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温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农业知识大解析农作物的适宜温度范围是多少
农业知识大解析农作物的适宜温度范围是多少农作物是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其生长与发育来说,温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合适的温度范围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下面将对几种常见的农作物以及它们的适宜温度范围进行解析。
1. 小麦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适宜的温度范围可以促进其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小麦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5℃-25℃,在此温度范围内,小麦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养分吸收效率都处于较高水平。
当温度超过25℃时,小麦的生长速度和产量会逐渐下降。
2. 玉米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适宜的温度范围对于提高玉米的产量至关重要。
玉米的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20℃-30℃,在此温度范围内,玉米的生长速度最快,光合作用效率和养分吸收效果也较好。
当温度高于30℃或低于20℃时,玉米的生长受到抑制,产量会受到影响。
3. 水稻水稻是人类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适宜的温度范围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稻的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20℃-35℃,其中25℃-30℃是其较为理想的生长温度范围。
当温度超过35℃或低于20℃时,水稻的光合作用效率和养分吸收能力下降,会导致产量减少。
4. 蔬菜蔬菜是重要的农作物类型之一,不同的蔬菜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
一般而言,蔬菜的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15℃-30℃。
例如,番茄的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15℃-25℃,辣椒的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20℃-30℃。
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蔬菜的生长速度会下降,产量和品质也会受到影响。
总结起来,不同的农作物对于适宜温度的要求是有所差异的。
合适的温度范围可以促进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因此,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科学调控温度,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对于农作物的产量和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字数:519字)。
温度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DOI:10.19904/14-1160/s.2022.14.006温度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樊廷海(单县高老家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菏泽274319)摘要:玉米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种植范围广泛,产量相对较高,玉米种植时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温度对玉米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有着重要影响。
玉米在发芽期、幼苗期、拔节期、开花期、授粉期、灌浆期都需要有适合的生长温度。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玉米正常生长,从而导致产量下降,给种植户带来损失。
关键词:玉米;温度;生育期;灌浆期;产量文章编号:1005-2690(2022)14-0017-03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文献标志码:B玉米是喜欢温暖和光照的农作物,品种多样,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温度的需求量存在差异,同时温度也会影响其营养吸收和生长。
在玉米生育期内,适合的生长温度为25~31℃。
温度太低直接影响玉米健康生长,营养物质积累受到影响,需要吸收和消耗大量的养分,可能造成停止生长;温度过高会造成生长速度加快,消耗的养分也增多,会影响产量。
1玉米的生长特征玉米是重要的禾本科草本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强,适合在半湿润半干旱的地区种植。
玉米生长不受土壤酸碱度影响,只要温度达到合理的范围都能种植。
玉米是一种喜温的作物,在平均气温为18℃以上的地区都能种植。
同时,玉米是一种短日照的作物,出苗之后如果长期处于短日照的条件下会造成发育加快,导致植株矮小和提前抽雄开花,影响玉米产量。
如果处于长日照的条件下,玉米植株增高,茎叶繁茂,抽雄开花期会延迟,甚至会影响玉米开花结实[1]。
2玉米生长对温度的总体要求我国的玉米种植范围广泛,气温大于10℃,并且夏季平均气温大于18℃的地区很适合种植玉米。
在生产类型上,玉米主要分为以下类型:特早熟品种,生育周期为小于85d;早熟品种,生育周期为85~100d;中熟品种,生育周期为100~120d;晚熟品种,生育周期为120~140d;特晚熟品种,生育期为140d以上等。
玉米生长对温度的介绍
玉米生长对温度的介绍玉米(学名:Zea mays),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全球各地。
而温度是影响玉米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玉米生长过程中温度的影响以及温度对玉米生长的要求。
温度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是复杂而综合的。
一般来说,玉米的生长过程可以分为苗期、生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
不同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在苗期,温度的影响尤为重要。
玉米种子在地下发芽的过程中,温度对其萌发和幼苗生长有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玉米的种子萌发温度范围为10摄氏度至35摄氏度,最适温度为25摄氏度。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的生长速度都能达到最佳状态。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玉米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
在生长期,温度对玉米的生长和发育有直接的影响。
一般来说,玉米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5摄氏度至35摄氏度,最适温度为25摄氏度。
在适宜的温度下,玉米的生长速度和生物量积累较快,叶片绿色度高,光合作用强。
