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2021-2022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红楼梦》的生命力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笼罩其上的模糊和不确定性。

围绕这部小说,存在着诸多谜题:有关版本、作者、评点者、人物原型……同时,宏大的结构、丰富的内蕴、广博的指涉、精心的比喻,也使其人物形象圆满生动,情节发展呈现复调格局,结构脉络具有“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特征。

然而,印刷媒介的传播是单一中心、主张确定性的。

与之相应,印刷文化体系中的《红楼梦》虽然样式众多,却大都在进行确定性的寻求,力求将其明确、固定。

研究著作讲究权威,期望还原唯一、排他的文学和历史;各类续书,不论作者能力眼界高下,大多力求贴近原著。

为了使更多人认识和了解《红楼梦》,出现了许多“横排本”“简体本”甚至“普及本”和“缩略本”。

作为对名著的普及,它们是必要的,但小说的魅力源于细节,删去细节的版本在展示效果上无疑会大打折扣。

有了这些普及版本,伴随着受众在“接受——认知”中的自动省略和突出,原本充满暗示、隐喻和谜语,“谁解其中味”的《红楼梦》变成人人都能简明扼要地总结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的中学课文。

它从含混到明确,繁复故事逐渐变成梗概:封建大家庭的没落过程,宝黛钗三人的爱情悲剧;复杂的人物性格也成了一一对应的符号;娃娃脸的宝玉天真多情,瘦弱的黛玉敏感忧郁,丰腴的宝钗温柔宽厚……即便是人各有异的舞台表演、绘画作品,也在试图将不确定的《红楼梦》确定下来:戏剧确定在神态、身段上,绘画确定在笔墨、线条上。

例如,梅兰芳在京剧《黛玉葬花》中,以一米八的男儿身扮演十三四岁的娇弱少女,其定妆照中“眼睛是如此之凸,嘴唇如此之厚”即遭到鲁迅诟病,但排除这些个人因素,他却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其身段、扮相在舞台艺术中的优势,将黛玉颦颦的神、缠绵的意表达了出来。

又如,在颇受公众推崇和认可的戴敦邦所绘《红楼梦》图画中,人物眉眼仅以极简的笔法勾勒出线条,但公众并不追究,而是沉浸于寥寥几笔中流露的风流袅娜和无尽萧瑟。

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第4页(共10页)
的孩子说:“你们是八路军,咱们欢迎,可是八路军也得有路条。”我们又告诉他:“你 们的民兵哥儿还送了我们一程,刚走。”他说:“咱不管,只要路条看一看。”我们被 阻拦着,幸亏村里出来一个人,问什么事,知道我们是从河西来的八路军以后,他叫孩 子们赶快让开路,让我们前进。
一路上,我们赞赏着村民组织的严密,有着这样的人民组织的地方,敌人是不容易 逞凶的。
第3页(共10页)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黄河
周立波 二十一日,部队陆续到了黄河边上。这就是历代诗人最爱歌颂的黄河,这就是音乐 家冼星海同志在《黄河大合唱》里谱出了澎湃之声的黄河。 万道灿烂的阳光之下,黄河里面的无数冰雪的团块射出明亮的反光。这些冰雪的大 块,浮泛在黄浊的水浪里,迅急地奔流。它们互相冲击着,发出嚓嚓的声音。 等待渡河的时候,我到镇上去找开水喝,和老百姓聊天。他们说,原先这里的房子 要多些。日本兵几次打到了河东,毁了这里好多民房。依靠八路军英勇的守卫,日本兵 从来没有渡过河来。我们和日本兵只隔一条水,但是陕甘宁边区始终是一块干净的土地, 从来没有被日寇践踏。今天正在渡河东去的王震将军的部队里,就有好多保卫黄河的英 雄。 我们挨次下了船。每船水手十一人,船一解缆,水手使劲地荡桨,大声地呼喊。那 是一种粗犷的吼声,声音那么大,竟至超越了风声和波浪冲激船头的声音。到了中流, 船不停地起落,并且一直往下流。水手们使尽力量摇桨,使尽一切力量呼吼。这是人和 自然斗争的雄伟的场面。河风吹着,我们穿着大衣,还冷得发颤,水手们只穿着单衣, 脸上的汗竟像雨点一样滴落。 到了河东的沙滩上,王首道同志站在那里遥望着河西,有一刻钟之久,不肯走开。 我们已经离开陕甘宁边区了。王震同志还没有过来。他正在西岸指挥队伍,分拨船只。 我们沿着黄河走了十里路,才转入东边的山路。在河边看见的第一间房子的砖墙上, 写着“时刻准备反扫荡,坚决保卫抗日民主根据地”。我记起了早晨在螅蜊峪看见有一 堵墙上写着:“展开赵占魁运动,发展手工业。”隔一条黄河,一边是生产运动,一边 是对敌斗争。 在河边,我们碰见了两个农民。他们都穿着蓝布棉衣和白布棉裤,头上挽着干净的 白毛巾。其中一位提着一个大型手榴弹,另外一位腰间插着一支土造的手枪。这是民兵。 提着大手榴弹的小伙子,仔细打量了我们的制服和武器,小声地对同伴说:“咱们的人。” 我们要他们带路,他们十分高兴地走在前面,并且告诉我们,这里是临南县界。这里的 民兵都会使用地雷,每个村庄的大路和小路都挖了雷坑。敌人一出来,地雷就埋好。我 们经过的村庄,果然到处有雷坑。民兵送了我们十来里路,我们怕走得远了,耽误了他 们自己的事情,请他们回去。但不料他们回去以后,我们碰到了一点麻烦。 我们经过一个名叫马塔的山村时,突然被一群孩子包围了。他们手执红缨枪,不让 我们走,索看路条。我们说:“咱们是八路军,从河西来的,没有带路条。”一个为首

