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分米和毫米第1课时 认识分米和毫米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的一单元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长度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换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换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进行长度单位换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理解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
3.进行长度单位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长度单位的大小。
2.操作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分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分米和毫米的模型、尺子、计时器等。
2.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米和厘米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米和厘米,你们知道还有其他的长度单位吗?”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分米和毫米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大小。
同时,教师讲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实践活动,让学生用尺子测量身边的长度,并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例如,测量桌子的长度、宽度等。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长度单位换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将20厘米换算成分米,将5分米换算成毫米等。
(完整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三立国际学校(小学部)课堂教学设计执教时间月日课题认识分米和毫米课型新授课时数 1主备教师姬小芳执教教师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活动,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准备学生尺、米尺、软盘、彩纸条(20厘米、10厘米)、1角硬币、电话卡或银行卡、书上的插图教学过程教学预设个性化修改一、故事导入(1)师:有一次课间,几个小朋友在一起讨论什么兵器最厉害。
红红说:“我觉得宝剑最厉害。
”明明说:“不,我觉得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厉害,你看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的只有1厘米,也可以伸长到1米,甚至几百米、几千米,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问:在刚才他们的谈话里,你能找出一些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吗?(米、厘米)师:对!我们已经学过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我们测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好?量一支铅笔的长度该用什么单位呢? 1 米= ( )厘米二、探索实践(一)认识分米1、估一估,量一量:估一估,量一量你的文具盒长和宽各有多少厘米?师:10厘米就是1 分米,也就是1 分米=10 厘米 (板书)2、认一认,画一画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缝衣针长3____钢笔长14____粉笔长75____大桥长200____楼房高15____课桌长10____铁钉长50____铅笔长2____作业: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厘米厘米米毫米米分米毫米分米认识分米和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厘米=10毫米。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认识分米和毫米丨苏教版
认识分米和毫米一、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表象。
2.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提高估测能力。
3.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二、教学重、难点: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表象,会用毫米做单位实际测量。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谈话导入。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手比划出1米、1厘米的长度吗?我们什么时候用到米,什么时候用到厘米?2.动手量一量,我们的文具盒大约宽多少厘米?3.揭示课题。
当我们在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时,必然要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另外两个长度单位——分米、毫米。
(二)探究新知1.认识分米(1)量一量,拿出自己尺子,去量一量长方形纸的长和宽。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汇报交流。
(2)出示长方形的边。
像这样长的一段线段我们可以用另外一个单位“1分米”来表示。
你知道1分米和厘米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吗?同学来猜一猜。
1分米相当于多少厘米呢?(1分米=10厘米)长方形的长我们还可以怎么说?宽呢?(3)在你的直尺上看看1分米有多长?能用手比划出来吗?(4)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也是1分米?(5)画一画,在练习本上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
(6)数一数,你的尺上有几个1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看老师的尺子上有几个1分米?在米尺上数数,1米有多少个1分米?我们知道了什么?1米=10分米。
(7)你能用米尺量出课桌和椅子的高度吗?2.认识毫米。
(1)刚刚我们量了数学书的长和宽,请再量一量数学书厚多少?这本书到底有多厚呢?数学书的厚度大约只有1厘米的一半,那是多少啊?(2)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这样的1小格是1毫米。
数学书的厚度大约占尺子上的6小格,也就是多少毫米?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1厘米=10毫米。
(3)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长度是1毫米呢?(硬币,银行卡)(4)你能用手比划出1毫米的长度吗?3.长度单位的表示米 m 分米 dm 厘米 cm 毫米 mm(三)实践应用1.看一看(“想想做做”第2题)。
1、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本课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区分它们的关系。
2.学会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通过练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掌握使用分米和毫米测量长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1.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其互相转换;2.测量长度的规则及其应用。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什么是分米和毫米引导学生按照教材上的图片和文字,了解什么是分米和毫米,学生可以通过比较多种长度单位来更好地理解概念。
2.如何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通过展示实物并详细讲解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
同时结合数学公式和实际测量题目,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3.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转换在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基本概念和使用规则之后,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转换方法,以便在实际测量中更加方便和有效地使用。
教学方法1.引导性探究法通过带领学生观察实物、比较多种测量单位等方式引导学生自行发现规律和进行思考,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2.讲解练习法通过讲解和解题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测量方法和转换规则,同时通过训练题目巩固学生的知识点掌握程度,引导学生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3.互动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和辅助学生自主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在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参与讨论,共同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教材图片和生活场景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并进行区分和比较。
第二步:讲解规则并演示操作(15分钟)教师结合实物、数学公式和实际题目等多种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并详细讲解测量中的注意事项和反复测量的必要性。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能够准确地区分和运用。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分米和毫米的概念2. 分米和毫米的换算3. 分米和毫米的测量三、教学重点1. 分米和毫米的概念2. 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四、教学难点1. 分米和毫米的换算2. 分米和毫米的测量五、教学准备1. 课件2. 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单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分米的概念通过展示长度单位模型,让学生观察、触摸,感受分米的长度,引导学生理解分米的定义。
