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合集下载

ICU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感染控制措施

ICU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感染控制措施

ICU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感染控制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重症监护病房(ICU)在医疗机构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了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

然而,ICU患者由于其特殊病情,往往需要接受多种侵袭性操作和药物治疗,这使得他们在医院感染方面面临着更高的风险。

因此,对ICU医院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成为了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任务。

一、ICU医院感染风险评估1. 患者因素(1)基础疾病:ICU患者往往存在严重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

(2)侵入性操作:ICU患者需要接受各种侵袭性操作,如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导尿管等,这些操作可能破坏患者的皮肤和黏膜屏障,导致病原体入侵。

(3)药物使用:ICU患者常常需要使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这些药物可能导致菌群失调,增加感染风险。

2. 环境因素(1)空气质量:ICU室内空气质量不良,可能导致病原体传播。

(2)物品交叉感染:ICU内使用的医疗器械、药品等可能导致交叉感染。

(3)人员流动:ICU内人员流动频繁,可能导致病原体传播。

3. 医疗操作因素(1)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可能导致病原体入侵。

(2)抗生素使用不当:抗生素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菌群失调,增加感染风险。

(3)护理措施不到位:护理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

二、ICU感染控制措施1. 加强患者因素的管理(1)提高患者免疫力:通过营养支持、适度锻炼等手段,提高患者免疫力。

(2)减少侵袭性操作:合理使用侵袭性操作,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减少感染风险。

(3)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患者病情和病原体特点,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菌群失调。

2. 改善环境因素(1)加强室内空气质量管理:定期通风换气,使用空气净化设备,保持室内空气质量。

(2)严格物品消毒:对ICU内使用的医疗器械、药品等进行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浅析ICU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

浅析ICU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

浅析ICU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关键词】ICU;医院感染;高危因素;预防措施1高危因素1.1操作多ICU患者常留置动、静脉置管、漂浮导管等,以便快速输血、输液、用药或进行血流动力学方面的监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置气管导管行人工通气,辅助呼吸,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或鼻饲流质,留置尿管以便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体液及伤口置入各种引流管道,如脑室引流管、胸腹腔引流管、胆囊造瘘管、膀胱造瘘管等,以便引流。

这些置入管道使患者皮肤、口腔、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的自然防御机制被破坏,因而成为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门户,易于感染。

1.2患者的易感性此类患者常合并严重的基础疾病,如外科严重创伤,大出血、休克,大面积烧伤,大型手术后;内科严重疾病有糖尿病、脑出血、血液病、其他恶性肿瘤等,使得机体天然屏障(如皮肤、黏膜)遭到破坏、机体抵抗力下降而致医院感染。

另外如果患者的年龄较大,年老体弱患者,常因全身重要器官功能减退,使其成为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

1.3药物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使得耐药菌株容易产生,条件致病菌活跃、增殖而致病[2]。

如病从出现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泌尿系真菌感染等;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激素应用,使机体免疫力降低,从而合并感染。

如器官移植患者术后激素与免疫抑制剂应用,恶性肿瘤患者使用的许多抗肿瘤药物、化疗药物等,均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造成感染;药物副作用,如预防应急性溃疡而使用的抗酸剂。

H2受体抵制剂等,可使胃液碱化,促进革兰氏阴性杆菌增殖,细菌移位定植而致感染;胃肠外营养的应用,完全胃肠外营养,影响肝功能,且改变肠内菌群,使得肠内厌氧菌繁殖活跃而致感染。

1.4病室环境查房、治疗、护理内容多,使得室内医务人员流动性大,各种操作频繁,如操作不规范易造成交叉感染;多种危重患者同住一室,成为主要感染源;各类参观、探视人员多,且流动性大易将病原菌带入室内;患者住室时间长,且床位固定,使得室内空气污浊,易致感染;各类检查、监测或治疗仪设备及物品等消毒不彻底,或再污染可造成感染;人为因素,包括:医院感染知识不够,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对监控措施重视不够,或管理不严亦可造成感染。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评估及应对措施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评估及应对措施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评估及应对措施
一、危险因素评估
1.环境因素:机器使用率高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2.侵入性操作:病人病情重,身上导管较多易存在导管相关性感染
3.护理因素:执行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制度
二、防护措施
1.患者转出或出院做好终末消毒,擦拭仪器,物品专用防止交叉感染。

2.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保持病区清洁,床旁及病室放置快速手消毒液。

3.病人入院时告知家属探视时间及人员数,减少人员流动。

4.严格执行无菌操原则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消毒隔离制度。

5.加强护理人员的手卫生和标准预防管理。

6.减少侵入性操作(呼吸道、泌尿道留置尿管、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置管)的频率和使用时间等干预措施来降低感染率。

