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节点城市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苏州区域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苏州区域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挑战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提出,苏州作为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城市,也面临着区域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苏州区域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现状和挑战入手,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苏州的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现状和挑战1.1 现状苏州作为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之一,地处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禀赋。
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提出,为苏州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苏州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逐步加大对长江经济带的融入力度,积极参与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苏州在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长江经济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1.2 挑战苏州在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中也面临诸多挑战。
苏州作为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之一,压力巨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发展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严重制约了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实施。
苏州在与周边城市的协调发展方面还存在不足,各地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矛盾和不协调性,甚至存在着争夺资源的现象,这也对苏州的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苏州在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对接以及在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也有待加强。
二、对策和建议2.1 加强产业协同发展为了更好地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苏州应该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发展,积极推动产业合作和交流。
一方面,可以通过联合开展产业项目、加强资源整合,共同打造长江经济带上的产业集群,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力。
可以加强对接国家产业政策,促进各地的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整个长江经济带的产业水平,实现共同发展。
2.2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苏州地处长江经济带核心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至关重要。
在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过程中,苏州应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治理,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加强环境整治,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提升,为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及政策研究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及政策研究一、引言长江经济带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经济带之一。
作为中国第一大河流,长江深远的历史及文化底蕴,以及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等优势,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由此,探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及政策,对于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江经济带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
据统计,截至2019年,长江经济带地区的GDP总量已经突破30万亿元,人口也超过4亿。
但与此同时,长江经济带的环境问题、资源短缺问题也逐渐浮现,这也给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三、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3.1 制定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建设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地区涉及多个省份和城市,制定全面可落实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体现地区特点,具有全局视野,整合各地区产业发展,构建一体化基础设施,推动在吸引投资、促进区域协作、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更好成效。
3.2 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
应做好城市的规划管理,重视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投入,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能够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生活质量。
3.3 抓好生态保护与资源整合长江经济带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而资源却显得十分紧缺。
应该采取措施,加强生态保护,实现土壤水质的全面治理,节约资源,整合长江经济带资源,加强环保法规的监管,以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供给的可持续性。
四、长江经济带发展政策4.1 动员社会力量投入生态保护在社会力量投入上,应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生态保护,发挥社会监督、合作、融合的作用,形成资源节约、互惠共赢的新模式。
4.2 区域协调发展政策针对长江经济带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大、城乡差距大、经济结构不均衡等问题,必须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促进各地区经济平衡发展,多方联合、协调发展。
江苏在长江经济带中的战略定位及对策建议
江苏在长江经济带中的战略定位及对策建议2019-07-27⼀、长江经济带战略提出的理论意义和规划愿景经济发展在空间上不平衡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普遍现象,某些地⽅之所以发展势头良好,是因为它们普遍遵循了符合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和内涵,通过提⾼密度、缩短距离、减少分割促进了地理结构的变迁。
近年来我国在重塑经济地理格局⽅⾯就明显带有“沿海化、城市化、集群化”的典型化倾向。
在城市发展战略层⾯,通过城市群和城市⼀体化即同城化,使得单⼀的城市发展逐渐演变为区域性的城市群⼀体化发展,通过打破城市间的⾏政壁垒,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产业错位发展、基础设施共享、要素市场共建,谋求各具特⾊的城市群联动创新发展道路。
在国家发展战略层⾯,⼀些对国家发展具有重⼤战略意义的区域发展规划已陆续上升为国家战略,并通过国家层⾯的发展战略规划引导要素和资源的合理流向。
⼀⽅⾯,通过政府掌握的要素流⼊和国家计划安排的重⼤项⽬,使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等重⼤项⽬⼯程建设服从国家整体战略的需要;另⼀⽅⾯,以国家开发战略为导向实⾏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吸引国际⾼端要素的流⼊,能够快速获取通过国家整合资源、引导资源流⼊的区域开发能⼒。
2014年以来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经济区、东北-蒙东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为主体内容的“⼀路⼆带三区”战略性区域规划的轮廓开始逐渐清晰起来。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彰显的是国家海洋新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旨在提升中国与欧盟的经贸联系,长江流域经济带旨在强化中国沿海与腹地的经济联系,三⼤经济区则是架接⾸都经济与沿边经济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这其中2014年9⽉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依托黄⾦⽔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长江经济带的四⼤功能定位:⼀是具有全球影响⼒的内河经济带;⼆是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三是沿海沿江沿边全⾯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四是⽣态⽂明建设的先⾏⽰范带。
