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规定

合集下载

采掘工程顶板管理规定(三篇)

采掘工程顶板管理规定(三篇)

采掘工程顶板管理规定第一条为了保护采掘工程中的顶板及时有效地进行管理,保障采矿安全,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类采掘工程,包括煤矿、金属矿山、非金属矿山等。

第三条顶板管理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分类管理。

第四条顶板管理的目标是保护顶板的稳定性、确保采矿作业的安全进行。

第五条采掘工程的顶板管理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合理设置支护措施,确保顶板的强度和稳定性。

2.积极采取措施,减小采矿对顶板的影响,降低顶板的变形和下沉。

3.加强顶板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

4.对于长期停采或者新回采工作面,需要进行钻孔探测和地质勘探,明确顶板结构和地质条件。

5.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和管理制度,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应对和处理。

第六条对于顶板管理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制定顶板管理方案,明确工作内容、任务、责任人等。

2.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顶板监测和数据分析,定期评估顶板的稳定性。

3.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支护措施和工作面布置。

4.定期进行顶板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进行处理,并记录相关信息。

5.及时进行顶板修复和加固工作,确保顶板的安全和稳定。

第七条针对不同的采矿工艺和地质条件,制定相应的顶板管理措施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建立健全的顶板管理档案,包括顶板监测数据、管理记录、修复情况等,便于后期的分析和参考。

第九条加强顶板管理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十条对于顶板管理工作中的违规行为和责任事故,依法严肃处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一条本规定由采矿企业负责组织实施,相关人员必须严格遵守。

第十二条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采掘工程顶板管理规定到此结束。

采掘工程顶板管理规定(二)是指在采煤或者采矿过程中,对顶板进行监测、支护和安全管理的一系列规定。

其目的是保证顶板稳定,预防顶板事故的发生。

一般来说,采掘工程顶板管理规定包括以下内容:1. 顶板监测:要求对顶板进行定期的监测,包括地质构造、顶板变形、裂隙、空洞等。

煤矿煤业公司顶板管理规定

煤矿煤业公司顶板管理规定

顶板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公司矿井安全生产建设,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状态,应对各类地质构造,提高顶板管理水平及经验,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超前预防,杜绝顶板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属各煤业公司第二章管理及考核内容第三条各矿矿长对采掘修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负领导责任,生产矿长负直接管理责任,采掘总工、生产技术科负技术管理责任,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队长负施工管理责任,安全副矿长、矿安全科长负现场监督检查责任。

各矿和项目部要严格按“三大规程”及本规定,认真检查各项顶板管理措施执行情况,严把安全关。

否则处罚相关责任人员1000-5000 元。

第四条各矿每月要定期和不定期开展顶板管理隐患大排查专项活动,公司每月底组织定期检查,查出的隐患由矿安全科负责以五定表的形式下发到施工单位进行落实整改。

否则处罚相关责任人员500-1000 yG o 第五条各矿必须按作业规程和支护设计进行巷道支护。

当过断层、过陷落柱、过老巷、地质条件、巷道围岩等发生变化,需要改变支护方式时,必须先补报安全技术措施,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支护方式。

否则处罚相关责任人员500-1000元。

第六条建立变化管理制度,完善快速响应机制,根据变化的情况进行分类处理。

采掘工作面遇到断层、破碎带或其它地质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有效支护措施,加强管理,防止冒顶。

否则处罚相关责任人员1000 ■7G o 第七条使用的支护原材料必须有相关证件(产品合格证、材质检验报告等),符合国家(行业)规范标准。

进场材料必须经设备科、安全科、生产技术科等相关部门签字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否则处罚相关责任人员500元。

第八条掘进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每次进入作业施工前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

否则处罚相关责任人员200-500元。

第九条爆破法施工的岩石巷道,必须坚持做到光面爆破,减少危岩松动破坏;架棚巷道掘进工作面IOm内支护,在爆破前必须加固。

掘进面顶板管理规定

掘进面顶板管理规定

掘进面顶板管理规定一、引言掘进面顶板管理是煤矿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矿山安全生产和职工的生命安全。

为了提高掘进面顶板管理的效果,确保矿山生产平稳运行,保证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煤矿中掘进面顶板的管理工作。

二、基本要求1. 矿山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进行掘进面顶板管理。

2. 矿山应建立健全掘进面顶板管理机构,明确人员职责,明确沟通协调机制,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3. 矿山应建立健全掘进面顶板管理制度,明确管理流程和要求。

4. 矿山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

5. 矿山应加强对设备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三、掘进面顶板稳定预测和评估1. 矿山应对掘进面顶板进行稳定性预测和评估,明确其承载能力和变形特点。

2. 矿山应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对掘进面顶板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

3. 矿山应建立顶板稳定预警机制,确保及时预警和处置。

四、掘进面顶板支护设计和施工1. 矿山应根据掘进面顶板稳定性的预测和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支护方案。

2. 矿山应对掘进面顶板支护施工进行监督,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3. 矿山应加强对支护材料和设备的管理,确保其符合要求。

五、掘进面顶板监测和控制1. 矿山应对掘进面顶板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其变形和变化情况。

2. 矿山应建立顶板变形预警机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3. 矿山应建立顶板控制措施,如加固、加密、加长锚杆等,以确保顶板的稳定性。

六、掘进面顶板事故应急处置1. 矿山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种应急情况的处置措施和责任人员。

2. 矿山应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3. 矿山应加强对事故的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改进管理措施。

七、掘进面顶板管理的监督检查和考核1. 矿山应建立健全的顶板管理的监督检查体系,确保各项管理措施的有效执行。

采掘工程顶板管理制度范文

采掘工程顶板管理制度范文

采掘工程顶板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一、为了规范采掘工程中顶板管理工作,保护人员安全,避免事故的发生,制定本《采掘工程顶板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采矿企业进行采掘工程施工期间的顶板管理工作。

三、所有从事采矿工作的人员都应遵守本制度的规定,确保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第二章顶板管理的基本原则一、安全第一:顶板管理工作必须以安全防范为核心,确保人身安全。

二、预防为主:通过提前评估,采取防范措施,预防顶板事故的发生。

三、责任落实:相关部门、责任人应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履行工作职责。

四、科学管理: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顶板进行科学管理和监测。

第三章顶板管理工作流程一、顶板管理前期准备1.安全评估:施工前进行顶板安全评估,确定有无安全隐患。

2.制定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顶板管理方案。

二、顶板监测与检测1.顶板监测:建立顶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顶板的变化情况。

2.顶板检测:定期进行对顶板进行检测,确保其安全稳定。

三、顶板支护与加固1.支护初期:根据顶板状况,进行初期支护工作。

2.支护加固:根据监测和检测结果,进行必要的加固工作。

四、顶板管理评估与调整1.评估结果分析:对顶板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

2.调整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对顶板管理方案进行相应调整。

第四章顶板管理的具体要求一、安全评估:施工前必须进行顶板安全评估,评估内容包括顶板结构、地质条件、开采方式等。

二、顶板监测: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顶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顶板变化情况。

三、顶板检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定期对顶板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支护初期:对于初次开采的区域,要进行充分的支护工作,确保顶板的稳定。

