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 5.1.4《鱼》教案3 新人教版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4《鱼》教案1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4《鱼》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章第4节《鱼》。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鱼的解剖结构、生理特点、生活习性以及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
具体涉及教材的章节有:鱼的概述、鱼的形态结构、鱼的生理特点、鱼的生活习性和繁殖、鱼类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鱼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了解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鱼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
难点:鱼类的适应性和生态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鱼模型、解剖刀、显微镜、投影仪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鱼缸和活鱼,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鱼。
2. 新课导入:讲解鱼的概述,引导学生认识鱼的种类和分布。
3. 新课讲解:(1)鱼的形态结构:介绍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引导学生观察鱼模型。
(2)鱼的生理特点:讲解鱼的呼吸、循环、消化等生理特点,进行实验观察。
(3)鱼的生活习性:介绍鱼的生活环境、食性、繁殖等,引导学生思考鱼类适应性的原因。
4. 例题讲解:讲解与鱼类相关的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与鱼类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鱼的概述2. 鱼的形态结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3. 鱼的生理特点呼吸循环消化4. 鱼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食性繁殖5. 鱼类与人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鱼的形态结构特点。
(2)举例说明鱼类的适应性。
(3)谈谈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答案:(1)鱼的形态结构特点包括流线型体形、鳞片、鳃、鳍等。
(2)鱼类的适应性表现为呼吸器官为鳃、用鳍游泳、体温随外界环境变化等。
(3)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物质循环、作为生物链的重要环节等。
八年级生物上册5.1.4鱼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淡水鱼(四大家鱼):It鱼、觥鱼、草鱼、青鱼;
探究主题二:鱼为什么能生活在水中?观看视频找出鱼的主要特点
1.鱼类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1)体型:流线型
(2)体表:有鳞片、黏液
(3)动力: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
(4)协调与平衡:鳍
(5)沉浮:骡
[问题]你知道鱼的各种鳍的名称和作用吗?
[演示实验]
同学们可以取一条活鱼,放在一个■■盛水的玻璃缸中,先观察它的外形。
再观察它在游泳时各种鳍的动作,思考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鳍的作用:
背鳍、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鱼体平衡的作用。
其中背鳍对维持平衡最关键。
尾鳍决定运动方向。
鲤的作用:鲫鱼体内有鲤:
鲤内充满气体,能够调节身体的比重,在鳍的协调作用下,使鱼能够在不同的水层停留。
2.鱼类能在水中呼吸(视频2:通过视频找出鱼的呼吸特点)
讨论:水如何进入鱼鲤,又从什么地方流出?进入鲤和流出鲤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会发生哪些变化?
探究主题三:鱼类的主要特征
体表常常被有鳞片,用蛆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思考:
海马、鲍鱼、觥鱼、鲸鱼、甲鱼、娃娃鱼都是鱼吗?
展示视频:《观察■■鱼鲤及鱼的呼吸》
(三)鱼的主要特征:
生活在.中;体表常有覆盖;用呼吸;通过
和的摆动以及的协调作用O
(.四)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八年级生物上册 5.1.4《鱼》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展示
质疑
深化
1、探究总结:鱼的主要特征4个点
鱼的外形:大多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水的阻力。
鱼的体表:鱼的体表有鳞片和黏液;既能保护身体又有利于克服水的阻力
鱼的运动:鱼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完成游泳运动
鱼的呼吸:鳃
2、探究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展示图片:蛋白质重要来源
(2)明确《渔业法》相关规定:养殖、捕捞
二次备课
情景
导入
1、播放鱼游泳的视频:《人与自然》中海洋鱼类的视频
2、展示鱼的骨骼图片:问:那些动物是有脊柱的?那些动物是没有脊柱的?脊柱与鱼的运动有关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探究
新知
一、明确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仔细阅读教材p19页第1、2段,明确动物的种类及主要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温馨提示:脊柱是由脊椎骨构成的.
提示: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
鱼离开水为什么会死亡?
