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8亿农民命运的中国农村改革-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我眼中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专题征文1500字10篇WORD

我眼中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专题征文1500字10篇WORD

我眼中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专题征文1500字10篇篇一至今记得,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导演者以一幅历史画卷的形式浓缩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令世人叹为观止;同样,改革开放四十年尽管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我们这代亲身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来说,就像是一幅恢弘而壮丽的画卷,令人荡气回肠。

我六十年代出生于山东省临邑县一个普通农村。

改革开放前,我们村像全国各地农村一样是大集体,社员们每天要听队长敲钟上工,由记工员每天记工分,年底凭工分分红。

麦秋时节,分东西时有时候也按人头。

那时候给庄稼上肥料主要是土杂肥,当时只有生产队上有为数不多的牛、马和驴等牲畜,社员家里一般一年只养一头猪,积攒的肥料按多少计为工分。

当时化肥、柴油是配给制,每年上级分发些氨水,所以每村都建有大小不一的氨水池。

由于缺肥少水,粮食的产量不高,尤其是离村较远的田地更是如此。

而且那时候热衷于搞形式主义,虚报浮夸现象严重,比如尽管社员们劳动的地方有时候就在家门口,但也让送饭到地头;上级要求深挖地,就让社员们把田地深翻一米多,把生土翻上来种庄稼效果更差;各村大队书记在上级领导面前都吹嘘自己村打的粮食多,结果上缴的公粮当然就多,自己村的老百姓却因此经常糠菜半年粮。

社员们当时自己开点路边荒地、养点家禽都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

“不患寡而患不均”正是当时情景的最好写照。

记得当年村里有个小伙子因为偷了队里的地排车车角而被批斗,到了三十多岁才找了个改嫁的媳妇。

地主、富农家庭子女在村里长期受歧视,上学、参军、找对象都受严重影响。

由于经济条件普遍差,农村青年订婚一般女方要求的彩礼是“三转一响”,即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结婚时接亲的一般就用自行车。

当时学习雷锋和“南京路上好八连”的艰苦奋斗精神,就提倡穿衣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往往一件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实际是想穿新的也不具备条件。

文化生活也单调匮乏,很长时间才能看上革命影片和样板戏,有时候还可以听听走村串户“说书”的,偶尔能看到连环画就不错了。

高一政治考点05 伟大的改革开放

高一政治考点05 伟大的改革开放

考点05 伟大的改革开放一、单项选择题1.(2020·磁县申庄中学高一月考)1984年是改革开放进程中重要的一年。

小明同学搜集了1984年的一些资料信息,如下表所示。

由这些资料可以推断出()①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①农村开始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①沿海城市的开放,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①全面开放新格局形成,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2021·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高一期末)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下列对于改革开放认识正确的是()①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可以发展生产、满足消费①改革开放是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发展起着首要作用①改革开放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①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3.(2021·辽宁丹东市·高一期末)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户农民按下红手印,将村集体土地“分田到户”,这一举动拉开了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土地的分田到户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这表明()A.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式和社会面貌B.推行人民公社化有效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C.“大锅饭”的旧体制解决了国民的温饱问题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4.(2021·辽宁锦州市·高一期末)某学校进行研究性学习,确定的主题是改革开放中的经济发展历程,围绕主题要制作展板,你可以采用的展板内容有( )①民心思变,邓公奋起开国门一—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①乡土星火,意料之外显活力一—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①特区先行,南下深圳开窗口——标志我国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①治理整顿,南方讲话春风再出发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5.(2020·齐河县第一中学高一月考)“1991年首钢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89倍。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书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农”新篇章--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书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农”新篇章--

1——学习《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闻 言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从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看,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必须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农业农村发展,让广大农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从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来看,大头重头在“三农”,必须向农村全面发展进步聚焦发力,推动农业农村农民与国家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

从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来看,基础在“三农”,必须让亿万农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赶上来,让美丽乡村成为现代化强国的标志、美丽中国的底色。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局出发,加快补齐“三农”短板,夯实“三农”基础,确保“三农”跟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步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着眼于实现党的使命提出来的。

我们党成立以后就一直把依靠农民、为亿万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带领亿万农民求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领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发展集体经济,大兴农田水利,大办农村教育和合作医疗;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农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推动发展乡镇企业、农民进城务工,废除农业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等等,都是为了让广大农民不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但同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步伐还跟不上。

