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经济
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起伏和转变,从封建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经历了战争和革命的磨砺,逐步走向现代化。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包括工业化进程、改革开放政策、经济体制转型等方面。
一、工业化进程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列强的入侵与侵略中,中国也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工业革命的引入加速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启了中国大规模工业化的序幕。
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先进技术的引进,中国的工业化进程逐渐加快。
工业化的推动也改变了中国经济的结构,从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向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经济转型。
中国的制造业开始壮大,纺织、冶金和机械制造等行业得到了发展。
人们的生产力得到提升,工人阶级也开始崛起,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被认为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里程碑。
1978年,中国领导层决定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彻底改变了过去计划经济的模式,转向市场经济。
通过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和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增长。
特别是在沿海地区的经济特区中,民营企业和外国企业得到了优惠政策和税收减免的支持,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经济腾飞。
此外,中国逐步放开了对外贸易,扩大了对外开放的程度。
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进入中国,为中国企业的技术升级和创新提供了契机。
三、经济体制转型中国在经济体制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转型。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探索市场经济的体制改革,渐渐引入市场竞争的机制。
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包括国有企业的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以及金融体制的改革等方面。
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逐步引入股权分置和上市等机制,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土地制度的改革解放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激发了农村经济的活力。
金融体制的改革则为资本市场和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制和环境。
这些经济体制的改革都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可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
总结: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封建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从工业化进程到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以及经济体制的转型等多个方面的变革。
中国近现代史·经济
中国近现代史·经济经济成分的特点和发展变化一、封建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前: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破产,但仍占主导地位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鸦片战争后外商在通商口岸创办船坞和工厂,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华侵略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20世纪50年代初,人民政府接收了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三、洋务经济: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其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打出“自强”、“求富”的旗号,先后举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近代民用工业,这是中国开始从手工业生产向大机器生产过渡的标志。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1、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明朝中后期,在江南苏州等地,纺织业部门,出现了代替手工业作坊手工工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6、70年代条件:①历史条件:鸦片战争前中国已有资本主义萌芽。
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资政新篇》;②外部刺激: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在通商口岸开始兴办一些企业③洋务派诱导:洋务运动,对商办企业起到了刺激和诱导的作用。
情况: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方举赞创办的发昌机器厂(1869年),还有陈启沅、朱其昂等人陆续开始经营自己的工厂,从此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了。
影响:产生民族资产阶级(19世纪6、70年代)和无产阶级(19世纪4、50年代)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条件:①外部条件: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自然经济②内部条件:清政府也放宽了民间办厂的限制,扩大税源。
影响:棉纺织业发展尤为突出中国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时间:1919年“五四运动”)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是:“一战”期间)条件:①外部条件:一战开始,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
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从古至今,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有着深远的影响,持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的影响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到了19 世纪中叶,长期以来闭关自守的国门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叩开。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完全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自然进程,促成了其封建经济的解体,带来了新的生产力和制度安排,从而刺激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一) 近代前期( 1840—1919 年)1) 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商品冲击下,中国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 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大量向中国倾销商品;19 世纪60 年代到90年代,外国商品进口增长3 倍,中国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西方列强以资本输出作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3) 19 世纪60 年代起,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基本上是封建性的军事工业和以利润、市场为基础的带有封建性的民用工业。
