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CT诊断基础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头颅CT简读_PPT课件
常规扫描 一般情况下不用高分辨率扫描,常规扫描层厚与 层距:10 mm,扫描方式采用连续扫描。 特殊扫描 薄层扫描:层厚5 mm以下,用于观察细小病灶, 扫描患者的射线剂量增加。 重叠扫描:在连续扫描方式下,层距小于层厚, 减少部分容积效应,不会漏诊小病灶。
CT 局限性
CT对较小肿瘤,特别是密度与脑实质密度相近, CT难以发现。 CT对颅后窝、脑干或颅底肿瘤常因骨伪影或部分容 积效应的影响而漏诊。 CT不能显示粘连所致的脑 室系统、导水管和正中孔梗阻的原因。对观察脑干 病变以及有关某些脑血管疾患的细节等,亦为CT不 足之处,尚需MRI和脑血管造影加以补充。
(二)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是颅压增高时,小脑扁桃 体经枕骨大孔疝出到椎管内表现为枕大池消失:阻塞第四 脑室而出现上位脑室扩大。
(三)大脑镰疝(扣带回疝),大脑镰呈镰刀形,前部较窄, 向后逐渐增宽。幕上半球病变可将同侧扣带回和中线结构 挤向对侧。CT表现为大脑纵裂、透明中隔和第三脑室离开 中线:病侧扣带回移向对侧:严重时基底节和丘脑亦可移 至对侧。
(四) 较少见的还有直回疝、小脑幕裂孔上疝和切口疝等。
小脑幕切迹疝
脑内肿瘤和脑外肿瘤的CT表现
(一)脑内胶质瘤起源于脑白质,转移瘤居脑皮层 或皮层下。 CT表现: 1.肿瘤主要部分仍位于脑实质内; 2.瘤周多有水肿,肿瘤与正常脑组织分界欠清楚; 3.肿瘤以窄基与硬膜相接融; 4.颅骨一般无改变。另外,还有相应部位的脑功 能受损。
灶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是星形细胞瘤最重 要的临床表现,确诊前数年就可以出现。神 经功能障碍和颅内压增高常常在后期出现。
星形细胞瘤
少突胶质细胞瘤
室管膜瘤
脑膜瘤
脑膜瘤仅次于胶质瘤,占颅内肿瘤的 15~20%左右,来自蛛网膜粒细胞,与硬脑 膜相连。多见于成年人,女性发病是男性 的2倍。
CT 局限性
CT对较小肿瘤,特别是密度与脑实质密度相近, CT难以发现。 CT对颅后窝、脑干或颅底肿瘤常因骨伪影或部分容 积效应的影响而漏诊。 CT不能显示粘连所致的脑 室系统、导水管和正中孔梗阻的原因。对观察脑干 病变以及有关某些脑血管疾患的细节等,亦为CT不 足之处,尚需MRI和脑血管造影加以补充。
(二)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是颅压增高时,小脑扁桃 体经枕骨大孔疝出到椎管内表现为枕大池消失:阻塞第四 脑室而出现上位脑室扩大。
(三)大脑镰疝(扣带回疝),大脑镰呈镰刀形,前部较窄, 向后逐渐增宽。幕上半球病变可将同侧扣带回和中线结构 挤向对侧。CT表现为大脑纵裂、透明中隔和第三脑室离开 中线:病侧扣带回移向对侧:严重时基底节和丘脑亦可移 至对侧。
(四) 较少见的还有直回疝、小脑幕裂孔上疝和切口疝等。
小脑幕切迹疝
脑内肿瘤和脑外肿瘤的CT表现
(一)脑内胶质瘤起源于脑白质,转移瘤居脑皮层 或皮层下。 CT表现: 1.肿瘤主要部分仍位于脑实质内; 2.瘤周多有水肿,肿瘤与正常脑组织分界欠清楚; 3.肿瘤以窄基与硬膜相接融; 4.颅骨一般无改变。另外,还有相应部位的脑功 能受损。
灶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是星形细胞瘤最重 要的临床表现,确诊前数年就可以出现。神 经功能障碍和颅内压增高常常在后期出现。
星形细胞瘤
少突胶质细胞瘤
室管膜瘤
脑膜瘤
脑膜瘤仅次于胶质瘤,占颅内肿瘤的 15~20%左右,来自蛛网膜粒细胞,与硬脑 膜相连。多见于成年人,女性发病是男性 的2倍。
头颅CT最全读片ppt课件
顶叶较大,额叶较小。
精选编辑ppt
27
精选编辑ppt
28
基底节和基底节区
基底节:又称为基底核,指从胚胎端脑神经节小丘发 育而来的神经核团,是埋藏在两侧大脑半球深部的一 些灰质核团,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和屏状核;是组成 锥体外系的主要结构。
基底节区:概念不清,可能包括基底节、丘脑、黑质、 红核及其周围白质区域。