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如果在现代化进程中把农村4亿多人落下,这不符合我们党的执政宗旨,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我们要牢记亿万农民对革命、建设、改革作出的巨大贡献,把乡村建设好,让亿万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着眼于为全球解决乡村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提出来的。

2019改革开放40年经验和规律解析(上)(下)题库

2019改革开放40年经验和规律解析(上)(下)题库

改革开放40年经验和规律解析(上)(下)题库单选题:2014年(),在北京召开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A9月B8月C10月D11月()是20到21世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因为它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A新时代B改革开放C科学发展观D邓小平理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研究。

A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B关联性、可行性、整体性C整体性、可控性、关联性D可控性、整体性、严肃性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A一B二C三D四()以来,举办了7次主场外交活动,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A十八大B十九大C十七大D改革开放()届三中全会以来,从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到使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创新,解决了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没有解决的重大问题。

A十B十一C十二D十八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成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A指导员B组长C会长D总经理党的十九大以后,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A委员会主任B委员会会长C委员会书记D委员会经理下列不是中国能够为人类社会做出重要贡献的依据是()A大力发展工业事业B社会主义制度性质C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D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充分肯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的作用。

A永久性B暂时性C宏观性D决定性在四大经济特区中,深圳搞的最好、最快。

()年,邓小平视察了珠海、深圳、厦门三个特区。

A1982B1983C1984D19862018年11月5日,在()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贸易论坛。

A北京B上海C香港D杭州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2月18日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面深化改革中六个重大关系具有()。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一、二、三、四”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202人,候补中央委员166人。

中纪委常务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党的十七大代表从事农村工作的部分基层同志和研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部分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回良玉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2008年3月25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正式成立。

由49人组成的起草组在6个多月时间里共召开9次全体会议、30次工作班子会议,正式修改41稿;胡锦涛总书记先后5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3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起草工作汇报,讨论、审议决定稿,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8月7日,党中央印发决定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

起草组据此对决定征求意见稿作487处修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起草组共收到150条意见和建议,在反复研究和讨论后作了认真吸收;10月12日下午3时,《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获得全会一致通过。

如《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农业改革、土地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农村公共服务改革四方面,对当前中国尤其中国农村的发展做出了前瞻性和务实性的部署。

《决定》对农业地位进行了全新描述: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

从基础产业到战略产业,词汇一小变,意义一大变。

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传统农业运行模式随着土地资源的紧张、人地矛盾加剧,如果长期维持,不仅无法化解农村僧多粥少的固有矛盾,也难以产生农业科技更新换代的市场动力。

因此10月1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毛概第七章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毛概第七章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4
(一) 改革开放是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必然选择
衣食住行用——改革开放前后对比(1/3)
改革开放前,“灰蓝白黑(青)绿” 是当时中国人衣着的主色彩,大体上说穿灰 色的以干部尤其是中高级干部为多;蓝、白色以工人、普通机关干部和学生为多; 黑(青)色以农民为多;绿色则是军人的专用色彩。因此,从当时人们的穿着的 色调和样式,大体都可以判断出他们各自的职业甚至等级。

今天,你是否相信20多年前会有人过着这样的生活:一家三口挤 在一张床上,床对面拴着山羊;90岁的老人一个冬天都睡在床上, 因为没有衣服穿;病在床上的人,饭后不让洗碗,为的是饿极时能 闻一闻碗里的香味。当记者采访时,做父亲的不无庆幸地说:老大 到西安参军去了,比过去住得宽敞些了。
——摘自《大转折的瞬间:目击中国农村改革》
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看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并不是我们党哪一个领导人的个人决定,而是社会 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出发,我 们证明了中国只有搞改革开放,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 力发展的那部分,才能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才能推动 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1.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的矛盾。
的幅度是比较小的。现在十七大比较权威的说法1978年的时候中国贫困
人口有多少呢?2亿5千万,那个时候总人口比现在少得多,但是中国10 亿多人,就有2亿5千万人口,而且当时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跟我们今天 所讲的弱势群体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那个时侯的2亿5千万人口是连温饱
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由于物资的缺乏,老
2、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解读改革开放

小岗村的故事读后感

小岗村的故事读后感

小岗村的故事读后感小岗村的故事写了沈浩带领村民克服重重困难,让生活越来越好的故事。

读完小岗村的故事,大家的读书感想是什么呢?来看看店铺精心为你整理小岗村的故事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小岗村的故事读后感篇一我不是小岗人,也从未到过小岗村,只是偶然读到的陈桂棣、春桃的《小岗村的故事》。

