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总复习教学内容
小学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1. 简介小学教育学心理学是指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小学教育实践中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学习过程、学习困难以及教育干预等问题。
在小学教育学心理学中,教育者可以利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技巧,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并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帮助。
2. 学生心理发展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经历着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快速发展。
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改进教育方法。
2.1 身体发展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发展迅速,身高体重逐渐增长,运动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得到提升。
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运动机会和适当的体育活动。
2.2 智力发展小学阶段,学生的智力发展处于关键期,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逐渐成熟。
教育者需要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材料和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2.3 情感发展小学阶段,学生的情感发展也非常重要,他们需要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和情绪管理能力。
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心他们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绪态度和良好的情感调节能力。
2.4 社交发展小学阶段,学生开始建立自己的社交关系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育者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帮助他们解决人际冲突和建立友好关系。
3.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小学教育学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了解学习过程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1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研究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理论体系,其中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等。
教育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理论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3.2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技巧。
教育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如时间管理、记忆技巧、阅读理解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版)
第一章:绪论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三、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一)教育心理学同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也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四、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
(二)实践: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帮助教育者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五、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四)教育性原则八、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中国:儒家的《学记》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荀子:“教学相长”西方:夸美纽斯:“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赫尔巴特:教学过程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二、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桑代克(Thorndike)(美):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加涅——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的概念190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第三章学习心理概述一、学习的一般含义学习是个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活动,由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发生学习由经验的获得并引起相应的行为变化而体现二、学习的定义广义的学习:定义: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理解: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②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③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定义: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理解一:人与动物学习的区别①内容:简介经验为主②方式:以语言为中介③性质:有目的、积极主动理解二:学生的学习特点①掌握简介经验②在教师指导下③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四、学习的分类(一)、我国传统的学习分类法知识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的学习(二)、西方的学习分类法1加涅的分类法①从学习水平(复杂程度)分: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语言联合、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②从学习结果来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第四章联结派学习理论第一节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一、基本观点1、学习的实质: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2、学习的过程:形成一定联结的过程.一定的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trial and error)的过程而建立。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仅供教师指导学员复习考试使用,请勿外传)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 科学而全面地理解人类的心理现象2. 了解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第二章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1.掌握完整教学活动应当包含的过程。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3. 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定位。
第三章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1. 理解教师的多重社会角色。
2. 了解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
3. 全面、正确理解教师的能力素质。
4. 了解教师威信的含义。
第四章学习心理概述1. 了解学习的心理实质。
2. 能结合自己的专业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分类。
3. 掌握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4. 了解联结学习论的基本观点。
