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高考历史好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新课标高考历史41题历史图片题专题训练完善版含参考答案或解析

新课标高考历史41题历史图片题专题训练完善版含参考答案或解析

新课标高考历史41题历史图片题专题训练(含参考答案或解析)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两幅示意图,提取两项相关唐、宋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信息:唐代海陆并举宋代海路发达。

说明:唐朝国家统一,北方经济发展,南方得到开发,国力强盛,国际威望很高,保障了海陆丝绸之路的畅通。

宋朝民族政权并立,路上丝绸之路衰落,经济重心南移,制瓷业、丝织业、茶叶等生产发达,造船航海技术发达,促动海路交通。

信息:宋朝出现了少数民族的建立的政权,如辽、西夏、金。

唐朝没有出现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说明:唐朝国家统一,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宋代时期我国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信息:清代南北大运河通州段上,河上行船往来穿梭,桥上行人来往持续,岸上人群熙熙攘攘,一片繁忙景像。

清代北京鼓楼前,店铺林立,百货竞陈。

说明:清代的北京,不但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全国重要的商业城市。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从上面图表中分别提取这两国历史变迁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41、浏览旧报纸和网络资源是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

阅读1921年《申报》和2009年“凤凰网”资讯频道中洋务运动专刊的节选材料,回答问题提取《申报》、“凤凰资讯”网中相关洋务运动的信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信息:①李鸿章为中国现代化做出了贡献。

(2分)说明:他是洋务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具有改革思想,受到当时开明知识分子的尊重;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促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2分)信息:②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2分)说明:洋务运动中的近代企业的创办和近代企业制度的引进,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新式学堂的创办推动了教育近代化;近代海军的建立推动了军事近代化。

(2分)③洋务运动遇到的阻力大,发展艰难。

高考高三历史文综41题开放式试题4

高考高三历史文综41题开放式试题4

高考高三历史文综41题开放式试题(含答案详解)(四)3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学者彭慕兰在其《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提出:“欧洲的核,心区和世界其他一些地方(显然主要是东亚,但或许还有其他地方)的核心区之间经济命运的大分流在18世纪相当晚的时候才出现。

”他认为,19世纪以前中国的经济核心区(主要指中国的江南地区)与欧洲的经济核心区(主要指英国)在发展水平上并没有大的差别,欧洲的现代性是偶然的结果,其关键性的促成因素是获得海外的资源和在利用地下能源方面取得了成就。

下面是其对利用地下能源方面的一些论述:中国煤矿业者面临的最大技术问题,特别是在西北,与他们在英格兰的同行面临的问题有根本的不同。

英国的煤矿经常渗水,为了把水抽干就需要有一台大功率的水泵。

中国煤矿中水的问题要少得多,相反,它们非常干燥,……专业技术对欧洲煤业的突破是至关重要的,……蒸汽机代表了一项更为重要的突破。

……只有在采煤业中蒸汽机的优势才明显到在短短几十年间得到迅速推广,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行业。

欧洲技术革新的浪潮当然是工业革命的一个必要条件,……我们应该记住,地理位置和并列的偶然性在使英国的煤和蒸汽机成为工业化的前锋时具有怎样的重要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大分流”的相关观点。

(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1.观点部分:19世纪以前,欧洲与中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差别不大;进入19世纪之时,由于一些偶然的因素,欧洲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

2.论证部分:赞同:(1)19世纪以前的中国与欧洲相比经济发展水平差别不大。

(可以参照以下要点)中、欧农耕经济仍然处于主导地位;新航路开辟后中、欧经贸往来密切且相对平等;中、欧同处于手工生产阶段等;(2)进入19世纪之时的中国与欧洲相比,由于一些偶然的因素,欧洲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

(可以参照以下要点)中国、欧洲不同的地理环境;欧洲人发现美洲新大陆,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并拓展了市场;中、欧煤矿开采的不同环境以及欧洲蒸汽机的发明与推广等。