4)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和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诱导,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却步发展;1912—1919 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了短暂的迅速发展,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该时期并存的几种主要经济形式主要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1)经济。
2) 相互关系:自然经挤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一开始起到抵制作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自然经济产生解体作用,后又由于中外反动统治的需要,这两种经济也出现相互依赖的关系;在自然经济解体的基础上及外国资立主义经济的刺激下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这一经济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起到抵制作用,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二)近代后期(1919——1949年)1) 国民政府建立后,帝国主义列强向中国扩大资本输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金融财政;抗战时期,日本对沦陷区进行了野蛮的经济掠夺;抗战胜利后,美国商品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
中国近代史(经济)
中国近代史之经济一.晚晴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的解体:自然经济在中国古代社会占主导地位鸦片战争前夕已有某种程度的分解,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但并没有多大变化1840年鸦片战争后开始出现变化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19世纪60年代起解体速度进一步加快● 自然经济解体原因:(1)外国资本的入侵(最直接、最主要)(2)小农经济自身的落后性和脆弱性,抵挡不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对自然经济起了很大的瓦解作用,削弱了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农村的家庭手工业,也沉重打击了城市手工业(2)使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同时一部分农产品的生产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3)外国的商业势力进一步侵入中国,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4)中国的商业和金融业也发生了变化,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尤其是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生产相结合)标志: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原因:(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2)洋货多为机器制成品,物美价廉,竞争力强,不少中国土货 滞销原因:(1)农民:生产自身需要的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2)地主、贵族:剥削地租,自己消费 (3)商人:资金主要用于购买田产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具有显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1)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2)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3)在一些主要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4)传统的经济形式仍占绝对优势●洋务运动1.概念: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2.背景:(1)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太平天国运动使得一些开明的官员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以及西方坚船利炮的威力(2)近代中国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对于西方文化的宣传和“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3.代表人物: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主阶级洋务派)4.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5.内容:(1)19世纪6年代—70年代,打着“自强”的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曾国藩、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2)19世纪70—90年代,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又打出“求富”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6.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关系:洋务运动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7.洋务企业的性质:(1)军事工业:封建官办工业(2)民用工业: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8.结局: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9.评价:(1)局限: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洋务派想以此来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2)积极: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八.易混淆的知识点总结●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并不是完全解体。
中国近代史上经济成分主要包括封建自然经济
中国近代史上经济成分主要包括封建自然经济、洋务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经济等。
1.封建自然经济特点:(1)表现为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2)具有分散性、封闭性和保守性、是和商品经济相对立的经济形态;(3)是晚清及北洋军阀统治的经济基础。
演变过程:(1)开始解体: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东南沿海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2)进一步解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获得更多的特权,商品输出规模扩大,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自然经济解体已由沿海扩展到内地,中国日益沦为西方原料产地及商品销售市场;(3)加剧解体: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列强资本输出的加剧,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加剧了自然经济的解体;(4)走向衰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运动,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1953—1956年进行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封建自然经济消亡。
2.洋务经济特点:清政府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和官僚管理运营,使其具有封建性;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附,使其具有买办性;采用机器生产,民用企业面向市场,又使其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是中国近代化起步的标志,一开设就以垄断面目出现,又呈现出有别于资要主义发展规律的特殊性。
是中国早期的官僚资本主义。
兴衰过程:(1)19世纪60年代,为镇压人民革命运动,抵御外侮,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清政府内部的一些地方实力派开创军事工业。
