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表沉降控制标准的隧道施工安全评估
隧道施工中的地表沉降控制
隧道施工中的地表沉降控制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城市交通建设逐渐被重视,地下交通设施也越来越常见。
地下交通设施的建设需要进行隧道施工,而隧道施工往往会引起地下水位变化、地基变形等问题,导致地表沉降。
因此,隧道施工中的地表沉降控制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
地表沉降的影响隧道施工中的地表沉降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地控制,就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比如:1. 给土地使用带来困难。
地表沉降让原本平整的地面出现了明显的凹陷,影响了该区域土地的使用。
2. 水利工程受到影响。
地表沉降会改变附近水域的水位和水流形态,导致水利工程防洪效果下降。
3. 对建筑物产生影响。
地表沉降会让基础受到压力,使得建筑物的稳定性变差。
4. 道路出现不平整面。
地表沉降会让道路出现明显的凹凸不平,影响行驶安全。
因此,隧道施工中的地表沉降控制必不可少。
地表沉降的原因地表沉降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其原因有很多,下面列举一些:1. 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
隧道施工需要进行地下采暖,这时候水资源会被过度开采,导致地表出现沉降。
2. 岩石垮塌。
隧道施工时,需要对地下进行钻探和挖掘,对地下的稳定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引起岩石垮塌,导致地表沉降。
3. 地下水位下降。
施工导致的地下水位变化会影响地表沉降。
4. 建筑物扰动。
施工过程中的动态荷载和爆破会对旁边的建筑物产生影响,导致地表沉降。
地表沉降的控制隧道施工中的地表沉降控制是复杂的工序,涉及到多种技术和方法。
这里介绍几种典型的地表沉降控制方法:1. Grouting法。
该方法主要是在地下隧道开挖过程中,通过注入混凝土泥浆使地基得到加固,防止地基流失,从而避免地沉降。
2. 地基加固法。
此方法利用高浓度浆料注入的方式,加固挖掘现场以及周边区域地基,从而达到控制地表沉降的目的。
3. 沉降预测法。
在隧道施工之前,将沿线的装置装好进行沉降数据的实时记录,预测施工过程中的地沉降,从而做出有效的掌握控制措施。
4. 机械法。
该方法主要是利用振动器等机械设备将土壤进行压实,从而达到控制沉降的目的。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中国中铁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一、工程概况一、工程地质条件王家寨隧道位于织金县牛场镇北东方向约4.0km,有乡村道路通到距隧道300m 处,交通不方便。
区内地势起伏大,最低海拔:1207。
4m,最高海拔:1516.5m,相对高差为309。
1m,隧道通过段高程:1320。
36,1482。
66m,相对高差162.3m。
隧道入口位于孤立山体斜坡上,前半段坡度平缓,地表为耕地和果园,出口位于山体斜坡上,坡度较陡,覆盖层较薄,植被发育多为灌木.属于高原型溶蚀型低中山地貌。
王家寨隧道为分离式双洞单线公路隧道,单洞长度1776m(左线895,右线881)。
?级围岩共940m(左线470,右线470),采用S-?a初衬型式,全断面开挖;?级围岩共400m,其中左洞进口端160m\出口端40m,右洞进口端160m\出口端40m,分为SX-?a、SX—?b、S—?c三种衬砌型式,根据?级围岩的特性及复合式衬砌结构要求,采用正台阶开挖法;?级围岩:共396m,其中左洞进口端175m\出口端30m, 右洞进口端171m\出口端20m,分为SX—Va、SX—Vb、SX—Vc三种衬砌型式,洞口段衬砌采用S-Ma型式。
王家寨隧道左线起讫里程ZK42+945 ,ZK43+840,最大埋深146m;右线起讫里程为YK42+949,YK43+830,最大埋深146m.隧道位于S型曲线上,左右幅隧道平面线形进口段分别位于半径1800m、1910m的圆曲线上,出口分别位于半径为1410m、1415m的圆曲线上。
左右幅隧道均为下坡,左幅隧道纵坡为-2。
9%和-2。
398%,右幅隧道纵坡分别为—2。
9%和-2.426%.开挖时洞室稳定性差,极易坍塌,甚至塌至地表.……………第1页……………中铁三局集团霍永高速公路西段六总队中国中铁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二、围岩级别王家寨隧道围岩级别构成表? ? ?明洞隧道名称长度比例比例长度比例长度进口出口 (m) (%)(m) (%) (m)(%)王家寨隧道左线470 52.5 200 22。
一种盾构隧道施工地表沉降精准控制的方法
一种盾构隧道施工地表沉降精准控制的方法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交通建设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人们对于交通的需求,盾构隧道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建设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盾构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问题一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难题。
如果沉降控制不精准,就会对周围的建筑物和地下管线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发灾害事故。
因此,如何实现盾构隧道施工地表沉降的精准控制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盾构隧道施工地表沉降精准控制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基于监测与预测的控制方法。
通过对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进行预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控制。
在盾构隧道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工程测量,确定地下情况和地表沉降的潜在影响范围。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盾构机的掘进参数、土壤条件等进行实时监测,获取准确的数据。
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进行地表沉降的预测。
根据盾构隧道的施工方案和地质情况,可以建立相应的模型,预测地表沉降的幅度和范围。
同时,还可以通过计算控制点的沉降速度和沉降量,及时预警并调整施工参数。
第三,通过采取合理的施工措施和技术手段,控制地表沉降的幅度和范围。
