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论教”: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改进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
在实际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教师素质不高,学生重视程度不够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质量。
下面将从问题出发,分析现状,提出对策,并展望未来。
一、问题分析1.教育内容单一目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主要集中在国家法律法规、家庭伦理道德、公民责任等方面,内容单一,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很多学校在教育内容上的设置,还未能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效果。
2.教学方法陈旧目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多以传统的讲授和填鸭式教学为主,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这种教学方法往往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容易造成学生的被动学习和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抗拒心理。
3.教师素质不高目前一些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有的老师对于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不够了解,教学能力有限,难以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这种情况也直接影响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质量。
4.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教育关注度不高,缺乏对法律法规的基本认知,对于伦理道德的理解也十分肤浅。
这不仅体现在学习态度上的不积极,更体现在行为上的不自律,这也是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一大难题。
二、对策建议1.丰富教育内容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容进行丰富化的设置,将法律法规、家庭伦理、公民责任等传统内容之外,还可以引入当代热点问题、社会现实案例等内容,以丰富的教育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创新教学方法在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方法上,可以大胆创新,采用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方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讨论。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问题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以下是几个主要问题:1. 课程内容和形式单一: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很多学校只注重传授法规和条文,而缺乏道德理念和价值观培养。
同时,教学形式也比较传统,缺乏互动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
课程内容和形式单一: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很多学校只注重传授法规和条文,而缺乏道德理念和价值观培养。
同时,教学形式也比较传统,缺乏互动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
2. 教师素质不足:一些小学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有限,无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的能力。
教师素质不足:一些小学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有限,无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的能力。
3. 评估方式不合理:当前的评估方式主要以考试和填鸭式的记忆为主,缺乏对学生思辨、判断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评估方式不合理:当前的评估方式主要以考试和填鸭式的记忆为主,缺乏对学生思辨、判断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改进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多样化教学内容和形式: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更多地融入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研究、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效果。
多样化教学内容和形式: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更多地融入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研究、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 加强教师培训:给予小学教师相关领域的专业培训,提升他们在道德与法治教育方面的知识素质和教学能力。
提供教学资源和教材的支持,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研究和思考。
加强教师培训:给予小学教师相关领域的专业培训,提升他们在道德与法治教育方面的知识素质和教学能力。
提供教学资源和教材的支持,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问题与对策
实用文档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问题与对策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问题:
1、学生混乱的言行举止,不接受教育者,挑衅教师管理者。
2、学校环境放松,教师管理者威权,没有讲规则,受贿行为等。
3、学生的安全意识欠缺,仅仅注重自身的利益,“自私自利”、“任意欺凌”成为现实状况。
4、学生能力不足,对道德看法和法制常识缺乏,认知能力不强。
二、对策:
1、加强师德教育,指导教师以身作则,重视师德修养,提高教师的全
面发展,严格遵守教育规范,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
2、加大对学生学习纪律的执行力度,活跃学校氛围,使学生具有正确
的道德观念和法制常识,让学生逐渐理解其主体地位和伦理观念。
3、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以及社会交往的技能,重视学生的情绪教育,使学生增强自身的责任感、荣誉感和自信心,以更好的影响学生的行为。
4、增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加强学生的家庭教育;同时,要加强家长的协助,引导学生合理行为,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法治意识的重要环节,但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成长。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1 缺乏实际案例分析目前,一些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过于抽象,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案例分析。
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缺乏的情况,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影响了教学效果。
对策:教师应当及时收集整理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道德与法治问题案例,通过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缺乏跨学科融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相关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这样一来,学生难以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应用到具体学科的学习和实践中去。
对策:教师应当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在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中融入相关的道德与法治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意识。
1.3 教材更新不及时目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教材内容更新不够及时,往往滞后于社会实际状况。
教材内容过于陈旧,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
对策:教育部门应当及时组织专家学者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和修订,确保教材内容与社会实际状况相适应,提高教材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2.1 单一的授课方式目前一些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单一授课方式,教师主导教学,学生被动接受。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缺乏实际操作和体验。
对策:教师应当积极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2.2 缺乏互动性一些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缺乏足够的与学生的互动性,只是简单地进行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交流和思考。
对策:教师应当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使他们能够遵纪守法、敬畏法律、自觉维护公共秩序。
在实际教学中,该领域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内容单一、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和学生参与度不高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改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一、问题分析1. 内容单一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多是以法律法规和一些案例为主。
虽然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了解法律和相关知识,但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使得他们对道德与法治教育产生抗拒情绪。
