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云南省部分高三1月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届云南省部分高三1月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云南省部分名校高2017-2018届1月份统一考试语文命题:玉溪一中语文备课组考试时间:9:00——11:30 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准确填写、填涂到指定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作答在试卷上无效。
3、请用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在规定区域作答。
第Ⅰ卷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民族主体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基础。
以中华民族主体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一直起着凝聚和维系中华各民族精神生命和力量的作用,是中华民族不断成长壮大,屡经磨难而终不溃散,并能奋起振兴的最强大的动力。
可以说,这是我们全部特色之中最大的特色,一切优势之中最突出的优势。
怎样去观察和判断一个民族文化的特色和优劣?首先要懂得‚文化‛是什么。
文化的本质是‚人化和化人‛,即‚使人之为人‛的全部要素、过程和成果。
按照这个本质来理解,毎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自己生存发展方式和过程的凝结,是民族主体生命历史的积淀。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符号,这是一切民族文化的‚共色‛;而一种民族文化的‚特色‛,也是来自民族主体特有的生存发展条件和具体历史过程,就像每个语种的字体和发音都有自己的特征,是来自语言形成的独特历史一样。
其‚特色‛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自然地、历史地形成的,因为它代表着民族的现实的、具体的个性。
一般说来,并非所有特色都一定是优点和优势;但是从根本上说,一个民族文化最重要的、核心的基本特色,与其民族主体的生命之间,却必然有一种本质上的、占绝对优势的、不可分离的内在联系。
因为,‚我的文化就是我本身‛——民族与民族文化存亡与共,荣辱相依。
除非民族本身改变,或被消灭和取代了,否则这种联系是不会让位于其他文化的。
在这层意义上,就可以说‚特色就是优势,优势就是特色‛了。
可见,文化上的所谓‚特色‛和‚优势‛,虽然看上去似乎是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其实却是来自文化的主体性,来自文化与文化主体之间不可分离的联系。
2017云南高考语文试卷及语文月考考试试题
语文月考考试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小觑(qù) 酗酒(xù) 提防(tí) 冠冕(guān)B.闷热(mēn) 匡正(kuāng) 蟊贼(máo) 昭示(zhāo)C.戕害(qiāng) 自诩(xǔ) 汤镬(huò) 阏氏(shì)D.膏肓(huāng) 盥洗(guàn) 行伍(xíng) 渑池(miǎ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鲁莽礼上往来忤逆繁文缛节B.顽劣拾人牙秽罪孽良辰美景C.寒喧龌龊不堪阑珊稍纵即失D.遐迩残羹冷炙藩篱举案齐眉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由于发表网络小说的门槛很低,网友原创的小说都可以很容易地传到网络上去,这便造成了网络小说鱼龙混杂的现象。
B.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南阳好人”,不胜枚举的英雄事迹,将良好的道德规范润物细无声地播撒到一千多万南阳人的心中。
C.尽管仅靠衣着来判定一个人的好坏有失偏颇,但请扪心自问,你是否也曾以冷漠甚至鄙夷的目光来看待街边那些筚路蓝缕的乞丐呢?D.距村庄五百米左右的地方有一家采石场,那里每天定时放炮炸山,那声音响遏行云,震耳欲聋,有的居民的房子被震得裂了缝,成了危房。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总部在洛阳的中国移动在线服务有限公司,通过大数据的挖掘和应用自主研发了智能机器人客服“移娃”,可满足游客信息查询、问题投拆等多种需求。
B.当汽车水箱温度超过100℃时,驾驶员应在荫凉处停车降温,并掀开发动机罩进行散热,但切忌不可向发动机泼冷水,以防机体炸裂。
C.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是今后乃至当下一段时间里我们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D.为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南阳,培养广大青少年爱读书、读好书,中信银行联合本报于“世界读书日”期间,共同推出“亲子阅读”大型公益讲座活动。
2017届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题(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7届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题(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36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试卷第2页,共13页第II 卷(非选择题)一、语言表达(题型注释)1、下面是关于某公司的组织框架结构图,请把这个图的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2、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字。
