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场强度说课稿
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三册9.3 电场 电场强度 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
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9.3 电场电场强度》一、教材分析①本节课内容包括电场的概念、电场线的表示方法和电场强度的计算。
作为电磁学的基本概念,电场是学生学习电磁学的基础和前提。
②本节课的内容是对库仑定律的延伸和拓展,通过电场的概念,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③教材将电场的概念与电场强度紧密结合,便于学生理解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作用强度的物理量,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理解电场的矢量性质。
④通过电场线的表示方法,使学生直观感受电场的分布和方向,为后续学习电势和电场能提供基础。
二、学情分析①学生已经学习了库仑定律,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但对电场和电场强度的概念尚不熟悉,需要老师引导和讲解。
②学生在进行电场强度计算时可能会出现公式混淆、符号错误等问题,需要加强训练和纠错。
③学生对电场线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感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困惑,需要老师的示范和引导。
④部分学生对电场强度的矢量性质理解不足,需要通过具体例子和实验加以巩固。
三、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①让学生了解电场和电场强度的概念,理解电场是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载体。
②引导学生掌握电场线的表示方法,理解电场线的方向和密度与电场强度之间的关系。
③帮助学生理解电场强度的矢量性质,学会计算电场强度。
2.科学思维①培养学生通过电场线直观感知电场的分布和方向的能力。
②指导学生运用电场强度的矢量性质分析电场分布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③提高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电场分布和电场强度的科学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①通过摆放带电小球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场作用力,并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电场线的分布规律。
②设计计算电场强度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③通过电场模拟软件,让学生模拟不同电荷分布下的电场线图,加深对电场和电场强度概念的理解。
4.科学态度与责任①培养学生遵循科学原则,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②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关注安全,培养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电场强度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电场强度 教学设计(一)整体设计教学分析电场强度是表示电场强弱的物理量,于是在引入电场强度的概念时,应该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电场的强弱,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用比值来表示电场强度,知道这个比值是反映电场性质的物理量,用比值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结合前面学过的类似的定义方法,领略电场强度的定义,明确E =F q 和E =k Qr 2这两个公式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关系。
了解电场线是如何形象地描述电场强度的。
教学目标 1.知道电场的概念。
2.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定义,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以及场强方向的规定。
3.掌握点电荷的场强及电场的叠加。
4.通过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类比等重要研究方法的介绍,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综合分析的科学研究能力。
5.知道电场线的定义和特点,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6.使学生初步认识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培养学生对物质的认识观。
发展对物理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的神奇,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匀强电场的内容与特征。
电场强度的叠加、点电荷的电场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1.运用问题引导式理论探索得出“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通过类比用比值定义法给出电场强度的定义。
2.运用理想模型法、比值法、类比法、图示法、归纳推理法、讲授法等物理学研究方法认识和描述电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事件1]教学任务: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生活动:两个电荷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上一节我们定量地研究了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规律——库仑定律。
提出问题:在力学中,我们所学过的弹力、磨擦力均是接触力,惟独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才有可能产生弹力、磨擦力。
两个电荷之间并不接触,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如何实现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的知识。
情景导入:探索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演示实验】放在绝缘架上的通草球与感应起机电的一个电极接触,感应起电后,由于带同种电荷而使通草球张开某一角度。
电场强度说课稿_1
电场强度说课稿电场强度说课稿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场强度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电场强度说课稿1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场强度”,下面我对这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具体内容如下:一、教材分析《电场强度》是选自普通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第一章第3节的内容。