2. 教学方法单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于注重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缺乏生动、形象、感性的教学方式。
学生对于诸如道德、法治等抽象概念的理解常常只能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层次的思考。
3. 学生参与度不高由于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单一,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兴趣和参与度不高。
他们将其视为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二、对策建议1. 丰富教学内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该利用形式多样的案例和实例来讲解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通过真实案例来了解法律和道德的含义,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增加学生的亲和力。
可以结合学校及社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参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多样化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通过互动、体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来呈现案例和材料,提高教学的形象感染力和吸引力。
3. 激发学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兴趣,可以将相关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互动等方式自主探究和反思,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分析能力。
可以设置一些互动游戏或小型竞赛,使学生在参与中产生愉悦感,从而更好地接受教育内容。
4. 加强德法教育宣传在校园和社区中,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和宣传手段来加强德法教育的宣传,提高学生和社会对法制宣传的重视程度。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重要环节。
目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单一、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升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改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问题之一是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际的案例和实践活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增加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引入一些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案例和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境进行讨论和分析。
在讲解公民道德时,可以以社区管理、环境保护等实际问题作为案例,让学生思考自己应该如何行动。
问题之二是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大多以灌输式、讲述式为主,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像、视频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交流,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问题之三是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
目前一些教师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了解不足,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互相交流和分享教学经验,促进共同进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还应设置合理的考核机制。
目前,一些学校在考核中偏重于传统的笔试,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表现和综合素质。
为了改进这个问题,可以适度减少笔试考核的比重,增加实际操作和项目表现的考核方式,如课堂参与、小组合作等。
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解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思考和表达,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高。
作为中小学教育的一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涉及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知识的培养,对学生成长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教材陈旧、教学内容不足等,如何改进和完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材、师资、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教材问题目前,初中使用的道德与法治教科书大多数都是编写十几年前的版本,内容陈旧,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
教材内容过于抽象,缺乏具体的案例和实际操作,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失去兴趣,影响了教学效果。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更新教材,编写与时俱进的道德与法治教科书。
教材内容要贴近社会生活,引用生动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认识和体验道德和法治的价值。
教材的编写还要注重多媒体和互动手段的运用,利用图片、视频等视听资料来生动展示道德和法治的实践,增强学生的实际感受和体验。
二、师资问题目前,一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部分教师缺乏最新的政策法规和案例知识,教学方法单一,缺乏针对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些教师自身道德修养不足,缺乏专业的道德与法治知识,难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对于师资问题,我们应该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组织相关的课题研究、教学交流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讲座,帮助教师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学校还可以加强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建立健全教师的奖惩机制,激励教师提高自身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道德与法治教育。
三、教学方法问题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大多采用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缺乏互动和实践性。
学生被 passively listening ,难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立场,缺乏对道德和法治的深刻理解。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
而在初中阶段,道德和法治教育更为关键,也更加繁重。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就此展开探讨,并提出一些对策。
一、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创新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大多以道德与法律知识的传授为主,缺乏生动的教学形式和互动式的课程内容。
此外,教材知识点过多,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对该科目很难产生浓厚的兴趣。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加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提高教学效果:1. 增加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下,更好的理解道德和法律的意义与精神内涵,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2.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采用电子化、多媒体化等形式,开设辅助课程,增加互动课堂,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更好的传授相关的知识。
3. 做好选材在选择课程材料时,应该遵循课程的基本教学原则,为学生选取具有深刻内涵或真实的生活形态的案例,鼓励学生思考与质疑,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和法律知识的内涵和含义。
二、题材陈旧、不合时宜目前,许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题材多为陈旧、单调的内容,这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新鲜感,也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对此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时刻关注社会热点事件随时关注当前社会的发展动态、热点事件、新闻报道等内容,及时加入教学材料中进行引导分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事、物。
2. 关注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心思需要,并切实关注他们的精神成长、思想倾向等方面,从而能够更好地准确命题,选取更好的教材。
三、教学模式单一、缺乏个性化当前,不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单一,缺乏个性化和差异化的示范与引导,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1.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采用小组讨论、示范与展示等形式,充分发挥班级集体的力量与学生的主动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关系到学生的人格塑造、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以及法治观念的树立。
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
