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审美主体意识的培养
艺术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
艺术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形式各异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
在艺术课堂上如何能够做到深受学生喜爱,而不是单纯地进行枯燥的节奏训练,这就需要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感性实践,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参与到艺术课堂的学习中来,这样既能掌握音乐知识技能又提高了音乐能力。
关键词:艺术教学;学生主体意识;培养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及走向有了重大变化。
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倡导下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总体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那么如何更好地进行艺术学科教学以适应当前的形势呢?笔者以为:在艺术学科教学中,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十分重要,也就是说艺术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
那么,如何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呢?一、创设环境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前提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充分参与的环境,建立一种有利于学生接受的和谐气氛,让学生萌发主动参与学习艺术的意识。
1.建设文化环境在教室里辟出艺术角,或挂些名人的艺术格言,或挂些造型别致的剪贴画,或展示些学生的艺术作品,形成立体的艺术环境,使学生感到自己走进了艺术的天地,受到感染,从而引发学生主动参与艺术学习的意识。
2.融洽的人际关系(1)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知道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感情和情绪。
用“爱屋及乌”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学生喜欢某一位教师,就会热爱他所教的学科。
在教学中教师亲切热情的态度,信任尊重每一位学生,那么学生在心理上对老师就会有亲近感和信任感,从而使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积极主动参与到艺术活动中。
(2)团结友爱互助的生生关系建立一种团结友爱的生生关系,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论述音乐审美的主体意识(一)
论述音乐审美的主体意识(一)【摘要】音乐审美关系具有价值关系的特征,并存在于审美主客体的协调之中。
一方面,音乐审美客体将现实生活中的动态美作为内在的情感,经过抽象、提炼,升华为音乐情绪的动态形式;另一方面,在音乐审美主体的把握下,外在的音乐情绪的动态形式转化成为其内心情感的丰富体验。
这种存在于音乐审美主客体之间的是一种双向的、动态的价值关系。
客体的价值形式在主客体的协调、融合中不断提升和发展,而主体的审美意识也在与客体的交流中不断变化与丰富。
【关键词】音乐审美审美主体审美表现主体把握音乐审美就是在感受、感知和创造音乐时所进行的审美活动。
音乐审美是音乐整体艺术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曲创造音乐美,音乐表演呈现音乐美,而音乐审美发现音乐美,并且在某种意义上揭示音乐艺术最有价值的东西。
音乐审美意识是以音乐感知、情感体验与审美评价为基本环节的意识活动,这是从审美意识形成过程的角度对于审美意识所做的较为简洁的概括。
但是,就审美意识本身的结构来说,相对主观的个体审美感受、相对客观的审美理想以及作为审美对象的音乐作品才是审美意识的最为基本的层面。
其中,前两者是最为基本的层面,它们的矛盾互动,清晰体现在具体的音乐作品中,而两者的承载工作音乐作品,其实正是音乐审美意识的物化凝结。
一、音乐审美对象及审美活动人和音乐构成审美关系,二者处于审美过程中。
音乐审美,只对审美主体有“对象”意义,只在审美过程中体现。
从初始情况看,当音乐用于满足人自己的感性需要的时候,他就是人的审美对象了。
音乐美学研究的就是人对音乐的感性需要和满足的规律。
音乐审美活动,只能发生在不同的个体身上,而不是虚空的存在。
因而音乐审美意识首先是由个体美感体现出来的。
个体音乐美感的最为突出的特征当然是因个体对于音乐的差异感受而来的多样性。
个体对于乐声的感知常常是片面的、模糊的、甚至肤浅、杂乱的,但是正因为如此,它也是真实的,充满活力的。
它的随机性、偶然性常常令个体音乐美感表现出偏离常规的任意性与盲目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改革,音乐课堂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在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以及跨学科、跨文化的视野。
本文将围绕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展开讨论。
一、培养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音乐素养是指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和能力,能够欣赏和理解音乐,并能够运用音乐进行表达和创造。
而审美情趣则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
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情趣。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音乐表演的参与以及音乐创作的实践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音乐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知识,培养音乐技能,并且体验音乐的美妙。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园音乐会、音乐节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力量和魅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激发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参与音乐创作和表达。
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和发挥自己的独特才华。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如音乐启发游戏、自由即兴表演、音乐创作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创作和表达。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音乐启发素材,如图片、文字、声音等,让学生通过自由即兴、合作创作等方式产生音乐创作的灵感和想法。
教师还可以通过评价和反馈来激励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和创造能力。
试论音乐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科技信息
音 体 美
试论音 乐教 胄田审美雒力晌 i荠 言
