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分析

合集下载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溶液的定义和组成。

2.掌握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1.溶液的定义和组成。

2.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3.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三、教学重点1.溶液的组成。

2.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四、教学步骤和内容步骤一:引入1.引导学生回顾溶液的概念,并进一步探讨溶液的组成。

2.提出问题:溶液是由什么组成的?步骤二:讲解溶质和溶剂的概念1.解释溶质和溶剂的定义:溶质是指能够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溶剂是指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2.通过实例解释溶质和溶剂的概念:比如,在制作盐水溶液时,盐是溶质,水是溶剂。

步骤三:讲解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1.主要介绍溶液组成的质量分数表示方法和摩尔分数表示方法。

2.质量分数表示方法:质量分数等于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公式:质量分数 = 溶质的质量 / 溶液的总质量–实例:盐水溶液中,如果溶液总质量为100g,盐的质量为20g,则盐的质量分数为20%。

3.摩尔分数表示方法:摩尔分数等于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总摩尔数之比。

–公式:摩尔分数 = 溶质的摩尔数 / 溶液的总摩尔数–实例:考虑一个包含1 mol盐的1 L盐水溶液,盐的摩尔分数为1/2。

步骤四:解决相关问题1.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提出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方法计算溶液的组成。

步骤五:总结1.概括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各种表示方法有什么应用场景?3.确认学生是否掌握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五、教学评价方式1.老师观察学生上课表现,包括思维活跃程度、问题解决能力等。

2.出一些小练习让学生自行完成,然后批改。

六、教学延伸1.给学生更多的实例让其应用所学方法计算溶液组成。

2.提供相关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分析溶液组成。

七、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引入问题的方式来激活学生的思维,然后逐步讲解溶液的组成以及表示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主动思考,并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_模板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_模板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_模板《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下载:)教学目标1.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2.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能进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并能应用离子反应判断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3.电荷守恒原理的运用.章节分析复习化学反应相关知识的方法要求是:从不同的视角了解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全面而且准确地掌握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这四种隶属于初中课本内容的反应,并能应用于判断新颖而复杂的化学反应的类型.“离子反应”包括高一和高三两个自然节的内容,离子反应的本质是向某些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这一点务必重点掌握。

离子反应的类型,按新教材分为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络合反应,电极反应也应纳入其中,从而构建系统化的知识。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在做了一定量练习的基础上要进行小结,旨在使知识从混乱走向有序,进而掌握一般的规律.同时在复习过程中要多加讨论,每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解法上往往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可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复习内容1、化学反应分类教法指导:要指明各分类的依据、反应特征,并举例说明2、四个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间的关系误区警示1.判断4种无机基本反应的类型时,要由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共同确定,只看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种类是片面的,易导致误判。

如:(1)只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反应物只有一种的反应也不一定是分解反应,既有单质参加又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也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2)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氯酸钾的受热分解.(3)生成物中有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碳酸氢钠的受热分解可例证.2.要熟悉化学反应的一般规律,还要注意一些特例.如:K、Ca、Na这些活泼金属置于某些不太活泼的金属盐溶液中主要是与水反应,而不是置换金属;金属与硝酸、浓硫酸反应不可能产生H2等.3.判断一个离子反应是否正确的思维步骤(1)看是否符合电离原理酸、碱、盐是电解质,这三类物质才有可能写成离子形式,而不溶性的酸、碱、盐和弱酸、弱碱要写成化学式;单质、氧化物和气体必须写成化学式.如CaC03、BaS04、AgCl、H2Si03、Cu(OH)2等不溶物要写成化学式,醋酸、氨水等弱电解质要写成化学式,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时应写离子,处于浊液或固体时应写化学式等.(2)看是否符合实验事实如:2Fe+6H+=2Fe2++3H2↑是错误的,因为H+只能将铁氧化成+2价;Cu+2H+=Cu2++H2↑是错误的,因为铜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氢之后,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也中错误的,因为H2不可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对未处于自由移动离子状态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铜与浓硫酸、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钙固体反应等.(3)看反应物或产物的配比是否正确如: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不能写成H++OH-+Ba2++SO42-=H2O+BaSO4↓应写成2H++20H-+Ba2++SO42-=2H20+ BaSO4↓(4)看反应物的用量根据题设条件及要求,如“过量”、“少量”、”等物质的量”、“适量”、“任意量”以及滴加顺序等对离子反应方程式可能有影响.[1] [2] 下一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盐类的水解(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本质,及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对盐类水解的应用有大致的印象。