检测
提升
师:大屏幕展示练习题,引导学生完成
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并展示。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
《鱼》
《鱼》教案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结构特点。
举例说明鱼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探究鱼类的外形和呼吸方式,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现状及保护
重点
难点
1、探究鱼的外形、运动和呼吸方式,并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二、了解多种多样的鱼。
八年级生物上册5.1.4《鱼》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将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1)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鱼类,通过模拟鱼类的生活习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鱼类的特征。
(2)实验:组织学生进行鱼类观察实验,如观察鱼类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探究鱼类特征。
(3)游戏:设计“鱼类知识大比拼”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鱼的主要特征”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鱼的主要特征”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鱼类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特点,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学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探究鱼类的主要特征,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勇于质疑,养成严谨治学、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生物课程中已经学习了动物的分类、细胞结构、生态系统等基础知识,对生物学有一定的认识。此外,他们可能还了解一些关于鱼类的基本信息,如鱼类的生活在水中、有鳍等。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八年级的学生对生动有趣、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课程内容较为感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他们具备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风格上,他们习惯于通过互动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学习。
2.例题2:请说明鱼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5.1.4鱼
第四节鱼<设计思路 >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修养为主旨||,倡议研究性学习||,重在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为此在《鱼》教课中立足学生的基础及需求||,踊跃发掘学生身旁的生活实例为教课情境指引学生主动参加、勤于着手||,经过“察看与思虑” 、“研究”等栏目指引学生踊跃思想、勇敢体验 ||,使学生在设计实验、察看剖析的过程中获取悉识||,同时加强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环保意识 ||。
<教材剖析 >《鱼》一节要点以鱼类为例安排了“察看与思虑”、“研究” 等活动栏目 ||,使学生在察看、研究、体验中获取悉识培育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建立生物与环境相一致的生物学看法||,从而认识各种动物的主要特色||。
<教课目的 >★知识目标1.研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2.概括鱼类的主要特色||。
3.说出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1.经过学习形成构造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看法||。
2.经过“察看与思虑” 、“研究”活动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
★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关灌水生动物生计环境的变化状况||,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要点和难点 >★要点:1.研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2.概括鱼类的主要特色||。
★难点:鱼与生活相适应的特色<教课策略 >“自主、合作、研究”是新课标所倡议的学习方式||,其本质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真实实现||。
为此 ||,联合本教材内容本质||,立足学生的知识经验、兴趣点创建情境||,从学生屡见不鲜的现象出发提出疑问 ||,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欲念 ||,既而经过“察看与思虑” 、“研究”等活动 ||,使学生在设计实验、实行研究、察看、剖析等过程中认识鱼类运动和呼吸的特色是如何与水中环境相适应的 ||,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鱼类的主要特色||。
适应也是相对的||,学生所熟习的周边水污染的实例又作为课程资源由学生搬到了讲堂||,亲自的体验感觉会更为深刻||,爱惜环境的意识在学生的心里生成||,为此最后设计的检查性作业既培育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又加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1.4鱼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鱼》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
第四章按照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顺序介绍了动物的主要类群。
教材前三节为无脊椎动物,后四节为脊椎动物,在介绍脊椎动物时又按照进化的顺序,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依次向学生展示,而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的一个类群,教材把它设为脊椎动物的第一节,对于学生走入脊椎动物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因此在教材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节主要内容是观察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探究鱼类在水中的运动和呼吸等生命现象。
在鱼的主要特征部分,教材安排了“观察与思考”活动,引导学生对鱼进行观察,辨认鱼的主要结构,并观察鱼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
让学生从鱼适应水生环境的角度,理解并掌握鱼的主要特征。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在掌握核心概念与知识的同时,能更深层次地体悟到鱼类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与其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从而进一步提升“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以及理解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课标分析本节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生物多样性”这一主题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的大概念是:2.生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重要概念是: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繁殖方式等,可将生物分为不同的类群;对应的次位概念是: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都具有适应其生活方式和环境的主要特征。