一口气读完它,没想到自己会受到如此大的震撼,居然有种走长征路的感觉,漫长三十多年,好像亲身去农村吃了一回苦,受了一茬罪,中国农民曾经的贫穷生活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眼前。

小岗村——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这座导致乌托邦似的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并从根本上孕育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动员十三亿中国人改变自己命运的村庄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坎坷与辉煌并存,辛酸与成功同在,但如今看来,小岗村还是如此地落后。

读《小岗村的故事》,似乎我正在一步步接近农村的真相、中国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真相。

那么,就几个主要的问题我谈谈自己浅薄的想法。

小岗村改革为何开始?——十年““””后中国的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大部分地方“左”倾思想仍然严重,计划经济体制依旧禁锢着人们对自由经济的向往。

安徽省凤阳县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而小岗村又是凤阳县典型的贫困村,正如书中所说:小岗的穷,全国少见,穷得像岗地上的石头,光溜溜的,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们穷得走投无路了,才会冒死一搏。

当18个冒着坐牢和杀头危险的小岗人在“生死契约”上摁下红手印时,小岗村的经济改革就走上了一条坎坷甚至悲壮的发展之路。

为什么被称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小岗村现在却是如此落后?率先开始“包干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也是全国最有名、相当受中央重视的小岗却没有真正走向富裕。

正如邓小平所说,1978年前后,中国正处于一个大发展、大变革时期,即使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权力高度集中的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有了诸多变化,农民开始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但是,从《小岗村的故事》这本书中我能深切感受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路有多么艰难,它已经不是单纯的经济变革,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经济与政治已经不可分割,经济体制改革必然要求政治体制的改革。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求解三农命题2004年3月3日07:58 [ 陈水清贺文华廖奇朱伟东 ]来源:[ 北京娱乐信报 ]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在专家看来,“三农”问题的根本不在于农民如何增收,而在于如何为农民松绑。

尽管国内的农业税不会在今年内全部免征,但降低税率让农民增收已经成为一个总的工作方向。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2002年,时任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的李昌平,用13个字概括出中国“三农”问题。

“三农”,这个始发自民间研究组织用来形容农业、农村、农民的词汇在数度辗转徘徊之后终为官方接受,并成为红头文件的专用名词。

溯及以往,不难发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从背后走向台前的过程其实也正是官方接受“三农”词汇的过程,从民间热论到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三农问题”被放在了史无前例的高度。

也因为此,让我们在为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并付诸行动的决心激动不已的同时,更要冷静下来,仔细考量,“三农”问题背后的成因……“再过不到一个月,这个科室就不存在了。

”门头沟区地税局一位工作人员指着门上“农业税管理科”的牌子告诉记者。

从今年起,北京取消农业税,这个办公室已经失去了继续存在的理由。

北京税改2004年是京郊300万农民值得记住的一年。

就在这一年,他们将告别这个从1958年起就开始征收的“皇粮国税”。

免征农业税可使北京300多万农民每年减负8000多万元,人均负担将由去年的27元左右减至接近于零。

“虽然数量不大,但实现了零赋税,村村受益,家家受益。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副局长王京华感慨万千。

还有一件足以令全国农民举杯欢庆的事情:按照税制改革的部署,今年除烟叶外,将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特产税。

因为农业特产税是参照工商税来征收的,它的负担要远远超过农业税,比如一个云南的果农,承包20亩果园,税改前,除了要缴纳几百元的农业税外,应缴的农业特产税就达6000多元。

