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教案(1)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教案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教案1第一课时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调动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积极主动学习。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方法:设疑-探究-得出结论教学过程:复习提问:“ ”方程式的含义是什么?学生思考:方程式的含义有:宏观上表示56份质量的铁和32份质量的硫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88份质量的硫化亚铁。

微观上表示每一个铁原子与一个硫原子反应生成一个硫化亚铁分子。

导入:56g铁含有多少铁原子?20个铁原子质量是多少克?讲述:看来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把宏观可称量的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

提到物理量同学们不会感到陌生。

你们学习过的物理量有哪些呢?回答:质量、长度、温度、电流等,它们的单位分别是千克、米、开、安(培)投影: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物理量单位名称长度米质量千克时间秒电流安[培]热力学温度开[尔文]发光强度坎[德拉]物质的量摩尔讲述:在定量地研究物质及其变化时,很需要把微粒(微观)跟可称量的物质(宏观)联系起来。

怎样建立这个联系呢?科学上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来描述。

物质的量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特别是在中学化学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核心和基础。

这同初中化学计算以质量为基础不同,是认知水平提高的表现。

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应注意这一变化。

板书:第一节物质的量提问:通过观察和分析表格,你对物质的量的初步认识是什么?回答: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摩尔是它的单位。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优秀6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优秀6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 (优秀 6 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我精心为您带来了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 (优秀 6 篇) ,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物质的量》是人教版化学必修 1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三节内容。

本节内容在学生学习钠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后,建立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间的联系,可以帮助我们从定量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其中“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学生必做实验。

对于定量认识物质及化学变化,学生初中学习过基于质量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并且掌握情况较好。

所以当学生接触“物质的量”这样一个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概念,是比较难主动使用的。

所以教学过程,应该突出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使用过程,在使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的建立,确实为化学研究链接微观和宏观,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物质的量、摩尔概念的内涵,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描述微观粒子的量,学生初步掌握微粒数与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

2、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化学变化,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3、认识物质的量在化学定量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能结合实验或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数据,并应用物质的量计算物质的组成和物质转化过程中的质量关系。

1、“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对“物质的量” 、“摩尔” 、“阿伏加德罗常数”名称和符号,以及他们之间的基本关系。

2、了解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的涵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

“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对“物质的量” 、“摩尔” 、“阿伏加德罗常数”名称和符号,以及他们之间的基本关系。

( 一) 环节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任务 1]教师引导:讨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一化学专题一《物质的量》教案(1)

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一化学专题一《物质的量》教案(1)

主备:上课时间:月日执教: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2.识记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

3.学会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粒子数、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

能力目标通过对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的推理过程,并对结果识记,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提高运用物质的量进行计算的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的关系,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n=N/NAn=m/M及其应用教学难点物质的量与微粒种类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二次备课【自学质疑】1.物质的量(1)意义:一种。

以物质所含基本粒子的多少来衡量物质的多少。

通过它可以把物质的质量与其所含的等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

(2)符号为。

(3)物质的量的单位是,简称,2.阿伏加德罗常数:国际上规定,质量为kg 12C原子所含碳原子数为1摩尔,这个数称为常数,常用表示,其近似值为。

3. 物质的量(n)、物质的粒子数(N)、阿伏加德罗常数(NA)关系是(用代数式表示)。

4.摩尔质量某种物质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用符号表示,单位为,数值上等于。

5. 质量为(m),物质的量(n),摩尔质量(M)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用代数式表示)。

6.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代表分子或原子数,也可以代表物质的物质的量,若如此,则Zn + H2SO4== ZnSO4+ H2↑可以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反馈】【迁移运用】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量是一种基本物理量B.摩尔是一种基本物理量C.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D.摩尔是物质的质量的单位2.下列有关摩尔使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1摩尔氧原子B.1摩尔氧分子C.1摩尔氧气D.1摩尔氧3. (1)0.5molH2中的氢分子数为:(2)1molNaCl中的氯离子数:(3) 0.01mol H2SO4中的氧原子数为:(4)1.204×1024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5)1mol氨气中有_________个分子,__________个氢原子,个电子(6)0.2molCaCl2中的氯离子数____________________4. (1)1 mol SO 24的质量是:(2)NaCl的摩尔质量是:(3)5.3gNa2CO3的物质的量是:(4)0.25mol CaCO3的质量:5. 等物质的量O2和臭氧(O3),所含的分子数之比为,所含的氧原子数之比为,其分子量之比为,其质量之比为。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教案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教案