教案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教案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教案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组成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定量表示方法,能够进行相关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溶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溶液的概念及组成2. 溶液的质量分数3. 摩尔浓度4. 溶液的配制5. 溶液浓度计算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溶液的质量分数、摩尔浓度及其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溶液浓度计算实例的分析与解决。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溶液的组成和定量表示方法。

2. 利用实验、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溶液的概念和组成。

2. 新课导入:介绍溶液的质量分数和摩尔浓度,解释其含义和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溶液浓度计算实例,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 实践操作:学生自行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并进行浓度计算。

5.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计算能力进行评价,总结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六、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质量分数的定义,掌握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质量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质量分数的概念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质量分数的应用3.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及应用教学难点:质量分数在不同情况下的计算和应用4.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采用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5.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质量分数的概念。

初中化学_第二节 溶液的定量表示( 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第二节 溶液的定量表示(  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溶液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学设计:一、流程设计二、具体设计课题: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溶液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本单元第一节的学习,已经对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汤中加入的盐多了就咸,加少了就淡,而汤的咸或淡是由于一定量的汤中含食盐的量的多少决定的。

也就是说学生已经有了关于溶液“定量”的认识,但是这些认识在学生学习本节课之前还是模糊的和不规范的,本节课教学首先应是学生的这些模糊的认识变得清晰,将不规范的变为规范的。

比如:对于其中的变量容易把握不全,考虑溶质、溶剂、溶液三者的量的相互影响时容易顾此失彼。

另外,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影响本节内容学习的重要因素。

课题: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溶液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效果分析:整节课以学生最熟悉的果汁入手,从品尝两种不同浓度的果汁甜度差异引发问题研究,通过找标签上的定量标识,到有数据可以自己计算,进而学生运用数学基础寻找多种计算方式,最后归一为化学学科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公式。

整节课以果汁为主线索,稀释果汁到不同浓度,又攻克了稀释问题的理解难点,利用微观分析角度突破图示表达溶液组成的难点和计算问题。

最后将稀释问题延伸到课下,为下一节课配制溶液的学习做好铺垫。

1、通过学生根据自己已有数学基础分析糖水的甜度,进而列举多种计算方式,是化解公式难度不可或缺的一步,否则学生对溶质质量分数公式的得出很突兀,甚至很反感,毕竟化学学科的计算是讲究一定生活实际应用价值的。

2、对于溶质质量分数公式的应用以及公式的变式练习,采用自选练习方式是一个较好的教学策略,学生不觉得是在上数学课,而且学生几乎对于含有实际意义的题目也不喜欢用公式固定下来,这样降低了本内容的难度。

3、稀释问题的解决采用微观分析和宏观计算方式,多数学生习惯分步计算,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则成了易错点。

《溶液组成的表示》教案

《溶液组成的表示》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组成及表示方法;(2)学会使用适当的仪器进行溶液的配制和测量;(3)能够运用溶液的组成表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探究溶液组成的能力;(2)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溶液的概念及组成;(2)溶液的表示方法;(3)溶液配制和测量的基本操作。

2. 教学难点:(1)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2)溶液配制和测量中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量筒、滴定管、电子天平等;2. 实验试剂:水、酒精、盐等;3. 教学课件和教案。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溶液实例,如盐水、糖水等,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的组成和表示方法。

2. 探究溶液的组成:(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3. 学习溶液的配制:(1)教师演示溶液的配制过程,讲解注意事项;(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练习溶液的配制。

4. 学习溶液的测量:(1)教师演示溶液的测量方法,讲解注意事项;(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练习溶液的测量。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溶液的组成、配制和测量知识;2.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溶液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疗、环保等。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准确地描述溶液的概念及组成;(2)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溶液的表示方法;(3)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溶液的配制和测量。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溶液组成;(2)学生能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理解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对科学有热爱和探究精神;(2)学生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