以曾国藩1861年创办安庆军械所为标志,洋务企业兴起,其管理以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式为主。
(2)19世纪70年代,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和运输在困难,洋务运动又采取多种形式创办大批民用工业,明显具有资本主义色彩。
(3)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和抵制列强在资本输出,放宽民间设厂限制,实际上把洋务企业放到与民族企业同等的地位,洋务企业垄断地位丧失,这宣告了洋务运动在破产。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2023-10-26CATALOGUE目录•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概述•近现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近现代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历程•近现代中国服务业经济的发展历程•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挑战•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01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概述1 2 3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和特权,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影响了中国经济的自主发展。
列强入侵与经济侵略19世纪60年代,清朝政府开展洋务运动,推动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民间也开始兴办民族企业。
洋务运动与民族工业的兴起列强对华贸易导致传统农村经济开始解体,沿海地区开始出现机器工业和近代农业。
农村经济的变动03交通和通讯业的发展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网络逐渐完善,电信业也开始发展。
01民族工业的繁荣民国时期,政府实行了一系列鼓励工业发展的政策,民族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02金融业的崛起上海等大城市开始出现现代化的金融业,银行、证券交易所等金融机构开始兴起。
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开始快速发展。
经济结构调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产业结构开始调整,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对全国经济进行统一管理。
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02近现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传统农业的延续晚清时期,中国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导,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低下。
土地制度的变革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制度的瓦解,土地制度开始发生变革,一些开明地主开始尝试引进西方农业技术和设备。
外国农产品的冲击随着国门打开,大量外国农产品开始涌入中国市场,对传统农业造成冲击。
晚清时期的农业经济民国时期的农业经济土地制度的进一步变革民国时期,由于战争和政治动荡,土地制度进一步变革,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改变。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随着战争结束和政治相对稳定,农业生产开始恢复和发展,一些地区开始引进西方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完整word版)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一)近代中国经济一、知识归类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最大特点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表现为多种经济形式并存.1、封建自然经济自然经济,也称小农经济,表现为农耕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己自足,主要满足自我消费和基本的生存条件。
带有保守性和滞缓性,少有活力,排斥社会分工,抵制商品经济.自然经济的对立物是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
封建自然经济是在外国经济侵略和本国资本主义等新的经济成分的冲击下逐步瓦解的。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在沿海地区逐步接替。
其发展趋势是逐渐走向衰落接替,但整体而言这是个长期过程,一直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完全建立起来,才有了彻底改变。
封建自然经济是近代中国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反过来封建上层建筑对它又有巩固和保护作用。
封建自然经济的特性决定了它对国内外资本主义经济有顽强的抵制作用,但反过来又被它们逐渐瓦解.随着中外反动势力在政治上的勾结,也出现了封建自然经济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相互依赖的一面。
而在此基础上,近代中国的两大主要矛盾,使农民具有强烈的革命性,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又决定了它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阶级。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是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自由、开放、充满活力。
为了抢占市场和掠夺廉价原料,其扩张过程与军事侵略和殖民统治息息相关。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机器大生产,使其产品物美价廉,市场竞争能力强。
①鸦片战争前后主要是鸦片贸易.②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主要以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为主,也有部分早期资本输出,但数量不大,为商品输出服务,同时又为后来的大规模资本输出奠定了基础。
③甲午战争后到一战前,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列强的经济侵略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④一战期间,由于列强忙于战争对经济侵略放松,使日本乘机扩大投资和侵略,一度形成独霸局面。
⑤战后,列强卷土重来,门户开放政策下的共同支配局面再度形成。
⑥国民政府前期,列强一方面继续扩大经济侵略,另一方面在20世纪30年代向中国转嫁经济危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金融和财政.⑦抗战时期,沦陷区的日本殖民地经济形成,在“以战养战”目的下对沦陷区实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在国统区,美国经济扩张增强。
近代中国主要五种经济形态分析
近代中国主要五种经济形态分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近代中国发生了东西文明的激烈冲突与碰撞,也出现了不同的经济形态。
各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因此,笔者对近代中国主要经济形态作了如下分析。
【五种经济形态概述】一、自然经济(1)简介: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2)发展历程:春秋战国时产生,鸦片战争后开始瓦解。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中国家庭手工业逐步破产,农产品商品化加强,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3)特点:个体性、分散性、自给性、封闭性。
(4)影响:自然经济是近代中国社会落后的经济形式,是中国封建王朝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
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1)简介: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存在的市场、原料、资本投资等问题对中国发动经济侵略和掠夺,并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移植到中国来,从而使中国出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2)特点:破坏性、建设性。
(3)实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但又极富侵略性。