7.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多重耐药的传播。

8.每日做好基础护理避免感染发生
9.正确使用抗生素,化验结果及时通知医生
10.家属探视时告知家属穿戴隔离衣,口罩,防护帽。

进入病
室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

11.医疗垃圾按照要求进行分类处理。

重症医学科
2016年1月。

ICU护理高危因素原因及防范

ICU护理高危因素原因及防范
四川阆中637400)ICU病房是医院高风险科室,主要集中对危重患者进行管理与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存在较多不安全因素,极易导致医疗风险,产生医患关系纠纷,这就需要医院在提供服务质量的过程中,对各个环节管理与治疗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预防,能够有效减少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这对提升医院ICU病房护理质量具有较大促进作用。1 ICU护理高危因素评估1.1护理操作风险由于ICU病房患者病情较重,需要护理人员进行有效护理,若护理不慎极易导致生命安全,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从各个环节采取高质量护理服务,比如药物应用、体位、压疮以及院内感染等。此外,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大型检查与紧急医疗易存在风险,并且患者体质较弱很难进行照料,在用药或者输血的过程中,若没有规范操作,极易导致感染。1.2护理技术因素风险因ICU患者病情较重,并且护理工作人员工作量加大,一些护理人员由于工作量较大,容易忽略一些细节护理,极易出现突发疾病,这在较大程度上容易出现因护理技术不到位引发护理风险,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此外,随着新护理职工的融入,在一定程度上使护理人员整体护理技术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主要是因一些新护理人员对业务不熟悉,并且护理基础相对较差,责任心较低,致使对患者评估能力很难得到有效提升,在一些情况下会错失抢救最佳时机。1.3护理记录风险护理人员在对患者病情进行记录的过程中,也易产生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医疗护理记录时间不统一,并且在此基础上记录内容与实际不相符;(2)由于护理人员日常工作较为繁重,在对一些护理环节进行记录的过程中,容易遗漏;(3)记录缺乏专科特色,内容不客观;(4)记录内容,没有突出重点,并且内容不连贯。1.4院内感染风险ICU病房是医院内发生感染较高的科室,主要是因ICU患者病情较重,抵抗力差,同时侵入性操作相对较多,极易导致院内感染情况的发生。此外,对ICU患者会使用较多抗生素药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使一些病菌在体内产生耐药性,以此使病毒的传染很难进行控制。ICU病房疾病感染风险与普通病房相比较高,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生命安全,比如深静脉导管感染、肺炎以及尿路感染等。2 ICU护理高危防范措施2.1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在对ICU护理高危科室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对风险高发管理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管理质量。尤其是对抢救患者,需要制定有效的治疗措施与防范措施,能够有效避免护理过程中存在的纠纷。除此之外,还需要在治疗与护理的过程中,严格根据规章制度进行风险防范,此外在管理的过程中,应完善护理监控制度,把控系统内外护理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管理质量的有效提升,避免在管理过程中出现医疗事故2.2强化约束管理在对患者治疗与护理的过程中,非计划性拔管环节存在风险,为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风险管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进行气管插管的过程中,应采用胶带以及气囊等进行有效的固定,并在此基础上使用经鼻路进气管插管方法,同时对气囊进行规范管理;(2)对不同引流管进行定期检查,确保不受外力牵拉,同时将引流管有效的固定,这在较大程度上能够提升患者自身的舒适度;(3)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规范使用镇痛药物,在医师允许的成况下为患者使用,在此过程中需要把握使用剂量,以此确保患者最佳阵痛状态;(4)科室应当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对易发风险时段进行全面监护,以此降低高危事件的发生;(5)有患者在翻身或者移动的过程中,应当多人合作,完成翻身或者移动动作,在此过程中幅度不能过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患者治疗质量2.3预防院内感染ICU科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完善的全院感染制度,以此使感染工作规范化与制度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感染几率降至最低。此外,还应对科室全体人员、患者及家属普及感染知识,从而提升预防认知,还需要做好日常消毒工作,消除感染途径,对不同导管、导线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患者自身抵抗力。除此之外,还应规范化使用抗生素药物,以此全面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2.4提升护理记录水平ICU科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的过程中,护理记录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提升护理人员记录水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对护理人员记录内容、格式进行有效的培训,在记录中若发现问题应及时改正。对特殊检查以及手术前后,应当进行详细记录,在记录的过程中应确保记录内容真实,能够反映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真实情况。护理人员在记录期间,不能采用主观判断与描述;(2)若患者在抢救过程中用药,事后需要补开医嘱,以此避免护理记录单与医嘱不相符的情况发生;(3)确保护理记录准确完整,避免遗漏。此外,护理文件在书写的过程中需要有护士长进行详细检查,特别是对重症患者的护理记录,若发现问题应在第一时间进行改正,以此将不安全因素降至最低。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医院感染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问题。

医院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因此,控制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预防医院感染的角度,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方法。

一、加强手卫生1.1 定期洗手:医护人员应该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患者之前和之后。