外囊出血临床表现较轻,神经功能障碍主要 是血肿及继发的脑水肿压迫内囊所致,而较 少破坏性症状。一旦血肿或水肿消退,症状 即可减轻或消失。
精选编辑ppt
34
精选编辑ppt
35
放射冠:
是指内囊到大脑皮层间的放射状纤维白质; 不同功能的各种投射纤维在其间的空间排列
规律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精选编辑ppt
四叠体池:位于小脑蚓部前方,呈新月形或马鞍
形。
精选编辑ppt
17
精选编辑ppt
18
4、第三脑室 上部层面
可清晰显示基底核、丘脑。
内囊前脚(前肢):位于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
内囊膝部和后脚(后肢):位于豆状核(由外侧的 壳核和内侧的苍白球组成)及丘脑之间;
壳核的外侧:外囊、屏状核及脑岛;
四叠体池:位于两侧枕叶之间,池内有松果体,向
左侧颞顶叶脑梗塞
精选编辑ppt
38
左 侧 颞 顶 叶 脑 出 血
精选编辑ppt
39
左 侧 脑 栓 塞
精选编辑ppt
40
右侧颞叶脑梗塞
精选编辑ppt
41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精选编辑ppt
42
颅前窝:额叶;
鞍上池:在垂体窝上方,位于两侧颅中窝之 间,前界为额叶直回,侧方为颞叶海马,呈 五角星形或六角星形。其前角连于纵裂池, 两外侧角连于外侧裂池,两后外侧角延续于 环池,第6个角(后面)位于后缘中央,是脚 间池。鞍上池边缘为大脑动脉环,池内前部 常可见到“V”形视交叉。
精选编辑ppt
27
精选编辑ppt
28
基底节和基底节区
基底节:又称为基底核,指从胚胎端脑神经节小丘发 育而来的神经核团,是埋藏在两侧大脑半球深部的一 些灰质核团,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和屏状核;是组成 锥体外系的主要结构。
基底节区:概念不清,可能包括基底节、丘脑、黑质、 红核及其周围白质区域。
外囊出血临床表现较轻,神经功能障碍主要 是血肿及继发的脑水肿压迫内囊所致,而较 少破坏性症状。一旦血肿或水肿消退,症状 即可减轻或消失。
精选编辑ppt
34
精选编辑ppt
35
放射冠:
是指内囊到大脑皮层间的放射状纤维白质; 不同功能的各种投射纤维在其间的空间排列
规律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精选编辑ppt
四叠体池:位于小脑蚓部前方,呈新月形或马鞍
形。
精选编辑ppt
17
精选编辑ppt
18
4、第三脑室 上部层面
可清晰显示基底核、丘脑。
内囊前脚(前肢):位于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
内囊膝部和后脚(后肢):位于豆状核(由外侧的 壳核和内侧的苍白球组成)及丘脑之间;
壳核的外侧:外囊、屏状核及脑岛;
四叠体池:位于两侧枕叶之间,池内有松果体,向
左侧颞顶叶脑梗塞
精选编辑ppt
38
左 侧 颞 顶 叶 脑 出 血
精选编辑ppt
39
左 侧 脑 栓 塞
精选编辑ppt
40
右侧颞叶脑梗塞
精选编辑ppt
41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精选编辑ppt
42
颅前窝:额叶;
鞍上池:在垂体窝上方,位于两侧颅中窝之 间,前界为额叶直回,侧方为颞叶海马,呈 五角星形或六角星形。其前角连于纵裂池, 两外侧角连于外侧裂池,两后外侧角延续于 环池,第6个角(后面)位于后缘中央,是脚 间池。鞍上池边缘为大脑动脉环,池内前部 常可见到“V”形视交叉。
头颅CT影像基本知识精美PPT课件
化脓性脑膜炎
表现为脑沟、脑池密度增高,脑室变小,脑膜增厚并强化。
结核性脑膜炎
表现为基底池、鞍上池等密度增高,脑膜增厚并强化,可伴有结 核瘤。
病毒性脑炎
表现为脑实质内低密度灶,边界不清,可伴有占位效应和出血。
04
头颅CT影像诊断思路与方法
定位诊断
确定病变部位
根据CT影像上病变的位置、形态和密度等特征,确定病变位于颅内还是颅外, 以及具体的部位如大脑、小脑、脑干等。
感谢观看
脑室系统
侧脑室
左右各一,分别位于左、 右大脑半球内。
第三脑室
位于两侧背侧丘脑及下丘 脑之间的一个矢状裂隙。
第四脑室
位于延髓、脑桥与小脑之 间。
脑血管及颅内静脉窦
脑血管
包括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 系统。