物质的量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运用,以概念学习为主导,通过学习学会接受新概念并熟练运用。

“物质的量”所占篇幅不过是课本中的一页,但有关“物质的量”的应用却贯穿整个高中学习,是学生计算方法和思维上的一大转变。

本内容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为后面介绍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但直观思维在他们的学习中仍占据重要部分,所以对微观世界的计量这个新的知识点比较陌生,并且比较难以理解,但他们已经具备了联系宏观人是微观的能力,所以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合体的一个物理量,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2.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3.能进行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能解释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熟练运用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1.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从已有的相似概念迁移形成物质的量概念2.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类比、迁移的学习方法,提高归纳概括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3.通过问题——建构的模式,化静态为动态,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形成过程,学会概念学习的常用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多种问题解决的活动中,体会到化学微观表征的重要意义并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2.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养成求真务实、大胆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物质的量”概念系统中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等概念及相互转换关系。

物质的量 第一课时 教案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物质的量 第一课时 教案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3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

2.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应用,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核心素养。

3.理解和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目、摩尔质量之间的换算。

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初步形成。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提出问题1、从冬季烤火取暖引入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表述方程式所代表的意义,提出疑问:如何将微观粒子和宏观质量联系起来。

阅读、思考、产生疑问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积极思考。

环节二:物质的量的概念[过渡]用具体数据来展示12g C、32gO2、44gCO2所对应的粒子数为6.02×1023,如此巨大的一个数据,使用起来非常不便,那么有什么好办法使其更简便吗?引出“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约为6.02×1023。

”举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集合体所代表的含义,很多时候我们用“个”这个量词来表示事物是很不方便的,于是会增加一些新的量词,使计量更加方便,如“盒”、“箱”等都是用来描述一定数目的集合体。

聆听,思考生活中的计量思想与计量微粒的方法之间的联系从具体数据情境中引入新概念,从生活出发,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展示国际七个基本物理量通过对比,接受新的物理量加深学生对物质的量的理解{板书} 聆听、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讲解[强调]1."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增减任何字。

2.物质的量用于描述具体微观粒子,不能描述宏观物质。

3.物质的量使用时要说明具体的粒子种类课堂活动:希沃白板竞赛"初识物质的量"1.在游戏中练习,增强趣味性,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2.使学生思维外显化,诊断学生掌握水平。

环节三:阿伏加德罗常[图片展示]18g水、27g铝等物质的粒子数及物质的量,引出阿伏加德罗常数思考交流,总结归纳。

物质的量教案

物质的量教案

物质的量教案教案:物质的量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

2. 掌握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

3. 理解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 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黑板、白板笔。

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水、盐、铁钉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物质都是由大量微观粒子构成的。

二、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10分钟)1. 教师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并解释物质的量与物质粒子数量之间的关系。

2. 教师通过示意图或实验现象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

三、讲解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15分钟)1. 教师介绍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摩尔,并解释摩尔的定义和含义。

2. 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一些计算实例,帮助学生掌握摩尔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四、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15分钟)1. 教师讲解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如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摩尔比的确定等。

2. 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一些实例分析和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作用。

五、总结与讨论(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物质的量的概念、计量单位和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学生提出问题或讨论相关问题,教师解答疑惑。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物质的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讲解概念、进行实例分析和计算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计量单位和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同时,通过总结与讨论,巩固了学生的学习内容。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2.3物质的量(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3物质的量(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如烧杯、试管、滴定管等。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对于本节课,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溶液的配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质的量的应用。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以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同时,预留实验操作台,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操作,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7. 教学反馈表:在课程结束后,设计一份简短的教学反馈表,收集学生对本次课程的意见和建议。这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8. 教学指导手册:为教师准备一份详细的的教学指导手册,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步骤、教学策略等。这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方向,确保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②物质的量的相关性质: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粒子数等的关系。
③物质的量的实际应用:物质的量在工业生产、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④物质的量的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深入理解物质的量的特性和重要性。
⑤物质的量的实验操作:物质的量在实验操作中的重要性,如溶液的配制、气体的收集等。
⑥物质的量的学习方法:如何有效学习物质的量,提高学习效果。
答案:氧气的摩尔质量M(O2)= 2×16.00 g/mol = 32.00 g/mol。因此,1mol氧气的质量为M(O2)×NA = 32.00 g/mol × 6.02×10^23/mol = 192 L。
例题4:
题目:计算1L氯化钠溶液(NaCl)中的氯离子(Cl^-)的物质的量。
答案:氯化钠的摩尔质量M(NaCl)= 22.99 g/mol + 35.45 g/mol = 58.44 g/mol。氯离子的摩尔质量M(Cl^-)= 35.45 g/mol。氯化钠溶液的浓度C = 58.44 g/L / 58.44 g/mol = 1 mol/L。因此,1L氯化钠溶液中的氯离子物质的量为n = C × Vm = 1 mol/L × 0.100 L/mol = 0.1 mol。

