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思维一、引言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基本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育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化学教学需要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践,从而培养实践能力,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学生可以培养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1. 设计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设计科学实验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方法。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总结规律。
2.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化学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一些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参观化工厂、化学实验室等,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化学知识。
3. 引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在化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课题研究,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化学教学中,老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
2.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在化学教学中,要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争取更好的学习成绩。
3. 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在化学教学中,老师需要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尝试新的实验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展研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思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科学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而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化学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当前的化学教学模式大多注重理论的讲解和实验的演示,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化学教学中必须开展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从而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意义以及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出一些可行的化学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阅读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操作、总结实验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等方式,自行完成一项小型的科研项目。
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更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对学生的科研兴趣、科学素养等各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研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求知欲。
相比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 研究性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在实践中开拓学生的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当学生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中时,自主性和积极性都会得到提高,学习的动力也将随之提升。
针对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需要思考以下几点。
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这个环境下,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取来自于教科书以外的知识,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新的知识,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够主动地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来,去进行科学探究,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和帮助。
虽然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但是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这种学习模式还是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得到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教师要在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确定研究课题,建议学生选择感兴趣和实践性强的课题,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进行及时的指导。
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通用8篇)
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通用8篇)化学讨论性学习报告范文篇1一、利用探究性试验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探究性试验要求同学自行设计,自主试验探究,同学对试验现象怀有幻想、期盼、新颖、刺激,对试验结论可事先进行猜想和推断,试验后进行理性的分析、对比、争论和推理,极大地激发了同学的爱好,调动了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和乐观性。
如在学习“燃烧”、“自燃”、“着火点”等概念时,我先给同学演示“扇风点火”的试验,用扇子轻轻地对着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扇风,大家目睹白磷着火了,感到惊异,立刻哗然:“怎么不用火柴点,仅用扇子扇就能使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呢?”引导同学带着疑问去阅读课文,从中找到“谜底”悟出道理,使同学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获得了感性熟悉。
如讲到“酸碱指示剂”时,用滤纸(先用酚酞试液浸泡晾干)和针(用氢氧化钠溶液潮湿)为道具,用针穿透滤纸产生“一针见血”的效果。
把成语与化学现象联系起来,生动好玩。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引导同学乐观思索,老师讲解酸碱指示剂显色原理后,同学“跳一跳就摘到了‘苹果’”感觉“味道美极了”。
生动、鲜亮的趣味试验和演示试验能把同学带入奇妙好玩的科学世界中,同学从奇异的试验中获得丰富多彩的化学学问,从爱好盎然的观看中发觉好玩的问题,活跃同学的思想。
对于初次接触化学的学校同学而言,就会感到化学的深厚趣味性和神奇感,于是一个个“为什么”油然而生。
凡有试验,同学的爱好就会特殊高,精神兴奋、思维活跃,课堂印象特殊深刻。
试验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深深诱惑着同学,通过好玩的试验现象,再加上老师的启发、诱导、点拨,使他们仔细观看、分析,促进了他们智力因素的进展。
二、利用探究性试验增加同学的自主学习力量不同方面的探究性试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同学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去思索分析问题,搜集相关资料,提出假设和做出推理,设计试验方案,试验验证。
通过这些过程使同学体验到了搜集资料、设计试验方案、运用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谈化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谈化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地进行学习,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搞好基础教育的需要,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是建设现代化国家宏伟基业的需要。
老师必须认真对待,全力以赴,开展好研究性学习工作。
1.研究性学习教学目标1.1 使学生体验化学和探索化学问题,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初步接触科学研究的模式。
1.2 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发现化学问题的能力。
1.3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种化学信息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1.4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会合作与分享。
2.研究性学习教学中应注意2.1 培养主动实验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实验,在实践活动中找到研究问题的乐趣,找到自信,激发学生不断探索,不断提出新问题能力。
如通过学习NO分子对人体的影响,进行NO分子对植物体影响的调查,经过查资料、访问专家学者、实践操作、记录、总结的过程,写出完整的调查报告,使学生具备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2.2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化学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鼓励学生科学实验,得出正确结论。
如硝酸与铜反应只生成NO的最大浓度是多少?怎样才能制出N2O?N2O助燃吗?怎样验证?为什么NANO2会致癌?白磷为什么会有毒?等。
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数不清的问题在激励他们,都需要老师的支持和鼓励,没有任何理由去制止、扼杀、伤害学生的探究积极性!2.3 拓展学习研究空间:为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适当地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为学生提供研究的空间,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尽一切为学生提供研究的便利条件,促使学生们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学习成绩。
2.4 教学注意区别对待: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他们提出的研究性课题也不一样。
老师要一视同仁,要满腔热忱地帮助,不要以学习成绩的好坏为理由剥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权利。
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构建分析
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构建分析九年级化学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关键阶段,是学生从简单概念向较为复杂的理论知识过渡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引入一些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构建,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围绕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构建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地引入研究性学习,以及如何构建研究性学习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一、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主动获取并掌握知识的学习方式。
在化学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研究性学习还能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科学思维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1.确定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首先需要确定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课题,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能够真正地深入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在学习化学反应原理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了解不同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和实验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确定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后,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实验步骤、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讨论等方式,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在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研究求知欲。