电场强度描述了电场的力的性质,是电学中最基本的概念。
学好电场强度和电场力,才可拓展延伸至电场力做功、电势差、电势能、电流的形成、带电粒子的运动等一系列的新概念。
因此电场强度概念不仅是本章的重点、难点,也是整个电磁学的重点之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
2、了解试探电荷的作用,理解对试探电荷的电荷量和试探电荷的尺寸的要求。
3、理解电场强度的物理意义,掌握电场强度定义式和方向的规定及其公式的应用。
4、知道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分布和电场的叠加,会用点电荷的场强公式和电场叠加进行有关计算。
5、知道电场线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及类比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2、在理论和实验论证、猜想环节中培养学生科学论证能力和推理能力。
3、通过电场强度定义式的得出,让学生体会到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和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了解法拉第在电磁学中的贡献,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通过学习电荷的电场分布,是学生认识到对称和科学的美感三:重点、难点重点:以深刻理解电场强度的物理意义为重点内容。
难点:1、电场强度的定义方法及其矢量性;2、几种典型电场线的分布特点。
四、说方法教法:根据本节课内容较抽象、理性思维较强的特点,教学中采用实验、类比、设问、合作探究并辅助以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电场强度教案大班
电场强度教案大班
教案标题:探索电场强度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电场强度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1. 课件或教学板书
2. 电场模型和实验器材
3. 相关教学资料和案例
教学步骤:
引入:通过展示电场模型或实验器材,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电场,电场对物体的影响是什么,引出电场强度的概念。
讲解:通过课件或板书,讲解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电场强度与电荷量、距离的关系。
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测量不同位置的电场强度,探究电场强度与距离的关系,加深学生对电场强度的理解。
练习:布置一些与电场强度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应用:通过案例分析或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应用电场强度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电场强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电场强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教学延伸: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一些延伸活动或拓展题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度。
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强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知道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2、掌握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 =\frac{F}{q}$,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电场强度的矢量性,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规定。
4、认识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E = k\frac{Q}{r^2}$,并能应用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电场强度的概念和定义式。
(2)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及其应用。
2、难点(1)电场强度的矢量性。
(2)对电场强度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电场的概念,提出问题:如何描述电场的强弱和方向?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电场强度。
2、新课讲授(1)电场强度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让电荷在电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不同位置电荷受力不同,说明电场具有强弱之分。
从而引出电场强度的概念:电场强度是用来描述电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2)电场强度的定义式给出电场强度的定义: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的静电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用$E$表示。
定义式为$E =\frac{F}{q}$。
强调电场强度的单位是牛每库(N/C)。
(3)电场强度的矢量性结合力的矢量性,说明电场强度也是矢量。
规定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与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静电力的方向相同。
(4)点电荷的电场强度推导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真空中点电荷$Q$在距离它$r$处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 = k\frac{Q}{r^2}$,其中$k$为静电力常量。
强调该公式只适用于真空中的点电荷。
3、课堂练习通过几道典型的例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已知电荷在电场中的受力情况,求电场强度;已知点电荷的电荷量和位置,求某点的电场强度等。
4、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电场强度的概念、定义式、矢量性和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
5、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如完成课本上的习题、思考电场强度与电场线的关系等。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说课稿课件 新人教选修31(通用)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说课稿课件新人教选修31(通用)亲爱的各位老师,我是XXX,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课稿是《电场强度》,本课稿是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所使用的课稿,课稿共包含3个主要部分:课时内容总结、教学内容解析、知识点与拓展。