物质的量的教案高中化学

物质的量的教案高中化学

物质的量的教案高中化学
教学内容:高中化学,物质的量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 掌握摩尔和质量的关系及其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相关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物质的量的定义和计量单位。

2. 摩尔和质量的关系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摩尔和质量的转化和计算。

2. 理解并应用物质的量相关知识。

教学准备:
1. 教科书、课件和其他教学资源。

2. 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3. 计算器和白板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思考。

二、讲解与探究(15分钟)
1. 讲解物质的量的定义和计量单位。

2. 解释摩尔和质量的关系及其计算方法。

三、实验演示(20分钟)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摩尔和质量的关系,并进行相关计算。

四、训练与应用(15分钟)
通过练习题训练学生的摩尔和质量计算能力,引导学生应用物质的量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提出拓展问题进行思考。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物质的量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教学反馈: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提问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物质的量相关概念和应用,拓展课外学习内容。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相关单位;
2. 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物质的量计算;
4. 培养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物质的量的概念: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子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
2. 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摩尔的概念、摩尔质量、摩尔体积、化学方程式与物质的量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引出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2. 概念解释(10分钟)
解释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子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的概念,并介绍物质的量的计算
方法。

3. 实例演练(15分钟)
通过具体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实例演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 讨论与分组练习(15分钟)
分组讨论物质的量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如溶液的浓度计算、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等,并
进行练习。

5. 实践操作(15分钟)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6.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物质的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四、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物质的量的知识;
2. 思考物质的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做简单调研。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概念、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和讨论,学生增强了对物质的量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下节课可继续拓展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并引入相关的计算方法。

物质的量高中化学教案

物质的量高中化学教案

物质的量高中化学教案
目标: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掌握摩尔、原子量、分子量等概念,能够计算化学反应中的物质的量。

教学内容:
1. 物质的量的概念及计量单位
2. 摩尔与物质的关系
3. 原子量、分子量及摩尔质量的概念
4. 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计算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验展示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差异,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

2. 学习:介绍物质的量的定义及计量单位,并讲解摩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实践: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和实验,学会如何计算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

4. 总结:复习物质的量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5. 应用: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案例分析,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评价方式:
1. 完成练习题和实验报告,检验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参与讨论和答疑,考察学生对物质的量理解的深度。

3. 考试及作业,评估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掌握程度。

延伸拓展: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和研究更深入地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比如摩尔的应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消耗和生成等方面的研究。

可以设计更复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拓展物质的量的应用领域。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教案优秀4篇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教案优秀4篇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教案优秀4篇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习物质的量浓度之后学习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课,此实验在高中乃至高校实验教学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在实际应用非常重要,因此学生必须掌握此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基于此,本教学设计就应本着学生学会实验操作为目的,想方设法的让学生学会实验操作步骤并注意细节问题。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分为两大部分,一、视频演示。

二、实地操作。

教师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尝试,总结和实验,在实验中体会怎样操作和体会实验的快乐。

为此设计以下目标和重难点突破方法。

二、三维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2、正确地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基础上,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及各步的注意事项(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耳听、目看、书写、脑思的协调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实验的实地操作,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对待科学实验的品质。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与人合作的优秀品质,并通过实验操作体会获得成就的快乐。

三、重点: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

四、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五、重点突破方法:根据有效学习思想和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提高,采用视频观法达到初步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溶液配制操作步骤学习,然后进行实地演练进一步巩固容量瓶使用和配制溶液的方法,实地体会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使之深刻。

六、教学方法:以学案-导学教学法为指导,让学生上课有据可依。

细节中采用视频观看、讨论总结、自学阅读、实验实地操作、小组间自评互评、合作学习、快乐学习等教学方法。

七、学习方法:自学阅读法、观察法、实验操作法、互评自评法、合作学习法。

八、导学过程:溶液的概念: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混合物。

高中化学-高一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

高中化学-高一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

高中化学-高一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

2. 理解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的定义及其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3. 能够根据物质的量计算质量、体积等数值。

