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考试宝典内科主治医师考试之血液病学

合集下载

2014主治医师大内考试血液学内科部分经典题型含答案

2014主治医师大内考试血液学内科部分经典题型含答案

血液学内科一、A11、下列可引起溶血性黄疸的是A、胰头癌B、华支睾吸虫病C、蚕豆病D、肝硬化E、毛细胆管型病毒性肝炎二、A21、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出现剑突下疼痛,与饮食有关,应考虑为A、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并消化性溃疡B、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并脾梗死C、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并胆囊炎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并脾周围炎E、真性红细胞增多盎并肠系膜栓塞2、患者男性,48岁,乏力1个月。

查体:血压160/100mmHg,贫血貌。

化验:血红蛋白80g/L,血肌酐560μm ol/L,尿素氮20mmol/L,彩超示双肾缩小。

来发现出血征象。

该患贫血的主要原因为A、红细胞寿命缩短B、造血原料缺乏C、促红素生成减少D、骨髓抑制E、失血3、患者女性,15岁,月经量多,面色苍白,乏力6个月,Hb81g/L,部分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

该患可能的诊断是A、巨幼细胞贫血B、缺铁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E、白血病4、患者女性,16岁,诊断为急性白血病,出现牙龈肿胀和皮肤浸润,最可能的类型为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D、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E、红白血病5、患者女性,15岁,月经量多,面色苍白,乏力6个月,Hb81g/L,部分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

该患可能的诊断是A、巨幼细胞贫血B、缺铁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E、白血病6、患者女性,16岁,诊断为急性白血病,出现牙龈肿胀和皮肤浸润,最可能的类型为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D、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E、红白血病7、患者男,59岁,发热,鼻出血,乏力10d,血象示3系减少,骨髓穿刺检查2次发生“干抽”可能的疾病是A、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B、真性红细胞增多症C、急性白血病D、骨髓纤维化症E、淋巴瘤8、患者女性,45岁。

因发热、乏力就诊,经检查确诊ALL,其染色体t(9:22)。

内科主治医师血液病学(专业知识)-试卷34

内科主治医师血液病学(专业知识)-试卷34

内科主治医师血液病学【专业知识】-试卷34 (总分:66分,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3,score:26分)1.下列疾病能引起血管内溶血的是【score:2分】【A】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B】脾功能亢进【C】地中海贫血【D】异常血红蛋白病【E】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本题思路:PNH是一种后天获得的红细胞膜异常引起持续性血管内溶血的疾病,因此选E;而其余疾病均引起血管外溶血。

2.脾切除是下列哪种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score:2分】【A】海洋性贫血【B】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C】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D】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本题思路: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在脾切除后可获得即刻、完全、彻底的治愈效果;海洋性贫血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进行切脾治疗,但不是首选。

3.血管内溶血是一种【score:2分】【A】急性溶血反应【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B】迟发性溶血反应【C】非溶血性发热反应【D】过敏反应【E】输血相关性疾病本题思路:血管内溶血见于急性溶血反应;迟发性溶血反应多为血管外溶血.其余项均无溶血。

4.艾滋病(AIDS)是一种【score:2分】【A】过敏反应【B】迟发性溶血反应【C】非溶血性发热反应【D】急性溶血反应【E】输血相关性疾病【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本题思路:艾滋病(AIDS)可由输血引起,所以是一种输血相关性疾病。

5.荨麻疹是一种【score:2分】【A】急性溶血反应【B】迟发性溶血反应【C】非溶血性发热反应【D】过敏反应【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E】输血相关性疾病本题思路:6.α海洋性贫血可出现【score:2分】【A】HbF增多【B】HbA2增多【C】HbS增多【D】HbH增多【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E】HbC增多本题思路:α海洋性贫血是一种因α珠蛋白链合成减少或缺乏所致的贫血,β链聚合成HbH(β4 ),所以选择D。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血液病学辅导:出血性疾病的诊断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血液病学辅导:出血性疾病的诊断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血液病学辅导: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一、病史了解患者出血史至为重要,须注意以下几方面:(一)出血类型以皮肤及粘膜的瘀点、瘀斑为主,多提示血小板性或血管性出血,如瘀斑隆起,多提示为血管性。

如以深部组织(肌肉关节腔)出血为主,则提示凝血因子缺乏。

此外,前二者往往于外伤后可即刻出血,持续时间短;后者发生缓慢,持续时间长。

(二)出血诱因有药物接触史,多提示血小板性;如轻伤后出血不止,多为凝血因子障碍。

(三)家族史因遗传性出血疾病常有一定遗传方式,应询问祖父母,父母及兄弟姐妹以及外祖父母、舅父有无类似病史及出血史。

二、体检观察出血的形态与分布,是否对称,平坦或高出皮表。

有无肌肉出血或关节腔出血,有无全身性疾病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根据病史及查体可能提供一些诊断线索,先采用一些简单的化验进行筛选,查明在那一环节,然后再做较复杂的确诊性试验。