广东海洋大学中歌 艺术学院 李 醒
[ 摘 要] 乐审美教 育是 以提 高学生的审美艺术素质 为 目的的教 育, 音 以其 独特的审美教 育手段 和审美情感体验 , 向学生传授 系统 的审美知识 , 高审美技能 , 提 发展审美欣赏和 审美创造能力。对音 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当包括培养敏锐的感知能力、 养丰 富的想 应 培 象力、 培养透彻 的理解力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 本文从这几方面论述 了 在音 乐教育 中的审美能力培养 问题。
代科学和艺术创造 的经验表 明, 情感积 累是一个无意识 的过程 , 但必须 有清醒的意识参与 。 的本能冲动是情感的基础 , 人 人的本能冲动同丰富 情感 的转变 , 由单一和贫乏向多样统 一的转变 。 是 本能冲动如不遇到代 表社会和伦理 的意识 的阻抗不会转变为人 的感情 。艺术想象所需要 的 是炽热情感 。任何人 的炽热丰富的情感 , 都是在不凡 的遭遇 中形成 的。 人们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要有一种真挚而充沛 的感情 ,尤其是在音乐 实践中的演奏与创作时 , 具有激情更为重要 。这种情感 的升华 , 将会有 力的激发着人们的创造性想象。 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 加强学生 的艺术体验 。 应 学生 只有在 内 心的听觉 中积 累丰 富的音乐材料 , 学会 体验 , 感受各种不 同的音响 , 大 脑分析器才能对音响做出深入的分析和综合 ,为想象提供各种所需的 素材 。学生 的想象力 , 只有在长期 积累的艺术体验中才能不 断提高 。 3 加强音乐教育 中审美理解力的培养 、 作为人类高级精神活动之一 , 音乐审美教育 , 不论是音乐创造还是 音乐 表演 、 音乐欣赏 , 都不能仅停 留在感情 宣泄和原始 冲动 阶段 , 都需 要将感性的官能或情感 体验 上升为情感内涵的理性审美 ,才能完成音 乐音响感知——情 感体验— —理智判断的审美全过程 ,即准确把握音 乐的 内涵 , 分析和评价音 乐作 品 , 进入更完整 的音乐审美境界 , 因此音 乐审美理解直 接影 响着个体音乐 审美 能力 的水 平和音乐 审美教育活动 的功效质量 。 此外 , 音乐审美理解还具有升华感知 、 规范想象 、 调节情感 的功能。 许多优秀 的经典之作不仅仅 是用声音来抒发感情 , 它往往通过 感情的抒 发和形象 的逻辑发展来表达深刻 的哲理性 思考 。贝多芬 就在 他的《 三交响 曲》 第 中提 出了人 们应该 以理性 来倾 听我们 的观点 的要 求, 在这部作 品中浸透着作 曲家对时代 、 对生 活的深刻 的富有哲理性 的 思考。 因此 , 只有将个体对音乐的印象体验感知 , 情感体验和想象、 创造 在审美理解 的理性指引下 ,才可能达到更深刻 ,更 高级 的音乐 审美境
在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 关键词 】 乐教 学 审美能力 音
音乐教 育是美育 的重要手 段之一 , 优美健 康 的音乐是 审 美主体获得美感 的重要源 泉。所 以 , 在音 乐教 学过程 中对 学 生审美 能力 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 。审美能力是人们在长期感 受美 、 鉴赏美 、 创造美 的实践活动 中形成的一种能力 。新课标 本着“ 以人为本” 的现代教育理念 , 提高学 生的审美 能力 , 以“ 发展学 生的创造性思维 , 形成 良好 的人文 素养 ” 内涵 , 为 更加 关注“ 的发 展。苏霍姆林 斯基 说过 : 音 乐教育 并不 是音 人” “ 乐家的教育 , 而首先 是人 的教育 ” 因此 , , 音乐教育 的全部过程 应是一种 自觉的审美过程 , 应贯穿着所有的审美 因素 , 并应 以 美感 的发生为根本 内容。 人生的起飞 , 理想 的腾 跃 , 往往 都 是童 年心 灵彩 翼 在翱 翔 。孩提的童心是纯洁美妙的 , 同一方洁 白的纸张 , 如 有待我 们去描画着色 ; 同一朵含苞欲放的蓓蕾 , 如 有待我们 去浇灌催 放; 又如一 只出壳 的雏 鸟 , 有待 我们去精 心哺 育 , 他长 出羽 使 毛丰满的翅膀 , 去迎接风雨的洗礼飞向未来 向往的高空。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 育的表现 形式之 一 , 审美 教育 又是 而 音乐教育的核心所 在 , 它用 情感 陶冶 美 的心灵 , 养美 的情 培 操, 小学音乐教育 旨在培养学 生音乐的兴趣 , 激发学生养成健 康的审美情趣 , 在掌握一定音乐 知识技 能的基础上 , 逐渐提高 审美能力 , 审美体验是小 学音乐课 程价值 的最主要 体现 , 音 《 乐课 程标 准》 提出以音乐 审美 为核心 的基本理念 , 贯穿 于音 应 乐 教 学 的全 过 程 , 潜 移 默 化 中培 养 学 生 美 好 的 情 操 , 全 的 在 健 人格 。音 乐 的 奇 妙 在 于 能 描 绘 出 让人 心 动 的 意境 和 让 人 心 醉 的情感 。无论歌 曲还是乐曲教学 , 都可 以从意境着手 , 以情感 为切入 口, 这样也符合艺术审美活动的客观规律 。正如《 小学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 出 : 音乐 要体 现审美 体验 为核 心 , “ 使 学 习内容生动有趣 、 富多彩 , 丰 有鲜 明的时代感 和 民族性 , 引 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与实践 , 尊重 个体 的不 同音乐 体验 和学 习方式 , 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力……” 如何在音乐教学 中体现其 审美意义 , 如何优化音乐的审美效应 , 则是亟待解决 的实 际问 题 。基础教育作为 美育 的重要 途 径 , 其实 质就 是情 感 审美 , “ ” “ ” 情 与 美 这种不 解之 缘 , 决定 了基础音 乐 教育 的根 本方 式 : 以情 感 人 , “ 以美 育人 ” 。 音乐被誉 为“ 最情感 的艺 术” “ 、 人类感 情 的速记 ” 在教 , 学中 , 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 体验 , 来达到音乐教育“ 以美感人 , 以美 育人 ” 目的, 的 达到审美 体验的功效。
高中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
高中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
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普通高中音乐课的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在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还要为具有音乐特长、对音乐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因此,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选择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
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普通高中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
因此,在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应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意识,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
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作,目的在于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并进行音乐创作的初步尝试。
关于在音乐活动中发挥幼儿主体性的思考
幼儿学习和探索 的积极 性。例如 , 《 狮王进行 曲》