在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补偿注浆、土体加固、减小掘进参数等方法,减少地表沉降的影响。
同时,还可以通过调整盾构机的掘进速度和方向,避免对地表造成过大的压力和沉降。
监测与预测的控制方法还可以结合其他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实现更加精准的地表沉降控制。
通过人工智能算法的优化和物联网设备的应用,可以对盾构隧道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提高控制的精度和准确性。
盾构隧道施工地表沉降精准控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通过监测与预测的控制方法,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控制。
同时,结合其他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控制的精度和准确性。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相信在未来的盾构隧道施工中,地表沉降控制会得到更好的解决,为城市的发展和交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隧道施工中的地面沉降控制
隧道施工中的地面沉降控制隧道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其中之一就是地面沉降控制。
地面沉降是指地面表面下沉的现象,它可能会对周围环境和建筑物造成损害。
因此,在隧道施工中,必须采取措施来控制地面沉降。
1. 地质勘探在隧道施工之前,必须进行地质勘探,以了解地下情况。
地质勘探可以确定地下岩石的类型、厚度和稳定性,以及地下水位和地下水流动情况。
这些信息对于隧道施工的规划和设计至关重要。
2. 预测地面沉降根据地质勘探的结果,可以使用数学模型来预测地面沉降的情况。
这些模型可以考虑地下岩石的类型、厚度和稳定性,以及地下水位和地下水流动情况。
预测地面沉降可以帮助工程师制定控制措施。
3. 控制隧道施工的进度隧道施工的进度对地面沉降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施工速度过快,地面沉降可能会加剧。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控制施工的速度和进度,以避免地面沉降过大。
4. 采用合适的隧道掘进方法隧道掘进方法对地面沉降也有很大的影响。
不同的掘进方法会产生不同的地面沉降。
例如,盾构法比开挖法产生的地面沉降更小。
因此,在选择隧道掘进方法时,必须考虑地面沉降的影响。
5. 采用地面沉降监测系统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必须采用地面沉降监测系统来监测地面沉降的情况。
监测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地面沉降的变化,并采取措施来控制地面沉降。
监测系统还可以提供数据,帮助工程师调整施工计划和控制措施。
6. 采取控制措施如果地面沉降超过了预测值,必须采取控制措施来减少地面沉降。
控制措施可以包括加固地下岩石、降低地下水位、减少施工速度等。
采取控制措施可以保护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结论隧道施工中的地面沉降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地质勘探、预测地面沉降、控制施工进度、选择合适的隧道掘进方法、采用地面沉降监测系统和采取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地面沉降,保护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隧道区间地表沉降施工方案
隧道区间地表沉降施工方案1. 引言在城市地下隧道工程建设中,地表沉降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地表沉降会给周围环境、建筑物和地下设施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隧道区间地表沉降施工时,需要制定合理的方案来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隧道区间地表沉降的施工方案。
2. 施工前的调查和设计在开始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设计,以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和地下情况,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2.1 地质调查通过地质调查,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特征,包括土质、岩性、地下水位等情况。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确定施工方案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2.2 隧道结构设计根据地质调查结果,确定合理的隧道结构设计,包括隧道的几何形状、材质选择等。
同时,需要考虑隧道施工对地表沉降的影响,以减小地表沉降的风险。
3. 施工方案基于前期的调查和设计,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是减小地表沉降的关键。
3.1 地表沉降监测在施工期间,需要对地表沉降进行实时监测。
可以采用测量仪器自动记录地表沉降的变化,并及时预警。
这样可以及时调整施工措施,以减小地表沉降的影响。
3.2 地下水位控制地下水位是影响地表沉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地下水位的控制。
可以通过排水井和注水井的设置,调节地下水位,减小地表沉降的风险。
3.3 施工方法选择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对减小地表沉降至关重要。
常见的施工方法包括盾构法、开挖法等。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施工方法,并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小地表沉降的影响。
3.4 地表保护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地表保护措施,以减小地表沉降对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的影响。
这些措施包括设置挡土墙、固定邻近结构物等。
