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国际关系考研陈岳《政治学概论》独家资料
党校国际政治综合考研资料-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和重(精)
育明教育2014年各高校政治学&国际关系&外交学考研专业课基础班视频课程+全套真题、笔记等全套资料+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指导=1680~3000元中央党校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专业考研真题1、李良栋:《新编政治学原理》,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2、燕继荣:《现代政治分析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3、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4、秦治来编著:《国际政治学简明教程》,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5、康绍邦、宫力等著:《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理论》,九洲出版社2006年版6、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7、熊志勇、苏浩: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8、鲁毅等著《外交学概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版党校国际政治综合考研资料-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国际政治学概论(第1版宋新宁陈岳目录第一章导论: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二节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第四节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第二章世界体系与国际格局第一节国际社会及其特征第二节世界体系及其特征第三节国际政治系统与格局第三章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第一节国际政治的一般动力第二节国际政治中的权力与实力第三节国际政治中的国家利益第四章国际政治的法律规范与准则第一节国际法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节国际准则的形成和发展及其特点第三节国际法原则与国际准则的基本内容第五章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第一节国际行为主体的一般特征第二节国家行为主体及其特征第三节非国家行为主体及其特征第四节个人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第六章国家间关系的基本类型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间相互关系第二节社会主义国家间相互关系第三节第三世界国家间相互关系第七章跨国政治与跨国组织第一节跨国政治与跨国行为第三节跨国公司及其政治行为第八章国际政治的外部环境第一节自然环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第二节经济因素与国际政治第三节科技革命与国际政治第九章国际政治的制约因素第一节军事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二节文化因素和国际政治第三节国际政治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国际政治学概论(第2版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作者:陈岳为体现最新的教学研究成果,在基本维持人大版教科书理论和逻辑体系的基础上,作者对原书的部分章节进行了调整。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七章 国际政治的制约因素)【圣才出品】
第七章国际政治的制约因素7.1复习笔记一、军事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1.军事因素的构成及其与国际政治的相互关系国际政治中的军事因素反映的是各国的军事实力状况和对外军事战略,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国际军事关系。
它作为国际政治体系的重要构成,与国际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
(1)国际政治中的军事因素军事因素作为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其本身也包含了不同层次的许多成分。
就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成分:①战争。
在国际政治中,战争是解决国家间政治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是所有军事因素中最典型、最重要的因素,是对国际政治影响最为直接和强大的因素。
②武装冲突。
与战争相比,武装冲突的特点是战斗活动地区有限、持续时间较短、对抗规模及破坏性不大等。
在国际政治中它是比战争更为频繁出现的军事因素。
③军备与军事实力。
它是指各国的军事编制及武器装备等,是军事因素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国际政治的一种强有力的因素。
④军事集团与军事同盟组织。
它是国家之间为了某种共同的政治利益而在军事领域里结成的联盟性组织。
(2)军事因素与国际政治的关系军事因素与国际政治的关系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①从广义上看,军事因素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因素,它是国际政治关系的折射体,国际军事关系实质上就是一种国际政治关系,因为它反映了国际政治关系的基本内容,成为国际政治关系的表现形式。
②从狭义上看,军事因素是国际政治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国际政治关系中主要表现形态之一。
此外,军事因素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是为国际政治的现实服务,并服从于国际政治关系的总原则。
从这个意义上讲,军事因素与国际政治是一种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军事因素在国家对外决策中的作用(1)军事力量是构成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在国家实力构成的各种要素中,军事实力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军事力量直接成为政治斗争的物质手段,它对国家综合实力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2)军事因素导致对外决策的调整军事力量对国家综合国力的影响,直接制约着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目标选择和行为方式,同时,军事因素制约国家对外决策的作用还表现在具体的决策过程之中。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章节题库(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一、名词解释1.国际关系答:国际关系是指历史上任何时期的重要集团间的关系,尤指当今按领土组织起来的主要的民族国家间的关系。
国际关系侧重于国家间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国家间关系。
界定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全面地观察世界,既看到国家行为体,亦看到非国家行为体。
从这样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把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概括为三类关系:①国家与国家的关系;②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的关系;③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
2.国际政治经济学答:国际政治经济学是指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应用于国际政治学研究,重点研究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理论渊源有三,即重商主义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的理论渊源,而且其本身就包含一系列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学说,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组成部分之一。