在绘画中,_____,它是指绘画时不把画面画满,_____,以求画面的空旷和辽阔,引发读者的艺术再创造。
这种“空笔”在诗词作品中,称之为诗词空白艺术。
它是以空白激思考、以停歇激想象的艺术方法,通过突然中止正在叙述的事情,突然停顿正在描写的事物,_____。
二、(题型注释)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当代作家陈鲁民看到现代社会中托“抄袭”称为“致敬”, ① 有感而发:“把抄袭说成…致敬‟,可谓典型的…化腐朽为神奇‟, ② 抄袭多么难听,致敬何其喜庆,把抄袭说成致敬, ③ 性质和内容没任何变化, ④ 听起来就顺耳多了。
就像孔乙己把…偷书‟说成…窃书‟, ⑤ 仍然没挡得住人家打折了他的腿, ⑥ 自己脸上却还是有光彩的。
”A. AB. BC. CD. 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火爆的《中国诗词大会》不仅是智力游戏,还构建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人们稍一吟咏便会激起文化共鸣。
B.春节期间,我国公民出境游人数约615万,同比增幅近7%,其中团队游客人数约37.4万,同比上涨2.5%。
C.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创新发展新领域、公共服务新平台和信息分享新渠道,催生了许多新兴产业得以发展。
2017届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中新课标高三第一次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
语文第1次月考试题答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 B(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语句的能力。
B选项扩大范围,原文中说的是在“某.种角度上....,作品的风格不仅是艺术形式的要素,也是作品内容的一部分”)2.D(本题考查概括归纳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的能力。
D选项原文无据。
作者认为在具体的创作中,文学的疾病是作品拥有独特美感的源头,由此可见他是认可文学的疾病的。
)3.D(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和概括归纳要点的能力。
原文中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相通之处在于它们都会受到一些极其复杂而微妙的原动力的驱使,这些原动力是人类原始的恐惧、冲动、欲望、对于自我的承认与否认,对于外部世界的向往与抗拒。
并且受到这些原动力的驱使,文学与其他艺术受到的影响不同,不全都是产生令人难以忘怀的美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A5.B(“进士”,明清时期,最高级别的科举考试——殿试后,录取的人按成绩分为一、二、三甲,进入这三甲的人都统称“进士”。
)6.D(梅之焕不是写信告诉钱谦益,而是上书给朝廷,保护了钱谦益。
)7.(1)请求陛下严格考察,要求做到实事求是,疏通言路来加强组织纪律,区别善恶好坏来爱惜人才,希望对国家有所帮助。
(大意3分,“臧否”与“济”各1分)(2)各将请求乘机歼灭他们,梅之焕不同意,说:“对别人的灾祸感到高兴是不仁义的,乘别人的危难去攻击不符合武德,还不如放弃它们,来树立我们的恩德。
(大意3分,“掩”与“不武”各1分)【参考译文】梅之焕,字彬父,湖广麻城人,是侍郎梅国桢的侄子。
十四岁时成为生员。
御史到部中检阅武备,梅之焕骑着马冲进教场。
御史发火了,命令他跟材官比试射箭。
梅之焕九发九中,长揖上马扬长而去。
万历三十二年(1604)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
七年之后,授予吏科给事中的官职。
东厂太监李浚陷害拷打商人,梅之焕弹劾他的罪行。
不久上疏说:“当今国家,百姓贫穷,国库匮乏,强盗横行,军队疲惫。
2017届云南省高三第一次复习统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云南省2017届高三第一次复习统测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翻译的初义,原是不同语言之间的对译,现在也常用来指称同种文字之间的古文今译。
只是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同种文字的古文今译,主要用来克服古今异言的文字障碍,只含古今的时间因素;不同语种之间的对译,则是兼含地域因素。
《周礼·司寇》有这么一段文字:‚象胥掌蛮夷闽貉戎狄之国使,掌传王之言而谕说焉,以亲和之。
若以时入宾,则协其礼与其辞言传之。
‛象胥是负责与周边蛮夷、闽貘、狄戎之类藩国交往事务的官。
他们要负责传达王所说的话使周边藩国明白,以此密切王和藩国的关系。
如果有使者来到王国,就要做好有关礼仪的协调和语言的翻译工作。
《礼记·王制》说:‚无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
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寄‛‚象‛‚狄鞮‛‚译‛就是周时负责翻译东南西北四方民族语言的翻译官名,也可作翻译术语使用。
四者合称的‘象寄译鞮‛也是用来指翻译的,或者称为‚象寄‛‚象鞮‛‚象译‛‚译象‛‚译鞮‛。
其中,以‚象‛和‚译‛的使用面最广,为周时通称翻译意思的主要术语。
既特指对南方和北方民族语言的翻译,也常用来通称翻译。
和‚象胥‛一详,翻译官也有称‚译胥‛的,后未多称‚译官‛。
‚译‛原是‚易‛之音训,唐朝经学家贾公彦疏《周礼·秋官》说:‚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粗解也。
‛ 所以‚译‛就是指语言转挽变易的活动。