5. 结合所教学科,运用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对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
第五章学习动机及其培养1. 了解学习动机的涵义。
2. 了解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
3. 理解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4. 全面理解学习动机的理论观点。
5. 在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六章学习迁移及其促进1. 了解学习迁移的含义及其分类。
2. 在实际教学中,促进学习的迁移。
第七章认知发展与知识的领会1. 理解教材直观的含义及类型。
2. 在教学中,有效组织教材直观以提高知识感知的效果。
3. 了解变式的含义。
第八章记忆发展与知识的巩固1. 了解记忆的含义。
2. 理解知识的识记与编码的实质。
3. 根据信息编码的规律来提高知识实际的效果。
4. 理解知识遗忘及其过程、特点。
5. 了解遗忘的原因,掌握合理复习,防止遗忘的原则。
第九章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1. 理解知识的含义,知识的分类。
2. 理解认知策略的实质、了解元认知与元认知策略的含义。
3. 正确理解学习策略的性质。
4.能结合认知策略的教学原则与自己的专业,促进学生掌握几种认知策略。
第十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1. 了解问题与问题解决的含义。
2. 理解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
3. 明确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
成人高考专升本《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打印版】
成人高考专升本《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打印版】
第一章: 心理学的概述
-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神经系统与行为
-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神经传导和神经递质的作用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 感觉的基本过程和特性
- 知觉的基本理论和影响因素
-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的原理和功能
第四章: 研究与记忆
- 研究的基本类型和过程
- 记忆的过程和遗忘的原因
- 认知和情境对研究和记忆的影响
第五章: 思维与问题解决
- 关于思维的不同观点和模型
- 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
- 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的原理
第六章: 动机与情感
- 动机的类型和机制
- 情感的分类和表达
- 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第七章: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 人格理论和评估方法
- 各种类型的人格特征和行为表现-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研究
第八章: 心理障碍与心理治疗- 常见心理障碍的症状和诊断标准- 常见心理治疗方法和技术
- 心理咨询的原则和伦理准则
以上是成人高考专升本《心理学》的重点复资料,供您参考和复使用。
请按照章节顺序进行研究,结合相关的案例和实践,加深对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祝您考试顺利!。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小学教育心理学是指对小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的学科。
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学生的思维、情感、行为等,从而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
以下是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复习资料。
一、小学生发展心理特征1. 身体发育特征:小学生身体发育迅速,大小运动技能逐渐成熟,耐力与力量提高,但还存在一些差异。
男生多数较女生高,但在有些方面如灵活度、肢体协调方面却不如女生。
2. 思维发展特征:小学生在思维方面开始进入综合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
他们的注意力会更加专注,记忆力及联想能力也随之提高。
在问题解决方面,他们会更多地运用逻辑思维。
同时,还会表现出好奇、探索、快乐等情感特征。
3. 社会发展特征:小学生在这一阶段,开始具备社会交往能力。
他们更容易与同龄人进行交流,也能逐步了解不同年龄的人群。
此外,他们还会逐渐掌握社会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知识。
二、小学生学习心理特征1. 学习兴趣特征: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在这其中,一些社会化因素则会对小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
2. 学习认知特征:小学生的学习认知特征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等。
在学习中,他们会表现出观察能力、思考能力、集中力、记忆力等多方面的认知特征。
3. 学习态度特征:小学生具备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他们期待成功、饱受挫败时仍充满信心,偏向把失败解释为外部因素等。
三、教育调节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原则1. 注意针对性和有效性:教育活动的形式、内容、模式固然重要,但是否针对性突出和有效依然是教育实践中的关键因素。
2. 强化过程与内在动力:强化过程是指以积极的方式去引导小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过程。
3. 适度的端正、快乐的心态:适当的开始和结束、适度的竞争、有利于自我控制及取得成就感,排除心理上的障碍,是保证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必要前提。
以上是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复习资料。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心理特征和原则进行教学设计,更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心理学教程》总复习:第一章绪论201701
• 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 怎样学好《心理学教程》:理论联系实际 的原则。
第二节 对心理的基本认识
• 一、心理具有物质基础 • 二、心理具有客观源泉 • 三、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 四、心理具有发展过程 [问答]整体把握:心理的实质?/为什么
说心理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心理具有物质基础(脑)
•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 总之,人的心理一方面受客观现实的制约,一 方面又受人的主观条件的折射。因此,心理是 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
反射、反应与反映
• 反射:是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所做的有规律 的应答,是神经活动的最基本形式。通常属于 生理学范畴。
• 反应:是指有机体对刺激的回答,反应是刺激 所产生的结果,是与“刺激”相对应的概念, 是心理学范畴概念。
➢ 情感过程:人在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如喜、 怒、哀、惧。
➢ 意志过程:人在活动中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对自己行为的 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心理过程是一个统一的过程。认识过程是最 基本的心理过程,是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 基础。情感过程是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动 力。意志过程对人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具 有调控作用。
• 测验法:用编制好的心理测验作为工具测量被 试的某一种行为,然后将测得的数值与心理测 验提供的平均水平相比较,可以看出被试的个 别差异。
• 产品分析法:研究者从被试的作业、日记、考 卷或艺术作品中分析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 理解力或兴趣、能力、性格等特点。
三、实验法
• 实验法是一种有控制的观察。研究者根据一 定的研究目的,事先拟定的周密计划,把与 研究无关的因素控制起来,让被研究者在一 定的条件下引发出某种行为,从而研究一定 条件与某种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预、引导、讲授、练、归纳、复。