4. 安全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要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保障工人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4.1 工人防护对施工人员要进行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并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等。
4.2 周边环境保护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周围环境,避免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
隧道开挖引起地表沉降控制基准及控制措施
・31 ・ 7
隧道 开 挖 引起 地 表 沉 降控 制 基准 及 控 制措 施
郭 龙 慧
摘 要: 阐述 了隧道开挖 引起地表损害的几种形 式, 结合影响评价结果 , 从改善 围岩 特性、 大隧道埋 深、 增 合理 确定开挖
进尺 、 强初 期支 护 几 方 面 入 手 , 讨 了隧 道 开 挖 引起 地 表 沉 降 的控 制 措 施 , 而确 保 建 筑 物 的安 全 。 加 探 从 关键 词 : 隧道 , 挖 , 表 沉 降, 制 措 施 开 地 控
已成 为 城 市 地 下工 程 必 须 解 决 的一 项 重 要 课 题 。 因 此 , 道 施 工 响。在负 曲率 ( 隧 地表 相对 下陷 ) 的作 用下 , 筑物 的 中央部分 悬 建 过程 中, 了解 施 工 可 能 导 致 对 周 围 建 筑 物 的损 害 , 在 地 表 变 形 空 , 墙 体 产 生 正 八 字 裂 缝 。 如 果 建 筑 物 长 度 过 大 , 在 重 力 作 即 使 则
3 浅埋暗挖 洞桩 法施工发展 综述及探 讨[ ] 中国水 J. 地 铁 施 工 通 常会 影 响到 周 围环 境 。诸 如 , 程 施 工 中 产 生 的 [ ] 宋汉甫. 工
运 ,0 88 8 :2 -2 . 2 0 , ( ) 2 123
4 崔 C D工 法在 城 市地铁 车站施 工 中的应 用 扰、 交通 阻塞 加 剧 以及 由 此 引 起 的 时 间 损 失 、 料 消 耗 增 加 和 汽 [ ] 王玉军, 承武. R 燃 l 隧 地 下 工程 ,0 7加 。
研 究 和 实 践 的 主攻 方 向 。
城市地铁施工中 , 采用的辅助工法有降水 ( 回灌 ) 注浆 、 , 高压 参 考 文 献 : “B 洞 J. 旋喷或搅拌加固 , 管棚超前 支护技 术 , 长 岩土锚 固技术 , 冻法 , [ ] 孙军振 . P A” 桩法施 工技 术—— 以北京地铁 为例 [ ] 冷 I 科技 情报 开发 与经济,0 8 1 ( 6 :5 -5 . 20 ,8 3 ) 12 14 其主要 目的是为工程主体顺利施工创造 条件 , 出于工程安全 考 或
盾构隧道施工中的地表沉降控制与监测
盾构隧道施工中的地表沉降控制与监测地表沉降是盾构隧道施工中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直接关系到城市地下空间的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为了保证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的控制和监测,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
首先,在盾构隧道施工前,应该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地下管线的调查,以准确评估施工可能引发的地表沉降情况。
根据勘察结果,采取相应的预控措施,如选择合适的掘进方法、设计合理的盾构施工参数等。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盾构机的掘进速度和姿态,以及合理选择后续补偿材料。
掘进速度一般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过快引发地表沉降。
姿态的控制可以使用超前控制系统,及时调整刀盘的转速和倾角,确保隧道顶部和侧墙的相对沉降量均匀分布。
在盾构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对隧道周围进行补偿填充,以减少地表沉降的影响。
为了监测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情况,可以采用现场监测和远程监测相结合的方式。
现场监测可以通过安装沉降仪、倾斜仪等传感器仪器,实时测量并记录地表沉降数据,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远程监测则可以使用遥感技术,通过卫星遥感影像、激光雷达等手段获取大范围的地表沉降情况,并进行监测和分析。
在地表沉降控制和监测方面,还可以利用数学模拟和预测技术,分析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和趋势。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使用合适的计算软件,可以模拟不同施工参数下的地表沉降情况,并进行预测和评估。
另外,盾构隧道施工中的地表沉降控制与监测也需要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应优先选择对环境和城市设施影响较小的施工方法和参数,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过大影响。
并且,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保护和修复受到地表沉降影响的环境和建筑物。
总之,盾构隧道施工中的地表沉降控制与监测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技术问题。
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参数和方法的选择,以及采取有效的监测手段和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表沉降的发生,保证施工安全和城市地下空间的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密切关注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减少地表沉降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隧道开挖中的地面沉降预测
隧道开挖中的地面沉降预测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地下工程被建设起来,其中包括了大量的隧道。
在隧道的建设过程中,地面沉降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对城市的地质环境和周边建筑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准确地预测隧道开挖后的地面沉降量对于工程的安全性和周边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在开挖隧道之前,地面沉降预测是必要的工作。