辽宁省大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试题 (含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试题 (含答案)

大连市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对说唱文艺进行跨学科研究,因研究者的立足点不同,其研究的路径、方法等自然会有差异。

例如,唐五代的变文讲唱、宋代的说经、明清时期的宝卷,都是受宗教特别是佛教影响而产生的说唱艺术,如果不借鉴宗教学的知识与方法,不了解宗教艺术,不联系宗教在民间的传布,是无法对之进行深入研究的。

在这一方面,李小荣《变文讲唱与华梵宗教艺术》将变文讲唱和华梵宗教艺术结合起来,就对变文的生成与衍变、变文与华梵音乐戏曲之关系、变文中的三教思想等做了较准确、具体的阐释。

又如,民间说唱与民俗文化关系至为密切,诸如岁时节令、人生礼仪、教化娱乐等在很多说唱文艺作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清代鼓词《封神榜》在说唱哪吒的故事中就穿插、敷衍了京城庙会盛况,鼓词《西游记》在说唱凤仙郡求雨时则穿插、敷衍了京城德胜门外黑寺、黄寺等喇嘛庙“打鬼”驱邪的风习;扬州评话《武松》讲武大郎过年,则渲染了扬州人的过年习俗;广州木鱼书《七夕赞花》也描绘了广府人的乞巧民俗……这样便赋予了说唱内容以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保存了丰富的民间文化记忆。

对此,有必要从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等角度阐释其文化内涵与认识价值。

除了基于民间说唱文艺本体开展跨学科研究外,也可以立足于某一学科,从说唱文艺中获取丰富的研究资料,拓新该学科的研究领域,丰富其研究内容,创新其学术观点。

早在20世纪上半叶,刘半农就提出,“研究俗曲,可以从四方面进行:一、文学方面,第 1 页(语文试卷共 10 页)二、风俗方面,三、语言方面,四、音乐方面。

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精校电子版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精校电子版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精校电子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A.酝酿.(liàng) 嘹.亮(liáo)朗.润(lǎng)抖擞.(sǒu) B.卖弄.(lóng)黄晕.(yùn)澹澹.(dàn)发酵.(xiào)C.澄.清(chéng)枯涸.(hé)繁弦.急管(xián)烘.托(hōng)D.应和.(hè)贮.蓄(zhù)济.南(jì)湛.蓝(zhàn )2.给下列一段话中的划线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追溯.()重庆这座城的历史,得名至今已有八百年。

沧海桑田,巴渝儿女在这片灵秀之地上繁yǎn()生息,挣脱山围水绕的藩.()篱,创造了独特qǐ()丽的巴渝文化。

追溯()繁yǎn()藩()篱qǐ()丽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作为奥运会主办国的公民,应当文明观赛事,理智看输赢,不要看到主队输球就大惊失色。

B.有些地方为增产粮食而盲目毁林开荒,结果事倍功半,不仅粮食没增产,还破坏了生态环境。

C.尽管外界对中华文化标志城的非议不断,但在当地,各项工作仍在按部就班地进行。

D.武侠小说《天龙八部》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吸引了无数读者。

4.根据语境,下面的说法得体的一项是()A.校长对专家说:“请您来作报告,想来您会觉得荣幸的。

”B.老刘庆祝生日,对好友说:“明天是我的生日,特邀请你来贵府一叙,你不会拒绝吧。

”C.出差在外的武谨之给同学会组委会短信留言道:“由于工作的原因,不能参加这次三十周年同学聚会,我深感遗憾。

”D.“禁酒令”后,一位妻子劝嗜酒成性又要开车的丈夫道“你有高血压,如因喝酒出现状况,我不会管你。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济南的冬天》(节选),完成下面题目。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甲】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2021-2022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鞍山一中等五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1-2022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鞍山一中等五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实验中学、鞍山一中等五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元画与宋画有极大不同。

山水画的领导权和审美趣味落到元代的在野文人手中,“文人画”正式确立。

尽管后人总爱把它的源头追溯到苏轼、米芾等人,南宋大概也确有一些已经失传的不同于院体画的文人画,但它作为一种体现时代精神的潮流出现在绘画艺术上,似仍应从元——并且是元四家算起。

“文人画”基本特征首先是文学趣味的异常突出。

元文人画走到与北宋恰好相反的境地:形似与写实迅速被放在很次要的地位,极力强调的是主观的意兴心绪。

中国绘画中的“气韵生动”的美学基本原则,本是作为表达人的精神面貌的人物画的标准,从此,倒反而成了表达人的主观意兴情绪的山水画的标准。

《艺苑卮言》说,“人物以形模为先,气韵超乎其表;山水以气韵为主,形模寓乎其中”,把“形模”放在非常次要地位。

倪云林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这样一种美学指导思想,是宋画主流所没有的。

与文学趣味相平行,并具体体现这一趣味构成元画特色的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

这是中国绘画艺术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元画也因此才获得了它所独有的审美成就。

在文人画家看来,绘画的美不仅在于描绘自然,而且在于或更在于描画本身的线条、色彩亦即所谓笔圣本身。

这样,就把中国的线的艺术传统推上了它的最高阶段。

自原始陶器纹饰、青铜礼器和金文小篆以来,线始终是中国造型艺术的主要审美因素;在人物画中有所谓“铁线描”“莼菜描”“曹衣出水”“吴带当风”……都是说的线条的美,中国独有的书法艺术,正是这种高度发达了的线条美。