《指导意见》还明确要求,要依托四⼤功能定位,升级、再造长江经济⽀撑带,拓展城市群的经济发展空间:⼀是依托长三⾓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是做⼤上海、武汉、重庆三⼤航运中⼼;三是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四是促进“两头”开发开放,即上海及中巴(巴基斯坦)、中印缅经济⾛廊。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多项主要任务,从规划背景、总体要求、大力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努力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描绘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一、时代背景和战略意义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生态环境状况形势严峻、长江水道存在瓶颈制约、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区域合作机制尚不健全等。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有利于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真正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有利于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推动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统一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有利于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把长江经济带建成黄金经济带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13年7月,国家领导人在武汉调研时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其国内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是充满了活力和希望。
其中,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区域经济之一,发展潜力巨大,并且其发展对于整个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以及如何促进其经济发展。
一、长江经济带的概述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同时又是升级改造的主阵地。
长江经济带横跨了中国的十个省份,占地面积达到了633万平方公里,拥有着超过5亿的人口。
这个区域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地理位置独特,交通、资源、市场等优势明显,可以说是我国的经济、文化、人口等资历的聚居地。
同时,长江经济带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区域经济,是全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切入口。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长江经济带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对于推动全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长江经济带的优势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其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这里的优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区位优势。
长江经济带处于中国东部地区,拥有10个省份、685个政府单位。
这个区域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中国的环渤海、沿海、长江黄河流域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节点。
同时,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廊道相当发达,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水道之一,长江沿线的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衔接起来,实现了较为便捷的交通体系。
2、资源优势。
长江经济带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包括土地、水、矿产、油气等独特的自然资源,并且这些资源的分布非常平衡,可以更好地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3、市场优势。
长江经济带所处的位置非常重要,其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齐头并进,形成了强大的产业基础和经济实力。
这里的市场行情十分活跃,各种主要产业都能找到市场,从而实现了经济增长的多样性。
三、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国一个重要的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模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长江经济带在国家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长江经济带位于中国东部,是中国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发展战略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并分析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以及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
为实现这一目标,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措施和发展路径。
首先,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要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长江经济带地区一直以来都以制造业为主导,但随着全球产业链的调整和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增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迫切需要将经济重心从传统制造业转向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和创新型产业。
这包括加强技术创新、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以及提高教育培训水平等。
其次,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长江经济带涵盖了多个省份和城市,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
为了实现区域间的均衡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出了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业协调发展以及加强资源配置等措施,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提升整个经济带的竞争力。
第三,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要推动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长江经济带地区的环境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长江的水污染问题。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出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加强水污染治理、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推进生态修复等,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于整个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首先,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将拉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提升整个中国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
其次,长江经济带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物资流通通道,发展战略的实施将优化物流和供应链,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效益提升。
此外,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还将促进区域间的人口流动和资源配置,推动国家的城市化进程。