通过预测地面沉降,可以评估隧道开挖对周围土地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减小沉降量,并保护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地面沉降预测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综合运用地质勘探、数值模拟、监测观测等手段进行。
首先,地质勘探是地面沉降预测的基础。
通过地质勘探可以获得地下土层的性质和分布情况,以及地下水位的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预测地面沉降的大小和范围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当隧道经过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层时,隧道开挖对地面沉降的影响会更大。
因此,地质勘探是评估地面沉降的重要依据之一。
其次,数值模拟是地面沉降预测的重要手段。
数值模拟可以通过建立适当的模型,模拟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地应力变化,从而预测地面沉降的分布情况。
在数值模拟中,需要考虑土体的力学性质、地下水的渗流情况以及开挖工况的变化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模型和参数设定,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隧道开挖后的地面沉降量。
数值模拟是一种全面、定量的预测方法,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此外,监测观测是地面沉降预测的补充手段。
通过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对地面沉降进行实时监测,可以验证和修正预测结果,以及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监测观测可以采用测量设备对地面沉降、建筑物变形等进行连续监测,获取实际变化情况。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为预测的准确性进行校正和提升。
然而,要准确地预测隧道开挖后的地面沉降量并不容易。
首先,地下土体的特性复杂多变,往往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地质勘探可以提供一些信息,但并不能完全描述地下情况。
其次,地面沉降预测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每个因素都可能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合理地选择和确定模型、参数十分重要。
隧道施工中地表沉降监环境控制指标的确定
隧道施工中地表沉降监环境控制指标的确定作者:钟运秋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第04期【摘要】交通事业蓬勃发展在繁华城区修建隧道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一直是一个重难点。
周边环境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成败。
本文通针对拱顶下沉、净空收敛、围岩压力、格栅钢筋应力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相应的控制标准及控制值的控制范围以保证施工安全及环境稳定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字】暗挖隧道施工;地表沉降;控制指标1、工程概况三号线华新街~观音桥区间隧道工程位于重庆市中心商区,地面街道纵横,高楼林立,商业发达,交通繁忙,地面以下有煤气、雨水、污水、电力等管路,环境条件十分复杂。
隧道穿越重庆市主干道建新南路,因此,如何有效控制隧道施工对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的影响,尤其是控制周边的电缆、煤气管线的沉降并保证地面交通,是该工程的重点和难点。
为此,应认真分析隧道开挖对周围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并研究相应的环境控制指标,施工中加强监测,根据监测及结果,及时调整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案,不断优化施工工艺,从而实现信息化施工。
根据本工程的环境特点,主要研究地表沉降控制指标,并分析提出柱(桩)沉降、地下管线及隧道受力、变形控制指标。
2、暗挖隧道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的分析区间隧道将穿越许多城市道路。
城市到路及观音桥周边地下有各种管线、管道纵横交错,主要有5种管线:上水管、煤气管、电信管、污水管、雨水管。
根据暗挖隧道的特点与周边环境条件,该工程环境保护的重点为:(1)城市道路该城市道路是重庆市的主要干道,防止其发生有害沉降是环境保护的重点,道路一旦沉降过大或坍塌,对重庆市地交通、经济、社会影响巨大。
(2)地下管线该段位于城市中心,周边的地下有各种管道、管道纵横交错,主要有5种管线,其中煤气管线、上水管为铸铁管,其它为混凝土管。
隧道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直接的表现是隧道开挖和支护过程中因力学、几何、水位变化等造成隧道周围土体的变形和位移。
隧道沉降安全评估标准
隧道沉降安全评估标准
隧道沉降安全评估标准是指衡量隧道沉降程度对隧道结构、地下管线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从而评估隧道沉降是否安全的一套标准。
隧道沉降安全评估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隧道沉降限值:规定隧道沉降的最大限值,一般以毫米或厘米为单位。
超过这个限值就被认为是不安全的。
2. 结构安全评估:对隧道的土木结构进行评估,包括隧道衬砌、顶板、侧壁等,以确定其在沉降情况下的安全性。
3. 管线安全评估:评估地下管线在隧道沉降情况下的受力状况和承载能力,以确定是否会被沉降影响引发事故。
4. 地面沉降影响评估:评估隧道沉降对周围地面、建筑物和其他地下设施的影响,以确定是否会引发地表塌陷、建筑物损坏等问题。
5. 环境影响评估:评估隧道沉降对地下水位、地下水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以确定是否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隧道沉降安全评估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不同隧道的特点、地质条件和应用目的等因素,并依据相关国家或地区的法规和标准进行制定。
基于某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地表沉降的分析研究
中 国 安 全 生 产 科 学 技 术