一、课时内容总结(一)本课时重点知识点1. 了解定义与特点2. 掌握电势差的计算3. 运用电场强度的运算方法二、教学内容解析1. 电场强度是什么?电场强度是物理学中描述两个相距较近电荷之间的力的物理量。
可以用矢量E来表示它的大小和方向,E的大小等于两个相距较近的电荷之间的力与磁力的比值,用单位定义为牛顿/千伦(N/C);其方向恒指两个电荷之间,且矢量幅值不受距离变化而改变。
2. 对电场强度的计算?若计算一点处的电场强度,可表示为: E =对电荷的作用的力/电荷的数量,即:E = F/Q若计算一定空间上两个不同点处的电场强度之差表示为:ΔE =ΔF/ΔQ。
其中ΔE是两点处电场强度之差,ΔF是两点之间施加的力和,ΔQ是两点之间施加的电荷总和。
三、知识点与拓展1.电场强度的计算电场强度可用电势差的计算方法来进行计算。
电势差可以用三个已知量来求出:①电荷量Q,②电场强度E,③施加在电荷上的力F。
电场强度公式为:ΔV = F/Q =E·Δr 。
2.电路中的电场强度电路中容量为电容,当电容加上电压源U时,起源电路系统内的电荷将会向电压源(正极)移动,电场强度当将根据{\Delta V \over \Delta s}={U \over S}公式计算得出,电场强度E=U / S。
以上就是关于《电场强度》这一话题的说教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弄懂,共同探讨,深入学习。
谢谢大家的聆听!。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说课稿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1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电场强度》说课稿
生物 必修2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电场强度》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一、教材分析:
二、教法分析:
三、学法指导: 四、教学程序:
生物 必修2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பைடு நூலகம்
1 .从学生熟悉的磁铁对铁钉的吸引力入手引导学生建立起
磁场的概念。感受磁场的确存在,如手机(电磁波)
2. 与磁场类比,定性演示通草球在电场中受到电场力的实
验,通过比较,再引导学生建立电场的概念。这里突出的是类比、 迁移能力的培养。
生物 必修2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二)传授新课
1. 电场概念的建立:
生物 必修2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一、教材分析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电荷周围存在电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来实现的。 (2)理解电场强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和方向,掌握电场强度矢量的叠加,并进 行简单计算。 (3)识别常见电场的电场线特征,理解匀强电场的定义及电场线分布特征。 2.能力目标 通过类比方法、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电场的教学,培养学生对物质的认识观;发展对物理学的好奇心与求知 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生物 必修2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四、教学程序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电场强度
<电场强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高中物理电学部分可以分为两部分,一场一路,这两部分内容形式上是独立的,但实质上是统一的.教材内容放在库仑定律之后,是对库仑定律的深入理解,进一步明确了两电荷之间作用的本质是通过电场来实现的。
同时又为后续课电路磁场学习的作好铺垫.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另外从认识论的角度讲对电场的学习,能加深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即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以认识的。
统观教学大纲和教材,不难发现本课的教学有如下的特点:1知识点多:电场,电场强度,检验电荷,点电荷的电场,场源电荷,矢量运算等2教学内容抽象:电场是看不见模不着的物质3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完备:关于场没有完整的知识网络,在教学中必须重新构建.但是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磁场,这些知识对本课的学习会有一定的帮助.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电场的概念,知道电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的特殊物质2理解掌握电场强度的定义、公式、符号、单位,场强的方向,场强的物理意义及点电荷的场强公式3掌握电场的叠加,会运用矢量叠加计算简单的点电荷组产生的电场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及探究推理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2通过类比速度的定义,进一步强化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物理思想,培养学生运用类比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营造乐于交流、探研的热烈学习氛围。
教学重点:电场强弱的描述、电场强度的概念教学难点:电场、电场强度概念的引入教学关键:概念的类比、抽象问题的直观演示二教学方法本课是新授概念的教学,对于相关的概念,学生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不能完成概念之间的迁移,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直观性,实事求是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做好新旧概念之间的对比和类比,做好演示实验,尽可能达到新知识点的同化和顺应.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演示、讲述、讲解、探究、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三教学过程四.点电荷的场强引导学生从库仑定律推导出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并区分场强的定义式和决定式。
电场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电场强度教案第一节:引入电场概念教学目标:1.了解电场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初步了解电场的强度及其计算方法;3.掌握电场线的绘制方法。
教学重点:1.理解电场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掌握电场的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能够绘制电场线。