然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也面临一些挑战。
长江经济带规划
长江经济带规划长江经济带规划是指中国政府在长江沿线地区开展的一项重大战略规划。
长江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水道和交通枢纽,也是中国发展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长江经济带规划旨在促进长江沿线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长江经济带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长江经济带规划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长江沿线地区的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规划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推进高速公路、铁路、航道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缩小沿线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同时,还要加强水利建设,遏制洪水灾害,提高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长江经济带规划要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规划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金融、物流、信息技术等高附加值服务业。
同时,要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此外,还要加强环保产业的发展,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绿色发展。
第三,长江经济带规划要加强生态保护。
长江是中国的第一个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区域,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功能。
规划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治理,保护和修复长江湿地,推动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最后,长江经济带规划要加强区域合作与开放。
规划要推动长江沿线地区的互联互通,加强区域合作,打破行政界限,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同时,要进一步开放,吸引外部投资和技术,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长江经济带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
总之,长江经济带规划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通过规划的实施,可以促进长江沿线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规划还可以推动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并且对于推动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长江经济带安徽段发展路径及策略研究
长江经济带安徽段发展路径及策略研究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长江经济带安徽段在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举措。
详细阐述了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城乡电网升级和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的推进策略,旨在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同时,文章还分析了政府职能转变、法治环境营造、市场化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等制度改革创新要点,以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的改进方向和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文章强调,长江经济带安徽段在面临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区域合作、基础设施等问题时,需要加快绿色转型步伐,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区域一体化发展,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持续改进路径和战略部署的建议,旨在打造长江经济带安徽美丽段,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兴旺、百姓富裕、区域协调、开放合作、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的美好愿景。
目录第一章长江经济带概况与战略意义 (1)一、长江经济带地理范围及资源禀赋 (1)二、国家战略背景下的长江经济带发展 (2)三、安徽省在长江经济带中定位与作用 (3)四、美丽长江经济带建设愿景与目标 (4)第二章安徽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挑战分析 (5)一、安徽省长江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5)二、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进展情况 (6)三、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7)四、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7)第三章路径探索: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构建 (9)一、创新驱动能力提升策略部署 (9)二、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方向 (10)三、产业园区和城市群协同发展路径 (11)四、开放型经济格局构建举措 (11)第四章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实施方案 (15)一、水域生态治理和湿地保护规划 (15)二、山地森林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措施 (16)三、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策略 (16)四、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活动推进 (17)第五章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计划 (19)一、综合交通网络完善及优化布局思路 (19)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如5G、物联网等) (20)三、能源保障能力提升举措部署 (21)四、城乡融合发展基础设施支持政策 (22)第六章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深入推进策略 (23)一、政府职能转变和法治环境营造 (23)二、市场化改革和营商环境优化举措 (23)三、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完善方向 (24)四、人才引进培养及激励机制设计 (25)第七章总结展望: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策略建议 (27)一、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回顾 (27)二、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机遇挖掘 (28)三、持续改进路径和策略部署建议 (29)四、全面打造美丽长江经济带安徽段愿景展望 (30)第一章长江经济带概况与战略意义一、长江经济带地理范围及资源禀赋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一条重要的经济走廊,横跨了东中西三大地带,覆盖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共计11个省市,显示出其显著的地理优势与战略地位。
苏州区域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苏州区域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挑战及对策研究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随着国家提出“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苏州市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将自身区域经济融入国家战略的挑战。
本文将就苏州区域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挑战及对策进行探讨。
1.经济结构转型困难苏州的传统优势产业主要是轻纺、电子、化工等行业,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转型的提出,这些传统产业在面对新的市场竞争和环境要求上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要想实现苏州的区域经济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就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困难的挑战。
2.生态环境改善难度大长江经济带的建设要求区域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保护。