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光合作用和氮代谢,导致叶片黄化、生长受抑制甚至死亡。
另外,温度过高还会加速水分蒸发,导致土壤干燥,影响玉米的生长。
在成熟期,温度的影响较小,但仍然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有一定影响。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玉米的粒重和产量。
温度过高会加速玉米颖穗的生长速度,导致玉米粒的形成不完全,粒重较轻。
而温度过低则会影响玉米颖穗的生长速度,导致玉米粒的形成不充分,粒重较重。
因此,在成熟期,适宜的温度有助于玉米粒的正常发育,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除了温度的绝对值,温度的变化对玉米生长也有重要的影响。
温度的变化幅度过大,特别是昼夜温差过大,会影响玉米的生长。
例如,夜间温度过低,会抑制玉米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导致玉米植株矮化,叶片变黄。
因此,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大温差的环境,保持温度的稳定。
总的来说,温度是影响玉米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温度的合适范围有助于玉米的正常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气候变化对中国玉米生产的影响及适应性研究
气候变化对中国玉米生产的影响及适应性研究气候变化对中国玉米生产的影响及适应性研究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不断加剧,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影响。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在中国的种植面积广泛,生产量巨大。
然而,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研究气候变化对中国玉米生产的影响,并探讨适应性研究,为玉米种植者和农业管理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气候变化对中国玉米生产的直接影响1. 温度升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中国气温的升高,直接影响到了玉米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玉米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窄,高温会造成玉米花粉不活跃,导致花期受阻,降低了受粉率和果实结实率。
2. 降水不均:气候变化导致降水分布不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持续干旱或暴雨等,会对玉米生长产生重大影响。
持续干旱会降低土壤含水量,导致玉米根系发育不良,影响生长和产量。
暴雨则可能引发洪涝灾害,导致玉米受灾和减产。
3. 病虫害增多:气候变暖极易导致农作物病虫害的爆发。
玉米受到的病虫害种类繁多,如玉米花叶病、玉米螟等。
气候变化引起的温度升高和降水不均使得病虫害生存环境更加适宜,进而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威胁。
二、气候变化对中国玉米生产的间接影响1. 气候变化导致的生态系统变化: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可能改变土壤质量、病虫害种类与分布等因素,从而影响到玉米的生长环境。
2. 影响粮食品质与安全:气候变化引起极端天气事件和病虫害爆发,玉米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污染,降低粮食品质,甚至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
三、适应性研究及建议面对气候变化给中国玉米生产带来的挑战,适应性研究势在必行。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适应性措施:1. 品种改良:通过培育抗寒、抗旱、抗病虫害的新品种,提高玉米的适应能力。
2. 调整种植结构:根据气候变化特点,选择适应性更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合理调整种植结构,降低灾害风险。
3. 水资源管理: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灌溉技术水平,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因降水不足造成的干旱危害。
玉米温度
温度对玉米产量、质量的影响摘要:通过试验,分析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对玉米产量、质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温度过低,生育延迟,灌浆期缩短,造成空杆、秃顶、籽粒不饱满而减产。
温度过高,可引起气孔关闭,呼吸增强,光合作用反而会降低,灌浆期和灌浆速率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玉米对气象条件要求严格,属喜温、短日照作物,播种期要求日平均气温稳定高于 8℃,10 一 12~C发芽正常,生长期问要求 15~C,幼苗期要求日平均气温低于18℃,有利于“蹲苗”,后期要求适当高温,抽穗开花时期适宜温度为25 28~C,气温低于 18~C或高于 38~C不开花,气温35~C以上花粉粒 1 2/J',时即丧失生活力。
在籽粒灌浆、成熟期要求日平均气温保持在20~24~C,有利于有机物质合成。
籽粒成熟期日平均气温高于25~C或低于16℃均影响酶活动,不利于养分积累和运转。
日平均气温13~C左右,灌浆极其缓慢。
目前,国内有关温度对作物产量和品质也有不少报道,但在玉米上的研究尚不多见。
笔者研究了不同播种期、不同温度条件下对玉米的产质量的影响,其目的在于玉米的季节性干旱胁迫问题解决育期在不同播种时间、不同温度条件下记录其时间后,在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下,提出适宜的温度,能更好的解决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供试玉米品种为郑单958,是临猗县的主栽品种之一。
试验于2010年在临猗县王景村大棚及大田同时进行。
试验田地势较平坦向阳,排水良好,土质为黄壤,肥力中等,保水保肥能力较强,前茬作物为小麦,无任何根茎病害史。
大棚实验田的温度由人工操作,灌溉条件优越,土质、肥力跟大田基本相同。
1.2 试验设计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对同一土质、肥力条件下的地块在不同播种期采用不同的温度进行对比试验。
试验分四个地块,每个地块占地二分,其中大田三个 (三个处理 ),保护地一个 (一个对照 )。
气候变化对中国玉米生产的影响及适应性研究
气候变化对中国玉米生产的影响及适应性研究气候变化对中国玉米生产的影响及适应性研究引言: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其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已经引起了普遍关注。
作为世界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家之一,中国的玉米种植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气候变化对中国玉米生产的具体影响,并探讨可能的适应性措施。
一、气候变化对中国玉米生产的影响1. 温度变化气候变暖导致的温度升高对中国玉米生产具有直接的负面影响。
玉米是一种适合生长在温暖环境下的作物,但过高的温度会导致玉米的花粉活力降低,甚至造成不育现象。
高温还会抑制玉米的光合作用,降低光合速率,影响生长和产量。