心理学在其中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研究特点和心理需求,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心理学还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的研究发展。
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相对持久性变化。
2、研究的基本过程及其特点是什么?(研究的基本过程)概念,考试重点,非常重要。
P41-44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创造等过程。
其中,感知是通过感官接收外界信息的过程,注意是选择和集中注意力的过程,记忆是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过程,思维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和运用的过程,创造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思维成果的过程。
这些过程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研究的基本过程。
3、研究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研究的影响因素)概念,考试重点,非常重要。
P45-50研究的影响因素包括研究者的个体差异、研究环境、研究任务和研究策略等。
个体差异包括认知差异、情感差异和动机差异等,研究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研究任务包括任务难度和任务类型等,研究策略包括研究方法和研究态度等。
4、研究的评价方法有哪些?(研究的评价方法)概念,考试重点,非常重要。
P51-53研究的评价方法包括测验、观察和自我评价等。
测验是通过考试等形式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的方法,观察是通过观察学生的研究行为和研究成果进行评价的方法,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过程进行评价的方法。
这些评价方法可以相互结合,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5、研究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理论的应用)概念,考试重点,非常重要。
P54-56研究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例如,根据认知负荷理论,教师可以合理安排研究任务,避免研究负荷过大;根据社会认知理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研究,促进学生的交流和互动。
因此,研究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心理学(0031)复习资料
⼼理学(0031)复习资料第⼀章概论⼀、⼼理学的概念⼼理学是研究⼈的⾏为和⼼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是⼀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的⾏为为⽬的,通过研究分析⼈的⾏为,揭⽰⼈的⼼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理学的基本性质1、科学的标准:客观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2、⼼理学独特的性质:兼具⾃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3、⼼理学诞⽣的标志:冯特于1879 在德国莱锡⽐⼤学建⽴了世界上第⼀个⼼理学实验室,三、⼼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理学时期:1879~1920s国家:德国创始⼈:冯特代表⼈物:冯特铁钦纳研究对象:意识的结构其他:强调内省⽅法2、机能主义⼼理学时期:1890~1930s国家:美国创始⼈:詹姆斯代表⼈物:詹姆斯杜威研究对象:意识的功能其他:詹姆斯提出“意识流” 学3、⾏为主义⼼理学时期:1920s~1950s国家:美国创始⼈:华⽣代表⼈物:华⽣、斯⾦纳研究对象:外显的正常⾏为其他:受条件反射学说影响4、格式塔⼼理时期:1912~1940s国家:德国创始⼈:魏太默、考夫卡、苛勒代表⼈物:魏太默、考夫卡、苛勒研究对象:意识的结构其他:意识体验“整体⼤于部分之和” (完形⼼理学)5、精神分析学派时期:19 世纪后期国家:奥地利创始⼈:佛洛依德代表⼈物:佛洛依德研究对象:⽆意识、⼈的异常⾏为研究其他:6、⼈本主义⼼理学时期:20 世纪中期国家:美国创始⼈:马斯洛、罗杰斯代表⼈物:马斯洛、罗杰斯研究对象:⼈的社会性特点其他:思辨⽅式7、认知⼼理学时期:1960s国家:瑞⼠创始⼈:代表⼈物:奈瑟《认知⼼理学》研究对象:⼈的认知其他:四、⼼理学的分⽀1、⼼理学理论领域:实验与认知⼼理学⼈格与社会⼼理学发展⼼理学⼼理测量学⽣理⼼理学2、⼼理学的应⽤领域:临床与咨询⼼理学教育与学校⼼理学⼯业与组织⼼理学⼴告与消费⼼理学法律与犯罪⼼理学五、⼼理学的研究⽅法及其特点1、观察法在⾃然情境下对⼈的⾏为进⾏有⽬的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分析,以期发现⼼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法。
教资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资教育心理学重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的学习、发展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在教育工作中,了解教育心理学的重点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可以提升教学效果。
本文将重点介绍教育心理学的几个重点内容。
一、学习与记忆学习和记忆是每个学生都必须面对和应对的重要任务。
学习是指通过获取、处理和组织信息以及实践和应用知识来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而记忆则是指将新的信息或知识存储在长期记忆中,并在需要时能够有效地提取出来。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和记忆过程,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记忆。
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在教育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发展阶段,合理设置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三、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差异。
个体差异主要包括智力差异、兴趣差异、学习风格差异等。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动机和情绪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绪对于学习和教学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生对学习的动机和情绪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绪状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采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积极情绪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五、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和评估的过程。
合理有效的教育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效果,为教学提供可靠的依据。
教师应该注重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和多样性,结合不同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发展情况。
六、教师与学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是非常关键的。
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状态,提供支持和帮助。
同时,教师还应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教学环境,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
心理学概论总复习资料
心理学概论总复习资料【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主要心理学派:1.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XXX;新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XXX主要观点:①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②将刺激—反应(S-R)作为解释人的行为的一切工具;③强调心理学研究要采用客观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2.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XXX主要观点:①人的心理包含两个主要部分: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是能够察觉到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包含人的本能冲动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欲望,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种心理状态叫做前意识。