高三化学教案《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精选3篇)

高三化学教案《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精选3篇)

高三化学教案《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精选3篇)教案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一、教学目标:1.掌握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包括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和摩尔分数。

2.了解每种表示方法的应用范围和特点。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和摩尔分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一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溶液的组成。

2.概念解释:质量分数:表示溶液中某种物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体积分数:表示溶液中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摩尔分数:表示溶液中某种物质摩尔数与溶液总摩尔数之比。

3.计算方法:(1)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某种物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例。

(2)体积分数的计算方法: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的比例。

(3)摩尔分数的计算方法:溶质物质的摩尔数与溶液总摩尔数的比例。

4.实例分析:从实验数据中判断溶液组成,计算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和摩尔分数。

5.讨论:比较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和摩尔分数的计算方法和使用范围,让学生自行思考并发表意见。

6.归纳总结:总结各种表示方法的应用范围和特点。

7.练习与拓展:结合实际问题,综合运用各种表示方法解决问题。

8.课堂小结: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指导学生做好课后复习。

教案二《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一、教学目标:1.理解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的概念和意义,包括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和摩尔分数。

2.掌握三种表示方法的计算方法,培养计算能力。

3.通过讨论、实验和练习,加深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三种表示方法的概念和意义。

2.计算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实际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溶液的组成。

2.概念讲解:(1)质量分数:某种物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例,常用于固体溶解物质的表示。

(2)体积分数: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的比例,常用于液体混合物的表示。

(3)摩尔分数:溶质物质的摩尔数与溶液总摩尔数的比例,常用于化学反应涉及摩尔关系的表示。

第6章_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教案

第6章_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教案

第6章溶解现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也是常见的溶剂;(2)能够指出某些溶液中溶质的状态;(3)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4)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有溶质质量分数,积极主动的与他人交流,能清楚有关对溶质,溶剂的理解。

(2)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溶质,溶剂的理解,培养学生辨正地分析问题;(2)以计算为载体以生活实际为基础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难点:溶液的配制的计算三、课前准备(1)做好实验的准备。

(2)教师做好有关投影片的制作和葡萄糖注射液的标签五、板书设计: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一、溶液的组成溶质溶液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1.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2.计算公式: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溶液质量三、溶液的配制步骤:(1)计算(2)称量(量取)(3)溶解六、本节练习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一、选择题:1、溶剂不是水的溶液是()A、碘酒B、澄清石灰水C、稀硫酸D、硫酸铜溶液2、下列各组中,前者不是后者溶质的是()A、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B、碘,碘酒C、氯化氢,盐酸D、生石灰,石灰水3、下列溶液中,溶质是固体的是()A、75%的消毒酒精B、医用葡萄糖溶液C、37%的盐酸D、98%的硫酸溶液4、从500毫升10%的盐酸中取出5毫升,则此5 毫升盐酸的质量分数是()A、10%B、1%C、0.1%D、0.5%5、现有36%的浓盐酸(密度为1.19g/cm3)50克,稀释成10%的稀盐酸,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A、量筒、烧杯、玻璃棒B、托盘天平、量筒、玻璃棒C、量筒、药匙、玻璃棒D、托盘天平、量筒、烧杯6、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称量(量取)、溶解、计算B、溶解、计算、称量(量取)C、计算、称量(量取)、溶解D、称量(量取)、计算、溶解二、填空题:7、30克蔗糖全部溶于90克水中,将此溶液平均分为三份。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精选12篇)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精选12篇)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精选12篇)《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精选12篇)《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篇1教学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时的计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说某溶液是浓还是稀,但浓与稀是相对的,它不能说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准确量,因此有必要对溶液的浓与稀的程度给以数量的意义。

(板书)第五节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设问)在溶液中,溶质、溶剂或溶液的量假如发生变化,那么对溶液的浓稀会有什么影响?(叙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许多,本节重点介绍溶质质量分数。

(板书)1.溶质的质量分数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提问)某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它表示什么含义?(叙述)这表示在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有16份质量的食盐和84份质量的水。