(4)影响:一方面对中国实行经济侵略和掠夺,压制和排挤民族经济,使近代中国经济呈现半殖民地化的特征;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三、洋务经济(1)简介: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面对晚清王朝的内忧外患的困境,提出“自强”“求富”旗号,先后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这是中国从传统的手工业生产向大机器生产过渡的标志,也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主要目的是用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力来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
(2)特点:封建性、垄断性、市场性。
(3)影响: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并诱导和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打破了重农抑商、重本轻末的传统理论,同时为西学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从清朝时期开始,中国一直是一个传统农业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力水平低下。
然而,在近代中国历经鸦片战争、列强侵略等一系列挑战后,中国经济逐渐迈向现代化。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制度变革以及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
一、关键时期的经济发展1.鸦片战争及其影响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起点。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导致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导地位。
这场战争使中国经济陷入停滞,逐渐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2.洋务运动的兴起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篇章。
在清朝末年,洋务运动崛起,标志着中国开始借鉴西方知识和技术,推行工业化。
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中国开始兴办实业和铁路建设,为中国后来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3.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经济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政治变革,在经济上也有着重要意义。
辛亥革命后,中国经济由封建农业经济转向新民主主义经济,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民主主义经济以国家调控为特点,推动了中国工业的发展。
二、经济制度变革的影响1.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逐步采取一系列经济制度变革,如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等,开放了市场,吸引了外资并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特别是1978年的农村改革,使得农民开始拥有土地自主使用权,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2.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建立了一种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这一经济体制结合了市场经济的优势和社会主义的特点,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特别是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核心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提供了动力。
三、影响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因素1.外部环境变化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进程受到了外部环境的影响。
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限制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二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际合作的增加则给中国提供了更多机遇。
近代中国经济形态
近代中国的经济形态
1、小农经济
(1)特征: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产生与发展:春秋战国形成,鸦片战争后开始缓慢解体(3)地位:在中国封建社会及两半社会占据统治地位
(4)结局:建国后对农业进行改造(1956年)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1)特征:列强在中国开办的近代企业
(2)产生与发展: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兴起,甲午战后增多(3)地位:在近代中国长期占优势,垄断重工业部门
(4)结局:建国后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1949年)
3、洋务经济
(1)特征: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设立的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2)产生与发展:19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
(3)地位:属于早期的官僚资本
(4)结局:甲午战争后破产(1895年)
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1)特征:近代中国人投资的民办近代企业
(2)产生与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
(3)地位:是近代新经济因素,在三重压迫下艰难发展
(4)结局:建国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1956年)
5、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1)特征: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利用
国家权力实现对经济垄断的近代企业
(2)产生与发展:1927年出现,抗战及解放战争时期急剧膨胀(3)地位: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
(4)结局:建国后没收官僚资本(1949年)。
中国近现代各种经济形式的发展变化
中国近现代各种经济形式的发展变化【阶段特征】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经济1.19世纪40—80年代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同时,19世纪40年代,外国在华设立企业(这是中国大地上最早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开展起来。
这些新现象又从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因此,19世纪60、70年代,中国产生了进步的生产方式——民族资本主义。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通过资本输出,列强基本上控制了中国财政、铁路干线,霸占了许多矿山、土地资源,加强了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同时也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清政府政策放宽,百日维新、清末新政以及20世纪初中国人民收回权利的斗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再加上辛亥革命的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随之无产阶级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条件。
“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经济便走下坡路。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要存在3种经济形态:原有的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自然经济经历了逐步瓦解的过程,但仍占中国社会的主体。
