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什么叫盲区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说课稿《6-2角(第2课时)》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说课稿《6-2角(第2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角”是七年级学生继学习线段、射线之后,对几何图形学习的进一步拓展。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角的定义、分类和度量,以及角的基本性质。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和度量方法,以及运用角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将以角的定义和分类为主线,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角的概念,并通过角的度量,让学生了解角的大小比较。
接着,我会引入角的基本性质,使学生能够运用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知已经有一定的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对线段、射线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为学习角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七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仍在发展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到抽象的过渡,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和度量方法,了解角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角的概念、角的分类、角的度量、角的基本性质。
2.教学难点:角的概念的建立,角的分类和度量的理解,角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
同时,我还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线段和射线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自然地过渡到角的学习。
九年级数学视图与盲区2
导出概念
上图是人观察事物时的直观图,在这个图上涉 及了哪些数学知识?
视线,视角,视点 你能试着给它们下定义吗?
人在观察目标时,从眼睛到目 标的射线叫做视线,眼睛所在的 位置叫做视点,有公共视点的两 条视线所成的角叫做视角。
完成“做一做”
如图,小明在点O能看见站在幕布后 面点C的小华吗?
如果小明的位置不变,小华应怎样移 动自己的位置,才能使小明看到自己?
那么图中阴影部分 的区域叫做什么?
为什么?
答:不能;移到阴影区域之外;因为小华在幕 布后面的区域是小明视线不能到达的区域,要 使小明看到自己,必须要移到小明视线能到达 的区域。
如图,∠AO1D,∠BO2C分别表示人的 双目水平位置上的最大视角,你能指出它 的盲区吗?
情景引入
你知道为什么飞机低空飞行 时,雷达很难发现它?
4.1视角与盲区
导出概念
下图是人观察事物时的直观图,在这个图上涉 及了哪些数学知识?
视线,视角,视点
导出概念 视线,视角,视点
你能试着给它们下定义吗?
视点
视线
视角
人在观察目标时,从眼睛到目标的射线 叫做视线,眼睛所在的位置叫做视点,有公 共视点的两条视线所成的角叫做视角。
完成P70做一做1,2
;淘宝账号购买 淘宝账号出售 / 淘宝账号购买 淘宝账号出售 ;
灵魂会随着老黄牛的-头撞死而颤栗,更会因主人庆幸少花钱的高兴嘴脸而悲哀。 2.文中画线处的景物描写分别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处主人对老黄牛的态度在上文中有多处伏笔,请把它们找出来并作简要说明。 4.有人认为小说的结局过于消极,并设计了另种结局--老黄牛在小男孩的保护下得以在主人家尽享天年。你更认可哪一种?请从立意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九.阅读下面的
全国初中数学教材目录大全
2.平面直角坐标系 3.变化的鱼 第六章 一次函数 1.函数 2.一次函数 3.一次函数的图象 4.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5.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第七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1.谁的包裹多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鸡兔同笼 4.增收节支 5.里程碑上的数 6.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第八章 数据的代表 1.平均数 2.中位数与众数 3.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不等关系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 5.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二章 分解因式 1.分解因式 2.提公因式法 3.运用公式法 第三章 分式 1.分式 2.分式的乘除法 3.分式的加减法 4.分式方程 第四章 相似图形 1.线段的比 2.黄金分割 3.形状相同的图形 4.相似多边形 5.相似三角形 6.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7.测量旗杆的高度
七年级下册 第 1 章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1.1 认识三角形 1.2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 1.3 三角形的高线 1.4 全等三角形 1.5 三角全等的条件 1.6 作三角形 第 2 章 图形和变换 2.1 轴对称图形 2.2 轴对称变换 2.3 平移变换
- 10 -
2.4 旋转变换 2.5 相似变换 2.6 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 第 3 章 事件的可能性 3.1 认识事件的可能性 3.2 可能性的大小 3.3 可能性和概率 第 4 章 二元一次方程 4.1 二元一次方程 4.2 二元一次方程组 4.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4.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第 5 章 整式的乘除 5.1 同底数幂的乘法 5.2 单项式的乘法 5.3 多项式的乘法 5.4 乘法公式 5.5 整式的化简 5.6 同底数幂的除法 5.7 整式的除法 第 6 章 因式分解 6.1 因式分解 6.2 提取公因式 6.3 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 6.4 因式分解的简单应用 第 7 章 分式 7.1 分式 7.2 分式的乘除 7.3 分式的加减 7.4 分式方程 八年级上册 第 1 章 平行线 1.1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1.2 平行线的判定 1.3 平行线的性质 1.4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第 2 章 特殊三角形 2.1 等腰三角形 2.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3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2.4 等边三角形 2.5 直角三角形 2.6 探索勾股定理 2.7 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
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数学上册 从三个方向看导学案(1) 苏科版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可能看到的不一样的结果。
能力目标:由立体图形画出该物体的三视图
情感目标:发展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使用说明:认真阅读P134-136
重点、难点:根据立体图形(模型)画出该物体的三视图。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巩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 轼
上面的诗句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你还能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上述现象吗?
