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
幼小衔接的内容教学内容
幼小衔接的内容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所以,好时光教育专家认为对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衔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幼小衔接问题是长期被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所关注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难题。
近几年来,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越来越认识到了衔接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和今后的健康成长,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质量的提高。
在幼小衔接问题中,只重视知识上的片面衔接,不注重幼儿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因此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幼儿园关注小学情况多一些,小学则不关注幼儿园形成了单向衔接的局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一)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缺乏联系幼儿园和小学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
它们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行为等许多方面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1.在学习生活上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午睡时间较长,没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制约着他们,而小学却是以学习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孩子,午睡时间较少,一进校门就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等,这样时间一长,孩子对新校园的新鲜感就减少了。
如:学期过了一半,丁丁的新鲜感少了,他不再和以前一样兴奋。
回到家,妈妈问他上学好不好,他的回答是上学没意思,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不能经常画画,还要做作业。
中午,不能午睡。
2.在人际关系上幼儿园教师和孩子整天相伴,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而小学生和教师的接触主要是上课,同学间的交往也很少。
如:小学的上课时间已增加到40分钟,课间活动10分钟,因此,与教师的接触主要是上课,和同学间的交往也很少。
3.在教师评价的标准和要求上幼儿园教师较重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而小学教师较重视孩子知识、能力的培养。
幼小衔接
浅谈幼小衔接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园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处理的不好,就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所以,幼儿园与小学不可忽视。
一、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幼儿园和小学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
他们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行为等许多方面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1.在学习生活上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午睡时间较长,没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制约着他们,而小学却是以学习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孩子,午睡时间较少,一进校门就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等,这样时间一长,孩子对新校园的新鲜感就减少了。
2.在人际关系上幼儿园教师和孩子整天相伴,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而小学生和教师的接触主要是上课,同学间的交往时间也很少。
3.在教师评价的标准和要求上二、幼儿园教师较重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而小学教师较重视孩子的知识、能力的培养幼小衔接的方法措施1.增强学做小学生意识,提高幼儿习惯的能力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首先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非常重要。
小学生课间和课余时间由自己支配,生活需要自理,这就要求他们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
所以,在大班要特别注意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幼儿的独立意思。
近段时间我发现,上课时会出现这种现象:“只要有一个小朋友控制不住要上厕所,就会带动一大批小朋友都要去上厕所,使得小朋友不能安心听课,老师也无法正常上课。
”我还要带幼儿去参观一下小学,让幼儿知道小学生上课时都会做些什么事,小学生下课又是怎样的,从而来帮助幼儿,让他们知道课后要先上厕所再去玩,上课时不可以随便去小便、讲话、私自离开座位等。
现在下课时我还会时不时的提醒幼儿:“你们要不要先去上厕所再去玩。
”同时我还强调幼儿坐姿正确,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使身体直,头正,肩平,腿平;执笔姿势正确,大拇指和食指夹住笔杆,其余三指托住,笔杆向后稍斜,靠在虎口处;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开桌子一拳,笔离笔尖一寸。
【幼小衔接】关于幼小衔接教育10问10答
【幼小衔接】关于幼小衔接教育10问10答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处理得不好,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所以,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1、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何不同?幼儿园和小学是相互衔接的两个教育阶段。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性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1.幼儿园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小学教育则属于义务教育。