言下之意,首先学生要学会区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其次,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所学知识,总结出鱼的主要特征。
最后,学生能够意识到人类与鱼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学情分析1.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对一些常见的鱼比较熟悉,部分同学可能会有养鱼经验。
学生通过前三节内容的学习,对所涉及到的无脊椎动物已经了然于胸,对于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这个知识点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
但学生平常大多注意到的是鱼的形态,观察过鱼口的张开闭合,但是常常忽视鳃的作用,对于鱼究竟是如何呼吸的,还不清楚。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5.1.4鱼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
——达尔文课题:5-1-4 鱼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2.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在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方式的过程中,培养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初步建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生物的生活环境。
2.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
教材与学情分析《鱼》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的第4节。
它是在学习了六类无脊椎动物之后,学生们首次接触的脊椎动物,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在知识内容上有所删减,但是更加突出动物结构和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所以课上可以设置观察活动或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理解这一生物学基本观点。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侧重于指导学生完成“观察与思考”活动,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动脑、动手、,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了解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认识鱼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进一步总结出鱼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学生对鱼这个类群非常熟悉,可以通过实物观察,小组讨论和代表展示等方式引领学生探究学习,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建立高效课堂,将知识深入浅出,使理解更为透彻。
教学方法观察→发现问题→提出见解(假说)→实验验证(反复多次)→得出结论教学用具希沃课件、视频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想一想,议一议:大家都有吃鱼的经历,鱼肉有丰富的营养,但吃鱼时若不小心的话容易被鱼刺卡住。
接着请学生观察教材“想一想,议一议”的图片,了解鱼骨的整体情况,并观察集中其他动物的骨骼(恐龙、鸟、人类),引导学生找出骨骼中的共同点,明确其中都有脊柱,说明脊柱是由若干块脊椎骨构成的,引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概念。
进而明确指出: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占脊椎动物种类的一半以上,从而引入鱼类内容的学习。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1.4《鱼》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1.4《鱼》教案《鱼》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说出动物的生活环境的种类和特点。
说出水生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常见种类和主要结构特点。
2.过程与方法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归纳出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共同特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变化情况。
【教学重点】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教学难点】探索鱼类形态结构及各种运动器官的协调作用。
【教学方法】运用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等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挂图、鲫鱼、鱼解剖标本、水槽、剪刀、筷子、细线。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第1课时)视频播放海洋世界鱼类。
海洋世界是这样的美丽与神秘,鱼能够自如地生活其中,人为什么不能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呢?我们先来看鲫鱼的骨骼,完成教材P19“想一想,议一议”,了解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美丽的海洋中的动物和鲫鱼的骨骼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求知欲。
二、探求新知通过阅读课本了解淡水鱼和海水鱼。
(一)鱼儿离不开水,那它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究竟是怎样适应的呢?引出以下内容。
鱼的形态特征1.身体分部:请学生观察水槽中的鲫鱼,找出身体各部分的界限。
然后告诉学生正确的身体分部。
2.鱼的体形:鱼的体形像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这样的体形对水生生活有何意义?引导学生联系船只、舰艇的造型特点进行思考并得出鱼的体形呈梭形,有利于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3.鱼的体色:请两位同学配合观察鱼的背面和腹面,发现了什么?背深腹浅。
这样的体色与水生生活有何关系?通过分析得出背深腹浅的体色有利于保护自己,不易被敌害发现,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特性。
4.鱼的体表:引导学生用手触摸鱼的体表,较粘滑。
因为鱼体表覆盖鳞片,鳞片的表面有滑滑的粘液。
鳞片和粘液对鱼的身体有保护作用,粘液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八年级生物上册鱼教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鱼教课设计5.1.4 《鱼》教【篇一:2014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案】课题:第一章第四节鱼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师寄语:任何一种容器都装得满,惟有知识的容器大无边学习目标:1、鱼的主要特色2、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课环节:当前已知的动物大概有 150 万种。