五、支护加固:根据监测和检测结果,对已支护的区域进行加固,提高顶板的承载能力。

六、责任落实: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做好顶板管理的落实工作。

第五章顶板管理的安全措施一、组织培训:针对从事顶板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相关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

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

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

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一、概述为规范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确保安全、高效地进行矿山开采作业,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矿山工作面顶板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工作环节,包括地质勘探、顶板支护、检查与监测等内容。

三、责任分工1. 生产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生产。

2. 技术部门:负责制定顶板管理方案,并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3. 安全监察部门:负责监督工作面顶板管理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四、顶板管理原则1. 安全第一:顶板管理工作必须以保障人员安全为首要任务。

2. 预防为主: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提前预防顶板灾害发生。

3. 依法合规: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保证工作面顶板管理合法合规。

五、顶板管理措施1. 地质勘查:在采煤进度、采煤方法和支护体系设计方面,可根据地质勘查结果适时调整。

2. 顶板支护:在顶板支护材料、工艺和方法上,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工作面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支护方案。

3. 检查监测:定期巡查、监测工作面顶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记录检查情况。

4. 应急预案:制定工作面顶板突发灾害应急预案,包括应急措施和责任人员等内容。

六、顶板管理操作流程1. 制定顶板管理方案:根据地质条件和工作面情况,制定适合的顶板管理方案。

2. 实施顶板支护:按照支护方案要求,采取相应支护措施。

3. 定期检查:定期对工作面顶板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应急处置:一旦发生顶板灾害,按照应急预案实施相应措施。

七、顶板管理效果评估1. 顶板管理效果评估:定期对工作面顶板管理情况进行评估,检查并改进管理工作。

2. 安全生产评估:结合顶板管理情况,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八、顶板管理培训1. 顶板管理培训:定期组织工作面人员进行顶板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顶板管理水平。

2. 紧急培训:对新进员工和临时工人进行紧急培训,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九、附则1. 本制度由生产部门负责解释并落实。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规定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规定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采掘工作面安全、高效地进行,保护职工生命资产安全,规范顶板管理行为,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要求,订立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公司全部采掘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工作,包含煤矿、金矿等各类采掘工作面。

第二章顶板管理责任第三条:我公司的企业管理负责人,对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负总责,要确保顶板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第四条:顶板管理责任部门应当明确,并与分管领导和其他有关部门合作,协同推动顶板管理工作的实施。

第五条: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履行顶板管理责任,严格依照相关规定和工作要求进行操作,确保顶板的稳定和工作面的安全。

第三章顶板巡查和评估第六条:采掘工作面的顶板应进行定期巡查,巡查周期不得超出24小时,并记录巡查情况和发现的问题。

第七条:顶板巡查工作应包含对顶板材质、板层厚度、岩层结构等进行评估,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第八条:顶板巡查人员应具备相关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必需时可以借助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支持。

第四章顶板支护与加固第九条:采掘工作面顶板的支护与加固工作应依照相关规程和技术要求进行,确保支护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第十条:顶板支护应依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支护方式和支护料子,充分考虑顶板的强度、岩层结构和矿体压力等因素。

第十一条:顶板支护工作应由经过培训合格的专业人员进行,确保技术操作的准确性和支护质量的可控性。

第五章顶板变形监测第十二条:采掘工作面顶板变形监测应建立相应的监测系统,对顶板变形情况进行实时、定期的监测。

第十三条:顶板变形监测应采用合适的监测设备和仪器,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四条:顶板变形监测数据应及时上报,评估变形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第六章应急预案和演练第十五条:针对突发事件和顶板事故,应订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处理本领和顶板管理的应急响应本领。

第十六条:应急预案应包含应急指挥机构的设置和分工、应急处理流程、人员疏散和救援措施等内容,确保应急工作有序进行。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4篇)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4篇)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确保矿井生产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矿井所有采煤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工作。

第三条顶板管理工作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煤矿安全规定,并按照本制度要求进行操作。

第四条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包括顶板支护、预警监测、预控预警、喷射锚杆预支护和顶板下沉治理等内容。

第五条顶板管理工作要加强技术培训和考核,提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

第六条顶板管理工作应实行全员参与、层层负责、分类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第七条顶板管理工作应强化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整改,并追究责任。

第二章顶板支护管理第八条顶板支护是采煤工作面控制顶板下沉和防止顶板事故发生的关键工作。

第九条顶板支护必须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严禁私自变更和减少支护装置的数量。

第十条顶板支护应确保支护装置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定期检查和维护支护设备。

第十一条顶板支护的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进行质量检验。

第十二条顶板支护工作要做好记录,包括支护装置的安装情况、检查维护情况和更换情况等。

第十三条顶板支护工作要定期组织技术交流和经验总结,提高支护工作水平。

第十四条顶板支护工作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第三章预警监测管理第十五条预警监测是对顶板下沉、位移和破坏的监测工作,目的是提前预警,防止顶板事故发生。

第十六条采煤工作面应设置合理的预警监测点,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七条预警设备和仪器要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第十八条预警监测数据要及时上报,并做好记录和分析,制定相应的处置措施。

第十九条预警监测数据异常的,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处置,确保矿井安全。

第四章预控预警管理第二十条预控预警是在顶板下沉和破坏前,通过工作面支护调整来控制顶板运动和防止事故发生。

第二十一条采煤工作面支护要根据顶板运动的预警数据,及时进行调整和加固。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5篇)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5篇)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一、总则1、为进一步加强顶板管理工作,杜绝顶板事故的发生,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依据《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及公司有关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2、井下采掘工作面和拆除、安装工作面及在用巷道都必须严格按照本制度,做好顶板管理工作。

二、职能界定1、技术部负责巷道支护设计及技术管理工作,负责采掘工作面地质构造的预测预报、顶板岩性分析工作。

结合我矿实际,指导施工单位作业规程、技术措施的编制工作,协调解决执行中的支护问题。

2、安全监察部负责监督检查顶板管理措施的贯彻执行,并组织各业务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对顶板事故进行分析和责任认定。

3、施工单位负责施工范围内的顶板巡查、管理工作。

三、一般规定1、技术部在巷道支护设计时可采用工程类比法。

首先根据相邻巷道的情况、巷道的断面以及服务时间等进行初步设计,然后根据初步设计进行施工。

在施工中观测巷道的变形情况、进行巷道的围岩稳定性分类、探测巷道顶板的分层情况等,根据观测情况对初步设计及时进行修改。

2、加强采、掘工作面地质构造区域的顶板监测和管理。

施工单位要及时制定预防顶板事故方案及相关措施,安全监察部负责检查落实执行情况。

3、安全监察部每月组织两次对井下所有巷道、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工程质量安全大检查,对检查过程中查出的隐患进行考核、通报,并要求相关单位限期整改。

4、各采掘队队长是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第一责任者。

跟班班长、安监员负责本班顶板管理方面的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顶板事故隐患,必须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预防事态扩大;出现顶板事故预兆时,要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及时向调度指挥中心、本单位负责人汇报,并组织现场人员撤离。