本文将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教师可能对道德与法治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无法给学生提供系统、完整的教学内容;而另一些教师可能态度消极,缺乏对道德与法治的教育热情,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2. 教学资源匮乏由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并非考试科目,学校在教学资源配置上可能会偏向其他重点科目,导致道德与法治教学所需的教材、教辅、实验器材等资源匮乏,影响了教学质量。
3.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道德与法治教学可能被视为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学生对此缺乏兴趣,因此无法主动参与课堂学习,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4. 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有的教师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观念,也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实际的道德和法治问题。
二、对策1. 加强教师培训学校应当加强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水平和素养。
教育部门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课程,培养教师对道德与法治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确保教师能够高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2. 完善教学资源学校应当加大对道德与法治教学资源的投入,配备齐全的教材、教辅和实验器材等,确保教学所需的资源充足。
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活动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比如讲故事、开展案例分析、组织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
学校还可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4. 针对性教学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问题与改进方向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问题与改进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良好价值观和法治意识的重要课程之一。
然而,现实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不够生动、学生缺乏参与感、师生互动不够紧密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提升教学质量,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改进措施:一、问题分析1.教学内容不够生动有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应当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关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然而,现实中教材内容单一、缺乏互动性,使得学生很难保持长久的注意力,不能真正理解和接受道德法治知识。
2.学生缺乏参与感现行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多数是教师单向授课,学生只是被动接受。
学生缺乏亲身参与的机会,无法主动探究和思考问题,导致学习效果欠佳。
3.师生互动不够紧密学生在课堂上提问的机会不多,与教师的互动较少,导致学生说话的机会被限制,无法抓住课堂重点,提高学习效果。
二、改进方向1.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设计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教材内容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案例和具体的实践活动来讲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提供多种参与形式,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使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2.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从单向传授转变为引导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展开互动讨论。
此外,小组合作和任务分配也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意识的有效方式。
3.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发问,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互动游戏、小组竞赛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更紧密的互动,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建立自信和信任。
4.多元化评价方式传统的考试评价过于重视学生的记忆,缺乏对综合素质的评价。
应引入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表现、观察记录、小组合作评估等,以全面了解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
5.家校合作家庭是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形成的重要环境,应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培训,提供家访、家庭作业等方式,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
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和法制意识的重要途径。
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的单一性、教学方法的单一性、缺乏实践性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也限制了学生的
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提出合理的对策,以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发展。
一、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学内容单一。
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
治教学时,往往只注重传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条文的灌输,缺乏对学生社会实际问题的思考。
这种单一的教学内容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针对这一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生活案例、社会热点事件,提高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使学生能够更
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涵。
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一些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
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另一个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问题是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
学时,往往采用的是传统的讲述式教学方法,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这种教学方法难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尝试引入多种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课件、互动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使教学更加
生动有趣。
三、缺乏实践性的问题与对策。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学生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教师师德不高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课堂缺乏互动,学生参与度不高。
学生教育责任不明确,缺乏对道德法治的认识。
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包括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师德水平;促进学生参与,增强课堂互动;明确教育目标,强化学生责任意识;优化课程设置,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法治观念,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问题、对策、师德、互动、学生责任、课程设置、师资培训、学生参与、教育目标、课程优化1. 引言1.1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道德与法治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使他们成为具有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的公民。
在当今社会,法治意识和良好的道德素养已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教育教学中重点注重道德与法治教育尤为重要。
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学生可以了解法律的基本内容和意义,树立正确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具备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系统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使他们在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时能正确把握自己的行为准则,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无可替代,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现存问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教师师德不高、课堂教学缺乏互动、学生教育责任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等方面。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学生的道德和法治素养的培养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主要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在教材内容选择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具体、实践性较强的案例和材料。