(2)毫米的概念通过展示长度单位模型,让学生观察、触摸,感受毫米的长度,引导学生理解毫米的定义。
3. 换算教学(1)分米和厘米的换算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了解分米和厘米的换算关系,引导学生掌握换算方法。
(2)毫米和厘米的换算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了解毫米和厘米的换算关系,引导学生掌握换算方法。
4. 测量教学(1)分米和毫米的测量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测量方法。
(2)测量练习设计一些测量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加深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2)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到分米和毫米?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七、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观察生活中使用分米和毫米的场景,与同学分享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分米和毫米的换算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的部分。
二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第1课时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以及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长度测量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53页的练习题1、2、3,要求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家长签字确认。
2.选择家中的一件物品,如桌子、椅子、电视等,使用尺子测量其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记录下来。注意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能够准确表达测量结果。
6.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收集与长度测量相关的资料,如长度单位的历史、长度测量工具的发明等,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
教师批改作业时,应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对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纠正。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作业完成过程中的心得体会。通过本次作业的布置,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分米和毫米的知识,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3.实际应用:教师示范如何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分米和毫米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测量任务,如测量铅笔的长度、书本的宽度等。
2.小组内讨论如何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四)课堂练习
1.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米和毫米知识解决问题。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交流。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进率关系以及实际应用。
2.强调分米和毫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意识。
2.在实际测量中,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并熟练地进行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书本、铅笔、尺子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已知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1) (新版)苏教版(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6~2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各单位间的进率。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 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米尺、一分硬币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请同学们猜一猜,沈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自己的身高并板书。
谈话:米和厘米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画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再比画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要求:明天就是三八节了,老师制作了一张贺卡,你知道这张贺卡的长和宽各是多长吗?请同学们拿出这样的一张贺卡,用尺量一量。
(长20厘米,宽10厘米)讲解:10厘米就是1分米,20厘米就是2分米。
分米也是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认识分米。
(板书:分米)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1. 认识分米。
(1)找一找。
1分米有多长呢?我们大家一起看着尺子数一数,10厘米就是——1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直尺,除了0~10厘米之间一段是1分米之外,你还能找出1分米吗?学生在直尺上找1分米,并组织交流。
(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只要是10厘米长就是1分米)(2)画一画。
谈话:你们能画出长1分米的线段吗?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
画好后,小组里的同学互相检查。
提问:画长1分米的线段要注意什么?(沿着直尺的边,从0画到10;两个端点不能漏了;画好后要标好长度)谈话:请同学们用拇指对准线段的左端,用中指对准线段的右端,比画一下,看1分米有多长?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
(3)说一说。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理解它们与米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使用测量工具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分米和毫米的概念2. 分米和毫米与米的关系3. 分米和毫米的测量方法4. 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理解它们与米的关系,学会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
2.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熟练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米尺、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2. 学具: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长度单位的故事,激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与米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长度测量案例,让学生理解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培养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的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分米和毫米相关的测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米和毫米的概念2. 分米和毫米与米的关系3. 分米和毫米的测量方法4. 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测量课本的长度,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2. 测量课桌的高度,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3. 测量铅笔的长度,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理解了它们与米的关系,并能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的设计导入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分米和毫米》是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的一单元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长度测量。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测量基础,对厘米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能对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理解不够,对长度测量的精确度把握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操作和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分米和毫米,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长度测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分米和毫米,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长度测量,并能够灵活运用换算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测量工具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测量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商品的长度,引发学生对长度的关注。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分米和毫米。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分米和毫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然后讲解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用测量工具测量课本上的物体长度,并记录数据。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分米和毫米第1课时 认识分米和毫米∣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分米和毫米第1课时认识分米和毫米∣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表象。