[ 作者简介 ] 王青 ( 1 9 6 5 一), 女, 安徽淮 南人 , 厦门市仙阁幼儿园教师 , 幼教 高级。
6 7
讲述了大森林里动物之间发生 的故事 , 音乐形象鲜
明, 内容生 动 有 趣 、 表 演 性 强 。幼 儿 可 通 过 表 演各 种 不 同角 色 , 来 感受 音 乐 的节 奏 和 性质 。在表 演 过 程中. 幼 儿 在 一 次 次 亲 身 参 与 表 演 和 游 戏 的过 程 中, 体验 到乐 趣 , 产 生 愉悦 的情 绪 , 提 高积 极性 。 再次 . 选 择 与幼儿 生活 联 系密 切并 符 合幼 儿认 知 发展水 平 的 内容 。 因为 幼 儿 生 活 联 系 密 切 的 内 容. 幼儿 比较 熟 悉 , 有 一 定 的感 知基 础 , 容易接受 , 容 易产 生兴 趣 。例如 , 同样 让幼 儿 感受 音 乐 强弱 的 候 轻轻 的、 小心 翼翼 的 , 听到强 拍 突然 猛 力 抓住 鸡 , 拔 毛 时痛苦 的表情 , 厨师 煮鸡 闻 到从 锅里 飘 出香 味 时的馋 。 吃鸡 时得意 的表 情 。这些 都 是幼 儿 生 活 中 容 易感 受 到 的 。 加 上 有 趣 的情 境 和 充 分 的 想 象 、 表 演, 很 容易 就调 动 了幼儿 学 习的 主动性 和积 极性 。
“ 学 习 的最 好 刺 激 是 对 学 习 材 料 的兴 趣 。 ” 选 择 幼 儿感 兴趣 的材料 才 能 激 发 幼 儿 的学 习 欲 望 和 表 演
里的层次性是指对某一具体教材 的若 干教学要求 ( 或对某种主体能力 的若干发展要求 ) 按 比较符合
幼儿 实 际学 习能力 的发展 顺序 排 列起 来 , 所 形 成 的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摘要:人的审美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生活中审美实践培养出来的,这就离不开审美教育。
人的审美教育有很多方法和途径,其中音乐教育就是实施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教师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热爱、体验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主要从创设情境,感受音乐美;放飞想象的翅膀,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学生进行美感培养;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四方面就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审美能力;音乐美;想象能力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是美育的重要任务。
美育对于提高人们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有重要作用。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缺少美育必然影响人身心的充分自由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音乐、美术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美术是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音乐是人内心情感体验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是培养人审美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正因为它的这种特殊性,音乐教育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是其他艺术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的最佳途径。
那么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一、创设情境,感受音乐美优美流畅的音乐使人心旷神怡;欢快跳跃的音乐则令人轻松愉快;缓慢低沉的旋律往往令人沉思忧伤。
不同的音乐情境会带给人不一样的心情感受。
而在音乐课堂上美好的音乐和教师富于艺术化的渲染,会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音乐之美,得到心灵的净化,从而实现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学生有了体验,才会对音乐作品产生兴趣,才会从其它要素入手,理性地感知音乐。
相反,若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或欣赏曲子前对这段音乐毫无理解,或是教师所创设的情景错乱,只会适得其反。
音乐学中的音乐欣赏与审美意识
音乐学中的音乐欣赏与审美意识音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语言传达情感和思想。
音乐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是音乐的创作、演奏、欣赏等方面。
而音乐欣赏与审美意识则是音乐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们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音乐的魅力。
音乐欣赏是指对音乐作品进行感知、理解和赏析的过程。
它不仅包括对音乐的听觉体验,还包括对音乐作品的结构、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认识。
音乐欣赏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音乐,去体验其中的情感和内涵。
通过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感受到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
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审美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审美意识是指对美的感知和评价能力,它是欣赏音乐的基础。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审美标准和规律。
通过培养审美意识,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评价音乐作品的优劣,并从中获得更多的艺术享受。
审美意识的培养需要我们对音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了解音乐的历史背景、风格特点以及不同流派的发展演变。
在音乐欣赏与审美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音乐教育应该从儿童时期开始,通过音乐游戏和唱歌等方式,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感知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逐渐引导孩子们学习乐器,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音乐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审美意识。
通过给学生听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让他们学会分析和评价音乐,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除了教育,个人的努力也是培养音乐欣赏与审美意识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多听音乐,尝试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流派,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音乐评论和参加音乐会等方式,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和演绎方式,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