2.幼儿园教育是“教养并重”,小学教育则是“以教为主”。
3.幼儿园课程是综合性的,小学课程则以分科为主。
4.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以游戏为主,小学则以课堂教学为主。
2、幼小衔接,家长应持怎样的态度?首先,要激发孩子上小学的热情。
千万不要用“上学就要受苦头”等话来吓孩子,而是要说一些欣赏与鼓励的话,如:“你真的长大了”、“你越来越像小学生了”。
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很光荣、很自豪。
其次,应全面关注孩子的发展。
一般而言,孩子对学习是否有兴趣,生活是否有规律,在集体中是否合群,这几个方面情况往往影响其入学后的适应性。
家长需要时时关注孩子在这些方面的发展,让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
最后,出现问题时要和孩子一起面对,并给予积极的暗示。
如:“你可真有毅力啊”、“你做得不错,但如果……可以更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成长过程。
3、幼小衔接家长要重点关注哪些问题?幼小衔接时期,家长往往特别关注孩子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交往能力,以及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以下这些内容,可以供您分析、了解孩子情况时作参考:1.孩子是否对上小学充满期待与向往?2.孩子是否能与周围同伴友好相处?3.孩子离开家人进入陌生环境后是否沮丧?4.孩子是否能自然地与除家人以外的人交往?5.孩子对阅读是否感兴趣,能否回答相关问题?6.孩子是否能独立完成系鞋带、戴围巾、收拾玩具等事情?7.孩子是否会照顾自己,如主动饮水、根据冷热自己穿脱衣等?8.孩子是否会重复简单的口信?9.孩子是否能熟练地使用纸、颜料、剪刀、胶水、水彩笔等物品?10.孩子是否能够同时记住两个或三个任务,并执行这些任务?11.孩子是否能说出自己的家庭住址和家人的姓名、电话号码?12.孩子是否会承认自己不懂,而主动请求帮助?请考虑以上这些问题,看看您的孩子做得怎么样了,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的培养和教育。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这个阶段也是处于人类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三次环境转换的第二次转换期,幼小衔接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意义重大。
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的教育,两者的这种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来适应,这种适应的调整就是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幼小衔接不当会造成孩子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种种问题,身体上的不良反应是,孩子会容易疲惫,食欲不振,精神状态差,心理上压力大,自卑,厌学,社会适应性方面表现出孤僻,不敢跟人说话,不爱与同学沟通。
这些问题都对孩子以后的人生有很大影响,所以,做好幼小衔接很重要。
其实在十年前、二十年前,幼小衔接可能没有那么重要。
而在这几年,幼小衔接重要得不能再重要了。
是因为我们做了这么多年的家庭教育以后,我们发现家长最重视孩子的学习。
我们也分析了很多,见到了很多的孩子和家庭,分析了很多案例。
我们发现孩子厌学是从一二年级开始的,当他不爱学习的时候,他肯定就不会学习太好了。
这到底是因为什么?我们认为是这个社会太急了,整个社会急,我们追求物质的速度超过了追求精神的速度,所以这种急影响了我们的教育,影响了我们的家长,我们的家长也很急。
而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是叶圣陶先生说的。
工业可以缩短过程、可以急一些。
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结果。
而教育孩子是农业,你把种子种在地下,只能等着,他有一个规律,你只要破坏了这个规律,最后他一定不会成才。
我上海有一个朋友,他的孩子五岁,他就让孩子写字,这个孩子写字写不好,他就骂了孩子、打了孩子,他的孩子就跟他说了一段话。
他发短信给我发过来,他儿子五岁说了一段这样的话:这世界有三种笨鸟:第一种笨鸟是先飞,第二种是后飞,第三种是不飞的,下了蛋希望蛋飞的。
孩子一下就道出了教育的真谛。
幼小衔接必须坚持的原则是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这个阶段也处于人类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三次环境转换的第二次转换期,幼小衔接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意义重大。
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时期的教育主要是以学习为主的教育方式,两者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幼儿自身调整来适应,这种适应的调整就是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幼小衔接不当会造成幼儿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种种问题,所以做好幼小衔接很重要。
学龄前和学龄期幼儿在心理发展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幼儿园与小学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有着明显的不同,在教育目标、教育的方式、方法等方面更有着本质的区别。
加强幼小衔接,帮助学龄前幼儿顺利的过渡到学龄期是幼儿家长,十分关心的问题。
小刚的妈妈意识到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怕小刚上学以后跟不上,为了让他能快速适应小学生活,小刚的妈妈在他上幼儿园中班起就给他报了珠心算班、认字阅读班和书法班的学习。
平时,她也会买书辅导孩子,孩子的识字量已超过2000多,看一般的幼儿读物都没问题,珠心算水平也不错。
可是小学第二个学期的家长会上,老师却反映小刚不愿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喜欢自己一个人待着,在语言表达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方面,也只有幼儿园中班孩子的水平。
幼小衔接不仅仅是知识的衔接,超前学习完全没有必要。
部分家长到了幼儿大班后便开始“加码”,使幼儿的大班时期成了“集训期”、“超负荷期”,导致幼儿对所学习的知识“消化不良”。
幼儿的成长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也就是说,整个学前期都应该为孩子入学打基础,到幼儿园大班时只是适当“强化”而已。
提前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有利于幼儿适应小学教育。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幼小衔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家长不应逼迫孩子过早接触小学教育。