在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这包括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记录数据、分析数据、撰写实验报告等环节。
在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深入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1. 问题导向的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
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化学实验现象,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得出结论。
通过问题导向的学习,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验,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创新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立一些创新性的实验项目或者化学探究课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项目,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方向,进行独立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3. 实践探究的学习活动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科学项目设计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观测、分析、总结,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实验技能,而且可以深入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实践探究的学习活动也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二、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性学习能够深入学生的兴趣点和需求,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和探究项目,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到知识的乐趣和探索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探究的学习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亲自动手进行操作、观察和分析,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研究能力,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提出和实验探究,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思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的当务之急。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开展研究活动,主动探究问题,形成自主学习和发现知识的过程。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从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以及研究性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实施进行探讨,旨在为化学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实践经验。
一、研究性学习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化学教学中的知识往往是抽象的和难以理解的,学生容易形成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而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形成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开放的、多元的,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选择研究课题、自主设计研究方案、自主开展实验和调查等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达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观察力、实验技能、综合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 选题设计阶段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首先需要确定一个适合学生的研究课题。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可以从化学实验、化学历史、化学应用等方面选择研究课题。
在选题设计阶段,可以利用多种途径,如让学生自主选择、老师指导选择或者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等。
通过多种途径确定研究课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研究方案设计阶段确定好研究课题之后,学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
在化学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化学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一、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化学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学科的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科学素养。
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法1.问题引导法:老师提出一个与化学学科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研究和实验来探索问题的答案。
例如,老师可以提出“为什么水在冰冻时会膨胀?”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和研究,探索冰的晶体结构和水的物理性质。
2.项目驱动法:老师通过给学生一个项目任务,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和实践。
例如,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一个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方法或者研究其中一种食品中添加剂的检测方法,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调研来完成项目任务。
3.组织实验:在化学实验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鼓励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数据推断出化学原理。
4.科学论文写作: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撰写科学论文,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阐述能力。
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研究一个化学问题时,撰写一篇科学论文,包括问题阐述、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和结论等。
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步骤1.问题引入:老师在引入新的教学内容时,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和实际问题相关的化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研究设计: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独立设计实验或项目,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假设。
3.实验实施:学生根据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
4.数据分析: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规律和规定,并推断可能的化学原理。
5.实验结果展示:学生通过展示海报、口头报告、科学论文等方式,将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和推理过程进行展示。
6.结果讨论和改进:学生进行结果讨论,自我评价和改进实验设计,进一步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质量。
四、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法1.学生自评:学生自己对完成的实验或项目进行评价,包括实验设计的合理性、数据分析的准确性、研究成果的创新性等。
初中化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初中化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一定的问题或课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讨论,最终得出结论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化学中,研究性学习也有着很大的重要性。
一、研究性学习的意义1. 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自行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化学知识的本质和内涵,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3. 提供学生实际应用化学知识的机会:研究性学习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二、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现1. 制定研究性学习的任务和目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制定相应的任务和目标,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
2.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研究: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然后设计一些问题或实验任务,让学生进行探究和研究。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研究性学习中的实验操作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将实验与课程相关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4.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5. 注重学生的交流和合作: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交流和合作来完成任务,这样能够发挥每个学生应有的优点,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三、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化学中的实践在初中化学中,研究性学习应该包括以下方面:1. 研究某个化学现象:例如,探究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异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
2. 研究化学实验方法:例如,研究在制备某种化合物时的实验操作和化学反应原理。
3. 探究化学反应机制:例如,研究某种化合物的分解过程,探究其化学反应机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应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主导、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发现。
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研究性学习可以通过实验、课题研究、讨论等形式展开。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化学现象,探究化学规律,从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课题研究是一种较为深入的研究性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一个化学方面的课题进行研究,了解相关知识,开展调查,撰写论文,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激发思维,加深理解。
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性学习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3.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能够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4. 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学生不够主动参与。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可能由于种种原因,缺乏主动性,导致研究性学习效果不佳。