教学难点:1.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电场线的绘制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电场概念(10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当两个点电荷相互作用时,是否存在一个区域,该区域内其他点电荷都会受到力的作用。
2.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区域是如何确定的?这个区域内其他点电荷受到的力的大小和方向又是如何确定的?二、电场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0分钟)1.讲解电场的定义:电场是指由电荷产生的周围空间中所存在的物理量,用来描述电荷对周围空间中其中一点电荷或试验电荷的作用力。
2.讲解电场的性质:电场具有矢量性质、叠加性和静电屏蔽现象。
三、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0分钟)1.讲解电场强度的定义:电场强度是指单位正试验电荷所受到的电场力。
2.讲解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通过电场强度公式E=F/q,引导学生求解电场强度。
3.指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练习。
四、电场线的绘制方法(30分钟)1.讲解电场线的概念和特点:电场线是描述电场的几何图形,其切线方向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
2.指导学生根据电场线的特点,绘制一些简单的电场线图形。
3.引导学生思考电场线的密度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较密集的电场线表示电场强度较大。
五、总结和延伸(10分钟)1.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2.提出延伸问题:两个点电荷小球分别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这两个小球之间是否存在电场?如果有,该电场是否满足叠加性原理?六、课堂训练(10分钟)1.拿一些简单的题目考察学生对电场概念和电场强度计算方法的理解能力。
板书设计:1.电场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电场线的绘制方法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电场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以及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电场强度和电场线》 说课稿
《电场强度和电场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场强度和电场线”。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电场强度和电场线”是高中物理选修 3-1 第一章《静电场》中的重要内容。
电场是电学的基础概念之一,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电场线则是形象地描述电场的工具。
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对前面所学库仑定律的深化和拓展,也为后续学习电势、电容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同时,通过对电场强度和电场线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建立场的观念,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库仑定律,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电场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形态,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还有待提高,在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和电场线的性质时可能会遇到挑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掌握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和单位。
(2)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会用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理解电场线的概念,知道电场线的特点和常见的电场线分布。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对电场强度定义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通过对电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物质性和规律性,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电场强度的概念和定义式。
(2)电场线的特点和常见的电场线分布。
2、教学难点(1)电场强度的矢量性和叠加原理。
(2)对电场线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场的存在和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场强度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电场强度【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荷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2、理解电场强度的定义,并能用电场强度概念求点电荷产生电场的电场强度;3、电场叠加及知道叠加求合场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帮助理解,迁移到新知识,体会类比迁移的方法和思路;2、通过实验及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分析,得出对有关现象的本质认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作出假设并通过推理来总结得出相关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电场和磁场的学习加深对世界物质性和物质多样性的认识.2、通过对电和磁非接触力的认识形成科学世界观.【重点难点】1、电场强度概念的理解.2、电场强度公式的运用以及用电场线描述电场.【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什么是点电荷?2、电荷相互作用有什么规律?二、求知探索问题: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是怎么产生的呢?弹力和摩擦力都需要直接接触.而重力(万有引力)则和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磁体之间的作用力一样,都可以不通过接触产生.这种作用力是怎么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的呢?这在历史上有过长期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这种作用力是超距作用,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是直接的不需要介质也不需要时间,这种方式可以表示为:电荷⇔电荷;另一种观点以在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为代表,认为这些力是通过一种叫“场”的媒介传递的.带电体或磁体周围产生了一种由电或磁产生的物质,法拉第把它们称为电场和磁场,(地球周围则形成引力场),场则对放入其中的某些物体(如电场对放入场中的电荷)产生作用力.这种作用方式可以表示为:电荷⇔电场⇔电荷在磁场中放入小磁针.我们也可在电场中放入一个类似于小磁针的物体,我们称它为试探电荷,而产生电场的那个电荷称为场源电荷..【电场】1、含义:电场是电荷周围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