②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并认为三者发展平衡就会形成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3.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三势力)代表人物:XXX、XXX主要观点:①着重研究人的价值与人的发展②关心人的本性、潜能、尊严与价值③人的本质是好的④人有自由意志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4.熟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XXX,XXX等主要观点:①把人看作一个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②从信息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识活动。
③强调计算机模拟心理过程。
【第三章注意与意识状态】一、注意的概念:注意是个体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二、注意的基本特征:①指向性:指人在每一瞬间,其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②集中性:指心理活动停留在一定特定对象上,对其进行深入加工三、注意的种类:(一)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含义: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情所发生的注意。
如上课时,教室门被推开,一个穿红衣服的人突然站在门口,大家都不由自主的转头去看那个人。
(不随意注意是注意的初级表现,人和动物都具有不随意注意。
)原因:1.刺激物的特点。
刺激物的新异性、强度和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刺激物之间的比较等都市影响不随意注意。
2.个体自身的状态。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第一章走进教育心理学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二、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三、教学过程的三个侧面:研究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一、XXX用图式来解释婴儿抓握、吸吮反射等这种认知结构。
XXX所说的适应技能包括同化和顺应二、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
三、顺应:同化性的结构受到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四、XXX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2岁)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与经验,语言和表象尚未发生。
认知发展的两个成就:发展客体永恒性、合乎逻辑的目标定向行为。
2、前运算阶段(2—7岁)运算是指内容的智力或操作。
特点:能运用一些动作图式、能运用符号、思惟不可逆、未获得概念守恒。
自我中心主义、集体独白。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
掌握了守恒、分类和顺序排列运算的能力。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这样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五、XXX认为发展有四个因素:成熟、练和经验、社会性经验以及平衡化。
六、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最近发展区。
七、最近发展区: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能够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题目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1八、XXX的心里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格发展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九、XXX的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信任对怀疑(18个月)、自主对羞愧(18个月到3岁)、主动对内疚(3—6岁)、勤奋对自卑(6—12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亲密对孤独(成年初期)、繁殖对停滞(成年中期)、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成年晚期)。
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引言小学心理学是指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心理问题及相关教育干预手段的学科。
了解小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对于教师、家长以及儿童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小学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您加深对此学科的了解。
1. 儿童心理发展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在不同年龄段上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行为方面的发展过程。
以下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1.1 婴儿期(0-2岁)婴儿期是指从出生到两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婴儿主要通过感觉来认识世界,表现出对声音、光线等的敏感。
婴儿的认知能力逐渐发展,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基本动作。
1.2 学龄前期(3-6岁)学龄前期是指三岁到六岁之间的阶段。
儿童在这个阶段逐渐从依赖父母过渡到独立个体,开始形成自己的意识和个性。
他们会通过模仿和游戏来学习语言、社会交往等方面的技能。
1.3 小学阶段(7-12岁)小学阶段是指七岁到十二岁之间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进入正式的学校教育,在学习、社交和行为方面有了更多的要求。
他们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逐渐发展,能够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2. 儿童心理问题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2.1 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指儿童在与父母或主要照顾者分离时出现情绪焦虑和无安全感的现象。
这种情况在幼儿园或学校开始时比较常见。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来帮助儿童逐渐适应分离,建立安全感。
2.2 学习困难有些儿童可能出现学习困难,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
这可能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环境不良等因素有关。
教师和家长可以根据儿童的问题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2.3 社交问题在学校生活中,儿童可能会遇到一些社交问题,如交友困难、适应不良等。
这可能对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一定的影响。
教师和家长可以提供适当的帮助,如培养儿童的社交技能、提供支持和鼓励。
3. 小学心理学的教育干预小学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教育干预,即通过特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来帮助儿童克服心理问题,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复习资料重点