餐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由前期的商品输出为让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并逐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也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这样的3个阶段。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经济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帝国主义列强如美国向中国扩大资本输出,倾销商品,尤其是美国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
(2)国民政府通过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等措施,建立了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统治。
(3)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受到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压迫、摧残,日益萎缩。
(4)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采取了消灭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保护中小工商业者的政策。
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总结
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总结中国近代经济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中国经济,遭受到了许多磨难,但同时也发生了很多值得一提的变革,例如在资本主义用工及工业化方面的进步。
本文将概括中国近代经济史中最主要的资料与事件,并探讨它们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起源近代中国经济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在这个时期,中国与西方列强发生了接触,并且在军事和经济上逐渐落后。
鸦片战争(1840-1842),是中国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它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并被迫向西方输出商品,尤其是丝绸、茶叶和烟草等农产品。
规模变化19世纪末,中国经济规模较小。
虽然中国在全球生产总值排名上名列第一,但其与美国相比,则受到很大的差距。
然而,在20世纪初,中国的地位开始显著提高。
由于其他国家的工业化,以及内战和外部压力的恶化影响,中国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经历了一次巨大变化。
日本占领20世纪30年代,“大宁社地租削减运动”,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崩溃的标志,而这也为1937年的日中战争埋下了伏笔。
日本在当年占领了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基地,并抢夺了海外贸易,这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尽管中国经济在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后真正开始恢复,但整个时期的新变革和变化为中国经济奠定了基础。
结论综合以上所述,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的丰富,包括有鸦片战争、大宁社、日中战争等等重要事件,对于研究和了解中国经济的历史和现状都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中国在这段历史时期所经历的各种挑战与变法,也为中国近年来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
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从古至今,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有着深远的影响,持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的影响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到了19世纪中叶,长期以来闭关自守的国门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叩开。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完全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自然进程,促成了其封建经济的解体,带来了新的生产力和制度安排,从而刺激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 近代前期(1840—1919年)1)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商品冲击下,中国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大量向中国倾销商品;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外国商品进口增长3倍,中国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以资本输出作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3)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基本上是封建性的军事工业和以利润、市场为基础的带有封建性的民用工业。
4)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和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诱导,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却步发展;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了短暂的迅速发展,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该时期并存的几种主要经济形式1) 主要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2) 相互关系:自然经挤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一开始起到抵制作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自然经济产生解体作用,后又由于中外反动统治的需要,这两种经济也出现相互依赖的关系;在自然经济解体的基础上及外国资立主义经济的刺激下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这一经济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起到抵制作用,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二)近代后期(1919——1949年)1)国民政府建立后,帝国主义列强向中国扩大资本输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金融财政;抗战时期,日本对沦陷区进行了野蛮的经济掠夺;抗战胜利后,美国商品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一、自然经济1、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2、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松太布市,削减大半”。
)农产品商品化(丝茶大量出口:和古代丝茶出口的区别在于市场体系不同。
),“织”“耕”分离,中国逐步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
二、外国资本1、19世纪四五十年代,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船坞和工厂,开始进行早期资本输出。
2、甲午战后,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阶段。
三、民族工业(一)洋务企业1、背景:(1)内忧外患(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刺激)。
(2)统治阶级的分化:顽固派和洋务派。
(3)思想渊源:林则徐、魏源等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2、时间:19世纪60一90年代。
3、洋务企业:(1)“自强”阶段,创办军事工业。
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和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等。
属于封建官办企业。
(2)“求富”阶段,创办民用工业。
(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为军事工业服务)。