2. 降水变化气候变化导致降水模式的改变,如降水量和降水时期的变化,对中国玉米生产造成了不确定性。
降水增加可能导致土壤水分过度饱和,增加土壤的渗透性,造成根系缺氧和根系腐烂;而干旱则会降低土壤水分含量,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3. 极端天气事件气候变化还增加了极端天气事件如风暴、干旱和洪水等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对玉米的生长环境造成短期且严重的破坏。
例如,强风暴可能摧毁玉米的茎和叶片,干旱可能导致玉米缺水而无法正常生长,洪水则可能淹没玉米地并导致病虫害的爆发。
二、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研究1. 品种改良通过育种选择抗旱、抗寒和短生育期的玉米品种,适应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例如,研发耐高温品种,提高玉米花粉活力,以提高产量;选育抗旱品种,增强玉米的耐旱性,减少干旱对产量的影响。
2. 节水灌溉技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有效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并降低水资源的消耗。
合理的灌溉措施可以减轻干旱对玉米生产的影响,提高产量和品质。
3. 运用适应性栽培措施在田间管理中采用适应性栽培措施,如合理的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提高玉米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极端天气事件对玉米生产的损害。
4.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包括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和农药使用量,以及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推广生态农业等。
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及优化种植方案
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及优化种植方案引言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随着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农业领域尤其受到影响。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的生产也面临着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一些优化的种植方案,以应对这些挑战。
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1.温度升高气候变暖导致了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这对玉米的生长产生了直接影响。
玉米喜欢温暖的气候,但过高的温度会影响其生长和发育。
高温会导致玉米的生长速度过快,使得植株过早进入开花期,降低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2.干旱气候变化还导致了干旱的加剧,这是玉米生产面临的另一个主要问题。
玉米对水分的需求量很大,而干旱条件下土壤水分不足,会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干旱还会增加玉米受到病虫害的风险,进一步损害作物的健康和产量。
3.极端天气事件气候变化还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洪水、暴风等)的增多。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对玉米生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洪水可以淹没农田,导致玉米大面积损失。
而强风和冰雹也会破坏玉米植株,降低产量和品质。
优化种植方案1.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选择适应性强的玉米品种是关键。
这些品种具有耐高温、耐旱和抗灾害的特点,可以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农业科学家应该加强研发工作,选育出更适应气候变化的玉米品种。
2.改善土壤保水能力改善土壤的保水能力对于抵御干旱的影响至关重要。
通过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这样可以确保玉米在干旱条件下能够获取足够的水分,保证其正常生长和发育。
3.合理调整种植时间根据气候变化的情况,合理调整玉米的种植时间也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在高温时期,可以选择早熟品种或者提前种植,以避免高温对玉米生长的不利影响。
在干旱季节,可以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并注意保证足够的灌溉。
4.加强病虫害防治气候变化增加了病虫害的风险,因此加强病虫害防治是必不可少的。
浅谈高低温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浅谈高低温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摘要:农作物生长与气候条件之间具有紧密联系,尤其是温度条件作为农作物生长必不可少的气候因子,影响整个作物的生长期。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低温冷害等极端灾害性天气频繁出现,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了严重危害。
因此,本文着重分析探讨了高低温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并提出了科学有效的防御措施,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高温;低温冷害;农作物生长;影响引言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环境变化不断凸显,极端灾害性事件频繁出现,高温、低温冷害等灾害性天气频发,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导致农作物无法较好的实现优质高产。
因此,本文重点分析阐述高低温天气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并探讨了一些防御措施,以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1.高温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高温主要指较高的温度,在不同的状况下所指的具体数值也不一样;中国气象学上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就是高温天气。
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极易受到高温的影响。
而不同的农作物受高温影响程度也有所区别。
下面以小麦、黄瓜、玉米等农作物为例来分析探讨高温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1.1高温对小麦的影响若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出现32℃以上的高温天气,会导致小麦的功能叶光合速率大幅降低,蒸腾强度急剧增强,破坏小麦叶片的蛋白质,叶总氮与蛋白质含量大幅减少,氮代谢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会致使小麦根系活力有所变弱,促使小麦的灌浆速率下降,灌浆时间缩短,导致高温“逼熟”,进而影响小麦品质与产量。