5、各采掘工作面要配备足够数量的备用料,以备应急之用。

6、对主要回风巷道支护情况的检查必须两人以上,并且事先联系好通风部门,由瓦检员陪同。

四、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1、巷道遇断层、陷落柱等地质构造及巷道开窝、切眼刷大、巷修、处理较大范围的冒顶以及其它特殊情况时,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检查监督执行情况。

顶板管理制度(3篇)

顶板管理制度(3篇)

顶板管理制度1、矿井必须成立以矿长为组长,技术负责人、付矿长为付组长的顶板管理领导小组,并收有班长和有经验的熟练工人、安全员、瓦检员为成员。

2、矿井必须每周对全矿井进行一次全面的预板检查发现异常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矿井每旬必须指派三人对全矿所有巷道进行一次全面的敲邦问顶发现有问题的打好支护,问题严重的立即报告矿长,制定措施,组织人员进行处理。

4、各采掘作业点有数量足够的支护材料和备用支柱。

5、永久支护与临时支护之间距离不大于《作业规程》规定的要求,并严格执行临时支护跟拢碛头。

6、采掘时地质构造带、回采面初次放顶,周期来压巷道维修必须制订专项措施,并成立领板管理小组。

7、对采掘工作面支护密度不得小于《作业规程》规定,回采工作面控项距不得大于作业规程规定。

顶板管理制度(2)是煤矿或其他地下工程中的一项管理制度,旨在保障地下工作面的安全。

顶板在地下工作面的煤矿或其他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顶板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工作面的安全与生产效率。

因此,建立合理的顶板管理制度对于保障工作面的安全至关重要。

顶板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顶板稳定性评估:通过对顶板的地质构造、岩层势能、岩石力学性质等进行评估,确定顶板的稳定性。

可以采用各种地质勘探技术和工程地质力学理论进行分析,以确定顶板的稳定性等级。

2. 顶板支护设计:根据顶板的稳定性评估结果,设计合适的顶板支护方案。

支护方案包括支架类型、支护材料、支护密度等。

3. 顶板监测:建立顶板监测系统,对顶板的变形、位移等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监测,及时发现顶板的异常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事故的发生。

4. 顶板管理责任制:确定顶板管理的责任人,并明确其职责。

包括顶板管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严格执行顶板管理制度。

5. 顶板事故应急预案:制定顶板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人。

在顶板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保障人员的安全。

通过建立和执行顶板管理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下工作面的事故发生率,提高工作面的安全性。

关于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的规定

关于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的规定

关于进一步加强顶板管理的规定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加强顶板管理,规范现场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和技术管理水平,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和安全,杜绝顶板事故的发生,切实提高工作效率,顺利攀登第二个百日安全台阶,实现高煤公司安全生产年。

根据早调度会上提出的关于顶板管理的要求,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采煤工作面管理规定一、工作面材料巷、运输巷的顶板管理(一)两巷超前支护长度、方式根据《采煤作业规程》规定,超前支护从工作面煤壁起,往外不小于25m。

在巷道压力大、巷道变形明显的范围内,要增加支护长度,提前控制巷道变形。

支护布置方式按《工作面作业规程》要求;单体、支架必须接实顶板并达到初撑力;铰接顶梁间按要求插齐带防飞链的水平销,并保证防飞有效,铰接率达到100%。

(二)支护要求1、工作面材料巷超前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柱排距1.0m,柱距0.6m)配合两排1000×600mm十字顶梁、一排0.6m一字梁(或三排1000×600㎜十字粱)进行支护,其中两排十字梁布置在巷道上帮、一字梁布置下帮,柱距为0.6m,上帮排与中间排排距为1.0m,下帮排与中间排排距为0.7m;受断层影响,煤岩层破碎、易冒落、回采时应加强顶板管理,加强支护。

2、工作面运输巷超前支护方式:①巷道压力小,顶板条件好时,采用端头和巷道支架支护。

②巷道压力大,变形量大时,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两排1000×600mm 十字梁配合一排1000mm一字梁铰接跨转载机两排支护;受断层影响,煤岩层破碎、易冒落,回采时应加强顶板管理,加强支护。

超前支护从工作面煤壁起,往外不小于25m。

在巷道压力大、巷道变形明显的情况下,采取加长支护的方式。

3、单体液压支柱2/3以上高度必须拴好安全绳(或防倒绳)。

绳的始、末端应固定在顶网或其它可靠物体上,形成有效的整体。

4、当巷道压力大、顶帮破碎,断面大、原支护形式不能满足支护要求时,超前支护应根据现场情况适当延长维护的长度、增加支护的排数,加大支护的密度。

煤业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

煤业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

煤业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杜绝顶板事故的发生,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依据《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及公司有关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井下采掘工作面和拆除、安装工作面及在用巷道都必须严格按照本制度,做好顶板管理工作。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煤业矿井的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顶板管理是指对采掘工作面顶板进行预测预报、支护设计、施工管理、验收评价等工作,确保顶板安全稳定的全过程。

第四条公司所属煤业矿井应建立健全顶板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并严格执行。

第五条公司所属煤业矿井应加强顶板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顶板管理水平,确保顶板安全。

第六条公司所属煤业矿井应定期对顶板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确保顶板安全。

第二章职能界定第七条技术部负责巷道支护设计及技术管理工作,负责采掘工作面地质构造的预测预报、顶板岩性分析工作。

结合我矿实际,指导施工单位作业规程、技术措施的编制工作,协调解决执行中的支护问题。

第八条安全监察部负责监督检查顶板管理措施的贯彻执行,并组织各业务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对顶板事故进行分析和责任认定。

第九条施工单位负责施工范围内的顶板巡查、管理工作。

第三章支护设计第十条技术部在巷道支护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围岩稳定性、使用设备等因素,合理选择支护形式和参数。

第十一条支护设计应包括支护形式、材料、参数、施工工艺等内容,并应经过技术部审核批准。

第十二条支护设计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支护效果。

第四章施工管理第十三条施工单位应按照支护设计进行施工,确保支护质量。

第十四条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顶板巡查制度,定期对顶板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五条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顶板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应对顶板事故的能力。

第五章验收评价第十六条巷道施工完毕后,应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准设备撤除。

采掘工程顶板管理规定范文

采掘工程顶板管理规定范文

采掘工程顶板管理规定范文一、总则随着采掘工程的不断发展,顶板管理成为保障采矿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工作。

为了规范采掘工程顶板管理工作,保证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制定本管理规定。

二、责任分工1. 采矿单位负责设立顶板管理部门,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

2. 顶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制定顶板管理计划,并监督实施。

3. 采矿单位管理人员负责指导和检查顶板管理工作,认真调查事故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

三、顶板稳定性评估1. 在进行采矿工作前,必须进行顶板稳定性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顶板岩性、厚度、结构等特征,以及地下水位、应力情况等。

2.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顶板支护方案,并在采矿过程中动态调整,确保顶板的稳定。

四、顶板支护措施1. 采矿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顶板支护。

支护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经过质量检测合格。

2. 采矿过程中,必须定期检查顶板支护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及时修补或替换损坏的支护材料。