此外,积极参与音乐创作和表演,也是培养音乐欣赏与审美意识的有效途径。
通过亲身体验音乐创作和表演的过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音乐欣赏与审美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音乐水平,还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激发我们的情感和思考,带给我们愉悦和享受。
浅谈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作者:马兰来源:《新一代·上半月》2010年第11期音乐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培养人的音乐审美能力、发展人的音乐审美感受力、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促进全面发展。
音乐学习能增强学生的满足感并促使他们追求更复杂、更高深的音乐,形成音乐鉴别能力,具备良好的审美趣味。
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音乐欣赏是人类诉诸于听觉的感性活动,它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提升人的艺术修养。
托尔斯泰曾说:“我喜欢音乐胜过其它一切艺术。
”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等多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那么怎样在大学音乐欣赏课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呢?一、提高音乐审美感知力所谓审美感知力是一种能感知、反映生活中的客体,并对其艺术本质和属性进行体验的能力。
培养敏锐的感知力是积累丰富的内在感情的重要手段。
因为对内在感情的体验、认识和积累,往往是通过感官对外部自然形式和艺术形式的把握完成的。
对音乐敏锐的感知力不是闭上眼睛就能冥思苦想出来的,而是在同外部音乐艺术的相互作用和交往中形成的。
正如那阻抗水流的岩石和海滩,它们作用于或改造着水流,而它们自己也不知不觉地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受到了改造。
席勒认为:“感知能力的培养是时代最急迫的需要,这不仅因为它是一种改善对人生洞察力的手段,而且因为它本身就会唤起洞察力的改善。
”培养音乐感知力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引导学生去亲身体验和感受音乐,使其感觉逐渐适应对音乐中对称、均衡、节奏,有机统一等美的活动模式,最后形成一种对这样一些模式的敏锐选择能力和同情能力。
浅谈中学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摘要:审美教育是学校培养学生成才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也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审美教学在音乐教育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本文首先主要论述了审美教育与音乐教育二者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其次探讨了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中所具有的重要性。
关键词:审美教育中学音乐教育美育基础0、引言音乐教育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
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因此我们应该把音乐教学作为一个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
影响音乐审美教育的要素很多,我们应从教师本身的素养,教学内容的选择,审美教育的原则及教学环境等方面去贯彻。
一、如何实现审美教育1.创设良好的音乐审美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审美兴致知识只有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其无穷的活力和美感。
教学环境是上好一堂音乐课的前提条件,音乐本身是一种美育课,所处的教学环境应该与教学相适应。
音乐教学环境的审美性,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的优美,二是两者间的和谐,这是创造良好音乐教学气氛和情境的外部条件。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聆听。
音响美,是创造良好听觉环境的关键因素。
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给人的听觉带来快感,并诱发美感的产生。
而糟糕的音响则使人生厌、烦躁。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力避不良的音响产生;一个美好的视觉环境对音乐教学也是极重要的。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学氛围,音乐室的环境布置要美观、大方、室内要清洁、卫生,我们可以在室内采用音乐家的画像、音乐挂图等布置使其富有审美性与教育性;而且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学生只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才能在师生互动中找到快乐,才能获得审美愉悦的体验。
2.培养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人们对音乐的审美价值实现是通过听觉的感知能力来实现,所以,音乐审美主体的中学生一定要具备敏锐的听觉感知能力,在音乐的审美活动中,必须从提高音乐听觉能力进行培养。
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综合艺术素养培训课件
文化交流能力。
04
音乐教育的实施策略与建议
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材选择
课程设置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设 置合适的音乐课程,如基础乐理 、音乐欣赏、乐器演奏等。
教材选择
选用内容丰富、难度适中的音乐 教材,注重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 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多元文化融合
音乐是一种跨越文化和国界的 艺术形式,通过音乐教育可以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 景下的音乐作品,促进多元文 化的融合。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音乐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 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情感表 达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
02
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音乐审美的基本要素
100%