2022年高考历史真题完全解读(全国乙卷)01

2022年高考历史真题完全解读(全国乙卷)01

2022年全国高考乙卷·历史命题特点
1、回归立德树人的教育本真,强调“五育”并举。试题彰显了 政治自信、文化自信,将党史学习融入历史教育和考察,推动育 人价值落地,使学生在培育知识、追求理想、塑造价值观等方面 得到启迪,进而关照现实。 2、从双减政策出发,聚焦基础,凝炼思维。着重考察基础,通 过对学科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考察,引导学生将基 础知识内化,深入掌握方法。引导教师把重点放在讲透教材和学 法指导上,回应双减政策“减量增效”的要求。 3、史料实证为主线,综合考察核心素养。史料研读和证据意识 是历史学习的根本思路,从史料的探究、论证和分析过程中强化 基础训练,构建“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历史思维逻辑,启发 其获得更立体、灵活和批判式的思维品质 4、重视课程关联,学科多元渗透。《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2020年修订版)》对高中历史课程关联提出了新的要求,试 卷命题结合高中实际学情和学科特点,融合多种学科、社会热点, 起到有效整合历史课程资源,拓宽学习途径的作用。
2、深化基础性考查,促进课堂教学提高质量
试题通过对学科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 深入考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 点和基本方法,引导教师把精力放在讲透教材重点内容 和练习题减量提质上,而不是提前结课备考、把教学重 点放在解题技巧上。全国乙卷第26题,围绕宋代官职 “通判”的概念展开,通过对通判的建制员额、职责权 限等进行阐述,从规范地方行政的角度考查通判设置的 目的,学生只有深入理解“通判”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 延,方能准确作答。
(1)充分体现论从史出的特点,适度引用图表或原材料。如 选择题第24题、第31题选用了图表格式呈现题干材料,第25、27、 28题以及第42、45题,都引用了原文加引号的方式表达,需要学 生具有良好的文言文字阅读功底,以及一定情境下的思辩能力。

高考全国卷历史第41题小论文类题型解析

高考全国卷历史第41题小论文类题型解析

高考全国卷历史第41题小论文类题型解析(虎门外语学校储涛)小论文是近几年全国卷历史高考第41题的主流题型,从2011年出现小论文以来,6年来总共考了4次,这类题型特点有三,一是突出考察了考生的价值观,具体来看就是史观的理解运用,如15年全国卷1第41题主要要从唯物史观来分析这个公式,而16年全国卷1的第41题主要是从文明史观来解析运用,都不是简单记一记概念就能行的,而是要真正理解,并且能与所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行。

二是突出考察学科思维能力,主要是史论结合以及建立这个思维基础上的逻辑推理能力。

从近几年全国卷来看,所选取的材料主要来自经典,考生必须根据题目要求准确解读材料,合理推理,然后才能做到解析观点,加以论证。

其中史论结合是最重要的考察点,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再好,但不能有效的根据要求解读材料也是不行。

三是突出考察表述能力。

这类题型既然是历史小论文,那么就要求术语运用要准确,使用本学科的论证方式,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论证充分,由于时间很紧,强度又大,所以在短时间能写出高质量的历史小论文实在不容易,若非平时高强度训练,具有了相当的能力,想征服这座高地着实不容易。

这也是这道题平均分一直在低位徘徊的原因,也使得这道题成为历史科的压轴题。

有老师对此类题型做了如下归纳,首先明确解题要领,概括为四句话:先表态,得观点明确分;想论点,得分层论点分;找史实,得历史史实分;作结论,得整体印象分;排好版,得规范逻辑分;然后解题步骤,分为三步,写观点,要提炼观点,该表态的表态,该阐释的阐释;接下来就是论证,要史论结合,多角度分析,层次清晰;最后一步就是总结,对以上论证升华、补充、拓展、评判。

总体来说,很精辟很到位,本文主要是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梳理,力求更实用,更有效的提高备考针对性。

从这几年的高考题来看这一题型又可细分为三类:观点评述类、观点论证类以及半命题小论文。

观点评述类与观点论证类的不同在于前者要求考生对特定观点表态,后者就不需要,只要对特定观点进行论证即可,与半命题小论文的不同在于后者要求围绕特定主题自行拟题然后加以论证。

高考历史论述题历年41题总结全国新课标1卷

高考历史论述题历年41题总结全国新课标1卷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 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 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论证: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确立起来,流水线作业 等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形成了垄断组织, 出现了跨国公司,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推动了经营者革命,即专门的经理人开始 出现,使得管理日益科学化.
总结:
2016年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余国进行官方贸易。废除丞相制度。郑和七 刷机。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场雇
史上的壮举。
佣3万余名工人。
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 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
法”改革。李时珍《本草纲目》刊刻。玉米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
、番薯、马铃薯等高产物传入中国。汤显祖 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莎
西方:这一时期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如达芬奇、拉斐尔、莎士比 亚等人以复兴古典文化为旗帜,宣扬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抨 击宗教神学,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而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否定 了教会支持的地心说,也有利于人们视野的开阔和思想的进步.