1.2高温对黄瓜的影响通常若温度超过30℃,会使黄瓜的花粉萌发率会有所下降,同时使得花粉管伸长受阻;若达到35℃以上的高温天气持续 10 h,信任黄瓜花粉萌芽率会大幅降低,不到1/3;若达到40℃的高温天气持续 2h或者2h以上,则此时黄瓜花粉几乎不能萌芽;若达到45℃的高温持续 3h左右,则黄瓜的叶色会变淡,导致雄花无法开放,产生畸形果。
1.3高温对玉米的影响玉米在开花期若温度高于32℃则不利于授粉。
玉米种植地理条件
玉米种植地理条件
玉米是一种广泛种植的农作物,它对地理条件有一定要求。
下面将从土壤、气候和海拔高度三个方面,介绍玉米种植的地理条件。
一、土壤条件
玉米对土壤的要求较高,适宜的土壤类型是黄壤、砂壤、壤土和黑土等。
这些土壤通透性好,保水性强,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
同时,玉米生长需要较高的肥力,因此土壤富含有机质和养分也是玉米种植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气候条件
玉米是夏季作物,对温度和光照要求较高。
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0℃-32℃,最适温度为25℃-28℃。
低于10℃或高于38℃的温度都会对玉米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玉米对日照的需求较高,充足的阳光能促进光合作用,有利于玉米的光合产物积累和生长发育。
三、海拔高度
玉米对海拔高度的适应范围较广,一般在海拔100米至2500米的地区都可以种植玉米。
然而,不同海拔高度的地区,玉米的生长周期和品种选择会有所不同。
在高海拔地区,由于气温较低,玉米的生长周期较长,因此需要选择适应寒冷气候的早熟品种。
玉米种植的地理条件主要包括适宜的土壤类型、适宜的气候条件和
海拔高度。
只有在这些条件下,玉米才能获得良好的生长发育,产量也能得到保证。
当然,除了地理条件,合理的种植管理也是确保玉米种植成功的关键。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玉米种植的地理条件。
中国玉米高温热害研究进展
中国玉米高温热害探究进展导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种植国家之一,但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高温热害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巨大的恐吓。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的科学家和农业探究机构乐观开展了玉米高温热害的探究工作。
本文将详尽介绍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探究进展。
一、玉米高温热害对中国产业的影响高温热害是指当环境温度超过玉米生长的适合范围时,对玉米植株造成的不利影响。
高温热害不仅影响了玉米的生长和发育过程,还会导致花粉落水、子粒灌浆不充分、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等问题。
依据探究数据显示,高温热害每上升1℃,将导致玉米的产量降低5%-10%。
中国地处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区,夏季的高温天气长期存在,容易引发高温热害。
尤其是华北、黄淮和长江流域等主要玉米种植区,因为气候条件适合,所以也面临较大的热害风险。
这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玉米产业产生了巨大的挑战,务必乐观实行措施应对高温热害。
二、高温热害的机理及影响高温热害的发生机制复杂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 光合作用受限:高温热害会对玉米叶片中的光合蛋白和反应中心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光合作用减弱。
这会降低玉米的光能利用效率,从而对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2. 整体生长受阻:高温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有直接的不利影响,包括茎干延伸速度减缓、根系生长受抑止以及不同程度的组织和细胞毁伤。
3. 营养代谢紊乱:高温热害还会干扰植物的营养代谢过程,如氮素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从而影响植物的养分吸纳和利用。
4. 水分胁迫:高温热害将导致玉米水分蒸腾过程加剧,增加了植物的水分胁迫风险。
这会使植株的体液平衡失调,导致光合作用受到限制。
三、中国玉米高温热害探究的进展中国的科学家和农业探究机构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效果,为玉米高温热害的探究和防控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1. 构建对高温胁迫响应的逆境基因库:通过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以及代谢组学等技术手段,中国科学家已经构建了对高温胁迫响应的逆境基因库。
这些探究效果为玉米高温热害的机制探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温度对玉米种植的影响 - 种植技术
温度对玉米种植的影响-种植技术温度对玉米叶片光合作用、出苗快慢、雄穗发育、子粒形成和灌浆等生长发育及生产质量的影响的分析,进一步提出挖掘玉米增产潜力,适时早播技术的3项措施:一是覆膜栽培技术;二是育苗移栽;三是麦田套种。
一、温度对玉米生长发育及生产质量的影响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温度对于玉米的生长有着很大的影响。
据相关调查显示,当太阳的光合强度达到十度到三十三度之间的时,温度和光合作用就非常强,而对于玉米来说,30~33℃是最适宜它生长发育的温度段,如果温度高于40℃,反倒会对玉米的健康生长带来一定的影响。
由此可以看出,温度的过高和过低都会降低玉米光合酶的活性,也会引起气孔的闭合,以及破坏叶绿素结构,增加CO2折散阻力,使其在消耗高的情况下无法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
2.温度对玉米出苗快慢的影响6~7℃是玉米种子发芽的条件,这个时候玉米芽很容易受到外在土壤的感染和侵蚀,从而影响其发育质量。
为此,一般认为,10~12℃的温度条件最利于玉米的发芽,而25~35℃是玉米发芽最为旺盛的时段。
在土壤、水分和通风性良好的情况下,温度对玉米出苗的快慢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
根据调查显示,当温度在10~12℃时,18~20天之后玉米就会出苗;在15~18℃时,则要8~10天才能出苗,而当温度到达20℃时,五六天的时间久会看到苗芽。
幼苗在出苗之后,会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而不断发育。
当平均温度高于18℃,玉米苗的生长最快。
也就在此印证了温度的高低对于玉米苗的发育速度的影响作用。
3.温度对玉米雄穗发育的影响玉米抽雄、开花的时候是对温度最为敏感的使其,如果温度在32~35之间,且空气湿度在30%,空气就会非常干燥,导致花丝很容易掉落,就会出现由于受精不成熟而出现缺粒的情况。
4.霜冻对玉米的影响在玉米的发芽时期,如果出现了霜冻的情况,就会抑制幼苗的生长,植株也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为此,想要避免霜冻对玉米成长的影响,就必须加强管理[],保证玉米的正常成熟和产量。
浅谈温度对玉米产质量的影响
浅谈温度对玉米产质量的影响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
其中,温度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入手,探讨温度对玉米产质量的影响。
1. 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