浅析小岗村的故事ppt课件

浅析小岗村的故事ppt课件
13
第二个“一号文件”
• 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 “一号文件”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 干问题》正式颁布。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 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 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 “本本主义”气氛依然邻人窒息。
14
第三个一号文件
• 1984年中央下发第三个“一号文件”
23
希望新的政策在土地建设上起到好的推动作用,解决历史遗留下的 土地问题,加快经济的发展,早日达到目标。
谢谢大家!
24
1
背景
•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将中国折腾的不成样子 • 以阶级斗争为纲 • 小岗村人外出讨饭为“习惯” • 1977万里被解放出来《六条》的出台
2
《六条》之强调
• 生产队必须有自己的自主权 • 建立农村生产责任制 • 允许生产队下面组织作业组,且允许到人 • 鼓励农民经营自留地和家庭副业
3
严宏昌对小岗村探索
• 湖南:省委认为,包产到户是新时期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 江西:普遍开展一次集体优越性的再教育 • …………
“批斗”严宏昌
• 斥责解释被抓致电地委书记(王郁昭) • 县委书记陈庭元提醒:不叫包干到户,叫“大包干”——万里河
省委书记肯定过
10
省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
• 万里大力推行的农村承包责任制改革与中央文件精神相悖 • 绝大多数与会者手中持有两份材料
5
来信——《人民日报》头版
•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当稳定》
• 轻易从队为基础退回去,包产到组, 是脱离群众,是不得人心的,会搞 乱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质,搞 乱干部、群众的思想,挫伤积极性, 给生产造成危害。
• 附加的编者按,口气强硬,完全 命令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伟大的改革开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伟大的改革开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2.改革开放的意义 (1)改革开放以来,人民__获__得__感__显著增强,迎来了中华民族从 _站__起__来 ___向富起来和__强__起__来__的伟大飞跃。 (2)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____ “_两__个 __一 __百 __年 __” _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 __大 ___复__兴_的关键一招。 纪念改革的最好方式,就是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不
20 世纪 80 年代深圳特区流行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 生命。”
4.新阶段、新水平 (1)1992 年 , 以 邓 小 平 南 方 谈 话 和 党 的 十 四 大 明 确 建 立 _社__会__主__义__市__场__经__济__体__制_____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2001 年成功加入世 __界 __贸 __易 __组 ___织_,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达到 新的水平。 全方位——针对各种类型的国家;宽领域——由经济领域到科 教、文化等领域;多层次——由东到西,沿海沿江沿边层层开放。
(5)党的十五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 提示:× 党的十四大。
(6)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实行改革开放。 ()
提示:× 以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7)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 提示:√
2.连一连:
议题探究 议题 伟大的改革开放
材料一 视点 1:“两个凡是”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 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5.新时代、新格局 (1) 党 的 _十__八__大___ 以 来 改 革 开 放 进 入 新 时 代 。 党 的 _十__八__届__三__中__全__会___提出要使_市__场_在资源配置中起_决 __定 __性 ___作用、更 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2)2013 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党的十九大提出形 成全__面 __对 __外 __开 ___放_新格局。

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发展变迁

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发展变迁

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发展变迁作者:强海洋来源:《中国经济信息》2018年第17期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启动实施,未来将会有更多关于“土地改革”的精彩故事在这片红色大地上演。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与1978年改革之初相比,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顾这4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极为必要。

作为改革的发源地,作为开启了中国40年波澜壮阔发展新篇章的广大农村,更是发生了前无古人的巨大变革,8亿多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这场改革大潮中完全改变。

某种意义上,四十年的中国改革史,是一部浓缩的土地制度改革的发展史。

1978年以前,对于中国绝大多数农民来说,土地一直是他们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尤其对那些缺乏非农就业机会的农民而言,土地甚至是他们收入的唯一来源。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这一时期,我国农村一直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土地集体所有制度;自1957年集体化的21年时间里,我国粮食、棉花的净征购增长仅分别为21%和48%,食油收购甚至出现了减少的现象,粮、油均由合作化开始时的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农民生产积极性严重不足。

有数据显示,到1978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33.57元,其中食品支出46.59元,占人均生活消费品支出的66.91%,以恩格尔系数衡量,农民处于绝对贫困状态。

怎么吃饱肚子,已成为农民每天醒来面对的头等大事。

《易》曰:“穷则变,变则通”。

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订契约,决定将集体耕地承包到户,实行大包干,当此时,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与小岗村18户农民一样,充满了对未来奋斗的渴望和对前途未知的迷茫。

大包干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第二年小岗村就实现了大丰收,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

此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命名的中国农村改革迅速蔓延全国,并拉开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1979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将“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改为“不许分田单干”的表述,使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看到了制度创新的希望,同年年底,全国包产到户的比重已经达到9%。

2025年“改革开放45年”知识竞赛试题完整版100题

2025年“改革开放45年”知识竞赛试题完整版100题

2025年“改革开放45年”知识竞赛试题完整版100题1.我国恢复高考的时间是()。

A.1977年11月B.1978年9月C.1979年7月2.国务院O批准撤辆恩施地区,设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A.1982年8月19日B.1982年12月1日C.1983年8月19日3.鄂西自治州首任州委书记、州长分别是()。