1.2 使用洗手液:在无法用水洗手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应该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进行消毒。

1.3 规范手卫生操作:医护人员应该按照正确的手卫生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包括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时间。

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2.1 佩戴手套: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该佩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体液。

2.2 使用无菌器械:在进行手术或其他操作时,医护人员应该使用无菌器械,避免交叉感染。

2.3 定期更换器械:医护人员应该定期更换使用的器械,避免器械的污染导致感染。

三、保持环境清洁3.1 定期清洁卫生间:重症监护病房的卫生间应该定期清洁消毒,避免细菌的滋生。

3.2 定期消毒工作台:医护人员使用的工作台和器械应该定期进行消毒,避免细菌的传播。

3.3 控制空气质量:重症监护病房应该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空气中的细菌传播。

四、合理使用抗生素4.1 严格按照医嘱使用抗生素:医护人员应该严格按照医嘱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导致细菌耐药。

4.2 定期进行药敏试验:医院应该定期进行细菌的药敏试验,选择对患者有效的抗生素。

4.3 监测抗生素使用情况:医院应该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当使用抗生素的情况。

五、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5.1 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医院应该定期进行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意识。

5.2 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医护人员应该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避免操作不当导致感染。

5.3 加强团队合作: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团队合作,共同努力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加强培训和监测,保持环境清洁,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摘要] 为分析重症监护室(ICU)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与有效的护理对策。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5月期间,我院ICU接收的患者180例,从基础资料、感染部位、基础疾病、感染病菌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患者年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感染病菌类型与操作的关系及住院时间等。

结果 ICU 院内感染以老年体弱、病情危重患者居多; 下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 基础疾病感染率以多发伤、脑血管意外最高; 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侵入性操作、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医务人员感染意识与院内感染也密切相关。

结论加强 ICU管理,减少侵入性操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改善环境因素,切断感染途径是预防 ICU 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护理措施随着重症监护室(ICU)的构建与完善,大幅度提高了各类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与临床治疗效果,在危重患者疾病诊断和临床治疗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大部分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抵抗力都比较低,住院和卧床的时间相对较长,且经常需要进行一些侵入性的医疗操作,容易导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对患者最终临床治疗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增加患者的医疗成本,严重者甚至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院内感染主要指患者在医院内部发生的感染,如患者在住院期间于医院内获得并感染,或者在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患者入院前或者入院时机体内已经存在的感染。

重症监护室属于院内感染中最高发的科室,科室接收的多数都是感染的高危人群,例如长期卧床、置管以及侵入性操作等均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甚至很多危因素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对于院内感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主要就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在本组研究中一共有180例患者资料,入院时间为2022年10月—2023年5月,其中有男性患者89例,女性患者91例,年龄区间为15~82岁,平均年龄为(45.56±17.31)岁。

医院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医院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医院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发表时间:2016-06-13T15:56:53.573Z 来源:《健康前沿》2016年3月作者:黄肖钟芳平[导读] 对于ICU住院患者,给予环境护理、加强常规护理及呼吸道护理等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人民医院ICU 336400 黄肖钟芳平【摘要】目的:探讨医院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其护理对策。

方法:选取在我院ICU住院治疗的患者1000例,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院内感染高危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针对性临床护理干预。

结果:1000例患者中,共有64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院内感染发生率为6.4%。

导致ICU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和医护工作者因素两方面。

结论:对于ICU住院患者,给予环境护理、加强常规护理及呼吸道护理等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高危因素;护理对策临床相关数据显示, ICU住院患者院内感染是导致患者病死的一大重要原因。

因此,如何降低ICU住院患者的院内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与护理质量,对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1]。

笔者就对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ICU住院治疗的患者1000例,所有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记录详细、完整,且患者在入院时无相关感染临床症状,并经临床检查明确无感染。

1000例患者,男682例,女318例,患者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为(62.5+8.3)岁。

患者住院时间8-26d,平均住院时间为(14.2+7.3)d。

1.2临床方法对1000例患者通过发放院内感染调查表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表的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住院时间、是否发生院内感染以及感染部位、感染因素等[2]。

1.3统计学方法临床数据均采用SPSS1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形式表示,用t检验,计数用卡方检验,其中以p<0.05为差异显著。

ICU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ICU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ICU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发生在院内的感染。

引起院内感染的致病菌较多,且大多为多重耐药菌或泛耐药菌珠,往往感染严重,有效控制率低,病死率高。

重症监护室(ICU)是医院易感人群和易感因素的集中地,也是院内感染的高发区域。

文献报导ICU院内感染远远高出普通病房3~4倍[1]。

2010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ICU院内感染患者210例,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ICU住院患者680例,男450例,女230例;年龄3~97岁,平均62.3岁。