科学家按体内有没有脊椎骨把他们分为和两大类像蚯蚓、珊瑚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构成脊柱的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像鱼这样,体内都有由脊椎骨构成脊柱的动物是脊椎动物。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属于脊椎动物?一、多种多样的鱼察看 p20-21 思虑:⑴我国主要的优秀淡水鱼品种有哪些?⑵我国常有的大海鱼有哪些?二、鱼的主要特色:1、鱼适于水中生活两个至关重要的特色:2、察看与思虑(1)鱼的外形有什么特色?对鱼的水生生活有什么意义?(2)用手摸鱼的体表,有什么感觉。
说说你的见解。
(3)察看鱼的运动。
鱼只靠鳍进行运动,这类说法全面吗?(4)察看鱼的呼吸水流入鱼口后,从什么地方流出?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有哪些变化?(5)察看鳃和鳃片的形态、数量、颜色。
为何鰓丝多而细?(6)鱼鳃的哪些特色对它在水中呼吸至关重要?剖析鱼儿离不开水的原由。
3 、你知道吗?鱼到了生殖季的时候,雌鱼会向水中排出卵子,雄鱼会在卵上排上精子,精卵在水中联合为受精卵,而后受精卵会在水中发育成新的个体。
【篇二:八年级生物上第四节鱼教课设计】第四节鱼教材剖析鱼类是脊椎动物中较低等的平生生活在水中的一个类群。
它的形态特色、生理特色都与水中生活相适应:体形一般呈纺锤形,体色背深腹浅,体表大多有鳞片,侧线能测定方向,感知水流的作用,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外 (水中 )受精。
鱼为人类供给多种用途,是与人类生活亲密有关的动物质源。
学好本节内容不单为学习各种脊椎动物打好基础,也让学生领会到动物与人类的亲密关系。
教法指导一、讲课思路与方法1.设疑、议论、概括总结法。
5.1.4 鱼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四节鱼—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鱼》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的第4节。
它是在学习了六类无脊椎动物之后,学生们首次接触的脊椎动物,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在知识内容上有所删减,但是更加突出动物结构和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所以课上可以设置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理解这一生物学基本观点。
学生对鱼这个类群非常熟悉,可以通过实物观察,小组讨论和代表展示等方式引领学生探究学习,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建立高效课堂,将知识深入浅出,使理解更为透彻。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区别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2.了解我国的鱼类资源,认识多种多样的鱼。
3.掌握鱼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4.了解鱼类与人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学习,提高分析能力。
2. 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观察和实验,提高观察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鲫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三、重点难点【重点】 1. 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运动和呼吸,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2. 举例说明鱼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通过“观察活动”,说明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征。
四、设计思路学习情境学习活动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五、教学过程(3)小结鱼类主要特征从生活环境来看:从鱼的体表来看:从呼吸器官来看:从运动情况来看:任务四:鱼和人类生活的关系过渡语:“这些就是鱼类的主要特征,我们了解动物的特征是为了更好的知晓它的作用,鱼类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重要作用?接下来,我们通过小组讨论,研究出鱼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自学2min完成自学任务二,进行展示。
小结,学生归纳总结自学了解鱼和人类生活的关系通过小结,训练孩子的归纳和总结能力。
初步认识到要保护其他动物生存。
梳理知识建构框架过渡语:“以上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任务,现在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这些内容吧!”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思考,结合所学,建构出知识突出重点,让学生形成清晰的学习思路。
2019年八年级生物上册 5.1.4 鱼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doc
2019年八年级生物上册 5.1.4 鱼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
第一章按照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顺序介绍了动物的主要类群。
教材前三节为无脊椎动物,后四节为脊椎动物,在介绍脊椎动物时又按照进化的顺序,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依次向学生展示,而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的一个类群,教材把它设为脊椎动物的第一节,对于学生走入脊椎动物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因此在教材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1.说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2.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
【教学重点】1.鱼的主要特征。
2.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鱼的呼吸特点。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课件、鱼的骨骼标本、解剖盘、玻璃缸、活鲫鱼若干条、颜色明显的蔬菜汁、小烧杯、吸管、一支毛笔。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四节鱼一、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有无脊柱二、多种多样的鱼三、鱼的主要特征1.生活在水中;2.体表常有鳞片覆盖;3.用鳃呼吸;4.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四、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不同动物的骨骼抓住学生,让学生通过图示很容易理解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区别,紧接着引出脊椎动物鱼,导入本节课题。
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鱼,有独特特点的海洋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处理完这些基本的问题,把重点放在鱼的特征上。
外形和外表特点,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答出。
重点是鱼的运动和呼吸。
鱼的运动先让学生分组观察鱼的运动状况,大胆猜想鱼的运动与什么有关,再通过视频了解不同鱼的运动。
鱼的呼吸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先让学生观察准备的实验材料,观察鳃的结构特点,并思考问题鳃为什么是鲜红色,鳃丝为什么又多又细。
大部分同学能够思考出鳃中含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但为什么又多又细很多同学自己答不出来,这时可以让小组讨论,理解这样的特点有利于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八年级生物上册 5.1.4 鱼教案4 (新版)新人教版
(3)体表覆盖着,具有保护作用。
2、观察鱼的侧线:
轻轻捞起小鱼,观察鲫鱼的侧线,侧线有什么作用?