全国卷高考历史41题25分专题专项训练之六特点类试题解法与技巧

全国卷高考历史41题25分专题专项训练之六特点类试题解法与技巧

全国卷高考历史41题25分专题专项训练之六特点类试题解法与技巧一、特点类试题在全国1、2、3卷出现次数及所占分值二、特点类试题定义理解及考查能力要求1、定义:通过阅读所给定历史文献、图表、漫画等史料,在提取史料信息的基础上,对某历史事物或人物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本质属性或区别。

一般含有以下词语:概括其主要特点、特征等。

特点=背景特点(原因、目的)+过程特点(时间、阶级、措施、变化、性质)+结果特点2、能力要求:考查学生运用归纳、概括、比较等历史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三、特点类试题的解法与技巧1、第一,读分值---根据分值确定答几点如4分答2点;6分答3点;7分答3点;8分答4点;9分答3点;10分答5点。

2、第二,读问题---找出问题的状语、谓语、定语、宾语A 、找状语确定答案的来源。

B 、找谓语确定答案的思路。

如“概括”,即运用全面、准确、客观、简洁的语言描述历史现象,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史料的概括能力。

C 、找定语确定答案的时空。

如“过渡时期”、“新时期”,诸如此类的时间定语,就确定了答题的时空角度。

D 、找宾语确定答案的类型。

如“特点”,就可确定此题为特点类试题,即对某历史事物或人物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本质属性或区别。

3、第三,读出处确定答题的时空主题。

如“摘编自×××主编《简明清史》、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等。

4、第四,读材料确定答题的要点层次。

运用分值划分段落层次,如“9分划3个层次”等;关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重要的信息层次;找主题句、找关键词等。

5、第五,写答案确定书写要规范整洁。

卷面书写要做到:精准化、要点化 (点要多、面要宽、话要短)整洁化、层次化。

四、特点类高考真题及解题示范41、(2018全国2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

高考历史历史图表题 41题典型例题汇总及解析

高考历史历史图表题 41题典型例题汇总及解析

高考历史41题典型例题1.比较汉与明清经济示意图,提取两项有关汉与明清经济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说明。

信息一:汉朝主要的粮食产区集中在黄河流域;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说明:江南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高产作物的引进。

信息二:汉朝手工业中心都集中在黄河流域;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兴起众多工商业市镇。

说明:农业和手工业发展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向农村渗透;隋以来大运河的兴建。

2.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唐朝和美国政府机构的信息,并结合所学说明。

图一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图二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信息一:都是通过权力的分散达到中央政府部门互相制约与平衡,防止部门集权。

说明:唐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

信息二:都是三权分立,但权力分割的形式不同。

说明:唐朝三省六部制是将宰相权力分为决策权、审核权、执行权;美国三权分立体制是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

信息三:体现的本质不同。

说明:唐朝三省六部制体现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美国三权分立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信息四:两者权力运作方式不同。

说明:唐朝三省六部制是集权下的分权,皇帝大权独揽;美国三权分立是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8 唐朝长安平面图图9 北宋东京平面图比较唐朝长安平面图与北宋东京平面图,提取两项有关唐宋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信息一:唐朝长安城市格局规范整齐,而北宋东京城市布局则不十分规范整齐。

说明:北宋都城布局是依据河流流向而规划的。

信息二:唐朝坊与市分开,商业区固定在特定区域,而北宋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

说明:北宋商品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信息三:唐朝长安城市布局突出政治、军事功能,北宋东京突出商业、文化功能。

