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论语

合集下载

《论语》子路篇原文及译文

《论语》子路篇原文及译文

《论语》子路篇原文及译文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为政之道。

孔子说:“自己先要身体力行带好头,然后让老百姓辛勤劳作。

”子路请求多讲一些,孔子说:“不要倦怠。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

尔所不知,人其舍诸?”仲弓做了季氏的家臣,询问怎么管理政事。

孔子说:“先责成手下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让他们各负其责,赦免他们的小过错,提拔贤能的人。

”仲弓又问:“怎样才能知道哪些人是贤才并把他们选拔出来呢?”孔子说:“选拔你所知道的,那些你所不知道的,别人难道会埋没他吗?”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子路说:“卫君等待老师去治理国政,老师打算先从哪儿入手呢?”孔子说:“必须辨正名称!”子路说:“有这个必要吗?老师绕得太远了!辨正它们干什么呢?”孔子说:“仲由,真是鲁莽啊。

君子对于自己所不知道的,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

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

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

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

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

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

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来不马虎对待的。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樊迟向孔子请教学习种庄稼。

孔子说:“我不如有经验的老农。

”樊迟又请教学习种菜。

论语《子路篇》全文

论语《子路篇》全文

论语:《子路篇》全文【导语】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曰:“无倦。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

尔所不知,人其舍诸?”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莫敢不敬;上好义,*莫敢不服;上好信,*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

始有,曰:‘苟合矣。

’少有,曰:‘苟完矣。

’富有,曰:‘苟美矣。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诚哉是言也!”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

”子曰:“其事也。

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

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

’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

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

’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文言文翻译-《论语》-子路篇

文言文翻译-《论语》-子路篇

文言文翻译-《论语》-子路篇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曰:“无倦。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

尔所不知,人其舍诸?”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

始有,曰:‘苟合矣。

’少有,曰:‘苟完矣。

’富有,曰:‘苟美矣。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诚哉是言也!”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

”子曰:“其事也。

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

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

’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

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

’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子路终身诵之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子路终身诵之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子路终身诵之
【原文】
子曰:“衣(1)敝缊袍(2),与衣狐貉(3)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4),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

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论语·子罕第九》)
【注释】
(1)衣:音“易”,穿,当动词用。

(2)敝缊袍:敝,坏。

缊,音“韵”,旧的丝棉絮。

这里指破旧的丝棉袍。

(3)狐貉:用狐和貉的皮做的裘皮衣服。

(4)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这两句见《诗经·邶风·雄雉》。

忮,音“至”,忌害的意思。

求,贪求。

臧,善,好。

【翻译】
孔子说:“穿着破旧的袍子,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是可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

《诗经》上说:‘不嫉妒,不贪求,那还有什么不好的呢?’子路听后,经常背诵这句诗。

孔子又说:“这只是为人的起码道理,何足以为善呢?”
【评析】
这一章记述孔子赞美子路并告诫他不可以自满。

所谓“不进则退”,当一个人在学习或为人处事上满于现况时,便容易骄傲自矜、止步不前。

这样的人,容易因为欢喜而冲淡精进的动力。

因此,孔子适时提醒子路“是道也,何足以臧?”,是希望子路不要满足于目前已经达到的水平,因为仅是不贪求、不嫉妒是不够的,还要更进一步,才能成就最后的成功。

【延展】
1、从本章内容试分析子路性格上值得借鉴的优缺点。

2、你曾经因为“得意忘形”而尝到失败的苦果吗?请分享你从不自知到自觉不再重蹈覆辙的经验。

子路经典语录

子路经典语录

子路经典语录引言子路,孔子的弟子之一,被誉为“子贡”,是孔子的得力助手和最忠诚的追随者。

于孔子逝世后,他将孔子的教诲整理成《论语》,被后世奉为经典。

《论语》中,子路也经常有着深远的言行,成为人们学习和思考的对象。

本文将探讨子路的经典语录,解读其深意。

子路经典语录子路经典语录如下:1. “吾日三省吾身”这是子路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每天要对自己进行三次反省。