第一章普通心理学知识点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2、、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1、心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情感、意志2、心理特征:①需要和动机一心理活动的动力,②能力、气质、性格--人格特征第二单元人的心理本质1、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两个科学命题是我们认识心理现象的指导思想一、心理是脑的机能1、心理是脑的机能这一论断的证明材料:①人们的生活经验、②临床的事实、③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④脑解剖和生理过程的科学研究。
2、心理现象是在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过程中,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的,又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由初级发展到高级的。
3、①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有趋利避害的能力,这种只能叫感受性,不能叫心理现象;②蚯蚓是环节动物,有神经系统,开始有了“感觉”的心理现象,这种感觉非常简单,只有一个感觉器官;③脊椎动物如:猫、鸽子、草蛇等有了脊髓和脑,即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④灵长类动物如猩猩、猴子,心理发展到思维的萌芽状态;⑤只有人类才有了思维,这是人和动物的木质区别,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4、心理现象的产生是和神经系统的出现相联系的,心理由初级向高级发展,又是和神经系统的不断完善相联系的,人的大脑是神经系统发展的最高产物,心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说明: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大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2、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3、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因为心理是一种主观映像,这种主观映像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还可以是体验,它是主观的,而不是物质的。
4、心理是在人的大脑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映像,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心理学教程》总复习:第二章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201702
• 2.无关运动的停止:如停止做小动作或交头 接耳。
• 3.呼吸运动的变化:如“屏息”。
补充:小学生在课堂上注意的几种状态[了解]
•1.真正的注意:在上课的各个环节都表现出积极的 智力活动,集中注意力的面部表情。
•2.表面上的不注意:外表上不注意,实际隐藏着深 刻的、稳定的注意。
(二)有意注意
• 1.定义: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做一 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 2.引起和保持条件 • (1)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 (2)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 • (3)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 (4)培养间接兴趣。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
• 只有有意注意伴随的活动,容易使人感到枯 燥乏味和疲劳,投入的程度不高。反之,只 有无意注意伴随的活动,难以使活动持久、 深入地进行下去。
•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和课外活动,有 意识地对儿童的各种感觉能力加以训练和 培养。
(二)知觉的特性
• 1.知觉的选择性 • 个体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同时
把其他对象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 知觉的选择性。
• 凡是能够引起注意的对象,包括无意注意和有 意注意,都易于成为知觉对象。
• 只有两种注意相互配合、互相交替,才能使 人们自觉地、有兴趣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使 活动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有意后注意[了解]
• △定义: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 注意。
• △产生条件:它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经 过学习、训练或培养个人对事物的直接兴趣 达到的。
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注意
• 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注意有意性 的发展和注意品质的发展两大方面。前者指 有意注意在认识中的地位、作用逐渐提高和 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后者指小学儿 童注意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等品质在 有意注意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并表现出不同 特点。[熟背]
心理学总复习
遗传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互作用可以理 解为发展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的辩证关 系。 个体的生物遗传因素规定了发展的潜在可 能范围,而个体的环境教育条件确定了发 展的现实水平。这其中,潜在可能性转化 为现实性离不开环境与教育条件。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主要特点 感知运动阶 段(0-2岁) 前运算阶段 (2-7岁) 主要通过感知和动作与外界发生相互 作用。 作用。 主要成就 ①获得客体永久性的; 获得客体永久性的; 因果关系的简单推理。 ①因果关系的简单推理。
第四章
感觉:认识世界的窗口
•色光混合 •视觉现象
33
感觉: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感觉: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在心理学上,对于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 心理现象,叫联觉 联觉现象。 联觉 普肯耶现象:从昼视觉向夜视觉转变时,人眼 普肯耶现象: 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向短波方向移动,因而 出现了明度的不同变化。 P98
心理学总复习
教育技术2010
第一章
心理学概观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的学科发展
2
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 心理学(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现象的 ) 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包括认知、 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包括认知、 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 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P1
19
人的毕生发展即从胚胎直到死亡的整个生 人的毕生发展 命全程发展。 发展过程的动因:遗传与环境
分析: 分析:遗传与环境在发展中的作用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如果让 我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 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 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 能把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选定的 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 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 华生 ——华生的假说能否成真?
教师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师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师心理学是一门涉及到教师心理、学生心理、教育心态、教
育对象及教育理论等方面的科学研究。
学好教师心理学对于一个
教师,不仅仅是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还能够更好地处理与学生、同事及家长的关系。
因此,对于在职教师来说,学好教师心理学
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怎样复习教师心理学呢?
