激物的直接作用之下,对其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五种: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

内部感觉:机体觉、运动觉和平衡觉。

(二)知觉1、什么是知觉:人脑在客观事物的直接作用之下对其整体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是指人脑对物体的空间特征的反应。

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

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

运动知觉: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

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诱动行觉和自主运动知觉。

错觉:指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

3、知觉的基本特性(1)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

(2)整体性:(3)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志出来,这种感性认识阶段的理解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4)恒常性:在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4、知觉的组织原则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

(三)注意1、注意概述(1)什么是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3)注意的功能(选择,整合,维持,调节)2、注意的种类:3、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范围:在一瞬间内被人的意识所把握的客体的数目。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种分支。

它主要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等等。

现代的认知心理学的主流观点就是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

按照这个观点,我们可以把认知氛围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是已给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某些操作的过程单元,而反应则是由这个阶段的操作产生的。

认知心理的主要观点有“将人脑看作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以及“强调人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人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有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这些观点,衍生出了一些适合认知心理学的主流研究方法——“反应时研究法”和“计算机模拟和类比”。

我认为核心的五个概念分别是:记忆,语言,问题,推理,决策。

记忆多模型系统分三种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是又因视觉和听觉的不同分为图像记忆和声象记忆。

如果我们注意这些记忆,我们对这些记忆的印象就会加深,感觉记忆会变为短时记忆。

这种注意不一定是刻意的,可以使你控制加工,也可以是由于多次见到而自动加工。

短时记忆需要某种程度上的激活长时储存的相关信息,短时记忆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变为长时记忆。

相关观点和理论:英国心理学家Alan Baddeley的工作记忆理论:我们的即时记忆是包括很多组成部分的一个系统,在我们完成其他认知任务的时候,这个系统可以短暂地保持和操纵相关的信息,Craik和Lockhart对深度加工提高回忆成绩的原因的分析和他们的加工水平理论:记忆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水平的直接函数。

一个刺激如果较长时间的呈现在个体面前,就可能得到较高水平的加工。

相关实验有:乔治米勒的神奇数字“7”,Atkinson和Shiffrin的模型,。

记忆多模型系统的概念可以让我们记忆知识的时候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如何科学合理的使用记忆方法,而不是笨拙的“傻背”。

这种理论在外语教学的时候作用极大,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的以有趣的方式理解外语单词的含义,加深他们对外语学习的印象。

心理学综合知识

心理学综合知识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记忆表象答:个体感知过的客观事物一旦成为记忆的内容,是以某种具体的形象保存在头脑中,这种形象就是记忆表象,它有直观性和概括性两个特征。

2、想象答:所谓想象,就是人脑在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3、自我意识答: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对自己与相关事件的关系及意义的认识。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形式4、能力答:能力是指使活动得以完成,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

能力是完成任何一种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填空:(每空格1分,共20分)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许多种,主要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验法等。

3.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

4. 美国心理学家勒温研究认为,动机冲突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双趋式冲突、(双避冲突)和(趋避冲突)。

5.一般能力包括了人们认识一切事物都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如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注意能力等,其中(抽象思维)能力是其核心。

6.概念获得的两种途径是(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

7.性格是完整的系统,我们考察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结构时,一般从(对现实的态度方面)、(意志方面)、( 情绪方面)和(理智方面)等方面进行评价。

8.根据情绪发生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情绪可分为三种状态(心境)、(激情)和(应激)。

9. (挫折感)是指个人动机性活动受到阻碍后所引起的情绪反应。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1. 能够引起感觉的某种刺激的最小刺激量叫做(A)。

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

2.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并且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这种知觉的特征叫做(B)。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种分支。

它主要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等等。

现代的认知心理学的主流观点就是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

按照这个观点,我们可以把认知氛围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是已给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某些操作的过程单元,而反应则是由这个阶段的操作产生的。

