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目的: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及其研究成果,研究心理学的基础规律以及管理人员如何在工作中把握这些规律。

要求: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观点;了解人类心理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规律,在管理工作中遵循这些规律;了解一些应用性强的心理学知识和规律,并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努力显示出其实用价值。

第二部分各章教学内容第一章心理学及其应用(建议3课时)第一节心理学对象一、心理学的定义二、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三、心理科学的性质第二节心理科学的分支一、心理学基础理论领域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第三节心理学的学派一、构造心理学二、机能心理学三、格式塔心理学四、行为主义心理学五、精神分析心理学六、人本主义心理学七、认知心理学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二、测验法三、实验法四、访谈法第五节心理学的功能一、认识内外世界二、调控行为三、预测未来四、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第二章感觉与知觉(建议4课时)第一节感觉现象四、感觉的定义五、刺激与感觉的关系六、感觉的种类第二节知觉特性一、知觉的定义二、知觉的心理特征第三节知觉现象一、空间知觉二、时间知觉三、运动知觉四、错觉第三章意识与注意(建议4课时)第一节意识的性质七、意识的界定八、意识的不同状态九、意识的作用第二节睡眠与梦一、睡眠的基本特征二、睡眠的阶段三、睡眠失常四、梦与做梦第三节催眠一、催眠的特征二、催眠理论三、催眠的基本过程第四节注意一、注意的特性二、注意的品质三、注意的种类第四章记忆与学习(建议4课时)第一节记忆概述十、记忆的定义及基本过程十一、记忆的测量十二、记忆的分类第二节记忆系统一、感觉记忆二、短时记忆三、长时记忆第三节记忆的增强一、遗忘二、增进记忆的方法第四节学习概述一、学习的定义二、学习的分类第五节学习的基本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二、认知学习理论第六节学习策略一、复述策略二、精加工策略三、组织策略四、元认知策略第五章思维(建议4课时)第一节思维概述十三、思维的概念和特征十四、思维的构成与过程十五、思维的类型第二节问题解决中的思维一、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与策略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第三节创造性思维一、创造性思维的含义二、创造性思维的相关因素三、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过程第四节决策一、决策概述二、决策制定中常用的策略三、两种常见的影响决策的效应第六章情绪(建议4课时)第一节情绪的性质和功能十六、情绪的概念十七、情绪的成分十八、情绪的功能第二节情绪的表达一、面部表情二、状态表情三、语调表情第三节情绪的分类一、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二、心境、激情和应激第四节情绪的理论一、詹姆斯——兰格理论二、坎农——巴德理论三、沙赫特——辛格理论第五节情绪的调节一、情绪调节的含义二、情绪调节的过程与策略三、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第七章动机与行为(建议4课时)第一节动机——行为背后的秘密十九、动机的性质二十、动机的种类二十一、动机与行为第二节生理性动机一、饥二、性动机三、母性动机第三节社会性动机一、成就动机二、权力动机三、亲和动机四、工作动机第八章能力差异(建议4课时)第一节能力概述一、能力的定义二、能力的种类三、能力与知识、技能第二节能力结构一、因素说二、三维结构模型三、智力的三元理论第三节能力的测量一、一般能力测量二、特殊能力测量三、创造力测试四、智力测验的预测力第四节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一、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二、能力的个体差异第五节影响能力的因素一、遗传因素二、环境与教育的因素三、自身努力第九章人格差异(建议4课时)第一节人格的界定二十二、人格的概念二十三、人格特性第二节人格的构成一、认知风格二、气质三、性格四、自我调控系统第三节人格学说一、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类型说三、人格维度说第四节人格成因一、生物遗传因素二、家庭环境因素三、早期童年经验四、学校教育因素五、社会文化因素六、自然物理因素第五节人格测评一、测验法二、投射法三、情景测验第十章社会认知(建议4课时)第一节自我和自我完善二十四、自我的本质二十五、自我完善第二节印象形成和印象管理一、印象形成二、印象管理的策略第三节社会态度和偏见一、社会态度概述二、社会态度的形成三、社会态度的转变四、偏见第四节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一、归因的一般概念二、归因偏差第十一章社会行为(建议3课时)第一节人际吸引一、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二、爱情第二节助人行为与侵犯行为一、助人行为二、侵犯行为第三节从众、依从和服从一、从众二、依从三、服从第四节竞争与合作一、竞争与合作二、优先选择竞争第五节群体行为一、群体决策二、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第十二章心理健康(建议3课时)第一节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概述二、心理健康的标准三、压力与健康四、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第二节心理异常一、心理异常概述二、心理异常的分类第三节心理障碍的常见类型一、焦虑障碍二、躯体形式障碍三、性障碍四、心境障碍五、精神分裂症六、人格障碍七、进食障碍八、物质滥用与药物依赖第十三章心理咨询与治疗(建议3课时)第一节生物学治疗一、药物治疗二、其他生物学治疗第二节心理治疗一、心理动力学疗法二、行为主义疗法三、人本主义疗法四、认知疗法五、家庭疗法第三节心理治疗的效果一、心理治疗的效果二、心理治疗的共同主题第十四章毕业发展(建议3课时)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定义二、毕业发展观第二节毕业认知发展和道德发展一、毕业认知发展二、毕业道德发展第三节毕业社会性发展一、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二、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三、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四、成人期的社会性发展第十五章职业选择和生涯规划(建议3课时)第一节职业选择一、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二、职业选择的原则和方法三、招聘和选拔中常用的心理测评技术第二节生涯规划和生涯辅导一、生涯规划二、生涯辅导。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简介该课程是师范生必修的教师教育类课程中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其内容主要介绍心理现象及其活动与发展的规律,教育应关注的心理素质及其培养方法,应用心理学原理改善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法。