3.理想主义答:理想主义是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产生较早的一个学派。
这一理论体系又被称为制度跨国主义,其关注点是国际规范和制度化的全球合作。
这一范式认为,通过国际合作,建立国际法和国际组织,能够规范国家的行为,制止侵略,实现国际和平。
以集体安全原则来解决国家间的安全问题,是这一范式所设想的主要模式。
这种构想追求的不是权力的平衡,而是某种权力的共同体。
在这个新体系中,所有国家将在共同的事业中合作,为所有国家提供安全与正义。
理想主义者认为,国际组织即使不能提供世界政府,至少也能提供某种国际行为规范和约束。
理想主义的渊源之一是古典法学家格劳秀斯的思想。
现代理想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的学说。
它的特点是强调跨国联系。
并且积极推动国际组织的建立。
理想主义对人类持乐观的观点,认为通过建立新的标准和制度,人类社会就可以得到完善和改进。
理想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时任美国总统的伍德罗·威尔逊和赫德利·布尔。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
第四章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一、名词解释1.国际政治的动力答:国际政治的动力是指推动国际社会发展和国际政治演变的作用力,其内涵既包括国际政治的一般动力,又涉及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实力和利益关系。
生产力的发展是国际政治的根本推动力。
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问题是国际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分析和研究国际政治的动力,是认识国际社会和国际政治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基础。
2.国家实力答:国家实力是指国家行为主体所拥有的维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非物质力量,是它们维护自身利益、推行对外战略和影响其他行为主体的重要基础。
国家实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既是衡量行为主体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能力的尺度,又是行为主体借以实现其对外目标,维护其国家、民族或共同体利益的手段。
现代国家实力的构成分为有形的构成和无形的构成两部分。
有形的构成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地理条件、人口、自然资源、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以及科技实力;无形的构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社会制度、政治体制、政治局势以及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3.能力答:能力是指国家以实力为基础对其他行为主体发挥影响和作用的条件和手段,是使实力真正转化为权力的途径和方式。
实力和能力都是权力形成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
没有一定的实力,权力便失去了物质来源;不具备一定的能力,实力本身很难影响和改变其他行为主体而形成真正的权力。
4.社会制度答:社会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政治、法律等制度的总称。
社会制度的基础是经济制度,即一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其中主要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社会制度作为国家实力构成中的无形要素,其核心并不在于确立的是什么制度,而在于这种制度是否符合该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否代表着社会向前进步的趋势。
5.政治体制答:政治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党和政府体制,如一党制、多党制、一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共和制、君主立宪制等。
与政治体制相关的,还有政府素质或政府效能。
一个国家的政策、在国际政治中的行为主要是要通过政府来实现的,一个国家的政党和政府能否充分、合理地调动本国的各种资源,能否对国际事件作出正确的反应,能否准确、及时地贯彻国家的战略意图,是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政治中权力地位的重要因素。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章节题库】(考研真题精选)【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1.民族国家[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年研]答:民族国家是指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
民族国家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政治实体,乃20世纪主导的现代性民族自决和自治概念及实践。
与18及19世纪传统帝国或王国不同,民族国家成员效忠的对象是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
认同感的来源可以是传统的历史、文化、语言或新创的政治体制,因此,从一个民族构成政府体制,或者由数个民族经同一共享的政府体制构成的国族,都是民族国家的可能结合型式。
2.中导条约[上海外国语2019年研]答:中导条约是指1987年12月美苏双方签署的《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条约规定:①消除所有双方已达成协议的中程导弹和发射装置,以及有关的一切辅助设施和设备;②最迟在本条约生效3年以后,任何一方都不再拥有这种中程导弹、发射装置、辅助设施和辅助设备;③在条约生效18个月后,任何一方都不再拥有中短程导弹、发射装置及辅助设施;④本条约生效后,任何一方都不再生产或试验任何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
为了监督条约执行情况,每一方都拥有就地核检查的权利。
⑤双方将不再担任任何可能与本条约条款相抵触的国际义务,不采取任何可能与本条约相抵触的国际行动。
该条约的意义在于,尽管该条约规定销毁的武器只占美苏核武库的极小一部分,但它是美苏间缔结的第一个真正裁减核力量的条约,对于促进美苏关系的缓和及推动它们为削减战略核武器、禁止化学武器和减少常规武器而进行的谈判具有一定意义。
3.新古典现实主义[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年研]答:新古典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流派的分支。
新古典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外交政策的范围与雄心,首先取决于它们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特别是它们的相对物质力量。
这种相对物质力量确立了国家外交的基本参数。
其次,国家政治领导人所作的外交政策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出自于他们自身对国家相对权力的判断。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导论~第2章)【圣才出品】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导论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0.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国际政治学★★1.国际政治学的概念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等学科特征。
2.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见表0-1)表0-1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考点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国际社会的实际出发,去研究它的发展变化。
(2)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坚持唯物辩证法,要注意两点:①正确地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②要正确地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