(板书)二肯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例:要配制20%的NaOH溶液300克,需NaOH和水各多少克?溶质质量(NaOH)=300克×20%=60克。

溶剂质量(水)=300克-60克=240克。

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小结:对比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其次课时(板书)三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叙述)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 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2.计算配制肯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肯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例2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解:需要食盐的质量为:150千克×16%=24千克需要水的质量为:150千克-24千克=126千克答:配制150千克16%食盐溶液需食盐24千克和水126千克。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分析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分析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2、溶液质量、体积、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计算;3、溶液稀释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堂引入指导通过讲述生产生活中的事例,引出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知识讲解指导1.建议在讲过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后,可介绍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方法。

2.可给学生归纳出,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中,需要用到以下知识:(1)定义式(2)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式(3)溶液的质量与体积的换算式(4)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质量分数计算,需用到质量守恒定律关于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的教材分析本节在详细介绍了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后,通过例题教会学生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把有关概念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起到使教材各部分内容融会贯通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最熟悉的“咸”、“淡”谈起,直接引出“浓”和“稀”的问题。

继而以糖水为例把宏观的“甜”跟微观糖分子的多少联系起来,使“浓”、“稀”形象化。

在这个基础上来阐明溶液组成的含义,使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学生易于接受。

在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之后,教材介绍了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接着提出一个关系式,又给出两种组成不同的食盐溶液,用图示的方法,使学生形象地了解它们的不同组成,以加深对关系式的理解。

此后,围绕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通过五个计算实例,教会学生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具体计算方法。

教材最后常识性介绍了其他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如体积分数表示的溶液组成,并指出根据实际需要,溶液组成可以有多种表示方法的道理。

关于溶液组成的教学建议在了解溶液组成时,应该教育学生尊重化学事实,明确溶液的组成是指溶质在溶解度的范围内,溶液各成分在量的方面的关系。

《溶液组成的表示》教案

《溶液组成的表示》教案

《溶液组成的表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组成和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其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溶液的概念及特点2. 溶液的组成表示方法3. 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4. 溶液的配制方法5. 溶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溶液的组成表示方法,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溶液的概念、组成表示方法和浓度表示方法。

2. 采用实验法,进行溶液的配制和观察实验。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溶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溶液的概念和特点。

2. 新课导入:讲解溶液的组成表示方法和浓度表示方法。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溶液的配制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案例分析:分析溶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医药、食品、环保等领域。

5. 课堂小结:总结溶液的概念、组成表示方法和浓度表示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溶液组成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溶液概念的理解和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掌握。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以及对溶液浓度表示方法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烧杯、量筒、滴定管等实验器材。

2. 化学试剂:各种溶液样品。

3. 教学课件:包含溶液概念、组成表示方法和浓度表示内容的课件。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溶液的概念和特点,讲解溶液的组成表示方法。

2. 第二课时:讲解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进行溶液配制实验。

3. 第三课时:分析溶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行案例分析。

4. 第四课时: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初中化学_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本单元第一节课的学习,已经对溶液有一定的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汤中加入的盐多了就咸,加少了就淡,而汤的咸和淡是由于一定量的汤中含食盐的量的多少决定的。

也就是说学生已经有了关于溶液“定量”的认识,但是这些知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还是模糊的和不规范的。

因此如何表示溶液组成以及如何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便很自然能引出。

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不会感到太难,关键是有一个好的导入,知道本节重点学会用溶质质量分数来表示溶液组成,从学生生活中的场景入手去学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学生较熟悉、亲切,也能应用于生活,兴趣更大,便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从而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要努力学好化学应用于生产生活中效果分析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

教师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

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本节课中的教学主要运用了一下几种方法:一、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不是负担”,这句话饱含深刻的道理。

对知识有浓厚的兴趣时,就会产生不断前进,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强烈愿望,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兴趣的学习中。

在教学中,我从危害人类切身利益的长生假疫苗事件导入,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多少会影响溶液的性质及作用。

让学生产生迫切的需求,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获取新知要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高效课堂的主渠道,必须着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本节课通过设计的环环相扣、由易到难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入。