2、教学对象①全校师范类学生,按教学计划于一年级下学期开设。

②非师范类选修该课程的学生,滚动开设。

3、教学目的该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使师范生认识教育情境中的一般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懂得儿童少年阶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为他们形成正确的学生观、掌握教育教学规律、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具体目标如下:①识别教育情境中的一般心理现象。

②理解教育情境中的心理学基本规律。

③能应用心理学基本知识分析教育情境中的心理现象,理性地评价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水平。

④能初步综合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分析教育实践的假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理性地提出改善教育教学行为的合理措施,理性地提出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措施,为创造性地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4、教学要求①坚持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原则。

②以课堂教学为主,组织与指导好课外实践教学活动。

③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④围绕能力培养和良好教育素养组织教学。

本课程为考试科目。

考核以独立思考能力为核心,着重检测学生判断心理问题、分析心理问题、解决心理问题的认知能力。

期末考试形式:闭卷。

统一考试时间(以学校教务处期末考试安排为准),统一命题、随机合成试卷、以流水作业方式统一阅卷。

期末考试题型:名词(5题,15%);心理现象辨别(10题,20%);观点判断与分析(3题,15%);简答(5题,25%);应用(1-2题,10%+15%)。

命题内容和程度依据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命题范围不超出使用教材和学期统一要求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学业成绩评价:平时成绩(含考勤、作业、期中考查)占总成绩的25%;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5%。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5、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要求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第一章心理的实质教学要求:1、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对象2、理解心理的实质3、理解学习心理学的意义教学内容: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学的定义2、心理现象的组成部分二、科学的心理观——心理的本质科学的心理观: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2、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3、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三、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第二章儿童少年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要求:1、理解心理发展的含义与基本特征2、了解儿童少年心理发展的分期与年龄特征3、理解影响儿童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动力教学内容:一、心理发展概述1、心理发展的含义2、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3、儿童少年心理发展的分期二、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少年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2、环境3、教育(教育对心理发展作用的辩证认识)4、学习准备与关键期三、儿童少年心理发展的动力第三章注意教学要求:1、了解注意的种类、性质与功能2、掌握注意的规律性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3、理解注意的品质并初步能够评价人的注意力4、了解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注意特点的不同5、掌握儿童少年注意力培养的策略教学内容:一、注意的概念、性质、功能二、注意的规律性1、无意注意的规律性2、有意注意的规律性3、有意后注意三、注意规律在教与学中的应用1、无意注意规律在教与学中的应用2、有意注意规律在教与学中的应用3、两种注意规律在教与学中的应用四、注意的品质五、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注意特点的比较与注意力培养第四章感知与观察教学要求:1、了解感觉、知觉、观察的含义和种类2、掌握感知规律及在教学中的应用3、掌握观察力及其培养教学内容:一、感觉、知觉、观察的含义二、感觉的分类及规律性三、知觉的分类及基本特性四、错觉与幻觉五、观察力及其培养六、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第五章记忆教学要求:1、了解记忆的含义与种类2、掌握记忆的规律性3、理解记忆的品质4、掌握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记忆特点与记忆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一、记忆的概述1、记忆及其作用的认识(记忆表象融合在此记忆解释中,不单独要求掌握)2、记忆的分类(1)以记忆的内容为基准的分类(2)以保持时间长短为基准的分类二、记忆的规律性1、识记的规律、种类2、保持与遗忘的规律3、识记后的复习4、重现的规律四、记忆的品质五、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记忆特点的比较与记忆能力的培养第六章思维教学要求:1、了解思维及想象的含义、特点、种类2、理解思维与语言的关系3、掌握在教学条件下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概念4、掌握思维的品质及如何评价学生的思维5、了解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阶段6、掌握