在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温度是影响玉米生长的关键因素。
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玉米的萌发和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当温度高于35℃时,种子会失去萌发能力,甚至死亡。
如果温度过低,则会延长种子的发芽期,并使幼苗生长缓慢。
研究表明,当温度在25℃-30℃之间时,种子发芽率达到最高点,幼苗生长速度最快,且植株健壮。
2. 生长拔节期
在生长拔节期,温度对玉米的生长和发育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如果温度过高,则玉米的生长速度会增快,并使拔节时期提前,但同时也会导致根系不发达,植株抗病能力下降。
如果温度过低,则会使玉米的生长发育停滞,根系不发达,且植株易遭受冷害。
研究表明,生长拔节期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32℃之间,此时玉米植株生长快速,鲜重增加速度最快。
3. 充实籽粒期
在充实籽粒期,温度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影响非常关键。
如果温度低于20℃,则会引起充实籽粒期延长,导致玉米籽粒吸收不充分,产量下降。
而温度高于35℃时,会引起放脆、豆粒萎缩、籽粒变小,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
研究表明,在充实籽粒期温度为
25℃-30℃时,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最佳。
总之,温度是影响玉米产质量的重要因素。
适宜的温度条件有利于玉米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因此,种植者需要及时调整种植期、栽培管理等措施,为玉米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
玉米生长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玉米生长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玉米是一种广泛种植的作物,其生长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环境因素包括气温、湿度、日照、土壤、二氧化碳浓度等。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阐述玉米生长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一、气温气温是影响玉米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玉米的生长温度在20℃~30℃之间。
如果气温过低或过高,都会对玉米生长产生影响。
在生长早期,低温会导致叶片变黄、生长缓慢;在生长中期,高温会促使植株生长加快,但同时也会影响果实质量和产量;在生长后期,高温和干旱会导致果实萎缩、叶片焦枯。
因此,为了确保玉米正常生长,应该选择适宜的种植时节和气候条件。
二、湿度除了气温之外,湿度也是影响玉米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生长的不同阶段,玉米对湿度的要求也不同。
在生长早期,玉米需要较高的湿度来促进发芽和生长,但同时也要保持适当的通风;在生长中期,玉米对湿度的要求较低,此时应控制土壤水分,并保持充足的日照和通风;在生长后期,玉米需要较高的湿度来保持果实水分和营养。
如果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玉米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三、日照日照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和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充足的日照可以促进光合作用,加速植株生长和果实成熟。
通常来说,玉米需要每天8个小时以上的光照。
如果缺乏日照,玉米生长会变慢,产量和品质也会受到影响。
此外,在种植玉米时,也应考虑日照的时间和强度,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和时间,以确保玉米充分利用光能,发挥最大的生长潜力。
四、土壤土壤是支撑植物生长和发展的基础,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在种植玉米时,应选择肥沃、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以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
同时,也需要注意土壤的PH值、盐分浓度等环境因素,以避免对玉米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应根据土壤类型和玉米生长需要,进行合理的施肥和管理,以保证玉米生长获得良好的土壤环境。
五、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是玉米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原料,其浓度直接影响玉米生长的速度和产量。
通常来说,二氧化碳浓度在300ppm以上时,玉米生长速度会加快,发育周期将比常态缩短,同时产量和质量也会得到提高。
简述高温天气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及有效应对
简述高温天气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及有效应对作者:孔祥涛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21期孔祥涛每年夏季7月、8月南、北方平均气温都会超过28℃且会持续,有时会达到32℃以上的高温连带无有效降雨,这种持续高温天气使地面吸收和累积的热量增多,非常不利生长发育期的农作物,尤其是对玉米会造成高温热害,也是玉米生育后期经常遇到的不利气候因素,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连续高温会造成玉米果穗秃尖、花粒现象非常严重,大部分玉米结实率不到50%,最终导致产量严重下降。
高温热害分轻、中、重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逐渐加重,轻度热害为29℃,玉米减产10%左右;中度热害为33℃,玉米减产50%以上;重度热害为36℃,玉米严重受害,造成绝产。
玉米苗期最耐热,生殖期次之,最不耐热的是玉米成熟期。
以下就高温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进行阐述。
一、高温对玉米生长的影响1、影响光合作用在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较长时间的高温使光合蛋白酶的活性下降,叶绿体结构遭到破坏,玉米叶片被灼伤出现萎蔫,引起气孔关闭,吸进的二氧化碳变少,从而影响光合作用,有效绿叶面积减少;高温还易造成玉米植株呼吸作用增强,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蒸腾作用消耗大量的水分,也使消耗增加,干物质大量消耗,积累下降,一降一增使玉米接收到的营养少很多,生长发育减慢,产量下降。
有试验表明,高温比适温的光合强度降低20%~30%,即气温30℃,玉米光合强度光合强度适中,气温升高至38℃以上时,光合强度减弱。
2、生育期缩短玉米生育进程因高温胁迫各种生理生化反应加快,整个生育期缩短:雌穗小花分化数量减少,雌穗分化时间缩短,叶片数减少,果穗变小、变短,提前结束生育进程而进入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减少、灌浆时间缩短,或生育后期植株过早衰亡,品质降低、千粒重、容重、产量降低。