常用的实验检查参见下表。

(5-5-1,5-5-2)。

表5-5-1出血性疾病的筛选试验检查项目血管因素血小板因素凝血机制障碍凝血活酶形成障碍凝血酶形成障碍纤维蛋白形成障碍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阳性阴性阴性阴性出血时间延长延长正常正常正常或延长血小板计数正常正常、减少或增多正常正常正常血块退缩正常不良正常正常不良凝血时间(试管法)正常正常延长延长延长或不凝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正常延长正常延长或不凝凝血酶原时间正常正常正常延长延长或不凝表5-5-2凝血机制障碍性疾病的实验室鉴别方法可能凝血机制障碍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肯定诊断的检查方法因子Ⅷ、Ⅸ、Ⅺ、Ⅻ或Fletcher、Fitzerald因子缺乏延长1正常正常纠正试验、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因子Ⅶ、Ⅴ、Ⅹ或凝血酶原缺乏延长或正常延长2正常凝血酶原时间纠正试验、Stypven蛇毒时间、有关因子活动度测定纤维蛋白原缺乏或异常、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延长延长延长纤维蛋白原的定量及分子结构检查有关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多项检查3因子ⅩⅢ缺乏正常正常正常纤维蛋白凝块加入30%尿素溶液后,如1~21小时凝块溶解,证实因子ⅩⅢ减少或缺乏注①如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不能为正常血浆所纠正,提示有关的抗凝物质存在②如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不能为正常血浆所纠正,则提示有抗凝血酶原物质存在③如疑为肝素类物质增多,可检查游离肝素时间测定当上述一些检查方法尚不足以澄清诊断时,应考虑下列一些特殊检查:(一)血小板功能试验血小板粘附试验,血小板聚集试验,血小板释放反应(BTG,PF-4)及血小板第3因子测定,单抗检查血小板表面GMP-140蛋白。

内科主治医师血液病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内科主治医师血液病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1.下列疾病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增加的是()。

A.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C.巨幼细胞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急性感染【答案】A【解析】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加,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表现为体积变小,胞质内颗粒细胞减少,幼稚巨核细胞增加,产板型巨核细胞显著减少,红系、粒系及单核系正常。

2.关于骨髓穿刺的说法有误的是()。

A.骨髓穿刺的部位主要有髂后上棘、髂前上棘、胸骨B.骨髓液涂片常用的染色方法为瑞氏染色C.涂片宜薄,以免细胞重叠、挤压发生变化D.骨髓象检查可用来诊断血友病E.骨髓象检查可用来诊断白血病【答案】D【解析】血友病是骨髓穿刺的禁忌,不能用来诊断血友病。

3.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内容除外()。

A.骨髓染色体分析B.有核细胞分类计数C.细胞形态改变D.骨髓增生程度E.巨核细胞计数及分类【答案】A【解析】骨髓染色体分析为细胞遗传学检查。

4.粒红比例减低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溶血性贫血B.急性髓细胞白血病C.类白血病反应D.急性化脓菌感染E.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答案】A【解析】粒红比例减低:见于粒细胞缺乏症、增生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以及风湿热、内分泌紊乱、维生素缺乏等引起的贫血)、脾功能亢进、红细胞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5.血细胞来源于骨髓的是()A.网状细胞B.巨噬细胞C.T细胞D.B细胞E.多能干细胞【答案】E【解析】由骨髓的造血多能干细胞分化为集落形成单位细胞(骨髓干细胞)与淋巴样干细胞再由骨髓干细胞分化为各系的定向干细胞,经过原始、幼稚等阶段,发育、增殖最后成熟为红细胞、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及血小板。

6.关于急性输血溶血反应叙述错误的是()。

A.可引起DIC造成出血不止B.发生在异体输血数分钟至数小时之内C.有恶心、寒战、高热、腰背酸痛D.均由血型不合引起E.输液同时需要碱化尿液治疗【答案】D【解析】急性输血溶血反应溶血的原因有:①供、受血者血型不合(ABO血型或其亚型不合、Rh血型不合);②血液保存、运输或处理不当;③受血者患溶血性疾病等。

内科学复习资料整理之血液病篇

内科学复习资料整理之血液病篇

第一章贫血概述1.贫血: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线,不能运输足够的氧至组织而产生的综合征。

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

2.3.4.贫血按原因分类:(1)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红细胞生成主要取决于三大因素造血细胞、造血调节、造血原料1)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贫血:①AA;②纯红细胞再障(PRCA);③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CDA);④MDS2)造血调节异常所致贫血:①骨髓基质细胞受损所致贫血;②淋巴细胞功能亢进所致贫血;③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所致贫血;④造血细胞凋亡亢进所致贫血3)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①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巨幼细胞贫血;②缺铁和铁利用障碍性贫血:临床上最常见;(2)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溶血性贫血(HA)(3)失血性贫血:分为急性和慢性。