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7、理解创造性思维的心理成分8、掌握创造性思维的培养9、掌握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思维及想象特点教学内容:一、思维概述1、思维的含义、特点2、思维与语言的关系3、思维的分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习惯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4、思维的特殊形式—想象二、思维方法与形式1、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2、概念、判断与推理3、在教学条件下学生概念的形成三、思维的品质四、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1、问题与问题解决2、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阶段3、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五、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1、什么是创造性思维2、创造性思维的心理成分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六、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思维及想象特点的比较第七章情绪情感教学要求:1、了解情绪和情感的含义、外部表现2、理解情绪和情感的功能3、理解情绪发生的心理机制4、了解情绪和情感的状态与种类5、了解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情绪和情感特点6、掌握情绪适应不良和调节教学内容:一、情绪和情感概述1、二者含义及关系2、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3、情绪和情感的功能二、情绪的生理特性及发生的心理机制三、情绪和情感的状态与种类1、心境、激情、应激2、道德感、理智感、美感四、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情绪和情感特点的比较五、情绪适应不良和调节第八章意志教学要求:1、理解意志的概念、特征2、理解意志与认识、情感、动机的关系3、了解意志行动的过程及儿童少年的意志特点4、掌握学习意志的培养与锻炼教学内容:一、意志的概念、特征二、意志与认识、情感、动机的关系三、意志行动的过程四、意志的品质五、儿童期与少年期学生意志特点比较六、学习意志的培养与锻炼第九章气质教学要求:1、理解气质的含义及其心理特征2、掌握气质类型及其心理行为特征3、了解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特点与气质的对应关系4、掌握在教育实践中应如何正确认识气质的作用并根据气质特点因材施教另:在本章开始介绍人格概念,并使学生对人格结构有一个整体印象后引出本章内容。

积极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积极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积极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I. 课程简介
A. 课程背景和目的
B. 课程涵盖内容
C. 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II. 积极心理学概述
A. 积极心理学定义和发展历程
B. 积极情绪与幸福感
C.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III. 积极情绪与心理健康
A. 积极情绪的作用和意义
B. 积极情绪的培养和应用
C. 积极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IV. 积极关系与社交互动
A. 积极关系的特征与重要性
B. 建立积极关系的技巧和策略
C. 社交互动的积极心理学视角
V. 积极思维与认知塑造
A. 积极思维的原理和功能
B. 积极思维的培养和应用
C. 正向认知塑造策略的训练方法
VI. 积极性格与个人成长
A. 积极性格的特质和影响因素
B. 积极性格的塑造和发展
C. 积极性格对个人成长的促进
VII. 积极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A. 教育领域中的积极心理学应用
B. 工作场所中的积极心理学应用
C. 个人生活中的积极心理学应用
VIII. 课程总结与展望
A. 课程重点和收获
B. 对积极心理学的思考和展望
C. 课程评估与反馈
备注:以上大纲仅作为参考,具体内容和学习重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完整版)心理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心理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心理学教学大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是关于心理学的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心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深入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主要理论流派和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和研究心理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分支。

2. 掌握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理论流派。

3. 熟悉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

4. 培养学生的心理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和应用领域2. 行为主义心理学- 定义和基本原理- 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作用- 强化和惩罚的原理3. 认知心理学- 定义和基本原理- 认知发展和思维过程- 研究和记忆的认知过程4. 发展心理学- 定义和研究方法- 婴儿、儿童和青少年发展- 成年人发展和衰老5. 人格心理学- 定义和主要理论- 个体差异和人格特质- 人格心理学的应用6. 社会心理学- 定义和研究方法- 社会认知和人际关系- 社会行为和群体心理7. 心理评估- 评估方法和工具- 个体和群体心理评估- 应用和限制8. 心理治疗- 主要治疗方法和理论- 心理治疗的应用范围- 心理治疗的效果评估四、教学方法1. 授课:通过系统讲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框架。