颅内静脉窦
包括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 、横窦和乙状窦等。
03
常见头颅病变CT表现
颅脑损伤
结合其他检查
如MRI、DSA、PET等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病理检 查等结果,对病变进行更全面、准确的评估。
05
头颅CT影像阅片技巧与注意事项
阅片顺序与技巧
1 2
观察顺序
先整体后局部,由上至下,由前至后,逐层观察 。
定位技巧
利用解剖标志进行定位,如颅骨、脑室系统等。
3
对比观察
左右对比,前后对比,观察异常密度影及占位效 应。
临床应用研究
研究功能性CT成像在癫痫、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CT引导下穿刺活检及治疗技术
穿刺活检技术
在CT引导下,精确定位 病变部位,进行穿刺活 检,获取组织样本进行 病理学诊断。
微创治疗技术
头颅CT读片课件
2.听眦线:外眼眦到外耳道中心 3.听眶线:外眶下嵴到耳屏下缘 颅脑扫描
一般以听眦线为基线向上(xiàngshàng)扫至头顶
层厚:8-10 mm, 层距:10 mm
第六页,共一百零二页。
眶上缘
眶下缘
外耳道
• Reid基线听(眦RB线L):为眶下缘至外耳道中点(zhōnɡ diǎn)的连线,为头部断层
层
面
第三十四页,共一百零二页。
五、侧脑室体部层面 由额、颞、枕叶构成。 两侧侧脑室体部之间为透明隔,外侧为尾状
核和体部。 侧脑室后角(枕角)可不对称,室内(shìnèi)可
见脉络丛钙化。 中线处可见大脑纵裂池及大脑镰。
第三十五页,共一百零二页。
纵裂池
大脑镰
胼胝(piánzhī)体膝部
额叶
重叠扫描:在连续扫描方式下,层距小于层厚,减 少部分容积效应,不会漏诊小病灶。
第九页,共一百零二页。
CT头颅增强(zēngqiáng)扫描
原则上增强扫描是在平扫后针对病变进行的扫描,出现下列情 况一般应考虑增强扫描:
平扫后发现某些征象(zhēngxiàng)如组织密度异常、有占位性 怀疑鞍区、小脑桥角及后颅凹的病灶
小脑溪
眼球
(yǎnqiú)
颅
眼眶外侧壁
底
层
颞极
面
鼓室
眦
耳
乳突气房 线
层
岩骨 面
延髓 桥小脑角池
(yán suǐ)
内枕骨(zhěngǔ)
第二十页,共一百零二页。
内直肌
晶状体
眼球(yǎnqiú)
颈内动脉(dòngmài)
桥小脑(xiǎonǎo)角池
颞叶极部
蝶 窦 层 面
一般以听眦线为基线向上(xiàngshàng)扫至头顶
层厚:8-10 mm, 层距:10 mm
第六页,共一百零二页。
眶上缘
眶下缘
外耳道
• Reid基线听(眦RB线L):为眶下缘至外耳道中点(zhōnɡ diǎn)的连线,为头部断层
层
面
第三十四页,共一百零二页。
五、侧脑室体部层面 由额、颞、枕叶构成。 两侧侧脑室体部之间为透明隔,外侧为尾状
核和体部。 侧脑室后角(枕角)可不对称,室内(shìnèi)可
见脉络丛钙化。 中线处可见大脑纵裂池及大脑镰。
第三十五页,共一百零二页。
纵裂池
大脑镰
胼胝(piánzhī)体膝部
额叶
重叠扫描:在连续扫描方式下,层距小于层厚,减 少部分容积效应,不会漏诊小病灶。
第九页,共一百零二页。
CT头颅增强(zēngqiáng)扫描
原则上增强扫描是在平扫后针对病变进行的扫描,出现下列情 况一般应考虑增强扫描:
平扫后发现某些征象(zhēngxiàng)如组织密度异常、有占位性 怀疑鞍区、小脑桥角及后颅凹的病灶
小脑溪
眼球
(yǎnqiú)
颅
眼眶外侧壁
底
层
颞极
面
鼓室
眦
耳
乳突气房 线
层
岩骨 面
延髓 桥小脑角池
(yán suǐ)
内枕骨(zhěngǔ)
第二十页,共一百零二页。
内直肌
晶状体
眼球(yǎnqiú)
颈内动脉(dòngmài)
桥小脑(xiǎonǎo)角池
颞叶极部
蝶 窦 层 面
头颅CTppt课件
中等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弥散张量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可以显示神经纤维 束的走行和方向,有助于评估脑 白质病变和脑外伤等疾病的损伤
程度。
波谱分析
波谱分析可以检测脑组织内代谢 产物的变化,有助于早期诊断某
些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等疾病。