解决对策:教师可以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可以通过设立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讲解、展示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实验技能不足。
由于学生在中学阶段接触实验的机会并不多,可能存在实验技能不足的问题。
解决对策:教师可以通过系统的实验操作指导和实验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水平。
可以加强实验课的练习,增加学生实验操作的机会。
3. 学生理论基础薄弱。
在进行课题研究和讨论时,学生可能由于理论基础薄弱,无法深入探究问题。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高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是学生学习的必修课程之一。
学生通过学习化学知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技能。
而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实验设计在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中,实验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课题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和方法,设计自己的研究方案。
例如,可以设计探究酸碱中和反应速率的实验,通过改变浓度、温度、压力等条件,研究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通过实验设计,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科学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文献调研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学生还可以进行相关文献调研,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
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查阅相关的论文、期刊和专著,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通过文献调研,学生可以了解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方法,开阔自己的学术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三、实验数据处理在完成实验后,学生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和结论。
可以利用统计学方法和数据处理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图表分析和统计比较,找出规律性和趋势性。
通过实验数据处理,学生可以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科学的分析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四、报告撰写最后,学生需要撰写研究性学习的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报告要求清晰明了,结构合理,数据准确可靠,论据充分有力。
学生可以借鉴学术报告的写作格式和要求,对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进行系统总结和展示,培养站在学术的高度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学习活动,需要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
学生通过实验设计、文献调研、实验数据处理和报告撰写等环节,可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概述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主动参与问题解决、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活动,探究问题并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提升学习效果。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讨论思路,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分享想法,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 正文2.1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理论基础研究性学习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来构建知识,因此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来建构化学知识,而不是passively 接受知识。
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
研究性学习也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密切相关。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社会共同建构的产品,个体学习的过程是社会性的。
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互动讨论,促进知识的共建。
通过与同学和教师的互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概念,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也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理论支持。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认知负荷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面临信息处理的负荷,研究性学习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可以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理论的综合运用,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认知负荷管理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发展。
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思维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本文将从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研究性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实验、观察等方式,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过程。
与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学相比,研究性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力培养。
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研究性学习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自主思考、独立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亲自实践,学生能够观察现象、发现规律,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
研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共同探究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具体实施研究性学习呢?教师可以通过合适的课题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选取与生活实际问题相关的化学实验课题,引发学生对该问题的兴趣和思考。
教师还可以采用项目制学习的方式进行化学实践活动。
通过选取一些对学生有挑战性的课题,让学生自主组成小组进行研究和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计算机模拟实验、多媒体教学等,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尤其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化学教学中应该积极推行研究性学习,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未来的创新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思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提升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研究性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自主选择课题、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自主完成实验和分析结果,达到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教学目的。
在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有以下几个重要作用:1. 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研究性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其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能力。
2.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锻炼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1. 选题导向。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课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
2. 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和设备。
学校应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和设备,为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提供支持。
3. 指导学生制定实验方案。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实验方案。
4. 鼓励学生小组合作。
学生可以分成小组,互相合作,分享实验成果和心得。
5.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分析、总结和展示。
学生完成实验后,应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学会展示和分享实验成果。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以下是几点建议:2.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
实践中,老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案。
3. 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老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如图书、网络等,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探究、实践探索以及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并通过实践验证和应用新获取的知识。
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知识、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并做出结论等一系列活动,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需要教师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搭建学生探究的平台和环境。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这种学习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不断探索和学习。
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研究性学习的引入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1.2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可以说是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参与的机会。
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都很容易受到影响,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当前高中化学课程内容繁杂,学生压力较大,很多学生往往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缺乏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也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学会通过实践解决问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也有很多机会和挑战。
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合作学习等方式来主动探究知识的学习方法。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下面将从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特点和应用方法等方面,对其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详细探讨。
研究性学习,顾名思义,是指以开展科学研究为主要方式的学习方法。
与传统教学相比,研究性学习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度。
