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历史(上)17课导学案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4张导学案)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学习目标】1.说出长征的原因、过程、意义;2.了解遵义会议的背景、内容,理解其重大历史意义;3.体会红军坚定理想信念、不畏艰难困苦、敢于牺牲奋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一、自主学史——梳理核心知识体系二、合作探史(历史核心素养之史料实证)1.仔细阅读课本81页,并结合以下两则材料,归纳红军长征的原因? 材料一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材料二 红军五次反围剿斗争史实中 国 工 农 红 军 长 征 原因: 红军第 次反“围剿”失败 ,党中央被迫转移。
开始: 年 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 革命根据地。
故事(事件):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吴起镇会师胜利: 年 月 会师 意义: ①粉碎了 消灭红军的企图,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 ,③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④红军长征播下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转折: 年 月召开的 会议。
2.结合遵义会议内容想一想: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结合史料探究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材料1:我们党领导红军......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习近平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讲话材料2: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达到了目的,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材料3:红军经过的省份有二亿多人民。
在战斗的间隙,他们每占一个城镇,就召开群众大会,举行戏剧演出......在漫长的艰苦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三、学以用史——巩固新知1.(2020·贵州黔南)8.电视节目《百战经典·伟大的会议》对右图这样解说:“一座城市,因为一次重要会议与红色结缘;一座小楼,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一次会议,从此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初中历史17课教案
初中历史17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学生能够掌握西晋的建立、统一过程以及灭亡的原因。
2. 学生能够理解北方各族内迁的原因和影响。
3. 学生能够分析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图片和史料,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西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运用比较分析法,使学生认识到西晋统一的短暂性和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1. 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特点,增强民族认同感。
2. 学生能够从西晋的兴衰中,汲取历史教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西晋的建立、统一过程以及灭亡的原因。
2. 北方各族内迁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难点】1. 使学生深刻理解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
2.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北方各族内迁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内容1. 西晋的建立和统一:三国归晋、统一中原。
2. 西晋的灭亡:八王之乱、民不聊生、民族矛盾激化。
3. 北方各族的内迁:战乱迫使民族迁徙、民族融合的促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西晋的历史情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西晋的建立、统一过程以及灭亡的原因。
3. 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西晋的历史进程,重点分析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北方各族内迁原因和影响的理解。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统一的重要性,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件。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西晋历史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西晋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北方各族内迁历史意义的理解。
3.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团队协作等。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冀人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二万五千里长征》word说课稿ok
第17课二万五千里长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二万五千里长征》。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我的设计构思。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课选自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主要讲述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本课是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的最后一课,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及其伟大意义和长征的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合作讨论,代表发言,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并且通过红军长征路线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①中央红军的长征②遵义会议(2)学习难点:①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②长征精神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课程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自学、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由于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和电影电视材料十分众多,长征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这就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1、教学方法:(1)自主探究式教学法(2)启发式教学法(3)创设情境,情感体验法2、学法指导:(1)分组导学、合作探究法(2)讨论分析法(3)自主学习四、教学流程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这也是我的说课重点,第一环节:1.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感受历史。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在生活中学习中有没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学生回答后,进而播放视频百家讲坛《长征》宣传片,让学生体会视频中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在播放视频后教师总结:并带领学生重走长征路,一起进入本课的学习。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无答案)
请按如图上标号顺序,回答中央红军长征路线上的下列地点发生的历史事件不符合事实的是( )
A.长征起点:井冈山根据地B.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巧渡金沙江江,飞夺泸定桥D.陕北吴起,胜利会师
9.下列关于长征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A.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4.遵义会议确立了以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二、过雪山草地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挥师北进,渡过,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红军继续北上,强渡,飞夺,翻过,走过茫茫,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1.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结果都被红军粉碎。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进行。