J un lo aey S in ea dT c n lg o ra fS ft ce c n e h oo y
V0 . . 1 6文章 编 号 : 7 1 3—13 2 1 ) o 0 8 — 4 6 9 X(0 0 一 4— 0 1 0
基 于 某 地 铁 盾 构 隧 道 施 工 地 表 沉 降 的 分 析 研 究
冯 国冠
(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 司 , 广州 50 8 ) 130
摘
要: 盾构法施工技术以其特有的智能 、 安全 、 快捷 、 地层适用 性广等特点 与优势 , 在我 国城市地
铁建设 中越来越 多的得到推广和应用 , 但此 法受 工程地 质条件 、 掘进 过程人为 控制等 因素 的影 响 , 可能引起地 表沉 降。本文从盾构掘进对 土体 扰动而 导致 其平衡 状态变 化的角度讨 论 了地表沉 降 的机理 , 对盾构施工地表沉降的发展过程进 行 了详 细 的分 析 , 最后利用 轨道交通 工程某 号线盾构 工程实 际监测数据分析 了地表沉降 的一 般规 律 , 提出 防止 地表沉 降的控 制措施 , 并 以期 为类 似工 程施工提供有益 的参考和帮助 。
Ke y wor s: u wa s il u n l n s ra e s sde c d s b y; h ed t n el g; u c ub i n e i f
小等 独特 优点 而在 隧道施 工领 域独树 一 帜 。我 国盾
1 引言
自 12 8 5年 马克 ・布鲁 诺 第 一 次 在英 国伦 敦 泰 晤士河下 用 一 个 断 面 高 6 8 宽 1. m 的 矩 形 盾 . m、 14
基于地表沉降控制标准的隧道施工安全评估
Hale Waihona Puke tr r . T n t r e di e in lmo e s e tb ih d b GTS t i u ae c n tu to sn h e i e no ms he h e - m nso a d lwa sa ls e y o sm lt , sr ci n u i g t r e o be c t d a d t i e wa lpl tm eh d. Co a io fn m e ia i l t n r s t n n st — n h meho n wo sd — l i t o o mp rs n o u rc lsmu a i e ul a d i — i no o s e ni rn e ut sma e a l. Re ul h w :s a lw u n I d fr t n sa d r slwe h n d e t i g r s lswa d swe1 o s t so s hl o t n e ’ e o ma i t n a d i o rt a e p o t nn l S t e h r rt e r c s,t e lwe h eo m ai n sa d r s;t e s l rt u ne p n i , u e ’ ; h a de h o k i h o rt e d f r to t n a d i h ma l he t n ls a s e
隧道施工中的地面沉降控制与安全风险评估
隧道施工中的地面沉降控制与安全风险评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交通拥堵问题。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建设地下隧道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然而,地下隧道的施工不仅涉及工程技术,还需要考虑地面沉降控制和安全风险评估。
本文将从施工过程、地面沉降控制和安全风险评估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施工过程地下隧道的施工过程复杂而精细。
在隧道施工前,需要对地下的地质情况进行勘察,以了解地层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进而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隧道施工主要包括建设隧道洞口、掘进隧道、安装衬砌等步骤。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地下水位、地下管线等因素,以避免对地面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二、地面沉降控制地下隧道的开挖会引起地面沉降,其中有一部分是正常的、可控制的沉降,但也存在一定的不可避免的沉降风险。
地面沉降会对建筑物、地下管线等造成压力,甚至引发地面塌陷等安全事故。
因此,在施工前需要进行地面沉降的预测和控制,以确保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安全。
地面沉降控制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较常用的包括:降低开挖的速度和深度,采用合理的地下支护结构,使用加固材料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地下水位调节、土体加固等手段来控制地面沉降。
这些措施需要在施工前仔细评估地质条件和工程风险,以制定出最佳的沉降控制方案。
三、安全风险评估在隧道施工中,安全风险评估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风险,确保施工安全。
安全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地下水涌入、土体松动等问题。
在安全风险评估中,需要考虑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等因素。
通过地质勘察和监测手段,及时发现和预警地质灾害风险,以避免施工过程中的意外事故。
此外,还需要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
四、监测与预警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监测与预警是地面沉降控制和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手段。
通过监测地面沉降情况、地下水位变化等参数,可以及时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变化,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隧道施工中的地面沉降控制与风险管理
隧道施工中的地面沉降控制与风险管理地下隧道是当代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现代隧道工程技术可以将交通、水利、通信等各类管线埋入地下,解决了城市地表拥挤的问题,提高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和交通运营效率。
然而,隧道施工过程中常会出现地面沉降现象,不仅对地表建筑物造成影响,还可能导致地下管线破裂、土壤液化等严重风险。
因此,地面沉降控制与风险管理成为隧道施工中的重要课题。
首先,地面沉降控制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和有效性的关键一环。