A.李人林、周敬学B.朱纯宣、李辉轩C.田期玉、李辉轩4.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的转移,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明A.党的工作中心B.党的奋斗目标C.国家社会性质5.()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全面阐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国共产党笫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6.()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全党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A.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C.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7.()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挺起的精神脊梁。

A.实事求是B.信念坚定C.热爱人民8.1949年以后,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A.私有化改造B.国有化改造C.社会主义改造9.1978年,全国仍有O农民处于绝对贫困的状况。

A1.亿B.3亿C.2.5亿10.O率先提出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课题。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1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一文,引发了真理标准大讨论。

A.《实践是检脸真理的标准》B.《实践是检验其理的唯一标准》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基本标准》12.《共产党宣言》发表于()A.1848年B1849年C1850年13.截至2017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共有O名。

中国道路是怎样走出来的

中国道路是怎样走出来的


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为什么农民想自己种地救自己的

正是在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前 命,居然还要冒坐牢杀头的危险呢? 讲
进的。中国道路,也正是在回答这个 这种与人民意愿相悖的政策,难道不

最基本问题中开拓出来的。
值得反思吗?
改革开放有没有必要?中国道路
因此,当安徽的大包干出现后,万
是不是正确?面对这一大堆问题,你 里主政的安徽省委没有像过去那样马
面对这些问题,恰恰是有几十年 革命生涯的老一辈革命家,深谙所在 体制的弊端,首先提出了改革开放的 要求。也正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十 一届三中全会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 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决定把党 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 上来,并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 策,从而实现了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 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982 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 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 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 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的权利 和权益。这一规定意味着正式承认了 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从而使个体经 济得到高速发展。
个体经济怎样来的?其实就是这 样来的。私营经济怎样来的?其实也 就是在个体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的。说到底,首先是为了解决活命问 题、生存问题而来的。不要说太多大 道理,这是一条最简单的逻辑,改革开 放的一条主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中国道路的一个重大特色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实践层面 来说,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是这 样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而 来的。
大乱之后的国家,迫切需要大治, 但是无论国家机关还是企业事业单 位,处处有禁锢,效率都太低。很多领
导干部都对此十分不满。 要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就必须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决策与成就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决策与成就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决策与成就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犹如一声春雷,唤醒了沉睡的中华大地,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在这波澜壮阔的征程中,一系列重大决策如同一座座灯塔,照亮了中国发展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改革开放之初,农村改革率先破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过去,集体劳动、平均分配的模式严重压抑了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民拥有了生产自主权,“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句朴实的话语背后,是农民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和辛勤耕耘。

这一决策使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粮食产量大幅增长,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国的温饱问题。

经济特区的设立是改革开放中的一项重要创举。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以其特殊的政策和灵活的机制,吸引了大量外资和先进技术,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试验田。

从曾经的小渔村到如今的国际化大都市,深圳的发展奇迹就是经济特区成功的生动例证。

经济特区不仅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其他地区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国有企业改革也是改革开放中的关键一环。

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在市场竞争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通过股份制改革、资产重组等一系列举措,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继续发挥着主导作用。

教育改革同样意义重大。

恢复高考制度,为无数青年打开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大门。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教育公平的推进,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科技领域,“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推动了中国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

国家加大对科研的投入,鼓励自主创新,在航天、高铁、5G 通信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嫦娥”奔月、“蛟龙”入海、“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彰显了中国在航天和深海探测领域的强大实力;高铁的飞速发展,让中国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技术最先进的国家;5G 技术的领先,让中国在通信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

最新 在历史的节点中寻找光亮——评电视连续剧《老农民》-精品

最新 在历史的节点中寻找光亮——评电视连续剧《老农民》-精品

在历史的节点中寻找光亮——评电视连续剧《老农民》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

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服务这个根本方向。

60集电视连续剧《老农民》是由张新建执导,高满堂编剧的向中国8亿农民致敬的力作。

全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乡土中国”的历史图景:那个在中国北方一个叫麦香村的地方,自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到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制、取消农业税,一直到2008年发放土地使用证,展现了中国60年来农村巨变和农民命运的变迁。

一、在困境中发展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回顾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几十年,农村题材电视剧作为电视剧创作的一个类型在整个电视剧发展中涌现出了较多优秀的作品,以《蹉跎岁月》《今夜有暴风雪》等以知青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电视剧首开新时期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先河。

随之而来的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前期出现的,被誉为“农村三部曲”和“女人命运三部曲”的《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这三部电视剧不仅人物朴实自然,而且语言极具地方色彩和农村气息。