4.81年前,一次闪烁着革命理想光芒的远征,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长征情结。长征途中“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事件是( )
A.四渡赤水B.遵义会议C.飞夺泸定桥D.吴起镇会师
5.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下列关于遵义会议叙述不准确的是( )
A.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五、检查反馈:
1.在“弘扬长征精神”宣传活动中,小武模拟“重走长征路”,正确的行程是( )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导学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学案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九一八事变1.时间: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寻找借口,攻占某某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2.结果: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方针,导致东北三省不到半年即沦陷。
二、不朽的民族战歌1.背景: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又将侵略魔爪伸入中国华北地区。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各界民众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
2.代表作: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
3.影响:《义勇军进行曲》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成为不朽的民族战歌。
三、某某事变1.爆发:1936年12月12日,X学良和杨虎城在某某实行“兵谏”,扣押了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某某事变”。
2.结果: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和平解决的主X,并派周恩来等到某某谈判。
经过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X。
3.历史意义:某某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
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问题】日本为什么发动九一八事变?探究:(1)日本侵华的必然性:①侵华是日本的既定政策,日本早在明治维新后就制定了“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
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摆脱危机,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③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并在我国东北三省取得特权。
(2)蒋介石全力“剿共”,给日本帝国主义以可乘之机。
(3)国际上,欧美资本主义各国忙于应付本国经济危机,无暇东顾。
1.“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你知道2011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多少周年吗()A.75年 B.80年 C.85年 D.90年2.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建有纪念馆(见下图),以警示后人勿忘国耻,该馆应建在()A.某某 B.某某 C.某某 D.某某3.人民音乐家聂耳的代表作是()A.《英雄交响曲》 B.《义勇军进行曲》C.《国际歌》 D.《黄河大合唱》4.2009年9月,杨虎城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X人物”之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设计: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无答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主备人_______审核人_______时间________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红军四次反“围剿”的胜利;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长征的开始;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
2、通过对长征是以我们的失利,敌人的暂时胜利开始的,变成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这一过程的讲述,培养学生辩证的分析事物的方法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本课具体内容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当时历史环境及我党我军为保存革命实力而北上长征的正确评价能力。
【学习重难点】重点: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
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学习过程】:环节一:夯实基础,巩固落实知识点1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长征开始:1933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因第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转移路线:江西瑞金——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进军贵州——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遵义会议:①召开:年1月在遵义召开。
②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③意义:会议确立了以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的标志。
知识点2过雪山草地经过:遵义会议——四渡(打乱敌人追剿计划)——渡过(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翻雪山——过草地。
知识点3红军胜利会师陕甘胜利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意义:粉碎了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
甘肃省酒泉市第三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引言:每年的9月8日晚,为什么东北沈阳总要响起长长的警报声?请欣赏歌曲《松花江上》,阅读第四单元引言第一段二、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屏显:自学目标: 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基本史实,明确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灭亡中国的重要步骤,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认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2.知道《义勇军进行曲》是抗日救亡运动中最杰出的音乐代表作品,反映了抗日救亡的时代主题。
3.了解和掌握西安事变发生与和平解决的过程,能够简要评说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互学目标:1、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三、引导自主学习:(一)二看标题知层次:本文三层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层层递进,第一、三层是重点。
)(二)三看句段知含义:1.请你认真阅读课本85—89页的内容,小组讨论回答、展示下列问题:第一组:日本侵略军为什么要炸毁柳条湖的一段铁路?日本为什么发动九一八事变?屏显:第二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为什么不抵抗?屏显:(惧怕日本,认为武器不如日本,抵抗必然亡国。
幻想国际联盟主持公道,出于反共本性,以反共为第一要务,“攘外必先安内”。
)第三组填空:屏显:第四组:说《义勇军进行曲》词曲作者,创作背景:(日军侵犯了中国华北地区、中华民族处在最危险的关头。
)创作过程:(聂耳在投身抗日救国运动的实践中创作的)历史意义:(集中代表了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悲壮历史和顽强的抗争精神,成为抗日救亡的进军号角,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
唱《义勇军进行曲》第五组填空:屏显:第六组: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屏显:(⑴日军侵略华北,民族危机严重,抗日呼声高涨;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