疾病包括重型颅脑损伤,高位颈髓损伤,胸部疾病,重症胰腺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

发生院内感染210例,院内感染率30.88%。

其中呼吸道感染133例(63.33%),泌尿系感染50例(23.81%),颅内感染6例(2.86%),伤口感染8例(3.81%),败血症8例(3.81%),感染性休克2例(0.95%),其它感染3例(1.43%)。

病原体包括鲍曼不动杆菌、热带假单丝酵母菌、肺炎克雷白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大肠杆菌、白色念球菌及其他少见菌种。

ICU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内在因素:①患者自身易感性:ICU内多为免疫力低下的儿童或老年患者,且病情较重,自身抵抗力较差,易受周围环境中感染因子的侵入;其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深静脉置管等有创操作,破坏了患者自身的天然屏障,使ICU 院内感染的几率增加。

②易感部位:呼吸道是ICU院内感染的首要部位,其次是泌尿系感染和颅内感染及伤口感染。

外在因素:①ICU内环境因素:ICU内危重患者较多,各种监护设备及操作仪器多;医护人员及相关人员相对较多,流动性大;ICU空间相对狭小,空气污染加重,导致呼吸道感染率增加。

不合理的建筑设计及不洁净的病区环境易增加院内感染的发病机会。

②ICU内的交叉感染:ICU内患者的病情复杂,致病菌种多,且大多为生存力及繁殖力较强菌株,易在病区内交叉传播。

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及危险因素分析

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及危险因素分析

| Hospital Management Forum | Jan. 2021 Vol.38 No.164Infection ControlICU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及危险因素分析Analysi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ICU Inpatients and Risk Factors□ 潘灵巧 PAN Ling-qiao 郑红 ZHENG HongAbstract目的 探讨ICU 住院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提出预防ICU 医院感染的对策。

方法 对1314例ICU 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将其分为感染组(139例)和未感染组(1175例);分析ICU 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率,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多因素逐步Logistic 回归法来筛选ICU 住院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ICU 住院患者并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58%(139/1314);影响ICU 住院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OR=2.568)、合并基础疾病(OR=4.310)、侵入性操作(OR=4.879)、机械通气(OR=3.695)、APACHE Ⅱ评分(OR=3.540)、抗菌药物种类(OR=4.170)、ICU 住院时间(OR=3.294)等,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OR=0.339)则为保护因素。

结论 ICU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达10%,应引起ICU 医院人员的重视,针对ICU 感染特点和相关高危因素,早期采取预防措施,降低ICU 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cidence rate and risk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ICU inpatients, and to provide strategy for preventing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ICU in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314 cases of ICU in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a 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infection group (n=139) and non-infection group (n=1175) according to the diagnosis criteria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 The incidence rat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was analyzed. The risk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ICU inpatients were screened by single factor χ2 test and multivariate stepwise Logistic regression method.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ICU inpatients was 10.58% (139/1314). The risk factors included age (OR=2.568), comorbidities (OR=4.310), invasive operations (OR=4.879),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R=3.695), APACHE Ⅱ score (OR=3.540), types ofantibiotics (OR=4.879), and length of stay in ICU (OR=3.294). Prophylactic use of antibiotics (OR=0.339) was the protective factor.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rat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ICU inpatients is as high as 10%, which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by the medical staff. Early preventive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CU infection and its related high risk factor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ICU inpatients.关键词 Key words :重症监护中心 (ICU)Intensive care unit ;医院感染 Nosocomial infection ;危险因素 Risk factors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医院Taizhou Hospital of Zhejiang Province ,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Enze Hospital, Taizhou Enze Medical Center (Group)Email:*********************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1-9069.2021.01.020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急危重症患者集中治疗的地方,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基础疾病较多、侵入性操作频繁、机体免疫力差、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等特点,使得ICU 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是普通病房的10倍以上[1]。

ICU院内感染的原因及对策

ICU院内感染的原因及对策

ICU院内感染的原因及对策院内感染一般都发生于医院内部,医院感染的致病菌多种多样,而且大部分都是一些耐药菌株,因而一般出现医院感染,都比较严重。

本文首先分析了ICU院内感染的原因,进一步得出了ICU院内感染的对策。

1.ICU院内感染的原因1.1医院环境影响ICU中的患者的病情均比较危及,患者自身的抵抗力差,属于最易被感染的人群。

加之病原菌、易感人群比较集中,空气中的自然菌、人工感染菌的密度也会增加。

如果在此种情况下,医院的空气消毒工作不到位,就会出现空气污染,从而使患者术后出现伤口感染,这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一个诱发因素。