认知心理的主要观点有“将人脑看作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以及“强调人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人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有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这些观点,衍生出了一些适合认知心理学的主流研究方法——“反应时研究法”和“计算机模拟和类比”。

我认为核心的五个概念分别是:记忆,语言,问题,推理,决策。

记忆多模型系统分三种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是又因视觉和听觉的不同分为图像记忆和声象记忆。

如果我们注意这些记忆,我们对这些记忆的印象就会加深,感觉记忆会变为短时记忆。

这种注意不一定是刻意的,可以使你控制加工,也可以是由于多次见到而自动加工。

短时记忆需要某种程度上的激活长时储存的相关信息,短时记忆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变为长时记忆。

相关观点和理论:英国心理学家Alan Baddeley 的工作记忆理论:我们的即时记忆是包括很多组成部分的一个系统,在我们完成其他认知任务的时候,这个系统可以短暂地保持和操纵相关的信息,Craik和Lockhart对深度加工提高回忆成绩的原因的分析和他们的加工水平理论:记忆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水平的直接函数。

一个刺激如果较长时间的呈现在个体面前,就可能得到较高水平的加工。

相关实验有:乔治米勒的神奇数字“7”,Atkinson和Shiffrin的模型,。

记忆多模型系统的概念可以让我们记忆知识的时候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如何科学合理的使用记忆方法,而不是笨拙的“傻背”。

这种理论在外语教学的时候作用极大,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的以有趣的方式理解外语单词的含义,加深他们对外语学习的印象。

心理学名词解释 (4)

心理学名词解释 (4)

1、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2、情感过程:人在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心理体验,如喜、怒、哀、惧等。

3、意志过程:人在活动中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4、主观能动的反映: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6、屏息:在注意紧张时,会出现心跳加速、牙关紧闭、握紧拳头等,甚至出现呼吸暂时停歇的现象,即所谓屏息。

7、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8、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9、小学儿童注意有意性的发展:有意注意在认识地位、作用逐渐提高和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

10、注意的广度:在单位时间内所注意到对象的数量。

11、注意的稳定性:把注意集中保持在某一对象上时间的长短。

12、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或在进行某种活动的时候,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动作。

13、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任务,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14、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1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16、知觉的选择性:人所处的周围环境复杂多样,某一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与此同时把其他对象则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知觉的选择性。

17、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

但是,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知觉的这种特性叫知觉的整体性。

18、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的过程中,人总是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概念的形式把它标示出来,知觉的这种特性叫知觉的理解性。

小学生的感知觉、记忆、思维特点

小学生的感知觉、记忆、思维特点

小学生的感知觉、记忆、思维特点一、小学生注意的特点1.由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

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他们的有意注意基本上是被动的。

这与他们神经系统活动的内抑制能力尚未发展起来有关。

四五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基本上占主导地位。

2.对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的注意占优势,对抽象材料的注意在发展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言语水平很有限,具体形象思维占重要地位,因此,具体生动的、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随着学生学习活动的发展和知识水平的提高,随着以词为基础的第二信号系统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对具有一定抽象水平的材料的注意也逐步发展起来。

3.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小学生由于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内抑制能力尚未充分发展,一个兴奋中心的形成往往波及其他相应器官的活动,面部表情、手足乃至全身都会配合活动,所以注意表现出明显的情绪色彩。

小学生注意品质发展的特点1.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逐步发展在整个小学时期,学生注意的集中能力是逐步发展的。

低年级学生注意的集中性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注意集中性的深度不足。

他们能观察具体形象的事物,而不善于观察抽象、概括的材料;能集中注意于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不善于专注于事物的本质联系。

其二,注意集中的时间较短。

小学生注意的稳定性也在逐步发展的。

实验表明,在一般情况下,7~10岁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20分钟左右,10~12岁儿童可以集中注意25分钟左右,12岁以上儿童可以集中注意30分钟左右。