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活动的自主性、使学生主体处于兴奋活跃状态。

通过学生的探究,本节课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接受。

三、目标明确,提高学生知识的吸收率根据课标要求,我将本节课的目标确定为 1.理解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2.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化学教案-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化学教案-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化学教案-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一、教学目标1.理解溶液的概念及组成。

2.掌握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包括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

3.能够运用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进行相关计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及其计算。

2.教学难点: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溶液的概念及组成。

(2)提问:如何表示溶液中各组分的含量?2.学习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1)讲解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

(2)举例说明各种表示方法的具体应用。

3.演示与练习(1)演示如何计算溶液的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

(2)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4.拓展与应用(1)讲解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困惑。

四、教学案例1.案例一:计算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已知: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0g,溶剂的质量为90g。

求解: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总质量×100%=10g/(10g+90g)×100%=10%2.案例二:计算某溶液的摩尔浓度已知:某溶液中溶质的摩尔质量为60g/mol,溶液的体积为500mL。

求解:该溶液的摩尔浓度。

解答:摩尔浓度=溶质的摩尔数/溶液的体积=(溶质的质量/溶质的摩尔质量)/溶液的体积=(10g/60g/mol)/0.5L=0.33mol/L3.案例三:实际应用已知: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浓度为0.1mol/L的硫酸,现需要将该废水处理至浓度为0.01mol/L。

求解:需要加入多少体积的清水?解答:设需要加入的清水体积为V,则处理后的溶液体积为V+500mL。

根据溶液的稀释公式:C1V1=C2V2代入已知数据:0.1mol/L×0.5L=0.01mol/L×(V+0.5L)解得:V=4.5L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及其计算,让学生掌握了溶液中各组分的含量表示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示例: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之一

教案示例: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之一

教案示例: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之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把握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表示方法及有关计算。

3.培育同学分析力量和化学计算力量。

难点、重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表示方法及基本计算。

教学方法综合法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我们知道溶液有稀浓之分,它对化学反应关系很大。

请看下面的试验:【投影试验】取两个培育皿分别放入大小颗粒相同的锌粒各一粒,并分别注入4 ml浓硫酸和1∶4的硫酸溶液。

观看两种现象之不同。

【讲解】溶液的稀浓只能粗略地表明溶液中溶质的多少,但这不能精确表明肯定量溶液里溶质的准确含量。

例如施用农药于农业生产,需要精确地把握肯定量药液中所含农药量。

否则过浓过稀都不利于甚至危害农作物的生长。

因此需要讨论溶液组成的问题。

【板书】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思索】观看下图(挂小黑板或投影)并回答下列问题。

a,b,c,d四个烧杯中的硫酸铜溶液哪一杯最浓?哪一杯最稀?哪两杯浓稀相等?你能说出推断的依据吗?【讲解】只有在溶液质量相等时比较溶质质量的多少,才能精确推断溶液的稀与浓。

因此,我们用溶液组成来定量地表示溶液的浓稀,它的详细含义是指溶质和溶液之间的比值。

溶质和溶液的量选用不同单位溶液组成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学校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

【读书】课本【板书】二、溶质的质量分数【提问】假如200g 的食盐溶液中有2 g的食盐和100 g的食盐溶液中有1 g食盐。

它们的食盐质量与食盐溶液质量的百分比分别是多少?这两个百分比相同吗?【讲解】为什么相同呢?由于它们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百分比都是1%,那么“质量分数”是什么呢?能否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读书】课本“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式。

【板书】 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见课本黑体字)2.使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留意的问题: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而不是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比。

这个比必需用%表示。

【讲解】如5%的食盐溶液表示,每100份质量此食盐溶液,其中含溶质5份(质量),其中溶剂(水)100-5=95份(质量);【板书】(3)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区分。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分析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分析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2、溶液质量、体积、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计算;3、溶液稀释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课堂引入指导通过讲述生产生活中的事例,引出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知识讲解指导1.建议在讲过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后,可介绍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方法。

2.可给学生归纳出,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中,需要用到以下知识:(1)定义式(2)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式(3)溶液的质量与体积的换算式(4)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5)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质量分数计算,需用到质量守恒定律关于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的教材分析本节在详细介绍了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后,通过例题教会学生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把有关概念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起到使教材各部分内容融会贯通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最熟悉的“咸”、“淡”谈起,直接引出“浓”和“稀”的问题。