另外,如果对探视者的消毒工作没做好,他们也会有携带病原菌的可能。

一旦室内的空气中细菌的密度超标,细菌就会分布在ICU室内的物体上,就会增加细菌的传播。

另外,治疗过程中的一些操作,如输液、穿刺、皮肤护理等环节,会产生一定的医疗废弃物,处置过程中也会出现一定的空气污染。

1.2应用抗生素在对ICU 患者的治疗中,难免会用到抗生素。

抗生素的确有它独特的作用,尤其体现在其控制人体内菌群比例的作用上。

但抗生素的使用,会增加耐药菌株,患者的病程就会相应地被拉长,从而使感染的机率也随之增加。

在ICU中使用的抗生素,通常都具有很强的杀伤力,而且多数患者在进入重症监护室之前,都已经使用过抗生素药物。

在此情况下,在重症监护室产生的耐药菌株,将流行到院内,就很难对其进行有效地控制。

再加上重症监护室中的患者,又属于易感人群,这就更加加大了感染控制的难度。

1.3侵入操作较多当前医院中的侵入性操作逐渐增加,大量的有创伤口,会使患者更容易发生医院感染。

比如像气管切开、吸入装置、动静脉导管、监测仪探头等,都属于侵入性治疗的方法。

而这些侵入性操作,仪器设备上会附着一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会顺着仪器进入到体内,从而会使机体的防御屏障受到一定的损坏,造成更多的有创伤口。

基于此,病原体就会很容易入侵机体。

除此之外,静脉采血等操作中,如果出现护理不当的情况,也会有可能出现侵入性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医院感染是一种严重的问题,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健康风险。

因此,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在ICU中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方法。

一、加强手部卫生1.1 定期洗手:医护人员应该经常洗手,尤其是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进食前后等时刻。

1.2 使用洗手液:选择含有消毒成分的洗手液,彻底清洁双手,杀灭细菌。

1.3 避免长指甲:长指甲容易藏污纳垢,增加细菌滋生的机会,医护人员应保持短指甲。

二、保持环境清洁2.1 定期消毒:ICU的空气、地面、设备等都需要定期进行消毒,确保环境无菌。

2.2 避免交叉感染:患者的衣物、床单、器械等要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感染。

2.3 拒绝带菌者进入ICU:有感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得进入ICU,以免传播病菌。

三、正确使用抗生素3.1 合理使用抗生素: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避免滥用导致细菌耐药。

3.2 观察药物反应:患者使用抗生素后,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

3.3 遵医嘱完成疗程: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按医嘱完成疗程,避免中途停药导致细菌复发。

四、提高个人防护意识4.1 戴口罩、手套: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防止交叉感染。

4.2 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时要小心翼翼,避免直接接触或飞溅。

4.3 定期体检: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确保自身健康,避免成为感染源。

五、加强患者教育5.1 患者及家属手部卫生:教育患者及家属要定期洗手,保持手部清洁。

5.2 遵医嘱用药:患者应该按医嘱用药,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或更换药品。

5.3 定期消毒个人用品:患者应定期消毒个人用品,如牙刷、毛巾等,避免细菌滋生。

在重症监护病房中,医院感染的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努力,遵守相关规定和操作流程,确保ICU环境清洁无菌,降低感染风险,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

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控制对策

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控制对策

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控制对策ICU(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中专门用于收治危重患者的科室,患者在这里接受全面的监测和治疗。

然而,由于ICU患者的特殊性,他们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发生院内感染,这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还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了解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控制对策,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1. 患者因素(1)基础疾病:ICU患者往往患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如严重创伤、感染、器官功能衰竭等,这些疾病降低了患者的免疫力,使患者更容易感染病原体。

(2)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的免疫力逐渐下降,容易发生感染。

(3)侵入性操作:ICU患者常常需要接受各种侵入性操作,如气管插管、动静脉插管、尿道插管等,这些操作容易破坏患者的皮肤和黏膜屏障,导致病原体入侵。

2. 医疗因素(1)抗生素的使用: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如滥用、误用、过度使用等,可能导致病原体产生耐药性,增加感染的风险。

(2)医疗设备污染:ICU中使用的医疗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手术器械等,如果清洁和消毒不彻底,容易成为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3)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医护人员的手是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如果不注意手卫生,容易将病原体传播给患者。

3. 环境因素(1)空气质量:ICU内的空气质量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如果通风不良,容易导致病原体在空气中传播。

(2)水源:ICU患者常常需要接受清洁水源的供应,如果水源污染,容易导致病原体入侵。

二、ICU院内感染的控制对策1. 加强患者管理(1)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体的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2)提高患者免疫力:通过营养支持、免疫调节剂等手段,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2. 加强医疗管理(1)严格消毒和灭菌:对医疗设备进行严格的清洁、消毒和灭菌,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2)加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要严格洗手,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医院感染与ICU感染的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与ICU感染的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与ICU感染的预防措施在医疗环境中,感染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

医院感染指在医疗机构内,本不属于患者原发疾病的感染。

而在ICU中,由于患者的严重病情以及接受的高风险治疗,感染的风险更高。

因此,针对医院感染和ICU感染,采取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一、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众多,其中包括: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低下、长期住院时间、手术创口、使用的医疗设备等。

此外,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措施不当也会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