(二)导学部分:
如图,桌子上放着1个长方体和1个圆柱。
说说下列3幅图(如右图所示)分别是从哪一个方向看到的?
二、合作、探究、展示:
(1)填写书本P135页的表格,并回答:
人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某个物体时,可以看到不同的图形,
从正面看到的图形,称为
从左面看到的图形,称为
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称为
(1)
(2) (3)
(2)观察下列物体的三视图画法,你觉得画三视图时应注意什么?
(3)请画出下列物体的三视图。
(4)画三视图应该注意的事项。
三 课堂小结:
四 布置作业:
五 反思:
六.预习指导:认真阅读书本P134-136
主视图
俯视图
左视图 从左面
看
从正面看
从上面
看。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6.4平行教案设计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6.4平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及其性质。
●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别方法。
●培养学生利用平行线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别方法。
●运用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自行探索平行线的相关定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平行线知识的重视。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平行线的同位角性质。
●平行线的内错角性质。
●平行线的同旁内角性质。
平行线的判别方法●平行线的判别条件。
●利用平行线的判别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与难点●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别方法。
●难点:如何理解和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行线现象,启发他们发现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别方法。
●探究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平行线的相关定理,并鼓励他们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四、教学资源●教材: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教辅材料:平行线模型、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等。
●实验器材:直尺、量角器等绘图工具。
五、课堂活动设计活动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平行线现象,如窗户边框、黑板边框等,引入平行线的概念。
活动二: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分组讨论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并讲解如何运用这些性质。
活动三:实验验证●学生利用直尺和量角器,验证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活动四: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视指导,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六、学生评估与反馈机制设置评估方法●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随堂测试:设置与平行线知识点相关的随堂测试,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6-2角(第1课时)》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6-2角(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6-2角》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角的定义,掌握角的概念及分类,能正确识别各种角,并能运用角的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角,并从生活的实际出发,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角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可能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丰富的实例,让学生感受角的概念,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掌握角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角的定义,掌握角的概念及分类,能正确识别各种角。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角的定义,各种角的识别。
2.难点:对角的概念的理解,角的分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角,感受角的概念。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各种角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角的规律。
3.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角的理解。
4.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学生自带的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角,如墙角、三角板上的角等,引导学生关注角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观察这些角,引导学生发现角的特点,并总结出角的定义。