2024/1/28
23
06
头颅CT在临床实践中优势 与局限性讨论
2024/1/28
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是否有过敏史、 手术史等相关信息。
2024/1/28
解释检查过程
向患者详细介绍头颅CT检 查的过程、目的和注意事 项,以缓解其紧张情绪。
去除金属物品
要求患者去除身上的金属 物品,以避免对检查结果 产生干扰。
17
扫描参数设置和优化建议
选择合适扫描范围
根据患者病情和检查目的,选择合适 的扫描范围,以减少不必要的辐射。
2024/1/28
27
THANKS
2024/1/28
28
9
颅内脑组织分布与功能区域划分
01
02
03
大脑
分为左右两个半球,负责 认知、情感、运动等高级 神经功能。
2024/1/28
小脑
位于颅后窝,负责协调运 动、维持平衡等。
脑干
连接大脑、小脑和脊髓, 负责生命维持功能,如呼 吸、心跳等。
10
正常血管、脑室系统表现
2024/1/28
血管
颅内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负责 为脑组织提供营养和氧气,运走 代谢产物。正常血管在CT上表现 为连续的、均匀的密度影。
匀强化。
03
转移瘤
身体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至 颅内,CT表现为多发低密度肿
块,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
弥散张量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可以显示神经纤维 束的走行和方向,有助于评估脑 白质病变和脑外伤等疾病的损伤
程度。
波谱分析
波谱分析可以检测脑组织内代谢 产物的变化,有助于早期诊断某
些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等疾病。
2024/1/28
23
06
头颅CT在临床实践中优势 与局限性讨论
2024/1/28
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是否有过敏史、 手术史等相关信息。
2024/1/28
解释检查过程
向患者详细介绍头颅CT检 查的过程、目的和注意事 项,以缓解其紧张情绪。
去除金属物品
要求患者去除身上的金属 物品,以避免对检查结果 产生干扰。
17
扫描参数设置和优化建议
选择合适扫描范围
根据患者病情和检查目的,选择合适 的扫描范围,以减少不必要的辐射。
2024/1/28
27
THANKS
2024/1/28
28
9
颅内脑组织分布与功能区域划分
01
02
03
大脑
分为左右两个半球,负责 认知、情感、运动等高级 神经功能。
2024/1/28
小脑
位于颅后窝,负责协调运 动、维持平衡等。
脑干
连接大脑、小脑和脊髓, 负责生命维持功能,如呼 吸、心跳等。
10
正常血管、脑室系统表现
2024/1/28
血管
颅内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负责 为脑组织提供营养和氧气,运走 代谢产物。正常血管在CT上表现 为连续的、均匀的密度影。
匀强化。
03
转移瘤
身体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至 颅内,CT表现为多发低密度肿
块,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
头颅CT读片ppt课件
顶枕沟前为顶叶,后为枕叶;顶枕沟的前方为楔前叶,沟后方是楔叶。侧脑室体 以上为顶叶,侧脑室后角周围为枕叶。
;
45
顶枕沟
;
46
三、顶枕颞叶分界(外侧沟及额、顶、颞、岛四叶):
外侧沟是由前下向后上斜行走行;外侧沟可分为垂直和水平部。在端脑的中 部横断面上垂直部呈前后走向,位于岛叶与颞叶之间,水平部呈内外走向位于颞 叶与额叶或顶叶之间。注意,冠状断面上垂直部呈上、下走向,其内侧为岛叶, 其外侧是额叶和颞叶(水平部呈内外走向,分开该两叶)。
;
50
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
基底环动脉瘤
;
51
脑囊虫病
;
52
2.等密度病灶:见于某 些肿瘤、血肿(吸收期) 及血管性病变等.