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传递的。
(电场的物质性)2、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电场强度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电场强度前期分析1、教材分析《电场强度》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新课程选修3-1第一章第3节内容。
该节教材从电荷在电场中受力入手,点明了电磁场、静电场、试探电荷、检验电荷等概念后,引入了电场强度的概念,明确它是表示电场强弱的物理量,之后讲解了电场强度的性质及其叠加等内容。
2、学习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已掌握了电荷及其守恒规律、库伦定律等电学相关知识、和万有引力、重力场的概念。
该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类比、迁移能力以及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可以利用重力场、磁场等引入电场。
另一方面,此阶段的学生刚接触电,且抽象思维还不够高,电场、电场强度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3、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定义式;难点:对电场概念的理解,掌握电场强度概念及定义式,理解电场的叠加原理并利用其解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场是一种物质,知道电荷之间是通过电场发生相互作用的;2)掌握电场强度的定义及物理意义,理解场强是用来描述电场力的性质的物理量,由电场本身决定;3)知道场强的叠加原理;4)了解电场线,知道匀强电场的性质.2、过程与方法1)延伸建立场强概念的过程,体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2)通过相关题目的计算,掌握叠加法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经历场强概念的建立过程,体验自然现象的神奇,积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加对电学的兴趣;2)在小组探究过程中取长补短、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1、概念类比,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桌子上放一支铅笔,并试着在不触碰铅笔的情况下使铅笔运动(有些学生可能会想到倾斜桌子使其下滑,有些学生则不能使铅笔运动)。
询问那些倾斜桌子的同学,为什么他们这样做就会使铅笔运动,让大家讨论重力场在这个过程中作用。
引导学生想象若有一个正电荷A固定在某点,另一个负电荷放在离它较近的地方,那么B将怎么运动,为什么?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的关于电荷的知识正确回答后,引导学生将此情景与重力场想类比——地面物体处在地球的重力场中,收到重力的作用,那么电荷之间的情况是否类似呢?应当怎么刻画?由此通过类比,引入“电场”这个概念。
电场强度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电场强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知道电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形态.
(2)体会比值定义法;理解和掌握电场力与电场强度和试探电荷的电荷量的关系.
(3)推导并掌握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知道电场的叠加原理,会进行简单计算.
(4)知道电场线的定义和特点,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抽象物理量的思维方法.
(2)体会“比值定义”的方法,体会“求异法”的思想,了解借助一些媒介物(试探电荷),把不能直接观察的现象(电场强弱)展现出来.
(3)在电场强弱的描述中,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规律探究过程,尝试探究方法、培养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和验证等活动,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的意识.
(2)通过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
(3)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场强度概念及定义式、理解电场线.
●难点:对电场概念的理解;理解电场强度的叠加.
教学方法
类比法,小组合作交流,逻辑推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交流,让学生认识电场有强弱之分,从而引出电场强度.)
电场强度
都在P点产生电场,且两个电场强度方向
板书设计。
电场强度说课稿
电场强度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来自山东师范大学的小李,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场强度》,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三节。
一、学情分析
1.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在前面两节,学生已经学习了库伦定律,掌握了库伦定律平方反比的关系,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有了磁场的概念:就能力而言,已经接触到类比法和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欠缺的方面:主要是抽象思维能力的欠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采用的对策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整个电磁学学习的基础。
这一节教材的主要作用是认识电场的力的性质,同时掌握研究电场的力的性质的方法,对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这一节教材中都得以体现。
2.教学目标
(1)形成对电场的认识
(2)理解为什么用比值F/q来定义电场强度
(3)理解电场强度的物理意义、矢量性、物质性
(4)掌握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
(5)理解电场线的物理思想
(6)建立清晰的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的分布图景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电场及电场强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公式e=f/q与公式e=kq、rr的区别和联系。