那么幼小衔接课程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呢?原则一: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是指小学和幼儿园相互衔接,园领导和老师要设法与小学沟通,既要保持幼儿园的独立性、特殊性,又努力使其与小学保持连续性。
家校协同幼小衔接教育心得(精选)
家校协同幼小衔接教育心得(精选)“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次重要的身份转变,也是儿童在人生的长坡上继续前行的一个里程碑。
为了更有效、更科学地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衔接理念,树立科学导向,助力幼儿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2023年10月15日下午我园邀请了八大峡小学大队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徐海燕老师为大班家长及老师们开展幼小衔接专题讲座。
徐老师以生动的案例切入,结合对幼小衔接相关***策的解读,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幼小衔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避免重知识而轻能力的培养。
徐老师以《家校协同,自然衔接》为题,从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幼小衔接常见的误区及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如何科学做好幼小衔接三方面入手,重点向家长们阐述了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及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
在互动答疑环节,徐老师结合自身多年的从教经验,通过丰富的实践案例解答了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并向家长提供了具体、可操作性的建议。
通过本次幼小衔接讲座,家长们真正了解了“幼小衔接”的含义,也懂得如何科学地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
同时,也让家长们了解到从幼儿园到小学要科学过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知识、技能的准备更为重要。
相信通过幼儿园、家庭的共同努力,孩子们一定能愉快、顺利的度过幼小衔接的美好时光。
幼小衔接一直是家长相互交流的话题。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话,大多数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再去上一年级的时候吃力,给孩子报学前班,学拼音、写汉字、等,提前进入学习状态。
而我,也有类似的想法。
有幸的是通过“幼教三六五”平台,观看了两位专家学者关于《幼小衔接社会准备》的讲座。
王老师通过事例和实践理论,讲述了培养孩子学习品质的重要性,讲述了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好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为家长对幼小衔接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和更深的理解。
幼小衔接是孩子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的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中,需要培养好孩子的心理准备、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来适应小学生活,并不是以先学来打好学习基础,更多的是对孩子进行学习品质的培养。
幼小衔接十问十答
关于幼小衔接的十问十答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处理得不好,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所以,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上海市教委关于幼小衔接的十问十答应该会给你答案。
Q1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何不同?幼儿园和小学是相互衔接的两个教育阶段。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性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1.幼儿园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小学教育则属于义务教育。
2.幼儿园教育是“教养并重”,小学教育则是“以教为主”。
3.幼儿园课程是综合性的,小学课程则以分科为主。
4.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以游戏为主,小学则以课堂教学为主。
Q2幼小衔接,家长应持怎样的态度?首先,要激发孩子上小学的热情。
千万不要用“上学就要受苦头”等话来吓孩子,而是要说一些欣赏与鼓励的话,如:“你真的长大了”、“你越来越像小学生了”。
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很光荣、很自豪。
其次,应全面关注孩子的发展。
一般而言,孩子对学习是否有兴趣,生活是否有规律,在集体中是否合群,这几个方面情况往往影响其入学后的适应性。
家长需要时时关注孩子在这些方面的发展,让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
最后,出现问题时要和孩子一起面对,并给予积极的暗示。
如:“你可真有毅力啊”、“你做得不错,但如果……可以更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成长过程。
Q3幼小衔接家长要重点关注哪些问题?在幼小衔接时期,家长往往特别关注孩子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交往能力,以及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以下这些内容,可以供您分析、了解孩子情况时作参考:1.孩子是否对上小学充满期待与向往?2.孩子是否能与周围同伴友好相处?3.孩子离开家人进入陌生环境后是否沮丧?4.孩子是否能自然地与除家人以外的人交往?5.孩子对阅读是否感兴趣,能否回答相关问题?6.孩子是否能独立完成系鞋带、戴围巾、收拾玩具等事情?7.孩子是否会照顾自己,如主动饮水、根据冷热自己穿脱衣等?8.孩子是否会重复简单的口信?9.孩子是否能熟练地使用纸、颜料、剪刀、胶水、水彩笔等物品?10.孩子是否能够同时记住两个或三个任务,并执行这些任务?11.孩子是否能说出自己的家庭住址和家人的姓名、电话号码?12.孩子是否会承认自己不懂,而主动请求帮助?请考虑以上这些问题,看看您的孩子做得怎么样了,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的培养和教育。
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专题家长讲座
幼儿园开展《双向奔赴共育花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幼小衔接专题家长讲座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为缓解幼小衔接坡度,帮助家长建立科学幼小衔接的教育观,家园合力共助幼儿科学做好入学准备,20XX年4月28日晚,我园邀请了XX 小学省级优秀教师XX老师,为大班家长作题为《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幼小衔接专题讲座。