4、引发病害高温很容易造成玉米植株抵抗力下降,发生病害,如高温环境更适宜纹枯病等病菌很好的生长,导致玉米产量和品质下降。
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愈发严重,农业产量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的影响,并对应相应的格式进行论述。
一、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的直接影响气候变化导致气温的升高,降雨量的变化以及气候极端事件的增加,直接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水分利用和产量水平。
1.1. 气温升高随着温室气体的排放不断增加,地球气温逐渐上升。
高温对许多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不利影响,例如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生育期缩短,降低了产量。
1.2. 降雨量的变化气候变化导致降雨量的分布和强度发生变化。
干旱和洪涝成为常见的气候极端事件,对农作物的生长和灌溉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干旱导致作物缺水,而洪涝则会淹没和破坏庄稼。
1.3. 气候极端事件的增加气候变化使得气候极端事件如飓风、暴雨等变得更加频繁和剧烈。
这些极端事件会毁坏农作物,导致农业产量的下降。
二、气候变化对农业农作物选择的影响气候变化使得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重视对农作物的选择。
不同气候条件下适合种植的作物类型有所不同。
2.1. 选择适应性强的农作物品种随着气候变暖,农民需要选择适应高温的农作物品种,如低温耐受能力较强的作物。
2.2. 考虑降雨量的变化农民需要关注气候变化对降雨量的影响,并选择适应性强的农作物品种。
例如,在干旱地区,可以选择耐旱作物,减少降雨不足对农业产量的影响。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措施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的影响,农民和农业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从而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3.1. 改善灌溉系统灌溉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为了适应降雨量的变化,改善灌溉系统可以有效地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农业产量。
3.2. 推广耐旱性强的农作物在干旱地区,积极推广耐旱性强的作物品种,提高农业产量的稳定性。
3.3. 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与防范加强气象灾害的预警与防范,可以减少农作物因气候极端事件而受到的损失,保障农业产量的稳定性。
四、国际合作与政策支持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的影响需要国际合作与政策支持。
玉米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分析
玉米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分析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出现,气象条件与农作物生产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特别
是对于重要的粮食作物如玉米来说。
本文旨在分析气象条件与玉米产量之间的关系。
气象条件指的是对于玉米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影响最为重要的气象变量,例如降雨量、
温度、日照时数等等。
这些因素对于玉米的生长和发育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处
理好气象条件与玉米产量之间的关系也是农民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分析的是温度与玉米产量之间的关系。
从过去的研究中可以得到,温
度是影响玉米生产最重要的气象因素之一。
玉米的生长和发育需要一定的环境温度,过低
或过高的温度都会对其产量造成影响。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高温条件下,玉米的生长速度
会变慢,导致其生育期延长,从而影响玉米的产量;而在低温环境下,玉米的生长受到限制,从而对其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控制好温度,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是提高玉米
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最后,日照时数也对玉米的产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日照时间对于玉米的生长和发育有
很大的影响,因为光合作用是玉米进行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
长时间的日照有助于
提高玉米的产量,但是如果日照时间过短,就会导致玉米生长不良,从而降低其产量。
综上所述,气象条件与玉米产量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和紧密的。
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农民需要对气象条件有一个详细和准确的了解,并且选择合适的栽培措施以满足玉米对不
同气象条件的需求。
同时,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也是必须的,以保证玉米的顺利生
长和发育,从而增加产量,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
温度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温度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温度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引言: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各个国家和地区。
而温度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温度对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和产量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简要探讨。
一、温度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温度对玉米种子的萌发有直接影响。
一般而言,玉米种子在20-30摄氏度之间的温度下,萌发能力较强。
过高的温度会导致种子脱水,从而影响种子的萌发率。
而过低的温度会抑制种子胚乘除性的发育。
因此,在选择种子萌发温度时,需要选取适宜的温度范围,以保证种子的正常萌发。
二、温度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温度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生长速度和生长质量。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抑制幼苗的正常生长,严重影响幼苗的生长速度。
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幼苗的生长速度较慢,形成小草苗,严重影响后期生长发育及产量。
而温度过高则会导致光合作用速率的提高,提前消耗了幼苗的营养物质,使得幼苗营养不良,直接影响其生长质量。