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和开平煤矿等。
带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成分。
4、影响。
(1)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
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2)洋务运动使中国的军事力量有所增强;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的步伐,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1、背景:(1)鸦片战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受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2、产生:19世纪70年代前后,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经济变革与发展,不断追求现代化、工业化的道路。
本文将从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政策改革以及经济成就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历史背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主要包括晚清王朝的内外困局、北京政府被迫进行的改革开放和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经济政策调整。
晚清时期,中国面临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经济落后,社会动荡。
之后,为了摆脱危机,北京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开创了中国的近代化。
二、政策改革中国的近代经济发展离不开一系列的政策改革。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980年代以来所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它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私营经济的发展,鼓励外商投资,同时还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此外,中国还推出了一系列的行业政策和经济法规,鼓励创业创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三、经济成就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在过去几十年中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中国的GDP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其次,中国的对外贸易额也大幅增加,是全球最大的进出口国。
此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还有,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了全球创新的重要力量。
四、面临的挑战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差距与地区差异仍然存在。
其次,环境污染与资源短缺等问题仍然严重,需要进一步加大环保力度。
此外,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对社会保障体系与劳动力市场提出了新的挑战。
总结起来,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得益于政策改革与开放政策的推进。
然而,中国经济仍然面临许多挑战,需要在未来继续努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1936年以后,近现代历史文献中使 用的官僚资本一词,主要是指国民 党统治集团中的蒋介石、宋子文、 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凭借国 家政权的垄断力量,通过发行公债、 苛捐杂税、商业投机、通货膨胀等 手段巧取豪夺而建立起来的资本主 义工商企业。
新民主主义经济? 1、概念: 新民主主义经济是指1927-1956年间由国营经 济、合作社经济和私人经济共同组成的多种经 济成份共存的经济形态。
〔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5〕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官僚资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统治者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建立和开展 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是政治不民主、 经济不兴旺的产物。19世纪后期清政府 洋务派开办的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 是中国官僚资本的雏形。以后北洋政府 由外债支持建立的一些官办企业也构成 官僚资本的一局部。
5、时间:从1927年在革命根据地产生起到1956年我国 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改造止。
6、意义:1949年10月,新中国的成立和1956年三大改 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经济在全国取得胜利。这 一胜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①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建立和开展,促使半殖民地半封建 经济的崩溃,改变了旧中国社会经济面貌。
A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评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抗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左宗棠建立福州船政局的经 济、军事目的。 材料一 同治五年(1866年)左宗棠上奏朝廷要求
在福州创办船政局,他说:“窃惟东南大利在水 而不在陆……无事之时,①以之筹转漕那么千里 犹在门户……那么七省之储可通一水。〞“……自 洋船准载北货行销各口,北地货价腾贵,江浙大 商以海船为业者,往北置货价本愈增,比及回南 费重行迟,不能减价以敌洋商……是以非设局制 造轮船不为功〞。②“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 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大轮船 不可〞。清政府批准左宗棠的请求。
中国近代史的经济发展如何?
中国近代史的经济发展如何?中国近代史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晚清时期到现代,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以下将简要介绍中国近代史的经济发展情况。
晚清时期(1840年-1911年)晚清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此期间,中国面临着列强入侵和内部动荡的局势,经济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许多中国领土,破坏了中国的经济自主权,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然而,在晚清时期,中国也逐渐开始进行一些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尝试。
例如,清政府推行了自强运动,加强了对外贸易,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工业制造业。
此外,晚清时期也涌现出一批资本家和商人,他们积极推动了中国的商业发展和经济繁荣。
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辛亥革命后,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时期。
在此期间,中国陆续经历了北洋政府、国共两事件。
尽管社会政治环境不稳定,但在经济方面,中国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民国时期,中国开始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措施。
例如,国共合作时期实行了“巩固、扩大、提高”的经济方针,在江浙地区兴办了大规模的合作社,推动了农业现代化。
此外,民国政府也加大了对工业的发展支持,并推行了一系列产业政策,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新中国成立及改革开放(1949年至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经济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然而,到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经济才迎来了真正的起飞。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引入了市场经济的元素,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战略,包括开放政策、特殊经济区建设、对外贸易和外资引进等。