1. 整理笔记
首先,在上完教师心理学的课程后,一定要好好整理笔记。
可
以将各个章节的重点知识、概念、理论和方法整理成大纲形式,
每个章节的重点可用彩笔勾画出来,便于后期的温故知新和记忆。
2. 划重点
其次,要划重点。
通过笔记整理,找出重点知识点、重点概念、重点理论和重点方法,标注在教材上或笔记中。
重点需经常温习,理解和背诵。
3. 深入理解
其次,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及人格心理学等基础知识,学好这些基础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教师心理学。
同时,还需要了解一些当前热点的教育问题,如素质教育、教育评
价等,有助于全面理解教育工作的现状和挑战。
4. 多做练习
除了理论的学习外,多做一些教师心理学的案例分析,如学生
的情绪问题分析、家长教育意识和教师教育实践等,可以让我们
更好地将教师心理学应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
5. 互动学习
最后,可以加入教师心理学的学习群或者参加线下的学习活动,和其他教师一起学习、交流和分享教学经验。
互动学习有助于自
己更好地理解教师心理学,同时也有助于在教学上做出更好的决策。
总之,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复习,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教师心理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也有助于自身的职业发展。
大一上学期末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大一上学期末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在大一上学期末,教育心理学是学生们需要复习的重要科目之一。
在复习教育心理学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一些重要的要点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帮助大家梳理大一上学期末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要点,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以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内容。
在复习时,要重点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基本概念。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是了解该学科发展脉络和重要里程碑的重要方面。
在复习时,要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包括其产生的背景、代表性人物及其贡献,以及不同阶段的主要成果等内容。
三、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复习时要了解儿童和青少年认知水平的特点、认知发展的阶段、影响因素以及对教育实践的启示等内容。
四、学习动机与教育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复习教育心理学时,要重点关注学习动机的内在和外在动因、类型和培养方法等内容,以及如何运用学习动机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五、教学与学习教学与学习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问题。
复习时要重点了解教学与学习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包括教学过程中的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习策略等内容。
六、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复习时,要重点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和教育策略,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途径等方面。
七、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理论的运用是教育心理学学习的重要目的。
在复习时,要了解教育心理学理论在教学、学生发展和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包括如何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和提高教育质量等内容。
以上便是大一上学期末教育心理学复习的要点梳理,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祝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
心理学总复习
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二、心理现象的分类: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三、心理学的独立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心理与脑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性的反映。
二、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1.无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而遗传下来的反射(不学而能),与反射弧是与生俱来的固定的神经联系,是个体生长与发育的先天基础(最基本的无条件反射有吸吮反射、抓握反射和防御反射等。
人在吃东西的时候会唾液也属于无条件反射)2.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而建立起来的反射)听到铃声就上课;看见老师就跑)3.两种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由具体事物及其属性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当有吃过梅子经历的人,看见梅子时也会流口水,这就是条件反射,即平常所说的“望梅止渴”,这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第二信号系统:由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当有吃过梅子经验的人,听到“梅子”这个词的时候也会流口水,这种“谈梅生津”就是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谈虎色变”也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是条件反射系统第三章意识和注意一、注意一、什么是注意: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Eg:要开车,必须注意路面及路标要购物,会注意商店及物品的价格,注意具有指向性与集中性两个特点)二、注意的种类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意分为: 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一)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往往是在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产生,它再现为在某些刺激物的直接影响下,个体不由自主地把感觉器官朝向刺激物并试图认识它(Eg:注意到上课时突然推门而入的人)(注意到公路上相撞的两辆车)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有: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主要原因人本身的状态刺激物本身的特点:(1)刺激物的强度——强光、巨响、浓香(2)刺激物的新异性——对海的新奇(3)刺激物的运动变化——霓虹灯、灯塔(4)刺激物的对比——作业批改中的红字人本身的状态:(1)需要和兴趣——球讯vs球迷(2)情绪情感状态(3)期待的事物——期待某位明星的演出(4)有机体状态——疲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指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心理学》复习范围说明:本复习范围为期末考试内容,主要题型有填空题、是非判断题、问答题、实例分析题和论述题。