不仅为老百姓提供了精神享受,也表现了中国农村和农民正在发生的精神改变,即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农村一些传统的旧观念依旧像篱笆、辘轳,像网、像井一样束缚人们的思想,尤其是女人的思想。

只有冲破传统旧观念的束缚,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正是这些优秀的作品,集成了中国电视剧关注农民命运、推动农村改革、传播现代文明的传统。

[1] 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经历了山乡巨变之后的农村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不仅数量上减少,而且创作方法也明显带有模式化的倾向,更多的表现为天灾人祸、插科打诨、谈情说爱的滑稽、媚俗之风,农村和农民的形象失去了现实的深度和广度,这种对农村、农民不负责任的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农村电视剧的走向。

在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不断成熟的进程中,农村题材电视剧不可避免的遭遇了发展的瓶颈。

小岗村:红手印摁下农村改革启动键

小岗村:红手印摁下农村改革启动键

关注 大国脚印小岗村:红手印摁下农村改革启动键“那时就是为生活所迫,老是吃不饱饭。

”关友江形容当年受饿的情况,说“哪怕是火海刀山也得扑上前”。

谈起往事,“大包干”18位带头人中的带头人、时任小岗村生产队队长严俊昌仍难掩激动之情。

他说,1978年前的小岗村,是远近出名的“三靠村”,“吃粮靠供应,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以逃荒要饭“闻名”。

自1957年开始,全村年年吃国家供应粮,很多时候一年要吃11个月。

上世纪60年代,小岗村曾出现饿死60多口人、饿绝6户的惨况。

据统计,1976年,小岗村全年人均口粮仅有230斤,人均收入32元,到了冬春之际,窘迫的小岗人大多只能外出要饭。

要饭不容易,常常遭人白眼,遇上不了解情况的人,大多要骂他们一声“懒汉”。

“年纪轻轻,要不是实在没办法,怎么会出来与其“坐着等死”,不如放手一搏!村民在那份提议分田到户、被称为《生死印——1978·安徽凤阳》(中国画·局部)关注 大国脚印名字都是严宏昌写上的,没有私章的村民在自己名字上摁上了手印。

同时,小岗村当时共有20户,但开秘密会议时,只聚齐了18春雷,冲破思想桎梏,唤醒沉睡大地。

到1984年底,全国569万个生产队中99%以上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均粮食要饭?”关友江说。

当时的凤阳花鼓词形象地唱出了这段历史:“泥巴房、泥巴床,泥巴囤里没有粮,一日三餐喝稀汤,正月出关注 大国脚印民中延续。

真正给农民流转土地吃下“定心丸”的是土地确权。

2015年7月8日,安徽省土股分红”的转变。

现在的小岗村又以创建国家级农业示范区、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为契机,开业的小岗青年,希望通过自己的示范和带动,能培育出更多小岗人自己的农村创业项目,带动小岗村民致富。

“赚的钱再多都1978年冬,小岗村18位村民签下“分田到各家,包产到户”的保证书(余玮/摄)关注 大国脚印协调员弗朗切斯科·马林焦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改革令人震撼,并用自己的具体行动让人民感受到了生活的巨大改善。

中国土地制度改革历史回顾

中国土地制度改革历史回顾

土地革命政策,主要内容是:依靠雇农、贫农,联合中
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
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由于缺
乏经验和其他原因,这一时期的土地革命出现了不少偏
差,其中以王明所推行的“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
的过“左”政策,造成的危害最大。

改 革 时 期 的 墙 上 标
地开始的(当时称土地革命)。1927~1937年间,各革
命根据地都先后颁布了土地法令,废除封建半封建的土
地所有制,把地主的土地、公共土地及富农多余的土地
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这一时期是中国土地改革
的开创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在实践中摸索前进,
及时总结经验,到1931年春,基本上形成了一套正确的
随着土地改革的完成,中 国农村的土地占有关系发 生了根本变化:占农村人 口约90%的贫农、中农 (雇农已不复存在)占有 全部耕地的90%以上,原来 的地主富农只占有全部耕 地的8%左右,另有2%的土 地为农村其他人所占有 (包括部分公用土地)。 这说明土地改革把在中国 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 地所有制埋葬了,起而代 之的是农民的个体的土地 所有制。
在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全国刮起一股“共产”风。在许多方面混淆了全民所有制 和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界限。公社随便调用社员、生产队的劳力、资 金、土地和财产,取消了农民的自留地,出现了剥夺农民的情况。按劳分配的原则遭 到破坏,发生了严重的平均主义,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60年冬,中央开始 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逐步地解决当时所能认识到的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以来的一些重大问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了联合地主共同抗日在土地政策方面作了让步将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改为减租减息政策即实行二五减租和分半减息见减租减息借以减轻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提高他们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实行交租交息借以照顾地主的利益团结对敌