慢性失血性贫血往往合并缺铁性贫血5.临床表现:缺氧、代偿(1)神经系统:头痛、眩晕、萎靡、晕厥、失眠、多梦、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是贫血常见症状(2)皮肤黏膜:苍白是贫血时皮肤、黏膜的主要表现(3)呼吸系统:呼吸加快(代偿)(4)循环系统:心悸、气促;心脏杂音,心脏扩大,HR上升;心电图可以表现为ST 段降低、T波倒置、甚至心衰(5)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6)泌尿系统:多尿、轻度蛋白尿、月经不调(7)内分泌系统:孕妇分娩时,因大出血,贫血可导致垂体缺血坏死而发生席汉综合征,且长期贫血会影响甲状腺、性腺、肾上腺、胰腺的功能(8)生殖系统:性欲减退、月经不调(9)免疫系统:免疫功能下降(10)血液系统6.诊断:(1)详细询问现病史和既往史、家族史、营养史、月经生育史及危险因素暴露史;(2)全面体检;(3)实验室检查:①血常规检查;②骨髓检查:包括骨髓细胞涂片分类和骨髓活检;注血友病禁忌;③贫血的发病机制检查第二章缺铁性贫血1.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ID)---红细胞内铁缺乏(IDE)---缺铁性贫血(IDA)2.病因:(1)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多见于婴幼儿;(2)铁吸收障碍:常见于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绕过铁的主要吸收部位(十二指肠);胃肠道功能紊乱;(3)铁丢失过多:慢性胃肠道失血、月经过多、咯血和肺泡出血、血红蛋白尿和其他(慢性肾衰性血透、多次献血)3.临床表现:(1)缺铁原发病表现:如消化性溃疡、肿瘤或痔疮导致的黑便、血便或腹部不适;(2)贫血表现:同上章十大系统;(3)组织缺铁表现:精神行为异常,如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4.实验室检查:(1)血象: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低于80fl,网织红细胞计数多正常或轻度增高,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可正常或减低(2)骨髓象: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核老浆幼”现象(3)铁代谢:血清铁低于8.95μmol/L,总铁结合力升高,大于64.44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内科主治医师血液病学(专业知识)-试卷6

内科主治医师血液病学(专业知识)-试卷6

内科主治医师血液病学(专业知识)-试卷6(总分:7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3型题(总题数:1,分数:6.00)男性,60岁。

幼年有血吸虫病史,10年前发现左上腹有包块,近2年常有牙龈出血,皮肤出现瘀点、瘀斑就诊。

体检:轻度贫血貌,肝肋下未及,剑突下4cm,质中偏硬,脾肋下平脐,无移动性浊音。

化验Hb90g /L,WBC3.2×10 9/L,PLT61×10 9/L,ALT<40U,白蛋白35g/L,球蛋白32g/L,上消化道钡餐摄片示胃窦部黏膜增粗,胃底见菊花样充盈缺损。

(分数:6.00)(1).本例最可能的主要诊断是(分数:2.00)A.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伴脾肿大B.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伴脾功能亢进症√C.再生障碍性贫血D.胃窦炎E.脾静脉血栓形成解析:(2).为确定诊断首选的辅助检查是(分数:2.00)A.肝穿刺活检B.大便孵化找血吸虫毛蚴C.骨髓穿刺涂片检查√D.腹部B超E.腹部CT解析:(3).患者最恰当的治疗是(分数:2.00)A.保肝治疗B.吡喹酮抗血吸虫治疗C.升白细胞及升血小板的药物治疗D.脾切除加胃底血管断流术√E.单纯脾切除解析:二、 X型题(总题数:6,分数:12.00)1.脾亢切脾治疗的指征是(分数:2.00)A.脾大显著,造成明显压迫症状√B.严重溶血性贫血√C.严重血小板减少伴出血症状√D.粒细胞极度减少并有反复感染史√E.脾大显著伴脾破裂√解析:解析:均为脾切除指征。

2.下述哪些疾病可发生巨脾(分数:2.00)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C.骨髓纤维化√D.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E.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解析:解析:CML、骨髓纤维化和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均可引起巨脾。

3.脾功能亢进的诊断依据是(分数:2.00)A.脾大√B.左季肋部疼痛C.增生性骨髓像√D.血细胞减少√E.脾切除后可使血细胞数接近或恢复正常√解析:4.贫血按发病机制分类(分数:2.00)A.红细胞生成减少即造血不良性贫血√B.红细胞过度破坏即溶血性贫血√C.失血性贫血√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E.大细胞性贫血解析:解析:贫血发病机制包括红细胞生成减少、破坏过多和失血性贫血。

内科主治医师血液病学

内科主治医师血液病学

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和感染 。急重型者均有程度不同的皮 肤黏膜及内脏出血,皮肤表现 为出血点或大片瘀斑,口腔黏 膜有血泡、鼻衄、龈血、眼结 膜出血等。
实验室检查与诊断依据
血象检查
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 细胞比容测定等,可了解贫血的程度 和细胞形态变化。
贫血的发病机制检查
如缺铁性贫血的铁代谢及引起缺铁的 原发病检查;巨幼细胞贫血的血清叶 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测定及导致此类 造血原料缺乏的原发病检查。
肝病导致的凝血障碍
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 龈出血等,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 、颅内出血等。
实验室检查与诊断依据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血小板 功能检查、血管脆性试验等,有助于 明确出血原因和诊断。
诊断依据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 查结果,综合分析判断,确定出血性 疾病的种类和病因。
各类血栓性疾病临床表现
动脉血栓性疾病
临床表现因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而异,如心肌梗死表现为胸痛、心律失常等;脑梗死表 现为偏瘫、失语等。
静脉血栓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肢体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等,肺栓塞则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胸痛、咯 血等。
实验室检查与诊断依据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D-二聚体检 测等,有助于评估血液凝固状态和诊断血栓 性疾病。
THANKS
内科主治医师血液病学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
• 血液系统概述 • 贫血性疾病诊治 • 白细胞异常相关疾病诊治 • 出血性疾病诊治 • 血栓性疾病诊治 • 输血反应与并发症处理
01
血液系统概述
血液组成与功能
血液组成
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其中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 和血小板。