在组织好的教学中,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保持注意30~45分钟。

2.注意的广度随年级的升高不断发展小学生注意的广度随着年级的升高在不断发展。

我国学者对小学生注意广度韵发展进行了研究。

以50%为估计正确率作为估计点子数目的注意广度,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广度不足四个,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注意广度为5~6个。

3.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在逐步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明显地表现出不善于分配注意的现象,他们在同一时间的注意只能集中在一千对象上,还不能对注意进行有效的分配。

认知心理学的特点及研究方法

认知心理学的特点及研究方法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其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认知心理学家研究那些不能观察的内部机制和过程,如记忆的加工、存储、提取和记忆力的改变。

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主流,可以说认知心理学相当于信息加工心理学。

它将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全过程。

按照这一观点,认知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是一个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某些特定操作的单元,而反应则是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的产物。

信息加工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着。

而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这种序列加工观越来越受到平行加工理论和认知神经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的挑战。

认知心理学的特点认知心理学家关心的是作为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其核心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

但是人们不能直接观察内部心理过程,只能通过观察输入和输出的东西来加以推测。

所以,认知心理学家所用的方法就是从可观察到的现象来推测观察不到的心理过程。

有人把这种方法称为会聚性证明法,即把不同性质的数据会聚到一起,而得出结论。

而现在,认知心理学研究通常要实验、认知神经科学、认知神经心理学和计算机模拟等多方面的证据的共同支持,而这种多方位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青睐。

认知心理学家们通过研究脑本身,想来揭示认知活动本质过程,而非仅仅推测其过程。

最常用的就是研究脑损伤病人的认知与正常人的区别来证明认知加工过程的存在及具体模式。

认知心理学家往往把信息加工过程分解为一些阶段,即对从刺激输入到反应这样的全过程进行分解。

他们常用使用反应时法。

即通过测量一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来以此确定这个过程的性质和与其他过程的关系。

假定一个人看屏幕上投射的字母 E,如果投射时间很短,比如一毫秒,那么这个人就不会看到什么,这说明知觉不是瞬时的;投射时间长一点,比如五毫秒,那么这个人就会看到某种东西,但不知是什么,这说明知觉产生了,但辨别尚未产生;如果投射时间长度足以使人看出这个字母不是O 或Q,但看不出是 E还是 F或 K,那么这个人就产生了部分的辨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充知识 (一)、脑电波
а 波 为8-13次/秒 人处于觉醒状态,不思考问题 β 波 为14-30次/秒 代表皮层处于兴奋状态 θ 波 4-7次/秒人 在困倦时,或受到挫折时出现 △ 波 1-3.5次/秒 睡眠时出现
二、根据脑电活动将睡眠分阶段
非 (1) 只有少量的а波或无а波出现,脑电变化不大


不随意注 意
无意注意

不需要
新异刺激所引起
随意注意 有意注意

需要
学习效率较高
随意后注 意
有意后注意

无须
对学习对象熟悉且有兴 趣
三、注意的特征——知识点三十三 1、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 2、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起伏(注意的动摇):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 感受性也会发生周期性地增强和减弱的现象。
(1)想象以表象的内容为素材,来源于表象,却和表象有了 本质上的差别。
(2)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的过程, 它并没有创造出新的形象,(是一种形象记忆的过程,因此属 于记忆的范畴);
(3)想象则是对表现的加工和改造,它创造出了新的形象,
具有创造性,(属于思维的范畴)。
2、种类 无意想象
认知过程