⑵国民党内部分化,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共主张:一致抗日;⑶蒋介石坚持剿共、妥协的反动政策,亲到西安督促张、杨二人进攻红军)第七组:设想一下: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如何处置蒋介石的问题上,日本、英美、国民党内部和革命军队革命群众会有什么态度?(存在着杀蒋、审蒋、放蒋等不同意见)请你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给同学们谈一谈为什么“杀蒋”的意见不正确?屏显:第八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屏显:(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艰难险阻;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分析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供多个学习条件,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合作讨论,积极发言增强合作和协调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在困难面前我们红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让学生逐渐形成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感受地方的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军精神,培养学生爱乡爱国责任感和使命感【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遵义会议。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图中展示的是毛泽东《七律·长征》,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那么,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他们在途中遭遇了哪些艰难险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去感受红军长征的伟大征程!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战略战役和遵义会议1.教师讲解:由于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
从1930年底,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均被红军粉碎。
2.教师引导: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和结果?学生回答: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左”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3.教师提问:长征初期,红军情况如何?学生回答: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人西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人员损失过半。
在这样的情况下,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而敌人已经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置了新的防线,此时毛泽东提出放弃进军湘西,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了遵义。
4.教师过渡:红军占领遵义后,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影响中国革命的一次重要会议。
那么这次会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
福建省晋江市首峰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导学案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导学案【学习目标】初二年班第小组座号1、学习重点:了解20世纪30年代日军对华侵略的过程和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2、学习难点:比照蒋介石对日政策的变化,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
【知识框架】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九一八事变〔一〕原因: 1、日本妄图通过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来摆脱困境〔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于是制造了九一八事变2、与此同时,蒋介石政府正忙于“围剿”红军,给日本以可乘之机〔二〕主要经过:1、时间:1931年9月18日2、地点:阳北郊附近柳条湖的一段铁路3、过程:驻扎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附近柳条湖的一段铁路,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三〕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结果:日军一天之内就占领东北地区大小城市20多座。
不到半年时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敌手。
东北3000万同胞在日军的铁蹄下,受尽欺压凌辱。
〔四〕东北人民的局部抵抗〔五〕影响: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艰难的局部..抗战时期。
二、不朽的民族战歌〔一〕民族战歌产生的背景: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各界民众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
〔二〕民族战歌的名称、作者及影响1、名称:《义勇军进行曲》2、作曲:聂耳作词:田汉3、影响:《义勇军进行曲》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岁月里,这首歌很快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成为不朽的民族战歌。
三、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一〕背景: 1、日军占领东北后,又想侵占华北2、中共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3、蒋介石到西安督战,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加紧“进剿”红军4、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共的抗日主张,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二〕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临潼华清池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向全国发表通电,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八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答案
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导学案参考答案说明:1、教学参考只提供课堂导学和基础达标的参考,其中“课堂导学”只提供部分课时的思路,课本较明显部分要麻烦教师们备课时补充。
2、请教师们在使用本导学案之前要认真进行第二次备课,在根据本校实际进行补充的同时完善重难点、讲课思路、板书设计和小结。
3、有疑问请加入“历史替龙”QQ群(414267064)发问求解。
第1课鸦片战争一、※课堂导学提示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直接原因:林则徐的禁烟使英国通过鸦片打开中国市场的阴谋破灭。
不对。
因为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
2.略。
林则徐为什么能说动道光皇帝禁烟:因为林则徐把鸦片的危害与清政府的统治联系在一起。
3、表现是英国是资本主义制度,中国是封建社会后期。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略)4、我们说《南京条约》是“丧权辱国”的条约,这里的“丧权”指条约签订后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从条约内容是看出包括了贸易、关税、领土主权。
对中国社会性质影响:(略)二、※基础达标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B DCBACBABD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一、※课堂导学提示1、略。
2、略。
3、因为鸦片战争激化了阶级矛盾,加剧了农民的贫困。
不同在失败原因是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二、※基础达标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CBDBCCDC第3课收复新疆一、※课堂导学提示1、英国、俄国都采用通过代理人(阿古柏)的方式进行侵略;俄国还直接占领我国领土。
2、“为什么能收复新疆”是指原因。
略二、※基础达标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DDCCBB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导学案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一、※课堂导学提示(略)二、※基础达标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BBDADCAB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课堂导学提示1、义和团是什么性质的运动?(略)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与外国侵略者之间的矛盾。