这导致学生很难将道德和法治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无法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对策一:教材内容要贴近实际生活,丰富案例和材料的引入。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具体的案例和真实的生活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使他们能够将道德和法治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着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
很多学校和教师注重灌输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生只是记住了一些道德和法治的原则,但缺乏运用的能力,无法将其转化为实际行为。
对策二:增加实践环节,注重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院、公安局等相关法律机构,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法治的力量,了解法律的威严和约束力。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案件中去,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着单向传递的问题。
教师往往只是单纯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
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无法形成深刻的思考和理解。
对策三: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展示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让学生自己探索和建构知识,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评价方式单一化的问题。
目前,教师主要依靠考试和作业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品德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道法
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道法引言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
通过道法的理念引导教学,我们有望改善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问题分析1.1 教学内容单一、固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将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上,很少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单一、固化导致了学生缺乏全面的知识素养,无法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
1.2 教学方法陈旧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只是简单的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缺乏互动和灵活性。
这种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
1.3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由于教学模式单一、内容枯燥,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他们往往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却缺少对知识的渴望和持续学习的动力。
二、改进方法2.1 引入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为了解决教学内容单一、固化的问题,教师应该引入多元化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融入实例分析、案例研究、讨论和团队合作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应用知识。
2.2 推崇学生中心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师中心的教学模式应该转变为学生中心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小组讨论、展示和演讲等形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和发言机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2.3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应该积极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通过启发式问题、故事和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三、道法的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3.1 道法的思维方式道法的思维方式注重整体性、开放性和变化性。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道法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2 道法的教学方法道法的教学方法追求和谐、平衡和自然。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道法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衡,让教育变得更加和谐和有趣。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法治观念。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需要正视一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更好地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发展。
就是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实践性。
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传授法律法规和道德理论知识,而缺乏对学生进行实践性教学的安排。
这样容易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对道德与法治的真正认识和实践能力。
对策是在教学中加强实践性环节的设置,如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方式,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升他们的法治素养和道德实践能力。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一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除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外,还可以通过举办教学能力培训班、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有效改善教学质量。
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缺乏全面、系统的课程体系,导致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无法获得系统、完整的法治知识。
应采取措施完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程设置,丰富相关的教学资源,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全面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
道德与法治教育宣传普及不足。
学校应该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浸润式的宣传教育中自然而然地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进而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和道德观念。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社会实际脱节。
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往往是最好的法治教育案例,但是学校中的法治教育却很少与社会实际相结合,这就导致了学生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存在缺失。
对策是加强校外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参观法庭等,使他们能够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增强实践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的重要环节。
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材内容繁杂、难以理解,教学方式单一、缺乏趣味性,教学评价
过于功利化等。
下面将从内容、方式和评价三个方面提出对策。
关于内容方面,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该注重实际生活的联系,但目前一些教材内容过于
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与接受。
对策之一是更新教材内容,让学生学到更多与实际生活相关
的案例和例子。
在生活中存在许多与道德相关的问题,可以通过讲解这些问题的案例,让
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道德的内涵。
通过引入一些法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具体应用,加深对法治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方式方面存在单一、缺乏趣味性的问题。
现如今,学生接触到大量的科技产品,
他们对于枯燥的讲解方式或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兴趣。
对策之二是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和
教具,如使用PPT、视频、实物展示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教学形式,如小组讨论、分角色扮演等,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度。
教学评价过于功利化是另一个问题。