脑垂体瘤
硬膜下血肿吸收期
;
53
3.低密度病灶:见于炎 症、水肿、囊肿及脓肿 等.
鞍上颅咽管瘤
右颞、岛叶梗塞
;
54
蛛网膜囊肿
左额叶星形细胞瘤
;
55
4.混合密度病灶:见于各 种密度并存的病灶,如某 些肿瘤、血管性病变、脓 肿等.
;
35
大脑镰
纵裂池
胼胝体膝部
尾状核体部
额叶
透明隔
颞叶
放射冠
侧脑 室体 部层 面
胼胝体压部
枕叶
侧脑室体部
上矢状窦
;
36
六、侧脑室上部层面
两侧脑室体部被胼胝体分开。 侧脑室体部的外方为顶叶。 顶枕沟及中央沟将大脑分为额、顶、枕叶。
;
37
大脑镰 额叶
胼胝体 侧脑室体
枕叶 ;
顶叶
侧脑 室顶 部层 面
部
中央沟
层 面
;
45
顶枕沟
;
46
三、顶枕颞叶分界(外侧沟及额、顶、颞、岛四叶):
外侧沟是由前下向后上斜行走行;外侧沟可分为垂直和水平部。在端脑的中 部横断面上垂直部呈前后走向,位于岛叶与颞叶之间,水平部呈内外走向位于颞 叶与额叶或顶叶之间。注意,冠状断面上垂直部呈上、下走向,其内侧为岛叶, 其外侧是额叶和颞叶(水平部呈内外走向,分开该两叶)。
;
50
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
基底环动脉瘤
;
51
脑囊虫病
;
52
2.等密度病灶:见于某 些肿瘤、血肿(吸收期) 及血管性病变等.
脑垂体瘤
硬膜下血肿吸收期
;
53
3.低密度病灶:见于炎 症、水肿、囊肿及脓肿 等.
鞍上颅咽管瘤
右颞、岛叶梗塞
;
54
蛛网膜囊肿
左额叶星形细胞瘤
;
55
4.混合密度病灶:见于各 种密度并存的病灶,如某 些肿瘤、血管性病变、脓 肿等.
;
35
大脑镰
纵裂池
胼胝体膝部
尾状核体部
额叶
透明隔
颞叶
放射冠
侧脑 室体 部层 面
胼胝体压部
枕叶
侧脑室体部
上矢状窦
;
36
六、侧脑室上部层面
两侧脑室体部被胼胝体分开。 侧脑室体部的外方为顶叶。 顶枕沟及中央沟将大脑分为额、顶、枕叶。
;
37
大脑镰 额叶
胼胝体 侧脑室体
枕叶 ;
顶叶
侧脑 室顶 部层 面
部
中央沟
层 面
CT头颅解剖ppt课件
8
正常颅脑C精T选p表pt课现件20:21 颅底层面
9
正常颅脑CT表现精:选p四pt课脑件20室21 (蝶鞍)层面
10
正常颅脑C精T选表ppt现课件:2021鞍上池层面
11
正常颅脑CT精表选p现pt课:件20三21 脑室下部层面
12
正常颅脑CT精表选pp现t课件:202三1 脑室上部层面
13
环 池
3cm精选ppt课件2021
4
三脑 室
四叠体 池
4cm
前角 外侧裂 池
三脑 大室脑大静 脉池
小侧脑脑上 池室三
角区
及后
角 5cm
精选ppt课件2021
6
基底节区:尾状
核、
5cm 精选ppt课件2021
豆状核:苍白球
(内)、
7
侧脑室 体部
6cm
精选ppt课件2021
CT头颅解剖
精选ppt课件2021
1
正常颅脑横轴位CT表现
基线上:2cm 第四脑室。 3cm 鞍上池、环池。 4cm 第三脑室、四叠体池。 5cm 侧脑室前角、第三脑室、
大脑大静脉池、小脑上池、侧脑室三角 区及后角、外侧裂池。
精选ppt课件2021
2
四脑 室
2cm
精选ppt课件2021
3
鞍上 池
正常颅脑精选:ppt课透件20明21 隔层面
14
正常颅脑:精选侧ppt课脑件2室021体部层面
15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头颅CT基本知识与常见疾病参考PPT
颅后窝 前缘:岩骨。 后缘:枕骨。 鞍背后方:脑桥前池,向两侧延伸为脑桥小脑角池。 第四脑室:位于颅后窝中线上,后面紧邻小脑蚓部,其两侧为小脑扁桃体。 延髓、脑桥:位于第四脑室前。
眼球
筛窦
蝶窦
颞极
延髓
内枕骨粗隆
外耳道
颧弓
第四脑室
眼眶外侧壁
小脑溪
小脑半球
小脑扁桃体
鼓室
乳突气房
岩骨
桥小脑角池
Reid基线(RBL):为眶下缘至外耳道中点的连线,为头部断层标本制作的常用基线。
外耳道
眶上缘
眶下缘
上眶耳线( SML ) :为眶上缘至外耳道中点的连线,通过该线的断层面约与颅底平面一致。
上眶耳线 SML
眶耳线 OML
Reid基线 RBL
头部断层常用基线
红色线:代表“CML”或“OML” 绿色线:代表“RBL” 蓝色线:代表:“SML”
壳核出血
*
丘脑出血
*
脑干出血
*
脑干出血
*
脑干出血
*
脑干出血
*
脑室出血并铸型
*
小脑出血
*
蛛网膜下腔出血
*
蛛网膜下腔出血
*
蛛网膜下腔出血
*
A丘脑出血 B基底节出血 C脑干出血 D小脑出血
*
硬膜外出血