3. 顶板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培训,提高采矿人员的顶板支护技能。

五、重要岩层处理1. 在采矿过程中,如遇到重要岩层(如煤矸石、砾岩等)必须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防止其向工作面垮落。

2. 处理措施包括加固、支护、注浆等,必须经过专业人员评估,并按照评估结果进行施工。

六、顶板监测1. 采矿单位必须建立顶板监测系统,定期对顶板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顶板变形和开裂的问题。

2. 顶板监测包括实测和记录,实测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并按照规定频率上报。

七、事故应急处置1. 采矿单位必须制定顶板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

2. 在发生顶板事故后,必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人员安全撤离,并组织抢救和事故调查等工作。

3. 事故调查报告必须详细记录事故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八、监督和检查1. 顶板管理部门必须定期检查和评估各个采掘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工作,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2. 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采矿单位的监督,并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三篇)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三篇)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采掘工作面的安全和高效生产,规范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提高矿井生产效益,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矿所有采掘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工作。

第三条采掘工作面指已经采矿或正在进行采掘的矿区段。

第四条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应按照国家、省、市、矿山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进行。

第二章工作面顶板管理的职责和权限第五条采掘工作面的负责人是工作面顶板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工作面的地质、顶板、支护等管理工作,并对工作面顶板稳定及安全负责。

第六条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人员负责工作面顶板状况的监测、分析、处理,并提出有关顶板稳定的建议。

第七条采掘工作面的职工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岗位培训,掌握相关顶板管理知识和技能,并按照操作规程要求执行。

第八条采掘工作面的支护人员负责支护设备的安装及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顶板问题,并做好上报工作。

第三章工作面顶板管理的内容第九条工作面顶板管理应包括顶板的监测、分析、处理和预警等内容。

第十条采掘工作面顶板监测应当采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及方法,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十一条采掘工作面顶板分析应根据监测数据,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估顶板稳定性,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第十二条采掘工作面顶板处理应按照顶板管理规范要求,采取适当措施,确保顶板的稳定。

第十三条采掘工作面顶板预警应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顶板问题,防止事故的发生。

第四章工作面顶板管理的措施和要求第十四条工作面顶板管理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

第十五条工作面顶板的监测设备应完好并定期维护,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六条工作面顶板的监测数据应及时上报,并保留相关记录备查。

第十七条工作面顶板的分析结果应及时报告相关负责人,并确定处理措施。

第十八条工作面顶板的处理措施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及时通知有关人员。

第十九条工作面顶板的预警结果应及时通报相关人员,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规定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规定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规定一、工作面顶板管理的目的和重要性采煤工作面是煤矿生产的核心区域,其顶板管理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运营和生产效益。

合理高效的工作面顶板管理可以保障矿井的安全稳定工作,提高煤矿生产效益。

二、工作面顶板管理的原则1. 安全第一: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始终以安全为第一要义,严格按照国家、地方的相关法规、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工作面的安全。

2. 质量第一:所有的顶板支护工作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质量标准要求进行,确保支护设备的质量达到国家和行业标准。

3. 环保为主导:在进行顶板支护作业时,必须注重环境保护,采用无污染的工艺和设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高效经济:提高工作面顶板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工作面顶板管理的组织和协调1. 矿井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工作面顶板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划分任务,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 工作面顶板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国家、地方相关法规和规范要求。

3. 顶板管理人员应与生产、安全、技术等相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和协调,及时解决工作面顶板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和难题。

四、工作面顶板管理的要求1. 顶板支护设备的选择和使用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支护设备的质量应经过严格检验和验收。

2. 工作面顶板管理操作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标准进行,严禁违反规定操作。

3. 工作面顶板支护的稳定性检测和评估必须定期进行,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4. 顶板管理人员应熟悉和掌握顶板失稳预测和预防的相关知识,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5. 工作面顶板管理人员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合理安排和调配工作面的顶板支护工作。

六、工作面顶板管理的措施和方法1. 预测和评估:根据工作面的地质条件和采掘方法选择合适的顶板支护设备,并进行稳定性评估,预测顶板失稳的风险。

2. 设备维护:定期对顶板支护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操作规程: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标准,明确各个操作环节的要求和步骤。

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规定

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规定

煤矿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外委队组)顶板管理工作是矿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为了搞好顶板管理,杜绝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根据煤矿外委施工队组施工实际情况,特制订顶板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管理内容一、临时支护管理为了进一步规范我矿外委施工队组掘进工作面临时支护使用,加强各类施工巷道的顶板管理,确保开拓、掘进巷道施工安全,根据《煤矿安全规程》之规定,结合我矿当前实际情况,现对我矿施工巷道临时支护使用管理做出如下规定:(一)、临时支护材料规格矿井采用的临时支护形式:锚网索梁支护巷道由长度不小于4m的① 108钢管、架棚巷道采用22及以上钢轨制作而成,前探梁必须设置防滑栓。

1、矩形锚网巷道临时支护(1)锚网支护巷道临时支护,采用2个①22圆钢制作的吊环或者釆用钢板加工吊环,吊环配①22的螺帽,螺帽及吊环连接处周圈双层焊接。

(2)矩形巷道净宽小于5. 5m的巷道采用两根前探梁进行临时支护,两根前探梁距离为1.5-3m,临时支护的大板规格长度不小于3. 5m,宽度不小于0. 3m,厚度不小于0. 03m。

(3)矩形巷道净宽大于等于5. 5m的巷道放置三根前探梁进行临时支护, 三根前探梁间距为1.5-2111,临时支护的大板规格长度不小于4m,宽度不小于0. 3m,厚度不小于0. 03m。

2、拱形架棚巷道临时支护(1)拱形或架棚巷道采用两根前探梁进行临时支护,采用卡子将前探梁固定于棚梁,同一根前探梁固定点间距为3架棚间距,两根前探梁间距为 1. 2-2. 5m o(2)架棚巷道宽度小于5m情况下,临时支护大板长度不小于2.5m,宽度不小于0.3m,厚度不小于0. 03m;架棚巷道宽度大于5m情况下,支护大板长度不小于3m,大板宽度不小于0. 3m,厚度不小于0. 03m。

3、迎头防护或防迎头片帮装置大断面、上山施工、围岩破碎等特殊条件巷道,临时支护必须有防迎头片帮装置,距底板1.5m以上断面必须防护,防迎头片帮装置梁间距及工作面前探梁间距一致;大板长度不得小于巷道净宽的3/5,宽度不小于0. 3m,厚度不小于0.03m。