【配套K12】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4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4第16课血肉筑长城【课程导入】平型关战役中的115师指挥部.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民族抗战开始。
那么,你能说说抗战爆发后取得的次胜利是什么战役吗?而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又是哪一次战役?它们分别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在哪里?作战双方是谁?概况如何?.百团大战是谁指挥的?为什么要发动百团大战?目的是什么?这次战役的目标又是什么?请说说战役的简单经过。
.中共七大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召开的?其主要任务是什么?作出了什么重要的决定?中共七大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中共七大会场.“八年浴血战,今日奏凯歌。
”抗日战争是什么时候取得最后胜利的?抗战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抗战结束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又会怎样呢?让我们进入本课,共同探讨一下上面的问题吧。
【知识网络】【学习探索】.请你制作并完成以下表格,以便梳理知识。
战役名称时间地点交战双方概况意义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请根据你收集到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讲讲中国人民在国难当头时英勇抵抗日军的故事。
从这些故事中,你感受到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
试问九州谁作主,万众瞩目清凉山。
”这是陈毅在七大闭幕时写的一首诗。
你能说说诗中的含义吗?.曾狂妄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日本,最后却于1945年8月15日宣告无条件投降。
你能说说日本投降的原因吗?【自我测评】一、选择题.指挥百团大战的是A.朱德B.彭德怀c.刘伯承D.贺龙.抗战胜利后,被日本割占五十年之久,回到祖国怀抱的省份是A.香港B.澳门c.台湾D.东北二、连线题37年9月平型关大捷45年4月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45年8月中共七大召开45年9月美国向日本投掷两枚原子弹38年春百团大战三、材料解析题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
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对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富强的老状态里。
这是个黑暗的前途。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
初中历史第十七课教案
初中历史第十七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清朝的建立及兴盛时期的主要事件;
2.了解清朝的衰落原因;
3.理解清朝的兴衰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1.清朝的建立及兴盛时期的主要事件;
2.清朝的衰落原因;
3.清朝的兴衰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1.清朝的衰落原因;
2.清朝的兴衰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
1.教科书、图片、视频等教学材料;
2.教学课件;
3.学生教学大纲。
五、教学过程
1.复习上一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材料介绍清朝的建立及兴盛时期的主要事件;
3.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清朝的衰落原因;
4.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清朝的兴衰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5.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阅读或写作任务。
六、教学方式
1.讲授教学;
2.小组讨论;
3.问题引导。
七、板书设计
清朝的兴衰
建立及兴盛时期主要事件衰落原因
影响
八、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情况;
2.学生的答题情况;
3.学生课后表现。
历史第17课初中教案
历史第17课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东晋时期的政治背景和淝水之战的发生背景。
2. 了解淝水之战的经过和结果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能够分析淝水之战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教学重点:1. 东晋时期的政治状况和社会背景。
2. 淝水之战的具体经过和结果。
3. 淝水之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淝水之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2. 如何将淝水之战与东晋时期的政治状况联系起来。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淝水之战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3. 观看视频:通过观看相关视频片段,生动展示淝水之战的场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东晋时期的政治状况,并引入淝水之战的话题。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淝水之战的发生背景和经过。
2. 分析淝水之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三、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淝水之战对中国历史的意义和影响,并汇报讨论结果。
四、观看视频(15分钟)播放相关视频片段,展示淝水之战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五、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指导。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淝水之战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和视频观看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了东晋时期的淝水之战,并深入探讨了其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仅是了解了历史知识,更加懂得了历史事件对今天的影响和启示,培养了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案例和实例展示,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习目标】1.掌握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和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2.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3.理解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学习重点】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学习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课前预习】1.一个美国知名学者在谈到长征时说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里的“行军”指的是(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C.秋收起义 D.武昌起义2.如图雕塑上的文字上为“长征从于都出发”,下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
如果要求你给雕塑加上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你会选择( )A.1933年10月B.1934年10月C.1935年10月D.1936年10月3.“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
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
“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 A.博古 B.陈独秀C.毛泽东 D.邓小平4.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创作《忆秦娥·娄山关》,写下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诗句,寓意遵义会议( )A.使今后的前途更渺茫B.开启了新的革命征程C.否定此前的革命斗争D.使革命从此一帆风顺5.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历史场景。
其中不应该...出现的场景是( )A.四渡赤水 B.过雪山草地C.渡过金沙江 D.井冈山会师6.诗歌承载着厚重的历史。
下列毛泽东诗句中,与红军长征途中发生在如图所示地点的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A.金沙水拍云崖暖B.大渡桥横铁索寒C.更喜岷山千里雪D.三军过后尽开颜7.毛泽东感慨地说:“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查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
B5纸17课导学案.