从元画开始,强调笔墨,重视书法趣味,成为一大特色。

它表现了一种净化了的审美趣味和美的理想。

线条自身的流动转折,墨色自身的浓淡、位置,它们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力量、意兴、气势、时空感,构成了重要的美的境界。

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

(18分)城市是个“双面侠”①上海是我中国之旅的第一站,她所呈现出来的力量和雄伟令我感到疑惑,惊奇甚至有点望而生畏。

除了纽约,她是我平生见过的最宏伟的都市,处处充满着庄重的气息。

那绝对是一个人造奇迹,它让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深深爱恋并肃然起敬。

当我们行走于这雄伟的城市间,都市景观极度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可谓包罗万象,势不可挡。

②格格不入的感觉笼罩着。

你会发觉,城市生活让人感到身心疲惫,即使对于那些一开始兴致勃勃想要融入城市生活的人来说也不例外。

在这种极度的刺激和兴奋状态下,人们很容易迷失自我....。

③在城市里,每天都上演着戏剧性的相遇,让那些原本没有交集的各类社会群体有了交汇的一天。

几乎在所有的大都市里,都同时包容了精英团体和弱势群体,腰缠万贯的富人和流离失所的穷人,满怀希望的人和垂头丧气的人,目标明确的人和漫无目的的人。

形形色色的人不断地在城市进进出出,给她注入新鲜血液,添加全新的社会元素。

有的人来此地追求他人的认可,有的则是寻求藏身之所。

他们居住在同一个城市里,却奉行着各自不同的生活哲学。

但毕竟他们身在“同一屋檐下”,经常会擦肩而过甚至有面对面的交流。

对他们而言,分歧在所难免,但是很多时候总能够求同存异,殊途同归。

对于那些不是在城市里出生的群体而言,他们在城市的生活很多时候意味着一种抉择:即不要带着家乡的习俗去生活,而要入乡随俗,学习城市的生活方式。

④过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使得社会纽带也日益松动。

随着小社群归属感的消逝,社会对于个体的约束也在渐渐削弱。

人们开始不愿意和家人分享他和朋友在闲暇时的作为,他们的老师也不再是和家长最为亲密的人了——现在在我的国家就是这样的情况。

那些流言蜚语曾经让人们循规蹈矩,埋头苦干,时刻铭记要服从权威,免于降职。

而现在看来,它所起到的社会约束也已是微乎其微了。

⑤城市是神秘的,她在我们生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中二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中二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中二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1. (3分)D (A项“将稷下学宫内迁至小城肘腋之处”错,张冠李戴。

应该是将君障从大城内迁至小城,同时在小城西门外,紧贴小城兴建稷下学宫。

B项“波浪式前进的过后” 错,曲解文意。

波浪式前进侧重发展道路的曲折性,文中强调的是“非匀速性”。

C项“改变了列国之间山川阻隔、交通不便的状况”错,曲解文意。

稷下学宫的创立提供了固定的场所,以便学术思想的交流,但“列国之间山川阻隔、交通不便的状况”并未发生改变。

)2. (3分)D (三则材料”在逻辑上是递进关系”错,材料一侧重稷下学宫遗址的确认,材料二阐明稷下学宫在“百家争鸣”历史事件中的作用,材料三关注稷下学宫的影视呈现,三则材料是从不同维度对“稷下学宫”这一中心话题加以介绍的,在逻辑上是并列关系。

)3. (3分)A (A项“齐有稷门,齐城门也。

谈说之士期会于其下”是地理位置的描写。

虽不具体,但为后来“稷下学宫遗址”具体位置的记载提供了佐证。

B项侧重于记录齐桓公创建稷下学宫、优待稷下先生的事实;C项侧重称赞齐国的稷下学宫促进优良的风气的形成: D项侧重对稷下学宫建筑的描述,体现其建筑规格较高。

)4. (4分)①孟子和告子在稷下学宫围绕同一话题多次论辩,这是战国中期百家争鸣的一个缩影;②稷下学宫的创立,为古代学者们提供了一个固定的场所,为百家争鸣的出现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孟子和告子的学术论辩就是这一条件的产物。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注:(1)答案中蓝色字体是关键内容;(2)②中“稷下学宫的创立,为古代学者们提供了一个固定的场所”“松下学宫的创立,为百家争鸣的出现创造了极好的条件”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5. (4分)①要解决表现对象内容复杂、资料不足等难题;②通过多种视听语言实现古今对话,展现历史文化的广度、深度和高度;③将创作者的思想定力,转化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觉和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自信:④要在娓娓叙事中生动再现历史、还原场景:⑤通过专家讲解和经典文献的阐释,深度表现历史和深层次的文化肌理;⑥融入相关的成语典故,突显主题,增强可看性。