2. 培养学生运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2. 学习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
3. 学习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学会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
2.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以及在实际情境中运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米尺、卷尺、PPT课件。
2. 学具:直尺、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长度测量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长度测量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让学生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表象。
3. 活动一:让学生用直尺测量课本、铅笔等物品的长度,学会使用直尺。
4. 活动二:让学生分组合作,用直尺和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巩固长度单位的使用。
5. 活动三: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练习,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六、板书设计1. 长度单位:分米、毫米2. 直尺的使用方法3.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2. 家长协助,用直尺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记录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课后作业要具有实践性,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学会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以及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应用,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学生将会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对长度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分米和毫米,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分米和毫米的实物模型、测量工具、PPT等。
2.学具:学生尺、测量工具、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米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然后,教师出示分米和毫米的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名字。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分米和毫米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并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同时,教师可以举例说明分米和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实践,让学生用尺子测量身边的长度,并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巩固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关分米和毫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苏教版2下第5单元《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第1课时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2-54页例1、例2、“想想做做”第1-4题和“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比较、举例等活动,联系实际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实际长度,能表示出1分米和1毫米大约有多长,认识分米、厘米和毫米间的进率;学会以分米和毫米为单位测量较短物体或线段。
2.使学生在操作、比较观察等活动中,建立1分米和1毫米单位长度的观念;体会物体、线段近似长度的含义和表达方法,培养估计较短物体长度的能力,通过测量长度提高测量操作能力,进一步积累测量物体、线段长度的经验。
3.使学生积极参加操作、估计、测量等活动,主动了解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感受长度单位分米、毫米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教学难点: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大约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文具盒,师生准备学生尺和厚度大约1毫来的5角硬币、身份证和(废旧)磁卡(如银行卡)等;学生每组准备米尺。
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1.回顾旧知。
提问:在表示物体或线段长度时,更用怎样的单位?你已经认识过哪些长度单位?你对米和厘米有了哪些认识? (学生自由交流对米和厘米的认识,并结合板书:1米=100厘米)2.引人新课。
谈话:在测量或表示长度时,除了用米和厘米之外,还有些长度单位,像分米和毫米也是长度单位,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现在,你想知道分米和毫米的哪些知识?小朋友想知道的这些内容,需要在认识分米和毫米的活动中实现。
小朋友要做到积极参加、认真思考、用心实践、理解掌握,有信心吗?二、认识分米1.观察感知,初步认识。
出示例1主题图(包括长和宽的长度对话框)。
提问:你从实际情境中知道了这个文具盒的什么?说明:10厘来就是1分米,分米也是一个长度单位。
(板书:分米 10厘米就是1分米)反过来,1分米就是----(10厘米)。
淮安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淮安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分米和毫米》是淮安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如何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1分米=10毫米,能够熟练地进行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对米和厘米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1分米=10毫米,能够进行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1分米=10毫米,能够进行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能够熟练地进行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会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
4.小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米和毫米的图片、实物等。
2.教学资源:准备分米和毫米的实物,如尺子、绳子等。
3.练习题:准备一些分米和毫米的换算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测量身高等,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展示一些分米和毫米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认识分米和毫米》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认识分米和毫米》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认识分米和毫米”,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一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将学习分米和毫米的定义、换算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际测量。
此部分内容是学生对长度单位认识的进一步扩展,对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实际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单位认识,他们知道米、厘米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但是,对于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却相对较弱,部分学生可能对这两个单位的存在感到困惑,不易理解其与米、厘米的关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这两个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定义,理解其与米、厘米的关系,能够进行分米和毫米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定义,理解其与米、厘米的关系。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进行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并运用这两个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