说明: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化流行,出现了娱乐的瓦肆、夜市、商业区。

信息四:唐朝宫城在正北,北宋宫城在中心。

说明:北宋君主专制加强。

全国卷高考历史41题

全国卷高考历史41题
中国古代文明长期世界领先,对西方产生巨大影响。比如: 经济上: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达,综合国力在清前期以前一直世界领先。 政治上: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到欧洲,尤其是科举选官制度影响近代西方文官制度。 科技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对西方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西方资产 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创造了条件,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 贸易上: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连接欧洲和中国,以及郑和下西洋,都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中 国是世界贸易的中心,传播了中国先进的技术和文明。
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示例二:
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
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
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 识予以说明。
宏观变化:由北密南疏到南北平衡(经济水平、经济重心) 行政区划名称不同(行政区划原则,中央集权)
3、(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一第41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9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图10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参考答案】:
示例一: 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
参考答案二: 观点:我认为西方的崛起主要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但也受到其他文明成就的 影响。 史实:西方的崛起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兴起。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 革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成为思想核心,民主科学思想逐渐深 入人心。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工业革 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又通过殖民扩张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所 以西方的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

高考历史全国卷第41题加分指导:全国卷第41题加分指导(一)——观点评论类 含解析

高考历史全国卷第41题加分指导:全国卷第41题加分指导(一)——观点评论类 含解析

全国卷第41题加分指导(一)——观点评论类观点评论(析)类试题的特点在于评价的对象不是具体的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而是历史观点。

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可能与客观历史存在某些不符,因此还需要对历史观点进行再“评论”。

这种题型非常富于“历史味”,具有“借古鉴今”的功能,很受命题者的青睐。

下面以典型高考题为例,分析这种题型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技巧,以期学生能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典例1(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

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下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答题思路解析:第一步:明确答题要求——“评析”“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第二步:解读“观点”的内涵(如:时间界定、包含因子等)观点梳理:归纳材料中的观点(是什么);有几种观点?赞成(或正确)、反对(或错误)、片面等均可。

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第三步: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内涵相关的史实。

评论和阐述自己的观点:①判断观点(是否同意)②多角度举出理由(为什么)中国发生变化的时间定位: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1919年)观点一:若赞成“冲击—反应”模式,应侧重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

注意从西方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西方文明的先进性和近代中国文明的落后性对比,然后从西方历次侵华(“冲击”)后,中国人如何从器物—制度—思想等层次向西方学习着手回答。

观点二:若反对“冲击—反应”模式,应侧重从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动力角度给予否定。

河南省高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

河南省高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

河南省高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28.表1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

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30.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

高考历史判断题练习及答案

高考历史判断题练习及答案

高考历史判断题(一)答案其中T代表是对的(TRUTH), F代表是错误的(FALSE)班级姓名得分一请在以下题目的﹝﹞内,认为正确的打“√”,认为错误的打“×”。

( 每题2分,共100分)1,郡县制开始于秦朝。

﹝F ﹞2,郡县长官产生方式是皇帝任命郡守,郡守任命县令。

﹝F﹞3,君主专制不同于中央集权。

﹝T ﹞4,“汉承秦制”,汉代并非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而是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并有所损益。

﹝T ﹞5,秦朝的政治制度与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在本质上不同。

﹝T ﹞6,元朝中书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与唐朝中书省职能类似。

﹝F ﹞7,汉朝实行察举制,其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

﹝F ﹞8,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设内阁。

﹝F ﹞9,清朝的军机处是军队行政管理机构。

﹝F ﹞,10,商周时期,青铜器在农业上被大规模使用。

﹝F ﹞,11,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灌溉工具。

﹝F ﹞,12,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供民间消费。

﹝F ﹞13,工业并非一直占主导地位。

﹝T ﹞14,唐朝“柜坊”是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的场所。

﹝F ﹞15,宋代商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

﹝T ﹞16,市、草市、夜市的区别明显。

﹝T ﹞17,孟子的“仁政”是对孔子的“仁”的继承和发展。

﹝T ﹞18,老子是道教的创始人。

﹝F﹞19,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诸子百家从不同角度为统治者提出治国主张。

﹝F ﹞2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非使儒家以外的思想销声匿迹。

﹝T ﹞21,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本质上都是一种思想专制。

﹝T ﹞22,儒家的三纲五常在宋代披上了哲学色彩(理学)的外衣。

﹝T ﹞23,不管是程朱理学还是陆王心学,都属于唯心主义思想。

﹝T ﹞24,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思想家对儒学采取完全批判的态度,彻底否定儒学的地位。

﹝ F ﹞25,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并非真正的民主思想。

﹝T ﹞26,四大发明中最早发明的是造纸术。

最新全国高考文综历史材料题41题模拟题汇编含答案

最新全国高考文综历史材料题41题模拟题汇编含答案

141.(12分)高考改革成为当今社会热点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陆续设有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等。