本次活动由大段段长黄老师主持。
一、如约而至携手同行
大班家长们满怀期许,如约而至。
大家有序签到,开启了本次幼小衔接专题讲座之旅。
二、科学引领衔接有方
在讲座中,陈老师首先运用大量生动、典型的实例,与家长们分享了一个教育孩子的法宝---依恋关系。
紧接着,她结合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及孩子入学后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从如何获得好成绩、学习阅读技巧、笔记技巧、记忆技巧和应试技巧等方面进行细致剖析。
帮助家长更新、端正、树立好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让家长与孩子能够更快乐、更顺利地度过幼小衔接时光。
家长们认真聆听,纷纷用手机拍照记录。
通过这次讲座,家长们对幼小衔接有了更科学、更深入的认识。
家长们了解到幼小衔接并非单纯的知识过渡,而是情感的延续与陪伴的升华。
更重要的是让家长们真正感受到唯有理解儿童、用心陪伴、科学衔接,才能和孩子一起
共赴成长的美好旅程。
幼小始于心,衔接始于行。
我们坚信在家、园的共同努力下,伴随孩子成长的脚步,衔接坡度会更舒适,梯度会更合理,速度会更适宜,让我们一起助力孩子们奔赴美好的未来!。
幼小衔接之我思
幼小衔接之我思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必将迈上一个新台阶,然而,在幼小衔接工作开展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家长观念问题,社会环境问题,幼儿教师态度观念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案,旨在使幼小衔接工作走向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幼儿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小衔接;学前教育;幼儿教师;能力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
幼儿进入小学前家长、幼儿园、幼儿所参与的活动,可视为是为了帮助幼儿衔接幼儿园和小学前后学习环境所需付出的准备。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幼小衔接工作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看到学前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幼小衔接的字眼越来越随处可见,然而尽观我们的周围,幼小衔接的工作却存在着许多问题,阻碍了幼教事业的发展。
1.近年来,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广大的幼儿家长也认识到这一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所谓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真是煞费苦心,使出了浑身解数。
然而很多家长的育儿观念比较陈旧,他们更多地关注孩子在幼儿园认会了多少字,背会了多少古诗,会算了多少道题,学会了几个英语单词,他们认为入学前应该让幼儿学会读和写,学会做题,他们只关心孩子是否聪明,是否“认真地听课”等等,致使孩子入学后出现一种情况:入学初感到很轻松,上课不专心听讲,形成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了,又缺乏认真的习惯,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2.有需求就有市场。
顺应着家长的需求,催生了许多利益链。
各种不正规的办学力量、培训机构打着“想家长之所想,急家长之所急”的旗帜,让孩子们超负荷的学习,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违背了教育规律。
幼小衔接家长会公开课PPT课件
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 趣。
小学阶段孩子心理发展特点
认知发展
孩子开始具备抽象思维能力和逻 辑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运用简
单的概念、判断和推理。
情感发展
孩子的情感世界更加丰富和细腻, 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引导,以培 养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社会性发展
教育内容重复
幼儿园和小学在教育内容上存在重复,导致幼儿在进入小学 后需要重复学习相同的知识,浪费时间和精力。
教育评价片面
传统的幼小衔接教育评价以知识掌握程度为主要标准,忽视 了对幼儿综合素质的评价,不利于幼儿全面发展。
本次公开课目的与意义
目的
本次公开课旨在帮助家长和教师深入了解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探讨有效的幼小衔接教育方法和策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 展。
孩子开始更多地与同龄人交往,逐 渐形成自己的社交圈子和行为规范, 需要家长和老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和 帮助。
04 家长在孩子幼小 衔接中作03
缓解孩子焦虑情绪
家长应关注孩子情绪变化, 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帮 助孩子缓解焦虑情绪。
增强孩子自信心
家长应肯定孩子的进步和 成绩,鼓励孩子尝试新事 物,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阶段孩子心理发展特点
感知觉发展
思维发展
情感发展
社会性发展
幼儿的感知觉逐渐敏锐, 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和探索欲望。
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 思维为主,开始向抽象
逻辑思维过渡。
幼儿的情感丰富且易变, 需要得到关注和引导, 以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
幼儿逐渐学会与他人相 处和合作,形成初步的
05 幼小衔接中常见 问题及解决方案
幼小衔接的几点思考
幼小衔接的几点思考作者:刘丽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17年第01期幼小衔接教育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过渡的教育过程,幼儿教育平稳过渡到小学教育,是要有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的。
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从年龄上已经具备了上小学的条件和能力,但是他们在三年的幼儿教育学习中,由于年龄较小,长期受到老师无微不至的照顾,上了小学以后,自理能力相对较弱,没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没有更多的纪律观念,比如上课随意走动、随便玩耍、不听讲、不会按要求写作业、甚至有些不交作业,上课哭闹,不会为班级做事等现象让老师感到束手无策。
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给孩子们带来了不少困难,同时也给老师们带来了不少困惑,所以根据我的带班经验,浅谈自己的几点想法:一、在思想和心理上做好引导教育面对上述情况,作为老师要在思想和心理上做好引导教育。