2.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见表0-2)表0-2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3.国际政治学的具体研究路径及其特点(1)西方学者提出的具体研究路径(见表0-3)表0-3西方学者提出的具体研究路径(2)中国学者可学习和借鉴的西方研究路径(见表0-4)表0-4中国学者可学习和借鉴的西方研究路径0.2典型题与考研题详解一、概念题1.相互依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9年研]答:相互依赖是“相互依存理论”的核心概念。
基欧汉和约瑟夫·奈指出,“依赖是指受到外部力量决定或重大影响的一种状态。
相互依赖,按照最简单的界定,意指彼此相互依靠。
在世界政治中,相互依赖所涉及的情形是以国家之间或不同国家的行为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为特征。
”作为一个分析性用语,它所指的是一个体系中的不同行为体或事件的相互影响。
约瑟夫·奈曾把它描述成一种非常客观的现实,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
就像是婚姻一样,对于双方来说,无论会更穷、更富、更好、更坏,都是一种相互依赖。
2.国际政治[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国际政治是指全球性的政治活动,它与国际关系、国家间的互利与合作、各个国家的政治动态有很大的关系。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1.国际政治学形成的历史条件国际政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学科,是国际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确立和发展,为国际社会中最主要的行为体即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国际分工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把世界各国从经济上联结成一体,使得彼此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不断加深,从而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构成了当今世界的国际政治社会。
(2)19世纪末20世纪初。
垄断逐渐取代自由竞争而占据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
在这个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为攫取高额的垄断利润而在经济上和领土上将世界瓜分完毕,同时也使整个世界形成为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整体,形成了统一的资本主义全球国际关系体系。
(3)国际政治学或国际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这是现在国际社会比较一致的看法。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在西方国家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步形成了较为专门和系统的国际政治教科书和理论著作。
(4)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对各国政治家和思想理论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引起了人们的深刻反思。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了当代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政治学。
2.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渊源国际政治学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但是它的思想理论渊源可以追溯至近代,甚至是古代,从思想史的发展角度看,对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政治学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有哲学、政治学、世界史学、国际法学、地理学、政治经济学。
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渊源具体内容见表1-1。
表1-1 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渊源3.国际政治学的发展阶段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门新兴学科,国际政治学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是“世纪风云的产儿”。
自形成至今,国际政治学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国际政治学的创立阶段(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政治学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政治学主要处于初创阶段。
政治学概论知识点陈岳版
考前指点迷津篇经过几年来对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生入学考试的分析和理解,本人想为今后参加国际关系考试的各位同仁们总结几点粗浅的经验:1、融汇贯通,掌握要领这一点跨专业的考生要尤其注意。
众所周知,国际关系专业本身是一个门槛较低的学科。
简单来讲,就是别管以前学的是什么专业,看看书读读报,都能产生一些自己对某些热点国际问题的见解。
但是考试毕竟和聊天、谈话不一样,良好的知识储备是考场上出色发挥的关键。
因此,各位有志于国际关系研究的各位考生首先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临考准备的第一要务就是要熟读参考书目。
各个学校有不同的参考书目,参考书为复习提供了一种导向,为我们的复习指明了方向。
熟读参考书目的目标有一个,就是在懵懂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链条,让碎裂的知识形成一个体系,尽量让基础知识产生一种联带关系。
比如,考察对一个名词的解释,尽量做到对这个名词的历史背景和产生的影响都了然于胸。
这样就产生一种良性的知识互动,也就是在复习一个名词的时候,会相应的理解并掌握了与之相关的名词。
另一方面,很多同学在复习的时候都会产生这样的困惑,是不是将书中列的词条都背下来就可以应付考试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词条集《国际关系考研实用手册》给大家提供的只是一个参考,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精确答案。
我们都知道文科类的题目是没有精准的答案的。
所以,就需要我们解答题目的时候要有调理,有层次。
答题思路一定要十分清晰,知识点不要简单罗列。
在答题之前要先弄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将它们按照逻辑关系排列出来。
比如,名词解释,对于一般性的名词解释,我们要清晰的表达出背景、事件本身、以及它产生的意义和作用。
这三项对于一个一般性名词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想要取得好成绩,就需要在统筹全局的基础上来把握各个具有分散知识点的名词。
2、学会拆分,有问有答在考场上,我们一般会遇到三种题目,一种是我们考前准备过的,胸有成竹型;一种是没有太留意,有点印象的,答不全型;还有一种就是完全没有准备到,一片空白型。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圣才出品】
第二章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国际体系及其特征★★1.国际体系及其形成(1)国际体系的含义国际体系,也称世界体系,包括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政治体系,是国际范围内由各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政治经济联系与作用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它具有整体性、相互联系性、不平等性等特征。
(2)国际体系形成的条件国际体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它始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于帝国主义列强把世界瓜分完毕之时。
其形成有以下几个的客观历史条件:①两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两次科技革命在资本主义国家内率先发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巨大变化,加速了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形成和发展,加深和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联系。