2014年主治医师考试宝典血液病模拟试题答案解析1

2014年主治医师考试宝典血液病模拟试题答案解析1

2014年主治医师考试宝典血液病模拟试题答案解析1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不符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实验室检查的是A. PAC3阳性B.产板型巨核细胞增多C.PAIg阳性D.血小板计数减少E.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增多正确答案:B解题思路:血小板减少性紫癫患者PAIg阳性,血小板破坏过多,产板型巨核细胞减少,血小板计数减少。

2.免疫抑制剂治疗ITP,正确的是A.初发患者B.与糖皮质激素交替使用可提高疗效C.疑有脑出血者D.可作为ITP的首选治疗E.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可提高疗效,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正确答案:E解题思路:糖皮质激素是ITP治疗首选,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反复发作,抗体阳性,与免疫抑制剂合用可提高疗效,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

3.缺铁性贫血的预后取决于A.铁剂应用时间的长短B.影响铁剂吸收因素的有无C.铁剂应用途径D.原发病是否能够治疗彻底E.铁剂用量大小正确答案:D解题思路:积极治疗原发病是缺铁性贫血治疗的关键,影响其预后。

4.缺铁性贫血在成年男性中最多见的原因是A.消化道慢性失血B.铁需要量增加C.失血过多D.铁摄入不足E.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正确答案:A解题思路:男性无失血原因,一般不会贫血。

男性贫血原因有慢性失血、铁摄入不足、铁利用障碍,其中以消化道慢性失血多见。

5.男性,22岁。

乏力,苍白伴发热10天,肝脾不肿大,Hb30g/L, WBC2.2 x 109几分类正常,PLT50x 103/,网织红细胞0.003,骨髓增生活跃,原始淋巴细胞80%,最佳诊断为()A.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D.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正确答案:E解题思路:根据患者骨髓增生活跃,原始淋巴细胞80%,最应当考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

二、A2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内科主治医师血液病学(专业知识)-试卷1

内科主治医师血液病学(专业知识)-试卷1

内科主治医师血液病学(专业知识)-试卷1内科主治医师血液病学(专业知识)-试卷1(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5,分数:10.00)1.下述各种组合中最多见的是(分数:2.00)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绿色瘤B.急性髓性白血病一脑膜白血病C.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一DIC √D.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急变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免疫功能异常解析:2.易并发DIC的白血病类型是(分数:2.00)A.AML一M 1B.AML—M 2C.AML一M 3√D.AML一M 5E.B—ALL解析:3.治疗脑膜白血病首选药物为(分数:2.00)A.环磷酰胺B.三尖杉酯碱C.长春新碱D.甲氨蝶呤√E.柔红霉素解析:4.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不可能出现(分数:2.00)A.头痛、恶心呕吐B.脑神经麻痹C.视力模糊D.脑脊液压力增高E.脑脊液蛋白减少√解析:5.最符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描述是(分数:2.00)A.多与EB病毒感染有关B.是儿童白血病的主要类型√C.化疗缓解率低D.复发率低E.不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解析:二、 A2型题(总题数:24,分数:48.00)6.急性白血病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脑脊液压力增高,蛋白质增多,细胞大多为白血病细胞。

鞘内注射首选药物为(分数:2.00)A.环磷酰胺B.三尖杉酯碱C.长春新碱D.甲氨蝶呤√E.6一巯基嘌呤解析:7.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巨脾,突发左上腹剧痛,应考虑诊断是(分数:2.00)A.脾梗死√B.心绞痛D.胰腺炎E.以上均不对解析:8.男,10岁,3周前受凉后出现“感冒”样症状,近日突发皮肤及牙龈出血。

查:体温37℃,肝、脾不大;Hb125g/L,WBC正常,PLT20×10 9/L。

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增多,幼稚型占30%,本病治疗应首先采用(分数:2.00)A.DA方案化疗B.司坦唑醇(康力龙)口服C.脾切除D.糖皮质激素√E.输新鲜血浆解析:9.男,18岁,发热2个月,查体:颈部及腋下淋巴结肿大,肝肋下2cm,脾肋下3cm,皮肤出血点。

内科主治医师血液病学(专业知识)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内科主治医师血液病学(专业知识)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内科主治医师血液病学(专业知识)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3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 4. A1型题患者,女,30岁,乏力伴牙龈出血一周,近2日皮肤出现片状淤斑,注射部位有渗血。

血红蛋白70 g/L,白细胞3.4×109/L,血小板25×109/L;血浆纤维蛋白原1.5g/L;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异常早幼粒细胞0.85,其胞浆内充满粗大、染紫红色的嗜天青颗粒,可见较多的Aure小体。

1.患者出血的主要原因是A.异常早幼粒细胞浸润血管壁B.血小板减少C.血小板减少伴功能障碍D.凝血因子缺乏E.DIC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血液病学2.首选的治疗方案应为A.小剂量阿糖胞苷B.DA方案C.DA方案+小剂量肝素D.HA方案E.维A酸+小剂量肝素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血液病学3.本病例经治疗已达完全缓解,欲达根治目的最理想的治疗是A.定期联合化疗B.中剂量阿糖胞苷化疗C.联合化疗+维A酸交替治疗D.联合化疗+砷制剂交替治疗E.异基因骨髓移植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血液病学A.t(9;22)B.t(15;17)C.inv(16)D.t(11;14) E.t(8;21)4.APL伴有染色体异常是正确答案:B解析:这是一组染色体的异常,对鉴别急性白血病的类型有帮助。