当前,学校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道德与法治教学被忽视或被视为次要任务。
对策之三是改变评价方式,将道德与法治教育
纳入综合评价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对其的重视程度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还可以采用日常
观察、课堂表现等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考察学生的思想道德表现和法治意识,让评价更加
全面和科学。
刍议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问题与教学建议
刍议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问题与教学建议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法律意识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呆板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学效果,有必要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问题进行刍议,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现状分析1.教学内容单一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法律常识、社会公德等方面,缺少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这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缺乏对道德规范的深刻理解,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的提高。
2.教学方法呆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传统的讲解、讲述方法,缺乏互动和创新,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深入。
3.学生参与度低由于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呆板,学生很难保持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兴趣,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低。
二、教学建议在教学内容上,应该拓展教学内容,不仅要涵盖法律法规、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知识,还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
可以在教学中增加一些案例分析、道德讨论等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的力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多样化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演讲、小组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独立思考等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法治观念。
4.加强教师专业培训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应加强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法治观念。
5.建立评价机制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可以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法治素养,从而更好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知识,缺乏教学经验,缺乏教学技巧,缺乏教学创
新能力,使得教学效果不佳。
其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缺乏自觉性,缺乏责任感,缺
乏积极性,缺乏参与意识,使得学习效果不佳。
此外,教学内容的缺乏,缺乏实践性,缺
乏实用性,缺乏系统性,缺乏科学性,使得教学效果不佳。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首先,教师应该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经验,掌握教学技巧,提高教学创新能力。
其次,学生应该培养自觉性,增强责任感,提高积极性,增强参与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此外,教学内容应该丰富,增加实践性,增加实用性,增加系统性,增加科学性,使教学更加有效。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是只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就可以改善这些问题,使教学更加有效。
刍议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问题与教学建议
刍议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问题与教学建议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道德情感、法治观念的重要学科之一。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教学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就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问题进行刍议,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一、教学问题:1. 教材内容难度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材内容涉及到伦理道德、社会公德、法律知识等多方面内容,而且难度较大,不易理解和掌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感到难以理解,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影响学习效果。
2. 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学生自身的成长环境和社会背景等原因,对道德和法治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刻,对学科的重视程度较低。
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够重视学科内容,影响了学习效果。
3. 缺乏案例教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内容涉及到许多实际案例,而现实教学中却缺少案例教学。
学生对抽象的法律概念和伦理道德原则难以理解,缺乏实际案例的引导,导致了学生学习内容后不能很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建议:1. 针对性教学针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的难度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际情况,选取与学生相关的案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学科知识。
2. 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多媒体展示等,使学生能够在参与互动中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学科内容。
3. 强化实践教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贴近生活,教师可以通过实地参观、模拟法庭、社会实践等形式,强化学生对学科内容的认知和理解,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会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4. 强调个人实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强调学生的个人实践,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要引导学生将道德观念和法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的提高。
5. 凝练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凝练教学重点,抓住学生的薄弱环节,让重难点知识得到深入的讲解和明确的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学论教”: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改进
作者:吕金波
来源:《文教资料》2020年第11期
摘; ; 要:“以学论教”是对“以教论学”的扬弃,主张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
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以学论教”符合学生发展水平和特点、匹配素养教育时代教学改革要求。
将“以学论教”作为一把丈量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优劣的尺子,诊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
关键词:以学论教; ; 道德与法治课堂; ; 问题诊断; ; 改进策略
“以学论教”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新的教学评价观,指的是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
“以学论教”是对“以教论学”的扬弃,提倡“教学相长”,更突出“学”。
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诸如素材假大空、材料漫天飞、教师课堂秀、教师“一言堂”等问题,“以学论教”正是基于此现状提出的一种评价观。
“以学论教”符合学生发展水平和特点[1](186),匹配素养教育时代教学要求,是道德与法治课堂问题诊断的依据,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改进的保障。
依据“以学论教”,对目前道德与法治课堂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诊断,进而寻求相应的改进策略,具体如下:
一、素材生活化,打破“高深”的道德法治课堂局面
素材生活化指的是在素材的选取上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对知识进行生活化处理。
只有这样生活化处理,才能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新的知识积累,做到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提升。
但往往有些道德与法治教师在选取素材时脱离学生生活,选择一些高深、晦涩,看似“高大上”的素材,让学生望而却步。
例如,在讲到“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这一问题时,有一位道德与法治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但文化仍然存在先进与落后的区别,那当代的莘莘学子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呢?