3、观察鲫鱼的鳍:
(1)对照课本83页,认识鱼的各种鳍。
成对存在的(偶鳍)有:
成单存在的(奇鳍)有:
(2)用镊子轻轻碰触小鱼,观察鲫鱼的运动,是什么提供了鲫鱼前进时的动力?
【归纳整理】
【反馈检测】
6、观察鱼的骨骼标本,结合图2、2-7,了解鱼脊柱的构造特点。
鱼的脊柱是如何构成的?
二、鱼类的特征
1、鱼类的主要特征
(1)终生生活在中。
(2)身体呈。
(3)体表覆盖着。
(4)用呼吸。
(5)用游泳。
(6)体内有一条有许多构成的脊柱。
(7)体温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是动物。
2、除了鲫鱼外,你还知道哪些鱼类?
(3)用皮筋扎住鲫鱼的胸鳍和腹鳍,然后观察鲫鱼的运动有何变化,推断鲫鱼的胸鳍和腹鳍有什么作用?
4、触摸鱼的体表,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这对鱼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5、观察鲫鱼的鳃:
鳃的结构包括、和。
(1)鱼的口在不停的开合,它是在喝水吗?
(2)在鱼口附近的水中滴一滴红墨水,观察红墨水从何处出来。说明了什么问题?
《鱼》
《鱼》教案
重点难点
观察鲫鱼的形态和结构
教学目标
1、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尝试观察、比较、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
3、初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的生活环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材处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次备课
情境导入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一、实验: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
八年级生物上册 5.1.4 鱼教案4 (新版)新人教版
《鱼》教案
重点难点
观察鲫鱼的形态和结构
教学目标
1、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尝试观察、比较、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
3、初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的生活环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材处理
二次备课情ຫໍສະໝຸດ 导入讲授新课课堂小结
一、实验: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
1、观察鲫鱼的体色、体形,鳞片
(1)体色:背部色,腹部色,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这是一种保护色。
(2)体形:呈形,能减少游泳时产生的。
(3)体表覆盖着,具有保护作用。
2、观察鱼的侧线:
轻轻捞起小鱼,观察鲫鱼的侧线,侧线有什么作用?
3、观察鲫鱼的鳍:
(1)对照课本83页,认识鱼的各种鳍。
成对存在的(偶鳍)有:
成单存在的(奇鳍)有:
(2)用镊子轻轻碰触小鱼,观察鲫鱼的运动,是什么提供了鲫鱼前进时的动力?
(3)用皮筋扎住鲫鱼的胸鳍和腹鳍,然后观察鲫鱼的运动有何变化,推断鲫鱼的胸鳍和腹鳍有什么作用?
4、触摸鱼的体表,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这对鱼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5、观察鲫鱼的鳃:
鳃的结构包括、和。
(1)鱼的口在不停的开合,它是在喝水吗?
(2)在鱼口附近的水中滴一滴红墨水,观察红墨水从何处出来。说明了什么问题?
【归纳整理】
【反馈检测】
6、观察鱼的骨骼标本,结合图2、2-7,了解鱼脊柱的构造特点。
鱼的脊柱是如何构成的?
二、鱼类的特征
1、鱼类的主要特征
(1)终生生活在中。
(2)身体呈。
(3)体表覆盖着。
(4)用呼吸。
(5)用游泳。
(6)体内有一条有许多构成的脊柱。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5.1.4 鱼 教案
1、生活在水中
2、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3、用鳃呼吸
4、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三)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展示图片
2、明确《渔业法》相关规定:养殖、捕捞(学生小组讨论)
三、课堂小结:本节通过观察鲫鱼,学习了鱼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并引导学生小结鱼的主要特征。
2、认识淡水中的“四大家鱼”和海洋中的常见的鱼类。
鱼儿离不开水,那它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究竟是怎样适应的呢?引出以下内容。
(二)鱼的主要特征
展示观察鱼的外形和运动的视频完成以下问题:
(注意观察1、身体分部;2、鱼的体形;3、鱼的体色;4、鱼的体表;5、鱼的侧线;6、鱼的鳃;7、鱼的鳍)
(1)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对鱼的水生生活有什么意义?
(2)用手摸鱼的。鱼只靠鳍进行运动,这种说法全面吗?