这种自我反思能够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并有机会不断改正和进步。

2. “不学,无以知道”子路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没有学习,我们就无法获知真理和智慧。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我们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表达了对乐于实践、真正行动起来的人的赞赏。

凡是拥有知识的人不如喜爱实践的人,而喜爱实践的人也不如对实践心生乐趣的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知识和行动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知识付诸实践并享受其中的乐趣,才能真正体会到知识的价值。

4. “不怨天,不尤人”这是子路的一句箴言,表达了不抱怨命运和责怪他人的观念。

子路认为,我们应该学会接受自己的命运,并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境。

同时,我们也不能责怪他人,因为我们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选择和行为。

深入解读子路经典语录1. 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子路认为每天进行三次自我反省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并有机会进行改正和进步。

自我反省是对自身行为和思维的审视和反思,是一种自我反思的修行方式,有助于我们不断提高。

通过自我反省,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和问题,进而对自己进行改进。

在自我反省中,我们可以问自己一些问题,如:我今天做了哪些不好的决策?我有没有犯错?我能从中学到什么教训?通过这样的反思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改正错误,并提升自己的能力。

2. 学习的重要性子路非常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他认为没有学习就无法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智慧。

学习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提升自己的重要手段。

论语章节翻译-子路篇

论语章节翻译-子路篇

论语章节翻译-子路篇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曰:“无倦。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

尔所不知,人其舍诸?”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

始有,曰:‘苟合矣。

’少有,曰:‘苟完矣。

’富有,曰:‘苟美矣。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诚哉是言也!”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

”子曰:“其事也。

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

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

’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

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

’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子路

子路

1.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论语·公冶长第五》2.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

”又问。

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论语·公冶长第五》3.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论语·公冶长第五》4.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第五》仲由5.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雍也第六》6.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第七》7.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第七》8.子疾病,子路请祷。

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

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

’”子曰:“丘之祷久矣。

”《论语·述而第七》9.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

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

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论语·子罕第九》10.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

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论语·子罕第九》11.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论语·乡党第十》12.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论语·先进第十一》13.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

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论语中关于子路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子路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子路的句子1.子路有过之,而无不及。

2.子路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有道则行之,无道则违之。

”3.子路三省吾身。

4.子路爱贫,吾爱子路。

5.子路闻之,大笑。

6.子路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7.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8.子路曰:“富而无骄,贫而无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9.子路曰:“愿有人行事之。

”子曰:“惟其事之,夫怨何难言?”10.子路曰:“衣狐者、冠狸者、不能以我与之比也。

”子曰:“资之者,与之谋也。

”11.仲弓问子路知仁乎?子曰:“知之。

故言与之谋,故其言善。

”12.子路问君子。

子曰:“修己以敬。

”13.子路问:“君子恶乎无言?”子曰:“失之子羽,汉文帝失之东方朔。

君子恶乎无言?无言失则事不成,有言失则国败。

”14.子路问:“师与匠,相师得君子之道与?”子曰:“有之。

礼斯两者,孰不知之?君子居其中,不惟下人有所齐焉。

”15.子路曰:“君子有恒,小人无恒。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6.子路问:“子亦无忧乎?”子曰:“孟橘之子为梁孟仲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17.子路问:“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何其之道也?”子曰:“善哉言之,有楚人为长箫,其状如左牛之角者,出于左衽之中,当其无人之时,遂鸣一声。

回也者,天下皆谓之难,大假以为不然。

回也不唯不难,而所欲者亦不难,此又何難之有哉?”18.子路问:“弟子如何则可以少失之?”子曰:“信而好疑,谏而好直,有耻而后勇。

”19.子路问:“叔与!开荒也,未央也,何以家哉?”子曰:“可也简。

”叔因荷蒲而遁,门人惑之。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20.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彻乎?”徵而不行,又徵而不行,百琴鸣,而不舞。

曰:“执其右,吾左置之。

”“子知道!福之与不福,富之与贫,贵之与贱,乃人之所以异也。

先秦-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译文及注释

先秦-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译文及注释

先秦-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先秦-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子曰:“孔子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