教学重点:1. 掌握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

2. 理解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的定义及其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的定义及其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讲义、教具等。

2. 向学生出示实验器材图和化学反应现象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出示实验器材图和化学反应现象图,然后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这些实验器材和化学反应有关系吗?”指导学生想一想实验器材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能进行化学反应。

二、讲解(25分钟)1.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含粒子数的多少关系。

它是以摩尔为单位,记作mol。

1mol物质中所含粒子的数目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NA。

2. 摩尔摩尔是化学计量中粒子数目的单位,1mol氢原子的质量是1.008g,1mol氧分子的质量是32.00g。

因此,计算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等质量和体积物质的量用的都是摩尔。

3. 摩尔质量摩尔质量是一种物质量的度量单位,通常用于表达摩尔中所含物质的质量。

即物质中每一摩尔的质量称为摩尔质量,用单位g/mol表示。

4. 摩尔体积摩尔体积是指1mol气体的体积,标准条件下为22.4L。

如某些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摩尔体积可以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进行计算。

三、实例分析(10分钟)老师向学生出示一个问题:“一个分子的KClO3需要分解为KCl和O2,需要使用多少克KClO3才能得到2mol氧气?”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四、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掌握了什么知识和技能?对化学反应有什么更深刻的认识?学生课后需要进行了解和巩固。

五、作业(5分钟)1. 编制2个摩尔质量数值的表格,其中包括一些常见的离子的摩尔质量。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优秀4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优秀4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优秀4篇)物质的量篇一教学目标概览:(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mol,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教学过程:[引入] 复习C + O2 =CO2指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取12gC和32gO2反应,而无法只取1个C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那么12gC中含多少个C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学习“第三章物质的量”。

物质的组成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这些微观的看不见的粒子怎样与宏观的便于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呢?科学上采用“物质的量”将它们联系的。

[板书]第一节物质的量物质的量也是与质量、长度一样的物理量。

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板书]一物质的量1.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mol基本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电流强度物质的量热力学温度发光强度单位米千克秒安培摩尔开尔文坎德拉符号mkgsAmolKcd[讲述]这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表中分别列出了它们的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

从中可以看出,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强调: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的多少,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而这里的“粒子”是指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这个基本单元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等单一粒子,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3、物质的量用符号“n”表示。

[设问]正如1kg有多重,1mol有多少个微粒呢?[板书] 2,物质的量的基准请大家从教材45页的第二段中找出答案。

物质的量教案(通用3篇)

物质的量教案(通用3篇)

物质的量教案(通用3篇)物质的量教案1一、课题:高一化学-物质的量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1课时四、授课教师:五、教学目的:1、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知道摩尔,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其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学会已知粒子的数目、摩尔质量中的任意一个求另一个。

2、知道摩尔质量的概念,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学会已知物质的量、质量中的任何一个求另一个。

六、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摩尔质量的概念物质的量的求法已知质量求摩尔质量已知物质的量求粒子数七、教学难点对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摩尔质量与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的关系八、教学过程1、通过复习第一章氧化还原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从宏观物质的质量和微观粒子的数量两个角度来分析该方程式,从而得到宏观与微观必然存在某种联系的结论,引出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物质的量”。

2、举出几个与物质的量作用相似的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发明。

如:12 个 = 1 打等。

3、讲解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符号、单位。

4、物质的量的单位引出本课的第二个重点——“阿伏加德罗常数”;讲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由来,数值(强调其单位)。

5、讲解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物质的量的关系,给出公式:n = N / NA6、运用上述公式做计算练习。

7、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提出注意“粒子”的概念。

物质的量教案2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必修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单元,第二标题。

物质的量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

在此之前,学生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或简单的定量角度去学习化学知识,而《物质的量》这一节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化学中的"量"有一个新的认识。

因此教好物质的量的概念,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__中的有关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

高中化学教案物质的量

高中化学教案物质的量

高中化学教案物质的量
主题:物质的量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摩尔和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

一、概念介绍:
1.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一个用单位“摩尔”来表示的物质的数量。

1摩尔的物质含有6.02
x 10^23个粒子(阿伏伽德罗常数)。

2. 摩尔:1摩尔的物质的质量称为摩尔质量,通常以g/mol为单位。

3. 摩尔质量:一种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量)或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的数值。

4. 摩尔计算:摩尔的计算公式为:摩尔数 = 质量 / 摩尔质量。

二、实验演示:
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某种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实验数据:一定质量的化合物A中含有0.5摩尔的碳原子和1.0摩尔的氧原子。