展示鱼鳃及鱼的呼吸视频完成以下问题:
(4)观察鱼的呼吸。水流入鱼口后,从什么地方流出?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有哪些变化?
(5)鱼鳃的哪些特点对它在水中呼吸至关重要?分析鱼儿离不开水的原因。
学情分析
本节教学中,通过教学注重对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布置学生课前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将课后练习的实验引入课堂,丰富了课堂资源,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和难点
教学重点:鱼类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鱼类的呼吸。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流程
(包括课题引入、教学进程、教学总结)
备注
一、导入
展示鱼的骨骼图片,知道学生观察脊柱和脊椎骨。列举几种有脊柱的动物和无脊柱的动物。
1.让学生尝试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推测脊柱的功能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5.1.4 鱼 教案
第四节鱼【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区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方法。
2.总结出鱼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3.知道鱼的主要特征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对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观察鲫鱼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知道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课前准备】鱼、解剖盘、清水、墨汁、滴管等。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在前面3节中,我们一共学习了哪几个类群的动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这几个类群的动物,它们的体内有没有脊柱?(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后,小组代表回答)教师: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它们的体内都没有由脊椎骨连接而成的脊柱,统称为无脊椎动物。
我们经常见到的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脊椎动物。
已知的现存的动物中,无脊椎动物约占95%,脊椎动物约占5%。
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鱼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一)多种多样的鱼教师:鱼的种类多,它们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鱼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它们的食性和栖息的水层相同吗?(学生阅读教材,小组内交流,小组代表回答)教师:鱼据食性可分为植食性、肉食性、杂食性。
它们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洋里,有的在水体上层游动,有的在水体底部栖息;有的以藻类等水生植物为食,有的捕食其他水生动物。
鱼是人类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之一,市场上销售的鱼主要是人工养殖的还是在自然水域中捕捞的?(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我国的淡水鱼有1000多种,对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鱼进行人工养殖,以扩大产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鱼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
第一章按照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顺序介绍了动物的主要类群。
教材前三节为无脊椎动物,后四节为脊椎动物,在介绍脊椎动物时又按照进化的顺序,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依次向学生展示,而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的一个类群,教材把它设为脊椎动物的第一节,对于学生走入脊椎动物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因此在教材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1.说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2.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
【教学重点】
1.鱼的主要特征。
2.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鱼的呼吸特点。
【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课件、鱼的骨骼标本、解剖盘、玻璃缸、活鲫鱼若干条、颜色明显的蔬菜汁、小烧杯、吸管、一支毛笔。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四节鱼
一、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有无脊柱
二、多种多样的鱼
三、鱼的主要特征
1.生活在水中;
2.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3.用鳃呼吸;
4.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四、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不同动物的骨骼抓住学生,让学生通过图示很容易理解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区别,紧接着引出脊椎动物鱼,导入本节课题。
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鱼,有独特特点的海洋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处理完这些基本的问题,把重点放在鱼的特征上。
外形和外表特点,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答出。
重点是鱼的运动和呼吸。
鱼的运动先让学生分组观察鱼的运动状况,大胆猜想鱼的运动与什么有关,再通过视频了解不同鱼的运动。
鱼的呼吸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先让学生观察准备的实验材料,观察鳃的结构特点,并思考问题鳃为什么是鲜红色,鳃丝为什么又多又细。
大部分同学能够思考出鳃中含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但为什么又多又细很多同学自己答不出来,这时可以让小组讨论,理解这样的特点有利于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鱼的口与鳃盖后缘交替张合的特点,我是通过蓝墨水从鱼的口中进入,从鱼的鳃盖后缘排出的视频让学生理解的,关于水中气体成分的变化,可以让学生根据人的呼吸过程得出。
最后,学习了鳃的特点后,老师大胆提问,为什么鱼离开水会死亡?可以先让学生分组交流,很多同学还是没有明确的答案,这时老师用毛笔在水中,毛笔间是散开的,离开水后都粘在一起这个演示实验,让学生明白鱼离开水后鳃丝粘在一起,减少了与水接触的面积。
讲授完鱼的特征后,紧接着随堂练习,区分鱼与非鱼。
最后,鱼与人类的关系,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展现了学生的知识面。
总之,这节课完成了知识性的目标,学生基本上掌握了鱼的主要特征,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还需要加强。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