②垄断的产生和发展是又一重要因素垄断的发展,使帝国主义走上瓜分世界以获取超额利润的道路,实现了对输入国在政治、经济上的控制,使其相互间的政治经济联系不仅扩大了,而且更加深刻了。
③殖民政策的出现是国际体系形成的决定性条件殖民政策瓦解了旧的社会经济结构,移植了新的生产方式,为进一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了物质基础,加快了世界资本主义化的进程,促进了国际体系的最终形成。
(3)国际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国际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国际分工的完成,世界市场的出现以及世界范围内殖民体系的建立。
2.国际体系的发展演变及原因(1)国际体系的发展阶段(见表2-1)表2-1 国际体系的发展阶段(2)发展变化的原因国际体系自形成之日起就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但它在二战后的演变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内容也更加深刻,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二战后出现的以核能、空间技术等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深了各国生产的国际化,扩大了各国经济联系的规模与范围。
②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与影响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已以其自身的发展,向世界显示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在不断地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中央党校国际关系考研陈岳《政治学概论》课件
国际政治学概论陈岳、宋新宁第三章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第一节,国际政治的一般动力一.生产力的发展是国际政治的根本推动力(1)生产力的发展是国际政治的根本推动力(2)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不平衡,是国际政治体系和格局不断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二.国际社会的内在矛盾对国际政治的影响(P94——P95)三.国际行为主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国际政治的基本内容(P95——P96)四.国际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1.竞争与冲突是国际相互作用最一般的两种有紧密联系的形式(1)国际竞争是指各行为体之间为实现各自的利益和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竞赛或争胜。
其目的是提高自己的地位并努力超过对方。
它是国际关系中一种最普遍的相互作用形式,存在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所有的领域和所有国家间关系中。
国际冲突是指行为主体间为实现各自的利益和目标而进行的对抗性或敌对性遭遇或相互作用。
它也是国际关系中最常见的一种相互作用形式,突出的表现为在国家间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
其目的不仅是提高自己的地位和获取更大的利益,而且在于压倒、削弱或损害对方,即往往形成“零和博弈”。
其极端形式即为战争。
(2)国际竞争与冲突的联系A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竞争的一种形式,即对抗性、敌对性的竞争。
B竞争往往会在一定条件下发展成为冲突。
同样,冲突在一定程度上的解决,也可以使冲突转化为竞争。
C竞争和冲突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竞争中存在着冲突的因素,冲突本身又是竞争的一种形式。
2.国际合作是国际相互作用的另一种基本形式(1)国际合作是指国际行为主体之间基于相互利益的一致或部分一致而在一定的国际领域或双边关系中所进行的协调、联合行动乃至联盟或一体化。
(2)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与冲突的关系A国际竞争与国际合作并不绝对的相互排斥。
竞争中有合作,竞争有时会促进合作,无竞争也无所谓合作的必要;合作中有竞争,合作是为了更好的竞争,合作会推动竞争更好的发挥其积极作用。
竞争与冲突应建立在公平、合理、平等的共同基础上。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模拟试题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40分)1.国际关系2.国际体系3.综合国力4.跨国政治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简要回答跨国行为主体与国家行为主体的联系和区别。
2.简述经济因素在国家对外决策中的作用和地位。
3.新自由制度主义与新现实主义争论的问题主要有哪些?4.全球化对国际行为主体的影响?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国家利益在一国对外战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决定着一国的对外政策,请论述国家利益的内涵,并分析其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
2.亚太地区成为了21世纪以来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交融区和节点,特别是美国重返亚太,围堵中国战略使这个地区局势变得日益紧张,结合国际政治经济研究的不同视角,试综析中国在亚太政治事务中的角色。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40分)1.国际关系答:国际关系是指历史上任何时期的重要集团间的关系,尤指当今按领土组织起来的主要的民族国家间的关系,国际关系侧重于国家间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国家间关系。
界定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全面地观察世界,既看到国家行为体,亦看到非国家行为体。
从这样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把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概括为三类关系:①国家与国家的关系;②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的关系;③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
2.国际体系答:国际体系是指国际范围内由各行为主体(主要指国家)之间的相互政治经济联系与作用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它包括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政治体系,国际体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它开始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最终形成于帝国主义列强把世界瓜分完毕之时,它具有整体性、相互联系性、不平等性等特征。
3.综合国力答: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实力的综合性指标,在国际学术界,人们在思考影响权力的因素时,往往比较强调领土与地缘因素、人口因素、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和军事能力这五个方面。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考研真题精选(下)【圣才出品】
三、简答题1.试简述修昔底德陷阱。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年研]答:“修昔底德陷阱”是一个用于描述国际关系中世界大国权力转移必然导致战争或“国强必霸”发展逻辑的概念,被看作是国际关系铁律。
(1)“修昔底德陷阱”论的起源“修昔底德陷阱”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修昔底德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归因为雅典城邦的崛起和斯巴达城邦的恐惧。
雅典城邦不断增长的权力使想要维持现状的斯巴达城邦感到恐惧,权力的转移滋生了疑虑,疑虑生发了战争,即“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