然就文献记载而言,目前所见最早的‚翻译‛用例,出自南朝梁慧皎《高僧传·译经下》:‚先沙门法显于师子国得《弥沙塞律》梵本,未被翻译。
2017年1月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2017年1月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高三期末考试语试题2017年1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满分10分,考试时间1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以及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Ⅰ卷注意事项:第Ⅰ卷为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一、(1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泥淖(nà)颤(hàn)栗压轴戏(zhòu)沐猴而冠(guàn))B.碾压(niǎn)粘贴(nián)捋虎须(luō)鲜为人知(xiǎn.铁砧(zhēn)偌大(nuò) 发疟子(à)瞠目结舌(hēnɡ)D.提挈(qiè)眼睑(iǎn废食)扎小辫(zā)因噎(ē)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惊蛰脉搏仪仗队食不果腹舐犊情深B.震撼装祯辩证法融汇贯通孺慕之情.融洽烦躁蹚浑水死不瞑目嘻笑怒骂D.凋蔽歉收无名火矫生贯养和蔼可亲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陶渊明这种真的隐逸人自然、审视自然美独具匠心的崭新视角,把学的审美视野伸展到世俗作家无可企及的地方。
②人是一种化的存在,而化在特定的时空中展开,特定的化形态一旦形成,便渐渐成为一种化记忆。
③希腊神话有较为系统的神系,有专门的神话的书籍与故事留存;而中国古代神话则显得,只在部分史书与学作品中才见到神话的影子。
A.关照积淀凌乱B关照积聚零乱.观照积淀零乱D.观照积聚凌乱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今年3月l曰开始施行的修订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叫停经营者以各种方式设置的霸王条款。
(新课标)云南省昆明市17届高三语文月考卷(七)(扫描版)
(新课标)云南省昆明市2017届高三语文月考卷(七)(扫描版)语文答案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阅读(9分)1. B(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的理解。
原文的句子是“从孔子开始,儒家逐渐与鬼神信仰拉开距离。
从根本上说,儒家并不反对服事鬼神,只是将对鬼神的祭祀放到整个道德教化的系统中去思考而已”,并未提到孔子否定鬼神的存在。
)2. B(B偷换了原文中的陈述对象。
原文的句子是“这些看似高深的哲学追问,在中国人的祭祖仪式中得到自然而朴实的回答”,根据原文的意思,应该是中国人的祭祖仪式自然而朴实地回答了哲学上的终极追问,而不是祭祖信仰。
)3. C(C原文的句子是“这种企业祭祖方式……,为建设企业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基础”,只是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基础,而不一定能达成员工与企业同艰苦共命运的目标。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4. D E(A通感的修辞手法”文中没有体现。
B“并写诗将其列为‘贡米’”于原文无据。
C“只要……就……”错误,原文为“其出产之地和发端之人往往是得不到什么益处的”。
)5. ①内容上,点明皇家出行消耗巨大,以史料为依据,增强真实性。
(2分)②结构上,为下文质疑、批判和分析历史做铺垫。
(2分)6.①记叙方面,文章前半部分偏重叙述,书写的是稻米生长成熟,皇家享受贡米。
(2分)②抒情方面,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大地、农人和对封建专制压迫的褒贬态度。
(2分)③议论方面,文章后半部分转向议论,沉思的是皇家与民情,人心与历史。
(1分)④作者的写作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融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为一体。
(1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7. C(“实至名归”的意思是“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
“周百科”的美誉并非因为参加编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而是其在圣约翰大学求学期间广泛阅读、查阅书籍,积攒了极其丰厚的知识储备,不能说“实至名归”。
)(3分)8.BE (A项,“突出其晚年的酷爱阅读”错误,原文“书童”指的是旧时侍候主人及其子弟读书的未成年的仆人,对联则以“书童”赞扬了周有光甘为人梯的精神;C项,“华语将在全世界得到推广”范围扩大,原文是“全世界华人中”;D项,以偏概全,根据原文最后一段,其思考的内容更广泛。
2017年云南省高考语文试卷(全国新课标Ⅲ)
2017年云南省高考语文试卷(全国新课标Ⅲ)一、现代文阅读(35分)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
云南省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统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建立了周王朝。
两年后,武王去世,周公摄政。
周公分析了殷代列王的为政之道,得出了殷亡于“失德”的结论。
鉴于此,他提出了施行“德政”的政治纲领。