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l~3题。

由于古代中国进入文明社会时保留了氏族血缘的关系,所以国家建立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国家混合在家族里面”,即国在家中,家国同构。

与此家国同构的国家相适应,产生了不同于西方的古代政治生态。

在殷周王朝,天子、诸侯、卿大夫是以血缘关系构成的宗子、宗孙和姻亲的亲缘关系,国家的权力和财产是按血缘的亲疏分配,君权与父权是同一的,君权只是父权的延伸和扩大,国家是一家一族的国家。

这样的政治生态,决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不同于西方的历程。

中国思想文化起步于“君子世界”,古代希腊、罗马则与此不同,其思想文化起步于“市民世界”。

正是由于中国思想文化起步于“君子世界”,具有贤人的作风,所以在中国古代社会中,道德受到特别关注,被提到了“天理”的高度,以道德为人性,以道德为人的良知,在古代甚为流行。

道德几乎支配着人生和人生的一切,包含政治也被伦理化,也即是说政治与伦理融合。

早在殷周时期,道德就纳入了政治范畴,开启了道德与政治的融合。

“以德配天”或者“德配天地”就是此结合的最初形式。

古人认为维持政权和政治上的统治,单凭“天”的庇佑是不够的,还取决于代天行政的君主的德行。

到周王朝时,君主的人格如何被认为是治政的最重要的因素,他们认为殷王朝的败亡,就在于最高统治者殷纣王失德:因此,君主在国家统治中要发挥权力的影响,但非权力性影响即统治者本人的人格影响也十分重要。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把此提升到“德治”的高度,主张刑治与德治并举。

孟子则更进了一步,直接提出仁政的主张,把仁即道德与政治直接相结合,奠定了政治伦理化的倾向。

从一般意义上说,政治与道德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二者既不能等同,也不能相互代替,秦代的法家便是持此主张,但在古代中国家国同构的政治生态中,这种德与政相分离的主张,完全行不通,秦王朝短命便是证明。

在古代的政治生态中,权力不能代替氏族血缘的亲情,道德不能缺位,德与政不能分离,因此,道德与政治相融相合是古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辽宁省大连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级阶段性学情反馈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级阶段性学情反馈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大连市重点中学2023年4月高二年级阶段性学情反馈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材料一: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出台,为网络文学如何面对“自然增长的红利日渐微薄,面临自我‘升级’的大考”指明了方向——除了要发挥娱乐、消费的载体功能,还要创作“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

以此为契机,从创作上看,在保持传统类型热度不减的情况下,现实题材开始崛起,幻想类作品一家独大的格局发生变化。

网络文学的主题趋向更加契合时代精神。

记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革命史,反映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巨变和普通人的生活变迁,是现实向作品的主要题材选择。

《长乐里:盛世如我愿》以“穿越”的手法书写发生在上海的革命行动,并通过对比展示新旧时代的沧桑变幻;;;;《特别的归乡者》书写脱贫攻坚……它们在不同的领域里描绘着日新月异的中国面貌。

反映五千年文明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类作品,以及以东方神话元素为基础的幻想类作品,是传统文化“两创”在大众文化领域里的具体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由此被激活。

《燕云台》《大汉光武》用进步的时代历史观在波诡云谲的传奇故事中展现人物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功绩;《廊桥梦密码》创新民间故事的新讲法,向世界展示中国古代建筑廊桥的传统技艺;《大道朝天》《剑来》等融玄幻、仙侠、武侠和历史、悬疑等为一体,大量化用中国古代神话和道教文化元素,营造出浓郁的传统美学气韵。

近十年来,网络作家队伍一直保持增长势头,呈现出作家“四代同屏”、代际叠加且迭代加速的喜人景象。

此外,据《2021网络文学作家画像》统计,网文作家从年龄上来说,已迎来“九五后”时代,网络作家职业覆盖种类达到一百八十八种。

多种类职业背景和生活背景,带来了新鲜的人生经验和生命感受。

网络文学的社会传播力和文化影响力彰显了网络作家的贡献,也提升了他们的地位,不仅完成了从“写手”到“作家”的转变,那些卓有成就的作者还步入“主流文学”殿堂。

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形象思维是借用形象来思考问题,是具体形象的变幻;逻辑思维是借用概念来思考问题,是逻辑的推演。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逻辑思维之下,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形象思维之下,却有无穷的解。

元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里没有逻辑推理,没有因果关系,甚至没有一个动词,我们看到的只是形象。

从“枯藤”到“断肠人”连用十一个具体形象,如拼图一样拼出一幅天涯旅人图,产生了震撼人心的美。

这是形象思维的力量,逻辑思维办不到。

作品中的形象虽然是具体的,但它已不是自己而另有了象征。

枯藤也早不是那个枯藤,昏鸦也早不是那个昏鸦,而是它们背后的情绪。

人除了个体的思维,还参与群体思维,互相交流磨合,钱学森称之为“社会思维”。

人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了许多约定俗成的“形象模块”,一一对应内心的某种情绪。

比如绘画中,蓝色为冷,红色为热,黄色为暖。

生活中,东风表欢悦,西风表悲愁。

作者在抒情时不直接说出那个“情”字,而取一个形象来指代,美就这样产生了。

辛弃疾本来要说愁,但说出口的却是“天凉好个秋”,孟郊本来要说中榜后的狂喜,说出口的则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都是用相应的形象来进行象征、比喻。