而苏州地处长江下游,环境治理难度大。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亟待解决,要想实现融入“长江经济带”的目标,需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而这无疑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3.城乡发展不平衡在苏州,城市化进程较快,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
这意味着在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过程中,需要调整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状况,这将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挑战。
1.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苏州市应该加大对传统行业的淘汰和整合力度,并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
通过引进新技术、新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实现苏州经济的转型升级,从而更好地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
2.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苏州要想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就需要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
要通过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环保法规的执行力度等措施,积极改善和保护苏州地区的生态环境,为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3.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苏州要实现与国家战略的融合,需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市和乡村的平衡发展。
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力度,同时推动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和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城乡发展的协调和一体化。
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与规划
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与规划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各省市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了迅猛的增长态势。
特别是长江经济带区域的发展,不仅对当地产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所向披靡的影响。
有论者指出,长江经济带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不仅是地域经济,还会涉及到社会发展和环境问题等多个领域。
因此,为了更好的把握未来的发展机遇,深入挖掘和发掘其潜力,需要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与规划。
一、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背景和意义长江经济带是指以长江流域地区为依托的经济发展区,涵盖了11个省市区: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
长江经济带区域内的面积约为1.8万平方公里,人口则近亿。
该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繁荣的人文氛围以及巨大的经济潜力。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目前最为繁荣和发达的地区之一。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长江经济带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
而其随着逐渐增强的辐射效应,也在逐渐地越过本地区,成为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重地。
因此,研究和规划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对于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长江经济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尽管长江经济带地区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令人羡慕,但是,该地区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第一个问题是环境问题。
随着地区经济的快速崛起和人口数量的膨胀,长江流域区域的生态环境逐渐遭到破坏。
河道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了当地居民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第二个问题是资源问题。
长江流域地区资源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利用,也是该地区继续发展的障碍之一。
第三个问题是产能结构问题。
长江经济带地区的产业结构高度依赖于传统的制造业,而现在的世界条件变化让该地区存在着要面临接下来的大量产业升级以及技术创新等难题。
三、长江经济带的未来发展为了解决长江经济带面临的问题和发展难题,政府需要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首先,政府应该在环保方面发起立法和强制执行,使企业和居民都能充分遵守规章制度和环境法规。
苏州区域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苏州区域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挑战及对策研究苏州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对于区域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苏州在融入长江经济带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来应对。
本文将就苏州区域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挑战及对策进行研究。
一、挑战分析(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随着长江经济带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苏州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之一,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
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了工业污染和大量的排放物,严重影响了苏州的生态环境,尤其是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二)交通拥堵和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随着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苏州的人口流动和交通量大幅增加,导致了交通拥堵问题的加剧。
苏州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无法完全满足人口和交通的需求,导致了交通运输效率不高的问题。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创新能力不足当前,苏州的产业结构相对集中在传统制造业上,而新兴产业发展较慢,创新能力相对不足。
这也影响了苏州在长江经济带中的竞争力,在区域融入长江经济带的过程中会面临一定的挑战。
(四)人才流失和人口老龄化随着经济的发展,苏州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涌入,但也面临着人才流失的问题。
苏州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较为严重,这也对苏州的区域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构成一定的挑战。
二、对策建议针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苏州需要加大环保力度,加强企业环境治理,推进生态修复工作。
需要加强政府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
针对交通拥堵和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苏州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还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三)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苏州需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还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升苏州在长江经济带中的竞争力。
(四)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针对人才流失和人口老龄化问题,苏州需要加大对人才政策的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苏州工作和生活。
长江经济带战略规划与实施