而要保证“德政”的实施,首先是要建立一套全新的政治制度,其次是要为统治者制订一套系统的行为规范。
二者可以统称为“礼”。
这是一场比武王克商意义还要重大的革命。
风俗的转换要比政权的转换困难得多,也复杂得多。
如何移风易俗?儒家认为,应该“因俗制礼”,即尽可能利用既有风俗的形式和内在的合理部分,再加整理、提高,注入新的精神,如此方可使人民喜闻乐见,被其所化。
因此,《周礼》中的大司徒官政之法有几条很重要的原则:一是“辨五地之物生”,全国的土地可以大体分为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五类,其物产及居民的体质特征也各不相同,这是为政者首先要分辨的;二是“因此五物者民之常,而施十有二教焉”,辩明上述五类地区,目的在于摸清各自的风俗,然后才可以藉此而施以“十二教”礼仪;三是“以本俗六安万民”,要沿袭当地原有的宫室、族葬、衣服等六类旧俗,使人民安于其居。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7届新课标高三月考卷语文试卷(六)(附答案与解析)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7届新课标高三月考卷语文试卷(六)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庸是儒家关于个人修养与社会治理的基本价值理论,亦称中庸之道。
中庸是中华民族的独特创造,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基因。
东汉郑玄说:“名曰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
庸,用也。
”北宋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南宋朱熹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名。
庸,平常也。
”归结起来,中庸是指为人居于中正之道,不偏不斜,以自然的纯正人性提高自身修养、对待万事万物。
当然,中庸思想曾被一些封建统治者篡改,强于治民,弱于治官。
但这不是中庸本身的错,而是统治者的阶级立场使然。
中庸是人们修养的一种境界。
中庸之道认为,人的修养贵在坚持,贵在严以律己,时时处处都要符合中正、中和之道。
《中庸》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有志者必慎独,即便在隐微之处,仍然坚守中庸之道。
清代戴震说:“性之欲之,不可无节也;节而不过,则依乎天理。
”这是为人性中合理的欲望和需求正名。
欲望和需求只要有节制,符合中庸之道,也就符合天理大道。
严以律己是中庸的起点,一个人从自己的道德品行和精神追求出发,向内不断自省,对外持续践行信念,才有可能达到中庸境界。
中庸的枢要在于“诚”。
《中庸》认为天之所以为天,是因为天庄穆岿然,永远是诚、纯的化身。
君子应秉承天道而行。
《中庸》提出“诚”“明”之论,认为自然的“诚”“明”是天性;人为使他人明白“诚”,是教育。
天道与人性合而为一、化育相参就是“诚”。
偏于一隅,持一技之长而乐守不移的人,也可谓之“诚”。
综观《中庸》全书,“诚”就是修道“通透”之意。
通透,即达到融会贯通、炉火纯青的程度。
至诚可以精识万事万物之理。
修中庸之道达到“诚”时,自然合乎万物之道。
“谦”是中庸之德。
《中庸》最末一章着力写君子无论功劳多么大、能力多么强、至诚善意多么纯,都必须谦而又谦,只有这样才能令人信服。
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2017届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2017届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5.6本试卷,15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在下列文字横线上,填入恰当文句使之与上文衔接,最好的一句是崇山峻岭,比起人来,总是高大雄伟的,人站在它面前不过是颗芝麻粒儿。
但人们总是踏山于脚下,哪怕它是高山之王——珠穆朗玛峰。
人为攀登而欣喜,_____________。
A. 因为,他们又一次用自己的坚实步履证明了人类的伟大,理想的崇高。
B. 山,却冥然不觉,没有灵性的高大,不过是一堆土石。
C. 同时,他们更深深地感谢:山,多亏您提供了大展雄姿的舞台!D.山,却缄默不语——因为它知道,衬托别人,奉献自身是光荣的。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非典”的袭击非但没有使我国人民__ ,反而增强了全国人民万从一心战胜困难的凝聚力。
②到记者发稿时,在这次煤矿瓦斯爆炸事件中已有16人遇难,4人失踪,及善后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③是公安机关,任何公共权力部门不应该接受“具有利害关系的企业和个人”任何形式的捐助和馈赠。
A.萎缩抢救不但/也B.畏缩抢救不但/都C.畏缩营救不单/也D.萎缩营救不单/都3.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文章介绍了该厂在困境中如何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改变旧的经营方式,逐步摆脱困境,最终走上健康发展道路的事迹。
B.有形的围墙围住一些花,有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诞红之类。
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白,有绚烂,也有飘落。
C.鲁迅先生说的:“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也正是我们崇高教师的写照。
D.金,原泛指一切金属,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现在专指黄金。
云南省2017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语文试卷及答案