请同学们联系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措施,谈谈你的态度;或联系家乡文化特色,谈谈你的感想。
【问题诊断】素材选择脱离生活实际。
教师意图很明确,直指“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本来在材料中已经呼之欲出了,指出了文化有优劣之分,学生很自然会勾勒出答案梗概。
但到了设问,画风急转,一下子上升到了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明信片的制作,这些肯定是先进、优秀的文化,还会有糟粕吗?呼之欲出的答案被这“高深”的设问给硬逼了回去,学生欲言又止,课堂异常冷清。
回望这个设问,它之所以如此“高深”,正是因为缺乏生活化处理,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望而却步。
【改进策略】素材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
将生活化处理的方式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便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
同样在讲解“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这一问题时,可以这样设计:
春节放鞭炮是我们的民俗,然而我区已出台了“禁燃令”,请同学们思考:
(1)请结合你所知道的生活实例,分析燃放鞭炮的利与弊;
(2)诸如燃放鞭炮这种传统文化,我们又该如何创造性地继承与发展?
2020年已经不是学生们度过的第一个禁燃的春节了,学生们对这一情况都有了一定認知,这时教师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一生活素材诠释此知识点,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内化知识,达到迁移运用知识的层次。
二、情境精准化,打破“粗略”的道德法治课堂局面
情境精准化指的是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设计情境时,要使情境指向核心素养,利于活动开展,便于知识掌握。
力求在情境教学中,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核心素养得以培养,身心得到全面发展[2](21)。
但往往道德与法治课堂情境的创设缺乏精准度,存在为情境而情境的“粗浅”“粗略”等现象。
例如,在讲解“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内容时,教师创设了以下情境:
请同学从所有制形式及对我国经济发展作用方面比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两家公司,进而讨论我国对这两种所有制形式的态度(集体讨论,时长3分钟)。
【问题诊断】情境过大、过粗。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对初中生而言过于高大上,学生对其知之甚少,只知两家对国家的贡献,要分析它们的所有制形式,可以说无从下手,讨论只能作罢。
这样的情境创设,一来不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二来不利于学生参与课堂,交往、沟通、创新等能力无法得到培养;再有学科核心素养如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等的培养根本无从谈起。
【改进策略】情境要精准、精细。
可以将情境换成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两家企业,一家国有企业,一家民营企业,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简单调查。
设计如下:
请同学以“社会实践调查”的形式,围绕“基本经济制度”这一核心问题,分别对身边的一家知名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进行调查。
分组活动,每组自行设计调查问题,通过现场考察、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该企业与“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信息,诸如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对本地经济的贡献等,最后每组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在课堂展示。
这样的设计,每位同学都是带着任务进行活动的,资料的查阅、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报告的撰写等都需要有人执行,可以避免“混”的现象,每个环节都做细做精了。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交往能力、学习能力自然而然得到了提高,基础知识更是了然于心。