计算过程:根据化合物的分子式和原子质量表,计算出碳原子和氧原子的摩尔质量,然后
相加得到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三、练习题:
1. 计算1摩尔水分子的质量是多少?(H₂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 g/mol)
2. 已知一种化合物的摩尔质量为60 g/mol,求该化合物中含有多少摩尔的分子?
3. 一种化合物含有2.5摩尔的氧原子和1.0摩尔的氢原子,求该化合物的摩尔质量是多少?
四、拓展应用:
1. 了解化学方程式中的摩尔关系。

2. 计算反应中的摩尔比例和摩尔量比。

五、总结反思: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应该理解了物质的量概念,并掌握了摩尔和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能
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该多加练习,深化对物质的量的理解。

高中的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高中的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高中的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化学物质的量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摩尔的概念进行量的转换和计算。

教学内容:
1. 化学物质的量的定义和单位
2. 摩尔的概念及其应用
3. 化学方程式中的摩尔比关系
4. 摩尔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5. 摩尔浓度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方法:
1. 探究法:通过实验,观察化学反应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化学物质的量对反应的影响;
2. 解释法:介绍化学物质的量的概念和摩尔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应用摩尔概念解决问题;
4.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合作,共同解决化学量的计算问题。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实验展示不同物质的量对反应的影响,引出化学物质的量的概念;
2. 概念讲解:介绍化学物质的量的定义和单位,引入摩尔的概念;
3. 计算练习:让学生进行摩尔的计算练习,加深理解;
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应用摩尔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总结化学物质的量的重要性和应用,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评估方式:
1. 课堂练习:进行计算题练习,检测学生对化学物质量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案例分析的理解和解决问题能力;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评价其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扩展阅读:
1. 《化学物质的量与摩尔概念》教育部教学参考书
2. 《化学量的计算方法及应用》化学学术期刊
3. 《化学量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实验技术手册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掌握化学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摩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为将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预科1-2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高一预科1-2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认识物质的量的应用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

2、初步学会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微粒数之间的简单计算。

3、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二、重点、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运用物质的量进行简单计算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为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摩尔和坎德拉共七个,其中摩尔(用符号mol表示)是物质的量(用符号n表示)的单位。

我们为什么要引入物质的量这一概念呢?点燃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例:2H2+O2= 2H2O从宏观分析该方程式的涵义:从微观分析该方程式的涵义:如何用宏观的量来量度微观粒子,例如比较2克氢气与32克氧气对应分子多少的比较的问题,我们引入了物质的量这个概念。

【学法指导】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之一,它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

其符号为,单位为,简称,符号为。

2、摩尔基准的确定:摩尔是的单位,我们把含有与所含原子数相同的微粒的集合体计1mol。

摩尔的使用范围是等微观粒子。

3、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任何粒子的集合体中的微粒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用表示,通常使用近似值来计算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的微粒数(N)与阿伏加德罗常数( )的关系:【课堂练习1】(1)1mol碳原子含有个碳原子(2)1mol氧气含有个氧分子(3)1mol硫酸含有个硫酸分子(4)1mol氢气含有个氢原子(5)1molSO42-可表示为N A SO42- ,所含电荷数为 N A、个。