长江经济带战略规划与实施第一章概述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区域经济发展区域之一,其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规划和实施对于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本文将围绕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规划与实施展开讨论。
第二章战略规划2.1长江经济带的历史背景长江经济带之所以在国家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是因为它在国家历史和区域发展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中国是一个多河流国家,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流,长江流域经济带对于中原经济区、东北经济区、华南经济区等现有的区域经济带具有巨大的补充和引导作用。
长江流域面积约为18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左右,森林资源总面积占全国的3%左右,水电资源占全国总量的近一半。
2.2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规划是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基础,以“创新、协作、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国家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为基础,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打造全球资源配置中心以及制造业供应链、价值链等中枢地带。
长江经济带将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培育和壮大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创新型服务业,加快国际化生产和市场化经营,促进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
第三章实施方案3.1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加速推进长江口外港工程建设,开发长江航运大通道和海洋经济,加强水运、铁路、公路、机场、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是要加强对长江防汛工程、改造水利枢纽工程、推进长江干支流水利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和建设。
3.2 环境保护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的重要区域,其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非常重要。
要加强区域生态保护,保障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实现生态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全面开展环保治理,全力加强水环境污染防治。
3.3 产业升级长江经济带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新兴产业中心,要打造新型工业化和现代产业体系,深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壮大软件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发展文化旅游和创意设计等特色产业。
长江经济带 实施方案
长江经济带实施方案长江经济带实施方案。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战略支点,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为了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长江经济带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
我们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排放,推动清洁能源利用,加大水域环境治理力度,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长江经济带地区产业结构相对落后,发展不平衡。
我们将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结构转型。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长江经济带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经济发展。
我们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长江经济带地区的综合交通运输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长江经济带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
我们将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发展协调发展。
五、深化改革开放。
长江经济带地区改革开放水平相对较低,体制机制不够灵活。
我们将深化改革,加大对长江经济带地区改革力度,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开放步伐,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技术引进,推动长江经济带地区对外开放。
六、加强科技创新。
长江经济带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创新驱动发展不足。
我们将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提高长江经济带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
七、促进人才培养。
长江经济带地区人才储备相对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
我们将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推动人才流动和交流,促进长江经济带地区人才结构优化和人才队伍建设。
总之,长江经济带实施方案的制定,是为了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方案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方案一、引言长江经济带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区域发展战略,其发展规划方案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长江经济带的背景、发展现状、挑战和机遇等方面,探讨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方案。
二、长江经济带背景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中国18个省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长江经济带区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然而,长江经济带也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亟待制定发展规划方案。
三、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现状表现为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一方面,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相对欠发达。
另一方面,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重工业和传统制造业,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此外,长江经济带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水污染、空气污染等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四、为了解决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问题,制定发展规划方案势在必行。
首先,长江经济带应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东中西部地区的均衡发展。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等措施,促进长江经济带各地区的协同发展。
其次,长江经济带应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通过发展新兴产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长江经济带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同时,长江经济带还应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
通过加强环境治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措施,保护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五、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方案的挑战和机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方案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各地区的差异性,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政策。
另一方面,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各地区积极参与经济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同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还需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路径选择