首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爱每一个孩子,让孩子们感受到幼儿园升到小学很安全,很开心;其次,我们要在思想上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已经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让他们找到自豪感,同时帮助他们找到新朋友,一块玩耍,一块学习,体会集体的温暖,不再有孤独感;再次要求他们逐步适应安静的坐在教室、引导他们上课不能玩耍、不能随意走动、带他们一起做游戏,一块劳动,感受劳动的快乐,从而接受新的管理方式,感受新老师新同学的亲切与友好,驱散他们的恐惧心理。
二、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刚刚步入小学阶段,对于小学生来说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必须了解新环境的规定和要求,教他们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了解班级规定,比如:不能随手扔垃圾纸屑、不随地吐痰、上下楼梯靠右行、礼貌待人,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不随便拿别人东西,借东西要归还等等,让他们争做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好孩子。
在学习中,要求他们做到提前准备好上课时的学习用品,整齐地放在桌面上。
要求他们坐得端,立得正,养成良好的坐姿。
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作者:郭晓冬李简宁来源:《祖国》2016年第21期摘要:幼小衔接顺利,可以让小学生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同时也可以发挥幼儿园教育重要作用,为小学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文从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出发,讨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实现促使幼小衔接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幼小衔接问题解决对策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
由于生活习惯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大部分幼儿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害怕学习等现象,诸多问题的存在引起了教师和家长的广泛关注。
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和关键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
幼小衔接顺利,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能够为促进幼儿智力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
一、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一)缺乏有效的衔接方式从幼儿园到小学,教学方式发生变化,由此产生了幼小衔接问题,缺乏行之有效的衔接方式是阻碍幼小衔接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
幼儿园教育是一个让儿童拥有快乐,健康成长的教育阶段,学科要求并不严格,幼儿学习相对比较轻松。
与幼儿园教育不同,小学教育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小学生开始接触各门必修课程的基础内容,对小学生的学习要求也有了更加的要求。
教育目标的不同,使得幼小衔接的问题凸现出来,主要表现为大部分幼儿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害怕学习等现象,多问题的存在引起了教师和家长的广泛关注,对实现幼小衔接目标也会形成严重的阻碍作用。
(二)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案对幼儿教育内涵进行深入发掘,认为幼儿入学前最重要的是学拼音、学数字等,为学生上学后的学习打基础,实则学前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
但实际上,大部分幼儿园依然没有找准自己的教育定位,尤其是一些城镇农村个体幼儿园,幼儿园的功能等同于托儿所,幼儿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对幼儿教育没有达到深处。
(2024年)全新幼小衔接
2024/3/26
02
教学方法与技巧
03
课程开发与实施
培训教师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方 法和技巧,如游戏化教学、情 境教学等,以激发幼儿的学习
兴趣。
培训教师具备独立开发幼小衔 接课程的能力,包括课程设计
、资源整合、教学实施等。
15
实践经验积累途径探讨
03
实地观摩
互动研讨
教学实践
组织教师到优秀的幼小衔接教育机构进行 实地观摩,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和管 理模式。
教育机构针对家长需 求提供相应服务和支 持。
2024/3/26
家长需求主要集中在 孩子的学习习惯、社 交能力、独立生活能 力等方面。
6
成功案例分享
某幼儿园通过开展系列活动, 成功帮助儿童适应小学生活。
2024/3/26
某小学利用暑期夏令营等方式 ,让新生提前感受小学生活。
某教育机构研发幼小衔接课程 ,受到广大家长和学校的认可 。
2024/3/26
11
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
评价方式
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采用观察、记录、作品展示等多种评价 方式。
评价标准
根据课程目标和儿童发展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的客观性 和公正性。
2024/3/26
12
03
师资力量培训与提升
2024/3/26
13
教师选拔及资格要求
30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政策环境分析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 越来越重视,相关政策法规将不 断完善,为幼小衔接提供更加有
力的保障。
2024/3/26
教育理念变革
未来教育将更加注重孩子的全面发 展、个性化需求和多元化评价,幼 小衔接课程也将更加注重培养孩子 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
大班幼小衔接活动反思范文5篇
大班幼小衔接活动反思范文5篇大班幼小衔接活动反思篇1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自然明白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转折期。
幼儿学习环境的改变,加上学习任务的加重,使孩子在初进小学时出现不适应的现象。
老师和家长应该引起关注,小学老师要在心理上让孩子接受你,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使孩子尽快适应这个学习环境,家长也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配合老师为孩子顺利向小学过渡做好一切准备。