呈现角的分类,让学生了解各种角的名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指出身边的角,并尝试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角的概念解决问题。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提高学生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思维导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思维导引言:数学是一门需要思维导向的学科,在七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第四章是关于思维导向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一章节,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本文将重点介绍七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四章内容,并解释为什么思维导向在数学学习中如此重要。
第一节:思维导向:什么是思维导向?思维导向是指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数学学习中,思维导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并培养他们的分析、推理和创造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他们能够更灵活地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第二节:思维导向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1.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
通过思维导向的方法,学生可以培养逻辑思维,拓宽思维边界,达到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解决代数方程的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代入法、刨根法等不同的思维方法来求解。
2. 培养创造力创造力是解决复杂问题的重要因素。
通过思维导向的方法,学生可以培养创造力,发散思维,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学生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和方法来分析问题,寻找多种解决方案。
3. 解决实际问题数学不仅存在于教科书中的题目中,还可以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思维导向的方法,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解决投资问题时,学生可以运用数学的知识来计算投资回报率,评估投资风险等。
第三节:思维导向在数学课堂的实践1. 创设情境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实际的物体,让他们通过观察和分析来解决问题。
2. 开展团体活动团体活动是培养学生合作和集体智慧的重要方式。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借助他人的想法和知识,拓宽自己的思路。
3.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造力。
例如,在解决代数方程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到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并鼓励他们思考解决方案。
2023年中考苏科版数学一轮复习专题讲义与练习-图形的相似
2023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讲义与练习图形的相似[课标要求]1.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2.了解黄金分割.3.了解相似三角形、相似多边形及相似比的概念.4.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5.了解平行投影,理解在平行光线的照射下物高与影长的关系.6.了解中心投影,理解在点光源的照射下,物高与影长的关系7.了解位似图形及其有关概念,了解位似与相似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画法,能够利用作位似图形的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要点梳理]1.比例线段:在四条线段a.b.c.d 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即dc b a =(或a :b =c :d ),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在比例式dc b a =(或a :b =b :c )中,a.b.c.d 称为比例的_____,a.d 为比例_____,b.c 称为比例_____,在比例式dc b a =(或a :b =c :d )当b =c 时,b 叫做a 和d 的比例____2.黄金分割:点C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AC >BC )且使AC 是AB 和BC 的比例中项,叫做把线段AB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的黄金分割点,AC =215-AB≈0.618AB )(口诀:两式两点三个数,两种判法会画图) 3.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相似图形.4.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相似三角形.5.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相似比.6.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若DE ∥BC (A 型和X 型)则△ADE ∽△ABC(2)射影定理:若CD 为Rt △ABC 斜边上的高(双垂直三角形)则Rt △ABC ∽Rt △ACD ∽Rt △CBD 且AC 2=________,CD 2=_______,BC 2=__ ___;(3)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__________;(4)两边对应成_________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5)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___________.7.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_________,对应角________.(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对应边的________线,对应边上的_______•线的比等于_______比,周长之比也等于________比.(3)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_________的平方.8.平行投影:在平行光的照射下,物体所产生的影.9.