煤矿顶板管理规定

煤矿顶板管理规定

煤矿顶板管理办法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切实提高我矿顶板管理水平,防范顶板事故发生,根据国家、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和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矿顶板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我矿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本办法适用于我矿采煤、掘进、维修等工作.一、一般规定第一条煤矿企业及各单位要高度重视顶板管理工作,矿确立以安全矿长负责分管此项工作,安监科具体负责顶板管理的监督执行工作.第二条矿技术部门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考核标准等.第三条矿技术部门要加强地质勘查和地质资料收集和分析,加强矿压观察,掌握煤层赋存情况、地质构造、顶底板岩性、矿压显现规律,做好各作业点、各时段的地质预报工作,为顶板管理提供基础资料.第四条矿生产技术部门要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根据煤层顶底板岩性和矿压显现情况,制定采掘工程支护设计方案,确定相应的支护方式和支护技术参数,工作面条件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进行调整.同时应加强井巷工程质量管理,明确工程质量及验收标准,保证工程质量.第五条加强对作业人员顶板管理知识的教育培训工作,增强防范顶板事故的意识和能力.第六条每个采掘工作面、巷道维修工程都要制定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遇过老巷煤柱、地质构造破碎带、断层及巷道贯通、采煤工作面初采收尾、托伪顶开采等特殊情况时,要及时补充安全技术措施,并按规定审批,组织作业人员学习贯彻后方可组织实施.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要明确顶板管理方法、控顶距、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特殊支护方式,以及初采放顶和临近停采线时的顶板管理措施.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要明确永久和临时支护方式,最大空顶距、循环进度、爆破参数等内容.所制定的措施必须根椐围岩性质、井巷现状和明确组织措施施工负责人,安全负责人,现场监管负责人制定临危应对措施,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切实做到隐患未消除不组织作业.第七条生产技术科必须制定井巷维修制度,建立专门井巷维修队伍,并选用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队长班组长加强井巷的维修,保持巷道设计断面,保正通风、运输的畅通和行人安全.巷道失修率不得高于7%,严重失修的不得高于3%.第八条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严禁空顶作业.在施工前和施工中要及时敲帮问顶,摘除危岩悬矸.敲帮问机时,必须根椐巷道高度使用规格相符的长柄工具,且有专人观察顶板,掘进工作面和巷道维修点必须配备足够的长工具至少保证3米、4米、5米、的钢钎各一根.第九条矿按要求配备足够的顶板专管员,每班每个采掘工作面配备一名专管员对拉工作面不少于2名顶板专管员按照作业规程负责当班工作面现场顶板监管工作.并做好顶板监管记录,填写顶板管理牌板及煤矿顶板管理现状评价登记表.第十条各采掘作业点必须实行顶板管理挂牌制度.每一采、掘工作面均应悬挂顶板管理牌板.牌板主要内容包括柱距、排距、最大控顶距、最小控顶距、采空区处理、巷道支护形式、煤口支护形式、安全出口支护形式等以及检查时间地,地点、检查人等.第十一条每月由矿长组织矿级领导、科室和采掘队进行一次顶板管理专项办公会.针对顶板安全隐患状况,所采最的措施、处置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煤矿顶板安全隐患,并预测、布置煤矿顶板管理重点,做好记录.第十二条积极推进支护方式改革,推广应用顶板支护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推广采掘机械化,坚决淘汰落后的工艺及支护方式.二、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第十三条掘进巷道严禁空顶作业,临时支护必须紧跟碛头.施工要在临时支护的掩护下进行.爆破前最大空顶距不得大于一个支护排距加循环进度,且按规定进行临时支护,临时支护应使用前探梁支护,前探梁及配件要匹配.在进行上下山施工时必须对前探梁采最防滑措施.第十四条半煤岩巷道掘进采用挂钩支护时,巷道宽带小于1.8m时,支护间距为1.2m;宽度在1.8—2.6m时,支护间距为1.0m;宽度大于2.6m时,支护间距为0.8m;第十五条特殊地点及巷道交岔点必须加强支护采用特殊支护及加强支护措施其支护范围应延伸至巷道正常段起点以外5~10m.巷道交岔点的位置尽量选在岩性好、地挂账要件稳定的地点;巷道交岔点要有专门的设计,对支护方式、支护材料、巷道断面、施工方法等进行规定.第十六条井下机电设备硐室必须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第十七条掘进巷道严禁使用木支柱、砌筑花碹令干缝齐缝支护和裸体支护,优先采用锚索、网+钢带、钢筋喷砂浆或砼支护.第十八条放炮崩倒、崩坏的支架应及时修复便换、修复支架前,应先处理掉危石、活矸,架好临时支护,扶棚或更换支架,应从外向里逐架进行.第十九条使用锚杆支护时,锚杆预紧力不得低于10KN.锚杆应采用快速安装工艺,保证锚杆安装质量.锚杆的杆体及配件的材质、品种、规格、强度、结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所选用锚固剂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安全标准,并具备煤安标志、产品合格证和试验报告,严禁使用过期、硬缩、破裂等变质失效的锚固剂.第二十条对于断层破碎带、煤层松软区、地质构造变化带、地应力异常区,动压影响区等围岩支护条件复杂区域,必须采取加密锚杆、点柱及架棚等加强支护措施.第二十一条在锚杆支护作业时,如遇放煤炮,顶底板及两帮移近量显着增加,底板出现较在底鼓,顶板出现淋水或淋水加在,围岩层节理发育,突发性片帮掉渣,巷道不易成形,钻眼速度异常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采取加强支护措施后方可继续作业.第二十二条任何作业地点,不得使用作为永久支护的锚杆、锚索、钢带、金属网起吊设10架备用金属支架及相应的复合支护材料,以备或其它重物.锚杆支护作业场所必须备有5~备改变支护方式和抢险之需.第二十三条锚杆支护巷道应进行定期检查.对失效的锚杆应及时补打,对松动的螺母应及时紧固.采用锚杆、锚喷等支护形式时,应遵守下例规定:一锚杆、锚喷等支护的端头与掘进工作面的距离,锚杆的形式、规格、安装角度混凝土标号,砂浆标号,喷体厚度,挂网所采用金属网的规格以及围岩涌水的处理等,必须在施工组织设计或作业规程中规定.二第二条锚杆支护巷道必须保证锚杆锚固长度不小于600mm,顶锚锚固力不小于70KN,帮锚杆锚固力不小于50KN;巷道一侧超宽大于0.4m必须补打锚杆.三锚杆间排距误差不超过设计值的±50mm,孔深度不小于锚杆有效长度,锚杆的托盘必须紧贴岩面,锚杆外露托盘长度不超过50mm.四采用钻爆法掘进的岩石巷道,必须采用光面爆破.五打锚杆眼前,必须首先敲帮问顶,将活矸处理掉,在确保安全条件下,方可作业.六使用锚固剂固定锚杆时,应将孔壁冲洗干净,砂浆锚杆必须灌满填实.岩帮的涌水地点必须处理.七锚杆必须用机械或力矩扳手拧紧,确保锚杆的托板紧贴巷壁.软岩使用锚杆支护,必须全长锚固.八采用人工上料喷射机喷射混凝土、砂浆时必须采用潮料,并使用除尘机对上料口、余气口除尘.喷射前,必须冲洗岩帮.喷射后应有养护措施.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劳动保护用品.处理堵的喷射管路时,喷枪口的前方及其附近严禁有其它人员.三、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第二十四条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和收尾工作,必须由生产矿长亲自组织,并指定人员现场指挥,确保各项措施和管理制度落到实处.第二十五条采煤工作面所有安全出口与巷道连接处20m范围内必须加强支护.安全出口必须设专人维护,发生支架断梁折柱、巷道底鼓变形时,必须及时便换、清挖.采煤工作面的伞檐不得超过0.3m第二十六条采煤工作面严禁使用木支柱和金属摩擦支柱,严禁使用折损的坑木,损坏的金属顶梁,失效的支柱.第二十七条在同一采煤工作面中,不得使用不同类型和不同性能的支柱.在地质条件复杂的采煤工作面中必须使用不同类型的支柱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采煤工作面必须经常存有一定数量的备用支护材料,其数量,规格,存放地点和管理方法必须在作业规程中规定.第二十八条采煤工作面按作业规程的规定柱距为0.75米,排距为1.2米及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所有支架必须架设牢固.严禁在浮煤或浮矸上架设支架.单体液压支柱的初撑力不得小于90KN.对于软岩条件下初撑力达不到要求的必须采取“穿鞋”或带帽,帽,柱,鞋尺寸符合规定严禁在控顶区域内提前摘柱.碰倒或损坏,失效的支柱,必须立即恢复或便换.移动输送机头,机尾需要拆除附近的支架时必须先架好临时支架.第二十九条单体液压支柱入井前必须进行压力试验,在工作面回采结束和使用时间超过8个月的必须进行检修,检修好的支柱必须进行压力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第三十条炮采工作面放炮前班组长必须检查工作面支护情况,在支护完好情况下方准放炮,放炮后必须由班组长检查工作面支护情况,必须支护完好后方能进行其它工作第三十一条煤壁必须平直,且与顶底板垂直.伞檐长度超过1.0m时,其最大突出部份,不得超过150mm.第三十二条回采工作面一次放炮距离必须在采煤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放炮后及时挂梁,破碎顶板要掏窝挂梁,悬臂梁到位,端面距煤壁不得大于300mm.第三十三条移动输送机机头,机尾需要拆除附近的支架时,必须先架好临时支架.第三十四条采煤工作面必须及时保砂冲填并回柱放顶.回柱放顶间距采用“三·四”排控顶,最大控顶距离4.5m最小控顶距离3.3m.回柱放顶前必须对安全工作地全面检查清理好退路,回柱放顶时必须指定有经验的人员观察顶板.控顶距离超过作业规程时,禁止采煤.四、巷修顶板管理第三十五条井巷大修或巷道维修,必须由矿级领导带领专业人员现场鉴定顶板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加强人员培训,严防顶板冒落伤人、堵人和支架歪倒.井巷大修或巷道维修必须有矿级领导现场跟班,协助指挥.第三十六条井巷维修和更换支护时,必须随时检查顶帮及支护情况,先架好临时支护.扩大和维修井巷连续撤换支护时必须保证有在发生冒顶堵塞井巷时人员能撤退的出口.在独头巷道维修支架时,必须由外向里逐架进行,严禁分段整修,边掘边修,并严禁人员进入维修地点.第三十七条撤掉支架前,应先加固工作地点的支架.架设和拆除支架时,在一架未完工之前,不得中止工作.撤换支架的工作应连续进行;不连续施工时,每次工作结束前,必须接顶封帮,确保工作地点的安全.第三十八条维修倾斜井巷,应停止行车;需要行车时,必须制定行车安全措施严禁上下段同时作业.第三十九条维修、改造旧巷,严禁采用木支柱、砌筑花碹含干缝,齐缝支护.第四十条:修复旧巷,必须先检查瓦斯,当瓦斯积聚时,必须按规定排放,只有在回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1.0%,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空气成分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条的要求才能作业.第四十一条:报废巷道必须封闭.报废的暗井和倾斜巷道下口的密闭墙必须留泄水孔.报废的井巷,必须在井上、下对照图上标明.从报废的井巷内回收支架和装备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五:罚则各施工单位凡违背本办法任何一项规定、安全管理人员工作不到位、监管不力,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或发生顶板事故,将按照矿管理制度、处罚办法加倍进行处罚.六:施行本办法自2018年1月23日起实施.。