(2)“修昔底德陷阱”论的主要内容“修昔底德陷阱”论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导致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①基本假设“修昔底德陷阱”的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权力转移理论和安全困境理论,它主要预设了三个前提条件,即新兴国家寻求武力改变现有体系、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以及霸权战争的收益大于成本。
②“修昔底德陷阱”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核心内容a.在概念指涉方面,这一概念主要指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的关系,其中,新兴大国特指那些能够对守成大国的国际地位构成威胁的挑战国。
b.在因果机制方面,这一概念包括两个重要变量——新兴大国实力的提升和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对彼此战略意图的怀疑,这两个变量主要涉及国家之间两种不同类型但是同时发生的竞争安全动态。
前者主要涉及权力转移问题,后者主要涉及安全困境问题。
c.在预设结果方面,这一概念认为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的对峙会以霸权战争方式结束。
霸权战争最重要的后果就是不仅改变了这一体系,以适应新的权力分配,也带来了对该体系基本组成部分的重新安排。
这种霸权战争具有三个典型特征,即在某种程度上涉及国际体系中的霸权国,必须涵括现有国际体系内的主要大国,无限制地使用各种手段并进行大规模的战争。
因此,“代理人战争”即大国不直接参与,而由其独立的代理国家或者某一势力发动的战争则不属于“修昔底德陷阱”的涵盖范围。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结束语 国际政治的全球化发展)【圣才出品】
结束语国际政治的全球化发展8.1复习笔记国际政治的全球化是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关系不断加深,整个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在国际政治的一系列重要领域出现全球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在全球相互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这种趋势的出现规定和制约了国际政治的发展方向,推动人类社会在一系列全球性问题方面加强合作,促使人类社会相互依存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全球相互依存的发展1.相互依存理论相互依存是国际行为主体之间广泛而普遍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面对相互依存时代下国际政治的新变化,各国国际政治学者纷纷提出了与全球相互依存发展的趋势相一致的国际政治理论,相互依存理论就是其中的典型。
(1)美国学者约翰·斯帕尼尔提出了相互依存的国际体系的七个特点:①具有毁灭性质的核武器产生了更大的安全感;②在国家对外政策中,初级政治(福利)逐渐比高级政治(安全)更趋重要;③国际经济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网络;④低级政治导致合作,高级政治引起冲突;⑤武力在相互依存的国际体系中的作用日趋减弱;⑥权力的真正含义发生变化,相互依存的原则成为处理外交事务的核心内容;⑦相互依存的模式将体现多极化局面,权力等级制度被新的平等主义替代。
(2)基欧汉和约瑟夫·奈把当代世界的相互依存称做“复合相互依存”,并指出它有三个基本特征:多渠道的国际联系;对外事务的议事日程日益庞大和多样化;军事力量在复合相互依存占优势的某些领域的作用逐渐下降,经济力量的作用日益上升。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三世界国家学者普雷维什和阿明等人提出了“中心—外围理论”,这一理论把世界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少数高度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处在世界的社会与经济中心;另一部分是非工业化的不发达国家,形成世界的社会与经济周边或外围。
“外围国家”对“中心国家”存在着不平等的依赖关系,“外围国家”越来越趋于贫穷,“中心国家”则越来越富裕。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际政治互动的基本形式)【圣才出品】
第五章国际政治互动的基本形式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国际行为与国际政治互动★★1.国际行为及其产生(1)国际行为的含义国际行为是指国际行为主体的对外行为及其相互行为,它是人类政治生活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产生及其普遍化与国际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直接相关。
(2)国际行为的产生过程①人类从非政治社会向政治社会的过渡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的发展过程,国家的出现标志着这一过程的基本完成。
自国家出现以后,就有了国家的对外行为和相互行为。
②在殖民体系下,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并没有权利参与国际社会的主要活动,在这种状态下,国际行为只能是少数国家的对外行为,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没有国际行为能力。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殖民体系时代的结束,世界范围的主权—民族国家体系才成为真正全球意义上的社会体系,国际社会才成为一个完全、完整的社会,直到这时,国际行为才成为国家行为主体的普遍行为状态。
2.国际行为的基本方式(见表5-1)表5-1 国际行为的基本方式3.国际行为的基本特点(1)任何国际行为都是为一定的利益和目标服务的国家对外行为的基本动因是维护和增进各自的国家利益,国家的对外行为和对外政策的根本依据是国家利益。
因此,由国家行为主体和非国家行为主体所构成的国际行为都是为一定的利益和目标服务的。
(2)国际行为总是在一定的范围或领域内进行的国家对外行为的作用范围一般取决于对外行为的对象范围和问题领域。
因此,任何国际行为的发生都有一定的边界限制,总是在一定的范围或领域内进行的。
(3)国际行为是以一定的经济、军事实力为基础的任何国际行为都要达到一定的目标,实现一定的利益,而利益的实现和目的的达成均需要一定的行为能力。
国际行为能力的大小与其总体实力的强弱,特别是与经济、军事实力的强弱紧密相连,行为主体总体实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其行为方式的取向。
考点二:国际冲突及其解决★★★★★1.国际冲突的内涵国际冲突是指国际行为主体之间为实现各自的利益和目标而进行的对抗性或敌对性的相互作用,是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由于所追求的利益和目标的不同而处于自觉地对立之中的相互行为和相互活动。
政治学原理考研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复习笔记
政治学原理考研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复习笔
记
一、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
0.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国际政治学 ★★
1国际政治学的概念
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等学科特征。
2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见表0-1)
表0-1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考点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
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国际社会的实际出发,去研究它的发
展变化。
(2)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坚持唯物辩证法,要注意两点:①正确地运用阶级分
析的方法;②要正确地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
2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见表0-2)
表0-2 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3国际政治学的具体研究路径及其特点
(1)西方学者提出的具体研究路径(见表0-3)
表0-3 西方学者提出的具体研究路径
(2)中国学者可学习和借鉴的西方研究路径(见表0-4)