中心投影:在点光源的照射下,物体所产生的影.10.视点:眼睛的位置;视线:由视点发出的线;盲区:由于遮挡眼睛看不到的地方.11.在平行光照射下,在同一时刻不同物体的物高与影长成比例.12.(1)位似多边形:两个多边形的顶点A 与A’.B 与B’.C 与C’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O ,并且...'''OCOC OB OB OA OA ==,像这样的两个多边形叫做位似多边形,这个点O 叫做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2)掌握位似多边形概念,需注意:①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根据定义可以证明它们也是相似图形,而相似图形不一定是位似图形;②两个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只有一个;③两个位似图形可能位于位似中心的两侧,也可能位于位似中心的一侧;④位似比就是相似比.利用位似图形的定义可判断两个图形是否位似. (3)位似多边形首先是相似图形,所以它具有相似图形的一切性质.位似图形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图形,它又具有特殊的性质,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的比等于位似比(相似比).(4)两个位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是:①对应顶点的连线都经过位似中心;②对应边互相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5)利用位似,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作图时要注意:①首先确定位似中心,若要自己确定,位似中心的位置可随意选择;②确定原图形的关键点,如四边形有四个关键点,即它的四个顶点;③确定位似比,根据位似比的取值,可以判断是将一个图形放大还是缩小;④符合要求的图形不惟一,因为所作的图形与所确定的位似中心的位置有关,并且同一个位似中心的两侧各有一个符合要求的图形.[强化训练]一、选择题1.若两个图形中,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线段比为2:3,则这两个图形的位似比为( )A .2:3B .4:9C .:D .1:2 2.△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2.6.2,△A'B'C'的两边长分别为1和3,如果△ABC ∽△A'B'C',那么△A'B'C'的第三边长应为( )3.如图,在△ABC 中,点D.E 分别在AB.AC 边上,DE ∥BC ,若AD :AB =3:4,AE =6,则AC 等于( )A .3B .4C .6D .8第3题图 第4题图4.如图,AB 是斜靠在墙上的长梯,梯脚B 距墙脚1.6m,梯上点D 距墙1.4m,BD 长0.55m,则梯子的长为( )A.3.85mB.4.00mC.4.40mD.4.50m5.如图,在△ABC 中,点D.E.F 分别是边AB.AC.BC 上的点,DE ∥BC ,EF ∥AB ,且AD ∶DB = 3∶5,那么CF ∶CB 等于( )A .5∶8B .3∶8C .3∶5D .2∶56.如图,点D 在△ABC 的边AC 上,要判断△ADB 与△ABC 相似,添加一个条件,不正确的是( )A .∠ABD =∠CB .∠ADB =∠ABC C .CD CB BD AB = D .ACAB AB AD = F E AB C D 第5题 第6题 第7题7.如图,DE 是△ABC 的中位线,F 是DE 的中点,CF 的延长线交AB 于点G ,则AG :GD 等于( )A .2:1B .3:1C .3:2D .4:3二、填空题8.若0234x y z ==≠,则23x y z+= . 9.已知线段AB =20cm ,C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且AC >BC ,则AC =___cm10.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6和8,另一个与它相似的直角三角形边长分别是3.4及x ,那么x 的值为_____.11.在△ABC 中,若∠AED =∠B ,DE =6,AB =10,AE =8,则BC 长为 。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全章知识点归纳
5、线段的中点:
点 M 把线段 AB 分成相等的两条相等的线段 AM 与 BM,点 M 叫做线段 AB 的中点。
A
M
B
6、直线的性质
M 是线段 AB 的中点 AM=BM= 1 AB(或者 AB=2AM=2BM)
2
(1)直线公理:经过两个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
(3)直线是是向两方面无限延伸的,无端点,不可度量,不能比较大小。
CD”,读作“AB 平行于 CD”。
注意:(1)平行线是无限延伸的,无论怎样延伸也不相交。
(2)当遇到线段、射线平行时,指的是线段、射线所在的直线平行。
17、平行线公理及其推论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补充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角的余角。用数学语言表示为如果∠α+∠β=90°,那么∠α 与∠β 互余;反过来,如果∠α
与∠β 互余,那么∠α+∠β=90°
②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简称互补,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 角的补角。用数学语言表示为若∠α+∠β=180°,那么∠α 与∠β 互补;反过来如果∠α 与∠ β 互补,那么∠α+∠β=180° ③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15、对顶角 ① 一对角,如果它们的顶点重合,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我们把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
(4)直线上有无穷多个点。
(5)两条不同的直线至多有一个公共点。
7、角: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叫做这个角的顶点,
这两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边。或: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次函数
分式方程
反比例函数
二次函数
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不等式
不等式
函数
数与代数
式
数
统计与概率
统计
概率
平面直角坐标系
线
三角形
图形与坐标
图形的认识(证明)
图形与几何
初 中 数 学
课题学习
图形与变换 相似
综合应用
四边形
圆
平移 轴对
旋转 实践活动
14
三、新教材的几点说明 (1+15+11+5=32章) 1、“数学与我们同行” 1章.