云南省2017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课内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1.解析:选B B项仅是就“僧推月下门”所传递的背京情形和情感信息的合理解读对“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观点不能起到论证作用。
A项将原文的意味与修改文的意味作比较,能起到论证作用。
C项说明用“推”还是用“敲”,关键在于“推”与“敲”之下的不同意境何者是贾岛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能起到论证作用。
D项表明“推”与“敲”之下,是不同的意境,能起到论证作用。
(2分)2.解析:选A B项,王若虚是在《史记辨惑》里写出了自己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文字的修改意见,他没有“对《史记》作了文字修改”。
C项,“作者以为其实用'推'字更好”在原文中无依据。
D项,“作文中对一两个字的更改,与行文的顺畅或是漂亮其实是没有关系的”说法错误,读原文可知,对文章作一两个字的更改可使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这是对更改文字的一般认识,“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则是对更改文字的深刻认识。
(2分)3.解析:选D后人对于如《史记》一类的经典作品,在拜读过程中不可轻易有修改其文句的举动,这一说法在原文中无依据(2分)二、古代诗文阅读、默写(24分)(一)文言文阅读(12分)4.解析:选B“除”意为“授予官职”。
(2分)5.解析:选C③④句都是讲自己曾在前朝为官,②句是对当朝的奉扬。
(2分)6.解析:选B“人物描写栩栩如生”错。
(2分)7.(1)我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依靠,一直到成人自立。
(3分)评分标准:“不行”1分,“成立”1分,通顺1分。
文从字顺满分。
(2)我(把自己的苦衷)在奏表里一一呈报,(并)推辞不去就职。
(3分)评分标准:“具”1分,“就”1分,通顺1分。
文从字顺满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8.“恨”字(1分)。
作者在浓雾迷茫,月光朦胧中远望所思之人而不可得,甚感孤独,只能在远方的驿馆给所思之人寄去梅花,告知他们自己的境况,再想到自己仕途坎坷,前途渺茫,内心怅恨不已,只好望着江水无情流走(2分)。
云南省大理州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测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早的“钱”是兽皮,是贝壳,甚至是笨重的铁块,到现在,世界各国一无例外都使用一种特殊印刷的薄纸——纸币。
“钱”,说到底,仅仅是一种信用符号,随时可以兑换为等值实物。
因为它便于保存、分割、携带,故而全世界地不分南北,人不分古今,逐渐都接受了它。
而它的信用,则主要由国家法律支持.我国北宋时,官府立即设立专门机构,发行“官交子",流通范围扩及各地,虽然名义上仍可兑付,实际上基本不能兑付,其信用仅由官府强制保证.南宋年间,虽然铜钱和白银同样流通,但是纸币已是主要货币.元代在全国范围实行纸钞流通制度,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忽必烈在位时发行的“中统元宝钞”,虽然开始的时候一度可以兑换,但是很快就停止,并且进而禁止铜和金银流通.明代发行“大明宝钞",则从不兑现,并且禁止铜和金银的流通。
“钱”变为“纸”,表面上轻了,实际上重了。
人们对“钱"的追求,促进了全球交往。
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不仅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而且还呼唤着以“钱"为商业对象的商人-—“钱商”,私人金融活动应运而生。
这些私人金融活动的风险很大,但是,“钱”的商业利润实在太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私人金融活动继续发展,逐渐演变成前现代形式的银行。
现在,钱的符号化电子化,让银行结算的速度大幅度提高,社会的步伐加快,极大地提高了经济的效率。
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又一次走到了前头。
金融电子化、货币符号化,是顺着使“钱"尽可能方便的逻辑往前走,但是“钱”方便到可以看不见的地步,越来越多看不见的“钱"在我们身边如洪水般高速流动,终于出现了一种比自然界灾害更为可怕的灾害——“钱灾”,如人们闻之色变的金融危机。
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人们以“钱"炒“钱”,“钱”越炒越热,终于升腾为“泡沫”。
发达国家的投机资本大肆购买某国的货币,然后,急剧抛出,足以使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索罗斯们就是这样,在制造泡沫和破灭之间逞能。
2017年云南语文高考试卷
2017年云南语文高考试卷第一部分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喷香(pèn) 蓦地(dì) 热忱(chén) 电饭煲(bāo)B.金钗(chāi) 寒碜(chen) 拥趸(dǔn) 少安毋躁(shāo)C.供职(gōng) 咯血(kǎ) 卡壳(qiǎ) 祛除风寒(qū)D.刷白(shuàn) 勒紧(lēi) 抨(pēng)击方枘(ruì)圆凿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精减机构是指改变组织机构臃肿重叠、层次过多、职责不清、缺乏效率的状况,做到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运转协调、灵活高效。
B.仪仗兵的一点一滴都事关民族尊严、国家形象。