因此,在种植玉米时,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以保证幼苗的正常生长发育。
三、温度对玉米开花结果的影响温度对玉米开花结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授粉和结实过程中。
适宜的温度和温度变化对雌雄花的发育、开放和授粉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过高的温度下,花粉的发育能力会受到抑制,导致授粉效果较差,从而影响玉米的结实率和产量。
而在过低的温度下,花粉的存活力和活力也会受到抑制,同样会影响结实率和产量。
因此,在选择玉米品种及栽培方式时,需充分考虑当地的温度条件,以确保玉米的正常开花及结果。
四、温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温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植株的正常生长,从而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
过高的温度会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影响光合产物的积累,导致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不良,影响产量。
而过低的温度则会导致生长速度减缓,影响养分吸收、转运和利用等过程,同样会影响产量。
温度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温度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温度是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对农作物的产量产生着显著影响。
本文将研究温度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适应策略。
一、温度的影响机制温度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现:1. 光合作用:温度是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农作物叶片光合效率的提高,进而增加光能的转化率,有效增加养分的合成和积累。
2. 元素吸收与代谢:温度会影响土壤中养分的溶解度、扩散速度和吸收能力。
合适的温度有助于农作物根系吸收养分,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3. 植物生理过程:温度会影响植物呼吸、传导速率、花粉发育和传播、花荚发育、果实成熟等关键生理过程。
温度过高或过低可能导致这些过程异常,从而影响农作物产量。
二、温度对不同农作物的影响温度对不同农作物有着不同的影响,下面以常见的小麦、水稻和玉米为例进行分析。
1. 小麦:小麦是一种温度适应性较强的农作物,其在发芽期和穗期对温度较为敏感。
适宜的温度有助于小麦的花荚发育和粮食形成,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可能导致小麦花荚不育或粮食减产。
2. 水稻:水稻是一种热带作物,对温度要求较高。
高温对水稻的孕穗和花荚形成产生负面影响,常常导致稻谷无花和稻谷颖粒不饱满,从而降低产量。
3. 玉米:玉米是夏季作物,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玉米的孕穗和花荚发育,促进粒重的增加。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降低玉米的花粉活性和授粉率,造成颖粒不饱满、颗粒数减少、产量降低等问题。
三、适应不同温度的农作物管理策略为了适应不同温度环境,农作物种植中可以采取以下管理策略:1. 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前温度条件的耐温或耐寒品种,提高农作物对温度波动的抵抗能力。
2. 调整播种期:根据温度特点,合理选择播种期,避免高温或低温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
3. 温室种植:建立温室,控制温室内的温度,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克服温度波动。
4. 水肥管理:合理调节灌溉和施肥水平,控制土壤温度和湿度,维持良好的生长环境。
玉米对温度的要求
玉米对温度的要求玉米 (Zea mays) 是一种温带和热带地区广泛种植的粮食作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不同阶段的玉米对温度的适应性也有所不同。
以下是有关玉米对温度的要求的详细信息。
玉米的发芽和幼苗期对温度要求较高。
一般来说,玉米的最适生长温度是20-35摄氏度。
温度低于此范围时,发芽和生长速度都会受到影响。
在低温下,种子萌发的速度较慢,幼苗生长缓慢,容易受到冻害。
高温下,种子可能会失去活力,幼苗易受热害。
在幼苗期,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根系的发育和吸收养分能力的增强。
玉米苗期对温度波动的敏感性较高。
苗期温度的变化会影响玉米的生长速度和形态发育。
当温度波动较大时,玉米苗期的倒伏、畸形生长和花穗发育不良等问题会更加突出。
因此,在苗期阶段,保持稳定的温度对于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开花和授粉期对温度的要求较为严格。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玉米的授粉效果,从而降低产量。
适宜的开花和授粉温度范围是20-30摄氏度,温度超过或低于该范围都会导致不良的授粉效果。
高温下,花粉会丧失活力,授粉率下降。
低温下,花粉发育受阻,适合的花粉数量减少,也会导致授粉率下降。
玉米的抽穗、叶片展开和籽粒灌浆期对温度相对较为适应。
在这个阶段,玉米对不同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强,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0-35摄氏度。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玉米的生育期和产量产生不良影响。
过高温度会导致玉米植株失水,形成干旱胁迫。
过低温度会减慢代谢过程,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总结来说,玉米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也有所差异。
保持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因此,种植者需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调控温度,确保玉米得到良好的温度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温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玉米原产热带,是喜温喜湿作物。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比较大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在食品、饲料、工业和医药等方面也有极其广泛的用途。
温度是影响玉米生育期长短的主要因子。
温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地下温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另一个是地上温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温度过低,生育延迟,灌浆期缩短,造成玉米籽粒不饱满而减产;温度过高,则导致气孔关闭,呼吸增强,光合作用降低,灌浆期和灌浆速率受到影响,从而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玉米的不同的生长期,在不同的地域或不同的纬度,及土壤的温度条件不同等,都会影响到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一、地面温度对玉米产,的影响