比如多和孩子交流,让孩子多了解小学生活,提醒孩子整理书包文具,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孩子出错的时候,不发火,不急躁,有涵养,有耐心,但切记不要包办代替,有的老师会让家长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字,以便于让家长督促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我认为家长在签字前应该和孩子说清楚彼此的责任,让孩子明白作业的对错自己负责,家长只负责签字完成老师的要求,如果家长负责检查对错,势必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依赖,所以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不要依赖别人,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
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家长会轻松百倍。
当然家长在签字的时候,应该关注一下孩子作业的质量,如果经常有错,应该提醒孩子不能粗心,或者和孩子一起找出原因,提高学习成绩。
同时我们在关注孩子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孩子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的培养,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与人交往能力的培养以及挫折承受能力的培养,不能只注重孩子的生理健康,而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幼小阶段应是孩子能力发展和培养的一个关键期,所以老师和家长应该特别关注,做好这些工作,可以让孩子终身受益,家长也放心省心。
大班幼小衔接活动反思篇2每个孩子都要经历幼儿园到小学这个转折点,因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来帮助孩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形式、新的学习内容。
就我们班的孩子来说,家长比较重视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将来能升入什么小学?常常忽略的是:对孩子的心理培养与性格培养、对孩子的劳动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社会交往与社会意识的培养等等,因此幼儿园大班孩子开展幼小衔接活动非常重要。
幼小衔接:迈好人生第一步
幼小衔接:迈好人生第一步作者:付晶艳来源:《中华家教》2020年第06期幼小衔接工作不仅与幼儿园或者小学相关,家长在幼小衔接工作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的观念不同行为则不同,引导他们科学认识幼小衔接非常关键。
若家长能拥有科学合理的观念和教育行为,就能够为孩子的幼小衔接提供有益的支持。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过渡期。
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需要幼儿园、小学、家庭乃至社会的合力。
通常幼儿园和小学都会非常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从多方面做准备和引导,相比而言,社会的最小核心单元——“家庭”往往是差异最大、对孩子影響最深远的一个方面,家长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观念和行为,对孩子是否能够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观念影响人的行为,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家长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其教育行为,家长认识上的误区不免会带来行为上的偏差。
家长认识误区的具体表现有的家长认为,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每天学习任务紧,于是希望孩子在幼儿园里能够开开心心,免得上了小学以后没有时间玩耍;有的家长则反对幼儿园大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认为孩子在幼儿园整天玩,上了小学以后肯定不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紧张的学习生活,希望老师多教教孩子认字、写字、做算术题,为小学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还有的家长则完全听从幼儿园的安排,认为自己也不懂怎么教育孩子,听幼儿园的安排就可以了。
误区背后可能会带来的影响从家长的态度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少家长把幼小衔接简单等同于知识上的衔接,担心孩子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有的家长还选择到幼儿园去申诉,要求幼儿园提升教学内容的难度,如果幼儿园不答应,就在离园后给孩子报补习班。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在上小学前多进行识字、书写、算术等方面的训练,提前学一些一年级的内容,就会比别的孩子学习能力更强,就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对于孩子而言,在刚进入小学的时候,学习上会感觉到比别的孩子轻松不少,于是为自己的“聪明”而欢喜,然而一切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浅谈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浅谈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摘要: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这个阶段也是处于人类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三次环境转换的第二次转换期,幼小衔接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意义重大。
关键词:幼小衔接;问题;解决政策前言:幼小衔接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学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幼小衔接工作对于当前中国家庭面临的二胎以后,幼儿人数的增多的国情来讲也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此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绝不容忽视。
一、当前幼小衔接的主要问题。
1.对幼儿的需求判断的片面性与表面性。
当前大多数幼小衔接重点工作放在对幼儿的知识准备,智力能力的培养。
忽视了对幼儿的学习品质,学习习惯的建立。