表0-4 中国学者可学习和借鉴的西方研究路径。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笔记和典型题(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圣才出品】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笔记和典型题(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圣才出品】第四章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4.1复习笔记一、国际政治的一般动力1.生产力的发展是国际政治的根本推动力(1)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
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
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它们的产生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必然产物,它们的发展也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2)生产力的发展是政治及国际政治产生和发展的动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在整个国际和国内政治中起了最基础和最根本的作用,它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方面的联系,使现代国际关系具有全球性和整体性,从而推动了政治和国际政治产生和发展。
(3)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国际政治的发展科学技术推动了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奠定了基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不平衡,是国际政治体系和格局不断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2.国际社会的内在矛盾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在国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际社会的内在矛盾运动表现为世界基本矛盾的运行和发展,以及国际社会及其构成单位之间矛盾运动的发展,并由此决定着国际关系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
其中,世界基本矛盾的作用最为突出。
(1)世界基本矛盾①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世界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与封建制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落后的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②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以后,世界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十月革命以后形成的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之间的矛盾。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基本矛盾错综复杂,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依旧存在,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开始产生;此外,还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等新的内容。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一章 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1.1复习笔记一、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1.国际政治学形成的历史条件国际政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学科,是国际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确立和发展,为国际社会中最主要的行为体即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国际分工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把世界各国从经济上联结成一体,使得彼此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不断加深,从而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构成了当今世界的国际政治社会。
(2)19世纪末20世纪初。
垄断逐渐取代自由竞争而占据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
在这个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为攫取高额的垄断利润而在经济上和领土上将世界瓜分完毕,同时也使整个世界形成为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整体,形成了统一的资本主义全球国际关系体系。
(3)国际政治学或国际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这是现在国际社会比较一致的看法。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在西方国家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步形成了较为专门和系统的国际政治教科书和理论著作。
(4)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对各国政治家和思想理论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引起了人们的深刻反思。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了当代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政治学。
2.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渊源国际政治学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但是它的思想理论渊源可以追溯至近代,甚至是古代,从思想史的发展角度看,对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政治学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学科:(1)哲学哲学思想以及思想家对哲学的思考和理解,不仅为以后的国际政治理论家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而且直接影响到后人的一些基本的国际关系理论观点。
(2)政治学国际政治学作为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受政治学的影响最为直接。
从马基雅弗利最先提出、后来经霍布斯加以系统化的“自然状态”理论到国家主权理论,自由、平等和天赋人权理论等,都对国际关系理论具有重要的影响。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5章)【圣才出品】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5章)【圣才出品】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章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3.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国际行为主体的一般特征★★★1.国际行为主体的含义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其特征包括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和政治经济实力、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拥有相对稳定或固定的组织形式。
2.国际行为主体的类型当今世界的国际行为主体大致上可以分为两大类:(1)国家行为主体国家行为主体是指国际社会中独立的主权国家,以联合国组织的成员国为依据,国际社会目前已有192个主权国家。
(2)非国家行为主体非国家行为主体是指那些具备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但并不具有主权国家地位,同时又不隶属于某个主权国家的国际政治经济实体。
它包括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
3.国际行为主体的发展(1)国家间政治与国家行为主体从国家和国际政治发展的历程来看,国际社会的基础仍然建立在国家间政治的基础之上,主权国家是国际政治的中心单位,是国际社会最基本和最主要的行为主体。