2.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感受分米和毫米的长度。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分米和毫米的尺子、实物模型、测量工具。
2.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测量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时商品的长度测量,引导学生思考:我们already know about meters and centimeters, but do you know aboutdecimeters and millimeters? 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兴趣。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能够运用这些长度单位进行实际物体的测量。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长度单位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测量和计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并对长度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分米和毫米这两个单位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进行巩固。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学生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实际物体的测量。
3.学生能够进行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实际物体的测量,并进行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际的物体和工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进行物体的测量,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3.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4.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些实际的长度物体,如尺子、绳子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长度。
引导学生发现有些长度比较长,有些长度比较短,需要不同的单位来表示。
2.新课导入:介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米和毫米的长度。
3.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物体的测量,使用尺子或卷尺来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引导学生发现有些长度用米来表示比较方便,有些长度用分米或毫米来表示比较方便。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5单元分米和毫米苏教版
第5单元分米和毫米第 1 课时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内容】教材第52,53页例1、例2,第54页“想想做做”第1~4题及“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测量、观察、估计、交流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分米、毫米作单位测量或描述物体的长度。
2.使学生联系对长度单位的已有认识和自身的生活经验,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能利用有关长度单位的表象进行一些直观的判断和思考,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和毫米的含义,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准备】PPT课件、一把直尺。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观察直尺,导入新课出示直尺,提问:谁能说一说直尺上从哪个刻度到哪个刻度是1厘米?从哪个刻度到哪个刻度是2厘米?5厘米?10厘米?多少厘米是1米?指出: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本节课我们继续认识其他的长度单位。
二、活动探究,建立表象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例1。
(认识分米)(1)出示一个文具盒的直观图,图上标出长“20厘米”、宽“10厘米”。
提问:从这个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引导并板书:厘米)(2)提出要求:在自己的直尺上找到刻度0和刻度10,想一想,从刻度0到刻度10一共有多少厘米?追问:10厘米也就是几分米?启发:直尺上从刻度几到刻度几的长度也是1分米?你是怎样想的?(揭示并板书:1分米=10厘米)(3)提问:你能用直尺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先想一想,再画一画。
学生操作、讨论、交流。
(4)让学生从身边找出一些大约1分米长的物体。
(5)组织学生讨论:米和分米有什么关系?1米等于多少分米?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验证。
2.PPT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例2。
(认识毫米)(1)提出要求:用直尺测量数学书的厚度,并把测量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听。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认识分米和毫米丨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认识分米和毫米丨苏教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认识分米和毫米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第五章第一节,内容是认识分米和毫米。
我们将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定义,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长度测量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长度测量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分米和毫米的模型,测量工具,以及一些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然后问学生,如果我们想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度,我们应该用什么单位来测量?学生可能会回答厘米,我会肯定他们的答案,并引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单位——分米和毫米。
2. 讲解:我会向学生解释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告诉他们1分米等于10厘米,1毫米等于0.1厘米。
我会用模型和实物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3. 实践: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使用测量工具来测量教室里的物品长度,并用分米和毫米来表示。
学生会通过实践来加深对分米和毫米的理解。
4. 巩固:我会给学生发放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长度计算。
我会引导学生一起解答这些题目,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个铅笔的长度是15厘米,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2. 教室的长度是8米,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答案:1. 15厘米 = 1.5分米 = 150毫米2. 8米 = 80分米 = 800毫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如果时间允许,我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千米和米的关系,让他们能够理解更大长度单位的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活动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分米、毫米》第一课时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分米、毫米》第一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分米、毫米》第一课时教案,主要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使用尺子和量具进行测量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长度单位,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但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较为模糊。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长度单位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使用尺子和量具进行测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培养学生使用尺子和量具进行测量,以及毫米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长度单位。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量具、课件等。
2.学具:每人一把尺子、一份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长度场景,如教室的长、宽、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这些长度。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分米和毫米。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如:1分米=10毫米,1米=10分米。
同时,展示尺子和量具,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活动。