府不能统一部署、合作推进,因此农业、水利、生态环境等单个部门和 整体都不能发挥有效作用,导致各生态要素治理措施不衔接,造成长 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治理缺乏系统性,“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生 态修复方式只会造成顾此失彼、劳而无果、多次重复治理。
2、生态环境治理缺乏协调性。未能形成上中下游长江一体化大保 护格局是导致区域间绿色发展不协调的重要原因。尽管各省市之间交 往频繁,签订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保护合作协议》《区域生态环境 保护统筹协调备忘录》等许多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方案,但由于长江 大保护流域联动法治体系存在壁垒,地方政府大多数以自身利益为导 向,不能做到整体推进、系统修复、源头治理,导致整个长江流域环境 修复工作和生态工程建设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
(三)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在我国,生态补偿主要是由政府主导 运用财政手段调节生态产品和自然资源的供应者与享益者之间的利 益关系,从而激发私人部门的生态保护活动。生态补偿不到位会严重 阻碍生态补偿机制发挥有效作用,不仅会使生态保护工程难以持续, 还会降低环保积极性,影响补偿对象的收入,引发更多社会矛盾。
1,641 座尾矿库中,有 98.2%编制了治理方案,80%完成了初步治理;长 江流域 1,372 个黑臭水体中,有 1,327 个实现系统整治;长江经济带 水质优良比例逐年上升,2019 年断面优良比例达到 91.7%,较 2015 年 上涨了 24.7 个百分点。二是生态环境修复取得积极成效。到 2019 年, 长江经济带合计退耕还湿面积为 51 万余亩。湖北省作为长江经济带 湿地资源最丰富的省份,5 年来,湿地修复面积达 1.5 万公顷,新增湿 地保护面积达 470 万余亩。长江流域 2019 年水土流失面积为 293.9 千 公顷,较 2018 年下降了 26.71%,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为 54,438.1 千公 顷 (上海除外),占全国总治理面积的 40%。2019 年完成造林面积 248.23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 44.93%。2020 年起,长江各重要水域开 始实施为期 10 年的“禁捕令”,有 8.4 万条渔船上岸,退捕渔民就业率 和社保完成率分别为 97.79%、99.44%。三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绩突 出。长江经济带 744 个水产养殖县积极完成搬出和转出禁养区的规 划,其规模达 178.9 万亩,实现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增加到 75%的目 标;2019 年,长江流域有效灌溉面积为 25,292 千公顷,除涝面积为 10,426.3 千公顷,分别较 2015 年增长 4.26%、21.73%,农用化肥使用量 逐年降低,从 2015 年的 2,163.22 万吨下降到 2019 年的 1,883.79 万 吨,年均下降 2.58%。四是废气污染物排放下降。从 2015 年到 2019 年,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其中 PM10 年 均浓度下降幅度最大,超过 28%。2019 年,长江经济带空气质量优良比 例为 85.7%,较 2015 年上涨 4.4 个百分点,超过全国空气质量优良比 例,并提前实现《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设定的 2020 年目标。
当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与对策建议
当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与对策建议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课题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已经成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思想共识。
但如何把思想共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特别是落实到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的具体发展实践中,任务十分艰巨。
当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问题,急需在改革中加以推进解决。
一、困难问题(一)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矛盾尖锐在生态建设方面,上游生态建设重点区与贫困地区高度契合,除了高原、干热干旱“硬骨头”地区之外,面临无地绿化的尴尬;中下游地区水体污染严重,治理难度越来越大,水污染的治理、水生态的修复、水资源的保护形势极其严峻。
在经济发展方面,全域存在产业低端、产能过剩的情况,各地市纷纷整航道修锚地建港口,搞园区引企业办工厂,圈地皮大拆建造城镇……一些地方在承接产业转移时,饥不择食拉项目,高污染的矿产、钢铁、水泥、化工企业密集布局在长江边,部分企业无视长江水环境,污水直排、偷排问题突出,沿线水污染事件多发,水质不断恶化,长江生态系统不时敲响警钟。
“黄金水道”作用的发挥与生态保护的巨大压力并存,怎样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二)同质竞争与松散合作之间博弈凸显沿江开发往往都是地方政府主导,基本上以省甚至是地市级行政区划为单位,行政色彩浓厚。
沿江各地仍然存在着追求GDP 的倾向,加上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诸侯经济”十分明显。
目前各省市出台的有关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实施意见来看,更强调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给本地区发展带来的机遇,更强调如何以此为契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完善综合交通体系、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城镇化、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各省市往往共识多、协同少,商议多、行动少。
加上现有协调机制缺乏相应激励约束机制,往往协调多、落实少。
表现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资源同争市场同抢,狭路相逢互不相让,部分地市甚至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搞政策洼地,进行恶性竞争。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最新教研教案教学设计(统编鲁教版高中必修第二册)
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本节课的内容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重点围绕长江经济带的区位优势、发展战略及生态环境保护三方面讲解。
一、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这部分内容首先介绍了长江经济带的地理位置及地位,然后重点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并通过知识窗“长江流域”和活动“探究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地理背景”。
分析了长江流域的条件以及长江经济带的地理背景。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主要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的四个战略定位,以及该如何实现战略定位的措施。
三、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分析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因、长江生态环境的问题及保护措施。
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流域的概况。
2.掌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的分析。
3.明确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及措施。
4.了解长江的开发现状。
5.掌握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因及措施。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结合材料,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及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区域认知:能够说出长江经济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并认识其基本概况。
人地协调观:能够从人地关系、区域联系的角度,分析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原因和措施地理实践力:能够通过查阅或搜集相关资料以及实地考察,了解长江经济带的地理背景。
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2、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及措施。
3、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因及措施教师准备:课件、学案、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老师】导入:张涛的爷爷退休后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游长江”。