隧道施工中常常需要在地下岩土中进行钻探单元段的开挖和支护,这个过程会导致地表土体受力破坏,进而出现沉降现象。
因此,在隧道施工之前,必须对地下岩土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确定土体力学参数,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支护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监测地面沉降并实时调整施工参数,以控制沉降幅度在合理范围内。
常用的地面沉降监测手段包括激光雷达测量、摄像测量、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监测等技术手段,这些手段可以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并及时预警沉降风险。
其次,地面沉降风险管理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隧道施工中地面沉降可能引发的风险包括地表建筑物的破坏、地下管线的破裂、土壤液化等。
因此,在施工前需要对可能受到影响的建筑物和管线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确保它们的稳定和安全。
同时,需要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如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和工艺,减少地面沉降风险的潜在发生;加强对地下水位和土壤液化等地质环境的监测和控制,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
此外,地面沉降的控制还需要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紧密结合,实现安全与效益的平衡。
城市的快速发展对地下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在隧道施工中始终保持对城市规划的共同理解和认同。
在隧道的控制与风险管理中,应采取灵活的施工方式和技术手段,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沉降不会对已有的城市结构造成过大的影响,并在施工完毕后恢复地面的稳定性。
隧道沉降安全评估内容
隧道沉降安全评估内容
隧道沉降安全评估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1. 地质勘察与分析:对隧道所在地区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勘察,包括土质类型、断裂带、岩层结构等,并分析地质条件对隧道沉降的影响。
2. 地下水位监测:建立地下水位监测系统,对隧道周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和分析,了解地下水位变化对隧道沉降的可能影响。
3. 隧道结构稳定性评估:通过对隧道结构的抗震性、承载能力等进行评估,确定结构在沉降情况下的安全性。
4. 建筑物影响评估:评估隧道沉降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包括地面沉降导致的建筑物变形、地基唯一度等。
5. 监测系统建立:建立隧道沉降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隧道沉降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修复。
6. 应急预案制定:根据评估结果和实时监测数据,制定应急预案,包括隧道疏散通道、渗水处理等应对措施。
7. 风险评估与管理: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结构稳定性等因素,对隧道沉降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来减少风险。
8. 运维管理:制定隧道沉降的日常运维管理措施,包括巡检、
维护和修复等,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
以上是隧道沉降安全评估的一些内容,具体评估内容和方法还需根据具体隧道的情况进行确定。
隧道施工中的地面沉降控制
隧道施工中的地面沉降控制隧道施工是现代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与其他建筑工程相比,隧道施工往往面临着独特的挑战。
其中之一就是地面沉降的控制。
地面沉降对周围建筑物、地下管道和地下水等设施都可能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害。
因此,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地面沉降的控制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面沉降通常是由于土层的挖掘和地下空洞的形成。
当挖掘土层或钻探地下空洞时,土壤的结构发生了改变,从而引起了地面沉降。
如果地面沉降过大,就会对周围建筑和地下设施产生影响。
因此,在隧道施工开始之前,必须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地面沉降控制方案。
地面沉降控制方案首先需要考虑施工地点的地质条件。
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地面沉降控制方法有所不同。
例如,在坚硬的岩石地层中施工时,地表沉降较小,可以采用挖掘法控制地面沉降。
而在松软土层中施工时,地表沉降较大,需要采取更加细致的地面沉降控制方法,例如地下注浆和地震沉降控制等。
在隧道施工中,地面沉降控制的关键是要保持地表的平稳和稳定。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隧道施工通常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地面沉降。
首先,可以通过控制挖掘机械的挖掘速度和施工深度来减少地表沉降。
此外,还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壁板和托架来加固施工现场,防止地表塌陷。
另外,地下注浆也是一种常用的地面沉降控制方法。
地下注浆可以增强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减少地表沉降的发生。
除了上述常用的地面沉降控制方法外,还有一些新兴的技术正在被应用于隧道施工中。
例如,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测量技术和模拟软件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加准确地预测地面沉降的程度和范围。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工程师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地面沉降控制方案,从而减少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