所以,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下面是笔者几篇写历史人物的文章,当然都是对这些人物的解析、褒奖和崇敬,但收尾时却无一字言情说理,而只取一形:。

注意以上结尾,在大形象中分别添加了只属于他们个人标配的小形象来强化人物,细微处好像重要场合男人不同的领带和女人不同的胸花。

这就是形象思维的象征性,一形胜千言。

五彩成锦绣,变化才有美。

形象思维把许多形象的模块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不分先后,没有因果,相互融合,浑然一体,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最后连模块本身也找不见了,只是一团美感。

辽宁省2021-2022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辽宁省2021-2022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辽宁省东北育才、实验中学、大连八中、鞍山一中等2021-2022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工匠精神自古就是“中国气质”张柏春如今,大家一提工匠精神,一般都先想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殊不知,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具有创新传统和工匠精神的国度。

工匠在古代的社会地位不算高,但有很多匠人名垂青史。

先秦的鲁班、李冰是以心灵手巧而成就事业的标杆人物。

明朝宋应星撰写的《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中国古代各类手工匠人以精湛的技艺为社会创造价值,作出过不少重要的发明和创新,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繁荣做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

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例如,早在6000多年前,中国人开始制作玉器。

朱熹对《论语·学而》中的“如琢如磨”做了注解:“治玉石者,既环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这是中国思想家对工匠精神的精彩解说。

其实,在工业化早期阶段,德国生产的产品根本谈不上精致。

德国人到英国展出产品被要求标注“Made in Germany",相当于劣等产品的标签。

这种标注产地的做法给德国人以很大刺激,他们立志要摘掉劣等产品的帽子,经过上百年努力才后来居上,使“Made in Germany”成为精品的标记。

曾几何时,“东洋货”也曾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现在日本产品却大都是世界精品。

精品的产出,当然需要制度作保障。

比起标注"Made in Germany",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为控制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国就实行了“物勒工名”制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刻在自己制作的产品上,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的技艺。

秦代制器,不仅要刻上工匠之名,还要刻上督造者和主造者之名,以便逐级追查产品质量的责任人。

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补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补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补考语文试题(无答案)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2分)①创作需要想象,持此说者不乏其人。

但是奇思幻想之作,也未必不能在生活中见其大略。

关于创作与幻想的关系是个大题目。

不贤者识其小,我就来个大题小做,说一点小品、小说中的猫鼠故事吧。

②柳宗元有一则托物寓言的小品,传诵甚广。

永州某氏,子年生,属鼠,由此爱鼠,不畜猫,且禁童仆击鼠。

鼠类相告而群至,饱食而无祸。

后来某氏迁居,继往者借来五六头猫,又用阖门、灌穴、捕击诸法灭鼠。

宠鼠之事,世所罕见,宠而至极,若永某氏者恐怕不会实有吧,出于柳宗元的想象,大概可以断定了;但他一定见过类似的社会现象,构思这篇寓言式小品,以击鼠辈,则其意甚明。

③捕鼠是猫的天职,明宋濂的《狸狌》却写了畏鼠之猫。

狌身如狸、貌似虎,是野生的猫,卫人束氏却偏偏喜好畜养。

文中说,南郭有士患鼠,某次一鼠堕入瓮中,他急借束氏畜养的一头狸狌,携之回家,要它入瓮捕捉。

“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又磔磔然,意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

士怒推入之,狸狌怖甚,对之大嗥。

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

”鼠无论怎么大,总不如猫,何况狸狌又是形体大者,竟然对之“怖甚”,被它啮足,只得奋力跳出陶瓮。

鼠跌入后跳不出来,足见鼠体既不如狸狌之硕,鼠力亦不及远甚。

④狸狌之畏鼠仅出于寓言铺叙之需,实不足信。

然而近年曾见报载天津的一段小新闻,一猫遇鼠,惊恐的却是猫,猫逃鼠追,恰恰与宋濂寓言相合,尽管他是为“武士世享重禄,遇盗辄窜者,其亦狸狌哉”而假托的故事,可又被生活中的实例所证明。

他的奇幻文字并不荒诞,荒诞的是竟有如此反常的情形;当然,它属于少遇的异闻,自不待言。

有的贪官被行贿大户呼来喝去,不敢违命,亦畏鼠之类也。

⑤清蒲松龄有一则《宫鼠》,先叙“万历年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

遍求民间佳猫制之,辄被食”,后述复得一“毛白如雪”的异国狮猫,放入门扉,鼠从穴中出,向之奔袭,狮猫避让,逃者自逃,追者自追,上下跳踉,鼠已喘息,狮猫突啮其首,置之死地。

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国平阅读经典是提高素质的最佳途径之一。

所谓提高素质,就是要使我们身上那些人之为人的属性得到健康生长,成为人性意义上优秀的人。

人类的精神能力在漫长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其生物学的基础,又在漫长的文明演进过程中展现出来并得到发展。