他计划从重庆登船,沿长江顺流而下,白天观江景或上岸游玩,夜晚回客舱休息,游船继续前行,两周以后从上海乘飞机回山东威海老家。
读图4-2-1及相关资料,说出长江干流重庆至上海段大约有多长。
列举沿线各地富有特色的山水胜景、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畅想长江未来发展。
【学生】思考、自由回答【老师】讲解并展示长江沿线各地特色的山水胜景、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全文).
第一章规划背景与重要意义一、现状基础(一)基本情况咸宁长江经济带是湖北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咸安区、赤壁市、嘉鱼县3个县市区构成,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属武汉城市圈“1小时交通圈”范围。
北靠武汉大都市,东与黄石大冶、阳新接壤,西北与荆州洪湖隔江相望,西南临近洞庭岳阳。
为南北要冲,东西节点,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
2008年咸宁长江经济带总人口147.68万,分别占全市和湖北长江经济带总人口的51.24%、8.38%;面积4243.8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市和湖北长江经济带总面积的43%、7.86%;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1.32亿元,分别占全市和湖北长江经济带经济总量的74.4%、3.79%;拥有长江岸线121.7公里,占全省长江岸线总长的11.45%。
表1 咸宁长江经济带概况(2008)市嘉鱼36.9 1017 59.92 109.3县合计147.68 4243.8 261.32 121.7(二)资源条件一是气候与水资源。
气候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
水资源丰沛,区域内河流众多。
除长江干流外,主要有淦水、陆水、金水三大水系,汇纳众多中小河流。
年平均降雨量达1516.3毫米。
二是土地矿产资源。
咸宁长江经济带地势南高北低,地貌以冲积平原区和低山丘陵区为主。
目前国土开发强度较低,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
近年来,全市共整理出可耕地15万亩,约占全省的一半,咸宁低岗丘陵占有量居全省第一,为咸宁长江经济带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富集,目前已发现矿产37种之多。
地热、金、石灰石、煤、锰和钒等储量较大。
三是岸线资源。
咸宁长江经济带长江岸线达120多公里,利用率大大低于武汉岸线的开发程度。
咸宁港作为武汉新港的组成部分,开发潜力巨大。
同时,陆水河及陆水水库岸线资源可开发程度也较高。
四是物产资源。
森林覆盖面积达52%,境内拥有珍稀名贵树种和我国特产树种达30多种;还是闻名全国的“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苎麻之乡”、“茶叶之乡”、“温泉之乡”,被原国家林业部列为国家花卉基地。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05
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与完 善措施
交通网络布局优化与提升计划
铁路网建设
01
加强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铁路建设,提高铁路运输能力,促
进城市间人员和物资的快速流动。
公路网建设
02
完善长江经济带公路网络,提高公路通行效率,加强城市间和
城乡间的联系。
水运建设
03
发展长江水运,提高水路运输能力,降低物流成本,促进沿江
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 发展的产业体系,同时加快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 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 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全球发展倡议,推动构 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具体任务分解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长江经济带概述 •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背景 •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目标与任
务 • 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策略与布
局优化
目录
• 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与完 善措施
•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与治 理措施探讨
01
长江经济带概述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长江经济带位于中国东部长江流域,覆盖上海、江苏、浙江 、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11 个省市。
经济发展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深入发 展,长江经济带地区面临着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挑战。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
长江经济带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 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加 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
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游节点城市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与路径作者:李后强来源:《中国西部》2019年第02期〔摘要〕;加快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
四川省宜宾市作为长江经济带的起点,“一带一路”的交点,以及四川省“一干多支”的高点和南向开放的重点城市,如何借助方位、地位、定位、区位、占位、进位“六位”优势,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是摆在自身及同类型地区面前的重大现实课题。
宜宾市应从担当生态屏障重要使命、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城乡一体协同发展、完善互联互通交通体系、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五个方面入手,制定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路径,积极打造我国内陆经济发展新高地。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宜宾市;节点城市;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694(2019)02-0001-10一、引言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有两大经济带——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黄河生态经济带正在谋划之中)。
长江经济带涉及9省2市,幅员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39%,GDP贡献和人口规模超过了全国的40%,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1〕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调研时明确提出要把长江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2〕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提出,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3〕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提出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
〔4〕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战略地位越来越凸显,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召开的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
二、文献回顾迄今为止,国内学者针对长江经济带建设,尤其是沿线城市如何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给予了高度关注。
王佳宁(2014)提出,长江经济带的建设涉及到11个省(市)的协调统一,应从立体交通网络建设、产业布局、生态安全保障、区域联动发展等方面着手,加强顶层设计,注重错位竞争,实现差异化发展。
〔5〕曾光(2015)提出,江西应致力打造承东启西的战略腹地、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示范区、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屏障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省。
〔6〕马宗慧(2015)以长江上游城市泸州市为例,提出泸州市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策略。
〔7〕田松明(2015)立足黔东区情以及与长江经济带发展要素的互补性,从黔东经济率先发展、后发赶超的战略考量,分析了黔东地区快速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机遇与挑战。