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 CT表现:颅骨内板下梭形或双凸形高密度,根据血肿量不同,可有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如脑沟消失、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移位等。随着时间延长,其密度可由高变等密度、变低密度。
已近颅顶,大脑镰清晰可见,其旁的脑灰质和脑沟十分清楚。 顶叶较小,额叶较小。 放射冠:是内囊到大脑皮质间的放射状纤维白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16=6.25Hu,即两种组织CT值相差在6.25Hu以上者才能为 人眼所识别。
2、窗位
指窗宽范围内均值或中心值。
3、实际应用 CT值≥窗位的CT值+1/2窗宽,全为白; CT值≤窗位的CT值-1/2窗宽,全为黑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第一节 出血性脑疾患
为计算方便Hounsfield将线性衰减系数划分为 2000个单位,称为CT值,以水为0值,最上界骨的 CT值为1000,最下界空气的CT值为-1000。
4
四、窗宽、窗位及临床应用
1、窗宽 指CT图像所示的CT值范围。在此CT值范围内的组织结构按
其密度高低从白到黑分为16个灰阶以供观察对比。 例如:窗宽选定为100Hu,则人眼可分辨的CT值为
30
脑梗死CT表现:
5.梗死灶常呈楔形(wedge) 6.占位效应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直致负压性
(negative pressure)改变 7.出血性脑梗死表现为低密度梗死区出现高密
度出血斑点(hemorrhagic spots) 8.“条带征”(cord sign):大脑中动脉梗塞
,梗死区低密度脑组织内可见衬托出大脑中 动脉水平段的高密度影
19
基底节血肿 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 部位,可分为:
(1)壳核外侧型出血: 据内囊受累的情况又可分为内囊水肿受压或内囊
截断损伤两类,可破溃于侧脑室
(2)视丘内侧型出血
尾状核头出血: 血肿位于额角与内囊前肢之间
丘脑出血: 血肿位于内囊后肢与第三脑室之间。血肿可破溃入 第三脑室
(3)混合型血肿:血肿累及内囊内外
40
三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CT表现:
1.两侧大脑半球半卵园中心的 对称性低密 度,无强化 2.深部白质萎缩 3.脑室系统扩大 4.小的腔隙性梗塞
41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42
四 腔隙性脑梗塞 穿支动脉梗塞所致
1.好发于基底节区(豆状核,尾状核, 内囊)、桥脑、丘脑 ,常多发
2.大小平均0.5-1.5cm 3.常为C.S.F密度,边缘光滑清楚
出血性脑疾患包括脑内出血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脑 室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 可由高血压,血管畸形或动脉瘤引起
17
根据出血部位可分为: 1.基底节血肿 2.脑干出血:常见于桥脑,可破溃于四脑室 3.小脑出血:可破入四脑室或造成四 脑室受 压引起幕上脑积水
31
cerebral
infarction(watershed)
32
cerebral infarction
33
hemorrhagic infarction
34
cerebral infarction:
enhancement
35
CT image of early cerebral ischemia
大脑纵裂、外侧裂、大脑表面脑回、基底池可见高 密度影;有时出血过多,脑池、脑裂、脑沟扩大呈 高密度铸型。
27
第二节 缺血性脑梗塞 一 脑梗死和脑栓塞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embolism)
28பைடு நூலகம்
脑梗死过程病变与CT表现的对照
时间 0-8小时 8-24小时 1-7天 2-3周
头颅CT诊断基础
1
X线物理基础
一、X线的发生及其特性
1、X线产生的条件 •游离的电子群 •电子群高速运动 •高速运动的电子群突然受阻 2、临床特性 •穿透性 •荧光作用 •感光作用 •电离作用
2
二、X线通过均匀物质后的强度关系