【课堂练习2】说出下列符号的含义(1)2H (2)2molH (3)2molH+(4)2molH2【课堂练习3】(1)3.01×1023个氢原子,合多少摩尔?由其组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是多少?(2)5mol的氧气中有多少个氧分子?(3)N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课堂练习4】(1)0.5mol水中含有个水分子(2)2mol水中含有个水分子,个氢原子(3)1个水分子中有个电子,1 mol的水分子中有 mol电子(4)1mol硫酸溶于水,水中存在的溶质粒子是,它们的物质的量是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B.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C. 6.02×1023mol-1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D.科学上规定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合体为1mol【问题导学】1.什么是摩尔质量?摩尔质量与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2.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意义是什么?二、摩尔质量1、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符号:,单位:2、当质量以克为单位时,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3、摩尔质量(M)、物质的量(n)和物质的质量(m)之间的【课堂练习1】(1)1molH2O的质量是(2)1molNa+的质量是(3)1molS的质量是【课堂练习2】(1)Na的摩尔质量(2)NaCl的摩尔质量(3)NaHC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它的摩尔质量为(4)0.01mol某物质的质量为1.08克,此物质的摩尔质量为【课堂练习3】(1)1.5mol的氧气的质量是(2)1.5mol的硫酸的质量是(3)10克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4)10克H2的物质的量为【课堂练习4】(1)已知水的质量为54克,则此水中所含的水分子数目为个(2)3.01×1023个H2分子,其质量为克【典型例题】()例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Na的摩尔质量为23gB. Na的摩尔质量为23C. Na的摩尔质量为23g·mol-1D. Na的摩尔质量为2.3×10-2kg·mol-1【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摩尔是 ( )A .物质的数量单位B .表示物质的质量单位C .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D .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质量单位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1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B .0.012kgC-12 含有约6.02×1023个碳原子C .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时,应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D .HCl 气体的摩尔质量等于N A 个Cl 2分子和N A 个H 2分子的质量之和3.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12g 碳中所含的碳原子数B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 0.012kgC-12中所含的原子数C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6.02×1023 mol -1D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 A ,近似值为6.02×1023 mol -14.下列有关摩尔质量的描述或应用中,正确的是: ( )A .1 mol -OH 的质量为17g B .CO 2 的摩尔质量为44gC .任何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D .一个钠原子的质量等于231002.623⨯g5.下列数量的各物质中,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 ( )A.1mol HClB.3.01 x 1023 个碘分子C.12g 12CD.0.5mol CH 46. 下列物质中,与0.3moLH 2O 含相同氢原子数的物质是 ( )A 、0.3moLHNO 3B 、3.612×1023个HNO 3分子C 、0.1moLH 3PO 4D 、0.2moLCH 47. 1g O 2和1g O 3中 ( )A .所含分子数相同B .所含分子数不同C .所含原子数相同D .1g O 3中所含分子数较多8.某盐的混合物中含有0.2mol Na +、0.4mol Mg 2+、0.4mol Cl -,则SO 42-为 ( )A 、0.1molB 、0.3molC 、0.5molD 、 0.15mol9. 下列物质中质量最大的是( ),分子数最多的是( )A .64g SO 2B .3.01×1023个N 2分子C .0.75mol H 2SO 4D .4g NaOH10.下列哪种物质所含原子数与0.2molH 3PO 4所含原子数相等 ( )A.0.4molH 2O 2B.0.2molH 2SO 4C.0.8molHClD.0.3molHNO 311.a molH 2SO 4中含有b 个氧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 ( )A.a/4b mol -1B.b/4a mol -1C.a/b mol -1D.b/a mol -112.相等物质的量的CO 和CO 2相比较,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它们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 ②它们所含的O原子数目之比为1:2③它们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2:3 ④它们所含的C原子数目之比为1:1⑤它们所含的电子数目之比为7:11A.①④B.②③C.④⑤D.①②③④⑤13.相同质量的SO2和SO3它们之间的关系是()A.所含硫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C.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 D.硫元素的质量比为5:414.如果2g甲烷含有x个分子,那么22gCO2中所含分子数是()A.x B.4x C.0.5x D.3x15.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3gNa变为Na+时失去的电子数为N A B.18g水所含的电子数为N AC.8g He所含的分子数为N A D.16g O2与16g O3所含的原子数均是N A 二、填空题2.已知1.505×10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多少?3.如果1g O2中含有X个氧分子,请用带X的式子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第一课时](精选3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第一课时](精选3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第一课时](精选3篇)课时一内容:物质的量概念的引入【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式质量和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2.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相关术语的定义。

2. 理解物质的量与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理解物质的量与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例法、讨论法【教学准备】投影仪、课件、实验器材、板书工具【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通过投影仪播放一段实验视频,要求学生观察实验,并回答以下问题:1. 实验中的物质量的变化是否与物质的种类有关?2. 实验中的物质量的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二、概念解析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量的概念。

然后通过示例解释物质的量的概念:1. 如果有一个苹果,我们可以用苹果的个数来表示,如一个苹果、两个苹果等。

那么,如果有一些水怎么表示呢?是否也可以用个数来表示?2. 由此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并解释物质的量是指物质中含有多少个基本粒子(原子、分子)。

三、物质的量及相关术语的定义1. 引导学生回顾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并给出相对式质量的定义。

2. 给出物质的量的定义:物质的量是指物质中所含有的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的个数。

3. 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量与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

四、小结概念,解答疑惑通过讨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总结物质的量的概念及相关术语的定义。

五、练习与应用1. 练习:完成课本上与物质的量相关的练习题。

2. 应用: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实验视频引入新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索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通过示例解释物质的量的概念,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并且能够运用相关术语。