急性早幼粒细胞自血病(APL)伴有的染色体异常是t(15;17);急性粒一单核细胞白血病(M4E0)伴有的染色体异常是inv(16);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伴有的染色体异常是t(8;21):T细胞急性淋巴白血病(ALL)伴有的染色体异常是t(11;14)。

而t(9;22)主要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也可见于少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极少数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知识模块:血液病学5.M4EO伴有染色体异常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血液病学6.M2伴有染色体异常是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血液病学7.T细胞ALL伴有染色体异常是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血液病学A.CTXB.VCRC.MTXD.ADM E.L—Asp8.易导致口腔溃疡正确答案:C解析:这是一组关于化疗药物毒性作用的题,导致口腔溃疡的是甲氨蝶呤(MTX),引起心脏损伤的是阿霉素(ADM),引起周围神经炎的是长春新碱(VCR),能引起出血性膀胱炎的是环磷酰胺(CTX)。

(13)内科主治医师考试部分考点血液系统

(13)内科主治医师考试部分考点血液系统

血液系统1、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再出现贫血之前的阶段(6个月)称之为缺铁;铁的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黏膜;血浆中转铁蛋白与铁结合的总量称为总铁结合力是由于机体对铁的需求和供给失衡,导致体内储存铁(包括骨髓、肝脾等其他组织)耗尽。

内源性铁主要来自衰老和破坏的红细胞,红细胞生存期为120天。

铁的储存有两种形式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骨髓增生活跃、有红细胞增多,“幼浆老核”;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红细胞游离原卟啉(胆红素前体)都下降而总铁结合力是上升的;治疗;口服铁剂首选,一定补足贮存铁;口服铁剂5-10天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7-12天达到高峰然后逐步下降,2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临床上2周开始检测血红蛋白),平均2个月恢复,待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再服药3-6个月。

2、溶血性贫血:(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分为温抗体型AIHA和冷抗体型AIHA;(2)正细胞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多;骨髓象呈幼红细胞增生;(3)Coombs(抗人球蛋白实验)直接实验阳性,温抗体型AIHA表现为抗IgG抗体和抗C3型。

(4)治疗:治疗原发病;糖皮质激素:治疗AIHA主要药物,疗程为红细胞恢复正常后维持治疗1个月;脾切除;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环孢素A)3、急性白血病:(1)恶性细胞超过30%就可以诊断。

干细胞(微分化型M0;未分化型M1)-祖细胞(部分分化型M2)-原始细胞(早幼粒细胞性白血M3,唯一一个能够靠药物治好的白血病)-幼稚细胞(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4--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5--红细胞白血病亦称红白血病M6--巨核细胞型白血病M7)-成熟细胞(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 L2 L1 3(3)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NLL):M0 M1 M2 M3(Autr小体) M4 M5 M6 M7(4)器官和组织浸润的表现:肝脾淋巴结浸润多见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骨和关节疼痛和压痛,常有胸骨中下端压痛;粒细胞肉瘤(绿色瘤)常见于粒细胞细胞性白血病;齿龈和皮肤浸润(M4M5多见);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多见于ALL,常为髓外复发的根源;睾丸浸润多见于ALL为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髓外复发根源;(5)实验室检查: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或极度活跃;原始细胞≥30%。

内科主治医师题-血液病学

内科主治医师题-血液病学

内科主治医师题-血液病学1、本例的诊断是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急性红白血病2、应采取的化疗方案是A.大剂量阿糖胞苷强化治疗B.全反式维A酸C.VDLP方案D.DA方案E.化疗+放疗3、患者化疗过程中出现突发头昏,呼吸困难,查动脉血氧饱和度85%,血尿素10.0mol/L,要首先考虑的首要原因是A.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B.血小板减少C.急性左心衰D.肿瘤溶解综合征E.DIC4、应做以下处理,但除外A.暂停化疗B.大量补液,利尿C.输新鲜血浆及血小板悬液D.服用别嘌醇和碳酸氢钠片E.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细胞中含粗大嗜天青颗粒比例≥30%B.POX反应,非特异酯酶均阴性C.糖原染色阳性,呈块状或颗粒状D.过氧化物酶阳性E.非特异性酯酶阳性,能被NaF抑制6、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细胞中含粗大嗜天青颗粒比例≥30%B.POX反应,非特异酯酶均阴性C.糖原染色阳性,呈块状或颗粒状D.过氧化物酶阳性E.非特异性酯酶阳性,能被NaF抑制7、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A.细胞中含粗大嗜天青颗粒比例≥30%B.POX反应,非特异酯酶均阴性C.糖原染色阳性,呈块状或颗粒状D.过氧化物酶阳性E.非特异性酯酶阳性,能被NaF抑制8、类白血病反应A.NAP强阳性细胞中含中毒颗粒B.t(9:22)(q34:q11)C.糖原染色阳性D.过氧化物酶阴性E.非特异性酯酶阳性,能被NaF抑制9、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NAP强阳性细胞中含中毒颗粒B.t(9:22)(q34:q11)C.糖原染色阳性D.过氧化物酶阴性E.非特异性酯酶阳性,能被NaF抑制10、慢性粒细胞白血病A.NAP强阳性细胞中含中毒颗粒B.t(9:22)(q34:q11)C.糖原染色阳性D.过氧化物酶阴性E.非特异性酯酶阳性,能被NaF抑制11、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NAP强阳性细胞中含中毒颗粒B.t(9:22)(q34:q11)C.糖原染色阳性D.过氧化物酶阴性E.非特异性酯酶阳性,能被NaF抑制12、缺铁性贫血A.可见Auer小体细胞B.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C.细胞中含粗大嗜天青颗粒比例≥30%D.骨髓增生低下,造血细胞减少E.红细胞中见染色质小体13、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可见Auer小体细胞B.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C.细胞中含粗大嗜天青颗粒比例≥30%D.骨髓增生低下,造血细胞减少E.红细胞中见染色质小体14、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可见Auer小体细胞B.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C.细胞中含粗大嗜天青颗粒比例≥30%D.骨髓增生低下,造血细胞减少E.红细胞中见染色质小体15、女,20岁,反复牙龈出血伴月经过多1年半。