居则曰:“(你们)平时常说:“不吾知也!”没有人了解我呀!”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率尔而对曰:“子路急忙回答说:“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夫子哂之。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求,尔何如?”“冉求,你怎么样?”对曰:“(冉求)回答说:“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论语13子路篇及翻译

论语13子路篇及翻译

13子路篇及翻译作者:佚名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曰:“无倦。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

尔所不知,人其舍诸?”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

始有,曰:‘苟合矣。

’少有,曰:‘苟完矣。

’富有,曰:‘苟美矣。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诚哉是言也!”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

”子曰:“其事也。

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

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

’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

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

’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国学经典《论语·子路篇》

国学经典《论语·子路篇》

国学经典《论语·子路篇》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

下面是本人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今日佳句"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篇》写作指导"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语出孔子《论语·子路篇》。

原文为: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全句义为:孔子说:"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此警句,在当今仍有反腐倡廉的现实意义。

知句论事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

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

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

”初仕鲁,后事卫。

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

卫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

子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

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毗尽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

”毅然系好帽缨,从容就义。

知识宝盒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论语》子路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子路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子路篇原文及翻译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曰:“无倦。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

尔所不知,人其舍诸?”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

始有,曰:‘苟合矣。

’少有,曰:‘苟完矣。

’富有,曰:‘苟美矣。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诚哉是言也!”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

”子曰:“其事也。

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

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

’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

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

’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论语.中的子路形象

《论语.中的子路形象

②不光是孔子高度评价子路的政事才能,连后世《论语》的编订者也认同 这一点。在《论语· 先进》中的第三章有“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 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子路。文学:子游,子夏。”
③对于政事,子路不是天生习得,而是努力学习得来。在《论语》中,子路问事 鬼神,问政,问成人,问事君,问君子。在向老师请教的过程中,政事也占很多。 子路在政事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老师和同门的认可,那么学习的效果如何呢?事实 证明,在孔子周游列国之前,子路就开始从事政治活动,成为季氏宰。在周游列 国之后,在卫任职。由此可见,子路这种游刃有余的政治才能是随处可见的。
现在,我们来走近子路
子路的言行在《论语》中出现过四十一 子路在《沂水春风》一文中的形象常被定义 次,是孔门弟子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个。 为是:冲动、莽撞。但这不完全是子路的 形象。《论语》一共20篇,其中14篇都涉 孟子曾称赞他有闻过则喜的态度,把他与禹、 及子路;共539章,共有40章提到了子路。 舜相提并论。唐玄宗时,被追封为“卫侯”; 在《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中,子路的篇幅 北宋真宗时又追封为“河内公”,后又改称 “卫公”。 也仅次于子贡。这些都显示着子路的形象 不仅是冲动、鲁莽 肯定还有很多未被挖 掘的地方
初印象
《史记· 仲尼孔子列传》中记载:“仲由字子 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子路性鄙,好勇 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 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 人请为弟子。”
子路一副赳赳武夫的打扮,求见 孔子,并且对孔子很不礼貌,但在孔 子彬彬有礼的接待下,心悦诚服,于 是,穿上儒服,倾心委身于孔子,成 为弟子。 拜师后,子路一心向学, 《论语》中记载了很多他向孔子请教 如何成为君子、士子的对话。
一、善于政事

论语中子路的句子

论语中子路的句子

论语中子路的句子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卫灵公)解析:子路问孔子,君子应该重视勇气吗?孔子回答说,君子将义理看得更重要。

君子如果只有勇气而没有义理,那就会引起混乱;而小人如果只有勇气而没有义理,那就会成为盗贼。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应该在追求勇气的同时,更加注重道义的追求。