4.教学方法和教学建议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
《电场电场强度》说课稿
《电场电场强度》说课稿一、教学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电场电场强度”是“电场”一章的基本概念,是学习本章内容的基础.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前节知识——电荷库仑定律的基础上,提出“电场”的概念,同时突出“电场强度”这一新的物理量.由于电场摸不着,看不到,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抽象思维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学好本节知识不仅在物理思想、物理方法上有教育意义,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也有重要的意义.2、新、旧教材的比较在教学要求和内容上,新、旧教材没有变化.但是,在教学内容的具体编排和教材结构上,有一些细微的变化.这一变化体现了新教材、新大纲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落实的特点,即强调要在学生知识的“形成”上做文章.(1)名称变化.放入电场中的电荷称试探Array电荷,并且说明试探电荷必须电量小,体积小.(2)增加插图,见右图,有利于学生理解电场这一概念.(3)提出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比值法,体现物理科学方法教育.(4)电场叠加原理的表述更加科学、明确.旧教材中: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时,某点的场强等于各个点电荷在该点产生的场强的矢量和;新教材中: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时,某点的场强等于各个电荷单独存在时在该点产生的场强的矢量和,这叫做电场的叠加原理.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电荷周围客观地存在电场;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和定义;能推导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并能进行计算;知道电场的叠加原理.(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4、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场”的观念的引入和建立,电场强度的概念.(2)教学难点:电场的概念比较抽象,“场”的观念建立是难点.三、教法设计这是一节物理概念课,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抽象.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形成概念经过了感知、理解、运用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设计.电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态,是不同于常见的实体的一种物质,它比较抽象.以学生学习的前一节库仑定律为基础,从分析两个点电荷之间是怎样相互作用的引出课题.学生从感知日常生活经验入手,再结合原有的知识,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经过概括、抽象,初步形成了电场的概念然而,学生还没有完全建立电场的概念,需进一步深入理解.电场是看不见的物质,但是它表现出来的性质,能够被检验出来,因此,就从电场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来研究它,认识它.这是概念同化的过程,即利用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去联系新的知识,使新的知识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获取心理意义,达到新的认知平衡,实现概念的同化.学生已建立了力F 和电量q 的概念,再利用已经学过的数学比值的方法,定义电场强度qF E =,这种具体的定义概念的方法叫比值法.在物理学中,用比值定义一个物理量是常用的方法,如学生在初中已学过的V m =ρ,t s v =,在本章中将要学到的q W U AB AB =.,UQ C =等等.在这段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渗透了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比值法就是物理学经常采用的方法,对今后学习电势、电容、磁感应强度等概念都有帮助.建立电场强度的概念后,使学生对电场的理解深入了一步.但是根据认知特点,此时地学生还没有深刻理解电场这一概念,要通过运用来巩固、提高.运用是由认识到行动的过程,是将抽象知识具体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加深理解知识的有效途径.点电荷电场的场强的推导和应用,电场的叠加就是运用的阶段,巩固和深化对电场概念的理解.四、学法指导中学物理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科学知识,而且更要使他们在科学方法上得到培养提高.这是物理学本性决定的,也是当前倡导素质教育,为新世纪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的时代要求.在本节课中,始终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整节课的暗线就是建立物理概念的方法,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物理概念如何引入,如何建立.此外,学生还学到了定义概念的一种具体方法——比值法,这不但对今后学习其它物理概念很有帮助,而且还会对学生学习其它知识和解决问题有一定帮助.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只不过作为一个指导者,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五、教学程序(一)新课引入1、复习:库仑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2、引入: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怎样发生的呢?首先,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经验,认识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形式,一种是直接接触,另一种是通过媒介的间接接触.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容易得出,由于它们并没有直接接触,所以,它们也是通过第三者作为媒介来相互作用的,教师适时引导,这个媒介叫电场..(二)新课教学1、电场(1)电场是在电荷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它是传递电荷间相互作用的.(2)基本性质: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总要受到电场力的作用.2、电场强度——反映电场力的性质的物理量(1)试探电荷的特点:①电荷量很小,试探电荷不影响原电场的分布;②体积很小,便于研究不同点的电场.(2)电场强度E电场对放置于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把引入的这个电荷叫试探电荷.以点电荷+Q 产生的电场为例,把试探电荷+q 放入电场中的不同点A 、B ,由库仑定律可知,当r A <r B 时,F A >F B ,而在同一点A 放不同的试探电荷时,所受的电场力不同.