同文馆开始只招收十名学生,后扩大到一百多名。

1904年,政府规定“中学堂以上必勤学洋文”;大学堂“必深通洋文”,译学馆“以储交涉之才”。

1912-1913年,教育部规定,中学教育中的外国语以英语为主;外国语要旨在通解外国普通语言文字,具备运用目标语之能力,增进相关目标语知识。

1933年,教育部规定,中学英语教育的目标是“练习运用切于日常生活之浅近英语”“增加其研究外国事物之兴趣”等。

1954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63年,教育部规定英语学习的目标是“初步掌握英语这个工具,具有初步阅读英语书籍的能力”。

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78年,《北京日报》刊出文章,号召“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

1999年,英语水平与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开始挂钩,“英语热”向社会蔓延。

请以“英语的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为题,从上述材料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进行论述。

(12分。

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2材料二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

在政治上,这一时期正是俾斯麦“铁血”统一德国的时期。

各国的民族主义赞美者认为达尔文主义给了他们支持和正当理由。

他们认为与自然界一样,政治活动中最强者是得胜者,好战的程度决定了谁将在国际“生存竞争”中获胜。

而在经济生活中,这是一个自由放任经营和粗俗个人主义盛行的时期。

上、中层阶级生活舒适、心满意足,强烈反对国家为促进更大的社会平等而作任何干预。

……在殖民地扩张的黄金时期19世纪后期,达尔文主义被用来为帝国主义辩护。

最新全国高考新课标卷历史41题汇编

最新全国高考新课标卷历史41题汇编

最新全国⾼考新课标卷历史41题汇编(2016新课标三卷)41.阅读图⽂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下,中国被迫开放了⼀系列通商⼝岸。

⾃1898年⾄1910年,清政府⼜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

图9清末⾃开商埠分布⽰意图——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从材料中提取⼀个有关⾃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2016新课标⼆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图6⽞奘西⾏与鉴真东渡路线⽰意图⽞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本,西⾏“求法”,历经艰⾟,⼗余年中,⾏程数万⾥,游历百余国。

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准确。

由他⼝授⽽成的《⼤唐西域记》⼀书,是研究中外⽂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本邀请,发愿东渡。

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最终到达⽇本。

鉴真东渡,对⽇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常⽣活,都产⽣了很⼤的影响。

——据袁⾏霈等主编《中华⽂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12分)(2016新课标⼀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民订⽴契约建⽴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民的代表,只能充当⼈民的“办事员”。

英国“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由的;议员⼀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他们就等于零了”。

⼈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个⽀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拟定⼀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6佛⼭市质检⼀)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607—1775年英国在北美东起⼤西洋沿岸西迄阿巴拉契亚⼭脉的狭长地带建⽴了13个殖民地。

内蒙古高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

内蒙古高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

内蒙古高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27.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

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

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28.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

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29.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

”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30.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

高考高三历史文综41题开放式试题6

高考高三历史文综41题开放式试题6

高考高三历史文综41题开放式试题(含答案详解)(六)5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18世纪末期,中国与欧洲一样,都面临着以木材短缺为首的生态危机,但是,中国与西方克服这种生态危机的办法却是不同的,西方采用的克服生态危机的办法,一个是“向下”(掘煤),一个是“向外”(掠夺美洲殖民地资源),西方世界通过这样两个方式来应对生态危机,一方面造成了工业革命,造成了矿产能源对于日照能源的替代,而另一方面,它也造成了野蛮的殖民主义和对于自然生态的破坏与掠夺,资本主义最大的后果就是前所未有地破坏了地球生态,导致了种族灭绝式的殖民战争——这是此前任何一种人类文明也没能做到的。

总的来说,中国克服生态危机的方式与西方是不同的,即主要是通过劳动的密集型(充分组织,调动人力资源)、通过贸易的中继等方式,以节约自然资源的方式来面对生态危机。

……正是中华帝国这种傲视周边一切竞争对手的强大,中国长期的战略优势,一方面使得中国和亚洲保持着400年的和平,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国“没有必要”通过欧洲那种“以战养战”的方式(即以战争的方式掠夺资本和资源,又通过掠夺资源和资本不断发动战争)寻求生存和发展——摘编自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评析材料中关于克服生态危机的方式。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方式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第一种:据材料概括对下掘煤和对外殖民扩张式的欧洲道路,并结合所学全面、辩证地对其进行评价:既推动工业化和世界联系,也造成新的生态破坏,并带来侵略和灾难。