如:测量课本的长、宽、高,记录数据并换算。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应用题。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1认识分米和毫米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1认识分米和毫米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2.能够熟练使用分米和毫米测量物体的长度;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了解学生身边常见的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并让学生自愿上台展示这些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测量知识的兴趣。
2. 新课讲解首先,老师出示一张长度为1米的尺子,让学生感性认识“米”作为长度的单位。
然后,老师出示铅笔盒等长方体物体,并提问:“如何测量它的长度?”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让学生明白用尺度去测量物体的长度,并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老师简要介绍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本课重点内容。
3. 合作探究让学生自由组合,用分米尺去测量教室中一些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其长度与使用的分米数,再以相同的方法使用毫米尺测量并记录,最后将两种尺度测得的长度进行比较,进一步加深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4. 引导实践让学生在教室或校园内自由选择一些物品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如操场长方形跑道、自行车等,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将所测大大小小的物品尺寸进行比较,巩固分米和毫米的测量方法及应用。
5. 拓展练习老师可以出现一些拓展性的练习题,如绘图题通过画图求最长的物品长度、计算长度的题目,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或者迁移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三、课堂实施效果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个人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以轻松愉悦的方式感受和理解认识分米和毫米的知识,掌握其测量方法及应用。
考查时,可以通过自由选择物品测量长度来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还可以出现一些计算题目进行诊断和进一步巩固。
总体来说,以本文所述的教学设计为基础,不仅能达到教学目标,同时也能切实帮助学生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成就感。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第五单元 分米和毫米第1课时 认识分米和毫米
第1课时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内容:课本第52~53页;想想做做1~4。
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每人一条1分米长的纸条,1分硬币,磁卡,1厘米、1米的纸条,直尺,白纸1叠、米尺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身高图。
问:你知道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吗?(量身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齐读:1米32厘米这里面用到了两个什么单位?(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板书:米厘米)2.复习米和厘米。
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贴出1米纸条。
问:你感觉1米比较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贴出1厘米的纸条。
问:你感觉1厘米的长度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导入。
我们感觉1米和1厘米的长度相差太大了。
如果我们要去量课桌的长,用米作单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了,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板书)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一)认识分米1.师贴出纸条,指出:这张纸条的长就是1分米。
请学生也拿出相同的纸条,问:这张纸条的长就是什么?2.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举例说明。
(插座的四条边、软盘的边)3.师:分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怎样证实你的猜测?用直尺量一量纸条。
得出结论,板书:1分米=10厘米4.判断:读:我的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
你能换种说法吗?5.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指名在实物投影仪画线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学内容:课本第52~53页;想想做做1~4。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
每人一条1分米长的纸条,1分硬币,磁卡,1厘米、1米的纸条,直尺,白纸1叠、米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身高图。
问:你知道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吗?(量身高)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齐读:1米32厘米
这里面用到了两个什么单位?(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板书:米厘米)
2.复习米和厘米。
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贴出1米纸条。
问:你感觉1米比较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贴出1厘米的纸条。
问:你感觉1厘米的长度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导入。
我们感觉1米和1厘米的长度相差太大了。
如果我们要去量课桌的长,用米作单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了,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一
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板书)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一)认识分米
1.师贴出纸条,指出:这张纸条的长就是1分米。
请学生也拿出相同的纸条,问:这张纸条的长就是什么?
2.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举例说明。
(插座的四条边、软盘的边)
3.师:分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怎样证实你的猜测?用直尺量一量纸条。
得出结论,板书:1分米=10厘米
4.判断:读:我的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
你能换种说法吗?
5.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指名在实物投影仪画线段。
问:1分米可以从刻度0画到刻度10,还可以几开始画?如果从2开始呢?从3呢?
6.用大拇指和食指在直尺上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
比划给同桌看,让同桌用尺量一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
7.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剪下1分米,再量一量,看看自己估计得对不对,还差多少。
8.我们知道了分米和厘米的关系,那么分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在米尺上能不能找到1分米呢?出示米尺图,指名回答。
数一数,米尺上一共有几个1分米?出示:1米里面有()个1分米。
回答后演示:10。
指名说说米和分米的关系。
板书:1米=10分米
(二)认识毫米
1.导入。
师:你能说说数学书厚多少吗?
师演示操作方法,学生合作量一量。
得出结论:数学书厚度不到1厘米。
2.揭示。
为了看得更清楚,老师拿来了一个放大镜(出示),发现数学书的厚度连一厘米都不到,说明我们还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
下毫米。
板书:毫米。
3.认识。
放大1厘米。
师:在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一些比较短的刻度线,把1厘米分成了一些小格。
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演示从刻度线0到第一根小短线就是1毫米。
4.进率。
一格一格数,数到5毫米时停下,问:这根刻度线有什么不同之处?指出:从刻度线0到这根刻度线就是5毫米。
演示5毫米。
继续往下数。
填空:1厘米里面有()个1毫米。
你知道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了吗?板书:1厘米=10毫米
在你的直尺上找一找1毫米,你感觉1毫米比较怎样?怎样数比较方便?(用笔尖数)学生数一数。
5.举例。
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呢?
师示范量1分硬币的方法,学生同桌合作。
用同样的方法量1元硬币、银行卡的厚度,再量一量多少张白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2、3题。
(1)说出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想想怎样看更方便。
(2)第2题,量出下面图形每条边的长。
学生独立测量。
汇报交流。
(3)第3题。
先估一估自己的课桌和凳子的高大约是几分米,然后小组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几分米?
2.想想做做第4题。
先估计,再测量,把数据记录下来。
(1)学生测量,记录数据。
(2)汇报交流。
3.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铁钉长2()。
(2)床长2()。
(3)大米宽2()。
(4)黄瓜长2()。
让小朋友独立选择,在交流时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自己选择的长度单位,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为何选这样的长度单位。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都是什么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吗?读一读。
五、课堂作业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