〔8〕陈礼平(2016)、刘茂松(2017)、任剑(2018)结合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区位实际,从基础设施、要素市场、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行政改革等领域,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湖南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
〔9~11〕胡小渝(2016)、唐龙(2018)从与五大功能区战略深度融合、构建综合交通枢纽、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等方面分析了重庆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面临的问题,并提出重庆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构想,从重点任务、要素支撑、体制机制改革三个方面探讨了这一战略目标构想的实施路径。
〔12〕〔13〕刘安炉(2017)探讨了九江市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路径,提出着力将九江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中心城市和省域门户城市。
〔14〕霍强(2017)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建设给云南省带来的发展机遇,并从战略定位、合作机制和路径选择等方面探讨了云南省如何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15〕杨香军(2018)探讨了郴州市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机遇和挑战,并从交通建设、产业转型、城鎮化发展、开放崛起、创新驱动等方面提出了有效融入路径。
〔16〕针对宜宾市如何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学者从长江航运通道建设对宜宾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出发,阐明长江航运对其沿岸城市经济发展的正向作用,〔17〕并通过分析两者协调推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18〕曾从钦(2016)对宜宾融入长江粮食产业经济带的重要性、优势、举措等进行阐述并提出有益建议。
〔19〕刘利(2017)通过剖析川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利用SWOT模型厘清其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为进一步提高川南民族地区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效率效果提供决策参考。
〔20〕综上所述,学者们就沿线城市如何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已经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但目前研究大多偏重于宏观视角分析,不够全面系统,特别是具体针对宜宾市如何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研究仍相对较少。
本文以长江上游节点城市宜宾市为例,对宜宾市所具有的优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剖析,试图为宜宾市提出全方位、综合性地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战略与路径,为助力宜宾市融入长江经济带提供决策参考。
三、融入优势从地理区位看,宜宾是长江经济带的起点,“一带一路”的交点,四川省“一干多支”的高点,南向开放的重点城市,长江流域的形态很像西望的恐龙,而宜宾在长江经济带和文化带建设中处于腰俞穴位置,人身体中重要的穴位之一。
地位十分重要,最有希望成为四川省经济副中心。
宜宾是长江上游开发最早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称“棘;人道”“戎州”“叙州”,素有“西南半壁古戎州”的美誉,〔21〕是我国沿海开放和内陆开放、沿边开放和沿江开放统筹的关键节点城市,具有良好的产业、文化、交通、生态、开放等基础,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尤其具有独特分量,具体来讲,可以用“12345多”来凸显其方位、地位、定位、区位、占位、进位等“六位”优势。
1.万里长江第一城,方位特殊宜宾地处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处,市域共有大小溪河600多条。
全市1.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属于长江水系,森林覆盖率达42%以上,是中国水资源保护核心区之一,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
〔22〕无论是水、土壤、空气,还是其他自然资源,宜宾市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在整个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就地理方位而论,长江在宜宾才正式称“长江”,因此,宜宾是长江黄金水道的起点,是长江的“零公里”所在地,万里长江第一城,上海则是万里长江出海口,这一状况客观存在、不可更改,而宜宾与上海“首尾呼应”,“成渝经济区”和“长三角一体化”都是国家战略,把长江两头抬起来了。
鲜为人知的是,长江一首一尾都有一个长宁,取“长江安宁”之意,宜宾有长宁县,上海有长宁区,而上海的“长宁”还得名于宜宾的“长宁”,更加凸显宜宾特殊“方位”。
2.两大战略交汇点,地位特别“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是当前国家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点。
“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从初始概念可知,一个纵贯南北、一个横贯东西,呈一个倒T型分布,可以称为“T”型战略。
从简单构图上看,这两者的交汇点、重合处,正在宜宾。
宜宾既处于长江经济带的最西端,又居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最中间,它们在宜宾汇于一点,由此可知宜宾在国家的战略布局中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长江经济带东向太平洋、南对印度洋,是一条重要的国际联系与合作纽带。
同时,处于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的宜宾,通过印缅经济走廊,亦可直通大洋,连接东南亚和南亚国家,与世界紧密相通,战略地位十分特别。
3.三个建设获支持,定位颇重四川省委彭清华书记对宜宾提出“在全省‘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和“四个坚定”的重点任务,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一是支持宜宾建设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城市,二是支持宜宾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三是支持宜宾建设四川南向开放枢纽门户。
〔23〕彭清华书记对宜宾的要求和省委支持宜宾的“三个建设”,是省委的精准定位与倾斜、关注,是放在全省整体发展战略中的宜宾担当,为宜宾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强大支撑。
〔24〕随着这“三个建设”的推进,宜宾在全省、长江上游乃至整个长江经济带中占据的分量必然更重。
以枢纽建设而言,宜宾目前已拥有内昆、宜珙、金筠等铁路和宜叙、内宜、乐宜、宜泸渝等高速公路,宜宾民航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等16条航线,是川滇黔结合部唯一可利用长江、岷江、金沙江三江水运优势的城市,通航河流21条,通航里程963公里。
全球排名前20强的航运企业已有7家在宜宾港设立还箱点,宜宾已成为长江起点区域重大件物资“借江出海”的最近口岸。
4.四省结合腹地广,区位居中宜宾位于成都、重庆、贵阳、昆明四个城市的几何中心,名副其实的是“地接滇黔、水汇三川、西南半壁、雄镇一方”,既是四川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战略联结地与转换地,也是川南唯一的“国家大通道”全国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既是攀西资源富集区通过长江黄金水道联系东、中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最佳结合点,也是长江产业带向西延伸的生长点。
“邻居”省份多,辐射周边城市数目多,著名景区景点多,重要人流、旅客集散地,独一无二的区位决定了宜宾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和毗邻地区具有强烈的吸纳和辐射带动作用,有宽裕的发展纵深和腹地。
5.五糧茶竹品牌响,占位较稳宜宾所在的川南好山好水好物产,有适宜生物菌生长的温度、湿度、日照度、海拔度、风速度、土壤成分度、粮食品质度、水质度和酿酒工艺技术等酿造优质白酒的“九度”指标,以“五粮液”为代表的名优白酒集聚,“中国白酒金三角”世所闻名,有“中国白酒之都”的美誉。
宜宾还拥有长达三千年发展史的茶产业,是中国早茶之乡、川红工夫故里、四川省内四大产茶区之一,还是中国竹荪之乡和全国最大的黄樟油产地,目前,基本形成了以五粮液集团、丝丽雅集团、天原集团等龙头企业为引领、中小企业集聚的联动发展格局。
尤值一提的是,蜀南竹海风景优美名声在外,竹产业发展潜力大,习近平总书记都十分关注并亲自过问。
6.多个产业正崛起,进位可期宜宾近年围绕轨道交通、汽车、智能终端、通用航空、新材料、节能环保、医药及器械、页岩气等产业着力攻坚,平地崛起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新产业。
编制完成轨道交通等五个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制订扶持政策;组建成立四大国有公司,为新一轮大发展搭建承载平台。
2018年底,宜宾轨道交通车辆实现首车下线,轨道交通示范线面向社会载客运行展示;同年首台“宜宾造”汽车下线,宜宾成为全省首个具备全系列传统和新能源乘用车整车生产资质的城市。
〔25〕2018年上半年签约品牌企业项目在内的智能终端项目138个,协议投资总额为421亿元,协议年产值达2027.6亿元,为再造一个宜宾,实现进位升级奠定了坚实的产业与项目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