内科主治医师血液病学(专业知识)-试卷11

内科主治医师血液病学(专业知识)-试卷11

内科主治医师血液病学(专业知识)-试卷11(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5,分数:10.00)1.下述各项中不属于凝血疾病典型症状的是(分数:2.00)A.点状出血√B.关节出血C.束臂试验阴性D.轻度损伤时出血增多E.深部血肿解析:2.下述各项中与血友病A诊断不符合的是(分数:2.00)A.PT正常B.APTT正常√C.BT正常D.CT延长E.TT正常解析:解析:血友病A是凝血因子Ⅷ遗传缺陷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APTT应该延长,而其余各项均与血友病A相符。

3.下述鉴别三种血友病的凝血活酶生成试验(TGT)及纠正试验的结果哪一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血友病A患者。

TGT延长,加正常血清不能纠正,加钡吸附正常血浆能纠正B.血友病B患者TGT延长,加正常血清不能纠正,加钡吸附正常血浆不能纠正√C.遗传性FⅪ缺乏症患者TGT延长,加正常血清能纠正,加钡吸附正常血浆也能纠正D.中重度血友病A患者APTT延长,PCT缩短,TGT异常E.血友病B患者FⅨ抗原及活性明显减低解析:解析:正常新鲜血浆可提供FⅧ、FⅨ、FⅪ、FⅫ,硫酸钡吸附血浆可提供FⅧ、FⅪ、FⅫ,正常血清可提供FⅨ、FⅪ、FⅫ。

4.有关血友病A正确的是(分数:2.00)A.BT延长,CT延长B.BT延长,PT延长C.CT延长,APTT延长√D.APTT延长,毛细血管脆性增加E.毛细血管脆性增加,PT延长解析:5.有关血友病A正确的是(分数:2.00)A.库存血输血对止血有效B.凝血异常加正常血清能纠正C.毛细血管抵抗减弱D.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减少E.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解析:二、 B1型题(总题数:2,分数:16.00)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X连锁隐性遗传 D.X连锁显性遗传 E.常染色体不全显性遗传(分数:6.00)(1).血友病A(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血友病A是x连锁隐性遗传,其余各项均不是;(2).血友病B(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血友病B的遗传方式与血友病A的相同;(3).遗传性Ⅺ因子缺乏症(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遗传性Ⅺ因子缺乏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内科主治医师血液病学(专业知识)-试卷29

内科主治医师血液病学(专业知识)-试卷29

内科主治医师血液病学(专业知识)-试卷29(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7,分数:14.00)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在消耗性低凝期应输(分数:2.00)A.新鲜全血√B.洗涤红细胞C.浓缩红细胞D.少白细胞红细胞E.一般贮存全血解析:解析:DIC患者在消耗性低凝期,因凝血而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同时伴微血管病性溶血,所以最宜输新鲜全血,以补充凝血因子及红细胞。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患者因红细胞膜的缺陷,对补体敏感而致血管内溶血,所以应输洗涤红细胞,既纠正贫血,又不会因输入补体而促进溶血。

反复输血后有输血反应的患者,主要是因为受血者体内产生抗白细胞抗体。

2.DIC治疗最根本的措施是(分数:2.00)A.抗凝治疗B.及时补充凝血因子C.输血D.消除病因√E.积极抗休克解析:3.过敏性紫癜的原因是(分数:2.00)A.抗凝物质合成增多B.某些凝血因子合成减少C.血管壁变态反应√D.Ⅷ因子缺乏E.消耗性凝血障碍解析:4.肝病出血倾向的原因是(分数:2.00)A.Ⅷ因子缺乏B.某些凝血因子合成减少√C.血管壁变态反应D.消耗性凝血障碍E.抗凝物质合成增多解析:5.下列关于DIC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有高凝状态B.小血管中广泛血栓形成C.有消耗性低凝状态D.有原发性纤溶存在√E.有低纤维蛋白血症解析:6.下列关于DIC的发病机制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纤溶系统激活B.血小板损伤C.血管内皮损伤D.血小板数量增加√E.组织损伤解析:7.DIC的原因是(分数:2.00)A.消耗性凝血障碍√B.Ⅷ因子缺乏C.血管壁变态反应D.某些凝血因子合成减少E.抗凝物质合成增多解析:二、 A2型题(总题数:7,分数:14.00)8.患者男,12岁。