第二种:据材料概括中国密集型劳动和贸易中继的道路,并认识到这种模式虽然节约自然资源,但却阻碍技术创新和工业化发展,造成中国长期的落后。

答案示例:第一种:西方方式:一个是“向下”掘煤一个是“向外” 掠夺资源和资本。

西方采取这种方式克服生态危机,主要是由于18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特征和列国纷争的国决定的。

一方面促进了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资源、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另一方面破坏了生态环境,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带来巨大的灾难,威胁了世界和平。

新高考历史试卷(一)及参考答案

新高考历史试卷(一)及参考答案

新高考历史试卷(一)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3分)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

这说明西周时期()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2.(3分)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

魏晋时期,“事无大小()A.皇权旁落C.地方权力削弱B.相权转移D.行政效率降低3.(3分)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

乃问(唐)刘禹锡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马嵬行》金屑,颜色真如故。

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五代)刘昫等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旧唐书》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宋)司马光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资治通鉴》然将士已杀国忠,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

”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有学生以上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B.《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4.(3分)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 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5.(3分)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A.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B.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C.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D.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6.(3分)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洋纱输入最多的是产棉稀少的华南、西南地区,而江南地区输入洋纱要少得多,概不收买”。

2024年湖北高考历史真题

2024年湖北高考历史真题

2024年湖北高考历史真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单选题1. 湖北襄阳风凰咀遗址出土的“蛋壳陶杯”(如下图)制作精美,陶胎轻薄,杯壁厚度不超过0.5毫米。

一般认为,蛋壳陶杯是显示尊贵身份的礼器。

该类器物此前主要发现千龙山文化遗存,在其他地区极为罕见。

据此可推断()__ __, 气序?正视图俯视图A. 早期国家认同已广泛形成C. 史前文明存在远距离交流B. 南北地区间贸易往来较为频繁D. 凤凰咀遗存与大汶口文化同期2. 《岳麓书院藏秦简》记载:“丞相其以制明告郡县......毋令吏以苛摇夺黔首春夏时。

令皆明焉,以为洹。

不从令者,费(处罚)丞、令、令史、尉、尉史、士吏、发弩各二甲(甲胄)。

”这表明秦朝()A. 相权挑战皇权B.延续秦国耕战国策C.统治残暴严苛D. 崇尚儒家民本思想3. 唐朝后期,一位河朔藩镇幕僚述及本镇节度使更替时称,朝廷要么立刻任命亲王遥领节度使一职,要么搁置数月,之后才正式任命本镇推举的节度使。

而具体的任命,通常由宦官传达。

这说明此时()A. 藩镇的独立性受限c. 外重内轻局面出现B. 官员任免程序规范D. 宦官权力有所扩大4. 元英宗即位初,中书省奏议:南宋故地纳入版图四十余年来,有田地的纳地税,做买卖的纳商税,此外别无征发,比北方的汉人负担要轻;田多的富户们,有的一年收二三十万石租子,纳的官粮却轻。

据此可知,元朝前期()A. 抑制土地兼并B.优容江南经济C. 简化赋税名目D. 提高南人地位5. 赵翼《廿二史札记》中有“明祖行事多仿汉高'条:“明祖以布衣起事,与汉高同,故幕下士多以汉高事陈说于前,明祖亦遂有一汉高在胸中,而行事多仿之。

”下列举措符合这一说法的是()A. 定鼎前朝旧都B.推行文化专制C. 废除行政中枢D. 建立宗室藩屏6. 近代中国第一代外交官郭嵩焘等多是传统科举出身,不谙外语,了解西方有限;第二代外交官陆征祥等基本出身千同文馆、广方言馆等,外语能力尚可,相对了解西方;第三代外交官顾维钧等基本都有海外留学经历,外语娴熟,非常了解西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年高考历史好试题及答案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举荐D.皇帝任命3.黄宗羲主张限制君权,其实,历代重视对官员权力限制,例如,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僚的监察、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察举制 B.设置刺史 C.取消封国 D.创设御史大夫4.希腊各城邦中民主制最为发达完备的是A.斯巴达 B.雅典 C.马其顿 D.米利都5.民主制在雅典确立后,公民大会产生方式是A.在全民中选举产生B.在贵族中抽签产生C.具有公民资格的人都可以参加 D.由元老院大会推荐6.在罗马共和国,平民可以参加的是A.元老院大会B.执政官大会 C.公民大会D.首席将军大会7.对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起了直接作用的国君是A.屋大维 B.哈德良 C.查士丁尼 D.狄奥多西二世8.美国国会不断就人民币升值问题提出法案。