同时,在社会实践调查过程中,学生们亲眼见证了企业的成绩,明确了国家对企业的态度,对国家制度的优势有了真正的体会,自然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感油然而生。
三、互动真实化,打破“肤浅”的道德法治课堂局面
互动真实化指的是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是发自内心的,是真正有话要说、有感而发的,而不是“徒有其表”的热闹空壳。
例如,在讲解“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内容时,教师展示了华为企业的素材。
当教师给学生时间集体讨论时,学生甚至连教师提的问题都没听清,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讨论。
仔细辨别,讨论声中围绕“基本经济制度”展开讨论的几乎没听到,“美国又限制华为……”“任正非女儿被……”声音却不绝于耳,绝大部分学生是在讨论华为的现状。
当教师叫停“热闹非凡”的讨论后,提问学生时,学生又会马上从书本上摘录“教师想要的答案”,当这位同学受到教师表扬时,其他学生甚至不约而同鼓起掌来……一切看似都那么热烈、顺畅。
【问题诊断】互动缺乏真实性。
这样的课堂,不论是师生之间还是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其实都是徦的,是在作秀,是没有意义的交流,缺乏深度,原本这个环节是引发学生政治认同的好契机,却在“伪互动”中结束了。
【改进策略】互动要真实。
在学生真正有话要说、切实需要交流时,教师再设置讨论交流环节。
如果教师在讲解“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内容时,将比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学习“基本经济制度”有关内容,换成让学生实地选择两家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在亲身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
那么讨论的效果、互动的程度将大不相同。
学生有了切身体会,必然有话可说,不致于胡编乱造、无病呻吟,必然有感而发。
四、问题序列化,打破“琐碎”的道德法治课堂局面
问题序列化指的是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的需要,将问题进行层次化、梯度化、整体化的处理,包括设问切入的角度、学生参与的广度、学生思维的深度等。
警惕一个知识一个问题的“琐碎”场面。
例如,在讲解“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這一内容时,教师设计了以下这些问题:
(1)请例举生活中的文化表现。
(2)请问文化对人有影响吗?
(3)请思考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
(4)请问文化对你有影响吗?
(5)请例举你有哪些行为是受文化影响的?
(6)请问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短暂的还是持久的?
……
【问题诊断】问题过于琐碎,未形成体系。
这位教师的意图很简单,即证明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为此罗列了许多问题,但这些问题有的是是非题,一看便知,有的却需要一定的思维力度,它们的排列却是杂乱的,无层次性,无梯度,更不像个整体,更像是踩着西瓜皮,滑哪算哪,显得很散、碎。
【改进策略】问题要进行序列化处理。
所有问题构成一个整体,围绕统一中心,问题逐层深入,有层次、有梯度。
可以这样设计:
(1)剖析:生活中,你看到过朋友聚餐情形吗?简要分析争着买单的原因。
(2)调查:你和同学外出聚餐时,通常是如何买单的?说说AA制的优势。
(3)采访:如果是你,你能接受青年相亲时AA制的提议吗?说明理由。
(4)活动:运用合理的方式,请尝试说服类似朋友聚餐中的人接受AA制。
“剖析—调查—采访—活动”的问题设置,从学生的“所见所闻”到“生活经历”到“情感冲突”再到“沟通表达”,层层深入,逐步引领学生进行思考,思维力度不断加大,四个问题始终围绕
中国饭局这一“文化”而展开,四个问题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
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这一问题,自觉参与,且随着问题的逐步深入,学生思维深度不断增加,能够很好地锤炼思维深度。
当他得到教师的表扬、同学的肯定,想必内心在激动之余,更多的是信心的爆棚,以后的课堂至少会努力去听,因为有时“我”也是可以的。
这也许将是他摆脱学困生的契机。
另外,不论最后的学习成绩如何,该生学习状态将会发生改变,从不学习到自主学习,无疑是一种进步,在评价这位学生时应加以考虑。
参考文献:
[1]张述祖,沈德立.基础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
[2]伍远岳.高效教学的教育学审视[J].中国教育学刊,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