二、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1.手卫生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首要措施。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要洗手,使用洗手液彻底清洁双手。

对于患者自身来说,也要注意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创口、引流管等时。

2.消毒和灭菌在医院环境中,消毒和灭菌是至关重要的。

医疗设备、手术器械、床单等都需要经过适当的消毒和灭菌处理,以杀灭病原体,减少感染的机会。

3.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感染的重要药物,但滥用或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增加感染的风险。

医务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抗生素,并在必要时进行药敏试验。

4.隔离措施对于已经感染病原体或疑似感染的患者,应该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以防止感染的传播。

比如,在ICU中,可以使用单间隔离或呼吸道/接触隔离等方式来控制感染。

三、ICU感染的特点与预防措施ICU感染更加严重,因为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同时接受高强度的治疗,如机械通气、中心静脉导管等。

以下是针对ICU感染的一些特点和预防措施: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ICU中最常见的感染之一。

为了预防VAP,应该加强呼吸机管道和呼吸机回路的消毒,定期更换呼吸机回路,提供适当的呼吸机撤离计划,并且避免长时间机械通气。

2.血流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是ICU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也容易成为血流感染的源头。

为了预防血流感染,应该加强导管的消毒和穿刺操作的无菌技术,定期更换导管,并严格控制导管的使用时限。

ICU病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相关护理对策分析

ICU病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相关护理对策分析

ICU病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相关护理对策分析目的分析我院ICU病区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探讨有效护理预防措施。

方法对2011年01月~12月我院ICU病区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分析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结果ICU病区患者住院期间存在多种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其中主要有气管切开、呼吸机使用、广谱抗生素及保留导管等;医院感染总发生率为18.7%,其中下呼吸道感染占90.24%、其次为皮肤软组织感染,为4.88%;接受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院内感觉染发生率较高,分别为78.95%、32.99%。

结论ICU病区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加强环境管理、避免交叉感染、严格洗手制度、严格管理侵入性操作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方法,是预防和控制ICU病区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

标签:ICU病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护理对策医院感染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重症监护病房(ICU)因其集中疑难危重病例进行病情监测和积极治疗,其医院感染发生率比普通科室高,是医院感染重点监控单位。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12月我院ICU住院患者219例,其中男152例,女67例,中位年龄41.5岁。

1.2研究方法参照2001年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医院感染情况。

2 结果2.1发生医院感染41例,感染率为18.72%,其中男36例,女5例。

2.2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医院感染的90.24%,其次为皮肤软组织感染,为4.88%,较少见有泌尿及消化系统感染(表1)。

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通过病原体分析,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列于3位,分别占51.4%、29.7%和21.6%,另外真菌感染也有不小比例,为16.2%。

二重以上的感染比率较大,多数患者有2~3种病原体感染同时存在。

2.3分析ICU病区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发现,侵入性操作中以留置导尿管、深静脉置管和呼吸机比率最高,在各危险因素中,以气管切开、呼吸机及广谱抗生素使用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

预防与控制ICU患者的感染风险

预防与控制ICU患者的感染风险

预防与控制ICU患者的感染风险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功能日益完善,为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然而,ICU环境对患者而言也存在着感染风险。

因此,预防和控制ICU患者的感染风险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预防与控制ICU患者感染风险的措施和方法。

一、环境与设备管理在ICU中,环境和设备的管理是防止感染传播的重要环节。

首先,保持ICU的整洁和清洁是非常关键的。

定期的清洁消毒工作能够减少病原体在环境中的滋生和传播。

此外,ICU内的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等,也需要定期进行消毒和维护。

采用一次性材料,如一次性导尿管和一次性注射器等,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二、手卫生与个人防护手是感染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

定期、正确地进行手卫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之前、之中和之后都应该进行手卫生,并采取正确的手卫生方法。

此外,医护人员需要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感染的风险。

三、患者隔离与风险评估对于ICU中的患者,进行有效的隔离措施是必要的。

根据患者的感染风险和传播途径,采取适当的隔离策略,如空气隔离、接触隔离等,可以有效地避免感染的传播。

同时,对患者的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对高风险患者采取特殊的预防措施,如避免使用中心静脉置管,严格控制使用抗生素等,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环节。

四、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是导致感染耐药性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ICU中,医护人员需要通过合理的感染监测和抗生素使用指南,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并控制使用时间和剂量,以减少对患者的药物负担,同时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和耐药菌的传播。

五、教育与培训医护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是预防和控制感染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定期的培训和教育,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使其养成正确的操作习惯和行为规范。