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音乐是一种跨越国界和文化的语 言,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增进人们 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80%
培养社会责任感
音乐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 公民意识。
音乐教育与综合艺术素养的关系
提升艺术鉴赏能力
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 欣赏各种艺术形式,提高学生 的艺术鉴赏能力和综合艺术素 养。
学校和社会应举办各种音乐活动,如音乐会、比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 平台。
05
音乐教育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数字化音乐教育
个性化音乐教育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音乐教育逐 渐成为主流,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 的学习方式。
个性化教学成为趋势,教师根据学生 的兴趣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音乐审美的实践与体验
01
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降低 对学 生技能 的要 求 ,以 便面 对全 体 学生 ,让大家都能够接受 ,都 能感受到 音 乐的美。一个学生想要有音 乐修养 乍脑子
培 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审 美教 育中一项最
基 本 的 任 务 , 是 一 项 最 基 础 性 的 工作 。 也
由 于 审 美主 体 不 同 的 文 化修 养 , 因此 审 美 层 次也 不 同 。 乐 审 美 能 力 及对 音 乐 的 审 音 美创 造 力 对 促进 音 乐文 化 的 继 承 和 发展
育 的先 决 条 件 。 因此 ,必 须 要 求 教 师 树 立
设计一个与乐 曲相关的情景 , 或用生动的 语言 ,或用形象的 画面 ,让学生充分进入
良好的职业 道德 ,敬业乐业 ,以主人翁的
优 美华丽音色描绘的动人音乐之 中,在感 J姿态 、认真钻研教材。在 了解学生的基础 组 努 所不能比拟 的。但长期以来 ,音 乐教学偏 悟 体验音 乐时 ,再 自然而然地引入音乐知 【上精心设计 教案 , 织教学程序 , 力营 造 美的氛 围设计 美的过程 ,从教师的仪表 重“ 专业化 ” 习惯把音乐课仅仅看作是一 识 的学习 。这 样在音 乐审美体验 的同时 , , 门学 习识 谱 、唱 歌 ,传 授 技 能 、技 巧 的 所 学生轻松愉快 、自觉 自愿地学 习 了音乐知 美和语言美 ,到授课的每个环节都有美 育
谓调 剂 性 课 程 ,以 至 音 乐 课 的 美 育 功 能 和
作用 不能充分地体现和发挥 。这种思想认 识 上 的 片 面和 狭 隘 与 全 面 贯 彻 落 实 教 育 方 针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必须及时纠正和 改变 。为 了使美育落到实处 ,在音乐教学 过程中 ,树立以育人为 目的 ,加 强审 美教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者:邓潇洁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2012年第04期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在所有学科教育中都得到了深化和发展,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从老师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开始慢慢地过度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变成了课堂的参与者、推进者和完成者,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和核心,那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呢?从遵循音乐教育规律,改善教学模式;激发兴趣爱好,引导课堂参与;引导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发挥想象,培养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欣赏音乐,追求对音乐的渴望,享受音乐的魅力四个方面表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音乐课堂教学主体性教学模式转变我国新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已经颁布实施近10年了,可以说它是历经由“知识本位”到人本位的发展轨迹的产物。
从新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强调了学生是整个课程的完成者,是主体,是核心。
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其发展个性、提高兴趣、参与实践、积极创造,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活动,自我发展的教学体系。
综观各国的音乐教学理念,许多国家地区都摒弃了以往把音乐知识技能作为音乐课首要目标的做法,而是强调音乐兴趣爱好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
如美国强调“开发人的潜能,提供创造和自我表现并享受成功的机会”;德国强调“音乐面向每个学生,人的所有能力都必须得到发展”;日本强调“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和丰富的感受音乐的能力,陶冶高尚情操”;香港强调“培养喜爱音乐及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并提高儿童自律、表达、专注和协调的能力”,等等。
不难看出,世界各地的音乐教育理念都开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使其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那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一、音乐教育必须遵循普通音乐教育规律,改善音乐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浅谈中职音乐欣赏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4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 , . 采取灵活评价的原则 实施创新教学必然导致学习结 果的多样性 、 丰富性。 统一的评
价手段 即标准答案会扼杀学生的创 新热情 。 5 . 改进实验 , 开展全方位教学 的原则
三、 在高 中物理教学 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 创新 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 步的永恒主题 ,创新能力是 当代社 会高级人 才的重要素质之一。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是 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 心理学 的研究表明 : 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 是 在后天的教育 中完成的。 物理教育是基础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 , 理 应承担起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 职责 ,通过在教学 中开展一系