第17课内战烽火学科:历史年级:八年级主备课人:胡方正课型:预习展示课审核人:马晨备课时间:2012、11小主人姓名:班级:小组:学习重难点重点和难点重点:重庆谈判难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学习过程知识回顾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
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
这是个黑暗的前途。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
这是个光明的前途。
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请回答:(1)上述材料是在中共哪一次大会上提出的?发表这篇文章的大会对抗日战争和中国前途有什么意义?(2)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代表什么阶级?当时中国国内面临着怎样的形势?2.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是怎样一步步侵略中国的?3.近代日本对中国发运了哪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结果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获取新知(15分钟)(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材,动脑动手完成以下学习内容)(一)重庆谈判1.重庆谈判背景:抗战胜利后,。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
2.蒋介石要求重庆谈判的目的是:由于准备不足,三次邀请毛泽东。
3.毛泽东如果不来重庆谈判会是什么结果:。
4.时间:年8月。
5.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的目的是:毛泽东在等陪同下,飞抵重庆谈判。
6.结果:国共签署了。
7.意义:(二)中共中央转战陕北1.全面内战的爆发时间:年月。
2。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
知识与能力:了解美蒋勾结,重庆谈判,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知识点;掌握抗战胜利后国内形势及内战初期战局的演变。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与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采用小组共同展示的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学习目标3.面对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中共中央决定建立粉碎了国民党的的全面进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收复延安B.挺进大别山C.渡江战役D.三大战役
八、检查学案
九、教学反思
一.情景导入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重庆谈判内容和挺进大别山过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集体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的描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党的热爱之民表和爱国情感。
4.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著名的《双十协定》。
转战陕北
5.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_____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______爆发
4.从1947年3月起,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由于我方兵力不及敌方的十分之一,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转战陕北,继续指导全国战场的人民解放战争。____、____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进行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3、组学(5分钟)了解学习效果解决对学时存在的问题,达标率90%
4,、展示(15分钟)教师点评学习效果,解决共性问题及生成问题。
预示展示问题
阅读材料二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谈判,“共同商讨国家大计”。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6.毛泽东在1945年的一次谈话中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由我们提出。”毛泽东谈论的历史事件是(A)
A.重庆谈判B.中共七大召开C.日本投降D.国共北平和平谈判
7.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是(C)
A.中国共产党力量强大B.广大人民反对内战
C.发动内战的准备不足D.美国主张扶蒋反共
8.国共重庆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斗争,国民党被迫同中共签订了(A)
A.《双十协定》B.《停战协定》C.《共同纲领》D.《国内和平协定》
9.全面内战爆发于(D)
A.1945年8月B.1945年10月C.1946年2月D.1946年6月
决定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民主,在谈判中捍卫人民的利益,揭露反动派的真面目。毛泽东、周恩来。
(4)国共双方经过谈判,有什么结果?
国共双方代表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著名的《双十协定》。
六、小结
七、训练验收
1.自2009年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以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络绎不绝。为了吸引大陆观光客,中国国民党党史馆设计制作了右图——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版”雕塑。历史上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所取得的成果是(C)
3. 1947年夏,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的是( D )
①彭德怀②贺龙③刘伯承④邓小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是(C)
A.重庆谈判B.转战陕北C.挺进大别山D.渡江战役
5.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国人民最渴望的是(B)
A.民主、自由B.和平、民主C.团结、进步D.自由、和平
A.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签署了《双十协定》D.建立了新中国
2.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哪一解放区,全国性的内战从此开始?(C)
A.山东解放区B.东北解放区C.陕北解放区D.中原解放区
三.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牢牢把握学习要求。
2、依据学案内容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
3、将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出来以备集体讨论、突破。
4、建议25分钟完成,规范书写,及时上交。
四.学习程序
1、独学(10分钟)检查点评学习效果,达标率75%
2、对学(5分钟)了解学习效果,解决独学时存在的问题,达标率85%
挺进大别山
5.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等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突破敌军的重重堵截,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鄂豫皖解放区,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点拨解释、共同提高)
1.1947年解放军的战略反攻,为什么选择在大别山地区?
大别山地区是革命的老根据地,群众基础好,多年来一直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坚持战斗,人民解放军容易在此立足生根
八年级历史导学案
第17课
内战烽火
课型
自学验收
五:导学内容
重庆府,阴谋发动________的内战。
2,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方针早就定了,但是,为了__________也为了_______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3.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民主,在谈判中捍卫人民的利益,揭露反动派的真面目,中国共产党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等赴重庆谈判。
(1)上述材料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重庆谈判。
(2)陶希圣所说的“利用谈判拖一拖”说明了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谈判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更有文章好做”指的是什么意思?
假和平,为发动内战作充分准备;有时间调动兵力,如果共产党不谈判,那么就是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
(3)对蒋介石的邀请,中共做出了什么决定?为什么要作出这一决定?主要代表人物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