在幼小衔接过程中,老师往往只关注幼儿认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数题,而不加强对孩子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幼儿为了学而学,幼儿习惯性的跳起来摘苹果,而透支潜力,获得一时的进步却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后患无穷。
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推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培养不够。
广义的非智力因素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
在学习中,非智力因素具有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强化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作用。
在幼儿园,由于教师相对较多地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从他们的兴趣出发,运用游戏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主要利用儿童的无意注意,上小学后,需要儿童特别地进行有意注意的训练,同时要有明确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自制能力、自我服务能力等,很多幼儿教师在这些方面都没有对幼儿进行有意识的培养。
2.对幼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超前性。
在幼儿进行上小学时,有部分小学习惯对幼儿进行摸底,分班测验,测验内容以幼儿的知识储备为主,对幼儿的计算,识数,认字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测验,从而导致很多幼小衔接机构着重对幼儿进行此方面的训练与练习,不顾幼儿的经验准备,超越幼儿认知水平的给予幼儿知识的训练。
幼小衔接的意思是指什么_幼小衔接如何选班呢
幼小衔接的意思是指什么_幼小衔接如何选班呢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衔接,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幼小衔接的意思是指什么_幼小衔接如何选班呢,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幼小衔接的意思:1、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
由于生活习惯上的骤变,以及课目的繁重,使许多小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害怕学习的现象。
2、幼小衔接是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学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3、很多孩子进入小学后,开始兴致挺高,可几天下来就会发现,孩子总是丢三落四,不是把铅笔盒丢在家里,就是忘了老师让他带什么东西,老师上课讲了什么也说不出来,上学的兴趣也不大了;有的孩子特别胆小、孤僻,有什么事情也不对老师说,上课尿憋急了宁愿尿裤子也不举手请假;有的孩子不会听讲,不做作业不说,连基本的课堂常规也不懂,上课随便下位、说话、喝水,老师今天讲,孩子明天又忘。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1、知识衔接:拼音、书写、算数知识的衔接关于认读识字:识字常用的方法有两种:拼音识字和形意识字。
拼音识字主要适用于学龄前儿童到初中阶段,孩子现在学会了拼音,也就掌握以后的文字认知方法。
目前,很多孩子都能熟练掌握拼音的认、读、写、拼读四个基础环节,而在最后的“拼认”环节上出现了问题:当汉字和拼音在一起时会拼读,会认字,但是当拼音和汉字分开后就不认得了。
2、思维衔接:数学思维、观察思维关于数学思维:目前,在训练数学思维的过程中,常见的方法是借助实物来帮助孩子识数和加减乘除法。
但是常常的情况下,当孩子脱离了实物之后,就不懂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孩子知道2个苹果加1个苹果是3个苹果,但当问到2+1的时候,他就会反应不过来或者掰手指计算。
这样的情况是孩子只会“记忆数学”,还没有掌握正确的数学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
由于生活习惯上的骤变,以及课目的繁重,使许多小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害怕学习的现象。
很多孩子进入小学后,开始兴致挺高,可几天下来就会发现,孩子总是丢三落四,不是把铅笔盒丢在家里,就是忘了老师让他带什么东西,老师上课讲了什么也说不出来,上学的兴趣也不大了;有的孩子特别胆小、孤僻,有什么事情也不对老师说,上课尿憋急了宁愿尿裤子也不举手请假;有的孩子不会听讲,不做作业不说,连基本的课堂常规也不懂,上课随便下位、说话、喝水,老师今天讲,孩子明天又忘。
每天都有同学忘带书本和学习用具,还抱怨爸爸、妈妈昨天晚上没给他装进书包。
有些孩子的东西被别人稍微碰一下就要告老师,既不知道谦让,更不懂得关心别人;还有一些孩子则不敢跟别人说话,不会和同学交往。
如此众多的问题,应该引起老师及家长的关注。
因此,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很重要。
家长应该为孩子顺利地向小学过渡作好一切准备。
1、思想方面:
小学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结束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生活开始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生活是第一次大的衔接。
所以,上小学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是“喜欢但有点害怕”。
这时我们做家长的千万不能恐吓孩子说:“现在你一
天到晚只知道玩,到了小学里就没得玩了。
”“这个都不会,以后到了小学里知识还要难,你怎么学得会呢!”等等,因为这样容易使孩子产生畏惧的心里,从而难以适应小学生的生活。
我们要多做正面的鼓励,对孩子说:“长大了,就可以上小学了,就能学到更多本领了。
”“上小学可以带上红领巾,成为光荣的少先队员了。
”等等。
我们也可以利用报名的时间,带孩子参观一下自己未来的学校,了解学校的环境,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回家后和孩子进行一次谈话,向孩子表示祝贺,让孩子知道上小学是一件值得高兴的、光荣的、骄傲的事,我们可以用赞叹、喜悦、欣赏的语气和孩子谈上学的话题。
2、习惯方面:
首先,我觉得要给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作息习惯。
一般晚上8点半左右要睡觉,早上7点前起床。
因为进入小学,孩子最好不要迟到。
还有小学生的活动量比较大,又没有午睡时间,如果孩子没有充足的睡眠,会感到疲劳,注意力不能集中,影响孩子的上课和身体健康。
其次,我们还要培养训练孩子使用和保管学习用品,这也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步骤。
比如,让孩子养成把自己的东西固定放在一个地方的习惯,书放在什么地方,书包、鞋子、衣服等都要有固定的地方,不能随便扔,否则,上小学后恐怕找东西的时间比做功课的时间还要长一些。
每天睡
觉前,要整理好书包,有美术音乐课的要准备好配套的学具、乐器、颜料等物品,遗忘是孩子通病。
因此,我们应该要求孩子根据课表,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们老师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上课前要求全班拿出书本文具时,有的孩子翻遍书包也拿不出来,还有的会举手请老师帮忙一起找。