每一个个体的人通过种族遗传即已具备这些精神能力的生物学基础,在此意义上,我们说它们是人性中固有的禀赋。

然而,唯有在文化的环境中,潜在禀赋才能生长为现实能力。

对文化环境的理解不能局限于一时一地。

几千年来,人类的精神探索形成了一个伟大传统,它是最广阔也最深刻的文化环境。

那么,我们到哪里去寻找它呢?我的回答是:到经典著作中去。

因为经典著作正是这个传统的最重要载体。

德育的目标是培育善良、高贵的灵魂。

这方面,经典作家尤能给我们诸多启示。

每一位思想家都心怀提升人类向更好状态发展的愿望,一切思考最终都指向一个问题:怎样的人生是好的人生?怎样的社会是好的社会?虽然价值观正是最充满争议的领域,但是通过阅读经典,自觉地思考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确立人生坐标,做一个有道德、有信仰的人。

我的理解,“绝对经典”就是要选目精当,不够格的绝不选,够格的绝不遗漏,同时应适合不同人群的接受能力。

“轻松好读”则是要求选人得当,专家也必须够格,对相关的著作确有研究,融会贯通,从而能把导读做得既准确又深入浅出。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于经典著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经典著作是承载人类几千年来在精神探索中所形成了伟大传统的最重要载体。

B.经典著作是人类最广阔也最深刻的文化环境,能使人类的潜在禀赋转化为现实能力。

C.经典著作在智育、美育、德育等方面都是极好的素材,阅读经典可以提高国民素质。

D.阅读经典能够引领人们自觉地思考价值观的问题,有助于我们做一个有信仰的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提高国民素质是目标,阅读经典著作是手段,二者定位明晰,不可颠倒。

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大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

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

中华文化认同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等,把内部差异极大的广土巨族整合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越包容,就越是得到认同和维护,就越会绵延不断。

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

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

秉持开放包容,就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无论是对内提升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还是对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都离不开融通中外、贯通古今。

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

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丈化。

(节选自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材料二:中华民族文化有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文化哲学。

(定稿)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定稿)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高二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3分)D(A凭借词作数量奠定地位、铸就辉煌的理解不准确;B“体现了二晏词与屈原、李白等的浪漫主义风格一脉相承”错;C“以期改变注经散文在当时文坛的统治地位”错。

)2.(3分)B(“催生了宋代苏轼等人豪放词的词风”错。

)3.(3分)C4.(4分)首先简要介绍二晏的人生境遇及词作情况,(1分)接着总体概括二晏作品的主要内容及感情基调,(1分)然后分别分析二晏作品“痴情”“惆怅”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分)5.(6分)①在情感基调上,大晏宁静浑厚,小晏张扬热烈;②在表达方式上,大晏借景(物)抒情,小晏直抒胸臆;③在语言特点上,大晏含蓄蕴藉,小晏直白如话;④在行文节奏上,大晏平和舒缓,小晏跌宕顿挫。

(每个要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个要点即可得满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3分)B(“想死但又不知以何种方式去结束自己生命的纠结心理”错。

)7.(3分)A(小说以“论王石头的重要性和非重要性”为题,意在体现作者对于人的生存价值的自我认同这一命题的深入思考。

)8.(4分)“重要性”是指王石头因女儿的需要、像“我”一样陌生人的关心而重获生存的价值与生命的尊严;(2分)“非重要性”是指疾患的困扰、单位的无情、丈夫的冷漠暴力让王石头感到生活的无奈、生存的艰难与生命的无趣。

(2分)9.(6分)①小说开头直入情境,结尾戛然而止,正文部分通过“我”即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来随时组织情节,兴之所往,笔之所至,体现了小说的随意性;②苦口婆心劝说却加剧了王石头的求死之心,劈头盖脸的责骂、闺女不经意间的赞美竟打消了王石头的向死之意,这些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事件体现了小说的偶然性;③小说打破了正常有序的时间链条,不追求情节的连贯、完整,碎片化情节极具跳跃性,体现了小说的间断性。

2021届大连市格致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届大连市格致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届大连市格致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中国,基于味觉体验的“趣味”语词在古代美学中同样出现很早,不过是分别作为独立词语使用,“趣”同“趋”表趋势之意,进入审美范畴后出现“以趣论画”“以趣论诗”等艺术评价。

“味”的初意是“味觉”,后衍伸出“吟咏滋味”、“味外之味”的鉴赏之意。

“趣味”合在一起,是诗人论者在创作及评价中的感性点评与自我欣赏,不具有西方美学意义上的价值判断。

只有随着中国现代性进程的开启,经过现代性的洗礼后,古代趣味才逐步实现现代转换。

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近体诗多由文人士大夫创作,他们拥有较为充足的政治资本与文化资本,主要是站在君王和天道的立场来表达,教化风俗的价值追求和规整和谐的形式追求成为他们的趣味选择,借助诗文这些文化观念与审美趣味扩展为社会的主流风尚,也成了整个古代诗歌的美学选择。

清末民初之际,中国传统的社会阶层发生了分化与流动,为科学与理性的登堂入室准备了人员与政治基础。

一些开明的官员睁眼看世界,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办洋务,技术的力量在社会上层得到承认。

更为重要的是,知识分子作为新的群体在社会分层中占有一席之地,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士大夫阶层,并在社会权力尤其是知识权力中取得了话语权。

这些留洋海外、接受过西方现代科学教育的知识分子,也吸收内化了西方的审美趣味,崇尚力量、追求进步、理性务实等成了思想界和文学界的风尚,加之身处庸常的市民阶层感受到科技带来的生活便利,内心倾向于现代工业文明,为文学作品科学趣味的流行准备了现实土壤,于是诗歌的审美趣味开始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新的审美趣味随之逐步形成。