传统教学往往是由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而研究性学习则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并解决问题。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方式来获取数据和信息,并进行分析和解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方式来探究问题,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并通过交流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需要运用创新思维来设计实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需要运用批判思维对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实验研究。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和观察化学现象,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实验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数据分析和结论归纳等,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可以开展课外科学研究项目。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化学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进行深入的科学探究。
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源支持,帮助学生进行研究,并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科学交流能力。
可以开展课堂小组合作研究。
化学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
化学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进行研究性学习,是通过让学生在自己亲自实践的过程中,更深刻的理解本专业知识的精髓。
那么,如何能够让这门崭新的学习方法更好的在化学课堂中得到实施呢?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更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我们通过以下文章,对这些问题做一些详细的剖析和探讨。
标签:研究性学习化学课堂实施一、化学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优势1.所取得的学习效果更直观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给学生讲解书本中的知识,而是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来学到课本中比较抽象的知识,以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和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2.可以使各学科联系紧密通过各种类型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更加深刻联系所学到各科知识,使之能够融会贯通,并且体会知识之间的相互影响及相互作用。
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和其他学科的相互作用和不可分割性,每一个科学实验的成功都不是单纯的一门学科的成果,而是要求实验者掌握各种知识,并且灵活运用。
3.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课程投入更大的热情和兴趣学生通过实物的研究,会对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会对各个课题更有攻克的挑战性,也会对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更感兴趣。
可以把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观性调动起来并对所学的课程投入更大的热情和兴趣。
二、有可能会产生的缺陷以及预防的措施1.只注重化学本学科的唯一的研究性学习我们在化学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老师本身是单科化学老师,知识结构存在局限性,所选的的课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最后到实施,难免会只运用到化学知识,其他学科很少甚至不去涉及。
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首先老师应该主动学习其他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老师进行沟通,另外鼓励学生跨学科的选取课题,以化学为主,其他学科都有设计的课题;化学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单一独立存在的,与其他学科都会相关,都会互相作用,互相渗透的。
2.只注重在进行化学试验中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决定了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的选取是从试验中而来,学生亲身参与化学实验,可以对化学规律的认识和发现更加深刻。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文章首先介绍了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然后探讨了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意义、具体应用方式、成功案例以及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和要求。
通过总结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如何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意义、具体应用方式、成功案例、学生影响、教师要求、重要性、未来发展。
1. 引言1.1 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实施实验和总结结论等一系列活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培养了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
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研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化学领域的知识,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研究性学习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热情,为他们将来选择相关专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提升综合素质。
1.2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可以说是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参与和实践的机会。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兴趣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部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缺乏积极性。
而且,学生往往对化学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缺乏深刻的认识,导致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不足。
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思维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将从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研究性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并阐述该方法在培养创新思维方面的优势。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思考、探究和实践,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化学实验、观察物质现象,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研究性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并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研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自主思考和探究,面对问题能够主动提出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通常需要与同学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互相交流和分享学习成果。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具体开展研究性学习呢?以下是一些具体方法供参考:鼓励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研究。
可以设计一些能够引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的实验,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课题,提出实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化学原理,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文献研究。
可以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化学课题,通过查阅资料、文献阅读等方式,研究相关领域的进展和现状,并撰写研究报告。
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能够培养信息获取和整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摘要:研究性学习方法的产生和运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
它充分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主导和主体的关系,使师生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利用科学的方法共同研究探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乐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综合能力学习方法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是教师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结合教材内容和学习实际,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出特定的实验条件和科学实验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以问题为载体,手脑并用的主动实际操作、观察、分析和处理信息,实际感受知识的产生过程。
使学生在独自实践及和同学间的讨论中亲自探索科学规律,在实践中理解某些概念,巩固某些技能,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成就感,这将激励学生不断增强求知欲的动力,会有效地充分调动学生较高层次的心理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其逐步掌握学习知识的科学方法。
二.研究性学习的模式
教学过程坚持以“问题”为线索,以“研究”为主要特征,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宗旨,即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并能够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基本流程如下:
材料——提出问题——理论推测——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观察
思考——得出结论
三.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目前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学生课程之外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其二是在学科课程的课堂上运用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思想来开展教学。
相对而言,前者形式比较普遍,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条件,活动的效果不见得好;后一种形式的开展则很有条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编排内容和现有的各种教学资源,精心设计,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研究情境,使其主动探究思索,建立知识体系。
下面以二氧化硫性质的教学设计为例,来探讨一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来授课。
1.教学目标:
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初步学会设计实验进行研究的技能,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学习;
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和资源观,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教学难点: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漂白性
4.教学实施:
(1).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及查阅资料和网站,了解二氧化硫的用途及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并制作图片网页及展板等。
(2).新课引入:
✧ 学生介绍二氧化硫的用途及危害,展示图片等。
✧ 提出问题:酸雨产生的原因,造成哪些方面的危害?