2. 讨论:安排案例分析和主题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3. 实践:开展实验、观察和调研,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小组项目:分组完成心理学课题研究或实践项目,体验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

五、课程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的表现。

2. 作业和报告:根据课程要求完成课后作业和实践报告。

3. 期中考试: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期末论文:根据学生选择的课题撰写一篇心理学研究报告。

积极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积极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积极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以个体健康与幸福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旨在探讨人类如何实现更加积极、有意义的生活。

本课程将围绕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实践技巧展开教学,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新兴领域的理论与实践。

二、课程目标1. 理解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2. 掌握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理论,包括幸福感、正念、人格特质等;3. 熟悉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相关研究;4. 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学的实践技能,包括心理干预、自我提升等。

三、课程内容1. 积极心理学的概念与发展- 积极心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与历史渊源2. 幸福感与主观幸福感- 幸福感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主观幸福感的评估方法与影响因素3. 正念与心理健康- 正念的概念与作用机制- 正念练习与研究进展4. 人格特质与个体差异- 五大人格特质的内涵与测量工具- 人格特质与个体行为、心理健康的关系5.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与相关调查方法- 应用研究与案例分析6. 积极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在教育、职场、家庭中的实践- 积极心理学干预的原则与方法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

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与应用技巧。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20%2. 个人作业:30%3. 小组项目:30%4. 期末考试:20%六、教材与参考书目主教材:《积极心理学导论》参考书目:1.《幸福的理由》2.《正念:入门与实践》3.《人格心理学导论》七、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积极心理学导论第3-4周:幸福感与主观幸福感第5-6周:正念与心理健康第7-8周:人格特质与个体差异第9-10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11-12周:积极心理学的实践与应用以上为本积极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希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理解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理论,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指导自我提升与实践,实现更加充实与幸福的生活。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导论1.1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

1.2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会掌握心理学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史、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大纲2.1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理解心理学的定义和范畴- 了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2.2 第二章:认知心理学- 认知过程的基本原理- 认知发展和思维模式的研究2.3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成人和老年人的心理变化2.4 第四章:社会心理学- 个体与群体的相互关系- 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学现象的研究2.5 第五章:心理健康与心理治疗-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维护方法- 常见心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第三部分:教学方法3.1 教学策略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形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2 评估方式学生的评估将主要通过考试、作业、论文等形式完成,以检验学生对于心理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能力提升。

第四部分:教学要求4.1 学习态度学生应认真对待本门课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学习并勤于思考、探讨。

4.2 知识要求学生应熟悉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理论,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学习效果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结语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制定,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心理学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在知识和能力上得到更好的提升,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珍惜这个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感谢大家的参与和支持!。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引言
- 简介心理学的定义和范围
- 引起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和动机
第二部分:认知心理学
- 认知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感知、注意力、记忆和思维的研究
- 学习和知识的构建
第三部分:发展心理学
- 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 社会和情感发展
- 成人发展和老年心理学
第四部分:人格心理学
- 人格和个体差异的理论和研究
- 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模型
- 人格发展和变化的因素
第五部分:社会心理学
- 社会认知和感知
- 社会影响和群体行为
- 人际关系和亲社会行为
第六部分:临床心理学
- 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 心理评估和干预
- 应用心理学的领域和方法第七部分:健康心理学
- 健康和幸福的心理学视角- 应对和适应的心理机制
- 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第八部分:研究方法
- 实验和非实验研究设计
- 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 倫理問題和科學研究的原则第九部分:小结和总结
- 课程回顾和重要概念总结
- 心理学在日常生活和职业中的应用
-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心理学的建议
本教学大纲构建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普通心理学课程框架,涵盖了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和研究方法等主题。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领域,学生将能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职业中。

通过该课程,希望能够引起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和学习心理学的动力。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心理学》课程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行为和心理过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研究对象。

2、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

3、分析人类心理现象和行为,包括认知、情感、动机、人际关系等方面。

4、理解心理学在日常生活、教育、工作等领域的应用。

5、培养学生的心理学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三、课程内容1、心理学导论:介绍心理学的定义、历史、研究范围和方法。

2、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介绍神经元、大脑结构和功能,以及遗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3、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认知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4、情感与动机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情感、动机和情绪,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和情感调节等。