此外,患者和家属也需要接受相关的教育和指导,以增强感染防控的自我保护意识。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
作者: 作者单位: 邹艳丽, 魏明俊 河南省封丘县人民医院 453300
本文链接:/Conference_见性诊断,制定干预计划, 才能更有效地控制感染。
”’
(2)an强病房管理:ICU应保持清洁, 布局合理,分区明确,尽量减少人员流动。
分患者高龄、病情重、免疫功能低下、抵
抗力差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住院时间 越长,感染率越高。因为住院时间长,病
病室应每日开窗通风2次,安装空气动态
消毒机,每日进行空气消毒2次,地面、 墙面、物体表面等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
车上都准备了快速手消毒剂,以便于医护 人员为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后使用,
置管可能的一系列感染危险因素有:留置
导管时间、置管穿刺次数、穿刺的血管、
提高了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 (5)预防干预:对年老体弱、病情危
重、接受侵入性治疗的患者,予以特殊观
换药频次、血象、化疗疗程、是否有其他 合并症、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发生感 染时的季节、换药所用敷贴等12个相关因
素。 三、PICC感染的分类 PIcC导管的相关感染主要包括局部感 染、隧道感染和导管相关的血行感染等三 种类型。局部感染是指导管入口处红肿硬
察,尽早采取措施。对于病情许可的患者,
尽量取侧卧位或半坐卧位,以利体位引流。 将患者头部抬高300或置300~450的半卧
位,及时清除口咽部分泌物,可减少医院
械和物品消毒灭菌不严格,均易造成医院
管者,加强穿刺部位的观察;留置胃管者, 应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4)提高洗手依从性:为防止医务人
2、全身感染:临床和微生物学资料无 其他感染来源(除导管)的证据t・o患者出现 发热,血和导管尖端培养出同一种细菌:伴

基层医院ICU病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

基层医院ICU病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

基层医院ICU病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各种急危重患者实施24小时全程疾病监察和治疗的重要科室,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1]。

现就ICU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医务人员因素:①医务人员的手是造成院内感染的直接途径。

医务人员是否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接触每例患者前后、执行每项操作前后是否洗手或对手进行消毒都是院内感染的人为因素。

②医务人员无菌观念不强,操作过程不符合无菌要求,未按时更换导尿管及尿袋导致逆行感染,吸痰过程未严格遵守无菌技术,使用呼吸机未确保呼吸机用品及装置不被污染等,均增加了患者获得院内感染几率。

患者因素:①介入治疗过程或仪器造成:在ICU治疗的患者,诊治过程使用各种内镜、插管、导管及呼吸机进行检查或维持生命,这些导管的介入既损伤了皮肤或黏膜屏障又为病原菌提供了通路,为其繁殖创造了有利环境。

②机体缺陷:绝大多数患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各种类型的休克、严重多发性创伤、多器官衰竭、心肺复苏后等,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增加了感染机会。

③与患者的年龄有关:调查ICU的患者中,年龄60岁以上达72.6%,因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伴有慢性疾病,加上各种器官功能老化,抵抗力及免疫功能降低,易发生医院感染。

④ICU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中,真菌占首位,与文献报道相一致[2],其中以白色念珠菌为最多,因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生长繁殖与环境有关,大量广谱抗生素治疗同时,造成菌群失调,易导致二重真菌感染。

环境因素:病房通风换气不良,空气污浊;病房内医疗仪器及固定装置的消毒处理;出入通道的混用等都是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护理管理措施建立相关制度,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ICU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控制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和监测项目,并组织实施。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①保持室内通风、干燥,做好室内空气、地面、物品表面及床单位终末消毒。

ICU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方案探析

ICU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方案探析

ICU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方案探析摘要】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危重症患者病情监测和治疗的特殊科室,易感人群数量多,感染因素较为集中,感染发生的概率也随之增加。

对ICU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了分类探讨,包括特殊操作、病人的易感性、药物应用、病房环境、设备的再污染、人为因素等。

同时,从观念、管理等角度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预防方案。

【关键词】医院感染;高危因素;预防方案【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1-0376-02在医疗机构中,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危重症患者病情监测和治疗的特殊科室,易感人群数量多,感染因素较为集中,感染发生的概率也随之增加。

临床实践表明,感染问题是ICU抢救成功率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

根据有关文献,我国ICU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0%左右。

因此,对ICU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方案对于提高ICU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1.高危因素1.1 特殊操作由于紧急抢救、治疗、输血、输液、用药、病情检测的需要,ICU患者留置动静脉置管、漂浮导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置气管、尿管、引流管道的比率远远高于其他科室。

这些置入管道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患者皮肤、口腔、呼吸道、泌尿生殖道自然防御机制作用的发挥。

相应地,各类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变得更加容易,这就经常导致感染的发生。

1.2 病人的易感性ICU的患者通常属于危重病人,往往伴随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如外科的大出血、创伤烧伤、紧急休克以及内科的糖尿病、心脏病、脑溢血、恶性肿瘤等。