用计算机模拟其它电场的情况,同样可得结论:电场力的大小随试探电荷电量而变化,因此它不能用来描写电场本身的性质.但是在电场中的同一点,qF 的比值恒定,可见,该恒量可以描写电场中的某一点的力的性质,于是定义这个恒量为电场强度(E ),它由电场本身的性质决定.①定义: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的电场力F 跟它的电荷量q 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场强度.②定义式:E=F/q③方向:规定正电荷受力方向为该点场强的方向.④国际单位:牛/库(N/C )⑤物理意义:是描述电场力的性质的物理量,与检验电荷受到的电场力大小无关.3、点电荷电场的场强 ①公式:2r Q k E ,Q 为真空中点电荷的带电量,r 为该点到点电荷Q 的距离.②方向:若Q 为正电荷,场强方向沿Q 和该点的连线指向该点;若Q 为负电荷,场强方向沿Q 和该点的连线指向Q .③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4、场强的叠加如空间有几个点电荷,则某点的场强应为各点电荷单独存在时在该点产生场强的矢量和.说明:场强是矢量,场强的叠加遵循矢量叠加原理——平行四边形定则.5、典型例题例1、电场强度的定义式为E=F/q,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个定义式只适用于点电荷的电场B、q为负电荷,E的方向与q为正电荷时E的方向相反C、移去电荷q,E的大小变为零D、E跟试探电荷q无关例2、如图所示,真空中,带电量分别为+Q和-Q的点电荷A、B相距r,则:Array(1)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O的场强多大?(2)距A、B两点都为r的O/的场强如何?(三)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场,并学会了用场的性质来研究它,要体会这种研究方法.(四)作业:P97——练习二(五)板书设计。
(完整版)电场强度说课稿
《电场强度》说课稿一、教材概述本章是选修3系列的第一章,是高中阶段电学内容的开始,也是高中阶段基础的内容之一,它既是电磁学知识的基础,又是光学等其他物理学知识的重要基础。
而本章的核心内容就是这一节电场的概念及描述电场特性的物理量.本节<电场强度>是这一章的第三课,教材内容放在库仑定律之后,是对库仑定律的深入理解,进一步明确了两电荷之间作用的本质,是通过电场来实现的。
同时又为后续课电路磁场学习的作好铺垫.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另外从认识论的角度讲对电场的学习,能加深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即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以认识的. 统观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教材,不难发现本课的教学有如下的特点:1知识点多: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检验电荷,点电荷的电场,场源电荷,矢量运算等2教学内容抽象:电场看不见模不着,学生对于场的感性认识少,电场线是一个理想的模型.3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完备:关于场没有完整的知识网络,在教学中必须重新构建.(选修3-1的第一章内容是上课量大,难度大(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渗透探究的思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的特点.)但是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磁场,从有关媒体上可能知道电场这个概念,这些知识对本课的学习会有一定的帮助.并且根据新课程的特点在这一节上要着重体现如何去了解电场的特性和探究“电场强度”这个物理量,这也是与老教材相比最大的一个改进。
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是把这一节的内容安排了二课时的,我在这一节中讲第一部分内容:电场、电场强度和点电荷的电场和电场强度的叠加。
电场线及各种典型电场的分布特点安排在下一节课。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确定本课三维目标如下:(一)知识和技能教学目标1、知道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
2、了解试探电荷的作用,理解对试探电荷量和试探电荷的尺寸的要求。
3、理解电场强度,知道它的单位和定义式及方向的规定。
4、了解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分布和电场的叠加,会用点电荷的场强公式和电场叠加进行有关计算。
1.3电场强度
1.3 电场强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物理组____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场强度》,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设计以及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来阐 述我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1、 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三节。
本节是在学习了电荷、静电力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电场强度的引入过程和建立场强概念的比值方法可以迁移于电势、电容、磁感应强度等概念,也是学习电场力做功、电势差、电势能、电流的形成、带电粒子的运动等一系列的新概念的基础。
因此电场强度在本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根据以上教材地位和作用,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了本节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实现的,知道场与实物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形式;②体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理解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单位、方向;③能推导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并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知道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并能简单应用;④知道电场线的定义和特点,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过程与方法:1.在建立电场概念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类比法解决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2.在定义电场强度的过程中掌握运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体会合作的快乐,同时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2.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