总之,隧道施工中的地面沉降控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地面沉降控制方案,并采用适当的施工方法和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地面沉降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确保隧道施工过程的安全和顺利。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对地面沉降的控制方法和手段还会不断提升,为隧道施工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安全性。
隧道支护中的地表沉降控制
隧道支护中的地表沉降控制地下隧道的建设是现代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隧道建设中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地表沉降问题。
随着人们对更高质量、更长寿命的隧道需求的增加,对地表沉降的控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隧道支护中地表沉降的控制出发,探讨一些常见的措施和技术。
在隧道建设中,地表沉降是由隧道开挖引起的。
隧道开挖会导致地下岩层的失稳,从而引发地表沉降。
所以,在隧道建设中,地表沉降的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首先,要控制地表沉降,就需要采取有效的隧道支护措施。
合理选择隧道支护系统,是减小地表沉降的关键。
目前常用的隧道支护系统有钢筋混凝土衬砌、钢支撑和浅埋法。
钢筋混凝土衬砌是最常用的隧道支护形式之一,它能够提供良好的强度和刚度,有效保护隧道结构不受外部力的破坏。
钢支撑是另一种常见的隧道支护形式,它主要由钢梁和钢拱构成,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
而浅埋法则是通过在地下挖掘浅埋的方式来建设隧道,能够减少对地表的干扰。
其次,地表沉降控制还需要进行精确的地表监测。
通过监测地表沉降的情况,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来控制沉降的速度和幅度。
常用的地表监测技术包括测量方法和遥感方法。
测量方法主要包括经典的测量仪器和现代的全站仪、GPS等设备。
遥感方法利用遥感卫星获取地表图像,通过对比前后的图像变化来监测地表沉降情况。
这些监测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地表沉降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合理的施工方法和管理也对地表沉降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重型机械对地下岩土进行过度挖掘或挤压,以减少沉降的发生。
同时,应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时间,控制挖掘进度,以避免隧道开挖过快引起的地表沉降问题。
另外,施工期间的地下水管理也是减小地表沉降的重要环节,应采取措施保持地下水的稳定,防止水压和渗流对地下岩土的影响。
最后,对于已经发生的地表沉降,及时采取补偿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地下注浆、加固地基等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已经发生的地表沉降,保持地表的平稳。
隧道施工时地表沉降监测控制标准探讨_安永林
(a) 漏斗形破裂面
(b) 垂直破裂面
图 1 软弱围岩地层失稳形式 Fig.1 Instability forms in weak rock
②坚硬围岩 这类围岩强度由岩石强度和软弱 结构面强度两部分组成,因此岩体的破坏形式有 3 种:①岩石部分出现受拉破坏或压剪破坏;②软弱 结构面出现受拉破坏或压剪破坏;③前两种的混合 类型。很显然,第 2 种形式岩体强度最低。当软弱 结构面强度远低于岩石强度时,以软弱结构面破坏 形式作为地层稳定的控制条件,此时结构面上的应 力(σ ,τ )及结构面强度均是结构面方向的函数:
本文主要对隧道无邻近结构物施工下地表沉降 控制标准进行探讨。
收稿日期:2009-08-18 基金项目: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No. 3340-74236000004):铁道部课题(No. 2005K002-D-3);中铁四局课题(No. 2006-19)。 第一作者简介:安永林,男,1981 年生,博士,主要从事隧道结构和防灾方面的研究。E-mail: anyongling@
σ
σmax
σmin
ϕ f βmin45°+ϕ j /2 βmax
β
图 2 α 与 β 的关系曲线 Fig.2 Relation between α and β
(2)地层允许沉降[6] 由地层位移的实测结果(洞内拱顶下沉及地表 下沉)可知,地层的位移是自洞内临空面向地表逐 渐延伸的,这意味着破裂面的形成也是由隧道周围 向地表逐渐扩展的。 国、内外隧道施工经验表明浅埋软弱隧道地表 沉降曲线可用 Peck 公式描述:
①软弱围岩 这类围岩可作为连续介质加以 分析。 由软弱围岩中发生坍塌失稳的工程实例可 知,坍塌形式大致有两种:第 1 种情况(图 1(a)), 坍塌为“漏斗形”,这可用破裂面 AB(A′B′)上的 剪应力达到或超过地层极限剪应力时的地层破坏结 果加以解释,以库仑准则为破坏判据,破裂面与水 平面夹角为 θ(可取为 45°+ϕ 2 ,ϕ 为围岩的内摩 擦角)。第 2 种情况(图 1(b)),坍塌体为以洞周 为边界的垂直柱体,破裂面与水平面呈 90°夹角。 在进行下沉量控制基准值计算时,为便于计算,可 作为第 1 种情况的特例 θ=90°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n e ,i h sp p r h u a e s t e n t n a d wa ic s e r m h iwso o k s b l y mp r a omu a u n l n t i a e ,t e s r c et me ts d r sd s u s d fo t e v e fr c t i t ,e i c lfr l f l a a i i
a d r l t e n r .Th hr e—d me so a d lwa sa ls d b n ea i o ms v et e i n in lmo e s e t b ihe y GTS t i lt o sr c in usn h e e h o smu ae c n t t ig t r e b nc u o me h d a d t i e—walpi tmeho t o n wo sd l l t d. T e c mp rs n o u rc lsmu a in r s ls wi h n —st n t rn o h o a io f n me a i l t e u t t t e i i o h ie mo io g i r s lswa d s we 1 e u t s ma e a l.