因反复关节肿痛来诊。

检测凝血时间31分钟,凝血酶原时间12秒(对照13秒),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80秒(对照45秒)。

上述检测结果符合的诊断是(分数:2.00)A.血小板异常B.凝血活酶生成障碍√C.凝血酶生成障碍D.纤维蛋白原减少E.血管壁异常解析:9.患者男,16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单元 贫血概论1.贫血诊断标准:正常成年男性血红蛋白应>120g/L,成年女性应>110g/L。

2.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贫血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失血性贫血3类。

3.慢性贫血(血红蛋白低于60g/L)为输血指征之一。

4.属于小细胞性贫血的是缺铁性贫血、海洋性贫血、慢性感染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5.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不足会引起贫血,有关的疾病是肾功能不全、垂体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低下、肝病。

第2单元 缺铁性贫血1.食物中铁以三价铁为主,必须在酸性环境中或有还原剂如维生素C存在下还原成二价铁才便于吸收。

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肠黏膜是铁吸收的主要部位。

2.缺铁性贫血的病因: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丢失过多、吸收不良。

最常见的病因是慢性失血。

3.红细胞生成的基本原料是铁、蛋白质。

4.血红素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是缺铁性贫血。

5.缺铁性贫血的细胞形态学特点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6.诊断缺铁最可靠的依据是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和血清铁降低。

7.血清铁蛋白是诊断缺铁最敏感的指标。

8.缺铁性贫血的特殊临床表现:皮肤干燥、毛发无泽、反甲、口炎、舌炎、吞咽困难或吞咽时梗阻感及嗜异食癖等。

9.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相符的是血清蛋白降低、血清铁降低、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红细胞游离原卟啉降低。

10.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应是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11.缺铁性贫血的补铁治疗中,属无机铁的是硫酸亚铁。

12.体内铁主要储存在肝、脾、骨髓中。

13.血清铁蛋白是体内储备铁的指标。

14.口服铁剂治疗有效的缺铁性贫血患者,最先上升的是网织红细胞。

15.补铁的治疗方法:口服铁剂后5~10d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7~12d达高峰,2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待血红蛋白正常后,再服药3~6个月。

16.典型病例:女性,32岁。

月经量多已2年,近3个月来感乏力、头晕、心悸,查血红蛋白68g/L,白细胞6.0×10/L,血小板140×10/L,骨髓象:粒比红为1:1,红细胞增生活跃,中晚幼红细胞0.45,体积小,胞质偏蓝,治疗首选口服铁剂。

第3单元 巨幼细胞贫血1.细胞形态学特点。

血中红细胞呈大细胞或正细胞正色素型。

MCV增大,MCH正常或升高。

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呈多分叶现象,可见巨大血小板。

2.骨髓检查:发现粒细胞出现巨幼变,"幼核老浆"现象,以巨晚幼粒及巨杆状核细胞有早期诊断意义。

3.叶酸、维生素B测定是诊断巨幼细胞贫血的重要指标。

第4单元 再生障碍性贫血1.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主要包括造血干细胞受损、造血微环境异常、免疫因素异常。

2.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中的免疫因素:T辅助细胞功能减弱、T抑制细胞功能增强,干扰素水平升高,TNF、IL-2水平变化。

3.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的检查结果,正确的是血清IL-2水平增高、血清TNF水平增高、CD T细胞增高、CD T细胞增高。

4.引起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常见的病因是药物及化学物质。

5.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6.骨髓检查特点。

急性再障多部位增生极度减低,造血细胞极度减少,非造血细胞(如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网状细胞)增多;慢性再障:骨髓灶性造血,增生程度不一,增生灶内主要为幼红细胞,且主要系晚幼红细胞。

7.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最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8.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最常见的感染是上呼吸道感染。

9.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出现酱油色尿,最特异的诊断性检查是酸溶血试验。

10.慢性再障的治疗是以雄激素为主的综合性治疗,首选丙酸睾酮肌内注射。

11.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中,属于促进造血的是司坦唑醇。

12.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可进行骨髓移植治疗的贫血。

13.急性再障主要药物治疗首选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

最佳治疗为异基因骨髓治疗。

第5单元 溶血性贫血1.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加速、寿命缩短,超过代偿能力时发生的贫血。

2.溶血性贫血的病因分类:红细胞内部因素、红细胞外部因素;前者包括红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缺陷、红细胞内酶缺陷、血红蛋白异常。

3.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依据:包括红细胞破坏增多的检查如高胆红素血症、粪胆原排出增多、尿胆原排出增多;红细胞寿命缩短的检查,外周可见红细胞碎片,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检查。

4.诊断温抗体型溶血性贫血最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是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

5.典型病例:男,16岁,贫血伴尿色黄5年,未诊治。

其弟弟有类似表现。

查体:巩膜轻度黄染,脾肋下2cm。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70g/L,MCV 70fl,MCHC 29%,网织红细胞0.09,尿胆红素(-),尿胆原强阳性。