活动 , 给学生提供更好 的自我动手 、 动脑 、 自主学 习的机会 , 充分开
发学生潜在 的创新素质 , 提高学生从现实社会 中获得 知识 的能力 ,
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进入更 高的层次。 在教学 中实施创新教育 , 培养 方法 , 创造性地探索知识 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 创新型人才是知识经济 时代 的需要 , 教师要转变观念 , 排除干扰 ,
教学 中, 教师应以民主、 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 营造一种轻松 、
和谐 的课堂气氛 , 这样才能最 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 步 的决定性力量在于创新性劳动的水平、 质量和效益。也就是说 , 愉快 、 活跃学生 的思维 , 确立学生 的“ 主体参与 ” 意识 , 学 使 人 的创新能力开发到什么样 的程度 , 社会就前进到什 么程度。 学校 性 和创造性 , 教育是知识创新 、 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 , 是培养创新精神 和创新 生在教学活动中有大胆 的质疑 、探究 的主动性 ,教学 中能独立思 考, 敢于发表 自己的见解 , 敢于和老 师、 同学争辩 , 能够从与别人 不 人才 的摇篮。 江泽 民同志多次强调创新关键在人才 , 人才的成长在 同的角度去思考 、 发现问题 , 发表 自己的看法和创见。 教育 。 这就给当前 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新 的要求 , 要对学生进行综合 2 . 既要面向全体学生 , 又要重视个性发展的原则 素质 和能力的培养 , 使他们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 学生的素质各有差异 , 个性爱好各有不同, 我们老师都要足够地 二、 在高中物理教学 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理论依据 重视 , 耐心地解答 。也许一个普通 的问题里面蕴含着重大的创新 。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 过 3 . 重视学法指导 的原则 程。 知识的产 生和发展是个体头脑中发生 内化 的结果 ; 只有学习者 创新教育的侧重点并不是学生“ 学会” 了多少 知识 , 是学生 而 自己才能真正地 占有 自己的头脑 。 高中学生 已有较强的观察能力 , 是否学会 了“ 会学 ”教学中应该渗透学法指导 , , 强化知识形成过程 他们能根据学习 目标有选 择有针对性地观察事物。他们也有很 强 的教学 , 学生掌握更多 、 使 更科学 的学 习方 法 , 这将会 使学生终身 的独立思维能力 , 喜欢 自主讨论问题发生的原 因, 解释事物发展 的 受益。 因果关 系等等 。这为高中物理教育实施“ 创新教育 ” 的教学模式 提
发掘审美因素,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发掘审美因素,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摘要:音乐教学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有什么样的审美作用,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是广大音乐教师长期探讨的课题。
随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现代生活中感受美、鉴赏美及创造美的重要性,它能够使人愉快心情,陶冶情操,提高素质。
音乐是体现美的手段,音乐学习是自觉的审美过程。
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美、体验美,从而促使他们追求美与创造美。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审美教育歌唱教学音乐课一直被认为是中小学的必修科目之一,被看做我国德、智、体、美和综合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程明确指出音乐教育的理想目标是: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们变得充满爱心。
音乐能充分表达人们内心的活动,拨动人的心弦,激发人们的感情共鸣。
音乐课通过音乐作品使学生感受音乐形式的美、乐曲气质的美、节奏的美、旋律的美、多声部的美,它是以审美为核心的学科。
音乐是倾注了浓重情感和鲜明意志的艺术,音乐课本中优美动听的歌曲都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和思想倾向。
教学活动使学生从歌词、节奏、旋律中形象地感受美,理解音乐内涵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感受鲜明的形象和高尚的情感。
本文阐述了如何在新课程下在音乐课堂中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寻找美、发现美,进而创造美。
一、音乐的审美作用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在“风以化人”、“寓美于乐”、“寓教于乐”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教育手段不能替代的。
世界各国对音乐教育都很重视,从古希腊就开始重视审美教育并重视音乐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认为体育和音乐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平衡健康发展的两个手段。
柏拉图认为,在多种教育中,“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因为“节奏与乐调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因而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就因而丑化”。
大学美育教育音乐的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和音乐审美价值。
2.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审美素养。
3. 通过音乐欣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陶冶情操。
4. 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音乐的基本元素及审美价值。
2. 音乐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品。
2. 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为什么?二、音乐的基本元素及审美价值1. 教师讲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审美价值,如情感表达、文化传承等。
三、音乐鉴赏的方法与技巧1. 教师示范如何欣赏音乐,引导学生注意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欣赏音乐的经验和感受。
四、课堂实践1. 教师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进行鉴赏。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音乐作品的特点和审美价值。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音乐鉴赏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如古典、民族、流行等,进行详细讲解。