子路曰:“子治予则告予,告予则不治予。

”(论语·阳货)解析:子路对孔子说:“如果您治理我,我将向您请教;如果您请教我,我将不再治理。

”这句话表达了子路对孔子的尊敬和敬意,他愿意接受孔子的指导,但并不自视甚高,他认为自己没有资格对孔子进行指导。

子路曰:“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

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周有大赉,善人是富。

”(论语·宪问)解析:子路引用尧和舜的话,尧说:“我告诉你,舜啊,天的命运在你的身上,你要忠实地履行职责,四方百姓困苦,天赋予你永远的福祉。

”舜也将王位传给禹,说:“我这个小人履,敢用玄牡(黑色的牡牛),敢向皇皇后帝宣告,有罪不敢赦免,帝的臣子不敢包庇,政策在帝的心中。

我个人有罪,不能代替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我个人。

”这句话强调了君主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善人富有的道理。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论语·卫灵公)解析:子路问孔子,卫君任用您来治理国家,您准备从何处着手?孔子回答:“一定要正名。

《论语·子路》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论语·子路》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论语·子路》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展开全文[十三·一] 子路问政。

子曰:“先之①劳之。

”请益。

曰:“无倦。

”[十三·二]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

子曰:“先有司②,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

尔所不知,人其舍诸③?”[十三·三] 子路曰:“卫君④待子为政,子将奚⑤先?”子曰:“必也正名⑥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⑦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⑧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⑨,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⑩而已矣。

”[十三·四] 樊迟请学稼。

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⑪。

曰:“吾不如老圃⑫。

”樊迟出。

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⑬。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十三·五]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⑭;使于四方,不能专对⑮。

虽多,亦奚以⑯为?”[十三·六]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十三·七]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⑰。

”[十三·八] 子谓卫公子荆⑱:“善居室⑲。

始有,曰:'苟合矣’⑳。

少有,曰: '苟完矣。

’富有,曰: '苟美矣。

’”[十三·九] 子适㉑卫,冉有仆㉒。

子曰:“庶㉓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十三·十] 子曰:“苟㉔有用我者,朞月㉕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十三·十一]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㉖矣。

诚哉是言也。

”[十三·十二] 子曰:“如有王者㉗,必世㉘而后仁。

”[十三·十三]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十三·十四] 冉子退朝㉙。

论语十三章

论语十三章

论语十三章《论语》第13章·子路【01】注释译文解读子路问「政」。

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

曰:「无倦。

」【注释】(1)先之劳之:先,引导,先导,即教化。

之,指老百姓。

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劳。

(2)益:请求增加一些。

(3)无倦:不厌倦,不松懈。

【译文】子路问怎样管理政事。

孔子说:“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劳。

”子路请求多讲一点。

孔子说:“不要懈怠。

”【02】注释译文解读仲弓为季氏宰,问「政」。

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不知,人其舍诸!」【注释】(1)有司:古代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

(2)诸:“之乎”二字的合音。

【译文】仲弓做了季氏的家臣,问怎样管理政事。

孔子说:“先责成手下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让他们各负其责,赦免他们的小过错,选拔贤才来任职。

”仲弓又问:“怎样知道是贤才而把他们选拔出来呢?”孔子说:“选拔你所知道的,至于你不知道的贤才,别人难道还会埋没他们吗?”【03】注释译文解读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训;言不训,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於其言,无所苟而已矣!」【注释】(1)卫君:卫出公,名辄,卫灵公之孙。

其父蒯聩被卫灵公驱逐出国,卫灵公死后,蒯辄继位。

蒯聩要回国争夺君位,遭到蒯辄拒绝。

这里,孔子对此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奚:音ī,什么。

(3)正名:即正名分。

(4)迂:迂腐。

(5)阙:同“缺”,存疑的意思。

(6)中:音zhòng,得当。

(7)苟:苟且,马马虎虎。

【译文】子路(对孔子)说:“卫国国君要您去治理国家,您打算先从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说:“首先必须正名分。

”子路说:“有这样做的吗?您想得太不合时宜了。

《论语》中子路

《论语》中子路

《论语》中的子路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1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5.7)【注释】桴:用竹木扎成的排筏,较大的称筏,小的称桴。

材:通“哉”。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

”又问。

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5.8)【注释】问子路:意为“问子路于孔子”,向孔子打听子路这个人。