以上三个维度相辅相成,协调统一。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地位及教学目标的理解,我将本节的重点确立为电场、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电场线特点的理解。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在对电场强度的定义方法的理解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易于形成难点。
2、 学情分析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因此,在教学之前,我先进行学情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场强度》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场强度”,下面我对这节课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选修3系列的第一章,是高中阶段电学内容的开始,也是高中阶段基础的内容之一。
电场强度描述了电场的力的性质,是电学中最基本的概念。
学好电场强度和电场力,才可拓展延伸至电场力做功、电势差、电势能、电流的形成、带电粒子的运动等一系列的新概念。
所以电场强度是掌握电学其他许多概念的基础。
因此电场强度概念不仅是本章的重点、难点,也是整个高中电学,乃至整个电磁学的重点之一。
二、教学目标
确定依据:新课程标准,本节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知特征:(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
2理解电场强度,知道它的单位和定义式及方向的规定。
3、了解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分布和电场的叠加,会用点电荷的场强公式和电场叠加进行有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在通过实验及类比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2、通过电场强度定义式的得出,让学生体会到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和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电场强度的研究,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以及对于自然、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好奇性。
2、通过学习电荷的电场分布,认识到对称和科学美感
三、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
以深刻理解电场强度的物理意义为重点内容。
确定依据为本节课的中心是让学生认识到场的客观存在,及场的力的性质。
由此引入一个物理量并恰当地定义它成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因此将它定为重点。
本节课的难点有三个:一场强的定义方法;二场强和电场力的区别和联
系;三几种典型电场线的分布。
确定的依据有三个方面:一电场强度的引入过程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二电场强度与电场力容易发生混淆,三学生对电场线的分布往往只识其形而不解其质。
四、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本节课内容较抽象、理性思维较强的特点,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启发学生思维,如:启发式教学法、“发现学习”教学法。
学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协商讨论,突出主体性。
因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人。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同时变学会为会学,是改革传统教学的重大课题,
五、教学过程
据以上的分析,教学中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以掌握知识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⒈引入新课:(大约需要3分钟)
首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之后我这样导言:力不能脱离施力、受力物理而独立存在,即力具有物质性,由此可知在电荷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物质。
这节课我们从两个方面去认识它,一是定量描述,二是形象化描述。
由此引出课题“电场强度”
2.新课教学:
首先电场的教学:
让学生认识到电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并通过类比的方式,克服学生陌生心理。
之后强调本节课的知识主线: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作用。
然后进入电场强度的教学(大约需要17分钟)
创设问题情景:
通过前四个问题,以电荷在电场中受力为主线,引出电场力的性质:即电场有强弱又有方向
我们应引入一个物理量,并对它恰当的定义,使其充分反映场的强弱和方向,引入的物理量就叫场强吧,该如何定义它呢?
1)前面用比值法定义了场强的大小,场强的方向又如何定义呢?
2)由定义式E=F/Q和力学单位制确定E的单位和其单位在数值上含义。
让学生思考在E=F/Q中Q是什么电荷的电量?能否推出E∝F、E∝1/Q 而场强E的决定因素又是什么?
最后让学生在上述思考的基础上归纳电场强度物理意义、定义及其特点电场强度是对电场的定量描述。
但电场看不见、摸不着,为便于我们的研究,需要把它形象化的表达出来,物理学中用一系列的曲线来代表电场。
由此引出电场线教学(大约需要12分钟)
在这部分教学中我类比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首先复习初中所学的磁感线的定义,并通过条形磁铁磁感线的分布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磁感线的疏密同时反映了磁场的强弱。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画电场线也需要以一个恰当的规定为前提,经过这样处理使已有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发生影响,从而使学习形成最大的正迁移。
最后学生注意观察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分布,总结电场线全部特点意图:通过恰当的类比,潜移默化、突破难点教学难点三。
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使学生获得创造体验的同时把握根本。
3、课堂练习:(大约需要10分钟)
为巩固所学知识,并使知识顺利迁移,将安排如下练习:
4、课后小结:(大约需要3分钟)
在这部分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畅谈对本节课知识上的收获,思想方法上的领悟,教师在评价的同时加以补充。
意图是帮助学生梳理全节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5、布置作业:
为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领会研究方法,特布置作业如下:
1)课后练习⑴⑵⑶
2)阅读课后的阅读材料“用比值定义物理量”
6、板书设计
以上即是我的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