• X线在穿过物质时其强度呈指数关系衰减 • X线通过均匀物质后的强度Iout与入射强度Iin 的关系为:
Iout=Iin*e-ul
其中“l” 为X线在均匀物质中传播的距离,“u” 为物质对X线的衰减系数
3
三、CT值的概念和定义公式、单位
某物质的CT值等于该物质的衰减系数与水的 衰减系数之差,再与水的衰减系数之比后乘以1000。 其单位名称为Hu(Hounsfield Unit)。
/ 某物质的CT值=(μ该物质-μ水) μ水 ×1000
几周-几月
病理 细胞内水肿
CT表现 偶见灰白质界线模糊
水肿,脑细胞坏死 低密度边界不清,轻微占位,
B.B.B破坏
脑沟消失,无强化
B.B.B破坏严重,吞 更低密度,占位征 噬细胞增多,脱髓鞘
中心坏死,血管增生,低密度、等密度“模糊效
血脑屏障渗透性大, 应”、脑回增强、占位效应
水肿消退
减弱
水肿消失,囊性脑软 C.S.F样囊性低密度边缘清
4.脑叶出血:又称皮层下出血。好发于顶 叶、颞叶和枕叶。常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18
血肿CT表现:
a.血肿开始为高密度,境界清楚,质地 均匀,而后血肿密度变低,直到脑脊液 密度(液化) b.周围见低密度水肿 c.占位效应 d. “牛眼征”:血肿开始溶解时,由 于血肿周围的反应性血管增生,在亚急 性期增生血管呈环形强化,内含一未被 溶解的高密度血块,两者由溶解的血液 间隔
20
基底节区脑出血
21
脑室系统出血
22
脑出血
23
hemorrhage (brainstem)
24
脑出血
absorbing phase
cerebellu m
occipital lobe
25
蛛网膜下腔出血
【典型病例】 患者,男,45岁,主因饮酒后突然剧烈头痛、恶性、呕 吐来查。
26
【CT诊断要点】
36
CT image of early cerebral
37
2 hour later
4 days later
38
二 急性小脑梗死 (acute infarction of cerebellum)
小脑梗死往往不以密度改变为 主,而表现为第四脑室受压消失, 扁桃体下疝,幕上脑积水
39
Cerebellar infarction
化
楚,呈负压性改变
29
脑梗死CT表现:
1.平扫为低密度,可为等密度甚至高密度和混 杂密度,总的趋势是密度越来越低
2.2-3周可出现“模糊效应”或“雾期”( fagging effect)即病灶呈等密度
3.增强(enhancement)后可出现脑回增强,周边 增强,全部增强,中心增强或部分增强
4.严格按血管分布区分布,以灰质为主,好发 于分水岭(watershed)地带
2、窗位
指窗宽范围内均值或中心值。
3、实际应用 CT值≥窗位的CT值+1/2窗宽,全为白; CT值≤窗位的CT值-1/2窗宽,全为黑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第一节 出血性脑疾患
为计算方便Hounsfield将线性衰减系数划分为 2000个单位,称为CT值,以水为0值,最上界骨的 CT值为1000,最下界空气的CT值为-1000。
4
四、窗宽、窗位及临床应用
1、窗宽 指CT图像所示的CT值范围。在此CT值范围内的组织结构按
其密度高低从白到黑分为16个灰阶以供观察对比。 例如:窗宽选定为100Hu,则人眼可分辨的CT值为
30
脑梗死CT表现:
5.梗死灶常呈楔形(wedge) 6.占位效应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直致负压性
(negative pressure)改变 7.出血性脑梗死表现为低密度梗死区出现高密
度出血斑点(hemorrhagic spots) 8.“条带征”(cord sign):大脑中动脉梗塞
,梗死区低密度脑组织内可见衬托出大脑中 动脉水平段的高密度影
19
基底节血肿 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 部位,可分为:
(1)壳核外侧型出血: 据内囊受累的情况又可分为内囊水肿受压或内囊
截断损伤两类,可破溃于侧脑室
(2)视丘内侧型出血
尾状核头出血: 血肿位于额角与内囊前肢之间
丘脑出血: 血肿位于内囊后肢与第三脑室之间。血肿可破溃入 第三脑室
(3)混合型血肿:血肿累及内囊内外
40
三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CT表现:
1.两侧大脑半球半卵园中心的 对称性低密 度,无强化 2.深部白质萎缩 3.脑室系统扩大 4.小的腔隙性梗塞