2024年采掘工程顶板管理规定(2篇)

2024年采掘工程顶板管理规定(2篇)

2024年采掘工程顶板管理规定一、技术管理规定:1、在设计采掘工作程前,矿生产科地测管理人员必须提供可靠的地质说明书。

2、采掘工程施工前必须编制符合本实际情况的作业规程。

如遇情况变化,必须及时编制补充措施,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并贯彻学习。

作业规程中必须包括顶板管理说明书。

顶板管理说明书中对于顶板来压、坚硬或复合顶板、过老巷或构造变化带、回柱放顶、工作面收尾、巷道回撤等情况必须进行说明,并制定专门的顶板管理措施。

3、支护设计必须依据工作面顶底板情况及矿压观测资料进行计算,并根据工作面支护密度的计算,合理确定工作面柱排距、工作面支护形式及机头支护形式。

根据炮采放顶煤的实际情况,机头必须加强支护。

作业规程中必须明确规定所需各种单体柱、梁的型号、数量及备用数量。

合理确定支架架设方法和支架回撤方法。

4、掘进煤层巷道必须沿底送巷,不准留底煤。

工作面要加强支架管理,实行全承载支护、循环注液、制定防倒柱、防片帮措施,强化检测,保证质量。

5、沿空送巷,巷道设计与施工应避开集中压力区,施工时间必须在工作面停采、顶板动压稳定之后。

6、所有掘进工作面,迎头到永久支护之间都必须使用前探梁支架或其它临时支护形式,严禁空顶作业。

前探梁或临时支护形式、规格、质量标准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7、掘进工程和巷修工程都必须严把工程质量关,严格执行《生产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

二、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1、工作面切眼掘进一般情况下要一次掘成,形成单体支柱配合钢梁帮顶护严、支护到位。

单体支柱架设要穿柱鞋。

支护不能一次装备的,要制定工作面装备支护替棚措施,明确替棚、单体支柱及顶梁架设程序和质量标准。

2、工作面柱、梁必须编号,不许缺梁少柱;外观缺损的柱、梁严禁使用。

支护强度必须达到设计的支护强度要求。

5、工作面安装结束,要经过生产技术部门组织的联合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生产。

6、工作面初采必须制定专项初采安全技术措施,矿上应成立专门机构,坚持“三长”(矿、科、队长)跟班制度。

采掘工程顶板管理规定模版

采掘工程顶板管理规定模版

采掘工程顶板管理规定模版一、概述本规定是为了保障采掘工程中顶板的安全稳定,防止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提高采掘效率和经济效益。

本规定适用于各类采掘工程中的顶板管理。

二、顶板管理责任1. 采掘工程的项目经理负责制定并实施顶板管理规定,组织顶板管理工作。

2. 顶板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顶板管理规定,负责制定和落实顶板管理方案,确保顶板的稳定安全。

3. 顶板管理人员要定期对顶板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顶板问题,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三、顶板管理要求1. 顶板支护应采用适当的支护措施,确保其稳定可靠。

2. 顶板支护设备的选择应符合国家标准,设备应定期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3. 顶板支护施工人员要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