对诊断最有帮助的是Coombs试验。

第6单元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1.G-6-PD为遗传性疾病。

2.病因主要为G-6-PD的缺乏或者活性降低、还原型谷胱甘肽缺乏。

3.G-6-PD活性测定是主要诊断依据。

第7单元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1.病因为红细胞膜蛋白遗传缺陷。

2.诊断依据有脾大、血中找到球形红细胞及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

3.治疗首选脾切除。

4.典型病例:男性,33岁,表现为贫血和脾大,有贫血家族史,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最可能的诊断是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第8单元 血红蛋白病1.发病机制:血红蛋白的珠蛋白链有一种或几种合成受到部分或完全抑制。

2.β海洋性贫血特点: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轻型临床无症状,或仅轻度贫血,偶有轻度脾大。

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可见少量靶形红细胞。

HbA(αδ)升高>3.5%,HbF(αγ)正常或轻度增加。

重型婴儿期发病,重度贫血、黄疸、肝脾大,生长发育迟滞,特殊面容。

血靶形红细胞占10%~35%,骨髓红系极度增生,HbF占30%~90%,HbA(αβ)多低于40%。

3.α海洋性贫血分为标准型α海洋性贫血、血红蛋白H(β)病、血红蛋白Bart(γ)胎儿水肿综合征。

后者为α海洋性贫血中最严重的类型。

4.血红蛋白H见于α海洋性贫血。

5.HbF 40%见于重型β海洋性贫血。

第9单元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分为温抗体型、冷抗体型。

2.抗人球蛋白试验直接试验可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3.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抗体类型主要为IgG。

4.糖皮质激素为治疗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主要药物。

5.脾切除对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或抗体为IgG型者疗效可能较好。

6.典型病例一:血红蛋白50g/L,血小板100×10/L,Coombs试验阳性。

最可能的诊断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7.典型病例二:女性,26岁,面色苍白、乏力半个月,既往体健,月经正常。

化验示血红蛋白70g/L,网织红细胞0.09,白细胞5.2×10/L,血小板150×10/L,临床拟诊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支持诊断的是Coombs试验阳性。

第10单元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1.PNH可见CD阴性红细胞。

2.PNH发病中最重要的因子有CD和CD。

3.PNH临床表现有血红蛋白尿、感染、血栓、骨髓再生障碍;病人以贫血、出血为首发症状较多。

4.红细胞补体敏感性增高的试验:酸溶血试验、糖水溶解试验、蛇毒因子溶血试验灵敏。

5.全血细胞减少时应与原发性再障相鉴别。

前者酸溶血试验阳性。

6.PNH输血治疗中主张采用洗涤红细胞。

7.典型病例:男,45岁,头晕、乏力、面色苍白4年。

巩膜轻度黄柒,脾肋下3cm。

血红蛋白56g/L,红细胞1.8×10/L,白细胞2.2×10/L,血小板32×10/L。

骨髓增生减低,但红系增生,以中、晚幼红为主,尿Rous试验(+),Ham试验(+),首先考虑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第11单元 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1.白细胞减少症,外周血白细胞数低于4.0×10/L。

2.粒细胞缺乏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数低于0.5×10/L。

3.病因包括生成减少、破坏过多、分布异常、释放障碍。

4.粒细胞缺乏症的治疗包括祛除病因、消毒隔离、积极控制感染及使用促白细胞生成药物。

5.引起粒细胞生成障碍的药物有甲氨蝶呤、苯妥英钠、阿糖胞苷、多柔比星(阿霉素)。

第12单元 白血病1.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2.M诱导缓解方案全反式维A酸和(或)砷剂治疗。

3.白血病L的免疫分型CD(+),CD(+)。

4.M分型:骨髓原始细胞在非红系细胞中>30%,各阶段粒细胞占30%~80%,单核细胞>20%。

M E的染色体异常是inv/del(16)。

5.MIC分型中的M代表形态学。

6.M的染色体是t(15;17)(q22;q21)。

基因改变t(15;17)形成融合基因PML/RARa或RARa/PML。

7.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象提示:增生极度活跃,细胞形态单一,胞浆中粗颗粒增多,有伪足。

染色体是t(15;17)。

8.苯、烷化剂等化学物质有致白血病的作用,最常见的类型是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9.长期电离辐射可诱发急性白血病,其可能的机制是骨髓抑制、机体免疫力缺陷、染色体断裂、染色体双股DNA有可逆性断裂、染色体重组。

10.完全缓解的标准:白血病症状、体征消失,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L,血小板≥100×10/L,白细胞分类中无白血病细胞;骨髓中原始粒细胞Ⅰ型+Ⅱ型(原单+幼单或原淋+幼淋)≤5%,M型原粒+早幼粒≤5%,无Auer小体,红细胞及巨核细胞系列正常,无髓外白血病。

11.临床上常以贫血、出血、继发感染及高热等为主要表现。

感染、颅内出血常是急性白血病致死原因。

12.常见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急性白血病类型是T淋巴细胞性。

13.Auer小体见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急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胞质内,但不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4.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过氧化酶强阳性。

1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非特异酯酶染色阳性,可被氟化钠抑制。

16.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糖原染色阳性,呈块状或颗粒状。

17.白血病的化疗原则为早期、联合、足量、分阶段。

18.CNSL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常见,其治疗主要采取鞘内注射甲氨蝶呤。

19.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ML)M易并发DIC而出现全身广泛性出血。

20.急淋白血病(B-ALL)的白血病细胞(淋巴细胞)易浸润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B-ALL的染色体异常是t(8;14)。

21.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s)易并发齿龈和皮肤浸润。

22.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常用化疗方案为DA、H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