继而以糖水为例把宏观的“甜”跟微观糖分子的多少联系起来,使“浓”、“稀”形象化。

在这个基础上来阐明溶液组成的含义,使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学生易于接受。

在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之后,教材介绍了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接着提出一个关系式,又给出两种组成不同的食盐溶液,用图示的方法,使学生形象地了解它们的不同组成,以加深对关系式的理解。

此后,围绕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通过五个计算实例,教会学生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具体计算方法。

教材最后常识性介绍了其他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如体积分数表示的溶液组成,并指出根据实际需要,溶液组成可以有多种表示方法的道理。

关于溶液组成的教学建议在了解溶液组成时,应该教育学生尊重化学事实,明确溶液的组成是指溶质在溶解度的范围内,溶液各成分在量的方面的关系。

九年级化学教案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9篇

九年级化学教案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9篇

九年级化学教案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9篇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1第7-5《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学案[学习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2、掌握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和计算。

过程方法目标1、通过对溶液的“浓”和“稀”具体分析,提出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质量分数,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奠定基础。

2、讨论影响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的因素,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阅读和练习,对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能做到步骤完整、字迹工整有逻辑性。

知道化学计算格式美。

教学重点: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学习过程]一、溶液的组成与“浓溶液”和“稀溶液”的关系(阅读)课本143页第一,二段。

(讨论)怎样判断两杯糖水的浓度大小。

(小结)。

(观察)两杯不同浓度硫酸铜溶液。

(讨论)怎样判断两杯硫酸铜溶液浓度的大小。

.(小结)。

(讨论)决定溶液浓或稀的因素是什么呢?(小结)。

(观察)将一杯硫酸铜溶液分成三等份,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水,另一份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

(讨论)(1)、每一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改变?(2)、将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水,其溶质、溶剂、溶液的是否改变?(3)、将另一份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其溶质、溶剂、溶液的是否改变?(4)、原溶液减少溶质,其溶质、溶剂、溶液的是否改变?(5)、原溶液蒸发溶剂,其溶质、溶剂、溶液的是否改变?(小结):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液的组成每一份加水蒸发水加入溶质减少溶质二、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1、溶质的质量分数(提问)什么叫溶质的质量分数?。

(提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如何?。

(提问)怎样理解?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提问)某硝酸钾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解释其含义?。

2、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讨论):下表中的数据:硝酸钾溶液水KNO3固体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克96克??200克?10克?150克??16%?100克25克?(小结)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的关键是。

《溶液组成的表示》教案

《溶液组成的表示》教案

《溶液组成的表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组成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溶液浓度的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溶液的组成表示方法。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溶液浓度的计算。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化学》2. 教学课件3. 案例材料4. 小组讨论表格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溶液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溶液的概念。

提问:溶液的组成如何表示?2. 知识讲解讲解溶液的概念,阐述溶液的组成表示方法。

重点讲解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

3. 案例分析出示案例材料,让学生计算案例中溶液的浓度。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布置小组讨论题目,让学生围绕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展开讨论。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溶液的概念和组成表示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学习建议。

注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溶液概念和组成表示方法的掌握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检验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其合作学习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化学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溶液组成表示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室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溶液组成的理解。

《溶液组成的表示》教案

《溶液组成的表示》教案

《溶液组成的表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组成及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2. 溶液的组成表示方法:(1) 摩尔浓度(mol/L):表示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2) 质量分数(%):表示溶质在溶液中的质量占比。

(3) 体积分数(%):表示溶质在溶液中的体积占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溶液的概念,溶液的组成表示方法。

难点:溶液的组成表示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溶液的组成及表示方法。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溶液的性质。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溶液的概念。

2. 讲解溶液的组成:讲解溶剂和溶质的概念,阐述溶液的均匀性。

3. 学习溶液的组成表示方法:(1) 摩尔浓度:介绍摩尔浓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质量分数:介绍质量分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体积分数:介绍体积分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4.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溶液的组成表示方法进行解答。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溶液的组成及表示方法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实验环节:安排学生进行溶液组成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8. 课堂反馈:课后收集学生作业,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9.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