5、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差异和社会行为,包括人格理论、群体行为和人际关系等。

6、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包括胎儿期到老年的心理发展。

7、心理病理学:介绍心理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焦虑症等。

8、心理学应用:介绍心理学在教育、工作、咨询等领域的应用。

四、课程安排本课程总计36学时,分为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

理论授课部分每周安排两次,每次2学时;实践操作部分每周安排一次,每次2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1、心理学导论(4学时)2、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4学时)3、认知心理学(6学时)4、情感与动机心理学(6学时)5、人格与社会心理学(6学时)6、发展心理学(4学时)7、心理病理学(4学时)8、心理学应用(4学时)五、考核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两个部分。

平时作业包括课堂讨论、阅读论文和完成课后习题等,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

具体考核标准如下:1、平时作业: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讨论表现和阅读论文质量进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本课程是教育管理、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

选用张厚粲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学》一书。

开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其在教学工作中应用心理学和研究心理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涉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

本课程主要使学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系统掌握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了解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为考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有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Ⅱ.选修课程要求:无III.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心理学原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和辅导中,辅导教师可结合具体的生活和工作实例进行教学。

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采用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的形式。

Ⅳ.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第一章概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心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各学术流派,了解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分支,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与作用。

二、本章重点:1.心理学的概念及性质2.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三、考核要求(一)心理学的概念识记:心理学的概念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二)心理学的分支领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第二章意识与注意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意识的概念与不同状态,了解睡眠的阶段与失眠的种类,了解梦的心理学原理与研究,了解催眠的特征与理论。

二、本章重点:1.意识的概念2.意识的不同状态(层次)三、考核要求(一)意识的性质识记:意识、无意识(二)催眠现象领会:催眠的原理,催眠与睡眠的区别第三章感觉与知觉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要求理解感觉和知觉的基本概念,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了解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的基本构造,以及视觉听觉产生的机制。

理解社会知觉与一般知觉的异同,了解社会知觉的特殊性和基本规律。

二、本章重点:1.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三、考核要求(一)感觉概述识记:感觉的基本概念、感觉阈限(二)视觉系统了解:视觉适应,颜色的特性领会:视觉产生的机制,色觉理论(三)听觉系统领会:听觉产生的机制,基本的听觉现象(四)知觉——感觉的整合识记: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特性领会:知觉的机制简单应用:感觉的整合——知觉的形成(五)社会知觉识记: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社会知觉的特性领会:社会知觉的基本过程第四章记忆与学习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记忆的基本过程、记忆的类别、记忆系统中各成分的特点及关系,了解遗忘的规律及主动遗忘的作用、记忆与学习的关系,掌握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及学习策略。

二、本章重点:1.记忆的过程2.记忆系统3.遗忘的规律及克服遗忘的方法4.学习的策略三、考核要求(一)记忆概述识记:记忆领会:记忆的过程,记忆的类型(二)记忆系统识记: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领会: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特征与区别,记忆系统间各成分的关系应用:说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长时记忆储存与建构的特征(三)遗忘识记:遗忘领会:遗忘曲线,遗忘的原因,有意遗忘的作用应用:如何提高记忆能力(四)学习识记:学习领会: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分类,学习与记忆的关系应用:学习的策略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思维的基本概念和过程,思维的基本特隆,概念形成的过程与问题解决的实质和步骤,形成问题解决的有关理论模式,了解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掌握想象和创造性的概念、测量、影响因素等,掌握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训练的基本方法本章重点:1.思维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机制2.概念形成的过程和有关条件3.问题解决的过程、理论模式和方法步骤4.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5.创造性的概念,影响创造性的因素三、考核要求(一)思维及其基本特征识记:思维的概念,思维的特征领会:思维的机制(二)概念的形成过程识记:概念的性质和分类领会:概念形成的过程和条件(三)推理和问题解决识记:推理的概念,问题解决的概念应用: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考虑如何突破思维误区?领会:推理的一般过程,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问题解决的理论模式和方法步骤(四)想像和创造性培养识记:想像的概念,创造性的概念应用: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第六章智力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智力的基本概念及智力的不同类型,理解智商与智力的关系,了解智力的个体差异与发展特征,了解智力测验的指标与经典性智力测验,掌握智力的各种理论观点,掌握遗传、环境、教育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本章重点:1.智力的性质及类别2.智商与智力差异3.智力的理论4.智力的影响因素三、考核要求(一)智力的性质识记:智商、比率智商、离差智商领会:智力的类型,智力的发展特征,智力与能力的关系应用:如何看待智力差异(二)智力的理论识记:智力的一般因素与特殊因素,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领会:各理论的主要观点(三)智力测验识记:常模、信度、效度领会:智力测验的性质与类型,智力测验与性向测验、成就测验的区别(四)智力的影响因素识记:遗传因素领会:智力的影响因素应用:如何发挥教育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动机和情绪情感的概念,掌握动机理论,了解动机和情绪情感的种类,把握动机和情绪情感的作用。