这些易感性因素降低了患者的机体抵抗力,从而容易导致感染。

同时,ICU中的老年患者占据相当比例,他们的重要器官都发生了功能衰减,成为了医院中的易感人群。

1.3 复杂的药物应用由于病情特殊,医护人员对ICU患者使用各类抗生素、激素的现象较为普遍,这就使患者身上产生了一些耐药菌株,各类病菌的繁殖更为活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段丽娜
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5期
摘要:目的本文就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展开分析和探讨。

方法综合不同年份的ICU病房医院内受感染人群以及发病率情况,对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

结果通过规范ICU病房管理制度,提高医护人员卫生防控意识以及有针对性策略,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

结论通过实际调查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能够改善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首先要完善重症护理病房的管理组织制度,增强医护人员的防控意识,其次要结合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措施来防治,这样能够有效降低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ICU;医院感染;高危因素;护理对策
ICU(Intensive Care Unit)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1]。

在很多大型医院内部,该区域是最易受到感染的区域,其中大部分ICU医院感染发生率超过50%,严重还会达到100%。

针对这种超高的感染发生率,做好ICU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以及护理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有效的防治措施是改善感染发生率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ICU医院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本文就ICU住院患者的具体情况,分析和了解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为预防和减少ICU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ICU病房于2012年开设,总共设置了6个床位,其中有1个床位是单间,各类设备配备齐全,有呼吸机4台,每个床位都设置ICU医院专用吊塔,整个病房的消毒隔离措施还有待改善。

1.2方法要严格按照医院相关感染方法来提高预防控制以及护理管理工作。

主要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负责落实和部署;所有感染患者都要根据国家卫生部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执行。

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确诊感染病例,并由临床医护人员做好相应的记录,然后上报给感染监控小组,并上报给感染科。

2结果
在没有采取相关对策和措施之前,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医院感染率在16.28%,其中呼吸道感染例数较多。

通过加强ICU病房管理工作、提高卫生防控意识、严格执行相关
制度、开展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及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措施后,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率为10.39%。

由此表明,对ICU病房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能够减少ICU病房感染率,并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

以下就2012年~2013年我院ICU病房医院感染分布情况见表1。

3讨论
根据本文研究数据可知,加强ICU病房管理工作,提高病房卫生预防控制意识,并严格执行ICU病房相关制度,有效开展ICU医院病房感染控制工作,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ICU医院病房感染率。

通过分析患者感染的临床反应可知,医院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如下。

3.1 ICU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
3.1.1外部环境感染因素由于ICU医院环境设施条件有限,致使ICU病房内空气质量较差,加上管理不到位,使得人员流动量大,影响了空气质量。

在这种环境下,患者咳嗽、吐痰等易产生大量悬浮病菌,就会引发空气感染。

这是ICU医院感染发生率增高的重要因素。

另外,ICU病房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不到位,没有做好自身的防控卫生,致使在执行护理工作时发生交叉感染。

还有就是一些操作不当以及治疗及监护过程中引起的感染。

3.1.2内部环境感染因素患者自身免疫力较低且抵抗力较弱,而且很容易就会感染,属于易感人群,这种情况引起感染的几率非常高[2]。

ICU病房是病菌聚集区域,而且存在多种病菌,在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自身菌群失调,很容易受病菌感染而生病,加上长期使用抗生素病菌耐药性增强,普通的抗生素达不到有效的抵抗效果,进而引发感染。

针对上述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情况,可以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护理对策,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

3.2护理对策
3.2.1提高ICU医院感染的管理组织能力医院要成立综合监控小组,其主要成为为感染科主任、护士长、监控医生与护士组成。

每个成员要严格落实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的内容,确保ICU病房无患者感染;监控小组要定期组织全体人员对感染患者病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并参考历史记录进行总结分析,在监控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对监控结果进行评估,确认实际监控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3.2.2加强ICU病房管理 ICU医院要加强ICU病房管理,病房内要采用封闭式管理,不能留人陪床;病房外要设走廊,以便于患者家属探视,ICU病房区域要设置隔离带,严禁外人进入ICU病房[3]。

病房内要保持空气流通和温湿度协调,为病房提供良好环境。

医院每个月都
要对ICU病房环境进行监测,如果监测结果存在缺陷或不足,要及时纠正,并按照标准要求有效落实到位。

3.2.3严格管理抗生素的应用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使用,尽量限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掌握给药时间以及用药标准,还需要观察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3.2.4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全员防控意识 ICU医院要组织全体人员进行预防感染教育培训,提高全体人员防控意识。

通过培训让全体人员充分认识预防感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另外,要邀请感染科人员进行预防感染知识讲座,并在现场组织实践操作和演练,使全体人员都能够熟练操作方法,严格按照培训指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

参考文献:
[1]顾媛媛.新护理教学查房模式在ICU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4):85-86.
[2]徐芳,吴良娟.ICU痰标本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特征及预防策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4):148-149.
[3]牛瑞超,罗百灵.某医院近5年呼吸科普通病房和RICU病房患者下呼吸道细菌感染差异分析[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3(3):28-34.
编辑/申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