10. 课后拓展:引导学生关注溶液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价:评价方式:课堂问答、练习题、实验报告评价内容:1. 溶液的概念的理解程度2. 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掌握程度3. 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展现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2. 实验器材:烧杯、量筒、滴定管等3. 练习题库4. 相关文献和案例资料八、教学进度安排: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1. 引入新课,讲解溶液的概念(20分钟)2. 讲解溶液的组成,学习溶液的组成表示方法(20分钟)3. 实例分析,运用溶液的组成表示方法解决问题(20分钟)第二课时:1. 课堂小结,回顾溶液的组成及表示方法的重要性(10分钟)2. 实验环节,进行溶液组成的实验(30分钟)3. 课堂反馈,收集学生作业,了解学生掌握情况(10分钟)4. 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10分钟)九、教学建议:1. 在讲解溶液的组成表示方法时,注意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

《溶液组成的表示》教案

《溶液组成的表示》教案

《溶液组成的表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组成及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溶液的定义:均匀、稳定的混合物。

2. 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

3. 溶液的表示方法:质量分数、摩尔浓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溶液的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的计算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溶液的组成和表示方法。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盐水、糖水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溶液。

2. 新课导入:介绍溶液的定义、特点及组成。

3. 课堂讲解:讲解溶液的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的表示方法及计算公式。

4. 实验演示:安排学生进行溶液的配制实验,观察溶液的形成过程。

5. 练习与讨论:布置一些有关溶液组成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和分析。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溶液组成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1) 溶液的概念及组成的理解。

(2) 溶液的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的计算与应用。

(3) 实验操作技能及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2. 实验器材:烧杯、量筒、滴定管、电子天平等。

3. 课件:溶液组成的表示相关动画、图片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溶液的概念及组成。

2. 第3-4课时:讲解溶液的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的表示方法及计算。

3. 第5-6课时:实验演示及练习。

第7-5《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学案 —— 初中化学第二册教案

第7-5《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学案 —— 初中化学第二册教案

第7-5《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学案——初中化学第二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组成。

2.使学生了解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包括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

3.培养学生运用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溶液组成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溶液的概念,那么大家知道溶液是如何表示其组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2.学习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1)质量分数我们来学习质量分数。

质量分数是指溶质在溶液中所占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值。

公式为: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总质量×100%。

举例:某溶液由10克水溶解了2克食盐,求该溶液的质量分数。

解答:质量分数=2克/(10克+2克)×100%=16.7%(2)摩尔浓度我们学习摩尔浓度。

摩尔浓度是指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总体积的比值。

公式为:摩尔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总体积。

举例:某溶液由0.1摩尔食盐溶解在100毫升水中,求该溶液的摩尔浓度。

解答:摩尔浓度=0.1摩尔/0.1升=1摩尔/升3.溶液组成的计算(1)根据质量分数计算溶质质量已知某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溶液总质量为100克,求溶质质量。

解答:溶质质量=溶液总质量×质量分数=100克×20%=20克(2)根据摩尔浓度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已知某溶液的摩尔浓度为2摩尔/升,溶液总体积为0.5升,求溶质的物质的量。

解答:溶质的物质的量=摩尔浓度×溶液总体积=2摩尔/升×0.5升=1摩尔4.练习与讨论(1)课堂练习1.某溶液由15克水溶解了5克葡萄糖,求该溶液的质量分数。

2.某溶液由0.2摩尔硫酸溶解在200毫升水中,求该溶液的摩尔浓度。

(2)小组讨论1.质量分数和摩尔浓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如何根据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计算溶质质量或物质的量?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包括质量分数和摩尔浓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分析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2、溶液质量、体积、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计算;3、溶液稀释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的能力和解题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
求实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课堂引入指
导通过讲述生产生活中的事例,引出溶液组成的表
示方法。

知识讲解指导1.建议在讲过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后,可介绍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
方法。

2.可给学生归纳出,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中,需要用到以下知识:(1)定义式(2)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式(3)溶液的质量与体积的换算式(4)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5)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质量分数计算,需用到质量守恒定律关于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的教材分析本节
在详细介绍了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
分数之后,通过例题教会学生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概念
的理解,把有关概念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起到使
教材各部分内容融会贯通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最熟
悉的“咸”、“淡”谈起,直接引出“浓”和“稀”的
问题。