这些举措为中国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投资,提升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近代中国的经济制度
近代中国的经济制度近代中国的经济制度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从封建社会的封建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这一过程中涉及了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围绕近代中国的经济制度展开论述,包括两个主要方面:近代中国的传统经济制度及其问题,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一、近代中国的传统经济制度及其问题近代中国的传统经济制度以农业为基础,封建统治者通过土地私有制和赋税制度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力量。
这种经济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农民普遍处于低层次的社会地位,被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
同时,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无法从农业中获得足够的收入和保障,劳动力的浪费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十分严重。
此外,近代中国的传统经济制度还存在着对商业和工业的限制和歧视。
商人被视为低下阶层,受到社会地位和权力的限制。
工业发展受到传统道德观念和技术条件的限制,无法迅速推动经济的发展。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中国经济的相对困顿和落后。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20世纪后期成为中国的主导经济制度。
这一制度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资源配置和分配,鼓励自由竞争和创新,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起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政策,包括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推动农村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现代化进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中国建立了一系列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制造业、金融业、信息技术产业等。
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经济增长,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重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推动了绿色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生态环境质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法治和市场规则的建设。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法治建设,完善了市场环境和法律法规体系,为市场主体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同时,中国还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技术创新和创业,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建性;机器大生产,近代化开端民用企业具有 资B的性质。 4、民族资B经济(19C70S—1956) 5、官僚资B经济(1949结束)
国家力量的支持,垄断性、封建性、反动性
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一)原因:工业革命后,外国资B的侵入
(二)变化表现及影响: 1、传统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不平衡),为民族资B产 生提供条件 1)“耕”“织”分离 市场; 2)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 劳动力 2、逐渐沦为世界资B体系附庸(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3、社会结构变化:买办阶层兴起、无C、资C
专题十二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标: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 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 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 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 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 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黄金时期(进一步发展、短暂春天1912~1918) 1、原因: 1)民国建立, 资C 地位高;政策有利 2)鼓励用国货 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4)列强忙于战争,放松经济侵略 5)实业救国思潮 2、代表: 张謇、荣氏兄弟、范旭东 3、特点:①时间短;②地点:东南沿海; ③轻工业迅速;化工(重)有一定发展。
A
1.(广东三校联考)下列选项均是洋务运动所为,其中 最成功、最有远见的举措是 ( )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创办新式学堂 C.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D.筹划海防,创办近代海军 2.(浙江高考押题卷)今天的福建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 司只是行业中普通的一家企业,但在140多年前,马尾 造船厂的建立,却是一件备受关注的大事。左宗棠在奏 折中说,修建造船厂的目的是“欲防海之害”。该厂当 时属于( ) A.洋务军事企业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洋务民用企业 D.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宋和清朝前期外贸机构的名称,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宋外贸的具体作用和清前期外贸政 策的直接后果。(10分) (1)市舶司;十三行。 南宋外贸税收丰厚,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之一, 可减轻百姓负担。清朝前期对外贸易因受到严格限 制而渐趋萎缩;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安徽文综)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 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 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 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 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2)针对材料二所反应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及 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10分)
(二)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
1、背景: 1)经:帝~侵略加剧,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2)政:清放宽民间设厂限制(1903年设立商部奖励工商); 3)实业救国(思)和人民收回利权斗争 2、代表: 张謇、荣宗敬、荣德生与实业救国热潮 3、影响: 资C改良(戊戌变法)和革命(辛亥)运动的兴起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二、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洋务运动
(三)评价: 1、积极作用: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推动我国早期近代化。 ① ② ③ ④ 引进技术、培养人才; 分洋利(抵制外国资B的经济侵略) 刺激民族资B产生。 军事近代化开端