4. 临近工作面的顶板要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工作面的安全。

5. 顶板管理人员要做好工作记录,记录每次检查的结果和处理情况,以备查阅。

四、顶板管理措施1. 对于较松软的顶板,要采用预切顶板或衬砌支护的方式,增加顶板的稳定性。

2. 对于有块状物的顶板,要及时清理和支护,避免块状物的掉落。

3. 对于存在断层的顶板,要加强对断层的支护,确保其稳定性。

4. 对于存在悬空顶板的地方,要采用合适的支护方式,防止顶板的坍塌。

5. 对于长期停工的采掘工程,要进行顶板巩固和支护,保证工程完工后的安全。

五、顶板管理的法律责任1. 若因顶板管理不当造成事故,责任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若顶板管理人员发生违规行为,将给予相应的处罚。

3. 若发现施工单位违反顶板管理规定,将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

六、总结本规定是为了保障采掘工程中顶板的安全稳定,确保施工工人的安全,提升工程的经济效益。

通过制定严格的顶板管理规定,实施科学的顶板管理措施,我们能够有效地预防顶板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过程的安全顺利进行。

最终目标是为了保障采掘工程的顺利实施,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采掘工程顶板管理规定

采掘工程顶板管理规定

采掘工程顶板管理规定顶板管理在采煤生产过程中十分重要,合理的顶板管理可以有效地避免顶板事故的发生,维护采掘地质环境,为采煤生产提供安全保障。

本文将介绍采掘工程顶板管理规定。

1. 顶板管理范围采掘工程顶板管理包括顶板形态、支护结构模式、支护参数等管理内容。

2. 顶板管理原则采掘工程顶板管理原则如下:1.全面保护: 保证采掘工程的人员、设备、机械和环境等安全。

2.控制变形: 确保采掘工程顶板变形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

3.确保顶板质量: 确保采掘工程顶板支护质量符合设计要求,防止顶板质量因操作不当或不良质量问题引起的事故。

4.提高效益: 在保证采煤生产安全的前提下提高采煤效益。

3. 顶板管理程序采掘工程顶板管理程序如下:3.1 顶板形态1.首先,要对采掘工作面的顶板进行形态测量,掌握顶板的整体形态。

2.根据顶板形态进行合理的支护方式选择,选用适当的支护结构模式和合理的支护参数,制定出合理的采场加固方案。

3.2 支护参数及顶板控制1.确定合理的支护参数,对采掘工作面的顶板进行稳定性分析。

2.对采掘顶板的变形进行实时监控,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保证顶板的稳定性。

3.3 顶板质量检查1.对于采掘工程的每一个采煤工作面需要安排专业的顶板质量检查员负责采煤作业前的支护结构完好性检查、采煤作业中的支护质量监督和管控。

2.采集顶板质量相关的数据,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顶板支护的不足之处。

3.对采掘工程的采煤工作面实行新旧采区分区管理,及时撤离或加固具有风险的采区。

3.4 防止顶板事故1.加强钢架支护,每段牛栏木连接不得少于一根。

2.对于顶板松动、崩落等情况,采取及时的措施,及时撤离人员,实行封闭管理措施。

3.对于隐患地区,要进行认真地标识和管理,禁止鱼贯通过,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控制措施。

4. 结语采掘工程顶板管理是保障采煤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采取合理的顶板管理方法可以提高采煤生产效益,为采煤生产提供安全保障,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不断提高顶板管理水平,促进安全生产,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和安全生产有关技术政策及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搞好顶板管理工作是安全生产稳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顶板管理工作,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搞好顶板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及控股公司的所有井工生产矿、在建矿和技改矿等二级单位(以下简称矿)。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制度第四条建立健全顶板管理机构。

公司、矿要成立顶板管理工作领导组,组长由总经理、矿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副矿长)或总工程师担任,成员由负责生产、技术、安全以及各采掘队主要管理人员组成,办公室设在公司生产技术部(矿生产技术部)。

第五条建立健全顶板管理工作制度1、各矿对顶板管理工作应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每年在12月份各单位应将本单位当年的顶板管理工作总结及下年度顶板管理工作计划安排以书面形式报公司生产技术部。

2、公司每半年、矿每季度、采掘区队每月至少召开一次顶板管理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顶板管理工作,总结顶板管理经验,针对存在问题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遇有特殊情况或是生产需要可随时召开专题会议,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各矿每年都要编制年度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和资金计划,安全费用要有一定的比例用于顶板管理。

属于顶板管理和矿压仪表新技术的研究推广,可编报技术进步开发资金计划,经公司审批后,可由技术进步开发资金列支。

4、建立顶板管理和矿压监测制度。

每个采掘工作面结束后都要编制顶板管理和矿压监测总结,并报矿生产技术部。

第六条健全顶板管理工作的责任制1公司总经理、矿长对顶板管理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定期听取顶板管理领导小组关于顶板管理的工作汇报,督促和检查顶板管理工作计划和资金的落实,组织健全机构、配备人员。

2公司(矿)总工程师对顶板管理工作负全面技术责任。

负责组织制定顶板管理工作计划、资金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推广和采用顶板管理新技术,参加重大顶板事故的抢救和处理。

3 分管生产的公司副总经理、副矿长对顶板管理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负责组织和实施顶板管理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各项顶板管理措施。

4 采掘队长(负责人)对本单位顶板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

负责制定和落实本队顶板管理措施,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顶板管理规定和要求,顶板有变化要采取果断措施并亲自到现场处理。

5 生产技术部门负责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技术指导和管理工作。

(1)建立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统计分析和顶板事故(包括非伤亡事故)档案,实行日常事故分析制度。

掌握回采工作面初采、初放、收尾和掘进工作面巷道贯通等实施情况。

(2)定期检查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分析支护质量、支护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从技术和设备上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

(3)推广顶板管理新技术、支护新工艺、新材料。

(4)组织队组开展顶板管理竞赛活动。

(5)编制矿压观测方案,分析顶板活动规律,为顶板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6安监部门对顶板管理工作负全面监督和检查责任,负责监督各采掘队按规程要求做好顶板管理工作。

7 地质测量部门要加强地质调查工作,摸清地质构造和顶板岩性,及时进行地质预报。

8 设计单位要把好设计关,采面和巷道布置要有利于顶板管理。

9 材料设备供应和管理单位要把好支护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关,严禁不合格的支护材料和设备下井使用。

第三章顶板管理规定第七条**井工矿开采强度大,掘进速度快,巷道断面大,顶板管理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1、矿区一般性顶板特性:4煤顶板一般为K3中、粗砂岩,局部为砂质泥岩或粉砂岩,岩石单向抗压强度29.9~115.0MPa,平均50.7 Mpa;9号煤顶板为泥岩或炭质泥岩,局部为高岭石,岩石单向抗压强度70.0~77.17MPa,平均73.5Mpa;11号煤顶板多为泥质灰岩,局部有0.10~0.30m的泥岩或细砂岩伪顶,岩石单向抗压强度0.9~119.2MPa,平均73.8Mpa。

总体来说矿区内各煤层顶板较完整,抗压强度大,属于较坚硬顶板。

但在断层、陷落柱等地质构造附近或是风化影响区域,顶板一般都较破碎,且伴随有顶板淋水,给顶板的管理带来较大难度。

2、巷道煤顶特性:本区煤层较为坚硬,煤层的单向抗压强度较大。

4#煤:单向抗压强度12.6~30.8MPa,平均21.7 Mpa;9#煤:单向抗压强度18.0~22.9MPa,平均20.75Mpa;11#煤:单向抗压强度平均19.5Mpa。