2.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三、小组合作,音乐创作1. 教师布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首短小精悍的音乐作品。
2. 学生讨论、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展示与评价1. 各小组展示作品,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2. 教师点评,总结本次课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音乐鉴赏和创作实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之美,提升审美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审美过程中的主体意识
审美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在审美过程中反映在主体意识中的东西不是别的,乃是主体对其觉悟属性客观展开的意识。
它不是从别处来,正是从主体自己的觉悟生产中来,这便等于主体特为自己那“人的感觉”创造了意识的对象。
这正是自我反映,自我意识。
也就是说,人是自我主观地确证其生命本质;反过来说,人的本质即主观地自我对象化。
现在,我们先作初步定义:美即人直观地全面自我意识、自我确证的现实、感性,或为人直观地全面自我对象化、自我充实的现实、感性。
很明显,这正是人的本质作为美的本质。
通过人的本质力量的直观对象化,结果使人毫无疑问主观地作为人的自然存在物。
在这一过程中正是通过这一形式,人才毫无疑问地作为自然存在物。
“人直接是自然存在物”,他的表现不像动物那样直接,而是间接地通过作为人的自然存在物的形式表现的。
动物是为自然而存在的存在物,其表面的生命表现不在于表现自己,而是在自然规定下外化地以自发的形式来表现自然必然。
动物的生命活动既然不能影响自然,结果也就不能影响自身、发展自身,动物只生产了自身。
动物有意识的生命表现,不过是较能动地参与自然界的惯常行程,不过是较有力地表现了自然必然自发表现的生机。
在动物活动的身后,自然界变化发展了。
人既然是自为地表现其生命本质,其结果当然不致表现别他的历史,而是必然开创自己的历史。
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不仅在于主观地表现其自我充实、自我确证的现实、感性,进一步还在于“为了使人的感觉成为人的”,“为了创造同人的本质和自然界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相适应的人的感觉”。
“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正是整个再生产自身,马克思如此说:“只是由于人的本质的客观地展开的丰富性,主体的、人的感性的丰富性,如有音乐感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总之,那些能成为人的享受的感觉,即确证自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才一部分发展起来,一部分生产出来。
”正是这样,通过直观审美反映在主体意识中的意识(作为新加入的觉悟属性),将会全面引发滋长其内在直接的自然欲望觉悟———对象那方面发生的事情同样也是主体这方面所发生的事情。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发布时间:2022-10-14T03:08:29.670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11期作者:王建[导读] 高中音乐鉴赏课作为高中音乐这一小学科中的一个小分支,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成熟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承载着向学生渗透、让学生感悟音乐美的重要作用,是高中审美能力教育的重要载体。
王建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七一潺亭中学618500摘要:高中音乐鉴赏课作为高中音乐这一小学科中的一个小分支,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成熟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承载着向学生渗透、让学生感悟音乐美的重要作用,是高中审美能力教育的重要载体。
同时,由于音乐的宣传特性,其蕴含的情感态度、思想情绪能够通过声音有效感染学生,从生活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成长上能够增强学生心理健康,从学习上则能够达到开阔学生视野的效果。
综合而言,对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普世价值观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本文仅从审美能力教育的角度,就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构建策略作一简要探索。
关键词:高中审美能力教育;音乐鉴赏课;课堂构建策略;一、审美能力教育视角下高中音乐鉴赏课构建方向“南辕北辙”永远达不到目的。
在审美能力教育视角下,高中音乐鉴赏课想要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课堂构建方向。
比如,在一节音乐鉴赏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到一首音乐的美,感受到这首音乐蕴含的丰富的积极态度,但整个课堂的构建完全从音乐技巧上面导入、开展,势必难以达到有效的教育教学效果。
因此,在审美能力教育视角下,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构建方向首先要明确教育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涵养学生对于美的认识,将课堂构建的各环节与“审美”相挂钩,使学生在明确的目标下通过对于音乐的鉴赏受到“美”的感染,进而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对于音乐的审美判断力,最终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从笔者近两年的探索中,切身感受到高中音乐鉴赏课课堂构建方向的重要性,并形成了一套相对比较系统化的审美能力教育视角下的高中音乐鉴赏课构建方向策略,比如,从音乐鉴赏的内容、路径、体验及参与等多方面强化审美能力教育的分量,从而达到有效的审美能力教育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审美主体意识的培养
作者:杨雯涵
来源:《商情》2009年第37期
【摘要】对音乐审美主体意识的关注和培养是音乐理论课程的重要环节,以往音乐教育专业中的音乐理论课程,片面地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忽视了对音乐审美意识的培养,使音乐课教学逐渐脱离了艺术范畴。
本文分析了音乐理论课程在本质上所具有的审美意义和艺术性特征,
并探索在理论课教学改革中突出音乐美感和加强培养音乐审美主体意识的多种方式。
【关键词】音乐审美主体意识个体感受个性
音乐审美意识是以音乐感知、情感体验与审美评价为基本环节的意识活动,这是从审美意识形成过程的角度对于审美意识所做的较为简洁的概括。
但是,就审美意识本身的结构来说,相对主观的个体审美感受、相对客观的审美理想以及作为审美对象的音乐作品才是审美意识的最为基本的层面。
审美意识是人所独有的社会意识。
它以人是否从对象中发现、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为转移,并由此确定审美意识的性质。
由于人的实践既有差异性,又有共同性,因此,审美意识也既有时代、民族、阶级乃至个人的独特性、差异性,又有普遍性、共同性。