(2)跨国政治与跨国行为主体跨国政治作为国际政治总现象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国际政治或国家间政治的基础上形成,并随着国际政治的不断变化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3)跨国政治与国际政治①跨国政治的定义跨国政治是指各种跨国行为主体的一系列对外行为和相互关系的总和,它既包括跨国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包括跨国行为主体与主权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与国家间政治密切相连,是国际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出现的一种新现象。
②跨国政治与国际政治或国家间政治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
a.跨国政治是国家间关系的补充和延伸,反映了国家间相互作用的日趋复杂化。
b.跨国政治和国际政治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交织在一起的。
考点二:国家行为主体及其特征★★★★1.国家作为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及构成要素(1)国家作为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国家在国内与其作为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在政治学意义上的本质特性既有联系,又有重要的区别。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配套内容简介第一部分为考研真题精选。
本部分精选了名校的考研真题,按照题型分类,并提供了详解。
通过本部分,可以熟悉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
第二部分为章节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1民族国家[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年研]答:民族国家是指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
民族国家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政治实体,乃20世纪主导的现代性民族自决和自治概念及实践。
与18及19世纪传统帝国或王国不同,民族国家成员效忠的对象是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
认同感的来源可以是传统的历史、文化、语言或新创的政治体制。
2中导条约[上海外国语2019年研]答:中导条约是指1987年12月美苏双方签署的《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条约规定:①消除所有双方已达成协议的中程导弹和发射装置,以及有关的一切辅助设施和设备;②最迟在本条约生效3年以后,任何一方都不再拥有这种中程导弹、发射装置、辅助设施和辅助设备;③在条约生效18个月后,任何一方都不再拥有中短程导弹、发射装置及辅助设施;④本条约生效后,任何一方都不再生产或试验任何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
为了监督条约执行情况,每一方都拥有就地核检查的权利;⑤双方将不再担任任何可能与本条约条款相抵触的国际义务,不采取任何可能与本条约相抵触的国际行动。
该条约的意义在于,尽管该条约规定销毁的武器只占美苏核武库的极小一部分,但它是美苏间缔结的第一个真正裁减核力量的条约,对于促进美苏关系的缓和及推动它们为削减战略核武器、禁止化学武器和减少常规武器而进行的谈判具有一定意义。
3新古典现实主义[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年研]答:新古典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流派的分支。
新古典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外交政策的范围与雄心,首先取决于它们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特别是它们的相对物质力量。
这种相对物质力量确立了国家外交的基本参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政治学概论陈岳、宋新宁第四章国际政治的法律规范有准则第一节国际法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国际法及其形成和发展(P126——P129)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即国际社会之法,是国际社会中用以调整国家间相互关系,规定国际的权利与义务的原则和制度的总称。
二.国际法的基本特征1.国际法的主体,只包括主权国家和政府间国家组织。
(国际法主体与国际行为主体不完全相同,前者是指具有国际法律行为能力的实体,强调的是主体的法律地位;后者是指具有一般国际行为能力的实体,强调的是国际行为。
国际法主体必然都是国际行为主体,而国际行为主体,并非都具有国际法主体的资格。
)2.国家法的主要渊源是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以及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的决议。
3.国际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非强制性。
4.国际法反映的是各类国家共同利益的一种结合,表现出“超阶级性”的特点。
三.国际法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P132——P135)第二节国际准则的形成和发展及其特点一.国际准则及其形成和发展(P135——P137)国际准则是各个国际行为主体在实施其对外行为、处理对外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
国际准则与国际法或国际法原则从根本上讲上一致的。
国际法侧重于国际交往中的法律规范,国际准则侧重于所有国际行为主体在处理相互关系时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二.国际准则的基本特点1.时代性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和道德范畴,国际准则明显的反映出各个时代国际社会存在的现实和国际国际社会中居支配地位的国家、阶级和法的本质特征。
2.共识性3.制约性国际准则一经某种形式确定下来,就队国家的对外行为和相互行为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这种制约性作用主要表现在:(1)人类基本的国际道德观念的无形影响。
国际准则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具有潜在的、无形的社会力量,使各国在考虑自己的对外行为、制定自己的对外政策时,自发地受到其约束。
(2)作为国际舆论工具的制约作用。
(3)对危及国际安全的行为予以制裁的重要依据。
国际制裁采取行动的主要依据,一是国际法,二是国际准则。
4.非强制性原因:(1)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缺少强制机关。
(2)作为国家间相互关系的一般道德规范和普遍原则,对于如何实行以及是否违反国际准则,它是不象国际法那样明确具体,也难以达成共同的、一致的明确解释。
(3)在无政府状态以及强权政治依然存在的条件下,对公然违反国际准则的行为的制裁也是有限度的。
第三节国际法原则与国际准则的基本内容(P140——P148)一.主权与民族自决原则二.互不侵犯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互不侵犯原则就是指各个国家不得以任何借口以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或炫耀武力及其他方式侵犯其他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各国均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三.互不干涉内政原则互不干涉内政原则是指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均无权以任何理由直接或间接地干涉任何其他国家的内政或外交事务。
四.平等互利原则五.和平共处原则和平共处原则是上述西项原则的总结,既是它们的基本目的,又是它们的必然结果,五项原则是紧密相连的。
第五章,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第一节国际行为主体的一般特征一.国际行为主体及其特征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的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
构成国际行为主体的实体应当具备以下基本要素:1.必须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2.必须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3.必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4.必须拥有相对稳定或固定的组织形式,并拥有一定的政治经济实力。