这些法案不一定能实行,因为A.这些法案需要美国总统签署才能实施,权衡利弊后,总统可能否决法案B.这些法案需要最高法院审议才能最终通过C.这些法案需要经过全民公决D.中国人民坚决反对这些法案9.下列有关德意志帝国宰相的地位与职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主持政府工作 B.是政府首脑C.由选举产生 D.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10.最近有人倡议追讨圆明园流失文物。

圆明园文物流失,主要在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中日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11.《礼记·典礼》记载,“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这说明,当时手工业经营形态是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12.右图所介绍的生产工具出现于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13.中国最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省份是A.广东 B.安徽 C.江苏 D.黑龙江14.二战后初期,为解决贸易问题,美国、中国等签署了A.《布雷顿森林协定》 B.《关于世界贸易的协定》C.《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D.《金融及贸易总协定》1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建立,反映了A.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制度化发展趋势 B.国际金融逐渐统一化的趋势C.世界贸易的制度化、规范化趋势 D.经济发展区域集团化趋势16.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核心任务是A.维护美国世界贸易中心地位 B.减轻发展中国家债务C.促进新经济发展 D.世界贸易自由化17.中国顺应全球化趋势的重要举措是A.实行对内改革 B.促进内需C.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8.中国加入的国际组织不包括A.亚太经合组织 B.东盟 C.联合国 D.上海合作组织19.到2006年6月,我国的移动电话使用总量跃居世界第一位,电话从奢侈品变成了日用品,这个现象不能说明的是A.我们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依赖现代通讯工具B.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C.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D.中国疆域辽阔人口最多20.全球闻名的“耐克”公司年产球鞋9100万双,每年都推出100多种新产品和新款式,耐克公司7800多名职工只负责设计、监制和销售,生产则分散在世界各地的40多家工厂来完成,它突出地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中的A.经济全球化 B.经济区域化 C.贸易自由化 D.经济多极化21.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与以往相比,最大的不同是A.社会福利的资金来源不同 B.社会福利的种类不同C.社会福利的覆盖面不同 D.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障22.下列图片体现了亚太经合组织的是A B C D23.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确立主流地位的标志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推行B.程朱理学C.三教合一D.心学的形成24.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基础是A.“仁”的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C.“民贵君轻”思想 D.“克己复礼”思想25.最早提出“三纲五常”的是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26.下列人物中,被誉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的是A.孟子B.韩非C.荀子D.吴起27.下列有一项是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它是A.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B.民为贵,君为轻,实行仁政C.人定胜天 D.选举贤能,让贤能的人做天子28.“百家争鸣”中的“百家”是指A.众多豪门望族B.众多思想流派C.众多地方政权D.众多文学形式29.构成我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的学派是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30.儒家学说到了汉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A.人定胜天B.独尊儒术C.君权神授D.实行仁政31.关于理学和心学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A.本质上是相同的B.内容上是相同的C.观点上是一致的D.存在时间相同32. 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A.禅宗B.理学C.心学D.道学33.不属于理学代表人物的是A.程颐B.程颢C.朱熹D.王夫之34.明代晚期思想家李贽认为人的思考标准应该是A.孟子学说B.自己的判断C.程朱理学D.四书五经3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中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思想的归纳?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36.孙中山等人曾印刷了前代思想家的著作秘密散发,以启迪当时人们的思想。

这个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孟子 B.朱熹 C.李贽 D.黄宗羲37.下列关于《齐民要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总结了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B.介绍了农产品的加工C.总结了长江流域的生产经验D.现存的一部最早、最完整的农书38.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完整体系的著作是A、《九章算术》B、《缀术》C、《周髀算经》D、《割圆密率捷法》39、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是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神农本草经》D、《本草纲目》40. 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那在古代的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人外出游学时,不用带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达到“学富五车”呢?A.西周 B.秦朝 C.汉代 D.唐代二、选择题。