二、教材背景分析(设计思路)
2、中小学数学衔接 新人教版、浙教版、北师版、华师版、苏科版这五套教
材中,新人教版和浙教版七上的第一章内容是有理数,北师 版七上的第一章内容是丰富的图形世界,华师版七上的第一 章内容是走进数学世界(1.1与数学交朋友,1.2让我们来做 数学),苏科版七上的第一章内容是我们与数学同行(1.1 生活与数学,1.2活动与思考),北师版、华师版、苏科版 之所以没有一开始就学习有理数,在很大程度上给七年级新 生一个过渡和适应的机会,避免一开始就陷入繁琐的计算中 而失去对初中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
图形与几何部分
删去内容: “梯形、等腰梯形的相关要求”;“探索 并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关于影子 、视点、视角、盲区等内容,以及对雪花 曲线和莫比乌斯带等图形的欣赏。
图形与几何部分
增加内容: “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 的意义”;“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会 按照边长的关系和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了解并证 明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其中增加了“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 补”);“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 形、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作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 形”。
新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3怎样才能学好几何概念知识拓展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怎样才能学好几何概念正确理解几何概念是学好几何的前提.概念模糊的人,判断不准,思维混乱,推理论证经常出错.因此学习几何,一开始就要十分重视概念的学习.怎样才能学好几何概念呢?一、学习几何概念必须做到“三会”,即会说、会画、会写会说是指会正确地叙述概念.若同一概念有几种说法时,能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一种说法;会画是指能正确地画出反映概念的图形,能画出不同形式、不同位置的图形;会写是指能用字母和符号表示图形的名称、关系,反映出概念的本质.做到了这“三会”,就能深刻地理解几何概念.例如:对顶角.(1)会说: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2)会画:如图1.A COD B图1(3)会写:∠AO与∠DOB是对顶角,∠AOD、∠OB是对顶角;∠AO=∠DOB,∠AOD =∠OB.二、学习几何概念要善于分类比较把容易混淆的概念集中在一起研究,分清其区别和联系,做到准确地理解概念的实质,常常就图形、大小关系、位置关系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例如:邻补角.(1)图形:如图2.(2)大小关系:∠1+∠2=180°.(3)位置关系:两个角中有一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三、学习几何概念要善于运用语文知识1.要抠字眼,抓关键词.例如互补角、邻补角的关键词是“补”,补成一个平角.同位角要抠住“同”字,指位置相同、方向相同.内错角要突出一个“错”字,指错位置、错方向.2.要用语法知识分析概念的句子结构,掌握概念的要点.如“点到直线的距离”可以把句子化分为:(①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②垂线段的)长度叫做(③点到直线的)距离.句子的主干部分就是概念的要点,即“长度叫距离”.再从长度与距离的定语可明确什么样的(①、②)长度叫做什么样的(③)距离. 四、学习几何概念要善于前后联系,归类复习例如学习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后,可以与“两点间的距离”联系起,归类复习,加深理解.“距离”都是指“线段”的“长度”,长度是一个数量,多少厘米,多少千米.而线段也好,垂线段也好,都是指“线段”这个图形,所以学习距离时要分清图形与数量的区别和联系. 初学几何的同学,只要做到了上面四点,就会学得扎实,就会自然地热爱几何. 21 图2。
新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5.4 从三个方向看学案(2)
新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5.4 从三个方向看学案(2)
【学习目标】会画一些简单物体的三视图,并根据三个视图,想象出一些简单物体的形状,进一步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学习重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问题导学】
问题1
.如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木块所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
问题2.如果有一个正方体,它的展开图可能是下面四个展开图中的(
)
问题3.一个正方体所有相对的面上两数之和相等.下图是它的展开图,请填好图中空白正方形中的数.
【问题探究】
问题1.在一个仓库里堆积着正方体的货箱若干,要搬运这些箱子很困难,可是仓库管理员要核实一下箱子的数量,于是就想出一个办法:将这堆货物的三视图画了出来,你能根据图中的三视图,帮他清点一下箱子的数量吗?
25
4
3
问题2.在桌上摆有一些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木块,主视图、左视图如图,要摆出这样的图形至少需要块正方体木块,至多需要块正方体木块.
主视图左视图
【问题评价】
1.一个物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画出该物体的立体图形.
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4.有一个正方体,在它的各个面上分别标上数字1、2、3、4、5、6,甲、乙、丙三位同学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此正方体,观察结果如图所示,问这个正方体各个面上的数字对面各是什么数字?