不知:因为仁需要一生努力培养追求,只有到死方可盖棺定论。

孔子答不知,并非贬低三人德行修养不足。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5.14)【注释】行:践行。

在闻为人处世之理之后,必要在生活中加以践行,这才是“学”和“习”的结合。

子路在践行之前,唯恐又有所闻,怕前面所听闻的那个道理没时间加以实践。

“知”与“行”相伴而行,社会伦理方面的道理都要在社会生活中加以检验或者实践,才是真知。

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26)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6.28)【注释】南子: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

寡小君愿见。

”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

(《孔子世家》)南子者,宋女卫灵公之夫人,通于宋子朝,太子蒯聩知而恶之,南子谗太子于灵公曰:“太子欲杀我。

”灵公大怒蒯聩,蒯聩奔宋。

(《列女传·孽嬖传》)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píng)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

《论语子路》中的名言名句

《论语子路》中的名言名句

《论语子路》中的名言名句
1.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 子路
2. "言必信,行必果。

" - 子路
3.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 子路
4. "不迁怒,不贰过。

" - 子路
5.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 子路
6. "君子之道,言而无文,行而无迹,福祉无门。

" - 子路
7.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子路
8.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 - 子路
9.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 - 子路
10.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 - 子路。

《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晳后。

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译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奉(孔子)而坐。

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

(你们)平日在家的时候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到:“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大国之间,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接着(国内)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第三年,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富足。

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什么,但愿意学习做这些。

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相。

论语之子路篇

论语之子路篇
在今天看来,凡事都要有“法源”。依法办事,才 能维护公共秩序。
2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 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 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曰:“一言而丧邦,有诸?”
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 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 违也。, 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
子路(对孔子)说:“卫国国君要您去治
理国家,您打算先从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说: “首先必须正名分。”子路说:“有这样做的吗? 您想得太不合时宜了。这名怎么正呢?”孔子说: “仲由,你真粗陋!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 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 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 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 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 知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 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君 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
十三 子路篇
1名正言顺 名不正,言不顺 无所措手足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 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 “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 “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 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 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 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 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 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一言兴邦:一句话使得 国家昌盛。
一言丧邦:一句话使得 国家灭亡。
3 近悦远来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 远着来。”
叶公请教如何把一个地方治理 好。孔子说:“要使那些在你统 治下的老百姓感到高兴,使那些 不在统治下的老百姓前来投靠 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
宗庙之事,如会同,
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 兼词,于是, 在这些场合里
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10
‚点,尔何如?‛
“曾点,你怎么样?”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17
孔子的四位学生的性格特点: 子路(由):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
冉有(求):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公西华(赤):谦恭高雅,卓尔不群。
18
你是怎样理解‚吾与点也‛这句话的?
曾皙是主张以礼治国,他说的是礼治的结果,是太平 盛世的图景,与孔子的“仁政”“礼治”“教化”的政治主张相 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
19
动词,继,接续,接着。 等到。 义,正道,这里指礼义。
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 有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 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7
夫子哂(shěn)之。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孔子听了为什么会微微一笑呢?
1
2
由 子路
曾皙 点
冉有 求
孔子
公西华 赤
3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4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 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 孔子 赤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16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难道冉求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怎么见得方圆六七 十里或五六十里就不是国家了呢? 唯赤则非邦也与? 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吗?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的赞礼人,那谁能来做 大的赞礼呢?
闲居 平常 了解
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 (你们)平时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 (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6
车辆。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剩
夹,箝。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13
动词,赞成,同意。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你是怎样理解 “吾与点也”这句 话的?
三子者出,曾晳后。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
(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
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11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12
音义同“暮”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
(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
《论语》成书于战国初期,是 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 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 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 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通行本《论语》其二十篇。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 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 人视为至理。
8
“求,尔何如?‛
“冉求,你怎么样?”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 让我去治理,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9
“赤,尔何如?‛
“公西赤,你怎么样?”
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5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因为 一两天 于 认为
吾,作“以”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以,动词,用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14
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曾晳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15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曾晳)说:“你为什么笑仲由呢?”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 所以(我)笑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