共20小题。

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

每题2分。

共40分。

41.毛泽东曾经指出:“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

”下列哪些言语不能反映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A.“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B.“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C.“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 D.“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42.二战后,欧洲国家走向联合。

其关键是A.法德和解 B.欧洲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一致C.英国改变孤立主义政策 D.美苏结束对欧洲控制43.孔子路过泰山,见一妇女在坟边痛哭。

询问后才知道,她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虎吃了。

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搬迁,妇女回答:因为这里没有苛政。

孔子感慨地对弟子们说:“苛政猛于虎也!”。

由此,他提倡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B.人而不仁,如礼何?C.为政以德 D.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44.《论语·述而》载:“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它体现的儒学思想是A、鄙视富贵B、重义轻利C、取利有道D、见利忘义45.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由此,他比喻A.人性生来就是恶的B.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C.环境和教育对人成长很重要D.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兼用法治46.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被作为科举考试教材,开始于A.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47.明清时期民主思想产生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科技的重大进步C.封建制度衰落D.人民起义风起云涌48.明清之际黄宗羲等思想家认为当时社会弊病丛生的根源在于A.程朱理学已经不合时宜B.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C.商品经济的发展D.土地高度集中,社会贫富不均49.四大发明中,从起源到完成历史时最长的是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50.蔡伦对造纸术的改进,主要改在A.生产工艺 B、原材料 C、经营模式 D、管理体制51.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有人提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墨家观点B、这是孟子观点C、这是法家观点D、这是道家观点52.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认识完全相反的思想家是A.老子与孔子 B.庄子和荀子 C.孟子和荀子 D.墨子和庄子53.《天工开物》中记载“(成分)以消石(硝石)、硫磺为主,草木灰为辅。

消性至阴,硫性至阳,阴阳两神物相遇于无隙可容之中。

其出也,人物膺(承受)之,魂散惊而魄齑粉(粉身碎骨)”。

文中提到的是A.造纸术 B.印刷术 C.磁石 D.火药54.成语“萧规曹随”反映了汉初的施政特点。

“萧规”制定的指导思想是A.儒家的思想 B.法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 D.黄老之学思想55.汉武帝之所以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其根本着眼点是A.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B.促进儒家文化的发展C.加强对人民的统治 D.加强思想的控制56.理学思想家张载(1020-1078)说:读书人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表明A.理学要求人们立大志 B.理学要求人们“存天理,灭人欲”C.理学是唯心主义思想 D.理学禁锢人们思想57.李贽在《藏书》中说“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

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其核心思想是A.承认人的私欲 B.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是非判断标准C.主张男女平等 D.世界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58.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

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59.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的比例约达50%~71%,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不包括A.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B.国家较长时间内处于统一或局部统一C.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对外交往频繁D.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比世界其他民族聪明60.含有科学的植物分类方法,体现进化思想的著作是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千金方》 D.《齐民要术》三、双项选择题。

共10题。

每题只有两项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0分。

61.《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鲁(今山东)人善织屦(麻等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今江浙地区)。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A.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 B.战国时,纺织业技术发达C.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D.手工业者受到歧视62.中国率先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是A.广东 B.上海 C.福建 D.山东63.欧共体的推进一体化建设,两项重要举措是A.关税同盟 B.共同农业政策 C.共同能源政策 D.共同贸易政策64.下列国际组织为成员国可以提供贷款的是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联合国65.构成“布林顿森林体系”的是A.世界银行 B.《欧洲联盟条约》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关税及贸易总协定》66.目前,中国已经约有5000家肯德基加盟店,这说明经济全球化A.为世界人民普遍接受 B.已影响到中国人的生活C.肯德基的饮食价廉物美 D.实质是资本在世界的新一轮扩张①②④67.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体系的渊源,除了儒家思想、阴阳家思想,还包括A.纵横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68.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A.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B.其他宗教文化没有在中国传播C.儒家思想对中国有利无害 D.古代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69.黄宗羲的著作有A.《天下郡国利病书》 B.《明夷待访录》C.《明儒学案》 D.《船山遗书》70.在古代农学发展中做出贡献的是A.张仲景 B.王祯 C.徐光启 D.宋应星参考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