为确保万无一失,出国前,大到执行任务用的国旗、旗竿和指挥刀,小到一个佩饰、一条腰带,他们都作了精心准备。
C.微信、支付宝正展开通过扫瞄二维码争抢“红包大战”,网友抢得不亦乐乎。
但不法分子也盯上了这块大蛋糕,手机木马伪装成“红包”现身了。
D.纷纷玉蝶飞舞的时刻,落下又旋起的曼妙舞姿,看绯红的晚霞斜斜地挂在天际,瞬间变成了流光溢彩的时刻,翘盼着这个季末过去后又会是怎样姹紫嫣红的世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当它们形成了向日葵群体之时,便互相手拉着手,一齐勇敢地抬起头来了。
这时你会发现那偌大一片向日葵林子,竟然没有一株瘦弱或是低矮的向日葵。
B.《平凡的世界》的热播,令部分观众直呼“触动泪点”,不仅是因为剧中那不可磨灭的各种美好情感和奋斗精神,更是因为剧作中有一段与自己早年经历相似的历史。
C.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表示,逐渐延长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
但对不同的劳动者,应该有不同的政策,不同岗位区别对待,不能一刀切。
D.屋外的天空一扫连日的阴雨绵绵,久违的阳光,让连日来裹在雨衣中的杭城市民蠢蠢欲动,纷纷晒出了自己心仪的赏花骑游图。
云南省昆明市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云南省昆明市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2017高二上·枣庄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A . 王主编说:“李先生,奉上新近刚出的一本拙著,请批评,请惠存!”B . 拜读了您的大作,恕我直言,这篇论文的逻辑性有问题,说服力不强。
C . 我公司新近推出一款多功能豆浆机,竭诚欢迎新老加盟商来人来电垂询。
D . 对学生话剧团要上马排练经典话剧《茶馆》这事,学校一定会鼎力支持。
2. (2分) (2018高一下·湖州期末)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这番话不免罗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②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的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在调整思想和情感。
③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④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⑤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
A . ③⑤①②④B . ①③②④⑤C . ①③⑤②④D . ③①⑤②④二、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3. (6分) (2017高三上·天水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观沧海》中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自己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浪中的岛屿高高矗立。
(2)《曹刿论战》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曹刿在齐师败绩后观望敌情的举动。
(3)在《离骚》中,屈原表达宁愿立即死去或流亡也不愿苟合阿谀的坚定信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4. (6分) (2017高二下·玉溪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下面小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部分名校高2017届1月份统一考试语文命题:玉溪一中语文备课组考试时间:9:00——11:30 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准确填写、填涂到指定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作答在试卷上无效。
3、请用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在规定区域作答。
第Ⅰ卷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民族主体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基础。
以中华民族主体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一直起着凝聚和维系中华各民族精神生命和力量的作用,是中华民族不断成长壮大,屡经磨难而终不溃散,并能奋起振兴的最强大的动力。
可以说,这是我们全部特色之中最大的特色,一切优势之中最突出的优势。
怎样去观察和判断一个民族文化的特色和优劣?首先要懂得‚文化‛是什么。
文化的本质是‚人化和化人‛,即‚使人之为人‛的全部要素、过程和成果。
按照这个本质来理解,毎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自己生存发展方式和过程的凝结,是民族主体生命历史的积淀。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符号,这是一切民族文化的‚共色‛;而一种民族文化的‚特色‛,也是来自民族主体特有的生存发展条件和具体历史过程,就像每个语种的字体和发音都有自己的特征,是来自语言形成的独特历史一样。
其‚特色‛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自然地、历史地形成的,因为它代表着民族的现实的、具体的个性。