审美主体意识的培养,除了向学生传授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了解音乐表现的手法和技巧外,还要引导学生参加音乐欣赏活动,培养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和评价能力,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一、细心聆听,学会感知
感知是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形式。
音乐欣赏作为一种审美活动,需要审美主体有捕捉审美对
象的所蕴含的审美信息的能力。
只有当人的听觉器官从纯生理器官上升到审美器官的高度,才
真正成为一个能感受音乐美、体验音乐美的人。
然而,人感知音乐美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
人
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去发
现、探寻音乐作品中的美。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在音乐欣赏的感知活动中,音响感知是整个音乐欣赏的前提和基础。
音乐欣赏中一切感情体验与形象联想都要以音响感知为基础,而细心聆听就是获得音响感知的
主要手段。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全神贯注地去聆听音乐,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交替使用,教会学生如何去聆听音乐。
在欣赏过程中,必须注意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 一般来讲,学生都具有这种能力。
但是,对音乐的旋律、节奏、调式、速度、力度、和声织体、曲式的听辩能力,学生就不一定具备,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近地对音乐进行欣赏、感受,从而让他们对音乐作品有整体性的感知能力。
要让学生主动去听,而不是教师在一味地灌输,把音乐交给学生自己,才能逐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随着经验的不断丰富与欣赏范围的不断扩大,学生的感知能力也一定会不断提高和趋于完善的。
二、静心感受,学会想象
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成新形象的过程。
音乐欣赏过程中的想象属于审美想象。
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直接感受对象时,并不以机械消极的感受为满足,而总是积极地调动和改造由于审美对象的信息刺激再现出来的过去记忆中的表象,按照主体的审美理想进行新的结合,从而充实和丰富审美形象,或创造新的审美形象。
由于音乐是非语义的,具有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这就赋予听众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人们可以通过听觉传递感染和刺激情绪去激发想象。
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在音乐语言的感召下,在进行情感体验的同时,头脑中会产生许多想象和联想。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
当我们聆听一首音乐作品时,自己的情绪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音乐的感染,产生各种情感体验。
所以,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
在这其中,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学生心中潜在的情感互相交融,产生了对音乐的共鸣。
学生可以通过音乐欣赏获得的情感体验联想到自己以往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而获得审美享受。
三、用心探究,学会评价
审美评价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审美属性、审美价值所做出的判断。
审美评价与审美主体的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评价包括人对事物的认知与情感的反应。
审美评价在审美活动中属于较高的层次。
学会评价、具有音乐评价的能力涉及到审美主体对音乐音响的感受能力、对音乐要素知识的综合感知能力、音乐文化知识的积累程度、以及音乐欣赏的个人趣味、音乐审美价值观等。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评价能力,使学生能划清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界限,掌握分辨是非的标准,同时,关键是要使他们有能力去评价判断音乐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而学会这些,就要在掌握有关的音乐知识、技能的基础上,用心探究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风格、情绪、曲式等表现手段,深入地认识音乐作品的内容美、形式美、情绪美、表现美,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存着知识和经验的差异,这些都会影响审美判断和评价,故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修养和丰富的知识,理解作品形式和内容最普遍的审美意义,以宽容的态度容纳学生的感受和评价,启发引导学生以审美意识去感知作品,将日常情感升华至审美的判断。
同时,要学生参与音乐评价必须创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
其中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
只有处于这种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充分发挥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想象能力;才能在互动中,交流各自的音乐感受与理解,最终有效地进入音乐审美状态。
在音乐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研究、发现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自由想象张扬个性主体的个性情感在音乐的流动中是无所拘泥的,充粉个性色彩,它彰显出音乐审美之于人的创造意识和个性情感的自由品格。
音乐教育课程标准的颁布,实验教材的出版,对音乐教学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的教材突破了传统教材的框架模式,突出以审美为核心,深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音乐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生活背景,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活动,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趣味,尊重学生的个性,研究,发现,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个性在艺术教学中闪光。
参考文献:
[1]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三环出版社出版,1990.55.
[2]王次昭.音乐美学新论.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3]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4]龚妮丽.音乐美学论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