✧ 观看资料片《酸雨的警示》,找寻答案。
✧
(3)二氧化硫性质的研究过程
[教师提问] 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包括哪几个方面?(色 味 态 密度
溶解性)
[演 示]展示一瓶二氧化硫气体,并让学生闻气味
[学生归纳] 观察——无色 气体
闻——刺激性气味
摩尔质量——密度大于空气
[教师提问] 如何用实验方法检验其溶解性?
[探究实验] 收集有二氧化硫气体的试管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观察
现象
结论:二氧化硫易溶于水
[教师引导] 根据所学知识和资料片中的信息,推测二氧化硫具有哪些
化学性质?并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学生推测] 酸性氧化物——与二氧化碳相似
还原性——资料片中解说词:“……下了一场稀硫酸……” 或(氧化性和还原性)——根据二氧化硫中硫的化合价推出
[探究实验] 验证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
操作:A.在二氧化硫溶于水的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B.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气体,
观察现象。
结论: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可以和碱、碱性氧化物、水
反应。
3222SO H O H SO ⇔+ 32CaSO CaO SO =+
3222SO Na NaOH SO =+
[教师引导] 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是如何形成硫酸的?
[学生推测] 1.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水
2. 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被氧化
结论: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
[探究实验] 验证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
1. 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
2. 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溴水,观察现象
结论: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以被强氧化剂氧化为+6价
4222222SO H HBr O H SO Br +=++
4244224222225SO H MnSO SO K O H KMnO SO ++=++
[探究实验] 验证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
氧化硫与硫化氢气体混合,推测现象并加以验证
结论: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可以将硫化氢氧化为硫单质
O H S SO S H 222232+=+
[教师提问] 举出几种鉴别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学生归纳] 物理方法:闻气味,比较溶解性
化学方法:通入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硫化氢气体
[教师引导] 介绍另一种鉴别二氧化硫的方法
[探究实验] 将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观察现象
将褪色后的溶液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将二氧化硫通入石蕊试液中,观察现象
结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且生成无色物质不
稳定;但二氧化硫不能使所有有色物质褪色。
[教师引导] 从漂白原理和漂白过程的可逆性,比较二氧化硫、次氯酸、
过氧化氢、臭氧等物质漂白原理的异同
(4)学生小结
(5)知识的应用
[分组讨论] 你认为人类能够采取哪些措施减少酸雨的污染?每组请一
位同学进行一分钟演讲
[习题训练] 略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1.营造研究氛围,参与知识形成。
学习是一种建构的过程,学生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教师则是建构知识的支持者、辅导者和合作者。
研究性学习能够促进知识积极的和有意义的建构,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
作为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着力营造研究性学习氛围,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充分挖掘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开展研究活动。
化学作为一门中心学科,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化学教学中有许多素材能够作为研究性课题。
包括教材中的内容、生活中的事例或现象、甚至每天发生的新闻事件等,充分利用这些素材不仅能使感到化学世界的丰富多彩,而且可以拉近学生与化学学习的距离,消除学习化学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重视研究过程,提高研究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实施,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相关的化学知识,而是要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学会学习的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参考文献:(1)万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中国和平出版社
(2)高佩德. 课堂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思想之我见. 化学教
学. 2003年第4期
(3)贾滨先. 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和思考.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