通过讨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及时解答疑惑,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摩尔的意义,了解建立摩尔这一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使学生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了解一摩物质的质量与式量、相对原子质量的联系与区别。

4.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摩尔概念阿伏加德罗常数教学方法谈话法教学过程【引言】物质间的化学反应是原子、分子或离子间按一定的个数比进行的。

单个的微粒都非常小,肉眼看不见,也难于称量。

例如:一滴水中大约有15万亿亿个分子。

若取1毫升、1升、甚至1吨,那其中的微粒数就更难于计算。

通常在实验室里或生产中用来进行反应的物质,一般都是含有巨大数量的“微粒集体”。

显然,以“个”为单位计量是很不方便的。

只有用一种“微粒集体”作单位,才具有可称量和实际应用的意义。

这就是说,我们很需要把微粒和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

这就要建立一种“物质的量”的单位。

【挂图】说明:1971年,由71个国家派代表参加的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正式通过了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物理量。

“物质的量”就是其中之一,其单位是“摩尔”。

(导入课题)【板书】一、摩尔1.摩尔的定义【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定义中的5个要点:【讲解】要点①“物质的量”——是专用名词。

如同长度、质量一样。

这四个字不能简化或增添任何字。

不能理解为“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

要点②“单位”——摩尔是一种单位,简称“摩”、符号“mol”。

如同“米”(m)、“千克”(kg)一样。

要点③“每摩尔物质”——指1mol任何物质。

要点④“阿伏加德罗常数个”——1mol物质中含有的微粒数目。

要点⑤“微粒”——指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微观粒子。

【析书】2.阿伏加德罗常数(可用N A表示)【追问】阿伏加德罗常数,其数值有多大?【讲解】经实验测得比较精确的数值是:6.0221367×1023通常采用6.02×1023这个非常近似的数值【板书】基准数:12g碳-12含有的碳原子数。

常用近似值:6.02×1023【练习1】 1mol碳原子含有___个碳原子。

1mol氢分子含有___个氢分子。

1mol硫酸分子含有___硫酸分子。

1mol氢氧根离子含有___个氢氧根离子。

【说明1】使用摩尔时,必须同时指明微观粒子。

书写时应将微粒的符号或名称写在摩的后面。

正如质量单位千克,使用时必须注明物质一样。

如1kg食盐、2kg蔗糖。

【练习2】判断下列叙述正确与否?说明理由。

(1)1mol氮(2)2mol原子氧(3)3mol分子H2O (4)4mol离子氢(结合【说明1】纠正错误并分析原因,指出正确的叙述)【说明2】由于摩尔是巨大数量微粒集合体的计算单位,所以使用时可出现0.5mol、0.01mol等。

正如可称0.1kg,量0.1m一样。

【练习3】1mol水分子含有___个水分子;0.5mol水分子含有___个水分子;2mol水分子含有___个水分子。

【分析】1mol碳-12的质量是12g,含有约6.02×1023个碳原子。

因为任意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以碳-12的1/12为标准所得的比值,例如: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则有C∶O=12∶16。

所以可以推知1mol氧原子的质量也为16g,含有约6.02×1023个氧原子。

……依次类推。

【板书】3.1mol物质的质量(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阅读基础上小结)【板书】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数值上等于组成该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的式量(或相对原子量)。

书写格式:1mol××的质量是××g。

【练习4】1mol铝原子的质量是____g;1mol硫酸的质量是_g;1molCl-的质量是____g;1molMgCl2的质量是____g;【小结】由以上分析可知,摩尔像一座桥梁,把单个微粒与巨大数量微粒集合体、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了。

在化学反应中,可根据反应中各物质的分子个数之比,直接推知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板书】4.在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请同学们分析下列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小结】①本节概念: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

②会计算1mol物质的质量【思考题】1.1mol物质的质量与其式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有何区别和联系?2.物质的量与物质所含微粒数之间、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量之间应怎样换算?【作业】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深对摩尔涵义的理解。

2.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了解物质的量与物质所含微粒数、物质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基本概念进行计算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物质的量与物质所含微粒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方法讲练法教学过程【提问】 1.什么是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多少?常采用的数值是多少?2.5mol碳原子含有的碳原子数是多少?含有3.01×1023个碳原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3.01×1024;0.5mol)【追问】物质的量与物质所含微粒数之间的换算关系应怎样表示?(填空)【复习练习】 1mol镁原子的质量是___ g;1mol硫化氢分子的质量是___ g;1mol氯化钙的质量是___ g;【追问】 1mol物质的质量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板书】二、关于摩尔质量的计算1.摩尔质量(阅读教材)强调:(1)单位:克/摩(2)要注意区别“1mol××的质量”与“××的摩尔质量”【练习1】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说明理由。