中国古代诗文崇尚“以道为美”、“与天地参”,力求做到人与天的交感合一,这就需要由心而生的诗文源于感官感受,但应合于天道、天理,力求“构建基于道德又超越道德的精神境界,而这境界最终通向审美”。

“以道为美”是古代传统文化特别是美学传统的基本倾向,儒家以道德充实为美,克己复礼、节制中和,“自然物的美不在事物的自然属性,而在于所象征的道德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大连市2021-2022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土性滋生孕育了传统乡村文化,尽管其中也存在着文化的封闭性、依附性、滞后性、等级性等缺陷,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传统乡村文化思想价值的认知。

传统乡村文化的思想优势主要体现在其注重实际、重义轻利、勤劳节俭以及长幼尊卑等方面,对传统国家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价值观培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传统乡村文化倡导的注重实际是对农耕生活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务实劳作思想的提炼与总结。

中国农民有着天然的脚踏实地、勤奋劳作的精神,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利无幸至,力不虚掷,说空话于事无补,做实事必有收获”的道理。

传统乡村文化的这种注重实际、务实劳作的精神也感染了社会中的其余人群,成为古代贤达人士重要的为人准则。

正如章太炎所说:“国民常性,所察在政事日用,所务在工商耕稼,志尽于有生,语绝于无验。

”这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中国农民注重实际、脚踏实地的性格特征,为中国传统乡村文化的发展注入了精神因子。

自古以来,对于义利关系的正确处理体现了社会传统文化的价值导向。

传统乡村文化主张“重义轻利”“义以为上”的价值准则,这里的“义以为上”思想并不是要求人们主动放弃对利益的追求,而是倡导“真君子仁中取利,大丈夫义内求财”的思想境界。

可以说,传统乡村文化的“重义轻利”思想是与“见利忘义”的错误思想相对立的。

重义轻利思想中“义”的至,上性和优先性观念,反映了古代村民群体普遍存在着诚信朴实的心态。

由重义轻利思想引发的农民的“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等优良品质对中国农民的道德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农民的传统文化美德。

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将广大农民束缚在特定的土地之上,农民按时耕作,勤劳节俭是其固有的观念。

村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在自己的土地上从事周而复始的农业生产,这正是《礼记》中所称道的“乐天安土知命”的思想反映。

他们以耕读传家自豪,渴望追求生活的安宁与社会的稳定,对各类战争与侵略行为感到厌恶。

同时,由于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简陋、农业生产效益的低下,再加上缺乏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故广大民众将生产所得视为上天对自己的“恩赐”。

这一切都促使他们摒弃对利益的占有,形成了安贫乐道、勤劳节俭的文化品质。

传统乡村文化渗透着浓厚的宗族文化色彩,它强调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安排尊卑长幼的顺序,从而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义务。

具体来说,家庭中辈分地位高的年老者是家庭事务的决策者和制定者,地位辈分低的年轻晚辈是决策的服从者和支持者,即使同辈之间也非常讲究长幼有序、男女有别。

对此,费孝通先生形象地指出了我国这种传统乡村文化中血缘性家族观念强的特点。

他认为:“在乡土中国,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

人们在家族中秉承着长幼尊卑、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传统。

”这种传统乡村文化孕育的长幼尊卑思想,不仅有效维护了社会的稳定秩序,而且也对家庭生产和家族管理产生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沈费伟《传统乡村文化重构: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选择》)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乡村文化的注重实际源于生产生活,成为古代贤达人士重要的为人准则。

B.“义以为上”的价值准则不反对人们主动追求利益,但要注重取利时的道德观。

C.把生产所得视为天赐,不仅因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性,更因其生产效率的低下。

D.传统乡村家庭事务的决策者为辈分地位高的年老者,年轻晚辈是服从者和支持者。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文章采用先总后分的结构,论证了传统乡村文化在文化思想上四方面的优势。

B.文章在论证义与利的关系时,采用了层层递进的结构,逻辑严谨,有说服力。

C.文章引用《礼记》中称道的“乐天安土知命”,证明村民对安逸生活的追求。

D.文章阐述分论点时,语言准确易懂,同时也不失逻辑上的科学性,读之流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存在乡土性的传统乡村文化,在新时代需要区别对待,这样才能振兴其文化。

B.传统美德使“重义轻利”的思想沉淀形成更为优良的品质,这无疑是-种进步。

C.作者积极肯定重义轻利和勤劳节俭等优势,充分显示出其对乡村文化的自信。

D.费孝通认为传统乡村文化中的宗族文化既维护社会稳定,又能管理家庭生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中国银联昨天发布了《2021 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分析报告》。

据统计,当前我国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5.7亿,去年三个季度,银行业处理移动支付业务的笔数,同比增幅高达7成,移动支付已经成为餐饮、便利店、网购、交通、医疗、外卖等日常消费中,最常用的支付手段之一。

调查显示,受调查人群去年使用移动支付每月平均消费了2600 元。

其中,创业人群月消费金额最高,超过3000元;全职主妇、IT从业人员每月消费也都超过2800元;学生群体每月消费金额为1952元,但他们每支出5元,就有2元是通过移动支付方式花出去的。