1.低温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玉米对温度条件要求较高,对冷害的抗性一般较弱。
我国北方地区春季,很容易因低温造成春播玉米冷害。
春季冷害发生时正值春玉米和套种玉米播种季节,温度过低往往影响种子的发芽。
低温下器官分化迟、生长慢,物候期延迟,子粒灌浆起步晚、速度慢,常造成霜前不能正常成熟,子粒含水量高,粒重低等后果。
低温多雨不仅导致玉米延迟播种期,同时也影响已播地区出苗情况。
土壤温度低、水分含量过大对出苗有抑制作用,导致出苗缓慢或出现“粉籽”“烂籽”情况,农户极可能面对毁种补苗的损失。
如果生育期间温度持续偏低,生育延迟,表现在抽穗推迟,灌浆期缩短,籽粒不饱满,导致玉米产量和品质下降。
生长季的低温对作物的影响可分为:①延迟性冷害,即由于生长季中温度偏低,发育期延迟致使作物在霜冻前不能正常成熟,籽粒重下降。
②障碍性冷害,指作物繁殖生长的某一阶段,遇到短时间的异常低温,尤其在花粉母细胞减速分裂期遇到低温,直接危害结实器官,造成花粉不育或大量不孕而大幅度减产。
③在作物生育过程中由于温度偏低光合作用强
度降低,单位时间内干物质累积量降低。
如果生育期长度不变,干物质累积总量减少,产量降低,但同时又有一个正效应,即虽然由于温度偏低光合作用强度降低,单位时间内干物质累积量降低,但温度偏低发育期延长,如果能够正常成熟,整个生育期吸收的太阳辐射总量多,产量就高于高温年的产量。
玉米籽粒形成是灌浆期间茎、叶里同化产物在籽粒中积累过程,有其生物学规律,但又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充实饱满的籽粒是构成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在玉米籽粒灌浆期间常受低温影响则会造成玉米减产。
在温度为1923℃范围时,籽粒灌浆要求的温度条件基本得到满足,灌浆速度受温度制约较小,当气温降至适温以下时,降温辐度大,持续时间愈长,对灌浆过程阻碍作用愈大。
低温对玉米幼苗生长、发育和功能的影响:低温首先影响玉米种子萌发,使玉米发芽进程减缓,降低发芽势和发芽率,延迟出苗,降低幼苗活力。
低温下土壤病原菌侵人机会增多,在种子吸水过程中,细胞膜透性受低温影响,细胞组分,如一些糖、有机酸、离子、氨基酸和蛋白质等渗出体外,导致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影响玉米发芽和出苗。
2.高温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高温对作物产量有不良影响,玉米全生育期生长在3090 ,10小时光照条件下产量降低49.8%。
在玉米籽粒胚乳细胞分裂期,高温不仅降低籽粒库容量,而且影响以后灌浆速率,使玉米不能正常授粉而形成花穗或秃顶,对产量影响很大。
一般来说,玉米籽粒生长适宜温度是2590,温度每升高19C,籽粒产量降低3%}4%。
花后高温会降低胚乳细胞分裂速度,缩短分裂持续时间,结果胚乳细胞数目减少,同时高温使作物灌浆速率加快,但灌浆持续期缩短,并且灌浆速率加快速度赶不上灌浆持续期缩短速度,最终使粒数减少,粒重降低。
极端高温条件下,不但灌浆持续期缩短,灌浆速率也降低,粒重下降更多,从而影响玉米的
产量。
温度过高,会造成玉米高温热害。
过高温度可引起气孔关闭,呼吸增强,消耗增多,影响玉米的质量。
高温使玉米的生育进程缩短,叶面积减小,干物质积累减少,经济系数降低,是产量降低的直接原因。
高温可以促进呼吸作用。
在温带,呼吸作用平均消耗光合率的25%,而热带则消耗达35%。
然而,高温或是夜间高温,会缩短成熟期,因而大大地降低产量。
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适宜温度并不与谷物的适当高产相一致。
长日照也可以促进各玉米品种的光合作用,但较高的夜间温度可使热带玉米产量降低30%左右。
高纬度地区的玉米平均产量超过热带大田产量的4倍,试验田的2.5倍。
据有关研究认为,在3590的环境下,玉米苗期的生长高度、干物重都受到明显影响。
玉米抽雄期当温度高于3290,授粉将受影响;后期温度高于2590,如又遇干旱将出现高温逼熟而减产。
玉米各生育阶段的热害指标以中度热害为标准,苗期为3690;生殖期为3290;成熟期为2890 。
出叶速度与温度关系(营养生长期);33℃时受高温轻度危害,出叶速率开始下降;36℃时受中等危害,出叶速度明显下降;39℃时受害严重,出叶速率严重下降。
轻、中、重度热害对产量的影响以全生育期平均气温为标准,29℃轻度热害,将减产10%左右;33℃中度热害,将减产50%以上;36℃严重受害,将造成绝产。
玉米生育期不同,热害指标有明显差别,总趋势是苗期最耐热,生殖期次之,成熟期最不耐热。
二、土壤温度对玉米产t的影响
玉米高产的限制因素,不同地区各异。
温带地区,主要是生理原因,即开花前后光照和温度不足,造成光合产物减少。
热带地区,则是热带低地夜间高温造成的高呼吸损失,多雨林带连续多云形成的光照不足等。
玉米栽培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在温带地区土壤温度不足或在某些热带地区又过高。
玉米生长发育的最适土壤温度范围是2534℃之间。
土壤温度对玉米萌发和出苗特别重要,但对早期生长阶段的影响不大。
温带地区,低于此临界温度玉米不发芽。
早春土壤温度冷凉会造成玉米苗稀,单株营养发育缓慢,最终影响整株生物量和籽粒产量。
土壤温度对玉米生长和产量所起的关键作用是,它决定着玉米顶端分生组织低于或接近土壤表面时的发育速率。
顶端分生组织分化叶片,控制其展开速度并由此控制体内千物质的积累率。
它最终化分出玉米穗状雄性花序。
土壤温度仅在播种后数周内对顶端分生组织产生影响。
在温带、亚热带及热带高原,玉米栽培的土温管理战略是在关键的早期生长阶段人为增加土壤温度。
播种后用薄沥青夹石、透明或黑色聚氯乙烯(PVC)或聚乙烯薄膜覆盖,或是在地下铺设增热电缆都可增加土壤温度,从而促进玉米萌发和加快玉米的营养生长。
另外,在这些地区提高土温还能增进玉米幼苗对水分的吸收。
温带地区上壤温度的升高会提前结束营养生一长阶段,从而保证有一个较长的籽粒灌浆期,使最终籽粒产量明显增力日。
在华北平原聚乙烯覆盖显著降低了土壤温度对播种后3至5周或4至5周顶端分生组织发育的影响。
温度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不管是低温或高温都会造成玉米的减产,土壤温度的高低也会影响到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变化。
不同的地域,需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在玉米不同的生长时期需要找到最适宜其生长的温度才能实现玉米的优质高产。
验,这些缺少科学根据的说法以被否定。
试验证明,不论平原沃土、丘陵山地、高台、洼地,也不论品种类型、栽插期早晚和生长期长短,翻蔓都比不翻的减产。
翻的次数越多减产幅度也越大,减产幅度为IO%}20% ,可以说翻蔓是一种徒劳无益的办法。
四、茎叶衰退薯块迅速肥大阶段
这一阶段的甘薯生长中心转向薯块肥大,地上部茎叶生长逐渐缓慢直至停止,叶色从绿转为淡绿,颧色由深逐渐变浅,呈衰退现象,薯块肥大的速度加快。
有的地块肥水过高,叶色常绿不败,出现“贪青”现象。
就大面积甘薯而言,这个时期的管理要求保护茎叶不使早
衰,延长茎叶的功能期,促进薯块肥大增重。
1.早追裂缝肥或根外追肥
这个时期茎叶生长已从高峰开始减慢一直到收获时为止,约经过2个月的时间,田间管理放在前期。
凡容易发生早衰的地块或茎叶盛长阶段长势差的地块,从这个阶段开始,即9月初(处暑与白露之间)追施裂缝肥有一定增产效果。
其方法是每亩用粪尿250千克对水500升灌缝。
或用氮素化肥2}3千克对水100150升稀释后灌缝,也有的灌草木灰,每亩用150200升。
灌裂缝肥的习惯多见于江南各薯区。
茎叶生长高峰过后,为了防止茎叶早衰,用含磷、钾肥较多的肥料根外追肥,效果也很好。
用2%}5%的过磷酸钙液或1%的磷酸钾液或0.3%的磷酸二氢钾液,每亩喷施75100升,每隔半个月喷1次,共喷2次。
2.继续注意防旱排涝
虽然已到甘薯的生长后期,但管理不能松,因为这时正是薯块迅速肥大,决定能否高产的最后阶段,保护茎叶和防旱排涝仍是本阶段管理措施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