(1)1molH2的质量是2g;(2)H2的mol质量是2g;(3)1molH2的质量是2g/mol;(4)H2的mol质量是2g/mol。

(学生分析、教师总结)【讲解】上题正确的叙述有两种:1mol××的质量是××g;××的摩尔质量是××g/mol。

【练习2】(1)4g氢气是多少摩?(或4g氢气的物质的量是多少?)算式:(2)0.5mol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克?算式:2g/mol×0.5mol=1g【板书】 2.关于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追问】由以上简单的计算可以推知,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如何表示?(学生回答)【指导阅读】教材例题【练习3】教材相关内容强调:①计算格式②各个量的单位【小结】换算关系(学生填()中的项目)(2)下列各物质中,含氧原子个数最多的是:(A)1mol氯酸钾(B)0.5mol硫酸(C)32g氧气(D)3.1×1023个二氧化碳分子【提示】根据物质组成分析。

例:1mol水分子中含2mol氢原子和1mol氧原子。

比较氧原子个数,实际上是比较一定量物质中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

(3)16g氧气与多少克二氧化碳含有的分子数相同?【提示】分子数相同,就是物质的量相同。

(4)相同质量的镁和铝所含原子个数之比是多少?【提示】原子个数之比,就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小结】通过换算,要求能基本掌握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明确建立“摩尔”这个单位的重要性。

【思考题】根据本节计算可知,物质微粒数之比就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

结合已学过的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思考;怎样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物质质量、物质的量的计算?【作业】补充题:①0.3molO2的质量是___g,含有的氧分子数目是___个。

它所含有的分子数与___molO3含有的分子数相等;它所含有的原子数与___molO3含有的原子数相等。

(9.6;1.8×1023;0.3;0.2)②9gH2O中含有___mol氧原子,它与___gCO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相同。

③Cl2、HCl、O2、H2、CO2各5g,按其所含分子数目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是___。

(H2>O2>HCl>CO2>Cl2)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物质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微粒数之间的换算关系。

2.学会运用物质的量、物质质量进行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3.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公式、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重点运用物质的量进行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难点化学方程式计算中单位的使用。

教学方法讲练法教学过程复习并填写换算公式【提问】(1)4g氢氧化钠是多少摩?(0.1mol)(2)含4g氢氧化钠的溶液分别与盐酸、硫酸、磷酸反应生成正盐各需酸多少摩?(导入课题)【板书】 3.摩尔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分析】根据①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比就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

②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相对原子质量或式量。

可代入方程式中进行计算。

【例解】设需H2SO4的物质的量为x: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2mol 1mol0.1mol x【分析】因:0.1molNaOH是4g2molNaOH是40g/mol×2mol=80g所以此题又可解为:2NaOH + H2SO4 = Na2SO4+2H2O2×40g 1mol4g x学生板演,练习计算4gNaOH与HCl、H3PO4的反应。

(注意纠正解题格式和单位的书写)【练习】习题补充练习:1.与10.6g碳酸钠恰好完全作用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是多少?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多少克?(0.2mol;4.4g)2.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氯气时,收集到7.1g氯气。

求:(1)发生反应的二氧化锰的物质的量是多少?(0.1mol)(2)被氧化的氯化氢是多少摩?(0.2mol)(3)有多少个电子发生转移?(1.2×1023个)(解题过程及分析略)【小结】在上述计算中需注意:(1)题设的格式:设需××物质的量为x(不要设需xmol××)(2)单位可取用质量(克),也可同时取用物质的量(摩)。

但是使用时:上下单位要一致(同一物质)吸收),则完全中和该盐酸需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多少克?(143g)2.在实验室中将0.1mol氯酸钾完全分解,能得到氧气多少克?这些氧气与多少摩锌跟稀硫酸反应得到的氢气恰好完全化合?气体摩尔体积之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正确理解和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初步掌握阿伏加德罗定律的要点,并学会运用该定律进行有关简单推理。

能力培养:培养科学归纳的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运用事物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引导学生逐步树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点。

科学品质:激发学生严谨务实,循序渐进,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由数据归纳客观规律;由理想模型出发进行逻辑推理。

重点、难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逻辑推理过程;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直观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