了解后才知道,在家里从准备文具、包书、理书包,所有的事情都是爸爸妈妈代劳的。
因为爸爸妈妈可能觉得,孩子上学已经比幼儿园要辛苦很多,与其“浪费”时间做这些“额外劳动”,不如让孩子早点睡觉,好好休息。
其实,对一年级小朋友而言,比起练习题,更重要的恰恰是这些“额外劳动”。
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是孩子入校后最要紧的事情。
3、物质方面:
首先,要为孩子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家中要有孩子固定的学习的房间,写字台,有条件的也可为孩子建立图书角,为让孩子认识生字,家里可贴些卡片,如:门、窗上贴“门窗”,冰箱上贴上“冰箱”2字……让孩子多认字,慢慢地将孩子的兴趣转移到学习读书中去。
其次,是为孩子准备学习用品:①双肩背的书包。
孩子用的书包应该选择双肩背的书包,背带可以自由收放的那一种。
孩子的书包里层应该要有隔层,可以让孩子把书与本子分开放。
书包左右两侧最好有口袋,可以让孩子放茶杯、还
有吃中饭用的调羹和毛巾。
②简单的铅笔盒。
我们要注意的是,不要给孩子购买那种很花哨的文具盒,否则图案吸引着孩子,会分散他上课听讲的注意力。
孩子的铅笔盒,双层与单层都可以,只要能放上5~6枝铅笔、橡皮、一把直尺就可以了。
这里,我还得多说一点。
现在很多家庭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对孩子的照顾往往是2对1,3对1,甚至4对1的模式,这更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要一致。
如家里的爸爸、妈妈对孩子提出的要这样的,而爷爷奶奶却要求那样,如此不一致的态度,孩子的良好习惯就很难养成了。
他不知道听谁的话好,这也不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
9月份开学初,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哭鼻子,究其原因,大多数是家里娇惯的结果,这方面真的需要家校配合,共同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
还有让我们老师感到有点力不从心的是写字姿势与坐姿。
上学前,不少孩子都提前认字或是学习画画,由于没有经过规地学习或指导,有的握笔偏下,有的手腕弯,进入小学后,虽然老师们反复强调正确姿势,但要矫正特别难。
再如,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
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
”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
干
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九十年代初,中国和日本曾共同举办了一次中日学生夏令营活动,活动中,中国儿童暴露出的最大弱点是生活能力差。
一时间,日本新闻媒体便大肆鼓吹日本学生在二十一世纪将战胜中国学生,贬低中国学生的能力和德行。
姑且不管日本人贬低中国学生的动机是什么,但这一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家长和老师的深思。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过了关键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学了,还要一口一口给他喂饭;作业做完了,总是亲自帮他订正错误;进出们总是帮着孩子整理书包。
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
如此这般,做父母的的确很辛苦,可孩子却越养越无能了。
我们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整天都有老师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难,如穿衣服、系鞋带等,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及时帮助。
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等
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已,孩子动作慢,能力差,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
我从多年带班的实践中发现,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优秀的总是那些能力强的学生。
可见,为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建议家长们谨记: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应让孩子自己去做。
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此外,还要在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术上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孩子掌握克服困难的技巧,少走弯路。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留给儿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导他学会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学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等小事。
三、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幼儿教育是在游戏和活动中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表现出很强的趣味性,容易吸引孩子,而小学教育是有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教师是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教学的,与幼儿园教育相比,知识性较强。
刚入小学的孩子心理上的幼稚性,依赖性,行为上的无意性仍然很突出,不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给学习带来一些困难。
例如,我们发现有这样一些学生,刚入学几天,因好奇心强,
上学特别积极,浑身是劲,可是没过多久,热情就冷淡了,特别想念幼儿园,哭着要上幼儿园,不愿意上学。
这就是我们小学教育中常见的“恋园”现象。
“恋园”现象表明这部分孩子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还在怀念幼儿园的生活方式。
此时,做家长的千万不要置之不理,或者把孩子大骂一顿,而应该关心孩子,关注孩子的点滴变化,静心耐心教育、引导孩子,从心理上和思想上与孩子取得沟通,帮助孩子调整心态,调节生活规律。
可以带他去幼儿园看看,请教过他的幼儿园老师做做思想工作;可以跟孩子谈谈心,了解他遇到的困难,帮他解决困难;还可以讲讲身边同龄孩子的故事,或者童话故事,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增强信心。
希望在这条成长路上,我们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
走进校门,你和孩子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