但煤层节理发育,尤其是在受矿压影响区域以及在断层、陷落柱等构造发育的地段,煤层较为破碎,施工时极易发生冒顶。

另在矿区内4#煤多个区域以及9#煤部分块段存在煤层风氧化现象,煤层风氧化后呈土状,管理难度较大。

第八条煤柱留设。

根据矿区矿压显现分布规律及研究观测结果,综采(综放)工作面相邻顺槽合理的煤柱留设宽度一般选择为:15-20米,大巷煤柱一般为:50-60米。

今后仍需加大矿压观测和研究,继续对煤柱的合理留设尺寸进行确定。

第九条掘进工作面支护设计1、掘进面开工前两个月由地测部门提供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说明书中必须将工作面的煤层、顶底板的地质条件全面阐述清楚。

2、支护设计前要进行巷道断面优化,巷道断面形状及尺寸应根据综采设备、巷道的用途及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选择、确定。

硐室施工时应充分考虑生产需要、设备的大小及安全间距等,在满足生产及安全的前提下优化硐室设计,尽可能地减小设计尺寸,同时应根据顶板条件对硐室的支护进行专项设计,确保顶板安全。

3、支护设计应采用工程类比法,充分结合相邻巷道压力显现和矿压观测资料并辅以理论验算,该项工作并由矿生产技术部门完成,矿总工程师组织严格审查把关,必要时可由科研部门协助完成。

设计时还要充分考虑特殊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下支护的安全性,保证支护设计的科学经济、安全可靠。

4、支护设计的依据:工程地质的详细资料、预想地质素描图、详细的围岩类别分类及围岩特征,矿压分析报告以及相邻地段的矿压显现情况。

5、支护设计的一般原则:优先采用主动支护方式,即:锚网索支护(锚杆+网片+锚索或锚杆+网+钢带+锚索),特殊条件下可采用锚架联合支护(锚网索+工字钢棚或U型钢棚),具体各巷道的支护方式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并附验算。

锚杆、锚索的规格、间排距及布置方式详见设计说明书。

6、对放顶煤巷道两帮的支护,一般采用锚网支护即帮锚杆+网片的支护方式,回采帮应优先使用玻璃钢锚杆+塑料网进行支护,如巷道受采动影响变形较大,采用玻璃钢锚杆+塑料网支护满足不了生产需要时可采用金属锚杆+金属网片进行支护,必要时还可以采用帮锚索进行加强支护。

7、开拓巷道及服务年限较长的准备巷道在上述支护方式的基础上,采用喷射砂浆或混凝土的方式进行补强支护。

喷层一般采用100mm厚喷射混凝土,特殊情况时,可加至150mm厚。

8、加大顶板管理的技术投入,进一步为支护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一方面要提高地质勘探程度,加强特殊地质构造条件下的地质预测预报工作,另一方面要采取先进的管理手段,掌握顶板岩性规律,实现对顶板的事前控制。

进一步与科研机构合作,对矿区特殊的顶底板及矿压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全面总结掌握适应矿区的顶板矿压显现规律及控制技术,深入优化矿井及工作面设计,同时对支护设计方案执行会审制度。

第十条综采(综放)工作面支护设计和顶板管理1、各矿井在每个综采(综放)工作面开采前制定工作面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和综采(综放)工作面顶板管理奖罚办法。

2、综采(综放)工作面开工前两个月由地测部门提供回采地质说明书,说明书中必须按规定将工作面煤层的地质条件全面阐述清楚。

矿总工程师提前一个月组织技术人员依据工作面煤层赋存条件、围岩特性,结合已采面矿压显现规律对工作面配套液压支架提出型号、参数要求,设备管理中心根据各矿井提报参数要求进行配套,配套后各矿井对准备使用的液压支架进行技术性能特征分析和参数验算,使配套的液压支架架型结构、初撑力、支护强度、护帮、护顶能力等适应围岩及矿压特性,保证安全生产。

3、两顺槽的超前支护长度不小于20m,优先推广使用液压支架进行超前支护。

综采(综放)工作面顺槽使用专用液压支架进行超前支护时,超前支架的前后护板、侧护板在支护状态时必须全部打开,支架顶梁、护帮板及侧护板必须有效接顶。

端头支架和超前支架的移动步距必须协调一致,要最大限度地减小两个顶梁之间的间隔距离。

具体要求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使用超前支架时,若巷道压力较大或是顶板破碎地段可用单体支柱扶棚配合超前支架进行支护。

当使用单体支柱配铰接顶梁、双楔梁进行巷道超前支护时,若巷道顶、底板松软时单体支柱必须穿鞋、戴帽。

单体支柱、铰接顶梁、双楔梁、柱帽、柱靴必须使用公司指定产品。

单体支柱必须采取防倒措施。

4、综采(综放)工作面安全出口和超前支护必须设专人维护,明确划分责任区。

生产期间要随时检查支护质量,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严禁在浮煤或浮矸上架设支柱;严禁在规定的控顶区域内提前摘柱。

当发生支柱失效、巷道底鼓变形时必须及时更换和清挖;当移动端头支架、刮板输送机头、机尾或其它设备,需要拆除附近支柱时,必须先架好替代支柱(改柱)后方可移动。

当顺槽巷道高度局部大于单体支柱支护高度,要及时制定支护安全技术措施,可采用架设棚梁并用木垛进行接顶处理。

5、超前支护人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在作业规程中必须做详细规定:必须对超前支护形式、支护质量、防倒措施、回收方法、敲帮问顶、工作面防片帮、个人防护等进行明确规定,并在现场设置图排版进行说明以加强管理。

6、工作面两端头的支护优先推广使用端头支架。

端头支架的操作维护要在作业规程里明确规定。

不使用端头支架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单体支柱配双楔梁或长钢梁进行支护。

使用双楔梁或长钢梁支护时其架设、回撤以及安全要求等必须在作业规程里明确规定。

端头维护要选择责任心强,且有丰富端头支护经验的熟练工人,班长或副班长统一协调指挥端头的支护和回撤。

7、综采(综放)工作面设计时必须考虑端头设备配套,保证上下行人安全出口宽度不小于0.7米,当安全出口不能满足规程规定的要求时,要另行编制安全技术措施保证出口安全畅通。

同时为加强工作面两出口的管理,防止放煤将工作面两道顶煤抽空,在综采(综放)工作面机头机尾各3台支架应铺设金属网。

金属网采用走向无接头联网法,两网之间压茬100mm并用14号扎丝联好。

8、综采(综放)工作面两顺槽尤其是超前支护段每班必须指定专人对巷道顶帮完好情况进行检查和处理,以防片帮、掉顶伤人。

9、综采(综放)工作面两巷遇顶底板破碎或松软、过老空、过陷落柱、过断层、过冒顶区、过顶部煤柱集中区时,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由矿总工组织审批执行。

10、井下所有巷道都必须按规定安装顶板离层仪观测顶板,矿要派专人对顶板观测仪定期观测、记录分析,以更好的指导巷道支护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