继而以糖水为例把宏观的“甜”跟微观糖分子的
多少联系起来,使“浓”、“稀”形象化。

在这个基础
上来阐明溶液组成的含义,使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学生易于接受。

在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之后,
教材介绍了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接着提出一个关
系式,又给出两种组成不同的食盐溶液,用图示的方法,使学生形象地了解它们的不同组成,以加深对关系式的
理解。

此后,围绕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通过五个计
算实例,教会学生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具体计算方法。

教材最后常识性介绍了其他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如体
积分数表示的溶液组成,并指出根据实际需要,溶液组
成可以有多种表示方法的道理。

关于溶液组成的教学建议在了解溶液组成时,应该
教育学生尊重化学事实,明确溶液的组成是指溶质在溶
解度的范围内,溶液各成分在量的方面的关系。

因此,
对溶液组成的变化来说,某物质的质量分数只能在一定
范围内才有意义。

例如:20℃时NaCl的水溶液最大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超过26.5%,离开实际可能性,讨论更
大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是没有意义的。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在建立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之后,应让学生了解,化学计算不等于纯数学的计算,在计算
时,要依据化学概念,通过计算不断巩固和发展化学概念,为此,可以做如下的课堂练习,并由老师指明学生
练习的正误,随时对出现的错误加以纠正。

(1)100千克水里加入20千克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0%,对不对?为什么?(2)在20℃时溶解度为21克,则它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1%,对不对,为什么?(3)100克10%的NaCl溶液和50克20%的NaCl溶液混合,得到150克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对不对?为什么?关于如何引出溶质的质
量分数的教学建议在提出溶液组成之后,应把溶液
的“浓”、“稀”及“一定量溶液”跟“溶质的量”结
合起来,使学生有清楚的认识。

切不要过早地引出溶质
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

因为学生在溶液中溶
质的质量分数计算中常出现一些错误,多半是由于对组
成认识的模糊造成的,为此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有关溶剂
或溶质的量发生变化时,判断溶液浓稀变化趋势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溶液组成的意义。

例如:若溶质的量
不变,溶剂的量减少,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液的组成
如何变化?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量增加,则溶液
量的变化如何?溶液组成变化如何?若溶质量增加且完
全溶解,溶剂量不变,则溶液量的变化如何?溶液组成
变化如何?若溶质质量减少,溶剂量不变,则溶液量的
变化如何?组成怎样变化?等等。

这些判断并不困难,然而是否有意识地进行过这些训练,会在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题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的教学建议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3)溶解度与此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相互换算;(4)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教材中例题1、例题2分别属前两个问题的计算类型,学生只要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清楚,直接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式,计算并不困难。

第(3)类计算,实质上这类计算也是直接用关系式计算的类型,只是溶质、溶剂的数据,要通过溶解度的概念,从题在所给的数据中导出来。

因此,只要学生了解应把溶解度和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两个概念联系起来考虑,处理这类问题就不会很困难。

教材中的例题4这类稀释溶液和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计算比较复杂,需要教会学生从另一角度去思考这类问题。

有关溶液的稀释和配制问题,要让学生理解,加水稀释和配制何种质量分数的溶液,溶质的质量总是不变的。

犹如稠粥加水时米量是不改变的一样,因此计算
时以溶质质量不变为依据建立等式关系。

例如设某溶液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B g,则有:Aa%=Bb%。

又若用两种不同质量分数的溶液(a%、b%)A、B克,配制中间质量分数C%的溶液,则有:Aa%+Bb%=(A+B)C% 关于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初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很容易跟物质的溶解度概念相混淆,教学中有必在通过组织讨论分析使之对二者加以区别,下表提供的内容供教师参考。

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比较比较项目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意义
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度量,受到外界温度、压强等影响。

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多少,不受外界条件限制。

温度要求
一定
不一定
溶剂量要求00g
不一定
溶液是否饱和
一定达到饱和
不一定
单位
g

关系式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g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