146 213 543
甲 乙 丙。
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5.4从三个方向看(1)
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5.4从三个方向看(1) 感悟栏一.【预习指导】1、如图,平面上放着三个几何体,仔细观察下面三幅图,它们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物体观察角度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二.【效果检测】1、 如图所示的礼品盒,你知道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吗?学 习目 标1.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2.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3.进一步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重 点难 点 能识别并会画简单的三视图你能说出这三幅视图的名称吗?感悟栏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2、请将六棱柱的三视图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三.【布置任务】师生互动探究问题1:你能画出下列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吗?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问题2:根据图中的三个视图,说出(或描述)相应几何体的名称.感悟栏①②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四.【课堂训练】拓展延伸1、图中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正面 A B C D2、小明观察六棱柱所画的主视图如图所示,你认为正确吗?若不正确请改正.3、图(1),(2),(3),(4)四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为以下四组平面图形,其中与图(3)对应的三视图是( )(1)(2)(3)A.B.C.D.4、小华和小芳分别画一个圆柱体的三视图如下,他们画的都很正确,但为什么不同呢?五.【课堂小结】六.【课堂反馈】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 质疑栏1、如图是一个物体的三视图,则它是()A.六棱柱B.六棱锥C.六面体D.不能确定2、指出下图中左面三个平面图形分别是右面这个物体三视图中的哪个视图.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3、如图表示一个用于防震的L 形的包装用泡沫塑料,他的俯视图是( )4、小明从正面观察下图所示的两个物体,看到的是 5、画出如图所示物体的三个视图.B ACD 正面. . . . D C B A。
九年级数学视图与盲区2
那么图中阴影 部分的区域叫 做什么?为什
么?
答:不能;移到幕布前∠AOB的范围内;因为 小华在幕布后面的区域是小明视线不能到达的 区域,要使小明看到自己,必须要移到小明视 线能到达的区域。
如图4-3,∠AO1D,∠BO2C,分 别表示人的双目水平位置上的最大视
解:如图4-5,作射线PA,PB.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小聪观察 教室外时的盲区.小慧、小红、张杰三位同学中,只有张杰
在盲区内,所以小聪能看见的是小慧、小红,看不见的是
张杰.
课内练习1、2
小结与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 了什么?你有什收获与困 惑?
作业:1、作业题 2、名师大课堂和教与学
完成P70做一做1,2
如图,小明在点O能看见站在幕布后 面点C的小华吗?
如果小明的位置不变,小华应怎样移 动自己的位置,才能使小明看到自己?
那么图中阴影部分 的区域叫做什么?
为什么?
答:不能;移到阴影区域之外;因为小华在幕 布后面的区域是小明视线不能到达的区域,要 使小明看到自己,必须要移到小明视线能到达 的区域。
情景引入
你知道为什么飞机低空飞行 时,雷达很难发现它?
4.1视角与盲区
导出概念
下图是人观察事物时的直观图,在这个图上涉 及了哪些数学知识?
视线,视角,视点
导出概念 视线,视角,视点
你能试着给它们下定义吗?
视点
视线
视角
人在观察目标时,从眼睛到目标的射线 叫做视线,眼睛所在的位置叫做视点,有公 共视点的两条视线所成的角叫做视角。
导出概念
上图是人观察事物时的直观图,在这个图上涉 及了哪些数学知识?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5章 走进图形世界 5.4 从三个方向看(1)教案 苏科版-苏科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
从三个方向看
一、 课题:从三个方向看(1)
二、 教学目标
目的与要求 掌握由立体图形画出该物体的三视图。
反过来,给出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说出该立体图形的名称,画出该立体图形
知识与技能 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可能看到的不一样的结果,由三视图描绘物体的形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由立方体图形画出该物体的三视图
2、由一个立方体的三视图说出该立方体图形的名称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 轼
从不同的方向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图形往往是不同的。
二、新授
如图,桌子上放着1个长方体和1个圆柱。
说说下列3幅图分别是从哪一个方向看到的?
(1) (2) (3)
在日常生活中,你注意到类似上面的现象吗?请举例说明
人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某个物体时,可以看到不同的图形,
从正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主视图
从左面看到的图形,称为左视图;
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俯视图。
思考题:
如图,地一块木板上有一个圆形和方形的洞,若要既能堵住圆洞也能堵住方洞,你应该选用
A B C D
下列的图( )。
练一练
课本P136页试一试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六、课堂练习
P137页练一练1、2
七、课堂作业
P139 1、2、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