Re e r h c n l so s T e s n a d o u a e s t e n o h l w u n l i sr t r t a e p b re u n 1 T e s a c o cu i n : h t d r f s r c et me t fr s al t n e S t ce h n d e u d t n e . h a f l o i i h r e h o k i .t e s l r t e t n e p n i 。t e lwe h i e w l i a d t e s l r t e alwa l u fe a d rt e r c S h mal h u n ls a S h o r t e sd a l S n h mal h l e e o b e s ra e
的 要小 。
关键词 : 隧道工程 ; 降控制标准 ; 沉 施工安全评估
中图 分 类 号 :4 5 U 5 文献 标 识 码 : A
S ft s sm e to n ei g Ba e n S f c ete e tS a d r a ey As e s n fTu n ln s d o ura e S tlm n t n a d
基 于 地 表方 信 贤 张 运 良2 安永 林2
(. 1 浙江华恒交通监理咨询有限公 司, 浙江 绍兴 3 20 ; 2 中南大学, 长沙 4 07 ) 100 . 105
摘要: 研究 目的 : 为评价浏 阳河 隧道施工下地表沉降的安全性 , 本文从 围岩稳定 、 经验公式 和相关规范角 度探
讨 地表 变形控制标准 , 进而建立三台阶工法和双侧壁 导坑工法下 的三维仿 真模 型 , 并同现场监测做对 比分析。
研究结论 : 浅埋 隧道 比深埋隧道的地表沉降控制标准更严格 ; 围岩越坚硬 , 度、 跨 边墙高度越小 , 则允许 的 地表沉降越小 , 反之则越大 ; 允许 的沉 降控制标准 主要影 响因素是 围岩 自身条件 , 其次是 隧道 的跨度 ; 台阶 三 法 和双侧导坑均 能满 足地表沉 降安全性 , 考虑到工期 的要 求采用 了三台阶法施工 ; 现场监 测结果 比数值模 拟
ZHANG i g~l n ANG n—x a Pn i g ,F a Xi i n ,Z HANG n —l n Yu i g ,AN n a Yo g—l i n
( .Z ei gHuh n u ev i n o sl n C .Ld o o u ia o ,S ax g h j n 0 0 hn ; 1 hj n a egS pri o a d C nut t o t fC mm nct n hoi ,Z e ag3 2 0 ,C ia a sn a i n i 1
2 e t l o t U i ri ,C a gh , u a 1 0 5 C ia .C n a S uh nv sy h nsa H n n4 0 7 , hn ) r e t
Absr c Re e r h r o e t a t: s a c pu p s s:I r e o a s s h aey o u a e s tl me t d rn o sr c in o u a g Rie n o d rt s e s t e s f t fs r c ete n u g c n tu t fLiy n v r f i o
st e n s Otewi h y ae bg e n ih r h i n u n e fco src " po et ,a d te s c n ay et me ti. h r s te r ig ra d hg e .T e man if e c a tri o ks rp r l e l y n h e o d r
21 00年 5月
铁
道
工
程
学
报
Ma 2 0 y 01
第 5期 ( 10 总 4)
J OURN AL OF RAI W AY E L NGI E NG S I T NE RI OC E Y
N . ( e.4 ) O 5 Sr10
文章 编号 :0 6— 16 2 1 ) 5— 0 8— 6 10 2 0 ( 0 0 0 0 4 0