二.国际行为主体的类型1.国家行为主体。
2.非国家行为主体。
二战后范围扩大,不仅是政府间国际组织,而且包括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政党组织、国际范围内的政治运动、国内的政治集团、个人、国际经济组织、跨国公司等等。
第二节国家行为主体及其特征一.国家作为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1.成为国家的三要素:(1)具有固定的领土和一定数量的居民(2)具有一定的政权机构(3)拥有至高无上的主权2.国家在其对外行为和其它国家的相互作用中,体现出阶级性和社会性(民族性)的两重性。
二.国际主权及其发展1.主权定义国家主权就是指一国固有的处理其国内和国际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全力。
2.国家主权的基本属性(1)对内的最高统治权。
即国际对其领土内的一切人和事物以及领土外的本国人实行最高的统治权。
(2)对外的独立平等权。
即在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中国家行使权力的完全自主性,排除任何外来的干涉和限制。
(3)防范侵略的自卫权。
即国家为了维护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而对外来的侵略或威胁进行防卫的权力。
3.主权被分割的三种情况:(1)主权被霸权主义的外部力量强行干涉和分割(2)传统的国内事务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制约(3)主权国家对自身主权的让渡和分享4.国家主权并未过时的理由(1)尽管全球化的发展对当今国际关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主权国家仍然是当前国际社会的基本行为主体,互不侵犯主权还是大多数国家所坚持的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2)尽管国内事务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制约的现象非常普遍,但依据仍然是现有的国际法体系,方式主要是在相互尊重主权的基础上进行平等的协商和交涉(3)尽管主权让渡的现象在国际关系中日益频繁,但主权让渡具备自愿性、平等性和共享性的特点。
自愿是让渡的前提和基础,国家保留必要时收回让渡的权利;平等是让渡的程度和方式,也是主权平等原则的体现;共享是让渡的归属和结果,让渡不是主权的丧失,而是在共同体内共享更大的主权。
三.国家实力与国家类型综合国力对一国国际地位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国际地位为尺度可以将世界各国划分为:1.超级大国,指不仅是地理和人口上的超级大国,更重要的是在综合国力上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广泛参与全球性的国际事务,并对其他国家乃至整个国际关系都产生决定性影响,拥有最强的国际行为能力的极少数国家。
2.大国,则是指在综合国力上虽具有强大的实力,但不处于世界的首要地位,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主要局限在本地区的范围内的国家,因此也称为地区性大国。
3.中等国家,主要是指综合国力处在世界的一般水平,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主要涉及周边邻国的国家。
4.弱小国家,则是指那些无论在综合国力还是国际影响上都是轻微的国家。
第三节非国家行为主体及其特征非国家行为主体是指那些主权国家之外的,能够独立的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职能作用的政治、经济实体。
一.非国家行为主体的形成(P156——P157)二.非国家行为主体的基本类型1.国际组织国际组织是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其政府、政党、民众和团体基于特定的目的,以一定的协议或法律形式而设立的组织机构。
主要分为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或民间组织)两大类。
世界性政党是由不同国家的政党组成的国际组织,也称跨国政党。
世界性运动是由一定的国际组织发起和领导的、为特定的宗旨进行的、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世界范围的活动,包括世界和平运动、绿色和平与环境保护运动和国际恐怖主义运动等。
2.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建分支机构或控制子公司的国际垄断组织。
三.非国家行为主体的行为特点1.非国家行为主体与国家行为主体的联系与区别(P156)2.非国家行为主体的行为特点(1)参与国际事务的间接性非国家行为主体不具有强制推行其对外政策的手段,因此它对国际事务的参与主要是通过对主权国家的政府或领导人施加影响来间接进行的,主要方式是会议、决议、舆论、游说等。
(2)对外行为的跨国性非国家行为主体的构成是多国的,其活动领域是跨国的,不代表单个国家、党派或社会集团的利益。
(3)职能作用的协调性由于上述两个特点,非国家行为主体成为协调国家间矛盾与冲突的渠道,是国际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发挥主权国家难以发挥的作用。
第四节个人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一.个人是国际政治中的特殊行为者因为个人在国际政治中事实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意义上的行为能力,并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的各项事务,从而发挥了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因而可以将某些特定的个人因素视为国际政治的特殊行为者。
在国际政治中的个人因素主要指那些对国家的对外决策和对外行为,对国家间的相互关系和国际政治的发展进程起着重大制约作用的历史人物。
二.个人对国家对外行为的影响个人对国际政治的制约作用是十分明显和相当直接的,这种制约主要表现在:1.领袖人物的素质影响着行为主体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国际实力的精神因素同领袖人物的个人素质密切相关。
领袖人物通过社会影响使自己的思想体系化为社会流行的群众心理,变成大众的行动。
这样就对社会结合程度、政治稳定、民族的凝聚力与国民士气等因素起到相当大的制约作用,从而对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产生重大影响。
2.领袖人物直接影响着国家对外决策的性质与内容这是个人影响国际政治最主要的方面。
决策者个人对国家和跨国组织的对外战略和对外政策的制订起着相当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各个领袖人物自身不同的特点,他们对国家利益的认识也会产生差异,因而对国家对外目标和行为方式的抉择也会不同。
三.个人对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制约1.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冲突与合作等基本形式,除了全面战争状态外,很少表现为一种全体国民之间的相互关系状态,而主要表现于领导者和领导集团即政府间的相互关系状态。
2.国际政治中的特殊个人对于协调国家间的相互关系起着独特的作用。
国家间的相互关系一旦形成在短时间内不易改变,表现为相对稳定的状态。
而个人之间的关系则表现的较为灵活。
这些个人应该具备强有力的影响能力和超越当事国利益的名义和身份(如下野著名政治家、联合国秘书长)。
3.此外,历史人物对于加速或延缓国际政治的发展进程、改变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方向也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考研真题答题黄金攻略名师点评:认为只要专业课重点背会了,就能拿高分,是广大考生普遍存在的误区。
而学会答题方法才是专业课取得高分的关键。
(一)名词解释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名词解释最简单,最容易得分。
在复习的时候要把参考书中的核心概念和重点概念夯实。
近5-10年的真题是复习名词解释的必备资料,通过研磨真题你可以知道哪些名词是出题老师经常考察的,并且每年很多高校的名词解释还有一定的重复。
专业课辅导名师解析:名词解释答题方法上要按照核心意思+特征/内涵/构成/案例,来作答。
①回答出名词本身的核心含义,力求尊重课本。
这是最主要的。
②简答该名词的特征、内涵、或者其构成、或者举一个案例加以解释。
如果做到①②,基本上你就可以拿满分。
③如果除非你根本不懂这个名词所云何事,或者压根没见过这个名词,那就要运用类比方法或者词义解构法,去尽可能地把握这个名词的意思,并组织下语言并加以润色,最好是以很学术的方式把它的内涵表述出来。
【名词解释答题示范】例如:“行政权力”。
第一,什么是行政权力(核心意思,尊重课本)第二,行政权力的几个特征,不必深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