一般说来,并非所有特色都一定是优点和优势;但是从根本上说,一个民族文化最重要的、核心的基本特色,与其民族主体的生命之间,却必然有一种本质上的、占绝对优势的、不可分离的内在联系。
因为,‚我的文化就是我本身‛——民族与民族文化存亡与共,荣辱相依。
除非民族本身改变,或被消灭和取代了,否则这种联系是不会让位于其他文化的。
在这层意义上,就可以说‚特色就是优势,优势就是特色‛了。
可见,文化上的所谓‚特色‛和‚优势‛,虽然看上去似乎是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其实却是来自文化的主体性,来自文化与文化主体之间不可分离的联系。
所以一般说来,任何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的文化和文明,都具有自己的一定特色和优势。
世界上各民族之间,在文化上都应该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相互交流,彼此都有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之处。
这样说是否抹煞了文化的先进与落后之分?不是的。
这个问题国际学术界讨论了很久,结论是:所谓民族文化的优劣或先进与落后之分,只应以民族主体自己的生存发展为尺度,看其是否能够为主体的发展提供相应的资源,而不能用一个民族的尺度去衡量另一个民族的文化。
要区分文化的‚优势‛与‚强势‛两个概念:‚优势‛是指主体自身的条件,‚强势‛则指对其他主体的态度。
人类历史证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文化‚强势‛,总是以侵犯其他民族主体的权利为目标的。
从长远看来,这种‚强势‛所代表的未必是某种先进文化的‚优质‛成份,相反倒常常是人类文化中的‚劣质‛成份。
这一点正在为今天的人类所觉悟。
总之,离开了文化的主体性特质和尺度,就不能正确看待民族文化的特色长短和优劣得失。
主体性的立场和思想方法,是我们在看待任何文化现象时都不能忽视的。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文化的最大特色在于它凝聚和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生命和力量,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成长壮大,屡经磨难而终不溃散,并能奋起振兴。
B.文化的本质是‚人化和化人‛,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凝结着这个民族自己生存发展的方式和过程,积淀着这个民族主体生命的历史。
C.民族文化既有‚共色‛,也有‚特色‛,‚共色‛表现在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符号,‚特色‛则表现在每个语种的字体和发音都有自己的特征。
D.民族文化的‚特色‛来自民族主体特有的生存发展条件和具体历史过程,它代表着民族的个性,因此,它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自然地、历史地形成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一个民族文化最重要的、核心的基本特色就是它的优势所在,因为这种特色与其民族主体的生命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占绝对优势的、不可分离的内在联系。
B.民族与民族文化关系密切,不可分离,可谓存亡与共,荣辱相依。
从这层意义上可以说一个民族文化的特色就是优势,优势就是特色。
C.文化的特色和优势,来自文化的主体性,来自文化与文化主体之间不可分离的联系,虽然看上去似乎是通过与其他民族文化的比较显现出来的。
D.任何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的文化和文明,都具有自己的一定特色和优势,因此,世界上各民族之间在文化上都应该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相互交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彼此都有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之处,这和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的观点并不矛盾。
B.判定民族文化的优劣,只应看其能否为民族主体的发展提供相应的资源,而不是用一个民族的标准去衡量另一个民族的文化。
C.文化的优势和强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化强势并不代表其文化优势,因为帝国主义等的文化强势总以侵犯其它民族主体的权利为目的。
D.要从文化的主体性特质和尺度的视角来正确看待民族文化的特色长短和优劣得失,看待任何文化现象时应重视主体性的立场和方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理解(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也,后家新安。
父雄,以武烈知名,仕周,官至大将军、洛虞等八州刺史。
擒少慷慨,以胆略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
性好书,经史百家皆略知大旨。
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游.集。
后以军功,拜都督、新安太守,稍迁仪同三司,袭爵新义郡公。
武帝伐齐,齐将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
进平范阳,加上仪同,拜永州刺史。
陈人逼光州,擒以行军总管击破之。
又从宇文忻平合州。
高祖作相,迁和州刺史。
陈将甄庆、任蛮奴、萧摩诃等共为声援,频寇江北,前后入界。
擒屡挫其锋,陈人夺气。
开皇初,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于是拜为庐州总管,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