戊戌变法失败和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比较研究

戊戌变法失败和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比较研究

第31卷第1期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ol.31No.12016年2月Journal of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Feb.2016戊戌变法失败和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比较研究孟维改(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摘要:对戊戌变法失败和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改革要想取得胜利,在策略上,切忌打击面过宽,要依靠群众,为群众着想;在步骤上,切忌一揽子解决问题,要集中优势逐个解决;在进度上,切忌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稳步发展。

关键词:戊戌变法;改革开放;发动群众;突出重点;稳步发展DOI :10.3969/j.issn.1674-5035.2016.01.017中图分类号:K26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035(2016)01-0074-04收稿日期:2015-10-13作者简介:孟维改(1990-),女,河南孟津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研究.戊戌变法,是清朝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的政治改革运动,变法由光绪帝领导,涉及经济、教育、军事、政治及官僚制度等多个层面,是为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而发动的。

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腐败的清政府仍旧签订卖国条约。

面对外敌肆无忌惮的侵略,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广大有识之士开始觉醒,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联名上书光绪帝,祈求变法,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然而,慈禧太后与守旧派对变法百般阻挠与反对,并发动了戊戌政变,使得变法仅经历了103日就以失败告终。

改革开放是由邓小平发起的,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之后,整个国家政治局面混乱不堪,经济状况停滞不前,而世界经济却蓬勃发展,我国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日益扩大。

为了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来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实力,缩短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今年年初锦涛同志在《求是》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对改革开放历史背景做了深入的阐述。

锦涛同志是这么说的,说我们党在上世纪70年代末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背景。

一个方面,从我国自身的情况来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了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这是讲国内的背景。

另一方面锦涛同志指出,从外部环境来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

这是从国外、国际的背景来讲的。

那么锦涛同志这一段论述为我们分析改革开放的背景提供了一个基本的依据,我们就按照这样一个分析从两个方面来讲改革开放背景。

先看国内背景,大家都知道,我国是在1956年完成了三大改造,然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那么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初,对于照办照抄苏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所形成的这样一种体制上所存在的弊端就已经有所认识。

当然苏联模式,苏联经验对于建国初期我国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弊端也很明显,实际上在56年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认识到这种弊端。

所以呢,特别是苏共二十大以后,在苏联模式的弊端有所暴露以后,我们的党就提出要以苏联为鉴戒,独立的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了这样一个任务,并且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也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

但遗憾的是呢,从1957年以后,我们的探索出现了偏差,走上了一条曲折的道路。

这个1957年左的错误是从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开始,那么在1957年进行全党的整风,这是党的八大作出的一个决策。