本章重点:1.动机的概念、功能与产生2.动机的种类3.社会性动机4.动机理论5.情绪情感的界定与种类6.情绪情感的表达7.情绪情感的功能三、考核要求(一)动机与行为识记:动机、诱因领会:动机的基本特征、动机的功能、需要、诱因与动机产生的关系,动机的种类(二)社会性动机识记:交往性动机、成就动机、工作动机领会:成就动机的分工,工作动机理论应用:影响成就动机高低的因素,社会性动机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认知期待理论及其对管理工作的借鉴。

(三)动机理论识记:认知与期待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应用:用匮乏与成长理论、认知期待理论解释人们在追求目标过程的现象(四)情绪情感的概念识记:心境、应激领会: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与情感的表达方式(五)情绪情感的功能应用:说明情绪情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第八章人格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人格的基本概念与特性,了解人格的不同结构成分,掌握人格的两个主要理论,了解各种人格差异,了解人格的测评方法,理解影响人格的重要因素。

二、本章重点:1、人格的概念与特性,2人格的结构,3人格理论,4人格的影响因素三、考核要求(一)人格概述识记:人格、气质、性格、自我意识领会:人格的特性,气质类型,气质与性格的区别,自我调控的三个系统应用:如何看待人的气质差异(二)人格理论识记:特质、个性特质、共性特质领会:特质的种类,现代特质理论,类型的三种模式,特质说与类型说的关系。

应用:描述各种人格差异的特征(三)认知方式识记:认知方式领会:各种认知方式差异的特点应用:在教育中如何发挥不同学生认知方式的优势(四)人格测量领会:人格测量的主要方法(五)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领会: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应用:如何培养自身健康人格?第九章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过程和特点,人际喜欢和吸引的条件,人际关系的测量方法,群体的特征和结构,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二、本章重点:1.三维人际关系理论2.人际沟通和人际吸引3.人际关系的测量4.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三、考核要求(一)人际交往概述1.识记:人际关系的概念2.领会:三维人际关系理论,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二)人际沟通和吸引1.识记:沟通的要素和模式2.领会:人际喜欢和吸引的条件3.简单应用:非言语沟通技能在社会适应中的意义,(三)群体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1、识记:群体的概念和特征,群体的功能,社会助长,从众,去个体化2.领会: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3.简单应用:从众与服从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第十章心理健康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掌握压力、挫折、焦虑等概念,理解和掌握压力、挫折、焦虑的处理策略,掌握培养健康个性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本章重点:1.心理健康的标准2.压力、挫折、焦虑的应对策略3.健康个性的培养二、考核知识点(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二)压力的概念、来源(三)应对压力的策略(四)挫折的概念、类型、原因(五)挫折的防卫方式(六)挫折的应对策略(七)焦虑的概念、类型、原因(八)焦虑的应对策略三、考核要求(一)心理健康的标准识记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标准应用: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二)心理健康与压力识记:压力的概念领会:压力的来源,压力的影响因素简单应用:压力的应对策略(三)心理健康与挫折识记:挫折的概念,挫折的类型领会:挫折产生的原因,挫折的防卫方式简单应用:挫折的应对策略(四)心理健康与焦虑识记:焦虑的概念,焦虑类型领会:焦虑产生的原因简单应用:焦虑的应对策略第十一章毕生发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个体的认知发展过程,社会性发展过程,人生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与毕生发展的理论和意义。

二、本章重点:1.个体认知发展过程2.个体社会性发展过程.毕生发展的意义4 .老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3三、考核要求(一)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1.识记: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关键期2.领会: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二)个体的认知发展L识记:认知发展的基本概念2.领会: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理论(三)个体的社会性发展过程1.识记:社会性发展的一般概念2.领会: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柯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理论,青少年个体个性发展的主要特点(四)成年期的心理发展.领会:中年危机的主要原因2 .识记:成年初期的主要发展任务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