同学们对知识点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注意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相联系。
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1~5)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1.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
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心理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所经历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思维: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想象:是人脑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的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是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情感对认识有巨大的反作用;情感是意志行为产生的催化剂;人的意志对认识、情感也起着调节作用。
总之,情感和意志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人的情感和意志对认识也起着调节的作用,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的心理过程,它们是统一的心理活动的不同方面。
2.个性心理:个性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个性倾向性: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概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掌握)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心理现象。
广义而言:心理现象既包括人的心理,也包括动物的心理;既包括个体的心理,也包括团体的心理;既包括正常的心理,也包括变态的心理等等。
狭义:我们一般以正常人的心理现象作为研究对象。
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①心理过程和②个性心理这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方面。
2、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知、情意。
3、个性心理包括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4、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上是脑的机能。
二、心理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了解)1、亚里士多德写的《论灵魂》,探讨肉体和灵魂的关系,这可以说是最古老的一本“心理学”专著。
2、心理学是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直到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生理心理学原理》)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3、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
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马斯洛。
5、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1)基础领域研究:①普通心理学、②发展心理学、③比较心理学、④实验心理学(2)应用领域研究:①教育心理学、②管理心理学、③医学心理学、④军事心理学三、生活中的心理学(理解)(案例题)(P20)1、定势思维:心理定势指心理上的“定向趋势”,它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对以后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起正向的或反向的推动作用。
2、逆反心理: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3、首因效应:在心理学上又称为第一印象,指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所获得的对彼此的印象。
4、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
第二章感知觉与记忆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理解)二、视觉现象(掌握)三、知觉特性(理解)四、记忆的三级信息加工模型(理解)五、记忆的基本过程(掌握)第三章思维与想象一、思维的概念及特征(理解)1、思维:使人们借助语言、表象、动作等媒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问题解决、推理、判断、决策等心理活动中,是认识的一种高级形式。
2、思维活动具有以下特征:①思维是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反映、②思维是对客观现实间接的反映、③人的思维受社会实践活动水平制约、④思维是脑的机能、⑤思维与记忆、语言、意志、情绪、气质等其他心理现象联系密切。
二、思维的种类(识记)(掌握划分的标准)1、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和思维形态,可将思维划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2、根据探索答案的方向,可将思维划分为幅合思维毫无发散思维。
3、根据思维时是否遵循明确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则,可将思维划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4、根据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不同,可将思维划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三、问题解决的过程(了解)1、提出问题2、分析问题3、提出假设4、验证假设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掌握)1、知识经验:知识经验丰富与否会影响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情境:是指人们所要解决问题的客观情境或刺激模式,比如特定空间位置的配置,时间的先后顺序、距离等,也就是问题中材料的组织方式。
3、定势:也称心向,指由先前的心理活动场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对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影响。
4、功能固着: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定势。
它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事物通常的功能,而看不到事物所具有的其他方面功能的现象。
5、情绪和动机状态:人的情绪对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影响。
乐观、愉快、平静等积极的情绪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而紧张、烦躁、苦闷、悲观等消极的情绪往往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五、想象的种类(理解)(P 87)1、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的,在一定刺激作用下,自然而然地产生的想象。