41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42
四 腔隙性脑梗塞 穿支动脉梗塞所致
1.好发于基底节区(豆状核,尾状核, 内囊)、桥脑、丘脑 ,常多发
2.大小平均0.5-1.5cm 3.常为C.S.F密度,边缘光滑清楚
出血性脑疾患包括脑内出血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脑 室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 可由高血压,血管畸形或动脉瘤引起
17
根据出血部位可分为: 1.基底节血肿 2.脑干出血:常见于桥脑,可破溃于四脑室 3.小脑出血:可破入四脑室或造成四 脑室受 压引起幕上脑积水
31
cerebral
infarction(watershed)
32
cerebral infarction
33
hemorrhagic infarction
34
cerebral infarction:
enhancement
35
CT image of early cerebral ischemia
大脑纵裂、外侧裂、大脑表面脑回、基底池可见高 密度影;有时出血过多,脑池、脑裂、脑沟扩大呈 高密度铸型。
27
第二节 缺血性脑梗塞 一 脑梗死和脑栓塞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embolism)
28பைடு நூலகம்
脑梗死过程病变与CT表现的对照
时间 0-8小时 8-24小时 1-7天 2-3周
头颅CT诊断基础
1
X线物理基础
一、X线的发生及其特性
1、X线产生的条件 •游离的电子群 •电子群高速运动 •高速运动的电子群突然受阻 2、临床特性 •穿透性 •荧光作用 •感光作用 •电离作用
2
二、X线通过均匀物质后的强度关系
• X线在穿过物质时其强度呈指数关系衰减 • X线通过均匀物质后的强度Iout与入射强度Iin 的关系为:
Iout=Iin*e-ul
其中“l” 为X线在均匀物质中传播的距离,“u” 为物质对X线的衰减系数
3
三、CT值的概念和定义公式、单位
某物质的CT值等于该物质的衰减系数与水的 衰减系数之差,再与水的衰减系数之比后乘以1000。 其单位名称为Hu(Hounsfield Unit)。
/ 某物质的CT值=(μ该物质-μ水) μ水 ×1000
几周-几月
病理 细胞内水肿
CT表现 偶见灰白质界线模糊
水肿,脑细胞坏死 低密度边界不清,轻微占位,
B.B.B破坏
脑沟消失,无强化
B.B.B破坏严重,吞 更低密度,占位征 噬细胞增多,脱髓鞘
中心坏死,血管增生,低密度、等密度“模糊效
血脑屏障渗透性大, 应”、脑回增强、占位效应
水肿消退
减弱
水肿消失,囊性脑软 C.S.F样囊性低密度边缘清
4.脑叶出血:又称皮层下出血。好发于顶 叶、颞叶和枕叶。常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18
血肿CT表现:
a.血肿开始为高密度,境界清楚,质地 均匀,而后血肿密度变低,直到脑脊液 密度(液化) b.周围见低密度水肿 c.占位效应 d. “牛眼征”:血肿开始溶解时,由 于血肿周围的反应性血管增生,在亚急 性期增生血管呈环形强化,内含一未被 溶解的高密度血块,两者由溶解的血液 间隔
20
基底节区脑出血
21
脑室系统出血
22
脑出血
23
hemorrhage (brainstem)
24
脑出血
absorbing phase
cerebellu m
occipital lobe
25
蛛网膜下腔出血
【典型病例】 患者,男,45岁,主因饮酒后突然剧烈头痛、恶性、呕 吐来查。
26
【CT诊断要点】
36
CT image of early cerebral
37
2 hour later
4 days later
38
二 急性小脑梗死 (acute infarction of cerebellum)
小脑梗死往往不以密度改变为 主,而表现为第四脑室受压消失, 扁桃体下疝,幕上脑积水
39
Cerebellar infarction
化
楚,呈负压性改变
29
脑梗死CT表现:
1.平扫为低密度,可为等密度甚至高密度和混 杂密度,总的趋势是密度越来越低
2.2-3周可出现“模糊效应”或“雾期”( fagging effect)即病灶呈等密度
3.增强(enhancement)后可出现脑回增强,周边 增强,全部增强,中心增强或部分增强
4.严格按血管分布区分布,以灰质为主,好发 于分水岭(watershed)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