情绪过程

心 理

意志过程

个性倾向


个性特征
自我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表象、想象、思维、
记忆)
一、意识——知识点二十七 1、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 这种觉知包括:对自身、身外(环境)及自身和
环境的关系 2、无意识: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指个
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二、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知识点二十八 1、睡眠——知识点二十九
(3)操作性
注:(1)知觉和表象的关系
(2)表象和思维的关系
(3)表象既有直观形象性、又具有概括性使它 起到从感知向思维过度的桥梁作用
3、种类 视觉表象、触觉表象、听觉表象等 二、想象——知识点二十 1、概念 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属于思维过程 2、表象和想象的区别
有意想象
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 幻想 空想
理想
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表模
型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想 象。
三、思维 1、概念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 2、特性 间接性(反应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 概括性 (对同一类事物共同属性的抽取) 3、思维和感觉的关系 知觉反应是事物外部特征,而思维反应的事物内部的本
B 干扰学说
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 先学材料对后学材料的干扰
倒摄抑制 后学材料对前学材料的干扰
(3)怎样防止干扰
(1)性质相似的材料不能放在一起学习
(2)两种学习材料的间隔时间5-10分钟
(3)加强中间部分的识记
(4)先后两种学习材料难易要合理安排
• 三、记忆三大系统
信息加工理论:
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并按信息的编码、 储存和提取的方式代不同,以及信息存储时间的不同分为:
注意——知识点三十一 一、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二、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指向性:即选择性 集中性:表现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
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而只是伴随着心理活动的 一种状态。(离开心理过程它就不存在了。) 三、注意的种类——知识点三十二
名 称

名 预定目的 意志努力
还有位置
颜色 形状 感觉是个别属性的反映 光滑度 味道 声音 知觉就是把感觉到的个别特征整合起来就形成 事物的整体印象(清晰、具体、鲜明) 表象 对事物整体印象(轮廓)的再现
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 形象的思维过程
思维对事物本质特征和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 所以认知过程对事物本身的反映
时间 编码方式 内容大小 遗忘
瞬时记忆 0.25-2s 物理特征 感觉器官的容量 注意
短时记忆 1分钟内 言语听觉编码 7+-2 组块
复述
长时记忆 1分钟以上 意义
很大
干扰
一、表象 ——知识点十九
1、概念
表象是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形象性
(2)概括性
记忆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头脑的反映
过去的经验是指过去对事物的感知、对问 题的思考、对某个事件引起的情绪体验, 以及进行过的动作操作。
二、种类
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 忆、动作记忆
(三)、记忆过程 1、识记过程 2、保持和遗忘 3、回忆和再认
记的过程
忆的过程
(2)遗忘学说
A 痕迹消退学说
5、语言和言语 (1)概念 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人们用以思维和交际的工具,社会现象 言语利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 心理过程 关系: (2)言语的活动形式 对话语言
口头言语 独白语言 外部言语 书面言语 内部言语 用来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语
(4)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运动性语言中枢 它控制说话时舌和颚的运动 表达性失语症 听觉性语言中枢 理解口头语言 接受性失语症 视觉性语言中枢 理解书面语言 失读症 书写中枢 和运动中枢 某些部分配合书写文字 失写症
质 4、思维的种类 (1)根据思维的形态分 动作思维 想象思维 抽象思维
(2)按照探索问题答案方向的不同 辐合思维 发散思维 (3)按照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成分 再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 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刺激物的空间排列 信息量不足或多余 迁移 原有知识对解决问题的影响 定势 心理活动一种准备状态 固着 看到物体的通常的功能而看不到其他功能 个性特点
快 规则且振幅降低
速 眼 动
(2) 脑电呈13-16次/秒的短节律反应,有纺锤波 的出现
90 (3) 缓慢△波出现
M (4) 缓慢△波出现,频率小,波幅更大 (深睡)
(5) 脑电以а波为主要波形 快速眼动期
梦的出现
2、梦
内容:受到外界的刺激物
产生梦
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天的延 续
特点:梦境的不连续性(最主要特点)、 不协调性、认知的不确定性等。
相反品质——注意的分散
3、注意的转移
注意:“转移”与“分散”是不同的
4、注意的分配 同一时间注意不同的对象
1、在记忆所学内容时,往往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 中间部分遗忘多,这是因为受下列哪个选项的影
响?( )
A 消退和干扰影响 B 倒摄和干扰抑制
C 前摄和消退抑制 D 前摄和倒摄抑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