例如,当我们抬头仰望天空变幻莫测的浮云时,脑中就产生起伏的山峦、柔软的棉花、活动的羊群、嘶鸣的奔马等形象;当我们看到北方冬季玻璃上的冰花时,就会觉得它像梅花、像树叶等,都是无意想象的表现形式。
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
(幻觉也是)。
2、有意想象: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进行的想象。
科学家提出的各种假说,文学艺术家在头脑中构思的人物形象等都是有意想象的结晶。
①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和非语言的描绘,在头脑中产生有关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如我们看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时,头脑中出现穿长衫、站着喝酒的人物形象;机械制造工人根据图纸想象出机器的主要结构等,都属于再造想象。
②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运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飞机设计师在头脑中构成一架新型飞机的形象,作家在头脑中构成新的典型人物形象等都属于创造想象。
这些形象不是根据别人的描述,而是想象者根据生活提供的素材,在头脑中通过创造性的综合,从而构成了前所没有的新形象。
这种形象越新颖,它的创造性水平也就越高。
第四章注意与意识一、注意的概念及特征(了解)1、注意:注意是有选择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
它是人的感觉(视觉、听觉、味觉等)和知觉(意识、思维等)同时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指向和集中(对其他因素的排除)。
2、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①指向性、②集中性二、注意的种类(掌握)1、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也称不随意注意。
2、有意注意:是指由预定目的的,需要作一定努力的注意。
3、有意后注意:是指有自觉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也称为随意后注意,通常是由有意注意转化而成的。
三、注意的品质(理解)(P 103)1、注意的品质有哪些:注意的范围(广度)、集中性、稳定性(时间上的特征)、分配、转移(文艺演出中报幕员的角色)。
2、正在上课时突然的事件引起学生产生的是无意注意。
老师讲课时,, 抑扬顿挫,富于变化,引起学生无意注意。
“一目十行”是注意的广度的的表现,“一心二用”是注意的分配的表现。
专心做功课是有意注意,人的注意是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
听课又做小动作,这是注意的分散,听课做笔记是注意的分配,良好的教学活动应充分利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相互转化。
刺激物的强度一般是指相对强度和绝对强度。
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一、智力水平的表示(了解)智力水平的表示方法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1、智龄:也称心理年龄(MA),即受测者通过测验项目所属的年龄。
2、智商:是智力商数的简称,常用IQ表示,是通过测验所得到的心理年龄除以实际年龄所得的商数,因此又叫比率智商。
3、离差智商:离差智商克服了比率智商的弊病,它用来确定受测者的资料在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因而不受个体年龄增长的影响。
现在的智力测验一般都采用离差智商盖帘来表示资料高低。
二、智力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掌握)1、智力的差异①智力水平的差异:个体之间在智力发展水平上存在着差异,即智力的发展有高低。
②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人的智力成熟和能力的充分发挥有早有晚。
③智力的性别差异:男女两性在智力上是存在差异的,但并不是简单、固定、直线式的差异。
2、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①遗传因素、②环境和教育因素第六章动机、情绪与意志一、动机概念(识记)1、动机:是一种内部的心理过程,而不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结果。
二、动机的功能(理解)1、激活功能: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会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从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
(口渴找水)例如,饥饿者对食物、干渴者对水特别敏感,因此也容易激起寻觅活动。
2、指向功能:动机与需要的一个根本不同就是:需要是有机体因缺乏而产生的主观状态,这种主观状态是一种无目标状态。
而动机不同,动机是针对一定目标(或诱因)的,是受目标引导的。
也就是说需要一旦受到目标引导就成了动机。
由于动机种类不同,人们行为活动的方向和它所追求的目标也不同。
例如在训练动机的支配下,运动员的活动指向与训练有关的目标,如训练场、器材等;而在娱乐动机支配下,其活动指向的目标则是娱乐设施。
3、维持和调节功能:当个体的某种活动产生以后,动机维持着这种活动针对一定目标,并调节着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如果达到了目标,动机就会促使有机体终止这种活动;如果尚未达到目标,动机将驱使有机体维持和加强这种活动,以达到目标。
例如中长跑运动员在参加训练和比赛时,对通过自身的维持和调整,合理的分配体力,给予大脑适当刺激,当完成任务后,将刺激大脑驱使机体停止运动。
三、需要的结构(掌握)1、比较著名的是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内容: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关于人类的需要层次,马斯洛是按照三条原则加以安排的(低级向高级):①人类基本需要必先得到满足,然后才会进一步追求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
②人类需要与个体生长发展密切相关。
③人类需要层次的高低与个体生存状态有关。
马斯洛认为这些需要层次之间存在着以下关系:其一,越是低级的需要就越基本,越不可缺少。
其二、低一层需要基本满足后,便会降低对人的影响力,使人转而追求高一层的需要。
其三、如果某一层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便会使人长期停留在该层需要的追求之中,该层需要就成为个体的优势需要。
其四,个体在追求较高层次的需要中,如果受到过重或过多的挫折的话,还会使个体返回到较低层次的需要中来,以低级需要的满足来安慰自己。
其五,只有前几层需要都大体满足之后,个体才能够形成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种需要是永无止境的。
四、动机的种类(理解)根据动机的来源1、内在动机: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叫内在动机。
因学科兴趣而努力学习是内部动机。
2、外在动机:人在外部环境影响下所产生的动机,叫外部动机;如为获奖而努力学习是外部动机。
根据动机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3、主导性动机:4、辅助性动机:根据动机的性质分为:5、生理性动机:由有机体的生理需要产生的动机,叫生理性动机,也叫驱力或内驱力;6、社会性动机:以人类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而产生的动机属于社会性动机。
交往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兴趣、爱好都是社会性动机。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
当兴趣指向某种活动时,这种动机就是爱好。
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远近的关系分为近景动机与远景动机7、近景动机:8、远景动机:五、动机的认知理论(理解)1、期待价值理论:该理论将达到目标的期待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