2、局限:“布新不除旧”,未实现其目的,终失败
(湖南联考)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洋务运动的实质是 A.以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B.富国强兵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D.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B
A
“要深入了解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历 史,就必须深入了解李鸿章。” ——戴逸 “李乃朝廷第一流之要紧人物,„„ 欲知中国近史者,不得不曰李鸿章。”
李鸿章(1823 —1901 )
——梁启超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 章之遇。 ——梁启超 两人是从哪些角度对李鸿章进行的评价? 近代化;政治;个人才能;社会环境
D
(安徽文综)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 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指海外商人) 肯来,动得百十万缗(货币单位),皆宽民力也。” 国朝(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 柁(艘),„„舶长曰大班,次曰二班,得居停十三行, 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也。
3.(09年山东卷) 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 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 这说明当时该地 ( B ) ①农业经济衰退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2008江苏单科,8)至20世纪初,“外货风行, 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 ( ) A.洋布外观漂亮 B.洋布广告充斥 C.洋布引领时尚 D.洋布价格低廉
洋务运动重在引进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没有也不想触动和改 变落后的政治经济制度,无法推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二、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洋务运动
(一)背景:内忧外患 洋务派: 1、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 1)维护封建统治(目的) 2、第二次鸦片战争 2)采用西方先进技术(途径) 3、向西方学习新思潮
(二)概况: 1、时 间:19世纪60~90年代 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3、口 号:“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 4、代表人物:曾、李、左宗棠、张之洞
考纲: 经济结构的变化与 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
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
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 的曲折发展
封建自然经济; A 下图五条曲线反映了我国1840 C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年—1956年五种经济形式的发展 D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 E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B 洋务经济; 题:
工业革命欧美资~的发展
市场原料产地
中国闭关锁国政策
鸦片战争后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了一系列经济特权 大量洋货的涌入 社会经济变化:中国 小农经济的解体;沦 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 场和原料产地 社会结构变化:新的社 会阶层——买办出现
1.(2008广东单科,9)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 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 A. 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 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拓所及,建筑盛则农 田少,耕夫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 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 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 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C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六)进一步萎缩(1946~1949) 1、原因: 1)美国资本和商品大量涌入(《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2)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急剧膨胀 2、表现: 民族资B工商业纷纷破产; (2009广东)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 表性。1875—1895、1912—1913、1914—1918四个 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 关系。其中1896—1911年应是 A.4.6个 B .3 个 C.2.6个 D.0.55个
下图五条曲线反映了我国1840年—1956年五种经济 形式的发展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一、判断五条曲线各代表哪种经济成分?并简要说出 判断依据 二、哪种经济成分代表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方向? 三、哪些原因导致了D线发展轨迹的曲折性?
民 族 资 本 主 义 的 发 展 历 程
清 政 府 民 国 时 期
二、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洋务运动
(二)概况 5、主要内容 1)创军事工业(60—70年代;自强) 代表企业: 特点:官办;大机器生产;雇佣。弊端丛生 2)创民用工业(70—90年代;求富) 代表企业: 3)近代海军 、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近代化过程来看:中国从重工业起步;西方(英等):从纺 织行业轻工业开始。 从原因来看: 1)国际环境险恶和国内落后(内外交困)局面的迫切需要; 2)英国是先进制度确立,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扩大后技术革 新的产物。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夹缝产生 19世纪末 1912-1918 初步发展 黄金时期 发展较快 沉重打击 陷入绝境
国民政府前期 (1927-1936)
抗战时期 解52
1953-1956
恢复发展
改造完成
中国资本主义 地区分布有什 么特点?
贻来牟机器磨坊
朱其昂
19世纪七十 年代前后中 国的官僚、 发昌机器厂 地主、商人 开始在上海、 方举赞 广东、天津 等沿海地区 时间和地点 投资近代工 业 南海县继昌隆缫丝厂
陈启沅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产生(19C60、70S)
1、原因: 1)外资B经济侵略,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外商企业和洋务的刺激
2、地点:上海、广东、天津
最先遭到侵略,自然经济最先解体;交通便利 3、影响: 1)抵制外资侵略; 2)出现新经济力量、阶级力量; 3)推动中国近代化;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三)黄金时期(进一步发展、短暂春天1912~1918)
4、影响: 1)民族资C壮大 新文化运动; 2)无C壮大 为旧民~革命向新~革命转变奠基础 补充说明: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是此时两大思潮; 其它:君主立宪、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原因:1)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政策和措施(改革 税制、统一财政、关税自主运动等) 2)资本家经营:扩大规模、改善经营管理 原因: 1、日本经济掠夺 1)目的:“以战养战”,经济掠夺 2)表现:“适地适产主义”政策;掠夺劳动力 对占领区的贸易管制、物资管制; 2、国统区经济统制政策 3、战争的动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