当时采取的是开门整风的办法,很多党外的人士给我们提了很多的意见,有一些是尖锐性的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工
“农民工”,一个最受牵挂群体的集体称谓。 社会流动性增强,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庞大的农 民工群体堪称最形象的阐释。8000万,1.5亿,2亿,跳跃的数字既反映 了农村人口的剧烈流动,也反映了农民工正在成为一个新的人口群体。从农村到 城市,从田间到工厂,从固定居住到高流动性,中国农民群体经历着巨大的裂变, 其中有欢欣,也有痛苦。 农民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已经到了第二代。究竟是当农民,还是当 市民,究竟是住农村还是住城市,究竟是留下来还是继续流动,很大程度上并不 是农民工自己能够做的选择。就业技能的低水平和二元身份的限制,使得这个群 体中的很多人仍然处在无奈的徘徊中。 从河南老家到南京打工达13年之久的农民工陈冠群说,心里打开了一扇 向往城市生活的天窗,但这扇窗却随时会关上。农民工的出现使中国社会群体的 结构变得更加复杂,也推动了社会建设进程,比如户籍制度改革就提上了日程。 为城市化作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群体,冷暖安危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 200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从工资支付保障、 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7个方面保护农民工的权益,引起了高度关注。 同时,随着青壮年的大量外出,中国农村劳动力出现“6038部队” (老人和妇女)的尴尬。在此情况下,“未来中国谁种地”的担心,也许应当换 8 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 成“怎么吸引人们去种地”的深思。
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
1
决定8亿农民命运的中国农村改革,走过了风云激荡的30年。 多少“热词”曾经耳熟能详,多少“热词”依然流行不衰,它们生 动折射了不同历史时期农村改革给中国农民乃至整个社会带来的巨 大变化。 2 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
大包干
我的课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也是农村改革的标志性事件。 30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鲜红手印,以分田 到户的方式迈出了土地“大包干”的第一步,随后“大包干”之风席卷 全国。到1986年底,全国99.8%的农户都实现了分田到户。 62岁的关友江是30年前带头“大包干”的18位村民之一。他 说,这是一生中所作的最难忘的决定,更没想到的是,从此小岗村吸引 了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 在尊重农民首创精神中诞生的“大包干”,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 力,把农民从“人民公社”的僵化体制中解放了出来。小岗村的小小一 步,催生了中国农村改革历史性的一大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大包干”是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伟大开端,而不是结束。党的十 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 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这一思想在“大包干”的发轫地小岗村得到了实践。目前全村有三 分之一的土地集中起来搞葡萄园,仅这一项就为农民人均增收2500 元。 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尊重农民的意愿,上下结合谋发展就能解放生产 4 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 力。这是“大包干”给农村新一轮改革的启示。
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 5
农业税
“农业税”,历史难以忘却的记忆。 2005年12月29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 经表决决定,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这意味着8亿 中国农民从这天开始,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 --农业税。 这是一个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只有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的今天, 在国民经济整体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历史新阶段,这一古老的税 种才能平稳地退出历史舞台。没有对广大农村现实状况的充分了解,没 有对广大农民权利的高度重视,没有建设和谐社会的先进理念,没有足 够的财力支持,农业税条例被适时废止是不可能的。 安徽省六安市幸福村农民汪道宏珍藏的农业税记账本,记录时间定 格在3年前。他感慨地说,过去一个人头几百元的农业税是个很大的负 担,得知中央取消农业税的消息后,村里的农民自发燃放爆竹来庆贺。 农民负担过重,曾是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取消农业税有望从根本 上化解了这一矛盾。过去干部绕着税费转,现在干部绕着农民需求转, 这一变化大大改善了农村干群关系。在取消农业税后,国家加大公共财 6 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 政投入外,还实施了直补政策,我国农民得到更多的发展实惠。
万元户
“万元户”,曾经是一代人的向往。 改革开放初期,当大多数人还在为填饱肚子忙碌时,极少数农民通 过勤劳致富,家庭年收入超过万元,“万元户”因此得名,并成为那个 时代先富农民的代名词。一些地方甚至以万元户的多少来衡量当地的发 展速度,出现了不少“万元户”村、“万元户”乡镇等。 改革开放让中国农民的致富思想活跃起来,当时只要有勇气和市场 意识,就有机会成为万元户,早期的万元户大多是搞养殖、做个体户, 这些人成为那个时期最风光的群体。 随着中国农村的不断发展,“万元户”,很快成为时代的一个记忆。 据国家统计局数字,2007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40元, 创1997年以来的年度最大增幅。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农民的家庭 收入已总体越过了“万元”线。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标志着中国农村正经历着从温饱型到小康 型的转变。可持续地增加农民收入,仍然是有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剪刀差
“剪刀差”,一个尚未解开的疙瘩。 剪刀差是“剪刀状价格差距”的简称,通常是指在工农业产品的比价中, 工业品价格偏高,农产品价格偏低,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一个不合理的价格差距。 “剪刀差”,是中国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存在发展差距的形象比喻。这也 让人们真切感受到中国农村发展的艰辛。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让“剪刀差”现象 无处不在,比如城乡公共设施投入上的剪刀差、城乡教育投入上的剪刀差、城乡 社会保障上的剪刀差,等等。 解决“剪刀差”的努力一刻没有停止过: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城乡统筹重大 战略思想,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党 的十七大强调,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 化新格局等。 “剪刀差”伴随着农村改革的过程,在旧的“剪刀差”逐步消除的同时, 在粮食生产效益方面又出现新的“剪刀差”,如种粮收益与成本倒挂,产粮县与 县域平均财政差距突出等。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消除新的“剪刀差”,党 中央、国务院采取一系列措施,如通过实行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 贴和农资综合直补等“四项补贴”,以增加农民种粮收入。据统计,今年补贴总 7 我的课件,讲义,多媒体教程 额已超过1000亿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