调查还显示,实体零售店、网购、公共交通、外卖、购买火车票机票,是使用移动支付最多的5种场景。

从地域来看,上海、浙江、江苏三地使用移动支付的人数最多。

在支付方式上,二维码支付占据移动支付主流地位,占比超过八成。

移动支付使用方便,但它所面临的风险也比传统支付方式更多。

指纹支付等生物识别方式普及很快,在35岁以下男性中,生物识别已经成为使用率最高的验证方式。

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高级主管王宇表示,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既简化了用户的一些交互环节,同时也在安全的认证技术,上有所提升,让持卡人在移动消费当中,更方便、更快捷,也更安全。

(摘编自《移动支付人均月消费2600元》,《北京日报》2021 年01月24日)材料三:内地游客洪小姐来到香港,放下行李的第一件事是去找“网红”牛腩店。

尴尬的是,她忘了换港币,而小店老板娘只收现金。

洪小姐举着手机找了十几家小店,最后沮丧地发现,街头小店只收现金。

最后,她只有无奈地回酒店换钱。

在深圳河两岸,移动支付的使用有天壤之别。

对此感受深刻的,不只是内地游客,一向以金融科技领先为傲的香港特区政府官员,更急于改变这一现状。

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是金融科技的积极推动者。

他直言,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必须有一个世界级的金融基建尤其是支付系统去支撑,才能成功。

近年来,香港推动移动支付的步伐明显加快。

但与内地城市覆盖达九成以上的移动支付相比,时至今日,香港移动支付比例仍不到两成,活跃用户更少,移动支付的使用场景也有些寥落。

有些人费解,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为什么对于金融科技创新的接纳速度如此之慢?成熟支付社会养成的习惯是最大阻碍。

香港移动支付虽然尚不普及,但“非现金”支付却已运行20多年。

香港市民惯用的“八达通”卡于1997年面世,这张集交通、餐饮、购物、服务、门禁等功能于一体的卡片,发行已超过3500万张,已经覆盖香港市面。

逾1.5万家服务商的2.4万个零售场所,几乎满足了市民所有日常消费的支付需求。

据统计,香港信用卡支付占比53%,超过95%的市民则经常用“八达通”和现金。

香港市民对个人信息的安全顾虑,特别是移动支付需要绑定银行卡和获取用户资料,让谨慎的香港人望而却步。

“从微信香港钱包的运行经验来看,香港市民对于隐私、数据的敏感是推行移动支付的难点之一。

”腾讯金融科技部副总裁陈起儒说。

至于很多小店只收现金,则是因为生存不易,需精打细算,接受信用卡需要安装设备,还要收手续费,只能婉拒。

(摘编自王旭、张欢《移动支付,香港急起直追》,新华社香港2021年12月30日) 材料四:如今,移动支付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和生活方式,也逐渐改变了民俗习惯。

当线上支付成习惯,实体红包被线上红包替代,“年味儿”正在被科技重新定义。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春节期间,除了贴对联、买年货、包饺子、看春晚等传统习俗外,抢红包、扫“福”字等活动逐渐成为新习俗。

春节期间的线上红包为人们创造了新的感情沟通方式,通过参与抢红包等活动增进与亲人朋友的沟通,让春节更有“味道”有专家说:“社会的发展变化使过去的‘年味儿’有所削弱,但新媒体通过流量构建新的民俗,让人们参与狂欢,从而获得春节新的仪式感。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提示,在参与春节抢红包等活动的同时,用户应注意个人信息安全,不要贪图小利、因小失大。

春节期间,有不法分子借此机会制作虛假的二维码或分享链接,一旦用户扫描或点击链接,有可能被盗取个人信息甚至被盗取钱财。

开心过春节、幸福领红包的同时,也要擦亮眼睛,不要误入陷阱。

(摘编自刘晓、刘奇《春节“红包大战”硝烟再起》,《人民网》2021年02月01日)4.下列对“移动支付”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移动支付在日常消费中作为最常用的支付手段发展迅速,2021 年三个季度的银行业处理移动支付业务数同比增幅就高达7成。

B.在受调查人群中,学生群体、全职主妇、创业人群的移动支付消费金额依次增加,但学生群体的移动支付占比并不算低。

C.移动支付使用方便,并且在使用场景、使用人群的地域分布、支付方式以及识别方式等多个方面都呈现出相对集中的特点。

D.线上红包和实体红包在支付手段不同,但在情感沟通交流方面的作用却是异曲同工,让年味儿不会因科技的发展而流失。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作为世界金融中心,香港的移动支付虽不是没有发展,但与内地比还是有很大差距,这将给香港旅游甚至整个经济发展带来极大不便。

B.材料二显示,202X 到2021年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会持续稳步增长,而增速也会持续放缓,基本不会出现前期的大波动。

C.“非现金”支付在香港社会很成熟,几乎可以满足市民所有日常消费需求,相对而言因移动支付安全性差,推行起来才困难重重。

D.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往往也伴随着新的犯罪手段的升级变化,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提高警惕,不能因小失大,但也不用因噎废食。

6.简要概括目前我国移动支付所取得的成绩,并为其进一步发展提出--些改进意见。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路遥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濛濛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

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

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县城的大街小巷比平时少了许多嘈杂。

冬天残留的积雪和冰溜子正在蚀化,石板街上到处都漫流着肮脏的污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