及大举伐陈,以擒为先锋。
擒率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
进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
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谒军门,昼夜不绝。
陈人大骇,其将樊巡、鲁世真、田瑞等相继降之。
晋王广上状,高祖闻而大悦,宴赐群臣。
晋王遣行军总管杜彦与擒合军,步骑二万,陈叔宝遣领军蔡徵守朱雀航,闻擒将至,众惧而溃。
任蛮奴为贺若弼所败,弃军降于擒。
擒以精骑五百,直入朱雀门。
陈人欲战,蛮奴撝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
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
时贺若弼亦有功。
高祖下优诏于擒、弼曰:‚申国威于万里,宣朝化于一隅,使东南之民俱出汤火,数百年寇乱旬日廓清,皆公之功也。
高名塞于宇宙,盛业光于天壤,逖听①前古,罕闻其匹。
班师凯入,诚知非远,相思之甚,寸阴若岁。
‛及至京,弼与擒争功于上前,弼曰:‚臣蒋山死战,破其锐卒,擒其骁将,震扬威武,遂平陈国。
韩擒略不交阵,岂臣之比!‛擒曰:‚本奉明旨,令臣与弼同时合势,以取伪都。
弼乃敢先期,逢贼遂战,致令将士伤死甚多。
臣以轻骑五百,兵不血刃,直取金陵,降任蛮奴,执陈叔宝,据其府库,倾其巢穴。
弼至夕,方扣北掖门,臣启关而纳之。
斯乃救罪不暇,安得与臣相比!‛上曰:‚二将俱合.上勋。
‛于是进位上柱国。
先是,江东有谣歌曰:‚黄斑青骢马,发自寿阳涘。
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
‛皆不知所谓。
擒本名虎,平陈之际,又乘青骢马,往反时节与歌相应,至是方悟。
其后突厥来朝,上谓之曰:‚汝闻江南有陈国天子乎?‛对曰:‚闻之。
‛上命左右引突厥诣擒前,曰:‚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
‛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无何其邻母见擒门下仪卫甚盛有同王者母异而问之其中人曰我来迎王。
忽然不见。
又有人疾笃,忽惊走至擒家曰:‚我欲谒王。
‛左右问曰:‚何王也?‛答曰:‚阎罗王。
‛擒子弟欲挞之,擒止之曰:‚生为上柱国,死作阎罗王,斯亦足矣。
‛因寝疾,数日竟卒,时年五十五。
(选自《隋书·韩擒虎传》有删改)注释:①逖听:犹听闻。
4.下列对于文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令与诸子游.集交往,交游B. 擒率五百人宵济.渡河C. 次.于新林驻扎D. 二将俱合.上勋一起,一并5.下列关于文中画波浪线的文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无何/其邻母见擒门下仪卫/甚盛有同王者/母异而问之/其中人曰/我来迎王B.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无何/其邻母见擒门下仪卫甚盛/有同王者/母异而问之其中/人曰我来迎王C.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无何/其邻母见擒门下仪卫甚盛/有同王者/母异而问之/其中人曰/我来迎王D.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无何/其邻母见擒门下仪卫/甚盛有同王者/母异而问之其中/人曰我来迎王6.下列关于文章内容解读错误的一项是(3分)A.韩擒出身名门,自幼性格豪爽,凭借胆识被人称道,后来深得周太祖赏识。
B.韩擒曾和高祖杨坚同朝为官,曾多次打败陈国的军队。
高祖特别赏识他,即位后对他委以重任。
C.韩擒骁勇善战,率五百轻骑渡河击陈,攻下采石,樊巡、鲁世真、田瑞等人大为惊骇,不战而降。
D.韩擒不仅功勋卓著,而且身上充满传奇色彩。
曾有一个得了重病的人突然跑到韩擒家门前,认他作阎罗王,对此韩擒表示认同,不久就病重而亡。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陈将甄庆、任蛮奴、萧摩诃等共为声援,频寇江北,前后入界。
(5分)(2)臣蒋山死战,破其锐卒,擒其骁将,震扬威武,遂平陈国。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甲辰八月辞故里张煌言①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②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③。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④!【注】①张煌言:是与郑成功齐名的南明抗清人物。
抗清兵败被俘,慷慨就义。
此诗作于被俘后。
②于氏:于谦。
③一枝:喻栖身之所。
④鸱夷:皮制口袋。
史书上说伍子胥死后,吴王取其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
‛《灵异录》说子胥魂怒,驰水为钱塘江潮,‚常乘素车白马,在潮头之中。
‛8、请简析首联的作用。
(5分)答:9、这首诗写了诗人自觉走向死亡时的哪些心态?请结合诗句作分析。
(6分)答:(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每空1分。
(6分)⑴杜牧在《阿房宫》中,用‚,‛两句描写了秦人把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视为铁锅、石块等肆意挥霍的奢侈生活。
⑵屈原在《离骚》中,以用荷缝衣来象征自己高洁品质的两句是‚,‛⑶陆游《游山西村》中,写景并富含哲理的名句是‚,‛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第四(12)两题中选定一题作答。
注意:只能作答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